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7篇)
1.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篇一
月华中学
备 课 本
学校: 月华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音乐 姓名: 张平 0 16 年 2 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186班、187班、188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六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
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
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七、具体安排:
第一单元 3 课时 第四单元 3 课时 第二单元 3 课时 第五单元 3 课时 第三单元 3 课时 第六单元 3 课时(共计:18课时)
第一单元 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 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
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一单元 第三课(综合)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教学目标:
1、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歌唱春天的歌曲,欣赏春天的乐曲,来寻找春天,发现春天,感悟春天。
2、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发学生体验在清新流畅的音乐中焕发的青春气息,唤起学生对音乐、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欣赏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春天:
(一)、播放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学生进教室。
(二)、看春、说春、听春:
1、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春景图片,配有优美的背景音乐。(从冰雪融化到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到处充满无限生机)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几幅图有什么变化?你能感受到图片所表现的内容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略
2、师:是啊,现在正是春天。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那么春天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春天的美景吗?或者你说一、二句赞美春天的话或诗句。
师: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3、师: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春天是那样的美丽,让我们静静的听一听,你听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学生模仿小鸟的叫声、春雨的声音等等)
二、导入新歌:
师:春是四季之首,她在人们的艺术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春天是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都期盼的季节,我们是多么渴望春天啊!
三、学唱歌曲《渴望春天》:
1、播放童声合唱《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 A、作品的演唱形式?
B、作品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抒情愉快
3、低沉忧伤
C、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D、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
2、听一听,比一比。
(1)、学习新知识:什么是6/8拍,6/8的特点是什么?乐曲开始的第一个字“来”,是在小节的第几拍?
指导学生划拍子唱一唱上面旋律,巩固6/8拍的节奏。
(2)、比一比歌曲为什么用的是6/8拍子,而不用3/4拍子。(学生在听中比较,同样的旋律用不同拍子有何不同的感受。)
3、跟着老师的琴声用“啦”进行哼唱旋律。并模仿一下节奏XXX拍手为旋律伴奏,注意6/8拍子的强弱对比。
4、同学们唱会了这首歌曲旋律之后,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的几句乐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分析歌曲四个乐句中,哪几句开始部分完全相同,哪一句完全不同?在音乐的表现上有何意义?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对该曲结构的讲解:这首乐曲由四个工整对称的乐句组成,前两句为上下句,似一问一答,活泼流畅;第三句变化音的出现,丰富了乐句的色彩;第四句由前两句变化而来,旋律更加婉转,并起到总结作用。
5、请同学们按照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感受其中的春天气息。
6、复听《渴望春天》。师生共同分析歌曲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哪些地方表现了渴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心情?
7、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好听的歌曲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什么时代的音乐家?有什么成就?称号是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莫扎特。学生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师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歌曲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
8、艺术处理。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1)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什么?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3)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9、在老师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边唱边加上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
课件出示乐器伴奏: 三角铁:X.X.沙 球:0XX 0XX(还可以用串铃、铃鼓、响板等乐器伴奏)
10、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充满生机的季节。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作品来赞美春天,表现春天的美好。请你们想一想,还有什么歌曲或者乐曲是描写春天的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歌曲:《春天在哪里》、《三月里的小雨》、《春晓》、《北国之春》…… 乐曲:《春之声圆舞曲》……
四、实践创作活动:
1、师:同学们唱着描写春天的歌曲,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春天美好的图景,如果让你来表现春天,你会采用哪些艺术表现形式?接下来我们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一下春天怎么样?分小组进行创作,把你眼中看到的春天的景物表现出来。(学生分成三小组,以朗诵、绘画、舞蹈、器乐等形式来表现春天)。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董希文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2.歌曲《红旗飘飘》。3.歌曲《国旗颂》。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15.反馈与评价:
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一、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是为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成就,培养其热爱民族音乐而设立的。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是姐妹篇,都是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设臵的栏目中,在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时,欣赏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歌词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安排“音乐情景剧”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阳关送别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是在教学一线收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节课堂气氛。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教材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完整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
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
第三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臵下节课的内容。
第三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
2.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一、编写意图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乌苏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如,《江河万古 流》中有“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等诗句,《保卫黄河》中的“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个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内容。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
第四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2.教唱《江河万古流》。(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
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
(4)完整欣赏。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中的内容限定在中外影视音乐上。既有影视主题歌、插曲,也有器乐音乐。从选材的角度看,有较大的难度。这不仅是因为可供选择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人们的喜好程度与掌握材料的范围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着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我们力求从音乐与影视这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出发,将音乐与影视不同的结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力求突出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比如,我们选取了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电视音乐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初步印象,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艺术享受。《我心依旧》、《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等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其中的音乐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影视音乐的特殊性,它的画面被美术编辑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移植了进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第六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讨论: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或器乐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3.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人数可根据时间灵活掌握)。
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5.播放《送别》录音之后,回答问题。然后参看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提示。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用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8.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9.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10.比一比,谁先会背唱。
(二)欣赏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吗?
