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2024-06-20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共15篇)

1.《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一

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研究

摘 要:中国的教育制度在不断完善,在新课标改革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课堂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生的接受水平,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不断创新,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育的有效落实。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创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在新课标不断改革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教育上也要创新,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小学数学基础关系着以后进入高年级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一味守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在课程上去创新,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让数学在生活中得到学以致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低效率的情境设计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育要不断创新,创造情境让学生对数学进行理解。而有很多教师在课堂里没有创造优良的情境,使课堂过于枯燥,磨灭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是,有某些教师过分地追求情境,没有情境就上不了课一样,花费大部分时间去进行情境设计,没有把握住课堂时间,又误导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从而不能达到有效教育的落实。这样的现象在当今教学中不断上演。如,教师教学生“1”的加减运算的时候:

(1)设计的情境。(用几张图片,其中里面是一只小猫)教师说:今天的天气非常的好,小猫约了邻居去郊外玩,玩了一天,回到家已经很饿了,但猫妈妈没在家,写了留言贴在菜篮上(拿出有菜篮的图片):“菜篮有食物,妈妈要晚点回家。”

(2)这时教师问学生:“你们猜猜里面有什么?”学生猜了一通。(这里也浪费了时间)

(3)教师说:“菜篮里是鱼干,一共有4条鱼干(拿出小猫的卡片),小猫看到鱼干是什么表情啊?”(学生又说一通)

(4)教师又问:“小猫吃掉一条鱼干后,菜篮里还有多少条?”(学生说3条)

(5)教师又问:“小猫吃掉一条鱼干后,菜篮里还有多少条?”

一直问到“1”时,时间也过去了半节课的时间了,这时的学生还沉浸在情境中,对“1”的了解还是不够彻底。

二、小学数学如何创新

1.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主体,而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在上课时设计有趣的教学题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可以提出一些有趣并贴近生活的问题给学生讨论,如:

(1)根据自己的父母的年龄,算一算他们是哪一年出生的?

(2)算一算自己家一个月的电费,平均每天花多少钱?

(3)今年的2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2.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兴趣的培养,让小学生能主动学习。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游戏,通过游戏来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如,可以让学生充当顾客和营业员的角色进行数学游戏。

活动道具:小面额的零钱、日常用口(牙膏、牙刷、小手帕等)。

活动内容:对日常用品进行标价,分配学生充当顾客、营业员,顾客到营业员那里买日常生活用品,营业员收钱找钱,而教师在这过程中进行指导,检查学生在收钱找钱过程中是否出现差错。

活动总结:类似这样的数学小游戏有很多,这些例子在生活中也是运用到的,学生也会对这样的游戏而感到新奇,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数学游戏中去。而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的应及时纠正,对表现好的应给予表扬,并讲述数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总之,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育要不断改革和完善,以创新为主,不断提高教育水平,而教师也要主动学习新课标,改变传统模式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在生活中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J].读写算:教师版,2015(26):26.[2]王朝霞.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J].学周刊:中旬,2015(07):144.编辑 韩 晓

2.《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二

一、课堂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作为一门艺术, 不但要在艺术上去追求它, 更要从质的方面去要求它,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作为教师, 一定要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让他们所学到的每一项知识都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 为了做到这一点,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对于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新知, 就必须要认真思考, 精心策划. 凡是能够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 凡是能够采用引导探索、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去学习新知、解决问题的就尽量采用这种方法, 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的训练强度就比较大, 教学效果也就好.因此,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设计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规律,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 如果忽视这个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不但不能够启发学生思维, 反而会把学生问得不知所措, 继而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

2. 设计课堂提问, 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结构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知识结构也是通过不断积累而建立起来的, 因此, 设计课堂提问, 就要十分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进行提问. 例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时, 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用1个单位面积的正方形, 通过摆放来测量其面积是多少的知识, 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教师先让学生准备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12个, 并要求学生先分别用6个、12个这样的纸片摆放出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后, 教师提问: (1) 摆出这样的长方形、正方形, 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2) 观察一下摆放出的这样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几厘米? (3) 想一想, 这些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与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你能够根据它们的关系来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吗? 由于问题的设计在学生原有基础上, 又通过观察、比较等教学手段, 从旧知识逐步向新知识过渡, 学生的思维得以启迪并较顺利地归纳出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司,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提问的实施

在实施课堂提问过程中, 要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问答的氛围, 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提问要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为了启迪思维, 也可以迂回提问, 多向启发, 也可以旁敲侧击, 精设疑难. 有时, 也可以设问后留下空白, 教师自问自答.

在实施课堂提问中, 要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 学生在答问中, 也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如答非所问, 或者答不出来. 因而教师在提问时, 要注意应用教育机制, 根据变化了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发问, 不能不照顾课堂情况的变化而生硬地照搬课前设计的问题, 也不可能在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一个劲地追问学生. 要多用疏导性、铺垫性提问, 以便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如有一次在教学应用题时, 有这样一道例题:“4个小队在三个星期里分别做好事15件、19件、20件, 求平均每个星期做好事多少件. ”笔者让学生在小组内经过讨论后, 让4名学生分别在黑板上演算, 答案有: (1) (15 + 19 + 20) ÷4, (2) (15 + 19 + 20) ÷3, 这时笔者没有立即给学生纠错, 而是启发式地提问让学生进行反思、分析错误的原因, 再让学生进行纠错. 同时采用反问形式问学生:“如果用 (15 + 19 + 20) ÷4算式, 该应用题的问题应该怎样变化呢? ”在这种启发下, 学生经过反省, 及时巩固的提问方式, 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分析能力、解题能力的提高和良好的思维发展.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随机应变, 紧紧地控制住学生答问的热情, 使学生愉快真诚地回答, 因势利导地达到学习效果.

在实施课堂提问中, 要注意把握时机. 时机把握的准确, 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反之则效果不好. 把握提问的时机,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 要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点处. 从教学的进度来说,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要及时提问, 使之尽快地把学生注意力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课中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 产生偏差或者受到定式思维干扰的时候, 要及时提问, 以便及时排除思维障碍, 使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但讲授的时间过长的时候, 学生会产生麻痹和思维的倦怠感, 这时候也应该及时提问, 以便重新振作精神, 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其设计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并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结构. 在问题实施中, 要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问答氛围, 要因势利导, 更要注意对提问时机的把握, 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有效的提问,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改大背景下,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给予课堂提问呢?本文从课堂提问的设计、课堂提问的实施两个层面给予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参考文献

[1]吴葱葱.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与方法初探[J].新课程:上, 2013 (1) :154.

