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现状(精选8篇)
1.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篇一
第20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CCNS 2012)
第11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WC 2012)
主题:“三网融合”与视听新媒体
时间:2012年4月13~17日地点:湖北●武汉
征稿与报名通知
指导单位: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员会 新华社技术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专业委员会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战略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广播专业委员会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电视专业委员会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无线专业委员会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有线专业委员会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监测专业委员会
支持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品司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国家广电总局设计研究院
湖北省广电局武汉市广电局/武汉广播电视总台
特别支持:中央电视台“央视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一、会议简介
2011年,我国的三网融合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先后建成IPTV播控分平台,并实现与中央IPTV播控平台的对接,20多个省(市、区)完成了地市网络整合工作。传统媒体加快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的步伐,截止到2011年9月我国省级及以上的网络广播电视台共有16家,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特别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
国家广电总局领导就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时指出,推进三网融合,对改造提升广播电视网提出了紧迫要求,必须加强内容和服务创新,必须积极发挥各类信息网络设施的文化传播作用,必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他强调,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新媒体、发展新媒体,切实增强统筹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发展的能力。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拓展网络报刊、网络广播电视、手机报刊、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等新兴领域和新兴传播阵地,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为此,我们将于2012年4月13日-17日在武汉市联合举办“2012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20届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CCNS 2012)”、“第11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WC 2012)”,会议的主题是“三网融合与视听新媒体”。
“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National Webcast Conference,NWC)是2001年由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创办的行业内最重要、权威的大型研讨会之一。国家广电总局领导2009年专门对NWC 研讨会批示:请传媒司和科技司指导,开好这样的研讨会。“全国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学术研讨会”(China Cable Net Summit,CCNS)1993年在北京成功创办,在珠海成长壮大,已发展成为数字电视与宽带网络界创办最早、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行业盛会。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广电系统(包括各级广电局、电台、电视台、有线网络公司、监测台等)、电信系统、报业、商业网站、宽带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设备供应商等关注互联网、宽带网络和视听新媒体技术与业务的技术人员、编播人员和管理人员踊跃投稿、报名参会!
二、组织委员会
名誉主席: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信息学部副主任、院士,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特邀高级顾问
李幼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特邀高级顾问
顾问:王效杰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科技司司长
谢胜和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
陈智教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高级顾问
主席:杜百川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兼战略专业委主任
郭炎生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兼多媒体委员会主任
沙冰 中国电子学会有线电视综合信息技术分会主任
共同主席:吕 锐 新华社技术局局长、有线电视分会副主任
李宗达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巡视员兼副司长
魏党军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副司长、有线电视分会常务副主任
孙苏川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总局科技委电视专业委副主任
董年初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副司长、总局科技委战略专业委委员
周宝信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
钱岳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工程师、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兼广播专业委主任
何宗就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兼电视专业委主任
陶嘉庆 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主任、总局科技委副主任兼监测专业委主任
邹峰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总局科技委副主任兼有线专业委主任
苏志武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战略专业委副主任
许家奇 国家广电总局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局科技委战略专业委副主任
姜文波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院长、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总局科技委无线专业委副主任
王联 中国国际台总工程师、总局科技委广播专业委副主任、有线电视分会副主任
周毅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有线电视分会副主任
多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林长海 国家广电总局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多媒体委员会副主任
刘训文 湖北省广电局副巡视员
王飞 武汉市广电局副局长、武汉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
王建 北京广播电视台技术部主任、总局科技委战略专业委副主任
吴瞻民 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有线电视分会副主任
钟海明 有线电视分会常务副主任
汪文斌 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主任、“央视网”总经理
李涛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总裁
执行主席:周志强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秘书长兼战略专业委副主任
有线电视分会常务副主任、多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委员:王汝馨 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江伟潮 湖北省广电局科技处调研员
刘平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副总经理
伍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副总裁
王力劭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媒体中心技术总监
吴彝鼐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委员会秘书长
丁汶平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电视监测中心主任
袁敏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互联网所所长
刘朝晖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技管办副主任、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广播专业委技术秘书
田敬改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电视专业委技术秘书
贾宏春 国家广电总局无线局科技处处长、总局科技委无线专业委技术秘书
刘丙周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科研部主任、总局科技委有线专业委技术秘书
莫晓俊 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科技处处长、总局科技委监测专业委技术秘书
袁丽华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信息所副所长、总局科技委战略专业委技术秘书
白华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秘书处副处长兼战略专业委技术秘书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委员会副秘书长
韩强 中央电视台技术业务处副处长、《现代电视技术》编辑部主任
韩志国 新华社技术局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总编
闻进 新浪网副总编、有线电视分会常务委员
陈煜 北京市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李广全 天津市广电局技术处处长
邢海振 河北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李国瑞 山西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崔海平内蒙古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周锡福 辽宁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李世刚 吉林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丁永和 黑龙江省广电局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处处长
杨海生 上海市文广集团总工办主任
陈宇昕 江苏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孙健 浙江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张兵 安徽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余梅琼 福建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蔡旦颖 江西省广电局科技处副处长
关卫华 山东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张伟 河南省广电局科技处副处长
王国庆 湖南省广电局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处处长
王琪琛 广东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范可川 广西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汤德辉 海南省文广厅广电社管处处长
吴乐琴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副总工程师
傅建和 四川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项志鹏 贵州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王涌 云南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童红军 陕西省广电局社管处处长
张智明 甘肃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陈青生 青海省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余秉官 宁夏广电局安播处处长
张铭 新疆广电局科技处处长
秘书长:吴彝鼐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委员会秘书长
莫晓俊 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科技处处长、总局科技委监测专业委技术秘书
白华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秘书处副处长兼战略专业委技术秘书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多媒体委员会副秘书长
副秘书长:姜沈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秘书处正处、有线电视分会副秘书长
黄英 有线电视分会副秘书长
徐京燕 有线电视分会办公室主任
三、征稿与研讨内容
1、文化体制改革与“三网融合”
2、“三网融合”重点工作与视听新媒体的新发展
3、网络视听节目管理政策及其未来走向
4、多种视听新媒体业务及全媒体业务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5、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TV、手机电视、CMMB、互联网电视的市场需求与运营模式
6、视听新媒体的集成播控和监管
7、有线电视网和传统媒体如何发展新媒体
8、“三网融合”下的网络整合、双向改造与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
