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研的经典励志文章

2024-07-25

关于考研的经典励志文章(共8篇)

1.关于考研的经典励志文章 篇一

经典考研励志文章

我是一个九流大学的烂饭学生。而我今年跨校跨系考复旦经管,考了407.英语82,政治76,数学146,专业课103.不过为考这个分数我是考了两年!梦魇般的两年!

我家在小城市,本科上的学校就算在省里也没什么名气。而我更是从小到大都是中游学生,从来没有名列前茅的经历!我要强调的是:在考研的两年里,我的境界有了飞跃,有了长足的成长。但是,没有人给我什么指导。所有重要路口,我都是自己走过来的。很多重要的认识,都是我在经历了痛苦与失败后自己悟出来的。

说一下我当时的起点吧:我各门课一点基础都没有。(英语算过了四级,可那也是准备考研前一年的事情了,而且还靠了同学在考场上的帮助)我觉得,开始准备时,我可能不仅是在所有报考复旦中最烂的,可能也是在全国范围里考研者中最烂的。大家知道吗?这次考试是我有生以来考试考的最好的一回,英语我从来没有考过上80的,数学呢,客观的讲,从小到大,大概除了小学一年级外,我从来没有考过上90的(按100分制计算)。

我要考复旦的原始动机很简单:错误的信息指导造成的无知者的`无畏+加自己的痴心妄想。因为XX年以前都是国家划线,我了解到的信息是复旦和其他的大学划线都一样(入取线就是国家线),竟然异想天开的觉得肯定有不少人是因为畏惧了,所以不敢报复旦……我要是胆大……嘿嘿!现在回忆起来,我的原始动机是那么的荒唐!也难怪,那时我也比较闭塞,没有接触过什么牛人。如果我当时知道考复旦是如此的艰难,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报考的!

先说我XX年考试的经历吧:

XX年春节以后开始准备的,是从3月份开始的(大三上)。当时因为从来就没有好好学习过,每天也就只能在桌前坐两三个小时,其他时间就要去干别的,就算强迫自己坐下,也是没有效率。当时星火单词一个unit我要看3整天!是看,还不是背!我还注意力不集中,背一会就不知道想什么去了。后来我想了个办法:抄书!这样既能强迫我坐下,又能让我有些效率。就这样我不仅抄单词,还抄语法,到了6月份考6级的时候竟然考过了。那次考试中,我系男生就两个过了,我就是一个!(在考前我没有准备作文,就看了一篇范文,没想到就是考这篇范文)这些都被我看成征兆!更坚定了我考复旦的信心!

XX年8份,我去北京上了陈文登的考研班,住在北京同学那里。我上了政治和英语,因为当时几乎没有怎么开始政治和英语,后来想想上辅导班对我帮助不大。

9月份回来以后,开始正式复习数学,专业课和政治。

从6月底到9月,一直挺平淡的。如果说现在我的实力是100%.从XX年三月到XX年9月这么长时间里,我的实力大概就从0%到5%左右。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考复旦有多难!而且从小到大都没有这样学习过。因此我还能为我这样学习和学到了不少东西感到高兴呢!但是,真正的痛苦还没有开始。

XX年国庆时,和同学们出去吃了一顿,结果肚子吃坏了,从此我的身体一落千仗,每况愈下。在以后的考研日子里,我不仅要学习,还要和我的病痛搏斗!而且,从这时起,我开始真正感到学习真的艰难,数学不会作,专业课看不懂,没有人可以问。我周围没有一个人考复旦的,当时,我也一个考复旦的都不认识,既没有女朋友,大学里关系好的哥么也不是向上的人。没有人能帮助我或者鼓励我,我孤立无援!不仅如此,我们寝室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人通宵喝酒聊天,或者通宵上网,我们屋还有个电视,我每天都在在强光和喧嚣中入睡的。他们喝酒聊天弄的一片狼籍的,就我来收拾,因为就我需要一个干净的寝室环境。更有甚者,我还有受到别人的奚落和打击,我们寝室有些人故意影响我。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宿舍夜话时,有一个我的室友直接了当的说我怎么怎么没有前途。说着说着,他自己都哭了!他自己都哭了啊!你可以想象我当时所受的屈辱!可是我这个人又比较温和,我当时竟然可怜他们,也不想打扰别人,所以我竟然没有因为受影响受欺负而抱怨或和人吵架!

再说一些事具体描述一下我当时的处境吧:

有几次,我屋几个人通宵喝酒聊天,直到凌晨!最后都醉了,然后在屋里乱吐。我被吵的整夜没有睡!但是,是我,一个个把他们扶上床,为他们把嘴上,身上的污秽擦干净。然后打扫屋子。一切都弄完,天已经亮了。这时,我去涮洗室刷牙,准备去自习。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对自己说:“你要坚强,决不能倒下!”类似这样我被无端影响打扰的事情不胜枚举!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每天还要学习,在复习过程中还因为脑子不好使,经常看不懂书,经常不会做题目,做了又经常要错!受这样那样的打击。我的身体每况愈下,我脖子周围的淋巴都肿了起来(后来我知道,这是因为过度疲劳)后来,我还得了咽喉炎,吃东西下咽都难受。胃也不舒服,吃了饭就难受,反酸。肠胃也不好,天天拉稀……,我还不敢睡懒觉,无法安心好好休息,生怕耽误复习。我现在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真的!而且我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当时没有人鼓励我。从我记事起,我记得从来没有在父母面前哭过,最多也就暗地里眼睛湿润湿润。可我那时我每次往家打电话每次都声泪具下,痛哭流涕!关键时刻,也只有父母能安慰我,可是他们都让我别那么用心,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其实我那时需要的是激励,可是没有人激励我……我慢慢的开始绝望了,在12月初时,我已经清楚的意识到我根本不可能考上的。那时我还发自内心的感到我对不起父母,父母这么对我,可我从小到大没有认真学习过!

2.经典关于人生励志文章 篇二

“生活好生无趣。我很迷茫,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干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好像总是喜欢将迷茫挂在嘴边,好像因为迷茫,才把生活过成如此模样。可是,你都不知道方向,谁能替你飞翔?

大冰说,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也能朝九晚五,也会浪迹天涯。我信,并且深信不疑。因为真的有人在认真过生活,认真地工作,认真地恋爱,认真地经营着自己的爱好,认真地流浪,认真地……

迷茫?别闹,这根本就是借口

人生是一场不断校正方向的旅行,有的人找到的方向是事业,有的人找到的是信仰,有的人找到的是爱。

我们可以旅行,但是不能没有方向。——《阿弥陀佛么么哒》

每个人都是有方向的,各个阶段的可能都不一样。只不过方向是方向,努力归努力,现实就是现实。你所谓的“迷茫”,不过就是不够努力,所以达不到你想要到的远方,而恰巧旁人似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到达了你的那个远方。

于是,你开始用“迷茫”麻醉自己,把停滞不前归结于这个特好用,又看似特别正确的词语身上,然后,一身轻松。

20岁,迷茫;25岁,还是迷茫;到了30岁,是迷茫还是懒惰,这应该不是一个问题了。

在大冰讲的故事里,有个叫老谢的。初中没毕业,一把吉他闯荡江湖。他的理想是当个诗人。

大冰说理想和梦想还是有区别的。光幻想光做梦不行动,叫梦想。敢于奔跑起来的梦想,才是理想。

接着说老谢。他唱歌,一路卖唱,一路卖专辑,一路靠音乐为自己的理想攒钱。他说他的理想藏在诗里,他的诗藏在音乐里。而这一路,被偷到身无分文,被骗到传销点狼狈逃出,工钱被克扣,委屈无处说。为了这个理想,他无数次的经历一无所有,不止一次的从头再来。

直到故事结束,老谢把出诗集的钱在灾区义演募捐当天全捐了,再次从头来过。他认真地坚持着这个理想,认真地实现着,只不过在路上的他,还有一颗行侠仗义的心。他终会圆梦,我相信。

只要还有心中的远方,只要一直在路上,只要一直在努力,你终会到达。过程波折又怎样,从头再来又何妨?到了远方,难道不想吹嘘一下自己这堪比取经路的经历么?

也许你也曾信誓旦旦过,也许你也曾咬定青山不放松过,只不过那个心中的远方禁不住现实的风浪拍打,只不过那句天天重复地“明天再说吧”让心中的那个远方依旧是远方。

所以,如何面对你心中的“远方”,真的很重要。

你心中的“远方”,必是你喜欢的,想要到达的。

那么你试着思考下面的问题。

你有能力到达吗?

你有坚定的信念吗?

你有胆量取舍吗?

你有权利选择你想要到达的“远方”吗?

如此看来,你想要的“远方”似乎没那么重要,如何面对它才是重要的。

也许你会说现在这样也没有办法,先得生存再谈生活呀。

我也承认,现在的诱惑委实太多。微博微信电视剧,聚会游戏侃大山。可就是这样,有人照样把生活过的风生水起,朝九晚五忙工作,浪迹天涯躲清闲。忙着自己的小爱好,不亦乐乎。你屁颠屁颠地过去问人家,怎么能有这般造化。人家云淡风轻地回应,只因为喜欢而已。

于是,你羡慕着,抱怨着,而后叹了口气,心中仰视着那个你认为注定到达不了的远方,心中想着要先生存才能生活呢!然后,心安理得地抱着一包薯片一个电脑的无所事事着,薯片没营养,你的生活同样毫无营养可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那个远方便无疾而终。

突然想起了最近看过的一幅漫画。一座不算很高的小山包下站着一个人,望着山包顶上的金灿灿的“成功”说:“天哪!怎么还有个坡?”不然呢?成功,哪有那么容易?换个角度,如果成功那么容易获得,我想那个时候我们也就不会去追求成功了,不是吗?

其实,谁心中没有一个“远方”?谁不知道,成功没那么简单,远方根本不会轻易到达。

所以,别再每天把“迷茫”挂在嘴边了,你不知道方向,导航也帮不了忙。

从现在开始,整理整理心情,重新出发吧。对了,千万别把懒惰装进行囊。

励志文章2:坚持,一场并不轻松的“马拉松”

生活,净是一地鸡毛了。琐事不断,开心的,不开心的,层层堆叠,心情起伏,食欲起伏,这起伏不是过山车那种大起大落的极限刺激,更多的时候,只是小波动而已。这更像是行车路上的颠簸,让我们好像更关注前方的路况,而少了欣赏风景的闲心。

于是,自己一面羡慕着人家那精致的生活,一面吐槽自己的无能为力。谁不想精致地生活,谁没有憧憬过诗和远方?可是谁能解释明白怎么精心制定的年初的计划到了年尾还依旧是个计划而已。

是计划太丰满还是执行力太骨感?或许只是单纯的得过且过的心态,让计划搁置太久,无力拾起?又或者,是不是坚持这个事情本身,太有难度?

我的一个小伙伴,只身在京城打拼。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在这样的城市里,只要自己丢盔弃甲,缴械投降,分分钟会有人代替你。所以,就算每每夜晚万家灯火时,脆弱如期而至。但是第二天一早,你还是要精神抖擞地赶地铁,奔赴梦想前线,不矫情地努力。每每和他通话,都能听出他那咬着后槽牙的坚持。坚持梦想,并自我催眠,相信坚持的力量。一个人,闯荡的日子,不容易。哪有什么馅饼从天而降,不过是不想放弃,拼命坚持而已。

坚持,一个好像特容易但其实不然的事情。说它容易,是因为我们经常说,太司空见惯了,或多或少我们都在坚持着些什么。说它不容易,是因为坚持是个过程,而且大多情况下没那么愉悦。有多少立志减肥的家伙坚持锻炼,健康饮食?有多少人想要坚持练得一手好字却迟迟不肯下笔?又有多少人愿意丰富自己,并且还能做到坚持读书旅游,让自己身心在路上。

坚持,是一场并不轻松的马拉松。站在起点处,信誓旦旦着要跑完全程,可跑着跑着,想着前方路程漫漫,便泄了气,黯然离场。一面羡慕着那些跑完全程的人, 一面吐槽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坚持,是一场自我较量。坚持健身,要较量懒惰;坚持梦想,要较量勇气;坚持正义,要较量无悔;坚持信仰,要较量值得。

年初,我对自己说今年要写五万字。说真的,当时自己都觉得有点悬。毕竟,很多时候,计划还来得及行动就被搁置,被嫌弃了。

年末,五万余字初具规模。对于许久没有坚持过什么事情的自己而言,忽然明白过来,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每天写那么一点,或者是想那么一点,观察生活用心了那么一点。

对,每天,坚持,一点点。

坚持本身,并没有多难。只不过,这个过程,不像吃美食那样,过程是享受的;又不像游戏一样,一局过后,成果立竿见影。更多的时候,坚持的成果,只有在驰而不息的一段日子过后,才会慢慢显露。就像那个著名的竹子生长定律,扎根三厘米的漫长等待,终会迎来了破土而出的骄傲生长。可就这三厘米,需要四年。四年,只能默默地汲取养分,暗无天日的日子,很努力,很拼命,也很难熬。因为看不到阳光,也不确定什么时候能看得见阳光或者是究竟能不能看得见阳光。就像我那个在京城打拼的小伙伴,蓄势,厚积而已。

就只是不顾一切的坚持吗?

