学案导学实施方案

2024-07-16

学案导学实施方案(11篇)

1.学案导学实施方案 篇一

学案导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现状与思考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少人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教学还是占据了一席之地,另外,为应试而教、为升学率而教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的“讲台意识”仍旧很浓,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欲和支配欲依然很强。

二是教师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和教材体系。我们的教师对老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能较好驾驭教材,驾轻就熟,教起来得心应手。面对变化了的新教材,我们部分教师的观念却未变,教法也没有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捉襟见肘,处处被动,甚至出现了盲目蛮干的教学行为。

三是面对多元化的改革主张和教学模式,一些教师“等”“靠”思想严重,“问题意识、反思意识、研究意识”比较薄弱,不能主动地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改革作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更多的却是对现有评价手段的埋怨。

四是我校教学缺少一个相对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区域本校特色的、让教师可以操作的课改平台和抓手。

这些问题和矛盾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就集中表现为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深化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改善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抓手。通过深入思考和调研,我们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1、“学案导学”的内涵

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的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说得更直白些,“学案导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中的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讲的话做到心中有数,按“学案”开展学习,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无谓的“枝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为坚定的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形成长泾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特就操作层面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制订本细则。

2、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写原则

编制导学案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主体性原则:导学案是为学习主体服务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彰显“导”的意义。

课时化原则:一课一个导学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问题化原则: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应用等尽量以问题形式明确的展现给学生。

层次化原则: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需求,让学生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二)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等问题明确的摆在学生的面前。

“学什么”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请学习第二节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至3题。等等。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如: 先个人阅读第五节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是对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导学案的结构,应与“基本程序”相一致。包括【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检测】几个部分。

学习目标: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自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讨论: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概括总结: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也可以另附)依据目标和内容编制检测题。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当堂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不能忽略。

3、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包括提出自己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2、课堂上围绕导学案进行小组互查、大组讨论、概括总结,完成对导学案的学习。

3、每个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后都要形成“教学反思”意见,其中涉及导学案修改的意见,应及时反馈到该导学案中。每周末将当周完成的所有导学案电子稿上传服务器资源,可以相互学习并作为考评导学案编制情况的依据。

4、”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㈠自主学习:按“导学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使用新观点解释老问题等。做好接受小组互查的准备和大组讨论准备。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时发言。

㈡小组互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互相学习、讨论、矫正,保证全体小组成员达成学习目标;推选代表准备发言:公布“导学案”的答案,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互查的要求:

一是组织有序,互相鼓励。

二是人人过关,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与交流,甚至是争论,让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

三是有时间保证,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学生完成自主建构任务; 四是表达与质疑,推选代表准备大组发言。发言内容包括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或对老问题作出新解释。

三是要详略得当,控制时间,针对共性问题,留有当堂检测时间。为了便于课堂教学操作和推广,在该模式实施初期,其简化模式为:

(三)当堂检测: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通过批改或抽样批改深入了解学情,获取反馈信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四)基本操作要求 教师要做到:

1、不了解学情、不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得进行教学案设计;

2、没有满意的(含问题、习题、方法等内容设计的)“导学案”不进课堂;

3、没有自学基础和针对性不讲课;

4、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替代;

5、不到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出手; 学生要做到:

1、主动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尊重他人,互帮互学,主动帮助别人、请教别人,有“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合作共赢的意识和精神;

3、敢质疑、敢创新、敢负责、敢表达;

4、自主学习时,孜孜不倦;小组互动时,轻声细语;大组讨论时,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附:导学案编写格式要求:

题目____ ____年级____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______ 班级____ 姓名______

1、编写内容要求:

【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检测】

2、“导学案”教师流程:

主备人设计“导学案” →集体备课修改“导学案”→印刷“导学案”→上一节课前发“导学案”→收阅检查“导学案”。

4、“导学案”学生流程:

课上课下预习“导学案”→课上落实“导学案”→课后巩固“导学案”。

2.学案导学实施方案 篇二

教师课前要精心编撰导学案, 它是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的文字材料, 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副本”。编写导学案前教师要做到“深度备课”。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 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 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 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融进导学案中, 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将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要精心设计问题, 最好是填空题;还要注意将课堂内容分层探究, 有序引导, 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 问题设计要由低到高, 螺旋式上升。好的导学案能使学生做到依托学案阅读教材, 就可以了解概念, 推理归纳, 应用知识完成典型例题, 做好目标检测。

