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共9篇)
1.解剖 篇一
尸体解剖在解剖学教学中的意义、现状及发展方向
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的.奠基石.尸体解剖是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及其他因素的出现,尸体解剖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作 者:王立芹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25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年,卷(期):27(7)分类号:G421关键词:尸体解剖 解剖学教学 遗体
2.解剖 篇二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9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胆科学会制订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4];经肝功能、肝炎病毒标志物、腹部B超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其中男67例, 女25例;年龄47岁~73岁, 平均年龄 (50.9±3.2) 岁;巨大肝癌20例 (直径超过10 cm) , 大肝癌32例 (直径5 cm~10 cm) , 小肝癌40例 (直径<5 cm)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 每组46例。2组患者入院时的平均年龄、病理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将患者右侧抬高30~45°、平卧位, 手术中应用超声监测肝内血管走向, 确定手术切缘, 肝硬化是否有播散灶、小病灶, 可进行双侧肋缘下“人”字形切口或单侧斜切口。根据肝脏预切除范围, 离断、解剖肝脏门静脉、肝动脉, 如切除右三叶、右半肝、左半肝、左外叶、左内叶、右后叶、右前叶, 应于第一肝门处离断肝动脉分支及肝实质门静脉。根据解剖平面应用刮吸法切除肝, 暴露管道, 应用缝扎、结扎、电灼方法处理断面粗细不同的管道, 主干内癌栓从肝断面门静脉分支取出, 不缝合肝断面, 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应用干净纱布检查肝断面是否有胆瘘, 渗血较少处可电凝止血, 创面置负压双套管负压腹腔引流。对照组进行非解剖性肝切除, 应用Pringle入肝血流阻断法, 电刀于距离肿瘤边界1 cm~2 cm处定切除线, 应用钳夹法将肿瘤切除, 合并门静脉癌栓者自门静脉切开, 取出癌栓, 开放50 m L血流, 残留癌栓冲净后可缝合;对拢缝合肝断面, 放置引流与解剖性肝切除术相同。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比较2组的切缘满意率、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等临床指标, 观察治疗3 d后2组的肝功能指标[5]。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的切缘满意度38例 (82.6%) 、30例 (65.2%) , 观察组的切缘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9.70, P<0.01)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后3 d肝功能指标评估比较
治疗后3 d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肝胆外科常见肿瘤之一, 在我国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男性多于女性。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明确, 目前认为与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环境因素有关[6]。该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 中晚期可表现为肝区疼痛、消化道出血、消瘦、乏力、肝肿大及癌细胞转移等症状。原发性肝癌可行肝癌血清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介入、放化疗、生物、中医药等疗法, 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已成为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课题[7]。
本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疗法, 大多数国内肝外科中心以肝段为肝切除基本单位进行肝切除术, 但对于肝切除解剖式与非解剖式的适用范围未达成一致[8]。多数学者认为肝切除术应建立在肝脏解剖知识熟练及肝切除经验丰富的基础上, 肝功能指标、血管与肿瘤的关系、肿瘤位置、患者机体状态等是选择手术方式的重要指标[9]。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切除了肝静脉、门静脉分支、亚段或肝段肝组织, 肝癌肝内转移的最常转移部位是肝静脉及门静脉。本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疗法, 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的切缘满意度38例 (82.6%) 、30例 (65.2%) , 观察组的切缘满意率、术中失血量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3 d观察组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Al-Fatlawi AA等[10]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 说明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解剖性肝切除, 临床效果确切, 有效安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建强, 毕新宇.原发性肝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 27 (4) :173-174.
[2]吴沛宏.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治疗与多学科综合治理[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9, 15 (1) :153-155.
[3]叶胜龙.重视原发性肝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3, 21 (5) :172-174.
[4]首志雄.原发性肝癌的多学科治疗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 2013, 26 (5) :216-217.
[5]王捷, 陈汝福, 唐启彬.原发性肝癌多学科治疗模式[J].肝胆外科杂志, 2013, 21 (1) :162-163.
[6]张雪松.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非手术治疗现状[J].中国急救医学, 2013, 33 (2) :173-174.
[7]祝青.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64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2, 15 (2) :153-155.
[8]魏洪吉.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21 (10) :172-174.
[9]孙东升, 乔鹏飞, 姚磊, 等.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 (10) :216-217.
3.解剖悬架(中) 篇三
从功能上来说,任何类型的前悬架都可以用作后悬架。与前悬架相比,后悬架仅仅少了转向的功能,其他前悬架必须具备的功能,后悬架也同样必须拥有。在很多中高级车上,人们会对于后排舒适性有很高的要求,而影响后排舒适性的一大因素就是后悬架。
但是微型、小型甚至很多中级汽车一般都是前轮驱动,对于后排的舒适性关注程度一般。所以它们的后悬架没有驱动轴,通常结构比较简单,来为本就不宽裕的后排腾出更多的空间。这类汽车不管体积大小,还有一个共同点:后排座椅承载能力低,两名后排乘客就可以让车身下陷很多。这样的汽车后悬架基本上采用单纵臂扭杆梁的形式,事实上,目前市面上8万~15万元售价的汽车基本上都采用了这种形式的后悬架。
理论上来说,麦弗逊悬架也可以用作后悬架,但正如上期所介绍的那样:麦弗逊悬架横向刚度很低,如果一辆车前后悬架的横向刚度都不高,那么这辆车的行驶稳定性就很难保证。微型车和小型车本身轴距已经比较短,如果后悬架再占用掉一部分后排空间,那势必会进一步侵占车内乘客本就不宽裕的空间。
那还有什么样的悬架既能够像麦弗逊悬架那样只占用很小体积,又能进一步保证后轮的稳定性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纵览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微型、小型车,你会能找到答案:单纵臂扭杆梁式悬架。
单纵臂扭杆梁悬架甚至可以取消笨重的螺旋弹簧,使用一个横梁来连接左右侧的单纵臂,两个单纵臂与车身相连,避震筒长度很可能还不到前悬架避震筒的一半。这种悬架装配很简单,而且占用空间比麦弗逊悬POLO、雨燕、飞度、嘉年华、威驰等微型车全部采用了这样的设计。
以福特嘉年华为例,它使用的后悬架就是典型的单纵臂扭杆梁。图中红色标示的部件就是扭杆梁,黄色部位则是单纵臂。绿点标出了车身与单纵臂的连接点,蓝点标出了扭杆梁与单纵臂的连接点。
很难说单纵臂扭杆梁式悬架是属于独立悬架还是非独立悬架。虽然从结构上来说它肯定属于非独立悬架(扭力杆连接了左右侧悬架),但如果扭力杆与纵臂的连接点越靠近车轮中心轴线,这种悬架就越接近非独立悬架的特性。如果扭力杆越靠近纵臂与车身的连接点,这种悬架就越接近独立悬架的特性(如帕萨特B5和老款奥迪A6)。如果扭力杆与纵臂的连接点和纵臂与车身的连接点重合,这种悬架就成为绝对的独立悬架了。
一些厂家估计是为了故意迷惑消费者,所以在产品的宣传手册上有的把这种悬架列为独立悬架,有的则称非独立悬架,甚至还有人称半独立悬架。其实,每一款采用这种形式悬架的车型都采取不同的扭杆安装位置,因此性能差异也非常大。概括来说:扭杆与纵臂的连接点靠近车轮中心轴线,车子的抗侧倾能力会好一些,但舒适性就牺牲一些(比如奇瑞QQ):扭杆与纵臂的连接点越靠近纵臂与车身的连接点,车子的舒适性就越好,当然,在转弯时候的侧倾也更大一些;大部分的车型都将扭杆梁设在纵臂的中央附近(例如标致206、大众高尔夫和POLO),兼顾了舒适性和操控性。当左右侧后轮处于颠簸路面而上下振动时,扭杆梁不发生扭转,由单纵臂和避震筒来吸收振动能量。当左右侧车轮不均匀跳动时候,由于两侧悬架跳动程度不同,所以扭杆梁会被扭转,克服两侧悬架的跳动差异,减少侧倾程度。
单纵臂扭杆梁悬架的最大缺点就是抗侧倾能力不是很强,而且舒适性也不是很好。通常配备这类悬架的汽车,都会增加其他的防倾措施,而把扭杆梁的位置尽量靠近纵臂与车身的连接点,以获得更多的舒适性。此外,这类悬架的承载能力也比较差,我们不建议在后排安置乘客或者堆放沉重的物品。
目前,随着A级车的平台尺寸越来越大,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有些比较注重性能的A级车开始尝试多连杆后悬架,例如福特福克斯、大众的速腾和第5代高尔夫(国内最新款高尔夫为第4代)。目前采用单纵臂扭杆梁式悬架的基本上都是A0级汽车或者一些顽固追求低成本的A级车(例如伊兰特、凯越、307和花冠等)仍旧保留着老旧的单纵臂扭杆梁悬架。
