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之火作文

2024-06-18

关爱之火作文(15篇)

1.关爱之火作文 篇一

蜡烛点起时,我们开启的是一段旅程,那是生命的开端和起源。

每一个人燃烧着自己的蜡烛,小心翼翼的不让它浇熄,虽然每个人的火炬长短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深度,绝对不要残害自己的生命,因为我们的体肤皆是受之父母。蜡烛燃烧时,难免会有些风风雨雨,再面对这些的挫折和阻碍时,我们只要迎向阳光,并勇敢的接受和面对,不管是最强的或是最强的雨,我们都 可以抵御。

周大观是抗癌的小天使,在他的火炬将要熄灭的那一刻,他很勇敢的面对,他没有选择逃避,反而写了很多的书来励志他人,他延续了生命的精神,让他的生命能够发光、发热,这样的勇士,带给了人们无限的省思。有些人面对这些苦难时,只会怨恨老天爷给的不足,或者是就这样结束自己的生命,那都是不值得的,因 为生命只有一次,它是没有回逆性的,就像蜡烛只要燃烧尽,有再多的火来助燃,那也不过是多余的。

生命的火炬在这一生中,燃烧的愈是耀眼,愈引人注目,那么生命就愈有价值,如果只是来这个世上白白的走一回,那样的生命启不是浪费?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本分,身为学生的我,就应该努力学习、求取上进,而不让父母为我操心;身为各行各业的人,也就应该手本份,做好份内的工作,而不是“站在这山 高,而望那座高山”,这样就失去了生命的意旨了。

蜡烛给我的体认,竟是一段生命的历程,一段不能回逆的省思,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我们如何去操控,让烛火发光、发热,并让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

2.关爱之火作文 篇二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双手烤着艺术之火取暖,

火熄了,

我也该走了。

我向来是不喜欢外国诗歌的, 而这首诗却例外, 它不是很有节奏和韵味, 却渗透着诗人的睿智和豁达。

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的世界里, 也许是因为竞争的激烈, 我们常常将自己与他人对比, 因此也就惹来了无尽的忧闷和烦乱。

这首诗的作者, 却有着自己的思想———向着理想之火伸手, 不与谁争锋, 更不屑与他人争斗, 一生只为艺术, 火熄人去, 这是怎样的一种豁达与睿智啊。

诗人的不屑说明人世间根本没有争锋、相比的必要, 在他的眼里, 相比是愚人才做的事。以一个人为目标使劲地奔跑, 最后才发现自己离路更远了, 纯属南辕北辙。

人是具有灵性的动物, 并不是一样当作摆设的东西, 没有一个人会希望自己是货品, 被人比来比去, 争来争去, 那样的人生会多么痛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之火”, 向着它的方向伸手, 会感受到温暖, 看到光亮。即使周围一片黑暗, 你也会因那光亮而走向终点。若你将每个人都视为你的火把, 周围一片光亮, 而你却永远也看不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火”, 它在远方直至熄灭, 或许你都不知它的存在, 是多么可怜, 多么可悲!

路在自己脚下, “艺术之火”在远方为你引路, 心中的争斗与之相比, 只能使你看不清方向, 一片茫然。

不要让相比模糊你原本清晰的双眼, 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和谁争我都不屑”便是你解开“艺术之火”的密码:

密码解开了,

相比没有了,

眼睛清晰了,

3.生命之火作文 篇三

陈老师先摆了两张桌子,在每一张桌子上各摆十支蜡烛。接下来,陈老师把我们男生和女生分为两组,看我们谁一次性能吹更多的蜡烛。我第一个开始吹,老师一吹口哨,我深吸一口气,用力一吹,蜡烛只还有1根没有熄灭了。太可惜了,差一点就全部熄灭了,看着就会熄灭了,可是还没有熄灭的蜡烛,我在心里这样想道。看看对面女生那边,还有三四根没有吹灭,我心里头那块大石头也落下来了,这一局是我们赢了。

在后面的比赛中,我又吹了几次,可总是有一根蜡烛看似灭了,可一会儿又奇迹般地又“活”过来。最终我们男生比女生多赢了12局,以绝对优势胜利了。

玩过陈老师的游戏后,我不禁想到,这蜡烛也不如同人的生命一样吗?即使到达“山重水复疑无路”地境地,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蜡烛和人的生命力都非常顽强,但是最可贵的并不是这种顽强的生命力,而是这永远无法被磨灭的顽强的意志和精神。一个人的生命会被毁灭,但是他留下的意志和精神都是永远无法被毁灭。

4.点燃生命之火作文 篇四

一切成功、快乐都是自己亲手创造的,只要你觉得自己年轻,看上去就会真的年轻。愿望就是能够!意念能够创造奇迹!

每个人有不同的生命轨迹,对于凡夫俗子来说,命运不可改变;而强者的回答是:命由己作,相由心转。

一位大姐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等几种疾病,每天发高烧,不能抵抗病毒,医生说她最多还能活五年。但她却坚信:我不会倒!我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能好起来!每天早上五点悄悄起床,来到后面大山上跑步,开始只能慢慢走,走几步歇几步,慢走到快走,最后到跑,直到能跑五千米。终于,奇迹发生了!通过几年的顽强锻炼,她竟然把疾病排除了。

这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实,她证实中国道家所讲的念力和愿力能创造出另一种意境,改变你人生命运。人,可以造命;精神,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人,贵在有梦,有幻想,有希望。

5.生命之火小学作文 篇五

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小草枯了有再发芽的时候;树叶枯了有再绿的时候。它们既然可以死而复生,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之火却不可以再来一次呢?

我不知道我的生命是长是短,但我的生命之火却一天一天地变得热烈起来。经过的不断燃烧,我的生命之火也越来越旺盛了。像中午的太阳放射的光芒,变得异常强烈。我的生命在阳光中,没有声音;没有冷却。我不禁为自己旺盛的`生命而自豪。

走的尽管走了,来的尽管来了。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伟大的人会英年早逝,过早的就结束了他们辉煌的一生呢?如精通诗文而仅仅活了二十多年的纳兰性德;功夫与动作影片的创始人但才活了三十多岁就因脑水肿而逝世的李小龙;未成年就英勇牺牲的王小二;因贫病逝的作家朱自清。而现在的我却无缘与他们相见,为什么他们要那么早就离开人世,难道上天就不可以破例再让他们活下去吗?

