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工程总结报告

2024-09-17

风电工程总结报告(9篇)

1.风电工程总结报告 篇一

风电场工程情况报告

风电场项目建设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完成110kV升压站土建、电气安装调试,14台风机基础施工、8台风机组设备安装、3台风机组并网发电、4台箱式变压器送电及7台风机组集电线路敷设。升压站、风机设备陆续完成安装调试,经分批验收,现拟并网运行。现在,我代表、开发有限公司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风电场工程建设情况: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项目组成及规模

项目建设用地涉及村镇,土地现状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等。本期工程安装16台单机容量2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2万千瓦。项目总投资约为人民币3亿元。风机基础和升压站占地面积30.252亩,厂区新(改)建道路长度12.4公里,主要工程由风力发电机组、变电站、场内集电线路、场内交通工程和施工辅助工程等组成。其中16台风机通过二回集电线路、35kV I段母线经一台主变接入110kV升压站。

1、本期建设的湘电XE82-2000KW型风力发电机机组共16台,总装机32MW,风机轮毂中心高度为79.375m,风轮直径为82.73m。

2、风电场内的每台风机采用一机一变(箱式变压器)形式后,采用35kV电缆敷设送往升压站及主控联合楼。

3、风电场同期建设一座升压站,内设置1台50MVA主变变压器、1个主变事故油池;35kV 及110kV 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布置(其中110kV配电装置采用GIS 设备,布置在一层);35kV无功补偿系统、接地设备;站区接地网、设备接地。

(二)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福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设计院 监理单位:监理有限公司 升压站建筑、安装工程:建设公司 风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风机组安装工程:公司 风机发电机厂家:有限公司 升压站调试单位:建设公司 风机调试单位:有限公司

(三)工程形象进度

1、工程形象进度 1)风机基础工程

完成1#-10#及12#-15#基础砼浇注施工。2)升压站工程

2012年4月10日,升压站土建验收交安。2012年4月13日,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完成验收。2012年4月15日,升压站电气部分完成验收。2012年4月25日,升压站10kV受电。

2012年5月31日,升压站及首台风机并网发电。3)风机组工程 完成1#-6#和9#、10#风机设备吊装施工,5#、6#、10#风电机组现已完成调试并投产发电。

4)集电线路工程

完成1#-6#及10#风机集电线路电缆敷设,敷设总长度约为3000米。

(四)安全控制

为了实现“以人为本、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文明施工”的安全管理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程建设方针,贯彻“管工程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项目公司在安全施工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成立了由业主方、监理单位、各施工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晋江金井风电项目基建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在施工过程中督促各参建单位建立健全各自的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要求在计划、布置、总结、评比等工程环节突出安全管理工作,使安全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在工程建设过程,我们始终坚持“日巡视、周例会、月检查、季考核”的安全管理制度,广泛深入地开展各项安全保障工作,为工程建设营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施工环境,确保了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自2011年09月22日工程开工以来,现场安全和文明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截止到目前为止,实现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工程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

(五)工程质量控制

主体工程开工以来,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强化管理,始终按照承包单位三检,监理复检、终检制度执行,对重要部位实行业主工程部人员、监理人员旁站监理;坚持设计交底、施工图会审制度;坚持对原材料、钢筋焊接和已浇砼按规范进行抽样检查,砼配合比进行专门试验;坚持工程质量合格后才验收支付工程费用,发挥质量一票否决权的作用。项目部在管理中注重抓好质量协调、监督工作,抓住事前控制、事中监控,事后分析总结和改善,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在控、受控状态,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和合同要求,并取得了稳步提高。在质量管理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严格实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制,以合同管理为主线,通过工程项目招标选择具备质量保证的合格承包商。

(2)把好土建工程施工原材料砂、石、钢筋、水泥等的质量关,风机设备基础工程选用福建省三明钢铁厂钢材等名优产品,以保证质量,工程开工以来未发生原材料质量问题;

(3)设计质量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设计配合工作,加快相关设备的采购进度,尽量保证工程设计的需要,使设计供图和设计质量符合工程建设进度要求。同时,根据工程施工中反馈的设计问题,及时与设计协调,进行必要的修改,督促现场设代工作,根据工程进展有针对性地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协调工程施工与设计关系,进一步提高工程和设计质量。

(4)明确业主与监理在工程质量上的责任和关系,以发挥监理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潜力及能动性和权威性。同时业主监督监理、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本着对质量认真负责的思想,经常巡视、检查,发现违规施工和质量不符合规定,及时指示或督促监理进行纠正;组织工程质量专题讨论,以协调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关系和责任。

(5)建立工程周例会制度。每周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质量、进度、材料供应等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总结上阶段的安全、质量、进度情况,提出下阶段的计划和采取措施,监督落实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在合同中承诺投入本工程的管理、技术力量、设备和人力等资源,检查工程分包、民工使用和管理情况,形成会议纪要,保证工程质量。

(6)督促落实工程管理措施。要求监理单位制定质量管理总目标,编制监理计划和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各阶段的工程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技术措施,并经监理审批后实施。

(7)组织、协调解决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及工程措施的研讨、论证和审查会。

(8)严格执行“质量一票否决权”,严禁超前支付工程进度款,同时通过有关合同付款条件的规定,实行质量合格后付款。保证合同规定的工程款到位,未因资金问题制约工程质量。

三、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2012年4月14日,本工程质监站牵头组织了预监检,共发现63个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于4月30日前完成整改闭环工作。

2012年5月5日,本工程进行升压站受电前及首批风机并网前工程质量监督检查。5月7日省电力工程质监中心站提出33个整改项目,均已完成整改。本工程共6个单位工程,50个子单位工程、166个分部工程、705个分项工程。升压站电气安装工程:共计完成了1个单位工程,9个子单位工程,33个分部,69个分项的验收评定,合格率100%。

升压站建筑工程:共计完成了1个单位工程,8个子单位工程,21个分部,155个分项的验收评定,合格率100%。

四、首批风机启动试运行情况

2012年4月10日,公司成立金井风电场试运指挥部。金井风电场试运指挥部成立后立即启动工作,对整套启动试运条件进行严格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1)晋江金井风电场110kV升压站电气系统及其设备调试报告,风电场工程质量验评资料。

(2)风力发电机组调试情况的检查。对涉及风力发电机组安全和主要发电技术指标的有关调试和试运行数据进行重点检查,对风电机组的紧急停机试验、振动停机试验、风机可利用率等调试、试运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和校核。检查结果表明,风电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和风机采购合同有关技术条款的约定。

(3)对工程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布署工程资料的移交归档工作。

(4)对历次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相关闭环资料的检查。

2012年7月25日

2.风电工程总结报告 篇二

一、工程简介

唐郏县云阳风电场工程位于郏县东南部、与襄城县交界,场区中心距离郏县县城约20km,距离平顶山市中心约20km,海拔240~500m 左右,属山地地形。工程建设规模为34MW,安装单机容量2000kW 的风电机组17 台。考虑马鹏山风电场4 台2MW 风电机组的接入,郏县云阳风电场升压站按照最终规模42MW 进行设计。本工程在风电场址就近建造110kV 升压站,风电场电能经1 台110kV、50MVA 主变压器升压后,通过1 回110kV 架空线路送至贾庄变电所。

二、施工范围

在本工程中,我公司承担着建筑、安装和调试工作。土建工程有生产综合楼、辅助楼、110kV区架构和基础、35kV配电间等。安装工程有主变压器系统设备安装、110kV户外配电装置安装、35 kV户内配电装置、主控及直流系统设备安装等单。调试工程为全站所有设备、控制和保护系统的动、静态调整试验。

