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共9篇)(共9篇)
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漓lí江扩kuò散峰峦luán雄伟山脉mài比拟nǐ重峦叠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习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习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罗”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两笔分别是“”和“]”,不要写错。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备课参考
《桂林山水》词语解释
(1)甲天下:天下第一。“甲”指居第一位。
(2)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3)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4)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5)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6)翠屏:翠绿的屏障。
(7)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8)重峦叠嶂:山峰连绵不断,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11)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桂林简介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约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条青丝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诗人韩愈赞美漓江的诗句。
春天的黎明〔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车出游时的快感,你知道吗?你走到台阶上。……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来;听得见夜的隐秘而模糊的私语声;阴暗的树木发出微弱的喧噪声。……你乘着马车,经过教堂,下山向右转,驶过堤坝。……池塘上刚开始升起烟雾。你觉得有点儿冷,就用大衣领子遮住了脸,你打瞌睡了。马蹄踏在水洼(wā)里发出很响的声音;马车夫吹着口哨。但是这时候你已经走了约莫4俄里,……天边发红了;唐鸦在白桦树丛中醒过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围吱吱喳喳地叫。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农舍里点着松明,发出红色的火光。这期间朝霞发红了;已经有金黄色的光带扩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红色的太阳来。阳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鸟儿一般振奋起来。一切都新鲜、愉快而可爱!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太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今天天气一定很出色。一群家畜从村子里向我们迎面而来。你的车子登上山顶。……风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雾色中隐隐地发蓝,河那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平坦的丘陵;远处有几只野鸭在沼泽地上空飞鸣;通过了散布在空气中的滋润的阳光,远处的景色显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样。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动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气息笼罩着,感到多么健壮!……
石钟乳的形成石钟乳的形成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游人进入溶洞,只见石钟乳千态万状,琳琅满目,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有时,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看着你。有时,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就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有时,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hān)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有时,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2.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篇二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④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朗读感悟。①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画面,听课文录音朗读。②伴随录音,轻声朗读课文。③学生自由朗读。④小组内轮流朗读,相互评读.帮助正音和顺句。⑤师生引读。以第二自然段为例: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师: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师:漓江的水真绿啊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师生合: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⑥小组内学生相互进行引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畅谈桂林山水的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和点拨。
三、理清文章思路。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能察觉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能不能给课文列出一个写作提纲?②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列提纲。②归纳。
四、根据上述提纲练习背诵。
五、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从字词的理解、文章的表达等方面提出疑问。
六、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①“甲天下”“翡翠”“瑕”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②为什么在写漓江水和桂林山之前要先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共同对话,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品味词句和表达方式师:桂林山水风光秀美,作者描绘的语言也美,你能感觉到哪些词句特别能引起我们欣赏的兴趣?学生浏览课文,动笔圈点批注。学生相互交流。交流前,教师做一次示范;“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一句,作者连续用了三个相同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音韵美,听着这些句子真让人陶醉。还有,作者用了很多确切的比喻,用无暇的翡翠来比喻水的绿。学生自由发言,师生点评。
二、积累和运用。
①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②仿照课文,写句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啊,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③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读课后阅读材料《浓碧》,稍做指导:与课文比较,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3.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篇三
1.通过观看图片,感情朗读,说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2.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方式写话。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第一)
本课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是什么意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下面我们就来观赏桂林的山是什么样的山,水是什么样的水。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单独读课文,并请同学回答:这一段讲了什么?(漓江的水)(板书)(老师让该同学自我评价,读得好不好?)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一边观赏影片,一边进行。)
(1)作者一开始就直接写漓江的水吗?(没有),先写什么?(大海西湖)为什么这样写?(对比)(板书)相比较:结果是什么?(还是漓江的水美)(指出前半句用赞叹的口气,后半句用惊奇、惊讶的语气)
(2)漓江的水这么迷人,它究竟美在什么地方呢?(特点)
a:静(板书)静到什么程度?(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感觉)
b:清(板书)清的怎么样?(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视觉)
c:绿(板书)绿成什么样子了?(一块无瑕的翡翠)(想象)
出示卡片,讨论:什么是翡翠?无瑕又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什么句?(玉石;没有斑点;比喻句)
(3):真静啊……都用了三个真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真清啊……(热爱、赞美)句式相同又是一组什么句式?(排比句)
真绿啊……强调漓江水的特点,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赞叹的感情来。(让学生轻声读、找感觉)(板书:对比、排比、比喻;热爱、赞美)
(4):指导背诵(图画法、串连法)
(5):小结:这样的水只有漓江有:看!作者观察的多么仔细呀!表达的多么生动具体呀,同学们不妨也学学他的这种表达方法,相信会收获不少。
(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桂林的山
1: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写桂林的山。
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可适当动笔操作画出直观图)
2:指导朗读(惊奇的语气)
3:指导背诵。
三、总结
多美的山呀!奇、秀、险,再加上又静又清又绿的水环绕其中,中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整整83公里,一路如此,荡舟其中,就像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除了桂林,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像长城、故宫等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要想建设祖国,为中华民族争光,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
这样静、清、绿的水,绕着这样奇、秀、险的山,让人领悟的是桂林挡不住的诱惑。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无限的向往齐读《桂林山水》。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4.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篇四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美景胜境。先看看山吧。著名的五岳是各具特点,还有天下第一山——黄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等座座都令人流连忘返;再看看水,浩浩荡荡、滚滚东流的第一大河长江,中华民族的摇蓝黄河振撼人心,秀美的西湖,明镜般的天池又让人心旷神怡。正是这样的山山水水将祖国大地装典得格外美丽。(课件展示1)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以雄奇秀逸的丰采,使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受到触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最美好的语赞美她,讴歌她。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诗,我给大家读读:诸峰如笋拔垢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在老师的描述中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吗?(板书:桂林山水)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儿的独特景象。
二、新授
第一部分: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历史、名称由来。
1.既然我们要去桂林游玩,首先就要了解一些桂林的基本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课前老师发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上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先请大家:
(1)读一读这段文字
(2)指一指:地图中桂林的位置
(3)算一算:桂林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2011+214-1=2224年(4)说一说:桂林名称的由来 可以个人完成,也可以互相讨论。2.学生回答,老师相应补充:(1)请学生来指图。(评价)能不能再给大家说说桂林在哪个自治区,在什么方位?(2)桂林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她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从古至今还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云集在此,所以又有“文化城”的美称。早在1982年就成为了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3)大家想象一下,金秋时节,在郁郁葱葱的桂树掩映下的桂林,不时飘来阵阵桂花的香气,真是令人心醉呀!
