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精选3篇)
1.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篇一
《地球的自转》(第2课时)一课一练
一、基础达标
1.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
2.下列关于地球的日期及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日界线都是固定不变的
B.地球上的日期在任意时刻都有两个
C.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区时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D.国际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3.“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倡导人类节约能源,为地球可持续未来祈福.2012年3月31日晚,全球有143个国家的城市在当地时间20∶30顺次参与了熄灯一小时接力活动.
图中数码表示的首都中,顺次进入“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4.小敏在北京某酒店服务总台的墙壁上看到一排挂钟.她对外婆解释造成不同地区时差的原因以及北京与东京的时差是()
A.地球自转,北京比东京早一小时 B.地球公转,北京比东京早一小时 C.地球自转,东京比北京早一小时 D.地球公转,东京比北京早一小时
5.2008年8月15日16时,第29届奥运哪一座城市的观众收看此开幕式的现场直播节目正好在 1 黑夜()
A.东京(东九区)B.伦敦
C.纽约(西五区)D.新加坡(东七区)
6.乌苏里江畔的人们迎来新一天的第一缕曙光时,新疆喀什的天空可能仍然是()A.烈日当头 B.旭日东升 C.满天星斗 D.一片晚霞
二、综合提升
1.读“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西八区的中央经线是________.东十一区的中央经线是是________.
(2)中时区的经度范围是7.5°W─7.5°E,东十区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西六区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
(3)纽约所在的时区是是________,莫斯科所在的时区是是________,两地的时差是是________小时.
(4)若国际标准时间是2时,则北京时间是是________.
(5)从北京出发去东京旅行的游客,在达到目的地时,将手表的时针是________小时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目的地的时间一致.
(6)图中各大城市,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是________.
2.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如图1),观察记录结果并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_____现象.当北京是白天时,美国的华盛顿是______.(2)东京和北京相比,______先看到日出.(3)下列哪些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______. A.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B.夏天热,冬天冷
C.我们每一天都经历了白天和黑夜
D.夏天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长;冬天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比黑夜短(4)根据地球的自转周期进行推算. 时差的估算:
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所以,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请结合上面的计算方法(图2)和图3归纳出地球上时间差异的规律. 《地球的自转》(第2课时)一课一练 答案
一、基础达标
1.解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而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故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D.
2.解析:地球上的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原则上是以1800经线为准,但存在一波三折的现象),另一条是自然日界线即0:00和24:00的分界线,这是任何一条经线都有机会成为自然日界线,是不固定的,当这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即每天北京时间的20:00时,全球同一日期,其它情况下都存在两个日期.由此可见选项A B D均是错误的.根据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对全球时区的划分,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都是半时区,1800经线作为其共同的中央经线,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区时就是1800经线的地方时,但日期相差一天,东十二区的日期早一天,西十二区的日期晚一天.
答案:C 3.解析:地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的当地时间(区时)不同,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越在东边的时区,其当地时间越早.从图中经度判断,七国首都位置自东向西排练是④、③、北京、②、开罗、罗马、①,因此顺次进入“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的是④、③、②、①,所以选B.
答案:B. 4.答案:C.
5.解析: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东八区)举行,当北京时间是2008年8月15日16时时,东京为15日17时,伦敦为15日8时,纽约为14日3时,新加坡为15日15时.故选项C符合题意.
答案:C.
答案:C.
二、综合提升
1.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时区划分.(1)西八区的中央经线:8*15°,为120°W.东十一区的中央经线为11*15°,为165°E.(2)东十区的中央经线为10*15°,故范围为142.5°E---157.5°E.西六区的中央经线为6*15°,故推算范围即可.(3)之间从图示找即可,纽约西五区与莫斯科东三区差8个时区.(4)国际标准时即0时区时间,则北京时间较0时区时间早8个小时.(5)东京位于东九区,较北京时间东八区,早1个小时.(6)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答案:(1)120°W 165°E(2)142.5°E—157.5°E 97.5°W—82.5°W(3)西五区 东三区 8(4)10时(5)拨快1小时(6)莫斯科
2.解析:(1)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当北京是白天时,美国的华盛顿是黑夜.
(2)由于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所以东京和北京相比,东京先看到日出.