三、施工管理 3.1 施工进度

为实现移交工期目标,云阳升压站及集电线路工程项目部遵照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管理目标,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确保所有工程项目的施工,严格按计划进度控制,克服了因设计、设备、人员、天气等诸多方面造成的制约因素,通过对各主要建筑、安装和调试工期进行分析,倒排工期,确定每个阶段工程的施工期限,使施工进度管理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符合连续、均衡施工要求。同时全面考虑施工过程中受天气、设备材料、设计图纸等因素的影响,提前制定好应急赶工措施。通过进行施工进度科学的管理,保质保量的完成主变基础、生产综合楼、辅助楼施工、110kV配电区构架基础及构支架的吊装、主变压器安装、各配电区设备安装、电缆敷设接线等节点施工,为2014年7月30日临时带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要工程施工进度

2013年4月30日 云阳升压站及集电线路工程开工 建筑专业:

2013年 10 月 4日主变压器基础施工完毕 2013年 9月20日生产综合楼结构封顶 2013年 8月12日辅助楼结构封顶

2013年 11月 10 日110kV架构基础施工完毕 2013年 6 月 26日35kV配电间施工完毕 2013年 11月12日110kV区电缆沟施工完毕 安装及调试专业

2013年 12 月 03日主变压器安装完毕 2013年 01月 16日110kV配电GIS安装完毕 2013年 01 月04日35kV SVG安装完毕 2014年 06月20日蓄电池充放电完毕

2014年 04月 15日110kV区、主变及35kV区电缆敷设接线完毕 2014年 06月 25日单体调试及静态试验完毕 2014年 06月30日动态试验完毕

3.2 施工赶工措施

由于郏县地区每年11月至第二年2月份为多雨雪和多风季节,7月至9月为高温季节,天气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为确保工程按计划进度施工,项目部针对工程进度拖延的原因进行全面具体详细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赶工措施,项目部全体员工战严寒斗酷暑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连班工作制,部分施工区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实施立体交叉作业。

2、加强组织措施管理:增加管理及技术人员,加强施工管理力度;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提高施工效率和加快施工进度;实行奖励措施,对在赶工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实施奖励。

3、对受天气因素影响的赶工措施:加强对天气的预测工作,及时调配施工进度和步骤,减少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在受天气因素影响时,可在施工现场搭设防雨棚、防雨布等进行施工,增加安全设施,确保施工如期进行。在受天气因素影响确实无法施工时,及时调整作息时间。

四、安全管理

项目部在一开始就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安全管理措施及相关的安全检查大纲和安全检查表,要求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有详细地记录,搞清楚问题的根源;检查结束后要落实整改方案,切实做到闭环管理。为此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组长的项目安全管理小组,施工期间安全管理小组从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作业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消除安全隐患入手,进行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求及时处理,对于屡犯安全违章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于发现和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的人员给予奖励。

在施工中,项目部就十分重视现场安全文明工作,始终围绕着“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积极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同时,还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只要是存在安全隐患,不消除坚决不让施工,没有措施不让施工,真正作到了“以人为本”,处处讲安全。在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和“边施工,边清理”。由项目部在施工现场统一进行宣传策划和实施,制作大量安全、文明施工宣传牌并合理布置,这些宣传牌不仅时时刻刻规范和提醒施工人员,还成为施工现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五、质量管理 在本工程中,我公司根据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依据我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文件》及相应的质量管理程序的要求成立了以班组、工地和项目部三级质检机构,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施工规范进行施工,严格过程控制,严格质量检查,严把质量关,实行责任到人,落到实处,断强化施工过程动态控制和监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章可循”,在施工中还推行“跟踪检查,分项验收”的管理,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力争杜绝返工现象,并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建立质保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筑和安装分别由有经验的专职质检员负责每道工序的检查验收,与工地施工人员实行责任连带,层层把关,严格按照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运行。

2、建立健全各项质量责任制度,明确施工采用的规范标准。实行责任到人,明确具体目标,要求制度上墙。分别制定了“个人质量责任制”“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质量验收制度”“质量奖惩制度”等文件。

3、要求做到施工有方案、技术有交底、材质有证明、检查有记录、交工有资料,分别制定了“技术责任制度”、“技术措施编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材料验收制度”、“资料登记制度”等文件。

目前现场质量验收情况为:

建筑专业共有 11 个子单位工程:分别为生产综合楼、辅助楼,屋外配电装置(有110kV架构及设备支架、主变基础、SVG基础及防火墙、电缆沟、避雷针),所区工程(场内道路、围墙、大门)。目前共完成 47 个分部,118 个子分部,282个分项,431个检验批。工程验收达到了一次验收合格。

电气安装专业已经完成主变压器系统设备安装,主控及直流设备安装、110kV外配电装置安装,35kV配电装置安装,全站电缆施工,全站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 7个子单位工程中(除带电项目)所有 54 分项和 24个分部工程的自检验收合格,及时进行验收资料整理和上报工作。

在安装工程整体自检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缺陷累计 35 项,整改完成 35 项。联合验收组整体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缺陷累计 66 项,整改完成 66项。

电气调试专业电气单体试验和调试工作的试验报告已经出齐。工程资料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我公司按ISO9000标准,自始至终进行规范化管理。为保证资料的完整性,项目经理和总工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完善。工程所有文件及资料均采用微机管理和激光打印。各种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施工记录、质量验评表、设备的开箱记录、厂家资料、材质证明、设计修改联系单、各种往来单据、验收资料、调试报告、重要会议文件等资料,均按照随时发生,随时记录,做到与工程同步。

3.风电文献综述报告 篇三

(2015届本科)

学 院:工程学院

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电气2班

姓 名:张越

学 号:1127226

指导教师:谢嘉

2015年月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研究与设计

前言:

随着近年来地球温室效应加重,传统化石燃料供应愈发紧张,人们开始进行新能源的寻找和开发。而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其利用简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使其在新能源领域脱颖而出。据研究,如果全球风能总量的1%被利用,那么世界3%的能源就可以被节省下来。风能的利用在未来也许会取代传统化石燃料以及核能等能源方式。世界各国均把风力发电作为应对能源短缺、大气污染、节能减排等问题的有效解决措施。而小型发电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风力发电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风力发电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清洁、高效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流,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能源发展多样化的步伐。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世界能源电力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已经不再是石油、煤和天然气,而是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世界各地都在通过立法或不同的优惠政策积极激励、扶持发展风电技术,而中国是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国家,更需要开发利用风电技术。技术创新使风电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在发达国家风电的年装机容量以 35.7%高速度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国积极以科学的发展观,采取技术创新,使风电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单机容量 50kW、600kW、750kW 的风电机组已达到批量商业化生产的水平,并成为当前世界风力发电的主力机型,兆瓦级的机组也已经开发出来,并投入生产试运行。同时,在风电机组叶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广泛采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风电控制系统和保护系统广泛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效地提高风力发电总体设计能力和水平,而且新材料和新技术对于增强风电设备的保护功能和控制功能也有重大作用。技术进步使风电成本具有市场竞争能力。长期以来,人们以风电电价高于火电电价为由,一直忽视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对于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忽视了风电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而将带来的巨大前景。近10 年来,风电的电价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并且日趋接近常规发电的成本。世界风力发电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 15%。按照这一规律计算,近几年的风电增长率一直保持在 30%以上,这就意味着每隔 30 个月左右,成本就会下降 15%。风力发电将能迅速缓解我国能源急需和电力短缺的局面,近两年中国出现大面积的缺电,风能发电对于缓解缺电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风电的诸多优势中,一个重要特点是风电上马快,不像火电、水电的建设需要按年来计算,风电在有风场数据的前提下其建设只需要以周、月来计算,即风场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世界风电正在以 33%甚至在部分国家以 60%以上的增速发展,我国完全有可能以迅速发展风电的模式来解决我国燃眉之急的电力短缺。世界风电发展现状

