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精选12篇)
1.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篇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提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工程测量学项目教学法,探讨结合课程目标的课程项目设计,介绍以项目为单位的课程教学的实施与考核,对其他院校的工程测量学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工程测量学;项目教学;高等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谢峰震,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工程测量和科技咨询,新疆乌鲁木齐,830091;蔡文惠,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83009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8)12-0181-0002
一、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面向就业岗位培养灰领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社会共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挑战。探讨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将理论课由学科型向能力型转变,从示范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以便适应就业岗位的目的性、动态性、发展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工程测量学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工程测绘、矿山测绘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地位非常重要,但内容庞杂,要很好地掌握该课程十分不易。为此,本文探索适合工程测量学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并进行教学实验,效果很好。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面向岗位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设置各项目相应的情景,将所学的课程加工分成若干项目和子项目,以项目目标为刺激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寻完成项目的方法,主动学习完成项目的程序,掌握完成项目必备的各种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的目的。这样,学习知识由被动变主动,掌握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会同时提高。教师也由传播知识的授业解惑人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练员,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则成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者,学习知识由枯燥变为乐趣。
针对新疆工业高等专业学校采用的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周建郑主编的《工程测量学》教材,结合新疆区域特色和新疆工业高等专业学校向煤矿输送人才的特点,将工程测量学分成以下项目:基本元素测设、点位测设、线路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测量、煤矿施工测量等大项目,每个大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子项目(见表1)。项目的真实感给每个学生一种压力、一种紧迫感,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老师的工作重心从课堂转移到课前设计和课后总结上来,做好项目实施前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后的考核、反馈与思考。
三、项目设计要点项目应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来设计,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探索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不断巩固、加深、迁移,项目设计必须兼顾知识与能力的继承和发展。项目应目标明确、有层次、循序渐进。形式上由小到大,内容上由简到繁,程度上由易到难。通过项目之间的内容递增或延伸,使课程中的基本技能不断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断拓宽。项目设计应以应用为落脚点,结合能力需求模拟现场,或直接选择现场的某一任务作为课程项目,课程项目应具有应用性。项目教学法将应用作为学习的动力之源。课程项目设计应包含两方面:操作与认识,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行,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合。项目必须具有实践性。项目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项目设计必须注意职业素养的培养,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标准贯穿其中。
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项目设计过程实际上是教师的备课过程,项目的实施才是真正的教学过程。项目教学法宜采用“目标-准备-实施-分析-实施-总结-考核”的过程。其中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方案准备、设备和材料准备等。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项目,实现教学目标。为避免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盲目性,教师应事先编制项目指导书,指导书应包含项目目标、参阅资料、项目实施的行业规范、项目实施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等。
项目实施以小组为单位,每组6~7人,因工程测绘专业和矿山测绘专业,男生多,女生几乎没有,最好以宿舍来分人员,以宿舍长为组长,这样不但好管理仪器设备而且组员彼此熟悉易配合默契,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小组在固定的时间内,查阅教师指定的资料,制定计划,借用所需仪器设备,在实施过程中,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大家管理、团结协作,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真正成为自主行为。教师要检查学生对指定资料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制定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指导,对完成时间进行监控,组织项目的总结,对进行项目考核。
下面以高程测设为例介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学生已有知识:高差、高程概念,高差测量方法。
项目目标:测设给定高程的点位的高程位置。
教学目标:掌握水准仪测设高程的方法。
实施过程:(1)首先给出项目,明确高程测设任务,然后给学生1~2分钟的思考时间;(2)在学生思考时发指导书,让学生按指导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完教材指定内容,随即播放多媒体录像,将该部分内容加强;(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并让学生讲解方案以及可行性;(4)领取仪器设备,进行实施;(5)教师检查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6)学生总结分析实施的经验和不足;(7)教师考核。
五、项目考核
考核服务于教学,考核不仅考核学生,也考核教师。项目教学考核宜以项目为单位,改传统的期末考试为平时的考核,内容可以是项目的准备工作,也可以是项目的实施或是项目的总结分析,形式可多样,可采用读书笔记、仪器操作、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总结报告、试卷试题等形式。评分标准不一刀切,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六、项目教学对师生和硬件的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并且要有宽阔的行业视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要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始终保持足够的一线经验。学生要有一定的测绘知识,要经常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测绘知识,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学生要肯吃苦、爱动手和动脑,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求有良好的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软件等硬件设施,可加强校企合作,加大硬件投入。
2.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篇二
一、工程测量教学模式转型研究的意义和机遇
测量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人类兴建的工程都与测绘技术息息相关, 随着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 测量技术也出现飞跃与革新。传统的工程测量课程教育教学体系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远远落后与市场所需技能。因此, 如何构建合理教学体系, 如何制定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如何加强和设置实习环节, 如何与企业良好合作与对接, 如何将5S、4D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等现代测绘手段的讲授应用于工程测量专业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是工程测量教学模式转型研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投资力度, 培育出更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决定。在这样的有利背景下, 高职测绘专业教学将会步入行业的春天。各种工程的兴建都离不开测量工作, 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大批的测绘一线劳动者。在当前这样的大好形势下, 我们应该加快高职工程测量的专业建设, 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一线测绘工作者。
二、工程测量专业改革的构想
(一)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 开设的课程必须要符合现代社会职业要求, 务必淘汰已与社会生产脱节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将现代测绘技术融入高职工程测量技术的教学过程。要合理设置现代专业理论和现代实践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环节。随着5S技术、4D产品、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在测绘领域中的应用技术的出现, 原本传统的测量发生了质的飞跃和革新。因此, 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现代的测绘教学。传承下来的测绘基本原理和方法要继续讲授, 新的测绘方法和手段要引入教学。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要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 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探索, 要将测量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校企联合培养方案融入现有人才培养方案。
(二) 构建多功能测绘模拟实验系统
现代的测绘技术, 是地球空间与物理科学的测绘。当前测绘的成果已经是数字化的成果, 而且测绘学科的推广技术和成果已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比如说急救系统、打车系统、公交查询系统等。掌握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数字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是测绘高级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内容, 为此, 构建多功能测绘模拟实验系统, 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接触到最新测绘技术, 毕业后更好的为测绘行业服务。