对,不顾一切的,坚持对的,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顾一切?

我想,应该就像那个在朝鲜战场上的老兵贾文岐说的“我们的精神是绝对爱国,我们就只有一个信念,这种惨状不能在我们祖国再重演,所以我们就是死,也要把敌人顶回去。”

别怕坚持看不见阳光。

别怕坚持道阻且长。

别怕坚持的路上自己的遍体鳞伤。

请继续,坚持初心,坚持梦想,坚持正义,坚持信仰。

谁也不能否认,只有时光,才能成就佳酿。

励志文章3:迷茫时先找寻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头痛的事情,是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做什么。

换句话说,是不知道该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就无法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去做某件事情。感觉空有一身力气,却使不上劲。这种状态,大概就是所谓的迷茫了。

记得有位德国作家说过,真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啊,也许这件事,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的吧。

看到这句话,我松了一口气。原来并不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啊。这么一想,便觉得自己没那么不安了。人活着,就得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这样才能一点一点朝着正确的目的地前行。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无所适从,不是无事可做,而是选择太多。那么,这种情形下,该怎么办呢。思考良久,我想,下不了决心的时候,不如先排除一些东西。迷茫的时候,先找寻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也许我们一时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真正想要什么,但我们大都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我们不喜欢某些事,或者不喜欢某些人,心里是有数的。就像一间杂乱无序的房间,里面堆满了各种杂物。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从这一堆东西当中找出最有价值的物品,而是先清理那些没什么价值的东西。当房间里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就越有可能找到那些对自己有用的。

很多时间管理类的书籍,首先告诉你的事情,不是马上动手去完成一件什么具体的任务。而是先要学会拒绝一些事情,这样你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该做的事。

当你每天忙忙乱乱,却发现事情没有什么进展的时候,你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是没有办法同事处理好几个问题的。同样的道理,人也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做很多事情,并且把它做好。

有时候我会觉得,选择比勤奋更重要。因为没有办法同时处理好很多事情——至少我是这样的人——所以选择做什么,比一开始就打鸡血往前冲更有可能达成目标。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事情,是要让自己行动起来。思考固然重要,但是光是想,却什么都不做,是没有办法实现任何愿望的。比如说,你马上可以动手去做的,就是清理房间里的杂物。

在清理杂物的过程中,你发现房间变得宽敞了,心情也变得愉快起来。而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东西少了,你一眼就看到了那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东西。

我现在有个习惯,当我困在书桌前,脑袋卡壳,没办法集中精神工作的时候,我就会开始整理身边的物品和杂物。稍微打扫一下房间,或者光是把桌上的书籍摆放整齐,就会让我感到心里多了一点空白的地带。

我们好像生活在一个超链接的世界里,每走一步,都可以通往很多的地方。过多的信息和混乱的观点已经把我们的生活给淹没了。太多的事情可以做,就没办法好好去做一件事。面对太多的选择,就会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无所适从。

也许在这个时代,给生活做减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当你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没有办法清晰的看到自己的目标时,重要的是先要排除一些障碍,保存自己的能量。当越来越多的物品,越来越多的事情从你的生活当中清理掉之后,你也就逐渐看清楚了自己的道路。

励志文章4:不要总想着逃离生活

01

生活在现代大都市的年轻人,时常会产生一种漂流感,城市太大了,人却很渺小,生活在这样的大城市里,就好像在宽广无边的大海里漂泊。

城市里什么都有。餐厅,医院,书店,转角的咖啡馆,有趣的小酒吧。下班后你有无数选择,可以打发你的闲暇时光。你也可以闭门不出,宅家刷剧玩游戏,或者继续努力学习,生活忙碌而充实。

但是在某些时刻,那种防不胜防的漂泊感又会浮现心头,让你感到近乎心痛的孤独。你知道,城市什么都有可能给你,但有一样东西,努力未必就能得到,那是你内心深处想要的归属感,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东西。

这种城市漂泊感,不仅发生在中国的北上广深,同样也发生在美国的旧金山或者纽约。

《耕种,食物,爱情》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年轻人逃离城市,寻找崭新生活的故事。

02

作者克里斯汀·金博尔,她在成为北郡一座农庄的农妇之前,是一个满世界溜达的旅行作家。

她住在纽约曼哈顿的一所单身公寓里,啊,纽约,伟大的城市,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都要往这里钻。

但是,在金博尔的心里,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她觉得世界上任何事都可能发生,飞机会撞上大楼,工作可能会丢,人们会被赶出公寓。

所以,当她站在马克的农场里,闻到泥土和青草的气味,那种久违的、令人安心的感觉让她热泪盈眶。那是一种古老的安全感,是人类在农耕时代留下的心灵印记。

她开始和这个叫做马克的农夫交往,离开城市,一起经营一座农场,一起创造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这本书就是金博尔和马克共同经营“爱瑟农场”第一个年头的记录,从冬到春,从夏到秋,他们也最终修成正果,步入婚姻。

03

耕种。食物。爱情。

这些词闪烁着湖水般的光芒,但是金博尔告诉我们,这只是生活的一面。

跟东方式的田园牧歌不同,这本书带着更多理性思辨色彩。金博尔在耕种生涯中,一边辛勤劳作,一边也在不断审视自己的生活。她用坦率真诚的文字,写下她的付出与收获,同时还有她的成长和困惑。

事实上,农场生活平凡,琐碎,艰辛,单调无聊,同样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事情。你向土地索取,土地也向你索取。它控制你,消耗你的身体和青春,同时它也给予回报。

金博尔从城市知识精英,变成起早贪黑的农妇,一切都措手不及。她吃素十几年,第一天见到马克时,却要帮他杀猪。那是一头叫做布奇的母猪,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点,金博尔觉得它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小猪主人公一样。

很快金博尔就见识了生活的真相。我们对真实的生活一无所知,不是吗?我们不知道马铃薯是怎么长出来的,不知道屠宰牲畜有多么残忍,不知道土地硬得像石头,甚至不知道每天喝的牛奶是怎么挤出来的。

金博尔本来对农场期望很高,但很快她就感到失望,她的生活从来没有这么肮脏和混乱过,理想和现实之间有无法弥补的鸿沟。

然而,土地也慷慨温厚的回报你。三月,糖枫树液流淌的季节,他们种上了洋葱,在温暖的春季,有上万棵小小的、绿绿的、刀锋一般的嫩芽在努力生长。到了丰收季节,土地上长出的食物,足够两百个会员吃上一年。

04

世事总是如此:你选择什么,就要承受什么,你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在生活的真相面前,我们渴望归属感,又本能的想要逃离。

金博尔坦言,她是一个习惯了逃离的人。她对旅行的依恋,来自她想要逃离的愿望。

在纽约的时候,她想要逃离城市。在北郡的农场,她想逃离耕种。在马克的身边时,她想逃离爱情。“永远这个词让我觉得恐惧”。

婚姻也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它让你放弃很大一部分以前的你,对于某件事、某个人的选择,就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而这是一种沉重且悲伤的告别。

金博尔确实有逃离的理由,也有逃离的机会。

结婚一个月,她就接了杂志社的活儿,到夏威夷的毛伊岛去旅行采风。她知道自己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她大可以告别农妇生涯,重新做回一个城市自由人,继续在世界各地流浪,寻找下一个爱人。

但是,她发现自己再也过不了那种浮于表面的旅行生活。她想念农场,想念马克,令人意外的是,她最想念的是农活儿。

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逃离这一说,“只不过是用一些困难交换另一些困难”。每个人想要逃离的,都是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所以金博尔回到了爱瑟农场,回到了那个令人恼怒又让人崇拜的农夫身边。

马克经常说,现实永远不是你想的那样,不是你希望的那样完美,也不像你担心的那样恐惧。

不要总想着逃离你面前的生活,远方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也许每个农夫天生就是哲学家。

励志文章5: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也知晓自己的珍贵

长假慵懒的时光总是显得异常短暂,这期间,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各种聚会中度过的。不论家庭的还是同学朋友的大小聚会,你都会感慨,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是有别人家的孩子和你老样子的比照,总会有“你这样不行,看看人家”的善意谏言。过年,团圆相聚依然快乐,可这比照虽是不自觉的流露,也会冲淡几丝快乐。但就算再怎么不开心,也要硬挤出几丝笑颜面对。

要知不足

努力生存,精彩活着,每个人都不容易。

最近“佛系”一词走红,简而言之就是无所谓,都可以,随便。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佛系。真无所谓吗?不见得,只不过假装坚强而已。真的都可以吗?算了吧,不过是没主意罢了。真的随便吗?也不是,就是懒得思考,懒得动脑。但是又不想让人觉得小小年纪就失了斗志,便创造出这种“与世无争”的词语,伪装这颗觉得生活没劲的心。

所以呢,过个年,来场轰轰烈烈的聚会,挺好。

聚会上,觥筹交错的侃侃而谈,推杯换盏的忆往昔、谈今朝,看到的都是别人的幸运馅饼,尝到的都是别人的苦尽甘来,听到的都是你还不够好。于是,酒桌上那个最渺小的人,无非就是自己。

其实回家过年的时候,行囊里装满了一年的收获,满心欢喜地想着,好不容易今年来了个物质精神双丰收。可是一次聚会,让你变得无比清醒、现实。

其实是因为我们过于擅长记住那些对我们夸赞的甜言,而选择对那些直面抛来的不怎么悦耳地建议自动屏蔽。365天下来,便总觉得自己还不错。即便混的不怎样,也是时运不济,而非我之不行。自我麻痹,自我催眠,别人问梦想,你说自己是佛系;别人问打算,你说自己是佛系;别人问当下,你依旧佛系到底。

所以,我们需要这次聚会,打回原形也好,戳到痛处也罢,终归是个提醒。让我们刹那间明白,要上进,而不是那种假装“我很努力”;要奋斗,而不是什么都无所谓。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别人指出的问题,其实没毛病。

也知珍贵

也许,过年的短短几天,酒桌上的那个自己已被彻底打碎,再次走出家门,装满行囊的怕是那碎了一地的玻璃心吧。

没什么的,打碎是为了更好的重塑。不是吗?

我们这一代,基本上属于走向社会之后才开始渐渐地学着长大的。我们怕磕碰,怕疼,总是装作大人的模样,有样学样地生存。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战战兢兢。只有回到自己的小窝里,才会变成那个有脾气,没面具的自己,面对至亲至爱,肆无忌惮地发泄。可渐渐地,随着磕碰,随着磨炼,我们也开始收敛脾气,也开始学习忍耐,练习坚强。成长路漫长,跌跌撞撞自己扛。怕个性莽撞自己受伤,于是选择和大家一样。

但请千万别这样想,因为你的珍贵只有懂你的人才会欣赏。别着急失掉个性光芒,因为欣赏你的人会失望。

知不足,才会有成长;知珍贵,才会因小心呵护初心而变得有了担当。知不足,也知珍贵,才不会在成长的磕碰中选择磨平自己,才不会惧怕风吹雨打的洗礼,才会有独一无二的骄傲成长,才会感谢始终把初心握在手里的自己。

从前,觉得“中年危机”离自己好远,可现在,或许是之前放任了自己,危机感陡然上升。过了一个年,感觉追赶时代的脚步是该提速了。

自己还应该继续修炼,毕竟和优秀之人还是有差距。但自己也无需遮掩,毕竟来日方长。

3.考研励志文章 篇三

曾经,北京大学是儿时一个美丽的梦,她就像一个无法企及的天堂一样在我的生命中占据着最神圣的地位,而由于能力有限却只能把这个梦收藏在心底。我从未想过我会选择考研,也从未想过我会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回头想想这个过程对于我而言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我是一个坐不住的孩子,在短短的大学三年里,我乐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无论是奥运会的志愿者还是学校的运动会都活跃着我的身影。即便如此,我的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梦,梦里承载着太多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承载着太多年轻人的锐气。因此,我从不落下自己的学习,三年里我常常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这个并不算国家重点的学校里我一直游刃有余地拿着一等奖学金。

事实上,保研已是我的囊中之物。我曾经犹豫过,保研就意味着在别人还在为自己的出路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意味着在所有考研的同学还刻苦闷书的时候,我已经可以预习研究生的课程;然而保研也意味着我将永远放弃了追求梦想的机会,因为对于一所并不能算全国重点的大学,保研多数是针对校内的,保送校外的几率几乎近零。于是,鼓足勇气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考研,而且是北大的研究生。

