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2024-10-06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共15篇)(共15篇)

1.《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一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自古以来为诗人们竞相传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爱情枝蔓逐渐向低龄化发展,于是学生的早恋现象成为大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老师将它视为瘟疫,家长视其为毒瘤,学生们对这种朦胧的感情也遮遮掩掩。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正视这种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成为教育家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基于此编者用心良苦的将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选如了九年级语文课本,由此搭建了一个开放而正规的教育平台,与教师一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去解封那禁闭的心灵之窗,绽放那灿烂的爱情玫瑰。

课文分析:本文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教育论著中最富有文学色彩的篇章。它不仅是作者写给14岁女儿的一封信,更是一位教育家父亲对花季中的少男少女的谆谆教诲。初中生正值青春时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但还未必懂得真正的爱情,因此本文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爱情的真谛。

教学思路: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教者却只是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针对这篇自读课文,设计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在情感态度的教学上,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感受,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爱情观,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2 、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让其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老师:上课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以故事形式激趣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捡捡,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小故事,你对爱情的真谛有哪些领悟,哪位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爱情就是从一而衷。

学生:爱情就是生死相许,永不厌弃。

(有的学生开始偷偷的笑)

老师:看来咱们同学对爱情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到底爱情是什么呢,学完了今天的课文,或许你会有新的领悟。(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知,探究

(这一过程设计了三读课文,分别是:浏览感知,精读探究,研读赏析)

1,浏览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复述故事情节,理清文章脉络。)

[浏览加复述故事情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次加深印象,把握了重点:本文写了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并引导学生体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2,精读探究。(学生再次细读课文,让其自己发现本文的与众不同之处,即写作特色,并引导他们问一下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本文是以书信的形式行文的。这样可以斟酌字句,

言更周密,感情更深刻。

学生:本文是以插叙的方法,讲了一个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解释了什么是爱情,突出了主旨的。

学生: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结尾总结回答问题,这样可以前后照应。

( 学生回答过程中往往并不全面,再给予肯定的同时,引导他们问一下为什么)

学生:我认为以故事的形式解释爱情,更加的形象生动,更利于理解。

学生:还有,这样可以使文章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学生;我认为首尾照应可以是文章完整而且主题突出。

……………

[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的在予以点评肯定引导。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又使他们获得了成就感,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研读赏析。(引导学生有重点的研读划出并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了段落或是自己认为的名言警句,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我喜欢“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这句话,因为他把人类美好的爱情置于了上帝之上,这是对爱情由衷的赞美。

学生:老师我特别喜欢第21自然段,因为他描写的虽然很悲凉,但却显示了一种生死相依的爱情,这是伟大的。

学生;老师,我不太理解“做一个幸福的人, 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时候。”这句话。难道没有智慧就没有幸福吗?

(课堂教学情况多变,在欣赏学生的见解时,有人突然质疑,虽然打乱了原有的秩序但却显示了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借此反馈给其他同学,这样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老师:问题提的很好,咱们同学勇气可佳,到底爱情和智慧有怎样的关系呢?哪位同学可以帮忙解决一下?

学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有理智,会思考,才会得到幸福。

学生:我认为人只有理智的对待爱情,负起应负的责任才会成为幸福的人。这里的“智慧”指的是理智与责任。

老师;是啊,在异性或爱人之间只有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还有同学有不懂的地方吗,咱们可以拿出来共同商量。

…………

[ 在分析鉴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另外,这一节的小插曲将整个的课堂引向学生的质疑探究和自主合作,使课堂生动而连贯。]

[ 这一环节的教学打破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而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辅以师生互动,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积极动脑动手,敢于质疑并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获得了自己的个性体验和成就感,信心大增,积极性逐渐高涨,教师也应趁热打铁]

三、课堂拓展,各抒己见。

老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就是因为人是有智慧有理智的,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种族生命力的纽带,更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一种对爱人忠诚,使其的到幸福的责任。那我们青少年能否尝试爱情呢 ?(问题一出有同学又开始窃笑)

(问题非常尖锐,而且由于长久以来社会主流舆论的错误导向,很多同学只是窃笑,没人敢于举手回答,课堂气氛立即变的很微妙。…………

一分钟后,突然后面一位同学大胆的举起了手。)

学生:老师,我认为早恋无罪。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处在心理发育的快速时期,迫切的需要外界尤其来自异性的肯定。这是一种生理上的正常反映,所以没有什么可害羞的,更不值得大人们劳师动众的进行侦察。我最反感的就是妈妈偷翻我的日记。

(学生的回答大胆而叛逆,顿时班里炸开了锅。此时我预感到一场暴风雨的到来。于是,适时的将课堂放开,让学生去讨论,几分钟后……)

学生:老师我也有同感,我妈也天天象监视特务一样的监视我,虽然我一点情况也没有。

(顿时,底下有许多同学小声讨论应和。但同时另一位同学挺身而出。)

学生:我认为早恋对我们有害,很多同学因为早恋,过分的注重打扮,而荒废了学业。早恋就是个青苹果,又涩又酸。要不然,大人们也不会那么胆战心惊的,恐怕我们尝到。

学生:我认为早恋无可厚非,它并非一定对我们有害。只看我们怎样对待,我们可以把它变成一种动力,两人互相激励,它就会使人成功,我们还可以把它升华成友情,或是将它储藏,以便在适合的时候把它变成最甘醇的美酒。

…………

[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已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迸发出自己迷人的思维火花,张扬了自我的个性,见证了自我的成长,同时又指出了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带动整个课堂气氛走向高潮。]

四、积累运用与反馈。

老师:说的太好了,咱们同学不仅情感丰富而且语言也很优美,观点更是独特。既然我们对爱情的理解那么深刻,那么就让我们每人写一到两句关于自己的爱情的宣言,将它记载在我们班级的语录中,和同学们一同学习借鉴。

(学生按顺序的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宣言,语句有长有短,字体有大有小,横七竖八,颜色各异,形成了一期生动的黑板报。)

[ 此项设计在于进行课堂的巩固与积累,同时也是对写作的练习。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树立自己正确的爱情观。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警示和鼓励]

教后反思: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应建立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而本文,涉及的是中学生特别敏感的话题,所以在师生合作之前得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针对本课的特点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既尊重了他们的个性体验,又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端正了态度,获得了警示和成就感。学生也从一开始的偷笑,羞羞答答到后来的侃侃而谈。整个过程充分证明了语文“润物细无声”的魅力,作为一个一线教育者我因此为语文而感动,为新教改而欢呼!

2.致女儿的信 篇二

玛娅的创作与她的生活密不可分,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I Know Why the Caged Bird Sings, 1970),诗集《我将奋起》(And Still I Rise, 1978)等等。玛娅的自传和诗歌已在非洲裔美国人心中引起广泛共鸣。

2008年,80岁高龄的玛娅·安杰洛出版了《致女儿的信》。顾名思义,这是玛娅写给女儿的信。但实际上,玛娅只生过一个儿子。书中的“女儿”实际上泛指玛娅关心的广大人民。她将自己的人生智慧集结成册,与自己的“广大儿女”分享了那些她人生中所经历的与所学到的事情。她讲述了出生、生活和死亡;她谈到了人与人之间如何产生误解和争斗……她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都凝聚在这字里行间。

If you cannot make a change, change the way you have been thinking. You might find a new solution.