(三) 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练团队
测量工程专业的职业教师, 除了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的理论知识之外, 还应具备娴熟的仪器操作水平和实际工程问题的处理能力, 应该是一名教练式的老师。因此, 专业教师每年应有一定的企业工作学习, 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 服务与教学。此外, 还应对本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研发, 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技能型劳动人员。
三、高职工程测量学发展展望
(一) 课程设置合理化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现代测绘的革新, 传统的测绘学科内容已跟不上当今社会前进的脚步。因此, 我们必须对现有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思考与研发, 打破原有教学理念和方法, 将现代测绘技术融入专业教学。合理设置实习、实训、理论讲授的内容与时间安排。通过教练式教师团队的精心设计, 工程测量专业课程的设置必将合理与优化。
(二) 教学内容现势化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承担着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人员的任务。因此, 其教学内容要涵盖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外, 还要设计仪器操作和电脑使用的相关内容。且教学内容必须和当前社会需求相一致。所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 具有一定的现势意义。
(三) 教学方法现代化
现代测绘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一体化教学, 我校专业仪器种类、数量、先进程度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但是多功能测绘模拟实验系统尚未建立。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需采用现代的教学教学方法,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根据现阶段学生情况和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方法。
四、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
(一) 课程体系的构建
工程测量课程体系以建立短期的人才培养方案, 指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 已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项目分析处理能力为目标, 知识构成应与现代工程项目为基点, 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核心, 将测绘新技术融入专业教学。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并注重测绘工作者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培养。
(二) 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的改革要遵循现代建筑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规律, 同时还必须满足专业教学时数的要求。将现代学徒制引入工程测量的专业教学, 提出工程测量教练式教学, 与企业合作与交流, 设置合理的顶岗实习日程和内容。
(三) 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测量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它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课堂教学要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 要有有特色的方式和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将低头族的学生拉回课堂。
1.注重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现在课堂教学信息量正在逐渐增加, 但测量课时却较少,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测量教学的要求, 而教师课堂教学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培养学生能力, 其中现场模拟、讨论、启发三种教学方式收效较大。同时教师还应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 掌握好新技术和经典内容的关系, 使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学习, 努力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应在传播教材知识的同时, 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学生的视野, 传递给学生测绘新工艺、新仪器、新技术的信息。如在遇到公式多、图表多的时候, 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与此同时, 教师应加强培养实践能力和理论学习能力, 多学习新的知识, 多参加校外学术交流, 为课程改革成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教学环节要加强实践, 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应合学校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实践教学的质量, 直接影响学生的能力, 目前, 实践教学的课程已达到总课程的40%, 因此实践教学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测量实验。
(1) 测量实习。测量实习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是通过基础实际操作技能和基本测量理论来解决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通过改进各项校内实习场地, 引入国家统一高程和坐标, 可以提高实习质量。实习过程中, 学生和教师做为生产者和教学者相处, 调动了两者的积极性, 培养了双方的责任感。同时测量实习要求考核操作技能, 为不使个别学生由于情绪倦怠不愿自己动手操作, 要求学生必须全部通过。另外可以举办一些测量竞赛活动、制定水平合格标准, 通过者可颁合格证书, 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从而提高学生测量技术操作基本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也可以有效补充实践教学环节。
(2) 测量实验。测量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测量实验。通过对测量仪器和实验的动手操作, 精确采集数据, 进行核算、施工放样或测图等掌握基本方法, 以此来提升和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的基础是要有充足的测量仪器设备, 要想保证实验质量必须对实验管理严格要求, 避免发生早退、迟到现象, 随时抽查, 要求实验人员全部动手, 必须过关。另外根据目前我校的测量仪器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希望校方给予重视和支持, 另一方面为解决现状, 把演示性实验分批操作, 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操作水平, 也能缓解设备不足的缺陷。为实践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四) 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
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不应限定在最后的考试成绩上, 同时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为基准。过程考核要考虑到学生平时出勤表现、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知识掌握水平、仪器操作水平、项目分析处理能力和期末测试等综合因素。不能单从一张卷子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加强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也是促进教学良性发展的有利手段。
五、结论
总而言之, 高职工程测量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和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 需要很多测量工作者齐心协力共同完成, 快速发展的先进技术教育对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挑战, 其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摘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 围绕高职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课程建设和实践环节, 就其所面临的问题, 课程内容, 教材和教学条件的改善等, 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兴民.新的教育质量观指导教学管理实践[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 :48-50.
[2]季如进, 过静君, 葛茂荣.对普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测绘通报, 1999, (3) :42-44.
3.工程测量实践开放型教学改革探讨 篇三
[关键词] 工程测量 开放型
目前,工程测量主要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学生在老师指定程序化实验要求下,重复实验指导书的活动。是缺乏开放性的实践行为,是一种以教学大纲为范围的封闭式测量实践。是一种极为被动和消极 的行为,没有主动性、挑战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需要名办高校加强实践环节的探讨,二工程测量实践开放教学改革探讨就是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帷幕的开放型教学改革。
1.开放的测量项目内容
工程测量实践是一种现实实践活动,内容具有学科性,对象又有多样性,因此测量实践内容要开放,不断融入新的测量对象,新的测量内容,不断开放测量内容组合。要构建开放型的项目内容,就要求老师学生深入测量实践第一线,不断补充测量技术内容,测量程序内容,测量对象内容,形成系统性、开放型的实践内容体系,特别强调内容的开放性。例如,在黄河科技学院测量实践放开内容上,融入房屋建筑测量内容,园林规划设计测量、小区测量、城市道路规划测量、地球重力测量等,其内容高出教学大纲要求的建筑施工测量内容,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高拓宽。
2.开放的测量实践时间
工程测量实践的时间传统的教学大纲都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完成指定的任务,具有封闭性, 只能没满足理论课教学的需要,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测量工程能力,因此对测量实践的时间必须开放,例如黄河科技学院测量时间全天开放,只要仪器在实验室,学生很方便的使用,只要学生有空余时间有兴趣,便可开展实验项目。主要开放的时间段分为:节假日、双休日、课内规定、课余时间。
3.开放的实践教育模式
测量工程实践实践方式以往模式单一,老师教学生学,简单重复,比较古板,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开放实践方式的多样性探索,必须探索测量实验室教学实践方式的开放性。
3.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测量学理论内容包括基本原理技术、前沿理论方法与技术,但实践性非常强,对象很复杂,如桥梁、建筑、地铁和滑坡、隧道、水利枢纽工程、监测项等。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对国家建设更加了解,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2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测量实践中教师引入工程实例,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师生互动。互动定位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活动上,强调学生能动性。教师必须热情启发引导、鼓励、探索,以确保互动教学方法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3“案例”模拟模式,带来践活动带直观经验。