进入 21 世纪,全球可再生能源也在不断发展,而在可再生能源中风能始终保持最快的增长态势,并成为继石油燃料、化工燃料之后的核心能源,目前世界风能发电厂以每年 32%的增长速度在发展,2008 年初,全球风力发电机容量达 5000 万MW。由此可见,风电正在以超出预期的发展速度不断增长。如今在全球的风能发展中,欧洲风能发电的发展速度很快,预计 15 年之后欧洲人口的一半将会使用风电。欧洲是目前全世界风力发电发展速度最快,同时也是风电装机最多的地区。2007年底欧洲地区累计风电装机容量为 2930 万千瓦,约占全球风电总装机容量的 73%。尽管 2007 年欧洲风电装机增长幅度有所放缓,年增幅由 2006 年的 35%降为 23%,不过随着一些欧洲国家海上风电项目的发展,预计欧洲地区风电装机仍将维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美洲地区风电装机容量达 690 万千瓦,占全球风电总装机的 17%。亚洲地区风力发电与美欧相比还比较缓慢,除印度一支独秀以外,其它国家风电装机容量均很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居前五位(到 2003 年底)的国家依次是:德国(14612 MW)、西班牙(6420 MW)、美国(6361 MW)、丹麦(307 MW)和印度(2120 MW)。

到 2007 年底,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四千万千瓦,风力发电占全球电力供应的 0.5%。2007 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便超过 830 万千瓦,而过去 5 年来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速度超过 26.3%。目前全世界风电工业规模约为 120 亿美元,预计到2020 年可望达到 1200 亿美元。

在欧洲,德国的风电发展处于领先地位。在近期德国制定的风电发展长远规划中指出到 2025 年风电要实现占电力总用量的 25%,到 2050 年实现占总用量的 50%的目标。其中丹麦风能产业年营业额在 30 亿欧元左右,并网发电机组达 312 万千瓦,风能发电量占全国电力总量的 22%,居全球首位;而在该国的西北部地区,这个比例甚至已经达到 100%,预计 2030 年,丹麦全国 40%的电力都将来自风能。

同时亚洲的风电也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印度则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2006 年印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 298.5 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五,而且建立了风电设备产业,能生产70%的风机零部件及 1000 千瓦以上级别的风机整机,风机及部件出口欧美。印度政府积极推动风能的发展,鼓励大型企业进行投资发展风电,并实施优惠政策激励风能制造基地,目前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 5 大风电生产国。

丹麦 BTM 咨询公司 2005 年 5 月所做的市场预测报告称,全球 2005 年至 2009 年新安装机组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16.6%;预计 2009 年的增长率高达 26%,这么高的预期值是因为美国市场和亚洲主要市场的增长;2009 年之后预计 2010-2014 年的年增长率为10.4%。

随着全球风能的快速发展,风能将会成为 21 世纪全球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能源。同时我们相信其他可再生能源也将会持续发展并得到充分利用,以满足人类对能源的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风电发展现状

中国陆地 10 米高度层实际可开发的风能储量为 2.53 亿千瓦,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和东北的草原、戈壁滩以及东部、东南部的沿海地带和岛屿上。考虑到近海风能,总储量应该不止 2.53 亿千瓦。风电项目通常要求年利用小时数高过2000 小时,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的风电场平均利用小时约 2300 小时,主要位于“三北”地区(西北、东北和华北)及东南沿海。2003 年底,我国并网风电投产规模最大的省份依次为:辽宁(22.3%)、新疆(18.2%)、内蒙古(15.7%)、广东(15.2%)、浙江(5.9%)等。中国风电真正开始有较大规模的发展是从 1996 年、1997 年开始的。截至 2004 年底,中国有43 家风电场,安装 1291 台风力发电机组,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为 76 万千瓦,名列世界第十,亚洲第三。由于化石能源(石油、煤炭等)价格上涨、供电形势紧张、国家政策鼓励等原因,近年来我国风电建设再次加速。2004 年全国在建、拟建项目的装机容量约 150 万千瓦,其中正在施工的约 42万千瓦,可研批复的 68 万千瓦,项目建议书批复的 45 万千瓦;其中,包括 5 个 10 万千瓦特许权项目。类似的特许权项目,国家还将陆续推出 20 余个。

由于发展时间尚短,我国风力发电存在一些不足。目前,我国尚未建立风资源数据库,现有的全国风资源分布图很粗,无法满足现在风电场选址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细化。我国海岸线较长,发展海上风电场也是一个方向,但目前我国尚未进行近海风资源调查。我国对风资源的测量和分析方法不够完善,尤其是对复杂地形,在选择测风点和风资源分析方面缺少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风电场优化设计方面技术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工具和系统的方法。我国风电场的运行和维护水平与国外风电场及国内火电生产和运行相比,也有明显的差距,缺乏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详细记录和分析。2002年,中国电科院的调查发现,我国很多风电场建成后实际年均发电量比预测值低20-30%,极少数风电场甚至低达 40%;很多风电场的年平均容量系数只有 0.21-0.24(年利用小时数 1840-2100),少于 0.3 的期望值。原因之一即是筹建前的测量与评估时存在问题。有的是因为在测风阶段重视不够,还有的是因为目前风能分析软件依赖进口,国外地形、气候与中国有一定差异。

虽然技术上存在着差距,但是经过一些年的迅猛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陆续研制出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并且成功在风场运行发电,海上风力发电机的研发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仅大型风力发电机发展趋势好,小型风力发电机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由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启动风速低、低速性能好、限速可靠、具有较宽的工作范围,而且成本低,价格便宜,可在我国广大地区使用。目前,广大农牧区内的用户已经可以通过小型风力发电机组看电视和照明。一些边防岛均上以前用柴油发电机的用户,也逐渐改变用小型风力发电机发电。此外,公园、别壁庭院、高速公路旁、江边等地方,也都安装了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作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供人们欣赏。小型风力发电机简介

风力发电机种类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即风轮的旋转轴与风向平行。大多这类风力发电机配备有偏航装置,使得风机机船能根据需要来转动。其中,小型风力发电机一般依靠尾舵被动对风,而大型风力发电机一般通过风向传感器以及电动机来实现主动对风。另一类是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即风轮的旋转轴垂直于地面或气流方向。这类风力发电机无需对风,相对于水平轴风力发电机,这是一大优点,它还有着结构设计简单等等优点。

风力发电机组由运行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独立式风力发电机组,即发电机发出的电能不并网,而通过蓄电池储存起来,负载直接从蓄电池中用电。当风速很小或为零时,蓄电池还负责向风力发电机供电,保持控制系统正常的运行。这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很小,这一类风机一般使用在用电量很小的场合,或者混合其他能源形成互补供电系统。另一类是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它们和电网并联运行,即使把发出的洁净能源送到电网上去,是一种相当经济的模式。当风速很小或为零时,风机从电网得电来保持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大型风力发电机多采用这种运行方式,既可以单台并网,也可以上百台组成风力发电厂并网,成为电网的常规能源。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中有时还附带蓄电池,这样使得风力发电机组更加灵活,当电网故障掉电的时候,也能通过蓄电池供电保证风力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整体框图如图所示