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析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效率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因素。实践证明,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切实重视对学生进行兴趣方面的培养。目前,不少小学教师都意识到了兴趣对于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而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培养。

一、教案设计要情境化

教案设计是教学的第一步,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就是要在教案设计上下工夫。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小学教师在教案设计上情境化,所谓教案设计情境化,就是教案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爱好等各方面的需要。如果具备了这一点,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讲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做如下情境化的教学设计。一是收集人民币1分、5分、1元(纸币和硬币)、5元、10元、20元、100元各一张图片,把这些图片放在PPT中。二是给每一张图片配备语音,通过图片自我介绍的方式展示自己的面值。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授课。首先让学生在脑海里想一想人民币是什么样子。其次,让学生回答自己想到的人民币的样子。再次,用PPT分别展示每一张图片,并让学生回答每一张的面值是多少。最后,教师操作,通过语音的方式告诉学生答案。

由此可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情境化的氛围之中,在这种教案设计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和语音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久而久之,就会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扎实做习题,培养思维逻辑性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依赖于直观材料,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同时要使学生具有准确丰富的知识,教师就必须用合乎逻辑语言的指引。最后学生的大脑借助于语言,对感知的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并抽象感悟出本质特征。

每位数学教师又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锻炼和培养。例如,小学生都要学习的乘法口诀。在计算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的速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抓好学生计算的准确率,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去进行一次速度的练习,教师可以说出乘法口诀的前半句,让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回应的状态。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当时刻注重知识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解题思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在学生做练习题的时候,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会做,还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所讲述的思维过程给予肯定或者纠正。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不足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时间,教师采取指名发言、互相讨论等方式,但教师应有意识、重点地帮助辅导成绩差的同学,鼓励差生积极发言,增强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便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学会合作

未来的社会发展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竞争意识,更要具有合作生存和合作发展的意识。小学课堂是老师、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数学知识与思想的场所,教师的指引是学生自主合作學习的保障。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同桌或者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目标,相互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建议,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数学知识、完善自己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性格在与同学交流与合作中得到提升,个性得到激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每位老师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创新的教学内容机制,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重视发展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促进数学教学的成功,从而使他们从小就养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蒋世雷,傅玉蓉.小学数学学习策略:教材实践对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影响实验报告[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

(作者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青峰镇卧牛小学)

4.小学数学新课改下的教学体会 篇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更明确了老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强调了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怎样才是一堂好的数学课呢?根据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一、用生动有趣合理的情境,让学生的感知活起来。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儿童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因此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去诱发同学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浓烈的情境氛围中,使感知活起来。

曾在一次教研课中,就目睹了精彩的一幕,内容是四年级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了许多长短不一的小棒。教师:今天我们做个小游戏,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怎样的图形,试试看?经过一番亲自体验,大多数同学回答说,能摆三角形,此时有一位同学神色凝重,细心的老师及时地让他反馈意见,他吞吞吐吐地说,他的三根小棒无论如何也摆不出三角形,教师追问,那是怎样的?他说:有两根太短了,接不到一起。教师让他重选棒重摆,最后三角形摆成了,可他还是面有不悦,于是,教师让小组合作探究摆不成的原因。整个课堂孩子们都处在认知过程的主动建构中,使新知识顺利同化,故而,孩子在最后给教师汇报探究结果时,个个脸上都洋溢出一种自豪的笑容。

二、扑捉课堂生成,让孩子们的思维突出来。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自尊心与他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用商量的口吻、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索,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引发其探求真知的精神,都起着关键性的桥梁作用,其中可能孕育着许多教师不曾预设的生成资源。

有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教授整十整百数相加减时,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师:1500-900你们是怎样算的?

生:1500里有15个百,900里有9个百,15个百减去9个百还剩6个百,于是就等于600。

等等诸如此类,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正当教师庆幸教与学的成功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他们都是正着减,我却还能倒减”。倒着减的算法突然让老师愣住了。不过马上教师就让他展示其想法,于是他展示了“1500-900用900-500等于400,就是说500-900不够减,还差400再用1000-400拿来补上,也等于600”。自然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于是纷纷效仿举例验证,自然是殊途同归!在这个活动中课堂上出现了意外生动,教师采取了积极鼓励,而不是漠视,因此,这个原本让人头疼的“意外”有了老师的倾听和真诚期待,竟然带来了“意外”的精彩。

三、春风化雨,让孩子们的自信心醒过来。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月”。由此可见赞美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人人都需要赞美,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赞美,一句赞美不但能拉近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更能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责任感。

比如,当好同学拿到一个A+时,给他一句“你不愧是老师的好学生”;当同学出现新颖算法时,给他一句“你是最棒的”;当有难题大部分同学都出错,而只有一两个同学做正确时,就在这道题的旁边写“你做的真好”;课堂上,常说“你做对了吗?那么就请为自己鼓一次掌”。而当有学生进步时,更是毫不吝啬地写“老师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看今天,你不就进步了吗?老师为你骄傲,相信你以后会更好”。长此以往,许多孩子从厌恶数学到喜欢数学,从惧怕老师到依恋老师,从沉默寡言到积极举手。这些平凡的语言如化雨之春风,把枯燥的说教变成了快乐的活动。

5.《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五

金浦小学 吴文辉

摘 要: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教学。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技巧和方法 有效性

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和研究,我发觉,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新课改的课堂气氛是活了,教学形式变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要打个问号了。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探讨。

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技巧问题,有效的或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将一堂数学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酝酿提问内容,准确把握提问时机,合理安排提问对象,灵活运用提问技巧,有效处理提问结果等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段的要求,教师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提问,并尽量采用具体化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具体了,学生才能明确思维方向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2、启发性原则:关于教学过程,孔子主张“学思结合”,他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

3、兴趣性原则: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时注意技巧,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由于各种原因,学生思考问题往往会不全面,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或者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善于循序渐进,把握不住要点。如果教师能循序渐进,不断启发,追问、质疑、概括、小结,那么,学生就会比较全面、系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培养了学习能力。

5、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让问题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想象,当他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2]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老师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2、让提问形式多样化

课堂提问可以根据问题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地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创设生动愉快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主动进行思考;2)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3)梯度设问,化难为易。有些问题,由于难点较集中,教师就应当为学生设置思维的“阶梯”,初问浅显,学生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抽象化,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逐渐达到预设的目的;4)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一个问题往往有多角透视度,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为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进行探索式的提问;为了深化知识,不妨变换形式或采用反问;为了纠正错误的认识,又可设陷而问。总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场合,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灵活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提问。

