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2024-07-20

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精选18篇)

1.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一

浅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刘家店中心小学 高 威

【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本文从运用多媒体技术入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开启感知音乐之门”“ 教学情感审美化”“ 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景的了解与体验” “感受多元化文化” “增强音乐游戏、舞蹈直观性”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等策略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学中乐。

【 关 键 词】多媒体

兴趣

审美

创新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经,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并能更好的使之与生动的教育技术相结合,给音乐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那么,音乐课堂中应该怎样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大自然的美景,动物悠闲自在地生活,配以优美的旋律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解说,给学生带来美的陶冶。然后画面转换成展现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动植物死亡的内容,此时教师以低沉、惋惜的声音解说这些现象的成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对比,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由此感受到环保对人类、对大自然的重大意义。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习《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学生会全身心融入到音乐情感之中,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运用多媒体,开启感知音乐之门。增大信息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多媒体能增大音乐课的信息量,拓宽音乐课的天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学生听一些客观的声音,使其感觉到这些声音的高低、强弱、明暗。然后再听各种各样的声音,感觉它们在你平静的心湖激起怎样的涟漪。

1.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是欢愉?是清新?还是联想山中行旅的心境? 2.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 3.山中小溪的水流声。丁丁冬冬„„明亮的音色错落有致。4.夏日的滂沱大雨及沉闷的雷声„„

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他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极深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也随之敞开了。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节音乐课教师都不能忽视情感效应,能否产生情感效应及其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情感要靠教师来激发。教师在课堂上自身要赋予激情,这是呼唤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效应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放映大自然的美景,动物悠闲自在地生活,配以优美的旋律和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解说,给学生带来美的陶冶。然后画面转换成展现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动植物死亡的内容,此时教师以低沉、惋惜的声音解说这些现象的成因,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对比,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由此感受到环保对人类、对大自然的重大意义。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习《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曲,学生会全身心融入到音乐情感之中,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景的了解与体验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城市的学生平时看到的就是汽车、电车、地铁、自行车、对于草地、白云、马儿,可以说知道得很少。因此,多媒体还可以用于歌曲的教学中,如艺术处理四年级的歌曲《金扁担》。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条件比较好,并不能及时的领会歌中由于扁担的使用而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体会农民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多媒体,选取旧社会农村生活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农村生活的画面,以结合解说的方式相对比,学生一下便进入到了歌曲所设的氛围中,这样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于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党的热爱和喜悦之情,马上便从学生的歌声中表达出来。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热爱,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同一,从而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五、运用多媒体,增强音乐游戏、舞蹈直观性。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闪烁的小星》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

六、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创新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极不笪学生艺术修改和艺术情感的发展,限制了老师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使用,改变了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音乐创作,在体验成功乐趣的同时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以充分展示,使他们在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风格、情绪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结语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优秀的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必将使音乐课堂教学从观念上、内容上、教学手段上有所突破。在教学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走进音乐课堂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2.《儿童音乐》 3.《小学教学研究》

2.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脑与网络迅速普及。互联网所代表的信息技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校园中的广泛应用,教育教学受到了直接的影响。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多媒体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以声、光、电的技术,直观而形象的呈现方式,新颖生动、简洁高效教学手段,正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辅助手段。广大一线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很感兴趣, 正在尝试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可是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性质的教学手段,并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

广大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时, 由于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和操作还不是很熟悉, 导致在教学中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对多媒体教学产生了偏见。这种情况的存在,都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认识不到位,操作不熟悉,导致的结果。要想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教师必须对多媒体这种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研究,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并学会熟练操作这种教学手段。教学要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完美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有的作用。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多媒体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趋利避害地合理运用多媒体展开教育教学工作,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下面,我结合这几年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的经验,谈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强化教育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定位

自从多媒体设备进入教育教学领域, 就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将教学内容和声音技术、成像技术、网络技术融合,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文字、实物、图像、声音并用的表现形式和感受媒介,为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内容。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展现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及的。多媒体技术具有应用于教育教学的优势,需要进行大力推广。

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手段可作为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的有效辅助和补充,为过去传统教学中无法表现或是表现不充分的内容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可能。但多媒体教学技术不能从根本上代替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 只能作为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存在于学校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主决定是否使用或是如何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切不可不做分辨地盲目开展多媒体教学。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做出必要的甄别和判断。新的教学手段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有机结合,从而极大丰富课堂教学, 为增加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强化教育教学效果服务。

二、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在给教学带来好处的同时,也给教育教学带来烦恼。由于一些老师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定位错误,错误地以为多媒体教学可以代替传统教学, 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方法, 导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采用大量课件展开教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的灵活性缺失。由于教师做不到因材施教,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交流和互动陷于停滞,不但没有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反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过度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究其原因,是多媒体课件的不可变性造成的。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提前制作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是不能改变的,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够随机应变,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明显不足。教学课件是教师提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制定的, 这种前提下制作出来的课件,不可能把课堂上的所有问题都预想到,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总会出现超出课件教学预想范围的事情,对于这些突发事件,教学课件就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这种情况在教师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后都会有所感悟, 会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对待。

3.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质量;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TB237 文献标志码:A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也大都引入了计算机技术,这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可以把平时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达到了传统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走出误区,解决问题,是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在教学上恰当、合理地运用,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2.1多媒体教学是生动、形象地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传统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四

【摘 要】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极大缩短教师知识的传授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增加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与次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运用策略等角度深入论述了多媒体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合理;优势;情境;知识量;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若能根据素质教育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定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的原则

(一)以配合教材进行科学授课为基础

多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结合要明确其定位,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配合性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应用多媒体的根本目的是更深、更广、更快的展示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而不是取代教材。教材作为学校教学的核心材料,且地位和作用是不容轻易否认的,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出题不断回归教材的主要原因。

(二)以辅助教师课堂讲课为重点

毫无疑问,教师是学校教学育人的灵魂性角色,是学生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平等中的首席”。随着语文教学标准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探讨、体验、质疑、反思、创新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新要求、新方向、新导向。因此,多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必须以辅助教师课堂讲课为重点,而不是对教师角色的否定和颠覆。语言的发散力、思考力、创新力以及思想与情感的共鸣永远是语文的最大魅力所在。

(三)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

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是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最终目标。当前许多案例都证明过度依赖多媒体将弱化学生的语言领悟能力、语境思考能力以及语文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适可而止,要讲究适度的原则,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力来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有将多媒体的优势与语文的学科性质、教师的教学特征、学生的学习偏好相结合,多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的结合才是有价值的,才能真正全面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它集声音、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于一体,具有图文并茂、操作简便、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等特点。一些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使同学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它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也就是说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l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里,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正所谓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将新的生命力,让兴趣成为了学生最好的老师。