9、云计算及其在广电行业的应用
10、物联网与“三网融合”
11、卫星直播与地面数字电视12、3D电视技术与应用
13、台内制播网络与媒体资产管理
14、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P2P、视频搜索、内容分发与存储、版权管理、系统监测与网络安全等相关技术的新应用
四、举办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2年4月13日至17日(13日全天报到)地点:湖北?武汉
五、论文交流与出版
会议将组织专家对征集的论文进行评审,录用的论文将编印成集,供大会交流。从中择优在研讨会宣读,并向相关杂志推荐发表。征文截止日期:2012年3月20日,格式为WORD文档
六、报名事项
1、欲参加会议的单位或个人,请于2012年3月30日前将报名回执传真或电话通知组委会。
2、2012年4月1日至4月10日电话或传真通知议程安排及具体报到事项。
3、会议费(包括参会资格、住宿费、餐费、资料费、纪念品、参观考察费等):3400(标准间/合住),4400元/人(标准间/单住);厂商及非广电系统运营商代表4200元/人(标准间/合住),单间5200/人(标准间/单住)。费用报到时交清。
4、已交2012年会费的有线电视分会团体会员代表、多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和论文作者每人优惠200元(每人只享受一次优惠,不重复享受)。
七、联系方式
E-mail:nwccn@sina.comnwccn@126.com网 址:.cn1、征文投稿:
打开中国电子学会(CIE)网站(http://
黄英 ***E-mail:huang.ying@sina.com3、参会报名:
通信地址:北京西城区西便门西里10号507室有线电视分会邮编:100053传真:010-86093784
联系人:徐京燕 徐平辉 010-***3***E-mial:421yan@163.com
姜沈***010-86093911E-mail:jiangshen135@yahoo.com.cn
2.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篇二
1 现状
1.1 总体情况
2008年6月, “中星9号”直播卫星成功发射, 同期建成了直播卫星“村村通”节目平台, 旨在采用直播卫星技术扩大我国农村边远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 解决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区”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2008年8月, 正式不加密播出48套电视、48套广播节目, 主要包括中央和省级卫视节目。北京奥运会前, 国家免费为广大边远地区农户安装了420万套接收设施, 实现了当地农牧民“看奥运”的梦想。
2009年12月, 根据总局党组要求, 对直播星上的节目采用加密方式播出, 建成了直播卫星“村村通”加密流节目平台, 与原“村村通”节目平台并行播出。根据官方统计, 截止2015年7月, 全国“村村通”用户已发展约2000多万。
2011年4月, 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正式启动, 试点工作在宁夏、内蒙、河北、北京等省市展开。2011年9月, 中宣部和总局在宁夏召开现场会, 总结试点经验, 对利用直播卫星在全国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了动员部署。
2011年10月, 卫星直播管理中心成立, 正式建立起了贯穿中央、省、地市、县及乡镇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官方统计, 截至2015年7月, 全国“户户通”用户已发展到3000万。
2013年9月, 中国首个地级卫视三沙卫视正式通过直播卫星传输, 覆盖海南省及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
2008年8月至今, 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 已解决了约5000多万用户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 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为缩小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优势特点
(1) 符合国际卫星广播业务的发展趋势
目前, 卫星直播电视占据了数字电视用户市场的70%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用户市场, 各国卫星业务运营商纷纷寻找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增加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发展卫星直播广播电视是大势所趋。
(2) 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卫星直播广播电视网是覆盖人口最多、范围最广的广播电视网, 符合我国地广人稀、城乡二元结构反差大的基本国情, 是提高覆盖水平、改善覆盖质量最直接、快捷、经济的手段, 可实现对用户接收的直接管理和节目内容控制, 可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 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辐射力、影响力, 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3) 丰富了我国广播电视覆盖手段
目前, 全国4亿户家庭中, 有线电视用户约2亿户, 主要分布在城市, 经过十年数字化改造之后, 收看广播电视的质量大幅提升。但是, 约有2亿户农村家庭主要依靠地面无线信号收看广播电视, 最多只能收看大约6套模拟电视节目, 节目套数少, 画面质量差, 城乡广播电视服务的差距越来越大, 难以满足当前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直播卫星到户, 丰富了我国广播电视覆盖手段, 形成有线、无线和直播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协调发展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巩固了广播电视作为国家喉舌的地位。
(4) 解决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覆盖问题
在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 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4个自治县 (旗) 在西部, 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6.4%。直播卫星是覆盖这些西部民族地区最经济、最有效、最便捷的手段。目前, 包括新疆7套电视和5套广播、藏语3套电视和3套广播、蒙语1套电视及延边鲜语1套电视, 共计有20套少数民族语言节目, 例如四川康巴藏语、青海安多藏语等。
(5) 提供广播电视均等化服务的有效手段
我国直播卫星目前的发展是政府主导,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在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优势明显。有线、无线方式均受地形限制, 而一颗直播卫星就可以覆盖我国全部领土, 为广大老少边穷地区的老百姓送去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迅速提高覆盖水平、改善覆盖质量, 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覆盖, 切实增强主流媒体的辐射力、影响力, 真正让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进入千家万户。
(6) 能够及时发布国家应急广播信息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及时准确的灾害预报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力措施, 直播卫星应急广播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递灾害信息, 为条件落后、信息闭塞的偏远地区群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依托感。同时, 还可针对农村家庭、农村户外广播、渔船、高铁、长途运输车辆等特定用户, 提供应急广播及广播电视服务。四川雅安芦山地震, 国家紧急开通应急广播, 直播星到户拓展了国家应急广播的发布渠道, 基本实现了为灾区群众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为当地政府发布信息的目标。
(7) 受到国际公约的保护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在分配无线电使用频率时, 将全世界划分为三个区域, 我国属于第三区, 这个区域包括亚洲及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直播卫星的覆盖范围受到国际电联的保护, 不受国际其他直播卫星和通信卫星溢出电波的干扰, 具有很强的国内覆盖特性。
(8) 技术安全可管可控
一是直播卫星是一颗安全星, 采用了点波束隔离技术, 将卫星上行地球站的地理位置限制在一定区域内, 有效应对非法干扰。
二是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BS-S安全模式调制技术, 确保机顶盒只能接收到我国直播卫星信号。
三是对传输的节目实施加密, 一机一卡, 可管可控, 对用户实行实名制登记管理, 可管理控制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机顶盒、每一套节目。
四是在机顶盒内置GPS模块, 利用移动通信基站进行定位, 确保机顶盒只能在批准的服务区域内使用, 在技术上保证了卫星与有线协调发展。
1.3 存在问题
一是直播卫星与地面有线网络争夺用户。一方面在城市郊区、边远农村、牧区利用直播卫星传输和覆盖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地面有线网络也在积极争取这些潜在的用户群体, 如何促进其优势互补、适度竞争、共同发展, 是广电管理从业者长期需要面对的课题。
二是非法机顶盒蔓延。为节约建设和运行成本, 我国直播卫星系统启用之初, 采取了不加密方式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社会上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 违规生产并非法销售直播卫星接收设施, 造成非法机顶盒泛滥, 严重影响了我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服务内容不统一, 造成混乱和矛盾。目前, 接收直播卫星的机顶盒有村村通、户户通、清流三种, 机顶盒功能、接收的节目套数、推广的渠道以及价格各不相同, 增加了直播星公共服务工作的推广难度。
四是直播卫星用户维修服务网络不够健全。政府出资为老百姓免费安装了接收设备, 但位于边远地区的老百姓在使用中设备出了问题, 找谁解决, 谁来负责接收设备、机顶盒的后期维护, 需要明确责任, 不断健全维修服务网络, 建立服务直播卫星用户的长效机制。
2 未来发展前景
2.1 技术发展趋势
(1) 发射中星9号直播卫星备份星
现在我国利用直播卫星覆盖边远农村地区已经初具规模, 覆盖用户达到5000多万, 一旦直播卫星出现故障, 将会造成广播电视信号中断, 所有用户的收看收听都会受影响。我国仅有一颗直播卫星在轨运行的现状, 不符合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与覆盖的需要, 迫切需要发射“中星9号”直播星的备份卫星, 另外, 备份卫星应该加强对我国重点海域 (例如南海地区) 的覆盖能力。
(2) 采用更高压缩效率的新标准传输广播电视节目
使用更先进的视频压缩新标准 (例如AVS+标准) 传输卫星电视, 其重要意义在于可以有效地降低通过卫星发送广播电视节目对转发器带宽总量的需求, 从而节省宝贵的卫星频带资源, 实现节目的扩容。
(3) 推进卫星广播影视双向交互应用
目前, 卫星直播系统接收解码器具有接收广播电视节目、接收推送的数据和新闻的功能, 也可打电话, 收发短信。为了满足对广播影视节目的个性化需求, 在充分发挥卫星广播方式由点到面、单向、大面积覆盖等优势的同时, 卫星广播影视网可进一步尝试与地面电信网、互联网和无线数字电视的融合, 逐步实现卫星广播影视节目的点播、交互功能。
(4) 开发Ka波段高清电视卫星直播资源
相对于C波段, Ku波段的频带带宽资源更加丰富, 适合大数据、双向、高频数据传输。随着我国电视高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大量高清卫视频道的直播, 将促进高清电视卫星直播向Ka波段发展。
2.2 业务发展趋势
一是增加传输高清电视和3D电视业务。一方面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收视选择;另一方面将空置的直播卫星转发器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避免转发器带宽资源的浪费。
二是地方节目上星定向落地。直播星央视+省级卫视为主的节目内容体系仅满足了基本收视需求, 构成我国收视主体的各省级个性化频道并未包含其中, 老百姓有收看本地节目的强烈需求, 而且地方广播电视节目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覆盖较为困难且成本很高, 通过卫星直播传输, 定向覆盖本省用户, 可大大节约传输成本, 提高地方节目覆盖率。
三是开展增值服务。为了调动产业链各方的积极性, 在做好现有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同时, 应该积极拓展内容服务, 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有偿服务, 增加付费频道等增值业务和高质量节目, 可以优先选取部分气象、科技、教育、健康、影视和生活服务类等比较适合农民群众收看的付费频道上直播卫星户户通平台, 供用户选择收看, 还可以与电影院线合作, 通过直播卫星将最新的电影传到农户家中去。
2.3 发展模式及管理政策
我国直播卫星目前的发展模式是政府主导, 提供广播电视均等化服务, 覆盖有线电视未通达的地区。这种模式可以协调有线电视和直播电视的均衡发展, 借直播卫星的技术准备和运营磨合, 为有线电视再保留一段发展时间。但是, 如果长期通过行政指令规定二者的竞争空间和业务领域, 最终将会错失产业发展的契机。毕竟, 竞争并不仅仅来自广电系统内部, 现在我国电信的三大运营商高调进入4G网络, 直接用4G信号, 就可以将电视链接所有电视节目。后续有线、无线和卫星三种传输覆盖方式的定位与分界点须进一步明确, 同时适时调整, 共同发展。
3.中国电视发展时间线 篇三
从零起步·1980年以前
1958年,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这台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如今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
1978年,国家批准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该生产线1982年10月份正式竣工投产。
雨后春笋·1982?1985年
彩电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初获得迅速增长,并向规模化发展,几年间全国共引进大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各地电视机制造企业纷纷涌现,一批国产名牌如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开始被消费者熟知。
成长期: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
日货风行·1986?1992年
日本彩電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到80年代后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内的彩电生产线大多从日本引进。在这一轮抢滩战中,外资品牌拿下了近八成的市场占有率,其中松下、东芝、日立等日本品牌占据优势地位。
国货自强·1993?1998年
1989年8月,长虹彩电在全国范围内降价,发起了彩电史上第一次价格战。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已有彩电企业98家,国产品牌彩电年产量3500万台。通过一轮轮价格战清理市场,长虹、康佳、TCL等企业迅速发展为中国彩电市场的骨干企业和主导品牌。
