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论文

2024-09-21

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论文(精选11篇)

1.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论文 篇一

城市公共空间要素穿插于整个城市之中,并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而加入新的元素。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功能是服务于市民,满足人们休闲、娱乐、交往、购物等非居住要求的具有公众性的场所,同时还兼有与生态、文化、美学的特点。完整的公共空间应该具有:

1方便的可达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属性决定了它会成为城市生活的人群聚集地,因此在它的周边应该有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和疏散场地;不然会削弱它的使用功能,没有了人的公共空间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国内的城市建设需要这样的公共空间,除去本身的设计水平和内容,这种存在就是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集会、交友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完成。可见这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开发的先决条件。

2适宜的比例和尺度

这个层面更多的涉及到建筑、城市美学的东西。日本学者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说道: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2时则产生宽阔之感;当D/H<1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当D/H=1时,高度与宽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H:沿街建筑高度;D:街道宽度)。数字化的精细作用到人的感性体会上,更能准确的把握人的心理体验,创造出适宜的活动空间。尺度包括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尺度更侧重于心理体会,应用于人对于周边环境和对象形象的评价,并给与一定的心理暗示。

3层次感和立体感

空间存在暂时停留和永久存在两种形式;马洛斯“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需求包括生存、安全、情感、社交及自我价值实现5个层次。层次是穿越城市空间时对于城市远近的空间感受,这一过程存在开始、过度、高潮和尾声;空间处理手法主要是限定、围合、强调、收缩、延伸等。立体感主要是指城市及其组成部分应具有新鲜感、“运动感”、完整感;整个城市每天都在更新,每天都有新的故事,因此街道立面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它是生动和富于变化的;整个城市天际线会有一定得曲折轮廓,它是对城市内容的最好解读,建筑的体量、高度、位置和颜色都是组成城市立体感的重要元素。

4应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色

中国的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速度很快,设计方法较单一、复制现象屡见不鲜,以致现在的较大的城市规划项目都有国外主导,但是另一方面国外的设计不是复制内容而是复制形式;国外从业人员的空间处理手法应用较多,城市有一定的特色,但是民族性和地域性不足,城市生活也会单一化。如果将许多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交织在一起,融入设计理念中,那么城市的特有文化属性就存在了,城市的发展就有了限定,建筑和景观的设计也就不用再天马行空。

5基础设施

现代城市经历了大拆大建、快速发展时期,现在设计的公共空间应更具有特色。现代空间理论认为,它是由具体的实在物质、形状、肌理、色彩构成的,这些元素共同构成环境的特色。而公共空间重在人对于城市空间的体验,是视觉和心里的双重感应,因此进行空间设计应该着重于人的感受,空间的特性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公共空间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城市设计又是城市规划的显性化。公共空间主导了市民生活;城市设计贴现了市民利益;城市规划制订了城市发展的方向。三者应该取得纲领和实际规划设计上的统一,使得城市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人文氛围。

2.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论文 篇二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建设规模急剧扩大, 城市空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许多城市传统的街区巷道越来越少, 城市的历史痕迹一天天较少, 经济的腾飞与城市空间环境所形成的巨大反差, 不得不让我们深刻反思。

1 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与内涵

1.1 城市公共空间相关概念。

1.1.1城市空间 (Urban Space) 。一般意义上我们常说的城市空间是由各类建筑实体为围合成的外部空间, 它与建筑实体的围合方式密不可分。然后在实际中, 除了建筑界定方式外, 实体占领也是形成空间的一种方式。比如在一个场地中, 我们很自然的会跟其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就是由于人的心理作用, 在每个人周围形成了一定的心理空间, 这样的空间是“虚”的。在现代规划设计中, 城市空间又是一个大的概念, 从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到城市轴线, 城市空间被拓展到四维, 除了垂直方向的立体空间, 还有视觉上的“虚空”。可以说, 城市空间包含了实体和心理两个层面。1.1.2 Open Space (开放空间、开敞空间) 。Open Space概念是一个外来词汇, 国内有“开发空间”和“开敞空间”两种译法。在国外Open Space概念应用较多。1960年, 英国《开放空间法》 (Open Space Act) 将开放空间定义为: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 其中没有建筑物, 或者少于二十分之一的用地有建筑物, 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 或者堆放废弃物, 或是不被利用[1]。亚力山大 (Christopher Alexander) 在《模式语言:城镇建筑结构》中指出:“任何使人感到舒适、具有自然的品格, 并可以看往更广阔空间的地方, 均可称之为开放空间”。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 关于开放空间的理解主要还是从自然和人工这两方面出发的, 开放空间应该是包含了城市的自然环境如林地、农田和人工化的场所环境如广场、公园等。1.1.3城市公共空间 (Urban Public Space) 。在目前, 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认识。《城市规划原理》 (第三版) 指出:“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 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 城市绿地等”[2]。

上述关于城市空间、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中, 个别定义过于狭窄, 或者等同于卢原义信的外部空间[3], 但总体看来, 主要在空间的自然程度、人工化程度、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有侧重, 在实际运用中, 所涉及的实体范围较广泛, 难以准确确定。1.2新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注重, 市民需要一定的场所来休憩、健身、交流沟通, 而且市民对于城市环境、户外环境的质量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我国实施的“一书、两证”的规划管理制度看, 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进行控制的,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该是政府主导的管理控制行为;此外, 社会制度的实质要求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一种明显的公共物品, 公共所有属性是其本质特性, 其核心内涵就是公共价值和公共利益。因此, 笔者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一种以公共价值为本质特征的城市空间, 由政府主导、经过一定程度的人工开发、提供一定活动设施并免费向全体市民开放的场所。 (图1) 这里所提的政府主导并不是要求政府完全由政府投资开发, 而是强调政府的参与协调, 维护城市利益, 在宏观层面上把握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

2 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构成

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表现形式, 本文所指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有:广场空间、绿化空间、街道空间 (步行空间) 、滨水空间, 但是, 城市中收费性质的游乐园、运动场馆等不能全民共享的公共设施及封闭的小区级公共绿地等不在此列。

2.1 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是以硬质铺装为主, 兼有软质景观的、具有一定明确使用功能的户外活动场所。按广场性质, 主要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憩广场;按平面组合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形态广场和复合形态广场。2.2绿化空间。绿化空间是以植被为主体形成的公共活动空间, 绿化空间主要提供休憩活动。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 85-2002) , 主要分为综合性公园、居住区公园、专类公园 (免费开放) 、带状公园、街旁绿地。2.3街道空间。街道是一种基本的线性城市公共空间。通常意义上, 我们所理解的, 街道是以市民日常社交与市民步行活动为主, 道路是以车行交通为主。历史上, 很多的镇、城都是在一条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历史上的清明上河图:一条小小的街道, 包容着商品交易、杂耍表演、闲谈交往、求职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就是到了20世纪50、60年代, 我们仍然可以在市井想到看到孩子玩耍、大人们聊天交往。然而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 汽车的普及, 步行无奈之下让位于汽车交通。人们闲暇时间的交流沟通更多的被限于楼道、宅间, 有限的户外活动难以维持良好和谐的邻里关系, 同住一个单元, 甚至出现“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根据道路的服务功能, 本文所指的街道空间, 主要指生活性街道和商业性街道的沿街空间。2.4滨水空间。城市滨水空间指城市中海、江河、湖泊等水体与人工环境相结合形成的城市空间, 是城市的生态基础空间。滨水空间也是城市中最具有特点的活动空间, 除了强调人工性, 更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滨水空间的设计, 涉及城市形象、生态功能、河道治理、调洪排涝、交通运输、活动游憩等多方面, 如何把这些功能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 成了滨水空间规划设计的重点。