(二)丰富语文知识量,提升学习积极性

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建构他们自主学习的源泉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大量收集与课本知识相关联的趣味知识,扩大学科的知识量,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把文字、图片、图像音频等形式,适时地在导入、讲解、探究、总结、板书、练习等教学环节中展现给学生,进而在广泛、立体的声像资料刺激下,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教授学生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课前通过网上课程资源收集了大量有关《水浒传》的资料,在组合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时,充分考虑了多媒体对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的综合处理强大特点,向学生展示了《水浒传》中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有关的影视资料和画面,当几幅栩栩如生的图片和几幕精彩的视频片段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一起,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了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的板书和简单的几幅插图绝不能达到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其实高中语文所涵盖的知识点是非常广泛的,学生要从多方面入手去学习语文知识,但是这样会从另一个角度上减弱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让学生感觉到很大的学习负担,从而逐渐对语文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可以采用分章节讲述的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包含写作、阅读和基础知识等多方面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知识点分章节讲述。比如针对高中语文写作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简单的ppt,在这个ppt当中主要讲解如何进行写作和写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而在高中语文阅读环节,教师主要讲解如何进行解读和阅读时应该采用的技巧,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罗列一些需要阅读的资料,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阅读,进而让学生对阅读有一个很好的把控力,也可以对阅读有一个更好的选择,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效率。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有着其独特的效用和优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教学增光添彩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多媒体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成为唯一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模式单一的运用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备课,不仅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使多媒体教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力工具而不是拦路虎,使语文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有效调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5.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五

保靖县昂洞中学

周正芝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多媒体技术能将静态事物动态化,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将跨越时空的事物、不易实现的实验进行信息加工,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年代拉近,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能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正因为如此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学科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略谈如下体会。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增加了信息容量,增强了信息效度

因为多媒体技术并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控制,成为多种信息通道的集成体。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得信息83.5%来自视觉,3.5%来自于嗅觉,1%来自于味觉,1.5%来自触觉。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顺应了人类获取知识的两条重要通道——视觉和听觉,所以,多媒体信息传递量较其他单一传媒大大的增加了。人的注意是有选择性的,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信息呈现在面前时,人往往只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很好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生动展示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客观演示错综复杂的化学变化,形象演示变化多端的化学现象,动态演示结构精巧的化学仪器装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实验,操作虽简单,但原理却不易理解。空气本来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盛满空气的集气瓶,学生往往认为是空瓶,而用另一种也是无色的气体通入瓶中把瓶里的空气挤出来,从而集满一瓶另外的气体。这整个过程是肉眼看不见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显然过于抽象了。因此有必要使之具体化、直观化,可用计算机对这个过程进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用不同颜色的块表示这两种气体(空气和另一种需收集的气体),通过块的移动显示一种气体如何把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赶出来,其直观性是很强的。又如,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三类晶体的微粒间作用力大小与熔沸点高低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果通过计算机模拟一块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如何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而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分子晶体中的分子又如何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成为单个的分子。在画面上显示克服离子键的束缚要比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束缚困难得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离子晶体比分子晶体熔沸点高的原因。借助计算软件进行拆分、组合、旋转、着色等操作,动态展示氯化钠、金刚石、石墨晶体及原子的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电子等微粒的行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中的微观过程,逼真模拟各类化学反应,更是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习方法,教学方式的改进高效

多媒体的非线性特点改变了传统的读写模式。传统的读写方式过于缓滞,而多媒体借助超文本链接的方式,把信息以一种更自己的快速,更灵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且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认知特点来选用图、文、声等信息表现形式,再跟据自己的预期目的更高效的重新组织信息,增减节点,建立新的链接。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高 效,交互性是多媒体的重要特点。传统信息交流媒体只能被动地,单向地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通过人机交互对话向学习者传递信息,并收集其反馈信息,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控制,对学习者进行学习引导和学习评价。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教学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一本教材、一叠讲稿进行教学的局面,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促使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

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揭示教材重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多媒体创设的活泼、形象、直观、审美的情景,可以激活联系,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刺激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为师生在互动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多媒体展示的直观动态的画面,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例如,讲解排空气法集气时,由于空气没有颜色,学生不易理解集气原理和操作要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瓶口向下的集气瓶,导入的气体为密度比空气小的有色微粒,微粒扩散聚集到集气瓶底部,并把‘蓝色的空气‘逐渐挤排出来。接着演示导气管插入到集气瓶底部与不插入到底部收集的两瓶气体纯净与否,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利用多媒体提供的‘素材‘结合排水法集气原理便很易理解排空气法集气的原理,掌握操作要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要求学生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确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教材叙述简练,学生理解及记忆都有一定难度,用多媒体简单的重现制氢气、氧气实验过程,以及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的确定,图文并茂,交互性强,教学过程轻松。教学重点突出。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如讲《CO的性质》时,可把家中的煤炉燃烧情况拍成录像用于上课。又如讲‘碳还原二氧化碳‘时,很多同学很难想象这个反应实验该怎样做。如用确定采用铁管作为木炭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器,然后把实验拍成2分钟的录像,这样把一个复杂、反应时间长的实验带到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实验教育开辟了新天地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实验引导探究法实施的前提,其重要意义无容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⑴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⑵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⑶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⑷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配以放映实验录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现阶段各地发行的实验录像带只能线性播放,难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心选择某一片段、某一镜头,更不便在画面中穿插对实验的探索性思考,所以效果不佳。借助计算机穿插实验录像的途径,掌握了采用MPEG压缩卡,将视频信号转换成电脑可处理的视频文件(·MPG格式),并结合VCD编码系统制作VCD视盘的方法。使用时完全可以通过按鼠标或键来选择任何一个实验的画面,边观察、边思考,明显地提高了实验引导探索的效果。

6.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六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小学 白彩霞

摘要:一直以来,存在着数学这门学科教师难教,学生怕学。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以电脑和网络为主的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引进,正好弥补了教学手段的单调、教学方法的枯燥。富有想象力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足以能深深地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那么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课堂、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存在着数学这门学科教师难教,学生怕学。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以电脑和网络为主的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引进,正好弥补了教学手段的单调、教学方法的枯燥。富有想象力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足以能深深地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多媒体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呢?