3.过渡:同学们桂林的名字美,她的风景更美!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称赞“桂林山水甲天下”。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评价)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桂林山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呢?
第二部分:感觉桂林秀山、清水、奇洞的景色(教学重点)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
正是独具特色的秀山、清水、奇洞构成的锦绣画卷使的桂林山水甲天下。2.那么,桂林的山究竟是如何秀美?水是怎么清澈?洞又有多奇特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的。课前我们班同学已经分成了三大组,每一组围绕一个主题,按照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纲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学习。现在就要请三组同学分别来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了。比一比,哪一组介绍的最好。
(1)我们就按照顺序,首先请第一组来介绍山。
师总结:好,让我们用掌声感谢第一组的介绍。现在我明白了“诸峰如笋拔地起,碧玉含翠竖云端”的含义了。桂林的山真是神姿仙态,婀娜秀丽啊!(2)接着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介绍水。
师总结:同样也用掌声感谢第二组的介绍。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刚才他们在介绍漓江的水时仍离不开讲桂林的山,是吗?其实这正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秀山围绕着清水,清水倒映着秀山,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才会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奇观!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句,来体会它的含义“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3)最后再请第三组来介绍洞。师总结:我们也要感谢第三组的介绍。这奇幻多姿的岩洞被人们称为瑰丽无比的“艺术宫殿”,真是名符其实!我想无论是谁看到这种神奇的景像都会叹为观止的!可以说桂林的奇洞美石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
3.刚才三组同学介绍得都很精彩,真是分不出谁最好。通过你们的介绍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山的秀美、水的清澈和洞的神奇,领略了“三绝”的绝妙之处。大家想想,单独着桂林的山、水、洞都已如此美,如果三者浑然一体,那将是多么妩媚多妖,仙境般地桂林风景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段录像,整体地欣赏一下桂林美景。(看录像,课件展示2)桂林山水真是太美了!难怪人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三部分: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教学难点)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林秀美的山、清澈的水、奇特的洞、美妙的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一起去初步探索桂林仙境的奥秘。
(1)请大家看书桂林仙境的奥秘这一部分的2、3自然段,先自己读读,再讨论讨论:桂林山水形成的二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石灰岩:它是形成桂林山水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石灰岩就没有今天的桂林山水。*含有二氧化碳水(教师板书)
(2)关于这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有没有问题要提? 学生提问,教师归纳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石灰岩?
②石灰岩是怎么形成的? ③什么是石钟乳、石笋?
5.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满面春风,兴致勃勃,抑扬顿挫等词语的意思
3、理解“暖流”在本课中的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江主席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4、学习课文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报一段天气预报,有一股暖流自西向东移动,华北地区气温今日将回升,然后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暖流”是什么意思?本文中的暖流是指天气情况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生字及组词。
2、检查: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并组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江泽民主席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并和他们亲切交谈的事。反映了江主席对青年的关怀和对古典文学的热爱。)4.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分别说出各段讲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为什么用涌动一词,从“涌动”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南开大学师生员工心情十分激动)为什么会这么激动?(江主席看望师生员工)
四、指导写字:出示全文生字,讨论用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五、作业
1、抄写词语,新课堂练功房。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默写生字词语。
和蔼 抑扬顿挫 沉浸 阅览 致意 视察
2、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思考:江主席来到了南开,主要做了什么?(具体写了江主席与王辉等同学交谈)
2、分角色朗读,注意体会江主席是怎么问的,王辉又是怎样回答的。
3、结合课文谈感受。你觉得江主席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江主席来了,他满面春风,向同学们致意。……走到王辉身边,和蔼地问、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背《水调歌头·中秋》。
4.思考文中通过什么描述江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写得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说明了什么?(江主席平易近人,关心青年,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1)分组朗读、讨论。然后教师补充修正。
三、学习第三段
1、组织齐读。提问:王辉为什么说自己打心眼里佩服江主席?