3、提问语言精练、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如果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产生歧义。如:教学“ 20 ÷ 5 ”时,老师提问:“ 20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20 是个两位数”、“20 是个大于 19 的数”、“ 20 是个偶数”等等。原因就在于提问含糊不清。若老师问:“20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回答。所以,提问内容、要求、范围、措辞都应力求准确,这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回答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同时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4、营造和谐的提问环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距离,对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影响。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型的教学气氛,形成和谐的课堂提问环境,自然很好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才能,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态度要亲切温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学生语言吞吞吐吐表达不清时,不能怕耽误教学时间而责令学生坐下,可以让学生把回答的内容写在纸上后再回答)。[3]对于学生答错,可以先让其他学生评价,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不要忘了给他鼓励性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老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抓住时机给予适当引导或提示,从而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做到问中有导。如果平时教师对答错或不会回答的学生随意训斥甚至挖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造成学生对回答的惧怕心理,再也不敢回答。

5、提问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6、提问对象合理

提问时,相同的问题,选取不同的问答对象,会得到不同的提问效果。教师平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对象问答。一般的问题通常先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再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补充。为鼓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选择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能够回答出来,有一种成功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方法

1、导入性提问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从学生的质疑开始引起深思,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新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当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机。小学生已初步拥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触动学生的情绪,唤起心理共鸣,设计新颖问题引入新知。

2、游戏中提问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好动,而且对游戏有很大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保持15分钟左右,15分钟以后,他们的思维进入疲惫阶段,注意力开始转移,大脑含氧量逐渐减少,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增加一些“氧分子”,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些数学游戏,把他们的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以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练习。例如:在教完“质数和合数”干巴巴的概念之后,就设计“对号入座”的游戏,利用全班学生的学号数判断质数、合数。全体学生起立,老师问:“你认为你的学号数字是质数的请举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报号入座。”教师一一板书,用同样的方法报合数,最后还有一位学生站着,老师故意不解的问:“你怎么没坐下?你几号?”“1号!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不等于0的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哪几类?”(质数、1、合数)。“最小的质数是几?”“最小的合数是几?”通过游戏全体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会了有关概念,全体学生兴趣盎然。

3、探究性提问

这种提问是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比较、联想、推理等,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激发创新意识。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图形”时,要求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可以安排以下几种形式的探究活动:

1)找图形

老师用四种图形拼成一个机器人,要求学生从机器人身上把这四种图形分别找出来。

2)说图形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见到的哪些物品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3)折图形

拿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两个一样大的长方形;再用这张纸横着对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四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再用这张纸对角折一下,让学生发现这张纸分成了八个一样大的三角形。

4)拼图画

老师指导学生用初步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这四种图形拼出一幅“家乡新貌”的图画。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折一折和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极大地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4、巩固性提问

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常在讲授完新课后,对本课程及相关内容提出几个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巩固性提问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方法。

5、延伸性提问

仅仅通过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来学习知识似乎还不够,还需要利用课外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意识。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趣味数学、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等,用来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他们在生活中学到有用的数学创造条件,并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学会提问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

提问,对于教师来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驱动思维,蓄积而发的内在表现。课堂提问贯穿课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巧之处来提出疑问,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知识提出问题,以引起质疑、思考,要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投以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恰当地利用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必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6.《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六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涵品质。如果教师依然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更无法适应目前的教育目标。下面,笔者将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子,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而作初步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 生本教育模式;互动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002-01

数学这门学科带有一定的灵活性、抽象性,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数学公式、原理、规律、习题,学生不仅无法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还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生本教育模式、互动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结合了数学学科特色,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生本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模式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激发学生潜在生命力的新型教?W模式,它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之上,其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即从教师授课变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笔者建议采取三个步骤来开展这种教学模式:第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第三,采取三位一体评价机制。

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他们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即我们每天从家到学校都轻车熟路,但是大家知道家与学校的具体位置和方向吗?然后让他们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就此问题寻找答案;

其次,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在学习“三角形”时,笔者将学生划分成以5―8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各小组针对三角形的特点、性质、规律等进行探究并得出结果;再次,当各小组得出结论后,集体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笔者则在一旁耐心倾听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最后,当学生表达完自己的看法后,笔者就三角形的重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以便让他们巩固知识。由此可以看出,笔者将课堂的话语权与学习权完全交给了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以此培养其内在的探索精神;

最后,采取三位一体评价机制。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笔者让各组学生就小数学习的具体过程进行相互评价,以便让他们充分地了解自己;其次,在下课前抽出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学生针对这堂课以及笔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使得笔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笔者针对学生所完成的关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作业进行评价,以便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他们投入更多的情感与精力融入到学习中来,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来着手落实这种教学模式,即课前、课堂、课后。

首先,课前与学生就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互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广,教师便可以在课前利用线上方式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以此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打造出质量更高的课堂。在学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时,笔者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学习群,并在群里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运算习题,并就他们的做题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针对其遇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其次,课堂与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不应该只顾自己侃侃而讲,更应该注意学生是否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吸收、消化。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笔者一边传授给学生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性质等知识外,一边询问他们哪个知识点还不清楚,并与其进行讨论,以便使得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的内容;

最后,课后与学生就作业问题进行交流。在学习“统计”时,笔者让学生针对各自家庭的月消费情况制成统计图,然后将作业发到笔者的邮箱,以便及时了解他们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情况,并与其进行沟通。

三、游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部分教师认为游戏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部分教师对游戏教学模式产生了误解,认为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消磨时间、产生不良风气的事物。其实,如果游戏教学模式运用得当,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还会加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要想恰如其分地发挥游戏教学模式的效果,教师就要遵守三项原则:第一,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与范围制定教学计划;第二,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与宗旨制定教学目标;第三,根据上述两项原则制定贴切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将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为大家展开分析,旨在供广大教师进行参考与借鉴。

在学习“大数的认识”时,笔者想到了“猜七令”这个游戏。于是,便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后,笔者制定了一个具体的游戏方案,即让全班同学按照顺序、依次类推地从万开始计数,当数到含有“7”的数字时,学生只需要拍掌即可,无须说出来,说出来的学生就要表演一个节目。通过这种有趣味的游戏教学方式,笔者发现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对大数进行了认识。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所作的总结。当然,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还需要广大教师提出批评的建议,以此不断严格地要求笔者。

参考文献:

7.《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七

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虽然浅显, 但是由于其开放性强, 所以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1]。 小学几何教学是小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初始阶段, 对于其之后的几何学习有着深远影响, 所以教师一定要选用趣味性高的教学素材, 采用创新性强的教学方法, 有效提升小学数学中几何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搜集有趣的教学素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搜集教学素材

小学生的思维由于不受经验和知识的束缚, 所以是极其活跃而又千奇百怪的。 他们想象力丰富, 往往显得有些异想天开[2]。 这时小学数学教师千万不能抑制和打压学生的这种想象力, 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 善于发现他们感兴趣的几何图形作为教学素材。

