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的方案

2024-06-23

中班音乐活动的方案(精选9篇)

1.中班音乐活动的方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景中创编舞蹈“幸福的花朵”。

2、感受音乐并能大胆想象。

活动实施时间:xx年4月

活动级别:区音乐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活动准备:幸福小花一朵,彩色纸盒若干,春姑娘皱纸若干,地板上贴好表示小桥的贴纸。音乐磁带。第5、6乐句动作事先已经学会(以拍打节奏为主)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天气怎么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你想到哪里去玩?让我们开着火车出发吧。

ü 复习歌曲:火车开啦

t:小火车开到哪里了?(花园),夏天的花园百花盛开,让我们来扮演一朵可爱的小花,把夏天的花园装扮得更美丽。

ü 复习舞蹈:我是一朵小花。

ü

你扮演的是什么花?(迎春花,百合花,紫藤。。。)2、你们想扮演幸福的花朵吗?

ü 复习歌曲:幸福的花朵

ü 你们唱得真好听,你们想去寻找幸福的花朵吗?为什么?

二、寻找幸福之花

1、寻找之旅一:我们出发啦

ü 幼儿跟随音乐旋律自由走动一圈

ü 请个别幼儿带领全体幼儿快乐、神气地出发

2、寻找之旅二:我们走小路

ü 这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子路,我们怎么过去呢?

ü 幼儿演示,个别——集体练习小碎步

3、寻找之旅之三:春雨姑娘来了

ü 春雨姑娘来了,催开了美丽的小花

ü 老师及时捕捉拍下幼儿花开的镜头

ü 观看视频照片,幼儿模仿花开的动作

4、结束寻找之旅:寻找到幸福之花

ü 打开盒子,找到幸福之花

三、组合完整舞蹈

ü 完整欣赏舞蹈

ü 幼儿和老师依次扮演幸福之花,共同舞蹈。

结束语:幸福之花真美啊,让我们把幸福之花带到好朋友的身边吧。(边舞蹈边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时一次非常成功的教学案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活动流程的设计巧妙合理:老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音乐能力水平出发,设计了一个音乐舞蹈创编活动“幸福的花朵”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和老师一起愉快进行了4个游戏,游戏的内容和目标紧密相结合,效果也非常好。

其次是活动内容的选择,老师选择的音乐节奏稳定清晰,并且音乐内容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寻找花朵旅程”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满足幼儿在学习中的好奇心。

最后是幼儿创编能力的展现,通过老师又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施,帮助幼儿在一个课程的时间内即理解了音乐内容,掌握音乐节奏,又创编出一个生动的舞蹈,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2.中班音乐活动的方案 篇二

一、动画演绎, 画中寻乐

动画是幼儿的最爱, 将音乐的内容制作成动画是趣味化教学的有效方式。如在音乐欣赏活动“妈妈宝贝”中, 教师制作了两段动画, 一段是动物间依偎、拥抱等表现相亲相爱的画面, 另一段是与歌词相匹配的画面:蓝天下, 妈妈和宝贝大手拉着小手。活动中, 教师先请幼儿欣赏动物间相亲相爱的动画, 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相亲相爱的含义。接着, 幼儿迁移动画中的肢体经验, 表现相亲相爱, 并感受其中的情感。最后, 幼儿跟着妈妈和宝贝大手拉小手的动画表现音乐, 再次升华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合着优美的音乐, 与动画片中的角色一起动作, 各种感官相互协调, 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魔术吸引, 奇中享乐

魔术的神奇性往往能紧紧抓住幼儿的好奇心, 因此, 我们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为变魔术, 让幼儿快乐学习。在韵律活动“圈圈魔法师”中, 教师将音乐与魔术相结合, 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教师设计了一种神奇的魔术道具, 牢牢抓住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以“变魔术”为线索展开: 教师扮演魔法师, 熬制魔法汤, 并将装有魔法汤的瓶子分发给每一位幼儿。当幼儿随着音乐旋律摇晃瓶中的水, 发现原先无色透明的水竟变成了各种颜色的魔法汤时, 不禁欢呼雀跃, 完全沉浸在音乐活动中。

三、角色扮演, 情中作乐

角色扮演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们就将打击乐活动“老鼠娶新娘”设计为角色游戏的形式。幼儿装扮成音乐中的各个角色, 以“娶亲”为活动线索, 学习不同乐器的演奏。活动开始时, 由教师扮演新郎, 引导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当幼儿熟悉游戏后, 师生共同扮演老鼠, 感受老鼠娶亲的欢快情感, 并运用各种乐器的演奏表现娶亲的场面。当新郎揭开新娘面纱后, 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 新娘竟是老猫。活动生动有趣, 具有挑战, 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既感受到了音乐的情绪, 又融入到角色表演当中, 从而加深了对音乐内容的理解。

四、动作体验, 动中激乐

中班幼儿喜欢用动作来感知和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因此, 我们用动作体验法, 让幼儿的学习充满情趣。如歌唱活动“小兔菜园”, 我们让幼儿在了解歌词内容的同时, 通过动作感知和理解音乐。以问题“小兔怎么吃菜? 小兔怎么种菜”激发幼儿创编小兔各种吃菜、种菜的动作, 并用动作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欢快情绪。

五、猜测揭秘, 思中有乐

3.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案例分析 篇三

[观察背景]这节课是我日常教学中的一节课,之前我看到有的老师上过类似于这样的韵律活动以后,我倍感压力,因为她上的很好,考虑的也很周全。她采用的是一般用的图谱模式,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故事内容,图片很生动。我就想,要是换成实地观察或录像会不会更好?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一下关于母鸭带小鸭一起走路、游泳和哺食的全过程的录像,选出了一些比较符合我这节课内容的部分。整节课的构思和图片都出来以后,我选择让幼儿先去观察,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兴趣。以下是我的活动实录:

[活动实录]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学习随音乐较合拍的做踵步动作,并能手脚协调地做动作。

2.在观察的基础上,迁移生活经验,模仿鸭子走路,鸭子叫、鸭子游水的动作。

3.在舞蹈中主要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以及调整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尽可能地避免相互碰撞。

[活动准备]

音乐,母鸭和小鸭的头饰,母鸭带小鸭的录像。

[活动轨迹]

一、开始部分

观看鸭子走路的录像,根据自己的经验,学习踵步动作。

1.幼儿回忆观察鸭子的经验,并模仿鸭子走路。

师:“我们都看过鸭子,鸭子走路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2.观看录像,学习踵步动作。

教师边引导幼儿观看,边示范做正确的鸭走动作(即踵步动作):右腿屈膝,左腿向前方伸出,脚后跟点地。(反方向动作相同)(在这一部分中宝宝们看到录像以后很是高兴,注意力一下被图片提到最高点。)

3.幼儿随音乐四散找空地方,练习鸭子走路动作。

二、基本部分

变换不同的手部动作,创编模仿鸭子的动作。

1.幼儿创编鸭子的不同动作。

师:“你们除了会学鸭子—摇一摆的走路,还会学鸭子的哪些动作?”

“你们听到小鸭子的声音了吗?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嘎嘎)“又该怎样做动作呢?”双手手心向下,在嘴前上下开合并发出“嘎嘎”的叫声。幼儿对鸭子叫的动作比较熟悉,说以这—动作进行的很顺利。

2.“你见过小鸭子游水吗?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表演给我们看一看。”请幼儿上前表演,并总结:小鸭子游泳动作:双手手心向下,在体前向两侧打开做游泳的动作,并不时摇摇尾巴。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做手上的动作,同时提醒幼儿脚上的踵步动作。

3.听音乐并分析旋律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针对性的重难点练习。

师“听一听1-4小节的你听到了什么?(鸭子的叫声)所以,这一段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叫)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叫的动作。“5-6小节音乐有什么变化,你又听到了什么?瞄来游去真快乐)我们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游泳)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游水的动作。

三、表演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1.“今天天气很好,小鸭子们和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请几个动作比较好的幼儿或能干的幼儿带上鸭宝宝头饰和鸭妈妈(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忆其中的主要动作。

2.分角色表演。请一半幼儿带上鸭妈妈头饰其余幼儿做鸭宝宝,或请一个动作协调性好的幼儿做鸭妈妈,其余小朋友做鸭宝宝,分角色合作进行韵律活动。

(虽然游戏活动结束了,可是宝宝们—个个都还想继续玩,对这节课的兴趣点在分角色表演时达到最高点,最后在我答应他们课后继续玩的情况下他们才依依不舍摘下了头饰。)

[活动反思]

在我备课的时候,我想尝试下新的教学手法,所以我提前让幼儿实地观察和准备了录像教材,尽量地让小鸭子的特色可以一目了然。备课教案的时候,我也一再地请教园里有经验的教师,不断地征求他的意见,欲求完美的教案呈现出来。