小沈阳说得对,其实人的一生可短暂了,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我在一天一天的燃烧之中,并没有做了一些什么事,只有让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罢了,只有在人生路上行走罢了。可是我们的路上全是荆棘,布满了机关。可是我们在机关重重的道路上一直在前进着,但有些人的机关非常艰难,才会让自己消逝在人生的道路上。可是,上天为什么不让我们平平安安地走完这一生呢?

6.点燃语文教育的生命之火 篇六

现实的语文教育往往疏忽了对学生生命的关注,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被践踏, 学生的个性发展被泯灭, 语文教育的生命活力被扼杀。是什么让语文教育的生命之火不够旺盛?原因是多方面的。

1.急功近利思潮干扰。在功利化的社会当中, 教育目标定位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 很少顾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语文教育中人的价值退居次位, 教育不是成“人”的教育, 而是成“材”、成“器”的教育。知识技能本位, 扩大了语文的工具性价值, 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生命成长周期是缓慢的, 语文教学走的却是一条“捷径”, 人文内涵的长期熏陶、浸染过程被“短平快”式的机械训练所代替。学生的学业成绩成为衡量学习结果和评价课程方案的唯一指标, 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忽视生命价值取向, 带来的后果是, 只有少数所谓的“好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激励, 更多的人品尝到的是失败的苦涩。

2.生命本位意识缺乏。语文教育的前提是视学生为“人”, 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去对待。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把“目中无人”视为中国语文的最大弊病。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生动范例, 语文课堂却没能激起沉睡的生命欲望、触发求知的生命本能。教师往往片面强调以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学的掌握为核心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了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还应获得的“语文素养”, 淡化了以生命的全面提升为核心的“文化修养”的提高。

不少教师缺乏对阅读主体性的深刻认识, 忽略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通常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传统教育还忽视教师自身的体验和感受, 忽视教师的人格与精神对学生的深远影响, 评价一个老师的价值往往根据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 也造成了教师对自我精神生命的忽视以及自主激活和创造意识的缺失。

3.学习指导路径狭窄。因为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的价值, 本应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简单的传输、接受过程, 语文学习被限定在死记硬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析轻表达、重训练轻体悟的狭窄空间, 甚至淹没在题海里。高考指挥棒的巨大魔力, 造成考什么就教什么, 怎么考就怎么教。忽视语言的模糊性而过分强调精密性;忽视学生的独创性而迷信答案的标准化。

很少有口语交际训练, 很少有语文课外活动。语文课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欣赏文章的美, 陶冶学生的情操, 而是研究如何对付考试, 如何取得高分。如阅读教学精确分析、繁琐讲解, 使有血有肉的文本变得支离破碎, 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写作教学本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 不少教师却把重点放在模式化训练上, 要求学生只能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强调种种规矩:立意要如何, 选材要如何, 严重遏制了学生的抒写或创作热情。学生逐渐变得人云亦云, 其鲜活、富有个性的一面在作文中荡然无存, 对写作不仅无从喜爱而且厌倦害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语文教育受到的束缚太多, 缺乏点燃生命火焰的生态环境。语文教育急需松绑, 需要创设温情、宽松、诗意、人道的诗化环境, 为学生个体生命的生成、发展和完善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新课程把“教育民主”“回归生活”“个性发展”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 也正是体现了生命关怀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整个生命, 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语文教师更要改进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充满情趣和活力的教学过程中, 生成文学趣味, 孕育美好情感, 提高审美能力, 获得心灵洗礼, 得到精神提升。笔者以为当务之急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强关爱生命意识

无论进行何种教育, 观念是先导, 而教育者是观念的承载者。语文教育需要从急功近利的社会思潮中挣脱出来, 重视对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的价值, 从生命的高度确立起崭新的学生观, 将学生视为言语活动的实践者、平等交流的对话者。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事业, 它除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外, 更应当引导学生认识自己, 理解生命, 了解生活, 培育灵性, 促进生命的完善和人性的丰富。

罗曼·罗兰说过, 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 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想让学生爱惜生命、敬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语文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有着更高精神追求和理想追求的人。教育活动作为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应关注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尊重教师的生命权, 呼唤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应该成为生命教育新的生长点。只有当语文教师从“传道者”或“奉献者”这些传统赋予的职责规范中超脱出来, 获得了完整的生命关爱意识, 建构起张扬当代价值取向的生命伦理精神, 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不仅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 也点燃自己的生命之火。

正在到来的是一个重视人的主体地位的时代, 对个体生命的热爱和多方面的促进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只有思想上松绑, 语文教育才能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体会语言的奥妙, 在自由的写作中表达个性化的思考, 从而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语文素质, 而且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

二.在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灵魂的对白, 是心与心的碰撞, 是生命节律的跳动。”语文教育应当充分发挥阅读的唤醒功能, 尊重不同主体解读文本的差异。作为教师, 要赋予学生解读作品的自由和权力, 鼓励个性的感悟和解读, 通过文本所蕴含的精神、情感,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审美意识, 使学生在心灵上有一种顿悟, 在精神上得到滋养。

如笔者教学《史记·刺客列传》一文, 首先找准切入口, 精心设计话题——“荆轲为什么要去刺秦王”激活学生思维。然后营造对话情境, 要求学生从“荆轲刺秦王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角度, 体验文本内容, 向文本深处挖掘。接着, 拓展文本, 出示陶渊明的《咏荆轲》, 引导学生对陶渊明提出的“君子死知己”展开热烈的讨论, 实现深度对话,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鼓励个性的感悟和解读。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表现欲望强烈。如有学生认为荆轲刺秦是因为有“侠义”精神, 也有学生认为荆轲想当英雄名垂千古。见解精辟深刻, 学生真正进入了文本情境, 产生了属于个体生命独特体验的情怀。

笔者还引导学生去发现空白, 填补空白。如根据文中“技不精”的评价, 让学生设想如果“技精”, 刺死秦王, 荆轲结局会怎样。有学生说秦王被刺死, 荆轲肯定会被秦王身边的人杀死;也有学生说秦王被刺死, 荆轲会自杀, 因为他完成了太子丹交给自己的使命, 但自感秦王一死会引起天下大乱, 所以愧对天下苍生而自杀。学生的合理想象丰富了文本意蕴, 完成了对文本意义的重新建构。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基本处于一种开放、自主、灵动的思维状态之中。