研途的酸甜苦辣

也许选择了考研,就是选择了寂寞;也许选择了考研,就是选择了辛苦。考研的日子简单到每天只有三件事:学习、吃饭、睡觉。生活很艰辛,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是很真实。

每天清晨,根据宿舍研友们一起制定的规则,六点半起床,七点到自习室。冬天清晨的空气里渗着寒气,但是格外清新,我们四个人一起趁着微微的亮光去食堂吃最早的早饭,一吃就是三个月。每天上午,我都会到自习室旁边的教学楼里背政治,有时甚至吃饭、洗澡、走路的时候都会想着自己今天看的内容,反复回顾加深记忆。

每天中午,为了争取时间就直接在自习室里趴会儿,困得不行就喝一杯咖啡,渐渐地自己的生物钟就硬生生地调了过来。每天晚上,都等到宿舍大门要关的时候才回宿舍。就这样,同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偶尔看着自习室窗外的风景、嬉戏的人群,有点感伤但却充满斗志,因为我似乎能看到天堂,它只与我有一米之隔。

但生活总是喜欢开一些玩笑。我的考点在北大,然而从学校到考试地点最短也需要半小时的车程,所以在考研的两天能找到北大附近的宾馆住下才是最好的选择。而事情并不总是那么如意,北大校园里的宾馆都已经预订满了,问了同学才知道应该提前一个月预定宾馆。

为了找到住所,我每天中午就竭尽全力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打电话、找住所,而除这个时间以外绝不能分心。有时感觉身心很疲惫,但是从不敢告诉父母,害怕听到他们担心的话语,每次打电话回家我都是高兴地说:放心吧,这边我都自己安排好了。但挂掉电话的那一刻总是很想大哭一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我近乎放弃的时候,终于找到了一个离考点只有十分钟路程的宾馆,这个也许算是很完美的结局吧。

就当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考研前的那个周末,我出于疏忽,把自己总结的专业课复习概要稿纸直接放在了桌上。谁知道,就在第二天早晨去到自习室时这些资料都不翼而飞。后来听周围的同学告诉我,有一个打电话的同学急匆匆跑出自习室时,这些纸张被她带起的风吹到地上,打扫卫生的阿姨在我来之前把它们当废纸扫走了。一阵眩晕,我一下懵了,虽然只有几张纸,但是那些都是我考前总结的精华啊,可以说几乎凝聚了专业课的所有重点。整整花了6个小时的时间动用全身的细胞把专业课的所有内容都回忆了一遍,重新拾回了那份丢失的精华。

4.考研压力大时看的励志文章 篇四

完全适用英语一的专业

1、所有学术硕士全部适用(十三大门类,110个一级学科);

2、8类(法律硕士含法学专业与非法学专业)专业硕士适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建筑学,城市规划。

完全适用英语二的专业

7类专业硕士适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

注: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专业型硕士培养的是现社会紧缺的应用型人才,类似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区别。

考研英语一和考研英语二试卷形式上大致相同,考试时间都是180分钟,满分100分。都有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和两篇作文5部分,但二者的分值分布和难度系数有区别。

那么考研英语一和英语二在试卷上有哪些区别呢?

1、难度:总体来说,考研英语一比考研英语二稍微难些,毕竟专业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和理解稍微低些,同时这个关系不大,大多数人都是考英语一,一难大家都难。

2、词汇量:英语二大纲要求的阅读理解单词量与英语一相同,但在大纲中英语二阅读理解没有说明有超纲单词,而英语一明确说将有百分之三的超纲单词。

3、完形填空:英语一得文章相对较短,长度为240-280个单词;英语二的文章长度大约为350个单词。

4、阅读理解:英语二的文章比英语一的稍微简单点,主要是选项要比英语一的简单一些,英语一四篇文章长度大约为1600个单词,英语二则稍短大约为1500个单词。

5、新题型:英语二和英语一不太一样,英语一主要是七选五,选小标题和排序,英语二是选小标题,正误判断和多项对应,感觉这个英语二的这个比较简单,是得分的重点。新题型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打乱文章排序列,一类是选段或句补充到文章里,还有一类是选标题。

6、翻译:这也是一大不同,英语一是从一篇约400词的文章中选出五句话来分别翻译,英语二是全篇翻译,虽然是全篇,但这比较简单,长度为150词左右,是得分的重点 。

7、两篇作文:英语一和二题型基本一样,都是分为小作文和大作文,英语一小作文是以应用文为主,一般都是写信,英语二除了应用文(主要写信)以外,还有一个新的,就是摘要,二者要求都是100字左右;大作文的话,英语一大多数都是以看图(动漫)说话并评论为主,字数要求是160——200单词,英语二也是看图,但是以看图表为主,字数为150字以上。

考研压力大时看的励志文章: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研究生

我所接触到、了解到的大部分学生,读研乃至读博目标不明确,逃避就业压力者有之、随大流者有之、父母之命有之、求职敲门砖有之。这样的学生,缺乏学术上的上进心,内在动力远远不够,甚至是混文凭。不但耽误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对自己、对社会,都是一种无效消耗。而好一些的学生,给出的理由几乎都是“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找个好工作”。这些答案,不让我满意。

这是一个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更多的知识,读研绝不是最佳的方法,任何一个老师可以教的,远远比不上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花上2-6年来读研究生,这么宝贵的青春,很多情况下还要付出金钱的代价,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多上几门课,多学一些专业名词,做几个实验写论文,最后拿张文凭去找工作。读研要支付的代价很高,相应的收获应该也很大,而且是在工作状态下很难甚至无法获得的收获:系统的科研训练,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在研究生阶段,才有导师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帮助你进行思维训练,允许你犯错误。

往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出来时,我几天内会收到不少email、电话。有的学生,一看就是群发:“老师您好,我是×××,来自×××,成绩×××,想念您的研究生”。连老师的姓都懒得写上去,人际沟通能力这种能力这么差,我再好脾气,也不大想回复这种email。有的学生,用心太过, email、电话、又是找上门来,同学推荐、前任导师推荐……老师要的是博士,博士是做科研的,如果我不能从你的硕士工作判断你的科研能力,又有什么资格做你的博士导师呢?如果我能判断你的科研能力,又何必多角度全方位地表决心表优秀呢?

同事说,我太挑剔。

自己也一直想,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研究生?

现实与理想永远差距巨大。不过想想也无妨。

我选择学生有三大标准,根据重要性排列,依次为人品、能力、投缘。

一、人品

基础项:善良、正直、负责

科研相关项:进取、有一定承受能力、好奇心

加分项:乐于助人、大度、幽默(这个要求有点高)、为他人着想、细心、独立

善良与正直是做人的基础。做事先做人,不能做一个大写的人,知识越多,只怕就越反动了。导师不对研究生的人品负责,人品培养未成年人是父母的责任,成年人是自己的责任。

负责:研究生是成年人,要对自己、对所承担的课题、对周围的人(再放大一点对社会)负责任。做研究不是替老师打工,是为自己培养分析问题、提出方案、获取资源、解决问题、总结推广的能力。我带过的学生,有的智力平平,但有责任心、肯动脑子肯吃苦,交代一件事情,就能做得稳妥。有的十分聪明,不懂事,东一下西一下,老师追在屁股后面都不行,不知道要对自己的青春负责,对项目负责。毕业之后,2年内已是天壤之别。

进取,是自己进步,不是把别人拉下水。证明自己比他人强,不是他人比自己弱。科学家也是人,科学史上钩心斗角的案例不少,著名如牛顿不能幸免。但人类的进步,个人的进步,靠的是向上,不是相反。

承受能力:科研90%是失败,99%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太纤细的神经不适合。

好奇心:世界很奇妙,科研就是要看看世界为什么这么妙。没有好奇心,请勿入此门。

为他人着想:有时候是大事,这两年年年都有学生跑来找我,在我答应之后跑掉,而且不打招呼。除院士外,系里每个老师都碰到这样学生。有时候只是小事。有学生做完实验从不打扫,有学生搞坏了仪器一声不吭直到他人需要用,这样的学生年年有,有什么法子可以提前判断?

细心:太重要了,尤其对试验科学来说。很多时候,认真决定实验的成败。

二、能力

基础项:生活能力、基本的学习能力

科研相关项:动手能力、思考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

生活能力:导师不是保姆,不负责吃穿住行。上研究生后面跟着老妈的,通常比较不靠谱。

基本学习能力:这对于研究生本来不应该是问题,偏偏变成了问题。考研专业户固不用说,高分低能者也很多。填鸭式教育使得我们的大学生很多是活动书架,知识很多,专业名词比我还熟,但说不清“为什么”。更可怕的是,根本想不到要问“为什么”。我从不看学生考试成绩。记住标准答案与理解“为什么”相比,不是一个档次。

动手能力:水处理是实验科学,会动手、敢动手非常重要。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人却越来越笨了。

思考能力:思考,有时候很简单。有个学生进展很慢,问了几次最后说出原因“搅拌器不够用”,1个搅拌器180元,买4个不过720元,我从来不管学生买常用小型设备,居然也会构成障碍?大约是看了太多网上黑心导师的教诲,连正常要求都不敢提了。另外一个学生迟迟不动手的原因是‘反应器不够’,什么叫反应器?发生反应的容器就是反应器,非得昂贵的、带自控的?盆算不算?桶算不算?买两大罐可乐喝了剩下瓶子也是反应器!

三、投缘

可意会不可言传。

夫妻要相互欣赏,师生何尝不是如此?研究生,尤其是博士,受导师的影响巨大,一个师门出去的学生,有时候会有很鲜明的烙印。每个导师的风格都不同,有的严、有的宽,有的事无巨细通通打理,有的大撒把。每种风格各有优缺点,无所谓好坏,只看是否合适自己。如果研究生不能接受导师的风格,就会感到痛苦,学习起来也很吃力。(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排除有的导师一心为自己打算根本不管学生的未来发展,对于这种不配做导师的导师,最好的办法是火速离开)。

我欣赏自己每一个学生,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优点(当然也有自己的缺点可以气到我跳脚三尺),也希望他们欣赏我。

四、严重加分项: 批判和挑战精神

太、太、太重要了!

通常的好孩子们都太听话了,尤其是女生。学生总听导师的,导师又听谁的?

真正做老师的,没有不希望学生比自己更强的。研究生,尤其是博士,最低要求是在自己的课题上超过导师,让导师听自己的。

我喜欢学生告诉我“老师我有不同的见解”。

有个姑娘,含着眼泪告诉我“老师,我一定要读您的博士,我要学新的知识,我一定会努力……”

“我没有新的知识教给你,倒是希望从你那里学些新的知识”。

“努力学习对小朋友很重要,对博士来说,有效学习才重要”。

一个让我悲伤的事实:50%以上找我读博士的学生,女生比例更高,理由是要当高校老师。博士,据我的理解,不是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也许教育部这么定义。

不喜欢科研,不享受科研,不为之哭为之笑为之痴为之傻,为何念博士?

念博士要4年,最美好的年华,女孩子常常因此耽误婚嫁,就为了一块敲门砖?还不如做好美容去嫁人呢。

5.励志的经典抒情文章 篇五

秋天是夕阳暮色。

秋,没有春的蓬勃旺盛,没有夏的热烈、奔放,没有冬的清静纯洁,但,秋时,有独特的韵味!

秋时,是悬挂在古庙檐头的一串风铃,风儿一吹,就送来番番思语,感化叹化悲秋的少男少女们;秋,是一座古城,虽历经千年己破旧不堪,但时光的隧道容纳了它的存在与鸿宇的价值,蕴蓄了它不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的精湛学识。

秋,是一首诗,一首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诗。秋是夕阳————

在我心中,秋有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夕阳西下之际,对着如血的残阳追忆讲不完的故事,眼中满是泪花。

秋天,让我想起那个去年过世不久的一位老人————老人个子挺高,瘦瘦的,走路从不抬头,一向沉默,然而对人却是无比的和蔼可亲,那堆起的层层皱纹展现着他凄苦的历程和清贫的一生。

曾记得老人是一个夏秋在松花江畔撑船,冬春去城里修鞋(摆地摊),老伴去世了二十多年了。他活了七十九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条江边,无论赤日炎烈,还是冷风飒飒,他都会把过江的人们送到对岸。当松花江封江了,他就会去城里摆个小小修鞋摊,五十多年来,这只小铁船无时无刻不徘徊逗留着他瘦大佝偻的身影,不管松花江上修建了多少新桥,他从来不间断,五十多年来,老人不知用船来回渡了多少人,然而他也在人生长河中慢慢把自己撑到了河的尽头,老人悄然无声地走了,留下这条小船和前来送行的56名老人生前资助过的大学生,留给大家一个撑船老人的传说!