在课时,我发现宝宝们对“鸭妈妈带领鸭宝宝出去散步”表演部分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掌握得不太好,总是在表演过程中出现问题:刚开始还在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走,但是一遍过后,幼儿“鸭宝宝”就走出了自己的队伍,跑得到处都是,最后只看到“鸭妈妈”独自游来游去……这时,我停止了音乐,把游戏规则又重新讲了—遍,并且带着他们去“池塘”,跟着音乐,一群快乐的小鸭子游了起来……课后,侍老师告诉我,要想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避免出现碰撞问题,先要让他们会做动作,然后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这样他们的脑海里就会有印象,再者就是控制住幼儿的情绪,这样才能使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4.中班音乐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篇四

拍胸舞是我们当地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闽南民间舞蹈,在闽南泉州各种节日及大型活动中都能看到。本活动以拍胸舞为题材,引导幼儿欣赏拍胸舞的视频,了解拍胸舞的主要特征,学跳生动有趣的拍胸舞,激发幼儿学习民间舞蹈的乐趣,并通过欣赏、模仿拍胸舞的图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拍胸舞的动作及人物动态。在欣赏、感受、模仿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自己的视角以绘画的形式去创作、表现这种生动有趣的闽南民间活动,激发幼儿的本土意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富有闽南特色的民间舞蹈——拍胸舞,激发幼儿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2.模仿生动有趣的闽南拍胸舞,能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表现拍胸舞的动作。

活动重、难点

重点:欣赏、感知《拍胸舞》的不同动态,大胆模仿《拍胸舞》的动作。

难点:运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拍胸舞》的舞蹈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拍胸舞》的课件、照片,图画纸、笔等。

2.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拍胸舞》的服饰、道具、音乐等,并在民间节日中见过跳《拍胸舞》。

活动过程

1.欣赏与感受。

(1)教师播放《拍胸舞》的课件,引导幼儿欣赏。

提问幼儿:课件里跳的是什么舞是怎么跳的你在哪里见过跟其他舞蹈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拍胸舞》是我们闽南特有的民间舞蹈,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拍七响,是用手掌拍击身体的一种舞蹈。

(2)幼儿随欢快的《拍胸舞》音乐自由舞蹈,感受舞蹈的乐趣。

(3)自由欣赏定格的舞蹈动作图片,进一步感知拍胸舞的不同动态,大胆模仿各种《拍胸舞》的动作。

(4)教师引导幼儿重点欣赏《拍胸舞》中头的位置、手的方向、身体的方位等。

2.表现与创作。

幼儿创作绘画。教师启发幼儿大胆表现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表情。指导能力强的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拍胸舞动作画出来,也可以与同伴相互比动作作画,指导能力弱的小朋友能看着图片把拍胸舞的动作画出来,涂完颜色后剪下来,贴在大展板上合作表现热闹的踩街场面。

3.欣赏与分享。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分享同伴的作品,自由讨论,启发幼儿说说:“你喜欢哪个小朋友画的舞蹈动作为什么”对有进步的幼儿予以肯定。教师把幼儿合作表现热闹的踩街场面的画作布置到活动室的墙面上,供幼儿继续欣赏。

教学反思

1.让幼儿充分感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让幼儿通过多媒体观看生动有趣的拍胸舞,并通过图片让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了解拍胸舞的主要特点,让幼儿感受闽南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为下一环节的大胆表现提供支持。

2.活动过程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难点在于,怎样把人物的动态大胆地画出来,所以我通过跳拍胸舞引入主题,引导幼儿回忆舞蹈动作,并通过对图片的模仿,让幼儿亲身去体验、感受拍胸舞动作的夸张,突破重难点,为接下来的绘画奠定基础。

3.提升幼儿的绘画技能。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在画人物时,动态一般比较单一,人物以站立、手的动作向外伸展为主。借此活动,能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里,大胆地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4.作品展示独特,凸显画面的整体效果。

5.中班音乐活动:小鸭的舞 篇五

活动目标:

1、在引导下能将音乐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愿意用动作、符号记录等多种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2、能积极参与欣赏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音乐磁带;小鸭头饰;蓝色皱纹纸;彩色笔;图画纸;图谱等。

经验准备:带孩子们到公园亲眼看一看小鸭子;播放反映小鸭子生活的VCD,让孩子们注意看并模仿小鸭嬉戏、奔跑、摇摆走、游水等动作;讲述关于小鸭子的有趣故事,介绍小鸭子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1、奥尔夫音乐游戏:木头人(通过游戏增强孩子们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2、音乐欣赏《小鸭的舞》由于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此次活动选定以给主题的方式进行欣赏。

(1)第一遍欣赏。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鸭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这遍欣赏主要是让孩子们对音乐有一个总体的感受,初步建立生活经验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2)第二遍欣赏。“我们再听一遍,听一听这些可爱的小鸭子在干什么呢?”(这遍欣赏主要是让孩子们在有音乐形象的前提下,充分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

(3)当孩子们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形式来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因为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不同,如果让他们同用一种表现形式,一些孩子会感到受限制甚至是一种负担,抹杀了孩子欣赏的兴趣)。简单列举三种方式:

做一做:引导孩子想象,并表现出小鸭子的各种动作,如游水、嬉戏或舞蹈。

画一画:引导幼儿用各种符号来记录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不要求孩子记录的符号有多美观、多精确,只要他们听出了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并知道可以用不同符号表现就可以了)。

(4)再次欣赏。出示音乐图谱,伴随音乐,讲解图谱,以形象的视觉刺激,帮助幼儿较准确地感受乐曲每一句所表现的内容。同时,间接地向孩子们介绍图谱记录与表现的方法。

3、音乐游戏:寻宝,请你快快蹲下来(通过游戏练习孩子们听辨旋律变化的能力)。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的亮点在于引导幼儿能将音乐的感受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愿意用动作、语言、符号记录等多种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且能积极参与欣赏活动,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由于中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活动中以给定幼儿半开放的主题方式进行欣赏,即从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到多种形式地表现音乐,教师没有给幼儿任何统一的要求,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充分的想象和创造。活动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体验着音乐活动的乐趣。活动优势: 1、在欣赏的过程中,给定幼儿半开放的主题,提出发散性问题“你听到小鸭子在干什么?”既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同时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2、当孩子们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后,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音乐感受,而不是做整齐划一的要求,这样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又促使幼儿的`个性发展。 3、通过视觉刺激、听觉刺激、肢体语言等多通道参与活动。特别是运用图谱的演示,帮助幼儿进一步准确地理解、感受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姿态动作,体验童话世界的美好意境,是幼儿最大的乐趣,教师选择生动具体、形象单一的乐曲《小鸭的舞》给中班幼儿欣赏,符合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发展水平。教师注重幼儿音乐经验的积累,使幼儿对小鸭子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并能自由模仿小鸭子的各种动作姿态及叫声,这对幼儿顺利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中小鸭子的可爱形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引导幼儿欣赏乐曲之初,教师巧妙地运用提问的方法,激发幼儿积极思考,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想象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生活经验,任意想象一群可爱的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行走、追逐游戏、戏水欢叫的场景,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音乐想象力。让幼儿说出音乐的形象,其困难程度大大超过了用动作表现音乐,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兴趣及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和创设多种活动方式,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以不同的活动方式(表演或绘画)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积极发展。

6.中班音乐活动《买菜》的教学策略 篇六

——谈中班音乐活动《买菜》的教学策略

歌唱活动不仅要关注歌词内容的理解、旋律的整体学习,更应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思维等学习品质的发展,让幼儿歌唱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主动学习、和高效学习。根据本次大会主题词“关注幼儿学习过程,研究教师教学行为,提升课程教学品质”,我们的理解是:聚焦灵动的细节,实现愉悦的歌唱。因为细节虽小,却能见微而知著。

一、难点的巧妙前置,帮助幼儿快速认知,精确记忆。

理解记忆歌词是幼儿有效学唱歌曲和产生相应的审美情感体验的基础。歌曲《买菜》前后两段歌词以记叙性语句出现,且曲调也基本一样,幼儿容易理解和学唱。但菜名部分却以说唱形式呈现。菜名数量多达十种,光是记忆就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了,还要按XX XX | XX X的节奏合拍接唱,对中班孩子是个不小的挑战。

那么如何有效突破“合拍接唱,快乐歌唱”的难点,帮助幼儿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实现三个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音乐节奏,掌握歌曲中的念白;2.理解歌词,能较完整地演唱歌曲。3.乐于把自己融入情境,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我们采用 “难点前置、分层落实”的策略,在活动一开始就直接引入中间的说唱环节,让幼儿多形式练习有节奏的念白后再让幼儿唱着夸夸我的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求孩子做到认真倾听、仔细辨认、详细记忆、快速准确地接唱,隐含的是对孩子倾听观察模仿品质的培养目标。随着难点的逐一突破,再引出歌曲的前后乐句形成完整歌曲。这样巧妙的难点前置设计,使得整个活动过程呈现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特点,孩子的学习自然就显得轻松了。

二、图谱的有意识增减,物化音乐元素,发展幼儿思维品质

图谱能帮助幼儿解决认知的困难,使幼儿接下来能更好地集中学习和表达歌唱的的旋律与情感。我们以简笔画的形象呈现的简易图谱更符合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教师制作起来省时省力,非常适合常态教学。在设计图谱的过程中我们更关

注了几个细节上的处理:

1.音乐元素的物化

如我们将抽象的XX XX | XX X音乐节奏转化成“2个萝卜2根黄瓜3个西红柿”,促使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拍一拍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无形中延长了孩子的注意投入时间,有利于孩子专注学习

品质的养成。

2.迁移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活动中我们紧扣歌曲中“鸡蛋、青菜、母鸡、鱼儿”四小结曲调完全相同、歌词结构一样的特点这个小细节促幼儿的经验迁移。如:在引导孩子精确记忆“绿油油、圆溜溜”等词语时,我们采用迁移的方法引发孩子想想“你能象唱青菜绿油油一样,用好听的词来夸夸鸡蛋吗?”;同样的方法由“母鸡”迁移“鱼”的歌词。幼儿在倾听同伴、观察模仿、填充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变得更加主动积极。采用迁移的学习方式的音乐活动模式的背后其实更隐藏着另一个特殊的价值:仿编经验的积累。

3.循序渐进的学习

考虑到幼儿新歌学习记忆有一定困难,我们贯彻 “目标小步前进,难度逐步叠加”的原则。撤掉反复部分的母鸡和鱼,以忘记买母鸡和鱼的口吻补充图谱,演唱歌曲;并用加法增加图谱,等孩子基本会唱歌曲后,用减法逐渐拿掉图谱,撤离“图谱”这一支架让幼儿主动记忆歌词。

三、教育情景的游戏性创设,唤起幼儿学习热情,愉悦歌唱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化的情境教学也更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为了凸显活动趣味性,最初我们精心设计了“去菜场挑菜→说说我的菜→我和奶奶来买菜→变成蔬菜玩买菜”这样一个以“买菜”为主线的富有情趣的完整教学情境。期望孩子们始终置身于买菜的情境中,乐此不疲地玩着唱着。然而实践中发现最后的游戏出现了“喧宾夺主”的情形,孩子被游戏的好玩吸引,而远离了老师预设的技能练习、情感体验的本意。

于是围绕着“帮助幼儿不断巩固完善和充分享受歌唱”的目标。我们重新设置了“让幼儿想象自己飞入图谱,成为歌曲中的角色”的游戏,让幼儿对比原唱听听“我们唱对了没有?”“哪里可以唱的更好听?”,鼓励孩子仔细寻找唱的不太完善的细节,给幼儿提供了“自我觉错、自我纠错”的学习机会,有效促进幼儿自我定向、自我追求、自我完善的主动学习品质的发展。最后我们英国布莱克的一首诗与大家共勉:

天真的预示 布莱克(英国)一颗沙中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中看出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我们看到仅仅是一颗沙,但是我们以呵护之心关爱每一朵“花”,珍惜“一刹那”的相逢,看到了头顶的太阳,就看到了真诚的世界。

研读教材

研读幼儿

——记中班语言活动《开心菜园》研课过程

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中心园

吴海燕

一、教材说明

本活动取材于中班主题《香香的蔬菜》,该主题主要帮助幼儿梳理对蔬菜的一些粗浅、宽泛的知识,使他们对蔬菜的一些模糊、混沌的知觉转变为有意

义的、有结构的知觉。

《开心菜园》处于主题的中期,是在幼儿对蔬菜有了一定的感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活动,主要讲述长豇豆、芹菜和不同的蔬菜宝宝进行各种体育比赛,最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比赛项目。一共有五个画面,色彩鲜艳,角色形象拟人化,表现的内容诙谐有趣,对幼儿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原设计以讲述为主要教学形式,选取了其中的三个画面作为讲述对象。主要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幼儿进行较细致地观察与讲述。

二、教材的研读与改编

(一)教学形式的改变——变看图讲述为故事教学

细细地研读教材后发现,该内容蕴含斜坡、体育项目、外形与项目的匹配等认知经验,画面细节丰满,对幼儿的细致观察、生活经验、思维水平要求较高。原设计以看图讲述为主,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描述,还设计了许多纠因性问题,这样对孩子的思维要求更高了。考虑到中班上学期的幼儿还是以模仿学习为主,因此我们以故事教学为主要形式,这样能提供幼儿语言学习的范本,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不会因讲述简单

而失去故事的趣味性。

(二)教材详略的处理——变五个画面为两个主要情境 原教材一共有五个画面:跳绳比赛、跑步比赛、摔跤比赛、排球比赛、体操比赛。在第一次教学时我们选取了三个比赛为主要内容让幼儿理解,其中跳绳比赛及跑步比赛是以引导幼儿先看图理解故事内容为主,摔跤比赛则教师讲述在前,并安排了个别幼儿尝试摔跤比赛的环节,最后一个体操比赛作为结尾,主要关注如何庆祝,以突出开心的主题。但试教后发现,容量太大,而且幼儿对于摔跤比赛、体操比赛缺少原有经验,幼儿尝试摔跤比赛只是增加了活动形式,虽然幼儿很兴奋,但缺乏实际的教学意义,对幼儿理解故事、发展语言能力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又进行了调整,舍去了摔跤比赛的内容,修改了体操比赛的画面:把画面修改为纯粹的大家为长豇豆、芹菜庆祝的画面。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对幼儿科学认知、理解、表达的难度,符合中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

(三)教育价值的挖掘——变渗透科学性为社会性教育

本活动虽然是一个语言活动,但作为主题背景下的一个语言活动,我们还是关注主题的目标与价值,但也正是受这影响,我们一开始太关注对于蔬菜特征,这一科学知识的落实。在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进一步了解几种常见蔬菜的主要特征。”这一目标。但在试教后发现,故事中的角色形象都是拟人化的,和实际生活中见到的蔬菜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一个童话故事背景下,再牵强地渗透严谨的科学认知不是很妥当,也不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而且作为主题背景下,这个活动是在对蔬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再把这一科学知

识作为主体目标似乎不太适宜。

于是我们又多次对作品进行了解读,发现作品中一个隐含的教育价值: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始终不放弃,坚持到底,最终获得了胜利。这不正是现在很多孩子身上缺乏的品质吗?于是,我们把以科学目标调整为“尝试感受角色的心理,知道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社会性价值目标。并相应地改编了故事与教学策略,让幼儿能更深刻地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提问的设计也引导

幼儿对此进行思考。

(四)故事的改编与完善——变平铺直叙为生动有趣的儿童化语言 有趣的情节、生动的语言,总是能吸引孩子的参与。一开始我们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改编了故事,但在讲述时发现总是不太能吸引孩子,图片所展现的有趣诙谐也变得平淡了,细细推敲之后发现故事还是以成人的语言来理性地叙述故事,而忽略了孩子的语言习惯,于是对故事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尽量以孩子的角度出发,运用儿童化的语言,使故事更有趣,更易于孩子理解。如跑步比赛中的一个场景,一开始的故事是这样的:“土豆先生发令枪一响,包心菜、番茄就“叽里咕噜”地滚着跑,一会儿就到了山坡下。”修改后的故事:“土豆先生说:预备,跑!包心菜、番茄就飞快地滚起来,“叽里咕噜、叽里咕噜”,一会儿就到

了山坡下。”

当然改编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语言的儿童化与趣味性,同时也尽量地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故事开头部分,一开始编的时候是“开心菜园的蔬菜宝宝们要开运动会啦!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神气地走入运动场。”这样简单导入故事主体部分。而考虑到语言活动中如何丰富幼儿的词汇、巩固对蔬菜特征的了解(为理解故事作铺垫),我们又进行了修改“开心菜园里住着一群快乐的蔬菜宝宝。有高高瘦瘦的长豇豆、芹菜;有矮矮胖胖的大南瓜、冬瓜,有红艳艳的小辣椒;还有圆溜溜的包心菜、蕃茄„„” 而且这样的修改更加生动有趣了。

三、支持核心目标的教学策略

核心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并能描述角色形象的外形、动作、神态。

(一)激发幼儿积极说

1.猜猜说说

幼儿对于猜测验证总是兴趣浓厚。在本活动中教师给予幼儿猜测、想象的空间,并能联系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充分地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如:猜猜蔬菜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猜猜比赛结果、想想自己比赛输了是怎么样的心情等。

2.演演说说。

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学说、理解,更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在丰富形容词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学一学,在学说“叽里咕鲁往下滚”时,引导幼儿学一学动作,并且老师用“我来听一听谁滚得快”引导幼儿在动的过程中更

关注说。

3.对话情境创设。

对话情境的创设让幼儿说得更自然。在故事角色进行了第三场比赛后灰心时,引导幼儿向他们说说安慰的话,并想办法帮助他们,让幼儿说得更自然、更

主动。

(二)引导幼儿说得完整

1.激励性评价。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小年龄的幼儿尤其要坚持正面教育。积极的鼓励与表扬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幼儿的积极表扬。以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幼儿说得

更主动,说得更完整。

2.提供说的范本。

中班上学期的幼儿还是以模仿学习为主,在事个活动中老师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学习、教师的示范、有效的回应,给幼儿完整表达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起研课的过程,让我们再一次深深的感悟到:不管是目标的制定,还是教学策略的预设,都要基于对教材的深入研读,基于对幼儿的真正了解!让研读教材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尊重每个孩子的特别之处!

