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作文指导

2024-06-17

人物描写作文指导(20篇)

1.人物描写作文指导 篇一

我的爸爸爱吃各种各样的水果,但他最爱吃的还是葡萄。每当葡萄上市的季节,他就会买许多葡萄吃。

记得有一回,爸爸买了四大串葡萄回家。他一进门,马上就把葡萄洗干净。葡萄摆了满满一盘。他看着晶莹剔透的葡萄,自言自语地说:“这葡萄真诱人啊!我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于是,他就拿起一串葡萄,坐了下来,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只见他先把葡萄皮慢慢地撕开,然后用力一吸,葡萄肉就整个滑进了他的嘴里。爸爸一边吃一边说:“优优,这葡萄真甜啊!你快来吃吧。”他嘴上这么说,可吃葡萄的速度一点儿都没有放慢。不一会儿盘子里的两串葡萄,就剩下葡萄皮了。

我看着快要被爸爸“消灭”完的葡萄,着急地说:“爸爸,你给我留点葡萄吧,我可是一颗都还没吃呢!”爸爸听了,不好意思地说;“哎,这葡萄实在太美味了。我一吃起来就刹不车了。”说着,他又开始吃第三串葡萄。

瞧!我爸爸就是这么爱吃葡萄。

2.人物描写作文指导 篇二

那么,怎样才能使人物外貌鲜明、有立体感呢?下面我就谈几点拙见。

一、抓特征,显神韵,避免千人一面

俗话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外貌。我们要善于抓住其显著的外貌特征准确描绘,努力写出一个人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样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避免面面俱到,老舍先生说过:“若拖泥带水地形容一大片,则费力不讨好,人物描写的要处,足以烘出一个单独的人格,不可以由帽子一直形容到鞋底,没用的东西,往往是人物的累赘。”

二、仔细观察,写真实,避免随意编造

要想使笔下的人物有感染力,首先,人物应该是真实的,因为人的外貌受其性别、年龄、家庭、职业、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所以,要对描写的人物仔细观察,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还要注意,一般情况下“人如其面”,然而人的内心与外貌并不总是一致的,外表漂亮不一定心灵美,坏人也并不一定都长得横眉立目、凶神恶煞。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不要给人物套假面具。

三、“动”“静”结合,避免形式呆板

像四季更替一样,人的外貌也因人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我们要把人物外貌放在人物的活动中写,结合人物行动刻画,不作静止孤立的描写。要学会在动态中展现人物肖像。把人物外貌的静态动态相结合进行描写,更有利于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

四、围绕中心,避免貌神不一

貌神统一是外貌描写的基本准则。我们不能以为写人的作文一定得写外貌,写外貌一定得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写到脚,这是不足取的。我们刻画人物外貌时,要围绕中心,根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观察描写,有些作文的主题可以用语言、心理、动作、侧面烘托等其他手段来表现,就不需要进行外貌描写。因此,外貌描写该写则写,该短不长,一切从作文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要只为写外貌而写外貌。

3.立足文本指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 篇三

一、外貌描写,以形传神

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描写人物的脸型、胡须、发型、体型、衣着服饰等,可以让人物形象得到突显,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对人物有“跃然纸上”的感觉。不仅如此,优秀的外貌描写还可以起到以形传神的作用,通过描写人物外貌的某些细节来彰显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从而起到和文章主旨相呼应的作用。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课文《一面》中的人物外貌描写,让学生先立足文本思考一下文章在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时候是如何写出神韵的。学生们在细致阅读后发现一开始的时候由于“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所以看不清楚具体容貌,但是却依然勾勒出了人物的外形,用“瘦瘦的”来描写大概印象,又用“穿一件月黄的长衫”来描写衣着,这些都是一目了然能够看见的。而后又进行细节描写,通过“黄里带白”、“好像大病新愈”的面孔来展现人物艰苦工作的意志力,从而传神地反映了人物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尝试进行外貌描写,以“描绘一个一面之缘的人”为话题,仿造课文通过外貌展现人物神韵。学生在琢磨文本之后,开始了尝试,有学生通过“两片薄嘴唇绷得紧紧的,眼角带着泪痕,眼眶红红的,头发有些凌乱,肩膀上还戴着一块黑纱”来描写一个刚刚失去亲人的孩子的外貌,写出了神韵。

在教学中如果指点学生参考经典文本,抓住其中外貌描写的特点,尝试仔细思索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形象,写出人物外貌中的显著特点,这必然能够为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

二、动作语言,突出性格

动作和语言描写在人物描写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好的文章可以通过寥寥数语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参考经典文本,揣摩其中的人物动作和对话,从动作和对话的细节中找到其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地方,然后在自己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尝试抓住动作和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写出滋味。

在很多课文中都有经典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例如《背影》中为了描写父亲对“我”的血脉亲情,用了“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动作描写来反映父亲勉力爬过栏杆和“我”见面,给“我”买橘子等场景,体现出亲情无私。而语言描写就更是精妙,通过“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等语言表现出父子之间的骨肉亲情,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创作后,有学生尝试写出:“妈妈用两根灵巧的指头将白煮蛋夹出了锅,烫得一边跳脚,一边用手指头捏住了耳垂”,“妈妈说:‘你快吃吧,妈妈锅里还有。其实我看见了,锅子里只剩下了一锅清水。”这样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也同样反映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为了让孩子吃饱,宁愿自己不吃的性格,写得很精彩。

好的动作和语言描写可以揭露出人物的性格,教师要指导学生立足文本进行探索,并尝试在实践创作中写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动作和语言。

三、心理刻画,注入灵魂

心理描写可以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让读者看到他们的心声,人物描写要做到有血有肉,少不了注入灵魂深处的心理刻画描写。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深入到人物的心理情感中,思索一下人物的内心变化,要写得合情合理,且起到突出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说一说皇帝、大臣、老百姓、骗子等人都处于怎样的心态,作者又是如何通过心理描写来深入人物灵魂深处的呢?可以找出经典心理片段让学生分析,“皇帝既然觉得老百姓的话都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他心里还会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特点?”学生们很快就能够从这些心理描写的片段中认识到皇帝愚蠢虚伪的性格。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尝试心理刻画,如有学生尝试写:“他看了看四周,一个人都没有,不由得心想:既然没有人看到,那么这地上的钱包就是我的,只要捡到了我的手中,那么它理所应当就是我的。”通过这样的心理描写,该学生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见钱眼开的小人物的内心,体现了其内心虚伪、自以为是、自欺欺人的心理。

立足文本,参照教材中经典段落中的人物描写,可以让学生从模仿入手,更加深入地尝试人物描写,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和心理行为,用更显张力的形象化文字来体现人物个性,展现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4.作文之人物描写 篇四

☆ 目标点击 ☆

人物描写讲究以"形"写"神",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对话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包括人物心理,感情和思想.因此,"外表"是为"内心"服务的,二者缺一不可.这就需要将笔墨重点放在那些最有代表性的故事环节上。另外,描写人物时,要善于抓住人物有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在细节描摹时,要注意挑选那些富于表现.【知识开讲】

写人记叙文是作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写人记叙文中,除了通过具体事情的叙述表现人物外,还必须灵活运用描写方法和技巧,着力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才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面容、神态、表情、姿态、身材(身影)、衣饰、风度乃至言谈举止、或哭或笑的描写。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曾经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就启发我们:在写人记叙文中,适当的外貌描写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进行外貌描写呢?