1.运用多媒体教学要会用,起到实效,切忌滥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选择多媒体进行教学,其目的在于解决那些用传统教法不易讲清楚、不易看明白、不易于学生理解的地方,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教学重点或难点地方。如上“角的分类”一课时,特别是平角和周角时,学生在动手操作都难领会,我就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画两条重叠一起不同颜色的射线,然后饶着顶点慢慢地移动其中一条射线,最后闪烁着这个顶点及两条平行的(或重叠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领悟。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思维。

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而去滥用多媒体,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多媒体是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如果达不到这一目的,就不必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如:“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原理的掌握,我认为不必使用多媒体,这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从而获得知识,如果非要使用多媒体教学,那就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不管使用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教学,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即使使用了再先进、再丰富的多媒体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2.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把握教学教学节奏和教学重点, 切忌走形式。

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学生的主体性变得更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

淡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避免课堂教学节奏过快,导致“走形式、走马观花”式的教学。由于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快,教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从而忽视了与学生思维节奏合拍。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善于控制教学节奏。何时使用多媒体,使用多长时间,何处该精讲细练,教师都应该准确把握。

设计好的课件要适时地运用到该课教学时的内容,并紧跟教学节奏,一般来说在此阶段,应考虑到教学中该使用网络的哪些功能,它们应该在教学的哪个环节使用;以及调配网络资源信息库中哪些教学资源等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教学片段:

上课时,我首先告诉学生:“今天,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神奇的老师。”我打开多媒体,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此时,银幕上出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头牛被一条绳子拴在木桩上低头吃草,画外音响起:这头牛能吃多大范围的草? 学生思考后回答:“牛吃草的范围就是以木桩为圆心,以栓牛的绳子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这时,多媒体画面上出现了牛吃草的范围:绿色的草地上闪现出一个以牛绳为半径,以木桩为圆心的黄色的圆。

接着,我让学生找出求这个圆的面积的方法,学生议论纷纷,但都说不出正确的方法。

见时机己到,我及时运用多媒休进行引导,银幕上出现一个圆,被分为绿、黄两种颜色的两个半圆,两个半圆各被平分为4份,然后交叉拼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像什么图形,学生得出的结论;像长方形,又不像,因为它的边是弧线。

这时,银幕上又出现一个等大的圆,它的两个半圆各被平均分成8份,重复上述过程,学生比较后发现,这个拼得的图形比上一个拼得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

接着,银幕上再次出现一个等大的圆,它的两个半圆各被平均分为16份,重复上述过程,让学生比较。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图形更接近长方形。

抓住这个机会,我引导学生想象:按这个思路分下去、拼下去,最后能得到什么图形?学生得出了可以把一个圆拼成一个长方形的结论。

教师只有了解各种媒介的功能和教学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学习者特点、学习环境等恰当地展示,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3.运用多媒体教学, 应着眼于激活学生思维, 切忌“墨守成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认识全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良好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而生的,它依赖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与一个人的思维素质所受的思维训练密切相关。根据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可参与的环境,并开拓思维空间,增加思维的自由度,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教学《 分数的意义》时,屏幕显示一个圆:①把这个圆平均分成2份,并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②再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份,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③最后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闪烁出其中的一份。提问:每份是多少?教师分别在屏幕上进行演示时,每演示一种分法,都启发学生思考:每份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最后提问:“同样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为什么每份的数量却不同呢?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得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单位“1”的几分之一。这种教学要求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探求。这样做不仅较顺利地将具体形象的事物转化成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由于多媒体的引进,使得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媒体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化为形象具体,但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对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如果不妥善运用多媒体,学生很容易处在一个缺乏抽象思维的教学空间。在一些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设制的精美画面、美妙的音乐,以及被层层化解的毫无难度的难点,使学生不必进行艰苦的思考,就能轻而易举地“接受”知识,使思维僵化——“墨守成规”。如果这样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反而会消弱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

4.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重于师生情感交流, 切忌“满堂电灌”。无论计算机多么先进,课件设计多么巧妙,它终究是冷冰冰的机器,无法代替充满感情的老师。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也许就能打动学生的心。因此,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媒体出示的时机,切实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并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切忌将充满人情味儿的师生关系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关系。要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营造一个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边交流的学习环境,在互动交流的同时,学生的智慧才能得到开启和优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开发的课件应更突出辅助教学的特点。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时,把自己的学识、教学艺术、情感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使用过多,会使课堂缺少情感交流。多媒体数学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直观性、针对性、科学性、艺术性。只

有科学合理地使用才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7.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七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人们常将开头称之为“黄金位置”。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导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导课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精心设计的导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能为整节课的和谐构建打好扎实的基础。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导课,能够充分发挥导课的这些优势。在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辅助导课需要从理念、内容、形式和方法上进行整合。对于一些学生陌生的事情,限于条件教师也无法拿来事物的,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亲眼所见”“亲身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去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如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虽然学生已经初步预习,他们对几种新型玻璃已经了解,但由于生活中并不常见这些玻璃,他们是持怀疑态度的。为了获取学生的信任,在新课导入时,我先由学生说生活中的玻璃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然后由多媒体课件演示用榔头敲击夹丝玻璃的实验,小偷划破报警玻璃,玻璃自动报警的情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的感觉。学生预习中的一些疑虑一下子消除,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更浓了。

二、搭建认知桥梁,突破教学难点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更是枯燥无味。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汉字创设出具体的情境,把汉字的音、形、义与学生认识的事物、环境等语言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说”与“识”相结合。比如,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生字字音。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植物动物的片段,然后自由介绍某种植物动物,或是用一个词来说,并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在给植物动物找名字的游戏中,再用合适的词来说说其它植物动物。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原有的知识,又可将别人说的新的词语积累起来。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扩展对一些其他事物的了解。再如教学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时,如果就教材内容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难以理解。这时应用多媒体可以让同学们很直观地观察汉字的各种形体特点及演变过程,可以亲身感受汉字的有趣,这既适应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情趣性,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文中情境,感悟课文内容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小桥流水人家》,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景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绵绵不绝的怀恋和思念。但是,课文中所提及的那清澈见底的小溪、小小的独木桥、长长的石桥,童话般的仙境生活是许多学生未曾见过也难以想象的,如果在教学中只出现课文插图,就很难唤起学生的感觉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时,如果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让学生领略到无忧无虑的美好田园生活,就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要了解课文、学习课文、探究课文的欲望,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插图远不能达到的。

四、调动多种手段,诱发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是工具性、情感性、意境性、形象性的综合体,选入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精品,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和研讨课文的美。如果单纯地靠教师讲解,很难达到这一目的,而且学生的理解有的是模糊的、抽象的。借助多媒体教学则能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教育。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受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如教学《最后一课》,通过播放“普法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影视资料,使学生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国土沦陷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学《火烧圆明园》也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被毁灭后的惨不忍睹以及英法列强侵华的罪证,以激起学生对我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学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对改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质量将是一种有益的帮助,值得我们继续去研究和实践,以便于为学生今后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本文从巧妙导入、突破重难点、感悟课文内容, 诱发情感体验等方面论述了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精心打造高效课堂。

8.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篇八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创设真实生动的英语教学情境

学习英语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呢?德国一位学者曾打过这么一个比喻: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让你直接吃掉,会难以下咽;但如果用这15克盐做成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只有融入汤中才能更好地被吸收,知识也只有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出活力和美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功能之一就是用来交流。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能用英语交流的学生几乎没有,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学校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轻松创设具有英语特色、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听说环境,使学生在生动、真实的英语氛围中学习,学习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