Never 1)whine. Whining lets a brute know that a victim is in the neighborhood.

Be certain that you do not die without having done something wonderful for humanity.

I gave birth to one child, a son, but I have thousands of daughters. You are Black, and White, Jewish, and Muslim, Asian, Spanish-speaking, Native American, and Aleut. You are fat and thin and pretty and plain, gay and straight, educated and 2)unlettered, and I am speaking to you all. Here is my offering to you.

如果你无法改变现状,那么改变你的思考方式。你或许会发现新的解决方法。

切莫哀诉。哀诉会让粗暴的人知道一个受害者就在附近。

确保在自己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自己的人生并不是碌碌无为、对人类毫无贡献。

我生育了一个孩子,是个儿子,但是我有成千上万的女儿。你们当中有黑种人也有白种人,有犹太人也有穆斯林,有亚洲人,也有讲西班牙语的,有印第安人也有阿留申人。你们当中有胖的和瘦的,有漂亮的和相貌平平的,有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也有受过教育的和未受教育的,而我正和你们所有人讲话。这就是我所能够给予你们的。

1 Home

I was born in St. Louis, Missouri, but from the age of three I grew up in Stamps, Arkansas, with my paternal grandmother, Annie Henderson, and my father’s brother, Uncle Willie, and my only sibling, my brother, Bailey.

At thirteen I joined my mother in San Francisco. Later I studied in New York City. Throughout the years I have lived in Paris, Cairo, West Africa, and all over the United States.

1 家

我出生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但是从三岁起便在阿肯色州的斯坦普斯长大。我和祖母安妮·亨德森、我父亲的兄弟——威利叔叔,还有我唯一的一个兄弟——哥哥贝利,住在一起。

十三岁的时候,我搬到旧金山与母亲同住。后来我在纽约读书。我的一生曾在巴黎、开罗、西非以及美国各个地方生活过。

Those are facts, but facts, to a child, are merely words to memorize, “My name is Johnny Thomas. My address is 220 Center Street.” All facts, which have little to do with the child’s truth.

3.《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三

2、教师明确讨论的要求,通过讨论去交流对爱情的不同看法,从中探讨爱情的真谛,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结合一些有关爱情的资料,让学生深化与拓展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复习书信的格式和特点。

2、学习本文用故事去阐释道理的方法,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3、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

1、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阐释道理,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教学,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进一步养成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提高其朗读感知能力。

3.继续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4、配合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一些感人的爱情故事,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和感悟,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其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体会文中作者作为父亲对女儿的深深的爱,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生活和学习。

2、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适当进行青春期教育。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

1、对一些含义较深的抽象的语句,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及时去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

2、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由于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会有些困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走进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这封信与其说是写给女儿的,同时也是对无数少男少女的谆谆教诲。

1、字词积累

繁衍yǎn忐忑tǎntè一抔黄土póu无与伦比lún

怒不可遏è伫立zhù幢zhuàng麦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2、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听录音朗读一遍。思考1、读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

思考2、大屏幕出示:上帝在创造了人后,3次来到人间,每次都分别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变与没变的又分别是什么?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三、合作交流解读推究

阅读课文第5—25段:

(一)请同学复述文中的故事。

(二)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提示: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提示: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5、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提示: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6、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示: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7、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提示: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品味语言: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坏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4、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三)品读上帝

问题1、上帝在前两次看到爱情时是什么样的表现?课文中分别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试着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问题2、第一次勃然大怒,第二次怒不可遏,照如此推理,第三次应暴跳如雷,可是上帝是什么样的表现?读一读,分析一下原因。

总结:上帝是被震撼了,他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阻止不了人类的爱情,而且人死了,爱情没有死。更重要的是感动,他觉的是他创造了人类,可是却主宰不了人类的爱情,那就让人类自己主宰自己吧。因为人的思想、感情、尊严是任何力量艘阻挡不了的,于是人就成了大帝上的上帝。

齐读最后一段,谈感悟。

四、拓展训练

大屏幕展示:霍姆林斯基在给他女儿的另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霍姆林斯基的女儿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他其实是在暗示女儿应当如何善待爱情,结合中学生早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4.《致女儿的信》教学实录 篇四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3、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爱情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2、学生准备:

熟读课文,收集有关爱情的歌曲、名言、诗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1、由学生熟知的爱情故事,激发其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课件展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合作探究──领会故事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3、畅谈体会和感受,通过辨析探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拓展延伸,资源交流,深入理解爱情的真谛,进行爱情教育。

5、知识积累,辨析理解,提高认知水平,学习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

【教学步骤】

一、投影仪播放影片《梁祝》、《泰坦尼克号》的精彩片段,导入新课

1、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以上的影片你熟悉吗,请回忆一下故事情节并谈谈你的感受。

2、你是否和父母谈论过“什么是爱情”这个话题?曾经有个与你同龄的女孩向她的爸爸问过这个问题,想知道这位父亲是怎样回答的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致女儿的信》。

(多媒体课件展示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动画展示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提问。)

⑴面对女儿的问题,父亲持什么样的态度,他是怎样解释“什么是爱情”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作者到底认为什么是爱情?

3、学生自主质疑,针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

例:

⑴但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⑵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的上帝。

⑶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⑷……(略)

三、课堂小结:请谈谈你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甲:感觉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位通情达理,善于教育子女的慈父

学生乙:基本了解了什么是爱情…..(班里有学生在窃笑并小声说“缺少实践”)

教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讨论:爱情是美好的,是需要实践,同学们现在去实践合适吗?

教师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

同学们现在犹如一株成长中的小树,脚下的土地是如此贫瘠──知识贫乏,身体稚嫩,精神有待丰富,个性有待成熟,还在不能解决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还不具备爱一个人的能力,应等到自己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时再供爱情之鸟栖息。

教师再次引导,男_交往中可能产生爱慕之情,这是爱情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是,并引用政治老师的话“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异性,甚至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这只是“异性友情”,而决不是爱情!

教师总结:大诗人歌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见,作为青春期的你们,异性之间产生好感是正常而又美丽的事情,但那可能只是纯洁的友情,要把握好“度”,别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迫不及待地把那根本还没有成熟的果实摘下,那你获得的将是苦涩。

(教师让学生在探讨、辩论中认识到友情和爱情的区别,从而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师让学生继续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丙:了解了爱情与友情的区别(不少学生会心的笑了)

学生丁:知道对于抽象的道理可以运用小故事来阐述

学生戊:再次巩固学习了书信的写法

学生己:感觉那个女孩胆子怪大的,敢对她爸爸提出这样的问题

(学生们都在笑)

……(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资源交流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爱情歌曲、名言、诗句,唱唱、听听、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1、课下收集有关友情的名言、诗句、歌词。

2、学习运用故事来阐述抽象道理这一写法,以“友情”为题写一段话。

5.致女儿的信语文教学设计 篇五

《致女儿的信》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自己14岁的女儿的一封谈论爱情问题的信。信中将爱情的圣洁、神圣准确而全面地表露在字里行间,将青春期孩子平日里“看在眼里、想在心里”的私秘很自然地摆在公众的面前。