缓冲性能:★★★☆
抓地性能:★★★
4.断层解剖重点总结 篇四
填空
1.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中央后沟位于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
2.大脑半球上有中央沟、顶枕沟、外侧沟,据此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3.岛盖由额盖、顶盖、颞盖构成。
4.基底核包括纹状体、屏状核、杏仁体。5.联合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窿连合等 6.内囊分为前肢、后肢、膝三部。
7.侧脑室分为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四部。
8.颈内动脉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前床突上段四段。9.营养内囊的主要动脉是中央支,来自大脑中动脉。10.常用的头部断面基线有上眶耳线、眦耳线、下眶耳线。11.主动脉弓的分支有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12.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13.右肺上叶有3个肺裂断,即尖段、后段、前段。
14.右肺动脉进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奇静脉弓下方进入右肺。15.肝的膈面有镰状韧带附着,将肝分为左右叶。
16.肝的左纵沟前部为肝圆韧带裂,其前方为肝圆韧带切迹,后部为静脉韧带裂。17.肝门静脉在第二腰椎体右侧、胰颈的后面,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汇合而成。18.胰位于第1—2腰椎水平,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19.腹膜后间隙包括肾前间隙、肾周间隙、肾后间隙三个间隙。
20.肝门静脉左支较细长与附脐静脉、肝圆韧带相连,并以静脉韧带连下腔静脉。
名词解释
1.第五脑室:即透明隔间腔,是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间隙,其前界为胼胝体膝,后界为穹窿柱,上界为胼胝体干,下界是胼胝体嘴和前连合,只有当它与侧脑室想通时才能称之为第五脑室,该脑室有时形成囊肿阻塞室间孔而使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颅内压升高。
2.第六脑室:又称verga腔,穹窿室或三角脑室位于穹窿室连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位于胼胝体后半部,当它与侧脑室想通时,可称为第六脑室,若该室腔扩大,出现脑脊液循环受阻,也可发生颅内压升高。
3.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后角三者汇合处,是三角形腔隙,称侧脑室三角区,为立体三角形空间,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部位。
4.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宽厚髓质层。
5.鞍上池:是影像名词,由解剖学中的交叉池,脚尖池和桥池前部构成,该池前界为额叶直回,后界为脚间窝或脑桥基底部,两侧界有海马旁回沟,池内有视交叉,垂体柄,乳头体,大脑动脉环和鞍背等,由于体位和扫描基线不同,在CT片上此池可称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位于蝶鞍上方)。6.中间帆腔:(间位帆池)亦称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或第三脑室上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窿体,穹窿体连合的下方,呈尖向前的三角区,两侧界为穹窿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此池向后下经胼胝体压部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池内含有大脑静脉。
7.脑池:蛛网膜下膝在脑的沟,裂等长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具形状和大小的变化在影像学上有重要意义。最大的为小脑延髓池,另外有脚尖池,桥池,交叉池。8.颈内动脉虹吸部:依其行程分为颈段 岩段 海绵窦段 和前床突上段,其中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虹吸部,多呈U形成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9.Wills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进入颅腔后在脑底部发交吻合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s环。10.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部分两层分开,形成腔道,即为硬脑膜窦,内面衬有内皮细胞,含静脉血。
11.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为三角形间隙,内有奇静脉弓淋巴结。12.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柄后方两侧壁胸膜前返折现之间及大血管以前的间隙,内含胸腺。13.主动脉肺动脉窗:上方为主动脉弓,下方为左肺动脉,右侧为气管下端和食管,左侧为左肺,高度为1.0~1.5cm,窗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以及脂肪淋巴结。该窗由于大血管的搏动产生伪像而显示不清。
14.肝段:就是以glisson系统为中心,包括其所属血供和胆汁引流肝组织所构成的,独立的功能单位。15.肺段:肺段是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肺组织的总称,无论是形态上或是功能都可作为一个单位,每个肺段均呈圆锥形,尖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
16.肾前间隙:位于(壁层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其内有十二指肠、胰、升结肠
降结肠
肠系膜血管 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肾前筋膜左右延续,;两侧间隙越中线潜在通连,但有液体,脓或血时多聚积在患侧,积液或积气来自胰者,则可累及双侧肾前间隙,在胰水平以下,肾前间隙呈底边朝外,近中线处变尖的三角间隙。
17.肾后间隙:肾后筋膜
三角间隙
侧椎筋膜和腹横筋膜之间,内容脂肪、血管、淋巴结等。
18.气管后间隙:气管与脊柱之间,内容食管、胸导管等,奇静脉弓由此汇入上腔静脉,右侧为右肺,左侧上部为左肺,下部为主动脉弓。
19.第一肺门:纵隔面中份长圆形凹陷为第一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等血管,淋巴管,神经进出之处。
20.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21.第二肝门:肝右纵沟后部为腔静脉沟内容下腔静脉,其后上端有肝静脉汇入,该处称为第二肝门。
22.纵隔间隙:气管杈以下,前一左心房,后一左脊柱,右一右肺,左一胸主动脉。内容食管,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和淋巴结。
问答题
1. 头部横断面解剖学的常用基线
答:a 下眶耳线:为眶下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B 眶耳线或眦耳线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C 上眶耳线:为眶上缘中点到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2. 脑叶及脑的主要沟回在断面上识别(中央沟)答:a多连续,不中断
b较深,起自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延伸,有中央后沟或中央前沟,后沟伴行 c中央前回较后回宽而厚,后方的中央后回窄而薄
d先辨认中央旁小叶(中央旁沟,扣带沟为缘支)再辨认中央沟 e据大脑白质,髓型来辨认,在CT图像上正常脑沟宽度不超过5mm 3. 基底核的毗邻关系
答: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中,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尾状核的头在侧脑室前角外侧,其尾沿侧脑室下角顶壁向前终于杏仁体,豆状核位于岛叶深部,背侧丘脑的外侧,外邻外囊,内接内囊前段腹侧连前穿质,屏状核位于外囊外侧,最外囊内侧,杏仁体位于颞叶背侧部,侧脑室下角尖端前方,其表面有海马旁回钩的皮质覆盖。4. 内、外囊及最外囊在三维断面上的位置
答: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而外囊位于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屏状核与岛叶皮质间的髓质为最外囊。横断面上从内到外:内囊、苍白球、壳、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岛盖。
5. 松果体在横断面上的显示及其毗邻关系
答:在眦耳线上40~45mm为最佳显示横断面位于四叠体池或大脑大静脉池内,前方为第三脑室,后方为小脑蚓,后外侧为侧脑室三角区,前外侧丘脑。第三脑室后方为小脑蚓,后外侧为侧脑室三角区,前外侧为丘脑。形态:在横断面上有圆形,椭圆形和窄条形三种,前两者长均大于宽径,而窄条形的长是宽径的2.5倍以上 6. 鞍区的所属结构及鞍底的分型
答:鞍区的所属结构:碟鞍 鞍底 鞍膈 垂体 海绵窦。
鞍底的分型:平直型 下凹型 上凸型。
境界:前界为前床突与交叉前沟的前缘,后界为后床突与鞍背,两侧界为颈外动脉弓沟 7. 垂体在断面上的显示及其毗邻关系
答:垂体位于垂体窝内,借垂体柄,经膈孔与第三脑室的灰结节连接,垂体的上方隔着鞍膈与视神经,视交叉相邻,下面隔鞍底与蝶窦相邻,两侧与海绵窦相邻。形状:一般为椭圆形或圆形,其上缘多为下陷或平直型,前者的出现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下缘为近半圆形,与鞍底的形状一致。大小:为9.9mmX13.9mmX5.5mm高度:一般为女性>男性
男性—垂体高度>6.5mm为可疑,.7mm为异常。
女性—按垂体高度+(年龄1/20)公式计算>9mm为可疑,超过10mm为异常,其高度与月经周期的卵巢功能状态有关 8. 海绵窦在冠状层面上的形态,位置及其穿行结构和影像学意义
答:位置:位于碟鞍两侧,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向前达眶上裂的内侧部,向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两侧的海绵窦经鞍膈的前后海绵间隙相连通。
毗邻:上壁—额叶
下壁—蝶窦
内侧壁—垂体碟鞍
外侧壁—颞叶
穿行结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上额神经,展神经及颈内动脉
影像学意义:异常征CT像:a大小不对称b形状不对称c局限性异常密集区 9. 脑室系统的组成及各腔室的位置及其在横断面上的表现