图4-1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整体框图

图中,箭头表示电能的流动方向。电网正常情况下,风机主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经过变流器,最后传送到电网上。变流器的控制能源一直由电网提供,变流器控制器和电网之间接有一个AC/DC转换器,能够将电网的电能转换成24V直流电,以供变流控制器工作,当风力不足以发电时,变流器不但不能给电网输送电能,反而要消耗电网电能,因此,长时间检测到风速过低时,要停止变流器工作,以减少功耗。蓄电池一直由电网充电,保证其蓄能满,从而保证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能稳定。当电网出现故障的时候,变流器不工作,控制系统的电能由蓄电池保证。显而易见,这种类型的风机机组更加安全和灵活。因此,这种类型的风机机组目前用的更多。本文所研究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就是这种类型的机组。

风力主发电机的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即恒速控制和变速控制。恒速控制出现的比较早,早期的风机大多釆用这种控制方式,顾名思义,恒速控制即保持风机的转速不变,这意味着无论风速怎么变,风力发电机的转子速度是固定的,并且决定于电网的频率,齿轮比和电机的设计。恒速控制的风机配备了感应发电机(鼠笼式和绕线转子)直接连接到电网,伴随着软起动器和一个减少无功功率补偿的电容器。恒速控制的风机被设计出来在一个特定的风速达到最大的效率。为了提高电力生产,一些恒速控制风机的发电机有两个绕组:一个用于低风速(通常是8极),另一个用于中等风速和高风速(通常4-6极)。恒速控制的风机有着简单,安全和可靠的优点,这是能被多年地实践应用证明的。同时电气部分成本部分低。它的缺点包括无功功率消耗无法控制,机械应力的问题和有限的电能质量控制。由于风机恒速控制,所有风速波动会被传播成机械转矩的波动,最后转换为电网上电能的波动。对于弱电网,电力波动会导致大的电压波动,这极其不利。由于发电机输出的电能没有经过变流器,而直接并网,为保证输出电能的频率和电网的频率一样固定不变,由公式f=n p/60(式中,f为主发电机输出电能的频率,P为电机极对数,n为电机转速)可知,要使主发电机输出电能的频率不变,就要维持主发电机的转速不变。所以,需要调节风力发电机对风能的吸收效率来使主发电机的转速保持不变,这样做就降低了风能的利用效率。

变速控制,即风机的主发电机的转速是受控制变化的,这些年来,变速控制方式已经成为主导的控制方式。变速控制的风机是为了在一定范围的风速内,获得最大的空气动力学效率。伴随着变速操作,风机转速不断变化,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速,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叶尖速比保持在一个恒定值,这个值是预先设定好的,以保证风机获得最大功率系数。与恒速控制相比,变速控制风机的控制系统比恒速控制风机的更加复杂。它通常配有一个感应或同步发电机,并且通过变流器连接到电网。变流器控制发电机转速,风速变化时,风机改变发电机的转速来改变功率的吸收。变速控制风力发电机的优点是增加了能量捕获的能力,改善了电能质量和减少了在风机上的机械应力。相对恒速控制,变速控制的缺点就是,采用了更多的组件,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变速控制风力发电机类型的引入增加了可用发电机类型的数量,发电机类型和功率转换器类型也可以更加自由的结合。总结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重,气候变暖,化石能源日益枯竭,传统能源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开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而风力发电这种无污染、可再生的能源方式被视为取代化石能源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对风能的开发与利用慢慢受到重视,风能在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气体和废料,不会污染环境,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同时与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相比,风力发电技术比较成熟、同时成本更低,对环境几乎没有破坏。

风力发电是未来世界电力发展最可能的方式。风电在世界一些国家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能源,风力发电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资源利用方式。虽然风电场需要占据较多土地资源,但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使用面积不大,不会影响农业和牧业的用地。而且建设风电场所需时间较短,投资规模较小,运行维护简单、成本低。现在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科技在风力发电技术中的应用,风力发电越来越可靠以及稳定。而且我国风力资源丰富,且海岸线长,风能储备居世界第一。把风能的利用作为一项基本的能源政策能够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偏远地区发展的问题。参考文献

4.风电工程总结报告 篇四

【来源】:《能源》【作者】:王民浩【发表时间】:2011-6-3 9:27:07【浏览次数】:239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十一五”时期,风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十一五”时期,风电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风电建设,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其突出表现为:一是依托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开发建设了8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是通过特许权招标和制定陆上风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等措施,加快推动了风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三是加强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启动海上风电示范工程,积极探索海上风电规模开发方式;四是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提高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形成了兆瓦级风电机组设计和批量化生产的能力,2010年风电机组吊装累计容量跃升为世界第一;五是风电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初步形成。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水电总院和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会同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组织各风电开发投资企业、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汇总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国风电信息统计工作,并编制了各中国风电建设成果统计报告。

建设规模迅速扩大

自1986年建成山东荣成第一个示范风电场至今,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和国家产业政策持续支持,风电装机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仅为122万千瓦,位居世界第八位;到“十一五”末,全国(不含港、澳、台)共建设802个风电场,安装风电机组32400台,总吊装容量达到4146万千瓦(建 设容量3828万千瓦,并网运营容量3131万千瓦),年均增长率为102%,累计和新增吊装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装机规模达到了新的水平。其中,内蒙古、甘肃和河北风电吊装容量分别为1239万千瓦、550万千瓦和448万千瓦,位居全国各省装机前3位。

2010年,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投入商业化运营,成为除欧洲以外的第一座海上风电场。风电为我国能源供应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全国风电年发电量490亿千瓦时,按照发电标煤煤耗每千瓦时320克计算,可节省标煤15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2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4.6万吨,风电已经成为我国除火电、水电等常规能源外最重要的发电方式。2003年,从国家第一个1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建设开始,我国风电开始规模化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建设75个10万kW以上的大型风电场,累计建设容量为980万kW。主要分布在甘肃、内蒙古、河北、吉林、江苏、辽宁、广东、上海、福建等省区。其中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大型风电场数量之和超过全国总数的一半,甘肃省有23个,总建设容量为231万kW,内蒙古自治区有18个,总建设容量为285万kW。

“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风电开发总体思路,陆续规划了甘肃酒泉、新疆哈密、蒙西、蒙东、河北、江苏、吉林和山东等八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各基地均已开始风电场建设。到2010年底,河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358万kW,蒙东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382万kW,蒙西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630万kW,吉林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202万kW,甘肃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134万kW,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并网发电装机5万kW,山东地区已并网发电装机195万kW,江苏沿海地区已并网发电装机128万kW。

机组制造能力迅速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球风电机组制造技术迅速发展,水平轴风电机组技术成为主流机型,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变浆变速功率调节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双馈异步发电技术仍占主导地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2003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通过组织风电特许权项目开发权招标和大型风电基地项目设备集中打捆招标,为风电机组设备制造业提供稳定的市场支持。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支持作用下,全国风电机组总装厂家近90家,零部件制造厂家100多家。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整机制造企业基本掌握了兆瓦级风电机组设计能力和制造的关键技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并向多兆瓦级研发迈进。3MW海上风电机组已在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单机容量为2000 kW的机组也开始批量生产和安装,目前全国已有吊装容量304万kW,占整个兆瓦级安装机组的9%。其他多兆瓦风电机组如单机容量为2.5MW、3MW等机型也在个别风场进行少量安装。此外,华锐、金风、东汽、海装、湘电等企业已开始研制单机容量为5MW的风电机组。

通过对典型风电场发电量情况分析,内资机组与外资机组年利用小时数差距不大,并且价格明显降低,有效地降低了风电场建设成本。到2010年底,全国已建风电场共计吊装了内外资82家企业生产的风电机组,总吊装容量4146万kW。其中,内资企业58家,容量3296万kW,约占全国市场的80%;外资企业19家,容量760万kW,约占全国市场的18%;中外合资机组制造企业5家,容量90万kW,约占全国市场的2%。全国共吊装21892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总容量3336万kW,约占全国风电市场的80%。其中内资兆瓦级机组装机2902万kW,占全国市场的69%,外资兆瓦级机组装机364万kW,占全国市场的9%,中外合资兆瓦级机组装机70万kW,占全国市场的2%。