一个14岁的女孩子,当她心中刚刚有了朦胧的爱情的感觉的时候,她会渴望对爱情有更多的了解,然而对于她来说更多的往往是茫然和惶恐。对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是很难用教条式的语言向其讲述什么是爱情的,而面对女儿的问题不可回避,不能敷衍。于是,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的方式,用自己少年时代祖母所讲述的一个与爱情有关的充满诗意的故事,如话家常,引导女儿去思考,从而昭示了爱情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让女儿知道:你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父亲年轻时也遇到过,从而让女儿没有怪异、惊慌、羞涩的感觉。爱情如歌,爱情的纯洁美好,爱情的心理及生理意义等问题在信中也就自然地得到解说。

以智慧的头脑、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思考问题、观察问题、讨论问题,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去学习和借鉴的。

二、结构

本文选取爱情内涵中“美和力量”“忠诚”“心灵的追念”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以人的“情”与“性”的关系为线索,采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有利于青少年接受的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常用的叙事模式,将这三个方面与爱情人生中的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相对应,将一个复杂而深奥的命题――“爱情”的内涵形象地展示出来,层层推进,起伏有致。

故事以上帝三次视察人间为叙事框架,对这三次视察的描写有必要的重复,又有变化和递进:从人们的目光里,上帝分别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故事最后再次强调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上帝的态度由“勃然大怒”到“怒不可遏”,再到“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上帝态度的前后对比,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连君临宇宙的上帝都无可奈何,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爱情的主旨和真谛也逐渐显现: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是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依,永不背叛,相濡以沫,永不厌倦;真正的爱情也必然是心灵的交融与契合,是可以超越死亡的“追念”。

《致女儿的信》虽然饱含人生哲理,但从作者童年时代的往事说起,用故事说理,娓娓道来,深入浅出,语言朴素、简洁、自然、流畅,读来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三、延伸

1.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是乌克兰(苏联)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后来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享年不满52岁,他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面向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所有孩子们。他把自己的思想、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他的著作当中。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把心灵献给儿童》《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声誉。1957年39岁时,他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荣获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苏联史册,成为世界著名教育家。

(摘自中国教育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文/黄易青)

2.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

我的小女儿,你看看,我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我聪明的祖母给我讲的故事,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什么是爱情。我要预先提醒你,要让你避免许多姑娘所犯的错误,他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失掉了幸福、快乐、健康,甚至生命。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美好的,忠实的,真诚的,而且是明智的,审慎的,机警的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要记住,我的小女儿,记住在生活中不仅有美的和高尚的东西,遗憾的是还有邪恶、狡猾和卑鄙的行为。你不仅要有坦率的、善良的心肠,而且应当有一颗严肃、坚强、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的心。如果他没有学会真正的爱,他仍然是一个野人。一个受过教育的野人比没有受过教育的野人要危险一百倍。

有些青年人的感情是昙花一现的,他们不能真挚地、坚定地、长久地爱一个人。他们道德情操中的这种严重缺点,正是德育和美育工作中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美,说得确切些,是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如果一个人没有严格的要求,那么他会很快地迷醉于外表美,随后又大失所望。要认识到真正的美,不仅需要有正确的道德审美观,而且要有对另一个人的关心、体贴和责任感。真正的爱情,意味着不仅是欣赏美,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

(选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

3.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戈洛瓦诺夫)

他用了多年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他认为爱情问题是个性形成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他说得很对。人的全部道德观念集中地表现在爱的情感里,表现在爱的内容和形式里。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执教35年,这使他有机会细心观察自己的学生在其个性形成的最活跃阶段的许多情况。他不是凭从外部观察所得的印象,而是作为一个经常过问这类事情的人,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全面地研究了儿童怎样发育成长为少年、青年的过程,怎样进入成人期,怎样结婚,怎样建立新的家庭关系,最后,他们怎样生儿育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学校。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即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里也有孩子。他每天观察他们,同妻子安娜・伊万诺芙娜一道抚育他们成长。这种情况也为他思考“这个难以给予教育、且常被教师忽略的人的心灵深处这一隐秘地方”,提供了不少材料。

爱的欲望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在各民族的语言里,恐怕只有“母亲”这个词可以同它相提并论。爱的真正实质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一种非同寻常的倾慕、依恋之情,直至情感在意识中排除自己,在另一个“我”中忘却自己,而恰是在这种“排除”和“忘却”中获得了新我,并以新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另一方的幸福中找到自己的幸福。爱情是人类关系创造的花冠。随着这种关系的建立,眼前出现许多美好事物,但主要是新的生活。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们对爱情的看法是正确的。他们认为,“爱情属于人的高级感情。年轻一代德育的实质就在于培养和建立这种感情”。他呼吁自己的同事们要细心观察这种感情,深深尊重这种感情,并要竭尽全力用人的这种最高尚美德填满年轻人的心田。

应当不失时机地教育未来公民懂得这一切。正如从一开始就要教导他们怎样劳动(虽然他们在年满18岁的时候才正式参加劳动)一样,也需要在他们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教育他们怎样去爱。

(摘自《爱情的教育》一书的序言,世敏、寒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xxxx年版)

4.卢梭论爱情教育

一到人觉得他需要一个伴侣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心就不再是一个孤独的心了。他同别人的种种关系,他心中的一切爱,都将随着他同这个伴侣的关系同时发生。他这第一个欲念很快就会使其他的欲念骚动起来。

6.给女儿的信 篇六

这是老爸给你平生的第一封信。第一封信,就要与全班同学分享,也许你会不高兴。但一细想,你肯定不会,因为你心胸宽阔,你早已将班上的每一个同学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姊妹;还有,你也理解老爸,一直以来,在老爸的心中,班上所有的同学和你一样的重要。女儿,我说对了吗?

女儿,你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尽管十二岁了,但在老爸的眼里,你好像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娃娃,你出生的那一刻还好像发生在昨天。

老爸教了二十年的书,直到去年才教你,这似乎迟了点。当时,当不当你的班主任,老爸我犹豫了很久;你老妈也担心,担心这样你会不会产生一种优越感,会不会在各方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还有担心做老爸的我,能不能在你的面前树立威严,因为我从来就不是一个严父。但,我终于当上了这个班主任,缘于对我的自信,对你的希冀。

事实证明,那些犹豫,那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因为,我发现你这一年来的优秀表现就是很好的证明。

第一、你拥有平民思想。你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班主任的女儿,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相反,你比过去在各方面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做得更好,而且事事都尽量的在班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既是为你自己争面子,也是为老爸争气。

第二、你拥有竞争的意识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在第一次班干部的竟聘会上,你出乎我和同学们的意外,竞聘班长,这可是你以前从未做过也从未担当过的。当然,后来的事实证实了你的勇气和担当,你不仅是我的得力帮手,也是同学们最信赖的朋友。

第三、你拥有明确的目标。记得去年刚开学时,你在寝室里写下了一条座右铭“做个全新的自我”。当时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我家有女初长成”的自豪和感动。还记得开学典礼以后,你曾问我,上星光大道要多少分,我当时随口回答,班级前八名。以后的每一次考试,你都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在最后,你的目标是班级第七名,这其实就是上星光大道。女儿,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尽管你这一年多努力了许多,但目标也还是未实现。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些挫折面前你一直都未放弃过,一直在努力,并且逐渐的让学习成为了你的一种自觉。女儿,理想永远属于孜孜不倦的追求者,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会实现的,老爸一定会在颁奖台上等着你,亲手将荣誉证书颁发给你。