阅读是生命的滋养, 必须从教师霸权中走出来, 还学生以阅读自主权, 让学生真正触摸到字里行间跳动的生命脉搏。

三.引导学生抒写生命本色

写作教学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 余秋雨先生在《“太阳风”中学生随笔系列》一书序中说“作文训练, 说到底, 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和表达的潜能, 关键是把写作从“应试”或“应世”的外在需求转化为实现生命价值的内在需求, 让学生在作文中说出自己真实的故事, 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使作文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需要, 抒写生命本色。

如作文命题可以贴近生命的成长过程。笔者发现《我想握住你的手》《沟通》《诗意地生活》一类作文题就能令学生的感觉和思想变得丰盈起来, 言语生命意识变得活跃起来。提倡写随笔, “心情随笔”是“生命意念”的随时表达, 具有非常强的“自我”性, 呈现出成长的酸甜苦辣和生命轨迹。平时引起思考的一些问题、偶尔闪现的思想火花等都可付诸笔端。鼓励学生用各种形式创作, 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自由、舒展、愉快地用自己的言语演绎生命的姿彩。

作文是生命的舒张, 写作教学需要还学生以写作主体应有的生命尊严, 构建“绿色写作生态”, 让写作这种精神劳动成为一种精神享受。以生为本, 主体性的自由阅读和写作, 应该是我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7.星星之火燎原红火作文 篇七

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倘若稍有不慎让让虫蚁在其身上寄居,并胸怀仁慈之心让虫蚁繁衍生息的话,那成为一摊朽木粪土必定是它的最终宿命。同样一个历经磨难才能发展繁荣的国家如果任由社会弊习漫延开来的话,这个国家也就会人心背向、日渐颓败。

所以树需要啄木鸟来为它除虫消害,国家需要一些正能量的人来护国安邦,这当中不乏有一些起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的小人物,但正是这星星之火可以让国家的发展更加红红火火。而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默默为国家社稷服务的老人家---老王。

老王是我的邻居,前几年退了休。在任职期间,他就已是兢兢业业地默默付出,廉洁奉公,不求任何回报的人。退休后仍时时帮一下左邻右舍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谁家的大人临时有事外出,他会帮忙带一下小孩;村里的五保户生活有困难,他会时不时去照料一下等等。

前不久,老王看到一篇关于贫穷山区的.报道,深有感触,想着要出一份绵薄之力。但他的生活条件并不允许,于是老王到处找能干的活来做,想赚些钱来给山区的贫困户寄去,让他们解燃眉之急。在经过几番折腾后,老王并不能如愿以偿。于是,没其它法子,老王干起了收破烂的事,他每天拿着一个布袋,一大早就摇摇晃晃地走在大街上,一见到有地上或垃圾桶有能回收能卖的塑料瓶等他就捡入袋里。除了刮风下雨,我们基本都能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提着一个大袋,在来往地走着。我们知道真相后曾劝导他,但他依然如故。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周围的人凡是家里有不用的能卖的都送到他家门口去。自此,老王每攒到一些钱就给贫困山区的人们寄去,至今仍是这样。

8.心中的生命之火初中作文 篇八

我的”家乡”在哪?谁也没跟我说起过。仅从户口簿上知道一点儿,我是浙江省吴兴县人。 我扶摸着地图里的”家乡”,心潮起伏。它坐落在太水稻也十分丰富吧? 我提出了无数个问题,虽然得不到解答,但是,在我心中,我的家乡是最好最美的。 家乡的人民现在在干什么呢?是在改革的春风中崛起,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致富了 我的父辈们在家乡中成长,家乡给子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心。

是家乡用那甘美的乳汁把他们哺一育成人,给予了他们知识和力量,使他们在白己的人生旅途上迈出了扎实的脚步。 三十多年来,我们和家乡断绝了音信。俗话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爷爷”在临终前还时时念着要回家乡看看。虽然家乡已没我们的亲人了,但”爷爷”还想回去看看,看看孩提时玩耍过的小河,那旧时的庭院、房屋,还有屋前爷爷亲手栽下的小柏树和那一片捉过迷藏的桔树林! 然而,还没等爷爷实现这已久的愿望,便离开了我们。

9.奥克斯点燃温州市场“销售之火” 篇九

据悉, 此次会议在温州国贸大酒店隆重召开, 会议以“惠民、聚势、共赢”为主题展开。在2013年开局之年, 奥克斯向与会经销商传达了温州地区整体营销策略并对未来温州市场寄予众望。温州区域过百名经销商参与会议。

众所周知, 2012年国家首次针对中央空调推出节能惠民能效补贴政策, 而奥克斯中央空调无疑成为了这场节能政策的最大赢家之一, 在首批获补名单中, 中标机型达到69个, 以超过总数的18%而雄踞首位。而此次会议, 奥克斯高层领导凝心聚力同样把惠民作为重中之重。据奥克斯中央空调温州营销中心负责人介绍, 2013年奥克斯在温州市场坚持对乐清, 瑞安等市完成网络化布局的同时, 针对节能减排, 奥克斯将重点推广一级能效单元机, 真正引领大家节能减排, 服务民生,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

10.关爱之火作文 篇十

去年春天异常干旱,河里的水比平常少了许多,田野显得死气沉沉。“就要中考了,还这样贪玩,重点高中的大门可不是容易进的„„”老师的批评一直在耳旁萦绕。我心中烦躁,便拿了几本书,骑车回家了。回家后看到母亲生病了,躺在床上休息,父亲人坐在旁边抽闷烟。父亲看到我,问:“怎么回来了?”我坦率地说:“我太烦了,老师又批评我,所以回家散散心。”父亲看起来并不惊讶,说:“也好,你妈病了不能下地。你就陪我到地里点棉花吧。”

我和父亲骑着自行车穿过凹凸不平的路,烈日炎炎下,土地干旱得满是裂缝,许多棉花因缺水而无法发芽。到地里后,父亲负责打坑、放种,我负责浇水、埋土。塑料薄膜反射着太阳光,十分耀眼,衣服晒得烫人。很快我就累了,豆大的汗珠往下滴,父亲仍在前边忙碌,已经将我拉下很长一段距离了。我又烦躁起来,把水壶往地上一扔,往地上一坐,大声埋怨道:“这么热这么旱,种了也长不出来,还不如不种。白搭上汗水,这不是浪费吗!”父亲停止忙碌,大步走过来,心平气和地看着我说:“如果不种,这块地就只能长杂草;如果种上了,那就还有长出棉花的希望,还有盼头。人活着就要有希望,如果连希望也没有,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这是我活了大半辈子悟出的道理。”一股暖流顿时冲上了我的心头,一句普通的话,却足以震撼我的心灵。我能感觉到父亲的话语中包含着的爱与痛,我得到的不只是道理,更有亲情的力量。