2.请学生讨论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给他们留下过深刻印象。3.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音乐吗? 4.教师先分别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约20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5.教师:我们接下去要分别仔细听赏这四首主题歌。6.分别播放。期间要求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完成讨论及练习。
《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西游记》中四人的不同个性。节奏练习要做到准确、整齐,应提醒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类似的节奏。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风格是宽广抒情的,同时具有雄浑、古朴、苍劲、慨叹等情绪。书中的练习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处理,风格多样,只要能够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达到了目的。如果学生有什么疑问,教师(或请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汉歌》《枉凝眉》后有一个练习,即讨论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汉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二者区别很大,音乐上有明确体现。
听完四首主题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歌的作用或意义等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等音乐。
第六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2.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送别》。
2.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体会,简单讨论如何欣赏影视音乐。3.让学生阅读《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4.让学生提出欣赏的顺序。教师依照大多数意见逐一播放并讲解。5.《我心依旧》的转调知识点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只要学生能够听出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即可。《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它表达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追思;《卧虎藏龙》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大提琴,它表现的是一种洒脱、清虚的情绪和意境。
6.注意让学生对这几首器乐主题音乐的作用加以评述。7.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录音或观看电影片段。
8.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所表现的女大学生为拯救丹顶鹤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9.各小组讨论音乐情景剧的设计方案。
10.试试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决定各组演出顺序。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次演出。
11.请同学们对各组的演出作出评价。
12.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影视音乐感想的小论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
2.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篇二
一、正确认识中学生与流行音乐、教材音乐的关系
初一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 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慢慢形成和定型的阶段。这个时期,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变化, 开始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 对朦胧的爱情生活十分向往, 对外界的事物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是容易对一些问题认识不够全面, 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现阶段大部分流行歌曲都涉及情感生活、表词达意直接明了, 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旋律变化丰富、配器音效动感而震撼, 充满了时代的气息。然而初一音乐教材有一些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单元内容, 如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兴趣。
面对流行歌曲对中学音乐教育的冲击, 我们不能“闭关自守”, 这样会激化学生的逆反心理。然而初一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区分流行音乐的优劣或者对影视歌手盲目崇拜。因此, 音乐教育应当成为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和学生音乐生活的指路人。
二、如何将流行音乐合理引入初一课堂
1、将流行音乐引进课程导入部分,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是上好音乐课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是教师教授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第一步, 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促进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铺设的作用, 音乐教师应该在了解教材内容和逻辑的基础上, 结合最能激发初一学生兴趣的流行音乐设计出有效的导入。例如:七年级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环球之旅——亚洲之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日本音乐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并且学唱歌曲《樱花》。而多数初一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甚少, 对学习日本的文化和音乐的兴趣也不高。同时, 歌曲《樱花》这首作品是采用日本都节调式写成,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唱歌曲的难度。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选择亲自为学生表演受学生欢迎的流行音乐《天空之城》作为课程导入,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还可以提前与班上有乐器特长的同学排练完成小提琴钢琴协奏《天空之城》。这样一来, 导入的音乐内容一下子拉近了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而导入的形式, 也较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使教学过程很自然地过渡到日本这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介绍, 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将流行音乐引进拓展部分, 大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 欣赏环节之后的拓展
初一的音乐教材为每单元第二课时安排了丰富的音乐欣赏部分, 其中有部分作品是器乐曲。但是其中的多数乐器在现在的舞台上难得一见, 这就使学生感到陌生。再有其中一些乐器的音色不那么圆润动听, 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例如: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教材要求欣赏朝鲜歌曲的同时, 了解伽琴这种乐器。笔者在实习旁听过程中发现学生听完教材配的伽琴音频, 都开始打瞌睡, 很难集中注意力用心欣赏。因此, 教师可以选择视频——伽琴演奏《卡农》 (本视频由8把伽琴同时演奏《卡农》为街舞表演配乐) 。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旋律《卡农》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使伽琴的音色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学生喜欢的街舞也利于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
(2) 课后小测的拓展
初一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末尾都会安排一些“小竞赛”或者“小测”, 意在测试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然而整天埋在语数英书堆里的初一学生, 又怎会有激情完成音乐课上的课后笔头练习。对于此,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最后5至10分钟来做听辨的测试。而这写听辨的音乐作品, 教师可以选择流行音乐与传统相结合。例如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在讲解草原上的蒙古族、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藏族音乐特色后, 教师可以安排如下几首歌曲作为听辨测试的曲目:《雅鲁藏布大峡谷》 (藏族) 、《万马奔腾》 (蒙族) 、《香巴拉并不遥远》 (藏族) 、《掀起你的盖头来》 (新疆哈萨克族) 。其中歌曲《万马奔腾》、《掀起你的盖头来》为传统民歌, 其他三首为流行音乐。如此安排一方面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 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得听了两首本来不太情愿接触的传统民歌, 教学效果显著。