案例模拟模式 就是直接进行个案过程描述、分析,最生动地体现出如何从现实的事物中正确分析其中的本质思维,给学生提供生动例子,学生从案例的本质中感受到概念性指导,能轻松解决测量实践遇到的问题。
4.开放型的实践场地
传统测量实践活动场所主要在室内及学校内部,实践场所较固定封闭,只能满足教学需要,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化生产需要。因此,必须加大社会情形场地的创建,探索实验实践场所的开发性,接近社会活动的范围。
4.1建立校内实验实习基地
根据工程测量课程对实验实习教学基地的要求 ,重点考虑本专业的实验与实习内容的区别,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使基地的布局合理、经济,符合测量行业标准,从而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学生不用走出学校同样可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校内实验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实验、实习教学的规范化;节约实习经费、提高实验实习效率;有利于正确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有利于实验仪器的保管。增强 了测量实习教 学的真实性,锻炼 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4.2建立野外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虽然能满足大部分实验课程的需要,但校内地物种类较少且地貌形态单一,很难模拟出各种工程测量环境。所以,为使实习更有真实感、实习效果更佳,要建立完善的野外实习基地。目前,我校还没有较为完善的野外实习基地。目前使用的秦皇岛实习基地,并不完善,需要规范的建设实习基地。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得到学校资金的支持同时要兼顾测量实习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
4.3参与对口施工单位实践场所
测量技术与工程建设和地质、地形勘探密切相关,因此这些单位施工的现场也就是实践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技术社会化应用的场所,蕴含着生产的丰富信息。同相关专业单位紧密结合,把测量实践放在生产现场,能及时发现校内不易发现的问题,使学生应用测量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黄河科技学院,同中铁七局合作,使学生深入不同桥梁施工现场,掌握桥梁测量的技术能力,深切感受到测量现实的氛围,提高了工程技术能力。
5.重视师资建设
测量实践的教学主体是专业老师,教师在实践中要能够知道、引导学生解决测量问题,必须重视教师师资培训,主要有专业培训,指导学习方法培训,同学生沟通的培训。例如黄河科技学院:一是鼓励教师在科研上特别是与企业的横向科研项目上下功夫 。使教师通过参与解决生产实践的实 际 问题,来提高对专业技术、行业现状、前景的了解和把握 ;二是要鼓励教师进工地、厂矿进行实践锻炼,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考察和进行社会调查 。此外,还可以请本领域专家学者和工程单位工程师来我校讲座,营造实践的氛围,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6.小结
测量实践教学开放型教学改革,可以提高了实验室的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培养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以学生为本,教师为指导,具有实际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内容的设置同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部分创新项目成果可以直接运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杜绝了老师只负责开门关门式的教学现象,打破了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提高了学生工程测量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旭华,王波,郭.工程测量 自主式弹性学习模式探讨[J].测绘通报,2008(3):74—77.
[2] 刘昌华,王少.王庆林等.测绘工程专业测 量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J].测 绘工程 ,2005(3):75—77
[3] 马责民,米志鹃,尹莹.浅论教师在“案例 型”课型教学中的作用 [J].农业 与技术,2007,27(3):182—184.
4.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篇四
资料来源:大学生教育资源
摘要: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和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等改革方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和专业技术复拿型的测量人才,与人才市场的需要接轨。
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 课堂教学 改革
“土木工程测量”是中原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及国际合作办学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测量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营管理阶段,所以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技术能力。u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熟练掌握测量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完成工程测量任务的综合能力,进一步适应土建类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目标之一。几年来,我们在“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际教学中,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实践。
一、“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时少,内容多
专业的 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只有30个学时,而我们要完成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直线定线、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管道工程测量和建筑物变形观测及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等教学任务。课时少,内容多,在理论教学课时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要开展实践教学难度更大。
2.理论多,实践少
如前所述“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必须重视它的实践性和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目前的教学中,教材内容过于繁杂,重点不突出或不恰当,从基本概念到误差理论及至各专业工种施工测量面面俱到。教学大纲的制定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不能达到真正的培养目的。以往教学中发现,尽管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效果并无多大改进。例如,在讲解仪器的组成与使用时,学生们对幻灯片上的照片仍提不起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了实践课动手操作时,还是不会使用仪器,甚至有些学生不了解仪器的某些零件的具体用途。
3.叙述性强,枯燥无味
由于课程的文字叙述性较强,且内容琐碎,如果教师不采取适当的改进方法,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4.考查课属性,学生不重视
该课程的属性为考查课,由于 考试 课和考查课考试方式以及学分的差异,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盲目地应付考试,.只是为了拿到该门课程的学分,而非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因此,对该课程往往不重视。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尝试了如下改革:
1.调整教学内容
在总课时较少的情况下,以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重点放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基本技能掌握、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建筑场地的施工测量上,并在理论讲授的同时与实践结合。如水准测量教学中,改善教学环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室外架设水准仪,采用边操作仪器边理论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简单介绍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建筑物变形观测及竣工总平面图的编绘;适当地删减如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管道工程测量等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课时紧张的教学压力,并将实践教学有效地融人到理论教学中来。
2.多元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大学教学“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此处的“欲”为欲求之意,即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非常关键。
(1)采用实物现场教学法。采用实物现场教学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直观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经纬仪的使用时,将一台经纬仪放臵在三脚架上,用实物直观地告诉学生该仪器的各组成部件及其用途,如何对中整平,并让学生亲自观察整平后圆水准器和水准管中气泡的位臵。通过这种直观地观察并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很快熟悉了测量仪器,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制教具,提升教学效果。在讲授一些原理性的知识时,往往因为逻辑性强而不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制一些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进行水平角测量原理和竖直角测量原理部分的学习时,单纯地靠教师讲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效果均不理想。教师用硬纸壳自制了一个带有刻度的平盘和竖直面,讲授水平角测量时平盘不动,竖直面取值的原理;并自制了一个带有刻度的竖盘和指标线,用大头针将两者连接,告诉学生竖直角测量时指标线不动,竖盘转动的原理。这种教学方法直观、简易,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3)讨论式教学。每次讲解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工地现场先提几个问题,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带着疑问去看教材。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并让大家讨论哪个同学的方法可行性最大,最后教师进行归纳 总结。此方法一是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做观众的冷清局面;二是学生在主动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使“教”与“学”得到最为理想的结果。
(4)灵活举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举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授目估法直线定线时,若发现学生李某思想抛锚,可举例:“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目估法在老师和李某中间找两个点,同时保证这两点在我们两个之间的连线上。”经此一例,不仅李某的注意力会立刻集中在学习上,其他同学也会因为感觉新鲜或者担心被老师问到而思想集中起来。.
