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2024-07-03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精选13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一

“国培计划(2018)”—乡村幼儿园园长送培进校项目

西华师范大学培训班

幼儿园改进方案

方案题目: 小学化倾向现状及改进方案 姓 名: 杨媛媛 学 号:

日 期: 2018/10/8

西华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二○一八年九月

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纠正措施

幼儿教育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倾向,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我们应在分析其表现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这种倾向的继续存在。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教育教学内容“小学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但是在农村幼儿园中,有很多班级间接或者变相使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教学内容以学拼音、写字、做数学题为主,并布置家庭作业;有的幼儿园虽然使用了幼儿园用书,但并不注重以游戏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最基本形式,还是把文化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其中,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背诵、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实质就是把小学的教育内容提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中来,有的幼儿园所教内容甚至超过了小学一年级应掌握的水平。

教育教学形式“小学化”。目前,农村幼儿园幼儿室内活动时间与小学上课时间同步,有的幼儿园每天上4—6节课,上课时间为40分钟。单调的集体授课,使幼儿在园坐得多,活动少;教师要求幼儿一切行动要听老师的话,不许顶嘴与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搞小动作,不许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等等。这些要求明显是将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搬到幼儿园中来,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玩少动。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教育方法“小学化”。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教育方法上的主要表

现就是将幼儿教学课堂化,以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在教学中,教学现场呈现出教具演示少、图案色彩少、角色游戏少的特点;在教学后,教师常常布置大量单调、枯燥的作业。这种讲授式教学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增加了幼儿的学习负担。

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1、强化管理,规范幼儿园的办学与管理

日前,省教育厅已经出台《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方面的文件,建立监督机制,严格检查农村幼儿园教育的情况,从教育教学、幼儿作息时间、班额等几个方面对幼儿园的办学和管理提出要求,并具体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十不准”,为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提供了政策依据。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多管齐下,内外兼治,切实有效地规范农村幼儿园的办学与管理。

2、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园水平

首先,各级各类幼儿园要明确办园宗旨,端正办园指导思想。幼儿园园长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实质,并依据其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需要,制订教育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其次,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要通过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园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正确把握幼儿教育的方向,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第三,幼儿园要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体系。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摒弃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写字、拼音、珠心算等内容,把国家或省编统一教材和园本课程相结合,开展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科学制订幼儿一日活动计划,保证幼儿每天运动达到一小时,游戏时间达到一个半小时。第四,提升办园水平。美化幼儿园、完善内部设施也是加强内涵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幼儿园要积极筹

措资金,改善办园条件。例如定期粉刷园舍,绿化美化环境。购置各种橱窗设施、电教设备、玩具和活动材料等,提高办园条件。

3、联通家园联系渠道,实行家园共育

家园联系是促进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责任引领家长了解教育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比如建立”家园联系手册“,利用该手册将教学内容、方式、教师态度、幼儿园发展等内容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成长的问题。还可在幼儿园开辟家园联系专栏,教师将教育心得、活动安排、幼教知识等展示在联系专栏上,让家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家长也可以将想法、意见、需要反馈在专栏上,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幼儿园通过专家讲座、活动开放日、培训家长等活动,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发展方案、政策的制定与修改及日常教学活动中来,让家长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更新育儿理念,为克服小学化倾向提供保障。

4、督导检查,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幼儿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二

一、农村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评价的现状

一是评价活动太少。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只关注自己教学任务的实施,教学游戏完成后,对每个学生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不会有太大的评价和关注,从而忽视了学生对学习和自我的认识,也降低了游戏教学的目的性。

二是评价方式浅显。大部分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局限于口头表扬,而大部分口头语言也徘徊在“表现得不错”“很好”“有待加强”这类单一普通的评价方式,不能让学生正确、具体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短处。

评价是否恰当、有效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学习效果。许多小学开展过对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评价的课题研究,但对农村英语游戏教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二、改善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评价现状的策略

1. 重视即时的口头评价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于简单,重复使用一些单一、偏形式的词语,而是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灵活得当的评价。如在教“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时,我鼓励同学们在提前复习过单词的前提下读出该单元的单词cabbage、pork、eggplant等,同时让他们画出该单词的图像并向伙伴介绍:

在学生展示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Oh,It’s very beautiful!这些激励得当的语言,能让学生当堂就获得成就感,而且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来说,教学的口头表扬显得更为重要。由于在农村,英语这门科目本来就缺乏关注,学生要通过自身对英语学习来获得的成就感和快乐,从而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而这些大部分都要来源于教师当堂给予的教学评价。

2. 用实物奖品去评价、激励学生

相对于单纯的口头赞扬,处于低年龄阶段的小学生更喜欢色彩丰富、具体实在的事物。例如,在教“My new room”时,我把如curtain,closet,trash bin,mirror等单词写在彩色纸片上,并在卡片上配以与词意相符的卡通背景图,学生在操练时回答正确的,图片就作为他这次操练的奖品,这个方式对农村小学的游戏教学效果显著。

3. 评价主体要从单一转向多元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我们能发现这些教师总是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之处,这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经常说“You are very good”“You are great”。另外,在面对一个好几十人的大班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照顾全局,千万不能忽视个别同学的学习状态。根据大班教学特点,我建议由班长对班上同学进行小组的划分,并且由组员推选出的组长进行班级成员学习的评价记录,这个记录是他们在英语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评价,还要增加组员对组员的评价和组员对自身在课堂游戏中的表现评价。让他们真正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发现自身的优点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同时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4.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主体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方式也不单单只靠笔试的结果,学生的整体表现应该才是整个教学评价的最终结果,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最公平的评价方式。在整堂课的游戏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临场的表现能力都应该纳入评价的考核。比如,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虽然他们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很明显的提高,但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比较高,学习态度变得认真了,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再如,一些学生虽然学习进度不快,但能够活学活用,善于总结,这些优点都应该得到教师及时的鼓励。

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英语学习兴趣的最关键时期,孩子在这样的年龄段特别好动,模仿能力强,对英语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不应该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游戏教学已经基本应用于农村的英语课堂,作为农村的英语教师就要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才能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

摘要:英语教学评价的真谛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也是教师、学生与课本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本文将结合农村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来阐述农村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教学评价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运用,以及在现今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农村小学,游戏教学,教学评价,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腾云.小学英语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三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口语的要求

“一级:能够根据录音模仿说英语,能够相互致以简单的问候,能够相互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等,能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如喜欢和不喜欢,能唱儿童英语歌曲和说歌谣15—20首”。①

二、目前部分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英语师资队伍及结构分布:“广大农村小学由于外语教学的基本条件差,英语教师水平低,英语资料严重缺乏”。②普遍存在着办学条件艰苦、教学设施简陋、教师待遇低下等问题。尤其是英语教师,许多偏僻小学没有英语专业教师授课,多数是聘请教师,师资队伍不够壮大。他们的口语也不好,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听到地道的英语。

从某区域总量看,英语教师总量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但由于种种人为因素,导致英语教师在区域内分布极不平衡,城镇学校教师多,农村学校少,甚至有些学校没有英语教师,农村英语教师结构区域分布不平衡。

2.学校及教学资源:许多农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识不到位,在课程设置上,英语课每班每周只有一两节课,课时量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还有些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一临近考试,多数英语课还要改成语文或数学课。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足,农村小学根本没有语音室,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不多。学校的硬件设施跟不上,甚至没有录音机,教师凭“一支粉笔,一册课本,一张嘴巴”的落后方式教学。

3.教育制度层面:虽然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在多数地区评价体系不科学,还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在考试中,英语并不要求考口语。在当地教师分配上,农村英语教师很少。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没有考虑农村的实际,选用了农村学生难以接受的教材。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英语教学的督促也不够。

4.家长方面:农村经济比较落后,多数家长认为“小学英语非主课”。大多数的农村家长文化程度不高,没接触过英语,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英语学习的辅导。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家长外出打工挣钱,还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的督促也不够。同时也没有经济实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5.学生方面:许多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怕开口、羞于开口的现象,学生开口难,连贯叙述更难,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导致恶性循环。面对英语,学生都成了‘哑巴’。③学生心理上害怕开口,在课堂上有许多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话。担心自己会说错,会遭人耻笑。这些不说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从而对英语失去兴趣。

三、应对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教育制度,加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农村英语口语教学的这些问题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领导、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应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切实完善教育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在教师分配政策上,应向偏僻的农村倾斜,严格管制农村教师调走现象,多实行城区教师给农村教育“支教”下乡活动。各级政府应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支教”,继续实行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政策。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在农村小学服务的英语教师制度上给予保障,生活上给予关心,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让他们真心“进得来、留得下”。

