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工活动总结

2024-06-11

幼儿园手工活动总结(共15篇)

1.幼儿园手工活动总结 篇一

巴庙镇中心幼儿园

“庆祝十九大”师幼书画作品展活动总结

为了庆祝十九大的召开,陶冶师幼爱党爱国情操,让师幼融入到高雅园文化氛围中,丰富师幼们的课余生活,展现师幼的个人风彩,提高师幼的艺术素质,培养孩子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向家长、社会汇报我们的保教成果,以展示形式调动师幼们学习创作的积极性,特举行该书画展。

此次师幼书画、手工作品征集时间截至10月17号,共收到书画、手工作品150多幅,作品种类繁多,充分展现了我园师幼朝气蓬勃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征集、筛选和展览筹备工作后,最后选出了40副优秀作品予以展示。书画、手工优秀作品于10月20日在幼儿园1号教学楼一楼墙裙展出,这次活动体现了我园师幼良好的艺术素质,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本次书画、手工作品展,使广大志同道合的孩子们找到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也充实了广大幼儿的课余生活,我们展出的书画、手工作品也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看书画展的家长、幼儿们络绎不绝,人潮涌动,对我们展出的作品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显示出了对书画、手工的极大热情。本次书画、手工展,也有幸邀请了园级家委会成员进行参观与指导,并聘请他们为评委。通过评选,共计有9副作品被评为优秀作品予以奖励,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各评委对此次书画、手工作品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对其不足之处进行了评点。我们将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考虑改进,吸取教训争取以后做得更好。

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幼儿更多的了解正在日益蓬勃发展的书画事业,增强了孩子对书画的兴趣,丰富幼儿的课余生活,装点美化我们的校园,给那些喜欢书画、手工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大家有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也使我们积累了活动经验,使我们得到了锻炼。

2017年10月31日

2.幼儿园手工活动总结 篇二

一、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积累手工制作素材

1.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优秀作品 ,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这是手工教学活动的开端,其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丰富知识经验,让其能反映在作品中。

2.收集各种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尝试手工制作。教师要收集一些空瓶、空罐、纸箱、纸盒等废弃材料, 投放到美工区,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并让幼儿接触和摆弄它们。幼儿在自由探索中会逐渐发现材料的物理特性和表现特性,并会通过想象尝试塑造作品,从而培养幼儿进行制作和创作的兴趣。

3.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获取创作灵感。手工创作的材料多种多样,可以是身边的废弃物,也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如树叶、花、石头、贝壳、泥土等。教师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投身到大自然中去,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还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多提供丰富的范例,开拓幼儿的思维。丰富多彩的范例,可使幼儿充分感受美,积累感性经验,并从中受到启发。此外, 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各种成品、半成品范例,也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

5.将各种知识有机结合。教师可选择学科交叉中相关联的知识点, 引导幼儿把不同的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训练幼儿的新奇想象力,帮助幼儿积累创作素材。

二、 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物体形状的 记忆

教师可以让幼儿多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学一学,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使幼儿对塑造的物品有深刻的体会、感悟和了解,帮助幼儿丰富表象。如, 在指导幼儿制作动物造型时, 教师可通过立体模型或多媒体演示供幼儿观察动物的形状, 启发幼儿思考:这个动物的整体形态是怎样的?头是怎样的?耳朵是什么形状?尾巴是长的还是短的?等等。同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帮助幼儿加深对动物形体的记忆。

三、帮助幼儿提高手工制作技能

1.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例如,培养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剪出图形、学会基本的折纸技巧、粘贴简单的泥塑技能,等等。幼儿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技能技巧,才能运用简单的形体自己拼装和创造。在综合性的造型活动中, 幼儿除了要学习这些基本技能外,还需学习切割、连接、装饰等技能,以此培养幼儿对材料性质的形体直觉能力及对空间的认识能力。

2.给幼儿多提供练习的机会 ,训练幼儿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教师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 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连接与协调。

四、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制作

1.明确目标。在成人的手工活动中,其目标是很明确的,但幼儿不同。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将制作目标明朗化, 引导幼儿紧扣目标进行构思、创作。

2.设计构思。幼儿明确了目标以后,他们的手工制作就进入了构思阶段。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想制作物品的造型、色彩、装饰、成品效果等各构成 因素进行全面思考与设计。

3.动手操作。在幼儿进行制作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幼儿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递增的原则,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3.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模式浅析 篇三

以上三个部分如何更好地实施和开展呢?教师如何组织指导?

在手工制作课堂中,运用此教学模式,首先要营造好良好的教学氛围。其次要使幼儿从原有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幼儿从内心说出六句话:“我敢试”、“我能行”、“我认为”、“我想知道”、“我有意见”、“我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实施这个教学模式。下面,对此教学模式的四个步骤进行具体的阐述。

1. 意图

意图就是动机,即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幼儿阶段,手工制作的意图分为自发型和诱导型。尤其是小班初期,幼儿手工制作的意图多为自发型,例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原先并没有想到要撕什么东西,他们只是好奇而撕纸。如在游戏中把纸条当“面条”,把纸屑当“雪花”,这种自发型的制作只是幼儿对制作过程感兴趣,并没有预先的目标。所以,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进行诱导,提出制作问题,使幼儿手工制作的意图逐步明朗化,从无目的转向有目的,教师需要做的是:(1)提供与材料接触的机会,多给孩子提供撕、揉、折叠、剪、贴等材料;(2)在游戏与欣赏手工作品的过程中逐渐明确制作的意图,教师要多进行问题引导,如“你在做什么东西啊?”“你想做什么东西?” “你打算怎么做?”以此让幼儿产生明确的制作意图;(3)必要时在技术上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

2. 构思与设计

构思就是立意、构想。构思的第一步要考虑作品的用途,第二步要对所创作的新形象进行内在加工。而设计是指把脑中的构思具体化为可视的工作方案的过程。手工制作基本不存在独立的设计这一步骤,而是构思与设计融为一体,甚至构思、设计与制作三者合而为一,这一阶段,教师的指导要以引导、点拨、辅导为主:(1)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等艺术手法。(2)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教师可以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作品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的记忆;(3)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 制作与装饰

制作是借助人的加工技巧对材料进行加工,改变材料的形态,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制作过程。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2)提供练习的机会,锻炼幼儿手的动作灵活性。

在制作与装饰环节,教师要注重技术上的引导,教给幼儿创造的方法,如可以进行这些方面的指导:

加一加:在这件作品上加上一些东西,或加高、加长,效果会如何?还可以把这件作品与其它作品组合在一起,结果又怎样?如加上一些装饰;在纸绳贴画上贴上一些东西;把几个人做的卷纸动物组合在一起,成了一个动物乐园等等。

减一减:把作品剪掉一点、缩小一点,变得简单一点,会有什么结果?如卷纸动物,把复杂的动物形象简单化,看作是由一些几何图形组成的,一只乌龟由一大一小两个椭圆形加五个三角形组成。纸杯靠椅去掉靠背变成什么?四条椅脚能不能去掉一条或两条?