⑴根据写作目的选重点。

⑵同中求异抓特征。外貌描写最忌两点:一是没有特征,概念化,脸谱化。二是语言贫乏,陈词滥调。总是“瓜子脸”,“炯炯有神的眼睛”,千人一面。其实,人的外貌也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人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工作性质、兴趣爱好、环境影响等的不同,必然在他们的外貌上反映出来。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善于区别,能抓住特征,写出不同点。同样写人物眼睛也有大小、形状、色泽等等的不同,更有眼中流露的喜悦、好奇、惊恐、疑惑、关切„„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⑶前后照应写变化。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多次刻画祥林嫂的外貌,其中写到脸色的就有这样三次:初到鲁家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二进鲁家,“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而五年后,当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时的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从这三次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祥林嫂在封建统治压迫下,精神受到严重摧残。

【经典语段】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鲁迅先生从头到脚却又不平均用力,突出其最富特征的部分,使这个被人世的污水弄脏,可鄙又可怜的女市民形象浮雕般地冒现在读者的面前。使春成为典型,成为唯一的人。可见,要写好人物肖像,就“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

妈妈的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中考优秀作文选段

他很瘦。有人形容谁瘦常常说“他瘦得像豆芽菜”,但是他即使是豆芽也是那种脱水两三天之后的蔫豆芽。他很瘦。笔挺的西装到了他的身上往往就变成了风衣,只能向下垂。他受的叫人担心,以至于关心他的人总是劝他——风大的时候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必须出门也要离树远一点,离水远一点。他瘦得是那样的彻底。假如医学院的学生要学习人体骨骼的位置,看看他就一目了然了,视觉效果绝对不亚于医学标本。

——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责任》片段

二、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既可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特征,又可借人物的语言来说明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以及间接地描写其它的人、事、景物。“言为心声”,语言描写应努力做到使读者“闻其声,知其人”。

1、优选罗列法。

2、神态配合法。

3、侧面描写法。

4、前后变化法。

例:《藤野先生》(鲁迅)罗列选优法。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先后用了藤野的6次对话。而事实上,在听藤野讲课、辅导以至日常交谈及最后告别时,鲁迅肯定听藤野讲过很多话,即使印象较深刻的,也远不止这么几句,但是作为一篇短文,既不可能也完全不必要去把人物所说过的话全部写出来。鲁迅先生运用了罗列选优法,把脑中印象深刻的话语一一罗列,随后加以分析、选择,将其中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话语选出,经适当加工后写入文内。例如,“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这揭示了藤野富有严肃的科学精神和负责的教学态度。“选优”,除了选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外,人物的某种口头禅、方言俗语,有时也颇有特色,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可选入。“选优”,要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选优”,也包含着不能让所有的人说同样的话,不能作者自己的语言去代替人物说话。总之,优劣的标准是:能否突出人物的个性,能否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动作描写

1、回顾描摹。动作描写一定要构想好几个关键过程,要善于抓住人物具体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如果信手乱写,必然写不出真实感人的人物。

2、借助修辞。

3、精选动词。

【经典文段欣赏】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朱自清

练习:一个人走过来了。

四、心理描写

写人的心理活动,应注意:

一、把心理活动的导源写清,要注意前有伏笔铺垫,后有交代呼应,不能“异军突起”,也不能有头无尾,应全文贯通,否则,非但不能对人物的心理性格起到衬托作用,反之还有损于形象。

二、成功的心理描写,一定要把心理过程描写出来,可以相对集中一些,但不能与叙事相脱离,而且多数情况下,总是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等。

三、“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心理描写不能模式化,而应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进行。

四、要对所要写的人物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要让心理描写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实战训练☆

一、比较阅读欣赏

(一)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拳头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说:“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说:“没看见。”旁边的张小勇还帮董小天说话。高芳芳说:“是董小天踢的。”董小天不承认。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没看见。”李星说。

(二)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有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的?”“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想一想,哪段描写更生动?为什么?

文段

(一)的描写显得单调乏味。修改后,加上了符合他们性格的个性化语言,同时添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增强了对话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

二、一个人说话时,总要出现相应的表情与动作,把它们描写出来,不但可以加强对话的表达效果,还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

1、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词语或句子,使之描写更加细致生动。

当老板去接爸爸手中的钱时,看见了工商制服,立刻由刚才的变成了,他拿回已递到爸爸手中的熟肉,慌忙说:“让我再给您称一遍!”爸爸地问老板:“为啥要再称一遍?”“刚才称错了!”老板边说边地重新称肉。“你咋知道称错了?”老板(动作),脸,半天才地说:“这,这„„”爸爸严厉地问老板:“这什么?“老板,小声说:“这是七块钱的肉,不够半斤。”爸爸地看了看卖肉的老板,说:“平常看你怪老实的,谁知道你竟敢缺斤少两,欺骗顾客,跟我到局里走一趟吧!”

5.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篇五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物描写细节作文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篇1

上周,班上学生写了一篇半命题作文《我从来没有这样__过》,改作文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关于细节描写的部分令人堪忧,需要教者认真探究。

一、人物的外貌描写

以下是几个学生作文的关于外貌描写的片段.<一>“弟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的脸上,长着一对大眼睛,那两颗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脸上,不论是腮帮,还是嘴唇,或者那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二>“向老师40来岁,那张脸上戴着一副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嘴总是闭着,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夹着书,低着头,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课生动,声音洪亮,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

这两个片段都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内容.描写好人物外貌也往往能使人物活起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这两段虽然没有语病,描写得也算具体,可总觉得人物不够鲜活,特征不够明显.外貌描写到底该如何进行呢?

上面的两个片段抓住了人物的年龄和身份特征,缺少的是人物的精气神.写人物外貌时还要着重选择最能体现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个性特征,气质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点描写,并要适时的准确的用相应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达到神似的境界。下面的两个片段是加了些形容词、做了些适当修饰后的效果.<一>“弟弟是一个机灵、淘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二>“向老师4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通过这样的修改之后,人物的形象就生动鲜活起来.尤其是改文<一>中关于眼睛的描写,人物的性格活灵活现的`从这个心灵的窗户里展现出来了.一个机灵淘气的人物形象的跃然纸上了。

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篇2

训练目标:

1、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综合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2、抓住典型人物、事件展开细致描写

3、抒发内心真情实感

训练重点:

学习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并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展现典型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作前指导: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投影上的两段文字,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老师进来了,并且看见我在补作业,于是老师就非常的生气,并让我下课去办公室。

2、“在干什么呢?”我被这突来的质问声惊住了,不知何时老师进来了。正在补作业的手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慢慢地抽到了桌子底下,手指不停地来回搓着,我的头低垂着,脸上也火辣辣的,我不知道该做什么,只等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星期天在家干嘛呢?玩疯了吧?下课到办公室!”老师生气的说道。我的嘴张了张,想要解释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不争气的泪溢满的眼眶……

指名生发言

师小结:大家都选择了第2个片段,认为第二个片段描写的更加细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可见,细节描写非常重要,它能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细节描写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文字描述,了解细节

1、概念

细节描写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

2、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文章生动传神、形象可感。

3、分类

人物细节描写

景物细节描写

生活细节描写

三、形象回顾,欣赏细节

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有许多人物形象深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你能说出一个吗?