此外,还可以找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在多媒体教室里播放,适当地变换—下教学“口味”,或是请一些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做一次老师,或是故意地讲错某个知识点让学生评判老师的正确与错误,或是在进行各章节的学习时,明确地告诉学生该部分的学习可以掌握何种实际操作技能等等。总之,通过以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明显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课堂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www.188i.net。
3.改变传统的试卷 考试 方式
对于“土木工程测量”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一纸试卷判优劣的方法显然不适用,应提高实际动手操作技能考核的比例,采取两者相结合的办法。例如,期末试卷成绩占50%,考核方式为卷面考试;实际操作技能成绩占50%,考核方式为在室外并在老师面前亲自操作。因为要在老师面前亲自操作,学生必定会在思想上对此课程重视起来。
4.更新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
“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不仅技术性强,同时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其时效性亦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并适时地传输给学生,提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让学生认为教师确实能“教”给他们知识。
5.通信工程教学改革论文 篇五
1通信工程设计服务过程的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各国的中心产业,服务也成为一种产品,并且这种产品需要客户与服务人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够完成。一些企业常训导员工“客户就是上帝”,虽然客户不是真的上帝,但是我们却也必须专注于客户的交流与沟通,发挥客户的价值和作用。通信设计的主要服务过程是客户的咨询过程,具体包括项目的管理、组织;资料的收集、调研等等。
通信工程设计服务工具的创新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世界科技水平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遍布到世界各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通信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之中。显而易见的,我们身边的通信网络工程正在越来越趋向高复杂性、综合性和集成性,这也越来越要求有更先进的技术作为通信工程的支撑,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早期的通信工程设计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这样做既费时间更耗劳力,差错率还极高,而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通信工程设计企业都已使用了大型的仿真规划软件系统,使得原先耗费几天时间的操作现在只需要几小时便可以完成。企业除了可以引进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术以外,对于企业自身也可以在进行服务的便利积极研发或是累积一些比较实用性的通信工程设计的服务工具,以此来提高工程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2关于通信工程设计技术的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过硬的技术任何企业都将难以立足于该行业,同样,没有不断更新完善的技术企业也将很难以立足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下,因此,提高行业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该行业或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内目前的`通信工程设计行业我有如下几点技术使用的想法:
2.1双主机设计的使用目前,通信工程设计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已日益提高,作业能力也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也带来更大的风险。比方说,一套容量较大的MADM的通信设备能够带好几个环路,倘若发生故障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此时果断使用双主机的设计方案,也就是在局端配置两端的主设备,同时,交叉连接和保护都下放至子架上面,再在每一子架上连接前配置,然后在其之间采用CNCP的保护,如果这样便可以将故障的风险有效控制在一个子架上,以此保证正常的通信不被影响。
2.2GoogleEarth的应用GoogleEarth是一种通信地图,利用它可以较直观的明确站点位置,并且模拟相关线路的道路、河流以及桥梁建筑等的情况。在通信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勘察人员有时会处在陌生的环境下,从而出现一个勘察项目需要多次反复勘察的情况,以此来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如果此时使用GoogleEarth技术支持,便可以将相关线路在图像上相应的位置标注出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获取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和目的性,减少盲目勘探。
2.3MapInfo的应用MapInfo是一种通信地图,在MapInfo上能够直接的设计所要了解的相关管道路由以及其他的相关路由、环路、统计数据等等,能够全面的应用于管线作业的规划和设计工作,使得设计效率大大的提高。
2.4网格状组网的应用鉴于有些设备灵活性以及可扩展性都比较差,容易出现故障并且利用率很低且不易管理维护。工程设计企业采用网格状的组网技术来建设,可以使得网络更容易调整和管理维护,同时,能够提高网络抗灾能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2.5建设汇聚节点的应用传统的通信网大部分都是传输汇聚节点和通信基站相结合建在一起,但是,两者建在一起会有极大的不便,一是缺乏空间,二是施工困难,最后使得节点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近年来,事实证明,建设汇聚节点局房能够为相关网络做好基础,为企业以后的竞争做好准备。
3结语
通信工程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数十年来依然保持着大发展的态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通信工程正在逐步的由垄断的地位向外部竞争发生变化,使得传统的营运模式不得不寻找更值得依赖的项目基础,传统技术不得不寻找更为高效有力的通信技术,以此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客户需求以及不断加剧的激烈竞争。
6.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篇六
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学生参加程度最高的是施工实习,施工实习是在施工工地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现阶段,在土木工程专业系列工程实习中,学生的实习基地主要通过学校自主建设、学校联系以及学生自主联系三条途径进行解决,三种方式各有利弊。学校自主建设的实习基地成本较高,并且无法达到完全真实的工地效果,但具有安全保障性强、联系方便等优点。[1]工程项目的工地往往考虑到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因素,愿意承接学校大批量学生的并不多,因此学校能够联系到的实习工地数量有限。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工地不方便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学生的实习效果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具体的实习过程不易控制,学生的实习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实习基地的条件的限制,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是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2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7.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篇七
制约高职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 教学大纲的制定缺乏足够的论证和依据, 课程内容体系和形式陈旧, 未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 (2) 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未能突出“能力本位”的要求, 各种实训项目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更新较慢, 与行业技术的发展脱节; (3) 师资队伍结构较单一, 行业 (企业) 兼职教师所占比例过低, 教师的总体专业实践素质与指导实训环节的能力有待提高; (4)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利用不够, 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行业 (职业) 要求脱轨, 导致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滞后; (5)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形式过于僵化, 不能全方位地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评估, 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存在的问题, 归根到底是由于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师资队伍建设与高职教育事业发展不相适应。要提高高职课程教学质量, 必须着力解决上述问题, 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适应社会产业布局、行业调整的变化, 满足高层次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
高职《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工程测量》作为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课程, 实训环节较多, 可操作性较强,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较多, 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 很多人将会从事工程测量方面的工作。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针对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师资水平提高、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及考核方式优化等方面入手进行大力改革, 从而有效地促进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职业 (岗位) 所需能力为导向, 创新课程内容体系与形式课程问题是高职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决定了高职课程应具备以下特征: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突出职业的针对性, 突出课程目标的多样性, 突出课程的动态可变性。高职专业课程在内容处理上, 可以相对淡化理论知识的完整性, 侧重围绕实践活动组织教学。课程目标应由岗位扩展到职业或行业, 并顾及学生的职业生涯, 应使学生具备应变、综合和创新的能力, 应正确配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应遵循优化衔接、定向选取、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同时, 要选择适宜的教材组织教学, 以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相关理论, 突出课程教学的技术应用性, 将专业理论融入核心技能的培养过程。在培养与职业相关能力的基础上, 要注重培养学生面对职业生涯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 课程内容要紧跟新知识、新技术成果及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新变化适时调整,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应根据适应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因此, 教师应深入相关职业领域, 全程跟踪、考察职业活动, 真实、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 并结合课程及学生的实际, 认真做好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论证。要定期跟踪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变化发展的情况, 并及时在课程目标中加以体现。