3 城市公共空间的特性

3.1 系统性。

城市公共空间, 应是一个有结构、有层次的网络型系统。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形态特征、服务性质上有着不同的需求。除了本类型的各个空间之间有层级、空间上的相互联系之外, 各类型间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有一种互补性, 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如著名的华盛顿中轴线的空间序列, 达到单一与复合共存。3.2生态性。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自然要素最为集中的空间。以城市植被和城市动物为主的自然生态要素, 除了具有美化环境的景观效益, 还具有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解城市小环境气候的生态效益, 保护生物多样性, 能够调节城市居民的生活情趣, 缓解城市生活压力。3.3场所属性。任何一个公共空间, 不论其属于何种类型, 它都应该是结合周边环境条件、综合人文及地域特色而创造形成的一个场所, 换言之, 它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意义、特征, 使使用者能够很容易地识别它, 让 (某一类的) 使用者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是市民需要的场所。比如我们常说的主题广场、儿童公园等。我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中, 要有意识地塑造、强化其场所属性, 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千面一律。3.4人性场所。我们的城市建设, 曾一度有过“广场风”、“草坪风”、“欧陆风”, 建设上的跟风攀比, 造成了城市建设的盲目性, 我们很多城市所谓的“广场”、“绿地”脱离了使用者的需求, 不是市民的“希望工程”, 而是城市领导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 应该贯彻以人为本、万物和谐的思想, 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 使使用者 (如残疾人、老年人) 愿意而且很方便的使用, 使其能够获得舒适、愉快、自由等心理感受。

结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方式, 是体现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个性、特色的重要载体, 也是反映一个城市市民精神面貌、展现城市社会生活的真实舞台, 是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处于市场经济的今天, 如何使城市公共空间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有效保障, 每一个城市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 营造一个具有本地地域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

摘要:以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 通过相关概念的简要辨析, 阐明新时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系统构成和特性。明确公共空间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公共属性。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公共价值,系统

参考文献

[1]转引自余琪.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建构[J].城市规划汇刊, 1998 (6) :49-56.

[2]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491.

3.公共空间——解码城市 篇三

(1)一部关于城市的电影如果缺少城市元素,那么这部电影中的城市就会缺少魅力

博 物 馆

博物馆起源于对珍品的收藏,保存、展示和研究,作为增进和传播人类知识的机构,可以远溯至古希腊、古罗马时代。随着城市化进程,博物馆渐渐具有了社会功能。文艺复兴以后,博物馆被看作是非常公共性的机构。通过展示人类历代的兴衰和沧桑,博物馆成为人类昨天的脚印、今天的镜子和明天的根基,是人们认识自己及生存环境最好、最直观的百科全书。

《达芬奇密码》

电影《达芬奇密码》开场就是深夜的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德高望重的博物馆馆长雅克·索尼埃被神秘谋杀,尸体被摆成了达·芬奇名画《维特鲁威人》的模样,身旁留下一串难解的密码,并留下“找到罗伯特·兰登”的附言。

正在巴黎讲学的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被午夜电话吵醒,迅速赶到博物馆现场。 同时赶到现场的,还有法国中央司法警察部法希警官,以及索尼埃的孙女、密码破译专家索菲·奈芙。面对大堆怪异的密码,兰登先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然而,在索菲的协助下,两人很快发现隐秘的线索竟然隐藏在达·芬奇的作品当中。玄机在解密中逐渐掀开冰山一角, 兰登和奈芙也踏上了一次惊险的旅程。

电影的重要背景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赛纳河北岸,可以说是巴黎的心脏。博物馆始建于1204年,历经7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现在的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堪称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珍宝之宫。这些艺术珍品分别在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及雕塑馆展出。卢浮宫博物馆共有198个展览大厅,其中最大的大厅长达205米(图2)。

(2)目前卢浮宫共收藏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包括大量希腊、罗马、埃及及东方的古董,还有法国、意大利的远古遗物

卢浮宫绘画馆展品最多,占地面积最大,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其他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在所有绘画作品中,最为杰出、最受瞩目的是达·芬奇在1503年完成的不朽杰作《蒙娜丽莎》。《蒙娜丽莎》被置放在卢浮宫二楼中间的大厅中,外面用玻璃罩着,柔和的灯光,足以使观众看清画面的各个细节。这幅世界名画在电影中充当了一个重要道具(图3)。

(3)图组:被誉为世界艺术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像

博物馆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这座玻璃金字塔形的卢浮宫博物馆,也为巴黎市增加了新的耀眼的光彩。在电影的结尾,这座金字塔再次出现,揭开了隐藏其中的惊天谜局。

《国家宝藏》

本·富兰克林·盖茨是一个喜爱考古的冒险家。小时候,祖父就告诉他一个惊天秘密,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在某一处埋藏着巨额财富作为战备储蓄金。

作为家族的第八代传人,本成年后毅然踏上了寻宝之路。经过一番惊险刺激的旅程后,他发现寻找宝藏的线索就藏在美国国家文物《独立宣言》中(图4)。

(4)图组:在好友计算机专家雷利和美女历史学家艾比嘉尔的帮助下,本决定潜入美国国家档案馆盗出美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独立宣言》

1776年签署的《独立宣言》,是一份奠定了美国立国基础的重要历史文献,它的羊皮纸原稿保存在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家档案馆内的圆形自由宪章大厅。美国国家档案馆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中心,距离国会大厦、白宫、最高法院、国会图书馆、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等著名建筑物都很近。

可以想象,这样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保存在这样一个重要场合,想要将它盗出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不过对于电影来说,从来就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博物馆奇妙夜》

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作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珍藏惊人。有眼神狰狞的史前生物、凶猛的古战士,有早已消失的族裔、非洲丛林的动物,还有历史上的传奇英雄人物。这些都被冻结在一个时刻,无论时间怎样流转,它们都不会改变。

赖瑞是一名时运不济的梦想家,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成就一番惊人事业。现在摆在眼前的是他必须在圣诞节之前找到工作。否则,他的小儿子就将判由前妻抚养。赖瑞不愿让儿子失望,在努力之下找到了一份工作——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夜间警卫。

工作的第一个晚上,夜晚来临后,让赖瑞难以置信的是,那些史前生物和只有故事书里才活蹦乱跳的人物,竟一个一个活了。于是,惊险刺激的故事,就在博物馆中开始了……

作为故事背景的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纽约曼哈顿,建于1869年,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由22座建筑物组成,有50多个展厅,收藏着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矿物标本3600万件之多。现陈列有天文、矿物、人类、古动物和现代动物5个方面、12个学部。收藏标本之丰富,涵盖学科面之广,都无愧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之一的美誉,尤其是古生物和人类学的收藏,更让世界上其它博物馆难望其项背。

人类学展厅是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中的重要场景之一。它展示了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以及中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居民的风俗习惯、住所、用具、服饰和人体等(图5)。

(5)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专设了“罗斯福纪念厅”,纪念已故的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这座博物馆的支持

图 书 馆

文字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当人类意识到需要将经验和知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供利用时,最古老的文献便产生了。当人们认识到需要对已产生的文献进行连续不断的收集,并将收集到的、有一定数量的文献有序地存放在一起以便长久保存和利用时,最早的图书馆便诞生了。古代埃及、中国和希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出现图书馆的地区。

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就是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文献数据为广大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同时又是使文献的价值通过传播得以实现的中介机构。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人们可以自由地不受约束地从这里获取无限的知识和力量。

《夺宝奇兵》

从1981年到1988年,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三部曲先后问世,开创了冒险片的新时代。在这三部影片中,寻宝成为冒险故事的出发点,动作成为故事基本的叙事方式,历险和勇气成为叙事的亮点,一个个充满刺激和激烈打斗场面的电影奇观则成为观众最乐于观赏的盛宴。

在以考古寻宝为主题的《夺宝奇兵》系列中,图书馆成为重要的电影背景。琼斯博士的父亲是研究圣经传说历史的专家,经过多年苦心研究发现了传说中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所用圣杯的线索,却被纳粹所绑架。为了拯救父亲并阻止纳粹的阴谋,在神秘的赞助人唐诺芬的帮助下,琼斯博士前往威尼斯救出了失踪的父亲(图6)。

(6)在图书馆发现的秘密,带出了影片后面的情节线索,图书馆成为了重要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

《天使之城》

尼古拉斯·凯奇和梅格·瑞安主演,以洛杉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唯美的浪漫爱情故事。

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塞斯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天使,他被上帝派驻在洛杉矶,专门护送垂死的病人上天堂。而在当地医院中从事心脏科手术的医生玛吉却成日在手术台上帮助病人与死神交战。因为职业的冲突,天使注意到了这个美丽、自信的女医生。