成熟期: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
升级换代·1999?2001年
当国内彩电低端市场基本上被国产彩电占据之后,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家电企业开始转向技术升级产品,增加在华投资的同时加快本土化步伐,以革新产品谋求领导高端市场。
全面竞争·2002?现在
从2002年开始,长虹、TCL、创维、康佳等企业分别发起背投普及、等离子普及、纯平降价普及,以及3D、4K高清电视等一系列“风暴”,在高端彩电市场上发起新的价格战。而今,智能电视领域因互联网企业的介入而备受关注,但从长期来看,传统家电企业仍是市场的主体。电视在硬件升级上的探索仍将继续。
4.中国电视购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四
毕业论文
2012届电子商务专业二班级
题
目中国电视购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姓 名 邵 茹 学号20092570 指导老师 职称
年 月 日
内 容 摘 要
似乎从电视购物进入中国开始,有关它的负面消息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愈演愈烈, 虽然电视购物的监管主体很多,但没有一家是专门针对电视购物的主管部门,也没有专门的法规细则来进行管理。因此,电视购物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监管的交叉地带,也容易造成监管的真空。如果电视购物能保持这种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在消费格局中占到一定的比重,相关的监管与法规就要不断完善,以利于电视购物的健康发展。
或许是因为这个行业在中国还比较“年轻”,行业规范不够完善,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落下不少“病垢”为消费者所不满,甚至开始怀疑电视购物行业兴起之时的初衷——足不出户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对于我们来说,认清电视购物的利与弊,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发展规划,选择恰当的方式开展电视直销,才能使电视购物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电视购物;电视直销;售后服务;品牌建设
目
录
一、前言....................................................................................................1
二、电视购物的特点...................................................................................1
(一)商品独特品种多是电视购物最大的特点之一................................1
(二)巧妙地定价策略........................................................................2
(三)各种各样的促销方式...................................................................2
三、电视购物的现状...................................................................................2
(一)电视购物的优点..........................................................................3
(二)电视购物的弊端..........................................................................4
(三)电视购物的前景乐观,但也存在障碍..........................................5
四、电视购物自身存在的问题.....................................................................6(一)电视购物创意不够.........................................................................6
(二)促销产品缺乏可信度.....................................................................6
(三)节目形式单一乏味........................................................................7(四)售后服务不够完善.........................................................................7
(五)电视购物的监管力度不够..............................................................7
五、电视购物节目的发展对策.....................................................................8(一)打造电视购物的信誉品牌.................................................................8
(二)制作多样化的购物节目.................................................................8
六、结束语...............................................................................................10 致
谢..................................................................................................11 参考文献..................................................................................................11 中国电视购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09级电子商务二班
学号:20092570 姓名:邵茹
指导老师:郭 俊
所谓的电视购物就是通过在电视上播放广告片的方式来宣传产品,并通过屏幕上的所显示的免费电话实现销售的一种方法。电视购物广告目的在于通过广告片直接销售产品,和顾客进行电话交流。
一、前言
目前,电视购物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电视购物频道越来越多的出现,它已经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掀起了一个高潮。但同时政策的变化使得两种电视购物模式一衰一荣,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叫卖风方式的电视直销,被列入了购物短片广告范畴,现在播出的频率已经越来越少。而这一切的关键就在于电视购物产业的门槛被提高,政策的限制就意味着许可证的出台,所以牌照就成为电视购物频道的资格证。对于产品厂商和企业而言,电视购物频道也是一个非常诱人的销售渠道,极大的降低了销售产品的成本,同时也做了广告,与频道共建和扩张企业产品品牌,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举两得的好买卖。
众所周之,对于任何新兴的产物来说都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性,而电视购物也是一样。
二、电视购物的特点
(一)商品独特品种多是电视购物最大的特点之一
电视购物节目必须提供大量有独特性的商品,才能不断地吸引观众来购买。而绝大多数商品是由厂家专门设计和制作,可谓独特新颖、有创意,符
·1· 合消费者的口味。
(二)巧妙地定价策略
大多数厂商都会采取“心里定价策略”,而所谓心理定价,就是一个产品列出“原价”和“现价”,通过比较,让顾客感受到自己买到了便宜货,这样一来还会带动更多的消费者,使消费群体不断壮大。
(三)各种各样的促销方式
为了吸引观众收看电视购物节目,一些促销手段可谓五花八门,因为电视购物节目是实况转播,观众可以随时给节目主持人打电话进行交谈,而在交谈的过程中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这就是促销方式起了一定的作用,电视购物节目常常采用“物以稀为贵”的促销方式,在销售数量有限的商品时,购物节目以倒数方式显示出不断减少的库存量,促使犹豫不决的顾客尽快行动。
三、电视购物的现状
电视购物发展现状及其迅猛,但是大多数观众都持有观望的态度。而相比较于网络购物来说,虽然年轻一代的受众群体较少,但它也有着其天然的优势。因为电视频道在中国的权威性很高,其品牌的美誉度远远高于任何一家商业网站。另外,电视频道可以开办网站从事电子商务,并通过电视+电话(短信)+直邮目录等多种方式满足用户的购买需求,但网站则不能开办电视频道。因此电视购物在国内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少规范的操作,任何新兴产物都会有利有弊,电视购物也不例外。
·2·
(一)电视购物的优点 1.短期赢利最大化
电视购物片与传统产品广告不同,它最直接目的就是挣钱、赢利。电购产品向来遵循“低成本,高定价”的原则,一般电购产品的成本仅为定价的10-20%之间,从而保证充足的利润空间。广告投放则采取“垃圾时段+高密度轰炸”的策略,通过整合众多电视台狂轰滥炸,只要电话订购量足够多,就能收回广告成本,迅速实现赢利。
2.营销4P扁平化
在传统的营销策略中,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四大要素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成功电购片则是营销4P的完美融合。在产品上,电购的产品大多符合“新、奇、特”的原则,即使是一些比较传统的产品,也会“创造”一套全新的理论来表明产品的与众不同,让消费者不得不信,不得不买。在价格上,既然是新奇特的产品,买卖双方所获取的信息不同,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消费者却没有更多的意识。在渠道上,消费者看过广告直接电话订购,而广告本身就兼任渠道、终端的职责,这样一来就节省了大量的渠道、终端等各种费用。在促销上,一个电视购物片,常常采取“买一送一”与“几日内不满意或无效全额退款”的促销策略,迎合了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
总之,电购片除了是广告宣传员外,还扮演产品介绍员、终端促销员等多重角色。只要电购片“卖货”,一切营销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3.市场营销快速化
·3·
电购产品销售有三“快”。市场启动快,广告效果当日就可通过进线及订购量体现;产品销售快,消费者看到广告,电话订购,送货付款,销售即可完成;资金回笼快,不需要长期品牌广告培育,不需要巨额品牌形象投入,投广告要的就是订购量,如果回款超过广告成本,就投放更多的广告。
(二)电视购物的弊端
1.成功与否都在于产品的功能
电视购物广告要在几分钟内抓住观众的眼球并促其购买,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产品神奇的功效,并且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介绍的效果。因为有明确的功能承诺,消费者极易被打动,如果产品功效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消费者自然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并将这种不良的口碑传播开来,久而久之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宣告终结。
2.成败都在于广告,违法现象泛滥导致行业信誉危机
电视购物广告已经成为违法广告的“重灾区”。有一些广告中的产品功能和功效基本上都是厂家胡编乱造,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所有这一切无非是想让观众相信,广告的产品是“新、奇、特”、“划时代”的产品。
3.缺少品牌建设导致产品只是昙花一现
毋庸置疑,一种新型产品要想在社会中立足抓住更多的消费者,就必须 建立一个好的品牌,打响这个品牌的知名度。电视购物可以“短平快”地炒热一个产品,但是要实现产品长期发展,必须要进行终端建设,做好品牌维护。
·4· 如果没有品牌建设、没有终端销售、没有过硬的知名度,那么一切都是天方夜谈!
大量电购产品的销售都处在3-5个月之间,其根本原因就是仅仅依靠电视直销,而没有开展更深入的渠道分销与终端销售。毕竟,消费者对于身边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可以相信一时,却很难忠诚一世。
(三)电视购物的前景乐观,但也存在障碍 1.服务障碍
按照电视购物运营的过程,主要可将其分为四大环节,即产品开发、节目制作、呼叫中心、物流配送。在这大环节中,选择产品和节目制作是电视购物频道的核心内容,物流体系可以外包,但那是建立在其完善有效的物流市场基础上,但国内目前仍有欠缺,物流市场发展的并不是太完善,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放心。2.商品障碍
产品开发是电视购物频道运营环节的重中之重。针对这种情况,电视购物频道都在致力于开发自己品牌的产品,但是树立一个产品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场持久战,它要经历长时间的探索,一步一步的去研究、去发展、去试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产品品牌建设将是频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3.资金障碍
·5· 资金的缺乏使得电视购物频道在采购过程中遭遇瓶颈,它直接影响电视购物渠道商品丰富性。资金问题是电视购物频道吸引产品供应商加入渠道的重要因素,只有更多的知名品牌厂商加盟,才能增加频道的影响力。同时,资金的障碍还直接导致服务的质量所出现的问题,它们之间都有着直接的联系。
4.节目风格障碍
节目制作环节问题比较多的是节目风格和频道个性的体现。节目不仅是一个销售手段,而且是一个有助于观众生活消费的公益性节目。但是作为一个销售终端,购物频道免不了要采取各种表现手段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否则就会流失一个个潜在的顾客。所以要想吸引更多的观众就必须改变节目的风格,使其与众不同,抓住观众的眼球。
四、电视购物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电视购物创意不够
绝大多数的电视购物节目基本没有创意,营销手段高度雷同,只是生硬地叫卖。要想抓住消费者就必然如广告一样,在商品信息的基础上,有创意、有包装,注重细节的打造,如此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二)促销产品缺乏可信度
大多数的电购产品虚假信息比较多,所广告的一些产品的功效都不能满
·6· 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产品功能来说大多数都是夸大其词,消费者发现受骗后就会马上淘汰这种产品,有时还会影响身边的其他受众,避免上当受骗,久而久之,这种产品的销售量就会急剧下降,从而影响销售额。
(三)节目形式单一乏味
每次看到购物频道,介绍产品的形式几乎都是雷同的,主持人讲解,几个模特表演,介绍产品功能,而主持人在讲解时,语调、语速上都缺乏一定的亲和力,往往采用快节奏的声音和惊诧的语气,会让人产生厌倦的情绪。一成不变的东西很少有人想看第二次,所以能够与观众互动,让观众积极参与进来,才是带动消费的最好办法。
(四)售后服务不够完善
一些电视直销公司只看重商品的出售率,而不顾售后服务,造成消费者维修商品难、换货、退货难,投诉率很高。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大规范和监管力度,又需要电视购物公司从品牌建设、节目制作、营销渠道构建、物流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赖构筑等方面予以努力,只有完善了售后服务才能抓住更多的受众群体。
(五)电视购物的监管力度不够
电视购物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监管。虽然电视购物的监管主体很多,但没有一家是专门针对电视购物的主管部门,也没有专门的法规细则来进行管理。因此,电视购物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监管的交叉地带,也容易造成监管的 ·7· 真空。如果电视购物能保持这种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在消费格局中占到一定的比重,相关的监管与法规就要不断完善,以利于电视购物的健康发展。
五、电视购物节目的发展对策
(一)打造电视购物的信誉品牌