加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新教材对英语教师的要求更高,针对这种情况,必须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要通过培训、函授、自学,到城区学校“取经”等多种途径,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

2.多用英语上课,创设富有农村风味的口语课,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

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场地,所以教师要组织好课堂,多用英语来表达。教学内容要具体,多采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也可以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机动灵活地处理教材,组织好有农村特色的口语交际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课上,老师多说说“Excellent、Great、Good”,多用用“Body language”,学生可能就会明白很多。

教学中可采取创设情境、朗读和背诵、短剧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学唱歌曲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断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不断给学生新的刺激,培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地去说英语。

3.因材施教,创设有利于小学生口语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开辟丰富的第二课堂。

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分别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无意识记的学习环境,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可办英语墙报、英语角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与运用英语。久而久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仅靠课堂训练口语有很大的局限性,应扩展到日常生活中去。鼓励学生随时随地说英语,开辟丰富的第二课堂,比如在校园内设立“英语走廊”或“双语走廊”。当学生走进英语走廊时,就要用英语与其他同学说话,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给学生表演的机会,组建灵活多样的口语教学形式。

小学生乐于表现,模仿性强,对于某些表演性活动,他们非常喜欢,如教材中的歌曲、诗歌、对话、故事、儿歌等内容都是很好的口语材料。“教师可组织值日生报告、角色扮演、口头复述、小组讨论等活动”。④给学生才艺表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组建灵活多样的口语教学活动形式,教师经常进行英语游戏、知识抢答和智力竞赛。也可选用一些和英语有关的笑话、幽默、脑筋急转弯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看谁能说出更多的颜色、水果名称、动物名字、英语数字等等,也可以提问看谁能最快回答。

5.利用现代化的学习资源,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

要使学生所说的语言具有准确性及自我表达的流利性。学生身边的可用资源很多,比如录音带、电视节目、电影、歌曲、感兴趣的英语书、语言游戏等等,这样让学生多听并通过给自己录音,把自己的录音语调与录音带中进行比较,掌握正确的语调,语音。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语言更准确流畅,改善英语口语学习的外部条件,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

总之,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任重而道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变得十分必要。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了解目前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然后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多方位、多角度地实施切实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探索,总结经验,农村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注释:

①王松美.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小学英语[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张瓛.多管齐下,提高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J].甘肃教育.2009.3(B):36.

③代丽娟.农村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DB/OL].http: //blog.sina.

com.cn/s/blog_67c486340100iqkm.

html?retcode?2010-10-2111:17:56.

4.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四

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语文阅读教学。‚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就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模式而不思改革。课标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这些表述,我想可把它归结到一个核心概念上来,那就是‘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对传统的‘被动阅读’、‘为别人(老师和家长)阅读的一种否定,是对阅读功利性的一种颠覆。它强调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是生活学习的需要,是成长和发展的必需,是生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人要吃饭、睡觉一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这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领和要求学生读书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指导,不然学生乱‚吃‛一通吃坏了肚子那就麻烦了。

我们对农村中学1000余名学生在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材料等方面做过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第一、阅读时间少。

农村中学有两类学生是比较典型的:一是基础差,学业跟不上,这类学生连正常的学习都无法完成,就更谈不上课外阅读了;一是成绩较好,学校、老师、家长都寄以升学的厚望,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练习,根本就挤不出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中得知,有近二成的学生每天作业量在3小时以上;而另外一些基础尚可但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及有效的阅读辅导,未能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课余时间也大都花在自己喜闻乐见的事上,如看电视、打球、上网聊天等。另外也发现,学生对以摄取知识为目的的课外阅读普遍不感兴趣,认为‚那些书难看‛,而宁可把时间用在无聊的‚随便玩‛上。

第二、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一目十行,粗枝大叶,走马观花,做摘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交流也很少,作用不大。

第三、阅读对象单一。学生大多喜欢故事书,对其它的书涉猎很少,如文学书籍、科技书记和生活书籍等。虽然,这不能说不好,但我想我们教师,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积极的引导,把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健康书籍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据我们了解,有54%也就是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只读过新大纲规定的学生必读书目中5部以下的作品。中学生大多对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都不熟悉,文学积累薄弱,他们对文学作品故事的了解,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四、阅读数量不够。从我校的情况来看,进行了课外阅读的仅有10%左右。就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很感兴趣的课外书,这与本地区的经济环境,语文教师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二是和现在的考试制度关系密切,个别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学生们整天沉浸学山题海之中,这也直接的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健康成长。第五、阅读引导不好。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引导非常重要,教师引导得好的班级学生的阅读就搞得比较好,无论是阅读习惯、阅读范围还是阅读数量,都明显的好于其他班级。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经常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则小学生阅读能力强,反之,阅读能力就差。而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为了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急功近利,放弃对学生阅读指导的多,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知识面的狭窄。

第六、阅读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家长文化素养高,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第七、阅读内容乏。

对16所中学的调查得知,设有图书室并向学生正常开放的,只有2所,而这2所学校的图书室的大部分图书都是学校为了应付‚两基‛达标验收而大量购买的书店压仓图书,其它的就是师生的捐助。这些图书,内容陈旧,知识老化,可读性不强。而其它的学校大多只有一个教室,几个书架,里面堆了积满灰尘的破书。学生在这样的语文环境学习,所受的文化熏陶就可想而知了。

农村中学所在地的各类文化设施相对较弱,而学校本身也缺乏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知识的文化载体,所以学生在课后所能接受到的知识大多是单一的、盲目的。电视台热播的一些无聊连续剧、街上流行的一些小刊小报都会成为他们流连忘返的精神食粮。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学生这种任意盲目的阅读非但不能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变阅读观念

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领导和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回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学

(二)创造阅读条件

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缺乏的条件具体来看主要有时间、方法和书籍等,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指导好阅读的方法和阅读书籍的购买等。没有必要的阅读时间,没有适当的阅读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材料,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图书馆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当然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政府还应加大对学校图书设施的投入,帮助学校建设图书室(馆),添臵图书等。

在阅读时间上,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予以保证。以课内阅读为中心,向课外阅读延伸;开设阅读课时,保证阅读时间。在阅读方法上,做好课外阅读书刊的推荐指导,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运用课堂所学方法,内化为阅读学习能力。

(三)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搞好阅读学习和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起来。‚学生内发性学习动机的中心是兴趣和好奇心。只要好好地培养儿童的兴趣,自然会带动它们的独立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只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中,唤起学生高昂的阅读兴趣,并使之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我们教者在上阅读课时,一定要纠正一个观念,即阅读即在课堂读书这一种形式,而阅读的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比如:朗颂、读书竞赛、辩论、推荐会等,只要我们教者灵活运用,用各种不同方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一定角度来说,我们的阅读就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的阅读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就指日可待了

(四)重视方法指导。

观念转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就能比较顺利的开展,但是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盲目的阅读,其效果要大打折扣。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1)由课内精讲向课外延伸扩展。a.以节选文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扩展。

为了让学生对古典名著有所了解,初中语文教材分别从四大名著中节选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杨修之死》、《美猴王》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课文。教学这些课文时,一定要把对原著的介绍确定为教学重点之一,课文学完后,一定要留有足够的课后扩展训练,通过设臵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b.以某篇名作为基点,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语文教材中,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入选一个作家的多部作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对一些重要作家进行较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学生对阅读该作家其他作品的兴趣。如学了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同期所写的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如《菜园小记》、《窑洞风景》和《歌声》等。

c.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同类题材的作品往往因写作目的的不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另外作者生活的经历不同,写作风格的不同,也会给作品带来很大的不同。如学了鲁迅的《社戏》后,就引导学生比较叶君健的《看戏》,并扩展阅读臧克家的《社戏》。当然,这些扩展的一个前提是学生都能找得到书看,鉴于农村中学现有的图书条件,建议在扩展阅读教学时,尽可能介绍《自读课本》和辽宁人民出版社选编的《课外语文》两本书入选的编目。

此外,教师还可在课堂上增讲一些文章。魏书生在《增讲学生喜欢的文章》一文中,介绍了他给学生增讲的五方面的文章:

一、讲人物传记、名篇时文;

二、讲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文章;

三、讲学习方法;

四、介绍国内外科技动态;

五、适当指导学一点相关学科的文章。魏书生认为:‚名篇时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方法、国内外科技动态、相关学科的有关章节,和学生的生活离得很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高。这有利于学生将教材时形成的阅读能力应用于教材外,教材外文章的大量阅读实践又促进了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10)(2).推荐阅读书目。