有一天,玛吉在进行手术时,一名病人突然暴毙于她手中,塞斯前来护送病人上路时,发现了玛吉的脆弱。玛吉无法释怀如此打击,对身边的一切都失去信心,天使情不自禁地伸出援手,帮助这个令他心动的女人。于是,塞斯冒着极大的危险,毅然在玛吉面前现身。从一名虚无飘缈的天使,变成一个神秘的陌客, 一尝他向往已久却只能袖手旁观的凡人生活(图7)。

(7)天使在人间最喜爱的场所,就是城市中的图书馆,因为在这里,天使能够聆听到智慧的心声,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和自由

体 育 场

体育场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竞技活动,随着人类生活形态开始向城市化发展,公共体育活动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场也就逐渐成为城市中的重要空间。伴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巨无霸型的体育场馆开始成为现代城市中最显眼的代表性建筑。

在房地产价格越来越昂贵的现代城市中,体育场馆已经日趋成为惟一能够容纳数万人同时集会的建筑物。而在现代城市中,数万乃至十几万人群聚集在同一个场地中,公共安全已经日益成为一个让城市管理者头疼的问题。

《浪人》

一个神秘的爱尔兰女子出高价组织了一群身手不凡的国际浪人,包括前美中情局特工,前法国情报官员,德国电子专家,英国武器专家等等高手,任务是从一名前苏联克格勃特工手里夺回一只至关重要的皮箱。经过一场腥风血雨,几个人终于顺利完成任务。但皮箱已暗中被电子专家掉包,于是各成员之间的背叛、猜疑与争斗浮出水面。到最后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一切竟然是北约和华约联手导演的一出好戏(图8)。

(8)导演弗兰克海默的《浪人》的大结局就发生在体育馆中,一切恩怨都在这里了结

《黑色星期天》

同样以体育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更加惊心动魄的故事。影片的重要背景就是正在举行超级碗橄榄球赛的体育场。 1967年1月15日,首届“超级碗”橄榄球冠军赛在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的洛杉矶纪念体育馆举行,有40年历史的“超级碗”是美国人心目中最盛大的体育赛事,已经上升为整个美国人民的盛典,恐怖分子劫持了转播球赛用的飞艇,将飞艇下的吊舱改为一个大炸弹。如果这个计划实现,将会有几万名现场观众死于非命。当人们看到吊着巨大炸弹的飞艇出现在体育场上空时,才能体会到那种紧张和恐惧(图9)。

(9)中东恐怖分子为了报复美国的中东政策,决定用飞艇悬挂炸弹袭击美国的“超级碗”橄榄球决赛现场

《惊天核网》

影片最精彩最紧张的段落发生在体育场内。在这部电影中,体育场内的恐怖事件被升级到了极点,一枚核弹已经被安放在了体育场内,卡伯特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选择是拯救总统,还是警告观众撤离。但已经没有选择的他,只能做出当时惟一正确的选择。最后,体育场内的几万名观众都伴随着核弹的蘑菇云化为烟尘。

银 行

现代银行起源于13世纪后期的意大利,当时由于世界贸易的需要,产生了货币兑换、保管、委托支付和汇兑等业务需求,从而催生了现代银行业的诞生。随着城市化进程,银行已经成为城市舞台上最重要的背景之一。大量的现金汇集以及贵重物品保管业务直接导致了各种犯罪行为的发生。有些城市中的犯罪行为,是以银行为背景发生的。

《一条名叫旺达的鱼》

影片取名别有含义,作为鱼的旺达,黑白条纹,很漂亮,以吃小鱼为生,却是主人的最爱;作为女人的旺达,很漂亮,却富于心机,如鱼得水地周旋于几个男人之间,干着鱼吃鱼的勾当。影片最后,鱼被吃掉了,旺达也转变了。 影片开头抢劫银行的场景,集中体现了黑色喜剧的特点。

《盗火线》

影片最著名的场景就抢劫银行, 尼尔和文森特这一盗一警,两个本行业的顶尖人物在电影中一直在交锋。在著名的抢劫与反抢劫的行动中,两大高手斗智斗勇,惺惺相惜。虽然好莱坞规则决定了影片的结局,但不妨碍这段银行抢劫场景成为电影史上最逼真最激烈的场面(图10)。

(10)图族:《盗火线》中,德尼罗与帕西诺相互的理解与尊重,使他们在最后一刻没有恩怨仇视,只有男人间的英雄相重相惜

《44分钟》

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银行抢劫电影。1997年2月28日,在美国洛衫矶北好莱坞大道发生了著名的银行劫匪和警察的枪战事件,整个事件历时44分钟,这就是电影片名的由来。

银行中的36名顾客和12名雇员在两个穿着防弹衣的匪徒面前命悬一线,而当时正在巡逻的洛杉矶巡警发现两个男人进入银行,在里面开枪挟持了银行雇员和顾客,于是立刻报警并包围了银行。当匪徒离开银行时,发现他们已经陷入困境,就立刻向警察和平民开枪。

《内部人士》

影片一开始,几名伪装成油漆工人的匪徒,肆无忌惮步入纽约华尔街的曼克顿信托银行,长驱直入银行宽敞气派的大厅,随着有如外科手术般精密的行动计划,劫匪在几分种之内就完全控制住了整幢银行大楼,并且将50名顾客与雇员扣押为人质。

4.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研究论文 篇四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行为研究

从美学角度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审美对象,其美学行为的研究是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为背景,以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个美学元素为载体的系统工程。在规划设计上,城市公共空间美学行为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者运用专业知识和审美设计学、城市景观学、美育功能和美学取向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定位;二是社会群体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发展成就及其美学功能进行审美评价,并通过自身行为规范来充分体验审美愉悦和美育效果。

1.从城市的功能分区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格局

由城市政府主导创建、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公共的非赢利性场所,就是我们所指的城市公共空间。

1.1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应注重美学元素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科学发展与有序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认识往往是从城市公共空间开始的:繁华的街市、洁净的步道、别致的建筑、精美的广场、常青的绿地、文雅的市民……等等,它能使人终生铭记,并由此生发出对城市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注重公共空间系统布局。良好的城市应是由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组成,它们在形态上表现为点、线、面的特性。点是指城市的微型公园、街头绿地、道路交叉口、区域性小广场等节点空间;线指的是商业街、步行街、主次干道、绿化长廊等线性空间;面指的是城市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大型公共设施集中区等。城市规划在对以上形态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上要从定位、定量、定形、定调四个方面来把握,分析城市的布局特点和性质,研究居民分布的状况、购物能力、传统习惯、交通组织等制约因素,对各种规模的公共空间进行统筹安排。这样,不仅能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在短期内形成,而且可以避免由于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盲目建设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创造公共空间个性特色。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应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社会经济以及与自然、地貌、环境、习俗相协调的因素,运用形式、色彩、光影、材质、背景等综合手段建构城市公共空间的个性。个性特色的创造包括特定空间与城市中心空间体系的协调关系,公共空间在特定现状及交通等条件下所限定的形态、公共空间中标志物或纪念物的主题、铺地材料及图案的特征以及植物的地方性等。

塑造公共空间的“人性化”。“以人为本”是社会活动的基础。我们在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时,应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行为、审美、文化等的需求,达到安全、舒适、愉悦的目的。同时,要推行无障碍设计,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便利的条件;提倡开放性,建筑总体应打破那种“划地为牢”的设计方法,还空间于公众。

1.2城市规划对建筑的整体要求应体现公共空间美育功能。城市公共空间的最终定位是依赖各种建筑的成形和各种设施的配置而构成其功能价值的。人们通过审美视觉去感知城市和建筑,交流情感、平衡情绪、激发想象与创意;重建物质与人类的亲合关系,沟通人与空间的联系,还城市和建筑以本来意义。换言之,将建筑物赋予美学行为能极大地提升公共空间的心理功能,使公共空间不仅仅是作为“通道”或“广场”的物理形式存在,更成为人们心理、情感的“价值凹地”,令公共空间变成美轮美奂、有精神意义的“场所”。

社会教化和社会控制的审美教育功能。美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有机的、整体的反映方式的教育,它具有完整性与和谐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建构完善的心理结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譬如,现阶段盛行的广场、公园、景区建设和广场文化,从社会层面来看,虽然社会经济条件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都已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审美教育通过借助城市公共空间对陶冶情操、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没有改变。通过公共空间扩大人际空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平台。