2、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佩服之情。
四、整体体会暖流的意思
1、和天气暖流作对比,结合全文理解本课“暖流”是什么意思?(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五、作业
1、熟读《滕王阁序》、《水调歌头·中秋》
2、小练笔:写一段话,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板书: 2 暖流
6.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衣衫褴褛、乞讨、寒酸、风烛残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悟“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能打动人心的原因,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能用优美的语言,诚挚的话语与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第六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
难点:在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根据一定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语。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5个字。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衣衫褴褛、佝偻、表情木然”的意思。
2.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教具准备】
课件
一、导人课题,激发兴趣:
师:(板书:魅力)齐读,那谁能说一说,魅力是什么意思?(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都觉得什么最具魅力?是呀,笑有魅力,声音有魅力,大自然有魅力„„其实啊,有时候语言也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语言的魅力》(完成板书“语言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此处为课件1】
2、交流检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此处为课件2】
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指名自由概括)
三、精读文段,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她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此处为课件3】
读一读,说一说“衣衫褴褛““佝偻”是什么意思?(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佝偻:脊背向前弯曲。)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请你根据自己的体会读一读。(从外貌和神态描写中可以体会到老人贫困无助,但是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不饿死,而整天从早到晚长时间地站在街上沿街乞讨,她的表情木然、目光呆滞,长期生活的不幸早已压得她都麻木了。面对着这样一位老人,我们已经觉得他很不幸了,可是更不幸的是她是个双目失明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老人家有异于正常人,眼睛残疾,加上无儿无女,年岁又大,孤苦伶仃,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才沦落为在街边乞讨。)
感情练读,读出老人境况的艰辛,以及对其产生的怜悯之情。
3、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一位著名的诗人走到老人跟前,俯下身子询问。)
指名读诗人与老人的对话。(指导读出老人辛苦劳累与哀伤无奈的心情,语调低沉无力。)
重点指导朗读:“我„„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 【此处为课件4】 师过渡:于是,诗人听了,便拿出笔来,悄悄地在老人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随后又将身上带着的钱全给了这位老人,结果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生字。【此处为课件5】
2、指导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3、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重点指导:“牌”右边是“卑”,不要写成“皋”;“寒”的中间有三横,不要漏写。“迫”与“追”要区别。“币”的第一笔是“平撇”,不是“横”。
4、指导书写。把字写端正,美观。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钱(钱包)迫(压迫)府(王府)掏(掏钱)残(残忍)追(追赶)俯(俯视)淘(淘气)
(二)将词语补充完整。
双目(失)(明)表情(木)(然)莺(歌)燕(舞)(贫)(困)交加(风)烛 残(年)(万)紫(千)红
(三)我会填。
1,、迫,先写(白),再写(走之儿)。这是一个多音字,在“生活所迫“中读(pò),它还可以读(pǎi),组词是(迫击炮)。
2、牌,共(12)笔,第十笔是(丿)。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P),再查音节(pāi)。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虚设,辛酸、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学习《语言的魅力》这一感人的故事,使同学们能够了解故事内容,并且深深震撼于“语言的魅力”。【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衣衫褴褛 头发花白 双目失明 乞讨 生活所迫 木牌 衣着华丽 寒酸 一枚硬币 莺歌燕舞 贫困交加 风烛残年 万紫千红
出示词语多种形式检查识字情况。【此处为课件6】
二、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知道了一位风烛残年,贫困交加,饥寒交迫,双目失明的颤巍巍的可怜老人,为了生存,在辛苦地沿街乞讨一天却什么也没得到的情 况下,一位诗人出现了,他给了老人所有的钱,并且在她的木牌上的那行字前加上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正是这寥寥几个字,却使事情发生了怎样的转机呢?我们来看看!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师:是啊,老人站了整整一天了,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收到一枚硬币,所有路过的人都习以为常,可是现在,却突然发生了如此怪事——
“他看到来往的行人„„也摸出一枚硬币交给老人。”【此处为课件7】教师引读。
2、指名读、小组读。读出施舍的人之多。
说一说,从带点的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的几个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都被木牌上的话感动了,纷纷慷慨解囊,帮助这位双目失明的贫苦老人。)
3、练习用“无论„„还是„„都„„”造句。进一步体会文意。师过渡:先是整整一天,没有一个人给钱,(板书:什么也没有得到)现在是几乎所有来往的行人,只要经过这块木牌时,都纷纷停下来,不管是贫富贵贱,不管是男女老幼,都心甘情愿地慷慨解囊,就连那衣着寒酸,也同样贫穷,为生计发愁,疲于奔命,劳碌奔波的小职员,也摸出自己的钱交给了老人,(板书:无论„„还是„„都„„)奇怪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带着这个问题去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吧!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是什么带了来了奇迹呢?(板书: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了几个字,就产生了那样的“魅力”呢?【此处为课件8】
2、指名自由发言(木牌上的语言,感动了每一个人,使路过的每个人都产生了同情怜悯之心。)
3、“那蓝天白云„„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此处为课件9】指名读。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美好的春天。(出示关于春天美景的图片)【此处为课件10】
师过渡:春天到了,我们看见了湛蓝晴朗的天空,白絮般的云朵,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小草发芽,绿树长出新叶,莺歌燕舞,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世界,多美好呀!有谁不喜欢春天,有谁不愿意去赞美它呢?可是,这么如此美妙的春天,这位双目失明的可怜老人却一生都没有见过啊!她眼前的只有一片黑暗„„“春天来了”虽然短短几个字,却使见过它的人浮想联翩,联想到春天的种种令人向往的美丽景色,然而后面的“我什么也看不见”却刹时敲碎了这个美丽的梦,前后造成极其强烈的对比映衬,使春天的“色彩斑斓”与老人眼前的“永久黑暗”形成对比,使春天的快乐美好与老人风烛残年、贫困交加的辛酸生活形成对比,更加突现出老人生活的困苦不幸,因而使每个人都产生心灵的触动,怜悯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纷纷发自肺腑地慷慨解囊。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啊!)