比如, 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几何中的 “左右”问题时, 除了利用左右手这种普遍的方法来让学生分清“左”和“右”这两个概念, 还可以利用平时学生上下楼梯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这些基本的几何概念, 还能够学到“上下楼梯靠右走”这样的常识。

(二) 把搜集素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 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去探索生活。 在几何教学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和探寻所学的几何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几何教学的趣味性, 还能够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 把搜集教学素材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令学生在亲切、自然、有趣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从而有效地提高几何教学质量。

比如, 在学习了解完有关 “图形”的知识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观察和发现教室周围的环境或者实际生活中, 有哪些物体是本节课所学的几何图形。 之后,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数学几何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学生要学会去探索生活中的数学。

( 三) 搜集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 “ 几何素材”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去学习, 而是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自觉的学习。 小学生天性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教师应该利用这种好奇心, 搜集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几何教学素材, 来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主动性[3]。

比如, 学习完有关“图形”的课程后, 教师可以选用一副有趣的图形画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图形这块知识的掌握。这幅画由丰富的图形组成, 教师以游戏的方式鼓励学生找出画中的各种图形, 最后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图形去作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图形知识的掌握, 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提升几何教学质量

(一) 结合实际, 实践教学

新课改后, 小学数学中将原来的 “几何”改为“空间与图形”。 这两种概念的不同不仅局限于字面意思, 新的“空间与图形”提高了几何教学的实践性, 降低了其学术性。 新的“空间与图形”强调了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学习, 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教学要注重结合实际, 实践教学。 教师要学会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几何物体来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于几何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例如:还是图形教学中, 教师除了利用课本来教授学生认识各种图形, 还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几何物体, 来教授学生认识各种几何图形。例如长方形的桌子面、正方形的窗户、圆形的杯子口等等。 利用实际教学的一大优势, 就是能够不再让那些几何知识显得不是那么突兀, 让学生感觉更加亲切自然, 学习起来也就不那么倍感吃力。

(二) 新旧联系, 引渡教学

在小学几何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理解和运用新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所学过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平滑的联系, 引渡教学。

比如:教师在讲授“平行四边形”这一几何图形时, 可以首先带学生回顾一下已经学过的长方形, 并重点回顾一下长方形的几点性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回顾, 教师可以制作一个长方形教具, 这个教具一开始是长方形, 利用这个长方形带领学生回顾长方形的各种性质, 然后拉伸为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对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同时告诉学生, 长方形其实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从长方形过渡到平行四边形的教学, 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印象。

(三) 观察实践, 形象教学

小学几何教学中, 尤其是立体几何教学, 由于比较抽象, 所以很难理解。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践, 将抽象的立体几何形象化进行教学[4]。 形象化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内容。

比如, 在教授学生理解“圆锥的高”这一概念时, 可以制作一个实体圆锥, 然后从中间切开, 并画出圆锥的高, 让学生去观察圆锥的高有什么特点, 由于实物中圆锥的高位于圆锥切开的平面三角形上, 所以学生在理解“圆锥的高”这一概念时, 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三角形。 这样就能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形象化, 学生也会更好的理解圆锥的高这一概念。

新课改背景下做好几何教学, 必须从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出发, 不断挖掘教学素材, 丰富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好实践教学、引渡教学、形象教学等方式, 真正提高小学几何的教学质量。 但小学几何教学作为一项教学工作, 还处于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如何结合小学生兴趣特点, 找准学生的兴奋点, 必须把掌握小学生认知规律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不然再科学的方法, 再科学的手段都是空谈。 期待在小学几何教学中涌现出新的的方法与手段, 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摘要: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极其重要, 因为这是小学生首次接触几何知识, 对于其后初中和高中几何知识的学习有着深远影响,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中的几何教学非常重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教学对于小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然后从教学素材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分析了提高小学数学中几何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几何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孙倚然.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 2014.

[2]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3]阿拉腾达尔.几何变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 (2) :141-142.

8.《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八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改革作为近年来基础教育界的重大改革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做出了具体的分析和深刻的探讨。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改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学生接触正式数学教育的开端,也是学生未来学习广义的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理工科科目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教育不仅应该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运算技巧,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数理逻辑,还应帮助学生树立理性看待世界的科学世界观、正确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生观和方法论,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学生需要获得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基本数学技能、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需要理解和认识到数学各类知识的基本联系、数学与自然等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数学与人类生活发展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新课程标准还强调对数学学科价值的认识、培养对数学学科的一定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活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实施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对于学生的学业压力有着非常大的关注,这要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育相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更为高效,可以在更短时间教授同样多的内容和教学任务。考虑到高效率的教学主要就是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新课程标准减负、高效的理念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做出改进和提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手法单调

在部分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法非常单调,基本可以归纳为上课照本宣科、课后布置习题,对课堂内容和主题缺乏引入和启发。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刚刚步入正式学习中的小学生难免会在感到课堂内容多、理解困难的同时觉得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也是可以想见的。若坚持这种单调、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导致教师无法得到所需的教学效果还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可谓是事倍功半。

(二)作业量大

作业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学生课后学习的主要方式,起着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在课堂教学未能达成应有效果的情况下,部分教师本末倒置,将学习寄希望于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指望学生以做作业的方式理解所学知识和课堂所应掌握的要点,并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强迫学生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用来填补课堂效率不足带来的空缺。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学科特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结合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脱胎于生活,因而结合生活进行教学可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数理逻辑都未发育成熟,无法进行太过于抽象和概念化的思考,脱离生活实例进行数学训练较为困难。但是教师只要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以生活经验引起思考,就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数学的学习。

同时,教师也应主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的提升,主动摒弃盲目依赖于习题的“题海战术”,因为对作业的重视一方面是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余毒,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缺乏信心的体现。在对课堂效果不报信心的情况下,教师可能为保证学生充分理解课业内容而布置大量作业进行训练,不仅占用了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课业压力,而且损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可谓是得不偿失。

(二)进行启发式教学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限制,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法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基本共识。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归因为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缺乏必须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的体现。随着新型教育理念的纷纷诞生和逐步成熟,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要形式、忽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理解能力限制的旧式教育方法已经逐步被抛弃和淘汰,而代之以新课程标准为代表的新型教育理论。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再泥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积极学习和适应新型教育理念,逐步吸取最新教育理论化为己用,革新和改进已有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学生犹如一张白纸,需要教师的足够呵护和正确引导,以自己的耐心和坚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效果。在具体方法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启发式教学,使用预设问题、设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并鼓励学生主动从课本中发现问题、积极提出问题、自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培养出会“提问”的学生。

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致力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以利于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之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仍有着相当大的探索空间,有赖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模式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2]邓才芬.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9).