完善人格的审美教育功能。按美的规律来建造城市公共空间,是以审美教育完善人格为基础的。提高人的素质的审美教育目标,不单单是满足精神需求,而是在满足精神需求过程中实现对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个人的发展,必须通过社会来实现;而社会的发展,必须依赖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城市公共空间如公园、绿地、雕塑、小品、广场等审美个体,最具有群众基础和丰富文化内涵的特性,决定了审美教育要借助这些元素作为审美媒介,由城市政府向大众施加审美影响,净化性情和心灵,塑造美好人格,以此达到社会的和谐。培养审美能力、创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城市公共空间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者的匠心独运,通过艺术家和社会学家的专业构思,应更多地溶入社会责任感、伦理关怀、处世哲理等审美内涵,以提高人们的文化、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达到净化心灵、塑造理想人格的目的。

2.从建筑的视觉效果上展开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定位

2.1城市景观营造美的视觉。凝神于景、心入于景,心灵与城市公共空间合为一体,内心中永存公共空间的绚烂美丽和景色如画,在欣赏中得到启迪、珍惜,这就是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所要达到的美学效果。

2.2总体色彩烘托美的氛围。色彩是城市公共空间审美定位的一个重点,具有艺术美、灵感美、个性美。在选择建筑色彩时,设计师应根据规划要求通盘考虑建筑的环境及地理、气候等带来的影响和色彩的相长相消因素。色彩的择取和运用,必须适应社会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和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恰如其分地运用色彩的冷暖规律。一般地说,在温暖地区,宜采用淡雅的冷色调,给人以凉爽舒适之感。对寒冷地区,则宜采用厚重的暖色调,或在中性色系中点设暖色,增强温和感。广场、园林建筑色调应使人感觉幽雅明快,公园、景区建筑色调应令人感受宁静安逸,使色彩的心理作用得以充分体现。这样,区别对待各地区、各种不同建筑对象的色差,使建筑物与城市公共空间素雅呼应、浓淡相宜,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氛围。

2.3城市建筑应具美的个性。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是建筑,构成城市内涵的精华也是建筑。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的性质。根据建筑所具有的凝固、不可移动这一特性,对建筑物特别是公共场所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符合城市性质、城市特点、城市文化、城市文脉及公共心理要求,要结合地理地貌和环境氛围,彰显城市建筑和公共空间的独特个性。

2.4景观资源显示美的境界。自然景观资源是城市的宝贵财富,规划设计时要正确处理好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该用的绿地不得放弃;该蓄的水面不得破坏;该保的山体不得挖掘;该留的林地不得砍伐……。同时,对自然景观资源要运用 “借景”手法进行科学利用和加工创新,从而使城市公共空间构成一种更加广阔深远的建筑艺术氛围,显示美的境界。

2.5建筑造型创造美的效果。建筑是为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创制的艺术。建筑造型与城市环境的联结或整合,既反映在表层形式各要素,如光色、形象、形体、材质、尺寸、方位等方面,又体现在性格、情调、主题、内容、审美观念等深层诸要素方面。建筑造型成功的整合关系还在于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良性互动,要求建筑参与其所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组织、空间划分和对环境尺度的调节。

3.从规划设计实践中突出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学行为

有着自己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肯定是最让人喜欢的城市,也是最让人难忘的。城市人性化公共空间设计的美学行为包括:

3.1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 现代城市居住区是指为满足人们定居生活需要的空间地理单位。因此,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居住小区和邻里单元这一级,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求反映出强烈的家庭感和紧密的邻里生活气氛;在居住区一级,要处理好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建筑高度等关系,充分体现整个城市所凝聚着的集体意象和特色。在居住区努力塑造反映具有社区向心力、凝聚力的公共空间,环境的整体个性和领域感,要反映出为使用者所熟知的社区环境符号,传统文脉条件,要创造出高品质的物质空间环境。

5.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论文 篇五

【摘 要】中国正步入老年社会,老龄人口问题日益突出。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了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使用者。因此,通过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总结在公共活动空间中的老年人的活动特点以及行为规律,进而探讨和总结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公共空间的特征和要素,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外部空间的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沿线各小区老年人的活动情况和空间设计状况,从环境心理学出发归纳和总结了老年人公共外部空间的类型以及构成要素特征,探讨了今后适应老年社会老年人公共交往的心理行为需求的城市外空间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特征;环境构成要素;设计导则

1. 引言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预计到,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了解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建设的人文品质就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背景展开的。

2. 相关概念

(1)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冬季气温一般低于0℃等[1]。

(2)老龄化国家是指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10%,或65%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达到7%。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

3.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选择长春市老城区的老年人聚集的环境(如文化广场等等),通过观察了解老年人户外活动的规律以及所依附的户外空间的特征,并且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对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议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老年人公共外部空间的类型以及构成要素特征,探讨了将老年户外活动的心理行为需求与今后的城市外部空间建设相结合的建议。

4. 老年户外活动特点

老年人由于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归家庭,可支配时间比较多,因此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段和地点选择与中青年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1)首先:活动时间上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时间分布跨度比较大,由于老年人一般喜欢起早,因此晨练中大多数也是老年人,晚上的活动中,老年人也占据很大比例。也有很大部分老年人白天也偏爱进行户外活动。这与中青年人多集中在早晚和节假日存在很大不同(见表1,表2 )。

(2)其次:活动内容上老年人偏向于健身和集体活动,少单独活动。体现了老年人注重健康,需要交往的心理特征。这与中青年人多是带孩子来玩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区别于青年人两人或单独活动的偏好。

(3)第三:老年人受到身体健康条件的限制,他们户外活动地点分布在公园广场,小区院落、街道等等半径在20分钟之内到达的场所。这些场所一般都有相识的伙伴和自己喜欢的活动。而中青年人进行活动的空间就大得多,范围就广的多。

5. 老年人户外活动与活动空间的类型

5.1 老年人户外活动类型。

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健身活动。

包括器械健身和集体活动。由于许多广场公园甚至住宅区都设置了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械,老年人就成了这类健身设施的主要使用者。同时健身操,扭秧歌等集体健身活动一直也深受老年人热爱。

(2)交往活动。

老年人在心理上更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因此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交往活动。聊聊天,交流生活经验都是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户外空间有时也是进行家务活动的场所,通过在这里边择菜、编织等家务活动加强了邻里间的沟通和交往,使得许多社区广场和院落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3)娱乐活动。

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多为打扑克、下象棋等活动,这种活动多发生在熟悉的人之间,也是健身和交流活动的一种。这种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带动型,只要环境条件允许,无论是公园广场还是小区院落都可以进行。

5.2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类型: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定换几个长春各广场公园的典型照片,丰富一下,这是沈阳的,别露馅了(见图1、图2、图3)。

(1)街路型。

作为我国最早的开放空间的街道,其实一直无形中还充当着交流媒介的功能。只是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使得这种功能只有在老年人的使用中得到体现。尤其是其它可供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空间相对不足时,街道就成为联系老年人和社会之间最常见的空间。这类空间多进行的是娱乐和交流活动。老年人在适宜的街道边活动,无论是闲坐还是娱乐,都是表现了老年人希望感受社会的变化,喜欢看人与被看的心理(见图1)。

(2)院落型。

院落作为半私密的空间,一般是老年人最常活动的地方。因为这里是自己最熟悉的空间,同时尺度适宜,老年人在这里活动很方便,有亲切感和安全感。这类空间多进行的是交流活动、娱乐活动和家务活动(见图2)。

(3)广场公园型。

一般老年人也经常会选择离自己居住地比较近的广场公园活动。研究表明,一般老年人多选择无论是采用何种交通工具都会选择20分钟以内的半径内的环境进行活动。在广场公园等户外空间进行的活动包括健身活动、交流活动和娱乐活动(见图3)。