3、充分挖掘流行音乐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努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初一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 安排欣赏藏族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而这首歌曲的音区极高、演唱方法较为传统, 歌唱家音色嘹亮, 故初一学生对这样的歌曲陌生。如此一来想要通过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来讲解藏族民歌的特点显然难度很大。因此,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藏族流行歌曲中的传统音乐元素, 选择具有较明显传统音乐元素的流行歌曲来对比讲解藏族歌曲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索朗扎西的歌曲《幸福香巴拉》, 将此与民歌《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作对比性的介绍, 启发学生发现两首歌曲在歌词、题材内容、速度、旋律、音高音区等方面极为相似,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藏族民歌的特点。同时, 提示学生发现《幸福香巴拉》充分结合藏族传统音乐特点, 运用rap (说唱) 等现代流行歌曲创作手法, 抒发了对“香巴拉”的无限憧憬与向往。这样一来, 教师迎合学生兴趣, 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与藏族传统音乐作对比, 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藏族传统民歌特色的印象, 还让学生了解到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并不是分离的, 大多流行音乐都是建立在传统音乐特色的基础上, 加入现代元素写成, 这就为端正学生认为传统音乐“土”、“过时”的理念起到一定的作用, 同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结语
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生字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修订之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教师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大纲作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合作、评价的方式进行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一、生字教学方面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汉字
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将字典以及汉语词典常备身边,当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马上拿起字典查阅这一文字的读法、写法和含义等。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检字方式认识生字、积累生字。针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字要全面掌握,如果发现学生生字记忆较为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在书上标注拼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多的积累生字。
(二)规范数学汉字
教师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书写硬笔楷书,可以向学生推荐质量较高的硬笔书法字帖,让学生对这些书法家的字进行选择并临摹。刚开始写的时候,可以先“描红”,然后再进行“仿影”。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其喜爱书法家的事迹以及书法特点,教会学生如何辨识某一字体的书写者。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汉字书法的练习,帮助学生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二、阅读部分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文章整体内容。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将文章中的生字解决。此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齐读,使阅读更加流畅。然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自主默读,在阅读过程中概括文章大意。这些环节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几点问题,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出问题
教师将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并将不懂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在课上提出问题,然后让其他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例如,学习《化石吟》的过程中,一位学生提出问题“造物主的存在”主要指的是什么?这时,学生们相继抢答,最后教师做出总结。
(三)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文体实际特点,结合学生在语文上的实践。引导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例如在学习《风筝》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体思想,并从这一文章中总结人生道理。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对阅读内容进行延展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通过语文阅读内容,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延伸,延伸到道德层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技巧、文章写作技巧、总结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思路、总体思想等等内容。还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延伸,从思想道德的角度告诉学生如何做人,要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等观念。
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对文章中提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延伸,将课本知识向其他学科知识方面进行延伸,从而丰富学生知识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一定帮助,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女娲造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知识进行延伸,为学生介绍远古时期的一些知识,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文章内容,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
(五)科学评价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此外还要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不足,同时能够积极地将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并进行自我提升。
教师在对学生阅读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对阅读技巧进行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如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充分带到朗诵当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成阅读小组,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每读一篇文章均要记下阅读笔记,并且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对这些阅读笔记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开展这一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征文活动,教师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围绕这一情境自主作文。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充分了解,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
六、结束语
总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修订后,要本着新课改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无论是文字方面的教学还是阅读方面的教学,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构建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功连.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对我国深化课程改革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5).