4、感情练读第3自然段。注意引导读出前后的对比,读出春天的美好与老人身世的辛酸。
5、我们也来试试吧,校园里、街道旁门、小河边„„我们能不能写写提示牌,用有魅力的语言来提示大家言行文明呢?【此处为课件11】
师:语言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虽无实体,去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温暖的语言使人如沐春风,鼓励的语言催人奋发努力,智慧的语言化干戈为玉帛„„这便是语言的魅力。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认真的学好语文,让我们的语言也能具有神奇的魅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wān yāo
yìng bì
mù pái
tāo qián(弯 腰)(硬 币)(木 牌)(掏 钱)
(二)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春天是美好的,有谁不去赞美它呢?
春天是美好的,谁都会去赞美它。
2、人们想起这个老人一生连春天都没有看过,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人们想起这个老人一生连春天都没有看过,对他产生同情之心。
(三)照样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硬币送给老人,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硬币交给老人。... 无论是年过八旬的老太太,还是衣着时尚的青年,都积极的捐款,就连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也掏出自己仅有的零用钱投进了捐款箱里
(四)我会写。
1、当你看到有人踩踏草坪时,你会说:小草微微笑,请从旁边绕。
2、好朋友字写得不好,你希望他注意练字,你会说: 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什么也没有得到 无论„„还是„„都„„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教学反思】: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语文,不仅要懂得欣赏其语言的魅力,还要应用到交流交际中,让美的语言为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欣赏到人物语言的机智,认识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的意识和能力。本节课我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感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文段,并展开想象“春天的美丽景色”,对比老人的“我什么也看不见”,积极地思考,表述自己的观点,激发情感,进一步理解诗人语言的魅力,认识语言的巨大力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生活中,书是最吸引我的,什么东西最吸引你?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就称之为——魅力。(板书:魅力)有一种魅力,人人都可以具备,那就是语言。(板书:语言的)“字字传真情,句句暖人心”,“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暖”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通过一个故事来领略语言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
指名读: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这一组词语是描写谁的?看了这些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个怎样的老人?
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发生在这三者之间的什么事?
三、品读感悟
1、读课文,说一说,文中最有魅力的语言是那一句?(板书: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你从文中哪儿看出这句话富有魅力?(“我什么都没得到”“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了下来。”)
2、“听到有人询问„„今天什么也没有得到。”“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也摸出一枚硬币交给老人。”【此处为课件2】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变化之大。
师:是啊,在繁华的巴黎大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当他们看到面对衣衫褴褛的老人,却都视若无物,冷漠地从他身边走过,当他们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时,没有一个人肯帮帮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然而,诗人仅仅只是加上了“春天到了”事情竟然有那么大的转机,这是为什么呢?
3、从悲伤到高兴,从无动于衷到慷慨解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看来奥秘就在这句话中,我们来研究研究这句话。
4、指名读第6自然段:这句话有什么样的浓厚的感情色彩?
5、看到春天来了,就让我们联想到了春天的美好,(板书:联想)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春天的美丽?用“~~”画出来。
师引读:是的,春天是美好的,(出示春景图)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那蓝天下的绿树红花,那花间的莺歌燕舞,那树边的流水人家,这美好的一切,怎么不叫人陶醉呢?边想象边试着背诵。
6、是啊,鸟语花香,姹紫嫣红,春天像年轻的生命一样,充满蓬勃的生机、绚丽的色彩,让我们纵情高呼:——春天到了。
可是,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对老人而言,只是漆黑一片,他的一生所拥有的色彩只有黑色,那孤独冰冷、幽暗死寂的黑色,他只能说——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漆黑和万紫千红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7.老人多么痛苦啊,那你说一说这句话中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是什么?老人深深的痛苦之情,怎能不激起人们深切的同情之心呢?(板书:激发同情)正是这饱含浓厚感情的话语,打开了人们关爱的心门,纷纷慷慨解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富含魅力的语言吧!
(四)仿写
1、法国诗人让•彼浩勒用一句话帮助贫穷的老人,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我们生活中像这样有魅力的语言很多,例如草地上不再写“禁止践踏”,而会写上一些有魅力的语言——(生交流,师总结)
2、我们也来试试吧,校园里、街道旁门、小河边„„我们能不能写写提示牌,用有魅力的语言来提示大家言行文明呢?
(五)总结全文
古人云“一言可以定国,一言可以丧邦。”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好的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现代社会里,演讲和口才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认真的学好语文,让我们的语言也能具有神奇的魅力。
精彩片段
一、浏览阅读,初步感知。师:请同学们将课文浏览一遍,你认为,在这篇文章中哪句话最有魅力,请你把它画下来。
(我画的是“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大家思考一下:一开始牌子上写着什么?(和“我什么也看不见!”相比较它最有吸引力。)
二、想象画面,激发情感。出示两句话: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生: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春天到了”这四个字。)
师:是的,第二句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到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中描写春天的这段话。
出示春天文字:(生读)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师:请同学把这段话再读一篇,边读边想想你看见什么了?听见什么了?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课件:随学生读春天的语句,点击字变色,并配声音。)
春天到了,我看见了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
师:看到这些字行人都想到了这万紫千红的春天,想到了春天的良辰美景,特别的美妙,春天于严冬交替中诞生的,一切渴望葱茏的树木,所有向往绽放的花蕾,无数企盼萌芽的种子,怎会错失这大好春光?(板书:万紫千红)
师:春天多美啊!(再打出一幅春光图)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么也看不见。(板书:漆黑一片)
(画面:一片漆黑,盲老人静坐一旁,响起了哀婉的《江河水》)刚才还是满眼的春光,转眼间竟是一片漆黑,通过电教手段将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同时展示在同学的面前。这强烈对比的画面,还有那滴血带泪的音乐,撞击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和文中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在人来人往的街头,站着一位老妇人。她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
“我什么也看不见!”