2001年1 月,教育部颁布修订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30种(初中10种,高中20 种)文学名著和中学古诗词背诵篇目,并具体规定学生的阅读总量。‚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好的推荐书目和正确的阅读指导对健全中学生的心灵、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有重大作用,社会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11)但该向中学生推荐哪些书籍,仍值得社会各界探讨,也有待于实践的检验。《中学语文活动教材》(试验本)从宏观上向中学生推荐了七类应多读的书籍:哲学、政治类通俗读物;伟人传略;中外文学名著;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学习方法类书籍;艺术、体育类读物和实用类读物。(12)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则具体地向中学生推荐了40部阅读书籍。其中初中有15种,除了大纲规定的以外,还增加了《唐诗三百首》、《边城》、《莎士比亚故事戏剧集》等中外书籍。这些书籍应该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3).教给阅读的具体方法。

中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阅读材料精耕细作,所以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中学生在课堂里也接触到许多,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也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课外阅读的方法最主要是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和精读等,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粗略知道内容即可的,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编幅较长的文章而又没有时间全文阅读的,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而对一些名篇名著则需要用精读的办法。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积累,要摘抄名言警句,对重点段落要圈点批注,要做读书笔记。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有实效。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应强调指出的是,它应有别于学生的休闲性阅读。(4).以写促读。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促写,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易于提高。但是,在学生还不能将课外阅读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时,教师就必须想办法‚逼迫‛学生去阅读,在这种情况下,以写促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教师通过布臵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文、日记等来促使学生去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布臵一些如《我最爱读的一本书》、《书本给我带来了……》、《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书本的世界》等作文题;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以日记的形式写下一定量的读书笔记。这样就逼使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量,时间长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五)课内外阅读结合

阅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范畴,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搞好课内的阅读教学,指导好学生对课内经典课文的阅读学习,又要搞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如书籍和学习方法的的选择,时间的安排等。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

(六)还给学生阅读权利

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权利。这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价值观、质量观,靠拼时间、拼体力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以牺牲学生的课外阅读来换取高分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原则,不是对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走出题海,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家长甚至部分老师的反对。家长老师最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阅读课外书籍被视为不务正业,或受到严厉批评或书籍被没收,情况严重的连阅读报刊、杂志的权利也被剥夺。曾经有个教师找我告状,说班里一个学生上自习不写作业,却看‚闲书‛,老师一气之下,就把书给没收了,我拿过那本‚闲书‛,却是一本《读者》。

(七)保证检查落实。

语文教师应自觉地将学生的课外语文阅读列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虽然不要进行考试,但也要检查落实。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人赏识,需要有人激励,只有老师时时的督促鼓励,才有可能长期的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持之以恒,才有可能使学生把阅读当作自己生存的需要,将它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检查落实的手段与方式因人而异,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又有能力驾驭的,就应该是好的方法。根据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活动落实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课前3~5分钟演讲。

课前演讲,用时虽少,但只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读、说能力的提高都是很有帮助的。每一轮的课前几分钟演讲,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带着主题去检索资料,广泛阅读,每节课前可以让2~3个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经验,教师要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手抄报活动。

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它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同时它对条件的要求不严,在农村中学可以广泛地开展。手抄报可以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教师在指导时,要给学生固定一些栏目,如读书心得、好书共赏、名文摘抄等来促使学生在办报的过程中广泛地阅读。办手抄报虽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因为找不到他们感兴趣的事可做,学生中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随便玩‛,所以完全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手抄报的编辑工作,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就会完成得很好。(3).选择有益的电视节目。

调查显示,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多得惊人,但是硬堵是不行的,有组织的去指导学生看电视,通过有益的电视节目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一是要限定学生看电视的时间,一般每天在一小时以内,二是要指导学生有选择的看一些节目,如《焦点访谈》、《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正大综艺》等。比如,让学生看《焦点访谈》,要求记录主要内容,看联欢会记下相声的笑料、小品的包袱等,看智力类的题目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等,通过看电视,可以让学生明白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5.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五

论文摘要:语文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认知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和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教学模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我发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汉语是我们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学习的语言,是人们平时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生素质的提高、综合发展和其他科目的学习都与小学语文的学习有很大关系。然而,由于地区之间的差异,各地的语文教学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应引起人们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创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理念落后。虽然我国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多年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转变,但是受传统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传统守旧,教学方式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更改和变换,但由于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不充分,致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不深透,不能全面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知识更新较慢,仍然以课本和教辅教学工具为主要,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枯燥无味,导致教学目的很难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四十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写板书、学生做笔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大等特点,而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非常不利,最终会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再次,教学水平偏低。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普遍偏差,再加上工资待遇偏低,因此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这些教师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更新较慢,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方言,致使其教学水平偏低,这与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不相适应,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同时,教师大多是当地人,不但要料理家务,有的还要加班加点做农活,这或多或少地都会影响到教学工作。

最后,教学设施较差。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尤其是近几年,农村小学生源越来越少,村集体不愿意也无力对小学进行过多投资,同时,政府对农村小学的投入较少,因此,与城市的教学条件相比,农村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则显得落后和陈旧,甚至是缺少教学用具和设施。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在日益提高,但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还是很薄弱。此外,农村学校在教师配备上常常不完善,一是教师数量不够,受农村条件影响,有些教师在农村待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调到条件好的地方,而新的教师又不能及时补充,因此会导致教师不够用;二是部分学科教师缺乏,有的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上述情况在农村学校非常普遍,频繁地更换教师会使学生的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受到影响,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师资力量的完善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策略。

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彻底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把先进的教学观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知识,还能培养学习能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要尽量地多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丰富教学方法。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好奇心大,而且对同一事物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因此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走神,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学习法、自主探究式学习法等,使教学内容富有趣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配备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的强弱,基础设施的好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在教学设备和教师的配备上要逐步完善,要使农村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对各学科的教师都要配齐配强,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以齐备的教师队伍和完善的教学设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最后,提高教学水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要热爱教学工作。尤其是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更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要致力于农村教育事业。作为政府而言,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努力改善农村小学教学环境,使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农村任教,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丰富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知识。农村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多下功夫,要主动学习业务知识,在熟练掌握新课程标准、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多媒体技术,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知识,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政府必须在硬件设施建设、教师师资力量配备上加大投入。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6.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六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中小学音乐教育经过几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年来, 中小学音乐教育逐渐受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并提出相关的工作思路与要求, 使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不过, 对于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农村音乐师资不足

据了解, 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配备大大优于乡村学校。城市每所中小学校, 大多配备了2—3名以上的专职音乐教师。相比之下, 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师资状况就令人担忧。一般最多也只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 其他大多由非音乐专业的教师兼任。而部分乡村学校连能兼音乐课的教师都没有, 音乐课只能虚设。一方面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 乡村学校配不起、也养不起专职音乐教师, 这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受乡村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氛围、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以至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太愿意去乡村学校任教, 导致音乐师资不足。

2. 受重视的程度不够

各级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教学目的不够明确, 政府、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 片面追求升学率、音乐教师待遇差等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 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 一个学期下来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因此, 也没有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 音乐课程安排不合理

通过调查, 音乐课程开设状况乡村不如城市, 高中好于初中, 初中又好于小学。受师资状况的限制, 城市学校的音乐课比较规范化, 而不少乡村学校的音乐课形同虚设, 应付上级, 一个学期下来基本没上过几节音乐课。另外,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大三门”与“小三门”观念的影响, 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不重视音乐课。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各民族的音乐史论也无法体会到高雅的艺术赏析, 从而也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4. 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在一些设有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中, 也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对教研活动抓得比较紧,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新的教学手段, 受到教学设备条件的制约以及教师能力的限制, 在相当多的学校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是没有得到应用的。在师资不足与器材缺少的学校里,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随意的现象。他们把音乐课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课, 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学会唱一两首歌, 而没有教授学生如何识谱和唱谱, 也没有教授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史。这同样成为当地农村音乐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反映也比较突出, 大部分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 但一般只喜欢流行歌曲、选秀歌曲, 很少有学生喜欢民族音乐或者古典音乐, 有的学生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原因:有来自社会影响的原因;有学生自身学习态度的原因;也有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这些也是阻碍音乐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

6. 家庭经济原因

很多农村家庭的学生, 经济不是很宽裕。而很多家长觉得艺术之路太难走, 担心孩子找不到好工作, 就没想让孩子去考艺术。只希望孩子能把主考科目学好, 为此很多喜欢音乐的学生也没有机会继续学习音乐。这样一来, 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的学生则少之又少, 进一步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措施

从以上问题分析中中, 我感到自己任重而道远。同时, 我认为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育, 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更加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另一方面广大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应积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努力建设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事业。关于我市今后音乐教育的发展, 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政府要加大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

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的经济建设与思想文化建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使教育机构的教学资金得到保障。教学资金得到了保障, 才能引进优秀的师资队伍和先进的教学设备, 才能保证音乐教育的顺利发展。