教师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努力做到“五放手”: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上课时学生拿出前一天发的导学案,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开始阅读、思考, 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接着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 进行合作性学习, 此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先倾听学生的解释, 熟记于心, 讲课时集中解决。这两个自主学习的环节会占去课堂教学的一大半时间, 教师要敏锐地发现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 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 切中要害。最后教师点拨、精讲、释疑解惑, 师生交流, 归纳总结。对难度大的问题, 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应突出“导”字。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 促使学生不仅“学会”, 还要“会学”,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 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 引导思维的方向,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 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充分展开, 在教学中激活学生, 提升自己, 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在课堂上应检查学案, 要求学生课后依据教师的点拨及课堂互动的成果及时修订导学案, 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 装订成册。

课后教师也要及时反思教学, 强化“研”字, 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教师要重视课堂预设, 同时重视课堂生成,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不重视预设, 课堂会杂乱无序, 不重视生成, 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 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对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 教师对所有的学生应一视同仁, 切忌讽刺、挖苦差生, 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第二,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要思考的不是怎样去传授教科书的内容, 而是如何利用教科书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第三, 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切忌顾此失彼, 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或变成放任自流的“放羊式”教学。

第四, 应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要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第五, 积极征询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

3.实施学案导学 构建高效课堂 篇三

关键词:导学案;内容组成;指导落实;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校情实际,我们认为,使用精心编制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然后,根据导学案完成情况,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并能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和检测,是适于素质教育环境,实现优质高效的最佳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校部分学科已经开始以学案导学突破口,构建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督导和研究中,有几点收获,写出来与同仁交流。

一、导学案的作用和意义

“导学案”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它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导学案的使用,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引导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学生产生疑问,探究疑问,解决疑问的全过程都会在“导学案”上留下清晰的印记,教师也可以随时检查、指导、调控,使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一份好的导学案应体现几点:问题设计是导学案的关键;知识梳理是导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功能;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二、导学案的内容和组成

一般地说,导学案有学习目标、诊断性检测、导学内容、知识结构整理归纳、达标检测等几部分组成。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学习目标设置的内容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操作、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诊断性检测。诊断性检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课前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是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3.导学内容。导学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必须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若缺少这两点,导学案就是一份试卷,一本习题集。具体地讲,编写导学案的导学内容时应注意的三个基本原则——课时化原则、问题情境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①课时化原则。导学案要分课时编写,即一个课时,一个导学案。在教学实施中,一些节次的内容可能需要几个学时完成,或者一个学时要落实多个节次的教学内容。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②问题情境化原则。问题情境化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知识点和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复述、设疑、质疑、解释和应用,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问题设计的优劣,是衡量导学案水平的重要标尺。问题设计要能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③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导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知识结构整理归纳。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等知识的联系。

5.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编写,要求题型要多样,题量要适中;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紧扣课程标准,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

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考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三、导学案的编写组织程序

备课组长、课题负责人,是导学案编写的组织人和责任人。编写工作要分工到每位老师。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多承担一些编写思路和方法的任务,年轻教师多分担一些文字输入、文档印发的劳务工作。初稿完成后,备课组长要组织学科组全体老师认真讨论,反复修订。然后,请学科骨干教师审定,看是否做到知识层次化、问题化,是否引导得当,点拨是否到位,分析是否条理,总结是否精到。初编者、校审者均应署名。具体使用时,课任老师依据学生基础,适当删减增补、修订。导学案不求一次做好,但愿越改越好。

四、导学案的使用

1.争取学生的认同。学生认同并使用导学案,是培养自学能力,成就高效课堂的根本。因此,老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主动的意识,我们应直接告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如果学生对使用导学案的态度是热情而不是敷衍,主动而不是被动,渴望而不是无奈,能独立自主结合教材、教辅资料去完成导学案(必要时也可请教师帮助,与同学合作),那么,高效课堂的理想,就实现了一半。

2.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的方法。希望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导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就要求我们教师将预先编制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自学,如提示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甚至通过研究教材的哪一部分就能解决导学案中的第几个问题等。

②教师应提示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我校实施“高效课堂”追求的终极目标。

3.教师认真落实。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及时、认真检查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情适当增、减教学内容,圈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疑难突破情境,规划课堂教学环节,拟定课堂互动因子,做到精讲——“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集中精力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讲重点,指的是对今后学习乃至终生发展有基础性作用的内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与以前联系不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新授课中体现得较多,但我们不要理解成,只要是新授课,就一讲到底。在练习巩固时,也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形成认知结构,或者在讲课过程中,设计有关问题,给予学生时间,积极探索,认真研究。

讲难点,对于大部分同学不会的问题,就是难点。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上较常见,由于不会的同学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一给予解答,这就应该在课堂上详细讲解。

易错、易混、易漏点,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往往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但在测试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应该引起我们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4.白天龙高一学案导学实施的反思 篇四