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体, 突出教学的“能力本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 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是围绕某种职业或实际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展开的, 要重视每个实践教学环节所承担的技能培养的内容、重点、时数、手段与方法。通过实践教学, 学生可以更多地获取与职业或专业活动有关的知识, 特别是在验证、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直接参与职业实践活动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在《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应结合现场的实际工作状况, 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 对实训内容作合理安排和精心设计, 以剖析实际案例或布置项目任务等形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应时刻注意突出教学的“能力本位”要求。专业实践作为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 能够巩固并弥补理论教学环节的不足,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具体问题中加以运用和验证, 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 学生可以学会某种工作操作方式, 获得某种技能, 而且能在实践中获得对现实职业的真切感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构筑“双师型”教师互聘平台师资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水平。要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首先, 应以院校内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载体, 锻炼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专业教师能够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笔者所在学院就建立了完善的专业教师定期轮流下现场锻炼的制度, 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确立了制度保证。其次, 应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并应逐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 建设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从生产一线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能指导实践教学的工程测量技术人员担任技能课、实训课兼职教师, 可以与以理论授课为主的校内专职教师形成结构互补, 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的“双师型”素质。目前, 我院讲授《工程测量》课程的校内专职教师与现场兼职教师的比例为4︰3, 并且基本上实现了主要由兼职教师指导实训教学的目标, 教学效果得到较大提升。“双师型”教师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具有非终身性的特点。在师资建设过程中, 要注重依托行业优势, 吸纳行业精英, 此外, 还应实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互聘制, 从而缓解师资的结构性短缺, 推进师资管理, 降低办学成本, 建立高层次人才流动的良性机制, 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实行校际“双师型”教师互聘、联聘和兼聘, 是促进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有效措施, 也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 提升校外实训基地功效职业院校应注重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 利用行业或企业的现有条件建立相关课程的实习基地, 实现校外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训基地的互补。学校与企业联办校外实习基地, 走校企合作之路,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为企业创效益, 可以形成学产联合、增收创效、以产促学的局面。同时,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可实现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学生培养目标, 强化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并可引导学生从入学起就能够尽早地、积极主动地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以及外部工作世界的相关信息, 在验证知识的同时形成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能力、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 学生的职业素质中包含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是最为用人企业看重的。此外, 通过尽早了解本专业的行业特点, 可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制定清晰的、符合自己特点的、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目标,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注重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评价的过程, 实质上是判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观, 在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内容方面, 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评价, 还必须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合作能力及个人素质等。同时, 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质量观, 采取符合“能力本位”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的质量评价标准, 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 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表现, 如学习态度、组织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 都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不能再仅以单一试卷考核的方式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 要最大限度地采取多种评价方法, 形成书面问答、技能测试、实际操作、课程实践作业、实习报告、综合应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国家在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行业实行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即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确定参加考核者是否具备从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 学生将课程学习与参加行业 (企业) 职业活动相结合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的情况, 也应作为课程成绩评定的依据。笔者所在学院已将土建类专业学生中级测量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作为《工程测量》课程总体成绩评定的一项重要依据, 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据统计, 该措施实施后, 课程考试通过率总体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并且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亦有较大提高, 真正实现了考试与技能提高的完美结合。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 与政府、企业、学生等需求主体构成了社会宏观层面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企业不断转变产业结构, 要求从业者不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根据职业岗位 (群) 的实际需求,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以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 促进行业 (区域) 经济的发展, 进而促进国家生产与服务总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林军, 杨诗丽.对高职教学中若干弊端的思考和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 2008, (4) .
[2]吕鑫祥.对高职课程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8, (4) .
[3]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杨汉洲.构建“能力本位”的高职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 2008, (17) .
[5]刘杰, 冯雅琪.浅谈专业实践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信息, 2008, (6) .
[6]李梦卿, 张君第.基于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互聘制度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9, (6) .
[7]吴兴兴.高职教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S2) .