2. 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各级教育部门要继续加强对中小学音乐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设与投入, 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 要引进一批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毕业生, 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教学才有保证。另一方面, 对一些学校已任的音乐教师进行再培训, 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一些再培训活动, 或者为他们提供去高校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 使教师们不断提高教学涵养和教学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音乐教师要调整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率

一方面,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 不断验证备课时设计的反思。通过自情感的充分投入仅仅的吸引住学生, 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教师饱满的授课情绪和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用爱心、责任心、真挚的情感等激起学生的情绪,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和音乐课。另一方面, 音乐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专业技能, 提高教学涵养和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鼓励高校音乐毕业生下基层到农村中小学校就业

当代大学生要自觉以为祖国培养下一代为己任, 主动到城镇、农村去执教, 帮助教育落后的学校发展教育事业。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和民族音乐, 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 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5. 学生家长应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家长应转变读书无用或非主课不学等传统思想, 应尊重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鼓励和支持孩子发展自身的爱好与特长, 使孩子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比如有的学生擅长某种乐器,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只要条件允许, 就应该予以支持。

6. 学生自身要加强艺术修养

7.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改善措施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现状 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师资水平偏低

据调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较为薄弱,师资结构不够合理,师资水平整体较差,其中许多教师虽然具有合格的学历,但实际上许多都是通过“函授”等方式取得的学历。虽然这些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以提升自我,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课堂上不用普通话讲课,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不够丰富,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不够灵活等,这些表现都与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此一来,其语文教学活动主要依赖于经验的总结,而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变,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无法满足我国教育不断发展的需求。

2、家长的配合不够

学生的第一位老师是家长,但是,有很多家长都没有尽到做好第一位老师的责任。目前,农村有三种类型的家长让我们难以配合。一种是,家长本身学识有限,对现代的知识感到很茫然,家庭辅导对他们来说比登天还难;第二种是有部分家长有能力给子女作辅导,但是由于他们忙于挣钱,忙于农活,没有时间好好管理自己的子女,把子女交给学校就是学校的事了;第三种情况是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许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等长辈。他们没有太多精力管理,与学校及教师间也很少沟通,或者就是过分溺爱子女。这类孩子都比较厌学,学习成绩也不好。这是语文教学也是各科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3、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未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一刀切”的语文教学现象还存在,不能因材施教。例如,农村小学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对于部分基础较差的农村学生来说较为困难,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引导他们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4、教学方式不适应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将以往那种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但是,在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明白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还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听得就越累,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

二、改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对策

1、师资水平在不断提升

提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课堂教学,避免方言和不恰当的口语出现在课堂上;第二,在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艺术性的展现,在教学导入的过程中以及对文字的教学过程中展示语言文化之美;第三,教师应通过多读书、多参与教师培训讲座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只有语文教师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在课堂上使语言更加丰富,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语言、动作等教态方面感受到语文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

2、提升家长对子女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意识

从升学来看,语文只要肯记,其实是一门容易取得成绩的学科。从社会发展来看,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学习对子女来说也是一样重要的任务,家长必须以正确的观念来引导子女。因此,在广大的农村小学,需要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以便正确引导家长及其子女对子女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3、加强农村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

农村小学学生的原有素质和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策略上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学理念和方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很大的自主权。此外,农村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整个班级的语文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暂时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基础知识,先达到最基本的语文教学要求。

4、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被动灌输的现状,究其原因,是教学方法太单一,教师只知道一味地向学生们灌输该记住什么,什么该会写,什么问题该怎样回答,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其实作为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多重学习,比如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体验学习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可以进行师生互动,探究属于自己班级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们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最大限度地学好语文。说到课堂,美国语文教学的环境相对比较人性化,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5、重视学生审美和情感教育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最重要的在于它不只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灌输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作为母语教学,是文化的传承和体现,是能够塑造学生人格内涵养成的科目。所以在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审美和情感的教育。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高科技教学,或者模拟情境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贴近语文文学之美,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以情动人,以理育人,才能培养“智商”“情商”相得益彰的人才[3]。

三、结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并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玉杰.浅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学时代,2014,09(22):121-122.

[2]赵秉东.多媒体技術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学理论,2013,07(15):258-259.

[3]尹新喜.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4,12(14):288-290.

8.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八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全民素质的增强,身体素质训练应当从小学生开始抓起。目前来看,随着小学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整体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优化教学方法,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思想观念落后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多年,但是很多教师并未领会其内涵精神,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过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出来。从目前小学阶段的教学来看,重基础学科(语文、数学等)教学、轻体育教学,片面地认为体育不是必考学科,大量减少体育课时。比如,小学篮球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新课标下,虽然提出了健康教学的理念,但是体育教师依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模式一直停留在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环境下,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并未体现出来。

2.教学评价不合理

小学体育教学考评的主体是教师,学生的学习状况判定由教师决定,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所采用的标准相对比较单一,未能深入分析学生的心理、身体以及智力等因素,严重忽略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单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甚至还可能会起副作用。

3.教学内容单一乏味

通过对当前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只是根据个人的经验要求学生学习,随意性非常的大。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要是让学生练习体育技能,比如,100米、800米以及接力赛跑、篮球和足球等项目,即便是开展了这些体育项目,也多采用放羊式教学方式。即男同学分组自由打球、踢球,女同学则跑跑步、打羽毛球等。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刚开始还象征性地按照要求活动,但是到了该节课的中、后半段就成了“自由活动”,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教学成效甚微。

二、小学体育教学优化措施

1.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喜欢的项目。在选项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充分尊重和考虑学生的特点、个性以及爱好;在选项教学时,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完全按照个人的意愿选择喜欢的项目。比如,篮球、足球、乒乓以及跳高和跳远等,条件较好的学校还可设置游泳、室内体育项目。通过该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体育选项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有效地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个性。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都不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区别对待。在小学体育项目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体质合理设定项目。比如,肥胖的学生建议参与适量的运动,改善学生的体质,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2.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优选教学内容

合理的教学目标制订可以明确教学方向,要想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制订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时,应当严格遵循基本原则:(1)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制订的目标,应当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2)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应当本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进行落实。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目标,而且还要讲究阶段性。同时,还要优选教育教学内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教材内容上应当简化教材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纯竞技式运动项目。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比赛结合在一起,适当简化教学难度。比如,蹲踞式跳远踏板起跳教学过程中,应当简化空中技术,同时,还可以对球类教材进行适当的简化,比如,三人制篮球比赛、五人制足球比赛教学过程中,可以对规则进行适当的简化。(2)基于对学生身心特征考虑,抓住体育运动中的重要因素对规则进行简化。在此过程中,可适当增加趣味性项目,比如,舞蹈、健美操以及艺术体操等教学内容,并且以地域性特点为基础,适当地选取武术、铁环等传统特色项目。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打破传统竞技结构限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优选教学内容,从而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3.对场地器材进行整合

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加大教育教学投入力度,采购必需的体育器材和用品,建立健全体育设施应用与维修管理机制,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1)巧用体育场地。在有效利用现有校园资源、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利用校外场地。比如,带领学生爬山、郊游等。(2)活用体育器材。首先,根据教学需要自制器材。比如,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检沙袋或者滚铁圈等。其次,巧用身边的废弃物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巧妙地应用我们身边的物品来作为体育活动器材或者工具。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器材之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对体育器材重复应用。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当合理地重复利用器材,以此来节约教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9.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九

王晓红

作者简介:王晓红 性别:女 籍贯:贵州毕节 学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学院: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这一大好的形势下我们忽略了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这一块短板。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存在着众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的音乐教育水平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对音乐教育的迫切追求,本文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制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发展的五方面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对策建议

音乐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于人的意义丝毫不亚于我们极度重视的数理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发展的多样性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人们对于个人发展方向探索范围的不断扩大,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被提上议程,但是与此同时音乐教育的问题也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音乐教育城乡发展的严重不均衡。在探讨如何将音乐教育发展的更好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一下我国当今的音乐教育现状,其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乡村音乐教育。本文调查研究了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下属的几个农村中小学,通过调研数据对乡村音乐教学现状做出分析指出导致这种现状出现的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农村音乐教育现状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明显特点便是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农村区域总体经济的落后也自然反映到教育上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这其中音乐这类“不受重视”的学科影响最深。乡村教育本就更是偏重语文数学这些传统“重要”学科,老师家长们因为思想认识的局限更是放纵学校将“浪费时间”的音乐课占位他用,再加上音乐课对教育经费的高标准更是打击了本就经济实力薄弱的乡村教育的激情。通过更加深入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农村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师资力量十分薄弱,相对于我们常说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那么农村的音乐课程就基本上都是由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等兼职教授,甚至有的小学从未开设过音乐课。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93%的农村中小学并未配有专业的音乐老师,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这么几点:农村学校教学资源短缺,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基本条件;乡村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建筑破旧,老师工资低;农村学校地理位置偏僻而专门的音乐老师能够留在城市不愿意在乡村工作。这些因素导致学校没有能力、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聘请专业的音乐老师,而能够有能力教授音乐课程的老师也大多不愿意无条件的放弃城市的便捷和繁华,将自己的人生奉献在简陋的乡村,这样的局面的产生是双方共同因素影响的结果。