答: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以及连通脑室的室间孔和中脑水管,有时还可见第五脑室和第六脑室。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形状不规则,前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第三脑室: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间的狭窄腔隙,向前上借室间孔通侧脑室,向后下借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与下脑之间,形似帐篷 第五脑室:位于两侧透明膈之间的间隙
第六脑室: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位于胼胝体后半部 10.池的位置及池内结构
答:小脑延髓池:亦称枕大池,为脑池中最大者,位于颅后窝后下部,小脑和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
桥池:临床也称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面和枕骨斜坡之间,扁而宽阔,其内有基底动脉,此池向上通脚间池,向后通小脑延髓池
脑桥小脑三角池:其前外侧界为颞叶岩部内侧面,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前庭窝神经和迷路动脉
中间池:又称基底池,位于两中脑大脑脚之间的脚间窝处,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动脉环后部d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的外侧面
四叠体池:位于大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吲前缘之间f交叉池:位于视交叉上方,终板的前方
鞍上池:鞍上池是影像名词,由解剖学中的交叉池 脚尖池和桥池前部构成,该前界为额叶直回,后界为脚间窝或脑桥基底部,两侧界为海马旁回沟,池内有视交叉,垂体柄,乳头体,大脑动脉和鞍背等,由于体位和扫描基线不同,在CT片上此池可呈五角形,六角形或四角形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后下方,松果体的后方,池内前部常见钙化的松果体,池内后部常见强化的大脑大静脉
间位帆池:亦称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或第三脑室上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窿体,穹窿连合的下方,呈尖向前的三角区,两侧界为穹窿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的压部,此池向后下经胼胝体压部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池内含有大脑内静脉
大脑外侧窝池(侧裂池)为额叶 顶叶 颞叶与岛叶之间大脑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并有大脑中浅静脉,此池在青年人可以不明显,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明显曾宽
小脑上池:位于小脑幕下方与小脑上面之间的蛛网膜下池,形态宽扁,矢状断层显示较清。
小脑谷:又称小脑溪,位于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的蛛网膜下池部分,其前部经第四脑室后正中孔通第四脑室,后连枕大池。11.颈内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分布
答: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前床突上段,主要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和眼动脉,营养脑和视器,总体来说,颈内动脉主要分布大脑半球前三分之二。
12.椎动脉的行径及分支
答: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的第一段,上行穿经第6~1颈椎横突孔,向后越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后前穿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在蛛网膜下隙由延髓两侧斜向内上,至延髓脑桥沟平面,两侧汇合成基底动脉。小脑下后动脉是其主要分支。13.胸骨角平面有何标志性意义
答:1.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2.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3.该平面正好通过主动脉肺动脉窗,平对主动脉弓的起段和止端,4.气管杈在此平面出现,5.奇静脉弓在此平面以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汇入上腔静脉,6.食管于此平面以下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形成食管第二狭窄,7.胸导管于此平面下方由脊柱右侧转向左侧上行,8胸骨角两侧与第二胸肋关节相接,为计数肋的标志,9.肺动脉的分叉处位于此平面以下 14.分别写出上纵隔 后纵隔内的6个结构的名称 答:上纵隔:胸腺 左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 膈神经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心包膈动脉 迷走神经
下纵隔:气管和支气管 食管 迷走神经 胸主动脉 胸导管 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交感干及其分支
15.试述左右肺的分叶:
答:左肺:上叶【尖后段(SI+II)前段(III)上舌段(SIV)下舌段(SV)】下叶【上段(SVI)内前底段(SVII+SVIII)外侧底段(SIX)后底段(SX)】
右肺:上叶【尖段(SI)后段(SII)前段(SIII)】中叶【外侧段(SIV)内侧段(SV)】下叶【上段(SVI)内侧底段(SVII)外侧底段(SIX)前底段(SVIII)后底段(SX)、16.左横断面上如何确定肝的正中裂和左叶间裂
答:正中裂:上部;肝中间静脉长轴至下腔静脉左前壁的连线
下部:胆囊窝中份至下腔静脉左前壁的连线
左叶间裂:上部:肝膈面镰状韧带附着缘左侧约1cm处或左叶间静脉长轴经下腔静脉与前壁的连线。中部:肝门静脉左支状部的长轴。
下部:肝圆韧带裂 17.左肾周间隙积液可蔓延延至何处?为什么?
答:A前:肾前间隙
B后:肾后间隙
C内侧:对侧肾周间隙
D上方:食管胃的裸区
E下方:小骨盆腹膜外隙,沿生殖血管在腰大肌前面至腹股沟深面,腹前外侧壁 18.试述库氏肝段划分法:
答:1954年codinalld根据肝门静脉鞘系的分布规律和肝静脉的走行,将肝分为左右半肝及其5个叶,8个段,目前国际上多采用codinalld根据肝段划分法,并依据顺时针方向,将肝分为I至VIII 肝【左半肝『尾状叶(I段)左外叶『外上段(III段)左内叶(IV)右半肝【右前叶『前下段(V段)前上段(VIII)
5.解剖复习资料 篇五
头皮: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紧密愈着,不易分割,临床上将此三层合称“头皮”。头皮撕脱伤时,常常是三层一并撕脱。
腮腺床:腮腺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形成腮腺床。甲状腺悬韧带:甲状腺假被膜在甲状腺侧叶内侧和峡部的后面增厚,并与甲状腺软骨、环状软骨以及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愈着形成,将甲状腺固定于喉及气管壁上,故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
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其浅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
锁胸筋膜:连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上缘逐之间,由胸内、外侧神经,胸肩峰动、静脉,头静脉和淋巴管穿经此筋膜。
肋膈隐窝:也称肋膈窦,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自剑突向后下至脊柱两侧,后部较深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处。
胃床:膈网膜囊与个别、胰、左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邻,这些器官构成胃床。
胆囊三角:肝的下方,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面围成三角,内由胆囊动脉,是手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盆膈:又称盆底,由盆膈肌及覆盖于其上、下面的盆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有肛管通过。盆骨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份,具有支持和固定盆腔脏器的作用。
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肌深层共同构成,封闭盆膈裂孔,具有加强盆底、承托盆腔脏器的功能。
掌中间隙:位于中间鞘迟侧半的深部。其前界为中、环、小指的屈肌腱,第2~4蚓状肌;后界为覆盖第3~5掌骨及骨间肌的骨间掌侧筋膜;外侧界为连于掌腱膜外缘与第3掌骨间的掌中隔;近侧经腕管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侧经第2~4蚓状肌鞘达第2~4指蹼间隙,并与指背相交通。
鱼际间隙:位于掌中间鞘的桡侧半。前界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掌外侧肌间隔;内侧界为掌中隔;近端为盲端;远端经第2蚓状肌鞘与食指背侧相通。
隐静脉裂孔: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形成一卵圆形的隐静脉裂孔。
股环:股管的上口,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疏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
听诊三角: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的内侧有一肌间隙。
问答题:
1、腮腺的位置、形态及穿行腮腺的结构?
答:位置:腮腺位于耳廓前下方咬肌表面及下颌后窝内。形态:腮腺质软,答致呈楔形,底向外、尖向前内适对咽侧壁。穿行结构:(1)纵向穿行腮腺的结构: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颞浅静脉、下颌后静脉、耳颞神经。(2)横向穿行腮腺的结构:上颌动脉、上颌静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面神经。
2、海绵窦的位置、毗邻、穿行结构及交通关系?
答:位置:位于蝶鞍两侧,为硬脑膜两层形成的腔隙,腔内由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小 的腔隙,窦中血流缓慢,感染时易形成栓塞。毗邻:前:邻眶上裂内侧部;后:邻颞骨岩部尖端;内上: 与垂体相连;内下:与蝶窦仅隔以薄的骨壁;外上:与大脑颞叶相邻。穿行结构:在窦的外侧壁内,自 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近窦的内侧壁,有劲内动脉和展神经通过。海绵窦 综合征表现为上述的神经麻痹与神经痛,结膜充血以及水肿等症状。交通关系:两侧海绵窦经鞍膈前、后的海绵间窦相交通,形成环状窦。海绵窦的前端与眼上、下静脉相连,还与蝶顶窦相连:窦的后端在 颞骨岩部尖端处,分别与岩上、下窦相连;外下方与导静脉相连;向后还与基底静脉丛相连。
3、颈深筋膜的层次及筋膜间隙?