8.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篇八
关键词:非测绘类专业 工程测量学 教学改革
1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起,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课程逐渐转变为“工程测量”课程[1]。这几年,用人单位对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乃至于水文地质调查、国土资源调查、工程勘察等地质相关专业毕业生测绘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同时,随着科技知识的日益发达,测绘技术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测绘科学的教学内容是日益丰富。但是,非测绘类专业由于对测绘知识的需求量不一样,如何取舍教学内容,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如何让非测绘类专业学生快速融合相关测绘知识与本专业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要。因此,非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非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增加,而学时数被压缩[2]。
目前的测绘状况是由数字化正在稳步迈向信息化,测量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的挑战也越来越强,同时,基础知识老三仪“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是必须要纳入教学范围的。这样就导致非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教学内容在稳步增多。但是,给非测绘类专业分配的测量学时数却不断被削减,以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为例:2008年以前,工程测量这门课程学时数为80学时,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进后,现在已调整为包括课堂实践在内总共40课时。
2.2教材内容陈旧,无针对性的教学大纲与教材。
非测绘类专业的工程测量课程目前采用的教材比较陈旧,有些内容已完全被社会所淘汰。如“钢尺量距”、“视距测量”、等。教材内容与工程单位对人才需求不一致,而现今又没有能满足测量教学要求的新型教材;同时,正在使用的教学大纲属通用性,国土资源调查,工程勘察,工程监理,水文地质等均采用同一本大纲。
2.3 实践教学场地不完善,教学仪器陈旧与缺乏
目前本院测量实践场地在校区内,课程实践也好,综合实习也罢,都是围绕着校园进行。尽管,测绘教学团队为了满足测量实践要求,在场地内已经埋设了各式各样的控制点。但是,因为校区属于人流量集中的地方。这样导致实践时,学生受外界干扰严重。学院的测量仪器有普通水准仪,自动安平水准仪,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数量不少。但是,开设工程测量的班级太多。全院测绘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经达到了1000多人,加上开设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其他非测绘类专业的学生,加起来接近3000人。并且多数仪器使用时间过长,频率过密,使用人员多为初学者,大多数仪器都是经过无数次修理。每次只能满足3个左右班级的测量实习,这种情况经常导致测量实习不能按时进行,实践与理论在时间上不能完整地协调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 非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举措
3.1 非测绘类专业工程测量教师应充分了解各专业与工程测量课程的结合点,有针对性根据专业不同选取适应的教学内容。
本院开设工程测量的非测绘类专业教多,但是不同的专业对测量的教学内容也是相同的。比如:钻探工程专业一定要对矿井测量知识熟悉,而水文地质工程对水准测量与点位施测要求较高,而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地形图的认识与应用;教师应该在充分调研各专业的实际专业需求基础上,与各专业所在教研室进行商量后再来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学时与实践学时。一般情况下,基础知识都是放在前面讲解,“个性内容”放在课程最后讲解[3],
3.2 更新教学内容,拟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为了让学生适应测绘科学的快速发展,在改革方案中应该将过时陈旧的内容砍掉,融入现代测绘知识,并结合工程实例来进行课程讲授。以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为例,因为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课程课时已经被压缩至40课时+2周综合实习课时,而教学内容上既要兼顾测量基础知识,又要体现各专业特点,在有限的不多的学时下,可以将“经纬仪测角”直接用“全站仪测角”来代替,既能给予学生更多学习全站仪的机会,又能将角度测量过程完整体现出来;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可以砍掉;“钢尺量距”与“视距测量”可以砍掉;而3S技术等测绘新知识,则可以补充至教学内容。
3.3 建立真实使用的实践基地[4],合理利用测绘仪器。
测量实践基地应具有真实性与模拟性。根据工程测量教学实际,在学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专业测量实践基地,学生的实习既不会拘泥于天气情况,也可以摆脱人车流的干扰。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比较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非常重要。在测量仪器的利用上,建议建立专门的非测绘类专业实习仪器室;并且将实验室进行开放,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仪器操作训练。
4 总结
对于非测绘类专业学生来说,工程测量课程并不是“非主流”的专业课程,要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一席之地,测量课程的学习也是完全不能忽视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很多好的方式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才能实现。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与矛盾一定会得到合理的解决,非测绘类专业的工程测量的教学质量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姚顽强.测量学(第一版)[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杨丽,王玉振.高职院校非测绘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0,9(17):83~84
[3] 张俊,张鹏飞,李屹旭.非测绘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地矿测绘,2011,27(1):44~46
[5] 黄桂平,孟俊贞,马开峰. 浅析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6(1)
9.土木工程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篇九
1.1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方案
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校企联合,优化教学计划的方向模块必将成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办学宗旨,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办学目标,深入用人单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研究本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准确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密切与用人企业的联系,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的教学计划中,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当前国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在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2.75+1.25”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把4年的培养过程分成两个部分:“2.75”指在校进行理论课程和部分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1.25”指在校内实验实训和在企业学习的时间,以实践训练为主,包含部分专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尽早与用人单位接触,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缩短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周期。事实证明“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密切了校企关系,提高了办学质量,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力学材料并重,构筑课程教学体系
力学是构建土木工程学科重要的理论工具,材料是土木工程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力学和材料是培养学生建造能力的基础。设置以力学为中心的课程群,既联系到数学和物理,又联系到结构和岩土工程,强化力学课程群的教学,即强化专业基础中主干课的教学。当代新型建筑材料不断涌现,种类丰富的建筑材料应用于结构,将产生新型结构体系,种类丰富的建筑材料应用于施工,将产生新构造、新工艺、新技术,材料类课程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十分重要。为此,改革“土木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增加“新材料性能测试”设计性、开放性试验课程,增加“趣味结构力学实验”和“新材料结构模型创新实践”的选修课程十分必要。基于此,地方高校必将培养出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1.3遵循“卓越计划”,锻造学生建造能力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导向,构建“建造能力”的培养模式。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关系,校企共建稳定的校外课堂,建设校外课堂教学的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那么建立一套公正、合理、准确、全面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则更为重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围绕项目的策划、设计、实施和运行等环节,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研究工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领会从事工程师岗位的工作方法。因而以“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和“建造技术与管理”等课程教学模式为试点,努力锻造学生的建造能力。
1.4培养引进并举,优化师资队伍
以高水平、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地方高校应该积极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措施,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之一,在一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教师承担科研项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聘请企业中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派送专任教师队伍中年轻博士去企业锻炼,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提高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和参与工程实践攻关相结合,地方高校一定能够建设一支高水平“工程型”的教师队伍。
1.5完善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高校应以教学管理制度为依据,努力完善教学管理与监控机制。在认真执行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土木工程的特点,积极改进并完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分为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和教学质量信息系统两部分。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由两个亚系统组成:一是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学院教务科→系(中心)→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另一个是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学生科→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班干部→学生。这是一个逐层向下监控,逐层向上负责的质量管理系统。而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包括质量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反馈等,正是由于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持续完善了质量评价体系,因而其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其成功经验可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启迪。
二、突出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造就高素质人才
由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基础实、技能强、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因而地方高校更应“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贴近地方建筑实际,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突出建造能力的培养。每个地方高校都有其自身发展历史,具有一定的特点、特色,因而突出特色,理论与实践并重必将成为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必由之路。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成为学校“小范围、大幅度”四个试点改革专业之一,通过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验收,成为省级特色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形成了比较完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为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奠定了良性循环基础。
2.1理论教学夯实专业基础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学院应该在院长领导下,由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专业系主任与企业专家共同制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力学和材料科学作为从事土木工程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土木工程专业通过搭建“五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和水力学)与土木工程材料并重的教学平台,来体现“力学材料并重”的理论教学特征。同时将“弹性力学”和“新型建筑材料”列为选修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一定基础,并且突出特色,努力编写适合自身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精品课程。如《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和《土木工程材料》等。
2.2实践教学突出建造能力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在施工一线工作,具有出众的建造能力是该专业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地方高校要注重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完善实验条件,强化学生建造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与建筑工人打成一片,学在工地、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强化设计能力,积累施工经验,由工地对学生进行考核,由工人对学生作出评价,在工地工程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该对照行业标准和注册建造师的培养标准,努力创造条件在校内搭建施工实训现场,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自行搭设模板和脚手架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3通识课程体现素质培养