[3]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理论月刊,2015(1).
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短语 篇四
Around The World 世界各地On vacation 度假Take photos 拍照On the beach 在海边a group of people 一群人play beach volleyball 打沙滩排球be surprised 惊讶的be surprised at sth./sb.对某人或某人感到惊讶in this heat 在酷暑中be relaxed 放松
have a good time 玩得很痛快
in different kind of weather 在不同的天气里Thank sb for(doing)sth由于(做)某事而感谢某人How’s it going?近况如何Some…others…一些…另一些…Look like..看起来像。。
二、句型/日常交际用语
(1)-How’s the weather(+地点)? –It’s raining?
(2)-What’s the weather like?—It’s sunny./It’s cold and snowing.(3)-How’s it going? –Great./Not bad.(4)Thanks you for joining CCTV’s Around The World show?(5)-Is Aunt Wang there? –Yes,she is/No,she isn’tUnit 7 What dose he look like?
一、词组
look like 看起来像....curly /short/straight/long hair 卷/短/直发medium height/build 中等高度/身体a little bit 一点儿…a pop singer 一位流行歌手play的用法。wear glasses 戴眼镜
have a new look 呈现新面貌go shopping 去购物
the captain of the basketball team 篮球队队长Nobody knows me 没有人认识我would like 想要
a large/medium/small bowl 大碗/中碗/小碗what size 什么尺寸orange juice 桔汁green tea 绿茶
phone number 电话号码as well as 而且
what kind of 表示….的种类a kind of 一种…some kind of 许多种…a bowl of rice 一碗米饭
a bottle fo orange juice 一瓶桔子汁three oranges 三个桔子(可数)
a bottle fo orange j 一瓶桔子汁(不可数)some chicken 一些鸡肉(不可数)three chickens 三只小鸡(可数)do one’s homework 做某人的家庭作业如:do my homework 做我的家庭作业play +运动或棋类
如:play soccer 踢足球 play chess 下棋play +乐器 如:play the guitar 弹吉他go to the movies 去看电影do some reading 阅读
study for the(math)test 准备(数学)考试stay at home 呆家里
go to summer camp 去夏令营go to the mountains 去爬山visit sb 拜访某人go shopping 去购物
last month 上个月three days ago 三天前yesterday 昨天look for 寻找go for a walk 散步
i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在早上/在下午/在晚上play computer games 玩电脑游戏It was time to do sth 该。。的时候了ptetty good 相当好;不错in the conner 在角落kind of boring 有点无聊be lost 迷路feel happy 感到高兴be fun 很有趣on vacation 在度假Central Park 中央公园the Great Wall 长城the Palace Museum 故宫Tian’an Men Square 天安门广场talk show 谈话节目soap opera 肥皂剧sports show 体育节目game show 比赛节目think of 认为
how about… …怎么样?=what about…in fact 事实上
a thirteen-year-old boy 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The boy is thirteen years old talk to(with)… 跟 …谈话thanks for… 为…感谢each student 每个学生key ring 钥匙链baseball cap 棒球帽the school magazine 校刊
can’t stand 不能忍受
don’t mind 不介意/无所谓/不在乎school rules 学校规章制度break the rules 违反规章制度in the hallways 在过道listen to music 听音乐
in the music room 在音乐教室里in the dining hall 在餐厅sports shoes 运动鞋gym class 体育课after school 放学后have to do 不得不做too many 太多get up 起床
by ten o’clock 十点之前make dinner 做饭
5.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等感受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3、通过教师指导,利用眼球模型、书中插图,学生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结构
4、教师设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明确眼球成像过程。
5、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3、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4、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几张照片,让同学们说说看到了几张照片都是什么?
二、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
自主学习了解眼球的结构;
考记忆 说出眼球的三个结构名称及其特点;
对对号 将眼球名称对号入座;
猜猜看 下列变化是由眼球哪一结构引起的?
2、视觉的形成
探究:
(1)外界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哪些结构并最终在什么结构上成像的?
(2)眼睛是通过哪一结构的调节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学生汇报
课件展示视觉形成过程
真实的物体与所成的物像有什么差别?liuxue86.com
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的物体都是正立的呢?
明确:视觉形成于大脑。
学习目标二: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
课件展示近视情况,学生概括近视形成的原因
2、怎样矫正?