指名生介绍

师投影补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的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一面》

“干什么?”传达室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甜甜的泥土》

强调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

四、体验感受,表达细节

1、典型的人物形象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课本中,也出现在我们平日的习作里,请霍琪琪同学上台朗诵上次习作《爱与时间同行》。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观察。

2、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刻画人物细节描写,将朗诵同学上台朗诵的过程表达出来。

3、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共评

五、明晰方法,描写细节

1、方法

细致观察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

巧妙运用修辞

用心突出特征

2、运用所学方法,将下列情景细致描写

(1)上课他在走神,老师让他回答问题

(2)他吃了一碗面

3、学生独自描写场景(1——4组描写第一场景,5——9组描写第二场景)

4、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共评

5、师投影自己准备的第二场景的描写,让生欣赏

6、请以《这节作文课》为题,选取课堂上典型人物、情节展开细节描写。

要求:书写要工整,不少于600字。

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篇3

我的爸爸爱好很多。其中最热情的就数写毛笔字了。说心里话,他的字真让人不敢恭维。但是.他总是喜欢在我面前炫耀自己。

我每次写毛笔字作业时,爸爸都会做过来,站到我旁边说:“让我写一个字,让我瞧瞧爸爸的本事!”说完夺过毛笔就写。我叫他在别的纸上写,他却说:“在别的纸上写拿不出真本事,只有在你的本子上写,才能写好。”爸爸胡搅蛮缠只好让他在我的本子上写了。爸爸写完一个还要写,我说:“你要练字就到别的纸上练,别来打扰我。”爸爸争辩道:“在别的纸上我找不到感觉,还是在你的本字上写吧!”我只好给他写。

还有一次,妈妈去买菜,临出门时,叫爸爸拖地,爸爸手痒痒,写字的兴趣又来了。我眼珠子“咕噜”一转,想了一个好办法,我对爸爸说:“你用拖把写字,又可以写字,又可以拖地,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他一听,是啊,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他便开始“工作”。他拿来一个装满水的盆,叫我端着,.他走到哪里写,我就跟到哪里“伺候”。爸爸左一撇,右一画地胡写一通。刚写完,妈妈就回来了,她走到客厅,问我:“这地上怎么水汪汪的?”“我爸爸在练字呢,爸爸用拖把写字呢!”妈妈听了立即对爸爸训话:“这么大一个人没正经,快点拖地。

爸爸说:“都是溶溶的主意嘛!”

爸爸始终对写字地热情不减,他的字,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不过,每次他要练字,我都得藏好我的作业本。

人物描写细节作文 篇4

我的妹妹小思彤还简直精灵古怪的第一高手,在我家,她好像是开心的氧气分子,沒有她,家中如同少了魅力一样。

到大门口了,但见餐厅厨房旁边的小窗子中伸出一个小脑袋 是她白白嫩嫩的脸,又大又黑的双眼分外有灵气,傻大姐,锁匙我交给你。这响声也是她的特性,又尖又亮又响,之前她在山上喊,回声八重呢!也是一阵 哗啦啦 声,随后一串正宗的狗叫 汪 汪汪汪 妹妹口中咬着锁匙,略微一摆头,不疾不徐恰好在花盆,她的唾液再加上土,在我眼里真的是天下第一恶心的东西。一串新锁匙一瞬间越来越不堪进眼了。

夜里是妹妹最激动的情况下了,都10点多了还躺在床上和我低声细语,浓浓困意弥漫着我,我已经禁不住喊着打呵欠了,妹妹却心血来潮,悄悄的我讲: 我将秀发蒙在眼的前边,你躲我后边,举着树技,树技上有一个灯,灯将我的秀发造成白,随后站在双翘板上,穿上雨披,你推我前行。好点子。我讲,困意一眨眼就化为乌有了。但是大家沒有树技,只能用教棒顶部加一根钢钉,一切提前准备入读:今晚,简直把小舅、舅母严严实实吓了一顿,但是此次装鬼还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末尾 钢钉没了,灯趁机滑掉在我手里,将我手里的皮割破了一片,由于也没有再次推她,因此 妹妹一下子从双翘板上没了出来,成年人全跑了回来揭穿了我俩的阴谋。

6.人物动作描写作文 篇六

刚走出楼道,我就看见街口有一位放鞭炮的小男孩。

小家伙大约五六岁的模样,上身穿一件崭新的黑色皮夹克,足蹬一双又黑又亮的军钩鞋,头戴一顶蓝白相间的滑冰帽。一张白皙的小脸蛋,浓眉大眼。他手里捏着一根香烟,慢慢地向一根大爆竹跟前走去,轻轻地蹲下身子,缓缓地将烟凑了过去。“哧——”的一声,导火索迅速燃烧着,小男孩猛地跳起身来,将烟随手一丢,向楼口处跑去,瞪着星眸闪亮的双眼张望着。轰的一声爆竹炸响冲向天空,“啪”的一声炸裂,散落的纸花多像天女洒下的花瓣在为人间祝福。

小男孩脸上露出了春天般迷人的笑容!

7.从人物的肖像描写上把握人物形象 篇七

人物描写主要有肖像 (外貌) 描写、语言描写、行动 (动作) 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在这些描写方法中, 学生最容易弄混淆的是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共同点在于都可以描写人物的面部, 不同点在于肖像描写反映的是静态的五官, 而神态描写表现的是一种动态。除此之外, 肖像描写还包括人物的形体、衣着、打扮等。

从肖像描写上分析, 肖像描写, 就是描写人物外貌特征, 包括容貌、声音、表情、身材、神态、服饰以及风度、气派等。通过肖像描写, 往往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德。请看《一面》, 作者对鲁迅先生的肖像作了多次集中描写:“我又仔细看他的脸——瘦”“他的手多瘦啊”“竹枝似的手指”, 这三次集中肖像描写, 不避重复, 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抓住“瘦”的特点, 突出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同时也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 文章中心也因之而得以具体表现。

通过肖像描写, 往往能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德。例如在《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描写,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 彩场辉煌, 恍若神仙妃子;头土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 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色宫绦, 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碟穿花大红洋缎银袄, 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 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 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出场时的肖像描写, 作者浓墨重彩, 写出了她在这个大家庭中的地位, 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 因此博得贾母欢心, 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 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也突出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

从肖像描写看性格。俗话说, 人如其面, 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可以从外貌上体现出来。如《孔已己》中的孔乙己, “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这些肖像描写, 刻画出孔已己懒惰、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二十年后的闰土肖像描写, 说他的脸上有了很多的皱纹, 原来紫色的脸庞也变得灰黄;他的眼睛也由于海风的吹拂变得通红;身上只穿着一件棉衣, 冻得浑身发抖。透过这段肖像描写, 我们依稀可以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是当时残酷剥削的社会制度已经将老百姓残害到了何种地步, 我们可以读出当时的农民在这种社会制度之下, 生活是多么艰难。

小说中用的肖像描写类型通常有两个:一个是静态的肖像描写, 另一个是动态的肖像描写, 最常用的还是以静态描写为主, 但动态描写更能够展示人物身份的变迁、思想感情的起伏, 他所带给小说人物的震撼更大。大家看这样的一个动态的肖像描写:一:“头上扎着白头绳,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 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 手脚都壮大”;二:“头上扎着白头绳, 乌裙, 蓝夹袄, 月白背心, 脸色青黄, 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三:“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 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 黄中带黑, 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 仿佛木刻似的。”这个动态的肖像描写是鲁迅的《祝福》一文里对祥林嫂肖像描写的一个动态展示, 其肖像变化生动得写出了祥林嫂悲苦的一生, 逐步沦落潦倒的一辈子, 反映了当时地妇女在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爱的教育》中有一篇《卡罗纳》, 写的是四年级学生卡罗纳的母亲因病去世, 老师、同学和乡亲们安慰、同情、帮助他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 有几个细节, 作者描写卡罗纳“面容灰白, 眼睛哭红了, 好像大病了一场似的。”这样的外貌描写, 足可以让我们感受到, 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内心巨大的痛苦。当卡罗纳的同桌看到了这个不幸的孩子时, “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 这同情和怜悯, 是同桌对卡罗纳的爱。

8.浅谈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方法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人物描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在一、二年级说通顺话,写通顺句子的基础上为重点教学。中年级着重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高年级重在写个人的成篇作文。这就为指导了学生描写人物指导了方向。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人,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以读促写,学会观察,描写人物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观察人物。分析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做到以读促写。

如《我的弟弟》一文中写到:“弟弟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面黄肌瘦,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寥寥几笔刻画出弟弟的长相特点。借此教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即描写人物外貌时,一定要注意发现他们细微之处,抓住人物最突出,最特别的外貌特征。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其次是按一定顺序去观察,去描写。请看:

小外甥可淘气了,每次从外面回来,蓬乱的头发上总沾着些沙粒,汗顺着脸颊流下来,脸蛋上东一道,西一道的泥水印儿,小嘴四周黑乎乎的像长了胡子,衣服的领子总是向上翘着,第三个扣子系到第二个扣眼上,这模样让人看了既好笑又好气。这段人物描写作者先写了小外甥的头、面部特点。再写了他的衣着特点。最后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在教学中,小学生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举手,要求尝试。我趁机设计了人物外貌描写的片段作文教学目标。以《我的***》为题,就写本班自己最熟悉的人,要求按顺序去观察,抓住他与别人不同的外貌特点去写。比比看谁速度快,特点抓得准,老师看了你的作文,只要能猜出他是谁?准给你得“优”。这下可热闹了,大家互相观察着,议论着。努力寻找对方突出的特征,结果令人满意,每个同学都能抓住对方的突出特征,避免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法。

要写一个人,只要描写人物的外貌是远远不够的。这要求我们从各方面刻画人物,才能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质,如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但对小学生来说可是件难事。为此,我采用分析法指导学生分别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片段作文训练,在教学语言描写时,我以《院子里的悄悄话》,《陶罐和铁罐》等典型课文为范文,学生分角色朗读铁罐的傲满,陶罐的谦虚,扣人心弦的对话,幽默风趣的提示语,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需掌握提示语在前,在中间,在后,省略提示语等,我又以语言描写为训练为目标,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家庭,细心观察,选择最佳对话,小记茶余饭后,家庭谈天等。随后又教学生分别掌握了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片段描写。

二、从典型事例中集中表现人物的品质

举例仿佛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面貌等。写好事例。就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充满活力,这就要求小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根据表达的需要。捕捉生活中表现力最强的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可以写出自己“最熟悉的人”和“最真实的事”。怎样在事中表现人,在人物语言,动作等片段训练的基础上,我又以《罗盛教》《少年闰土》等为范文,教会学生抓住特点观察。《罗盛教》一文使学生明白,只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才能把事情写完整,但必须仔细观察和描写出在事情发展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点。合理推测人物的心理。如《罗盛教》一文中,作者紧紧抓住罗盛教救崔莹时“站,甩,冲,钻”等一连串的动作特点,生动形象地刻画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大形象。学生逐渐掌握了事情发展中性不同方面综合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我又设计了《记一个人》的成篇作文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老师》等为题。仔细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特点,列举具体事例,进行描写,起初教会学生通过一件事情表现人物,慢慢地学会通过两件事情或三件事情再现人物的形象,这样,学生就笔下有物,言之有序,很快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沟通情感、有情感可发、有话可写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求他们写出真情实感,只有真实,才能使作文描写人物显得有生命力,适时与老师,家长,学生等互相沟通心灵。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学生士气,提高描写人物的信心,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同学关系,可使学生无忧无虑的学习和生活,这其中,教师是“爱”的集大成者,师生之间没有血缘关系,然而人类主要靠师生相承,才创作出人物美好的品行世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享受欢乐和忧愁。”这不正说明了教师是爱的化身,爱的使者吗?只要对学生倾注一份爱心,学生就能敞开心扉,说出,写出自己心中的偶像人物特征,写出了自己对教师的敬爱,如有这样一篇作文,文章写到:“又是一个教师节了,我留恋在琳琅满目的贺年卡长摊前,寻找着,寻找着……”蓦的,一张素雅的贺年卡映入我的眼帘,淡蓝的夜空笼罩着一望无际的沙滩,一轮圆月将慈祥的目光洒在波涛起伏的海上。下面有一行小字,我想作一次飞行,去寻找老师描绘的那片神奇的土地。刹那间,我仿佛站在蓝天下的沙滩中,看到我永远忘不了的我的班主任叶老师……。”还写到:“那天,残阳如雪,叶老师带领我们全体同学在教学楼后栽了一株小杏树,这棵小树的成长,象征着集体的力量,凝聚着师生间深深的爱”。在她的内心深处,她真心祝愿她的老师能过一个快乐的教师节,她用一篇作文表达了师生之间浓浓的情意。

四、强化写作训练,反馈作文信息

实践证明,只有加强作文小练笔,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面向社会,仔细观察,发现积累素材,多看、多写、多练。写日记、写周记、写小作文、一周写一次大作文。以命题作文如《我的自画像》或半命题作文《记一个……的老师》等为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兴趣,同时,严把作文质量关,认真批改好每一篇作文,及时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表扬并张贴优秀作文,重视面向全体进行作文讲评,力求做到“精”和“广”。“精”就是对共性问题提出来大家分析,评论,让学生评定,“广”就是扩大讲评篇数,举一反三,将自己作文与优秀作文比较,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达到训练目标,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

9.人物描写作文 篇九

小月打起排球来可是“拼命三郎”呀!她一会儿发球,一会儿垫球,嘴里大声地呐喊,好像声音能带给她无限的能量;她时而眼神中闪着犀利的光,好像要用眼神击败对手。

她把球拍得砰砰直响,脚下不停地移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她越打越带劲,情绪更加激动了。她像吃了菠菜的大力水手一样,勇猛无敌,完全沉浸在了排球的世界里――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她才停下来。她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是她的心中洋溢着幸福、成功的喜悦。

10.人物描写作文 篇十

他有时候特别搞笑,有一天他爸爸针对他的“坏毛病”,和他书面“约法三章”,后面写着“如果不遵守以上法则,请到小房间谈谈!”就是因为这句话,他的爸爸吃饭时不小心掉了一粒米,他立刻放下碗,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这位先生,请和我到小房间谈谈!”他爸爸当时就哭笑不得。哈哈,机灵的马航宇这一招叫以牙还牙。

又一次,他妈叫他写作业,可他却不写,而在玩玩具,他妈妈大发雷霆,把马航宇暴打了一顿,马航宇哭得哇哇叫:“我不要你,我要我爸爸!”然而,见无人理他,他的哭腔竟慢慢变成唱腔,竟独自唱起歌来!他妈妈火上烧油又抽他几下,见他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房间,都以为他要自己反省一下,没想到他却打开了电视,津津有味若无其事地看动画片。他的妈妈差点儿气晕了,于是就把马航宇赶出门外,马航宇偷偷的把自己的奥特曼玩具带出去了。他妈借着门缝一看,他又在玩玩具,还唱着歌呢!他妈七窍生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出去把玩具砸了。他也生气了,就干脆躺在地上,头对着隔壁的门,我好心提醒他“别人开门时把你头撞了”!他就滚向我们这边的门,我又叮嘱他“不要撞到了头”,他就又滚动身子,滚了一身的泥巴,看起来活像一个小泥人。哈哈,他,典型的“耍赖皮”,可真让人头痛啊!