(2)音乐课时严重短缺,根据国家教委198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规定,我国中小学生每人应接受567个课时的音乐教育,但是由于教师资源的短缺以及教育部门的不重视,实际上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歇马的42所小学中,各年级每周开设2学时音乐课的学校有10所,占24%,而在8所中学中这一比例更是低至7%。通过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开设了每周2学时音乐课的学校当中,64%的学校的音乐课有名无实,尤其是中学,这些所谓的音乐课实际上被占用继续上数理化等主流课程,在剩下的36%的学校中音乐课也是时断时续很难保证课程的完整性。即使有国家法律的保障,但是农村的音乐课程开设情况仍是很不容乐观,几乎完全难以保障的课时是音乐课开始的基础,音乐课课时被占用被荒废,由此可见音乐课教学在农村开展的落后性。

(3)课堂教学质量特别差,通过对开设了音乐课的学校学生的调查,我们得出农村音乐课教学质量差的论点。农村学校音乐课的普遍教学方法是老师带着学唱流行歌曲,在我们调查的学生当中对五线谱简谱等基本音乐知识有初步了解的一个也没有,问他们对音乐课的看法也只是说音乐课是他们逃离数理化牢笼的一个短暂的休闲时光,至于音乐知识则是完全没有任何的提升,学期末他们的音乐素养也就只是能够完整的记住几首流行歌曲,但是这样的音乐教育完全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远远达到不了我们既定的目标。乡村的音乐课程因为简陋的设备,辅助上课乐器的完全没有,合适教学资料的缺失等原因让老师的教学安排也是毫无头绪,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对老师的要求从来不能太高,客观条件的限制让农村学校音乐课难以有好的质量,音乐课程在乡村可有可无。

(4)教学设备基本没有,音乐课教学中音乐教室、风琴、钢琴、录音机等是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但是从我们对开设了音乐课程的中小学了解来看,这些基本的音乐课设备农村中小学基本都没有,只有近乎18%的中小学购买了设备开辟了教室,但是这一比例实在是太低并且所采购的设备也是种类单一,质量一般,总体很不完善。农村学校经费不足,音乐课教学用琴价格太高,开辟专门的音乐教室成本太高等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即使我们具有最高的学习音乐知识的觉悟但是物质基础的匮乏却是制约音乐教育发展的最重要阻碍。

(5)家长老师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太低。从我们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对于音乐教育农村和城市的中小学老师和家长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极端看法。一种是城市家长和老师极力鼓励孩子学习音乐课程,了解音乐知识,甚至希望能够将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大家。但是因为家长老师们对待音乐的狂热的态度也让孩子不堪重负,城市中小学生有较大比例的出现了厌恶音乐的情绪。相对于城市,另一种则是农村的家长和老师完全反方向的遏制孩子们对于音乐的爱好,因为农村生活的相对艰辛,父母一方面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供给孩子的音乐学习,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通过扎实的数理知识的学习让孩子通过好的学习成绩走出一条不同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对于农村学生,数理知识能够让他们改变贫苦的现状而音乐没有这个功效。精神层面上的不支持是农村音乐教育发展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对策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了我国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全面重视起音乐教育的现在,我们需要发动力量来改变这种落后的现状,因为经济根基薄弱的影响,农村的音乐教育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变成高水平,但是我们可以努力从思想,从策略,从局部,从小处来分析方法,发展农村音乐教育。

第一,教育部门必须要重视起音乐教育,大力宣扬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改变农村人民对于音乐教育不看好不支持的态度。通过思想意识上的宣传让全社会都重视起音乐,音乐不仅仅只是城市人的玩物;让农村的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兴趣,并且大力支持鼓励培养他们的这一兴趣;让乡村中小学的音乐课老师对音乐教育产生责任心,让老师意识到保卫孩子全面发展的权利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只有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让音乐教育变得不再那么高不可攀不可触碰,让农村人民有足够的意向去主动学习音乐知识,现在农村音乐教育的不作为现状才有可能慢慢得到根治。

第二,努力吸引优秀的师资队伍,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在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培养上就要开始下苦功夫,国家需要大力培养中小学音乐老师,大力建设艺术师范学校和中师音乐班,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音乐课老师的极度短缺现状不仅仅是因为音乐人才培养的高成本,还有音乐专业人才招收额度过小这一问题。当然,这一问题不是可以立刻解决的事,我们国家教育部门需要意识到音乐教育人才越来越紧俏的这一现状,从而逐渐的扩大高等院校招生名额,有层次的培养未来的音乐老师,从而缓解师资紧缺问题,老师的问题解决了,音乐教育的顺利开展便有了根基。

第三,国家拨款添置教学设备,当地政府可以适当加大对中小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扶持力度,为学生们的音乐教学购买必要的乐器等设备,政府如果也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这一部分的问题那么可以借助社会力量,把农村音乐教育的贫乏现状在社交网络上公式或者是求助于慈善团体,从而尽可能的让整个社会帮助解决设备问题。除了政府和社会的扶持之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音乐课的重视,将教学经费的适当一部分用于音乐课程的改进,运用到教学方案的改进,教学设备的购入以及专业教师的引进上来。我们有思想上的支持和社会的帮助,客观上的物质资料能够让中小学音乐教育更加快速的发展起来。

第四,组织编写适合农村中小学运用的音乐教科书,针对农村学校学生音乐基础差,音乐素养低的特点,专门编写适合农村学生的书。在教学过程中不适用的教科书同样是导致农村音乐教育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的教育资源远不比城市,城市学生在音乐上广阔的接触面也是农村学生难以想象的,因此农村城市使用统一的教科书并不合适,分层教学让农村中小学用上更加符合学生水平的教科书对农村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帮助,因此我们应该组织专家老师实地了解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根据这一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专门的音乐教材,让农村学生用上可以学得懂得教科书。

三、结论

从调研的结果上看,农村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水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要差,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但是既然意识到了问题,我们就必须要有解决的决心。首先,让全民在意识上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其次,加强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教师的培养,让音乐老师不再是“稀缺资源”;然后,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音乐教育的扶持力度,在硬件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孩子们有的学,感兴趣;最后,编纂合适的教科书,给农村中小学学生提供他们真正用的上的书目,让音乐课本不再因为难理解变成废纸一堆。改革开放已经快四十年,全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水平总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加大力度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让它的发展水平能够尽快接入全国音乐教育发展的轨道,让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不要再进一步扩大,让农村的中小学生能够得到尽可能完备的音乐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10.浅谈农村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 篇十

【关键词】农村体育;方式方法;兴趣;创新

当下我国农村体育教学,还有诸多不利因素,我个人认为,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农村体育教学任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全面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要想做好体育教学,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努力克服有关困难,解决一些客观因素,包括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硬件建设。主观方面也应有所提高,使广大人们的意识习惯得以改变,彻底解决体育教学的短板。以下是我对当下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方法的几点拙见。

一、认识不足,使思想不重视

在考试中,体育考试几乎形同虚设,学校只注重学习成绩,体育教学流于形式,使老师、学生从思想上对体育教学不重视,认为体育不重要、身体素质差也没多大关系,文化课成绩才是重中之重,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与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理论完全相悖,在一些农村学校,甚至没有几个专业的体育老师,为了提高文化课成绩甚至不惜霸占体育课时间,体育教学逐渐变的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使体育这门课成为最不重要的几门副科,体育老师也不被别人所看重,使老师消极怠慢,使老师不为上好一堂体育课而花费心思,长此以往,体育课成为玩的代名词。

二、创新思想,使体育教学不再成为教育短板

学校领导不能墨守成规,更新观念,以学生身体健康为重,不再单单以应试教育来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上花费大功夫,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体育教学逐步规范化,走上正确、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树立典型,表扬部分改进较好的老师,树立榜样,相互赶超,形成良性循环。

作为体育老师,也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掌握有关体育教学的文化知识,如营养学、心理学等,熟练掌握体育教学技能,学习有关知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套适合本班学生体育发展的教学思路,走改革创新的新路子。

体育设施建设对于体育教学是尤为重要的,场地是体育教学的前提,不可能到教室去上体育课。农村体育设施的现状是活动场地小,基本不达标,不规范,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老师思考克服这个困难了,相对城市,农村的空闲地方还是比较多的,学校场地不能满足需求时,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外,利用周围环境条件,爬山、丢沙包、利用车流量少的路段跑步等等,解决场地问题的同时也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