变一变:将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方法变一变,产生新的效果。如在纸绳工艺中,绉纸可用什么代替?(毛线、餐巾纸等)彩色卡纸可用什么代替?(旧挂历、广告纸、报纸等)对折一次左右交叉剪成彩带,对折两次、三次后剪出来的效果又如何?用纸杯可以做成储蓄罐,用另外的材料、另外的方法也可以做成储蓄罐。

搬一搬: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其他事物上去,来个移花接木。如学会了编鱼,运用编织方法编出动物、蔬菜、水果等。

改一改:从现有事物出发,发现不美观、不牢固、不安全、不方便等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如纸杯桌椅不太站得稳怎么办?这个动物头形挂饰,脸的颜色和眼睛、嘴巴的颜色差不多,看起来不是很好怎么改更好看等等。

设计创造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联一联”、“学一学”、“代一代”、“想一想”、“反一反”、“定一定”等,在教学中,不停地渗透各种方法,使幼儿渐渐熟记于心,转化为自身的技能,为设计制作指明了方向。

4. 评价

这一步的评价指的是结果性评价。作为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要注意评价要求不要过高,哪怕只有一点点改进,也要给予鼓励。对于还没有完成的作品,评价其已做好的部分,可以让幼儿谈谈接下来的创作构思。即使最后的作品是失败的,也应从幼儿敢于尝试、会提问题、获得宝贵的制作经验等方面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4.幼儿园手工活动方案 篇四

1.在团、搓、压等泥工活动的技能基础上,借用辅助工具(剪刀、黑豆、毛线、牙签等)塑造各种动物的形象。

2.启发幼儿用画、包、扎、剪、贴等技能,将废瓶装饰成瓶子娃娃。

3.了解编织的方法,能用皮纸交错编织,体验编织的乐趣。

4.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创造带来的无穷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不同材质的物品:

第一组泥工:小动物

橡皮泥、泥工板、剪刀、黑豆、毛线、牙签等。

第二组手工:纸杯娃娃

人手三个方便纸杯、毛线、剪刀、卡纸、皱纸、广告纸、双面胶。

第三组编织:

画好的水果皮纸人手两个、长方形皮纸、剪刀等。

2.每种手工的范例作品。

3.教师准备好每种作品的展示台。(用蛋糕盒子做底盘)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1.师“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森林狂欢会。有许多的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想来参加。既然是森林狂欢会,那应该在那举行?”(森林)

2.师“在森林里开狂欢会,会有谁来参加,要准备些什么呢?

(小动物和小朋友)(准备吃的)

3.小结:有许多的动物、小朋友来参加,还要准备好好吃的水果。

二、欣赏范例作品,调动幼儿制作兴趣,激发幼儿的制作灵感。

1.师:小朋友们请看,老师请来了谁来参加森林狂欢节?

2.教师介绍作品的特征及制作过程。

1)用橡皮泥通过搓、团、压等方法,制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小动物。

2)用各种废旧瓶子,运用各种纸,通过撕、剪、贴来完成漂亮的瓶子娃娃。

3)用皮纸进行编织,制作各种水果。

三、幼儿大胆创作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大胆想象,制作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

四、作品展示

5.幼儿园中班手工制作活动 篇五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团纸球和套皮筋的方法制作毛毛虫,并尝试为毛毛虫贴眼睛和嘴巴。

2、通过练习捏、揉、团、抓的技巧,增强幼儿双手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二、活动准备:

制造成型的毛毛虫一个、裁成小块的报纸若干、袜子人手各

一、皮筋若干、托盘、小筐、塑料碗

活动重点:将报纸揉成球

活动难点:将蒙氏活动中五指抓、三指抓恰当的应用于活动中,给毛毛虫身上套皮筋。

三、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呀?她长得什么样子呀?当幼儿说不出来时可引导幼儿:他的身体长的是什么样子的?长不长呀?

教师小结:毛毛虫长得长长的,他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

二、通过观察分析,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毛毛虫的制作材料。

1、教师:小朋友们猜猜看,毛毛虫是用什么做成的?(鼓励幼儿说一说做毛毛虫所用的材料)

2、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许多做毛毛虫的材料。那,毛毛虫究竟是用什么做成的呢?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

(教师边打开毛毛虫边向幼儿展示所用材料并要求幼儿说出材料名称。)教师小结:噢!原来袜子里面装上纸球,外面套上皮筋,便做成了毛毛虫。

三、教师示范。

1、教师: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用这些东西做毛毛虫的吗?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一老师究竟是怎么做毛毛虫的,来看老师的手。(教师开始示范)

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拿纸团成球塞入直到塞满——拿皮筋把口封住——然后用手摸到一个球套一个皮筋——最后贴上眼睛和鼻子。

2、现在,老师的毛毛虫做好了,谁来说一说,老师是怎么做毛毛虫的?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先选一只袜子放在手边,然后将纸球塞入袜子,套上皮筋,最后,贴上嘴巴和眼睛。把即时贴反面的纸解下后放到小筐里。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与指导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做一条自己的毛毛虫?

2、教师:小朋友们在做毛毛虫时,有时间的可以贴上眼睛和嘴巴,没有时间的可以等下一次再贴。

3、教师: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朋友可以请老师帮忙,也可以看看你临边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重点观察以下内容:幼儿能否将纸揉成球。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将纸团塞入袜子中,并将皮筋套在袜子上。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毛毛虫的眼睛、嘴巴贴上。)

四、讨论分享。

教师:小朋友们的小手真能干,一会儿就将毛毛虫做好了。现在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毛毛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诉他,你的毛毛虫是什么颜色的,毛毛虫身上套的是什么颜色的皮筋,好吗?

五、活动延伸。

6.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教案 篇六

1、尝试双手撕纸做米粉,锻炼手部肌肉。

2、初步尝试按照提供的线条或轮廓大胆撕出米粉的配料。

3、感受双手协调撕的动作,体验撕纸做米粉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白纸、彩色纸(上面画有若干蛋黄、蔬菜叶和肉片轮廓线、小盘子)人手1份。

2、逼真的米粉图片和提前撕好的1盘纸米粉。

3、1个娃娃、娃娃哭声音乐磁带1盘和收音机1台。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抱着娃娃,播放娃娃哭的音乐。

教师:听,娃娃怎么了?娃娃为什么哭?肚子饿了吗?怎么办呢?对了,我们给娃娃做好吃的米粉吧。

2、呈现逼真的米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米粉,了解米粉的特点。

(1)教师:米粉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米粉细细的、长长的)

(2) 教师:米粉是怎么做出来的?

展示提前撕好的一盘米粉。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双手是怎样协调撕米粉的,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从纸的一端开始顺着一个方向轮流的往下撕。

3、幼儿自由撕纸米粉,教师进行指导。

(1) 教师交代撕米粉的要求。

教师:今天娃娃肚子饿了,小朋友来撕做米粉喂娃娃好吗?

教师再次提示幼儿双手要协调撕米粉。(2) 幼儿撕米粉,教师注意观察个别幼儿,指导幼儿完成作品。也可以和幼儿一起撕米粉。

4、教师示范撕配料的方法,指导幼儿撕毁配料。

教师:米粉做好了,还要加一些好吃的肉片、蔬菜和蛋黄哦!我们把桌上的彩纸分别按照轮廓线撕下,把它们都放在米粉里,既好看又好吃!