2010年,全国新增风电机组吊装容量1734万kW,其中内资厂商生产的机组1518万kW, 约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87%,外资厂商生产的机组206万kW,约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12%,中外合资厂商生产的机组9万kW, 约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1%。2010年,全国新增吊装10595台兆瓦级风电机组,总容量1616万kW,约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93%。其中,内资兆瓦级机组装机1488万kW,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85.6%,外资兆瓦级机组装机123万kW,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7.1%,中外合资兆瓦级机组装机5万kW,占当年全国新增市场的0.3%。国内华锐、金风、东汽三家风电机组制造商已成为国内风电机组制造龙头企业,能够大批量生产单机容量1.5MW的风电机组。截至2010年底,华锐、金风、东汽三家风电机组制造厂商在国内吊装机组总容量达2424万kW,占全国比例59%。其中华锐集团以累计吊装容量970万kW和新增413万kW的吊装容量位居全国风电机组制造商之首。

与2009年相比,内资机组累计装机市场份额由73.72%增加为79.51%,外资机组的市场份额由22.92%减少为18.31%,中外合资机组的市场份额由3.36%减

少为2.18%。内资机组的市场份额略有增加,而外资机组包括中外合资机组的市场份额有所减小。国内品牌在研发上的投入有所提高,从以往的以购买生产许可证为主到委托设计、联合设计和自主设计,逐渐拥有了自主技术的国内品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并网配套逐步加强

到2010年底,风电运营容量3131万kW,占全国电源装机比例3.25%,年上网电量490亿kW•h,约占全国上网电量比例1.15%。“三北”地区依然是消纳风电的主要区域,其中,华北区域的蒙西风电装机占本地区电源比例超过15%,年上网电量比例超过8%,成为风电装机比例和年上网电量比例最高的地区;东北区域各地区风电装机占本地区电源装机比例超过10%,年上网电量比例平均值超过4%;西北区域的新疆、甘肃、宁夏风电装机占本地区电源装机比例均超过5%,年上网电量比例超过1%。

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气象预报和风功率预报等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风电的可调度性也逐步增大。从2008年起,近三年全国新增运营容量分别为489万kW、828万kW、1364万kW,表明风电并网配套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对风电建设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为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2006年国家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从法律上为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国家能源、财政等主管部门相继研究制定了有关配套政策,形成了我国较为完整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国家鼓励风电政策的持续支持下,我国已经建立了从管理、标准制定到设备检测认证的较为完备风电产业体系,产业水平基本成熟。

风电涉及多个行业,做好风电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并网管理以及风电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制造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对促进我国风电健康发展,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2003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风电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制定了一系列包括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风电并网等20余项前期工作建设管理办法和有关技术规定,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电前期工作建设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以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为平台,开展对风电信息的收集、统计和评估,提高了产业的信息化水平。

随着国家对风电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风电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国内外风电投资商积极在我国风能资源具有开发价值的区域建场设点,开发风能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风电建设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约有近900个风电项目公司,近90家风电制造企业,近90家科研设计单位参与我国的风电开发建设。围绕资源评价、项目规划与设计、技术规范等工作,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风电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队伍;建立了风电行业组织,促进行业自律、人才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和国际合作;建立企业、消费者、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促进了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问题探讨

风电场前期工作需进一步规范。近几年来,我国风电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在项目前期工作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全国已核准的1139个风电项目中,5万kW以下的项目有1046个,占91.8%,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省级核准项目,国

家核准的项目在个数和容量上都比较少,也多是大基地和特许权项目。小项目有的没有规划,无序建设;有的对可建设10万kW以上的大型风电场化整为零,分散核准,以规避国家核准,这对于配套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且不易对资源的整体开发和集中管理,对风电建设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信息统计亟需加强。在风电信息统计和管理方面,我国风电信息化建设依然相对滞后,信息化建设难以及时全面有效地服务于整个产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风电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国家风电信息管理中心建设风电信息上报系统和中国风电场工程数据库,对风电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全面规范的信息统计方法和指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电信息共享,全面、客观、及时地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和服务,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电网接受风电能力需进一步提高。通过对华北及东北等地区典型风电场历年发电小时数分析,发现一些风电场年发电小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通过对这些风电场的实际调研发现,在“十一五”末,由于电网调度需要而引发的限电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应加强电网与风电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建立电网、清洁能源协调发展机制和风电规划滚动机制。按照国家批复的风电开发计划,根据电网、电源建设实际以及风电规划和开发进度,落实风电项目配套电网建设。同时提高风电预报预测水平,积极研究火电、水电、风电等电源的规划建设和协同运营调度等工作。

各级电网企业需加强风电配套输电规划和建设工作,优化电力系统现有资源,提高消纳能力;统筹规划和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调峰电源,统一使用调峰资源,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加快跨省跨区大电网建设,扩大风电消纳范围,优化风能资源配置;加强需求侧管理,改善系统负荷特性,提高负荷低谷时段消纳风电比重;加强风电功率预测技术研发,提高预测的精度和准确度,为调度将风电纳入电力平衡提供条件;优化调度运行方式,优先调度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尽量减少弃风损失,提高风电利用规模。

设备制造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我国风电建设发展迅速,但风电机组制造与国际风电行业的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国内机组厂商核心技术不成熟,关键零部件制造和控制系统受制于人。近年来,随着风电机组的大规模安装,在一些地方发生了倒塔、飞车等事故,虽然占总体比例不大,但也给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和风电行业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后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收集各风电场和风电机组运行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将风电机组各部件故障率实时进行公布,引导科研和投资方向,加大风电设备制造科研投入,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我国风电机组设计和制造水平的快速向前发展。

“十二五”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风电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时期我国风电发展的总目标是按照“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的方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增加风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加强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加快风电技术和产业升级,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

根据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到“十二五”末,在考虑电力市场消纳的情况下,各基地具备总装机容量7000万千瓦的开发潜力,约占全国风电总规划容量的70%。依托华北、东北、西北(“三北”)地区以及东部沿海风能资源丰

富地区,重点规划建设河北、蒙东、蒙西、吉林、甘肃、新疆、江苏、山东八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其中江苏和山东主要以集中开发海上风能资源为重点。在经济较发达的上海、福建、浙江、和广东等沿海地区,发挥其海上风能资源、地区经济和市场优势,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到2015年,在该地区海域建成十几个10万千瓦级的大型海上风电场。在其他具有可利用风能资源开发价值的内陆省(区、市),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风电场。

预计到2015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000亿千瓦时,折合标煤约6000万吨,风电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2%。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水平不断提高,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和轴承、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制造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风电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风电工程项目进展汇报 篇五

项目进展汇报

一、项目目前进度

1、升压站土建及安装工程:综合楼及附属建筑土建施工基本完成;主变、控制保护盘柜、高低压开关柜、SVG、GIS、蓄电池、升压站接地网安装完成;主变、GIS、SVG、高压开关柜等一次设备安装调试完成;省、地调度通讯已调通,站内二次继保设备联调中。

2、风机吊装工程:累计完成15/25台;箱变安装累计完成15/25台。

3、集电线路工程:组塔完成113/113基;挂线完成27.3/27.5公里。

4、送出线路工程:挂线完成19.2/19.2公里。对端间隔已改造完成(等待停电后接线)。

二、存在问题

目前,**市要求省外施工人员返场要按照复工流程进行备案,已经满足条件的本地单位经批准后复工,但**市尚未下达复工指示,暂不允许人员返场,因此各标段施工人员初步计划**月**日前返场,具体时间需要视当地政府政策变化及时调整。