电视购物是对于传统购物模式的一种突破,就其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建立良好的频道品牌对于电视购物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品牌化经营对于电视购物来说是其发展的策略,电视购物频道的品牌塑造仅从频道本身来讲要注重频道、节目、栏目、主持人等多个层次的品牌意识的培养和运用。公众对电视购物频道在一开始是持有审慎态度的,大多数消费者只是在一旁观望,没有实际行动。因此,对于目前来看,使更多的观众信任才是重中之重。不过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程度要高于新兴媒体,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媒体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公信力,知识经济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利用媒体平台做活动,利用活动形成的影响打造品牌,活动公关或者活动营销成为当今大众媒体扩大知名度、培养受众忠诚度、开发潜在受众市场的一个主要策略。
(二)制作多样化的购物节目 1.目标受众要明确
电视购物节目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并且要将目标顾客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对策。建立会员制度和信息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该及时了解会员的购买习惯与需求,针对不同的会员主动运
·8· 用手机短信提供适合的新商品讯息与促销方案,让每位会员感觉受到“尊荣待遇”,增加对电视购物节目的忠诚度,从而带来更多的消费群体。2.节目编排要灵活
在受众时段分配和产品营销上要注重节目的编排,一般白天妇女观众多,因此就应该以保养化妆品、珠宝首饰或服饰等商品为主。晚上7点至9点的黄金时段,收视群扩张至夫妻或全家,专卖家电或家具等单价较高的产品为主力商品,这样既符合家庭共同收视的习惯,也可供观众与家人共同决定,这样一来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举两得的好事。3.制定完整的工作流程
电视购物频道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细致的工作流程。在产品搜集阶段,工作人员先将商品输入系统,选出可以销售的商品,在节目制作阶段,节目管理系统会进行分析、选择适合该产品的制作人、购物专家、模特儿等组合。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制作人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监看进线与销售状况,决定节目销售的重点与时间长短,并随时决定抽奖送红利或临时抽出中奖号码。一旦下订单,信息系统就会将订单发送到商店和仓库,通过人工进行选货和包装处理,最后进行分拣和配送。4.不断完善售后服务模式
完善的售后服务是电视购物节目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为迎合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电视购物节目要强调商品开发的重要性,不断推出更多
·9· 元、更新颖的商品抓住观众的眼球,不断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频率。而电视购物频道前期主要了解受众的购买意向,主动关心客户对产品的看法及态度,从而促进客户的购买意愿,后期则主要关注顾客的满意程度,做好售后服务,解决顾客的后顾之忧,使顾客买的放心,用的舒心。
六、结束语
所以综合以上所述:电视购物被迫“转型”诚信重塑迫在眉睫。电视购物要想长期发展,就要稳固其基础,就像建楼房一样,没有坚固的地基,那么这座楼迟早就会坍塌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虽然它的出现已经在无形中影响了很多观众,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电视购物要想占领更多的市场,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打一场亢奋的持久战……
·10·
※ ※ ※ ※
致 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郭俊郭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苟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生命,羊羔跪乳,乌鸦反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身体康健,幸福快乐是我对他们由衷的祝福。
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在我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论著的作者。
参考文献
【1】夏洪波,洪艳.电视媒体广告经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接峰.城市电视媒体经营与策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GFK.中国电视购物行业研究报告,2009 【4】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马洪.经济法概论,上海财经大学,2007 【6】田恒:《国内电视购物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9 【7】曾静平:《中国电视购物的关键词解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 【8】回丹:《中国电视购物的问题及对策——以橡果国际作为研究样本》,2009
5.中国电视商业广告的发展趋势 篇五
1.绪论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广告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商品经济的时代,商品与广告密不可分,在这样的经济大潮中,对于产品宣传的需求不断增强,而电视媒体作为传统的的主流传播载体,其广告传播主体的地位受到正在不断被新媒体及其他宣传手段所削弱。同时受到相关政策和受众多元选择的影响,传统的广告模式以及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急需探索出新的传播模式以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会分析当前影响电视广告的几点因素,结合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发展的特征,探求符合电视商业广告的发展模式。
2.商业电视广告概述
2.1我国电视商业广告兴起的社会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传播事业迅速发展,各国电视台相继建立,其中许多电视台都经营电视广告业务,从而使电视广告迅速发展。
1979年1月28号,下午5点钟左右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条关于“参桂养容酒”的电视商业广告,晚间时段重播了一次,这条广告的播出打破了当时中国电视台不能播出广告的“不成文的规定”,虽然当时播出前,困难重重,但是在众人的努力下,广告得以顺利播出。播出后,社会反应热烈,该产品在上海几乎脱销。香港《大公报》当年发表评论称:“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启航。”
二十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中国后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商业广告迅速从原来的手工作坊发展到知识密集的多种学科综合运用、有一定规模、组织策划与制作能力的独立产业。“开明的政策,新型企业数目的增加,品牌企业的不断强大,商品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展。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商业广告在我国取得看巨大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突飞猛进,需要新型的商业广告来促进商品的营销。”(中国现代商业广告的发展趋势,莫学军)
我国的电视广告就这样在思想开化、政策开明、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2.2电视商业广告的主要特点
视听特点
电视广告兼有报纸、广播和电影的视听特色,具有声像兼备、视听并举的特点。电视媒体可以将索要推荐的商品以逼近真实的方式推荐到消费者的面前。电视广告生动的色彩以及富有感染力的音效和紧凑的情结都可以强化受众获得信息时的感官知觉,更易激发观众的感性认识,对于广告所要传达的信息量而言,电视广告之于报纸广播等具有先天的优势,从而建立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播出特点
电视广告具有强制播出、被动接受的特点。这是由电视媒体本身播出规律决定的,广告播出时间、时段具有很强的固定性,受众在接受电视频道节目的同时,广告的强制插入性,使得这受众需要强制的接受(假定固定一频道),这样的特点使得在电视广告的穿透力强,到达率高。可信度
电视广告作为电视媒体的衍生物,具有电视媒体的很多特点,相对于其他媒体广告,电视广告具有权威性,可靠度高的特点,这也是现在电视广告仍是主流广告媒介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制作电视广告的成本交高,播费的投入也较大,这使得电视广告的门槛较之其他媒体广告的门槛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电视广告的质量有保证,这让电视广告对于受众的穿透力更强。普及性
电视广告受惠于电视媒体的高覆盖面,高普及率,使得电视广告具有了相当大的优势,虽然现在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电视媒体造成了极大冲击,但是由于传统、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一定时期内,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仍然不可动摇,这使得电视广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媒体类型
属于感性型媒体的电视媒体使得电视广告能够在塑造品牌形象,能够赋予产品情感、文化等非同质化特征。由于电视媒体具有立体展现的功能,使得电视广告具有多种表达手段,能让受众对于产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3电视商业广告的发展阶段
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广告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的,随着录像技术的成熟、电视影响的扩大和营销观念的革新,从60年代起,世界电视广告开始逐步走向成熟,表现为电视广告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90年代以后,随着高科技电子成果不断引入和市场观念的进一步开放,世界广告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世界电视广告发展历程相比,我国的电视广告传播仅有20多年的短暂历史,它的出现比我国的电视出现也晚了20余年。我国的电视广告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
一、初创期:计划经济长期条件下的艰难起步,从1979年我国第一则电视广告播出到80年代前期,我国的电视广告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迈开了蹒跚的步履。
初期的电视广告分三种形式:一种是介绍商品的,一种是介绍厂商的,还有一种是外商提供的带广告性的节目(如纪录片)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电视广告既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推动,也受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一方面,电视广告业务发展迅速,电视台成为当时电视广告制作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电视广告的制作水平并不高,广告的创意设计受到生产观念的制约。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企业以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广告主的观念落后,大多数广告都是告知型或自我表现型的,站在生产者的立场上,介绍生产者引以为骄傲的事,以商品功能为诉求重点,画面大多是企业的厂门、车间和奖状,“誉满全球”、“实行三包”、“省优部优国优”等口号式广告语不绝于耳。当然,出现这种局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电视广告工作者大都是从电视台新闻部门转岗过来的,对广告的专业认识薄弱,大量借用电视新闻的创作手法来制作电视广告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探索期:由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的积极转变,商业电视广告的雏型已现端倪。80年代初,有一些企业和广告人,开始自觉而又有计划的做广告,这在初期的广告界可谓是独步先行。80年代初,在这个特殊情境及中国广告先行者的努力下,中国大陆广告人对广告有了自已的见解,并做了一些有自己思想的东西。大量国际广告理论的进入、国内各层次的广告协会的成立,及外商代理的逐步加入,促使了我国电视法制初步建立和规范。这都为中国电视广告业的发展创造了外在的条件和因素。
三、成长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新发展。九十年代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广播电视属于第三产业,文件还指出,“以产业为方向,建立充满活力的第三产业自我发展机制,现有大部分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第三产业要逐步向经营型转变。”广播电视产业属性的界定,为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也为电视广告传播的大发展提供了政策的保障。
四、成熟期: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视广告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个时期,摄像、立体成像、数字化、3D等技术的发展,为广告质量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极大的促进了电视广告的发展。
同时,这一时期,我国经济迅猛发展,GDP连连蹿高,为广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从2001年的10万亿到2011年的47 万亿,这客观上要求广告业紧随经济的发展。
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电视广告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但是在经济的强力拉动下,我国电视广告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着。这一时期,广告竞争重点在于广告创意的创新上,世界广告理念不断更新,开始出现多种广告表现手段。
随着国家对于广告的各项政策的出台,电视广告面临新的发展挑战。广告人也不断尝试创新和突破,植入等广告手法开始被大范围使用。
3.当代电视商业广告面临的挑战
3.1新媒体的崛起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媒体的形式不断翻新,各类新媒体不断出现,尤其是以移动终端、互联网为典型代表的新媒体发展迅速,不停地的动摇着传统媒体的地位。比如宽带视频技术和3G技术的成熟与商业化就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向,众多的选择必然会导致电视观众的分散,这就给电视台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由于新媒体具备了很多传统媒体无法具备的优势:
1.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卫星网络、移动通讯等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如果说传统媒体是工业社会的产物,那么新媒体就是信息社会的产物。
2.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的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款媒体、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互动性等特征。
3.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受众就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约,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受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4.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平台,也是媒体机构。与传统媒体相比,变化的不仅仅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有商业模式的创新。
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新媒体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新媒体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各新媒体之间出现更多的交汇。
2006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11亿,比2004年末增加了1700万,网民普及率达到8.5%, 而目前全球网民约9.7亿,平均普及率为15.2%。
2008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目前中国网民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并预计在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尽管网民数的增长使得互联网普及率提高至16%,但仍低于19.1%的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月16日在北京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与前几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我国网民规模继续扩大,但增速逐渐放缓。报告分析,过去5年内助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几类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即将触顶,而其他年龄段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互联网的接受速度很难达到年轻和高学历群体的水平,造成中国网民数量增速的放缓
以上数据是作为新媒体代表的互联网在04年到2011年的发展对比,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其他新媒体,如移动终端、户外电子屏广告等等也迅速发展壮大。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以数字化为基础,多方式发展的态势。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国家间和国内交流日趋频繁,全球相互依赖性增强,更便捷的交通和电信的进步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利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的交流将更为迅速和广泛。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营销价值加强,国际化竞争加剧,整体产业向纵深挺进。从全球范围看,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现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在它迅速发展的同时,它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2商业电视广告发展瓶颈
3.2.1当今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一个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特定的社会形态里,政府的政策更是对电视媒体产生直接的影响。
2004年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17号令》),这是至今为止广电总局颁发的对电视广告影响最为重大的发令。《17号令》对电视媒体播出广告的时长、内容、播出时间都做了严格规定,如:第四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误导消费者;第九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有利于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得含有可能引发青少年儿童不文明举止、不良行为或不利于父母、长辈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正确教育的内容;第十三条 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不得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除注册商标及企业名称外,不得使用繁体字;第十六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中每天播放公益广告的数量不得少于广告总播出量的3%; 第十七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套节目每天播放广播电视广告的比例,不得超过该套节目每天播出总量的20%。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其每套节目中每小时的广告播出总量不得超过节目播出总量的15%,即 9分钟;第十八条 播放广播电视广告应当保持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性,除在节目自然段的间歇外,不得随意插播广告等等。
《17号令》对电视广告播出原则做了详细定位,对于广告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之后,电视广告业按这个标准发展下来。这使得电视广告不至于泛滥发展,但不得不说对当时的电视广告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尤以烟酒、药品、保健品等广告为主。
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号起,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日6:00至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18:00-23:30必须有两档以上自办新闻节目,每档新闻节目不得少于30分钟;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还要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对节目形态雷同、过多过滥的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控制,每晚19:30-22:00,全国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控制在9档以内,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周播出上述类型节目总数不超过2档。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天19:30-22:00播出的上述类型节目时长不超过90分钟。并在随后的《意见》补充规定中规定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限娱令”对各上星综合频道现有的大娱乐方向提出了挑战,在现有的节目结构上有了新的调整。在现行的大娱乐背景下,娱乐节目是电视台收视率的重要保证之一,对娱乐节目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电视媒体的受众人数,间接影响到广告主对于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热情。
“限娱令”出台之后使得各大卫视对电视剧投入了极高的关注和热情,所以电视剧这块高地的厮杀是异常激烈,购买及制作电视剧这股浪潮愈发高涨。电视剧作为电视台收视率的重要保证,对电视媒体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看到《意见》规定在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这条规定对于广告的影响是更为直接的。收视率是广告主投放广告意向的最为重要的因素,而电视剧做为个电视台争抢收视率的重要手段,历来对于广告的投放具有重大影响,“限娱令”的这一规定对广告业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然,在电视广告的发展过程中,国家颁布了很多关于电视广告的规定,在短期内,某些法规对电视广告业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长远看来,都是有利于我国电视广告的发展的。
3.2.2受众对于电视媒体的媒介依赖性的改变
一个人越是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在这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而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梅尔文 德弗勒和桑德拉鲍尔洛基奇在《大众传播学绪论》)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越高,那么这个媒介对其受众影响就越大。
上世纪80年代,电视媒体成为中国的主流媒体,并成为中国人接收信息最为重要的途径,在网络大肆发展之前,电视媒体对于人们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一直以来都在有形或无形的改变着社会,发展至今仍是影响人们生活最为重要的媒体。
随着手机短信、数字媒体、网络的发展,人们的媒介依赖开始慢慢改变。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使得人们适用媒体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更强。
由于新媒体具有的诸多优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媒体作为接收信息的来源,人们不在以单一的电视媒体为信息源和娱乐方法。在这个多种媒体的时代,电视媒体对人们的把控得到弱化,受众的媒介依赖症得到其他新媒体的分流,尤其是现在年轻人,他们以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为信息来源以及娱乐方式,对于电视媒体的接触相对较少。2011年,中国网名达到5.13亿,人民对于新媒体的热情愈来愈高,人们对电视媒体的媒介依赖症的减弱正成为不争的事实,3.2.3 商业电视广告的质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制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广告理念的不断成熟,整体来讲广告质量是在不断的提高的,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商业广告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知识,以市场调查为依据,以整体策划为主体,以创意为核心,以现代高科技为手段,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指导消费活动,培育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促进社会生产呈良性循环的一种新文化现象。这当然是广告行业最理想的发展方式,也是无数广告人努力的方向。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硬件上的发展,不能遮盖软件上的缺陷。在整个广告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视广告也出现一些问题,阻碍电视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广告投放主的迅速壮大,广告需求也越来越大,然后相应的广告创意却显得捉襟见肘。“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要他们来买你的产品,除非你的广告有好的点子不可。不然它就像很快就被黑夜吞噬的船只。”(奥格威《奥格威谈广告》)
近几年出现了某些广告表现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
1.广告语的正确使用。首先是广告语的使用正确率上,由于广告制作公司太多,水平很难把控,这种广告硬伤对广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次近几年还兴起了一种吐痰式的广告语。如,曾经炮制出“羊羊羊”的恒源祥公司,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又推出了一则更具典型性的吐痰式电视广告。单调的画外音一直喋喋不休地念着广告语:“恒源祥,北京奥运会赞助商,鼠鼠鼠;恒源祥,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牛牛牛„”一直念到“恒源祥,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猪猪猪”,该广告用了一分钟的时间把12个生肖念了个遍。2.广告语夸大其词,无中生有。现在很多广告语无边夸大产品功用,甚至无中生有添加各种功用,尤其是药品、护肤品、保健品等更是重灾区。皇氏乳业的广告语被指涉嫌虚假宣传,在上海的楼宇宣传广告中,皇氏乳业称摩拉菲尔“水牛奶高于普通黑白花牛奶,维生素A含量253倍,铁含量122倍,锌含量7倍”。但是,这些数据却与皇氏乳业2009年首次公开募股时发布的招股书自相矛盾。因为根据《中国奶牛科学》的数据称,水牛奶中含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钙、锌和维生素等,远高于荷斯坦牛奶,水牛奶含铁量为荷斯坦牛奶的82倍,含维生素A为38倍,含锌为12倍。
食品广告这种夸大宣传、忽悠消费者早已不鲜见。又在这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情况下打着健康、营养……招牌的广告无疑让消费者很心动。这个案例也只是典型的案例,其实在食品广告中夸大其词,无中生有“伎俩”是厂家一直都在用的。看看周围现在的食品广告,总是能挑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
3.明星广告效用。就是请明星作为形象代表或商品的推荐者、使用者或证言人等参与拍摄或制作的广告,利用明星的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注意力,使广告产品迅速为消费者所认识。选用明星做形象代言人,可以排除信息干扰,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增强品牌回忆度,通过明星拉近产品、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些广告强拉一些明星代言自己的产品,让人摸不着头脑。如,金嗓子喉宝请足球明星罗纳尔多和卡卡做代言人,但是足球和好嗓子并没有必然联系,把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强行关联在一起,实在让人很费解。
4.内容低俗化。经常看到一些房地产和车广告,却看不到房子和车,代替的是各种性感美女,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同时有些广告恶搞名人,如,治疗腹泻的药品“泄停封”和香港明星谢霆锋的名字相联系等。
4.电视商业广告的发展趋势