2.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推进学生进行复杂认识活动的重要动力”。要想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英语成绩,首先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内课外轻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课堂上,一节45分钟的课,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解,那么学生获取的知识有限且单一。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使教师可以轻松地在课堂上拓展背景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学习“Famous People”的时候,学生本身对主人公Nataliedu Toit了解很少,而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也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笔者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Natalie的详细资料,并播放了一段她戴着假肢坚持参加比赛的视频。通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对文章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更好地开展分层教学,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课堂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用英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对话相对简单的英文电影和学生较喜欢的英文歌曲并与学生一起欣赏、学习;教师还可以定时或不定时地组织学生表演、录制一些有趣的英语小短剧,利用自习时间与学生一起观看并评价,选出优秀的话剧作品,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并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也就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归纳,使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此时,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教师也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

4.教学评价多样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性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时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常规的英语课堂评价的方式多为语言评价,比较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评价方式多元化、人性化,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讲解习题时,学生如果选出正确的答案,多媒体大屏幕上就会跳出“撒花的小天使”;而当学生选出错误答案时,大屏幕上就会蹦出“捶首顿足的长耳朵狗狗”。这种生动可爱的表情评价立刻吸引了学生,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即使问题回答错了,学生也不会感到尴尬,反而会加深对错误问题的印象,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二、运用多媒体时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大打折扣,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走入以下两个误区。

1.徒有其表,缺乏实质

有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多媒体课件设计得五颜六色,图片、动画、影像满天飞,搞得像看电影一样,但实质上课件内容空洞,知识量小,缺乏重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但实际上并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

2.用新瓶装旧酒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使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教育思想便也先进了,他们只是把旧的教学模式转移到多媒体大屏幕上,在多媒体教学的外衣下进行的是翻版的传统教学,课件也只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毫无新意,设计死板,知识还是被直“灌”给学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只是把多媒体当作了黑板和粉笔的替代品,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职业高中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促使课堂教学效果发生量和质的变化,学生能主动去学英语,并愿意运用这门语言。

9.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九

摘要:多媒体课件是进行辅助教学的,只能起辅助的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课件;要把握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其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艺术性上,交互性能要好。

关键词:课件,辅助教学,时机,交互性。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确有许多不妥之处。比如: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设计课件时盲目使用动画,而忽视了其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好知识服务的宗旨。结果给学生学习新知形成干扰,产生负面影响。再比如:多媒体课件设置的过细,把最后的结果一览无余的展示了出来,没有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反而丧失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呢? 首先,多媒体课件是进行辅助教学的,只能起辅助的作用。在课堂上真正唱主角的还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因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不宜用得过多。比如,我在听一位教师用多媒体上课时,处处皆是多媒体课件:复习题用的是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是多媒体课件,新授还有多媒体课件,连最后的练习也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出来。一堂课上课件片断有八处之多,可课堂效果呢?且不说以学生为主体没有体现出来,学生原本对多媒体课件的兴趣也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中丧失了。因而,一堂课上多媒体课件片断不宜过多,有个三四处也就足够了。再说,课件的运用要视这节课的内容而定,能用传统方法学好的内容又何必费时费力的用课件呢?

其次,要掌控好课件的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课件。“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使用多媒体课件就要突出其优势。多媒体课件在几何形体知识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圆柱的体积》一课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是推导圆柱休积公式的关键,而 “ 化圆为方 ” 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了!

1、把圆柱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上边,突出弯曲感,强调是 “近似 ” 的长方体。

2、把圆柱32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变直了一点。

3、把圆柱64等分,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拼成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媒体动画拼成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则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体。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如说:对长方体顶点、棱、面的认识用多媒体就不如用学具和教具直观。因而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

其三、要把握好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主要标志是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这又常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常言道“不奋不启,不悱不发”,因而把握好多媒体使用的时机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作用。一般来说在以下几处安排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说一边展示课件: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饼,一天猴王做的大饼刚出炉,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 “我要吃饼,我要吃饼。”于是猴王把三块大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大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了吵着 “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像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2)突出重点时。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时,退位减法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这里可采用课件的方法,比如:24-7,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四根怎样减去七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展示课件,画面上出现两捆零四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四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七根小棒,等于十七根小棒。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

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突破难点时。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教学中,学生对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理解有一定困难,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先出示长方体的底面,把它的侧面展示,这时形成一条线段,清楚地演示出底面周长,再慢慢地立起来,这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侧面积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最后,多媒体课件是进行辅助教学的,优势在其直观性、趣味性、形象性、艺术性上,交互性能要好。设计时要体现出这些特点。现在的大部分多媒体课件只在直观性,趣味性上下功夫,而互视了其交互性。试想:如果学生做出了错误答案,计算机就会出现错误的语言提示,正确了就会出现“你非常棒”等鼓励的话语,那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会有多高。还有像前面提到的圆柱体与长方体的转化,如果学生拼错了,图形就不会拼在那个位置,只有拼对了才会粘在那个位置,这样就会增加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

10.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十

【关键词】移情感悟共鸣朗读

一般来说,移情是一种审美活动,是指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情感,用别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别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朗读教学过程中,运用“移情”手法进行情感熏陶,关键是能找到最佳的激发点,引导学生理解体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但不是所有文章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承载着作者某种感情的文本,能够使读者透过字里行间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喜爱、悲伤、自豪、怜悯、欣慰、愤恨等;第二类是文中有对人物心理活动和语言的描写,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指导学生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体验表达出来;第三类是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体验与共鸣的文本。教师应首先设计、创造美育化的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展现审美对象的意境,进入角色,继而整合,通过朗读,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

教学中,要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学生已经内化的情感,教师在设计、创设教

学情境来刺激学生,诱发学生进入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必然会激起学生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体验到文本丰富的神韵及深刻的内涵,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情感的出现是移情运用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基本条件。

1、在情境中体验角色,与文本实现对接

例子:《四季》中“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初读课文,出示一张静态的荷叶层层叠叠的照片,近处有清晰的大叶子,远处模糊。

师:小朋友,瞧瞧这幅图,荷叶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绿绿的、圆圆的。

师:是啊,这荷叶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床、大圆盘、蹦蹦床、游乐场……

出示一张动态的青蛙图

师:是啊,一只青蛙被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给吸引了来。荷叶会怎么招呼青蛙过来呢?

生:小青蛙,快到我这里来吧,我这张大床可舒服啦!

生:小青蛙,我这里还有小水珠,它想和你一起捉迷藏呢!来吧!

师:青蛙听得眼睛都发亮了,它会说什么,怎么做呢?

生:它立刻跳了上去,在上面蹦那跳那,可高兴了!