省教学评比说课稿(宁波何妨)

《落叶》是一首传统的散文诗,意境优美又充满童趣,想象力丰富而画面活泼,它以重复的段落、诗化的语言,形象地展现了孩子眼中奇妙的大自然,非常

符合孩子的思维与情感。

是的,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在我们选定这则教材的时候,有老师质疑:这个作品作为参赛内容太平常了,而且要突破传统的散文诗欣赏的教学模式,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我们认为,一则文学作品所蕴含的语言魅力、所传达的意境、审美等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情感与思维的发展是否适切,是最

关键的。

这首散文诗,我们抓住了两个要素:一是“想象”,二是“语言”。在“想象”层面上:我们鼓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他们自由式的、叙事性的口语表达他眼中落叶与小动物们之间的趣事,这种想象是建立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同时落叶与动物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对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联

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语言”这个层面上,我们引发了孩子敢想、敢说的愿望后,让他们比较自然地接触诗化的语言,从叙事行语言过渡到诗化的语言,引导他们体验、理解散文诗的句式结构,并尝试用诗化语言建构散文诗。这种学习方法,突破了原来的散文诗教学模式,更加尊重孩子原有的语言基础,尊重他们建构语言、运用语言的积极性,是一种把新的语言形式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语言结构中的学习方法,它将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

因为有了这样的分析,我们采用了逆向的构课方式,同时强调“学习建构”与“意境欣赏”同步,让孩子在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有趣的同时,习得新的语言,拓展语言表达的形式。这也是近几年来我们对散文诗欣赏教学的认识。

那么,我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来实践这种认识的呢?

我觉得,对大部分老师来说,让孩子感受散文诗的意境,是一个难点,通过不断地思考与尝试,我们认为,感受意境,就是一种情感体验,因此,需要用一

条“情感线”来贯穿整个活动:

一是传达:在今天的活动中,我非常注重表述语言、朗诵语言和体态语言对孩子的感染与影响,尽可能地向孩子传达散文诗的优美与它所展现的童趣。我想,教师本身对文学作品的热爱,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二是体验:从活动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扮演小树叶,配以舒缓的音乐,让孩子们进入秋叶飘舞的情境,体验做一片落叶,落到不同的地方的快乐心情;当小动物发现落叶,我请孩子们想象:“小虫会怎样想?怎么做?”这种角色迁移的方法,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情感体验,站在动物的角度大胆想象;在完整欣赏这个环节,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欣赏我们共同建构的散文诗,进一步感受其意

境。

在强调“意境欣赏”的同时,我们尝试让幼儿“学习建构”。这里的学习建构包括诗句结构和诗化语言。在诗句结构上,我们做了细致的分解:首先孩子们扮演落叶想象自己落在了哪里,解决“树叶落在哪里”的问题;想象小动物和落叶之间可能发生的趣事,逐层地解决“谁来了”、“它怎么做”、“把它当做什么”的问题;在幼儿诗化语言的建构中,我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其中一名成员,先向幼儿朗诵其中一段,并请幼儿比较诗化语言与叙事性语言的不同,用多媒体辅助与教师的引导,请幼儿尝试将叙事语言转化为诗化语言,最后,呈现完整的散文诗,请幼儿安静的聆听,投入地朗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幼儿:幼儿观察在前、教师引导在后;幼儿表达在前、教师提炼在后;幼儿想象在前、教师梳理在后,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作品蕴含的教育价值,让幼儿感受到想像的趣味与表达的快乐.在今天的活动中,多媒体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点一:简约与形象,让主题更明确 整个课件的画面都采用了卡通的形象,这些图片是来自于金山画王、各大搜索引擎的gif动画和jpg图片。选用这些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画面是为了突出教学主题——秋天里的落叶。因为,卡通图片比现实物体图片所包含的信息量少之又少,简单明了的卡通图片能让幼儿很容易的就观察到秋天的季节特征,想像到秋天里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助于幼儿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突出教学

主题。

特点二:预设与生成,让教学更灵动。

提到“预设与生成”,相信老师们马上就产生了疑惑:课堂教学有“预设与生成”,课件中何来“预设与生成”?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课件中也有预设与

生成。

预设:就是把诗歌所描述的画面特征聚焦在同一个画面中,运用路径动画,和触发器技术,唯美的展现教学的重点。生成:课件的一大亮点。它可以超越文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制作。本课件,可以在幼儿认知的基础上,配合激发他们的想象,可以增加各种秋天的特征,并把这些暗藏在画面中,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适时的出现。如,散文诗图谱,在触发器技术的支持下,可以打破按照顺序出现画面的弊端,根据幼儿的需要或者回答而出现,显得非常灵动。教学是活的,课件也是活的,能极大的激发幼儿的想象潜力和学习兴趣,在师生对话中,实现课堂生成的推进。特点三:反馈和补充,让想象成为反馈器。

卡通形象是想象力的一种反馈和补充,及时的反馈能激励幼儿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在该课件中是如何让图片对想象力进行补充的呢? 用PHOTOSHOP的图形处理技术和POWPT的图形组合技术所设计的树叶组合图:房屋、船、伞,代替了原有的实物图片。这正是追寻幼儿的想象轨迹,把树叶当成屋子、船、伞,也是对幼儿头脑中已有的这些形象进行反馈和补充的结果。

工作感言:

孩子是可爱的,工作是琐碎的……

就让我怀揣着一颗平常心,去爱孩子、爱工作!因为只有平常心,我才会去爱孩子,对他关怀备至; 因为只有平常心,我才会去爱工作,对他充满热情。

7.中班音乐活动的方案 篇七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 笔者发现音乐游戏可以很好地契合倾听习惯培养的需要, 于是以中班幼儿的教育为例, 进行了系列研究, 取得了一些收获。详述如下:

一、音乐游戏契合幼儿倾听习惯培养的需要

之所以选择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是因为笔者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游戏在促进幼儿体验、刺激幼儿听觉、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思维加工能力及表达能力方面有着极为出色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是, 音乐游戏就是幼儿教育过程中采用的一种让幼儿感受乐曲旋律, 同时伴以游戏形式进行的一种活动。

从音乐游戏的基本理解来看, 其包含音乐与游戏两个要素, 这两个要素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音乐是幼儿天然感兴趣的内容, 许多幼儿能够下意识地随音乐节奏而产生肢体动作就是最为明显的说明;而游戏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形式。当将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时, 常常可以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即幼儿能够在其中既感知音乐节奏, 又享受游戏的过程。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看, 音乐可以通过带有节奏的旋律去给予幼儿以声音刺激, 并进一步激活幼儿的身体参与意识;而游戏则保证了音乐体验活动能够长时间进行, 这对于长时间凝聚幼儿注意力来说, 十分重要。同样, 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最为迫切需要的就是对外界信息所带来刺激的体验感,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 由于需要身体动作的参与, 动作参与的过程中又需要接受外界声音信息刺激, 尤其是音乐信息的刺激, 这样就使得幼儿的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在音乐游戏当中。而这, 就为倾听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而从习惯培养的角度来看, 众所周知, 习惯来源于某个思维或动作的重复行为。幼儿缺少倾听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中, 幼儿常常没有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 自然也就无法形成习惯。而在音乐游戏的教育中, 当幼儿能够长时间、多频次地存在于带有同种刺激信息情境中时, 幼儿的习惯就容易形成。

倾听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倾听意味着幼儿能够有意识、有意义地接受外界信息, 意味着幼儿的成长不再是那种天然式的成长, 而是带有一定目标的成长。倾听与注意目标的确定是有着明显的联系的, 倾听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而幼儿的成长除了要对天然感兴趣的对象 (如动漫等) 感兴趣之外, 还需要对直觉兴趣之外的对象感兴趣, 这就需要倾听作为途径。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来看, 幼儿的倾听习惯一旦养成, 就意味着其在成长道路上更多地带有专注意味, 带有明显的个人加工意味, 这是幼儿从天然成长向教育成长的重要标志。

二、基于音乐游戏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实践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实践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课题组所采用的研究就是结合具体的音乐游戏教育实际来研讨并反思。这里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

研究案例一:重现音乐游戏。本例子旨在通过让幼儿复述及思维重组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与习惯。

中班幼儿的起始教育中, 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意识, 这个时候课题研究就需要着眼于幼儿倾听意识的形成, 从而为倾听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个时候, 课题组决定结合小班教育的实际, 选择了“石头、剪刀、布”为素材, 重新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 创设情境, 让幼儿回忆本游戏的相关内容。这个回忆过程是初步的复述环节, 旨在让幼儿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 结合肢体动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完成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逻辑关系。

其次, 教师给出新的游戏思路。其一, 教师播放 (或自己演唱) 一段音乐, 音乐的节奏要与猜拳的主题相合, 这样幼儿就可以将猜拳的动作与音乐的节奏联系起来, 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能够进一步集中, 可以以对手掌及手指个数的判断, 来凝聚幼儿的注意力。与此同时, 提出让幼儿复述的要求。其二, 让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 模仿教师伴随的动作, 旨在强调音乐节奏与猜拳动作的吻合程度;其三, 通过变化音乐节奏, 让幼儿自己猜想应当如何出石头、剪刀还是布。