5、幼儿互相欣赏自己做的米粉,并尝试喂娃娃米粉。

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撕米粉的,将自己的米粉喂娃娃吃。

7.幼儿园手工活动总结 篇七

一、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出现的问题

1.环境局限, 不能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假期我在抚宁县育苗幼儿园做兼职, 针对环境与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其中, 教师妨碍幼儿创造占20%, 老师不认可幼儿占28%, 手工活动室声音嘈杂占46%, 环境活动室没气氛占6%。综上得出, 手工活动中环境局限性导致幼儿思维受阻。分析原因有两点:其一, 室内环境不适宜, 未能达到刺激幼儿创作目的, 导致幼儿思路不清晰, 创作产生干扰;其二, 幼儿心理环境受到伤害, 教师不肯定, 导致幼儿出现对自己不认可, 对创作活动不敢兴趣等现象。

2.手工材料单一, 缺乏创造条件。物质材料决定创新作品价值, 没有足够可发挥的材料, 拿什么谈创新呢? 经调查, 在大班手工活动中, 幼儿对材料需求较高且可产生创造思维的占65%, 对材料需求偏高且可产生创造思维的占28%, 需求一般且可产生创造思维占4%, 对材料需求偏低且可产生创造思维占3%。可见, 大班幼儿思维活跃的程度与手工材料的刺激成正比。

3.包办代替的教学方法, 磨灭幼儿的创造灵感。包办代替的教学方法是刻板的, 违背新时代课改要求。现代教学方法提倡自由探索式。大班手工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直接教、照搬做的模式, 不仅阻碍幼儿思维, 更严重斩断幼儿创造空间。

4.评价教条性, 打消幼儿创作信心。只关注幼儿作品而不注重幼儿创作过程的老师是不称职的, 不仅没有增强幼儿创作自信心, 反而在某角度伤害幼儿心灵。幼儿手工活动中, 往往创造能力表现在某个细节, 由于大班幼儿手工技巧还不算完善, 因此, 作品表象和头脑中思维会有些偏差;创作过程还可能由于某种材料使用不合理, 但形状凸显创造, 导致效果不佳。

二、大班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解决策略

1.创设富有创造灵感的活动环境。在手工活动中, 我们往往鼓励幼儿不受束缚的创作, 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所以, 环境的选择既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对手工活动的探索, 又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 创造思维的发展, 丰富手工材料是基础。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幼儿没有基本的手工材料, 何谈创作。因此, 在手工活动中, 幼儿教师除了提供课程中所涉及材料以外, 还要给他们一些可发挥想象的创新材料。大班的手工活动多是自由创作, 即适合大班幼儿的手工材料种类很广, 如, 其一, 纸工类, 海绵纸、皱纹纸、瓦楞纸、卡纸、彩纸。其二, 泥工类, 太空泥、橡皮泥。其三, 绳工类, 绳子, 线, 球。其四, 废品类, 豆浆杯, 果冻盒, 饮料瓶, 报纸, 鸡蛋皮。相信为大班幼儿配备齐全手工材料, 定会使他们创作出平面式, 浮雕式, 立体式作品。

3.探究式教学方法铸造创造能力的金钥匙。以大班剪纸主题活动“过新年”为例, 首先, 教师布置任务, 其次, 让幼儿小组讨论, 互相获得心灵共鸣, 再次, 自由结组、自由探索完成任务。教师则以引导者和发现问题者身份出现在剪纸活动中。其一, 引导者的身份, 可以让幼儿自主探究, 在对手工材料自由剪贴加工过程中, 创造力有效地表现在作品某方面。其二, 发现者身份, 当幼儿教师发现幼儿出现问题或者对幼儿作品出现怀疑的时候, 教师可以靠近幼儿, 探讨一下了解一下幼儿创作思路, 这样不仅没有破坏他创作思维, 反而会在某个动作上引发他的创作思路。

因此, 必要的符合幼儿个性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是开启幼儿创造能力的金钥匙。

4.注重评价的多元性, 鼓励个性的创作。大班幼儿渐渐产生了自己的情趣, 当受到老师表扬或批评时, 情感会浮在脸上。教师鼓励会大大培养幼儿自信心, 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从而调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分清侧重点、善于运用、评价技巧。多元有趣的评价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相当重要。大班幼儿教师在评价时, 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评价幼儿创作过程, 激发幼儿创造兴趣;第二, 揣摩幼儿创作思维, 探索幼儿创造价值;第三, 鼓励幼儿创作行为, 聆听幼儿创造情感。

综上所述, 大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 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在大班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既要抓住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思维迅速发展的特点, 又要高度关注活动可实施性;既要抓住环境对创造灵感的产生, 又要高度重视手工材料多样性;既要抓住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大班幼儿造能力的开发, 又要高度重视经验丰富性;既要抓住多元评价对大班幼儿创作自信心的调动, 又要高度关注评价单一性。

摘要:幼儿是创造力发展迅速的时期, 教师应为幼儿敞开创造胸怀, 培养幼儿创造兴趣, 锻炼幼儿积极探索, 开拓幼儿创造力思维。而大班手工活动, 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学科, 它能抓住大班幼儿好学好问的特点, 在手工活动中勇于想象和大胆探索, 历练幼儿无拘束的在活动中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此外, 教师在大班手工活动中以引导者, 帮助者, 鼓励者角色出现, 从而刺激幼儿创造力潜能, 培养幼儿创造力思维, 评价幼儿创造力个性。

8.幼儿园手工活动总结 篇八

一、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

幼儿的学习发生在与周围环境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师是环境的设计者,是利用环境因素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工程师”。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创设丰富的变化、新颖的环境,引发幼儿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的欲望,从而使其主动投入玩具制作活动中去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环境的创设应至少体现三方面的特性:一是环境内容的丰富性,即可运用多种材料丰富幼儿的制作表现手法,以激起幼儿的愉悦、欣赏之情;二是环境内容的新颖性,即每隔一个时段应有意识地投放一些新的玩具材料,陈列一些新的自制玩具作品,以引起幼儿对新颖物体及材料的注意与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构建其他物体,增加幼儿的制作兴趣;三是环境内容的可欣赏性,即在引导他们欣赏时,要将视线引向制作的方法上,使幼儿对成品中的点、线、形、色有个整体的感受,而这些正是制作的关键和魅力所在。

二、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

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就是教师适时介入幼儿之中,以同伴的角色与幼儿交谈,使幼儿受到启发、影响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在这样两种情况中运用较多:一是幼儿碰到困难求助于教师时,此时教师应不急于马上给予答案,而是介入幼儿的操作,与幼儿共同探索、观察比较,让幼儿自然地获得直接体验,掌握技能,发展想象力、独立性和坚持性。二是幼儿转移主题或半途而废时,此时教师应同样用同伴的口吻,鼓励幼儿坚持到底、获得成功。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旨在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宽松、和谐交流与沟通的氛围,并通过这种氛围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适度适当的指导策略

依据幼儿自制玩具活动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适时,更应适度和适当。所谓适度指导,指幼儿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应充当一名“二传手”的角色,在接到幼儿的求助信息时不急于将答案抛出,而是恰到好处地向幼儿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给幼儿留下思考和解决的空间,让幼儿自己成为问题的最终解决者。这不仅能使幼儿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而且能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根据这一原则,教师的指导应旨在“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充分去探索”,而切忌以过多的语言和示范“制造幼儿统一的经验”,干扰幼儿的创作思路,抹杀幼儿的想象空间。

1.帮助幼儿选择制作主题。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应当帮助幼儿选择一些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比如玩具动物、娃娃等。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有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许多不同形态的动物、娃娃等,有的孩子甚至能将玩具内部的构造通过想象制作出来。

2.鼓励幼儿用手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孩子在不能流利地说话,不能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需要另一种表现形式,手工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以及表现色彩的不同性质和象征的意义。

四、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

所谓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就是教师通过强化幼儿的点滴成功和优点,使幼儿受到暗示,驱使其积极上进、不断成功的一种教学策略。采用这一策略时,教师必须注意进行多方面的暗示,以利于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启发与发展。暗示内容可以包括:

1.发展新技能的暗示。当教师发现个别幼儿运用了与众不同的构造方法时,就可以鼓励他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新方法的演示。这同时对其他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促使他们自然地学到了新技能,增加了表现作品的新方法。当然,教师自己也可以经常给予幼儿新技能方面的暗示,以帮助他们在自由结合自制玩具中积累构造方法,不断发展构造技能。