11.描写人物有“新招” 篇十一

在语文文本中,写人物的文章很多,作者经过冥思苦想,细心地琢磨、推敲,才能确定含义深刻、富有新意的文字做题目。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用文中的结束句:“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中的“再见了,亲人”做题目。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1.跟谁“再见了”?“亲人”指的是谁?2.送别志愿军的亲人——朝鲜的民众那么多,为什么课文只写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就能明白作者拟定《再见了,亲人》题目的意图。又如《金色的鱼钩》一文,题目含义深刻,作者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拟题。“鱼钩”象征着老班长,突出了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走出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事迹;“金色”是运用比喻,赞美老班长闪耀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学习文本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文本,进行仿写拟题,让学生发挥想象,拟出新颖的习作题目。例如,一个学生的奶奶剪了20多年的窗花、年画,举办了剪纸展览,她的作品被一位新加坡的老板看中,聘请她到新加坡去讲学,传授剪纸技术。小作者以这一事例拟题——《奶奶“出嫁”了》,这个题目与习作内容相对应,既生动、新颖,又突出奶奶剪纸艺术的高超。又如一个学生看见爷爷每天都在做着“包揽家务”、“包揽剩菜剩饭”、“包揽旧衣服”三件事,于是,便拟题《爷爷的“三包”》,把爷爷每天都在做着的这三件事在习作中进行介绍,表达了“我”对爷爷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二、突出典型,文章立意新

叶圣陶先生说:“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由此可见,文章题目拟定后,要围绕题目,选择典型的、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来写,达到教育人、感染人的目的。例如,一个学生观察到妈妈非常爱“我”,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照顾“我”,便选择了妈妈“帮我买水鞋”、“生病护理我”的两个典型事例来介绍妈妈,拟题为《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并通过与一位六年级的大姐姐进行对比,大姐姐的狠心妈妈抛弃她改嫁了,使她变成孤儿。这样巧用对比,突出有妈的孩子是个宝,表达了“我”爱妈妈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如,一个学生拟题《“孙悟空”看豆子》,写了“我”看见奶奶在菜地里遇到小鸟吃豆子,无法解决这个难题时,“我”冥思苦想,产生了做“‘孙悟空看豆子”的想法,最后终于成功了,为奶奶排忧解难。文章把自己做“孙悟空”和赶鸟的过程写得栩栩如生,既充分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又把遇事能想办法,能解决疑难问题这样立意新的题目与文章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抓住特点,描绘外貌新

描写人物一般要写外貌、形象。外貌可以从“头、脸、眼睛、耳朵、嘴、头发、衣着”等方面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但描写时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外貌的特点来写。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对老班长的外貌描写:“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这段话用“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的外貌描写,衬托了老班长饱经风霜,过度劳累,所以还不到四十岁,就显得很衰老。“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家对他表示尊敬和爱戴,便叫他“老班长”。这些外貌描写为下文老班长舍己为人、牺牲自己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对人物外貌描写时就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外貌的特点来写。如一个学生写《活泼可爱的我》时,这样介绍自己的外貌:“我姓‘戴,佩戴花的‘戴,名‘倩雯,‘倩是美好的意思,‘雯表示布满花纹的云彩。我的脸圆圆的,浓浓的眉毛,头上梳着两条小辫子。一笑起来,脸上露出两个小酒窝,左眉毛上面的那颗小黑痣一动一动的,就像一盏小黑灯。”这样写不但突出了人物的外貌特征,还让人感觉到小作者的活泼、可爱。

四、展示兴趣,生动具体新

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兴趣,有的人兴趣爱好很广泛,唱歌、跳舞、书法、下棋等样样都喜欢。但在描写时却要抓住一两个兴趣爱好进行详写,做到生动具体,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例如,《风筝》一文,第二自然段用“拔几根细苇,再找几张纸”做起风筝来。“我们”是“精心做着,心中充满憧憬和希望”。风筝虽然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是依然快活,并把风筝叫作“幸福鸟”,由此来突出做风筝的兴趣和快乐。又如,一个学生写自己爱读书,这样描写:“我特别喜欢看书,一有空就会钻到书堆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也要看一会儿书,当看到精彩的地方,我会禁不住咯咯地笑。为看书我还闹过一次笑话呢!记得有一天,我看书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妈妈的大嗓门叫喊开了:‘书呆子,快来吃饭了。于是,我边吃饭边看书。当我把菜往鼻子里送时,妈妈连忙说:‘你怎么把菜往鼻子上塞啊!当我醒悟过来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样来描写爱好读书,多么生动、具体啊!

五、画龙点睛,突出性格新

人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温顺、温柔,有的火性暴躁;有的说话粗声、快速,有的慢条斯理;有的有意志、做事非常坚决……在描写人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写具体、写清楚。例如,《一定要争气》一文,讲述了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事迹。童第周家里穷,上中学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差,校长要他退学,他“再三要求”,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说明他有志气,有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精神;当他到比利时留学时,遇到困难多,家穷,国更穷。旧中国贫穷落后,他被外国同学瞧不起。但是他“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教授做了几年实验,没有成功;而他“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终于成功了,突出他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决心和意志。一个学生学了《一定要争气》一文后,在习作中写小芳挺倔强的性格:“小芳性格特别倔强,像一头水牛一样犟,拉也拉不回头。有一次,她要做一个塑料花篮送给孤寡老人黄奶奶。她做得不满意时,马上就拆掉,于是做了又拆,拆了又做。她不要妈妈来帮忙,坚持自己做,直到晚上10点钟,才做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塑料花篮。妈妈指着她的鼻子说:‘你真是倔强得像一头水牛。她只好低着头笑一笑。”这样描写小芳倔强的性格,显得多么生动、新颖。

六、侧面描写,衬托主角新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它不是对描写对象进行直接描绘,而是借助文章中其他人物或事物进行间接渲染,起到烘托的作用。文本中是怎样用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呢?例如,《登山》一文中,侧面描写巴果茨基过小路危险的程度:“背部紧紧地贴着峭壁”,说明路窄山高;“把头扭向一旁”,说明谷深万丈,一看就会头昏目眩;“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说明稍不小心就会坠落深谷。侧面描写巴果茨基的动作、神态,实际上是烘托说明列宁有着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又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通过极其简单的办公设备(“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和总理加班充饥的食物(“两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这两处侧面描写,不仅衬托了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而且进一步突出了总理勤奋工作的崇高品质。

七、变换角度,彰显内容新

“横看成岭侧成峰”讲的是选材角度要“新”。写文章有时正面写内容显得平淡无奇,如果变换角度来写,内容就显得有新意了。例如,《打赌》一文,叙述了“我”和爸爸都有不良的习惯,为了改掉坏习惯,爸爸和“我”打赌,结果爸爸戒了烟,“我”不再吃零食,我们终于都成了说话算数的男子汉。利用“打赌”来写爸爸和“我”改掉坏习惯,文章就富有新意和乐趣。如一个学生通过思考、对比,觉得正面写“我游览九石渡”的文章没有什么新意,于是小作者变换角度写“我倾听九石渡的响声”,通过写大自然的风声,树叶“沙沙沙”的响声,小鸟“叽叽喳喳”的鸣叫声,把大自然悦耳动听的响声和人的说话声、欢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整个九石渡一派热闹非凡的旅游景象。这样变换角度写“我”倾听响声,比直接写“我”游览九石渡,显得特别有新意。

八、融入感情,深化主题新

要把人物写得生动有趣,除了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动作、神态、语言外,还要注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只有融入感情,文章才有血有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桃花心木》一文中,种树人的“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一番话,使作者非常感动。这句话是借物喻人,哲理清楚,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体现了文章借物喻人,融入了感情,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又如《敬佩的妈妈》一文中的结尾:“爸爸病逝之后,妈妈,你早出晚归地下田劳动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你历尽了多少艰苦的磨炼啊!我要以妈妈为榜样,刻苦地读书,学好科学知识,实现我的梦想,将来考上重点大学,当一名科学家,报效祖国,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这样的描写,真实地抒发了“我”热爱妈妈,长大了要报效祖国,报答妈妈养育之恩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12.纪录片人物细节描写 篇十二

人物细节描写可以分为很多种, 比如说: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环境烘托等等。主要指影视作品中特定信息元素的着意刻画、重墨渲染以及突出表达等等。特写将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放大给人看, 强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强化对被摄主体的认识和感受, 并达到透视事物深层内涵, 揭示主人公内心本质的目的。

钟大年先生在他的《纪录片创作论纲》一书中这样写到:“在一部作品中, 细节是十分重要的, 细节像血肉, 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 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纪录片所运用的细节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的。纪录片不可能借助虚构来制造情节, 它只有通过一个个真实细节来激发观众的情绪,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 细节成了重要的情感启动因素, 它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显出来。因此有人提出:纪录片可以淡化情节, 但决不能没有细节。还有人说:捕捉和运用细节, 是纪录片的灵魂。下面我们就来探讨《华氏9·11》创作过程中是如何捕捉细节的呢。