再次, 让幼儿复述游戏的内容与方式。这一步是检测幼儿倾听结果的环节, 作为课题研究, 其也有判断教师设计是否合理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本环节带有评价的属性, 而这种评价必须是激励性的评价, 不能因为部分幼儿不能达标而有所批评。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所说的复述既可以是言语的复述, 也可以是动作的重现。某种程度上讲, 后者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因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不及动作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肢体动作来判断他们倾听的意识与程度。

研究案例二:自主设计音乐游戏。

当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 且幼儿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倾听意识之后, 课题研究就转向了倾听习惯的培养。如果说前者是一种奠基的话, 那这一步的研究就带有巩固的意味。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 中班幼儿在肢体动作的设计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上有着比较好的灵感,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就设计让学生尝试自主设计音乐游戏。

当然, 这里所说的自主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由幼儿来进行, 而是教师在前面相关活动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去思考可以加入什么样的音乐元素, 可以加入什么样的游戏元素。这样的问题驱动, 可以让幼儿生成一种自主学习动力。实际活动中, 笔者设计让幼儿在小组中充分完成这一活动。

比如说, 我们曾设计让幼儿选择自己的身体部位, 然后用“摸”的动作去体现, 同时伴以语言说明。由于不同身体部位需要不同的动作, 且又由于动作不同, 幼儿需要付出不同的时间, 于是这样的动作就有了节奏感。有幼儿在叽叽喳喳地讨论中, 有幼儿提出可以先摸头再摸腹、先摸耳朵再摸屁股……这样就是从上到下, 远近相间, 就有了节奏感, 而音乐只要一短一长就行了;也有幼儿提出不同的观点:有些部位可以不用摸, 而让它自然体现, 比如介绍脚的时候, 就抬起脚, 只有头上的部位才要用手去摸, 这样的话音乐节奏就可以前后一致, 只要能用音乐“指挥”动作就行———孩子用的“指挥”这个词语, 极大地激发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兴趣, 幼儿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的结果, 正在于对之前提出要求时对教师的倾听, 笔者判断幼儿的倾听习惯已经初步形成。

三、音乐游戏对幼儿倾听习惯作用机制探究

在课题组的系列研究中, 笔者注意到音乐游戏可以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方面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如何发生的, 同样也引发了我们的注意。

结合实践后分析, 笔者以为:其一, 音乐游戏契合幼儿的天性, 天然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而这是倾听的基础;其二, 音乐游戏背后的节奏要素与幼儿的身体发展相吻合, 而节奏感的把握又促进了幼儿的参与度, 这是倾听习惯形成的重要途径, 这也是本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 因为要幼儿机械地听, 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伴以幼儿自身存在的一些需要或特点, 倾听才能真正发生, 而把握好音乐与游戏中的节奏感, 就成了引导幼儿倾听的一个良好办法;其三, 音乐游戏可以让幼儿在一种情境中专注于一件事情, 这是倾听所需要的重要外部条件, 只有幼儿不受外界干扰的时候, 倾听才有可能高效发生。

总之, 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文化月刊.2010.1

8.中班音乐活动的方案 篇八

【说教材】

根据建构式课程《豆豆和爸爸去旅行》设计的,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多次倾听音乐,以旅行中的各种游玩让从孩子们生活经验中来能引起孩子共鸣的事物的为情节、情境把音乐具体化;让幼儿渐渐学会合作,解决活动中合作的方式、方法,初步尝试轮流合作的方法,使所有的教育教价值都蕴藏在了生动、有趣的活动中。

【说目标】

1、用肢体语言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培养幼儿音乐的感知力。

2、了解集体游戏游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3、让大家体验一起旅行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说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幼儿用不同方式感受音乐的节奏、结构;

难点:根据音乐创造性的用肢体表现旅游的情景,同时初步尝试轮流的合作方法。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我才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本次活动我主要采取游戏法、提问法、操作练习法、情境教学法。

运用这些方法是为了让孩子易于接受的同时引导幼儿探索和思考的表达方式,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和游戏中的合作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给予激励法,让幼儿对乐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音乐游戏更加热爱。

【说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做了一下准备:

1、各色旗五面分别写上数字;大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2、幼儿人数,小椅子围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说说快乐的旅行。

2、师:“老师最喜欢出去旅游了!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里旅游?那里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分析:谈话导入,经验分享,以“旅行”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感受快乐,表达生活中最喜爱的)

二、基本部分:感受音乐,体验合作。

1、初步感受音乐。

(1)今天老师邀请你们参加我的音乐旅行团,旅行的时候有首动听的曲子,仔细听——播放音乐。

(2)师:“你觉得什么地方特别好玩呀?曲子里有一种很特别的声音,谁来学一学?”

(3)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注意里面的“︱酷 0︱酷0︱酷 气︱气-︱”,并带着孩子一起念音乐里的这个部分。

(4)师:“猜猜看,什么是酷气气?”

(5)师:“旅行中玩得最开心的时候就会说︱酷0︱酷0︱酷 气︱气-︱”。

(6)师:你觉得旅游的时候什么事情让你感到最开心!

(7)引导幼儿交流交、分享或者想象自己旅行时候的快乐时刻,重点引导幼儿交流在游玩,如爬山登上山顶时的快乐。

(8)师:“海边游玩真开心,就让我们一起到海边做快乐的事,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说︱酷0︱酷0︱酷 气︱气-︱”。(具体的事情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来,如“玩水”、“堆沙”、“游泳”等,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快乐地表现,也可以说别的快乐事情)

(9)师:“登山时,登得越高,看得越远!登上山顶望一望,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幼儿想象投入到登高望远的情境中。)

(10)师:“登上山顶,看到美丽的景色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让我们大声地说︱酷0︱酷0︱酷 气︱气-︱”。

2、通过图谱和律动进一步感受音乐。

(1)师: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旅行吧!先去海边走一走,爬上高高的山,登上山顶啦!(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绘图谱。)

师:“发现了吗?音乐到哪里我们开始上山?”(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

师:“一共要爬几次才到山顶?”

(2)引导幼儿坐着,用自己的两只手指当两条腿,平放的膝盖想象成海边的平地,身体想象成高山,并找找山脚、山腰、山顶等位置。

(3)教师和幼儿一起听着音乐律动——A段“海边走走”、B段“登山”、C段“酷气气”。

(4)教师指图谱,幼儿律动。

(5)个别幼儿指图谱,教师和幼儿律动。

(6)请幼儿站起身大胆创编A、B两段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配合音乐优化动作。

(分析:通过幼儿会议旅游情景,让幼儿感受快乐,用肢体表达快乐,学习快乐语录:酷 酷 酷气气)

将音乐融入旅行游戏中,让幼儿探索用不同的旋律再现旅游。

3、合作游戏“快乐的旅行团”。

(1)教师出示“导游旗”。

师:“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音乐旅行团,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游览的地点是海边和高山,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发吧——”

(2)教师当导游领着孩子们一齐手拉手游戏。

(3)把导游旗递给个别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旗子上的数字找到相应的游客人数组团;出示另外两面导游旗引导幼儿分别组团,在音乐声中三个旅游团一同出发。

(4)教师提出问题——大家都想做导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轮流的方法合作游戏,并且明确在音乐进行到“酷气气”的时候进行轮换。三个旅游团在音乐声中游戏并轮换导游的角色。

(分析:设置旅行团旅行,制定游戏规则,要求幼儿根据导游旗的颜色和数字选择旅行团,进一步感受音乐)

三、结束部分:提出新的旅行点,延伸活动内容,幼儿听音乐往外走。

师:“除了海边和高山,你们还想到哪里玩呀?”

教学反思:

旅途后,以回忆的形式再现旅行的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事情。结合孩子们之前旅行的照片,谈谈“和谁一起去”、“去了哪里”、“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等问题,引出对旅行的快乐体验,活动重在引导孩子们讲述的能力或者讲述的方法。

9.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并初步尝试用分组接唱的形式进行演唱。

2、乐意参与歌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同歌唱的快乐。

材料与环境创设:ppt课件、《小黄鸭》音乐

设计思路:

1、对活动素材的分析

《小黄鸭合唱队》是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是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A段歌曲以小黄鸭附点节奏的叫声为主要歌词内容。B段歌曲的歌词反复两遍,旋律稍有变化,第一遍的结尾由上行旋律推进,第二遍的结尾由下行旋律结束。歌曲中小黄鸭的形象是幼儿喜欢的,而且歌词中也涉及到小黄鸭游泳、唱歌等内容,因此,该素材是幼儿感兴趣且符合其年龄特点的。

2、对幼儿经验的分析

我班幼儿个性活泼,特别喜欢歌唱活动。现阶段,基本能演唱简单的2拍子、3拍子儿歌。但是在演唱的形式上,我班幼儿对齐唱和分组齐唱的经验较为丰富,但是对于接唱的经验较为匮乏。因此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鼓励幼儿分成3组,在情境中进行表演,进一步巩固对接唱的方法,从而感受到多种的演唱形式。

3、活动价值分析

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并初步尝试用分组接唱的形式进行演唱。

(2)乐意参与歌唱活动,体验和朋友合共同歌唱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角色,激发兴趣;

过渡语: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喜欢玩水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小黄鸭)

你们喜欢小黄鸭吗?为什么呢?