2.发展想象、创造能力的暗示。当幼儿的作品完成时,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应给予想象、创造方面的暗示。如有位幼儿用一次性纸杯完成了“拨浪鼓”的制作,教师及时请他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在肯定他动脑筋的同时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让拨浪鼓更漂亮些呢?”这一问题实质就是在给幼儿一定的暗示,促使其继续想象与创造。

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充分依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活动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既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独立操作,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湖光幼儿园)

9.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如何开展 篇九

俗话说,“心灵手巧”“十指连心”,这说明了手和大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我们认为“儿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动手操作物体和材料得以实现的,“手巧”就会“心灵”。因此,在幼儿教育和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不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现代教育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允许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动手、自己探索,获得全面发展。根据幼儿发展的这一特点,本学期,我班的特色活动确定为组织幼儿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动手又动脑,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段时间在开展特色活动中的观察和教学效果,使我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怎样使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一、重视手工制作活动,理解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1.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创造能力的强弱都取决于其大脑的机能是否成熟与发达。让幼儿多动手就能促进大脑很大一块区域的发展,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折纸活动中,孩子们将一张纸经过折、翻、粘等,组合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幼儿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得到了满足,同时,他们对艺术的美也有自己的特殊表现方式,也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育。

2.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我班有一位叫陈志平的小朋友,他本来具有很好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没办法用语言流畅地表现他的创造力,给人一种愚笨的印象。针对陈志平这样的表现,我们训练他用自己的巧手来表达他的思维与想象,让他动手做一些手工,这样就可以避免其言语能力差带来的缺陷,他的创造力可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并能不断的发展。

3.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例如我班的娄依晨小朋友对手工活动情有独钟。每次在手工活动中,她都能大胆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并能在讲评时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久而久之,养成了她不怕生,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的性格,自信心也越来越强,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成了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优化手工制作活动,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操作指导。

手工制作活动中的操作对幼儿的作品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在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引起重视,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操作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鼓励幼儿积累有效的表象

手工制作中所需要的表象积累,它主要表现为空间存在形式。幼儿对它的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再加之幼儿对具体物体观察的不同程度,幼儿也会使表象再现,犹如一幅作品那样,印象深刻。如:在组织幼儿进行特色活动“电话”时,先要让幼儿对电话的外形进行分析。这时,教师可从不同角度启发幼儿思考:“整体形态是怎样的?电话分为几个部分?听筒是什么样的?除了听筒还有什么……?”教师在分析时,还可利用儿歌、谜语等来帮助幼儿加深对表象形体的记忆,根据幼儿对生活的经验,利用熟悉的儿歌加深对电话的整体印象。

2.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联想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以唤起幼儿对自己所要构思的创造,充分发挥幼儿案。如:幼儿做电视机可用哪些材料?在布置电视机的画面时,又需要哪些材料等等,总之,要给幼儿一个联想的机会,才能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构建自己理想的作品。

3.组织幼儿进行有效的灵活练习

训练手的灵活性,是手工制作活动的前提。可在分步练习、整体练习之间进行,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掌握每一种动作的方法与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中的联系与协调。例如:剪纸,幼儿需要分别练习剪短直线、长直线、曲线及各种形状,还要分别目测剪、沿轮廓剪和折纸剪等。教师还应注意幼儿练习时间的疏密性,即开始分步练习时,时间短一些,进行整体练习时,时间可以相对长一些。在反复多次练习中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4.促进幼儿进行有效的空间组合 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能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同时,也能发挥幼儿的整体布局和装饰点缀的能力。例如:当幼儿制作出“电视机”后,可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电视机的屏幕上进行添画,组合成“正在播放电视节目的电视机”,为作品修饰、增彩。在幼儿制作完毕后,可引导幼儿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想象创意的形象,还可以利用制作的“费脚料”粘贴,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激活手工制作活动,老师放心一些让孩子大胆一些。

1.教师少一分替代,让幼儿多一分发展。

幼儿正处于成长期,许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要弱于成年人,因此,如果老师习惯于用指挥和替代的方式“教导”幼儿,就会使幼儿降低自我评价,进而降低自我价值感。这种指挥和替代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不相信幼儿能力的表现,使幼儿觉得自己“弱小无能”,长此以往,就会妨碍幼儿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实践中,应该大力提倡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习惯,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自己在做做玩玩中,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不仅可以制作许多小动物,还可以拼图、画画等,从而真正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欲。

2.提供适宜的工具,增强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

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果提供一些适合于幼儿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就能够为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供前提条件。其实幼儿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去开发它。在制作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尝试各种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问题所在,然后再用确切、浅显的语言讲解制作步骤,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技能技巧。

3.多强调客观事物本身,少强调幼儿的弱小。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幼儿想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这时我们一定要强调客观事物本身,多为幼儿提供帮助,避免强调幼儿的弱小。例如,当幼儿想帮不会系鞋带的幼儿系鞋带时,我们不应该说,“你们太小了,干不了,还是老师来吧”,可以说成是“你真能干,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吧”。因此,我们强调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和力所将能及的事情,老师的作用关键在于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宜的物质环境,并加强鼓励和帮助等方面的精神支持。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允许幼儿尝试错误,并尊重幼儿不成熟的一些幼稚行为。反之,如果老师认为他们幼稚、可笑,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了,幼儿就会气馁,就会丧失再努力的勇气,甚至从此会留下自卑的情结。

10.幼儿园小班手工活动教案参考 篇十

1、喜欢泥工活动。

2、学习团球,表现苹果的特征。

3、体验帮忙小动物的乐趣。

4、巩固红、黄、绿颜色的匹配。

二、准备:

1、红、黄、绿橡皮泥若干。

2、小动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兔妈妈:“兔宝宝,秋天来了,树上的苹果都已经长大了,我们一齐去采苹果,好吗?”兔宝宝:“好呀!”大家一齐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到苹果树下。

兔妈妈:“呀,苹果长得可真多!来,找个地方站好,我们一齐来采苹果。(听音乐边唱边采)来,宝宝们,找张小椅子坐下来休息一下。

兔妈妈:”宝宝们真能干,都采到了大苹果。看一看,摸一摸,苹果是怎样样的?“兔宝宝:”我的是红颜色的,我的是黄颜色的,我的是绿颜色的,是滑滑的,圆圆的等。“2、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团球的方法表现苹果的特征。

兔妈妈:”今日,我们班还来了三位小客人,谁呀?(小黄猫、小红猫、小绿猫),跟小客人打招呼。他们都想来吃苹果,可是树上的苹果没有了,怎样办?我们就用橡皮泥做一些圆圆的苹果,送给他们,好吗?“教师边讲边示范,先取一支橡皮泥,放在手心,用力团呀团,揉呀揉,看一下,圆圆的、滑滑的,那就能够了,最终插上一个苹果柄。啊!一个大苹果做好了,真香呀!

兔宝宝们,我们一齐来做大苹果吧。

幼儿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3、分享活动欢乐,积累经验。

兔宝宝呀真聪明,做了这么多的苹果,这些小客人口水都快流出来,赶紧来喂给他们吃吧,注意,小红猫喜欢吃红色的苹果,小黄猫喜欢吃黄色的苹果,小绿猫喜欢吃绿色的苹果,谁来,(启发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述,练说,”-----,我给你吃红苹果。“)4、共同游戏,感受助人的愉悦之情。

小客人的肚子都吃的饱饱的,来,让我们一齐跟他们唱唱歌,跳跳舞吧!

幼儿园小班手工教案范文四:鸡妈妈找蛋

活动目标:

1、体验撕纸活动的乐趣。

2、初步尝试沿记号进行撕纸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母鸡下蛋“课件一份,大的草地鸡窝图一张,大的鸡蛋操作图2张。

2、鸡蛋操作纸若干、草地鸡窝图若干、糨糊13盒、抹布7块。

活动过程:

一、以课件引起幼儿的兴趣师:(母鸡叫)听,谁来了?