三、提高自身素质,是创新的前提

作为一名当代体育老师,要求我们不仅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其他方面也有过高的觉悟,多学习、多“充电”,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有才学,有师德,用更好的知识设计好每一堂课的教案,要求严格,从小事做起,全面提高农村体育教学水平。通过游戏,彻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上体育,喜欢锻炼,达到体育教学的本质目的——锻炼身体。这样,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的开心。老师们干出好的成绩,重新获得别人的尊重。

新形势下的教学,不仅仅要求老师改革创新,也要求老师们多交流,学习同僚有效、值得借鉴的方法,多沟通,共同为了孩子们的体育教学奉献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培育一批批身体素质达标的综合性建设人才。在课程安排上,与文化可能安排相结合,劳逸结合,使文化课,体育课成绩都有显著提高。

四、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锻炼

兴趣是驱使人为目标奋斗的动力,在体育教学教案设计时,应充分体现这一特性,使课堂生动、趣味化,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去参与,以达到引起学生兴趣的目的,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好的游戏活动,比如,打沙包、打篮球等,将锻炼活动趣味化,使学生每天上体育课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上体育课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使体育课不再是累的代名词。中小学学生的性格特点驱使他们比较活波、好动、爱玩,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因素,因此,游戏是这个阶段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要环节。通过玩游戏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通过游戏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比言传身教、枯燥的文字更具有说服力。

农村体育教学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的努力配合,认识清晰,现阶段,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有诸多不足,需要我们去克服,为了中小学农村体育教育奉献自己毕生精力,迈向成功的辉煌。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美国)J.W.博特金著,林均译.《回答未来的挑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英)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1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新课程的改革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很多情况下, 尤其是农村小学, 教师出现对新课标的理解有误, 对新课标的教学方法不熟悉, 学情分析不到位, 教学评价不深入等问题, 新课标在农村小学的实施遇到瓶颈。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 对新课标理解有误

语文教学一方面是帮助小学生掌握人类交往和交流的工具, 学会思考和开发智力;另一方面, 语言代表的是思想, 课文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 是富于教育、情感、审美价值的, 所以学生不仅要掌握文章本身, 还要了解作者背景, 追根溯源, 才能真正理解教材。语文的实践意义还体现在教材可以培养品德、陶冶情操。

2. 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新课标对课堂的要求必须有“探讨”, 其实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来讲, 他们大多只是停留在盲目效仿, 不知道如何深入文章实质, 挖掘真实内涵, 无法体现学生们的个人感受。农村教学的环境和硬件条件比较差, 多数教师以为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殊不知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反而掩盖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过多的形式和过场阻碍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培养。

3. 学情分析的不到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 每个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差别比较大, 教师模糊了学生阶段性的特点, 没有在学生敏感期培养应该具备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 现阶段低年级向中年级学习过于明显, 忽视低年级的词句、朗诵教学;高年级忽视语言学习和语法的掌握, 只注重分析文章内容。新课标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能力, 把每一位学生的语文潜能发挥出来,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现实是, 多数教师在新课标下只关注自己教学实施的好与坏,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教学评价的不够深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对小学生的评价过于消极, 言过其实。而小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 往往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激发, 积极的评价更能起到好的语文学习效果。很显然, 不少农村教师的评价缺乏对学生的激励、导向功能。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和评价能力, 关键是以温和的表情, 宽容的态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不断提高创新的能力, 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和开发智力的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和意识渗透,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思维, 主动学习。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对策

1. 增强教师语文教学反思能力

新课标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面临很多问题, 他们急切需要尽快改进教学, 其中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的因素包括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时间紧迫, 学校缺乏反思氛围, 缺乏必要的外部支撑。我认为, 要首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反思意识, 认识到反思能够很好地改进教学的重要性, 然后加上必要的科学的教学反思方法指导, 充分创造积极向上的教学反思环境和氛围是非常必要的。

2. 提高教师教学提问水平

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提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问题总是以考试为参考, 缺乏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活跃思维的有效提问;课堂氛围在农村教学的评价中比重较大, 造成教师过多地考虑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忽视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和抒发个人情感、感想的重要性;还有学情的掌握和分析得不到位, 问题设置的欠考虑和生成结果的不重视, 这些都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有效提问的因素。笔者认为, 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非常关键, 让农村的教师也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充分把握语文科目的特点, 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好, 在尊重学生差异和个性的基础上, 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环境,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 注重语文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它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和获得前人宝贵经验的重要途径。美国的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视阅读, 注重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 特别强调阅读带给孩子们的知识和技能。阅读可以让小学生们开阔视野, 对遇到的文章和作者见解有自己的理解, 甚至出现自己批判性的思维。广泛的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们获得丰硕的知识, 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农村小学教师不仅让孩子们吸收古人的哲理经验, 还要提出不同看法, 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不同, 找到突破, 提出异议, 运用所观察到的知识综合分析, 论证自己的观点。阅读的整个过程会让小学生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激发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寻找答案, 广泛阅读, 积累知识, 学会用批判性思维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思想, 提出自己个性鲜明的见解。

4. 学会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被动灌输的现状, 究其原因, 是教学方法太单一, 教师只知道一味地向学生们灌输该记住什么, 什么该会写, 什么问题该怎样回答, 完全是应试教育的模式。其实作为小学生, 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 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体验多重学习, 比如合作学习、讨论学习、体验学习等, 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可以进行师生互动, 探究属于自己班级的语文学习方法, 让学生们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 最大限度地学好语文。说到课堂, 美国语文教学的环境相对比较人性化, 符合小学生好奇的心理, 学生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 教学效果也会非常好。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2]曹利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秦慧娣.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 2013

[4]姚丽霞.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11 (10) :71~72

[5]王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成功 (教育版) , 2013 (7) :36

[6]吴忠豪.美国的小学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2 (3) :33~35

1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十二

——以重庆市部分区县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为样本

杨世碧 吴雏山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有研究表明,教师知道什么以及怎样表达自己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知识的深化是促进他们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掌握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现状,提出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策略,对搞好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调查对象¥0方法

我们对重庆市8个区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主城地区、渝西地区、三峡库区和渝东北地区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进行。在随机抽样的96所学校的160名小学语文教师中,分发《重庆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查问卷》16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回收率达100%。与此同时还采取访谈、询问等方式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为获得全面而丰富的调查数据提供了必要的补充和支持。

本研究抽样的四类地区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为:村小21人,乡镇中心校59人,县城小学28人,主城区小学52人。受教育程度为:中师(或高中)9人,大专75人,本科76人。任教年限为:1—5年的教师21人,6~10年的教师38人,11~20年的教师80人,20年以上的教师21人。技术职称:小学二级教师12人,小学一级教师86人,小学高级教师62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综合调查访谈情况,重庆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现状如下:

(一)教师的学历和能力

从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看,虽然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调查总数的94.4%,但是,绝大多数教师的这个学历是在岗位工作的同时取得的,其学历与实际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语文学科知识水平相当于中师或初中水平,有的甚至更低。

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普遍趋于老化。此次调查显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起点较低、知识面较窄、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有31.3%的教师认为专业技能跟不上;有44.4%的教师认为理论观念跟不上;有29.4%的教师认为课程与教材的难度较大;还有46.3%的教师认为时间精力跟不上。

(二)教师掌握的语文学科知识

此次问卷中涉及语文学科的十个方面知识,统计结果显示:只有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师答题正确率超过60%,它们分别是:正确辨别病句的75.6%;正确选择标点符号的67.5%;正确背诵课文中的古诗的92.5%;正确判断对联中涉及初中热学知识的86.3%。其他六个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师答题情况不能尽如人意:能正确辨认错别字的只有41.3%;能正确选词填空的只有35.6%;能正确辨别修辞方法的只有47.5%;能正确判断表达方式的只有15%;能正确判别文言虚词意思的只有25.o%;能根据例句正确仿写的只有57.5%。调查表明: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知识基础较差,学科知识水平低下。究其原因是早年的语文知识基础打得不够坚实。

(三)教师把握的《语文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和重点

从抽样的统计结果看:97.5%的教师知道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教学重点;80%的教师知道阅读教学的重点;但对于l~4年级的写话、习作教学重点,只有58.8%的教师掌握;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只有34.4%的教师掌握。调查表明: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至今还处于新课程改革之前的水平,他们掌握语文学科课程阶段性目标和重点的情况令人堪忧。

(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

从抽样的统计结果看:大多教师只从注意的角度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去回答如何调控课堂。如,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注意力易分散等。没有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观察、思维、想象、注意、记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方面来回答。