重点提问:老师也很喜欢这只小黄鸭,来听听老师为什么喜欢它?(教师演唱歌曲A段)

小结:是呀,小黄鸭会嘎嘎嘎叫,还会陪我洗澡,我真心喜欢它。

二、倾听理解,学唱歌曲

(一)学唱歌曲A段

重点提问:让我们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小黄鸭是怎么叫的?

这里来了两只小黄鸭,他们是好朋友,好朋友一起洗澡、唱歌开心吗?

小结:让我们也来大浴缸里跟小黄鸭们一起洗个澡吧!

过渡语:那么可爱的小黄鸭,你们喜欢吗?我们要把喜欢、高兴的心情唱出来,让大家都听到你们好听的声音,可以吗?

(二)学唱歌曲B段

过渡语:小黄鸭不但陪我洗澡,它还有其它的本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重点提问:你听到了小黄鸭有几个本领?是哪些本领?(游泳、唱歌、吹泡泡)

过渡语:是不是向你们说的那样呢?(播放动画验证)

重点提问:听听歌曲里面有什么有趣的声音?(哗哗、嘎嘎、啵啵)我们把有趣的声音学一学好吗?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完整地把歌曲唱一唱吧!

三、分组演唱,完整表演

过渡语:今天小黄鸭邀请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沙滩表演,表演之前要排练一下哦。(师生共同歌唱歌曲AB第一遍)

(1)交代分组要求

师:小黄鸭邀请大家组成合唱队一起去演出,你愿意吗?观众要求合唱队要分三组来演唱,这可怎么分呢?(幼儿自由选择参加的泡泡队、游泳队和嘎嘎队来进行分组唱)

(2)讨论分组唱规则

听好音乐,不抢拍

其它小组唱的时候,仔细听,不跟唱。

(3)完整歌唱表演1—2遍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2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尝试歌舞表演,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和关心。

2. 愿意学歌中的好娃娃,在家中做个关心老人的好孩子。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好娃娃》。

活动难点:尝试用歌舞表演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录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师: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想想他为什么要帮大人做事呢?我们听听歌曲,歌里的好娃娃为家人做了什么事呢。

二、学习歌曲好娃娃

1. 欣赏歌曲

2. 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师:爷爷是怎样的?好娃娃是怎样对待爷爷的?爷爷高兴吗?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说的?

3. 教师示范唱,幼儿感受歌曲节奏并初步学唱

4. 学唱歌曲数遍

三、学习表演唱

1. 请幼儿为曲子创编动作,并请个别幼儿展示动作,幼儿评价,喜欢哪个动作

2. 幼儿集体表演

3. 分角色扮演

四、教师总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出示照片让幼儿来说一说,也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幼儿很快记住了第一段第二段的歌词,但是到第三段时,声音就小下去了,说明大家没学会,我就为幼儿制作了图谱,让幼儿看着图谱来说歌词,这也是本次活动的亮点。

在学唱歌曲时,幼儿也较快学会了歌曲的旋律,同样的还是在第三段时出现了一点疙瘩,我对自己让他们不断机械地反复练唱做了反思:机械地练唱只是让幼儿的记忆停留在表面,是一种机械记忆。以后可以通过找到他们具体每一遍的不足之处,和他们探讨自己的不足,让他们得到改进,这样幼儿也有了参与的主动性。

总的来说,本次活动相对于自己以前的音乐活动教学还是有进步的。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会用身体和语言节奏表现音乐。

2、会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巩固节奏型××|×—|。

3、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荷包蛋》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煎荷包蛋图片、煎荷包蛋视频、《荷包蛋》音乐、节奏图谱2张、flash乐曲课件、碰铃铃鼓响板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

1、出示荷包蛋图片引起话题。

2、播放煎荷包蛋视频,激发原有经验。

3、听音乐用动作自由表现煎荷包蛋

二、出示图谱,理解图谱含义,学习节奏型××|×—|用动作语言表现前半段煎蛋音乐。

1、学习煎蛋动作。(边说边示范)

2、教师出示节奏谱,练习节奏型。(挂图)

3、结合音乐看flash图谱,用身体和语言表现煎荷包蛋。

三、出示图谱,学习节奏型×××学习后半段。

1、孩子们荷包蛋煎好了,听听这段音乐,荷包蛋煎好以后都做了些什么?

2、出示节奏图谱,按节奏说词。

3、随音乐表现吃荷包蛋。

4、完整听音乐,用身体和语言表现乐曲

四、打击乐器表演。

1、认识三种打击乐器的名称,表了解它们的敲击方法及音色。

2、讨论打击乐器的配奏。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各种“乐器”的音色为音乐编配。

3、教师指挥演奏乐曲。

5、听音乐演奏乐曲。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特点是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包括目标定位要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等等。

本次活动《荷包蛋》这首乐曲,是一首音乐速度和节奏较为缓和欢快的欣赏乐曲,之所以选其为教学内容,是因为这首乐曲不同于一般的抒情歌曲,它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他们的生活经验,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结构方正,易学易做,适合幼儿表演。

中班的小朋友,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听。喜欢随音乐尽情的动起来,有一定的音乐表现欲望。好动,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如何让幼儿在聆听感知了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充分表现音乐,感知音乐的不同变化,从而去真正感受到音乐富于孩子的动感美呢?于是,我设计了这次音乐欣赏活动。这也为我班的孩子们所喜爱与欢迎。

本次活动采用了白板教学,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首先我以厨师的身份给小朋友带来一件礼物,用白板的遮罩功能让小朋友对此好奇,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但是,幼儿对煎荷包蛋的过程并不是特别熟悉。之前没有给小朋友渗透,以至于在说过程的时候说的不完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重视幼儿健康丰富的情感的培养:一要关注幼儿动作表现的过程。动作表现是对音乐逐步熟悉和理解的过程。二要关注幼儿想像表达的过程。教师应该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像空间,引发幼儿想像的迸发。

评课老师指出:“教师运用白板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但同时运用了白板从而忽略了图谱的作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情绪体验应建立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之上。一是了解幼儿。二是了解作品。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幼儿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指导老师提出的建议和自身的不足之处时刻提醒自己。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在音乐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稳些。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2、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图片的提示,较准确地唱出衬词,记忆歌词。

3、感受歌曲给人们带来的活泼、欢快的新年气氛。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教学CD。

2、鞭炮、鼓、跳舞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当你的小耳朵听到这首歌曲时,你想到了什么呢?

2、介绍春节习俗。

教师:小朋友们对春节的习俗了解多少呢?

介绍鞭炮、鼓、对联等。

教师:关于年的由来,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3、学唱歌曲。

教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来学习一首有关年的歌曲,名字叫做《过新年》,教师范唱。

(1)听歌曲《过新年》(幼儿学唱,并模仿其中一句),看谁学得快。

(2)听歌曲,分组学唱自己组里的那一句(播放音乐),教师琴声伴奏。

(3)听歌曲,并学习别人组里的那一句,看谁学得多、学得快。

(4)教师弹琴,幼儿齐唱(欢快、活泼的情绪)。

(5)分角色演唱(师生间配合、男女间配合)。

4、认识器乐、并伴奏。

(1)认识“鼓”、“钹”两种乐器。学习其单独的演奏方法(听声音、模仿)。

(2)教师与幼儿在音乐中的配合示范。

(3)用手模仿学习乐器在《过新年》中的表现。

(4)请幼儿上台当“小乐手”,其他幼儿充当“小歌星”。

5、歌曲音乐文化扩展。

过年的风俗每个地区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南方的热闹气氛。带着新年的喜庆与快乐完整的演唱歌曲, 咚咚咚咚呛“ 的歌词部分,师生一起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大家的演唱和乐器把新年的喜庆和热闹都表现出来了。最后,让我们在过新年美妙的音乐声中,我们一起来欢度新年!

活动延伸:

可以在幼儿熟悉了歌曲以后,为歌曲加入动作进行表演,也可以几个人合作,编排一个舞蹈。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5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能有节奏的念白。

能有效地理解、记忆歌词,并参与歌表演。

活动准备

青菜、萝卜、南瓜、毛豆等图片;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

《小兔子的菜园》的伴奏音乐,师幼扮演兔妈妈和兔宝宝,听音乐蹦蹦跳跳进入活动室。

二、提问导入

小兔子在菜园里种了许多喜欢吃的蔬菜,你们猜猜都有些什么?(根据幼儿回答,逐一出示蔬菜的图片,并有节奏的念白。)

三、学唱歌曲

1. 小兔子吃蔬菜,学习歌曲第一段

(1) 播放第一段音乐,请幼儿仔细倾听歌曲内容。

(2) 教师用歌曲中的念白来回答,即按节奏念:有青菜、有萝卜、有南瓜、还有毛豆。

(3)出示节奏图谱,幼儿边拍手边念白。

(4)再次倾听第一段后,引导幼儿有节奏地学小兔子吃蔬菜的样子--”啊呜啊呜“。

(5)完整学唱第一段。

2.小兔子种蔬菜,学习歌曲第二段

(1)幼儿倾听歌曲第二段,小兔子种了什么蔬菜?按什么顺序种的?