第四、你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于长辈,你很有孝心。虽说,在老爸的身边,你还是一个娇娇女;在妈妈的眼里,还不是一个乖乖女,节假日里和老妈吵嘴是家常便饭,还自嘲说是“一山难容二虎”。但你的孝顺老爸早已察觉。对老爸的孝顺,让同行们都有点羡慕。课间的形影不离就不说了,你每次泡牛奶,总忘不了给老爸一杯,而且主动帮老爸把杯子洗了;对你老妈,也总是偷偷的为她留些好吃的;特别是对你外婆,你总是有事无事的给她打电话,尽管你外婆的耳朵不好使,每次交流就那么一两句话,节假日,你最爱去的地方是你外婆家,哪怕只是待那么两三个小时,你也是乐此不疲,因为你的理由很简单,外婆一个人在家,她会很孤单的。

第五、你有了节俭的习惯。女儿,从小,在物质上,老爸从未吝啬过你,故你老妈也曾多次批评我,说我会宠坏你的。因为,我有一种弥补自己童年的心理。从本学期开始,你有了新的计划,每天只要我一元钱,而且,你那一元钱都存起来了,有自己的计划。有一次,我和你老妈看到你在日记里写道:好不容易攒了半个月才刚好攒好十元钱,却因为小感冒就花费了九元医药费,心情好衰,为那钱,为你的计划。当时的我们真有点忍俊不禁。

肖一,12年来,老爸很少刻意的去为你的将来要求什么,甚至同行问起我时,我也回答得很含糊。但这并不表示老爸既不为你的将来考虑,也不是对你失去信心,而是觉得你应该有自己的空间。不知你还是否记得老爸在你12岁生日的那天跟你说的话。当时的大意是这样:

假如你的人生一共有八个12年。那第一个12年,主旋律应该是快乐。因为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个点滴都是一张张笑脸。

第二个12年,主旋律应该是拼搏。因为在这段时光中将度过你的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这是你知识积蓄的黄金时期,积蓄知识中的每一天都得用汗水去浇灌。

第三个12年,主旋律应该是甜蜜。因为这段时间,你将初为人妻,初为人母,幸福的生活比蜜还甜。

第四个12年,主旋律应该是奋斗。因为这段时间,你上有老,下有小,还有自己的事业。

第五个12年,主旋律应该是成熟。

第六个12年,主旋律应该是收获。

第七个、第八个12年,主旋律应该是享受。

女儿,我可以肯定地说,你的第一个12年的主旋律确实是快乐,但它的主角是老爸老妈。目前,你已经开始了你的第二个12年,但主角是你自己。这12年的拼搏将奠定你人生的幸福,因为知识的积累,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都将在这12年初步形成 。

女儿,记得在上次家长会上,舒纯的老爸曾说他对舒纯的要求之一是:诗意的生活。听后,我很受启发,也很赞赏他的看法;后来听周宏的讲座中也有异曲同工的说法:诗意的童年。

诗意的生活的内涵我也并不具体的跟你诠释,靠你慢慢的去体会吧!诗,在文学作品中是最美的,最高的境界;诗,给人以憧憬,给人以激情。诗意的生活,应该是最纯真的,最完美的生活;诗意的生活,应该给人以追求,给人以韧性。女儿,老爸因此也希冀你拥有诗意的生活。目前的你具有诗意生活的基础:开朗、纯真、前途无量,只要你努力,诗意的生活对你来说,并不遥远,但必须有付出。

女儿,见到过我们父女俩的人,肯定会惊叹自然的神奇,自然的伟大。其实,你不仅遗传了我的外表,还遗传了我性格中的弱点。因此,我要说,如果要拥有诗意的生活,那就得切记在这第二个12年必须做到“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一句话,对你们来说是太熟悉了,因为是我们国藩学校的经典校园语录。或许,你并不知道其深刻的内涵。

“吃得苦”,就是要有刻苦努力的精神。学习也好,情操的陶冶也好,虽说有方法,但无捷径。首先它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够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经受各种各样的磨砺,不然就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其次它需要明确的目标,目标是我们人生的航灯,它指引我们努力的方向。古人读书的窍门就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寒窗苦读。

“耐得烦”,就是要有钻研的精神,要有锲而不舍的不畏难的精神,要有韧性。在这方面,不是老爸自夸,老爸比你做得要好,老爸是不达目的不罢休。我曾见过你做练习时,只要一遇到难题,就心烦气躁,坐立不安,愁眉苦脸,有时甚至是结果未出来,眼泪鼻涕一股脑的出来了,不愿意去用脑思考,缺少啃硬骨头的钻劲。记得老爸当年读初二时,遇到一个难题,老爸连续用了三个晚上,而且每晚都是12点以后,终于攻克了。当时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女儿,我叮嘱你,越是难关,越要有韧性,不折不挠,只有这要,方可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

“霸得蛮”,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女儿,也许这是你们这一代人的通病—意志薄弱。或许,因为你们是在甜水中泡大的,生活的艰辛,你们没有品尝过,前进道路上的坎坷,你们没有经历过。父母,亲人,老师给你们铺就了一条平坦的大道。所以,只要你们一遇到挫折,往往没几个回合,就俯首称臣了。女儿,你一定要记住,成功的道路上不仅有鲜花,也有荆棘;不仅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崎岖的小道,只有意志坚定者,只有“霸得蛮”者,经过披荆斩棘,经过千辛万苦,方可达到成功。“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就是这意思。

女儿,希望你在这第二个12年里时时切记老爸送你的九个字“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样,诗意的生活就在向你招手。

女儿,这虽说是老爸给你的信,但我相信这其实也代表了我们这一代当家长的心声,对子女的期待。

最后祝

开心每一天,充实每一天! 老爸

7.《致女儿的信》教案 篇七

执教人:陆晓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把握作品,体悟匠心独运的行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学习在语境中赏析语句的方法,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赏析重点语句,感悟爱情真谛。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爱情本质的诠释。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同学们是否和别人谈论过爱情?(有没有问过父母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问?可能会有什么答案?)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会经历爱情,所以关于爱情的思考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德国思想家歌德也曾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啊。)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致女儿的一封信》,看看他和女儿是怎样谈论爱情的。

一、阅读思考

(一)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在问什么是爱情的时候,他的反应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心情非常激动,心跳得愈发快,很乐意和女儿谈论这个话题。激动、欢快)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

一般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大多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但我们的苏霍姆林斯基写信给她的女儿,那么在信中中对爱情的解释主要借助(童话)的形式,更加浅显易懂。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2、前几天我们班一个女生也问过我有没有男朋友,什么是爱情。其实老师也不清楚,不过不同经历的人遇到的爱情虽然不同,但爱情的本质应该是共通的,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复述祖母玛利亚讲给他的童话,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我们一起来认识、探讨下。

(二)复述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情况,至少用到以下两个词语:(在这则童话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来看看他创造的人类的变化,三次的情况都不同。请复述下每次的情况,请用到以下至少两个词语,也可适当发挥创造下)

繁衍 勃然大怒 传情 闻所未闻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一抔黄土 忐忑 化为乌有

(示范:上帝创造了人类并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但等上帝第一次来人间的时候,他发现男女创造了他不能理解的爱情,这简直是对他的挑战,他勃然大怒,给出了惩罚——人类会变老,他想等五十年后再次来人间时看到人类的丑态。)

