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可以免除责任吗(精选2篇)
1.保证人可以免除责任吗 篇一
“以贷还贷”中保证人的责任承担与免除
案情
2007年8月29日,吴某由曹某、阚某提供保证担保,从某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借款5万元,用于扩大养殖规模,约定还款时间为2008 年4月26日。合同到期后,吴某因经营不善致无力付还借款本息,保证人曹某、阚某亦未履行保证责任。2008年4月28日,吴某又从农信社借款5万元,借 款用途为借新还旧,借款期限自2008年4月28日至2009年2月26日。同日,农信社与吴某、葛某、陈某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由葛某、陈某对吴某自2008年4月28日起至2009年2月26日止在农信社办理约定的各类业务实际形成的债权最高余额折合人民币5万元提供担保;保证方式为连带责任保 证。
借款合同订立当日,吴某在农信社的要求下,以借款人的身份分别在农信社提供的上述合同及借款凭证上签名,用新贷偿还了2008年4月26日到期的借款 5万元。2009年2月26日,新的借款合同到期后,吴某未按约定偿还借款本金5万元及利息,葛某、陈某亦未履行保证义务,农信社经催要未果,诉至法院,要求吴某付还借款本金5万元及利息,葛某、陈某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审理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被告葛某、陈某是否知道2008年4月28日的借款用于偿还旧贷,其责任应如何承担。
法院经审理认为,农信社与葛某、陈某签订的最高额保证合同虽系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但农信社未明示借款的实际用途。农信社主张订立合同前保证人知道这笔贷款的用途是以贷还贷,但两保证人予以否认,农信社未提供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以贷还贷的证据,保证人葛某、陈某对此事实真相亦不存在知道或者 应当知道的情形,且旧贷的保证人也不是葛某、陈某,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主合同当事 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除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葛某、陈某对此不承担保证责任。因此,农信社要求葛某、陈某 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理由不当,不予支持。法院驳回了农信社要求葛某、陈某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请求。
评析 “以贷还贷”,在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中屡见不鲜。“以贷还贷”又称借新还旧,是指金融机构对已经到期或逾期的贷款,采用与借款人签订新的借款合同的方式,用新发放的贷款清偿陈欠贷款的行为。
在“以贷还贷”合同中,保证人如何承担保证责任?在审判实践中,应分以下几种情况予以认定:
(一)如果保证人对于主合同系“以贷还贷”的事实是明知的,则保证合同有效,保证人应当承担保证责任。
(二)保证人对主合同系“以贷还贷”并不知情,且该保证人不是前一份借款合同的保证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 释》第三十九条第一款作出了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除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三)保证人对主合同系“以贷还贷”并不知情,但旧贷与新贷的保证人为同一人的,保证人应对新贷承担保证责任。这是因为用新贷偿还旧贷后,致使原来的 借款合同履行完毕,从而消灭了保证人对旧贷的保证责任,由保证人承担新贷的保证责任,实质上并没有加重保证人的风险责任,这显然是公平的。因此无论保证人是否知道或应当知道“以贷还贷”的事实,均应对新贷承担保证责任。本案中,葛某、陈某为吴某的提供担保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但农信社既不能证明两名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以贷还贷的事实,葛某与陈某又不是前一个借款合同的保证人。农信社作为借款合同的债权人,以隐瞒借款真实用途的方法使葛某、陈某在违背其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为吴某以贷还贷提供担保,意欲将原来由他人担 保的一笔到期无法偿还的债务转嫁到葛某、陈某身上,恶意加重了他们的保证责任,这一行为严重损害了保证人的合法权益。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九条“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的规定,判决免除葛某、陈某的保证责任是正确的。
2.保证人可以免除责任吗 篇二
我退休已经有13年了,至今我一直依靠退休金生活。前些年老伴去世后,我便独自生活。前不久,我感觉一个人生活越来越不方便,便多次要求儿女承担一定的赡养费用:如果他们愿意与我共同生活的话。那就更好。但是儿女却一直拒绝我的请求,理由是我每月领取的退休金完全可以维持基本生活,而且我也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居住,生病还有医保,我不应该“身在福中不知福”。请问:儿女真的可以不承担赡养责任吗?
读者:刘××
刘××同志:
你儿女的说法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对你承担赡养责任。
一方面。获取退休金与子女的赡养义务并不矛盾。《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这表明赡养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与政府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无关。《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至第四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国家保障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有享受社会服务和社会优待的权利,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也就是说,年满60岁的老年人在享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同时,仍有获得相对舒适、美好生活的权利。如果仅仅因为老年人有退休金,而将他们排除在子女赡养范围之外,既无法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和对相对舒适、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等于弱化、解除了子女的赡养义务。显然是对上述立法精神的违反。故你虽有退休金、住房、医保,但这并不能成为你的子女拒绝承担赡养责任的理由。
另一方面,赡养的方式是多层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你的子女不能因为你有退休金、有住房,而否定对你承担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照顾你特殊需要的义务,你也当然享有与他们共同生活的权利。
责编/文邦
【保证人可以免除责任吗】推荐阅读:
债务责任承担保证书09-02
工作安全责任保证书09-23
质量责任目标保证书12-10
招聘新员工责任保证书08-08
贷款连带责任的保证书09-18
企业目标管理责任保证书09-29
出租屋治安责任保证书11-02
施工班组安全生产责任保证书07-08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保证书07-30
2022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保证书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