生:它还会招呼其他小动物们过来呢。

生:它一会儿游泳,一会儿跳高,和荷叶、水珠在捉迷藏呢!……

师:欢笑声慢慢地装了一荷塘,就这么高高兴兴地,来读一读小诗吧!

很多时候,老师情境创设归情境创设,朗读总是以一句“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来引导,而这句“就这么高高兴兴地,来读一读小诗吧!”是与情境融为一体的,它试图在洞开一个不一样的“情境”,这个情境中有孩子独特的生命体验在里面的,是孩子将自己幻化成小青蛙和荷叶,这样一个情境结构激活了孩子的生活和文本的对接,能调动情绪的力量参与到朗读的语气,这样的朗读就是活着的朗读。这种动态的生成,是和诗句的气质一致的。

2、在情境中唤醒生活体验,与文本实现共鸣

教育即生活,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不仅仅为教学提供创作的素材,也极大地为创作提供了情感和想象的原动力,这些正是提高朗读的基本条件。朗读中的情景创设,意在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点燃学生朗读的火花,拉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距离,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例子:二下课文《找春天》

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星期天老师走进春的大自然,和春天有了个亲密接触,今天我把春天也带进了课堂,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录像吧!

播放春天里的录像,并加背景音乐《春天在哪里》。

师: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这和你看到的春天一样吗?我们在春天看到了什么?

生:柳姑娘摇着嫩绿的辫子。

生:小燕子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生:小草也钻出了地面。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这一环节用录像是为了刺激学生的感官,旨在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诱发”学生回味类似的生活经历,回忆记忆中的春天。春天的美景对学生再熟悉不过,学生很容易将录像中的画面与生活对接,并形成一定的感知和理解。在看完录像后,学生说出生活中看到的春天的景物,这与文本达成共识,谈及其学习兴致会更浓。教师利用拍摄的录像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并把这种情感带进课堂,内化到了朗读中。

二、激发想象,丰满情感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实现的。朗读,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感觉的就是借助合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教学过程中。

1、以联想丰满作者的“言下之意”

例子:五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三段中第二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做文章:透过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脑子里有什么画面?带着这样的感觉,再把眼前的这种美带给大家。

由一个词,到一个具体的、丰满的画面,再朗读,心中已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流动的风景,具体可感,肯定读得好的。我们说联想和想象是语言的翅膀,朗读,则是托起这双翅膀的空气。在朗读中根据具体的语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展开双翅自由翱翔于语言的天空。

2、以续想内化作者的“言外之意”

续想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可以“难能可贵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可能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难能可贵娜做得对;有的说难能可贵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这种续想,有助于丰富感知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把握文章内在的意蕴,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朗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想象的空间不仅可以训练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再造形象,还可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内心体验,结合生活积累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三、品味语言,升华情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要求老师要善于“移情”,把作者蕴含在字、词、句,甚至是标点符号中的思想感情,真实而自然地“移情”给学生。因此,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往更深的层面去激发学生的感情。

披“字词”以入情

只有在教学中,层层深入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挖掘文本的深度内涵,学生

的情感体验才会升华。品读者以呈现在面前的文字作为出发点,当然不能字词单独地拿出来品读,要品字词在语境中作用,然后借助于对这些文字的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慢慢的窥见了作者深藏于心灵之中和文字背后的玄妙。

如教学《司马光》一课,在花园里遇到的紧急情况下,小伙伴们是怎么做的?而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体会“举”和“砸”这两个举动,在当时这种危急关头的恰当性,表现出了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品出了含义,学生了解了字词在这种特定情境下的准确性,就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促进朗读。

酌“标点”以升情

标点符号在文中的作用具有提示语气、表达情感的作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同含义,包蕴着不同情感,通过分析标点符号,可以正确把握句段,从而读得更准确、更有感情。对此,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这些标点符号传递出的情感信息,朗读时注意情感的表达。根据课文中的标点深入地去揣摩朗读的语气,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标点。如《惊弓之鸟》这一课中,魏王说的两句话:

“你有这样的本事?”

“真有这样的本事!”

这两句话仅仅相差一个字,却由于所用标点符号的不同而表达出大相径庭的语气:前者写出魏王疑惑的心态,后者则写出魏王亲眼见到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射下了大雁”后震惊的心态。学生理解了这两个标点符号所表达的不同感情,就可以准确地读出前者将信将疑、后者深信不疑的不同语气。

四、小结

“移情”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是美的生成图。“移情”的过程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的情感得到了体验,朗读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故,情感是培养朗读能力的基础。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关键点是刺激学生的情感,激起情感的深化。“移情”在朗读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迁移,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11.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十一

【关键词】优势分析 存在问题 有效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内涵极丰富、主体感极强的学科,它更多的是对学生精神、思想上的熏陶和感染。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因此,我们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这一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让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这方面的一些感悟。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一种新颖、和谐、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它利用精美的界面、曲雅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使学生获得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具体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组合,化静为动,激发学习的兴趣,这种信息技术的整合,大大拓展了审美空间。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程。每一篇课文都具有情感的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其中无不体现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之美。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得到由内而外的美的享受。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可以凭借电教媒体的功能,再现巴陵胜状,连接远山,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浩浩汤汤,无边无际的景物,使学生真切体验大自然的美,将枯燥的分析,讲解变成了那美丽的画面,并配以美妙的音乐,映入了学生的脑海,流进了学生的心中。学《木兰诗》一文时,利用这种多媒体教学法,把传授知識与陶冶情操有机结合起来,不但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美育的渗透。

其次,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把视听紧密结合起来,融声绘色,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去感知,认识,想象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加深他们的审美体验。如学习《荔枝蜜》,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重点文段,让学生领悟小蜜蜂的无私奉献精神,用画面、文字、背景音乐集合而形成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心灵受到“颤动”,加深对人、事、物的体验、思索和感悟,化为融合着自己灵魂个性的精神血脉,渗入心田。

再次,多媒体的使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语文教学能便捷地获得多种表现形式的信息资料,大大扩充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而利用电教手段,恰恰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进而形成整体认知。

实践证明,立体式、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多媒体在辅助语文教学时的确起到了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多媒体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决不是我们的灵魂。新颖的教学手段只是一种辅助,永远不能取代教师的讲授。它能否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

一味追求形式,喧宾夺主。就会导致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时,由于过分的追求艺术效果和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而失去了教学重点。这是多媒体在为语文教学效益的提高创造了便利条件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久而久之,势必助长或养成部分学生的思维惰性和依赖性。因此我们要灵活选择、合理运用,要清楚地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必须要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长期利用程序化的课件进行教学也会让学生应接不暇,由于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向预设的“轨道”上引,受制于物。导致教学流程受到圈定,结果是画虎类犬,把应该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成以我为主的表演,忽略了学生思维自主自由活动,使得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比例失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基于这些,我们要分清利弊,认识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要真正地走出误区,发挥其巨大优势,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能力服务。

三、多媒体在语文辅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服务于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只是诸多教学形式中的一种。因此我们要针对所讲授的内容,采取相应策略,合理运用这一现代教学手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第一,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要“以人为本”,要从策略上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他们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时时遵循科学性和目的性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可能地创设参与自主学习的情境与氛围,为广大学生提供所喜闻乐见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创设新型的教学平台,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二,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搭建师生交往、互动的平台,既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能活跃教学气氛,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情绪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通过耳闻目睹具体的视听形象,加深体验,并借助媒体资源,激发学生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的情感,与学生共同享受文学艺术的无穷魅力。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充分地运用这些教学设备,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把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的教育手段的改进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让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的奇葩绽放出更加美丽的花朵,在新课改的大潮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徐亚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初探[J].甘肃高师学报,2009,(1).