(3)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4)根据地球的自转周期进行推算,如图3可知:经度每相差15°为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答案:(1)昼夜交替;黑夜;(2)东京;(3)A、C;(4)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2.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篇二
②刚出现极昼的点最小的太阳高度=0 2.直射点的纬度+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
3.正午太阳高度=90°- ︱所求点的纬度+/-直射点的纬度 ︱
(所求点与直射点在赤道的同侧取“+”号,在赤道的异侧取 “-”号)4.寒带,温带: 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黄赤交角
热带: 某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2×该地的纬度
例1:右图是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某地在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
A.23°N B 23°26′N C 23°S D 23°26′S′
(2)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为:
A.90°N B 67°N C.66°34′S D 67°S
(3)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为: A.20°N B 70°N
C 20°S D 66°34′S
(解题思路)根据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得知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地为北半球;由公式1算出直射纬度=1/2×(43°+3°)=23°;由公式2算出:刚出现极昼点的纬度=90°-23°=67°;由公式3算出:43°=90°-(所求点的纬度-23°),得所求点的纬度为70°,因此答案为(1)A(2)B(3)B。
例2:图中MC MD分别为旗杆一年正午投
影最长和最短时的影长,求该地的纬度: A.15°37′20″N B.46°52′N C.50°56′40″N D.50°56′40″S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该地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因此该地不会位于热带。据公式4得:4a-a=2×黄赤交角=2×23°26′=46°52′,推知a=15°37′20″,代入公式3得当地的纬度为
50°56′40″,因为太阳光线从南边射来知该地为北半球,故答案为C。
例3:右图是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那么该地的纬度为。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因此该地位于热带。据公式4得88°-45°=2×该地的纬度,故答案为21.5°,另外该题也可用公式3计算。
练习1:右图为甲 乙 丙三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0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回答:(1)甲地的地理纬度
A.22°N B.23°26′N
C.66°34′N D.90°N(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A.22° B.44°
C 11° D.68°(3)∠3=33°,那么∠4为
A.22° B 44°
C 11° D 33°
练习2:公元前1100年,我国天文学家在某地发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9°07′,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1°19′,当时的黄赤交角是,当地 的地理纬度是。
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篇三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具准备
1.地球仪、投影仪。
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地球?水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第二课时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
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
“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 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
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 的理由。
3.印证观点 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
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
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
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
积大?(海洋面积大)
(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
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
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
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
4.总结过渡 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
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
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
叫“地球”。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 5.观察比较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
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
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6.读图对比 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
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
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分布不均)
7.小结板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后,从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的比例
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个方面,边小结,边板书。(见板书设计)8.指导阅读 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阅读课本P26“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并结合自己对此了解的内容作介绍,谈感想。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
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坐在教室,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
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
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
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9.承转过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全球海陆分布的大势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那么,这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几大洲和几大洋呢?
(七大洲和四大洋)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提出问题 投影展示课本P28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去掉说
明文字)说明这是一幅关于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立体景观图。然后提出:
你能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结合学过的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吗?图上这些海陆
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如何识别它们呢?
2.地图转绘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
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将立
体景观图转绘成平面示意图。
3.读图识别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
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
列问题。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
是岛屿)
(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
陆地相连)
(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
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 的狭窄水道)
(4)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渤海、黄海、东海,连接太
平洋)
4.设置悬念 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5.引导发现 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教师先指图
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
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亚、欧两个大洲)
6.提出问题 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
叫澳洲?
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7.评价说明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8.读图回答 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比较”(展示在“大洲和
大洋的分布”图的下面)。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
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四大洋面积比较
(单位:百万平方千米)(单位:百万平方千米)
9.评价点拨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
小的位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0.读图回答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
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
个洋?(太平洋)最小的是哪个洋?(北冰洋)知道这些大洋名称的由来吗?
11.评价点拨 学生议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
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继而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
绍如下。
(1)太平洋 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
天气格外
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就一直沿用到今天。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2)大西洋 “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 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
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
(4)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概述全球海陆分布大势;强调读图识别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板书设计
一、地球?水球?
陆地占29% 1.海陆的面积比例 72.海陆的分布特点 海洋占71% 陆地主要在北半球
海洋大多在南半球
不均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推荐阅读:
八年级地理第一章 第一节 中国的疆域(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11-20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09-24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1节温度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课件11-07
七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06-29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四课 第三框 祝福青春教学案 新人教版09-30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10-03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06-10
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教案11-17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