当问到: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玩东西,找同桌说话„„您会怎样解决?绝大多数教师的回答是:在不影响授课的情况下,走到学生身边,用手轻轻敲他的课桌、或拍拍他的肩膀,或用眼神、声音给他以暗示,或放慢说话的语速,或暂时停止讲课„„调查表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但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五)教师参加的培训与教研活动

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为农村教师提供的资源与支持服务体系明显不足,不能对教师实现全员培训,部分教师没有参加县级以上的培训和教研活动,一些教师几乎没有参加过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从调查的结果看:有23.8%的教师参加过市级培训;77.5%的教师参加过区(县)级培训;88.7%的教师参加过校本培训,还有11.3%的教师从没有参加过任何进修、培训。有40.6%的教师参加过市级教研活动;75.6%的教师参加过区(县)级教研活动;89.4%的教师参加过校本教研活动;还有10.6%的教师从没有参加过教研活动。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校本教研方面,农村学校普遍存在“校本教研不够深入,教师缺少专业支持-E23的现象。由于诸种原因,造成农村学校教师培训处于无计划状态,形成自生自灭的局面。在问卷中,只有22.5%的教师能正确地回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基本理念;65.6%的教师能正确地回答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59,4%的教师能正确地回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

调查表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教育人事部门与教育业务部门没有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合理的规划、科学的培训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组建好一个有效的、集责权(学术权威)利于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心。

(六)教师专业知识自我发展的途径

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满足于做“教书匠”,缺乏专业归属感、专业成就感和专业发展的动力。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有的教师心态浮躁,学风、教风不端正,不能静心教学。教师反映:专业知识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一是网络媒体获取信息,二是订阅专业杂志刊物,三是购买专业书籍。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农村小学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的获取和能力提高的渠道,他们在教学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敷衍了事。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面前,或无动于衷,得过且过;或随波逐流,依葫芦画瓢,对专业知识发展缺乏原动力。

(七)教师的负担

通过调查访谈,我们了解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负担较重。一是经济负担重。各种培训的花费不少。光职称晋升,就得参加普通话、电脑、英语等培训,这些培训费加起来相当于低工资者2—3个月的工资数l二是精力负担重。特别是村小教师,要兼任班主任和其他课程教学。在村小,一个教师教几门课程,参加学历提高教育或教研培训,时间压力和经济负

担都会过重,难以得到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的时间与机会。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村学龄儿童涌进城镇学校,造成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相当学校的班额都在60~70人之间,多的达80人甚至上100人,教师负担重不堪言,根本无暇顾及学习与进修;三是心理负担重。机构调整,定员定编,评职评先,教学评价等问题时时困扰教师。调查表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由于经济负担、精力负担、心理负担都过重,致使他们极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学历提高教育或教研培训,专业素质的提高受到了严重影响。

(八)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支持环境

调查显示:有51.3%的教师认为教学条件差。学校为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排在前三位的是:教学参考书、小语教育期刊、小语教育理论书籍。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就近也没有书店,教师想买书、看书、提高学历、参加培训都要到县城或主城区才行,这无疑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加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学习资源的严重缺乏,加上长期得不到进修学习的机会,教师专业知识难以得到发展。

访谈中,教师们普遍反映,他们的生活质量差,经济收入也明显低于其他行业。更有一些渗透到学校管理中与教育规律、教育目标、教育职能相悖的非理性、非规范、非健康的文化现象,诸如“官本位”情结、“家长制”作风、“小团体”主义和市侩作风等,这些“根深蒂固的‘官场文化’扼制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也加快了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流失的步伐。他们不光从农村流向县城、流向主城区、流向沿海发达地区,还流向其他行业。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心态。于是,他们本着守住阵地的思想,每天依旧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无心提高也无心发展。调查表明:小学浯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支持环境较差,很不利于教师本身和小学语文事业的发展。

三、应对策略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标准和制度”,”,建议各省、市、县应尽早制定出台相应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标准”,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继续教育的目标。这个“标准”的制定,不光要涉及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原理性知识(以国家规定的专科学历所学内容为准)和实践性知识,以及教师对原理性知识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原则等,还要探索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些与教学有直接关系的各个领域里的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培训和评价教师均以各自出台的标准为依据,促使教师不断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

(二)建构高效、实用的教师培训体系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提升培训和文化建构培训,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标准”,按照不同地区分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为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把多向培训变为统一培训。把县教研室、电教馆、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等多家力量整合起来,成立县级教师专业发展资源中心。充分利用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室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电大工作站和电教馆的网络资源,统一开展培训。实行“统一调度,分块、分层、分步的”实施策略,形成序列性、系统性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培训链。

二是加强开放式培训平台和自选式网络课程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学员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培训机构、培训时间和培训教师的机制。

三是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前沿性。培训的内容应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研讨,进行课例指导研究,以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水平;还应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对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及《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学习领会和掌握实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还应有对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和了解,使我国小学语

文教育与国际接轨。

四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坚持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中心,实施互动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教学、资料调查、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讲授等方式的培训,使其成为教师展示自我、合作交流、促进反思、探究对策的平台。

五是建立学员学分制和培训机构学分认定制。调动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教师培训与教师资格再认证、聘任、薪酬、考核、晋升、奖励之间建立联系。

(三)倡导教师“专业自觉”的职业精神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逐步走向“专业自觉”。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自觉地、全身心地投人到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对原有经验和现实问题的解决策略不断进行整合,最终养成一种集教学、学习、研究和创新于一体的职业生活方式。其策略如下。

一是制定自我专业知识发展的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制定明确的、科学的、动态的、可行的自我发展规划,这对促进专业知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注重自身个性发展。没有个性的教师,难以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光体现在教师对传统教育的挑战,还体现在对教学现状的追问,更体现在对专业发展的追求。三是不断进行教学自我反思。“很多教师虽然有多年的教学经历,但依然是一个普通教师,无法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因为教学并非一个熟练的技术操作过程,单纯的反复的教学实践并不比完全的理论学习好到哪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应透过自己头脑中的理念、经验、理论去分析教学现象、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反思过去的实践。”波斯纳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由此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教学个性,最终实现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四是多听、多上公开课。朱晓民、秦杰认为,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听公开课,都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常态课容易使教师自己产生惰性、倦怠感,常常流于浅表化与凌乱,时间长了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习惯,而公开课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特别是国家级、省市级的公开课、竞赛课,更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样本。

五是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比如,开展优质课竞赛、论文评比、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以此来展示教师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信心和专业水平。

六是推进年级组备课制度。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冲击了原有的备课制度,许多教师以网上下载的教案代替备课,使其对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缺乏根据学情制订教学方案的过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立以年级组为备课单位,同年级的教师先分别备课,提供课例,然后交备课组讨论、修改,形成共享教案,尔后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际再行修改,上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提出二次教学建议,为其他教师教学提供借鉴。

(四)寻求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共生效应

以立体化校本教研模式为载体,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立体化校本教研就是“以学科组为基点,以学校为基线,以联片为平台,以与高校成立共同体为轴心,组成‘以校为本’而又纵横交错的流动型立体式校本教研模式”。通过教学反思常规化、研讨活动序列化、专业引领全程化、教研科研一体化、展示平台多样化的“五化”策略,整体推进城乡教师专业发展。

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关键是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不单是教师间知识和经验的简单传递和相加,而是谋求一种思维的碰撞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因此,要注重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和个性碰撞而形成的智慧火花。“同伴中要有引领者,学校里某一学科的教学水平往往与这个教研组中是否有‘高人’有很大的关系”。“‘专业引领’是基于教师的教学‘场景’而提供的一种专业性‘技术’支持”。因此,城乡之间要经常地开展“名师送教”和“名师带徒”活动,让农村教师就近学到先进的经验。要注重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经常开展区域性的集体备课、说课、听评课活动,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五)建立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和首席教师的体系和机制

定期进行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和首席教师的选拔。提高他们的待遇,“实行向骨干教师倾斜的分配政策,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对优厚的绩效工资待遇或相应奖励”。在工作环境、职称评定和岗位津贴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待遇留住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形成相对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使他们将本地、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与本地、本校的实践背景结合起来,与自身的日常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给其他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分担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从而达到知识、技能、性格、气质的互补,并逐步形成共同的专业知识发展愿景。

(六)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良好的成长空间和时间。“省、市、县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共同着力于构建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整合本地行政教研力量和教师培训机构,形成区域性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支持中心”。如何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

一是建立访问学者交流机制。一方面城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到农村小学开展教科研活动,另一方面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又到城区学校深入课堂顶岗工作和学习,形成城乡学校之间的一种优质资源共享和交流机制,为城乡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教研文化的融合搭建互助的平台。