[2]吴敏 陈清.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8,(6).

[3]梁晓萍.初中语文审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2.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十二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上的应用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丰富了教学内容,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音乐学习的效率。同时, 我们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 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也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造成负面效应。

以下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在声乐教学领域不宜滥用多媒体

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声乐教学, 力图使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化。他们通常是用电脑软件把学生演唱的声音录下来, 通过分析对比不同声音的不同波形, 试图使学生从声音波形的状态“看”到正确的歌唱状态。也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多种声调的歌曲伴奏, 来作为学生练习的范唱、范奏。

大家都知道, 声乐是一种情感艺术, 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透过语言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教师充满感情的精彩范唱或伴奏, 以及富有情趣的讲解和对问题独到的见解, 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和由衷的敬佩。学生也会被教师的情绪所感染, 迅速理解并领悟教师的点拔, 学会有感情地表达歌曲的内在思想情感, 从而形成“教师精神焕发地教, 学生专心致志地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达到“教学双方经验和技巧共同不断提高”的声乐教学目的。这些都是任何高科技手段无法替代的。

另一方面, 声乐是一门比较抽象的音乐艺术, 声乐教学又是相当繁锁复杂的长期工程, 教与学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才会“学有所进”。声乐课堂上教师要启发学生, 纠正学生的站立姿势、发声、咬字吐字等各方面的不足, 这需要教师拿出极大的耐心不断引导学生, 才能使其逐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学生也要集中思想、肌肉松驰、心情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指导, 并需长期坚持学习锻炼, 才能慢慢地提高自己的歌唱技术和专业水平。这不是简单地分析几个声音波形就能做到的。更何况, 分析声音波形真的就能分析出正确的歌唱状态吗?不见得。当然这种多途径学习的方法用到课外学习活动中, 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辅助学习手段还是大有可取之处的。

二、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慎用多媒体

有的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课中, 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了由图片和影像组成的课件, 力求将呆滞单调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活泼。如此一来, 课堂气氛是活跃了, 然而同时, 让学生对这些动人的画面“看”得津津有味, “听”进去的音乐倒成了其次, 更别说音乐欣赏中关键的“联想”环节了。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听赏音乐对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 也是学生自己的情感和音乐作品的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 就必须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也只有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参与到音乐中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音乐思维, 才能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像, 继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如果一开始就让精彩的画面占据了学生的大脑, 就如同把学生的想像空间圈定在一个固定的容器里一样, “让想象插上翅膀”的教学目标恐怕就很难实现了。

以《苗玲的早晨》的欣赏教学为例:

如果学生边听边看, 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并描绘乐曲所表现的画面, 几乎所有的学生说的都是画面上的内容, 基本就没有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如果让学生不看画面而是安静地聆听, 再让学生描绘听到的“苗岭的早晨”, 那就会是千姿百态、有声有色的山水画。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 其思维没有被那些精彩画面所束缚和限制, 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想象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 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一定要找到最佳切入点, 适时适当地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三、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恰当运用

有的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 用电脑多媒体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 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等, 上课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目和练耳内容进行编程、自动播放, 从而减轻教师不停范唱伴奏的辛劳, 得以到学生中去进行近距离辅导。

诚然, 这样运用多媒体手段, 教师将会在教学中既省时又省力,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合理的知识体系, 要求任课教师熟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 熟悉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熟练掌握计算机音乐制作技巧和相关硬件设备的操作, 教师还应了解国内外优秀的练耳软件, 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事实上,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上好一节视唱练耳课并非易事, 一堂案头准备工作不足或质量差的多媒体音乐课或许比传统方式的音乐课还要糟糕。因此, 运用多媒体教学要体现其实用性, 不能片面地追求动感的效果而忽视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要精心准备, 细心安排, 选择恰当的时机合理运用。

总而言之,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紧紧围绕教学目的, 适时、适量、恰到好处地合理运用, 并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不断完善其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 使我们的音乐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摘要:在中职音乐教学中, 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围绕教学目的,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完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

13.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十三

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文字为载体,以朗读、背诵为手段,让人明白事理、体会情感、学会做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用各种手段来完善教学,直到现在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中,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它图文并茂,视听兼备,有利于创设情境、陶冶情操.信息技术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如果运用不合理,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作 者:叶萍 作者单位:瑞安市塘下镇一中,浙江瑞安,325204刊 名:教学月刊(中学版) PKU英文刊名:THE TEACHING OF POLITICS年,卷(期):“”(10)分类号:G63关键词:

14.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十四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课堂教育正在走向多元化,新的科学技术不断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音乐作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音乐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中职音乐教学也不断受到重视,中职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中职教学 多媒体 音乐教学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具有多种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结合音频、视频、图像不同的信息向学生展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一、多媒体教学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

开展多媒体音乐教学,通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体会音乐包含的情感,体会旋律的美妙之处,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对美的鉴赏能力。音乐是一种作者向听者倾诉个人情感的渠道,学生通过对音乐的鉴赏,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感悟作者通过音乐传达出来的情感,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和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能力情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音乐教学具有内在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教学中的规律。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多媒体就是营造音乐教学氛围的良好工具。在音乐教学初期,教师应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图片或者视频给学生播放一些具有欣赏价值的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之后,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对于音乐的体会转化为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之后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诸多弊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扮演观众的角色,并没有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多数时候,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一场独角戏。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善这种状况,通过教学互动,将学生转变成课堂的主角,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传统课堂教学需要创新、需要改善、需要新的元素注入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平台,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说,他们的思想相对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可感,将视听、视频等影像结合在一起,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巧设情境启发学生感悟美。

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一般具有活泼好动、缺乏耐心的特点,对于传统课堂教学一般没有兴趣,课堂效率过低,学生往往对音乐、图像或者视频有更深的印象,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巧设情景,启发学生感悟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多种资料,如在带领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闪现文字、缩放图形、颜色移动等变换手段,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形象、直观,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有关自然之美的音乐时,可以结合图片进行讲解,图片对于展现自然之美更直观,学生更容易体会到。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环境优美的地方切身体会自然之美,之后对音乐进行分析和欣赏,学生更容易体会山河的壮丽和大自然的美妙之处。