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 白天龙

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知识的特点,教学三维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化学认知规律设计编写的,供学生预习、上课、复习,及教师教学之用的导学材料。所谓学案导学,就是以学案为载体进行教与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涵盖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的一种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1997年秋,浙江金华一中在全国首次提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后,学案导学的研究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自1999年秋季开始,我校化学教研组就开始尝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今年是我省全面实施新课改的第一年,高一成为了新课改的排头兵。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学生人数多、硬件设施差、课改底子薄弱,加之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给课改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也为了探索出适合我校化学教学还改革的路子,我们学科组提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课题。本课题旨在从化学学科教学出发,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同样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我们认为应把传统的“教案” 逐步改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这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对以往的尝试和这一学期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反思,我们觉得,学案导学优势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案导学的优势

1.使学生有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在学生的学案中第一项就是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教师对本节课的目标设计的阅读,明确了应该学习的重点的难点,知道了能力提高的方向,也就是说学生知道了一节课自己该学什么,这样学习起来精力更充沛。学案将教师的教学思路展示给学生,学生集中精力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了教育学的高度统一,教学效果更好。

2.较好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上的最大梦想。特别是在班额高居不下的今天,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我们更是感到焦虑和乏力。学案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班额大、学生差距明显的教学难题,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 1

程中去的自学提纲,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展开自己的独特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各有所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3.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学案导学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已学会的不讲,学生学不会的不讲,巡查指导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把学生的易错点、易漏点、易混点作为讲课的重点。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性则体现在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使他们充分展现自我,发挥灵性,享受教育。

4.为学生探究问题搭建了平台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学案将一节课的内容一问题的形式呈现个学生,学生将问题作为自己探究的课题,通过与阅读、思考、实验、交流等探究手段来初步解决问题,学案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的平台。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得到了优化。,5.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编写学案是在本质上就是教师对课程知识的整合过程。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学案的编写及实施教学,这无疑对教师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挖掘优质学案和实施学案的过程中,必然会使教师的教育思想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得到进一步的转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会得到明显提高。

6.有利于集体备课的落实和打造团队精神

原来的集体备课只是停留在表面或者仅仅讨论一下对个别较难的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做不到本学科内的资源共享。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施,实现了同一备课组内部的资源共享,无论是从新课的讲授思路,重点、难点的突破,还是练习题目的选择、讲解等都经过了同组教师的充分讨论,这就使得集体备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同时,教师在合作备课的过程中,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促进了相互的感情,有利于团队精神的打造。

7.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高密度

一份学案在手,目标明确、话题集中,可以丢开辅导资料,甚至可以丢开课本,便于教师打开思路,左右逢源,学生则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使教与学、说与思、说与做配合紧密,节奏快、效益高。

8.可以弥补农村中学硬件设施短缺问题

农村中学往往硬件设施较差,而学案编写空间很广。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料、图片、问题、练习题等呈现在学案上,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课件,并且具有保存永久的优势。

二.学案导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的预习尚需落实

由于学生刚上高一,自主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加之学生学习负担突然加大,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顾此失彼,常常没有对学案进行自学导致教师在学案实施中遇到尴尬和困境。因此我们今后必须加强对差生课前预习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

2.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难度较大

由于我校学生层次差别较大,学案又是统一的,学案编写过程中,既要兼顾知识的难易程度,又要兼顾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如何把握好“度”,让教师比较为难。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多听取不同层次学生对学案导学的意见和建议,最大可能地满足每一位同学学习的需要。

3.存在限制教师个性张扬的问题

5.以学案导学 篇五

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认一认,分一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认一认,再把这些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

2、买一块1角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 买一块1元的手帕,可以怎样付钱?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说一说。由此可知,1元=()角;1角=()分。

在提示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打开,会进行有效的合作。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给予及时地总结,即不管是10个1角,还是5个2角,还是2个5角,都是凑成了10角,由此可以得到1元=10角;不管是10个1分,还是5个2分,还是2个5分,都凑成了10分,由此可以得到1角=10分。

三、进行有效地练习,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的设计要结合目标,既要涉及到基础知识,又要适当的拓展,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练习,从课堂效果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适当的进行了拓展。

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真正探究知识,是我在备课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但从今天的课堂来看,新知探究环节中老师引导的比较多,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

看导学案探究问题2:买一块1角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买一块1元的手帕,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小黑板上的提示:一个1角可以换()个1分;一个1角可以换()个2分;一个1角可以换()个5分。一个1元可以换()个1角,一个1元可以换()个2角,一个1元可以换()个5角。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分小组交流。学生全班汇报。师:同学们相处了这么多的办法,其实不管是10个1分,还是5个2分,还是2个5分,只要凑够10分就可以了,也就是说1角=10分(板书)。同样的道理,10个1角,5个2角,2个5角,都可以凑成10角,就是1元,1元=10角(板书)。