指导读“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人叹息道:唉---“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人悲伤着:“我什么也看不见!”
老人心酸呀:“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人来人往的街头,华丽的绅士、贵妇、少男上„„看到衣衫褴褛的盲老人无动于衷„„
三、对比阅读,体会语言。
师:难道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就没有人肯在盲老人面前停步吗?难到过路人都只顾忙碌着自己的事对老人无动于衷吗?(不,一位诗人使这个世界改变了。)
师:请同学们在打开书,对比读读,看看这一天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不变的:还是这个地点,还是这位老人,还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变的:钱多了;给钱的人多了;老人的心情变了 世界变了,人们的心变了,充满了“爱” 诗人的心情也变了
师:诗人没有用钱财帮助老人,而是用“有魅力的语言”,他的这种相助是用金钱不能衡量的,他帮助了老人,他这种行为仅仅帮助了老人吗?
(不仅仅只帮助了盲老人,他不仅仅帮助了老人,还帮助了那些盲心的人,帮助了这个世界,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2、行人的内心也在改变:(变得有同情心了)变换不同语气读,体会其中的变化。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3、对比的力量 师:再读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1)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春天意味着什么?光明、美好。2)盲人意味着?什么也看不到。
3)如果两件事没有联系可能没有什么,把二者联系起来,自然让过往的行人想到很多。
这位盲老人一生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丽的景象,人们都会产生同情心,所以都会帮助这位老人。人们的这时的感觉是什么?悲凉,同情之心犹然而生。他们纷纷解囊相助。板书(解囊相助)
2、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
师: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仅仅是书上写得富有诗意和感情吗?魅力还在哪里?在于能打动人心,触动人的情感,诗人用这六个字触动了那些无动于衷的人们内心美好的一面,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中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的是:在人来人往的街头,有一位失明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一位诗人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几个字,结果,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对失明老人无动于衷到热情相助。课文中“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使行人的感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
【作者介绍】
让•彼浩勒:法国诗人。一生不但创作了许多诗歌,而且热衷于人生的喜好、哲理。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名人妙语拾趣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艺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语言财富,这些财富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影响着方方面面的人。在闲暇之余,细细品味,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事业大有裨益。
逆向思维,绝处逢生。相传和砷与乾隆皇帝到某一寺庙上香。在通往寺庙的台阶上,和砷向皇上讨好似的说道: “皇上,您一步更比一步高。您是步步登高呀!”皇上听着顺耳,自然高兴。进香归来,皇上顺着台阶下走,灵机一动,转身问道: “和爱卿,现在怎么说呢?”和珅急中生智,奏道: “皇上,现在是后步要比前步高。皇上您啊,是后来居上。”
调换词序,逢凶化吉。曾国藩初与起义军对阵,屡屡受挫,在奏折上不得不写上“屡战屡败”,如若不然就有欺君瞒上之罪:照实直说皇帝看了肯定不高兴,轻则丢官罢职,重则性命难保。苦思冥想的曾国藩采用师爷的建议,把“屡战屡败”换成了“屡败屡战”。奏折呈上,皇帝不但没有怪罪,而且认为其忠勇可嘉。这是因为,次序改变以后,虽然连吃败仗,但是体现了曾国藩面对强敌不服输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
巧妙设喻,化解难题。春秋战国时期,晏子使楚。楚王为了羞辱晏子和齐国,特意让人押解一个被称作小偷的齐国人从晏子面前走过。楚王借故询问小偷是哪个国家人,随便说了一句: “齐国人,怎么尽出些偷鸡摸狗的人呢?”晏子不卑不亢,缓缓说道: “齐国民风淳朴,没有小偷。为什么到了楚国的齐国人竟然变成了小偷呢?这大概就像一种树,在淮海以南为枳,在淮海以北就变成了橘子——这大概是水土使然。大王您说呢?”楚王尴尬无比,笑着打了个哈哈,立即转换了话题。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很棘手的问题。越是这样,越需要我们学会与周围方方面面的人进行交流,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而学习和借鉴名人的交际艺术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课后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ìng
bì
mù
pái
hán
suān
qǐ
tǎo(硬 币)(木 牌)(寒 酸)(乞 讨)fēng zhú cán nián
shēng huó suǒ pò(风 烛 残 年)(生 活 所 迫)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位)老妇人(双目失明)的老人 一(枚)硬币(美 好)的春天 一(片)漆黑(衣着华丽)的绅士 一(块)木牌(花 白)的头发
三、根据词义写出下列词语,看谁记得最好!
(1)黄莺歌唱,燕子飞舞。形容春光明媚宜人,一派生机。(莺歌燕舞)
(2)比喻临近死亡的晚年。(风烛残年)
(3)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万紫千红)
四、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几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魅力!是呀,春天是美好的,有谁不去赞美它呢?有谁不去追逐它的脚步呢?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是这一切,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都是虚设的,她的眼前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辛酸的事啊!当人们想起这个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过,怎能不对她产生同情之心呢?