老人在平凡中默默地走了,在这结满金色果实的秋天。

秋,满椈着人间真情,满蕴着大自然的意韵,亘古不变地向人世间倾述一个老人与56名大学生的故事。

6.非常经典励志创业的文章 篇六

德意志民族是很晚才开始搞工业化的,英、法完成工业革命时,德国还是个农业国。

但是如今,在这个只有 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 2300 多个世界名牌。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

1、『德国制造』曾经是带有侮辱性的符号

德国人进入工业化后也经过“山寨阶段”:向英、法学习,偷人家的技术,仿造人家的产品。

为此,英国议会还特别在1887年8月23日通过对《商标法》的修改,要求所有进入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的德国进口货必须注明“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在当时实际上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色彩的符号。

德国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初,大学的科学研究是与生产领域完全脱节的。尽管那时“世界科学中心”在德国,但是美国人很聪明,他们在德国拿到学位回国后,不是一味地跑到大专院校里做研究工作,而是进入到市场里去办企业。

19世纪9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跑到美国一看,发现美国工业品的科技含金量最高,这才明确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并开始大力促进应用科学的发展。由于德国有基础科学上的雄厚根基,很快就建立起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半个世纪时间里将世界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工程师队伍和技术工人的队伍结合在一起,领导了“内燃机和电气化革命”,使德国工业经济获得了跳跃式的发展。

此后,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直到厨房用具、体育用品都成为世界上质量最过硬的产品,“德国制造”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德国最有名的公司,几乎都是从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它们直到今天都维持着世界性的声誉。

2、珍视“身后名” 不贪“眼前利”

德意志不是个“喜新厌旧”的民族,德国人喜欢有经历的东西,有历史记忆的东西,有文化记忆的东西。

我认识一位德国教授,他家里现在还有上个世纪60年代生产的木头箱子一样大的电子管收音机,由于质量好,照样在用。我问他,“你还用这么老的东西?”他说,“是呵,我一看到它,就想起我幼年时发生在这收音机旁的故事,对我来说,这可是比什么都要珍贵的啊!”

德国人生产的圆珠笔摔在地上10多次,捡起来依然可以用。德国建造的居民住房120xx年也不会倒,就是被战火摧毁了,德国人也一定要按原样将其重建起来。

有一张关于德国建筑物的照片,名叫“不变的德国”,展现的是二战以后德国人修的房子,完全是中世纪式晚期巴洛克时代和洛可可时代的风格。为什么?二战结束后,德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废墟,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上都被战火摧毁,德国人非常心疼,因为德国人就是喜欢自己的文化。怎么办?德国人死活也要把当年的照片找出来,把当年的设计图找出来,一定要按原样一座座地重修起来。今天你跑到德国去看,大多数城市都没有什么现代建筑,几乎全是巴洛克、洛可可时代的风格。

德国有座王家歌剧院在二战中被美国飞机全部炸毁,德国人心疼得不得了,那座歌剧院是过去建了220xx年才建好的,结果毁于一旦。怎么办?

二战后德国人就把这片废墟圈起来,搞了一批科学家、文化学家、考古学家、建筑师、技术工人,大约上百号人,花了35年时间,把这堆破砖烂瓦又重新装回去了,你现在再看这座王家歌剧院,怎么也看不出来是炸弹炸烂了以后又重新装回来的,这座建筑成了“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说,“这个行动本身就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正是由于德国热爱、尊重自己的文化到了如此地步,所以才叫“不变的德国”。

由于德国的经济发展不靠房地产市场,所以一位德国建筑师很难拿到一个建筑项目,好不容易中了标,就一定会精心设计,一定要把它搞成一个艺术精品,一定要让它流芳百世。

因此,在德国,你永远也看不到有两座建筑物会是一样的。

因此人们说,德国建筑师重视的不是“眼前利”,而是“身后名”。

3、一个人身上只做一次生意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外国记者问彼得•冯•西门子:“为什么一个8000万人口的德国,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呢?”

这位西门子公司的总裁是这样回答他的:“这靠的是我们德国人的工作态度,是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德国的企业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要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义务。”

当时那位记者反问他:“企业的最终目标不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吗?管它什么义务呢?”

西门子总裁回答道,“不,那是英美的经济学,我们德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我们德国人的经济学就追求两点:一、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这才是企业生产的灵魂,而不是什么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运作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事实上,遵守企业道德、精益求精制造产品,更是我们德国企业与生俱来的天职和义务!”

说到“天职”上去了,“天职”是什么意思?就是“上帝要你干的事”。

在德国,没有哪家企业是一夜暴富,迅速成为全球焦点的。他们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极少有“差公司”,绝没有“假公司”。

它们大多是拥有百年以上经历、高度注重产品质量和价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被称之为“隐形冠军”。

德国有家葡萄酒作坊,快420xx年了。二战中很偶然留下来的,很幸运没被美国飞机炸到。德国的马牌轮胎公司是1871年成立的,现在我国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它的分店。德国的阿迪达斯公司是1920xx年创办的,至今也有94年以上的历史了。你可以看到,德国这类企业都是有年头的。

德国的产品不打价格战,不与同行竞争,一是由于有行业保护,二是由于价格并非决定一切,打价格战可能会让整个行业都陷入恶性循环。德国企业是要追求利润,但是只要能保证基本利润,有钱可赚,德国人并不是那么贪得无厌、无休止地追求利润的,而是要考虑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德国人宁愿“在保证基本利润的同时,让部分利润转化成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务”。

我曾在柏林与一家菲仕乐锅具店的经理聊过天,我说:“你们德国人造的锅可以用上120xx年,因此每卖出一口,实际上也就丢失了一位顾客,以后人家不用找你了。你看人家日本人造的锅,用20xx年就到头了,顾客每20xx年就得再找他一次。仔细想一想,你们划得来吗?你们为什么要把东西搞得那么结实呢?把它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你们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

这位经理这样回答我:“哪里的话,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这就会有口皆碑,就会招来更多的人来买我们的锅,我们现在忙都忙不过来呢!我们这家厨具厂,是二战后从过去的兵工厂转产过来的,前后也不过几十年时间,就卖出1亿多口锅了,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口吗?快80亿了,还有70多亿人口的大市场在等着我们呢!”

你看,德国人的想法不一样,他们营销战略的路数也与众不同,一笔生意,在你身上一辈子就做一次,让你说他的东西好,这就会感染到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再去做他的顾客,然后再感染第三个人,人家干的是这个事。

4、探求本质,考虑长远

今天德国只有三座城市,即柏林、汉堡、法兰克福,被定为“国际化城市”,以后打起仗来也宣布为“不设防城市”,其他城市都是中小城市。

绝大多数的德国人都生活在5万人、10万人、15万人、20万人的城市里,连50万人口的城市,德国人都觉得太大了。

德国城市的风光几乎都有这个特点:城市天际线最高的地方一定是教堂的尖顶,任何建筑物都不能超过它。

我曾与一位德国教授谈论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德国人能做到守时?

他讲道:“城市小,就容易守时。为了守时,也必须得把城市设计得小一点。你要想在‘汽车大众化时代’做到城市不堵车,需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任何楼房不要超过五层,在德国,你要想建造六层以上的高楼,必须经过议会投票通过才行。第二个条件是任何城市必须有一半的空间是马路。只要你同时做到了这两条,城市就不会堵车。”

今天德国人一般只在柏林、汉堡、法兰克福建高楼,那也是世界级的大高楼,但有一个条件,这种高楼从任何方向倒下来时,不能压到另一栋楼。所以越高的楼房,周边留有的空地就越大。这就叫“探求事物的本质,确定长期的战略”。德国人建房子时,是一定要考虑到当它倒下来时会发生什么事情的。

5、德国不相信物美价廉

“德国制造”的优势并不在价格上,连德国人自己都承认“德国货就是物美价不廉”。

你跟日本人可以谈价格,但你跟德国人谈价格,一刀都砍不下来。

德国人甚至不承认有“物美价廉”这回事。

“德国制造”的优势在于它的质量,它解决问题的专有技术,它优秀的售后服务。德国企业发展的一般产品都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高难度,别国一时无法制造出来的产品。德国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家产品。德国人生产的工业制造品,大到挖地铁的掘进机,小到文秘工作中的订书机,从质量上讲都是世界第一。

德国所有供3岁以下儿童食用的产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剂,必须是天然的;所有奶粉被列为药品监管;所有母婴产品只允许在药店出售,不允许在超市出售;所有巧克力都被规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为原料加工生产;所有保健护肤品牌都必须要有自己的实验室和植物种植园,以保证取材于天然有机品质。

德国人生产的非工业用途的化学产品,例如清洁剂、洗手液、洗洁精,除了有清洁杀菌的功效以外,绝大多数采用了生物降解技术,也就是靠微生物分解其中的化学成份,来将化学对人体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德国人生产的滤水壶,既能过滤无机有害物,也能过滤有机有害物,并富含镁元素。经过德国滤水壶过滤后的水,是微微带甜味的。

德国锅具具有天然抗菌和耐高温性质,既能节能环保,导热效果又极佳,以至人们说,“使用这种德国锅具,一根蜡烛就能弄一顿美味佳肴。”德国人生产的一口锅,可以用上120xx年,因此很多德国人用的都是奶奶传下来的锅。

对德国人来说,任何一样厨具,一辈子只需要买一次,不需要买第二次,因为你一辈子也用不坏它。

德国人生产的煨汤用的锅,完全是钢铁铸造的,沉重得连男人都有点端不动,那锅盖内侧有奇特的花纹,我问一位德国的销售商:“搞这些花纹干嘛?”他说:“它盖上去后,水蒸气就能上下自然循环,不易烧干,这是一种技术。”德国的锅具,盖上去个个严丝合缝,说三分钟开锅就三分钟开锅,能为你省下不少煤气费。

我也曾问过一位德国的企业家,为什么德国的产品动不动就“能用120xx年”呢?

他这样回答道:“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我们德国没有资源,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都是靠国外进口来的,所以必须物尽其用,尽量延长使用期,这才是对原材料最大的节约。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德国人认为,产品质量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是否‘经久耐用’上。”

非常经典励志创业的文章:创业者必看的8本书

《摩根财团》豆瓣评分:9.3

本书作者罗恩?彻诺擅长写金融、商业、人物的传记,此书试图以摩根财团的视角,看遍整个华尔街、现代金融业的兴衰更替,在美国媒体上收获了为数不少的的赞颂之词。摩根财团150年的发展历程被比作资本市场发展的活教材,企业家在此书中可以学到如何把握政治局势,市场趋势,以及如何在竞争中规避风险,做到基业长青。

《精益创业 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豆瓣评分:8.2

最少成本,核心价值,精简原型,快速迭代,这是“精益创业”的核心内容。这是一本关于创业的方法论,主要针对创业公司财力欠缺,人手不够,对市场需求不了解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名曰 “精益创业理论”,目的是最大范围减少钱财的浪费,“犯便宜的错误,不犯昂贵的错误”,对初创公司有指导价值。作者埃里克·莱斯是硅谷的一个程序员,他曾参与若干家公司的创业过程,见过许多成功和失败之后,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创业,此书可看作他的思考成果。

《Facebook效应》豆瓣评分:7.9

本书作者是《财富》杂志高级编辑大卫·柯克帕特里克,他长年执笔“快速前瞻”专栏,拥有丰富的商业写作经验。这本书就是他近距离采访近130位Facebook相关人士,深入研究Facebook发展历程写出来的商业解剖书。里面详解了Facebook是如何诞生,如何融资,又如何与Google与Twitter打响备受瞩目的网络之战的,此书因资料翔实和叙述精彩而广受好评。

《交办的技术》豆瓣评分:8.5

“平易朴实的操作手册”,这是读者对此书的一则简短评价。本书作者小仓广多年来专门从事领导力发展,担任领导职务近20xx年,曾先后就职于知名人力资源公司Recruit、SourceNext及 Faith等。小仓广的观点是:主管的成就不是自己做了什么,而是自己不做什么,下属会做得更好。书中有26张实用图表和28种交办的技术会让你掌握更多交代工作、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豆瓣评分:8.3

这本书是吴晓波近年来发表的500多篇作品中精选出的59篇作品合辑,里面有他关于人生、关于商业、关于财富的多重表达,收录了广为流传的那篇关于马桶盖的文章等。

《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豆瓣评分:9.0

都知道巴菲特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代表人物,虽然查理·芒格的知名度远没有巴菲特那么高,但他对公司的业绩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书就汇集了查理最出色的演讲、箴言和思想,将会给你的投资观及理财观带来启示。

查理的几条建议——年轻人应该追求什么?