2.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可以将多种内容融合在一起并展现出来,利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对于音乐教学,更是需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教材只是学生唯一的信息获取来源,而利用多媒体可以整合各方面的资料,从其中选取优秀的、有欣赏和学习价值的提供给学生。音乐教学的形式不止一种,音乐隐藏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录音机、磁带、音乐剧等形式都包含精彩的音乐,每种不同形式的音乐中都给人不同的感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全面地、多方位地体会音乐的不同和美妙之处。

3.模拟作曲鼓励学生创造美。

学生在学习音乐时不仅是单纯地欣赏音乐,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创作和创造,学生可以自我创作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和他人沟通,增强自信心。创作音乐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心情,诗仙李白只有每次在饮酒后才能创作出伟大的诗词作品,杜甫在体会百姓疾苦之后才创作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种深痛揭露社会现实、极富讽刺性的千古名句。音乐的创作过程需要特定的环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环境,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欣赏电影、话剧等多种形式,体会其中的感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为人物、环境或故事进行谱曲。多媒体可以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神经,包含听觉、视觉、语言、音乐等多个方面,通过强烈的视听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多媒体教学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应用应该与课本教材相辅相成。

现今的教育鼓励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多媒体的利用必须合理,多媒体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并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另外,多媒体的应用必须与课本教材相辅相成,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单独存在,多媒体只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完音乐之后,一定要进行深刻的讲解,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应该结合音乐讲解课本知识,这种结合实例的教学相信比教师单纯地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2.充分调动中职音乐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滥用并不意味着不用,中职学校应该充分调动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一些年龄较大、不能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教师对这些新的科学技术并不感兴趣或者是不相信,在课堂上拒绝利用多媒体教学,学校应该做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他们利用多媒体的能力和意识。学校还应该成立专门的音乐课件开发小组,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需求,制作音乐教学课件,便于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学过程中一个必要的因素,尤其是对音乐这种相对开放的课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当然,这些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和支持,因为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参考文献:

15.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十五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结合多种表现信息的媒介如文字、图像、视频和声音等手段于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乐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示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 增强课堂密度,提高信息容量。

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容量,使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3.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利用动画技术和视频技术使抽象、深奥的知识信息简单化、直观化,分解了知识信息的复杂度。

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展示技巧上,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因此,在运用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 多媒体占据课堂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替代教师的创造性的工作。

2. 多媒体教学使用机械,教学过程模糊化。

教师制作课件时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板书、问题及其答案都事先设计好了,课堂上很难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策略

1. 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多媒体设备的作用。

多媒体设备是为丰富教学手段而存在的,我们不该过分地依赖多媒体。

2.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

教师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如何控制教学过程,合理的表述自己,处处体现主导作用,成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3. 避免教学内容的随意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可以运用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应该适当地引入这些素材,选择必要的内容,而不是随意应用多媒体材料。

16.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十六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育;作用;问题

一、认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枯燥的教学趣味化,可以说,多媒体的运用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新飞跃,对教学效果的再次提升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创设以形象为主体,丰富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将课堂生动化、形象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二)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通过对记忆效率的研究表明,学习相同的内容,若单纯使用听觉,三个小时后记忆保持率为70%,三天后下降为40%;若视觉、听觉并用,则三小时后记忆保持率为90%,三天后仍能保持75%。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单一通过音乐来烘托情境,运用图像来展示情境,使用文字来诠释情境,但三者往往不能做到很好结合。然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打破了课堂的传统规则,做到声、像、文的相互并用。通过将所需要传递的教学信息充分表达,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学生在阅读中想象与联想的多样性、丰富性是阅读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语感的形成和情感的陶冶。在教学中,教师对课文进行简单的勾勒,然后用多媒体中的单一形式放在阅读训练之前或之时来演示,这样安排的最大弊端就是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二)分散学生注意力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一种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往往与注意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许多老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过分强调课件的生动精美,往往喜欢在课件上添加一些动画图案,有时往往会适得其反。老师应注意课件的制作,尽量减少对其他动画图案的使用,而用改变字体颜色、强化关键词句等方式标出重点,能将多媒体分散注意力的缺点转化为吸引注意力的优点。

三、科学认识、合理改进

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有弊,要想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正确定位

任何现代教学手段都应该为教学服务,作为现代教育手段中佼佼者的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它是配件,是辅助工具,是弥补传统教学“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不足的手段。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夸大多媒体的作用,过分依赖多媒体,则会导致多媒体喧宾夺主,可能会适得其反,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高自身素质,为多媒体技术的恰当应用提供保证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成为运用现代技术的先行者。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教育的现代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还是教师观念的现代化、教师素质的现代化。但是,有些老师为了课堂现代化,而追求“拿来”主义,他们认为:只要找到相同教学内容的课件,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他们忽略了教师教学风格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同一个课件不一定适合于所有教师的课堂。对于老师来说,仍需加强学习,掌握课件制作技术,亲自编写制作,才能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与自己的教学相融合。同时,还有部分老师为了课堂现代化,而追求“盲目”主义,将多媒体技术看作上课的必胜法宝,篇篇用、堂堂用,教学效果却事与愿违。因此,教师要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为多媒体技术的恰当使用提供保证。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利有弊,它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撼,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谨记它仅仅是配合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语文教学的工具,其最终目的还是为语文教学服务。对于它,我们需要有热情拥抱的举动,但也应该有冷静审视的头脑,不断然拒绝也不盲目追赶,以教学效果作为衡量的标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认识,合理改进,为多媒体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孔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十则[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4.

[2]郑长兴.没有校园的大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1:88.

[3]靳玉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6:69.

[4]高尔基.给青年作者[M].中国青年出版社,1956-10:29.