1、在括号里加入恰当的词。
2、把划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是呀,春天是美好的,谁都会去赞美它。
3、为什么诗人加的这几个字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
因为春天的美好和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激起了善良人们的同情心。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7.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篇七
当我打开本册的语文书,再次读到《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仍然被作者所描述的美景深深的吸引并自热而然地陶醉其中,如此优美的语言文字如果不让学生美美地读,尽情地读,就太可惜了。因此,我把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带领学生体悟文字的精美,领略桂林山水的迷人。学生也很自然地投入其中,一边读,一边想象漓江的水是那么的清,那么的绿,那么的静。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展示出来。我班学生在读文表现“静”时,常常会把声音压得很低,虽然学生表达出了静之感,但是却让人觉得底气不足,声音传递不出来。我又教给他们朗读发声的技巧,学习用气息来控制自己的声音,不是用声音小来展示静。经过技巧练习,学生读得又动听一些。在一些朗读指导时,我们也不能忽略技巧的指导,因为学生年龄小,朗读经验孱弱,虽然对文本内容有感悟和体会,但在朗读时也会出现处理错误的现象。
在对桂林的山学习时,我尝试放手让学生按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发现,两段的句式惊人的相似,学起来也比较轻松,在各式的朗读,想象中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总体来说,学习效果良好,学生们也深深喜欢上了桂林的山山水水。
8.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二由“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这五部分组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诚实守信、自尊自爱、尊重他人这些美好的品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向往,所以园地二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以诚待人”,这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一致的。可以结合课文,进一步体会真诚待人、处事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创设一吐为快的宽松环境,使学生通过师生之间无拘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这可为成功写作作好准备。
本次习作的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是说说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在表达方式和内容上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我的发现是对习作方法的指点。
日积月累的的内容也是关于诚信的名句。有几句学生已有耳闻,如“精诚所加,金石为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有几句较难理解,要作解释,让学生会在适当的语文环境中运用。趣味语文是说“信”,这项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是进行词语积累与辨析的好练习,可让学生用上这些词作一填空练习。设计理念: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本教案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努力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多媒体电化手段辅助教学贯穿始终;将学习的阶段目标明确提出,并落实检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孩子的合作、竞争意识,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表达、组织的才能,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地统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小东和小林之间的对话交流习作经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习惯。
2、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同时积累语言。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勤动笔的习惯。
2、积累有关诚信的名句名言。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语文园地去游览,首先我们到“我的发现”这一游览区,看
看在这里你能发现什么小秘密。
2、自由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知道哪些写好作文的经验?你能用简略的话概括吗?(多练习、多积累、多观察)
3、那么我们该怎么练习,怎么积累,怎么观察呢?请你选择其中一项来谈自己的看法。师小结:积累一些课内外书中的精彩好词、好句、好段外,还要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多练就是要告诉我们养成天天动笔的好习惯,多少写一点的习惯。观察要求我们留心周围的人、景、事、物,不但要注意观察的方法,还要注意用笔把他们记录下来。
4、我们听一听名人们有哪些话要谆谆告诫初学者的。
契诃夫:“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为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翁张。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二、日积月累
1、教师过渡:
以上的名言告诉我们的是如何写好作文的秘诀,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些名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事的。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师生交流释疑。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交朋友,说话要算话。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自己所不愿做的,不要强加给别人。(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爱别人的人,别人总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会尊敬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尊敬自己家里的长辈,推广到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5、熟读、背诵。(小组背、个人背、竞赛背)
6、用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说一句话。(老师可示范说句子)
7、课外延伸(相关链接附在教案后)
三、趣味语文
1、导入: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出示句子:学生自读这些句子。
3、根据自己的认识,或举例,或造句理解、运用这些由“信”字组成的词语。
4、采用游戏法记忆。如一学生说出句子的后半部分,另一学生猜这是“×信”,反过来,先说出“×信”,再说解释。
5、练习:读短文,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带“信”的词语。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摄影师会原谅他的。在场的人知道后无不动容,都说这儿的人办事很()。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6、拓展: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相关链接: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比喻以至诚之心做事,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总教学目标:
1、能够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选择合适的体裁真实地写下来。
2、通过说身边的故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习作评价,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作文方法。
总教学重难点:能够敞开心扉,真实地说出内心的想法,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学生的作文片段 总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把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里话,选择合适的体裁真实地写下来。
2、通过说身边的故事,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能够敞开心扉,真实地说出内心的想法,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一个学生的作文片段。教学过程: 师生课前谈话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人是谁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
2、学生打分数
是呀,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像爸爸、妈妈、老师和其他长辈对我们的表现是非常重视的,常常给予或高或低的评价,同学之间也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今天呢,我们来做角色互换,请你给他们的表现如实地打一个分数。如果以100分为满分计算,你打算给谁打多少分?想好了,请把这个人的称呼和他的分数写在本子上。
3、学生打分,教师巡视
4、学生亮分数
大家给的分数各不相同,我想啊,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和他们好好地交流、沟通。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把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好好说一说。
5、揭示课题
(板书:说心里话),齐读
二、说心里话,讲身边的事
1、谁愿意简单说一说刚才你为什么打了这个分数?