3、预防近视的措施
“三要”“四不要”
三、分析资料,迸发情感
我国仅角膜损伤致盲患者就有400多万,其中青壮年约占70%,儿童约占15%,这些人只要换上健康的角膜就会立刻复明,但我国每年只能约700人做角膜移植手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同学们我们怎样尽自己所能关爱身边的盲人朋友呢?
四、寄语学生
六月六日是爱眼日!它的设立在于提醒我们每个人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因为它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只有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能更好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说出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多方面的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3.能够开展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1.知识方面:掌握调查和收集资料、科学探究的方法;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的方案;开展课外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
3.科学价值观方面: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分成四组,明确组长及组员名单
2.布置调查任务:
①人类破坏森林的实例
②人类活动引起沙尘暴的实例
③各种野生动物被捕杀的实例
④结合广州珠江水的污染状况,收集我国河流、湖泊被人类污染、破坏的实例
⑤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实例
⑥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实例
⑦酸雨、废电池产生危害的实例
⑧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小组讨论:这些现象的后果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的行为?
3.每组选两个标题(彼此不重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成幻灯片(最好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汇报。小组讨论内容每个同学都要做好发言的准备。
设计意图:
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将下一课时的调查内容也纳入本节课,每个小组选做其中两项内容,负担不会太重,再通过堂上的汇报交流,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里将课外阅读(⑥⑧)也纳入查阅范围,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有关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教学引入:
通过大屏幕展示组图:
青山—绿水—蓝天—小鸟天堂—繁华的都市—拥挤的人群—密集的厂房—高高耸立的排污烟囱—荒山—污水—灰蒙蒙的天空—垂死挣扎的小鸟
教师:美丽的青山绿水没有了,带给我们的是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人类在制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先请出我们第一组的代表来发言。
学生堂上展示阶段:
学习活动:由每组选派发言人1~2人,用ppt展示资料收集结果
第1组汇报:人类破坏森林的实例,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实例
第2组汇报:人类活动引起沙尘暴的实例,生物入侵及其危害的实例
第3组汇报:各种野生动物被捕杀的实例,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第4组汇报:结合广州珠江水的污染状况,收集我国河流、湖泊被人类污染、破坏的实例,收集酸雨、废电池产生危害的实例
师生互动:教师可向学生发问,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问
生生互动:一个小组汇报结束后,不同小组成员之间可提问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学生课前资料收集整理成果的展示,也是这节课的主要环节。学生学生将课外查找到的资料,以制作的演示文稿进行汇报,在课堂上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互相交流。组内可以分工,每人交流一个方面,其他同学给予补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堂上教师要提醒每组发言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学生在汇报的同时,其他小组也要认真聆听,并对汇报的小组作出质疑或提问,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一些重要的内容点出,引起学生的关注,或者将被学生忽略的内容加以补充。
无论是学生的展示环节,还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环节,均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引导着学生,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调查问题、收集资料、准备发言的活动中去。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资料和信息,达到了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师生讨论阶段:
讨论内容:这些现象的后果是什么?面对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的行为?
学生:各抒己见,具体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或感想
教师: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发言,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作起。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敞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完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平等地发言,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学生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
结束:
表扬各小组成员作业完成得很好,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下次做得更好!
6.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篇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卖油翁》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文字浅显,较易理解。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文言文虽然不多,但对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掌握较熟,老师基本能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翻译,老师只需强调重点字词即可,不用逐字逐句翻译。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先介绍人物后叙事的记叙方法2.掌握重要实词“善”、“矜”、“睨”、“颔”、“忿”“尝”等的含义。积累文言虚词“而”、“以”、“之”等。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的独特艺术手法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翻译课文,把握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孰能生巧”这个道理,并在学习中加以苦练。
2.培养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感受“熟能生巧”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由人及己,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第一 学时)
一、导入新课:
1、道具:(因为找不到铜钱)一个小瓶子,口与铜钱,的方孔大小差不多、一个水瓢、一瓢水。
2.一名学生上台,把瓢里的水倒进小瓶子。
3.师:要求其他同学观察他倒的水有没有洒出来(有),谁能把他滴水不漏的倒入瓶子?