[3]周丹菊.活用“多元素”组织魅力课堂——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例谈[J].吉林教育,2013(23).

9.《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九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健康人格,能够迅速适应高信息化、知识化的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是小学数学学科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努力挖掘德育因素,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是本文的主要论述内容。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德育教学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发挥教材内容,自然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不需牵强附会、生拉硬拽,而是面对大量的素材,做个“有心人”,自觉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找准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的最佳点,精心设计,把握时机,使课堂教学闪现出思想教育的熠熠火花,照亮孩子们的心灵。教科书中思想品德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有关的思想观点。

1.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教材中的插图有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有反映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和劳动人民智慧的,有反映祖国新貌及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这些插图都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是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

2.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数学背景知识。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了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例如:在数与代数部分,介绍历史上各种记数法,使学生体会十进位制记数法的优越性;通过对古埃及、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代大数目表示法的介绍与比较,使学生体会现代大数表示法的优越性;介绍历史上各种计算工具,使得学生认识不同的计算工具对数学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在空间与图形部分,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介绍有关规、矩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体会它们在中国古代几何作图及测量中的作用;介绍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对各种简单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结果及其现实背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几何与人类生活经验和 实际需要的密切关系等。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用好数据材料。数学是用数据和统计材料来说明问题的,利用教材中“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统计材料”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和爱科学的教育。如教“时、分、秒”时可进行守时惜时教育;在应用题数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粮食增产,计算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时间,山地、高原和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大小,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等类似上述内容的题目,启发、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在学习上奋发拼搏的精神。

二、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过程,通过“渗透点”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抓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知识点,还要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进行渗透。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时,开展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训练,培养习惯

数学知识严密与精确的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也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教学中,我体会到,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边审边思考:“题目有没有抄错?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能否简便计算?”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小数点等必须写清楚工整、规范,做完作业后要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结合数学内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数学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具有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特殊优势。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今后的自我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用得最多的是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在教学中,我努力渗透这一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小数混合加减运算”时,我先安排一组小数加减或分数加减的口算题来导入新知,然后出示的却是分数加小数的计算题,前面的计算顺利进行,遇到这一新问题,同学们楞了。经思考,大多数学生顺利解答,有的人把这一题中的分数转化成小数后再计算,还有的人把小数转化成分数来进行计算。但运用哪种方法更好呢?出现了争议,这时我让学生广泛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正确的思想方法,根据事物的相互联系,通过转化来解决问题,并认识到,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随后,我告诉学生,数学中应用题的分析解答、一些公式的推导、组合图形的问题等等无不在运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

10.《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十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新课改已经向教师发出了严峻的挑战,“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更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的需要。长期以来,课堂上教师一直强调“尊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做法,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所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摆正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要重新定位,不能摆“师尊”的“架子”,师生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语言要和善、态度要和蔼,要尊重学生、包容学生,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二、精心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何评价一节课的优劣呢?应该从以下方面考虑:中心突出、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讲练结合、板书有序、语言精练、课堂效率高 ,上新课如此,复习课更应如此。数学教学内容具有连贯性,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备课。精心备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有周密的教学计划,要全面地分析本班的学情;(2)把握好这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3)要考虑讲授的内容是简单的重复还是难点的突破,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4)设计好教学环节,特别是数学课堂,要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内容由浅入深。教师只有精心地备好课,做好充分地准备,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三、因人而异,分层布置作业

新课改倡导的是作业布置要因人而异、分层布置,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如给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布置有点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去突破;给中等生适当布置一些大众化的题目,难易适当;给基础较差的同学布置基础性的作业,让他们经常复习刚讲过的知识点,通过让他们掌握完成基本题型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如何使讲授的内容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呢?如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有趣呢?笔者认为,数学课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抽象复杂内容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出问题,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化静为动。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观察几幅画,上面有自行车、马车,其中有的车轮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还有的是四边形的。学生观察后都笑得前俯后仰、议论纷纷,都喊着说:“三角形、四边形怎么行,坐上去谁受得了?”,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这样,通过多媒体画面既集中了学生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是基础课,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既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好的数学学习惯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对所讲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缩短接受知识的过程。 其次是课堂上要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善于提出问题,积极开展小组讨论,总结有效的解题思路。再次是要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数学知识要善于举一反三,及时复习,多训练各种题型。学生养成了这些数学习惯,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

六、作业及时批改、及时评价

11.《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依据

篮球作为小学体育教学中技术性较强的项目, 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大纲的支配下, 传统的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背离了少年儿童自身的认知规律和对篮球运动的学习需求, 因而造成了种种弊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从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 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教学内容。因此, 小学篮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 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从学生学的行为变化中变革教师教的行为, 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积极应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主动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从而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新课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既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刚性指导, 也为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选择依据。因此, 小学篮球教学必须依据《标准》中的学习目标来选择各年段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运动技能水平目标:在球类 (小篮球) 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 如拍球、投篮和运球等 (水平一) , 初步掌握多项球类 (小篮球) 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 (水平三) ;发展体能水平目标: (利用小篮球) 在游戏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练习, 在球类 (小篮球) 游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 (水平一) ;通过 (小篮球) 游戏发展速度、灵敏、跳跃、平衡能力 (水平二) 等。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基础

1.风靡全球的现代篮球运动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 他们对篮球学习充满渴望和热情。我对本校中年级学生学习兴趣调查显示, 学生最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为游戏, 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占到51%;33%的学生表示业余时间经常打篮球。

从我的调查分析和与学生的访谈交流中得出, 小学阶段学生喜欢的篮球运动实质上是以篮球为载体的集体游戏和竞赛活动, 他们参加篮球活动的潜意识并非首要是学习篮球技能、强身健体, 而是在和同伴愉悦身心, 寻求、享受快乐的同时展示技能, 挑战自我。小学生对篮球游戏活动的浓厚兴趣应是教师选择篮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基础, 他们对篮球学习目的性的原始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策略。

2.随着体育课程改革深水区的到来, 小学篮球教学也面临着诸如学校场地不足, 器材缺乏, 设施成人化;传统教学造成的学生厌学甚至逃避;以“目标统领内容”的新课标体系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确定性;过重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断下降等问题和困境。

因此, 小学体育教师当前应重新认识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深入了解篮球运动的游戏本质、健身功能、娱乐属性和竞赛品质, 细致研究标准中篮球学习目标的内涵,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以及本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素质状况, 合理恰当地选择篮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策略

1.教学内容的选择。

专业化和竞技性是现代篮球运动显著的特征。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 将竞技篮球运动的技、战术照搬到小学篮球教学中既存在相当的难度, 也容易造成很多弊端。