1、别兜售你自己不会购买的东西。

2、别为你不尊敬和钦佩的人工作。

3、只跟你喜欢的人同事。

如果你想要说服一个人,要诉诸利益而非理性。

研究企业该如何做强做大,首先研究企业是如何倒掉的。

《影响力》豆瓣评分:8.6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那么有说服力,让普通人更容易听他的?心理学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隐藏在顺从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想要让用户更好接受你的产品,让合伙人更加相信你的梦想,让自己再多一些影响力吧。

《三双鞋 美捷步总裁谢家华自述》豆瓣评分:8.3

谢家华是华裔传奇创业家,一位靠自身努力不断创造奇迹的商业天才,他35岁就以10亿美金身价登上《财富》杂志“40岁以下亿万富豪榜”,排名第27位。他儿时创办蚯蚓养殖场,大学经营披萨生意,直到后来创办“美捷步”品牌,带领公司以年销10亿美元的骄人业绩横扫美国电子商务领域,本书集结了他大量的经验教训和商战感悟,全书真实有趣,值得阅读。

谢家华语:最好的领导者就是那些以身作则,既是团队的追随者又是团队的领导者的人。我们相信在一般情况下,最好的想法和决定来自于基层,来自那些身处一线,离事情或客户最近的人。而一个经理的作用就是消除障碍,让他的下属能够成功。这意味着,最好的领导人就像公仆一般,全心为他们所带领的人服务。

非常经典励志创业的文章:你适合打工还是创业?

——一位有十年创业经验的创业者分享的创业体会

作为一个创业20xx年以上,最近却在考虑上班的同学,感觉自己有点发言权,先占个位。

创业绝对不是逃避现状的出路

首先,创业与上班殊途同归,强调的都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和体现后获得的回报。但是上班和创业对人的要求还是有区别的,表现如下:

创业要求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和自控能力。

当你的积蓄已经无法支撑下月工资的时候;当你拼命到尿血业务却没有丝毫进展;当你辛苦工作的时候员工却在偷懒;你确信你能抗的住?

创业意味着自己当老板,意味着没有人要求你去工作。

在这种状态下,个人的自控能力就尤其重要了。如何在想看电影的时候克制住自己去工作;如何在需要陪孩子玩的时候还要想着下一步工作怎么办;如何在疲惫期还能保持旺盛的斗志,你能做到吗?

创业还需要很强的领袖气质。

是不是能够将事业的蓝图规划的宏伟且可行;是不是能够拥有一帮吃糠咽菜还能同甘共苦的兄弟;是否能发掘每个人的长处并加以发挥;是否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够一句话就给小伙伴们无穷力量。

创业还要求你是个多面手,什么CEO、CTO、CIO、COO、BD、PR,要有思想准备自己一肩挑,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扮得了霸道总裁当得起开心大娘;抓得起业务搞得了思想。亲,感觉如何?

有的小伙伴又会说,我们有合伙人啊,我们有共同的理想与追求,我们三观一致,决心一起奋斗一辈子。

泼盆冷水,恰恰好多创业公司都是死在了共同创业上了。可以一起吃糠咽菜却不能共享富贵,没死在战壕里却死在了温暖的床上,你以为你是乔老爷?开掉合伙人都不带眨眼的?

在这点上一定要提醒各位准备合伙创业的小伙伴,在开始做之前先把所有有关商业的事情说清楚,拟合同、签字、按手印,不要怕没面子、坏感情,会避免很多很多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至于有些小伙伴因为上班受约束太多、办公室政治、各种不自由、领导瞎指挥等理由选择创业,我只能送你一句“呵呵”了。

创业比上班艰辛得多,创业绝不是替代上班的好选择。

创业强调的是直面人生,绝不是逃避现状的出路!

重三已出,请认真思考。

认清自己是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没有之一!

在创业之前分析清楚,做到冷静的头脑+激情的行动,比单纯满腔热血,自我说服,闭门造车要有效率得多,成功的机会也会大得多。

关于创业的书籍、培训、政策非常多,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自我,所谓“不忘初心”强调的是保持自我对事物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跟风上道。

一旦决定了,请坚持,事真不可为,请及时止损。这两点看似矛盾,其实也是出于自我对事物的判断。如果问心无愧,已经感觉努力到了极致结果却并不美好,请一定停下来好好反思,不要留恋,不要不舍。创业只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只知道蒙眼拉磨的驴儿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人生”。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成功人士最喜欢跟别人讲要努力,因为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所拥有的资源、人脉、平台、时机对于他们的成功才是更重要的。努力就成了唯一可以跨平台、跨人群,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

对于成功与失败的判断标准随之也变得简单而粗暴,成功了就是努力了,失败了就是你不够努力。如果创业是这么简单的事情,那还哪有什么失败可言?

记得,认清自己是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没有之一!

平衡工作和生活

说点题外话,记得小的时候,我的姥爷跟我说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本人不才小学也通读过三大名著(红楼父母不让看),从小就有做一个士大夫的理想,不卑不亢,外圆内方,知行合一也是自己一直努力的目标。

自从创业后,现实就把一个个的大耳光打在了我的脸上,“让你装读书人,让你傲骨,让你清高”。记得有天晚上陪XX人员喝第三场酒的时候,我一下子仰倒在马路上了,当时内心的悲哀无可附加,你的理想呢?你的坚持呢?你的目标呢?

然并卵,明天洗洗还是要继续啊!

创业过程中最煎熬的不是应酬,不是资金压力,不是团队管理,而是各种压力给你带来的烦躁、不安、焦虑以及其对正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你的生活质量会变得很差,你的脾气会变得暴躁,你的家庭关系会紧张,这和我们追求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变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创业的小伙伴们请尽量做到工作和生活分隔开,不然影响太大了,切记。

那么,是创业还是上班?

创业是条艰辛的路,没有咬碎牙也要坚持下去的精神,就不要玩耍了,把浪费掉的时间、精力、财力用来提升自己,做个真正强大的人要靠谱得多。

而上班首先意味着团队,然后是相对稳定的环境以及可能更大的发展平台,有的时候这些不是创业能够获得的。如果能够在更大的平台发挥自己全部的能力,很多时候是会比创业收获更多。

7.工作中经典的励志文章 篇七

1.

小时候家长总会提醒我们:你不要常立志,而要立长志。

意思是说:与其频频自我鼓励,再频频自我放弃,莫不如抱定一个大志向,咱一路自律到底。

道理是懂了,也知道它是对的,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

现实往往是:你下了一个决心,拟定了个计划,再绘制一长卷宏伟蓝图,瞬间感觉动力爆棚,刀山火海也要上,天下都是朕的。

可这股热乎劲顶多能持续个两三天。假以时日,你迎来的并不是改变,而是一次次的打回原貌与自我厌烦。

故事还没有结束:过了一段懒汉日子后,你偶然间读到一篇励志文,看到案例里的主人公们一个个头悬梁锥刺股,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此时,你感到脱胎换骨,大彻大悟,势要东山再起,绝地逆袭。

又是三五日过去,你再次丧失掉自控力。

周而复始,心态再好的人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绝望过后更多的是困惑:

我怎么了?没有天赋也就罢了,难道说毅力也是天生的东西?

好奇怪,为啥我一读鸡汤就来劲儿?是不是这种东西容易上瘾?

难道“努努力”这种最低级的事儿也有门槛吗?我连这方面都不行?

思来想去,也只好勉强得出个简单粗暴的结论:看来我呀,就是这么个人,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2.

可俗话说:死也得死个明白不是?

我们不妨来分析下这个普遍现象背后的原因。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做完计划没两天就立马泄气呢?

这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做“道德许可”。

用《自控力》一书中作者的解释就是说:当人做了好事情之后,就容易放纵自己做坏事情。

比如,在很多人潜意识里,拟定计划下决心,就相当于自己在做一件“好事情”。

你可能疑惑:我只是刚刚拟定计划,还没“做”呢呀,我怎么可能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呢?

这其实是一种被隐藏得很深的人性。

你是没做任何实际的事,但计划给了你一个即将忍受痛苦、克制自己本性的预期。

你心底里觉得自己本性是懒惰的,但未来的日子即将要“克服”懒惰,你就会提前放纵下自己。

比如,你计划从明天或后天起,每天学习八小时。紧接着你心底里就会有个声音对你说:啊,你马上就要实施这么艰苦且违心的工程啦,快休息休息。

或者是:想象下等把计划执行完,你会变成个很厉害的人呢。嗨,反正你注定成为很厉害的人了,早晚的事而已,那现在松一松没关系。

于是:每次“踌躇满志”后,你都会掉进一个短期的懒散陷阱。并且特别心安理得,因为你把它当成了一种牺牲本我的应得奖励。

3.

那为什么过了段时间,你读到一篇励志文后,又能立马猛醒呢?

原因就在于,励志文里的一些案例故事,无形间戳破了你的心理误区,让你发现:原来自己没做好事,只是在做应该的事。

比如,某篇文章里写道:

王健林每天早上4点起床。

80多岁的李嘉诚,每天早上5点起床。

百度总裁李彦宏说他每天早上5点会被机会叫醒。

篮球运动员科比发出了灵魂拷问:你见没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

这时你觉悟了,振奋了。

为什么?

因为以前做完计划就犒赏自己的你,一直是觉得:我即将做一些违背本性,需要用力,值得感动涕零的大好事。这种想法激发了你的“道德许可”心理;

而当旁人真真正正的“努力案例“摆到你眼前时,你猛然发现:原来这只是稀松平常的事,全世界的成功者都在努力。且他们也跟我一样,都是正常人,那么由此推得:原来努力和懒惰一样,都是我的本性之一。

如此,制定和执行计划于你而言就不意味着什么好事,而是你分内的事,顺着本性的事,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准确来说,读励志文而热血一阵子的你,其实不是受到了什么激励和迷惑,而是被拖拽回了正常心理。

这个正常心理就是:懒惰,向往安逸的人,是你;但能自控,能自律,其实也是你。

于是,你再次收拾心情,打马上前去。

可由于被之前的心理误区影响得太深,你又是没能坚持几天,因为那种读完励志文而产生的正常心理不久就被你忘记。

所以你才像中了魔咒一样:

定计划——觉得自己即将”做好事“——觉得不是自己,预估自己即将逆本性、受委屈——开启道德许可,提前奖励——奖励过度,懒散麻痹——看到他人真实的努力故事——发现制定与执行计划只是正常的事——恢复清醒,努力——忘记——再次懒散麻痹。

4.

弄清楚原因,就方便对症下药了。

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呢?针对问题成因,有两点建议:

去道德化,发现自控的自己。

你要充分意识到:我们人并不是只有冲动自我;我们还有自控自我。

并不是嘴馋,吃了一块蛋糕的那个才是你;吃完蛋糕去跑步的那个,其实也是你。

人性不全是坏的元素,除了一点懒惰外,想努力且真的会执行,这也是人性之一。

所以,定计划没什么值得奖励的、跑步也没什么可奖励的、做题也没什么可奖励的。你只是即将要做或正在做你本性上就愿意的事,你只是在做你自己。

如此一来,踌躇满志和立志时的兴奋完全可以打消了,更不必对执行阶段产生即将遭罪受苦的心理预期——要知道这是一种道德化的错觉,真相是:执行并不会让你受苦,反倒偷懒会让你痛苦不已,因为一味偷懒其实不是你的全部本性。

二、恒久接触真实,利用镜像原理。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当你读到他人努力的事实时,你会恢复清醒,摆脱道德化的误区,进而发奋起来。

但我们不可能每天都靠读励志文来激励自己吧?有没有什么恒久一些的办法呢?

还真有,那就是:多跟勤奋的人在一起;多了解他们的真实信息。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中有有一种镜像神经元,它唯一的任务就是像照镜子一样反映他人的行为,然后让你不自觉地去模仿。

比如看人打哈欠你也想打,跟体重飙升的人在一块生活你也渐渐变胖,都是镜像神经元在发挥威力。

我们可以将这个原理应用到正面上来,慢慢你会发现:

多去泡图书馆自习室,你好像真的会变得更努力;

多让学霸带着你学习,你在他身边也会变得勤动笔;

抱团前进、互相监督,且保证监督制度有效执行,你仿佛真的就”有了毅力“。

以往我们都觉得这是所谓的”环境改变人“;其实更进一步讲:这是在帮你走出”道德化“的误区,让你的潜意识看到人除了懒的另一种本性;让你少了一点自我感动自我奖励和误判衍生出的矫情,进而收获到本身就存在于你身体里的,自控的自己。

当然,如果条件不具备,你也可以在墙上贴张白纸。

左边是一些作息时间表,右边贴上执行这些时间表的人名:科比马化腾李彦宏、马云韩大爷王健林。

励志文章2:扛过最不起眼的那个阶段,你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厉害的人

我有一个特别好奇的问题想问一些年轻人:为什么你还不辞职?

一位同事,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等着路演结束之后照片发回来,修照片、发微博、写文案、微博互动……每天都会搞到夜里一两点,她说这样的工作已经持续大半年了,她都不知道这样的工作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我觉得这样的女孩好奇怪哦,我就翻了她的简历,她的毕业设计作品拿到了全校的最高分,别的同学设计的都是花园、高楼大厦,但是她设计的是墓地。她为了那个墓地设计,去了十几个墓地考察。因为她说,她就想自己做的东西和别人的不一样。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辞职?”