(2)引导幼儿大胆想像种菜的动作,如锄地、挖坑、铲土、压土、浇水等。

(3)幼儿学唱歌曲第二段,鼓励幼儿轻轻跟唱,有节奏地念白。

3、完整演唱歌曲

四、延伸活动

制作”小菜园“

请幼儿把小兔子喜欢吃的蔬菜画在卡片上,在卡片上贴上牙签,插在一个泡沫盒上,制作成”小菜园“,请小兔子来品尝。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做“推”和“倒”的动作。

2、能根据游戏需要控制“推”和“倒”的动作力度。

3、体验和自我游戏的乐趣。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自制的.《墙头草》图谱。

活动过程

1、谈话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墙头草吗?他有什么特点?老师念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墙头草》,你们听听儿歌里的墙头草有什么特点?

2、学习歌曲《墙头草》。

提问,而歌中有谁?墙头草有什么特点?

出示《墙头草》图谱,根据图谱有节奏地读歌词,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清唱歌曲引导幼儿欣赏,熟悉旋律熟悉歌词内容。

3、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引导幼儿创编两编导的动作。

提问:①你们知道墙头草被风吹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②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要求倒的时候保持不跌倒。

引导幼儿按节奏作出推的动作。

提问:风吹墙头草的时候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4、根据音乐玩游戏。

教师示范玩游戏,简介玩法和规则。

师:这个音乐还能玩好玩的游戏,小朋友来唱歌,老师玩一遍,小朋友们看看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玩法:两人面对面站立或蹲下,第三人先站中间当“墙头草”,两边的人随音乐轻轻推“墙头草”,“墙头草”身体向两边倒。

规则:两边的幼儿,控制推地力度,“墙头草”倒的时候保持不跌倒。 请三名幼儿示范玩游戏。

组织幼儿结伴游戏,体验听音乐玩游戏的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掌握乐曲的节奏。

2、初步学习踵趾小跑步的动作。

3、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活动准备:果实累累的果树。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鞋匠舞》,《手腕转动》。

2、《小鸟醒来了》,《迷路的小花鸭》。

二、导入活动

1、出示果树: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实都成熟了,

果园里到处都果实累累,果农伯伯忙着摘果子,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摘果子的吗?(幼儿自由模仿摘果子的动作)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就叫《摘果子》,请小朋友一起来听一听。

三、欣赏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幼儿倾听,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们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2、教师再次弹奏乐曲,幼儿边听歌曲边拍打节奏。

3、引导幼儿正确掌握乐曲节奏。

4、幼儿再次跟着音乐拍手。

四、学习动作

1、刚才我们学习了摘果子的动作,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摘果子,摘果子和放果子的动作各一拍,摘果子是手腕要转动,要用力一些。(教师弹琴,幼儿表演)

2、一棵果树上的果子摘完了,我们要到别的果树上摘果子了,应该怎么走过去呢?(幼儿自由表演)

3、教师示范: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么走的?谁来学学老师是怎么走的?

4、这个步子叫踵趾小跑步,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第一拍踵步,脚跟斜前方点地,第二拍趾步,脚尖斜后方点地,第三、四拍小跑步。

5、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踵趾小跑步。

五、复习歌表演《玩具兵进行曲》。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8

活动目标

1、能连贯、完整的演唱两段歌曲,掌握副歌的演唱方法。

2、能根据歌词内容大胆的创编动作,表达秋天丰收的喜悦及对丰收美景的喜爱之情。

3、感受秋天丰收的美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秋天风景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秋天丰收景色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引导幼儿看 PPT。教师:秋天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农作物丰收了?

二、教师范唱《秋天多么美》,引导幼儿了解歌词内容。

教师:我来唱一首秋天的歌,请你们听一听歌里都唱了谁?当秋风吹起来的时候,它们怎么了?

2、教师再次范唱歌曲,重点引导幼儿借助 PPT 理解歌词。教师:你听懂歌里唱了些什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描述了秋天丰收的景象)引导幼儿在倾听歌曲的过程中跟随自己一起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三、幼儿演唱,掌握副歌演唱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初步学唱歌曲,寻找演唱时困难的地方。引导幼儿找出帮助自己记忆歌词的方法。(歌曲中什么地方歌词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请幼儿欣赏 PPT 完整地练唱歌曲。重点指导幼儿唱好附点音符及跳音。

3、幼儿尝试不看 PPT 完整演唱歌曲。

四、创编动作,表达情感。

鼓励幼儿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改编自《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大班上《秋天多么美》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游戏,熟悉乐曲旋律,演唱歌曲《小兔和狼》。

2、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创编不同的造型。

3、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背景图

2、大灰狼头饰、小兔头饰

3、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师:孩子们,看,谁来我们班做客了?(小兔子)

师:我们和小兔子打个招呼吧!

2、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树林里玩,它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到风儿在呼呼地吹,树叶沙沙地响。

3、师:谁来说说在故事里你听到谁?(出示小兔子)

师:小兔子在那里玩?

师:小兔子到森林之后怎么样了?为什么?

师:它听到了什么?

4:学念歌词,熟悉歌词,为下面学唱歌曲做铺垫。

二、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师:老师还能把它编成一首歌呢,你们想听吗?

(教师跟着琴声进行第一次范唱)

2、师:好听吗?你们想学吗,什么一起来唱一唱吧。

3、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还想再来唱一遍呢!(教师边唱边手指图)

4、师:孩子们唱的可真棒,声音真好听,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试试,好吗?(师幼一起在座位上唱两遍)

三、幼儿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以及造型。

1、师:在歌曲里小兔子是怎么样走路的?(请幼儿表演)谁来学一学小兔竖起耳朵听的动作?风儿怎么样?树叶怎么样?(动作)

2、师:我们一边唱一边来完整的表演这个故事。(引出大灰狼)

四、游戏《小兔和狼》。

1、师:你们听到谁来了?(大灰狼)

听到狼来了,小兔要想个办法不让狼发现,应该怎么办呀?在唱到”哎呀"的时候声音不能很响,不然被狼发现的。

2、配班教师扮演狼,幼儿扮演小兔玩游戏。

3、一幼儿戴上头饰扮狼玩游戏。

五、结束部分。

师:小兔子们真聪明,大灰狼啊!没捉到小兔子,灰溜溜的走了,我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到别的地方去玩了!走喽,去玩啦!(音乐声中,幼儿边唱边跳出活动室。反思:

《小兔和狼》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歌曲,二拍子,旋律简洁流畅、活泼有趣。特别是趣味故事性的歌词,形象生动,便于幼儿记忆。还有幼儿熟悉喜欢的小兔子,都是他们很感兴趣的,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最后大灰狼的出现,更是在游戏时把活动气氛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学习,体验快乐,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活动。

首先,从选材上看,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小兔的形象是幼儿比较熟悉、喜爱的,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在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幼儿创造性地探索小兔各种高兴的动作,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活动中以自身特有的可爱的动作和形态为集体做出示范,毫不胆怯,动作自然协调。具有节奏感。

整歌教学过程动静交替,幼儿在不断地动静交替中,丝毫未觉疲劳,一直兴趣盎然。教案设计中,通过提问采取了层层递进的方法,活动的每一步都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经验,然后对幼儿的经验进行及时地整理归纳,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幼儿在整歌活动中都使主动的,积极的,充满了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熟悉歌词的环节当中,幼儿没有很好的掌握歌词,导致在学唱中,有好多幼儿没能完整地演唱。还有在整堂课中,我说的太多,示范的太多,创编动作时没有做到位,孩子的想象空间不怎么开阔,让他们自己创编动作时,他们都是按照我的动作来模仿。在创编动作时,应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创编动作,这样他妈就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创编。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0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敢于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

2、知道“mi”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并能准确唱出“mi”。

3、准确打出二分音符的节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对“do,re”有一个固定的音高,能准确判断出它的位置(五线谱、钢琴)

(2)、准确打出四分音符的节奏,认识高音谱表

2、材料准备:

(1)、高音谱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若干

(2)、儿歌《摇啊摇》五线谱

活动过程:

1、唱“la”

出示高音谱表

“小朋友,你们看看我是谁?”

“高音谱表”

在高音谱表上贴上“la”

“请你看看我身上的音符是谁?”

“la”

“然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唱唱我的名字?”

(跟着钢琴唱“la”)

2、复习“do、re”

教师手里拿着带有“la”的高音谱表

“你们还记得我的两个好朋友吗?看看他们是谁?”

“do、re”

“我们一起来唱唱他们的名字吧”

(跟着钢琴唱几遍“do、re”)

“你们太棒了,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的新朋友吧”

3、引出“mi”

“我的新朋友就住在“re”的楼上”(教师在高音谱表上贴上“re”)

“请你说说“mi”在高音谱表的什么位置?”