预设:因为妈妈养育了我,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所以我打满分。
师:你对母亲满怀感激!(随机板书:感激)那妈妈为你做的哪件事特别令你印象深刻,让你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呢?学生说,教师适时追问:你妈妈当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当时的心情如何?那如果现在有这个机会,此时此刻,你的妈妈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小结:真好!你能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把这份感激娓娓道来,很不错,让人印象深刻!随机板书:结合事例
2、除了想诉说你的感谢、感动之外,谁还有不同的心情想诉说?
预设:我爸爸平时对我很关心,很疼爱我,但有时脾气不太好,我犯错误时,他会骂我,甚至打我,所以我给他打了xx分。
师:明白了,你对爸爸有些小小的意见,有些不满。(随机板书:不满)能不能也举个例子来说说你爸爸的坏脾气是怎么发作的,你做了什么事情让他对你发脾气了呢?学生说,教师适当追问如:爸爸当时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表情怎样?你的反映又是怎样的?心情怎样?那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此时此刻,你的爸爸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小结:说得好!你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随机板书:真情实感)
3、除了感激和抱怨,谁还想说说其它的?
预设:我妈妈有时不太理解我,有时发生一些事情之后,我想跟她解释事情的原委,她总觉得我是在为自己找借口。
师:你有委屈,是吗?你能不能也结合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把你深埋在内心的委屈诉说出来呢?看来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和长辈们好好交流、沟通,把心中想的都说出来。
4、那说心里话还可以说些什么呢?也可以从你自己的角度想一想。
预设:做过的后悔的事情;令人高兴的事;可以诉说自己心中的小秘密„„ 是呀,心中的委屈、抱怨、感谢、后悔„„这些你都可以倾吐出来,尽情地说。
5、小结
我相信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话未必都有机会说,如果我们能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那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前几天李老师办公桌上突然多了一封信,在征得这位同学同意的情况下,我想把它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听的过程中你可以想一想令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或者你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地方。
读学生作品(妈妈,您知道吗)附:学生作品
妈妈,您知道吗
妈妈,您还记得上周末晚上发生的事吗?我做完作业便坐在沙发上,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桔子。这时,您叫我打扫一下书房的卫生。我马上行动起来。打扫完卫生后,我拖着疲倦的身体再次坐下,拿起电视遥控器准备看一会儿电视。您见了,脸一下子拉了下来,立即夺过我手中的遥控器,对我骂了起来:“看,看,看,就知道看电视,怎么从没有看见你主动学习过,看你这样子,以后有出息吗?快,赶紧回房看书。”听了这一番话,我心如刀绞,伤心极了,可我还是赶快把电视关了,傻傻地坐在沙发上。您看我没有回房看书的意思立即凶巴巴地对我说:“发什么呆?还不快去看书!”我本想跟您解释一下,可我知道这时跟您解释,无疑是火上加油,您又要说我顶嘴了!可我实在很难过。我冲进了房间,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流下来。我走到窗户前,擦了擦眼泪,听着呼呼的风声,好像在和我一起悲哀;透过窗外望着天上的小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同我一起流泪。
妈妈,您知道吗,每次您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我,又容不得我解释时,我是多么难过!每次我做的您不满意时,您就对我大呼小叫,厉声指责,我是多么伤心!妈妈,我想每一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而我也一样,所以我真心地希望您能对我多一分宽容与理解!
感谢这位同学这么信任老师,让我分享她心中的小秘密。听完了她的这番心
里话,你觉得哪些方面你写得特别好?令你印象特别深刻?交流反馈 预设:生:她很好地说出了自己心中想对妈妈说的话!生:她很好地写出了自己的心里活动,很多词语值得我借鉴。生:是的,说心里话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关键!
6、教师总结
把妈妈当时的态度描写地很到位,把“我”当时的伤心刻画得很深刻。是呀,这位同学通过这样一个具体事例,很好地抒发了自己的委屈!同学们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呢?今天老师很想了解同学们的心里话,如果都说的话会占用很常时间,还有其他的好方法吗? 预设:老师,我们写出来。
师:好,这个办法很好,现在我们就马上把它写下来。
7、学生写作文,教师巡视。板书设计:
说心里话
感激
具体事例
不满
真情实感
作文指导讲评课“说心里话”
教学目标:
1、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说出来,一定要真实,要说清内心的想法。能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地完成习作。
2、在创设情境、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等形式中,学生有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了写作要求。
3、通过心里话的倾诉,孩子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教学重难点:
1、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认真阅读例文,明确与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实,语言要得当。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营造氛围
上节课,我们写了《说说心里话》的作文,你们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董老师看了你们的作文,有高兴的,伤心的,感动的„„许多方面,你们都用笔把这些真实地记录下来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我们的作文如何修改的“更上一层楼”!
二、例文引领,探究写法
(一)回顾要求
同学们能回忆一下上一节习作课的要求吗? 向谁说?
说什么? 并且能结合一件真实的事例来说一说心里话!怎么说?