(一母鸡出来)猜猜这只母鸡到草地上来干什么?

看看它在干什么?(一母鸡下蛋,蛋都跑到草地上)。

师:母鸡生了很多蛋宝宝,可是蛋宝宝太调皮了,看,都跑出鸡窝了?鸡妈妈找不到宝宝很着急,我们一齐帮它把蛋宝宝找回鸡窝好吗?

二、示范撕蛋、贴蛋1、第一次示范师:看,我找到一个蛋宝宝,它躲在盒子里,我来把它取出来。先把盒子撕捏住盒子,慢慢地撕,小手慢慢地移。沿着这上头的圆点点把蛋宝宝取出来。找到了蛋宝宝,我们应当把它送回哪里?(鸡窝)师:沾点糨糊,涂在蛋宝宝身上,然后轻轻地送回鸡窝。

2、第二次示范师:啊,我又找到一个蛋宝宝,我们一齐把它取出来。小手伸出来,先撕开一个口子,然后一手捏住蛋宝宝,一手盒子,慢慢地撕,沿着圆点点把蛋宝宝取出来。

师:把蛋宝宝送回鸡窝。(示贴在鸡窝上)这样贴对吗?(蛋宝宝会滚下来的)(示贴在空中)这样呢?(掉下来,蛋宝宝会碎的)。

师:应当贴在鸡窝里。(示正确的方位)3、师:还有很多蛋宝宝没有回家,鸡妈妈很着急,我们小朋友一齐帮它找到蛋宝宝,送回鸡窝好吗?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1、引导幼儿沿着圆点进行撕纸。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把撕下来的废纸扔在篮子里。

四、欣赏,评价1、师:你喜欢哪幅图上的蛋宝宝?为什么?

2、师介绍一幅撕的光滑,构图到位的画。

幼儿园小班手工教案范文五:相框制作

教学目标:1.了解相框的基本构成,能够制作简易相框。

2.发展手部小肌肉,锻炼动手剪贴纸的本事。

3.自由发挥想象,创意的装饰相框。

教学准备:一个完整的相框,一张儿童照片,画有基本型的彩纸(每人一张),条形彩纸(每人四条,两种颜色为宜),小块彩纸若干,剪刀、固体胶、硬纸板、支架等每人一份。

教学重点:制作相框的顺序,剪贴纸方法教学难点:折叠纸,画并剪出各种形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拿出一张儿童照,引起幼儿对自我照片的回想和谈论,师借此提问,小朋友的照片是怎样摆放在家里的?”放在相框里“。师拿出提前做好的相框,并把照片贴上去,从而揭示这堂课的主题,做相框。

二、看图片提问幼儿”你们见过什么样的相框啊?“幼各种回答,”教师那里有很多漂亮的相框,让我们来看看吧!“看图片时,引导幼儿了解相框构成:底板、边框和支架三部分。认真观察边框的奇特造型。

三、做相框1”小朋友们今日没有带照片,那我们先剪一个好看的形状贴在硬纸板上,代表照片,回家后小朋友们能够把照片贴在这个形状上。“分发画有基本型的彩纸。

2师拿剪刀示范如何剪纸,沿边线细心剪,然后分发剪刀,指导幼儿剪纸。剪完后把剪刀合好放在桌子上方。

3分发硬纸板,师示范如何粘贴基本型,胶棒在剪纸的背面涂匀,找准硬纸板的中间位置,贴上去。然后分发胶棒,指导幼儿粘贴。

4师示范条形纸贴边框,不要压住基本型边线,然后根据基本型颜色分发条形彩纸,指导幼儿粘贴。

5游戏时间,《小白上楼梯》,奖励小贴纸。

6”小朋友们看,我们的相框空空的,应当怎样装饰一下,它会变得漂亮一些呢?“启发幼儿说出”小贴纸“,”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刚才游戏的贴纸,能够把它贴到边框上,我们的相框就会变得漂亮一点了。可是,小贴纸太少了,让我们自我来做一些吧,各种各样的小贴贴纸,粘到相框上。“分发小块彩纸。

7先画在彩纸上各种图形,再剪下来,贴在边框上。师示范几个简单图形,如:小树,汽车,小草,蝴蝶结,星星等。(中班幼儿,难度加大,教师可示范,先折叠纸再画形,剪出心形,花形,圆形等)8基本完成后,师帮忙幼儿把硬纸板剪出波浪边形,贴好支架,把相框竖起来。

四、强调主题,点评作品。

请幼儿轮流介绍自我的作品:主题加详细资料。

11.幼儿园手工活动总结 篇十一

一、民间手工艺编织活动的开展方式

1.编织进教研。

(1)成立专门的编织教研组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为指导,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确定各年龄段编织目标及编织内容。发挥教师、家长、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从现有教材、民俗、节日活动、书刊音像资料及民间艺术场所等挖掘适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教育资源,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小班年龄小,主要以欣赏为主,以搓、缠、绕等方法塑造简单的物像,在简单的物品编织中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中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可学习多种材料的编织,如绳编、毛根编和纸编,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大班引导幼儿综合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和技法来进行编织,通过编、结、织、盘、排列、拼插等多种方法进行立体物象的编织,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2)定期召开编织教研活动

学习编织的相关理论,理论用于实践,组内教师共同听课、研课,寻找适合幼儿的学习编织的方式。如编手链: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性差,手部小肌肉的发展不完善,在小班使用最基础的两股绳子打结法来编织手链,穿进漂亮的珠子,邀请家长参与共同编织;中班幼儿经过小班阶段的锻炼,利用其具体形象思维特点,通过情景、步骤图等方法让幼儿学习使用单边结、双边结、螺旋结等方法编织手链,如三八节编织手链送给好妈妈;大班幼儿的编织活动主要是发展幼儿精细动作,进行立体造型,可增加多股绳编,如用四股绳编出麦穗结手链。教研的有效开展能提高教师的编织技能,探索更适合幼儿的编织方法。

2.编织进班级。

(1)编织主题环境的创设

《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班级内创设以“编织”为主题的教育环境。如小班开展“神奇一线”主题活动,寻找线在哪里,知道生活中的线和大自然中的线,和线玩游戏。例如用线在图形卡纸上缠绕制作美丽的相框;用纸条线交错编织成漂亮的衣服,美丽的遮阳帽;用长长毛线沿着各个点,来回绕出了各种各样奇妙而有趣的图形。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全面感知线的特性和作用,感知用线缠绕、编织的趣味性;中班开展“趣味编织”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编织品的作用,有装饰娱乐如手链、挂件等,日常用品如竹篮、毛线鞋、草帽等。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收集、挖掘各类可编织的材料,如毛根、麻绳、玉米皮、竹条、麦秸秆、草、纸制品、纸盒、布条等,幼儿们对丰富多样的材料,体现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通过提供大量的编织图片学习各种编织方法;大班开展“中国结”的主题教育,幼儿通过调查了解中国结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品,了解中国结的来源、发展、功用、寓意,产生编织中国结的愿望。根据提供的图谱探索、学习编中国结。最后在熟悉编中国结的经验下创编各种不同的中国结娃娃。通过集体教学与个别化相结合激发幼儿的编织兴趣,提高幼儿的编织水平。

(2)编织进区角

班级内设置编织区,为幼儿创设一个优美的、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手工制作活动。编织区内悬挂一些竹编、草编、渔网等编织饰品,提供大量的编织工具、编织材料及示意图,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让幼儿想象创编。如利用手提纸袋的一面进行裁剪让幼儿练习上下穿插纸编;利用废旧鞋盒裁剪成城墙状让幼儿通过缠绕打结等方法编织围巾;给小动物穿衣服,给娃娃编辫子,给妈妈编手链、小茶垫、小花篮、毛毛虫等,让幼儿乐于其中。班级内设置“编织作品展示区”,孩子编织的作品通过悬挂、展台、张贴等不同的形式展示在教室内、走廊上,幼儿通过展示交流而感受成功,让幼儿有了一种成就感,进而继续激发手工编织的兴趣。

3.非遗传人进校园。

《指南》指出:“创设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我们利用社区及家长学校的资源,带着孩子参观大师编织室,让幼儿感受编织的氛围。各种各样精美的编织作品激发了幼儿的编织愿望。请编织大师进课堂,编织大师娴熟的动作,童趣的语言让孩子带着一颗向往的心学习编织。在孩子的节日里,开展“民间文化,快乐传承”非遗进校园文化节活动,请进民间大师,家长幼儿共参与,好看的中国结、栩栩如生的棕编、漂亮的小花篮、好看的手链等让孩子、家长和民间大师一起亲手制作,收获自己作品的同时,收获自信和快乐!