答:颈深筋膜又称颈筋膜,分为浅、中、深三层,包括浅层、气管前层、椎前层和颈动脉鞘。筋膜间 隙包括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4、根据甲状腺的毗邻关系,试分析甲状腺肿大可能引起哪些症状。甲状腺切除经过哪些层次?甲状腺的
动脉与喉的神经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甲状腺毗邻:前面:气管前筋膜→舌骨下肌群→颈筋膜浅层→浅筋膜→皮肤;侧叶后内侧:喉与气管、咽与食管及喉返神经等;侧叶后外侧:颈动脉鞘及内容和椎前筋膜深面的颈交感干。当甲状腺肿大时,向后内压迫气管、食管和喉返神经,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等;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可出现瞳孔缩小、上睑下垂和眼球内陷等症状,称为霍纳氏综合征。喉上神经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内支伴喉上动脉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走行,至侧叶上极约1cm处与动脉分离,弯向内侧,发出肌支支配环甲肌和咽下缩肌。甲状腺手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腺上极进行,注意勿伤及该神经,以免引起声音低钝和呛咳等。喉返神经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右喉返神经丛下、后方勾绕右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在胸腔内从下、后方勾绕主动脉弓。在甲状腺侧叶下极的后方,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关系很复杂,因此,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应远离侧叶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以免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失声,甚至声门闭合而窒息死亡。
5、女性乳房的位置、主要结构特点和淋巴回流。乳房后隙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答:位置:成年女子的乳房位于第2~6肋高度,胸肌筋膜表面,自胸骨旁线向外可达腋中线。结构特点:乳房由皮肤、乳腺和脂肪等构成。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又被分为若干小叶。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末端开口于乳头。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时,宜作放射状切口,以免切断输乳管,并注意分离结缔组织间隔,以利引流。乳腺周围的结缔组织发出许多纤维束,一端连与皮肤和浅筋膜浅层,一端连于浅筋膜的深层,称乳房悬韧带。由于韧带两端固定,无伸展性,是悬吊固定乳房的重要结构。乳腺癌侵及此韧带,加之淋巴回流受阻发生水肿,可造成皮肤表面呈“橘皮”样变,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之一。淋巴回流:女性乳房淋巴管丰富,分为浅、深两组。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部分至胸骨旁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和膈淋巴结等。(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2)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3)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一部分注入胸旁淋巴结,另一部分与对侧乳房淋巴管相吻合。(4)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相交通。(5)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间隙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乳房后隙的位置和临床意义:乳房后面的浅筋膜深层与胸肌筋膜间有一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等,但无大血管,有利于隆胸术时将假体植入,使乳房隆起。此间隙炎症时容易向下扩展,宜作切开引流术。
6、动脉导管三角的境界、内容?
答:境界:前界:左膈神经;后界:左迷走神经;下界:左肺动脉。内容: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 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7、简述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分段和各段的毗邻?
答:肝外胆道的组成:由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组成。胆总管的的分段:由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而成,长约7~8cm,直径0.6~0.7cm,依其行程分为4段。各段毗邻:第1段:(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上部以上的一段,其左侧为肝固有动脉,二者后方为肝门静脉,三者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第2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上部后方的一段,其左侧为胃十二指肠动脉,二者后方为肝门静脉;第3段:(胰腺段):胰头后方的一段,有时埋入胰腺实质内;第4段:(十二指肠壁内段):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内的一段。
8、坐骨肛门窝的境界及其内容?
答:境界:一尖一底和四壁。窝尖:盆膈下筋膜和闭孔汇合处;窝底:皮肤和浅筋膜;内侧壁: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下筋膜,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壁:上部为闭孔内肌及其筋膜,下部为坐骨结节内侧面;前壁:尿生殖膈后缘;后壁:臀大肌和骶结节韧带。内容:内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阴部神经、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9、尿道球部破裂及尿道膜部破裂,尿液外渗的范围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尿道球部破裂,尿液可渗入会阴浅隙、阴囊、阴茎和腹前壁。尿道膜部破裂,渗出的尿液局限于会阴深隙。尿液外渗的范围不同,因为男性尿道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终于阴茎头的尿道外口、尿道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依次穿过前列腺、尿生殖膈和尿道海绵体。临床上将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称后尿道,尿道海绵体部称前尿道。因此尿道不同部位损伤,尿液外渗的范围也不同。
10、腋窝淋巴结的分群及各群位置、收纳范围及流注关系?
答:腋窝淋巴结分为五群:(1)外侧淋巴结:也称外侧群,沿腋静脉远端排列,收纳上肢的淋巴;(2)胸肌淋巴结:也称前群,位于胸小及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纳胸前外侧壁和乳房外侧部等的淋巴;(3)肩胛下淋巴结:也称后群,沿肩胛下血管排列,收纳背部、肩胛区及胸后壁等处的淋巴;(4)中央淋巴结:也称中央群,位于腋腔底的脂肪组织中,收纳外侧群、前群、和后群淋巴结的输出管:其输出管注入尖淋巴结;(5)尖淋巴结:也称锁骨下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与锁骨之间、锁胸筋膜的深面,沿腋静脉近端排列,收纳中央淋巴结及其他各群淋巴结的部分输出管、乳房上部的淋巴;其输出管汇成锁骨下干。
11、手掌的主要层次结构?
答:手掌分为浅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浅层结构包括皮肤和浅筋膜。深层结构包括深筋膜、骨筋膜鞘、手掌的筋膜间隙、掌浅弓和掌深弓。
12、脊柱区范围及分区?
答:脊柱区又称背区,指脊柱及后方和两侧的软组织所在的区域,分为项区、胸背区、腰区和骶尾区。
13、脊柱区各肌间三角的组成、内容、特点及临床意义??
答:(1)枕下三角:是头夹肌和头半棘肌上部的深面,由枕下肌围成的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椎动脉穿寰椎横突孔后转向内侧,行于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狗内,再传寰枕后膜进入椎管,最后经枕骨大孔入颅。颈椎的椎体沟骨质增生、头部过分旋转或枕下肌痉挛都可压迫椎动脉,使脑供血不足。(2)听诊三角(肩胛旁三角):在斜方肌的外下方,肩胛骨下角的内侧有一肌间隙为听诊三角。三角的底为薄层的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该三角的范围会扩大。(3)腰上三角:位于背肌的深面,第12肋的下方,其内由上向下有肋下神经、骼腹下神经和骼腹股沟神经。该区较薄弱,不仅是腰疝的好发区,也是腹膜后隙脓肿穿破的部位。肾周围脓肿时,可在此处切开引流。(4)腰下三角: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前下缘围成。此三角浅面无肌层覆盖,为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亦可形成腰疝。在右侧,三角前方与阑尾和盲肠相对应,故盲肠后位阑尾炎时,此三角区会有明显压痛。腰区深部脓肿也可经腰下出现于皮下。
论述题
1、乳房的手术切口如何选择?怎么用淋巴的知识指导乳腺癌根治术??
答:乳房由皮肤、乳腺和脂肪等构成。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0个乳腺叶,每个乳腺又被分为若干小叶。每一乳腺叶有一输乳管,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末端开口于乳头。乳房的手术切口时,宜作放射状切口,以免切断输乳管,并注意分离结缔组织间隔。淋巴回流:女性乳房淋巴管丰富,分为浅、深两组。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部分至胸骨旁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和膈淋巴结等。(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2)乳房上部的淋巴管: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3)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一部分注入胸旁淋巴结,另一部分与对侧乳房淋巴管相吻合。(4)乳房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相交通。(5)乳房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间隙注入胸肌间淋巴结或尖淋巴结。乳房浅淋巴管广泛吻和,两侧互相交通。当乳腺癌侵及浅淋巴管时,可使其收集范围内的淋巴回流受阻,发生淋巴水肿,造成乳房局部皮肤“橘皮样’改变。是乳腺癌的主要特征之一。
2、为什么腹部容易发生疝?如何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如何鉴别腹股沟疝与股疝?