因此, 将竞技篮球运动基本技、战术内容剥离出来, 进行游戏化处理, 选择和创编校本化的篮球教学内容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教师创编时要依据《标准》中篮球项目的学习目标, 准确把握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选编符合各学段学情的教学内容。

我认为, 小学篮球教学内容应注重球感、球性和控球、支配球基本能力的练习, 凸显儿童篮球运动的常识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游戏化特色。一般包括以增强球性球感为主的耍球游戏、支配球的体能游戏或体能游戏中的控球练习、游戏化的篮球基本技能练习和竞赛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

早期教育的技巧全在于把儿童所有应该做的事情全都变成游戏, 而篮球运动本身就起源于游戏, 具有游戏的特点, 因此, 小学篮球教学应该充分发挥游戏性的特点。

教学中低年级一般以排球为活动器械, 创编组合篮球基本活动游戏, 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培养篮球兴趣, 熟悉球性球感。中年级一般以足球为活动器械, 在增强球性球感练习游戏的基础上, 将篮球基本技能逐步融入个人或集体游戏当中, 以达到掌握简单篮球技能, 增强控球能力, 巩固篮球学习兴趣。高年级一般采用小篮球以基本技能学习为主的篮球游戏教学, 将球性球感练习、基本技能学习融于游戏之中, 突出小学篮球技能学习的游戏化特色, 增强学生学习篮球的主动性和实用性。

此外, 小学生生性活泼, 喜欢竞争, 教师应因势利导, 将篮球游戏教学与竞赛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亦游戏亦竞赛的活动形式中掌握和应用篮球基本技能, 享受篮球运动乐趣, 增强身心健康水平。竞赛法也不失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小学篮球教学内容的重构和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是篮球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是学校篮球运动发展的基本要求, 也是满足小学生学习主体需求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 依据《标准》的目标要求, 将竞技篮球进行游戏化、校本化处理,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引导学生乐学、会学、爱学,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篮球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许世岩.怎样充分挖掘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121学校体育网.

12.《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十二

分析与研究

武定县教研室

李俊

【内容提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制约着有效教学,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认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是当前教研室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项紧迫的工作。本文就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做了一些调查分析,给出几点建议。【关键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分析

建议

一、问题提出

武定县是一个山区面积大、少数民族人口多、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县份。基础教育也较落后,是楚雄州最后实现“两基”目标的唯一家。

当前,新课改正在逐步推进,这次新课改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那么教学有效性如何?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这些都与教师能力相关。而教师能力主要由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等要素构成。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制约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我们县一级教研部门、农村学校对教师的能力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专门研究尚属缺失。

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农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情况进行比较系统的了解,分析与研究,提出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建议。

鉴于此,我对武定县中学,特别是乡(镇)初级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了解、分析和研究。

调查了解采用师生问卷、与教师个别交谈、召开小型座谈会、深入课堂听课、大量查阅教师备课笔记、读书笔记等方式进行。获得第一手资料后,进行细致梳理,分析研究。

二、现状分析

(一)对教学设计本质认识不足

绝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本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备课,应当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然而,传统的备课(写教案)教的思考较多,学的研究较少;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探究较多,将其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研究较少;课前的思考较多,课后的反思较少。而今,新课改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的创设留下充分的余地,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更是课程的研究者、编撰者。因此,这种只是方便教师讲课的“备忘录”式的教案,必然要被新课改理念支配下的教学设计所替代。

教学设计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 生全面、全程发展的教学策略,力求“呈现教材的教育形态,挖掘教材的科学价值,揭示教材的科学内蕴”,它既是教师课前的构思,又有课中的创造,更有课后的反思。

教师不清楚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事实上,从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来看,两者存在较大差异。教案只是文本形式的方案,而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和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结果(教学反思),以及对方案进行不断修正、完善、提高的过程。教学设计涉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等诸多方面。

(二)对教学设计主体认识不足

大部分教师不认为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之一,这表明教师对教学设计主体的认识存在缺陷。事实上,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设计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这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实施是在师生之间互动和合作中完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的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在教师备课的时候,教科书无论如何不能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教师则如此广泛地熟悉他的学科,以至于在讲课过程中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想上,而是学生”。对教学设计主体认识不同,就会影响教学设计的整体,从而制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三)教学设计协作意识薄弱

大多数教师还只愿意独立进行教学设计,不愿意或不会与同伴交流合作,这表明教师教学设计协作意识薄弱。事实上,教师之间的协作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质量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一线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集体教研,集体协作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自觉溶于集体,广泛交流、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共同发展。

(四)教学设计反思存在缺失

很多教师对教学设计不加反思,课上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加理会。这表明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反思存在缺失。事实上,教学设计与教案的最主要的区别是教案是静态的而教学设计是动态的,不仅是教学前和教学中需要设计,在教学后还需要进行反思和再设计,教学反思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证。

(五)对教学目标设计关注不足

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目标的认识不足,绝大部分教师只是依据教师用书或教材等的课时具体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事实上,课程目标是围绕教育目的所制订的学科教育总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目标规范了学科教学的理念、总体目标和内容目标,提出了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

(六)数学教育观层面还需转变

教师在数学教学设计时,立足基础知识,注重思维训练,这无疑是对的。但体现人文主义、注重学生体验不够,表明教师数学教育观层面还需转变。事实 上,当前课程及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使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向人文主义动态迁移。

(七)教学方法选择还需优化

我们看到,在竞赛课、公开课、观摩课中,绝大部分教师能用合作、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而平时经常使用的教师就不多了,表明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发生了“碰撞”。事实上,提倡自主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的显著特色,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值得强调的是,教学中应克服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倾向,灵活选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或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互交叉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方法选择的最优化。

(八)教学评价设计的单一化

我们的老师比较了解并经常使用终结性评价,了解并使用形成性评价的教师不多,只有极少数老师了解并能运用多元化评价,这表明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事实上,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九)对教学媒体设计认识缺失

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只占少数,而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公开课时用。表明部分教师对教学媒体设计的认识缺失。事实上,目前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客观上限制了数学教师对教学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同时,教师主观上对教学媒体使用有效性认识存在缺失,而且,教师课件制作技术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三、几点教学建议

(一)、树立对话意识

1、与《课程标准》对话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前,一定要加强与《课程标准》之间进行高质量的对话,特别是要深入地理解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和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这两部分中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念,譬如:《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深刻理解这段话,深思熟虑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措施,对教师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与教材对话

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与依据,是教师上课的主要依据。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教学目标、教育目的重要资源。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教师首先应努力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驾驭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远,他的话的含义就越深刻,学生从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其次,教师不能神化、固化教材,而应在教材、课标的指导下,通过拓展教材内容、有机整合等,赋予它新的生命,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使用——利用教材教。新课标教材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创设 了较大的空间,在这样的教材面前,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只会死守教材,经验丰富的教师却往往会通过重组教材,以达到教材使用的第三重境界——超越教材。