三、复工时间

计划****年**月**日全面复工。

四、拟并网时间

计划****年**月**日并网运行。

五、疫情防控

1、参建各单位应针对工程复工等工作开展专项汇报,逐项工程制订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细化复工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施工人员返回等隔离措施安排,开展线上专业培训,做好进场人员信息上报、异常隔离观察、现场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参建人员安全健康,切实保证工程复工工作在确保防疫形势平稳的基础上有序开展。

2、申请开复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储备必要的防疫物资,包括口罩、消毒药水、体温计、防疫药品、封闭式专用垃圾桶等。应配备足够的卫生员、保安人员和值班人员。卫生员负责体温监测、通风消毒、发放并监督使用防护用品、防疫宣传教育等。明确健康管理责任人和联络员,及时掌握每个人的行踪和健康状况;

3、复工后日常防疫应认真做到“两严两禁两减少”。严格工地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居住卫生管理,保障饮用、洗漱等热水供应,用餐实行简约配餐、错时取餐、分散用餐;严格做好宿舍、食堂等重点部位的清洁通风和消毒杀菌工作。严禁工地区域饲养、宰杀、食用野生动物,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品物资,全力把好食品安全关;严禁垃圾偷倒乱倒现象,做好垃圾储运、污水处理、沟渠及下水道疏通等工作。尽量减少工地区域人员进出,尽量减少工地人员与外界接触。

4、落实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措施,要针对现场存在的安全生产风险提出安全措施,要特别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防范制定和完善好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和工作指引,落实复产复工报备复核制度。

6.中国风电及电价发展研究报告 篇六

2009-12-7 9:31:12 【大 中 小】

中国—丹麦风能发展项目办公室中国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

一、中国风电电价定价机制的演变过程

中国的并网风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风电发展非常迅速,总装机容量从1989年底的4200kW增长到2008年的1200万kW,跃居世界第四位,标志着中国风电进入了大规模开发阶段。总体看来,中国并网风电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期示范阶段、产业化建立阶段、规模化及国产化阶段。各阶段的电价特点及定价机制概括如下:

(一)初期示范阶段(1986~1993年)

中国并网型风电发展起步于1986年。1986年5月,第一个风电场在山东荣成马兰湾建成,其安装的Vestas V15-55/11风电机组,是由山东省政府和航空工业部共同拨付外汇引进的。此后,各地又陆续使用政府拨款或国外赠款、优惠贷款等引进了一些风电机组,建设并网型风电场。由于这些风电场主要用于科研或作为示范项目,未进入商业化运行,因此,上网电价参照当地燃煤电价,由风力发电厂与电网公司签订购电协议后,报国家物价部门核准,电价水平在0.28元/kWh左右,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成的达坂城风电场,上网电价不足0.3元/kWh。

总体来说,此阶段风电装机累积容量为4200kW,风电发展的特点是利用国外赠款及贷款,建设小型示范电场。政府的扶持主要是在资金方面,如投资风电场项目及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风电电价水平基本与燃煤电厂持平。

(二)产业化建立阶段(1994~2003年)

1994年起,中国开始探索设备国产化推动风电发展的道路,推出了“乘风计划”,实施了“双加工程”,制定了支持设备国产化的专项政策,风电场建设逐渐进入商业期。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培育刚刚起步的中国风电产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技术和政策上的重重障碍,中国风电发展依然步履

维艰。每年新增装机不超过10万千瓦。到2003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仅56.84万千瓦。

这一阶段,风电电价经历了还本付息电价和经营期平均电价两个阶段。1994年,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电网管理部门应允许风电场就近上网,并收购全部上网电量,上网电价按发电成本加还本付息、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高出电网平均电价部分的差价由电网公司负担,发电量由电网公司统一收购。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价根据“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目标逐步开始改革。

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电价政策呈现出如下特点:上网电价由风力发电厂与电网公司签订购电协议,各地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后,报国家物价部门备案,因此,风电价格各不相同。最低的仍然是采用竞争电价,与燃煤电厂的上网电价相当,例如,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建设的张北风电场上网电价为0.38元/千瓦时;而最高上网电价每千瓦时超过1元,例如浙江的括苍山风电场上网电价高达每千瓦时1.2元。

由此可见,从初期示范阶段到产业化建立阶段,电价呈现上升趋势。

(三)规模化及国产化阶段(2003年后)

为了促进风电大规模发展,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了第一期全国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将竞争机制引入风电场开发,以市场化方式确定风电上网电价。截至2007年,共组织了五期特许权招标,总装机容量达到880万千瓦。

为了推广特许权招标经验,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文件,提出了“风力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电价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根据该文件,部分省(区、市),如内蒙古、吉林、甘肃、福建等,组织了若干省级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标,并以中标电价为参考,确定省内其他风电场项目的核准电价。其他未进行招标的省(区、市),大部分沿用了逐个项目核准定电价的做法。

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在风电电价政策属于招标电价和核准电价并存。由风电特许权项目确定的招标电价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中标规则的完善,中标电价也趋于合理。特许权招标项目的实施在风电电价定价方面积累的许多有益的经验,尤其是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发改价格[2006]7号》文件后,各省的核准电价更加趋于合理。风电场装机容量在50MW以下,以省内核准的形式确定上网电价。由于各地风电场的建设条件不同,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核准的电价也差别较大,但一般采取当地脱硫燃煤电厂上网电价加上不超过0.25元/kWh的电网补贴。

(四)目前中国风电电价政策

随着风电的快速发展,“招标加核准”的模式已无法满足风电市场发展和政府宏观引导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当前各地风电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从招标定价加政府核准并行制度过渡到标杆电价机制,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也将引导风电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2009年7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1906号),对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进行了完善。文件规定,全国按风能资源状况和工程建设条件分为四类风能资源区,相应设定风电标杆上网电价。

四类风电标杆价区水平分别为0.51元/kWh、0.54元/kWh、0.58元/kWh和0.61元/kWh,2009年8月1日起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统一执行所在风能资源区的标杆上网电价,海上风电上网电价今后根据建设进程另行制定。政府针对四类风能资源区发布的指导价格即最低限价,实际电价由风力发电企业与电网公司签订购电协议确定后,报国家物价主管部门备案。

二、特许权招标项目

2003~2007 年,五期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家后的重要举措,风电上网电价政策不够明确的情况下,特许权招标对合理制定价格、加快风电大规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五次风电特许权项目电价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家通过特许权方式确定的招标电价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如:内蒙古西部地区特许权招标项目从2002的0.382Yuan/kWh上升至2007年的0.5216Yuan/kWh;甘肃的特许权招标项目的电价从2005年的0.4616Yuan/kWh上升至2007年的0.5206RMB/kWh;河北的上网电价由2006年的0.5006 RMB/kWh上升至2007年的0.551RMB/kWh。

三、特殊省份电价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全国范围内风电价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个别地区也有例外,例如黑龙江和内蒙古西部。特说明如下:

黑龙江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风资源相对贫乏,并且建设成本居高不下。此期间的建设项目单位投资在1.1万元/kW以上,导致该区域风电发

展相对滞后于其他省份。2003~2004年在黑龙江投建的两个示范工程,都采用价格较高的进口设备和技术,因此上网电价较高,即便如此,也仅能维持正常运行。目前,随着风电企业逐渐掌握黑龙江风能资源的特性,运行成本进一步降低,风电项目增多,此外,风电设备国产化的进程加快,也使风电建设成本降低。黑龙江省的风电产业的发展趋于正常,电价有降低趋势。在内蒙古西部,由于风能资源地理位置远离电网主网架,送电距离远,出力不稳定,对电网调度冲击大,风电企业建设风场的同时需要考虑部分输电设施的建设,因此风电成本较高,核准的电价也较高。加上2003~2004年间,内蒙古地区由于其电网技术落后及电力需求容量限制了风电产业的商业化发展,该地区风电产业处于成长初期,没有大规模发展。国家、地方为了扶持风电的发展,加快了输电线路的建设,使企业减少了相关成本。此外,随着风电设备国产化速度加快,国内设备价格降低,因此风电建设成本降低,电价也相应趋于下降。