6.解剖实验报告 篇六
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蛙类双毁髓的试验方法;
2.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的制作方法;
3.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蛙类动物的某些基本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组时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蛙类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而产生的一次收缩为单收缩,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时相,即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肌肉受到连续的阈上刺激时,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过程,相邻两单收缩的时相会出现融合,表现为强直收缩现象。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缩短期,称完全强直收缩,如果表现为每次收缩的开始发生在上次收缩的舒张期,称不完全强直收缩。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可以观察到腓肠肌收缩的情况。
三.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健康青蛙一只;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一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任氏剂。
四.实验步骤
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把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
剪除躯干上部和内脏,去皮,制备下肢标本: 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前1厘米处剪断脊柱,握住蟾蜍下肢,沿躯干两侧(避开坐骨神经)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剪去肛周皮肤;用圆头镊子夹住脊柱,注意不要碰到坐骨神经,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将全部皮肤剥除后,把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3洗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
分离两下肢: 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半,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将已分离的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2.1.1.5 取出一下肢,用蛙钉固定于蛙板上,固定时要注意,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朝上。先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腘窝,在分离过程中,把神经周围的结缔组织去除干净,并把神经的细小分支剪断,但要注意不要用金属器械碰触神经,也不要对神经过度牵拉。实验期间应不断滴加任氏液使神经保持湿润。
用玻璃分针游离腓肠肌,并在下面穿线,在跟腱处打结。在结扎线的下方剪断跟腱,在膝关节处把除腓肠肌外的小腿其他部分剪除。注意保持完整的腓肠肌。 2.1.1.7用棉线在靠近脊柱的位置结扎坐骨神经,并在结扎线的上方剪断神经,用眼科剪剪断坐骨神经的全部支。从腘窝处开始剪掉大腿所有的肉,尽量把股骨刮干净,在膝关节上至少1cm处剪去上段股骨。将标本浸入任氏剂的培养皿中。
实验装置与仪器连接:1.将标本股骨残端固定在肌槽上的小孔内;2.将结扎腓肠肌肌腱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棉线的.松紧,要与桌面垂直;3.将神经置于肌槽的刺激电极上,用任氏剂保持标本湿润;4.刺激电极插入微机上的刺激输入孔;5.张力换能器与微机相应通道相连。
打开电脑,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在菜单栏选择“实验项目”--------》“神经肌肉”-------》“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模块”点击开始,调节刺激参数,使频率自动逐渐递增,串间隔为2.连续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
五.结果与分析
不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串间隔为2,频率增量为1时的张力变化(如图)可见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分析:刺激强度到达阈刺激时腓肠肌开始收缩,在最大刺激收缩力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到达最大刺激强度后,收缩力不发生明显改变;在最大刺激强度条件下,某较小频率使腓肠肌发生单收缩(如图中第一次刺激),频率增大到,单收缩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图中第2-6次刺激),频率继续增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变为完全强制收缩(如图中第7、8次刺激)。不同的腓肠肌其阈刺激,最大刺激均存在差异;其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所要频率也不尽相同。
六.实验总结
7.解剖 篇七
1 资料及方法
1.1 建立动物模型
选取健康成年大黄狗20只为研究对象,体重为14~18kg,平均体重为(17.2±3.2)kg,采用电锯将胫骨外髁霹列骨折部位制成骨折,在切割过程中避免对骨折韧带、神经、血管、半月板造成损伤,建立胫骨外髁骨骨折动物模式,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大狗进行分组,分别为A组与B组,每组各10只大狗,其中A组采用解剖复位方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坍陷型移位方法进行治疗,两组大狗均采用铬镍钛不锈钢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右膝盖作为手术位置,以左膝作为对照组,两组动物均于手术后12周观察手术疗效。
1.2 手术方法
两组大狗采用复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以外侧弧形切口作为膝关节入路方式,A组动物以骨折片解剖位置进行复位,B组动物以骨折片下移方向5mm位置进行固定,两组均采用松质骨螺钉进行内固定,术后两组大鼠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喂养[2]。
1.3 观察指标
两组动物均记录其行走、负重站立、跑跳、是否出现跛行,并观察两组动物行走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在处死前观察两组动物关节屈伸情况,并对骨折外翻畸形以及骨折畸形程度进行分析。采用PH值为7.0的双硫蓝灌注剂对两组动物腿部进行灌注,并在灌注结束后5min,用大剂量的麻醉药物将大狗处死,并采用低速切片机对大狗关节面进行切割,切片厚度为100~150um冠状标本,并对其采用常规染色,用OLympas电光镜进行观察[3]。将两组动物新鲜标本进行切片,并制成1mm3大小的新鲜切片,同时采用1%的锇酸以及4%戊二醇进行固定,并用乙醇对其进行脱水,同时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包埋,并采用玻璃刀将标本进行切片,并采用玻璃刀片将样本切除超薄切片,透视电镜观察切片大小。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观察
A组动物术后可重新负重站起来,站立时间为2~3d,平均站立时间为(2.3±1.2)d,动物跛行时间为3~7d,平均跛行时间为(5.2±2.2)d,正常行走时间为24~29d,平均正常行走时间为(25.6士3.8)d,该组动物跳跑动作正常。B组动物站立时间为3〜5d,平均站立时间为(3.8士1.2)d,动物跛行时间为4〜9d,平均跛行时间为(7.3士2.4)d,正常行走时间为25〜32d,平均正常行走时间为(27.2士2.5)d,该组动物固定动物跑跳时间可以看出动物出现不同程度跛行。
2.2 软骨下血运功能观察
将两组动物骨折侧软骨下骨血腔间隙劈开并采用对侧平台扩张、丰富,同时可观察到双硫蓝渗透到软骨骨层中,经软骨蓝染后可看到软骨表面均匀一致,经坍塌移位及解剖复位血管腔隙丰富情况无统计学意义。
2.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观察
8周时滑膜增生,呈结节状。有浑浊的滑液,软骨表面有重度裂纹及溃疡形成,达骨质,可见软骨下骨,有骨赘形成。注入干细胞2周滑膜增生。有浑浊的滑液,滑液量增多,软骨表面有裂纹及溃疡,达骨质,可见软骨下骨,有骨赘形成。注入干细胞4周滑膜增生减少。有滑液,滑液量增多,软骨表面有裂纹较前减少,溃疡缩小。注入干细胞6周滑膜增生减少。有滑液,滑液较前变清,滑液量增多,软骨表面有裂纹减少,软骨生长,溃疡缩小。注入干细胞8周滑膜增生减少。有滑液,滑液发黄,滑液量增多,软骨表面裂纹减少,软骨生长,溃疡缩小。注入干细胞12周滑膜增生减少。有滑液,滑液变清,软骨表面少许裂纹,软骨生长,溃疡缩小,生长的软骨与周围软骨之间有裂隙。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其临床治疗效果,尤其是膝关节负重的功能,因此胫骨外踝骨折的恢复效果是否良好将于解剖复位有密切关系,通过尽早恢复膝关节功能状况可有效降低肢体的残废率[3]。目前关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方法相关报道并一致,根据Hohl将胫骨平台骨折可分为移位骨折及无移位骨折,无移位骨折是指患肢骨折后移位距离小于4mm,对于此类骨折以往常采用骨牵引固定以及管型石膏固定,但效果一直存在争议[4]。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胫骨外髁骨骨折患者应用早期负重功能活动以及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较理想。骨折处愈合时间较短,骨折部位修复良好,软骨组织裂隙消失,在光镜的观察下可看到排列整齐的透明软骨组织,且可以避免骨折部位出现膝内、外翻,同时能防止骨折处出现畸形愈合。
参考文献
[1]朱文,段世峰,丁建东.组织工程用水凝胶材料[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12:689-694.
[2]陈彪,喻爱喜,祝少博,等.兔软骨细胞在可注射温敏型壳聚糖/聚乙烯醇凝胶中生长的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31:358-361.
[3]Pineda S,Pollack A,Stevenson S,et al.A semiquantitatirescale for histologic grading of articular cartilage repair[J].Acts Anat(Basel),1992,143:335-340.
[4]Chenite A.Chaput C,Wang D,et al.Novel injectableneutral solutions of ehitosan from biodegradable gels in situ[J].Biomaterials,2000,21:2155-2161.