4.1电视商业广告的现状 4.1.1电视媒体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媒体在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下,缓慢进行着与市场的对接,经历了从传媒理念到新闻实践、媒体经营管理方式的激荡、嬗变。我国电视媒体内忧外患节目内容制作不规范、媒体社会功能失调、媒介监督体制不健全等顽疾,以及境外媒体的压力,数字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求变图存是我国电视媒体谋求做大做强之路。目前,电视领域的体制改革正在推进,完善健全的电视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建立。然后,被推向市场的电视媒体在寻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行为偏差。(浅析中国电视媒体的现状与挑战 A,吴晓颖1004-0633(2008)06月-188-02 天府新论)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电视媒体虽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自身有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在短时间内,电视媒体的强势地位不会改变,它目前仍是我国的主流媒体。
电视媒体的权威性是网络等新媒体暂时不可取代的,电视媒体的新闻报道、娱乐节目的可信度比新媒体高,在未来内容为王的媒体竞争中,传统的电视媒体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电视媒体,它具有专业人才优势、采编优势、制作优势和经验优势,这些优势能够保证高品质的内容。路透社和英国广播公司等机构委托全球舆论调查公司进行了公众对于媒体信任度的全球最新调查显示,在10230名成年受访者中,82%的 人说国家电视台是他们最信任的新闻来源,这项调查还发现,电视仍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消息来源(持这种看法的受访者占56%),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也显示,相对而言,网名最信任的是国内电视新闻。(媒介融合形式下电视广告的发展之道 王蕾 新闻知识)
同时,电视媒体有其特定的社会作用,80年代以后,互联网大面积铺开之前,电视作为一个家庭获得信息、娱乐的重要共享工具,看电视成了一代中国人晚饭后的集体娱乐方式。无论是对电视特定节目的共同爱好,还是对“看电视”这种氛围的享受,这种聚合过程都加强了成员之间的接触与交流,成为和谐家庭关系的润滑剂。(媒介对现代家庭关系的影响——以电视、互联网为例王平《传媒E时代》)
同时,电视媒体也开始积极探求发展之道,大力推广高清频道、数字电视等先进手段,努力吸取新媒体的优势,多向发展并努力转变传统媒体的标签,跻身新媒体行列,这无疑会为电视媒体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我们可以肯定,将来的新数字电视媒体将在继承新媒体的优势的基础上,坚持传统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实在新的跨越发展。
我们看到2010年电视媒体广告投放额市场虽然比2009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但是仍然占有76%的高市场份额,“在自媒体时代更需要权威主流媒体”,加之中国家庭观念的影响,大量的广告商仍愿意大量投放电视媒体,使得电视广告的营业额仍在不断的上升。
4.1.2电视商业广告的现状 4.1.2.1以时代经济为基础的发展
广告业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为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需要广告的助推,广告需求也紧跟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
2005年,我国的GDP为184837亿,到了2011年,GDP达到471564亿,GDP的大幅提升为广告的增幅提供了可能性。
2005年我国传媒广告行业广告收入为1416.3亿,到了2011年达到了3000亿,(中国市场研究报告网)
2005年我国电视广告收入为350亿(央视市场研究(以下简称CTR)媒介智询),到了2011年达到了850亿(中广网)
4.1.2.2电视媒体广告占有率的下滑
尽管电视媒体的强势地位依旧,但电视广告的占有率正受到打压,新媒体开始不断瓜分广告市场份额。
61号令执行以来,电视广告的播出环境得到一定的规范限制。CTR媒介智讯的研究显示,2011年上半年的电视广告总时长同比缩减3%,但在实施过程中,超标违规现象仍然存在,广电总局也多次对违反规定的频道进行公示批评。(2011上半年电视广告市场透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电视广告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同时新媒体的发展,极大的抢占了电视媒体的广告份额,传媒这块大蛋糕正被新媒体更多的分割。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207.4亿,2010年的时候,网络广告规模已达到320亿(2010-2011年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发展报告),在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的行业结构中,电视媒体占18%,网络占11.2%。02-08年连续7年中国品牌网络广告投放费用保持30%以上的增长,09年由于受到整个广告行业业绩下滑的影响也有13%(艾瑞咨询公司《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 报告》), CTR媒介智讯表示,国家广电总局为规范广播电视广告所颁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即业内所称的61号令)于2010年1月1日开始施行,使电视广告经营进入变革时代,传统媒体市场出现广告投放分流局面。2006年电视媒体广告增幅22%,到了2009年电视媒体广告增幅15%,2010年电视媒体广告11%的增幅首次落后整体广告市场增幅,且占投放市场份额由2009年的78%下降至76%,2011年稍有回升14%。
在过去的几年里,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广告收入上取得了强劲的增长,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传统媒体的增速,一份摩根士丹利关于中国媒体的报告称,在中国,新媒体的广告收入增速惊人。因特网广告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报告指出,当像报纸和电视传统媒体这样的传统媒体成长速度维持在每年百分之十几时 ,过去五年中 ,因特网广告收入的增速平均高达 60%。搜狐和新浪网两者广告收入总和,5年前还只是央视广告收入的 5%,5年后已经增长到了央视广告收入的 20%。
我们从这些数据中看到,电视广告的霸主地位正在被动摇着。
4.2电视商业广告新模式探索
4.2.1广告硬件的更新
4.2.1.1 大力发展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是数字信息技术的产物,以数字化、交互性为特色,它把电视传播方式与信息技术集于一身。与目前收看的传统模拟电视相比,数字技术的高精度使数字电视无论从画面的清晰度还是伴音效果都大大地提高了。同时数字电视播出系统能有效地节省频道资源。而且,由于宽带网能顺畅地传播即时视频图像和清晰的声音,所以能充分应用于各个行业,开展各种综合性业务。
在数字电视中,采用了双向信息传输技术,增加了交互能力,赋予了电视许多全新的功能,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各种网络服务,包括视频点播、网上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新业务,使电视机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家电。
数字电视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就是视频点播(VOD)。VOD是一种全新的电视收视方式,它不像传统电视那样,用户只能被动地收看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更多的选择权,更强的交互能力,传用户之所需,看用户之所点,有效地提高了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针对性。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电视的发展方向就是朝着点播模式的方向发展。数字电视还提供了其它服务,包括数据传送、图文广播、上网服务等。用户能够使用电视现实股票交易、信息查询、网上冲浪等,使电视被赋予了新的用途,扩展了电视的功能,把电视从封闭的窗户变成了交流的窗口。
世界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引发整个电视广播产业链的变革,数字电视是这一变革中的关键环节。伴随着电视广播的全面数字化,传统的电视媒体将在技术、功能上逐步与信息、通信领域的其它手段相互融合,从而形成全新的、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
电视数字化是电视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也是电视媒体发展的趋势。数字电视不但是一个由标准、设备和节目源生产等多个部分相互支持和匹配的技术系统,而且将对广告等其他相关行业产生影响并促进其发展。
4.2.1.2 整合播出平台
在现有基础上,整合现有的播出平台,推动互动式营销(战略联盟),打破媒体和地域的界限,主动出击扩展品牌外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盈利模式。利用现有的城市电视广告协作网络,共同走联合发展的道路。制定可行的广告联播方案,共享客户与广告资源。(黄利强 卢小平《电视广告经营方略》,《当代电视》2002年第8期)
在中国电视广告的市场上,除了一线的央视和各省级卫视,还存在一大批地方城市频道,他们由于覆盖率的问题,广告客户面不够广阔,但是他们在节目上,有着自己的特色,这些沾了地气的地方频道,在当地的影响甚至超过有些卫视,但是还是无法与央视和大部分省级卫视相抗衡。现在大部分的电视媒体都各自为阵,致使广告资源白白浪费,在各自的频道特色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将会为不同电视媒体带来更加丰盛的广告资源。这就要求电视媒体本身要构建经营核心竞争力,扩大播出覆盖面。
在既定的节目框架下,如何让节目发挥最大的功能,让相应的广告时长下让广告安排的尽可能的合理,那么就需要对平台作出相应的调整 1.细分市场,建立专业化电视频道的节目平台。
在电视产业进入买方市场,电视频道进入充分竞争的时代以后,已经没有任何一个栏目、一个频道可以满足所有观众的视听要求了。他们都不可能以整个受众体来作为自己的传播对象,而只能在市场中选择自己所需求而且可以满足的那部分受众。电视市场的划分,就是找出媒体相对应的那部分受众,根据各种需求,来实现频道和节目的特色化运作,以满足目标消费群的需求。2.建立电视频道的有效覆盖面
频道的信号覆盖平台应该与频道的整体节目平台、频道的目标市场想符合,不然的话,会影响频道的最终发展和影响力。覆盖平台小于目标市场,节目过盛,浪费资源,覆盖平台大雨目标市场,自身平台不够,也是浪费资源。所以电视媒体应该建立和自己自身相匹配的覆盖平台,才能让现有节目发挥最大的有效性,获得相应的节目到达率、观众的忠诚度。4.2.1.3经营策略的创新
广告业的发展除了需要硬件的基础,还需要相应的经营策略做为发展方向,指导广告业的发展。1.广告相对聚合
同类产品广告相对整合,并且有效地安排广告播出的时段和频次,使电视观众能在同一个电视频道中获得同类产品的各种信息,如广东电视台的洗发,洗涤产品。(电视广告经营 钟洪祥 南京传媒),媒体可以把频道时间相对的划分,在同一时段以播出一类产品广告为主,能让受众在一时段内能获得相应的广告信息量,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众对广告的排斥。2.提高广告收视率
广告的收视率不同于电视节目收视率,广告收视率受到更多的因素影响更难以把控,在实际过程中,电视节目、广告编排、广告质量以及硬广时长四点是影响广告收视率的重要因素。
首先,电视节目的好坏直接觉得该频道该时段受众的多少和真诚度,这对广告收视率的影响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同时整个频道的收视率也是决定广告主投放热情最为重要的原因。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提到广告,都必须以电视节目的质量为基础,一个有多档优秀节目的频道,对于广告主的吸引无疑是具有优势的。所以,电视媒体要努力提高节目质量以保证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吸引受众。
其次,广告的编排也是影响广告收视率的重要因素。一定量的广告,如何编排使得受众不对广告产生排斥又达到广告的宣传效果无疑是电视媒体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这其中包含节目刀口的时间把握,在节目什么地方开口播放广告,每段广告的时长多少,具体广告之间的搭配。针对上面的问题,现在比较赞同的方式是在节目自然气口(即节目的自然起伏点)播放广告,既能留住观众,又不使得节目出现硬伤;一般广告时长看节目的受欢迎程度,节目收视率高,广告时长可以适当延长,对于收视率不高的节目一定要深重把控广告时间;具体广告搭配的问题,要根据该频道的特点进行组合,可以尝试同类型广告的聚合方法。
再次,广告质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好的广告让人百看不厌,质量差的广告看一次就让人产生排斥心理。这要求广告的制作达到一定水准,要加强广告质量的监控。广告质量也包括制作质量和内容质量两方面,抵制低俗恶搞广告,将广告质量当做广告发展的生命线。
最后,硬性广告的时长问题。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电视媒体希望在一定时段内插播尽量多的广告,但是受众会有一个接受极限即最终换台的临界问题。对于电视媒体、广告业的长期发展,严控硬广的时长是很重要的,具体情况要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受众的真诚度而言,如果广告时间过长最终也是会影响节目的收视率,今儿再影响广告收视率,形成恶性循环。
3.巩固自身技术优势
针对目前网络广告“技术含量不高”“艺术水平低下”的特点,电视广告基于自身的媒介特点决定了其技术含量高的现实,所以要保持并且发扬甚至扩大这个优势(电视广告如何应对网络视频广告的崛起 马丽娃 当代电视 2011年03期)
电视广告的门槛相对于其他媒体来说要高,相应的广告可信度、质量等也是要高过其他媒体的。这使得电视广告在吸引广告主的投放热情的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同时受惠于电视媒体的权威性,电视广告的可信度也较高,宣传效果自然也要高些。2007年7月CNNIC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左右的网民表示信任互联网。网民学历越高,对互联网表示越不信任。与此相比,大众对电视媒体的信任度相对要高。
在这种状况下,电视广告应继续发展,扩大自身优势,成为主流权威媒体平台上的宣传方式,更加追求质量和效果。4.娱乐导向。
用娱乐的杠杆把产品撬动起来,在价值观念和内容上更加迎合消费者的个性主战,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将有效的娱乐元素应用到电视广告创意中,营造一种轻松幽默的环境,借以影响消费大众,以换气认可和理解,发挥其潜在的心里认同感。
广告并不一定是枯燥无味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娱乐元素正在被注入到广告里,使得现在的有些广告也具有了很大的可看性,这是广告业的可喜发展,对于观众来说,毕竟广告只是一种附属品,本身并没有多少吸引力,所以,在娱乐的大背景下,广告的娱乐性是发展的方向,这也是吸引观众很重要的因素。
随着电视行业的发展,观众对电视频道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自由选择收看内容和时间。也就是说,电视将进入一个互动性的收视时代。以往那种狂轰滥炸式的电视广告必须有所转变。
总而言之,将娱乐性放在首位,在吸引住观众眼球的前提下,将推销巧妙隐藏在广告情节当中,这就是目前巧妙借用娱乐因素做广告的新趋势。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在家娱乐的时间相对较少,对于枯燥无味的宣传广告接受极限很低,他们需要的是放松。我们可以猜想,如果广告可以做到具有丰富的娱乐元素的时候,人们不会在意这是广告还是娱乐节目的时候,广告和节目的矛盾或许可以缓解。5.严控广告的真实性。