“第一线”

“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它的名字吧”

(幼儿跟着钢琴唱几遍,然后以排火车的形式每个幼儿唱一遍。随时改正)

4、节奏练习

“请小朋友看一下这个“mi”是几分音符” “四分音符”

“四分音符唱几拍?” “一拍”

(引导幼儿用手打出节拍)

“我给小朋友介绍一下四分音符的好朋友”(出示二分音符)

“请你看一下二分音符与四分音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它的名字叫做二分音符,唱两拍,拍两下小手就是它了,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幼儿打出二分音符的节拍)

出示《摇啊摇》五线谱

“你们的小手真巧,你能打出这条旋律的节奏吗?一起来试一下吧!”

(引导幼儿打出歌曲节奏)

“上面的这些音的音高你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认一下”

(引导幼儿认音高)

“我们一起跟着钢琴唱出来吧!”

(跟着钢琴唱出谱子)

延伸活动:

“你们知道“mi”在钢琴上的位置吗?我们一起来找一下吧!”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1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风格和结构,理解乐曲AB两段的不同情绪。

2、与同伴合作用身体动作表现对乐曲AB两段内容的理解。

3、萌发欣赏歌剧的兴趣。活动重点:熟悉乐曲的风格和结构,理解乐曲AB两段的不同情绪。

活动难点

与同伴合作用身体动作表现对乐曲AB两段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面

1、出示画面:冬天到了,北风吹呀吹,雪花飘呀飘,飘到地上堆雪人。

瞧:她们堆了两个好漂亮的雪人。

2、堆雪人一定得下雪呀,下完雪后才能堆雪人。让我们一起来听音乐感受下雪和堆雪人的情景。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提问: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你觉得音乐里说了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这首歌曲的前面和后面是怎么样的?哪里下雪了?哪里像在堆雪人?

3、完整欣赏音乐,边欣赏音乐边加上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受。

三、用东鼓掌哦表现乐曲表达的不同情感

1、自由跳舞:请小朋友来做雪娃娃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2、情节性表演:请雪娃娃堆完雪人后,在音乐的最后一句两两抱在一起变成雪人不能动。

四、教师简单介绍音乐背后的故事

这段好听的音乐叫《北风吹》,是老师从歌剧《白毛女》中选出来的音乐,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请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有关歌剧《白毛女》,下次我们再来共同欣赏。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倾听理解并排列歌词的图标,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的记住歌词。

2.培养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的集体观。

3.发展幼儿大胆的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幼儿操作卡片四组,教具一组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自由发言

1.孩子们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你知道什么叫梦想?

2.梦想就是好想好想做的事情,现在你好想做的是什么呢?

二、老师范唱认真倾听

1.老师的梦想都在歌曲里,我有几个梦想?

2.再听一遍,我的梦想都是什么?

3.出示操作板:请小朋友听着歌曲把老师的梦想找出来放在操作板上,四个小朋友一组,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看谁的小组最先成功。

4.看着自己排好的操作板,一起唱一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述说梦想

1.老师的梦想在歌曲里了,我们把自己的梦想也唱到歌里去。

2.选择自己的梦想,一起唱一唱。

3.你最喜欢歌曲的那句话,唱给大家听听。

四、活动延伸

把操作板放区角活动中,孩子自己绘画自己的梦想,唱唱自己的梦想。

活动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3

活动目标

1.丰富词汇:理发店、咔嚓、刷子、剪刀、吹风机等。

2.了解理发师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事先与理发店联系,请理发师为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工具名称及用途。

活动过程

1.参观前的谈话。

(1)请幼儿讲讲自己去过的理发店是什么样子。

(2)向幼儿提出参观的要求:看看理发店有谁,在干什么,理发师用什么工具理发,剪刀剪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理发师理完发后心情怎么样。

2.参观理发店。

(1)引导幼儿观察理发店的布局、设施。

(2)请理发师介绍理发的工具。

(3)指导幼儿观察理发的过程。

3.参观后的总结谈话。

4.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指导幼儿玩角色游戏:理发店。

活动二:学习歌曲《理发师》

活动目标

1.边唱边表演歌曲,感受乐曲活泼流畅的音乐特点及节奏。

2.会用不同的理发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乐意与同伴合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理发工具、发型图片、书籍、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布置理发店场景,自然引入。

2.观看课件。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使用什么工具理发?(小结:歌词道白)

3.引入歌曲教学。

(1)音乐游戏:可爱的小音符。(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用语言表现歌曲典型节奏;用动作表现歌曲典型节奏。

(3)完整欣赏歌曲两遍。

(4)学念歌词。

(5)听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6)创编动作。(引导启发幼儿根据歌词自己创编动作)

(7)打击乐演奏歌曲。

(8)自由欣赏乐曲《塞尔维亚理发师》,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开展理发店的角色游戏。

2.进行艺术综合活动:我是能干的理发师。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4

设计意图:

《理发师》是一首欢快的民歌,歌曲描绘了理发师认真、愉快、忙碌的工作形象,反映了他们劳动时的快乐,和劳动后的喜悦。活动中我利用练声环节,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部分内容。在与孩子的不断对话中,学习歌词,并借助ppt向幼儿呈现完整的歌曲内容,有效辅助幼儿对歌曲的掌握。其中我还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发现“大小剪刀”“渐强记号”启发幼儿尝试歌曲的情感处理,以求达到提高幼儿的歌唱表现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尝试看图谱有感情地演唱,唱出歌曲中的强弱、渐强渐弱。

3.体验理发师理发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图谱PPT、音乐、钢琴

经验准备:有理发的经验,了解理发店。

活动过程:

一、练声导入,产生兴趣

1.回忆生活经验。

“小朋友,你们去理发店理过发没?”

“那理发师用剪刀剪头发的时候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

“让我们一起听听理发师的剪刀发出的声音:咔嚓、咔嚓。”

2.掌握“咔嚓”节奏。

“让我们一起来给自己理理发吧!”

小结:哎,头发剪好了,我的头发真漂亮,真漂亮!

二、借助图谱,学唱歌曲

1.说说歌词

(1) 学习第一句歌词

“我们一起去理发店看看吧!理发店里有谁?”(理发店的叔叔阿姨)

“我们一起跟他们打个招呼:理发店的叔叔阿姨。”

“让我们再加快速度说一说。”“他们在干嘛?”

(2)学习第二句歌词

“头发还没有剪好,还要继续工作:拿起剪刀剪呀剪呀,咔嚓咔嚓。”

(3)学习第三、四句歌词

“头发剪好了,我的发型怎么样?”(哎,头发剪好了,我的头发真好看,真好看。)

“你们的头发剪好了吗?也来夸夸自己。”

(4)完整说歌词

理发师的工作真有趣,还有更多的客人要理发,我们也来做理发师,完整说一遍。

2.唱唱歌曲

(1)教师范唱 “老师还能把理发师有趣的工作唱出来呢,请小朋友仔细听。”(教师范唱)

(2)幼儿学唱

(A)初次演唱

“你们想做理发师吗?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B)难点练习

“你觉得哪里还不太会唱?需要再唱一唱?”

(C)情感提升

“小朋友看剪刀有什么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那我们在唱的时候大剪刀可以用力剪,小剪刀轻轻剪。”

“这边还有一个什么符号,像什么?音量由小到大。”

(D)完整演唱。

“让我们有感情的一起再来唱一唱吧!”

三、师生互动,体验快乐

“ 小朋友终于学会当理发师了,那你想给谁理发呢?”

“今天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我们给客人老师也理个发吧。

活动反思:

让孩子学唱歌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唱歌的速度放慢,从而让孩子听清楚歌词内容。而我却几遍示范唱的速度都差不多,并没有明显的快慢之分。在最后歌表演的活动中,我未限定孩子们的想象力,完全靠孩子自我发挥,因此我认为这个环节还是不错的。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都是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继续加油吧!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15

活动目标:

倾听分辨乐句中的各种音乐信号,并能根据音乐信号的变化,学学做做快乐的小司机。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铃鼓、沙球、三角铁。

活动过程:

一、唱唱玩玩:学做火车司机。

1、交流讨论:最想去哪里旅游?

2、跟着音乐学学做做小司机开火车,有节奏的律动游戏。(拍退、模仿车轮转动。。。。。。)

3、幼儿到中间模仿司机开火车的各种姿态和动作,有节奏地开火车。

二、听听辩辩:快乐小司机。

1、幼儿连成一列小火车,有节奏地前进,稳稳得开起来。

2、倾听音乐,分辨音乐中的上下行规律,并用身体动作表示小火车的上、下山坡。(快、慢、上行、下行交替)

3、观看课件,讨论火车沿途经过哪些地方?

4、听辨沙球和三角铁的声音,区分火车何时钻出山洞?何时过高架桥?并用动作表示。

沙球:钻山洞三角铁:上高架桥。

5、幼儿用动作表示火车的位置,从单一的表演到集体连成几列小火车进行游戏。

三、做做玩玩:变换火车头。

1、幼儿欣赏课件,观察火车头调换的规律。

2、教师边操作课件边小结:原来是第一节的火车头调换到了最后一节,第二节火车作为了新的火车头。什么时候他们调换的?(铃鼓响的时候)

3、幼儿分成四列小火车进行游戏,看谁的火车头调换的最快。

上一篇:砖砌体工程质量检验下一篇:清洁类化妆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