8.解剖“神八” 篇八
轨道舱。轨道舱是航天员在轨道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内部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轨道舱的前端安装了对接机构、交会对接测量设备,用于支持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交会对接。轨道舱一端设有舱门,作为进出目标飞行器的通道,航天员通过这个舱门可以进出目标飞行器。
推进舱。推进舱为飞船提供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的动力,也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外装有太阳能电池板,为飞船提供电能。推进舱作为飞船的动力舱段,配置了用于交会对接的平移和反推发动机。
返回舱。返回舱为钟型密封结构,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员乘坐的舱段,航天员乘坐在返回舱里进入空间和返回地面。返回舱可搭载3名航天员,能承受飞船起飞上升段、轨道运行段及返回时再入大气层段的变速、过载和气动加热等考验。
为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八号”飞船配置了对接机构及各种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对接机构用于实现与目标飞行器的连接;由交会对接雷达、CCD光学成像敏感器、电视摄像机等构成的交会对接船载测量设备,用于测量与目标飞行器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飞船的控制系统和推进系统在原来飞船的基础上,增加了平移控制发动机,用于为飞船向目标飞行器靠拢和分离过程中提供动力。
为提高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八号”飞船在载人航天一期工程载人飞船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和优化设计。比如,改进了降落伞系统,减少了可能的破损,增强了降落伞的可靠性;改进了座椅提升装置,座椅提升装置采用高压氧气进行提升,消除原来使用材料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对航天员的影响;采用光电转换效率高的电池片,提高了整船的供电能力。此外,还采用了新的计算机芯片,提高了运算速度、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系统组成
“神舟八号”载人飞船由14个分系统组成,即结构机构分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推进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热控制分系统、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仪表照明分系统、乘员分系统、回收与着陆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应急救生分系统。
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分系统相比,为适应交会对接任务的需要,“神舟八号”载人飞船新增加了对接机构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的任务是,完成制导导航与控制创造的初始条件下,实现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的对接、停靠与分离。具体功能是:在规定的初始条件范围内,实现两个航天器的捕获、缓冲、锁定和刚性连接,形成对接通道,形成两个航天器的电气连接;在组合体飞行期间,保持航天器的机构和电气安全连接状态,保证连接的刚度、强度及气密性;在联合飞行任务结束后,或在组合体出现故障的紧急状态下,迅速实现两个航天器的分离。
装船设备和试验
“神舟八号”载人飞船装船设备共计628台套,包括帆板、回收分系统正样降落伞组件等。共配置了90个各类软件,为实现飞船的各种功能提供支持。
围绕交会对接设计和目标飞行器长寿命设计,开展了试验验证覆盖性分析,进行了交会对接专项、互换性、可靠性、安全性、寿命试验等6大类试验。正样研制阶段,共进行了171项试验。
为保证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研制队伍还进行了交会对接专项试验。针对交会对接设计验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13项验证试验:一是以飞行方案为主线,通过仿真或半物理仿真试验对轨道设计、控制方案及误差分析进行验证;二是通过交会测量敏感器单机试验和系统级试验,验证敏感器的功能、性能及精度指标;三是针对CCD、激光雷达、TV摄像机对光照条件及目标表面特性敏感,舱体多径效应对有关天线易产生干扰,不同敏感器之间存在光谱需错开等特点,进行了敏感器环境适应性验证试验。
通过对单机特性进行的分析,根据单机特点选择相应的条件,对“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了106台单机的拉偏试验。此外,还进行了20项其他专项试验。
9.局部解剖学总结 篇九
犬臂部肌、前臂肌和前脚部肌与牛有何不同:犬臂部肌与牛相似,包括前方的臂二头肌和臂肌,后方的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和肘肌。①臂三头肌:除长头、外侧头、内侧头外,还有一副头,位于内侧头与外侧头之间。②腕桡侧伸肌:有两个肌腹,分别为腕桡侧长、短伸肌。③指总伸肌:犬的位于腕桡侧伸肌后方,而牛的位于指内、外侧头之间;犬的有4个头(牛只有2个头),分别止于2、3、4、5趾远指节骨。④趾外侧伸肌:位于指总伸肌与腕尺侧伸肌之间,牛的位于指总伸肌后方。⑤拇长展肌:犬的起始于尺骨体的外侧缘和削面及前臂骨间膜,止于第1掌骨近端,牛的起始于桡骨中部外侧,止于第3掌骨近端。⑥指浅屈肌:位于腕桡侧屈肌与腕尺侧屈肌之间,前臂后内侧浅层;牛为前臂后,为腕关节屈肌所包围。⑦腕尺侧屈肌:分尺骨头和肱骨头两部分,牛的未分;位于指浅屈肌深层,牛位于皮下。⑧腕尺侧伸肌:犬的位于背外侧,牛的位于掌内侧。犬小腿和后脚部肌与牛有何不同:犬由浅到深:胫骨前肌,趾长伸肌,腓骨长肌,趾外侧伸肌,腓骨短肌,拇长展肌。牛由浅到深:腓骨第三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趾外侧伸肌。①犬比牛多腓骨短肌,缺第3腓骨肌、比目鱼肌;②犬的胫骨前肌位于小腿背外侧浅层,止于第1、2跖骨,牛的位于腓骨第3肌的深面,止于第2-3跗骨和大跖骨近端内侧;③犬的趾长伸肌止腱分4支,牛的分2支;④犬的趾深屈肌的胫骨后肌独立,不参与形成趾深屈肌腱,牛的参与,且犬的趾深屈肌仅有2头,而牛有3头;⑤犬的趾外侧伸肌被腓骨长肌和拇长屈肌覆盖,止于第5趾,而牛的位于腓骨长肌后方。
犬的缝匠肌、股二头肌、臀肌与牛有何不同:①犬的缝匠肌分为前后两个头,位于股前面和前内侧面;牛未分,位于股部内侧。②犬的股二头肌位于臀股外侧部,大而长起于荐结节韧带和坐骨结节,前部止于膝盖骨、膝直韧带和胫骨前缘,后部止于跟结节;牛的称臀股二头肌,位于臀中肌后方,臀股部外侧,起点分两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和荐结节阔韧带,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两头于坐骨结节下方合并后下行变宽,于股后部分为前后两部。③犬的臀肌分为臀浅、臀中、臀深肌,牛无臀浅肌,臀中肌无臀副肌。臀深肌:犬的起于坐骨棘,牛起于髂骨翼外侧,坐骨棘和荐结节阔韧带。梨状肌:犬有,牛无。内收肌:犬有两块,即长收肌、大和短收肌,牛分为长、短、大收肌三块。
卸前肢:自肩胛冈分离切断斜方肌,自肩胛骨和肩胛软骨分离切断菱形肌,自肩胛冈和肩臂筋膜分离切断肩胛横突肌,自锁腱划处切断臂头肌(这4块肌肉已在前面解剖过程中切断),将前肢远端向中线推压,自肩胛骨内侧的锯肌面分离切断腹侧锯肌,在臂三头肌后缘分离切断背阔肌,在腹正中线旁分离切断胸肌,靠近躯干切断臂神经丛和腋动脉、静脉。
卸后肢:①自近端分离切断股二头肌,并向下翻开;观察臀肌;②分离除去臀浅肌;自起始部分离切断小腿后展肌、阔筋膜张肌、臀中肌、梨状肌、臀深肌,观察臀后动脉和静脉、坐骨神经、臀前神经、臀后神经等;③除去股外侧肌、半腱肌,暴露股直肌、半膜肌等;④除去股直肌、缝匠肌、半膜肌,观察股内侧肌、髂腰肌、股神经、旋股外侧动脉和静脉、旋髂浅动脉和静脉;⑤除去股内侧肌,暴露髂腰肌和耻骨肌、股动脉和静脉、隐神经等;⑥除去闭孔内肌腱,观察股方肌、闭孔外肌、内收肌、股薄肌、球海绵体肌(公犬);⑦除去切断耻骨肌、髂腰肌,分离切断内收肌、股薄肌、股方肌、闭孔外肌,切断髋关节囊和股骨头韧带,切断股动脉和静脉、隐神经等,除去后肢;观察骨盆壁、正中联合腱、闭孔内结构(闭孔内肌、闭孔神经、闭孔动脉和静脉)、腹股沟浅淋巴结、阴部外动脉和静脉。