四、中国政府对风电的补贴政策

中国政府一直大力支持风电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要求电网公司在售电价格上涨的部分中拿出一定份额,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即高出煤电电价的部分)。,电网和中国政府对风电的政策性补贴力度逐年加大,由2002年的1.38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3.77亿元1[1]。由此可见,中国政府的政策是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因此,中国风电迅速发展,三年间装机容量翻番。尽管如此,由于风电运行的不确定性,技术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限制,中国风电企业的盈利仍然是微薄的。

五、总体结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风电电价变化和风电行业的发展特点密不可分。风电行业发展经历了初期示范、产业化建立、规模化及国产化、目前逐渐完善等四个阶段。与此相对应,四个阶段的风电电价基本情况为:初期示范阶段:与燃煤电价持平(不足0.3元/kWh);产业化建立阶段:由风力发电厂和电网公司签订购电协议确定,电价各不相同(0.38元/kWh~1.2元/kWh);规模化及国产化阶段:招标电价与核准电价共存,国家招标电价保持上升;目前完善阶段:四类标杆电价(0.51元/kWh,0.54元/kWh,0.58元/kWh,0.61元/kWh)。在这期间,中国政府一直努力探索合理的风电电价

市场形成机制。不同阶段的机制不同,风电电价亦有所波动,国家的指导电价逐年上升,核准电价则略微下降,这都符合中国风电产业和世界风电产业的发展规律,使中国的风电电价更趋理性。同时,可以看到,中国政府在探索风电价格机制和规范风电电价的过程中,一直给予风电行业巨大的支持,2002~2008年,国家对风电的补贴额从1.38亿元上升为23.77亿元,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这极大地提高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促使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成倍增加,中国一跃成为风电大国。

7.工程竣工总结报告 篇七

各位领导您们辛苦了:

下面我就联谊路30号综合楼加固装修工程竣工之际。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要的总结汇报。

本工程包括联谊路30号综合楼加固装修工程,屋面平改坡工程。从2011年 3 月18 日开工至2011年7月18 日。历时四个月共计120天,圆满完成了业主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规定的施工项目。

在此,我代表上海通兴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衷心感谢上海同大建筑设计事务所、海军东海工程设计院监理部,长期不厌其烦地亲临施工现场细心解释、耐心指导;同时,衷心感谢海军上海专用装备物资器材采购站领导对我公司在此施工积极支持,并在百忙中多次抽出时间亲临施工现场,具体指导工作。

本工程整个施工过程,我公司项目部始终贯彻百年大计、质量为第一,以人为本,强化管理。以勤勉促生产抓进度,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以质量促效益,以安全生产作项目最有效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坚持以质量为第一,安全生产为指导的原则。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落实施工,各专业性工种都有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有完整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各级质量责任制,质量与经济挂钩,奖罚分明。执行强制性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得到全面落实。本工程所用各种建筑、加固、装饰原材料、成 1

品、半成品构件均由长期合作的信得过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保证资料齐全,并有国家专业权威检测机构出示的检测合格报告。每道工序进入下道工序都完善“三检”做到完成一道工序,合格一道工序。合格率达100%。对于各项功能性安装工程项目都有完整的检验、检测、及试验记录,并达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所有隐蔽工程项目自检合格后均报监理验收合格后再行隐蔽,并有记录。观感质量符合要求。

施工过程中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包括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检查及主要功能抽查、工程观感质量检

查),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要求进行检查评定,确认工程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和企业标准,达到

合格质量等级,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完成合同规定的全部工作量,无遗漏无质量缺陷,无甩项工作

量。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我公司对本工程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认了工程质量,符合法

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标准规定,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施工技术资料及质量保证资料基本齐全,并已装订成册。经我公司核验,本工程质量等级自检合格。

谢谢各位领导!

上海通兴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

8.管灌工程总结报告 篇八

梦芝办事处张华洼管灌工程项目位于招远市中部,梦芝办事处境内,西起张华山,东至界河西岸,南临罗峰办事处,北与金岭接壤。项目区内总耕地面积为3200亩,规划实施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涉及十里铺、张华刘家、张华孙家、张华张家、张华王家共6个村,1464户,总人口4266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万元,农民人均收入

元。

梦芝办事处张华洼管灌工程被列为2010年招远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以来,我们严格执行烟水农函字【2010】

号文“关于2009年招远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增省级资金项目工程设计的批复”及招水务【2010】

号文“关于梦芝办事处张华洼管灌工程开工批复”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完成了规划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前期工作

项目立项后,我们对涉及村进行张榜公示。我们梦芝办事处作为项目法人单位,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们以招梦办发【2010】

号文“关于成立梦芝办事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线建设项目法人的请示”成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设立专用资金账户,省资金及自筹资金全部列入该账户。我们委托山东海逸恒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公开招标,于2010年8月27日发布招标公告,2010年9月16日14时开标。确定招远市水处理工程公司为该工程的承建单位,烟台水利建设监理中心为工程监理部门。

二、工程批复及完成情况

按照批复工程量工程主要内容:该项目区共由6个分部组成1、新建泵房5座,并实施其配套工程;

2、改造泵房6座,并实施其配套工程;

3、新建大口井1座,并实施其配套工程;

4、新建水池1座,并实施其配套工程;配套电机水泵14台套,安装管路总长18667米。我们于2010年9月20日开工,到2010年12月13日工程全部完成:安装管路18667米、阀门井40座、泵房11座、机电设备14套、出水口180个、水池1座等。

三、工程建设质量

在规划设计中我们聘请招远水利勘测设计院对项目进行设计,在施工水利措施方面以配套机井和铺设地下管道高效节水工程为重点。通过公开招标由招远市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管槽由工程所在村动员受益群众以“投劳折资方式开挖。我处安排技术人员及烟台水利建设监理中心的监理进行现场指导监督。出水口,泵站在显著位置制作了重点县标志。达到了项目设计要求。

四、资金筹措和使用情况

梦芝办事处张华洼管灌工程共完成投资242.2132万元,其中省配套资金88万,占总投资36.3%;烟台市配套资金88万,占总投资36.3%;招远市、镇政府配套资金34万占总投资的14%;群众投劳折资32.8020万,占总投资13.4%。各级配套资金全部到账。为了保证建设项目开支合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专项账户,配备了专职会计,严格执行报账制,保证了专款专用。

五、文件资料归档情况

归档文件齐全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六、管理运行及机制建设

建成后的工程设施、设备产权归办事处,为保证工程良性运行,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对整个项目区的水利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水价由物价局核定后,贯彻执行。

七、综合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2010年项目建成后,年节约水量12万立方米,新增粮、果产量30万公斤,人均纯收入增加432元。

2、社会效益

项目的建设,使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0.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4万亩。同时,通过项目建设,使农民确实尝到了甜头,使农民认识到重点县建设是给农民办实事的,改善了农村干群关系,对基层组织建设,稳定社会治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八、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建议

我处2010年重点县建设项目顺利竣工,在外业和内业两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知道与市水务局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例如在工程标准上还有待提高,在工程管护上还应不断创新机制,使工程长久发挥效益上还要进一步规范等。今后我处将继续以市水务局的要求完善各方面工作,建设优质工程,争取成为全市重点县建设的标兵。