17.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十七

一、发挥多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

在数学教学中,为贴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很多时候,如果直接将客观事物摆在学生面前,虽然做到了教学的直观,但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为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现实生活并不等于数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数学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

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学角、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物体的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例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实际上学生拿到的是一个“长方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材料处理功能。教学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侧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侧面都是长方形,接着运用多媒体的“擦除”功能,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侧面,其余各侧面的边线、颜色、图案都擦去。这样,“长方形”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让学生科学地掌握了“长方形”的数学概念。

又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牢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

借助多媒体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二、发挥多媒体的演示功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用得更多的是它的演示功能。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课件中先出示了三次分苹果图:第一次出示4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二次出示2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2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第三次出示1个苹果,然后应用课件把1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问每份有几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结果。通过这三个问题,学生知道了分数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同时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积累了分数的数感。

再如在学生学习了求图形的周长后,教师出示如下图所示的操场平面示意图。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个图形的周长是指哪里,然后让同桌之间用手比划一下,接着请学生说一说这个图形的周长包括哪些线条,最后再用多媒体演示一下这个图形的周长――在课件中利用“擦除”效果,用红粗线绕操场周围“跑”一圈。多媒体的演示在此用来突出显示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三、发挥网络的教学功能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演示性支持,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直接支持。上网学习正在成为学生课外和课内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如教学《几何形体的体积计算》一课,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后,想要知道球体等其他形体的体积是怎么计算的。这是教师在课堂上一时半刻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鼓励这些学生课外上网查找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久而久之,上网学习会成为学生主动的选择,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育的“四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四、发挥多媒体的反馈评价功能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突出矛盾,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而且,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然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运用多媒体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如在课件制作时,应用交互中的“判断”功能,当学生回答的结果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只鼓掌的小动物,同时播放一至五秒钟的掌声;当学生回答的结果不符合题意时,屏幕上就出现一位擦眼泪的小朋友。这种新的评价方式,能调节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愉快学习。实践证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比不了解积极性要高。通过反馈,他们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驱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云生. 《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学科教育,.

18.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 篇十八

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一中

徐明忠

【摘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计算机深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多媒体计算机以其强大的功能,运 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展现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模拟 微观世界的粒子运动,使物理现象中稍纵即逝的瞬间,用变慢速度播 放或定格成静止画面,使学生看清楚现象,认识本质,形成正确的概 念。,增加了课堂信息量,启发学生的思维,优化了课堂结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 电化教学 兴趣 模拟演示实验 教学显示效果 教学效率

最近几年来,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深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给物理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因为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不 受时空限制的再现性,运动变化的易控性和模拟性,色彩鲜艳的启发 性,以及及时反馈等多种功能。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 机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内容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各种物理现象和 物理实验过程,从而突出和强化了初中物理教学的观察与实验机制。另外,多媒体计算机能够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的直感作用,提高学 生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因此,多媒体计 算机为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特别重视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颖事物特别敏感,他们的 学习易被兴趣培养,从兴趣出发,利用多媒体展现一些生动、形象的 画面,使枯燥的物理教学变得充满活力。

1、创设情景、激发动机。电教媒体可以真实地再现或模拟事实 的情景、实况记录情景、实物演示情景、或音乐的渲染情景。在讲述 教学内容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通过录像播放相关的学生熟悉的现实资 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上八年级物理的序论课时,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将神舟六号发射、月球及火星探测的三维动画,变化多端的大自然,绚丽的激光、原子 弹爆炸产生蘑菇云等,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生活中最简单的物理现象 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告诉学生,古代的“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之类的神话,幻想随着科学的发展,已变成了现实,短 短几十分钟,使学生如置身于变化无穷的美丽的大千世界中,生动而 又自然地了解什么是物理学以及它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并同时大大激 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2、引起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电教媒体以其特有的生动、形 象的表现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和主动性。我在初二《力的测量》一节教学中,为了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可以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就播放录像“足球运动员 开角球,把球踢到球门前方,队友冲上前去,用头将球顶向球门,被 守门员鱼跃接住。”这一过程,让学生实观地分析在踢球、顶球和接 球时,球受到力的作用时根据什么来判断的,从而得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生动形象的事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电教媒体的放大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显示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较小,这样就很难使每 个学生都观察清楚,这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影响了 物理教学的质量。在初中物理磁现象中的磁力线、热现象中的液化、汽化现象,刻度尺、温度计、弹簧秤的刻度,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电力 线、波的干涉等演示实验,都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来提高可见度,从而 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效果,如磁力线的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平面的,要让学生在座位上看清是很难的,所以教师要采用拿着实验 让学生看或学生到讲台上去观察的方法,这样做既让费时间又麻烦,如果适时地利用投影仪进行放大,则既方便又省时,而且教学效果好。演示时只需把磁体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磁体上面放一块玻璃板,玻 璃板上撒些细铁粉,轻轻敲击玻璃板即可在银幕上看到清楚的磁力 线,同理也可以演示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间的磁力线现象,既生动,又形象。节省了课堂的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的知识密度。初中物理 教学中的液化现象,一般做常温下乙醚加压液化演示的可见度较小,用投影仪的演示效果很好,把注射器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调节镜 头至像最清晰,推动或者往外抽动活塞做乙醚加压液化和减压汽化实 验,就能明显地看到液化和汽化现象,使抽象难做的有毒实验获得很 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一般可见度小的演示实验都可以利用投影仪等 电教媒体的放大作用来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多 媒体语言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并通过多媒体软件,可取得更好的演示 实验效果。

三、利用电教媒体的“模拟”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 性大、难以操作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电教媒体的模拟作用,主要通 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或图象 的输出。在显示屏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等方式,调 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从动态图象中获得信息而形成鲜明 的感性知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知识奠定基础。模拟教 学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挂图模型、录像也能让学生理解知 识的本质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但是与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模拟相比,对于有些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内容,传统方式就显得不适用 了。如电源的电动势、曲线运动的轨迹、原子核的组成、电子云、核 外电子的运动等等,这些难以观察又抽象的教学内容,用计算机模拟 方法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光学《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中,研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这节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所 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演示一个或两个点再让学生做实验,为了 让学生能观察物距和像距以及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学生先在光具座 上做这几个点的实验,然后连续移动物体和光屏,使屏上得到清晰的 像,光屏移动的速度与物体移动的速度不是同步的,所以做起来有一 定的难度。又由于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有的学生就完不成实验,影响了实验的目的和效果。因此,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进行“模拟”教学,效果及佳,就能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帮助学 生理解重点,顺利地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又如,在介绍电 流的形成时,可制作多媒体动画软件,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 官综合刺激,使抽象的理论得以鲜明的感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具有很大的益处,电教媒 体的优势完全可以充分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去,使物理教学中的许多难 点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我们在教学中还必须注意电教媒体与物理教学 的三个关系。1.电教媒体与师生情感交流的关系。首先,教师要从明确的教学目 的出发,选好合适的电教教材,其次,教师要选好恰当的内容和时间,适当地使用电教教材;最后,在运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去启发、讲解、概括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创造与学生情感交融、信息交流的学习环 境,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教学进程。2.电教媒体与物理实验的关系。物理学习中的感知形式一种是以观 察、实验为形式的对正在发生的物理现象的感知,另一种是以听讲、阅读为形式的对教材中的材料的感知。前者是物理学习的主要形式,离开了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不能用其他形式替代。3.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学技术现代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需 要教师努力开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领域,但无论是传统的手段,还是电化教学手段都各有各的特点,不能互相排斥,而应当相辅相成,应从实际出发,选用合适的电教手段。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三上册英语练习题下一篇:小学生作文:伯伯家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