4.家长共参与。

利用宣传栏、QQ群让家长了解班级编织活动的进程,如中班学习系蝴蝶结,教师将课堂微课视频学习系蝴蝶结的方法通过QQ群发给家长,让家长孩子共同学习巩固;大班学习编辫子,让孩子回家给自己的妈妈编辫子。其次挖掘家长资源,如在“家长进课堂”活动中,请进擅长编织的奶奶手把手教授编织,不一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有效促进了家园共育。课余鼓励家长到书店购买编织的书籍,网上购买编织的小材料,和孩子一起编织,让孩子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编织方法和作品。

二、民间手工艺编织的多种教学方法

1.视频、微课演示法。

编织的方法通常比较抽象,而且孩子对镜面效果比较模糊,通过事先录好视频的方法向幼儿传授编织方法,孩子易于接受。如学习螺旋结编手链,我将“螺旋结”的编织方法拍摄成小视频,制作成微课,让幼儿可以在幼儿园里学,还可以带回家,带动父母一起学。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中愉快编织。

2儿歌、故事法。

将编织的方法编成儿歌,增强编织的趣味性。如中班学系蝴蝶结时,教师边演示边说儿歌“两把小手枪,左手绕个圈,右手绕个圈,两头交叉拉拉紧”;如用废旧纸盒编织围巾“向前走,不回头,遇到城墙翻过去”等,让幼儿在边说、边做的过程中自然学习编织。

3.半成品、步骤图演示法。

区角内投放半成品及步骤图,让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好方法。比如在编织活动“编辫子”中,给幼儿提供编辫的平台和步骤图,让幼儿独立思考和摸索,教师适当点拨和指导,在疑惑中积极观察,在实践中积极尝试。

三、民间手工艺编织活动开展的阶段性收获

通过编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学会了用绳子编各种手链,用纸条编漂亮工艺品,用毛根编美丽的花篮,用棕榈叶编蚂蚱等等,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同时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幼儿通过运用这些编织材料,把自己所观察到的一些事物形态编织出来,提高了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精准性,也培养了幼儿专心、细心、耐心的行为习惯和品质,幼儿的创造潜能也得到了发展。对编织材料(毛线、绒线、布条、纸盒)加以合理利用本身也是一种环保行为,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通过变废为宝,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使幼儿深切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了解编织艺术,走进编织艺术,让编织活动在幼儿园有效开展,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12.开展手工活动,促进英语教学 篇十二

当前我国初中学生正在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Go for it》 (新目标) , 该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模式, 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 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根据《Go for it》的设置特点, 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学理念,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实施灵活多变的“开放性”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给学生一个自由自主实践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

近年来, 笔者在《Go for it》课堂教学中适度地引入“课堂手工制作活动”, 收到了英语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技能培养的“双丰收”。在此,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见解, 与同行朋友共同探讨。

一、开展手工制作,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 我们应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及手段的同时, 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 只靠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 课堂学习气氛往往显得沉闷, 容易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 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每节课都要引入一些活泼有趣的英语实践活动, 其中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手工制作 (主要指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而开展并用于课堂对话的Card制作) 。看似简单的small cards, 实际上也富含学问, 它的制作在讲究个性化的同时, 也考查个人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手工作品的完成效果和各小组团结合作及分工配合水平。这种活动比较适宜初中生的年龄及其心理特点, 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 学习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比如, 教学七年级《Go for it》上册Unit 1“My name’s Gina”时, 我先给学生播放一段人与人之间互相问候的对话录音, 接着导出重点词汇“personal, numbers, 0-9, phone number, first name, last name, Hi, Hello”并作简单讲解, 再通过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播放了有关人物自我介绍、问候他人、询问和给出电话号码的动画短片, 然后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制作好“个性名片” (老师在课上作适当的指导) , Modle (如下样式) :

学生对制作“个性名

片”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积极参与制作活动, 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利用各自的ID card分组进行PAIRWORK (结对活动) :A:Hello!What’s your name (first name, last name) ?B:My name’s….A:I’m…B:Nice to meet you!…直到学生熟练掌握相互介绍和相互问候的对话本领为止,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附学生手工作品 (如下) :

A

B

二、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及相关结对活动, 其实是课堂任务型教学目标的驱使, 其本质是对学生就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及掌握情况的考查, 更是对学生信息综合运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手工设计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学习自信力等学习技能的锻炼和培养。

比如, 教学七年级的《Go for it》上册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 首先让学生明确Language Goals:Ask about prices;Talk about clothing;Thank someone.此外, 课前布置学生二个任务:Task 1.让学生熟悉自己所穿衣服的英文名称, 并联想自己穿的各种衣服及颜色, 找出相应的英文名词、形容词等。Task 2.让学生搜集服装图片、模拟买卖衣服的场景, 练习相关对话:Can I help you?How much are your shoes?…当我传授P43, 3a时, 我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手工制作:假设你想去买一件衣服, 请正面画出你想要买的衣服样式, 并标上价格, 背面附上conversation。手工制作好后, 以就近4人为一组, 进行模拟购物情景, 开展对话操练活动。

附学生手工作品 (如下) :

A

B

从以上学生手工作品可以说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目标———物品价格标签表示, 价格询问, 物品颜色, 购物时使用的礼貌用语等;而且还掌握了能力目标———学生学会动手绘画, 并设计一段购物活动中的对话, 懂得使用一些礼貌用语, 学会如何合理消费, 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 特别是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

三、开展手工制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发展, 要关注过程, 关注发展。因此, 我们的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最准确最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语感等知识,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求知、学以致用、思维创新等综合能力。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活动而开展的手工制作, 它不是单纯的动手练习, 而是涉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对相关知识的发散联系和对未知知识的初步探究;同时还能促成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能够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良好学习风尚, 并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真可谓能收到“一石多鸟”之功效!

比如, 教学《Go for it》上册Unit 8“When is your birthday?”时, 为了让学生学会日期表达法 (月份、日期) 及理解自己生日更多的含义, 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生日卡———正面内容:以本单元重点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作为话题, 并根据各自的实情回答。背面内容:可自由表述。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附学生手工作品、 (如下) :

A

B

从以上A、B学生作品, 可见活动的成效: (1) 从A、B作品充分说明学生的设计能力不可低估, 所制作的爱心卡和蛋糕+蜡烛型卡片充满人性化的情感。 (2) 从学生自由表述:I like Eng-lish very much!I like my class!I likeall the teachers…感人肺腑的语言足以说明学生对英语、班级、教师的热爱, 作为教师, 应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3) 从知识目标角度看, 学生不仅学会了日期的正确表达法, 而且通过设计个人档案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手工制作促成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何乐而不为呢?