这是一部揭露布什为了家族利益, 利用这起发生在美国的灾难, 去谋求不可告人的个人利益的纪录片。导演利用布什自己所说的话, 巧妙又令人信服地讲述了这个巨大的谎言。迷信美国的同志, 不妨看一看这部电影, 它未必是绝对公允的, 但至少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在9·11发生前的8月6日, 布什收到本·拉登将袭击美国的情报, 但布什所做的是什么?继续钓鱼!9·11当天, 布什正在一所学校里看望孩子, 听孩子们念书《我的宠物山羊》。当工作人员告诉他第二架飞机也撞上了世贸大楼, 可以确认为是恐怖袭击后, 布什总统仍然坐在那里, 不知道该做什么, 没有人告诉他该怎么做。

在《华氏9·11》中, 就有几次成功的对偶然发生的细节的捕捉,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果手头有众多细节, 就要进行精选。对于那些对表现主题作用小, 效果差的细节则要舍弃或者剪短。否则, 让这些细节过多地充斥了片子, 不仅会冲淡主题, 还会让片子显得拖沓、凌乱, 降低了观众的观看兴趣。

但是由于《华氏9·11》本身的感情色彩, 由于迈克·尔摩尔个人对片子的情感诠释, 细节的强硬化与讽刺化也是处处可见的。这时的细节不再仅仅是唯美的种种, 不再是一些触动人正面情感爆发的东西, 它已经有略微的变质。它更多的表达了“可笑”“可耻”“不屑一顾”等情绪。

如小布什在化妆时, 那些需要掩藏或是遮盖的面容, 本身就是一场闹剧。被化妆者还亲口说道:“这样让我们看起来更年轻些!”摩尔很厉害的拍到了这些幕后的东西, 每个镜头都是化妆师在为他们化妆, 他为什么乐此不疲的拍摄这些镜头?就是因为这些细节如果换到平常人身上其实并没有什么, 可就是因为事件本身的阴谋, 让这些在化妆的人们变得更加丑恶, 更加虚假。那么这时候原本不被称之为“细节”的东西也因为“曝光”的性质而变成了细节。迈克尔的厉害之处就在这里, 他总是能找到他需要的镜头, 为自己的意志演说。

“人”是纪录片创作的主体, 是纪录片的永恒之塔。用心去捕捉社会中人性本质, 宣扬更多关于人性中豁达、坚韧的生活力量, 展现更多底层人民的困窘与艰难, 传递更多人世间的温情, 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人本化的纪录片的共同特点。这种记录真实的本质特性以及人文价值的关注, 将使纪录片更具有放映魅力和观看价值。在《华氏9·11》中, 同期声人物语言可以说是对整个片子有着极大地贡献。首先因为影片主体是人类对社会意识的认识和自我观念, 所以影片所呈现出来的也是人们的活动, 社会的状态, 群体生活的规则。摩尔把这些片子中所有主人公的语言都记录了下来, 他们有的是社会中顶层的人物, 有的是普通人。他们的思想不同, 表达方式不同, 五花八门各不一样。所以, 此片的语言极具平民化。换句话说, 它来自于民间, 又为民间所用, 公民们各抒己见, 语言风趣, 白话, 甚至有些毫不留情。更准确真实的揭示了布什政府阴谋的背后, 观众不禁感叹政治的复杂性。

从摩尔的意志来谈, 他拍摄此片的初衷应该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 不论是什么阶层的人都能看懂这部片子, 了解美国政府的黑暗。那么既然面对的受众如此广泛, 那么影片的语言也要适用于各个阶层的人们。他不能选择文艺式的抒情与含蓄, 也不想畏畏缩缩表达得不完全、不彻底。那么语言的“平民化”、“真实感”便成了首选。这也是这部片子创作成功的真实细节。

13.人物描写作文 篇十三

他长着一张鸭蛋脸,眼睛不大,但是很精神,长着几个虎牙,笑起来眼睛都眯得快闭上了,不了解他的人都觉得他很可爱,其实他很凶。

他的脾气很暴躁,有一次,弟弟做错事,妈妈骂了他,他就跑到门口去哭,哭了一会儿,发现我们都没有反应,就跑到妈妈面前哭,他一下子趴在地上,双手使劲在地上拍

着,脚用力的蹬,哭的口水都出来了。妈妈也拿他没办法,只好去哄他,好不容易才哄好了,怎么样,他够厉害吧!

他不但很暴躁,还很喜欢攻击人,一次他坐在地上玩,我路过他跟前,不小心踩到了他的玩具,他转头对着我的腿猛咬了一口,我的腿顿时就红了,我疼得快哭了,没想到他还不解气,愤怒地站起来,恶狠狠地盯着我说:“我打死你,哼!”

14.人物描写作文 篇十四

有一天,我无意中看见烟盒上写着一行字:吸烟有害健康。我大吃一惊,它果然不是好东西。我决定和妈妈一起帮爸爸戒烟。

我们想到老爸没有打火机就无法抽烟了,于是我就把他的打火机偷偷藏了起来。一天,爸爸又想抽烟了,他四处找他的.打火机,结果怎么也找不到。他非常焦急,就自己去买了一个,我和妈妈又决定藏他的烟。爸爸似乎觉察到了这是我和妈妈干的,他毫不示弱,竟然又去买了一条烟。我和妈妈决定和他战斗到底。他买一盒,我藏一盒,他买一条,我藏一条。最后老爸终于投降了。

15.人物描写作文指导 篇十五

作者在小说中勾勒了一组旅客群像, 刻划了数位出场人物, 安排了一位神秘形象, 短小的篇幅, 丰富的人物, 却把一场“经过”呈现得生动真实, 淋漓尽致。

一、人物生活化的真实

1.1 匆匆的乘客

广播的声音打破了原本沉静的车厢, 就如一潭平静的湖水被落入的石块激起圈圈涟漪, 荡漾开粼粼波纹;又如沉睡了百年的梦让一朝呐喊惊醒。“本来在各自座位上安静坐着的旅客顿时忙碌起来”, 急急忙忙整理行李, 手忙脚乱收拾杂物, 不深不浅客气道别, 一切都因到达终点站的急切和轻松心情而不再重要, 熟悉也就仅仅是陌生, 承诺也就仅仅是玩笑, “谁也不会对谁的邀请和允诺当真”, 谁也不会对谁的失信和虚假责备。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这就是生活的实况, 生活本就是这样, 匆匆的生命旅途之中, 有多少形形色色的过客, 他们只是生命画布上不起眼的点缀, 连画家自己有时都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在作者笔下, 他们没有姓名, 没有身份, 没有太多的言语, 没有过多姿态, 没有过分的神情, 但却依稀可感他们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又也许我们曾经或者将来就是他们中的不知来自哪里也不知去向何方的一位。小说简朴的语言渗透出的生活气息将读者的心牵动, 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这些是文学作品所要实现的作用效果, 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 而是阐发思考的向导, 揭示善恶的明镜。