她说:“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希望自己和别人做的事不一样,所以我也相信,我能把这样一份枯燥的工作也做得很不一样,我还蛮喜欢现在的工作的。”

第二位同事,他每天到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给他的领导端茶倒水,然后洗茶壶。

我看了他的简历,他是拿过国奖的本科生,后来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古汉语文学专业。

我问他,他说:“别人看见我好像就只做了那些杂事,其实每一个新人一定都是从做杂事开始的,但最害怕的事情是,新人只会做这些杂事。而我,我还要开剧本会,搜集各种素材和资料,做杂事只是我生活中非常非常小的一个部分。我挺開心的,因为我每天都在进步。”

第三位同事,她主要任务是负责和各个媒体、艺人还有客户对接。所以她的很多时间都是花在无止境的等待当中。我说,难道你不觉得在浪费生命吗?她跟我说了她自己的故事。

她毕业旅行的最后一天,是在土耳其机场。排队的时候,正前方一颗人肉炸弹了,全是血。她非常害怕地躲在厕所里给自己的爸妈发了条短信,她说:爸爸妈妈,出了一点事,我可能回不去了。

以至于她在后来的工作当中,不管是挨骂还是遇见什么难题,她都想:我连生死都经历过,这些还有什么好怕的。

接下来这位同事,我们会经常在光线电影的活动中看到他,他的工作永远都是拍摄——剪辑——拍摄——剪辑,哪怕晚上熬夜到两三点钟,就好像是一个机器人,永远不知疲倦。

我看了他的简历,他曾经参加过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拿了一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也是一等奖。

我就问他:“你做机器人那么厉害,为什么现在想要来做这件事情?”

他说:“我的业余爱好是做机器人,但我的梦想是做传媒,所以进了光线之后,自己每一天都在做喜欢的事情,觉得这件事情有可能会做成自己的事业。所以,虽然有一点点疲惫,但一点也不累。”

分享了这些同事的经历,你会感到,好像很多年轻人的工作都是这样,枯燥、低调、无味、不起眼。但你也会发现,做这些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曾经都是那么厉害。

这样比较起来,他们反而显得更厉害了。所以我希望,如果你们也处于这样的阶段,在做一份看起来不起眼的工作,希望你们能够扛过去。

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厉害的人。

励志文章3:当你觉得最坏时,美好可能已悄然而至

1

刚刚休产假那年,是我和先生觉得最困难的时候。

因为休产假,我只能拿基本工资,先生那时候刚参加工作不久,工资也不高。每个月还要还房贷,给孩子买奶粉,根本不够用。

当时,先生报名参加项目经理认证考试,希望能够通过学习提高薪资待遇。为了考试能顺利通过,他用家里仅有的一点存款报了一个辅导班。每到周末,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坐4个小时的公交车往返上课。

虽然辛苦,但心中却充满希望。

没想到,刚上了3个月的辅导课,先生的公司进行部门调整,整个部门被裁员。虽然拿到了1万元的补偿金,可是工作没了,这点钱也撑不了几天。

顿时,我觉得生活怎么这么难!为什么所有的坏情况都被我们赶上了!

先生一连投了两个月简历才找到一份工作,不仅工资比以前低,离家也远了很多。我不同意他去这个单位。先生说,先干着,能解决吃饭问题咱就能挺过去。

终于,否极泰来。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先生通过了考试,并成功跳槽到一家大公司担任项目经理,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古话说,阴之至极,阳之所生。一个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另一个相反的事物就会萌发。

当你觉得特别苦、特别难的时候,这或许就是人生要转折的时候了。处于人生低谷的你,接下来要迎接的可能就是上坡路。

2

我的同事小芳,本来是个大专生。她觉得学历是自己的短板,于是报考了中文专业的自学考试。用了几年时间,完成了考试,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大家都很佩服她的毅力。

小芳说,其实自己也曾动摇过,外语她是考了五次才考过。

第五次备考外语时,小芳正干着语文老师的工作,平时每天上两节课就可以,没想到后来她由科任老师变成了班主任,课时数也增加到每天六节。

每天,查体温、做汇报、上课、备课、答疑,忙得焦头烂额。下了班,小芳累得就想躺床上什么也不管了,一觉睡到大天亮。

有一天下班后,小芳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躺在床上,心里非常痛苦。

她想到,外语考试已经是最后一科了,如果自己坚持不下去的话,可能就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这些年无数挑灯夜战的苦读、无数顶风冒雨往返学习的努力就白费了。

想到这些,她又不甘心,于是打起精神,坚持爬起来翻开书本学习。后来,小芳终于考过了外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有时候,所有难题会在猝不及防时扑来,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惊慌失措地应对。原有的一切计划,也会被无故打乱或搁置。

可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然美好在前,又何必因为一点障碍而放弃?

咬牙坚持,才有看到胜利的可能。

3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事情:

做好了攻略,驱车千里不辞辛苦去看美景,没想到大雨滂沱,什么也没看成,你沮丧至极;

精心准备了考前复习,却因为发烧而考得一塌糊涂,你觉得失望无奈;

熬夜加班做出来的文案,却因为堵车、迟到被别人占了先机,你觉得运气简直差到极点。

所有的问题,都像商量好了一样,一起对你不客气。

但这时,身处逆境的你,如果失去了仰望星空的勇气,可能就会错过更美好的生活。

最困难之时,可能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既然黑暗已经来临,曙光一定就在眼前。与其叹气,不如努力。与其放弃,不如笑着打它个措手不及。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跨越,没有一种困难可以成为羁绊。

只要不停留,继续努力,一定可以看到春暖花开的美丽。当你觉得最坏时,可能,美好已悄然而至。

励志文章4: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奔跑的人

很多人说,人生总是有诸多无常,起伏波折是上天给每个人的考验。

是啊,一帆风顺,大多数只是一种奢望。到了一定的年龄,岁月总是如期而来,磨难总是不请自到,孤独总是突如而至。

有的时候,面对困难,有个可以寻求帮助的人都没有。生命中的人,来来往往,路过的多,留下的少,漠不关己多,感同身受少。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单枪匹马,没有人一直陪伴在我们身侧,就如没有一朵花会永远盛开。

不由想起电影《阿甘正传》的男主阿甘:

先天心智不足,饱受同龄人的歧视,幸亏有母亲的照顾,爱人的陪伴。

可后来母亲去世,爱人出走,朋友牺牲,他们都只陪伴了他极为短暂的时光,更多的时候是他一个人在走、在跑、在闯荡、在前行。

越年长越觉得,很多事都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心里的委屈,只能说给自己听,生活的困难,只能自己一个人过,人生的道路,只能自己一个人走。

因为除了我们自己以外,没有人能永远被我们依赖,生我们养我们的人,会老,疼我们爱我们的人,会走。从始至终面对这个世界荣辱悲欢的,只有我们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只能我们自己体会。

因此我们必须一个人昂首挺胸走在自己的道路上,像那句话说的那样:

“把自己当成一支队伍,对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

只有学会一个人面对生活的苦难,才能真正学会独立。

当我们不再因为生活苦难抱怨命运,不再因为独处感到孤单,以微笑面对生活。

相信此后无论是否有人陪伴,我们都已强大到能一个人面对生活的考验。别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别被生活带来的失意打倒。

有时候,我们以为一个人跨不过去的坎,一咬牙,可能就已经跨过去了,我们以为等不来的阳光,一回头,也已经驱散了漫漫长夜。

回头发现,那些难熬的日子,其实是自己美好未来的奠基石,孤独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阴郁和失落,还有渐渐沉淀下来的沉稳与坚定。

人活一辈子总要经历些坎坷,没有什么扛不过去的。你只需一路向前,披荆斩棘,总有一天,你会一个人熬过那些苦难。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相信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用力奔跑的人,暴雨的终点,是一片草原。

答应自己,余生,无论前行路上是否有人陪伴,都要学会一个人走,好吗?

励志文章5:不够优秀,努力来凑

1

我上班的附近有几家早餐店, 但这些店通常做不了半年,就入不敷出,频繁更换店主。唯有一对夫妻的早餐店在这里开了近十年,价格实惠,收入却很可观。他们的秘诀却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因素。

首先,这家店虽小,但打理得规整有序,即使是裸露在外的操作板也被擦得一尘不染,让人一看就卫生,吃着也放心。

其次,这家店的夫妻俩非常能吃苦,每天早上5点半开门营业,到了中午12点才关门,节假日也不休息。

而且,这家店的服务态度特别好,他们一脸和气,有时哪怕顾客催得急,他们也不会表现出丁点不耐烦。

其实这家店,卖的东西跟别家差不多,甚至味道还不如别家的好。但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可以说他们是靠勤奋取胜。因为其他家经常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而这家店一直都在,他们也跟顾客培养起了感情。

你不得不承认,有时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必须要有多么耀眼的优势,只要你够坚持、够努力,发挥独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能拥有一席之地。

2

朋友的公司有个行政人员,能力并不出众,但每次公司裁员她都能化险为夷。

这个员工其实比较笨拙,虽然尝试过提升自己,但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她就想,重要的事我干不好,那至少要把那些看起来不重要的事干得足够漂亮。

比如她特别会做档案管理,虽然技术含量相对不高,但最考验细心和耐心,于是她就把整个公司的档案整理得井井有条。

比如她特别会接待客人,虽然看起来只是端茶递水的活儿,但如何有礼有节,把握好尺度和分寸,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却需要下功夫去琢磨和思考。

再比如,她点外卖也相当专业。全公司哪些人喜欢吃什么,忌吃什么,她都一清二楚。她还能兼顾营养的搭配,分量的把握,价格的选择。

她身上的这些优点大多比较微小,但每件事都做得妥妥帖帖,让人挑不出毛病。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当不了主角,做不成大事,但我们至少要保证能把配角当好,能把小事干好。一旦你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也定不会被工作辜负。

3

认识一位作者,他曾一度自卑,因为总是写不好热点文。每当他还在收集材料、整理思路、取标题时,别人的文章已经快速出炉,并且质量也很高。

他冷静下来反思,其实,他并不擅长写热点文,更适合去写人物文。后者一般不要求迅速出文,他可以静下心来,花时间和精力去打磨构思。

他调整了心态,放弃写热点文,专攻人物文。他时常为了写好几千字的稿子,去翻阅十多本书,反复去了解这个人物的所有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执着和专注,他的人物文越写越好,找他约稿的人越来越多。他成为了写人物文的高手。

其实并不是必须要去做很有难度的事,才叫做有前途。有时,你如果把看起来简单的事做得足够好,也能有所建树。

4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给自己做不好事找许多理由,但实际上,不够优秀的人还可以通过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冲破客观条件的束缚,打开另外一条出路。

会做生意的人,不一定要有多么聪明的头脑,多么特别的秘方,如果能找准顾客的需求,努力做好产品、提升服务,也可能拥有稳定的客源。

受到重用的员工,不一定是多么拔尖的人才,如果能认真对待所做的每一件事,也能赢得领导的信任。

一位作者,不一定精通所有文体,但如果能找到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就可能另辟蹊径,成为某个写作领域的佼佼者。

其实,真正特别有能力、有才华、有天资的人并不多。如果你愿意努力,同样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

8.适合90后的经典励志文章 篇八

十几岁的时候,我们着急长大到二十几岁。如今,二十出头或者二十几岁的你,是否已经活成自己曾经想要成为的样子?

那时候,我十几岁的青春年纪,羡慕二十几岁的人结婚生子,有一份安稳工作,买得起房车,有时间出门旅行,有闲钱做生意,生活可以过得有滋有味。可是如今,当我真正站在23岁这个青黄不接的年龄时,我又多么惶恐不安。

年少时,在心中告诉过自己,等长大以后要努力成为一名记者、作家、老师。如今记者、作家的梦想已经圆满了,就是还差老师。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年少所羡慕的,都是需要付出才能得到,还必须经过时间的历练。

十几岁所渴求的职业当二十几岁实现时又多么羞赧地不好意思跟别人开口说,我曾经当过记者,现在是自由作家。我不敢开口是因为我梦寐以求的职业现在被人们贴了太多标签,在他们眼中这两种职业都是累死累活,尤其是作家,干着吃力不讨好而且还是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我曾引以为傲的梦想现在被我小心翼翼地藏着,我不敢开口对身边人说我是一名写作者,我怕梦想被现实击溃,也敢大言不惭的说自己已经活成了年少时想要成为的样子。现在,我只能说我在自己所认为美好的岁月恰当的年纪,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我活在脚踏实地的今天,而不是好高骛远活在梦想与未来中。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问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的生活真的满意吗?这些问题睡觉前我都会问自己,但我并没有给出自己满意或者不满意的答案。要给生活下定义,起码得等到真正老去之后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才能给自己走过的一生盖棺定论。

但是现在,我又被这些问题困惑。我问过身边一些朋友,我说你们现在的生活是曾经想要的吗?或者满意现在的境遇吗?有朋友笑我矫情,说文艺青年就是喜欢刨根到底想问题。也有朋友说知足常乐,祖祖辈辈都是这般一代接一代的过活日子,得过且过行了。还有朋友说,就算不满意现在生活也只能这样,要不然还能怎样?