图3 广场公园型空间

6. 城市老年公共活动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1)研究表明,老年人活动的户外空间的构成要素一般具有安全性、可达性、可依靠性、可交往性以及舒适性的特征(如表3)。 (2)其中可依靠性和舒适性最为重要,可依靠性的构成要素特点是具有可坐设施或可依靠设施,一般包括花坛、座椅等等。这类设施为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而舒适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环境的质量上,一般来讲一个夏季有树荫的场所环境的舒适性就会很强,一旦环境中有可以依靠的设施,就会吸引老年人进行活动。同时环境舒适性也体现在心理方面,一个可以看人并且被看的环境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3)可交往性的特征对于老年人户外空间的选择也很重要。这也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主要的内容之一。空间要素的围合性和空间的可聚集性是可交往空间形成的客观条件。

(4)安全性和可达性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必要保障。老年人受行动能力的限制,一般不能去太远的户外进行活动。因此,可以方便的到达的、安全的环境对老年人是相当重要。从家到小区院落,以及通过街道到达开放的公园和广场,应该形成一套联系系统,设置丰富的空间层次,设置必要的可以休息的场所,方便老年人到达和选择户外活动的空间。

7. 建议措施

(1)首先,注意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到达的空间场所。老年人的出行一般依靠步行,因此方便的交通联系系统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重要的基础,保证老年人顺利的参加户外活动。这种方便可以调动起老年人进行户外交往和活动的热情,有利于身心健康。

(2)其次,增强交往性空间的设置,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老年人喜欢与人交流,通常喜欢在安全、尺度适宜和热闹的空间活动。所以户外交往空间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围合性、领域性的社交空间。一般来讲,一株大树,几张石桌都可以为老年人创造出惬意、舒适的交往空间。这样的场所尺度应该适宜,注意朝向和通风以及日照,舒适的小环境能够提高空间的品质和活力。

(3)第三,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进入老年,人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衰退,反应迟钝,疾病增多,体质下降。因此在户外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创造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减少对老年人健康的威胁。在公共开放空间中无论是空间组织还是西部设计都应该注意无障碍设计,对老年人活动设施经常进行安全性检查,提高场所的安全性。居住区是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应该尽量设计老年人的活动区,要求地势平坦减缓坡度。避免机动车穿越。同时在居住区内应设置减速装置,保障老年人活动的安全。

8. 结语

如何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是全社会都共同关心的话题。了解老年人的活动规律和特点,对于城市空间规划中多提供这种适合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空间,使城市更有活力、更为人性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在调查中也看到,现在适合老年人活动得户外活动空间还存在很多得不足,表现在开放空间数量不足,街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交往空间,近些年来,由于不断的扩宽机动车道路,渐渐失去了交往的功能,同时居住小区内活动场地被机动车所占满的现象。尽管这些年来建设了很多的广场和公园,但是仍然无法满足老年人活动和交往的需要。因此,在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我们的城市建设应该从城市外空间活动最主要的使用者老年人的需求来考虑,不但要在数量上满足使用者需求,而且注重类型的协调和配置。设计积极的、可以促进交往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冷红,郭恩章,袁青.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03,27(9): 49~54.

[2] 周文麟 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科学出版社.1999.

[3] 李嘉华 无障碍设计的外部居住环境规划设计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4.4.

[4] 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 胡仁禄 老年居住环境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09-18-830

6.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篇六

[摘 要] 城市空间发展的物化体现为城市形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的研究方法林林种种,然而具体微观层面上的城市空间研究方法并不是很多。设计师在丰富城市空间、认知城市空间中,很多程度上需要大量的这些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关键词] 城市空间 分析技艺

“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城市空间的建造与改造?”这是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曾经经历过或者要面临的问题。自人们明确的以空间的概念来分析和认知城市的实体环境和抽象以来,已经形成各种各样,各具侧重点的城市分析理论。然而仅仅从宏观上,从理论上来营造城市的空间,还是不够的。当设计师面临到一个城市空间的具体的问题时,还应当需要一些第一手的城市资料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这就要依靠一系列切实有效空间分析的技艺。空间分析的技艺构成了城市设计方法微观层面上的内容。城市空间的概念框架

城市空间是广义空间的一种具体形式,与城市活动及其内涵密切相关。如果说,空间是一切外在事物得以存在的前提,同样,城市空间也是承托与容纳城市活动的载体与容器,城市空间表现为城市地域范围内,一切城市要素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并随时间动态发展的系统或集合。

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角度,完整的城市空间概念框架应包括城市空间,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应视为城市空间结构的孪生物,如果说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一种抽象,则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这两者都是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受到文化、环境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城市空间分析的切入点与内容

城市空间的分析主要从3种角度切入。第一种角度是从物质实体要素(如建筑、街道、树林、河流、山林、交通设施等)与其财团的虚空间之间的交织、组合关系入手,通过对城市空间整体或某一局部的共时态空间格局与模式特征加以剖析,得出空间要素之间的形式组合规律及处理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艺术原则。

1960年代后,经凯文·林奇、诺伯格·舒尔兹、阿尔多·罗西、A·拉波波特等人的发展,对城市物质空间的研究有了第二种角度,延伸到人类行为及环境知觉(包括认知和感知)方面,强调对于城市实体环境的主观体验而不是客观事实,以及人的行为与实体环境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城市的各种实体环境构成要素的组织与分布决定了城市空间的形式,那么由于人的活动及人所具有的文化属性,使历史、文脉、价值观、时间、人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对城市实体环境的形成产生影响,从而使城市空间具有意义。因此对人的群体活动所形成的城市空间社会属性的分析,构成了城市空间分析的第三种角度的切入点。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影响城市空间分析的因素很多,因此关于城市空间的分析就需要涉及到多种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只有广泛借鉴运用诸旁系学科的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对城市的设计才会更具有意义与成效。(1)基地分析

基地分析系指对城市设计地段相关的各种外部条件的综合分析。对于的基地的分析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城市层面、地段层面、及场地层面。在城市设计方面又以城市层面上的分析最为主要,其中涵盖了城市结构、城市景观、地域条件三个要素。地段层面包括了整体框加和形态两个要素。场地层面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现有设施和场地条件两大要素。

在实践中,国内外一些学者和设计机构也提出一些不少有效的基地分析途径。

1)分析城市的文脉背景,分析城市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2)分析地区条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气候、景观等子项条件。3)分析作为城市设计合作的各有关部门和职责范围及建筑师应承担的责任。

4)在前三项分析基础上,综合考虑并决定城市更新设计的各种可行性。基地的有些条件还需经过设计者的直觉感性来认识把握,主要关注基地的情感特征、艺术内涵和乡土韵味。(2)心智地图

这是从认知心理学领域中吸取的城市空间分析技术,具体过程则还借览了社会学调查方法,是城市景观和场所意象的有效驾驭途径。

通过询问或书面方式对居民的城市心理感受和印象进行调查,由设计者分析,并翻译成图的形式,或者更直接地鼓励他们本人画出有关城市空间结构的草图。这种认知草图就是所谓的心智地图。这样的地图可以识别出对体验者来说是重要的和明显的空间特征和联系,从而为城市设计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出发点。

这一空间分析技术有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它建立在外行和孩子对环境体验基础上而不是设计者,因而具有相当 的“原始性”和“直观性”,是一种“真实的”感受意象。

第二,居民是当地环境体验的专家,他们同样对城市设计和空间环境有着深 刻的理解洞悉。

(3)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

在“心智地图”分析基础上,我们可进一步调查分析居民对城市某些标志性节点,如塔、教堂、庙宇等建筑物及其空间的主观感受。这些标志性节点在所在城市中一般都有相当的空间影响范围,并且在城镇景观,居民生活和交通组织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功能。这一调查途径可视为“心智地图”技术的部分具体化,即由城市整体空间转移到局部空间分析。

这一分析途径特别适宜于城市中具有历史和文化整合意义的空间地段,调查将表明和揭示该地段与周围环境现存的视觉联系及其本身的场所意义,同时也客观反映出该地段在涵义表达和空间质量等方面的优缺点,从而为城市更新改造提供了依据。

(4)序列视景分析

这是一种设计者本人进行的空间分析技术。

其具体过程是:在待分析的城市空间中,有意识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点,选择适当的路线(通常是人们集中的路线)对空间视觉上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同时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平面图上标上箭头,注明视点位置,并记录视景实况,分析的是空间艺术构成方式,记录的常规手段是拍摄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和作视线分析,今天还可利用电脑或模型——摄影结合的模拟手段取得更连续、直观和可记载、比较的资料。因此城镇景观不是一种静态情景,而是一种空间意识的连续系统。我们的感受到所体验的和希望体验的东西的影响,而序列景观就是揭示这种现象的一条途径。