4.引入课题《卖油翁》
5.解题:卖油翁,卖油的老头,没有具体的名字。在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类能工巧匠多的不计其数,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被湮没,连名字也不可靠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6.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要地位,他积极培养后进。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成为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北宋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手中的笔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播放朗读录音,要求根据自己听到的读音及停顿,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划分朗读节奏。
3.师巡视,检查学生注音及节奏划分情况。
4.大屏幕展示拼音及节奏划分,要求学生订正。
Ppt:读准字音。
矜jīn 圃pǔ 矢shǐ
忿fèn 酌zhuó 杓sháo
遣qiǎn 颔hàn 睨nì
Ppt:把握节奏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齐读课文,把握节奏。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3.成果展示。(学生主动翻译课文,每桌一人,要求指出自己翻译的句子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
(板书)
通假字: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折。
古:善于,擅长。
2.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 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但手熟尔。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2.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释担而立 连词 表顺承
2.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
3.而钱不湿 连词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4.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 表修饰
以:
1.公亦以 此自衿 介词 凭、靠
2.以 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靠
3.以 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
4.徐以 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之:
1.睨之(代词)代 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 射箭也是 凭手熟的道理
4.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 葫芦
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 卖油翁
四.再读课文,准备复述。
1.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复述。
2.复述要求:1.用自己语言把故事讲给大家听。2.尽量不要看课。3.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关键词进行复述。
让自愿上台的学生进行倒水实验。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认真观察,看他们实验的效果,并作点评。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学生读课文,并进行圈点批注。
老师强点重点及考点
老师巡视学生给课文划分的节奏,并给予指导。
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等几类分别板书。
老师提示,并用多媒体展示。
复习虚词及常用虚词“而”“以”、’之”等的用法。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疏通了文意,积累了文言实词、虚词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夯实了基础,为我们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相信下一节课的学习会容易的多。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编课本剧
板书设计
通假字:
1.尔--耳,罢。
2.杓-勺,勺子。
古今异义:
古:只是。
1.但:
今:但是,连词,表转.善
今:善良。
古:夸耀
3.矜
今:庄重,严肃。
古:场地(这里是将原来的意思扩大了。
4.圃
今: 菜园、果园。
古:慢慢地
5.徐
今:姓氏
一词多义: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动词,射箭)
1.射
吾射不亦精乎?(名词,射技)
2.尔
尔安敢轻吾射!
词类活用:
1.汝亦知射乎?射,动词用作名词,“射技”.2.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虚词:
而:
1.释担而立 连词 表顺承
2.久而不去连词 表修饰
3.而钱不湿 连词 表转折可译为“可是”
4.康肃笑而遣之 连词 表修饰
以:
1.公亦以 此自衿 介词 凭、靠
2.以 我酌油知之 介词 凭、靠
3.以 钱覆其口 介词 用、拿
4.徐以 杓酌油沥之 介词 用、拿
之:
1.睨之(代词)代 陈康肃射箭
2.但微颔之(代词)代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
3.以我酌油知之(代词)代 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4.以杓酌油沥之(代词)代 葫芦
5.康肃笑而遣之(代词)代 卖油翁
教学反思
亮点
《卖油翁》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文字意思比较浅显,学生通过第一遍朗读便能知道文章大意。为了夯实考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放手给学生,着不仅夯实了基础,而且还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感觉上课轻松了许多。
不足
因为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自己上黑板归纳板书,且有的知识对学生不放心,讲得过细,有点画蛇添足。
再教设计
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给学生,留点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去补白。
教学过程(第 二学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演课本剧,还原现场。
2.点评:哪一组表演的好?为什么?
二.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1.本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提示:○1.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交流点拨: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动作、神态)
○2.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交流点拨:“无他,但/手熟尔。”
○3.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交流点拨:以我/酌油知之。
○4.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熟能生巧的道理。
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是怎么刻画陈尧咨的交流点拨:(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微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是的武夫来说,显然是受到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明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不但不加赞赏,而且还出乎意料的贬低他:“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妄的康肃公自然是要“忿然”的了。
(3)最后看到卖油翁的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2.从文中可以看出卖油翁是一个怎样的人?陈尧咨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交流点拨:卖油翁:稳重、谦虚
陈尧咨:骄傲、自负
3.这个故事发生在康肃公陈尧咨年轻时候还是年老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点拨:年轻时候。因为从叙事中可看出他年轻气盛。但从课文的注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他封的号“谥号”,以示尊敬。
4.文中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但标题却叫《卖油翁》,干脆把标题改成《陈尧咨与卖油翁》好不好,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好。因为事端是由卖油翁引起的,他如果不“释担/而立”不“睨之”“微颔”,陈尧咨就不会发问;问题又是由他解决的-----以他酌油技术的精湛平息了陈尧咨的愤怒情绪。卖油翁的酌油表演明显技高一筹,作者是详写;陈尧咨的射技,作者以“发矢十中八九”一笔带过,是略写;再者,卖油翁身怀绝技,谦虚沉着,陈尧咨却因“善射”而“以此自矜”。对比效果明显,作者很显然要突出的是卖油翁,因此,标题不能改。
三.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让看待自己的长处?名言警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水满自缢。
2.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孰能生巧?