11.让风中残烛重燃希望之火作文 篇十一

爱,是一种的关注,在他们发生意外的时候,伸出援手;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犹如灿烂充满朝气的太阳,给人温暖、力量和希望;爱,是一道绚丽的光,如此美妙,它时刻照亮着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勇往直前,永不会灭。爱,是世界上最纯洁,也是最温暖不朽的传奇。每个人都拥有爱,每个人也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因此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因为爱,才能让风中凄残的`蜡烛重新亮起希望的火苗。

初春的夜寒气袭人,耀眼的繁星在天空中熠熠生辉,皎洁的月溜上树梢,轻柔的月光中昔日的往事全部涌现了出来。

伴随着柔和的微风,我漫步在那羊肠小道上,和煦笼罩着大地。自己的心中堆满了层层问号——到底什么是爱呢?带着这些问号,我一直游逛着,却不知答案是在这里出现的。

“咳咳”一声声轻微的咳嗽声清晰入耳,我闻声望去—,一个小女孩扶着一位断腿的白发老人向前走着,她的眼底写满了担心和忧虑,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是不想让那个老人担心吧!

路旁的淡粉色樱花坠落,在半空中留下优雅的痕迹。春风拂过,丝丝暖意沁人心脾。

过道上,一位失明的大眼睛姐姐独自走着,她的背影充满无限凄凉,耀眼的阳光似乎没给她一丝温暖。大姐姐走了一会儿就在路边停了下来,像是在思考自己怎样才能从这鸣笛的汽车声中走过去。此时,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妹妹一蹦一跳的跑到大姐姐身边,在和她嘀喃着什么,大约一分钟过去了,小女孩拉着大姐姐的手在马路中间穿梭,等把大姐姐安全送过去后,小女孩如同完成使命一般,嘴角扬起一抹漂亮的弧度,她心中的喜悦跃然印入我的眼帘。

12.用爱点燃后进生的心灵之火 篇十二

一、捧出我的真心, 换取你的上进

比起其他学生, 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 关怀体贴, 理解尊重, 谆谆诱导。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所以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切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个教师, 有责任, 有义务, 也应该有能力教育好这些学生, 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爱学生不是抽象的、虚幻的, 而是具体的、现实的, 渗透在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平时, 我细心观察他们, 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 在各方面帮助他们, 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 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竞争的动机。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 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例如, 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在一起, 谈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电脑、体育、游戏等等, 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亲其师”就会“信其道”, 他们会感到老师是爱自己的, 真心帮助自己的, 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一旦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自然会认真完成老师提出的各项要求。

对于后进生出现的各种状况, 我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他们犯错, 我不是仅仅从原则上解决问题, 还让学生自己剖析事情的经过, 用鲜明的事实来教育引导他们。这样的教育让我们看到的是孩子在思想上的成长。

二、找准“闪光点”, 扬长避短

一个工作细心的老师对“后进生”心中细微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异常举动都能及时发现。特别是能够找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挖掘他们的潜能, 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能及时而恰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 领略成功的快感, 从而增强自信心, 以激励其进步。例如, 有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不好, 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 也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他们担负一项力所能及的工作, 并及时表扬他们工作中的成绩, 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学习、纪律表现不好, 但他们关心集体, 热爱劳动, 教师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使他看到自己的好的一面, 同时对他提出新的要求, 引导他遵守纪律, 专心学习, 帮助他逐渐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闪光点, 我们只要加以肯定, 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他们就能取得进步。

三、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 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暂时落后的原因, 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 因材施教, 正确引导。例如, 某同学自制力差, 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 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 我就以爱心为媒, 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与他谈心, 与他交朋友, 使其认识错误;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 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 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对面批改他的作业, 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 使之改正缺点, 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通过一年的努力, 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位同学由“捣蛋鬼”变为纪律委员, 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四、培养兴趣, 增强信心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说:“在学校里和生活中, 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获得结果的乐趣, 以及对这个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由此可见, “乐趣”和“认识”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教学中给他们提出适宜的学习目标, 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肯定, 即使其发言不完整或不正确, 也应在同学的帮助下再让他重新表述一次, 同样给予赞许, 使他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学生有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 并在班级同学中宣传他的努力和他的进步, 让大家的肯定使他感觉和同学们的距离不再那么远, 然后适时将目标再加高, 以此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耐心细心, 持之以恒

后进生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转化过程中, 有些学生故态复萌, 出现多次反复, 是一种正常现象。要知道“一铁锹挖不出一口井, 一口吃不出胖子来”, 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 更何况塑造人的灵魂呢?我们要“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 正确对待后进生转变过程中的反复。要深入调查, 了解反复的原因, 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工作。对反复的后进生, 仍然要尊重、信赖, 要坚定信心, 对他们在转变过程中重犯了错误不急躁, 不嫌弃, 不灰心。不要失去耐心, 甚至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做过的好事全盘否定, 否则只能造成师生感情重新对立, 前功尽弃。我们应该在学生出现反复时做作业时多面批, 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 批语多用褒义词, 用教师的热情去融化他们的心, 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我坚信, 只要教师积极想办法, 耐心帮助, 以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 再发动周围的同学帮助他们, 组成“一帮一”的小组, 后进生一定会有所进步的。要估计到转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 把思想工作做在前头, 防患于未然。

13.红日之火散文 篇十三

今天晚上我又去郭老师家串门,回到家里是九点四十五分,比我预先设定的时间足足晚了一个多小时。依照我先前设下的不熬夜的作息准则,我本应该马上睡觉,但是我在一番心理挣扎之后,还是无奈地对自己摇头叹息,看来今天要“拖课”了,即使我不把文章写完,也要把思绪列下提纲,因为只有在思绪活跃的当下把这些“小精灵”捕捉到手,才能留下最本真最饱满的闪耀着光辉的刹那!