是了,我一直询问自己到底能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的生活状态到底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其实归根到底都是庸人自扰。别人没有的,我得到过,别人拥有的,我也会艳羡,但人与人之间无外乎都是在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的状态下过生活。与其想太多不如付出行动努力,因为我一直都相信努力之后的付出能得到收获,如果得不到,再换角度换方法再次出发,如果还得不到,那么我认命。认命于我而言不是妥协,而是我走不通这条路,换一条路再走。

既然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得需要资本,既然没这个资本就得去赚取资本,那么现在该我赚取资本的年纪我又何必总是杞人忧天想太多?很多东西也许比别人稍微晚一点、慢一点得到,但是没关系,反正赚取到了资本后早晚都会有。

那时候我相信别人的话,听着别人用慷慨激昂的言辞告诉我再不趁年轻旅行就老了,再不过一回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没机会了。他们口口声声说年轻人玩的就是资本。是,那些人有资本,但是你、你、你,有资本吗?也许和我一样,没资本。既然没资本,又何必心浮气躁的羡慕有资本之人口中说出来生活的样子呢?

在我看来,真正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些今天组成在一起便是自己想要生活的样子。你说青春原本应该张牙舞爪,去想去的地方成为想成为的人。于是太多人说走就走的裸辞,提前透支存款挥霍,问父母要钱满足自己招摇过市的虚荣。只是你忘记了,真正的勇气与能力是把今天过好,在循规蹈矩的生活里过出五颜六色的光芒。

我对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样子重新理解便是把今天过好。这意味着既不辜负亦不蹉跎时光,换个姿势态度围观这个世界,因为能把今天过好这也是我在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生活的一部分。等到无数个今天过完后,当我再回过头看,兴许曾经发生的一切都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

什么叫活在今天?我是这么理解并且做到的。抛开十八岁未成年之前不算,从进入大学开始,我毛遂自荐当班干,竞选学生会,参加并策划组织各种活动,为奖学金努力,主动结识新朋友。那些日子对于我来说,在当时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我并没有辜负,那些都是我现在想起来最美好的记忆。

如果你愿意,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好好对待今天。譬如,你想成为让自己都赏心悦目的人,那么就得在今天锻炼身体,坚持好一件专长并发展其他辅助爱好,学技能,做某个领域的达人,学会养身,研究适合自己的穿衣搭配,努力朝着职业发展领域晋升,等到经过一段时间后,你想要的样子就会渐渐凸现,旅行也可以实现。

你想变得有钱,想成为画家、作家、舞蹈家、歌唱家、设计师、老师、商人等等,只要心中怀有那些符合自己实际现状的梦想,那么就得在今天付出努力,把今天过好,让时间来检验你的付出。等到梦想实现时,曾经奋斗过的过程,其实也是你所喜欢的过程。至于明天或者未来一周,半个月,一个月等,则可作为信心规划,让自己有目标追求。

也许你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现在的一切,你讨厌自己的贫穷、长相、技能、出身等等,可是我也和你一样,草根出身,最最平凡的人,但是我会用年龄提醒我自己,我才23岁,现在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都是二十几岁应该出现的境况吗?于是,我不再埋怨纠结苦恼现在的日子,而是过好今天,提高执行力。只要在今天努力,把平淡日子过好,将来回首现在时,不正是度过一回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奋斗的年纪虽然一无所有但我敢于横冲直撞,把无数个今天过得丰盛亦能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而不是反复问自己想要的生活多久出现。

因为不想贷款买房,有时候也会反复问自己买了房以后意义又是什么?也许奋斗这一辈子都无法买得起房,但如果买起了,终极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

那时候我不甘心以后过着一层不变、按部就班的生活,我说我要努力挣钱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梦想。但是好友阿甜告诉我,所有的不甘心到你生儿育女接受了生活的施压你都得变成甘心。阿甜23岁,女儿现在1岁。她说她也不甘心这样类似于黄脸婆的生活,洗衣做饭带孩子,但是她告诉我,属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时别归咎于生活,也别总是说不甘心,要么有本事豁出去过上想要的生活,要么在不甘心中活成自己甘心的样子。

阿甜每次出门都要精心打扮自己,如果不是她亲口说,旁人看不出她是一个已经结婚生子的女人。柴米油盐的生活谁都要操劳半辈子,她在家时会主动做家务,看一些育儿的经验,但是她不会因为生活而生活。她也有梦想,因为她打算考公立医院,朝一名优秀的护士长看齐,所以她除了每天坚持阅读以外也会看医学类书籍。总之,阿田就是在不甘心的生活中选择自己甘心的态度过日子。

在当下的这种生活里,我有很努力的活着,这种努力源于力量的支撑,而这股力量并不是吮吸鸡汤文,是我在历经生活刁难与挣扎后让我相信,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要么平凡甚至平庸,要么变坏无人管,要么就与现实死磕,背水一战搏一搏,努力总比坐以待毙好。于是,现在我不过分憧憬是否买得起房过上好生活的未来,因为还有这辈子买不起房仍旧窘迫的可能。

现在的我顺着时光走,到了那个阶段,该学习什么课程,接受怎样的安排,我都乐于接受。只是我在顺行而走的人生里,仍旧怀揣着梦想实现的可能。

那么,你热气腾腾的梦想,是否正在努力实现?现在的你是不是不甘心两点一线的上学放学、上班下班,既然不甘心,何不过好今天,在今天为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与喜欢的生活努力一回。

我努力的目的既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过有安全感的生活,也是当自己心爱的人看中喜欢的东西时想买就买,不再为了价格犹豫不决。因为我无法预知自己以后有没有能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我现在努力的一切,是为了以后回忆起来心中是满满的甜蜜美好。

最痛苦的不是梦想泯灭或者夭折于现实,而是现在回望年少时热血沸腾的梦想如今再难启齿。还有,最可怕的并非活得平凡,而是正在过着一种平庸的生活还觉得理所当然。

要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看的人生你千万别急着去看透,若是全看透了,会多无趣。

励志文章2:用理想和现实谈青春

先把理想藏起来,理想不必天天想。因为买不起房子,所以爱情太贵了;人际关系太难处了,都不敢说不了;想到北京、上海、广州漂流的,你们是现在最委屈、最难受、最不幸的一代。从喝完酒后做什么事情来判断是哪一代人。

60后:留在原地喝茶聊天

70后:唱卡拉OK

80后:去夜店

90后:十几个人坐一起,没人说话,都在拿手机跟别人聊天

在我成长的年代里,我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因为我在内蒙古一个边疆的小城市里。在我们那没有新闻,我也不知道记者是干什么的。广播学院考试容易过,逃课没人抓,课外书随便看。

因为这个报考的。现在考广院,恨不得北大、清华的分才能进热门专业。我说,我买的是原始股。因此,有很多不认为自己的学校是名牌大学的学生,我经常给它讲我的故事

北大很牛,不是现在在那里上学的学生造成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学校从无名之辈变成名校。要成为原始股的购买者。人家买的是期货,不是现货。我夫人认识我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很可爱的人。对于爱情来说,这个就够了。

但是现在要用房子、车子来衡量是否要跟他拥有爱情。对于60后来说,连上大学都是懵懵懂懂。房子太贵,我们这一代人从来都没有想过,能买自己的房子。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漂流,是蚁族。但是我们这一代连漂流的机会都没有。你们的痛苦是让我们羡慕的幸福。

过了30之后社会才给我们这样的人提供漂流的机会。89年,我们的毕业空前绝后。我们是唱着大约在冬季,一批一批人在火车站泪洒火车站,充满了绝望,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有时候,经历了也发生变化,那似乎是一个转折。

我待的地方是周口店。从我的窗口就能看到猿人遗址,一年就看了21次这个遗址。

偶尔从周口店回北京城,第一件事就是花一块钱买一根香肠,站在马路上吃完。跟你们比,我是幸福还是痛苦?我在北京搬了八次家。我的孩子就是在搬家过程中孕育的。我一直离城市的距离保持在五环之外。白哥,你别装了,你还能买不起房子?我现在能买得起房子。本台最后一次分房子,我排倒数第一。我肯定拿不到朝向好的房子,“没关系,朝下我都要!”成了中央电视台的至理名言。这是我们这一代的故事。

1949年出生的这一代。他们幸福死了,用一个诗人的话说,时间开始了。当他们12、13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三年自然灾害。等他们开始上学时,开始了;等他们要谈恋爱时,男女不分,所有的人都穿一样的衣服,男人能干的,女人也都要干。等他们27、28,终于生活安定下来,想要结婚要小孩的时候,突然恢复高考了。有的回城,有的高考,命运从此发生了转折。终于到30多岁,想要多要几个时,计划生育了;等他们开始享受天伦之乐时,下岗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了。和这一代相比,你们幸福么?

再往上走,季羡林,季老到德国学习的时候,哪知道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一待就是10年,想回都回不来。和这一代相比,你体会不到两国相隔。

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每一代有每一代人的宿命、委屈、挣扎、奋斗,没什么可抱怨的。幸运的你们,由于有了互联网,可以把你们的委屈和抱怨让世界看到,于是诞生了蚁族、北漂,这是痛苦中的幸福。社会应该关爱你们,但不是溺爱。身在青春期的人应该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掉,会是铁饼。

21岁,我们走出青春的沼泽地。这首诗,我回想起来的时候,青春回忆的时候很美好浪漫,但经历的时候很残酷。青春就是残酷,人生的很多次第一次都在青春期,你要抉择,不要以为每一代人都说青春好,你便产生了幻觉。我经常会感受到我在青春期的时候经历的痛苦和挣扎。我们在实习的时候,集体口号是,装孙子。我们那一代人比你们更艰难,也比你们更会找艰难。我们那个时候要打水、拖地,你们不用了,有饮水机、有清洁工人。青春既然是不容易的,面对它。这是作为过来人的感慨,有的有用,有的没用。

第一的素质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是否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当你离开校园往前走的时候,打击多了,没用心理素质,想在将来这个社会上混,是不行的。不是特指中国,在美国也一样,

我在招人的时候,经常会观察这个人心理素质如何;这就像一个拳击手,被别人不断打击都不倒才是重要的。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在最初的表扬中,跌倒了。不靠谱的表扬更会毁人。对批评有耐受性,对表扬有警觉。

第二,前,龙永图那时候入关谈判,他问我什么叫谈判,不就是像你们一样么,跟对手在争斗在吵架。他说,不,谈判一门双方妥协的艺术。我是在年到40的时候才明白这个道理。任何单方面的谈判,不是谈判,是战争、侵略。人跟自己的理想、事业、同伴、生命都是一场谈判,从来不会单方面的获胜。只有双方妥协才是一种获胜。你怎么能够完全让生命按照你认为的方向去走呢?那不是谈判,那是你对生命发动的战争。爱情、婚姻也如此。离婚的一定是有一方不妥协,或者双方都不妥协。关键时刻,伤人的那句话能够憋住,才会有传奇。踢足球也是一样,我现在一周两场球,我的队友有三分之一是国家队。别忘了,我四十多了。要学会用40岁的方式去踢足球。各种伤痛都经历了,我还在用20多岁的方式去踢,很、很想获得胜利,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我必须妥协。

励志文章3: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好的日子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好的日子。在那段不好的日子里,你明明想要努力变好,可是却什么也做不好。你想有一份差不多的工作,简单地解决温饱,而现实给你的却是石沉大海的杳无音信;你想在繁华的都市有一间自己的小房子,不用太大向阳就好,而现实给你的却是无止尽地颠沛流离;甚至你想有一个疼爱你的人,知你冷暖,而现实给你的却是一堆人渣。

除此之外,生活里还时常有一些意料之外,让你措手不及。譬如,早高峰时,你怀揣着不到一百块的钱包挤公交,满头大汗地挤完后发现钱包丢了。生病了,起早贪黑地去医院排了老长老长的队,到你时,医生说没号了。出门见客户,好不容易找到一身得体的衣服穿过去时丝袜脱丝了;朋友过生日,你别出心裁地定个冰激凌蛋糕,兴致勃勃地拎过去时化水了。请人吃饭,刷卡时余额显示不足;去看电影,遇见前任一脸春风。加班赶稿的下雨天,一个人回家,打不到车……。你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全世界都一副苦大情深要伤害你的样子。