师:通过小组的交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那么2元是几角?5元呢?30角是几元?1元5角全都换成角,是几角?38角是几元几角?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还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下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看导学案三:课堂小练笔。

三、课堂练习

1、认一认,填一填。(课本38页自主练习第1题)

2、填一填。

7元=()角 3元5角=()角 60角=()元

1张10元可以换()张5元。1张1元可以换()张2角。

3、在()里填上“元”、“角”、“分”。一袋牛奶的价钱是2(); 一块橡皮的价钱是8();

6.依托学案导学 篇六

-------------大通五中校本教研总结

为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切实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从2011年开始,我校开始推行“有效教学”背景下的“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先学”,如何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就成了我校全体教师最重要的校本研究内容。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我校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所做的一点探索和思考。

第一、探索“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教学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教与学合一”。我们发现,目前教学改革较为成功的学校成功之处都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最大程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的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投入的精力的多少。因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模式逐步成为教师尝试的目标。“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正是符合课改的理念,将教与学有效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模式。我校属于典型的农村学校,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动手实践的能力亟待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校领导斟酌再三,决定在课前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指导,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学习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在课堂以学定教,优化学习效果,把课堂发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舞台。第二、艰辛的摸索过程。

因为我校教师专业能力差别较大,大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

一、滞后,所以课堂的创新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的办法是培训。学校先派25位教师到洋思、东庐中学学习“先学后教,当堂检测”和“学案导学”的先进教学模式,然后由这些教师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二次培训,做好宣传和动员和培训工作。另外,在课堂教学方面,遴选我校教学能力强,研究意识强的骨干教师,由他们多次承担示范课和公开课,引导其他教师走到教学改革和研究中来。一开始,老师们尝试用学案基本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学案,打印后就发给学生去用。使用后却发现,下载的导学案在我们的学生中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们普遍反映使用很不顺手,学生也很不习惯导学案的存在,常常忘做,也不会保管。这时畏难情绪开始滋生,有不少老师开始质疑导学案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校领导提出继续推行导学案,不能半途而废,并加强了教研培训,几乎每周二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例会都用以指导组长们如何编制和使用导学案,并要求组长们将培训内容带到组内讨论交流,促进导学案规范化、高效化。

与此同时,我们校长积极联系湟中县葛家学校,向他们取经学艺,并于2011年6.1---3日分三天派全校教师到葛家学校学习、交流。因为葛家学校的生源、基本情况和我校一致,所以,去葛家学校学习是我校做出的一个比较实际的决择。经过深入课堂,聆听葛家学校教师精练的讲解指导,亲眼目睹葛家学校学生的精彩表现,参培教师深受启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看到了教学改革带来的自

信和成绩。与此同时,葛家学校孙校长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的教改之路,谈了其中摸索的艰辛和带来的喜人成果。大家逐渐打开了思路,“学案导学”的探索之路由此开始。

三,我校导学案的设计、内容和使用方法。

我们的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积累,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为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但它又决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拷贝,也不是知识要点的简单罗列,而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

(一)我们的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为:

1、集体备课

(1)主备课人备初案、说课(2)组员评议、探讨(3)形成共案

2、教学中的实施

3、集体反思

4、集思广益,形成定案

(二)学案的主要内容: 1 学习目标。2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4导学过程。导学过程是导学案的主体,如初中数学讲授新课的导学过程为:(1).课前准备

(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3).精讲点拨(4).当堂检测(5).反思与收获

数学复习课导学案的内容有:

1、知识梳理

2、典例剖析

3、考点突破

4、跟踪训练

5、自我检测 初中语文新授课的学案内容包括:

1、课前预习

(1)字词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主要用以解决生字词。(2)搜集作家作品有关知识。(主要指那些名家名篇和需要掌握作者及作品常识的课文才设这一块。)

(3)初步感知。(按不同文体和不同篇目的不同重点设计不同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认真预习课文,深读文本。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以上是预习导学的三小块。

2、合作探究

主要是出示2—3个重点主问题,这些主问题由集体备课共同

讨论决定,这些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梯度性。但不必再现上课所有问题,这就能使我们语文课堂更加灵活,便于教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和班级的不同情况灵活使用导学案,同时也保留了生成教学的空间。而且只要确保学生记好这些主要问题的笔记,便能确保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也便于以后的复习。