圈点、批注
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写在黑板上
从自己经历,谈孰能生巧的体会。
提示:表演者有没有把握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
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老师作适当点拨。
课堂小结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买油的老头,能在买油这个行业中流芳千古,这与他的功多历熟十分不开的。生活中,你看到或亲自经历的“熟能生巧”的例子?他给你的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在今后的学生生活中,希望你能踏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复实践,争做本行业中的“状元”。
作业布置
1.片段作文,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人
2.预习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板书设计
《卖油翁》 欧阳修
汝亦知射乎
语言 自负 略
尔安敢轻吾射
陈尧咨
神态:忿然-----暴躁
对比 睨之
人物 神态 稳重
微颔之
卖油翁 语言:无他,但手熟尔。-------谦虚 详
动作:“取”、“置”、“覆”、“酌”、沥----动作熟练
教学反思
亮点 本节课课本剧的表演,看似有点浪费时间,其实不然。“磨刀不费砍柴工。”课本剧的表演,不单单看表面的结果,关键的是学生下去准备的过程。在准备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课文,而且还要把人物象形展现出来,因此,功夫是做足了的,课文内容的理解那还用老师再讲吗?所以,这堂课,学生学得高兴,老师教的轻松。下课了,大家都还意犹未尽。
不足 如果课前能对学生的课本剧进行表演进行指导,课堂表演效果更好,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容易。
再教设计
7.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篇七
1 新课标解读
1.1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生能够开阔视野, 丰富生活经历, 形成跨文化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发展创新能力, 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2 课程基本理念
1) 注重素质教育, 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 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3) 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4) 强调学习过程, 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5) 优化评价方式, 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 丰富课程资源, 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1.3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详见表1)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的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4 分级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各个级别的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鉴于本文我们主要分析的是七年级的教材, 那么根据表2可以看出, 七年级的英语学习要达到三级, 而且在这个级别的有这样一些要求。首先, 在七年级英语课程学习完之后, 能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其次,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 (如学校、家庭生活) 交换信息, 能听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 编写简单的故事;能根据提示简要描述一件事情, 参与简单的角色等活动。最后;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 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2 教材分析
2.1 教材理念层面的分析
新目标英语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 采取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以任务为中心, 在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编写的思路是以话题为主线, 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 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
我们用课标的理念来分析, 有以下四点。第一, 从目的来看, 主要是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这一点充分体现注重素质教育, 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另外强调学习过程, 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第二, 从编写思路看, 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这种思路充分把握英语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为目标的整体设计提供一种标准;第三, 从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来看, 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以任务为中心, 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充分体现课标中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使得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个性的过程成为可能。第四, 从评价来看, 此理念中没有明显提到, 我们知道, 课标要求要优化评价方式, 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且提出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尽管说评价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 和教材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仍然需要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导, 不仅有利于新手老师的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 从而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自信, 进一步积极地学习英语。
2.2 教材特点的分析
这部分我们从课程目标五个维度, 进一步对教材的特点进行剖析, 以此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第一, 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编写思路。以“话题”统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语法结构为表述话题内容和实现内容相关的交际功能服务。为此, 教材采用不同层次的“任务”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用语言做事情”来学习和使用英语。这一点恰恰体现课程目标在语言知识方面的要求, 即语音、词汇、语法 (结构) 、功能、话题。