今天我开车去老师家,车里播放着李克勤的《红日》。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老歌,因为这首歌以饱满的激情唱出了人生逆境中的坚强与坚持:“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前段时间我把这首歌推荐给了老师,他听了以后说这首歌很励志,他很喜欢。我家到老师家的距离就是这一首歌的距离——当歌曲从头放到尾,我刚好把车停到他家楼下。

我上楼,师母替我开了门,我进屋时老师正在灌热水袋。他说他现在怕冷,有个热水袋捂着感觉会好一些。最近降温,客厅也冷,他不能适应,而房间的空调开得很暖,房间里有书桌、电脑、收音机,和书房也相差无几。按治疗方案,明天他要去上海再进行一次化疗,师母在房间里收拾明天出行要带的衣物用品。他在书桌前的椅子上坐下,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段时间感觉不是太好,总是昏昏欲睡,别人发信息来他都听不见。我说睡得沉是好事,睡眠对身体的修复作用很强,比吃补品都好。他说希望情况会好转,如果到五月份仍不见起色,估计好不了。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我听来却重逾千钧。那得有多难才能坦然说出这样的话?

言归正传,他打开电脑,要给我看一些他曾经翻译过的材料。我看电脑桌面是一幅宁静中透着勃勃生机的画:一片绿绿的草地上立着一棵棵大树,阳光透过树冠的缝隙撒下来,散发着金中带绿的清透荧光,那光与影的界线犹如利剑的锋刃,劈开那微沉的暗影,播下明亮的希望!我把目光由这幅画转向老师,他的侧脸被电脑屏幕发出的光线映照出微微的浮光,我多么希望那光线也像这幅画中的阳光一样,驱逐笼罩在他身上的暗影,带来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他给我看沈石溪动物小说的译作,有好几部,我先看了《雄鹰金闪子》的一段中文原稿。原稿写得非常生动,充满自然界的野性张力,语言凝练精当,在明快的节奏中流泻出撼动人心的美感。我自问:如何才能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诠释这种美感?翻译不仅仅是把意思表达出来,高层次的翻译需要用流畅地道的英文在忠于原文语义的基础上,同时传递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情感色彩,还有那种撼动人心的美感!我举例来说明。有这样两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变成老头老太。这两句话的语义相同,但是境界有云泥之别。然后我再读老师的英文翻译,他能把那种“境界”充分地用英文传递出来,体现出对英文的高强的驾驭能力,让我深感钦佩!我问他这几部动物小说什么时候出版,出版以后我就可以直接买书来读,不必对着电子文稿。我还是更喜欢传统的纸质书籍,一页一页的纸张翻过去,指尖的触感、淡淡的书香能带来一种安雅宁静的悠远感受。他说出版社原计划今年六月出版,但是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拖延。我想我就安心等它们出版吧,反正老师那儿还有好多材料,我都来不及看。

若论翻译的难度,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佛学、古迹等,比文学翻译难度更高。有些内容连中文都不容易看懂,更谈不上如何翻译成英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比如我在他的材料中看到一个对古代陵墓的介绍,其中有对陵墓里的各种建筑结构的描述。中文的字我都认识,但是想要理解这些字到底描述了怎样的陵墓结构和布局,就必须对中国古代陵墓的修建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否则所谓翻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佛学也是难懂的,只有自己有一定的佛学修养,才能理解内容,才有可能做好翻译。老师很投入地跟我讲这些内容,虽然一开始他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但是一旦投入专业领域,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他和我说起一个故事:曾有人问他有没有材料可以转给那个人翻译,他给那人看了一段内容。他说着自己就笑了起来,我知道他的“老郭胖式幽默”又要冒头了。果然,他笑着说:“那人一看内容,吓得眼珠子都歪了。”此时正在旁边收拾东西的师母听到这句话,带着些取笑的语气说他:“你就喜欢说人家眼珠子都歪了!”我听了笑,在一旁添油加醋:“他是喜欢说人家吓得眼珠子都歪了,水平不好的就是不通。他说不定现在就想,我也被吓得眼珠子都歪了!”老师不反驳,就呵呵地笑!我也笑,接着说:“我的眼珠子确实也歪了,不过我对难题有一种攻克的征服欲!”老师笑得更爽朗,说:“我知道你的脾气,就算前面是珠穆朗玛峰,你也要去攀一攀的!”我笑得畅快,也不反驳,因为我被激起了年少时的万丈豪情!

他说他要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材料给我看,但是他翻了好多个文件夹都没有找到。我说不用找了,反正也不着急,我下次看也一样的。可老师还是继续找,对他来说,并非为了今天就给我看材料,而是当他发现材料找不到了,他心疼那材料呢!那可都是他的心血结晶!他说前段时间换了新电脑,他把老电脑里的材料都拷贝了出来,但是这份材料会不会漏了呢?我非常理解他那种心情,但是我并不希望他太耗神去找,因为保重身体才是他当前的首要任务。于是我又发挥自己的“野性”,开始“越级”劝解。我说我非常理解他的完美主义,因为我也完美主义啊!但是我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明白,要学会放下,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我说这个材料如果没丢,那么它一定还在某个角落里待着,今天找和明天找是一样的;如果已经弄丢了,你找也没有用,还不如先把它丢在一边,继续聊天。

他说不找到材料他心里难受啊!我说我懂!要不然我也不会存着十九年前的试卷。他听了笑,觉得我说的也是,他曾说我存的试卷就像档案。我还告诉他,我考上大学那会儿,有复读的同学问我借物理和化学笔记。我起初舍不得借。同学说我已经考上了,留着也没什么用,而他们复读却需要,因为我的笔记是同学中最好的。我向来乐于助人,当时年轻,内心也不够强大,不懂拒绝,也想不到我的笔记会“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我再怎么追问人家也追不回来了,追多了还会让别人觉得我小题大作是矫情。于是我只能哀叹啊!我现在想到还是哀叹啊!那是我整整三年的心血结晶啊!若人家不舍得把笔记还我,把我的笔记收藏着倒还好,就怕人家考完试就当垃圾扔掉或卖掉,这是我“夜莺”的“红玫瑰”啊!(出自奥斯卡王尔德《夜莺与玫瑰》,详见附言注解)