二、研读欣赏

(作品中一直重复的是“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老师从这里读到了仓英嘉措《见或不见》中的那种“默然相爱,寂静喜欢”的感觉,两人的爱情应该是默默无声的,不张扬,那种到大街上牵牵手逛逛街搂搂抱抱的并不一定是爱情,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双方互相的爱慕,对视传情的欢欣。)

(一)从上帝三次来到人间的情况中,你认为爱情是怎样的? 忠诚,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心灵的追念,爱人间的生死相依,超越死亡的情感。

(1)这个童话故事在描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相互传情——反复;爱情、真诚、心灵的追念——层层递进

(2)(刚刚几位同学的在讲的时候大多都提到了“美”和“力量”,这里作者通过上帝所看到的,向大家传递一种信息,即“爱情中有美和力量”)上帝在这对男女眼中看到的三次“美”和“力量”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不理解的美和从未见过的力量 第二次: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第三次:不可理解的美和同过去一样的力量

(上帝第一次见到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爱情,所以觉得这种美不可理解也从未见过;第二次,上帝在五十年后来到人间,经过时间的积淀,这对男女生儿育女,彼此忠诚上帝渐渐觉得他们的美是无与伦比且更有力量。)

(二)为什么上帝第三次来到人间时,觉得这种美又是“不可理解”的?(上帝最初认为,只有人活着的时候才有爱情,哪曾想到,人死了,爱情还在,而且更美,是一种忧郁的美!)上帝无法理解这样的爱情,爱的另一半已经化为一抔黄土,而一个仍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怀念离世的爱人,这种超越死亡的“追念”,心灵的交融与契合超出了上帝的理解。

(3)上帝三次来人间的反应是怎样的?

第一次:勃然大怒

第二次:怒不可遏

第三次:久久伫立后离去

(三)研读语句:“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上帝为什么会伫立,他在思索什么?为什么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在“伫立凝视”中终于意识到了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住在自己的精神和幸福。他最后的离去,是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于是,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四)赏析语句:“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抔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组成”。

爱情是永恒的美和力量,作为精神层面讲,是永不衰败的。

三、知识拓展

爱情故事、诗句分享与欣赏

苏轼的“人有„„月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秦观的 “两情若是久长时,有岂在朝朝朝暮暮”。再比如李商隐的“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有电视剧《还珠格格》歌词里最典型的句子,引用自汉乐府情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四、感悟交流

霍姆林斯基在给他女儿的另一封信中这样写道: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他其实是在暗示女儿应当如何善待爱情,结合中学生早恋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爱情是神圣的,茫茫人群中两人能相识、相知、相守是需要多大的缘分啊,彼此的忠诚筑起婚姻稳固的城墙,而当另一半城墙倒塌化为一抔黄土,爱情中的另一半仍有对他(她)心灵的追念。这就是爱。爱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但对于现在正值花样年华的同学们来说,千万别因为偷食青涩的“爱情”而耽误了前程啊!

五、作业布置:

8.8《致女儿的信》教案 篇八

学习目标:

1、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2、理解爱情真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学会前后照应、层层推进的叙述手法。学习重点:

学习在语境中领会语句含义的方法,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学习难点:

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习方法:

讨论研讨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个少年男子不钟情,哪个妙龄女子不怀春。”我们在长大,我们的心事也在长大。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或许也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今天我们来学习《致女儿的信》这篇文章,相信通过这篇文章,会给大家智慧的启迪。

二. 检查预习

我们接触一篇课文首先是从接触字词开始的,那么我要问,哪些同学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然后查过哪些字词?大家交流一下。如果你们没有,老师就要问你们了。”

三。整体感知

1、字词解决了,我们应该正式进入课文了,这篇文章是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同学们读了一遍以后你们第一个感觉是什么?有什么想法?

2、我有一个问题,你们可要实话实说――你们在14岁有没有想过爱情?放心,老师不会问你具体是怎么想爱情的。”

3.把手放下!嗯,多数人想过。但想过以后又问过父母的同学,请把手再举一下?好,我们请举手的几个同学谈一谈,当你们在父母面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们的父母是怎么说的?

师:我觉得这几位同学的家长都不错,都能真诚面对孩子的提问。可是为什么只有几个同学问了爸爸妈妈呢?其他同学也想过爱情为什么没有问过你们爸爸妈妈呢?不敢?如果问又会怎么样?好,我们现在就想像一下,如果你们问爸爸妈妈,估计他们会怎么说?是啊,爸爸妈妈不说,可是你们会想呀!并不因为没有人回答你们就不想爱情了。就像是到了春天花一定会开放,到了秋天果实一定会挂满枝头,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呀!我觉得你们,包括多数同学都很现实,知道爸爸妈妈不会回答,所以轻易不会去问这个问题。在中国,很少有父母像刚才四位同学的家长这样开明。刚才几位同学的父母回答得非常好,但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相比还是有有区体别的,比如,在表述形式上,你们家长都给你们讲道理,而苏霍姆林斯基是用讲童话的形式。我们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讲爱情的。

4.那谁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简洁地复述一下?

(评价过度)以上几个同学复述得不但简洁而且清晰,并且都抓住了关键的语句,尤其是有个同学还注意了这个故事的首尾照应,即第44页的“„„在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并且教会他们传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孙”和第477页的“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刚才同学们都强调了上帝三次来到人间所看到的具体情景和上帝的反映,那么上帝三次都看到了什么?文章是用哪几个相同的字眼来表述的?

5.三次同样的“美和力量”在他的眼里有没有区别?大天使加夫里拉又是怎么理解的呢?

第一次的“不可理解”与第三次的“不可理解”意思是一样的吗?

是啊!五十年不变的爱情。上帝最初认为,只有人活着的时候才有爱情,哪曾想到,人死了,爱情还在,而且更美,是一种忧郁的美!那么,请同学们再仔细看书,上帝三次看到“爱情”后的表情是怎样的?

我请一同学把第三次看到之后的情景读一读。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然后前后讨论:“怎样理解上帝的这种思考?”“为什么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呢?”

同学们概括得太好了。但我觉得,此时的上帝除了“无可奈何的离去”外,我还读出了点别的东西,你们再仔细读读)

三. 感悟写作技巧 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情感?

对,我也读出来了,上帝想啊,这样的爱情,我不能主宰,还是让人类自己主宰去吧,于是,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爱情,才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里关键性的语句再齐读一下。

从读中我们发现,这个故事在描述技巧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语句说说看。

五.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爱情,是不用语言的,而且爱情就是这么简单,就是‘在金黄色的麦田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们看,这是多么朴素,又是多么美好!现在,像这种一种古典的爱情方式已经很少了。并不是说在大街上接吻拥抱,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才是爱情。其实,爱情是很简单的,不过就是看着自己心爱的人。”突然我想到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听歌曲《最浪漫的事》

虽然老师不会唱,但每一次听到这首歌都很感动,爱情就是看着对方变老,仍然爱他。像这样的爱情,虽然少,还是有的。那么,在你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比如透过你的父母、亲戚朋友,或是电视电影中的一件具体事,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可以吗?