3、拓展延伸。

此部分内容主要是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主要指设计一个课外延伸阅读,特别重要的课文就再加一个课内精段阅读。以我们初一课文为例,我们学《春》、学《济南的冬天》可能就要再加一个课内精读阅读;而学《看云识天气》、学《化石吟》就只需要设计一个课外延伸阅读。课内精段阅读应该是课文的重难点的巩固,而延伸阅读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的延伸阅读的题目设计不是原封不动从外面搬进来的,而应该根据本课的重点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延伸阅读尽量当堂训练。

4、一课一得

就是让学生反思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时花两三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共同梳理本课的收获,一段时间训练下来,不用老师帮助,学生自己也能写好一课一得。

(三)导学案的使用

每份导学案在每篇新课文开课的前一天发下去,要求学生根据学案的内容认真进行预习,完成学案中预习导学部分的内容,并预习合作探究部分内容,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志。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

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带着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走进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学案中的问题时,对于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分组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使全班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求学生紧扣文本、学案,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万不可让学生养成“凑热闹”的心态去应付学习,要讲究实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在师生共同协作,解决了导学案中的问题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总结学习方法,认清学习规律,指导学生及时写好反思或一课一得。

总的说来“导学案”发给学生后,一般教师要收回两次,第一次是上课前检查预习情况,第二次是检查当堂训练情况。最后,我们学校还多次指导学生如何保存和装订导学案,要求学生每天分类收好,定期装订,做到使用时方便找,复习时不遗失。

四、我们的收获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了一些收获:

1、导学案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

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老师成了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特别是部分学困生,从以前的旁观者变成了学习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有了自我展示的机会,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

2.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质疑、主动探究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意识。

3、小组学习的竞争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的业务能力也得到锻炼,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在对“学案导学”这种新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广大的教师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经验,教学成绩也比以往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五、我们的困惑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运用,在学案导学的教学中我们也存在一些困惑。例如:

1、“学案导学”教学,使得课堂有些“散”、“放”“乱”,给了个别学生“浑水摸鱼”的“机会”,结果滥竽充数,越充越滥,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2、对部分教师来说,课堂的开放度难以掌控,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3、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一些学生专心致志听讲的好习惯退化了,表现的自以为是,不去听老师的释疑、点拨。

4、部分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假合作、假交流、假问题,使得课堂形式大于内容,有悖于教学改革的初衷。

5、无论实施哪种教学模式,学困生队伍的日益庞大及对他们的转化和辅导仍是每位教师的重担。

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否真的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我们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尽管我们目前在学案教学中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惑,但我们相信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我们的课堂一定能成为更高效的课堂,每一堂课也能成为精品课,每一位教师也能发展成为教学骨干或教学能手。到那时,我们的学生收获的将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更有善学的自信和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位师生主动参与学习、享受学习,快乐的学习,幸福的成长。我们用不懈的的努力和勤奋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7.谈学案导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篇七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重难点分析、课前预习及回顾复习、课堂思考的主要问题、课堂练习、学习信息反馈等。学习目标、重难点由教师给出, 目的是让学生大致了解本次课程需要达成的目标和掌握的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学法指导是教师给出的学习方法指导或解题思路等, 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及回顾复习是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 通常可以把课堂教学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以问题或习题的形式组织在其中, 由学生自学完成。课堂思考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具体知识和特定研究内容而构造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使课堂讨论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循序渐进。课堂练习是讨论释疑后的巩固训练, 其设计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重在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信息反馈则是学生对此次学习活动的小结,学生在此总结学习方法, 对教和学的活动提出建议,教师由此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使学案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基本环节

1.示案自学 ,确定个体 疑点。有 意义的课前预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就可以利用它的导学功能, 使课前的预习真正发挥实效。学生按照学案,通过收集资料,利用工具书先自学所要学的教材,同时发现问题,试着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答案要点,然后课上汇报预习的结果。

2.讨论总结 ,当堂巩固 。这个阶段是 课堂教学阶段, 教师将学科体系中的重点难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呈现在学案中,通过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在此阶段, 教学流程被细分为四步: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精讲和巩固训练。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思维的起点。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逐一展现学案中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在组织讨论时, 教师针对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及尚未解决的共性问题组织讨论活动, 进行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不同想法的呈现、相互之间的补充和评论能够有效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讲解不是对答案,而应该注重对思维过程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应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表现给予适当点评,及时表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课堂练习, 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正确评价。至于学案中的小结,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可以当堂引导学生完成,也可以课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案检查 ,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 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 必须进行二次备课, 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 二是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学案真正个性化。同时,教师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三、 实施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 实际和学 生的实际 认真编写学案。 学案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 紧扣教材, 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 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案应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 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在讨论中 要不断启 发学生 , 打破学生顾虑,形成自由讨论的气氛。学生将预习时的问题带进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老师的适当点拨使自己把握本课时教材中的学习重点难点,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知识与能力的网络图式。