四、组织学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需注意的事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手工制作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辅助英语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中必须注意如下几方面的事项, 以确保日常教学的高效运作。

⒈注意引导, 讲究合作

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因其年龄尚小及心理好动等特点, 他们对手工制作等活动虽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往往缺乏耐性, 做事较为粗心大意, 常常把手工制作及相关对话练习敷衍了事。因此, 英语老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明确每一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引导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通过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不断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能力与水平。

⒉注意方法, 讲究难度

初中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常常缺乏正确的方法, 导致学习活动的效率不高。为了在极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好手工制作的纸皮等材料和颜色笔及剪刀等工具。英语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应加强学生在学习活动方式方法的指导, 并在课前设计课堂手工活动方案时要讲究适中的活动难度, 以方便学生的实践操作, 促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而又快捷的方法去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

⒊注意调控, 讲究时效

英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手工制作活动时应注意调控好课堂节奏, 努力做到教学目标及任务效果的最优化和最大化。这就要把握好学生课堂活动的时间, 要求学生在每次实践活动中力争做到按时按量地完成好活动任务;对于一些不能按时完成活动任务的学生, 在规定时间到来之时必须马上停止他们的相关活动 (对他们只能在课后作适当的辅导) , 决不能因少数人活动不达标而拖延时间以致影响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运作!

⒋注意评价, 讲究鼓励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手工实践活动, 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求知能力, 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要注意课堂手工制作活动的评价方式, 做到重参与、重过程, 不论学生手工制作水平如何, 老师都要给予鼓励。学生的手工作品完成后, 可让学生本人作自我评价, 或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估, 老师对不同的作品应给予客观而又带鼓励性的点评。每次活动被大家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 可在课室宣传栏张贴展示, 从中鼓励并激发广大同学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 使今后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精彩, 更有成效!

13.如何进行幼儿手工活动 篇十三

[摘要]

本文通过实际手工活动阐述手工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意义。手工活动能促进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幼儿喜欢美的事物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满足幼儿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的需要,树立自信心。然而在实际的手工活动中,由于种种原因,使手工活动没有完全发挥出它的作用,让幼儿的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或增强。[关键词]幼儿 手工活动 活动过程 [正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手工活动环境,利用实物、图书、照片、视频等方法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这些方法帮助幼儿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并用自己的方式通过手工材料及多种制作方法去表现和创造美,表达幼儿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因此,要使手工活动有效开展,就应当先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

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往往认为“美术就是画画,手工就是动动手一起剪纸、捏橡皮泥”。其实不是这样的,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绘画和手工都是美术的一部分。幼儿手工既需要绘画的基础,也离不开装饰、雕塑的技巧。手工活动是幼儿园中常见的活动。一般我们学前儿童参与的手工有泥工、纸工、和综合制作,手工材料往往是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是幼儿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折纸、剪纸、染纸、布贴、泥塑、废旧材料利用等,通过许多的形式如:折、撕、贴、剪、染、塑等制作方法,创作出一件件形象夸张、饶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动手力极强的制作过程,幼儿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幼儿希望通过自己的手工操作,能制作出赋有自己个性的作品。在动手的过程中幼儿的成就感、自豪感都得到了满足。并且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都表现出幼儿自己的意愿及表现出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美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手工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所以,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手工制作活动,让手工活动变得生动起来,吸引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在这项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模仿能力等。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有趣的幼儿园手工活动呢?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手工活动前的准备

(一)教师创设恰当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手工活动前,首先在教室内创设好手工活动环境。这对幼儿手工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极其重要。因为幼儿接触社会的时间及生活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生活周遭的事物的感受也是有限的。但是这些不足又促使了幼儿对外界实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喜欢追问一个问题,喜欢想象。我们可以借助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行手工活动。

为了给幼儿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图片,实物,视频,声音等为幼儿营造一个恰当的环境,丰富幼儿对手工活动目标表象的感知。调动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让他们依据对手工目标的认识,大胆的发挥想象力,萌发出制作手工的愿望。(二)、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优美的手工作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也不例外。幼儿喜欢欣赏色彩鲜亮、形状优美的物品,并且爱不释手,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拿出优美的手工作品在幼儿面前进行展示,引导幼儿有目的的欣赏,从优美的手工作品中感受美,发现美,启迪幼儿表现美的想法。

二、手工活动操作中的环节

(一)、教师给幼儿提供与工具及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幼儿的手工制作意图大多是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因而要多为他们提供与工具及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让幼儿在接触中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操作材料的特性。同时还可以让幼儿互相讨论在与工具和操作材料接触时发现了那些特点,想出了哪些有创意的想法或者遇到了哪些困惑。让幼儿自主,自愿,积极地参加到手工活动中,在活动的过程中对手工活动产生兴趣。教师应对幼儿做积极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意愿,使幼儿愿意去操作。

(二)、教师以同伴的角色陪同幼儿一起制做手工作品。在手工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与幼儿在手工活动中的地位平等,让幼儿把教师视为伙伴,在共同操作时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共同操作中掌握技能。这样会消除幼儿在手工操作时的畏难心理,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幼儿完成表现美和创造美。由于绘画、工艺最后逼真效果并不是唯一标准,就算儿童的作品不合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被轻易的否定或斥责,所以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条条框框。在老师和学生充分互动中,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小主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耐心引导,情感鼓励,支持幼儿坚持完成作品。

(三)、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形式完成手工目标。

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在这种自我学习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孩子不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在手工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尝试采用多种形式,如涂色、粘贴、印画、泥塑、折纸、雕塑、编织等完成同一活动目标加强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不断地提高幼儿的手工的能力。

三、手工活动结束的评价及作品的利用

(一)、让幼儿从讲评活动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手工活动结束后,教师不应立刻讲评本次活动,而是幼儿一个再次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参观,评比作品,讲评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的解决自己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试错法在美术中完全可以被接受,美术对错误的谅解和新的尝试有着更宽松的态度,而且不存在任何需要记忆的唯一正确答案。愉快往往来自行为本身,所以美术被人们称为“无错误的学科”。让幼儿在评价活动中再次提升动手技能。

(二)、手工活动的利用

手工活动的延伸,可以培养幼儿大胆参与的精神,幼儿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有成就感。幼儿通过画画、剪贴而制成的手指木偶,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讲故事。幼儿的美术作品极大的美化生活环境。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他们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充分说明,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对于言语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我发给幼儿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想看看他们能用这些彩色的橡皮泥制作出什么形态的小企鹅。我的这个活动设计启发了孩子们,他们有用黑色和白色的,红色和紫色的,还有其他颜色的„„突破了我们对企鹅身体颜色一贯的认识。幼儿利用橡皮泥的柔韧性,延展性,可塑性,充分发挥想象,把橡皮泥揉成团的,压成饼状的,搓成条状的,用捏,压,粘等手法,搭配上不同的颜色,制作出形态各异的企鹅。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开始玩企鹅家的游戏:幼儿自由组合,有两人一组,五人一组的。用自己制作的小企鹅扮演不同地角色开始了游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总之,对于手工活动教育,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供实践的机会,提高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艺术第一。[参考文献]:

1、张念芸《孩子美术好的指导与设计》2010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伊莱恩.皮尔科汉尹少淳(译)《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1992长沙湖南美术出版。

3、《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2012年10月首都师范大学书版社。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水的浮力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亲身体会,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引起幼儿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2、让幼儿知道,人们利用沉与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船,造福人类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活动准备:

水、玻璃瓶、能沉能浮的各种物体如:(石子、铁钉、纸片、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树叶、小碗、磁铁、笔、)同一大小,同样颜色的铁球和皮球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实验

幼儿尝试(1):谁沉谁浮

请小朋友看盒子里有什么东西,请你把它们轻轻地放到水里,仔细观察,谁沉谁浮?