营养物质从口摄入运送至前后肢爪部、胃、肝、空肠、上唇、肾、子宫的通路:通过消化器官壁进入血管和淋巴。胃十二指肠v、脾v、肠系膜前后v—肝门v—肝v—后腔v回—右心房—右心室—肺a(进入肺循环变为a血)—肺v—左心房—左心室—a脉。前爪:主a弓—左锁骨下a—腋a—臂a—正中a—掌浅弓。后爪:主a降部—腹主a—髂外a—股深a—旋髂内侧a—股a—腘a。胃肝:主a降部—腹主a—腹腔a—胃左a、肝a。空肠:主a降部—腹主a—肠系膜前a。肾:主a降部—腹主a—肾a。子宫:腹主a—卵巢a,髂内a分脐a和阴道a,与卵巢a一起入子宫。上唇:主a弓—左锁骨下a—颈总a—颈外a—面a—上唇a。
胃、直肠、心的血管神经支配:胃:腹腔a分出胃左a至胃;迷走N腹侧干分布至肝、胃壁面和幽门。直肠:肠系膜后a分出直肠前a分支到直肠前部及降结肠末端;腰部交感N干分出的肠系膜后N节节后纤维形成肠系膜后N丛分布至直肠。心:a为冠状a(左右冠状a),静脉属心v系(冠状窦:心大v,心中v,心右v,心最小v);心脏N起于心丛,受迷走N分出的心支支配,由迷走N心支和交感N的颈心N和胸心N组成。心支和心N均含有传出纤维和传入纤维。犬的舌a、面a、肩胛上a、臂浅a、左锁骨下a、臂头a、旋髂深a与牛的同名a有何不同:(1)舌、面a:犬的起于颈外a,牛的起于颈外a的分支舌面干。(2)肩胛上a:犬的由颈浅a分出(主a弓—臂头干—左锁骨下a—腋a—肩胛上a),牛的起于腋a(主a弓—左锁骨下a—颈浅a—肩胛上a)。(3)臂浅a:犬的以前称桡侧近副a,约在肘关节近侧1/3处起自臂a前面,分布于前爪的背部;牛的称桡侧副a(肘横a),在肘关节内侧前上方由臂a分出,分不到前臂背侧肌肉和皮肤。(4)左锁骨下a:犬的直接起于主a弓,牛的起于臂头干。犬的分支为肋颈干、颈浅a和胸廓内a,其主干延续为腋a,而颈深a、椎a起于肋颈干;牛的分支为肋颈干、颈深a、椎a、颈浅a和胸廓内a,其主干延续为腋a。(5)臂头a:犬没有臂头a,犬的主a弓上分出左锁骨下a和臂头干,臂头干先分出左颈总a,然后分为右颈总a和右锁骨下a;牛的来自臂头干,主a弓上分出臂头干,臂头干上分出左锁骨下a和臂头a,臂头a又分出右锁骨下a和双颈干。(6)旋髂深a:犬的起于腹主a(腹主a—旋髂深a),牛的起于髂外a(腹主a—髂外a—旋髂深a)。
如何观察正中神经和动脉:位于前臂部内侧,翻起旋前圆肌、腕尺侧伸肌可见。神经:正中N前端与尺N合并,后分开,与臂a伴行,在肘关节处接受肌皮N的交通支。在前臂部与正中a伴行,分布于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腕桡侧屈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动脉:为臂a的延续,在前臂部分除前臂深a、桡a和掌浅弓。如何观察桡神经分支:翻起臂三头肌的外侧头可见。桡N是肘、腕和指伸肌的运动N,起始于第7、8颈N和第1-2胸N,在大圆机的远端进入臂三头肌。在臂部分布于臂三头肌、前臂筋膜张肌和肘肌。从臂肌的后面绕至臂肌的外侧面,在臂远侧1/3的外侧分为深支和浅支。深支与臂肌一起经腕桡侧伸肌的内侧面进入前臂,分布于腕桡侧伸肌、指总伸肌、旋后肌、指外侧伸肌、拇长外展肌和尺骨外侧肌。浅支分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内外侧支。内侧支在头v的内侧与前臂前浅a的内侧支伴行;外侧支沿头v的外侧与前臂前浅a伴行。至爪部,这两支分别位于副头v的两侧。
如何观察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除去趾长伸肌。胫前a:在胫骨与腓骨之间行向远侧,分支分布于腓骨长肌、趾长伸肌和胫骨前肌。切断腓骨长肌,分离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观察胫前a。胫前a还分出浅支,与腓浅N伴行,在跖近端与隐a前支吻合,构成趾背侧总a。腓深N:伴胫前a走向远侧,在跗关节近侧半,位于趾长伸肌腱与胫骨前肌之间的沟中;在跗关节远侧半,分出跖背侧(Ⅱ、Ⅲ、Ⅳ)神经分布于爪。桡神经麻痹症状:主要支配伸肌,臂三头肌的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伸肘关节,屈肘肌);前臂筋膜张肌(屈肩关节);肘肌。部分麻痹站立无异常,但常以指尖负重,运动时腕、指关节伸展困难,以指尖触底。完全麻痹时,肘关节伸展困难,肩关节过度伸展,肘关节下沉,以指尖或指背侧着地,运动时患肢不能充分提起,前伸困难,指尖拽地而行,对疼痛刺激反应减弱或消失。
臂神经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由第5-8对颈N和第1-2胸N腹侧支组成,从斜角肌间穿出,主要分布于前肢肌肉和皮肤的神经丛。肩胛上、肩胛下、肌皮(前臂内侧皮)、腋(皮支—臂前外侧皮、前臂前皮)、胸肌(胸前、胸后、胸长、胸背、胸外侧)、桡、尺、正中、指掌侧总(正中+尺)。
腰荐神经丛的组成及主要分支:由第1-7腰N和第1-3荐N腹侧支组成。腰:髂腹下前,髂腹下后,髂腹股沟,生殖股,股外侧皮,股,闭孔;荐:臀前,臀后,阴部,直肠后,坐骨,股后皮N。
犬有无气管支气管,犬肺位置、形态和结构:无。位置:位于胸腔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通常比左肺大。肺底缘:从第7肋软骨间隙下部经第8肋肋软骨关节上方、第9肋下1/
4、第10肋中点至第12肋间隙上部。形态:肺有三面三缘,肋面(凸)具有肋压迹;膈面(凹)、内侧面(较平,与纵隔接触,肺门、肺根、心压迹、主动脉压迹、食管压迹)分为椎部和纵隔部;背侧缘(钝)、底缘(薄锐,有心切迹)、腹侧缘(肋骨与膈之间)。分叶:左肺分为2叶,前叶(前部后部)和后叶;右肺分为4叶,前叶、中叶、后叶和副叶。水平裂位于前叶和中叶之间,斜裂位于中叶和后叶之间。结构:肺由被膜和实质构成。被膜为肺表面的一层浆膜,称肺胸膜,其结缔组织伸入肺的实质内,将肺分为一些肺段和许多肺小叶。肺小叶呈多边锥体形,锥底朝向肺表面,锥顶对象肺门。肺的实质由导管部和呼吸部组成。导管部为支气管进入肺后的树枝状反复分支,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统称为支气管树。导管部为气体在肺内流通的管道。呼吸部由终末细支气管的逐级分支组成,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其作用是与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如何打开心腔观察其内部结构:自前腔v入口至后腔v入口切开腔v窦,并从此切线中点向前切开至右心耳尖,暴露右心房;自冠状窦下方、沿窦旁室间沟前方向下切开右心室壁,在此切线上端、沿冠状沟下方向前向左向后切开右心室壁至锥旁室间沟前方,并于锥旁室间沟前方向下切开右心室壁,最后向上切开肺干起始部,暴露右心室。以同法打开左心房和左心室,找到一支肺v入口向前切开至左心耳尖,暴露左心房;在冠状窦下方、沿窦下室间沟后方向下切开左心室壁,在此切线上端、冠状沟下方向后向左再向前至锥旁室间沟切开左心室壁,最后沿锥旁室间沟后方向下切开左心室壁,暴露左心室。犬肝位置形态和结构:位置:位于膈后方。壁面与膈接触;脏面左侧与胃(脾)相邻,右侧与胰、右肾和十二指肠相邻,腹侧为大网膜。肝的后端可达第13胸椎横切面。正常情况下肝不突出于肋弓之后。形态:肝分背、腹、右外和左外侧缘。肝分为左(左外左内)、方、尾(乳头突和尾状突)和右叶。外侧缘左外叶与方叶之间的叶间裂为圆韧带切迹。肝右内叶脏面有胆囊窝,内有胆囊。尾状突上有深的肾压迹。壁面(膈面)凸脏面凹,脏面有胃压迹、十二指肠压迹、肾压迹,肝动脉、神经、肝管、胆管、淋巴管、门静脉出入处为肝门。结构:肝由被膜和实质构成。膜表层为浆膜,深层为结缔组织,伸入实质形成支架,把实质分成许多小叶。肝实质由许多肝小叶组成。肝小叶中央为中央静脉,肝板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索之间的腔隙为窦状隙(肝窦),是毛细血管的膨大部。
犬胃位置形态和结构,犬胃粘膜特点与猪马有何不同:位置形态:为单室胃,较大,呈弯曲梨形。胃空虚时呈C形,凸面朝左后腹侧。胃位于腹前部,大部分在左侧,充盈时向后可达脐部。脏面凹,朝右后腹侧,与肠胰和左肾相邻。壁面朝左前腹侧,与肝膈和腹壁接触。胃大弯长小弯短,形成50-70°角切迹。结构:犬胃分区与猪和马的相同,贲门周围为贲门部,贲门以上为胃底,角切迹与贲门之间为胃体,角切迹至幽门之间为幽门部,后者又分为幽门窦和幽门管。犬胃属腺型(或肠型)胃,胃粘膜全部含有腺体,分为三个腺区:贲门处狭窄的灰白色区域为贲门腺区(贲门腺还散布于胃小弯);胃底腺区很大,粘膜厚,棕红色;幽门腺区位于幽门部,粘膜较薄,灰白色。肌膜中纵行肌分布于胃大弯、小弯及幽门部;环形肌分布于除胃底以外的全部胃区,并构成幽门括约肌;斜行肌纤维分两层,分布于胃底、胃体,并构成贲门括约肌。犬无无腺部。猪马为单室混合型胃。猪有无腺部,面积小,为贲门周围的四边形区域。贲门腺区最大呈淡红色或淡黄色,胃底腺较小呈棕红色,幽门腺最小呈灰红色至黄色,马有无腺部,面积较大,粘膜厚而苍白,无消化腺分布,贲门区狭小,有腺部分三个界限不清的腺区:灰黄色的贲门腺区,棕红色的胃底腺区,灰黄或灰红色的幽门腺区。