他被我那句“夜莺”的“红玫瑰”触动,他说他看文章(我曾写的《高山流水》,曾引用《夜莺与玫瑰》的故事),不仅仅看文章本身,更透过文章看到它所折射的作者的深层思想。他说不是所有人都能对《夜莺与玫瑰》有这样的理解和领悟的。我笑,感谢他的理解,同时又想起另一则童话故事《海的女儿》。美人鱼爱上了陆地上的王子,为了把鱼尾变成双腿,被巫婆夺去了嗓音,并且她走路就如双足在刀刃上跳舞。我小时候读,觉得巫婆真可恶,难道就不能用善良的心来帮助美人鱼吗?可现在我觉得安徒生是在表达一种人生哲理:任何人想要获得什么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有时即使付出代价,也未必能够获得你想要的东西。美人鱼为了王子这么做值得吗?“爱”是什么?“爱”至少应该不是伤害,不论伤害他人还是伤害自己都是不应该的。

这则童话让话题自然而然转入对生活和心灵的探讨。他说他信天主教,也研究佛教,其实教派之间并不冲突,不论天主教还是佛教,都劝人向善,普度众生。我是唯物主义者,不信教,但是我对宗教也有一定的兴趣和了解。他说他信天主教,也因为“师母”。我身为学生,本不应该谈论老师的私事,但是他那寥寥的几句话,却勾起了我的无限感慨,而且我相信以他的性格是不会怪罪我的。

我的第一任师母是老师的大学同学,和他一起在我们学校任教,也教英语。我们学生对她的评价是“温柔、漂亮、优雅,说话轻言细语,无论多么生气都能保持温柔优雅的样子”。但是很不幸,她在多年前车祸去世。老师说,师母到临终,是信天主教的,如果他不信天主教了,或者改信了佛教,那他将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还怎么去见她?

这时,现任师母端着一个盘子进房间,盘子里是她刚刚去厨房为老师准备的烤红薯。我看那烤红薯冒着腾腾热气,而且师母很周到,把红薯皮都已经细心地剥掉了,剥得很齐整,旁边放了一把勺子,可以用来剜红薯。她刚巧听到老师的后半句话,就笑着问:“去见谁?”老师轻声说出了前任师母的名字。师母哦了一声,把盘子递给老师。我在这一刹那莫名感动。感动于他对前任师母的怀念,感动于他对现任师母的真诚,也感动于现任师母对他的理解。其实我知道,老师对现任师母的感情相当深厚。在刚刚师母去厨房的时候,他给我看了一段视频录像,是师母四十九岁生日时他站在台上讲的一段话,表达他对师母的深深感谢。他一边看着视频,一边对我说,如果没有师母,现在这个世界上很可能已经没有他了。他说着就红了眼眶,声音也有些哽咽,他说视频中的他因为在台上面对众多亲朋好友,也因为那是师母生日,他不能那么不应景地在这样的场合掉泪,所以他强忍着自己的感动与泪水。

而我,因为他的“感动”而感动!

对前任师母的怀念也好,对现任师母的感谢也好,他都只用寥寥数语告诉我,但是我却知道,那样简单的话包含着无限的情感。当情感充满心房,似乎任何语言都不足以表达那份情感的分量——这种感受,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

也许别人不理解他,把他的再婚看成对前任师母的轻松遗忘,甚至看成对前任师母的“背叛”。但是我知道,对曾经的怀念是真,对如今的感动也是真——没有经历过的人也不会懂。

我佛慈悲,真正的慈悲不仅仅慈悲他人,也要慈悲自己,因为我佛慈悲众生,而自己也是“众生”!身入红尘,方懂红尘,方破红尘!人永远都不要凭自己的想象去推定和论断他人的内心世界,也不要妄下定论,去评判和指责他人的情感。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深沉广阔的海洋,外人看起来平静,但其实静水深流、波涛暗涌,只有自己才是最深知这一切的人。

对老师来说,有些人、有些事,虽然过去了,但不代表忘记了;虽然记住了,但也不代表沉湎和停留在过去——人,应该活在当下!

这些话是我心中所想,不过当时我并没有说。也许老师话说得多了,也许在他还算平静的外表下有心绪涌动,他觉得口渴,让我给他递一瓶果汁饮料,并且让我也喝一瓶。我把饮料递给他,自己并没有喝,因为我胃不算好,紧张的时候会胃疼,所以只喝热饮。他喝着饮料,对我说他给我订了一本林语堂编的词典,如果在他去上海的时候到货,就让我自己去取。我了解林语堂不是因为英语,而是因为语文。高中时语文课本上曾有一篇鲁迅的文章,注解中说到鲁迅和林语堂的“骂战”,当时觉得能和鲁迅“骂起来”,并且鲁迅也有“兴致”和他“对骂”的人一定也不简单,于是此后对林语堂有所关注。后来知道林语堂除了写中文文章是大师以外,他的英文造诣也非凡。《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苏东坡传》、《武则天传》等都是他的英文作品。我很庆幸自己知道这些,因为先前老师跟我提起一些编撰英文词典的名家时,有些我是不知道的。老师对我说:“我们一定要知道名家、了解名家、崇拜名家,只有这样才能亦步亦趋地向名家靠近!”这句话让我心中凛然,油然而生对名家的崇敬、对他的尊敬,并看到铺展在我眼前的学习的漫漫长路。他接着又说,你连谁谁谁都不知道,枉称自己是学英语的!他这句话说得很认真,我也完全接受,但是却在无意间挑起了我这个“野”学生的“野气”,我在心里暗笑着嘀咕:“哈,‘不通’的教学模式正式开启!”我现在把这个写出来,不知道他看到以后会不会笑着“骂”:哈!这个不通的野小子!其实我知道,他给我备好了“十八般兵器”,现在要教我怎么“舞”起来。他说我现在需要英文的大量输入,然后才能输出。虽然我有底子,但是荒疏了好多年。我也知道,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即使老师说我悟性好,那也需要我不懈努力才能取得真正进步。

老师说完,剜了一勺红薯吃。其实他光顾着说话,都没怎么吃红薯。原本从红薯身上蹿出来的腾腾热气已经偃旗息鼓。师母在旁边听着他对我的“不通”的教诲,有那么一点“拆台”地对我说:“别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他在生活上很笨的!”我笑,原来他的“聪明劲”都是把生活上的“聪明”给挪用了!“笨”一点也难怪!我心里又笑着嘀咕:“说不定他还‘笨’得理所应当、‘笨’得理直气壮!那可真是他的福气!”