第二, 单元教学结构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每个单元主要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Section A是基本的教学内容, 着重于听说练习, 兼顾语法学习;Section B在Section A的基础上将话题进一步拓展, 除听说外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口、笔头输出。主要是以“先听说、后读写、再评价”的结构来安排的。这一点体现课标要求的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技能。这一点也符合三级课程目标对语言技能方面的要求, 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第三, 重视学习策略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各项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训练中都渗透了学习策略的培养。我们都知道,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那么在本教材中, 一些活动的安排正体现这一点, 如听前、读前的预测, 听中、读中的推理和判断、词汇猜测等。其次, 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加以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行动和步骤, 这一点体现在, 教材优化了的Self Check部分的活动, 除了提供单元学习成果检测活动外, 更侧重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 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行动, 教材中设计了很多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 不仅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操练新语言, 还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使用所学语言交流信息、分享学习成果或共同解决某个问题, 并在此过程中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第四, 重视文化的渗透, 开阔学生文化视野,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材既介绍了英语国家的文化, 又介绍了我国民族文化, 同时还介绍了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文化, 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扩大视野, 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对世界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 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 教材力图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我国文化的能力。此外, 教材也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 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 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培养, 这在每一单元学生所围绕的话题情境就可以看出, 并不是简单的会说会听几句英语, 而是要明白要表达的目的, 这样不仅合理的运用语言, 而且在这个交流的过程, 互相传递着彼此的思想。
2.3 对预备篇第一单元的具体分析
本单元将字母学习和功能学习相结合, 第一页和第三页循序渐进地呈现了问候的表达法, 并主要通过听、说活动让学生巩固、运用, 还介绍了8个常见的英文名字。第二页和第四页侧重于字母教学, 要求学生能认读字母A至H的大小写, 掌握它们的先后顺序以及书写规范, 并结合本单元字母和单词, 了解元音字母A和E的常见发音。最后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融入本单元功能结构的歌谣, 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目标语言。
1a-1c部分的作用是热身教学。活动1a通过图文导入整个单元的语境、话题, 并呈现表示问候的语言功能, 以及8个常见的英文名字。活动1b通过听力输入的方式呈现问候的表达法Hi./Hello./Good morning.活动1c让学生模仿录音, 进行控制性的口语输出。2a-2e部分的作用是字母教学。本单元让学生在熟悉8个英文名字的基础上, 学习8个名字的首字母A至H。其中2a-2b关注的是字母的发音和顺序, 2c-2d关注的是字母的写法, 以及大小写的匹配。活动2e呈现了字母A至H构成的首字母缩略词, 要求学生了解这些字母在生活中的含义, 激发学生学好字母的兴趣, 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字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a-3d部分的作用是拓展第一页的功能结构。本部分通过图文及听力的形式导入新增的语境和问候表达法, 即下午、晚上等其他时段使用的问候语及应答方法: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活动3a-3b) A:How are you?B:I’m fine, thanks./I’m OK. (活动3c-3d) 通过3a、3c的听力练习和3b、3d的对话练习, 让学生综合运用本部分的核心句型和重点词汇, 进行互致问候的语言交流活动。4a-4d部分的作用是复习字母以及语音教学。活动4a让学生为学过的8个名字排序, 从而复习字母A至H的顺序以及8个英文名字的拼写。活动4b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字母和单词解决新问题, 学会根据刚刚总结的字母A至H的发音规律, 试着读出第二栏生词。本部分要求学生先感知单词的发音, 再去总结, 然后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活动4d通过听唱活动来梳理和总结本单元所学重点句型和功能。
本单元的重难点在于熟练运用问候他人的多种表达法, 包括Hi./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A:How are you?B:I’m fine, thanks.本单元还介绍了8个常见的英文名字, 学生需要区分男名和女名。在后面的学习中, 学生还会接触到更多的英文名字, 虽然教材不要求学生记忆这些名字, 学生需要熟悉它们, 以免它们成为学习的障碍。此外, 本单元在学习8个英文名字的基础上, 总结了元音字母A和E的发音。掌握元音字母的基本发音是后面英语学习的基础, 在随后两个预备篇单元中, 教材还将继续总结其他几个元音字母的发音。
3 总结
通过以课标为基准, 对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材的分析, 我们看出, 此教材在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其理念和主要特点基本与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相符, 但是在评价方面本文认为还需要再做一点改进, 尽管每个单元的Self Check部分编写了检测活动, 以此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合作完成对单元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自我评价。但是本文认为, 最好在每个单元的听力和阅读方面的活动里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评价小建议。具体应该是什么还需要再以后的实践中继续探讨, 但首先要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和全方位, 避免说空话, 要提实实在在的有助于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的建议。
摘要:该文通过对初中英语新课标中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分级标准进行研读, 从而对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材从理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其理念和主要特点基本充分反应了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在评价方面认为还需要再做一点改进, 这也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理念,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郑旺全.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推荐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12-0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听力09-03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10-26
《望江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07-2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06-14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单元复习重点06-1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07-2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测试题10-05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