1.2 刘醒——文化甚高的落魄诗人

刘醒、朝丹、江河和毛小郎四个青年在六朝古都的一隅里, 在作者的匠心独运的叙述中, 为我们上演了一幕现代社会的闹剧。

刘醒与南京的约会一波三折, “数次准备前往”, 可最终“总是因为突然发生的一些意外打扰而被耽搁”。人生如是, 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多次相约的行程最终都幻化为泡影, 而这不在计划之内的来临似乎也逃不了命运捉弄——约而不至, 至而难遇。刘醒的希望变成了失望, 惊喜变成了遗憾。在“一样因为被高楼割据而残缺的天空”下, 刘醒“脑袋晕了”, 骂声愤愤, 没有了诗人的半点斯文, 失去了文化的内在涵养, 有的只是摘下面具后生活的真实面容, 不带半丝虚假和做作。“他本来犹豫着想带点钱, 后来想想还是算了”, 吃饭本就该带钱, 可是当想到自己是客人的身份, 想到自己“身上的钱已经不多了”, 想到“只够买一张去北京的车票”, 于是不带钱也变得是情理之中, 理所当然。可他做梦也不会想到, 酒足饭饱之后, 尽情纵歌之后, 等待他的是高昂的饭钱支出, 等待他的是顿生的一层冷汗, 等待他的是尴尬的身无分文。生活又一次捉弄着这可怜人。在这场经过之中, 刘醒的性格由不多的笔墨得到鲜明的体现:诗人的气质, 文化的熏陶在回到现实的生活时都化作乌有, 嚣张地喝问洋溢着热情, 迷糊地猜想渗透着多疑, 犹豫地带钱充斥着私心……这是生活镜子折射下的复杂人性, 是生活形象的真实展现, 作者没有艺术地掩饰人性阴暗, 却在质朴地叙述中将其体现, 由此让主旨的揭露更有深刻的意味, 使中心的表达更有体会的效果。隐而不露, 细细感受, 精心思考, 这是小说生活化的人物描写, 故事性的情节叙述所营造的, 是绚丽的辞藻, 铺排的文字, 冗长的讲述所不及的。

1.3 朝丹——热情鲜活的现代军人 江河——酷爱面子的作曲 毛小郎——精通电脑的专家

朝丹、江河和毛小郎是一群热情好客的朋友, 邀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出手大方。可这热情里包含着私欲, 大方中隐藏着投机。住三星级的酒店, 喝高档次的酒饮, 一次次的推杯换盏, 一阵阵的歌声掌声, 纸醉金迷, 灯红酒绿, 如此的气派, 如此的享受, 如此的阔绰, 只因不要自己掏腰包, 只因一张签单即可。于是便不再有了节制, 不再有了束缚, 人性的欲望和虚荣战胜了文明的理智和真实, 面子主义吞噬着迷茫的心。在诗人刘醒面前, 身为军人的朝丹没有了飒爽的英姿, 没有了高大的光辉。“朝丹有点心虚”, 这微弱的心理变化是人性的自我否定, 是内心的自卑表现, 那一句似乎可以挽回面子的“补充”却在某种程度上更暴露了心虚的心态。江河执著地敬酒却被晾在了一边, 于是自感受到轻视, 脸色渐渐阴暗。在热闹的场面, 一旦因为丢失面子就变得尴尬了, 疏远了, 冷漠了。面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 自己都会有一个比较的定位, 这定位也许不被别人在乎, 但自己却总希望爬得更高些, 再高些, 不管自己脚下是什么, 是扶梯, 是基石, 是悬空……在众多的佼佼者面前, 谁都想成为最受瞩目的, 最闪亮耀眼的明星, 便把自己的优点极尽展现给别人, 甚至是把缺点撕破取悦别人, 为博得众人笑, 不在乎了一切。这是人之常情, 是人物生活化的真实体现, 是小说真实化的形象塑造, 正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中作品的主题, 人性的曝露和问题阐发才愈显真切感, 倍增感染力。最能引起读者心灵共鸣的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再现, 不是虚浮的文字玩弄和词藻堆砌。

1.4 神秘的张勇

《经过》——这场生活长河中的一朵的浪花, 它绽放得如此晶莹, 如此欢畅, 是因为作者让它多了层神秘和朦胧的质感。一个鲜活在众人身边, 却始终没有显露庐山真面目的灵魂人物——张勇—一个似乎可以无所不能的传奇角色。住房、吃饭、唱歌, 一切的花销都可以不必付款, 只要签单就好。一群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 仅仅凭借着张勇的名义就如同拿到了可以一路畅通的绿卡, 手里有了这张王牌便没有了顾忌。神龙见首不见尾, 张勇何来如此巨大的能力?小说里只有很少的笔墨触及, 作者有意的把这位本该是主角的中心人物忽略, 留给他的只是朋友口中的一些支离破碎的介绍和心里的一些若隐若现的痕迹。而如此地安排却让读者更能体会出一直没有真正走进视野的张勇形象的深不可测和他拥有力量的不可估计。生活中就是这样真真假假, 虚虚实实。有许多的水中月, 有许多的镜中花, 没有看透生活的那双慧眼, 看不得真真切切, 明明白白, 也许隐藏着不露声色的才是生活命运的主角。作者在短小的篇幅之内,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 形象突出的人物, 而侧面表现的人物——张勇——也毫不逊色, 反而有“不着点墨, 尽显风流”的气势。

二、简短的评价

作者这种生活化的写作手法, 看似最稀松平常, 却是最能从心灵深处打动读者的妙笔, 这种境界是与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触分不开的。人性只有在最本质最真实的生活中才能毫无保留地显露。现实主义的强烈体现是作者内心里坚定的信念, 把复杂的问题反映在最平常的生活现象之中, 不对问题提及一字, 而真实的表现却让读者的心灵感到晴天惊雷般的震撼。作者把小说的文本当作了生活的一面镜子, 美也好, 丑也好, 善也好, 恶也好, 都没有半点掩饰地反射出来。读者仿佛觉得那就是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又似乎记忆模模糊糊, 不甚清晰。于是便掩卷沉思, 扪心自问, 自己的那场“经过”到底是什么回事?作者让人物跃然纸上, 这是回归生活的力量, 这是回归生活的神奇, 这是作者感悟生活的敏锐, 这是作者体味生活的深刻, 这是作者领会生活的真切。批判现实主义的充分体现使得这篇小说成了具时代性的特殊意义的作品, 值得的读者去与作者共品。

摘要:短篇小说《经过》或者是一场诗与歌的悲喜剧滑稽戏, 或者可视为由“诗人”领衔、由一帮社会“精英”联袂演出的粗鄙堂会, 总之, 作品表达了这样一个严肃命意:以“诗歌”为代表的人的精神文化、心灵性情的堕落和沦丧——这即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充分体现。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性格突出饱满, 特征明显典型, 而其中体现的生活化特点是作者最成功的艺术力的展现。本文对文本中的人物分门别类, 条分缕析, 深层探讨人物生活化背后的意蕴。

16.人物外貌描写两妙法 篇十六

反面描绘,形象出新。如获奖佳作《那个女孩儿不一般》的外貌描写:

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张脸。两颊肿胀得像刚出炉的面包,眼睛被挤得很小,鼻子两旁长满了雀斑,要说多难看,就有多难看。奇怪的是,当她成为我的同桌时,我却一点也不反感,我们仿佛早已经是好朋友了一样。

写同桌,作者不去赞美她的头发,也不去描绘她的眼睛,而是用略带挑剔的口吻,诉说着同桌“根本称不上美丽”的种种理由。就在读者以为作者是在给这位同桌开“批判会”之时,文章继而引出了两件令人感动的往事。读者不由惊叹:这个女孩儿真是不同一般啊!