地方高校还应高度重视教书育人理念的确立,高度重视优良学风的形成,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只有通过通识课程、公共课程的开设以及学生课外活动的安排,才可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和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艺术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等。
三、落实毕业设计目标,切实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与一般教学实践环节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它是毕业前最后的综合训练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应注重工程实践性、适用性,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旨的地方本科院校,更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条件,选择合理的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到设计、施工或监理单位实习,以提高其实践能力。
3.1精心组织,严格遴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严格遴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由具有实际设计(科研)工作背景和有指导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相关专业的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为了进一步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适当增加校外指导教师的比例,特别是聘请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基于此,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2把握关键程序,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答辩为毕业设计的关键步骤,决定着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通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选题的研究背景和已有成果;通过中期检查则可督促教师的指导进度,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内容的正确性,考核教师和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总体表现,提出整改意见,为毕业设计顺利展开提供保证;通过毕业答辩,完成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的全面评价,也是对指导教师的最终考核。总之,通过以上关键程序,可以切实把握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土木工程建设者。
四、结语
10.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篇十
【摘要】《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是工程测量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六步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结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关键词】工程测量 六步骤 教学评价
【基金项目】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改课题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234-01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是工程测量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测量只是的基本技能,为学习工程测量打下基础,GPS测量是工程测量的后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工程领域中,工程测量工是本专业学生首选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工种,工程测量工考试说涉及的知识、能力和技能都是本课程所授知识。因此,该课程又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证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工程建设一线的工程测量能力,同时具有获取工程测量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能力。
一、新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分为课程任务设计、单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以及顶岗实践四个环节。在整个教学中以工程建设进度的不同工程类别的不同阶段的测量工作组织教学全过程。
工程建设进程分析工作任务,由工作任务构建教学项目,由教学项目和工作任务分析知识点、技能要求和人才素质培养要求。根据工程建设进度,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整个课程共安排3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将依据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授课,具体见课程设计中的单元教学设计。
二、课前准备,实施“分工负责制”
为保证《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的良好组织与实施,该课程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势和特点,实施“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分工协作的机制:其中,理论知识教学设计及实施主要以专职教师为主;实践技能训练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双师”资格教师讲授指导。
教研室组长一方面负责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并协调、指导专职教师进行情境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负责组织课题小组开展集体备课等教研室活动,对教学工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讨论制定下阶段的工作计划。通过专兼职教师的分工合作,确保《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三、课堂组织,采用“六步骤”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基于工程测量工作过程的“六步骤”教学,集“教、学、做”一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做中学理论知识,学技能操作,学知识应用,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过程中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
1.教。教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学校的专职教师,引入企业专家作为教师队伍的又一分支,同时,学校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来优化教师队伍。教的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时间技能。不仅要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确保学生有后续学习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因此,“怎么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工程测量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特点制定任务工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2.学。参考企业组建项目组的方法,采用组长负责制的分组协作方式开展学习;理论学习中,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及重难点的讲解,增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技能操作学习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力求演示准确、操作到位。
3.做。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较大的任务巩固知识和技能。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了团队合作意识,对于职业岗位有了基本的认知。
在实施“六步骤”教、学、做一体的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求专、兼教师密切合作,专职教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技能操作的训练技巧,共同提高专业技能,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六步骤”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位置发生了变化。教师从演员变为导演,学生从观众变为演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教与学、学与做之间的界限。真正做到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教学评价由“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两部分组成。“学生评教”实行民主不记名评教方式,每学期至少听取一次学生评教意见,对学生的建议、看法、措施等各方面的内容做出针对性地进行答复。不断改进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本课程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评学”,在该课程授课过程中将中级测量工考试纳入了校内考核,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加强了职业技能考核;期末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实现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社会考核相结合。
参考文献:
11.工程测量教学改革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教育 建筑工程 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是中职教育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极高的专业课程。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测绘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背景下,中职教育必须加快改革进度,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重点突出应用技能的训练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现状和问题分析
目前在中职院校有关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和不足,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不够合理
目前中职院校有关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主要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教材,或者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修改,涉及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实际的操作案例和实践内容则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因此难以适应应用实践能力的教学培养需求。
另外教材内容还相对落后,涉及的技术更多是以水准仪、经纬仪和平板仪等基础性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的测量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测量体系中,然而这些内容在教材中仅仅是被提到,却没有进行实践展开,这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2.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第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所讲授的内容更多偏重理论,出现了理论和实践明显脱节的情况,这使学生难以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对学生也没有信心。
第二,测量技术不断发展,使用的仪器也更有科技含量,因此中职院校需要进行更多的投资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需求。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经费相对有限,更多依靠教育部财政拨款,所以测量设备难以更新,导致实践课程难以开展。
第三,由于中职院校近些年采用免试入学政策,导致很多学生个人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也相对薄弱,这也导致了教学难以开展。
二、加强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完善教材内容
由于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需要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改革,那么在教学内容上就需要进一步增加实践课内容需要实际操作课程内容的创新,要紧密结合具体的工程测量开展教学。
比如,确认工程勘测设计内容、在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的定位和放线测量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土方开挖和基础工程以及主体砌筑的施工测量内容等。将这些内容都设计成教学项目,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测量原理和涉及的测量仪器,然后通过现场实践操作教学为主、理论为辅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准仪在建筑工程测量方面的应用已经逐渐消失,在教学上教师只要对这部分内容简单介绍即可,而对于现代企业广泛应用到的GPS定位仪、全站仪以及数字化测图仪等设备则应该给予详细的介绍,并教会学生使用。另外,还需要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听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2.改革教学形式
改革教学形式需要贯彻实践教学的核心思路,以实训和实习为教学模式,让理论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实训和实习教学。以项目教学为导向,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形式改革中,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小组选定具体的项目,然后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实习和实训任务。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锻炼,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口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难以开展实践应用的教学。对此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基于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让学生通过互动式交流来促进知识的掌握。另外,还可以创新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相应角色的扮演,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小结
总而言之,中职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必须要以就业为导向,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中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辉.基于模块化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安徽建筑,2012(6).