(5)空间注记分析

这是现代城市设计空间分析中最有效的途径,它综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视景、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等环境分析技术的优点,适用于设计者加深对设计任务的理解,并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关系的观察结果。

所谓注记,乃指在体验城市空间时,把各种感受(包括人的活动,建筑细部等)使用记录的手段诉诸图面,照片和文字,因而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诸特点的系统表达。

在具体操作运用上主要有三种方法。

1)无控制的注记观察。这源自基地分析的非系统性分析技术,观察者可以在一指定的城市设计地段中随意漫步,不预定视点,不预定目标,甚至也不预定参项,一旦发现你认为重要的、有趣味的空间就迅速记录下来,如那些能诱导你、逗留你或阻碍你的空间,有特点的视景、标志和人群等。注记手段和形式亦可任意选择,但有时有许多无用的信息干扰观察者的情绪。

2)有控制的注记观察。这通常是在给定地点、参英、目标、视点并加入了时间维度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条件的还应重复若干次,以获得“时间中的空间”和周期使用效果,并增加可信度和有效性。

3)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部分控制的注记观察。如规定参项而不定点,不定时等。

(6)空间分析辅助技术

在分析城市空间过程中,除了用符号体系简化工作外,还常用打分法和语义辩析法等分析技术。

1)打分法。打分,有点像乐谱,它可记录使用者的活动并允许即兴创作,在一个环境打分的过程中,操作的主要目标是“停、看和聆听”和记录我们的感觉。

2)语义辨析法。其类似于语义级差法,这是一种社会学问卷技术,它由美国心理学家奥斯古德首创,其用以测量语义的工具是“双极形容词量表”。亦即根据所要分析的环境场所,选择若干对极性形容词,平行列在有五到七个量度的表两端,然后依据环境体验在表上打勾。这一方法要求受试者根据词意内涵与环境体验的对等情况来作出评价。语义辨析的不同之处在于描述用语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分析者有更大的选择可能,但都以打分作为评价的基础。

3)社会和心理分析。在了解人们使用和评价城市环境方面,这种方法最有效。这种分析既可在实验室里进行,又能在无法控制的和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进行,它可以调查某一空间中的真正使用者或某些代理人,诸如类似年龄和职业的人,为了取得受控变化的效果,分析可以用一种简单跟踪观察方式,也可借助于电视摄影进行。

4)人类学方法。观察者暂时成为所研究的对象中的一员参与者,如与某阶层共同生活,这一技术手段可以产生极有价值的分析材料。

5)建筑物分析的CRIG方法,即文脉、路线、内外界面和组合分析。以上方法的通常表达形式有分析图、表格和文字注记。图和照片是记载信息、诠释对城镇景观刺激——反应的有效而又便捷的途径,用的是一套视觉语言。

(7)电脑分析技术

电脑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设计者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化。在城市设计领域,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建筑环境的优化,电脑在快速提供方案选择、启发和推动设计者思路深入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8)空间形态量化分析法

凯文·林奇在城市的意象一文中指出,“良好的城市视觉质量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即其道路、边沿、结点、区域和标志有一定的形象特征,结构清晰,易于识别。” 清晰的环境印象可以成为一种普通的参照系统,给人以安全感、归属感,并且增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能反映出城市的总体形象,给人以完善的形象概念,也能彰显出城市建筑的个性与魅力。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便成为空间的形态量化分析主要对象。

其具体研究方法及步骤如下: 1)城市天际线实景拍摄

2)城市天际线内页整理分析。完成现场拍摄工作后,转入内页。主要利用photoshop、autocad等软件对图形图像进行处理。

3)城市天际线曲线整合。对勾勒出城市天际轮廓线进行曲线拟合;比拟函数以及模拟分析。4)城市天际线综合评定。建立评价模型,制定评价指针、因子分析法、专家决策法等。

5)构建不同城市天际线特征库

利用城市天际线特征库研究城市空间、天际线构成关系,并按照城市天际线设计图在城市地面上寻找其合理的位置,这样对城市空间的设计更具指导意义。

(9)新型媒介工具----叙事型工具在城市空间分析中的认知

小说、绘画、艺术摄影和情节电影等艺术形式,以叙事的方式表现城市空间形态和空间实践内容,因而被统称为“叙事性工具”。叙事性工具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形象性、整体性、直觉性、主观性、典型性。很多的时候艺术直觉可以成为科学调查的路标。马克思说他对法国现代史的了解,更多的是从巴尔扎克的著作中获得的,而不是当时的历史书籍。因此大量的艺术作品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对叙事性工具进行认知的方法有以下3个层次:第一,知识型诠释探讨空间实践的主体特性、行为模式、心理体验、动力作用等;第二,感觉型诠释在探讨作者主体特性,体验城市的方式和创作目的等对工具内容的影响;第三,探究型诠释探讨读者主体特性、对媒质的熟悉度以及先验的经历对认知结果的影响。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表现对象、文本作者和文本读者3个角度对叙事型工具。艺术家们以最直觉的感受,使用最精准的笔触描述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发生在其间的人的活动,以及城市空间给人们的心灵带来的冲击。从这些艺术形式中我们可以对空间形态形成的驱动力,空间构成的氛围有正确的认知。

以上所列举的各种各样的方法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只是在研究分析的侧重点上各有不同,它们之间都有相互渗透与综合,每种方法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例如空间注记分析方法综合了基地分析、序列景观、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等环境分析技术的优点,因此在城市空间的分析当中,应当综合交叉运用各种方法,指导城市空间的构建。结语

上述介绍的城市空间的分析技艺都是可直接用于城市设计的较微观层次的指导性研究,都旨在通过大量实地具体的调研,在事后分析、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研究方法,用于丰富较微观层次的城市空间的分析研究。随着越来越多人对城市空间研究的重视,涉及城市空间分析方法的研究会必将凸现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2 王建国 城市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3 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4 王鹏 5 王璐 汪奋强

7.打造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 篇七

公共空间的建设应纳入城市系统来考虑, 一个城市是否机能运作顺畅, 景观是否舒适美观, 那就得看它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大小、多少、分布是否恰当。一个良好的城市应是由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次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组成, 它们在形态上表现为点、线、面的特性。点是指城市的微型公园、街头绿地、道路交叉口、区域性小广场等节点空间;线指的是商业街、步行街、滨江路、林荫道等线性空间;面指的是城市中心广场、站前广场、码头、航空港等, 城市设计在对以上形态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要从定位、定量、定形、定调四个方面来把握, 分析城市的布局特点和性质, 研究城市中居民分布的状况, 购物能力, 传统习惯, 交通组织等各方面制约因素, 对各种规模的公共空间进行统筹安排, 这样不仅能使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在短期内见效, 并且系统化的操作, 可以避免好大喜功的盲目以及随之带来的不必要的浪费。

人与环境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 而行为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媒介”。研究城市公共场所中人的行为或活动规律是做好城市设计的重要条件。因此, 人们在公共开敞空间中的活动也趋于多样化。以素有“城市客厅”之称的广场为例, 广场可容纳的活动非常丰富, 包括集会、纪念、表演、锻炼、休闲、观赏、散步、浏览、娱乐、交谈、购物等。这些活动在广场上发生的时间和参与的人不尽相同, 不同的城市居民对不同的活动各有偏爱, 因此在不同的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例如欧洲一些城市广场设有露天咖啡座, 美国城市广场上甚至进行拳击比赛, 我国一些城市广场成为儿童放风筝的场所等。因此, 城市空间的设计要顺应人们的生理、心理、审美、行为、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在功能上既要满足居民的多样化要求, 又要根据居民的行为特点和需求爱好分清主次, 统筹安排。