幼儿尝试.

得出结论: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教师总结: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石子、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幼儿尝试(2)重沉轻浮

同一个玻璃瓶放在水里,封口不装水时,浮在水面上,装满了水时,沉到水底下,这是为什么?(让幼儿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

教师总结:不装水时,玻璃瓶子里有空气,空气很轻,所以就浮。装满水时,瓶子里没有空气,所以就沉下去。

幼儿尝试(3)形状与沉浮 同一个橡皮泥,把它揉成球状时沉到底下,把它做成船的形状时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让幼儿做实验)回答。

教师总结:橡皮泥捏成船形,里面有空气同时受力面积变大了,所以就浮在水面上,团成球,没有空气,所以就沉到底。

幼儿尝试(5)

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教师总结:我们刚才做了很多的实验,知道了有的东西在水里沉,有的东西在水里浮,同一件东西,在不同的情况下,有时沉,有时浮。人们很聪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创造发明了很多的东西,希望小朋友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当科学家,发明新的东西,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三、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一、导入,引导小朋友知道水能够把物体浮起来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小象贝贝、小马、小狗三个好朋友在操场上玩皮球,他们相互抛来抛去。轮到小象贝贝接球时,只见它用长长的鼻子一接,一不小心没有接住,只见这个球滚呀滚呀,一直滚到树洞里(这时老师把皮球放进水盆里)。这个树洞口很窄洞有很深,怎样才可以把皮球救起来呢?小象贝贝很聪明,它跑到小河里用长长的鼻子吸足了水,往树洞里灌去,当树洞的水灌满时,(此时老师拿水壶往水盆里倒水)哈哈小朋友们快看,皮球浮起来了。老师接着问:是谁把球浮起来了呢?

幼:水

二、教师出示各种物品,请个别幼儿进行试验,并请所有小朋友把结果记录下来

师:那么,水是不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浮起来呢?

幼:能

不能 师:老师这里有大积木、玻璃杯、大钉子、乒乓球、小盒子,我们来试试看,看看哪个会沉,哪个会浮起来,好不好?

幼:好

师:我们把沉下去的画叉,浮起来的画钩。

三、对试验记录进行比较

四、幼儿得出“大的东西就会沉”的结论,教师用事实予以纠正

五、教师总结

师:水有浮力,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往下沉;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浮在水面上。反思:

一、在导入时我设置小象贝贝往树洞灌水救皮球的故事。一开始就用故事情节抓住幼儿的专注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设计了六种浮力的实验,并让所有幼儿在实验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对水的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通过幼儿的亲身感受,不仅让幼儿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更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玩中学。

二、我对教学浮力的实验节奏把握偏快。这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克服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逐渐变得从容。

14.幼儿园中班手工活动:漂亮的香囊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四个圆片折贴做成香囊,并用彩笔、皱纹纸装饰。

2、了解戴香囊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体验制作香囊的乐趣。

活动准备:网上查询好各种香囊图片备用,圆片若干,彩笔,皱纹纸,范例作品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各样的香囊图片,开阔幼儿眼界。

2、了解戴香囊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3、观察范例作品,猜想制作方法。

4、教师讲解、演示香囊的具体做法,提出注意点:先把圆片用彩笔装饰漂亮 再沿线折叠出三角形,粘贴时胶水适量。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5.大班手工活动:树枝风铃 篇十五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教师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砀山酥梨”驰名中外,梨树枝在我们家乡随处可见,怎么利用它装点和美化我们的生活,我想到了用梨树枝为素材制作“风铃”。活动中用彩色纸绳缠绕捆扎梨树枝,锻炼幼儿手部肌肉,促进幼儿脑、眼、手的协调发展。另外,在大胆想象、动手设计创作风铃的过程,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发展幼儿自主学习的个性品质,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够养成幼儿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绳线对梨树枝进行绕、捆、扎等精细操作的方法。

2.尝试创作不同排列规律的风铃,大胆表现艺术中的形式美。

3.喜欢树枝手工制作,体验动手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约15cm和7cm的梨树枝若干。

2.各种颜色的纸绳、双面胶、丝线、剪刀等。

3.各种风铃图片的PPT,风吹风铃声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音乐(风吹风铃声)

教师:孩子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播放PPT,欣赏风铃图片

教师播放风铃的PPT,幼儿欣赏表达。

提问:

这么多风铃,哪里不一样,你最喜欢哪个风铃?

你喜欢的这个风铃,哪里的设计最新颖别致?

风铃这么美,想不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个风铃呢?

(评析:从听到看,幼儿很快进入了风铃的世界。引导幼儿观察风铃哪里不一样以及风铃新颖别致的设计,为幼儿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做好铺垫。)

二、讨论制作方法

1.观察制作材料,讨论材料的用途与制作方法。

教师:看老师这儿准备了很多东西,有梨树枝、彩色的纸绳、丝线你觉得用它们可以怎样制作出一个美丽的风铃呢?

2.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猜想的制作方法。

请幼儿利用材料介绍自己想要如何制作风铃。

3.教师简单示范介绍风铃的各部分。

(1)装饰梨树枝

每位幼儿三根长、九根短的梨树枝,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即选择各种颜色的纸绳紧密缠绕。

(2)制作风铃框架

用丝线将三条长树枝固定成三角形作为风铃的框架。

(3)设计各自不同的铃铛排列,完成风铃制作

要求:将短树枝用长短不一的丝线系在做好的三角形上,每根至少系三个,鼓励幼儿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排列铃铛。

(4)悬挂风铃

用三根扭扭棒分别系在三条长梨树枝上,方向向上并拧在一起,用于悬挂风铃。

(评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活动中教师的示范主要是为了示范风铃的制作方法。另外教师在颜色的选择与小铃铛的排列设计上特别提示幼儿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设计,为幼儿动手创作出自己独特的风铃再次做好准备工作。)

三、幼儿创作

1.教师提出要求。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使用自己独特的排列方法,创作自己的风铃。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幼儿注意缠绕纸绳的疏密以及三角形框架的固定方法。

3.整理卫生。

提醒幼儿把没用完的材料放回原处,把不能再使用的废旧物放进垃圾筐里。

(评析:幼儿动手设计制作风铃,教师观察活动情况,在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指导,体现了教师应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

四、欣赏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和同伴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哪个风铃的制作最工整,纸绳缠绕的紧密、颜色搭配好看,哪个风铃小铃铛的排列最有创意。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将做好的风铃带回家,装饰自己的房间。另外风铃还有思念、喜欢的意思,回家后想想你可以把风铃送给谁,同时把祝福送给他。

活动反思:

这次大班手工活动《树枝风铃》,原材料采用的是我们梨乡随处可见的梨树枝,在准备阶段教师把它剪成长短两种长度的长条。在活动中我们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颜色的纸绳,给树枝们穿上美丽的外衣,设计独特的排列规律,增加风铃外观的美感。但在固定风铃三角形框架的时候,一些孩子捆绑有一定难度,我不急于出手相助,在旁边静观其变,这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其中一组中一个能力较强的孩子首当其冲拉来一个伙伴包揽这个“艰巨”的任务,然后又给同组的伙伴分工,你负责剪绳子、他负责缠双面胶、她负责缠绕纸绳……其他组的孩子纷纷效仿,整个活动在孩子们默契配合中融洽地进行着。一个个颜色各异、外形不同的风铃挂满教室,每次孩子们走进来,都会抬头看看自己的杰作。

上一篇: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下一篇:儿童脑筋急转弯智力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