[2]谢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
12.工程测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篇十二
工程测量是土木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测量实验,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相关测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短学期的测量实习 (实战) 中能够得心应手, 更好走上工作岗位为处理实际的测量项目、复杂的测量项目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好测量实验尤为重要。
1 工程测量实验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验, 存在偷懒现象
学生对工程测量实验的不重视, 主要原因为:实验分组一般以4人~5人为一组, 实验以小组为单位, 导致组内部分学生不善于思考, 被动地进行实验, 部分同学偷懒现象较为严重;跟着其他同学一样画葫芦完成就可以;导致某些学生什么都不做, 照样能顺利通过, 甚至部分同学平时在实验过程中少做或不做, 但由于报告书写得较好, 实验成绩还可能比做的学生要好, 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1.2 实验教师过细的指导
学生实验前, 指导教师首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过程、仪器使用方法、在测量过程中注意事项、如何提高测量精度等等, 唯恐学生不明白。教师如此过多、过细地参与实验指导, 导致学生不预习, 做实验时一无所知, 实验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一旦遇到测量数据精度较低, 不符合相关测量精度要求, 马上向老师求救, 缺乏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手把手”的实验教学方法, 抹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难以培养其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1.3 部分实验缺少固定场地
工程测量实验由于在野外实验, 随着近几年学生人数的增多, 车流量的增加, 实验场地往往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布置场地, 临时实验场地不利于教师快速判断学生的实验数据是否精确, 不利于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甚至部分学生存在测量数据作假现象。
1.4 考核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工程测量实验分组一般以4人~5人为一组, 实验以团队小组为单位, 导致组内部分学生不善于思考, 有些学生存在“打酱油”现象, 被动地进行实验, 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现象, 实验成绩主要以实验报告为主来评判, 可能会导致教师实验成绩误判, 甚至会出现比较高的实验成绩。
2 工程测量实验改革的内容
2.1 教学内容改革
本次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体现在:精选实验项目;部分理论课堂知识进实验, 缩小理论与实验的时空差距。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在有限的实验时数的情况下, 针对工程测量实验课的特点, 结合在工程中实际应用情况, 精选出9个实验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删除了一些工程中不常用的实验项目如罗盘仪的使用等, 删除的必修实验项目可以供学生选修使用。增加了一些重点实验项目的课时, 加强了对先进测量仪器的应用, 如全站仪的使用。
实验教学改革中部分理论课堂知识进实验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实验一、二教学中渗入了水准仪的构造、水准测量的误差、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等理论知识, 在实验三、四、五教学中渗入了水平角测量中误差分析、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等理论知识, 在实验九教学中渗入了有关光电测距、控制测量等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进实验,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理论指导于实验, 从而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2 实验基地的改革
本次实验基地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建立相对固定实验场地, 实行测量数据监控。
建立相对固定的实验场地便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实验数据是否精确, 更加有利于教师对数据进行监控, 防止测量数据作假。一旦出现测量数据超限, 能及时发现问题, 也能及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实验基地的建立, 也迫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事实汇报测量数据。
本次实验基地的改革主要根据校园场地和人流情况并结合具体实验情况, 在理工教学楼前面的空场地南北方向设置16个点的角度测量实验基地, 可以供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测回法测水平角、方向观察法测水平角、全站仪的使用等实验项目的使用, 在理工教学楼前面的空场地东西方向建立了16个点的高差测量、高程放样实验基地, 可以供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高程放样等实验项目的使用, 在志廉楼后食堂附近建立了11个点闭合水准路线实验基地, 共设置两个闭合环路, 可以供等外水准测量实验项目的使用。
2.3 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本次工程测量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主要体现学生为主导, 教师为辅助。
这次实验教学改革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每个教学实验前学生首先必须完成预习报告, 指导教师抽查各团队成员的预习情况, 围绕实验的原理、步骤、方法等进行提问, 然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独立测量有关数据, 测完数据后, 对照限差, 进行精度分析, 如果测量精度符合相关要求, 学生应及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小结, 如果测量精度不符合相关要求, 要求本组成员仔细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重新制定方案进行测量。指导教师只进行启发式地引导, 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教学过程中力求“授之以渔”,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创新精神。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起组织管理、审核答疑作用。
2.4 课程学习团队建设与运作
以往工程测量实验是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建团队, 本次组建方式改变以往自由组合的方式, 按学号为序进行团队分组, 这样合作进行实验对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新的组建方式理念:学生工作后, 无法挑选同事, 由于同事的年龄、性别不同, 个性、脾气差异犹大, 但是要一起完成工作, 所以必须改变自己, 学习与人相处, 学会与不同的人相互合作, 克服困难, 共同做好一件事情, 更要相互协调, 甚至是妥协, 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发挥长处, 最终取得团队合作的成功。
2.5 课程考核评价改革
本次实验考核评价改革主要体现实验成绩实行全方位过程化考核。
本次实验考核改变了以往的考核方式:以实验报告为主来评判实验成绩。采用了全方位过程化考核, 实验课程成绩依据实验预习情况 (20%) , 包含预习报告、实验前提问等等;实验过程 (30%) , 包含实验仪器爱护情况、实验野外纪律、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实验报告 (30%) , 包含实验报告的规范性、符合性、测量数据的精度等等;重要实验项目操作考核 (20%) , 包含完成时间、测量精度等等。
实验成绩实行全方位过程化考核, 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在实验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 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实验课程结束时进行重要实验操作考核, 通过实验操作考核, 形成一种倒逼机制, 迫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杜绝“打酱油”现象, 否则实验报告写得最好, 可能也会存在实验总评不及格现象。
3 结语
通过本次对该土木12级某班的教学模式改革, 对比其他并行班, 可以发现模式改革班的学生, 能认真对实验进行预习, 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工程测量实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进一步培养。最后该班的实验综合成绩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班级。
当然教学模式的改革内容中有些观点不一定正确, 仅是作者个人的想法, 提出来同大家交流。
摘要:结合工程测量实验教学经验, 针对目前实施工程测量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不重视实验、实验场地不固定、考核方式不完善等问题, 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 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内容,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邵彩军.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存在问题与探讨[A].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 (第7卷) [C].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总结01-05
工程测量学教学实习报告10-19
测量与工程测量06-25
工程测量(矿山测量)丁级条件12-05
测量工程论文09-29
工程测量公路工程论文09-09
工程测量工程建设论文10-04
工程测量要点06-18
工程测量实习日志06-16
工程测量知识总结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