招远市梦芝街道办事处

9.轨道工程单位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篇九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X城际XXX标轨道工程

2、工程地点:XXXX

3、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XXXX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单位:XXXX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XXXX有限公司 质监单位:XXXX监督站 施工单位:XXXX有限公司

4、工程简介:

XXX城际轨道XXX标线路自既有广深III、IV线XX站附近引出,上跨既有XX铁路I、II线和改建XX国道后,在XX新村附近设XX城际站,与XX地铁X号线换乘,出站后沿港口大道跨XXX进入XX境内,沿线一路高架,在XX境内X路南侧设XX站,出站后跨越XX高速公路进入XX镇,在X村设XX站,出站后跨越XX公路行进,至XX公路与西部干道十字路口东南角设XX站,与XX城际实现十字换乘,出站后到达设计终点。本段起讫里程为DKX+592~DKX+000,正线长度18.102km,线路路基总长 X.797Km,桥梁X.305Km,全段桥梁比例为95.6%。设车站4座,分别为XX站、XX站、XXX站、XX站,均为高架车站。

XXXX工程纳入穗莞深城际设计范围,里程范围为DKX+150~DKX+591.092,线路全长XXkm,设车站一座(XX站)。XXXX负责承建范围为:XXX城际XXXX段,起点DKXX+120,终点DKXX+000,8.88正线公里,XX站特大桥跨XX铁路(40+76+40)m三线连续梁;XXIII、IV线既有线改建(K35+300~K40+000)X.72km;XXX工程(DK0+150~DK2+591.092)X.Xkm等相关工程。

XX工程,起讫里程为DKX+150-DKX+591.092,全长X.44km,线路与西部干道并行。

二、施工过程控制:

我单位在接到公司的开工通知后,立即着手工程开工的准备工作:组织了一个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管理班子;组织了一个技术过硬的、能打硬仗、服从管理的施工队伍;工程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及开工所需的各种材料在开工前均已落实到位。

本工程在施工前,我单位会同甲方、监理、设计院、建设单位等相关各方共同对施工图纸进行了图纸会审工作,将对施工图纸上的疑点提出来并请教设计,并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来合理的建议,都得到了设计院的回复,并形成了图纸会审纪要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图纸上的问题,我单位都及时与设计院取得联系,以设计变更的方式对图纸进行补充。

在施工过程中,我单位严把质量关,进场的各种材料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行业标准及国家规范要求。进场的材料必须跟随提供质保书、合格证及相关检测报告等资料,无合格证的,无质保资料的材料一律拒收。材料进场后,现场材料员和质检员都对材料的外观质量、规格尺寸、型号等进行了抽检,对有问题的材料绝不放行,进场材料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并对材料进行见证取样抽样检验,待检测结果合格后方才用在工程上。

为保证工期,我单位精心编制了工程总进度计划表及施工组织设 计,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审核,认为是切实可行的。在施工中总是围绕总进度计划安排每周的工作,再把每周的工作量细化到每一天,要求班组必须完成计划安排的工作。上月滞后的工作量在次月必须补上,同时本月的工作也必须完成。综合考虑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加大周转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加强对班组“效率出效益“的教育,合理安排劳动力,各工种穿插施工,每道工序衔接紧凑、有序,终于,自 201X年 X 月 1 日 开工施工XXX项目工程,至 201X年 X月30 日全部完成设计文件所包含的及合同所约定的全部工程内容,具备了申请竣工验收的条件。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好坏,是企业施工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始终的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安全生产得到有效的控制,使“警钟长鸣,事故为零”,我单位积极对待,可续、严谨管理并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安全生产始终在我掌控之中:、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加强职工教育,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坚持检查制度,保证形势稳定。、贯彻执行一个标准,四个规范。

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在我单位精心、科学的管理下,本工程自开始施工到工程内容全部结束,未发生安全事故。

本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是“合格”。我们在此基础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精心挑选了有学历、有丰富施工实践和现场管理经验的同志担任现场管理工作,实行竞争上岗,从而建立了高效能的项目经理部;成立了质量检查小组,制定了消灭质量通病的纠正/预防的措施,定期总结,确保本工程不出现质量通病,保证达到质量目标;对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了三级教育及岗前交底,以提高质量 意识和安全意识。在施工中严格监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国家现行规范及相关标准图集施工;认真执行技术复核制度;加强技术交底制度;认真自检、互检、交接检,在“三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专职检,专职检合格后在报监理验收;加强隐蔽验收,完善施工记录;加强工序控制。对工序的质量控制,我们采取序前预防,序中控制,序后检查的三阶段控制法,即在上一个工序结束后,下一个工序开始前的工序准备阶段先要对上一个工序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整改,防止问题积累,上道工序未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严格检查制度,每天质量员、施工员跟踪检查,质量组每月全面检查;加强成品保护;规范工程技术管理资料工作。

三:工程质量情况

质量控制措施:

我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对工程项目实行质量目标管理,使工程质量达到一次验交合格率100%,优良率90%以上,具体实施中有以下控制措施:

⑴照ISO9002质量体系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创优规划,使每道工序都在严格的质量监控之下进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⑵根据工程项目特点组织精明强干的施工队伍,明确分工,加强协作,注重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间的密切配合。

⑶各单项工程、各工种均实行项目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质量指标直接与施工人员经济挂钩,奖优罚劣、重奖重罚,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指标均列入奖罚内容。

⑷采取多种形式对项目全员进行质量教育,树立“百年大计,质 量第一”的思想,强化项目全员的质量意识,施工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各工种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操作技能,为创优质工程创造条件。

⑸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检测工具,强化工程质量管理,认真执行设计图纸审核制度,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使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熟悉本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到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作业。

⑹加强试验检测工作,严格检验各种工程材料,严格按照施工配料,确保各部位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⑺做好质量检查工作,项目部和各队设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监督检查工程质量,对每一道工序均进行全面严格的质量检查,实行内部质量上级管理制度,隐蔽工程在业主及监理人员检查签证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⑻根据工程特性,提供先进的施工机械和试验仪器,为工程创优夯实基础。

⑼搞好样板工程的试点和经验总结,用样板领路,全面推广,达到创全优工程的目标。

施工中工程质量自检情况及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 我单位在施工中对工程质量严格按照自检制度进行操作,先由施工队操作工人自检和工班自检,队级质检员检验,经检合格后,上报项目部质检工程师,项目部质检工程师再进行检验,工程质量得到确认后报验监理工程师。上下工序之间还要进行交接检验,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接收,上道工序的质量事故隐患决不留给下道工序。

同时,项目经理部每月组织一次质量大检查,并进行质量评定,作为当月验工计价的依据。质量大检查以检查工程质量为主,同时检 查质量管理工作,查看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检查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措施,限期改正,并进行复查。质量大检查后,检查组汇总检查情况,在工程会上进行通报,奖优罚劣,以示激励。

对施工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我单位坚决处理到底,决不留质量隐患,在哪发现问题,就从哪进行处理。四:自评意见

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国家现行规范及相关标准图集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规范质量检查制度,加大检查力度,在施工过程中始终使每一个环节都处在可控状态,得到了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的充分肯定。

现我单位已经基本完成了本工程设计图纸及合同约定的全部工程内容,已形成使用功能,质量控制资料,质量验收资料及其他技术资料基本齐全有效。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均已处理、整改完毕,现场检查未发现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隐患,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观感质量较好,可申请竣工验收。

XXXX有限公司 XXXX项目经理部

二0一X年X月二十日

XX城际XX标项目

XX轨道工程施工总结报告

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XX标XX工程轨道工程

上一篇:硫磺回收装置尾气回收系统生产安全运行分析下一篇:物业管理费用缴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