3、与同伴对话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适合于学生,也适合于教师。在一个大的教师集体里,总有些有经验的教师值得我们学习。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遇到凭个人的知识与智慧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依靠教师集体的力量才能解决。因此,建议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与同伴加强对话,讨论一些疑难问题;其次,要与名师加强对话名,因为名师在教学中有许多独到之处,譬如,新课的引入、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和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等,都能给我们启示和借鉴。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别人的经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是一种创造”,“学习优秀的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精髓、思想”。学习别人要靠自己的思考,靠自己的修养。

4、与学生的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生情况,不了解听他讲课的是些什么样的人,那么他是无法备好这节课的”。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师的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教学设计时应当思考: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学习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3)学生对哪些知识没有掌握?这些学生大约有多少人?掌握的程度如何?(4)学习目标中,哪些知识学生能够学会(包括自己能学会、与同伴交流能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二)树立质量效率意识

1、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或质量规格。它首先要体现的是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之间的相对统一;其次要思考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可行、是否有层次、是否可以评价;再次还要关注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既有知识目标也有情感目标,既有行为目标也有过程目标。因此,教学设计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课例的设计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基本理念?(2)课例的教学内容目标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3)课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课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体现了层次性?是否具有可行性?(5)课例设计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主要目标是否突出?

2、关注教学方法优化组合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它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并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是师生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与步骤,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法。作为微观的课例设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课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教学目标和谐?是否与教学内容匹配?(2)是否关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与“讲授法”的有机结合?(3)是否关注了课堂“生成性”设计?

值得强调的是,不同的教学方法其功能与特点不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并用”的优化组合。

3、关注学生有效数学交流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一线教师有必要加强对数学课堂交流的有效性研究,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主义的中心”,这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时,应当从教师、学生和交流过程的层面思考:(1)设计和选择合适的问题和交流材料;(2)设计和选择合理的交流形式;(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思考;

1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十三

摘要:小学数学是国民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科目,作为逻辑思维启蒙性教育小学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时候,特别是三年级以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程度尚未定型,因此教师要充分掌握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目前来看,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容乐观,许多学生依靠着课后的作业和课外辅导来提高成绩,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被提到了教学任务中,合理利用新课程的内容,对于教育部门所指定的 相关标准,指导小学数学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实际作用受到不小的冲击,虽然数学作为我国小学的优势型学科,相比国外的学生已经领先。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课堂的教育效果其实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作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效率地下,学生多以课后作业和题海战术来弥补课堂上不能及时消化的内容。当前来说中国的数学教学水平虽然能保持平稳,但不少教师对新兴的教育形式还有理解的误区,在教学能力上仍然有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其实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冲击之下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很大成都上已经可以摆脱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急需要抓住新课程的发展契机,不断地提升自我,从学生的情况出发,满足现代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1.新课程背景的要求

(一)新课程需要学校和教师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以学生学习的基础能力和拓展思维为前提,全面提高小学学生数学的能力,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了解数学,懂得数学的教学意义和作用,以数学的学习为出发带动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念和课程安排,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出发,让学生能够更加扎实的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有客观、科学的评价,认真的做好教学安排,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兼顾,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能有偏袒和照顾思想,做好教学日志、合理安排内容、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新课程背景下还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善于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打造理想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推理能力,多元化的教学开发学生多角度的解题方式[1]。2.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在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常用,但是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可见教学本来就是有章可循但不生搬硬套的。但是不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有效”和“课堂”这两个关键词,特别是对有效的理解,就是因人而异的,而课堂又对有效的应用进一步的限定了时间和范围。所以,课堂有效教学可以解释为在课堂中教学提高工作效率、强调过程细节和目标内容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它更关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所得到的进步,课堂上的利用率和教学手段是评判的标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好坏的依据。

3.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3.1提高教材内容的成效

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课本内容相对比较重要,因为所学的公式和法则都依托课本的陈述。数学教材的概念性承载能力强,是教学的主要理论来源,缺少了课本学生很难从其他地方获得系统和严谨的指导,因而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实现空间。对于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了解和领会教材的基本走向,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就能更好的利用课堂的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教材的范围和限度的掌握,也不至于让教学进度失去控制,教学时浅层的就带过,深层的就挖掘,把握课堂节奏,提高学生关键知识的学习。3.2适当结合情境教学法

对于低年龄层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抽象的概念,他们还无法自主的在头脑中立即做出数学反应。更多的是利用图形、图像或者实物来组合记忆,而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想象力。所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多以现实例子来带入学生。条件反射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学生进入所设立的情境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本质。特别是通过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给学生出题,引导学生去进行一些数学以外的行为来实现数学的运算。学生会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丰富的想象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观察和记录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故事,设立一个连续性的情节,在不同的课程中慢慢推进,也让学生的记忆和应用形成逻辑的关联性和延续性[2]。3.3营造有效教学的氛围

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对于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健全,学校应该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从学习、生活和游戏等各个环节上加以保证。不能以学生在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自由、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提高学生成绩,不论是学生与学生,还是学生与教师都应该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才会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条件,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融入学校的前提。3.4学生互助小组的有效策略

数学是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学生更多的是学习这些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教师需要清楚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实际感受,教授学生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把自己的学习理念渗透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学习方法,充分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通过建立学习小组,教师提供指导性意见,而非直接提供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赛中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学生互相表达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可以让其它学生更容易理解。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会带动相对落后的学生,让他们融入自己的小组,从而整体提高教学成效。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中,学校课堂中教师需要换位思考的鼓励和理解学生,不能一味的追求教学成绩,而错过了学生成长道路最好的学习时机,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思考教学策略,利用情境的创立,结合教材内容,积极投身于教学过程中,才能不失时机的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4.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篇十四

一、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

1.新课改下的教学给予了学生更充分的重视,要求教师能够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实践“以生为本”的新课改教学理念.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是关心能不能考上好大学,而忽视了数学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下,坚决反对这种“为考试而教”的教学模式,要求数学老师能够指导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

2.传统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之间的教学仅限于知识的单向传授关系,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够从中受益.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课堂要有独创性,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融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

3.新课标根据学习内容,分层次设定了多种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能够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更多的“人性化”“情理化”.