六。小结

9.8位爸爸写给女儿的信 篇九

——蒲荔子

对于父亲,世界上最美好的是什么?是女儿。下面是扎克伯格、刘慈欣、韩寒、王朔、冯唐、刘墉、黄磊、周国平这8位父亲写给女儿的信。

刘慈欣:像孩子一样永远快乐

刘慈欣,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三体》三部曲等。

to亲爱的女儿,

现在夜已经深了,你在自己的房间里熟睡,这年你13岁。

听着窗外初夏的雨声,我又想起了你出生的那一刻,你一生出来就睁开了眼睛,那双清澈的小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让我的心都融化了,那是21世纪第一年的5月31日,儿童节的前夜。现在,爸爸在时间之河的另一端,在这个雨夜,祝你像孩子一样永远快乐!

冯唐:煲汤比写诗重要

冯唐,诗人、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诗集《冯唐诗百首》。

to女儿,

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

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浑蛋比什么都重要。

韩寒:我供养她一辈子

韩寒,国民岳父。女儿,韩小野。

这世界不是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但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不能只用好或者坏来形容。

我希望她健康快乐,有没有出息都是假的,只要她人品好、善良。我要一辈子供养我女儿,让她衣食无忧,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什么出人头地、理想抱负,都是空的。她想要什么,我给她什么。就算哪天赚不到钱了,我就是给李彦宏开车也要让她过得好,让我的子女不再为他们父辈感到惭愧。

我肯定希望她的青春当中有初恋,她的男朋友一定要靠谱一些。当她确认她有男朋友的时候,我保证在72个小时之内,男朋友会被我查个底朝天。

王朔:我不要她成功

王朔,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我干吗不对她宽容?我干吗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嗎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

黄磊:要学会诚实

黄磊,中国大陆男演员。2004年与孙莉登记结婚,2006年女儿多多出生,2014年黄磊透露二女儿已经出生。

to亲爱的女儿,

既然时光留不住、不可逆,我们学会什么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请谅解我的无趣与悲观,虽然这是一种诚实。要学会诚实,如果一定要让我为你们选择学会些什么的话,诚实算是一个吧。你们一生将注定听到太多的谎言,同样你们也会有违心的话脱口而出。但我仍旧希望你们诚实,诚实于你们自己,忠诚于内心的简单与轻松,不去计较周遭和自己曾有过的怀疑与不满,诚实地接受并且消化自己的人生。这种诚实不仅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勇敢的品格。

我想,等到你们初恋时,我也会想办法传递心里话给你们。或者,不如就现在:你们恋爱了,我很开心,耽误了学习也没关系,只是一切都别着急,爱情的甜美要细细尝。

扎克伯格:愿你的生活充满爱

扎克伯格,Facebook始办人。2015年12月2日,他荣升父亲,宣布女儿Max出世并计划将他与妻子持有的Facebook股份中的99%捐出,为下一代改善世界。

to亲爱的女儿,

Max,我们爱你,我们希望你生活在比今天更好的世界,并觉得为你和所有孩子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希望你的生活中充满爱与希望。

刘墉: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刘墉,知名华人作家、画家。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被称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

to亲爱的女儿,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周国平:

周国平,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宝贝,宝贝》。

to亲爱的女儿,

10.《致女儿的信》教案示例3 篇十

教学内容

本文在第43—48页。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历来是文学家、艺术家赞咏的主题。如何对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讲述爱情呢?作为父亲,苏霍姆林斯基交给人们一张优秀的答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忐忑、繁衍、怒不可遏等词语。

2.熟悉神话故事的情节,能够体会其内涵。

3.理解作家以讲述自己幼时听过的神话故事代替正式的说教对女儿解释爱情的用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关于爱情的名言和故事,能够理解爱情的深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够体会到人间的真情至性。

2.理解幸福需要智慧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读懂神话故事,理解“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三者的关系。

难点

理解爱情的甜蜜、美好与理智、慎重的关系。

教学突破

设置情境,合理想象,以父母和孩子为角色,写作一段关于爱情的对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关于爱情的名言警句和有意义的故事。2.事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另外两封信,对他的观点有全面的了解。◆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2.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3.可以向身边的长辈询问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列举爱情名言,进入新课学习。

1.列举爱情名言,和教师、同学进行交

流。

2.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故事的主体结构2.通过阅读神话,整体感知,把握关键

和关键情节。

情节。

3.通过启发,帮助学生理解神话的主旨3.通过教师提示,理解神话的主旨,初

和爱情的真谛。

步体会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三者的关系。

4.通过语言,勾勒父亲形象,引导学生4.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浓烈、平等的父展开关于爱情是什么的讨论。

爱。

一、由爱情名言进入新课的学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列举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集体讨论,归纳出爱情的一些内涵,如:信任、理解、忠诚、热情等。

1.列举自己查找到的名言警句,如:童稚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爱。”成熟之爱的原则是:“因为我爱,所以我被爱。”——弗罗

2.询问学生,父母长辈有没有和他们交流过爱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信,去体会作家 是如何向十四岁的女儿解释爱情的。

2.和家长交流爱情的话题,但大多围绕 早恋的问题。大方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也可以质疑。

二、阅读神话,体会爱情的真谛(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苏霍姆林斯基采用什么方式跟女儿解释爱情?为什么他要采用这种方式而不直接跟女儿讲道理呢?提示:引导学生体会苏霍姆林斯基的良苦用心。

2.上帝创造世界后,几次来到人间?

3.他三次来到人间,三次发怒,是什么导致上帝的怒火? 作为惩罚他给予人类衰老和死亡。但是,人类最终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爱情,高于上帝。

4.大天使是如何叫这三种东西的?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1.他给女儿讲述自己从祖母玛丽娅那里听到的神话故事。枯燥的说教,不能够展现爱情的美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拉近和女儿的距离,也向女儿传达:谈论爱情并不可耻,它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2.三次来到人间。第一次是一年之后,第二次是三年之后,第三次是五十年之后。

3.是他在男人和女人的目光中看到他不熟悉的东西。第一次他看到目光中有“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第二次他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有一种新的东西。”第三次他在男人忧郁悲伤的目光中感到“一种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

4.分别是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学生展开讨论,论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忠诚和追忆是对爱情的巩固和延续。

三、分析父亲形象。体会作者的爱情观和教育观。(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在女儿十四岁生日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告诉她:幸福源于智慧。而获得生活的智慧的途径之一,就是从父辈那里获得经验和指导。在你和你的父母之间有没有这种经历?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1.认真听教师讲解,结合自己的体会,回想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讲述令你难忘的经历。

2.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如:“一想到我今天已不是跟一个幼稚的孩子在说话,我的心就跳得益发欢快。”‘现在,亲爱的女儿,我给你的信再不是从前那种信了。”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坦诚、平等、明智的父亲。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他的理解。

本课总结

这篇课文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女儿十四岁生日的时候写给她的三封信之一。在信中,作者怀着激动和欣喜的感情,站在平等的对话者的角度,一反严肃的说教,用神话故事对女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文字朴实晓畅,语言生动形象,昭示了爱情的真谛。

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爱情是什么?

上帝

人类

衰老

忠诚

死亡

心灵的追念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搜集名人对于爱情的解释和论述,以及优美的爱情故事、神话、传说等,让学生

体会到爱情的艰辛、不易、责任、甜蜜等更深刻的内涵,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念。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忐忑()繁衍()一杯()

答案与提示:t洫晓yon p6u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3.神话故事中,把那对夫妻放在多长时间中去验证他们的爱情的?为什么?

答案与提示: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中去验证的。是为了说明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4.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表现出的父亲形象是怎样的?