广告的存在,对于广告主,是为了传递产品或企业的信息以促进产品的销售;对于消费者,广告让他们了解产品和企业信息以做出更好的购买决策。总之广告的功能就是作为一种纽带把消费者和企业连接起来,从而促进的产品在产品链的流动以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处在广告信息传输的两端的广告主和消费者,广告主是广告信息的制定者和发出者,消费者处于接受者的地位,虽然他们能够通过购买行为做出反馈,但在信息通道上还是处于弱势的地位的。这就引发了广告的真实性问题,因为企业的利己动机使得其在广告信息的制定上可能出现误导消费者行为。
虚假广告在展示产品功用的时候,一味的夸大自己的产品功用,受众长期生活这样的氛围种,会产生逆反心理,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见到这类型的广告就理科换台,这对整个频道的收视率还是产品的知名度都是有消极影响的。现在我们到处看到夸大的广告,尤其是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等行业,CTR媒介智讯2010年一项调查显示有45%左右的观众表示讨厌广告是因为内容过于夸大不真实。很大部分观众对于广告的排斥点在于收不到准确的信息而对广告失去兴趣。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有关部分及电视媒体的相关部门做好监督,严把广告真实可靠的关口,试想观众买了电视媒体播放过广告的产品,但是发现实际效用差很远,这会严重影响到产品自身的形象,也会对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大打折扣。这个把关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问题,广告传达准确的产品信息是受众接受的前提。
4.3电视商业广告表现形式的更新
广告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老旧传统的广告模式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变成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不同种类的特色广告有与之相适应。现在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广告获得了不错的发展。
4.3.1经典的品牌广告
宣传商品的品牌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相结合为目的的广告,适应于已占据广大市场的老牌企业,以保持其商标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有一些广告,你或许会发现沿用了很多年,而且广告销售的目标不是很明显,但是这类广告大多早已深深打上了产品本事的烙印,他们不把一时的销售业绩作为衡量广告好坏的唯一标准,他们大多有一个长期的过程,来不断加深受众对其公司、品牌文化的理解,吸收忠实的簇拥者。如移动业务我的地盘听我的—动感地带
4.3.2.时尚的娱乐广告
这一类广告大多制作很精致,融入了很多时尚娱乐的元素。面对满天飞的各式广告,一个时尚的广告主题和广告背景无疑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加之娱乐的助阵,宣传效果也会很不错。这类型的广告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不断联想,幻想自己拥有该产品之后的各种场景,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拥有欲望。由于时尚的经跟时代的特征,这类型广告总会在当下吸引人憧憬的特点。高级车、化妆品等产品一般大都用这种方式表现,例如大众汽车宝莱的红毯广告和梅赛德斯在纽约街头的广告以及美宝莲的唇彩广告
4.3.3.比较广告
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广告方式,适用于产品优势明显的产品,单方面的宣传自己的产品,可能会让观众没有一个很直观的印象,空洞的宣传语在这么广告非常多的背景下显得不可靠,成熟市场的产品,已无需教育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消费意识,而是要想办法从众多竟品中脱颖而出,“产品是该类中最好的”是成熟市场要诉求给消费者的观念!而比较广告,通过比较,以简单、直接的方式说明了产品的与众不同,表现了产品的优异,抓住了成熟市场成功策划的关键。比较广告一般进行实际演示,这种演示过程本身就是对产品效果的很好证明,而这同样也是消费者关心,容易打动消费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好、效果这些都是最简单、直接吸引打动消费者的方法,这样广告的说服力自然不言而喻。例如汰渍洗衣粉的对比广告。
4.3.4.前卫的创意广告
根据市场信息,以广告创意为核心充分展示设计家的才智和超前的营销理念,作品具有较强的个性与唯美主义倾向。
这一类广告以超凡的创意吸引观众的眼球,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广告,让你看到最后一秒才知道,原来这是什么广告,让人眼前一亮,那么这样一条广告,你会不会偶尔想起?会不偶尔关注下这个产品?这正式这一类广告的最大优势就是让人对其情节有认同感,不对其本事产品产生排斥感,产生广告片之外的视觉欣赏。例如安全套杜蕾斯的广告(作为雨伞)
4.3.5.节目捆绑式广告
这是广义的概念,包括冠名、特约、友情提示等软性植入方式,这中方式最大优势在不仅没有增加媒体原有的广告时间,而且观众对其的抵触度低,接受度高,实际效果好,这也是现在较为流行的广告方式。
中国所有电视频道广告时长占整体播出时长的15%,这相当于平均每小时节目中会出现9分钟广告。而广电总局17号令对于黄金时段的广告时长限定就是9分钟,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中国电视广告的时间资源已经临近饱和。(CTR媒介智讯)。CTR关于电视广告之现状的调查数据现实,33.6%受众表示看到广告会立即转台,而选择不换台继续观看的仅有8.4%,可见观众对于传统电视广告的逃离已是不争的事实了。
针对硬广的干扰传播,观众的排斥与逃离态度,品牌方将因为广告跳空收视不足等因素将硬性广告逐渐淡出品牌宣传的首选行列,转而考虑一些新的传播手段。
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商家把目标对准节目内容,将产品和文化放在节目里面来表现。这中非传统广告的形式,让产品在受众心中形成记忆度,利用相对吸引受众的电视节目来来的产品捆绑与节目让受众接受而不产生抵触心理。如,湖南卫视的多党娱乐节目中的软性植入。
4.3.6.互动式广告
互动式电视广告不仅能让广告客户准确定位观众,还能让观众随时购买他们看到的产品。过去十多年来,这种广告一直传得天花乱坠。但最近,这种设想获得了切实的动力。电视广告收入在2009~2010年期间持续下滑,广播电视业者担心,30秒电视广告将逐渐被后来居上的数字化广告所取代。数码摄影机的出现更加深了他们的忧虑:以前被动观看广告的受众现在可以选择跳过广告片。
但是互动广告的出现把强迫收看变成主动收看,想象一下,一个家庭,丈夫需要买一辆新车,于是他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钮,立刻就接收到了各类车型的各项信息,甚至包括购买地点。稍后,妻子看到了最新的化妆品广告。屏幕上的化妆品看起来包装优美且时尚,很是心动。她只需按下按钮就能马上拥有自己喜欢的化妆品。广告业内人士称,这正是广告业者长期以来的终极追求
4.3.7.电影广告
影视广告化无疑是以后广告业和影视业结合的最佳方式,其成功的运作和处理,对广告业和企业都将产生无与伦比的宣传效果和效应,从而促进广告业和企业的飞跃发展。
从广告业发展来看,影视广告化作为一种在电影媒体上发布广告的新型手段。它首先扩展了广告的生存空间。从广告诞生以来。广告几乎出现在了所有可以刊登信息的物体上。从酒店招牌到报纸。再到广播和电视,它一次次开拓着新的领域,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在电影、电视剧盛行于全球之后,作为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广告必将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完成自己新一轮的革命。其次,影视广告化还促进了广告创意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电影广告化从历史的角度延续着广告永恒的生命力,并对广告从业人员产生强大的激励和鞭策动力。某种程度上,广告的不断革新。正是广告长盛不衰的巨大动力。
另一方面,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作为一种广告手段,影视广告化无疑具有一般广告所共有的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曝光率,促进产品销售等功能。但是,作为一种与电影融合在一起的特殊手段,影视广告化还有着区别于一般广告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可以借助电影广告化,实现自己的的品牌战略目标。需要强调的是,品牌的形成和品牌知名度的树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非短期的努力可以创造。以影视为平台去宣传自己的品牌,其效果常常不能马上显现出来,而且品牌的最后成功也绝对不能靠影视的单打独斗,需要企业长期的努力和与影视广告宣传相配合的各种片外活动的积极开展。众所周知,电影在当今已经成为一种高度国际化的娱乐手段。如在《变形金刚》中出现的隐性广告全部被世界顶尖品牌一网打尽。诺基亚、雪弗莱,还有备受网民热捧的易趣购物网,都在电影中扮演了各自的角色并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结语
电视商业广告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在商品经济时代,它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合理性。但是电视广告的强制接受性在将来的时代显然是不合适的,受众对于媒介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客观上要求电视媒体变更现有的广告模式,寻求新的更能被受众接受的新模式。随着各项技术的进步和广告的观念的更新发展,广告制作越来越精良,这是可以被预料到的。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是,电视媒介中,硬广会越来越少,软性植入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现在各种限制条件下,硬广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但是经济的发展又要求广告提供相应的宣传服务,这必然要求电视广告寻求突破。在硬广受限的情况下,大量广告主转战软性植入这片领域,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模式对于受众来讲是可以接受的,并没有激化受众对于电视节目和广告时间之间博弈的矛盾。
6.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篇六
文学院2011级7班23号pyy
内容摘要:电视剧是目前国人平日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味调剂品,发展至今,其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21世纪以来,无论是国产电视剧还是国外电视剧都呈现繁荣发展的态势。本文就近十几年来中国电视剧的发展现状做简单的梳理。并与美剧,韩剧,泰剧等目前在中国流行的国外剧作一定的对比。从浅显的美学原理究其原因。
关键词:类型化
历史传统
美剧
韩剧
泰剧
正文:对于近十几年的中国人的夜晚活动来说,我认为,除了广场舞以外那电视剧就是主要的精神食粮了。过去的三十年虽不尽然,不过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电视剧作为电视艺术的一种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种类愈发多样化,制作水平更加精良是毋庸置疑。在这里,我想谈谈21世纪来我所亲身体验的电视剧的发展状况。
一、中国电视剧发展现状
电视剧种类增多及其类型化发展:
首先我想谈谈在主流种类上电视剧的发展。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种类明显增多,由原来占主流的爱情剧到后来的家庭伦理剧,自《潜伏》以来各类各样的谍战剧,生活剧等等中国内陆剧逐渐在电视剧市场中刮起一股不容小觑的风。这一个时间段,电视剧类型化是一个主要特征。类型化即我们所说的跟风。为什么说类型化呢?举个例子,像如果市场上出了一部大火的家庭伦理剧,则紧跟着会出现很多相似题材的家庭伦理剧。自此家庭伦理剧进入观众眼球并取得它一定的独特地位。其他电视剧类型不外乎如是。用挨边的美学理论来说就是,性格美学和行动美学共同成就了好看的人物。与此同时,“类型研究的理论因为注重观众作为集合的反映,可以研究社会大众对多种艺术元素的感受力,对其结构形式的喜好和适应,并做出更有科学意义的规定”长期积累的观赏经验让观众在内心有了相对统一的对于类型化人物的界定。电视剧类型的形成不仅是创作者对于电视剧本体把握的体现,同时也离不开电视剧观众对于电视剧作品的直接反馈和间接再创造。创作和欣赏两个过程的共同作用,使得类型化成为电视剧人物塑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一部穿越剧《神话》在中国观众心里留下一定印象以来,穿越剧似乎也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中崭露头角,随后而来的《宫》大火了一把,再紧跟着一部穿越剧《步步惊心》也深得人心。看起来这几年穿越剧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可是现如今又被广电限制这种题材。发展势头被扼杀,所以笔者预测目前到此后的十年间,穿越剧的题材会少之又少甚至不复存在。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中国传统“求实”的心理和尊重历史的官方说法。自古以来,在对中国人思想上统治者总是宣扬正统思想。而穿越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胡编乱造的真实”,因此不会让其发展。
独具特色文化长盛不衰的古装武侠剧:
提到尊重历史这个话题,不得不再谈论表面看似与之“悖论”却又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普遍为中国人所喜爱的武侠剧与古装剧。古装武侠剧可谓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历史沉淀的代表。在世界电视剧地位上都拥有独特且无法超越的地位。中国的古装武侠剧如果被别国所翻拍,国人总会觉得不伦不类,怎么都不像样。就如同旗袍一样,只有中国女人才能穿出美感和女子韵味。到现在电视剧新种类如此多样的大环境下古装武侠剧仍然是当今我们喜欢观看的电视剧类型。从我们的文化原因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上可探究一番。比如就历史因素而言,在服装道具上受众便可一饱眼福,《天龙八部》中天下五国的各色服饰令人惊艳;涉及战争场面,小说中的情景得以逼真的还原,以及桃花岛、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风 景名胜拍得如诗如画,何尝不是一场视觉盛宴。若就武侠本身而言,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又能深深吸引住观众的眼球,江湖高手的功夫场面拍得美仑美奂。观众坐在家中,就能领略各地美景、各色美女、各种深不可测的武侠神功、令人感动的感情纠葛和精美的古代服饰等等。此外,从文化心理上。武侠电视剧大大满足了我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例如在武侠电视剧中,以暗器伤人是为侠客鄙夷的,这是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的;还有有仇必报或知恩图报的伦理道德,也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传统心理。所以武侠剧作为中国电视剧一种典型文化代表,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模仿的。国之独特。
不过近两年来出现了不少古装剧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势态。对于人们大多拥护原小说而反感其被拍成电视剧的民众心理来说,由小说改拍而来的古装剧能否继续良好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
二、美、韩、泰等国外剧与中国电视剧的不同审美特征
美剧与中剧:
美剧我接触的不多,不过整体风格和大框架不外乎也是那么一个稳定范围内的流动和走向。虽有变化,感觉也跳不出那个我们对它整体印象的“大围墙”。美国作为一个没有多久历史的国家,取得现在的世界地位是靠的是经济和科技。所以其电视剧里鲜有历史片。多数都是科幻和动作戏。这一点与中剧比最是明显。美剧给人的整体印象就像这个国家一样。有一股风风火火的劲头在里面。电视剧是一种快节奏,让人觉得美剧电视剧里的人总在动作,大动作小动作,反正像是用不疲劳的农民一样,基本让人回想不到一刻安静,温婉的镜头。正如他们这个国家,不是个平平静静,安安分分的主儿。当然,这种快节奏的整体印象不排除与他们的语言特征有关。而中国电视剧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一种平和,轻缓。像古人说的“中庸之道”。不过也正是由于美剧和中剧一个像舞刀弄枪的侠客,一个像中规中矩的平民的特点。美剧的形式花样层出不穷,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相比之下,中剧就没有多大的突破了,一是题材上涉及的类型主要是大众现在喜爱的,少有创新题材的出现。二是对未来想象画面的电视剧类型几乎没有,笔者所了解的只有《魔幻手机》一部而已。探寻到深处的话,无疑也归因于两国国民思想深处的认知心理。笔者在此概括成自由思想下的美剧创新精神和统治思想下的中剧中庸之道。
韩剧与中剧:
韩剧算是笔者接触得最多的国外剧,所以也从那么多种类的韩剧里总结了特点一二。相较于美剧比中剧的快节奏而言,韩剧的整体印象就是典型的慢节奏了。韩剧的审美也体现在这慢节奏中,像演员间的久久凝视不语,却欲语泪先流;一句短话要停顿哽咽的说完等等,而这些又恰是为中国民众审美心理和文化传统所能接收的意蕴。韩剧情感的突显擅长以演员的眼神来传情达意;中国电视剧则是声音,动作,神态兼具。若照先前譬喻中剧像个中规中矩的平民百姓,那么在笔者看来,韩剧就是温温柔柔的闺阁女子了,更柔更轻。
韩剧在题材上也比中剧多姿多彩。也不乏创新。像前不久的一波韩剧,现代的戏却偏偏能拍出带有科幻色彩的新意,如《主君的太阳》中能看见鬼的女主;《听见你的声音中》可以透过眼睛读到人内心想法的男主;刚刚火遍亚洲余热不减的外星人都教授。这样的剧情放在中国怕是通不过审核的。为什么韩剧被很多亚洲人喜爱。通过以上提到那几部电视剧可见一斑。用美学的观点来说。美之所以成为美,是因为“真实的虚幻”和“不存在”。很多韩剧给我们展现的东西往往是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和没有存在的东西,所以就具备了美的前提。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虚幻世界”,使我们从中获得对现实的体认、生存的智慧、勇气,还有欲望的暂时满足。正所谓“人入戏,身陷其中,乐其所乐,哀其所哀,‘剧’如镜,烛照生命和人生”。所以韩剧给人感觉很美。
韩剧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播韩国的文化和带动消费。看过韩剧的都知道,韩剧中主角都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而这些也是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在后现代社会这些也是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身份象征,存在价值所在。它既可以成为社会上层统治者和经营集团的品味、风格、身份的表现形式,并成为他们进一步宰制社会大众的手段,又可以成为广泛传播与人民大众的消费性产品。中国电视剧的性质则要纯粹一些。在通过电视剧带动消费这一点上远远不及韩剧。跨文化传播的影响也不及韩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韩国对其文化的重视。
从套路上来说,韩剧较中国电视剧而言就稍显单调了,众多韩剧中我们不乏看到这样的套路,韩剧总是有明显的男一男二,女一女二。故事不外乎主要围绕这四人展开。而且是典型的灰姑娘与王子的故事。男主总是高高在上,女主卑微却深得男主的心等等。韩国奉承着中国儒家思想的传统,所以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也根深蒂固。中国电视剧在创新上虽不及韩剧。但在套路上要比韩剧略胜一筹。除了传统的灰姑娘王子式的爱情,还有平等相爱甚至女富男穷的情况,这也说明了一定程度上中国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的现状。泰剧与中剧:
第一次接触泰剧也是几年前安徽台的《天使之争》,就总体印象而言,泰剧和中国电视剧的整体感觉差别不大。它不像韩剧那样缠绵悱恻的慢节奏,也不像美剧那样风风火火的奔腾之势。由于笔者所看泰剧不多,现就笔者看的泰剧与中剧最明显的特点比之一比。泰剧比较贴近当地风土人情,不同等级的人之间尊卑有别,日常生活的饮食文化都比较接地气。礼仪这一块做得尽善尽美。“很多韩剧是在谈完恋爱后,女主角患上绝症;而泰剧则常常苦尽甘来,最后大团圆,这是因为泰国是个信仰佛教的国家,所以剧中人善恶分明,而结局则讲求因果报应。在这一点上与中剧是无甚出入的。
小结:
总结看来,每个国家的电视剧审美特征都与本国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认知有关。像朱光潜在《谈美》里说道:‘“谈美,得从人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因此,研究美绝不能离开人’。随着19世纪中期审美心理学的崛起,美学的核心问题由美的本质问题转变为审美经验的问题,能够引起我们审美经验的东西,随着人类审美视野的扩大,具有崇高、悲、滑稽、荒诞等特征的事物都加入了进来。所以美的本质研究实际上指的是对所有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的本质研究。美是指代审美价值获得了共识。国产剧之所以不被人们看好的原因,应该也有一个“实”字在里面。因为太实,太中庸,就我们审美经验看来就成不了美。而美剧韩剧收到追捧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电视剧里有我们所没有的新元素,有着离奇,科幻和不可复制等我们“无”的元素。
7.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 篇七
电视综艺节目按照不同的方法和界定标准, 综艺节目可以有许多不同类型, 我们按照是否进入固定栏目, 将其区分晚会型和栏目型。
一、晚会型综艺节目
晚会是综艺节目的一个重要形式。它能够自由地汇集众多的大牌明星和各种娱乐表演样式。它是多种元素的集合, 使之常常成为高收视和高收益的节目。
中国晚会型综艺节目现状:
晚会基调和风格过于严肃, 不够轻松幽默, 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过于郑重而亲和力不足, 以及节目本身娱乐性不足。究其原因, 主要是很多晚会承载了太多意识形态功能而不胜其重, 且陈旧的节目理念衍生出呆板的主持方式和拘谨的节目场, 并使能出彩的嘉宾也表现得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 国内晚会制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程式。10年前和今天的春节晚会, 除了置景、灯光、服装等技术型元素外, 从节目编排到主持方式, 都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大众娱乐方式日益丰富的今天, 综艺晚会不宜承载过多的非娱乐功能。
二、栏目型综艺节目
栏目型综艺节目按其不同的风格和内容又可分为娱乐谈话节目、真人秀节目、益智博采节目、综艺游戏节目、婚恋速配节目、选秀节目等六大类型。
1、娱乐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 又叫“脱口秀”, 原是港台媒体对英文Talk Show的意译, 意为“访谈节目”。它往往以一个主持人和一个或多个嘉宾聊天的方式进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这种节目形态开始流行于中国大陆。1996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推出了《实话实说》, 开创了中国内地谈话节目的先河。之后, 央视二套、三套相继推出《对话》和《艺术人生》, 在全国各地引起巨大反响。
虽然中国的谈话节目发展如此火爆, 但在嘉宾选择、节目分工、节目制作、主持人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2、真人秀节目
“真人秀”节目集中了纪录片的纪实手法、电视剧的故事性, 对最原始的人性和个人隐私予以公开展示, 从而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望。
在真正制作国内“真人秀”节目方面, 广东电视台首当其冲, 早在2000年6月18日它就在国内抢先推出了《生存大挑战》。之后, 2001年8月, 由北京维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四川电视台、湖南经视等全国20多家省级电视台共同制作, 并在全国108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出的大型野外生存节目《走入香格里拉》成功推出, 还有近两年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频道联合打造的, 国内首档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从不同的思维与视角展示真正的职场, 受到观众一致认可。
中国的“真人秀”节目虽然在借鉴外国同类型节目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发展, 也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3、益智博采节目
这类节目最早兴起与美国, 塞拉多制片公司为美国独立电视台制作的《谁能成为百万富翁》节目, 在1998年开播后, 迅速风靡世界各地。在中国内地, 央视《幸运52》的创办真正标志着电视益智类节目的开始。接着推出了一档仿自英美《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节目《开心辞典》, 也取得了成功。于是, 国内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类似节目。
4、综艺游戏节目
在中国, 综艺游戏节目的代表莫过于《快乐大本营》。1997年7月10日, 湖南卫视推出一档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 由于卫星电视的覆盖率, 一年以后, 这个栏目已经名满神州, 并掀起中国电视快乐浪潮:如浙江卫视的《假日总动员》、央视的《城市之间》等。这些节目很好的把“动作游戏”和“观众参与”这两点新内涵结合起来, 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 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5、婚恋速配节目
婚恋速配节目是我国一档特殊的节目形式。1998年7月16日湖南卫视播出第一期的《玫瑰之约》一炮走红, 标志着我国内地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谈婚论嫁的电视谈话栏目。它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全国第一档王牌节目。它的节目创意来自于香港凤凰卫视的《非常男女》, 可以说是最成功的大陆翻版。随后, 同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江南北破土而出: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还有最近创收视率奇迹的江苏电视台的《非诚勿扰》等。
但是, 观众惊讶地发现不少迅速崛起的电视速配节目很快被淘汰, 其原因是各地电视台争相“克隆”, 特别是当国内大部分卫视台都推出此类节目后, 对观众已无任何新鲜感可言。
6、选秀节目
2004年5月, 湖南娱乐频道推出了一档海选大众歌星的节目《超级女声》, 成为当前中国内地最火爆的节目之一。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之后, 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平民造星运动”。如央视的《非常6+1》、《星光大道》等。
这类节目将平民主体变成了平民英雄, 让参与者成为某个领域的明星, 将偶像诞生在群众的土壤当中, 也无怪乎会受到大众如此欢迎。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 我们相信,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前景十分诱人, 只要电视人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去完善和创新, 就一定能探索出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内在规律, 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娱乐产业运作的综艺节目经营管理模式。未来几年里, 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型电视综艺节目一定会层出不穷, 使综艺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准。
参考文献
[1]胡波:《娱乐节目再创收视新高》, 中国广播电视。
[2]《中国影视制作业发展与展望——2003年高级研讨会辑要》。
[3]《中国综艺节目发展变迁及其困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8.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现状 篇八
杜百川在以“加快推进高清晰度电视”为题的主题演讲中系统概述了高清电视在广播和非广播领域的重要意义,并从技术角度重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向高清晰度电视过渡的利弊条件和发展动力,以及欧美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现状。杜百川提出,数字电视的接收端不需要经过纯16:9标清的过渡期,高清的发展环境已经具备。从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高清晰度电视的推广可以从有线电视和公共频道开始。
王联在为大会作的关于"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与高清晰度电视"的演讲中,回顾了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发展的历程,全面分析了高清晰度电视发展的动力,充分肯定了中影集团和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为高清晰度电视发展所进行的人才储备和节目生产流程的摸索。他指出在广电总局领导的支持和督促下,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们要形成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加快电视产业化进程。
孙玉胜在发言中希望在高清晰度电视节目这一新的竞赛平台上,付费电视能够领先起跑,与现有的免费电视“拉开距离”。他指出,目前高清晰度电视是付费电视成功的关键,是中国电视产业做强做大不可错过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孙玉胜还透露,今年准备开办自己的高清频道。该频道定位在综合娱乐,内容包括央视名牌栏目的高清版、影视剧、体育节目(特别是2006年世界杯等重要赛事)、纪录片、特别节目(如春节联欢晚会)。对于经营,他提出以高清电视厂家配送机顶盒的方式来解决“谁来给机顶盒买单”的关键问题。
中央电视台技术制作中心副主任陈默在大会上介绍了中央电视台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计划,以及目前发达国家的发展情况。他宣布2005年中央电视台将首先在付费电视、音乐频道和影视剧频道中推出电视立体声节目,而后会在体育节目、综艺节目,特别是音乐厅和剧场等现场直播节目中逐步采用立体声技术。他说,中央电视台技术管理办公室还为此下发了四项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技术制作中心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杜比公司广播系统总监 Paul Davies以一段“2004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现场立体声节目作为演讲开场,强烈的现场感震撼了在座的每一个人的心。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现状】推荐阅读:
中国梦广播稿12-06
中国梦,我的梦校园广播稿08-24
中国电视购物发展09-06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趋势分析07-06
公共广播系统发展08-28
校园广播站发展策划书11-11
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五年发展规划08-10
中国第一个电视节目06-24
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2013年招新广播稿12-11
电视政论片《百年潮,中国梦》观后感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