(营造氛围,打开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窗户,拓宽学生的思维。)
(二)例文引领,文章真情才能动人,回想一下你的作文,你觉得这样写能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意吗?你觉得这样写你能打动对方的心吗?让我们来读读这篇作文,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和同桌说说心里话 同桌,我想对你说„„
一天晚上,我生病了。我难受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喉咙痛。”妈妈一看我这样难受,赶紧把我送去医院。一路上,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妈妈怕我被雨淋到,把我裹了一层又一层。骑到半路的时候,妈妈看雨实在太大,把自己身上的雨衣也挡在我前面。等到了医院,我昏昏欲睡,身上连一点雨星也没溅到,可妈妈却浑身湿透了。水一滴一滴的,从她的脸颊流下。我看到那一滴滴的水,心里就像堵了一块大石头,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在医生叔叔一番检查下来,我是扁桃体发炎,需要挂盐水,可我最怕的就是这个。我犹豫地问妈妈:“妈妈,我不想挂,很疼的。”妈妈却温柔地安慰我:“乖孩子,忍一忍。妈妈让护士轻一点,挂了盐水,病才会好啊!”在妈妈安慰我的时候,护士阿姨把针头扎进了我的皮肤。可是没过多久,我感觉我的手越来越疼,越来越涨,手上像馒头似的鼓起了大包。妈妈一看,赶紧冲去找护士。第二针之后,盐水缓缓的流着。在妈妈的照顾下,我渐渐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等我再次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家中温暖的被窝里,妈妈摸摸我的额头,笑着对我说:“热度退了,起来吧,妈妈给你做了你爱吃的糖水煮蛋。吃完可要乖乖吃药哦!”我吃着甜甜的糖水煮蛋,看着妈妈忙碌的准备上班,但却仔细地关照奶奶我要吃的药,觉得心中暖暖的。啊,我的妈妈多好呀!我记得书上说: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啊,在妈妈的心中,我就是她放在心窝里的宝。阳光透过窗户温暖的洒在我的床边,小鸟也在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妈妈真好!妈妈真好!”
我想对同桌说:“以后你的妈妈生病了,你也要好好照顾妈妈哦!” 板块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般来说,读文章,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文章的开头。这次习作,大家的作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来看——
开头一:
谢谢您,妈妈!您把我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上,我不知道用什么才能报答您这十几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妈妈的生日的时候,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可这话总也说不出口,今天我就借此机会跟你诉说一下心里话吧!(钮毓斐)
开头二:
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吗?是母爱。知道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谁吗?是妈妈。2001年,妈妈把我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您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并且悉心的教导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在四年的小学生涯中,无论您有多么忙,您都会抽出时间指导我做作业,帮我检查作业。我想对你说:“妈妈,辛苦你了,谢谢您,我爱你„„”(厉梦婷)
板块二:结尾直接点题
这篇文章是 “说心里话”,所以结尾要再次全面地抒发自己的感受。结尾一:
从小到大,这样的事情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每次在我最需要您的时候,不管您有多忙多累,您总是毫不犹豫的在我身边,守护着我,呵护着我,所以我要说出我的心里话:“谢谢您,我的好妈妈!”(钮毓斐)
结尾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妈妈,您无怨无悔的付出,可我却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您,现在,我只能对您说: “好妈妈,我爱你!”(厉梦婷)
板块三:中间叙事抒情
心理活动写真实: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表达自己当时具体的内心活动,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的心底想法,使我们感到真切、真诚。
心理活动一:
我想:两个和年纪差不多的的男孩,应该和我一样读书上学呀,怎么会偷东西呢?(金佳琦)
心理活动二:
我原本想跟妈妈解释的,但又怕妈妈说我不懂事,长那么大了还像小孩子一样跟她顶嘴,我只能沉默着回房间看书了。(高静)
对话描写找神态:注意对话时的神态(懊恼、兴奋、垂头丧气„„)妈妈怒气冲冲地说:“电瓶车怎么不见了?哪个该死的小偷干的!”
“妈妈,怎么办啊?”我焦急地说,“没了电瓶车我们怎么回家啊?” 妈妈垂头丧气地回答:“现在电瓶车被偷走了,只能让你爸爸来接了”(朱月云)
环境描写要烘托:伤心时:寒风、黑夜、雨水
高兴时:阳光、鲜花、鸟儿歌唱
我看着天空,现在大雨已经过去了,星星和月亮都出来了。星星眨着眼睛好像在羞涩的微笑,月亮也似乎招手在向我问好,他们是不是跟我一样开心,羡慕我有个好妈妈呢?(厉梦婷)
三、作文评改,佳作欣赏
1.自评自改:学生自由读习作。将习作具体化
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刚才听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你们愿不愿意再改一改自己的文章呢?
(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表扬会用不同笔进行修改的学生,这个过程中,教师起调控作用,主要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将习作语句更加通顺,内容更加具体,充实。)
通过刚才的巡视,老师发现同学们改得非常认真,并且还发现有几位同学的文章写得十分精彩,谁有信心把你的文章读一读,来争当我们班级的小作家。
2.佳作欣赏。[评选班级的小作家] 师生共同评改,刚才几位同学的习作在我们的共同评改中语句更通顺了,内容更具体了。3.小组评改(机动)
说说小组评改的注意事项,并评出组内的小作家。
(回忆以前习作课小组评改的要求,找出错别字,病句,并帮助修改。画出好词佳句,选出小组内的小作家等。)
四、总结谈话,升华提高
同学们把自己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我们总结一下“说说心里话”的修改小贴士——
开头表白内心 心理活动写真实
说心里话 中间叙事抒情 对话描写找神态
(真情实感、具体事例)环境描写要烘托 结尾直接点题
9.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 篇九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从文中找出能概括特点的词作记号。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比较排比句式的特点。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五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桂林山水》教案】推荐阅读: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课10-06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0-23
四年级桂林山水教案11-12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预习教案07-16
桂林山水语文教案12-1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11-26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06-09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范文10-06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09-17
六年级语文第二课堂计划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