“城市的本原是人际交流”, 城市的公共空间必须以“人的尺度”为空间的基本标尺, 才能为人的活动交流创造条件。“人的尺度”实际就是适宜人的视觉与感觉的尺度, 而这种尺度往往是从人的步行出发的。长期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城市设计的一些基本法则, 例如, 在步行街上, 人的适宜步行距离为300至500m;在广场等开敞空间中, 人适宜的视觉尺度是:相互交谈2至3m, 看见对方表情要小于10m, 看见对方轮廓要小于100m。另外, 供行人使用的环境设施如坐椅、雕塑、游乐设施等的形式和布局应符合使用者的多样性要求, 尽量创造亲和感和温馨感, 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鼓励人们积极利用和参与, 并体现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怀。因此, 广场、公园等公共开敞空间并非尺度越大越好, 那些贴近居民、小而精致的公共空间, 往往更能赋予人们安全感、舒适感、亲切感和人情味, 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场所。

每个城市都是“生长”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并且由于历史、规模、性质、文化的不同, 具有不同的性格、品格和风格。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之间千变万化的空间关系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公共开敞空间。城市设计不应“千城一面”, 随“风”而抄, 而应“就地取材”, 将城市特有的自然、经济、人文、历史、地形和本土文化作为创作源泉, 顺应地区的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 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的人文历史资源, 通过统一与变化、尺度与比例、协调与对比、均衡与突出等构图法则的运用, 将城市的各种物质、文化特色融入到空间的构成元素, 形成鲜明而富有特色的主题。

“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设计的核心思想。一个民主的、现代化的社会和城市, 应该创造多样化、人性化的公共开敞空间, 使空间为公众所使用和享受。这就要求城市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核心的原则, 重视研究人们的行为规律和需求爱好, 创造高质量、多功能、富有特色的空间环境, 使人获得亲切、有趣、舒适、自由、愉悦、安全的体验和感受。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是通过提高公共场所的环境质量, 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 从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融合。公共开敞空间只有深受人们的喜爱, 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方可谓之成功的设计。

8.西安城市公共空间通用设计研究 篇八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载体,人们生活品质的好坏与城市公共空间内的规划建设紧密相关。城市中有形或无形的设计都应该为所有人的共同需求服务,而这样的设计应该是安全、舒适、人性化、美观、环保、与环境相融合的。

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这一词是由美国设计师朗·麦斯开始大量使用的,他认为“通用设计”并不理想,更准确的说应该是一种设计方向——“全民设计”。它首先是针对所有人的共同特性,共同需求对人们所处的环境、使用的物品进行设计,使之安全、舒适、便捷、美观、人性化、与环境相融合并且是环保的,甚至它不只是具象的设计,也可以是抽象的,是无形的。无障碍设计只是通用设计的一个部分。

西安通用设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西安现状

西安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人口741万人。西安现有57.8万残疾人,123万老年人,人均寿命逐年增长,社会已向老龄化过渡,老年人和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需求已经把无障碍建设提升到了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地位。西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从2001年开始起步,2005年被命名为全国首批、中西部地区唯一的12个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之一。

2.存在的问题

(1)信息传达

信息传达是人们能否顺利出行的重要环节,以西安的城市规模自然会有大量的信息产生,这时我们便要考虑环境的主题、使用者以及城市容貌来进行规划整理。西安在车行方面的信息传达系统基本完善,可以保证出行者正常并有秩序的出行,但对于步行者来说街道上的信息传达系统则需要根据环境及行人的灵动性在国家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2)街道设施服务

1)盲道设施与街道信号装置

虽然西安的盲道铺设与街道信号装置在主要街道上基本全部覆盖,但也要考虑到使用率较高的十字街道或交通较为复杂的街道。其中盲道的铺设在街道环境中最为显眼,但是根据国家规范我们发现部分铺设结合相应环境并不符合标准,反而对使用者们带来了麻烦。而部分街道信号器装置的功能较为单一,大部分主要考虑的是视觉或听觉障碍者,并没有考虑到老龄人士与儿童或者行动不便者。

2)公交车站

在城市部分设施中功能单一或缺少人文关怀,公交站台就较为典型,西安大部分的站台主要起等车的作用,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车辆信息、天气、新闻等有效信息融合进去。我们发现只有在主要的站台才会有车辆信息的盲文,这也仅是站在视觉障碍者的角度。

3)主题空间设施

西安主题空间较多,例如大雁塔广场以及西安世博园等,这些地方人员流动量大,基础设施与基于人文关怀的设施还是不够完善,尤其在这些空间有着提供休闲放松的特性,如果能增添一些交互设计,我想应该能使环境更加人性化。

设计方法与整改建议

城市标识:

城市标识是城市设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中充当传递信息,指引方向的重要功能,信息是否有效的传递,帮助到所有的人,尤其是需要关怀的人士,标识的造型、色彩、字体、符号包括每一个细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造型

造型是标识给使用者的视觉第一印象,很多标识的独特造型使得本身成为一种被识别的地点信息,尤其对于老年人、儿童、智力障碍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加深使用者对该地点的印象,比如在娱乐场所我们可以强调标识的个性化造型,以提高它周围环境的识别性。

(2)色彩

色彩是标识中重要的元素,尤其色彩的对比应用有助于老年人、视觉障碍者。人们还常利用颜色对人们进行心理暗示或影响。老年人大多都患有青光眼等眼疾,老年人眼睛的晶体可能会变黄、变浊,色彩如果不巧妙应用便会给老龄人士带来视觉障碍。通过一些实验数据我们发现互补色越相近、或者明度差越大,分辨性就越高。色彩都有自身的性格,在交通标识中红色表示停止或禁止,黄色表示注意,绿色表示安全、通行。合理的色彩应用能给所有人提供简单、便捷的信息。

(3)文本信息

文本信息首先要考虑到它的识别性和易读性,黑体、无衬线字体是识别性较高的字体,文本信息主要是给步行者与车行者使用的,所以要考虑到字体的大小,而对于老年人与视觉障碍者而言字体应偏大,对于外国人来说文本信息需要国际化,对于儿童与智力障碍者要注意他们对信息的理解程度。

(4)符号

对于国际都市来说符号的设计应用越来越重要,图形符号可以解决语言不通,交流不畅的问题,符号的设计应该是形象易懂的,并且国际化的,使老年人、外国人在读取信息时不会出现理解障碍,对于儿童要照顾到他们的心理,图形符号应该具有趣味性。

展望西安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的概念分我们应对西安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通用设计乃至全国的通用设计都充满信心,设计师应该多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上分析城市公共环境的设施设计,而对于使用者来说应该多参与到设计师的工作中来,为设计师提供意见,共同建设使自己安全、舒适、和谐、环保的城市生活。在城市公共环境中人们还应该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共同维护无障碍设施,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对此,我们应该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空间通用设计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及对城市建设的规范对症下药,考虑到具有矛盾的设计并和谐解决。

如我们所见,古城西安正向一个无障碍、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兴城市悄然转变。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王静娴(1991-),女,山西省长治市,陕西科技大学,学生, 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9.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反思 篇九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回顾这堂课的教学,从课前准备到课堂实施,再到课后总结,颇有感触,反思如下:

一、成功点

1. 整堂课条理清楚,便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2. 通过乡土案例分析得出结论,贴近生活。

3. 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自学,诱导学生说出结果及原因。4. 问题分析的比较透彻。

二、不足

1、学生对城市的外部形态有一定的了解,如何从外部形态过渡到内部结构,思维有些混乱,也就是在承转方面做得不好。

2、总结不到位,。尤其在学生代表展示完小组的讨论结果后,对各功能区特点以及不同城市功能分区差异的总结和点拨是十分必要的。我虽然也有总结,但总感觉不够到位。

3、随机应变能力有待加强。90后的学生思维很活跃,在课堂上,经常会提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当这些意想不到的情景出现时,我有时显得很笨拙

三、课堂设计环节剖解 1.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指定首先要体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其次,对于课标中的行为动词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 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② 行为动词要尽可能具体而明确;③ 确定明确的行为条件,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的行为条件是运用实例;④ 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定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较好的体现了落实课程标准的过程,但是由于对课程标准理解的不够透彻,致使教学目标的制定存在了一些偏差。如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实际上已经融入在行为动词中了,教学目标就不要单独列出这一条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深刻的研读课标,全面关注教学目标制定的各个方面,将新课改的思想融入到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当中。2.反思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教材的安排和课标要求,我以生活购物地点选择导入,进而利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分析我们所在的城市明水,根据明水香港街商业区的形成,进而引出住宅区、工业区来。然后加强了对三大区的分布位置和特点的分析。过程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引导点拨一下。以功能区的组合分布形成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为过渡,重点分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利用资料图做了重点分析,其他影响因素以实例的形式点出。总体来说内容处理的有详有略。但是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问题最好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设问,通过层层设问突破重难点。