笔墨夸张,个性鲜明。如《身边有位“笑星”真好》里的外貌描写:

他说出最滑稽的笑话,人们的笑声震动了整个的大厅。他的鼻子有一条香肠那么大,鼻子里大概有个关节,因为当他又愚蠢又狡猾地笑出来的时候,鼻尖就左右转动,好像他自己也欢乐得忘形了。

这样的外貌描写,可谓出人意料吧。相信大家读了这段开头,一定会禁不住要问:这位调皮的“笑星”有哪些故事呢?快快说来听听吧!能够收到这种效果,描写自然就成功了。

17.描写人物作文 篇十七

这不她就伸手到我的食物袋中,掏出她喜欢吃的东西来,打开了一个小口,拿出一片就往嘴里面送,吧唧吧唧的嚼了起来,小鼻子还一动一动的,还一边说:“真好吃”,不一会就解决了一袋,我喜欢吃滴一袋食物就被他给解决完了。我都有点 无语了,这也太能吃了。

这可是前几天,我买了一包“粑粑脆”,我都没有舍得吃,还想和她们分享一下呢?结果全被她一个人解决了。‘唉!这也太快了,我就看其她的姐妹也是干瞪眼的感觉,我很快把我带的其它的食物分了一下,我们赶紧打开吃了起来,在不快点都没有了。

自从这件事起,我都不敢在她面带好吃的东西了,她就是改不掉这个臭毛病,所以我们给她起了,这个“贪吃公主”的小外号。她自己也是知道的,还对我们说:“对不起”啊!姐妹们我就是改不了,我们都没有想很多,就这样总是会原谅她。

18.人物描写作文 篇十八

当我去附近的跳伞场询问学跳伞的事宜时,主管人以为我是从养老院出来迷了路的老人。

唯一理解我的人,是我的小孙子克莱德里。“奶奶,我了解您的感受。”一天早上,我们在一起喝咖啡的时候,他对我说。他建议我到一所跳伞训练学校去问问。这所学校离我家有65英里。当天下午我就开车去了那里,找到了负责人。他头发花白,看上去很强悍。当他问我年纪的时候,周围的年轻人都笑了起来。

他转过身去,冲他们吼道:“听着,年轻人,这可是一件危险事,没什么好笑的。”然后他转向我,“如果你想跳伞,你就一定能学会。”

然后,我便跟着一个专业老师学了起来。我原来学过一些柔道,这使我的学习要容易些——我身手还算敏捷。首先,她要我从一个高高的平台往下跳,不断地爬上去跳下来。接着,我学会了怎样捆扎伞包,怎样从机舱门往外跳,怎样打开开伞索,以及落到地面的时候,如何就地打滚,

一连3个星期,天气都不适合跳伞。我的家人都希望我忘了这档子事。我才不会呢!天终于放晴了,我和小孙子克莱德里开车去了木里斯威尔跳伞场。

—我们乘坐的漆了红白条的飞机起飞了,很快我们就到了900多米的高空。克莱德里先跳,他对我笑笑,招了招手,便从舱门跳了出去。

接着,我身背伞包,到了舱门边,望着下面棕色、黄色和绿色的田野。

教练示意我可以跳了,她将在我后面跟着。我很快祈祷完毕,一步跨了出去。我独自在空中,整个大地在我面前展开,感觉棒极了!教练曾告诉我数到13就打开开伞索,我照办了。“砰”的一声,我感到肩膀被使劲一拉,头上白色的伞张开了,我感到自己在往下飘。一切都是那么美,那么安静。我望着地平线想,我能看到地球的全貌。

教练在我头顶喊:“拉右边的套环,艾达丝!”我明白她的意思,风正把我往一片闪着银光的湖面吹去。我赶紧照她的指示做,然后,降落伞很快向着我们的目标区域飘过去。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知道该怎么做。双脚刚一触地,我便就地一滚,然后站了起来,我非常兴奋,好想再回去重新来一次。

教练和克莱德里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记者和其他观众蜂拥而来。我的故事上了报纸,我对这些反响惊讶不已。因为我相信,每个像我这样的老人,只要他们能走路、能说话,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这就是许多人面临的问题:他们想做自己曾梦想的事,但就是害怕去尝试。所以,最后只好在自己的起居室坐着,度过余生。

其实你也不必非要去跳伞,去冲浪,或去潜水。但也许你可以去滑雪,或者买一只狗,带着它去野营。在你一生中,总会有一些你可以做的特别的事,去做吧!

19.人物描写作文指导 篇十九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中的结尾部分, 正当每个人的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 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内心的时候, 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 令人心碎的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韩麦尔老师此刻的悲愤和哀痛难以形容, 他“脸色惨白”, 到嘴边上的话却哽住:“我的朋友们啊, 我—我—”, 接着, 他“使出全身的力量”, 写了“法兰西万岁”这振奋人心而又含义深刻的几个大字。这些细腻、生动的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 这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 表达了韩麦尔老师强烈的心声: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对敌人无比的憎恨。

二、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

如鲁迅的《社戏》一文, 当外祖母和母亲终于同意“我”去看社戏后, “我”的心情极“轻松”, 身体也极“舒展”, 这时, 连月夜景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还有几点火, 料想便是戏台, 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作者寓情于景, 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夜航时观赏到的景物, 使得景物富有立体感, 很贴切地烘托出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

三、通过细节来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莫怀威的《散步》中, 当祖孙三代走到岔路口,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当“我”做出了“走大路”的决定的时刻, 母亲突然“摸了摸孙儿的小脑瓜”, 改变了主意, 决定就按照孙儿的要求走小路。这里的细节描写, 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一位慈爱的奶奶对孙儿的疼爱、对孙儿的理解的心理。因为她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金色的菜花, 整齐的桑树和那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 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 满足孙儿的心愿。

四、通过作品中的“我”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牛汉的诗作《华南虎》的结尾这样写道:“我终于明白……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恍惚之中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作者用诗的语言吟出的内心独白, 是诗人心灵的呐喊, 是“我”的屈辱灵魂的觉醒, 是“我”对华南虎不屈灵魂的膜拜, 表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极度渴望。

五、通过梦境、幻觉间接地揭示人物的心理

梦幻是人物内心的一种特殊方式, 是思想意识的一种变形图画。文学中的梦境是人物心理的间接或曲折的反映, 它委婉地透露着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反映着人物的命运、际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中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通过梦幻表达了自己盼望收复北方失地的急切心情, 抒发了伟大的爱国壮志。再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的结尾, “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蜜蜂, 作者借助梦境表现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20.外貌描写要突出人物特点 篇二十

爸爸五十多岁,白头发,高额头,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爸爸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看书。

一天中午,妈妈把饭菜都端上了桌,只有爸爸没来,我便到房间里喊爸爸,只见他还在看《三国演义》。我喊了一声:“爸爸,吃饭了!”爸爸问:“什么菜呀?”我把饭碗伸到他的面前:“还有辣椒炒瘦肉呢!”我把饭碗放在爸爸旁边,等我吃完饭再进去时,竟发现他把饭碗当作烟灰缸了。

[把脉诊断]

这篇文章人物特点鲜明,但美中不足的是:1.外貌描写没为人物特点服务;2.外貌描写不真实。

[处方配药]

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

一、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特点。人各有特点。描写外貌时,就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的特点反映出来,决不能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如上文中的第一段,应抓住能突出爱看书的外貌来写,而不要把观察到的外貌统统写出来。

二、刻画神态,反映内心变化。人在不同环境中,心境都有一定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人物的外表来。习作中,要准确地刻画人物动态外貌——神态的变化,把外貌描写同故事情节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注意身份,不能张冠李戴。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等不同,外貌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千万不要随意乱写。如“红扑扑的脸蛋”是描写小孩儿外貌的,怎么能用在头发花白的爸爸身上呢?

[康复出院]

爸爸虽然刚刚五十出头,但头发几乎全白了,一双不停转动的小眼睛,藏在黑框眼镜的后面,酷似科普读物上的“动脑筋爷爷”。自我懂事以来,就知道爸爸最爱看书。

一天中午,妈妈把饭菜都端上了桌,只有爸爸没来,我便到房间里喊爸爸。只见他一边吸烟,一边看《三国演义》。我喊了一声:“爸爸,吃饭了!”“嗯。”爸爸回答。我又喊了几声,可回答我的还是“嗯”。我无可奈何,只好把饭碗放在爸爸旁边。等我们把饭吃完,走进爸爸的房间,只见他的饭碗里全是烟灰。原来,爸爸看书入了迷,把饭碗当作烟灰缸了。我忍不住笑起来,爸爸看到他做的“好”事,也哈哈大笑起来。

难怪妈妈总是埋怨爸爸是个书呆子呢!

[回访复查]

上一篇:减负提质之我见下一篇:高三语文散文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