8.学案导学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学案导学 导学案 机械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0-01

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极强但却与实际应用联系深远的学科,限于实际教学条件,本门学科通常以理论讲授为主。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对理论教学较为排斥;教师对理论教学的授课方式仍停留在“满堂灌”的阶段,教学方法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阻碍了教学计划的实施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研活动,观摩了一堂以“学案导学”法为核心理念的高效课堂,学生的课堂反馈与实际教学效果让笔者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将学案导学法应用在职业教育“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课堂由原先的单调乏味变得生趣盎然,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以《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这一章节教学为例,分享“学案导学”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精心设计导学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对于导学式课堂,导学案的质量对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效果有着较为重大的影响。对于《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这一教学内容的导学案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存在条件以及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原则;明确学习的重点:①铰链四杆机构中各杆的长度尺寸与曲柄存在的关系;②认识机架选择与曲柄存在的关系;③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的判别;确定学习的难点:铰链四杆机构各杆长度关系的分析和对曲柄存在条件的理解。这一步骤的设计意图在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而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偏离教学中心。

第二步,围绕目标,在学案中创设情境,举现实生活中铰链四杆机构的应用:缝纫机、筛分机、起重机,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上述三副图中机构运动形式一致吗?2.各根杆件的运动形式一样吗?3.有曲柄存在吗?4.最短杆名称是什么?5.它们又各是何种机构?

第三步,围绕教学重难点,设置基础、进阶、拓展这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

基础层次的学习任务,侧重于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概念性的知识要点:如存在曲柄且满足杆长之和条件的四杆机构有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进阶层次的学习任务,侧重于以单选、多选的形式呈现需要深入理解的知识点,如:

判断图示四杆机构是什么机构?

A.曲柄摇杆机构

B.双曲柄机构

C.双摇杆机构

拓展层次的学习任务,侧重于以问答的形式呈现需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的知识点,如:

请描述“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流程。

第四步,设置课堂综合检测练习。练习题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二、课堂探究——专注过程,师生互动

导学式课堂,课堂依然是教学的主阵地。优秀的导学案、智慧的教师、热情的学生,这三者对于高效课堂是缺一不可的。导学案好比一个精彩的剧本,教师就如同导演,学生就是主角,教师导得好,学生入“课”深,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保证。

(一)情境激趣,学生自学

教师播放缝纫机、起重机的运动轨迹动画,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关注度。教师适时的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与导学案相结合。学生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结合旧知识与新知识融合,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对于基础任务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完成进阶任务及拓展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通过巡视,收集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汇总分类,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中,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紧扣问题核心进行讨论,由分组组长记录问题、分析得出的问题观点、小组结论,做到有的放矢。自学环节,不以学生完全解决导学案上的问题为目的,主要意图在于:①学生对本节课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否整体把握;②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正确的评价:A.拓展自如;B.进阶通关;C.基础达成。

(二)精讲明义,教师点睛

学生借助导学案的自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所形成的认知,因为有疑义、有不确定,所以并未完全转换为学生的新知。教师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的精讲解析,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对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将教师的所授与自学阶段的所学结合建构为新的知识体系。如本课的“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判别流程,这是原理性的知识点,这部分教师就可以结合原理举实例,详讲、精讲,让学生能够理解与熟记公式,掌握解题思路、规范解题过程。

(三)实战精练,锦上添花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通过自学与教师的精讲,对于新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这个体系必竟根基尚浅,要让根基牢固,有针对性的精练,对学生来说就是锦上添花了。教师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当堂检测练习,检验学习成果。学生通过检测,对自己的新知掌握程度进行再次评价,体验成功。

三、课后巩固——在总结中成长

教育不是一件可以一直埋头往前赶的事,需要走走停停,在总结中前行,在总结中成长。每一节课后,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导学案收取上来进行详细批阅,针对每位学生的学案掌握情况给予有引导性与实施性的评语,增强学生的信心及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教师通过学案所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学生对经教师批阅过的学案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及时订正错题,对理解存在偏差的知识点重新消化吸收。

9.学案导学模式探讨 篇九

物理高考是注重考查学科能力与能力品质、旨在选拔人才的考试。物理高考总复习的目的除了使学生做到: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以适应高考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高三复习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总结出一种方法后,学生随着套用,教师再讲,这种模式(讲—练—讲)使学生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检索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采用的是“题海战术”,训练的目的是应付考试。其存在的问题是:

1.教与学相脱节:只有教师的“教案”,无学生的“学案”;只写教师要讲的,少写学生要练的,上课抄题或投影,一是浪费学生的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题海战术:所选习题量大、难度高,课上教师只讲题,课后学生再做题,未能充分发挥例题的总结知识,形成解题技能,开发学生能力的功能。