◆个性练习设计

1.“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与提示:“我”站在平等的对话者的角度,用自己成长的经历引导女儿,希望女儿能够体会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时运用故事揭示这个抽象的概念,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2.借助一个故事或者一-一则名言,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3.如果你和父母谈起“爱情”的话题,他们会怎么回答你呢?如果你的孩子询问你,你会如何回答他呢?请你设置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父母与子女之间讨论爱情的对话。

教学探讨与反思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同时它也是青春期教育中一个敏感的话题。“谈情色变”困扰着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用“美好”来定位感情,避免学生将同老师、家长讨论这个话题看作是洪水猛兽。紧紧抓住苏霍姆林斯基的温隋语言和神话传说的精髓,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爱情是需要时间和困境去验证的。

补充资料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从事校长和教师工作长达32年。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考和建议都融入到他的文章当中,关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告诉教师和父母只有经历怎样的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11.致女儿的信课堂总结 篇十一

有同学说“我曾经以为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浪漫就是爱情,原来我们的爸爸妈妈平平淡淡、相守到老才是人间真爱”;有同学把“爱情”比作“朝阳”,带来温暖和光明,而“早恋”却如“夕阳”,虽然美好,但随之而来的是彻夜的黑暗和孤寂;还有同学把“早恋”喻为“带刺的玫瑰”,绚丽迷人却容易使人受伤……同学们的妙语连珠赢得了阵阵掌声。

最后,我提到了那个女中学生惨遭流氓强暴的案例,让他们辨别“情”与“性”即“精神性”与“生物性”的根本区别,使他们真正明白了文中“从人本身来看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这一句话的真正内涵。

12.经济学家写给女儿的信 篇十二

一个经济学家给女儿写信,讨论“养子防老”的问题,这实在是一件很稀松平常的事情。之所以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乃在于经济学家的观点:让孩子不要有“养子防老”的负担。其实,对这封信的解读,有一个前提条件。

写信的陈志武是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此为前提之一;前提之二为:“我和妈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很明显,有了美国保险制度完善、陈志武夫妇均在美国参保这两个前提条件,即便是陈志武不给女儿写信,他的一对女儿也不会有“养子防老”负担的。

但如果我们做一个假设,将陈志武一家的生活地放在当下中国农村或者小城镇,那结果会如何呢?

所以,“养子防老”思想的消除,不是一句话、一封信就可以实现的,需要社会养老体系的真正建立与完善,需要政府、社会、单位、个人综合化养老的养老模式从理想变为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学家陈志武的信,是对女儿的勉励,也是对中国养老制度尽快建立与完善的鞭策。

13.致女儿的信读后感经典素材 篇十三

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谈论,是别有深意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最大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砺磨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上帝在人的目光中三次发现了“美和力量”──人间的挚爱,正是“美和力量”的最高体现!上帝看到了人间的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最后无可奈何的离去,说明了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

14岁的天空有月亮,有星星,有欢笑,有泪水,我想应该还有朦胧的爱情吧。可能那也不能称为“爱情”,我只所以引上,它不是真正的爱情,它应该是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的某种物质吧,至今不能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名称。

《致女儿的信》中,作者用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解释了爱情的真谛。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方非常好的清醒剂。因为,现在的他们都有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的现象,也有些人开始希望自己像青春偶像剧中一样,来一场浪漫的爱情。但他们知道爱情吗?难道,眉来眼去就是爱情?难道,手牵手逛街就是爱情?难道,甜言蜜语就是爱情?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爱情的话,那天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失恋者了。如果一定要说这是爱情的话,那这也是劣质的爱情,就像劣质巧克力,只有瞬间的甜蜜。而不像真正的爱情──优质巧克力,甜蜜中有苦涩,使你更加珍惜这品尝的机会,使你更加地回味无穷。青年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当女孩问他为什么爱她时,他却说不知为什么,就是爱她,忽视了自己的责任,人类在感情的天平上总是平衡的。但是他却在人类世界中感情最人性、最深切的表达方式上失去了平衡,以至犯了错误(liuxue86.com)。合上这本书,我的心依旧在颤动。比如那位患了重病、就要永别人世的父亲给女儿这样写道:“可爱的女儿,爸爸和你玩过好多次捉迷藏的游戏,每次,都是我藏起来,你一下子就把我找了出来。你找不到我的时候,爸爸就自己走出来。 不过这一次,爸爸要藏到一个你找不到的地方,藏很久很久……你先不要找,等你十四岁的时候,再问妈咪,爸爸藏在哪里,好不好?

不过,爸爸不能随便地跑出来,不然就输了……”虽然这些话听起来很容易,就像在开玩笑。但我心里总是酸酸的。为人女儿,我闭上眼睛甚至都可以想象得出这位父亲含泪而写下这封“诀别书” 的样子。父亲这是在呵护一颗幼小、稚嫩心灵。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一位母亲在女儿5岁时离开了人世,但父亲对小女儿说:‘宝贝,妈妈现在在睡觉,你不要去打扰她。她要睡好长的时间,等你长大了妈妈就睡醒了’就这样小女儿盼望着母亲‘醒来’盼到了16岁。

而这个‘秘密’也守候了。在这个时候,父亲轻轻地告诉小女儿,其实妈妈早已亡故。可女儿已经16岁了,早就懂事,又怎么会不明白呢?不过是为了父亲这个‘美丽的谎言’就一直盼望着母亲的‘醒来’的一天。”这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讲完了,是一个美满而感人的结局。而在书中,虽然这个“父亲版”故事还没有结尾,但是我已经能够感受的到故事结尾时那种震撼心灵的爱,看到了亲子之间相拥时的幸福画面。心里不断涌出的太多太多情。信中的亲人所传达的爱,请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还保存着哪怕一丝亲情的温存呢?虽然现在的科技早就已经淘汰了写信,取而代之的是电话、短信、e-mail……可是倘若怀着一颗爱心,在信纸上写下心灵的日记,寄给远方那个还思念着的人时,就会有一种奇异的感觉缭绕心间。

这篇文章亲情所幻化的爱,虽然普通平常但确实不平凡!道出了人间的真正爱情!爱情并不需要轰轰烈烈,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在她需要温暖时,送上一杯咖啡,在他需要安慰时,送上一个拥抱,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爱情。而现在的青少年,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欲望,硬是把爱情这顶帽子扣在自己的头上,到头来,却都是一场空。

故事的构思颇具匠心。

一、前有暗示,后有点睛。故事开头说,上帝把“一切”生物安置在地上并教他们传宗接代、繁衍子孙;最后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前后对比,凸显出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关键。

14.《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篇十四

(一)基础达标

1.苏霍姆林斯基:是__国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曾获两枚__勋章,一枚

勋章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繁衍(    ) 忐忑(     ) 伫(  )立

刹那(    )        曙光(    )

宿愿(    )        一抔(    )黄土

怒不可遏(    )    无语伦比(     )

3.选词填空。

(1)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     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       ,倒变得不实用了。(     )

A. 直接   精妙        B.直观   精微

C. 直观   精妙        D.直接   精微

(2)他      过一个职能,他     过一项使命。(     )

A.完成   行使        B. 行使   执行

C.行使   完成        D. 执行   完成

(3)但愿父辈的每一句话如同一颗小小的种子,从中       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

A.萌生   B.萌动   C.萌芽    D.萌发

4.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爱情是什么?是“在天愿作比翼鸟,

”的海誓山盟?还是秦观笔下“此情若是久长时,              ”的心心相印?也许有过“衣带渐宽终不悔,

”的无怨;也许有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的欣喜;也许有过“曾经沧海难为水,_

”的怅惘。本文中的爱情观跟李商隐的诗句“

,                    ”一样,都表现了忠贞的爱情观。

(二)初读感知

文中的父亲用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向女儿阐释了爱情的真谛。阅读文本谈谈爱情的真谛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

(一)研读赏析

1.父亲为什么通过童话故事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从中你可以看出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2.积累并讨论下列三句话的深层含义。

①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②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③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二)展示交流

心得随笔:

三 、自我检测

阅读“上帝手扶胡须……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回答问题。

1.选文中第一段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        。

2.文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

3.请写出能点明文章主旨的议论句。

4.“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一句中,如果把“永恒”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5.怎样理解画线句子中的“纽带”一词?