你在那样不好的日子里,一个人,一天天,捱过去,无比笃定也无比沮丧。你不知道这样不好的日子还要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这样不好的自己何时才能变得优秀,想放弃却又心有不甘,想坚持却又害怕太过艰难。你第一次感到未来遥不可及,梦想太过单薄,而现实又太过汹涌。

很多个夜晚,你昏昏沉沉地睡去,醒来时发现枕头上的圈圈泪渍。然而即便如此,却还是要在工作时伪装成战斗士,俨然一副打鸡血的样子。你看起来好像很好,没有人知道你一个人深夜哭泣过。是的,没有人知道。你假装的很好就这样骗过了所有人,连同你自己。直至有一天,无论多么糟糕,你都能一个人笑着面对所有。失恋、失业、生病、被误会、被指责,总之曾一度使你玻璃心的事儿再也不能随便使你伤心。

后来的后来,你不但不会随便伤心,还能像《就算衰到爆,也要穷开心》小幺鸡一样自我调侃自嘲自黑。你真正做到了就算衰到爆,也会穷开心。钱包丢了,也不会愁眉苦脸,而是会调侃道:次奥,这小偷眼光不好使嘛,这么穷都偷。去医院没挂上号,会安慰自己,还好好活着呢挺好的。丝袜脱丝了,会自黑道:估计要引领时尚潮流被路人甲艳羡了。被中介黑了,会自嘲道:长这么大谁还没被黑过,不过千万不要让我翻身做地主。遇见前任,会大度祝福:看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失恋了,会自嗨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被误会了,会自解道:不过误会一场,何足挂齿。

就这样,你一个人苦中作乐地默默消化了所有,开心的难过的。你说这样容易快乐。尽管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理解你的不带心肺,就像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你的糟糕。可是没关系,你学会了为自己取暖,不再替别人为难自己。生活便是这样,但凡生而为人,就难免不沾染上俗世悲欢。太过计较的人,不容易开心。

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一段过度难为自己的岁月,什么都想要,想要不劳而获的爱情想要一蹴而就的成功,可现实什么也没给。有时不但什么都没得到,还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些天真快乐。整个人开始变得不好,敏感、多疑、甚至怀疑整个人生,将所有的不满情绪布施于现实的不公,却忘了自己能够给予现实什么。然而,越是抱怨越是失去。直至有一天现实给自己一个当头棒喝,才发现能够失去的已几近失去。有时候,失去兴许是一件好事,它提醒你该检讨自己的人生了。

其实,一无所有也会给人勇气。当失无可失的时候,唯一能感知这些喜怒哀乐的无外乎是那颗看似强大但敏感的心。所以,只要不失心,一切就都是好的。所以,所有生活为难我们的,都不值得耿耿于怀。犹如蔡康永所述,有一天,这一切都会过去,再怎么累死人的爱再怎么累死人的恨。失眠、被冤枉、塞车、太穷了会过去;被轻蔑、被迫说谎、被迫承认自己改变不了什么,或者长得不好看,都会过去。

励志文章4:千万不要变成那个让自己讨厌的人

和你不认识,也能算上熟人。一段时间内,乘地铁去上下班,总是能遇到你。你肯定也是上班族里的一个,感觉到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猫少,干得比驴多。每个月领完薪水,还卡债,缴房租,各种开销后发现钱基本白领,而且上司把人当牲口使唤。

不光是你,北京大部分的人,就是这么活着的。

你总从五号线大屯路东上车,在拥挤的人流里,被裹挟得像个行李一样硬塞上来。然后相片一样贴在周围的人身体上。木然得像个傀儡一样,一路带着茫然的眼神,半睡半醒之间,到东单下车,不知道是到了目的地,还是要继续一段换乘的旅程。

如果仅是如此,那么你就和挤地铁里的芸芸众生一样,引不起太多人的注意,也激发不了别人的兴趣,更不可能给同路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引发你另外一面的,是一块没有了味道的口香糖。可能你早上贪那几分钟的小睡,所以节省了刷牙的时间。

每次候车时,你都嘴里嚼着口香糖。然后车快到的时候,噗地随口吐在地上。大家都很忙,没空去计较你的这个举动。可是,车站的清洁大妈却对此不能容忍。人家不过是过来跟你说了一句:“口香糖别乱吐,那边有垃圾箱。”

你马上变身怒目金刚:“你哪只眼看到我乱吐了?你问问那口香糖是我的不。”

大妈生气了,弯腰去打扫,低声说了句:“什么素质!”

你就像被红布刺激到的公牛一样,陷入了疯狂的状态:“你丫什么素质!一破扫地的,就算是我吐的怎么了?没人吐口香糖,你们没东西可打扫就失业了知道不?”

围观的人对你的行为感到不满,有人小声嘀咕了两句,你就冲人家狠狠地吐了一口口水。没人愿意跟你纠缠而迟到,你骄傲得像只斗胜的公鸡一样上了车,上车后还对清洁员竖了个标准的中指。

全车人都躲你躲得远远的,你还不依不饶地唧唧歪歪地数落着清洁大妈多管闲事。

你下了车,有人低声议论:“刚才那人怎么那样啊?”还有人为你开脱,说:“年轻人脾气大,起床气。惹这种人干吗?等他上了年龄,自然就好了。”

问题是,等不到你上了年龄看到你好,就发现你越发恶劣的行为,地铁中那些唱歌要钱的,成了你新的寻开心的对象。

下班时候的地铁上,你要卖唱的停下来,然后问人家会不会唱《青藏高原》,说高音唱上去了多给钱,还能帮忙联系演出的机会。

人家信以为真,在你身前唱了一首又一首,连嗓子都唱哑了,你脸色一变问人家:“你知道不知道地铁里不允许卖唱?一会到站了你跟我走一趟。”

卖唱的愤怒地看了你几眼,走了。你得意地笑,觉得自己像个英雄一样,故意大声地说:“这些人就是不能惯着,要都是像我一样对待他们,他们这些人早就不干这个了!”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能这么的卑劣,并且根本不在乎周围人的眼神,面不改色地展现着自己阴暗的一面。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你带着一个更年轻的人上了车。从对话里能听出,他是你刚到单位的同事。

那天你又和别人发生了争执,原因是有人下车,空出了一个座位,本来离座位最近的是一个背着沉重书包的大概读初中的学生,刚准备坐下,你把手里的杂志狠狠地砸了过去,学生吓了一跳,面色煞白地看着你,杂志落在了座位上,你得意扬扬地走过来说:“没看见吗,这个座位已经有人了!”

学生没敢说什么,躲得远远的。旁边终于有人气不过要出头,指责你这么大人了欺负一个孩子,知道不知道羞耻。你来了劲,站起来走到人家面前,用手指着人家说:“地铁是你们家的啊?!你管什么闲事?这空座就是得抢!再说了,学生年纪小,站一会儿怎么了?我上了一天班这么累,我不能抢个座啊?!”

对方被你气得脸色涨红,不再说话,知道跟你这种人讲不通道理。跟你一起上车的年轻同事也觉得很尴尬,轻轻地扯了下你的衣角。你回头,大哥一样地教育他:“这是北京,人就这样,什么你都得抢。你不欺负别人,人家反过来就得欺负你,明白吗?”

在大屯路东下了车,你和同事就走在我身后。我听到你同事跟你说:“老跟人吵架不好吧?路又不远,站会儿也没啥。”

你骂了一句:“操!你以为我真的是抢那个座啊?我问你,我们领导烦人不烦人?你上班累不累?今天开会,经理可把我骂惨了。咱又不敢还嘴,一还嘴到时候不给你小鞋穿啊?我告诉你,我每次不开心,就在地铁上找人吵一架。这方法特别好使,吵一架,有什么气都消了,心情马上就好!”

我停下来,转过头厌恶地看了你一眼。大概是你心情好的缘故,竟然没跟我计较。我路上一直在想怎么会有这样的人,然后竟然慢慢地后怕了。我发现,在我的身上,或者在很多的人身上,竟然和你有着一样的毛病。我们习惯于在找不到宣泄内心情绪的渠道时,把坏情绪都转移到其他人的身上。不同的是,你转移给了路人,而大多数人会选择给自己最亲近的人。

坏情绪是会传染的,毫无理由,或揪着一个细节,无端地发怒,争吵,其实根本就是为了自己得到一种宣泄。在这一刻,我们都是自私的,没有素质的,只不过区别在于你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一面,而我们没有。

但造成的伤害却都是有的,我经常看到朋友们和男友或老公因此闹起了矛盾,甚至最终分手。至少,哪怕是最挚爱的人,不和你计较,他的心情也足以被毁掉,变得郁闷和郁郁寡欢。

生活中,当然会有这样或者那样不顺心的事情出现。也会遇到让人烦的人,让人无奈的事。而我们为了面子,或者说没有勇气,照顾形象不去抗争。留着内心里的情绪,带回去,传播出去,让别人来替自己承担。

从北京到了上海之后,自然再也没有见过你。每每想起来,都觉得你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的丑恶,也同时提醒了我自己。我时常在情绪不稳定,一句话准备不负责地脱口而出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出你的影子。我警告自己,千万不要变成那个让自己讨厌的人,否则那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妥协,也是一个人最根本的失败。

励志文章5:你的珍惜让你更懂得拥有

学生时代,特别喜欢用钢笔写字,甚至有时觉得字写得不好看,多半归咎于笔不好。曾有一支心爱的钢笔,写起来很顺手,写作业都会用它,直到有一次掉在地上,笔尖戳在水泥地上,劈了叉,伤心了很久,就差亲手把他埋了立个碑。回想当时那份单纯,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夹杂着些许的忧伤,已经很久没有为了一件外物如此动情。

每个人都会有他各自的品性。他写过的字,用过的物品都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习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名人博物馆里总会摆一些他们生前的生活用品作为纪念。我想一百年之后,后代人看现在人们的生前物品,大抵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的。随着社会财富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很多东西变得不再稀缺,也不会用太久,自然也不会久留。这种物质的更迭太快了,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其产生依赖的感情,就会被新奇的欲望所替代。我们总是被外在所谓的时尚牵着鼻子走,担心跟不上节奏就会out了,见面不谈些新奇的,我们又该谈些什么以掩饰我们的 无聊和空洞呢?

一次性碗筷,一次性纸杯,一次性雨衣,一次性塑料袋充斥生活,简单和便捷难以让我们产生珍惜之心。大不了用完了再买,环顾生活四周似乎很少有陪伴你多年的物品。那种对失去心爱的钢笔而忧伤的心情再也难以找回。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的便利,让我可以尽情的享受物质生活的美好。手机用久了,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弃之不舍,想换一个更新的又找不到更好的理由。鞋子稍微裂了缝,便会束之高阁,拿着鞋到修理店里修还不如买双新的更省事。衣服稍微破了点,沾染点洗不掉的污物也就不必再多考虑。难怪苏格拉底跑到街上说:“这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多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是的,市场的满足的不再是人们生活本身的需求,满足的是膨胀的欲望和攀比之心。总是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东西总是别人家的好。

对物质的不珍惜久而久之就会顺延到对人的不珍惜,对工作的不珍惜,对环境的不珍惜,对社会的不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也就油然而生。大学毕业时才会意识到同学之间的情谊有多么可贵,最美好的时光大家见证着彼此,一想到再也难以相聚,那种不舍自然是戳到泪点。等毕业之后再相见仿佛见到了亲人,按我同学的说法,大学时我们可能相处得很平淡,今天我见到了必须好好喝两杯,因为你是我曾经大学最美好时光的一部分。相比大学建立的那种纯洁情谊,再对比步入社会之后这种复杂的环境之下,大家都为了工作凑在一起,为了生计皱着眉头也要干下去,自然无暇顾及周围人的感情了,因为共同的爱好在业余生活凑在一起温暖也就显得珍贵。

有年长的同事开玩笑说,合租的时候交房租的时候都不敢一年一交,因为你不知道哪天你的室友就会跳槽离开。这种人事的更迭所带来的不确定更让人趋向于陌生。大学时已经约好我们有四年的时光,工作之后的时间就无法预料,聪明的人们料想到这点也就不会轻易与人深交,因为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就从我生活的视野里消失。随着人员流动的加剧,相处周期的缩短加剧了这种淡漠,直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细若游丝时,感受不到人情的温暖自然也会对人世绝望,这大概也就是传销的人们屡禁不绝的原因。

社会的节奏和人员的流动速度加快有效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极大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可终究缺乏时间积累下的厚重,人与人之间功利性因素加强,难以培养起那种纯粹的情谊,更谈不上珍惜了。为此到能体会那丝人世的寒意,想到老家的邻居一做就是一辈子,愈发珍惜眼前遇到的人和事,因为冥冥之中的不确定让我找不到安全感,也就只能且行且珍惜了!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202202-工程技术部第4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