3.教学活动:教师不是当好“导演”而是充当“演员”,学生则当“听长”,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无思独立考活动,没有生动的竞争学习和快乐的协作学习。

4.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讲,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至于学生掌握如何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粉笔+黑板,未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投影、电脑和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课堂容量小,教学节奏慢,效率低下。

二、物理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1.专题的划分

物理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我们集体备课组的老师们根据二纲要求和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对复习内容作了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①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可将高中物理知识分为力、热、电、光、原五大专题,在这五大专题中又分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物理实验三个模块,同时每个模块又可划为若干个小专题,一般一个小专题用1至2个课时进行复习。

②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比如:物理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约25个,其中不少于13个在历年高考中的重显率为100%。

2.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这样便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于学生。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学案内容

每个学案包括以下内容:(1)高考复习要求;(2)基础知识回顾;(3)知识要点;(4)典题精选;(5)知识能力训练;(6)跟踪训练。

学案中六点要有机结合,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1)高考复习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目的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

(2)基础知识回顾

一是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二是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拓展生长点。目的是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3)知识要点

提炼归纳考点知识网络,提示本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内在联系,帮助考生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典题精选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精选近两年全国、上海、广东高考题,及省市模拟题),例题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

(5)知识能力训练

编写知能训练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要有利于知识巩固和技巧、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②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④避免教师占过多讲解时间,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

(6)跟踪训练

其设置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摒弃过难、过大、过深(这不是能力,而是能力的异化)。做到试题设计规范,题型新颖,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与社会生产、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目的以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考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习题包括6道客观题和2-3道主观题,按容易题∶中等题∶高档题为3∶5∶2的比例来编写,同时兼顾程度较高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同时可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水平。

4.学案实施

(1)课前准备

学案课前发给学生,让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要复习什么,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基础知识部分可在课前完成,通过课前预习,对基础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易混淆的概念等做好标记,对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课堂学习

①知识结构的落实——讨论: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加以解决。

每堂课的开始5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讲解和复习基本知识点。上台学生讲的不当之处,其余学生提出疑问或修改补充。然后教师利用投影仪将本节课所需复习的基本知识点展示。让学生明确疏漏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巩固所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又可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促进师生共鸣。随着这一活动的举行,学生上台讲解的系统性越来越强,甚至到后来学生不仅能够较系统地复述基本知识,而且还能做些归纳,甚至还能自编出口诀来增强记忆的效果,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②认知方法的传授——精讲: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经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东西。真正做到把例题搞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能力。

③技能训练的实施——精练: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3)课堂小结

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

(4)课后反馈

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地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三、教学感悟

1.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得

因为整个教学中所使用的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材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教师不需要在学生已经懂了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毫无意义的板书上花时间,这切实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减少,学生的主体性增强

10.学案导学心得体会 篇十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心得

张仁来

2012.03.01

目前,我们林甸二中推行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认为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贵在坚持,在坚持中贵在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但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导学”,一定要注重细节,不管是什么样的“探究”,在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生成。

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老师应该站在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上。教师不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而是学生生命的“牧者”,处处留足学生活动与思维的空间、时时给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语言的组织上较多地出现“大家一起动手做一下”、“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建议、补充?”、“你是怎么想的?”等等。因为学生只有在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中,才能畅所欲言,激情飞扬。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主体能动性、创造性得到提升。

下面以英语教学为例,我想谈一下如何关注细节,注重生成来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1.注重英语学科与社会生活结合以及学科间的融合。如我在教学Starter模块 Module4 U3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的课前先同唱you are my sunshine这首优美的歌曲,学生很可能就会注意到与天气有关的词汇sunshine.紧接着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在这既熟悉又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们很快进入了状态.在教学效果上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2.围绕三维目标,精心设计任务型活动,促成英语课堂的动态生成。课改背景下的预设应是基于“生成”的预设,即英语教师为促成课堂动态生成而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任务,引导启发学生解决这些任务。这些精心设计的任务要落实课程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任务的解决方案是开放型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合理即可,从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英语课堂的动态生成。再如我在教学有关天气的词汇时,就采用了开放型的,在已有的基础上,通过大家的合作、探究总结出很多超出本课要求的词汇,增加了课堂容量,拓宽了知识面。

3.与学生一起分享经验与认识。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如我在教学Starter模块 Module4 U3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中的句型时采用了播放flash动画歌曲How is the weather?在轻松愉快中学生就知道了询问天气的两种说法,很是精彩。英语与音乐相结合,学生讲英语的愿望自然被激发出来。另外,也借助这个话题向学生进行了西方文化的渗透,特别是在英国,人们见面时习惯性经常询问天气等问题,让学生了解了世界、同时也受到了教育,教师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