犬结肠位置形态和结构,与牛有何不同:位于腹腔背侧,呈U形。分为升、横、降结肠。升结肠很短,沿十二指肠降部和胰右叶的内侧面向前至胃幽门部,然后向左,并越过正中矢面,为横结肠。降结肠沿左肾内侧缘(或腹侧面)向后行,然后斜向正中矢面,并延续为直肠。犬结肠肠壁分为四层:黏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主要区别在升结肠,牛升结肠特别长,又分为结肠近袢(S)、结肠旋袢(分向心回、中央曲和离心回)、结肠远袢(U)。横结肠很短。降结肠后部有S形弯曲称乙状弯曲。
犬盲肠特点:弯曲呈螺旋状,分为盲肠尖和盲肠体,呈S形,位于正中矢状面与腹腔右侧壁间的中间区域,回肠与结肠连接处,其背侧为右肾后端,腹侧为小肠,外侧为十二指肠降部,借盲结口与升结肠相通。
犬子宫的形态结构:呈Y形,由子宫角、体和颈组成,前接输卵管后接阴道。子宫角有1对,呈圆筒状,在骨盆联合前方4-5cm处,子宫角以锐角连接子宫体。子宫体位于腹腔和盆腔,大部分在腹腔内,在多产母犬其整个子宫体位于骨盆边缘前方,有内隔突入子宫体分隔子宫角,可据此特征引起分娩时左右子宫角的交替。子宫颈斜向位于子宫阴道结合部,子宫颈管从子宫至阴道指向后腹侧,子宫内口几乎直接朝向背侧,子宫外口朝向阴道底,子宫颈后部可能突入阴道。子宫系膜为子宫阔韧带后部,将子宫附着于荐盆壁和腰下部侧壁。犬卵巢特点:较小,呈扁平的卵圆形,无明显卵巢门。卵巢表面性成熟后因多个卵泡突起而隆凸不平。由皮质和髓质组成,位于肾后附近,右卵巢比左卵巢位置靠前,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背侧,左卵巢位于降结肠与腹壁之间。卵巢成对,呈卵圆形,分两极(前后极)、两缘(内外侧缘)和两面(背腹侧面)。卵巢借卵巢系膜附着于体壁和输卵管系膜,借卵巢悬韧带附着于最后1-2肋的中下1/3,借卵巢固有韧带附着于子宫角前端。卵巢被卵巢囊包被,卵巢囊大,包裹整个卵巢,腹侧有2cm裂口,由卵巢系膜和输卵管系膜构成,内侧有口通腹膜腔。公犬生殖系统特点:(1)睾丸较小,附睾较大。(2)输精管和精索:输精管壶腹不明显,末端不形成射精管;精索较长。鞘膜管上端有时闭锁,故无鞘膜环。(3)雄性尿道和副性腺:雄性尿道盆部长,起始部被前列腺包裹,末端形成发达的尿道球;副性腺只有前列腺,前列腺十分发达,无精囊腺和尿道球腺。(4)阴茎:阴茎前部有阴茎骨,前端变细,形成纤维软骨突,前端有阴茎头球。①阴茎:由阴茎海绵体和尿道阴茎部组成,分根、体和头。根由左右两阴茎脚构成;脚由阴茎海绵体构成;球为尿道海绵体背侧的膨大,在两阴茎脚之间,分左右两叶。体位于脚和头之间,在根部由两脚汇聚而成。头包括阴茎头球和阴茎头长部。骨为一块腹侧有沟的长形骨,分为底、体和尖部,后端为截顶的圆锥状。骨的前端逐渐变尖细,末端为尖的纤维软骨。②坐骨海绵体肌③阴茎退缩肌④包皮:为包裹阴茎头部的皮肤褶,由腹壁腹侧的皮肤延续而成。⑤阴囊:阴囊壁包括皮肤、肉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和鞘膜壁层。左侧的睾丸通常比右侧的靠后。⑥睾丸:呈卵圆形,位于阴囊内。⑦附睾:位于睾丸背外侧面,分为附睾头、体和尾。⑧精索
犬的副性腺与牛的不同,简述前列腺的形态结构:犬的副性腺只有前列腺,位于盆腔入口处,包围膀胱颈和尿道起始部,呈球形,其背侧扁平,腹侧和两侧圆隆,外被厚的包囊。有纵膈从背囊腹侧部深达尿道,将腹侧面分为左右两叶。牛的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输精管壶腹壁内的腺体亦属副性腺。剖腹产手术:可有5个部位。最常用腹底壁中线切口,从脐部向后延伸,根据胎儿大小确定切口长度;腹中线与左右乳静脉间,或左右乳静脉向外一掌宽,从乳房基部前缘开始,向前做一纵行切口,切透皮肤腹横肌筋膜和腹内斜肌及腹外斜肌肌腱、腹直肌、腹横肌肌腱和腹膜,将大网膜前推可见子宫内角大弯。
气管手术:菱形区(指颈前部腹侧面由左右两侧的胸头肌和胸骨甲状舌骨肌所形成的一个菱形小区),于颈腹侧中线上1/3和中1/3纵行切开皮肤5-7cm,锐性和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胸骨舌骨肌,暴露气管,在3-5气管环纵行切开气管。
如何进行膀胱穿刺:耻骨前缘3-5cm处腹白线一侧腹底壁上。
如何进行心包穿刺和胸腔穿刺:心包:左侧胸壁下1/3与中1/3交界处的水平线与第4肋间隙交点处。胸腔:肩端水平线与第4-7肋间隙交界处,若积液穿刺点在第4-7肋间隙下1/3处,若气胸穿刺点在上1/3。
脾摘除手术:沿剑状软骨向后在正中线切开皮肤8-10cm,分离皮下组织即可见腹白线,切开一小口进腹腔。脾位于胃底左后方,大网膜的浅层内。自膈左脚、胃左侧面及左肾分离腹膜和结缔组织,在脏面脾门所在处切断血管与神经,取出脾。卵巢摘除手术:术部常在腹中线,在腹中线脐后方开始向后切开腹壁6-12cm,打开腹腔。分离卵巢囊暴露卵巢,切断卵巢背侧系膜缘系膜及血管、淋巴和神经。
胃切开手术:腹底壁剑状软骨后方至脐部间腹中线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腹白线,切开腹白线和腹膜,打开腹腔。
犬的项韧带与牛有何不同:犬起自枢椎棘突,无板状部,只有索状部;牛起自枕骨,特别强大,分为左右两半,每半又分为索状部和板状部。
犬的荐结节韧带与牛的荐结节阔韧带有何不同:牛的荐结节阔韧带呈四边形板状,形成骨盆的侧壁起始于荐骨侧缘及第1-2尾椎横突,止于坐骨棘及坐骨结节,韧带缘与坐骨小切迹形成坐骨小孔,前缘凹,与坐骨大切迹形成坐骨大孔。犬的从荐骨尖的后外侧和第一尾椎的横突伸至坐骨结节的外侧角。不形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犬膝关节韧带特点:由股骨远端、膝盖骨、胫骨近端组成,分成股膝关节和股胫关节,股膝关节由膝盖骨和股骨滑车组成,前方有膝关节,两侧有内外侧股膝韧带;股胫关节由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组成,两骨间有内外侧半月板,使关节面吻合;主要的韧带有前、后十字韧带、内、外侧侧副韧带、半月板韧带。
咽结构: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鼻咽部位于软腭背侧,向前经2个鼻后孔与鼻腔相通,向后与喉咽部相通,其侧壁上有咽鼓管的咽口。口咽部位于软腭腹侧,向前通口腔,向后连接喉咽部,外侧壁上有扁桃体窝,内有腭扁桃体。喉咽部为咽的后部,位于喉的后部,位于喉的背侧,向后通食管和喉。犬喉的结构与牛有何不同:(1)犬喉腔在声门裂以前的部位称喉前庭,其两侧凹陷为喉侧室,反刍兽无喉前庭。(2)喉软骨:犬、牛
会厌:呈铲状,下部狭窄;位于最前面,较短,呈卵圆形,表面覆盖有粘膜合称会厌。甲状:呈U形,开口朝向背侧,甲状软骨板短而高,喉结发达;最大,呈弯曲板状,分为一甲状软骨体和两侧甲状软骨板,体构成喉腔底壁,板构成喉腔侧壁。勺状:小,形状不规则,左右软骨间有小的勺间软骨;呈角锥形。环状:呈环形,分为背侧的板和腹侧的弓,板的前缘有小面与勺状软骨成关节;由环状软骨板和弓组成,板较宽呈四边形,形成喉腔的背侧壁,弓较窄呈弓形,构成喉腔的腹侧和外侧壁。
犬的腮腺管径路与牛有何不同:犬的开口于相对第3上颊齿的颊粘膜,有时可见小的副腮腺;牛的伴随颌外静脉延咬肌腹侧缘及前缘延伸,开口于第5上臼齿相对的颊粘膜上。
犬恒齿:2×(3·1·4·2/3·1·4·3)=42 乳齿:2×(3·1·3/3·1·3)=28 牛恒齿:2×(0·0·3·3/4·0·3·3)=32 乳齿:2×(0·0·3·0/4·0·3·0)=20 犬肾横切面结构:光滑单乳头,最外层有脂肪囊包裹,外层包裹一层薄层纤维膜。由皮质和髓质组成,外周为皮质中央为髓质,新鲜肾的皮质上可观察到点状的肾小球,髓质呈放射状汇于中央的空腔,突入肾盂的纵嵴称肾嵴,朝向肾门,肾盂突入肾椎体之间的部分称肾盂隐窝,肾乳头连成嵴状,肾门处肾表面向内的凹陷称肾窦。犬的二腹肌特点:发达,起于枕骨的髁旁突,止于下颌骨体,分为前腹和后腹,但两肌腹没有明显界限,接合于一起,无中间腱,仅有一个肌腹,前腹由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支配。前后肢通常经什么静脉输液:前肢:头静脉,副头静脉。后肢:外侧隐静脉,足背静脉。在犬后肢可通过什么动脉探取脉搏:股三角内的股动脉
犬骨质的眼眶与牛有何不同:额骨的颧突与颧骨的额突没有连接在一起,颧弓没有闭合形成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