二是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实践性知识为保障的,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案例性、综合性、隐蔽性和个体性等特点,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中要更加重视教师主体地位与教学实践和学校背景相结合”。学校应多开展教研活动,立足创新思考,提供展示平台,并不断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教学手段和休闲场所。让教师视线所到的地方都有文化气息,使个人与组织在变动的环境中持续协调地发展。

三是提升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不仅关系到教师能否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必须让教师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式以及教学改革等有深刻的理解。不能让教师把自己定位为“打工仔”,要让教师以主人的姿态进行教学与生活。要尽一切可能提高教师的待遇,哪怕是象征性的待遇,尽力让教师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

四是建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建立县、乡(镇)两级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县教师进修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配置计算机网络学习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电化教育系统和部分音像资料及图书资料,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学习、研讨、交流的平台。将分散在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集中起来,让他们不脱产,就近也能接受培训。从而形成以自主学习为主、以学区教研活动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为支持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模式。

五是健全教师工作评价机制。在考核内容上,既要注意全面,更要突出重点;既要考察教师承担任务的量,更要考察完成任务的质;既要考察学生的学业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也要看整体素质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幅度。在考核方法上,力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使先进教师得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励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沿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整体素质。

1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措施 篇十三

通州区新生小学

顾玉梅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农村语文教师,每次外出听课学习时,城里低年级小朋友童真却流利的话语总令我感到无比愉悦,他们滔滔不绝的口语表达能力总令我赞叹不已。但是,相比之下,我所在的农村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的表达能力却显得及其薄弱。课上回答问题经常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或者干脆不说,更谈不上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城乡孩子在口语表达能力上存在着天壤之别呢?关注着这个问题,我开始研究起我及同事们的课堂,我认为农村低年级孩子在课堂对话中表现不佳应当从教师、学生、校园三方面寻找原因。

一、教师自身语文素养导致“对话”质量欠佳。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新的知识、新的形势的认识往往比较滞后。农村图书资料也比较缺乏,更缺少学习的氛围,导致部分教师工作时除了读读教参、看看备课笔记,就不再学习了。从教很多年,还使用着旧知识、旧方法,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教学中的问题的提出有的是直接使用了教参中的,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无话可说;有的问题是教师临时想起的,随意性太强,目标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而且,长时间的缺乏学习导致教师自身语文素养直线下降,很多农村教师在提问时自己的语言缺少感染性,无力为孩子营造合适的情境,孩子又怎能畅所欲言?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表达得清楚连贯时,教师又不能妙语连珠地进行点评,课堂中总是充斥着大量的“好”“太棒了”等廉价的、夸大其词的、没有个性的点评,孩子的激情怎会持续?“对话”的精彩怎能呈现?

二、学生生活环境质量影响“对话”质量滞后。

农村孩子一出生,他们接受的语言是本地的方言,在家里没有讲普通话的环境,到了学校,孩子之间的交流也用家乡的方言。上课时,老师讲普通话,学生回答问题虽也用普通话,但由于平时不讲,所以他们就不敢积极的发言。农村的许多家长忙于劳动,根本没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来学校就不用功学习,课堂上就不认真听。长此以往,大部分学生的基础就差。这样老师在课堂上讲课,要求回答问题知识稍难一点,没有多少个学生能回答,课堂气氛沉闷,变成老师“一堂言”了。还有不少家庭,由于经济压力,年轻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教育上完全使不上力气,他们本身语言表达就缺少逻辑性、准确性。这部分“留守儿童”无论是外界见识,还是课外阅读的数量、质量都差强人意,导致他们上课时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更谈不上有效地展开“对话”了。

三、校园氛围难成气候导致“对话”质量不高。

农村小学生从小没有城市小学生要求的严格,一定要说普通话。即使有些学 校规定了孩子要讲普通话,也往往难成气候。因为课余时间,孩子们三三两两聚到一起,总爱用家乡话争先恐后说个没完,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而且,在课余时间有些教师也用方言交流。学校、老师对普通话不够重视,影响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孩子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进行“对话”时,由于平时使用的少、积淀的词汇量少,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词不达意,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敢当众发言,不愿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表达自己的愿望。

如何来解除这些障碍呢?我认为可行的解除方式有以下这些:

一、扎实有效地推广普通话。

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尤其对我们一个多民族的大中国来说,要普及一种语言确实不容易。目前显著的方言差异仍然妨碍着不同地区人们的交际、社会信息的交换以及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的应用。所以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是我国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先规范自己的语言,学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为学生做好表率。

推广普通话,学校是基础,必须从娃娃抓起。不但要让每个孩子从小就学会说普通话,而且要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抓好汉语拼音教学。如果每个教师都能踏踏实实地教,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就别愁学生说不好普通话。在教学中要重视平舌音、翘舌音、卷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的区分,要让学生分辨清、读到位,不可有半点马虎。其次,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要当好推普的宣传者、指导者、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当你走进校园,大门口“请讲普通话”;操场上“普通话是校园语言”;楼道旁“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教室里“说普通话,从我做起”;办公室“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等等,到处可见。这些既营造了推普氛围,又创设了推普环境;既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也为家长作了无声宣传。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家督促家长讲普通话,使“学好普通话”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刘国正先生说:“获得语言的技能,主要依靠语言的实践,对理论知识的依赖是较少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多读书,坚持说普通话,规范自己的口语表达。虽然身在农村,但我们应当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坚持学习不放松。农村教师要做到可以抑扬顿挫地读好一篇文章,行云流水般地写出优美的范文。在上课之前,能精心地设计好导语、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抛出对话中的问题,把孩子引进情境交 3 融的氛围中,让孩子畅所欲言地表达所思所想。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的语言规范、优美,孩子智慧的火花就可以很快地被点燃,可以迸发出妙词佳句。此刻,教师在辅以富有激情,富有诚意的评价语言,乃至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都能激起学生说的欲望和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学习的兴趣,建立表达的自信心。不管学生讲得是否有条理,只要他(她)想说、敢说,老师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不要轻易挑剔学生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或提醒他重新换个词再说。而恰到好处地点拨,恰如其分地评价更需要教师完善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千方百计地提供“对话”途径。

1、练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语言能力,就是让学生获得理解和运用文字(即听说读写)的技能。而语言本身是有声的艺术,并非静寂的字符,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反复的语言实践。在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低年级语文教学应以积累性阅读为主,学生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学语言。学习语言首先要有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更高的层次便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没有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 4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得深透并受到了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一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朗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能反复朗读,达到琅琅上口、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的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到某些词汇、句式、表达方法时,就会涌上笔端,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

我们还要在学生充分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组织他们练习背诵。要让学生一边轻轻地吟诵,一边展开想象。必要时可辅之以挂图、录像或多媒体。“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孩子积累得多,在进行对话时便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了。

2、积累词汇:词是语言中可以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当我们把课文中记录词的一些无生命的方块字化成“有生命”的方块字朗读出来时,就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更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只有把每个词读“活”,才能准确理解它,才能用相应的声音把它表达出来。人们在说话时,对大小、强弱、轻重、褒贬的概念,通常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如果能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那么孩子在使用这些词汇时就能脱口而出了。

3、练句子: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进一步发育成熟,小学生的口头表达也在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我们研究发观,许多农村小学生说话时常断断 5 续续,没有条理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表达能力差,方言混杂所致。这时我们对学生加强了完整句子的训练,让学生懂得完整的句子必须具备的条件,如:“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等。通顺的句子必须在语法、逻辑、修辞上没有错误。结合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说话训练,特别强调学生要将句子说完整,说通顺。

4、在交际语境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训练,还要把空间拓展到课外,走向家庭,走向社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常说,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开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只有在日常生活的语言实践中才能使口语交际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提高。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有关口语交际技能方面的知识,毕竟是理论上的,空洞的,它只有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的模拟训练毕竟不能等同于生活实践,学生在课堂上不可能以生活中真正的角色身份去说话,同时,训练大多数是在教师的安排、引导下进行的,一切都可受到教师的控制,学生无法面对突然变化的事情,临场应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再者,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各种各样的锻炼形式,它使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5、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活动。

农村许多孩子胆小、害羞,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这影响到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我在上课前的五分钟举行演讲活动。演讲的内容有讲故事,或读一篇优美的散文,或自己的读书心得等,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我们学生的演讲越来越好,课堂积极举手发言的也逐渐多了起来,课堂上的气氛十分活跃,同城市的 6 学生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6、集体性地培训。

我们将开学后的第一个月作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月,每天布臵训练的任务,用规范的格式告诉他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对别人的发言提出中肯的意见。通过强化训练,使每个孩子掌握发言的方法,从而敢于发言、乐于发言。

上一篇:镇调研信息工作发言材料下一篇:生活需要微笑初中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