二、高中数学策略存在的具体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国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上有了显著地改善,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为此下文将针对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寻找具体的解决措施,促进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教学策略的模式传统落后

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显得落后.目前很多教师依然是秉承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一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讲台下盲目地记笔记,师生之间没有互动,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使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宗旨,尽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从而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教学策略的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我国很多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没有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教学部分,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使得教学内容与实践课程严重脱节,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一部分学校会给教师分配教学目标,但是这些目标设定得不够精细,教师拿到时反而有些无所适从,有时候反而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设定短期或者长期的目标,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励学生朝着这个目标快速地前进.因此,我国高中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理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3.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初中和高中的教材具有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具有难度上的跃升,学生除了要对知识进行记忆之外还要对其进行吸收归纳.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将教学知识嚼烂后传授给学生,学生无须通过探究就得到了该知识,这就大大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的权利,使得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新课标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自主求学.创新能力是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人都应该必备的,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技能.拥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能够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敏锐的数学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除了受教师的影响之外,教学设施的落后,视野太过于局限,也会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4.数学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依然以书本为主要教材,教师为主角,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灌输,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时代性人才.当今时代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教学也应运而生,并且有着强大的教学优势,因此,脱离网络教学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这也是现今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失误.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只有近三成的高中数学教学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而且互动与实践活动也很少,这显然不利于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采用网络技术,大力倡导网络视频教学,注重增加互动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其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三、高中教学策略的解决措施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措施.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意识到了上述的诸多问题,并在相关措施的基础上创新出了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合作教学法、分层异步教学法等,这些都成为新课改下教学策略应用的典范.

1.互动式教学

数学课程本身就具有枯燥的性质,所以尤其需要教师注意要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这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学习的动力之一.而互动式教学又分为情感互动、教学互动等形式.进行情感互动,教师可以和学生在课下多些情感交流,爱与欣赏是师生沟通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学会关爱每一名同学,尊重每一名同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潜力来欣赏并启发他.还要在课上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避免因为否认同学意见打击其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打破常规的教师作为课堂的总揽者的行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应用在讲授概念、推导公式,讲解例题、进行小结等枯燥而简单的数学课上.

我们特别举个例子:例如在讲授“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时,需要学生来理解以及应用线面垂直时,单纯从概念上来讲会增加学生的困惑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三角形的纸片,标明A,B,C,通过折叠出直线AD来让纸片能够竖起放置到桌面上,来让学生观察:首先折痕AD和桌面垂直吗?其次怎样进行折叠才能够使AD垂直于桌面?最后当AD不垂直于底边BC时,能否实现令AD垂直于桌面?这种学生亲自动手的操作,能够增加对于该知识点的印象,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2.分层异步教学法

分层异步教学法是近年教育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班级的学生根据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等标准分组,并把符合同等标准的学生分到一组,然后再根据各个小组学生的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这是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典范,教师可以通过分层异步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心理素质、提高其学习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沈阳一高中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了分层异步教学法,其中包括五个环节: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首先,依据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能力差异与原有知识进行分组,人数比例为15%、70%、15%,分别是高、中、低班.为防止给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分层一事不予公布.其次,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将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分成几何、函数、概率等几大部分,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而设定目标.然后分层施教,通过上课重点提问、课下作业的布置对学生进行有差别的培训与辅导.此外,教师在阶段性测试时遵循分层测试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选题有所侧重.最后及时进行总结,即分层评价,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漏洞及时发现并处理,对于达到目标的学生给予激励.通过年终总结,该高中发现分层异步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拥有显著地教学优势,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掌握.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并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更加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例如在学习两角和公式:

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怎样推导出sin2α,cos2α及tan2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得出结果.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只要令其中的α=β就能够得出结果.用两角和公式还可以推导出很多的公式,可以让学生们都试一试,总结一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平行、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

4.采取有效、灵活的教学方法

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班基曾说过: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指明了教学方法需要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简单意义上来说,教学方法也就是学法指导.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寓学法于教学之中”.要学会从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情选择不同的教法,也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带有吸引力、创造力.不要照抄照搬,要树立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方式,依据教学的难度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和创新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和解题、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其难点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要依据学生对于该课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互动式教学策略”“探析式策略”等多种教学手段.也可以综合使用这些教学方式,就能够让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探析、合作交流中,得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判别式三种不同情况的解集的认知和掌握,并为该类问题的解答具有同等案例的储备.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并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新课改的进一步推动下,我国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优化过程中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将小组合作教学法、分层异步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方法等成功运用其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不能否认,我国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中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比如教学方法、内容、理念、模式等等.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推动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策略的道路中依然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伟.关于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

[2]张莉.关于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J].关爱明天,2015(7).

[3]石卫东.运用信息技术改善高中数学备课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2).

15.《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篇十五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0;G623.8

现阶段,无论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于体育教学都不够重视,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他们的体育锻炼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新的体育、健康标准的要求,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怎样改变现阶段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虽然在创新视角下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诸多问题的存在。希望本文关于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相关问题的探讨,能够对于我国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从事体育教育的老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重大问题。老师们通常运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进行来进行教学,这就造成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提不起兴趣。此外,在体育教学的教学法中也存在着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体育活动实践的形式过于简单化,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态度不认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产生严重影响,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 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学生学习兴趣低

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的主导因素,特别是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课堂过程基本上都由教师来完成,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与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相关,以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着眼于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发现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低素质、低水平和低能力的人员。他们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示范教学能力弱,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只有有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们才会自觉地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存在着諸多不完善的地方,极其不规范。有的学校虽然评价体系本身不具有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也存在着问题,这就直接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影响。因此,要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他们的体育学习能力。

二、新课改下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1. 转变教学理念,促进体育教师教学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起着核心和关键性的作用,负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传授,故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育技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采取一些措施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首先,教师要树立积极进取的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学习相关知识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其次,要进行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研中,教师之间可以形成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共同进步。最后,要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完成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出优缺点,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的完善,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2. 做好教学前的备课准备工作

课前进行充分的筹划,是顺利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这是体育课的前奏,也是保证体育课高效完成的关键。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对于课前的筹划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做好备课工作。此外,教师也不应该完全按照课前筹划来进行,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主动地进行变通,做到筹划与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同其他教师就备课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和完善,使课程设计更加的完美。

3. 提升学生对于自主合作学习的兴趣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应该运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切身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进行合作教学。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文化、体育各项事业的发展,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多途径地促进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展开。

4. 促进小学体育教材体系的创新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只依靠文字教材,对于音像教材和网络教材的利用不是很广。这样单一的教材体系,往往内容陈旧,知识含量少,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对传统的教材体系进行创新,在内容的选择上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展现我国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充分借助音像和网络资源,实现教材多元化,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发展的过程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为了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就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转变教学观念。具体说来,在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时,要关系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不固定拘泥于某种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体育教学事业服务。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也要认真分析现状,找到创新改革的策略,希望本文能够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许浩.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3,( 10) .

上一篇: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调查表下一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