四、自助迁移

(一)课外链接

跑过冬天

--写在女儿成人之际

牧牧:

①还记得你5岁那年的冬天吗?每天清晨,爸爸总是带着你到离家不远的公园里跑步。

②最初,你跑一两圈就累了,停下来,央求着爸爸,不要让你跑了。但是,爸爸说不行,你必须跑完。你要跑累了呀,可以慢慢跑,要是慢慢跑还累呢,可以走着,但就是不能停下来。

③冬日清晨,公园里寂静无人。路边的杨树早已剥落成秃枝,在寒冷的空气中抖动。你努力地跑着,呼出的气化成一股股白雾。渐渐地,你跑热了,脱去的黄色毛线帽在手中随着你的运动在花坛周围画出了一圈流线。于是,冬天不在寒冷,冬天有了生命的流动。

④如今,你要成为一个成年人了,即将接受成年洗礼。

⑤你会在某个夜晚,从大地仰望天空,一颗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一道亮光。我说,那就是人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生就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

⑥当你生命开始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没有什么不一样。可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与所有的人都不同。

⑦或许,你会遇到疾病,这是生命中最大的不幸之一。但是不论遇到什么样的疾病,都不要放弃与它的抗争,哪怕只有三天的光明。生死不能抵御,但生活可以选择。不要拿健康做人生的抵押,一生要锻炼身体,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⑧或许,你会陷入贫穷。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精神。节俭是永恒的美德。如果富有,要帮助穷人。

⑨或许,你会遭遇失败,须知人生历程,逆境多,顺境少。故凡事要运用智慧,竭尽全力。社会只看你的结果,而你要看重努力的过程,即使失败,切勿自弃,社会不同情眼泪。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⑩或许,你会落入孤独。坚定的攀登者总是孤独地前行,在情感的孤独中要守住自我,珍爱自己,五湖明月在,渔歌总有时。

⑾相貌与生俱来,一个人的美丽不是给所有人看的,也不会是所有的人都看着你的美丽。支撑美丽的是品德、气质、文化。

⑿衣着要整洁协调。如果有钱,可以穿得好一些,但不要华贵;如果有时间,可以穿得美一些,但不要繁复。

⒀因为有了生命,时间才有了意义;因为有了时间,生命才有了延续。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充分地使用你所拥有的每一天的时间和金钱。

⒁尽一切人生之责。

⒂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上帝给予你的人生苦难和责任,这就像江河行地,日月经天那样正常自然。既然如此,就让它来吧,你已经开始成人,用微笑和勇气拥抱你的人生!

⒃人生会有许多冬天,跑起来吧,不要停下,跑过冬天!

1.你怎样理解文题的深刻含义?

2.这封信是父亲在女儿成人之际写的,可开头两段却写了女儿5岁时跟父亲晨跑的情景,这是不是多余之笔?请说明理由。

3.在这封信中父亲向女儿提出了哪些告诫和希望?请简要概括。

(1)告诫:

(2)希望:

4.有人埋怨爹妈没给自己一张好脸蛋;有人说:“鸟靠羽毛,人靠衣装”,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结合作者的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二)实践运用

1.请你以文中十四岁女儿的口吻给父亲写一封回信,与父亲做交流。

2.对比本单元的文章,说说演讲稿与书信的区别。

3.积累背诵汉乐府《上邪》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韩三其

15.一个经济学家写给女儿的信 篇十五

今年你们分别是15、13岁了,正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特别是文化观、人生观,这些观念最后将影响你们整个人生的经历、幸福、价值……在此之际,我想跟你们交流一些我和你妈妈的想法、愿望。

首先,我要说,你们一生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长大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以是否让自己幸福为标准。一般的中国父母都会跟小孩强调“孝顺”,也指望着小孩长大后抚养他们,所谓“养子防老”。许多父母,或说整个中国社会,都以子女是否“孝顺”来评判子女的“好坏”。你们千万不要有这种包袱,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这样想。

说实在的,我和妈妈已经买好退休基金、医疗保险、投资基金,甚至也买好长期护理保险,如果我们老了不能动、需要他人长期护理,那么,保险公司可以支付护理费用。等我们老了,我们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就去养老院。总之,我们会在经济上做好各种安排,等年长后不用你们“孝敬”回报,我们不会成为你们经济上的任何负担。

我们这样做,不是因为担心你们不“孝顺”,而是我们太爱你们,太在乎我们成为你们的负担,你们的幸福是我们唯一的指望,这包括尊重你们长大后选择职业、选择男友的自由。

假如我和你妈妈没有自己的养老和医疗保障,而是将来完全靠你们养老的话,我们今天会让你们随便选择专业与职业、选择男朋友吗?不会的!因为那样的话,你们未来的收入、未来的丈夫不只是决定你们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决定我们年老时的生活收入。也就是说,你们的一部分就是我们的产权,你们就是我们对未来养老、医疗的投资,那样的话,我们能让你们选择学那些没有收入的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专业吗?能让你们去找那些没有出息、未来不会赚钱的男生做男朋友并进一步成为丈夫吗?那样的话,不管你们多爱某个男孩,只要他未来的收入不会高、看起来也不会孝顺,怎么样也不行,我们不能让我们的退休养老变成个大问号的!

等你们长大成家后,也希望你们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样做,要一代代自己在经济财力上独立、自立,维护自己的尊严!

说白了,我不想看到你们把生子养女看成是一种利益需要、把子女当成养老避险的工具!在自己选择怀孕、生孩子之前,你必须问自己:是不是因为热爱小孩、热爱生命、热爱人之情才要怀子育女?

如果你知道自己不一定喜欢子女,但出于养老需要而生孩子,那么,你真的对不起还没出生的子女,因为在他们还没出生之前,就被你赋予了终生的包袱。这样做,对后代是天生的不公平!因此,因“养子防老”而生子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自私!――当然,在金融市场出现之前的传统社会里,为了生存,“养子防老”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可是,到了金融市场已很发达的今天,还要靠“养子防老”,那就过于自私、过于对子女不公平了。

是不是说,小孩长大后不应该照顾父母、关照看望父母呢?不是。那就要看后代自己的选择了,他们对父母的爱护甚至抚养可以是自己自由的选择,但不应该是一种无选择权的责任义务。

摘自《渤海早报》

上一篇:教师代表 讲话下一篇:英语演讲5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