4.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5.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是激活学生资源的重要方面。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无论是做survey、小组合作交流,还是interview等形式都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如小组进行的“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学生的积极发问和答问,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都能展示新的教学理念带给学生的乐趣,那就是英语课堂不再是无味的语言操练。

6.不断学习,增长教学智慧,拓宽自己的视野和世界。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能力。英语教师的素养包括,情意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等。教师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拓宽视野,增长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课程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积累各方面的信息,增长教师的人格魅力。另外,英语课堂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对教师的教学智慧做出了挑战。它要求教师在课堂复杂的、微妙的教学情境中迅速且恰当地采取行动,捕捉课堂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即席创作的能力。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学案为依托,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组织课堂生成和课下拓展升华,既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形

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春雨的色彩》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

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

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

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 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他的作用,使幼儿对春天、春雨更加了解和熟悉。

3、情景演示法:将幼儿置身于《春雨的色彩》散文情景中,通过角色表演,强化幼儿对春雨的色彩的感受。

此外我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和动静交替法加以整合,使幼儿从多方面获得探索过程的愉悦。

七、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天的意韵,并尝试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2、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与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在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进行角色表演,说出小动物们之间的对话,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同伴之间合作表演的快乐,也将成为他们永远的回忆。

八、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谈春天-----看春雨-------欣赏散文诗------情景表演-------经验总结-------审美延(绘画形式)

1、激发兴趣谈春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我利用谈话形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已有的关于春天的经验进行整理,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看春雨

观看课件《春雨的色彩》前半部分,到春雨姐姐欢迎的最热烈老师说:一天,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话题,你们知道他们在争论什么问题吗?(幼儿回答)对他们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这样的设计自然合理,进而引出散文诗《春雨的色彩》

3、欣赏散文诗

(1)完整欣赏后请幼儿把不懂得地方提出来,由幼儿提出来,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2)寻找句子、加深印象

给幼儿提出要求,请幼儿找一找诗里描写春雨下到草地上、柳树上、桃树上、杏树上、有菜地里、蒲公英上各用那些词语,通过找,让幼儿学会“淋、滴、洒、落”并学会用小动物的话来朗诵、来回答,促进幼儿积极思维,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强调了重点,理解了难点。

4、情景表演:分角色进行朗诵表演。

5、经验总结:

将本家活动内容的前半部分进行总结,给幼儿一个春天的完整印象。

6、扩展延伸、升华主题

11.学案导学实施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学案导学;学案类型;教学实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学会为宗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贯彻了新课程理念,能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知识,克服盲目和片面,指导学生看教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获得课堂的最大效益。

一、高中化学“学案”常用类型

学案的结构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达标练习、反馈小结等条目。笔者在编制学案时按照课型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结构的学案。

1.范例型学案

根据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以精选的知识经验以及事实范例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性范例掌握化学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论,力图使学生在问题的探讨中领悟和掌握一般规律。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根据每一章的知识特点,恰当地运用材料和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整体的认识,而且,因为实际有用,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2.概念型学案

概念型学案是适合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等的学习方案。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识记和理解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设计中,教师应突出知识发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入深地将概念具体化,分解教学难点,突出关键知识点。

3.探究型学案

探究型学案是由一系列学习活动组成的。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学案的活动设计最好以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为基础,将其进一步的深化和具体化。

4.复习型学案

复习型学案适合习题课、复习课。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紧扣的练习设计,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练习时,既要设计与例题相似的练习,保证学生通过模仿掌握解题方法,又要设计变式练习,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具有综合性的思考练习,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1.课前预习阶段

教师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要控制学生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可以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2.课堂讨论、探索阶段

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综合程序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笔者在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下列两种具体的教学程序:(1)诱导式:提问—讨论(探究)—归纳。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须教师做全面的讲解,也避免了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要求由学生自己阐述最后的结论。(2)开放式:假设—探究—结论。开放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习课,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此种课型的学案所涉及的知识往往是一些高级知识,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也往往具有开放性,甚至没有唯一正确答案,要求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在教学指导上常常采用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方式,教师一般扮演帮助者、启发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或实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

(1)小结。在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讲解、解决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全面地把握教材。

(2)能力内化。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要把一些课堂上尝试过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掌握的能力,就必须付诸行动。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参考文献:

[1]衣敏之.几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4(3).

[2]姚承智,等.“自探共研”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1(2).

上一篇:我的畲族老师雷阵鸣写人作文下一篇:镇计划生育制度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