听到师母“拆台”,老师呵呵地笑,接着对我说:“我知道你目前诸事缠身,没多少时间精力去看书学习,但是我希望你将来能静下心来,真正潜心学问。”我知道他是看重学问的,那种真正的实质性的学问,而不是徒有其表、浪得虚名——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他说他学英语的初衷,是要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去。从这个层面上看,他的理想已经实现了。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联合国文件、清华教授的学术论文、中国佛教名胜的文化介绍等等,无一不是让中国文化迈向世界的`脚步!我心中突然被点燃了一簇火苗,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果然是引领人不断向前的明灯!

我忽然又觉得,我对他先前所说的淡泊名利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这并非说他视金钱如粪土。我的老师很接地气,不会不食人间烟火,但他在这红尘中行走时,除了“眼前的苟且”,一直都有“诗和远方”。

我又想起他在朋友圈的一小段文字:“溜一下上海的外滩,逛一下福州路的书店。呼吸一下上海的空气,品一下人生的甜味果汁,感慨一下人生的意义。人生朝露,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在这样的人生境况下,他还能写出看起来如此悠闲的生活,大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味道。然而那句“人生朝露”,却让我感受到悠闲背后流露出的丝丝怅然。曹操有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老师也在感慨人生苦短如朝露么?

他的文字中隐约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淡淡忧伤,还有琉璃灯火一般的丝丝浪漫,但他同时又是一个活得很痛快的人。他很会“护短”,给自己组里的同事诸多照顾。他也很护学生,很多学生对他心怀感激。他坚持自己的原则,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得罪人。他曾因太忙而不能及时交出自己的学位论文,然后明确对导师说论文交不了,学位他不要了。他也曾在工作中和一个德国人不打不相识,后来成了不错的朋友。他感叹自己年轻时锋芒太露。我笑着说:“所以你现在内敛。”他也笑,这笑容里有一种对人生的感慨与包容。我说人生实质上是一种选择、一种取舍。人要有对自己的清醒认识,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想要怎样的生活,然后才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又和他开玩笑说:“你努力了几年,学位就快到手了,你说不要就不要了,这可真‘跩’啊!”他笑。我又说:“你想要那种‘跩跩’的痛快,那么就待在学校做一个老师。你要去追求功名利禄,那很多时候就要夹着尾巴做人。这都是自己的选择啊!而选择的依据就是你欣赏什么样的生活、认为什么样的价值才是自己追求的人生价值!”

即使他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太多功名利禄,以他的性格也追求不了太多功名利禄,但是和这样的人相交真的痛快!我坦言自己做不到他这样的程度。他现在内敛,但是能在内敛这么久以后,再次和我聊聊当年“跩跩的痛快”,他觉得畅快!当然,“他的畅快”是我说的,他可没有说。我看他越说精神越好,从一开始精神不振,到后来神采飞扬,我也随之振奋起来,因为他的精神状态让我看到他战胜病魔的希望之光!

我忽然间想起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他希望我的精神支持,能让他的生命枯木逢春。”其实我听到他那句“枯木逢春”的时候,心中百味杂陈。我知道要对抗这种疾病,精神和意志非常重要,即使他意志坚强,也总有偶尔的软弱——这是人性!如果他是一棵树,那么他的向阳生长要靠他自己的不懈努力。若师母是他扎根的大地,那么我就是偶尔吹来的一缕春风,他的亲朋好友、天下桃李共同构成那阳光雨露、晨曦朝霞!

为了给予他更多的精神支持,我曾把自己写过的一些文章给他看。这些文章是我的一部分心路历程,是我在曾经无人可诉的时候独自一人把眼泪化成的文字,是我失败的十年婚姻中曾有过的悲伤、痛苦、软弱、挣扎、奋发、坚强、勇敢、成长!我要让他知道,一时的软弱是人性中的正常现象,只有看到软弱、接受软弱,才能真正坚强、真正勇敢!我希望他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在偶尔的软弱过后,依然坚强!

我告诉他:若生活施我以刀锋,我把它化作一把将我从璞玉雕刻成精美艺术品的利刃!

他读了那些文章以后,说我的文章真实、深刻、犀利,展现出一个坚强女性的艰辛与成长。他建议我把这些文章加以整理后结集出版,并给我想好了文集的名字——欣春异想。他说现代社会,有“鸡汤”有“鸡血”,但是很少有如此现实又真实、深刻又深邃、感性又理智、宁心又励志的心路历程!他说要我相信,我的心路历程是有意义而有市场的!他的话让我备受鼓舞!我也似乎在刹那间回到我的学生时代:那时他曾“跨界”对我这个隔壁班的学生给予诸多肯定与欣赏,如今他又鼓励我去“跨界”尝试文学领域!

我和他的交流主要有两大主题,一是英语,二是人生。他说很少有人能和他这样谈论。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终还是以人的思想为基础和核心,否则即使有强烈的交流意愿也是交流不起来的。

在交流中,时间像不长脚的小偷,不知不觉溜走。老师精神奕奕,他说希望不管我还是他,能够抽时间把我们的交流记录下来。等他身体状态好一些,他也会从他的角度把我们的交流写下来。听到他这么说我很高兴,因为他现在的精神状态让他感觉不错。对于身体状态的信心,就像生活中很多种信心的获得,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而是要靠行动做出来、靠内心体验出来、靠切身感受积累出来!

虽然酒逢知己千杯少,我和老师聊了这么多还都觉得意犹未尽,但我还是要离开了。我不能影响老师的正常休息,老师也知道自己应该好好休息。师母说让老师站起来送送我。我说不用,让老师坐着好好休息。师母笑着又说,她在给他洗脚的时候发现他的小腿细了很多,长久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所以他该站起来运动运动。我一听,立刻转向他,笑着说:“老师!站起来送送我吧!”我说“要求送送”的时候,满脸的“野小子”气。老师也笑,放下手中的热水袋,一边站起来一边说:“好,好!我送,送!”他的笑容和语气中,带着感受到师母关怀的高兴。

我下楼,坐进车里,打开音乐,耳边又响起李克勤的《红日》:一生之中兜兜转转那会看清楚,彷徨时我也试过独坐一角像是没协助,在某年那幼小的我,跌倒过几多几多落泪在雨夜滂沱,一生之中弯弯曲曲我也要走过,从何时有你有你伴我给我热烈地拍和,像红日之火燃点真的我,结伴行千山也定能踏过!