3.反思课堂活动的设计

课堂活动的设计动机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使他们对知识点能够在加深印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并能利用地理知识来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这些课堂环节,不但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老师能够了解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检验教学效果,并及时发现问题,迅速给予指导和帮助。

本节课以选择购买李宁鞋的地点展开,结合章丘地图,贴近生活,拉近师生距离,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并且对商业区区位特点和形成原因承接自然、设计巧妙,但只设计到商业区,面有点窄,宏观知识建构作用不突出。4.反思板书设计

本节课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条理比较清晰,基本体现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但是板书设计内容过于具体,看起来有点复杂。课后我对板书设计做了调整,基本上使板书设计能够比较精练、清楚的表示出来。今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板书设计能力,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层次、因果关系为线索,充分体现板书是对教材内容高度的精练和浓缩的特点。

反思越多,收获亦多,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不断的探究、质疑,审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使自己从自我经验型的教师发展成为智慧型的教师。日常教学中我常自省其身: 1.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2.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3.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4.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0.城市公共艺术空间论文 篇十

—阿培

从城市出走,第一眼所见可能不是如诗如画的田园,而是那些缔造了城市根基的远郊工厂或“寻常人家”。从某种角度来说,“工厂”和“边缘”不仅代表着城市的孕育者—亦是城市“考古”和寻根的最佳去处;试想,当褪去了昔日“养儿育女”、“主持家务”时的热火朝天,这些边缘地带剩下的不过是斑驳与沧桑,就像是母亲,因多年的操劳而生成的皱纹和双手,并烙下了浓浓的生活味道。如果你认为这样的说法太过煽情,至少,这些看似荒芜的“废弃空间”却是华丽城市的近亲,这一点从同样是钢筋水泥的一脉相承中便可得到确认;它们也是你记忆深处封存多年的“故地”。

11.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布局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结构

在一个城市当中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在城市的商业建设当中是较为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这种公共空间都处于商业中心最为繁华的地方或者是集中的地方。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建设对与整个城市来说, 会对其城市文化、人民的满意度等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对于城市商业中心的设计者来说, 合理的进行公共空间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1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属于城市开放空间当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部分, 在城市的商业建筑建设当中需要重点处理。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不仅能够向群众提供购物的职能, 同时其还能够成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当前来看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还向人们展示着一个城市当中的人文、城市面貌、人们的生活观念等。设计良好的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能创造出一个具有过渡性的、娱乐性的、安全性、交往性强的区域, 能有效的吸引顾客的驻足和观赏, 这对于商业中心的发展来说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2 当前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属于人们进行休闲、购物、娱乐等活动功能最为复合、集中的部分;另一方面, 我国的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过分的注重其商业价值, 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充分的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那么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中的公共休闲设施匮乏

现代理念下的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区域, 同时还应该结合广场、自然景观等为人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在该过程当中提高人们购物的环境质量。但从实际来看, 当前我国的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例如供人休息的座椅和场所是非常少的, 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其对于长期维护客户的重要性。而商家和设计者也是基于将顾客当作为游客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 所以自然能够达成一致, 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商业中心公共休闲空间严重不足的现状。

2.2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公共绿地面积不足

通常来说商业中心都位于城市当中比较繁华的地带, 在地理位置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正是由于商业中心多位于城市繁华区域所以土地的价格就相应的较高, 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开发商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往往就会忽视绿化用地, 最后导致整个商业中心公共绿地面积不足、缺乏绿色和生机, 影响了人们在公共空间进行休憩的心情。

2.3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严重功能单一的现象

有些城市在设计商业中心的公共空间时往往没有考虑到其多功能性的发挥, 随处可见的是大面积的、功能单一的广场、空旷的公园, 似乎像是一个封闭的物体一样直插到了商业中心当中, 这样的区域虽然位于商业中心当中, 但是却和整个商业中心格格不入, 也没有起到应该发挥的作用。

3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改进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当中我们知道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是有非常强大的服务功能的, 而一个成功的公共空间设计要能够让身处其中的人有舒服、惬意的感觉, 要能够让人们在休闲的时候就能够激发其购物及消费的欲望。首先行人对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需求在其设计当中应该是最先需要考虑的因素, 而人群的聚集度也是设计当中的主体。本文对于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的设计主要是以打造人性化的、高效率的公共空间为目的进行的。

3.1 商业中心街道广场的建设

商业中心的街道广场是公共空间当中的兴奋点, 也是商业街道当中的开阔部分, 面对当前商业中心当中街道广场逐渐退化和消失的现状, 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逐步的改善街道广场的建设。

(1) 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休息设施的建设。商业中心街道广场当中的休息设施面向群众主要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有交流、观赏、休息、思考等。而在商业中心街道广场当中发挥这一基本功能的就是户外座椅, 当人们在商业中心购物或者是闲逛的时候当偶尔觉得累或者是需要和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选择户外座椅进行休息。休息设施既可以是固定的座位、也可以是可移动的, 同时还可以是一些沿着边沿地带设计的休息区。另外商业中心街道广场当中的树墩和假石等都在无形当中为其提供了休息场所。

(2) 设计的过程要考虑到附属设施的建设。当前现代的商业中心街道广场的附属设施主要有雕塑、水景、景观花坛、书报亭等。这些附属设施的建设都会影响到整个商业街道的氛围和气息, 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吸引人们前来购物。所以所设计的内容和布局就需要要考虑到人们的视觉需求和心理需求。

(3) 设计过程要注意尽量减少消极界面的长度。在城市商业中心当中往往会有一些较为单调、刻板、严肃的用玻璃、石材、或其它材料堆砌的建筑外立面或内部装修。那么这些建筑内外界面和电影院、游乐场、商店等商业氛围最大的区别就是看着较为冷漠, 容易让人出现紧张不愉快的心情。所以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尽量的减少这类建筑的界面长度。

3.2 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城市特色的建设

在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当中的符号以及有些标志性的建筑都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 所以一个城市商业中心当中的符号必须要和周边的建筑协调存在, 设计上要和城市文化相呼应, 做为设计师应该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个性和特点有充分的体会和认识, 能够将这些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性的提炼, 进而创造出和城市相适应的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 使其也同样具备该城市的特色元素。

3.3 增加公共空间绿地面积

为了更好的为人们在公共空间进行休憩、娱乐等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就需要适当的扩大公共绿地的面积, 那么解决的措施主要有两点:一是可以通过增加立体绿化和空中绿化, 用来扩大绿地面积;二是通过在绿化的重点位置进行布置和点缀, 注入绿色气息。这两种方法都是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绿化面积不足的问题, 并且二者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3.4 加强公共空间复合性设计

社会发展到今天, 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主旋律, 对于人们来说休闲娱乐和购物生活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了, 二者之间的连续性也变现的越为明显了。公共空间只有将多种功能活动混合在一起, 才能够使城市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人与人之间才会变得更为密切。所以在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把多种用途的设施考虑到其中, 将各种功能混合在一定的公共空间范围内 (购物、休闲、娱乐、商务等) , 让每一个处于公共空间的人只需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就能够完成多种公共活动。公共空间复合性的加强能够有效的吸引人群, 使空间活力不断加强。

4 总结

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对于城市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是城市公众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所开展的研究对于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布局的设计和建设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城市的整体建设。做为城市商业中心公共空间, 在设计上不仅要体现城市风貌, 同时还要兼具人文精神, 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够为现代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孙晓.从消费者行为需求探讨现代商业空问布局, 山东建筑大学, 2011.

[2]张晓娜, 施明华.我国城市社区商业的空问布局模式探讨,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11) .

[3]齐延成.广场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连接”——以哈尔滨西客站地区和谐·中兴广场及休闲廊道设计方案为例[J].设计.2015 (1) .

[4]赵芮兴.对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区公共空间设计的探讨.学研探索.2015 (4) .

上一篇:关于爷爷的生日的作文200字下一篇:雨冬雪情感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