14.星星之火小学作文 篇十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成长为熊熊大火,而这火也是人们在冬天的取暖工具,殊不知,其过程却异常艰辛……

今天,我们来到老家,我老家在大山中,一只脚刚踏入大山,一股寒意迎面而来,让我不经意打了个哆嗦。当另一只脚踏入山中后,两腿也开始微微发抖,不过我又镇定了下来。我们顺着那蜿蜒泥泞的小路,终于来到一座古朴而又庄严的房子面前。此时,我那原本红润的脸庞已经发白,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我快步走进房中,准备……生火!冬天生火可以取暖,说干就干!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柴房,再从房中端出一个铁盆,并且又迅速端进房屋里,完成整个过程我只用了短短几秒钟,这速度,恐怕与三国中那“绝影”马也有得一拼吧!虽然不及《水浒传》中那神行太保戴宗,但与《岳飞传》中的“马前张保,马后王横”有一拼吧?生火行动继续着,我跑向不远处的工地,紧接着,双手拿着大把木柴的我又跑了回来,刚把东西放下,我便马不停蹄地去寻找干草,“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在小树林中,我又找到许多干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我左手拿出生火必备——打火机,右手拿起大把干草,“啪”打火机上方显出耀眼的火光,为这严热的冬天生出一丝温暖,或许是因为太冷了,或许是因为我已很长时间没有见到火光了,在这莹莹火光面前,我竟愣住了,甚至有一丝呆若木鸡的感觉。“呼”一阵寒风吹来,转眼间,那莹莹火光便已魂飞魄散。我从呆若木鸡中醒来,看着眼前失去光芒的打火机,顿时懊悔不已,连肠子都悔青了。继续,我对刚才的动作如法炮制。拿草、点火,再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哧”干草上的火星燃烧起来了,我激动不已,连忙将着火的干草放入盆中,再用几块木柴为干草搭了一个“帐篷”,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草,一秒、两秒、三秒。本来已经烧起来的火突然熄灭,转眼间,那莹莹火光便成了缕缕青烟。我知道,定是我那老朋友——寒风捣的鬼。我不垂头,更不丧气,一遍又一遍地复制着刚才的动作。一遍、二遍、三遍、四编。终于,在第五遍之时,那星星之火在“帐蓬”的保护下飞速成长,瞬间成长为燎原大火。在熊熊火光中,我感到一丝丝温暖。

星星之火,如若发展起来,必定可以成为燎原大火,只要你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树也可以开花。

15.关爱之火作文 篇十五

一、背景描述

李××现在读五年级, 是四年级下期转入我班的一位小男生, 11岁。入学以来, 主要表现:学习兴趣不高, 贪玩, 常常不完成家庭作业, 沉迷网络游戏, 上网的钱是偷东西卖了换来的;在班上有几位要好的同学, 常常邀约一起上网。

二、分析与诊断

通过和该生及同学交谈, 我了解到一系列情况:他在家里是长子, 还有一个妹妹, 没有人生理想, 从小受到爷爷奶奶宠爱, 要什么就买什么, 缺少情感交流, 从来不做家务, 养成了懒惰的习性;转校前学习兴趣一般;家庭条件比较好, 父母开了两家工厂, 比较忙;他喜欢网络游戏, 没钱上网就偷钢筋或者是变卖最近的东西换钱上网, 有时候几天几夜不回家;班上有个同学被家长打了, 他就让那位同学跟他一起去上网不回家, 并且告诉那位同学, 你不回家家长才会担心你, 以后就不会挨打了。

通过家长座谈会、家访交流, 弄清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该生以前学习兴趣比较好, 用功;自从生了妹妹以后, 变得少言寡语, 心底认为妹妹要和自己分财产;家长认为由于自己读书少, 也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交流, 常常是批评, 责骂, 有些时候回家骂他、好好跟他说都没用的, 而且很容易发火, 脾气很差;爸爸妈妈的话是一点都不会听的, 还老是顶嘴, 而且他最近有偷窃的习惯, 偷的数量还有点大;教育过他几次可隔了好些日子还是会这样, 直到他不回家才开始着急。

由以上资料不难看出, 该生存在以下问题:

(1) 生活学习没有理想, 导致学习不努力, 有剩余时间全靠上网打发。

(2) 沟通障碍, 当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现实不一时, 不知道与他人有效的沟通。

三、辅导过程

(1) 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协调家校一致教育力量, 为该生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使他摆脱心理困境。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不要在儿子面前斥责、埋怨, 因为这样于事无补, 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 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让他学会接纳自己的手足。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 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他不再逃避, 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 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2) 寻找自己的梦想。真正的关心爱护, 学习上“扶智”, 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当我问他梦想是什么时?他说没有。于是, 我试着找到他的闪光点, 我发现他的体育长跑耐力很好, 建议他参加运动会800米比赛, 果然他不负众望得了第一名。然后, 他郑重其事地说想当体育委员。于是我联系了体育老师, 在体育老师与他的沟通下, 渐渐地每天早晨他第一个到学校参加体育训练, 回家作业也比平时进步了许多。本期让他担任了班级自主管理小能手, 为班集体做事、为同学服务。让他滋生“老师喜欢我, 愿意给我机会的念头, 只要我努力我也能行”的念头。以梦想为原动力, 培养其日常行为习惯, 交流师生间情感, 使其不再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有抵抗情绪, 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通过以上辅导, 该生本学期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进步, 日常行为习惯也有明显进步, 由一名“问题学生”向勤学上进的好学生转变。

四、教学反思

首先, 教育应引导学生拥有自信, 自信地微笑着面对这个世界。自信就是相信自己, 不要小看自己, 自信的关键在于自己。如果你总认为自己不行, 你是无法得到自信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长处, 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如何找到它、挖掘它。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只要你去努力、去完善、去雕琢, 同样会赢得美丽的人生。

其次, 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 无志空活百岁。”因为有了梦想, 凡事才有可能;因为有了梦想, 学生才会去坚持;因为有了梦想, 学生才会去拼搏。一旦有了梦想, 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 孩子就可以在它的指引下, 坚持不懈, 直到实现梦想。或许他以前是老师眼中的后进生, 但如果他从现在开始发奋努力, 就会迎头赶上;或许他学习方面真的很有困难, 只要他尽心尽力, 只要他获得进步, 他就是成功的。在各个方面, 尽情展示自己的特长, 因为有梦想, 所以与众不同!

上一篇:商业演出合同书下一篇:士兵提干常识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