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刘过,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

2024-08-03

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刘过,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精选8篇)

1.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刘过,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 篇一

关键词:柳永,《八声甘州》,内容鉴赏,创作艺术

柳永 (987 ?—1053 ?生卒年不详) , 原名三变, 字景庄, 后改名永, 字耆卿, 崇安 (今福建武夷山市) 人。早年屡试不第, 后于宋仁宗景佑元年 (1034年) 考取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柳永一生于仕途上不得志, 为人放荡不羁, 终身潦倒。卒于润州 (今江苏镇江) 。善为诗文, “皆不传于世, 独以乐章脍炙人口” (《清波杂志》卷八) , 有《乐章集》。其词自成一派, 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柳永的词作流传广泛, 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加之他长期生活于社会底层, 与民间艺人关系密切,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当时教坊乐工“每得新腔, 必求永为辞”, 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推动了词的普及, 同时也影响了后世的广大词人。

柳永在词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他推动了词体的发展与创新, 宋词发展到他手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目。首先, 在词的体制方面, 柳永有两项突出成就。一是他精通音律, 采用了许多新曲调, 有些是他自制的, 如《秋蕊香引》等。他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二是柳永大力创作慢词, 共有87首调125首之多, 如《木兰花慢》、《浪淘沙慢》等, 打破了唐五代以来文人词以小令为主的局面。词的字数甚至叠数的增加, 大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扩大了词的内涵, 使之更适宜于表现宽广的社会生活及人的复杂情感。

其次, 在词的审美内涵和表现内容上, 柳永也有所拓展。与传统的文人词大多表现文人士大夫的情趣不同, 柳永着力于描写世俗化的社会生活, 由此开辟了不少新的题材内容。如替社会平民, 尤其是普通的世俗女性代言, 表现她们在爱情、婚姻中的真实心理, 如《定风波》 (“针线闲拈伴伊坐”) ;描述下层歌妓舞女的生活, 表现她们内心的痛楚, 如《少年游》 (“一生赢得是凄凉”) ;还多方面展示北宋繁华的都市图景和多彩的市井生活, 如《望海潮》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等。此外, 柳永还有不少抒发游子漂泊江湖、思念家乡的词作, 侧重于刻画词人内心独特的人生体验, 最为人称道。

再次, 在艺术技巧上, 柳永亦多有创新。他利用慢词的独特体式, 创造性运用铺叙手法, 对事件发展变化及人物心态进行反复渲染刻画。另外, 他还将大量的俚俗口语入词, 使词作富于表现力, 词风流畅自然。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评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 这首《八声甘州》就是柳永此类此作的代表。上阕写景。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描写暮秋傍晚的雨景。一个“对”字领起全句。“潇潇”形容秋雨的细密疏爽之声, “洒”写出了秋雨从天而降, 顷刻间便笼罩天地的势态, 从听觉、视觉两方面形象地刻画出了秋日雨景的风貌。雨后江天一色, 澄澈如洗。在词人的眼里, 正因这一场雨的到来, 才洗去了天地的尘埃, 洗去了夏日的浮躁, 带来了秋天特有的清爽、邃远的风味。起笔不凡, 用语凝练, “洒”、“洗”两动词尤为传神。而雨洗清景之境在历代大家之作中亦颇习见, 如韩愈的“长安雨洗新秋出”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 苏轼的“雨洗东坡月色清” (《东坡》) 等等。

接下来仍是个“一字逗”, 用“渐”字领起第二句, 侧重于雨后暮景的描绘, 写出了天地景物的变化。秋雨过后, 迎面寒风一倍增其凄冽, 满目山河一倍增其寂寥, 更兼残阳映照高楼, 秋之气韵被渲染得浓烈至极。作者寥寥数笔, 便勾勒出了秋景的苍茫浑厚、绮丽悲壮, 笔力雄健而奇伟。赵令畤《侯鲭录》卷七曾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 非也。如《八声甘州》云 :‘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是处红衰翠减, 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这几句分别刻画秋之近景与远景。细观近处, 红花凋残翠叶枯败, 自然界的美好事物正逐渐地衰残, 这是世间有情生命的短暂。同时“冉冉”一词亦与上句“渐”字形成呼应, 写出时间流逝之感。而远眺天边, 江水滔滔, 依旧东流, 这是大自然亘古不变的永恒。“无语东流”, 则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其无情, 使词意委婉含蓄。近景与远景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以短暂对永恒, 突出了天地的无情。“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 从屈原的“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 到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 !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九辩》) , 从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到范仲淹的“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苏幕遮》) ,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 “悲秋”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面对广袤天地间的如许秋色, 柳永亦感时伤怀, 引发无限感慨。

下阕写情。“不忍”二字写出内心的百转千回。词人登高望远, 却望不见千山万水之外的家山, 反使归乡之思一发难以收拾。一个“叹”字, 写出了词人的心声, 年年漂泊, 岁岁辗转, 羁旅之愁苦萦绕不散。“何事苦淹留”, 一个问句发人深省。明明归心似箭, 却浪迹天涯而不归, 到底所为何事?柳永此处虽未给予明确回答, 其实亦无须作答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欲有所作为而不成, 欲归家而不能的矛盾与苦闷。柳永曾在科考失败后写下“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 的自嘲之语。等到下次科考时, 宋仁宗御笔划去已在榜单上的柳永的名字, 说 :“且去浅斟低唱, 何要浮名?”深感仕途无望的柳永, 从此更加落魄潦倒, 终日流连于歌楼酒肆之中, 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吴曾《能改斋漫录》) , 而其满腔的忧愁悲愤, 又怎堪与人言?如果说苏轼的“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临江仙》) 抒发的是宦海沉浮的苦闷, 那么柳永此处表达的则是怀才不遇的愤慨, 虽主旨不同, 但其中关于人生身不由己的悲叹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着词人转换写作角度, “想佳人、妆楼颙望”, 推己及人, 设想家中亲人此刻也正在抬首凝望, 忧思郁结。此处乃一虚笔, 不写自己思念之深, 反写对方翘首相盼。这种写法唐诗中就已运用。杜甫《月夜》诗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 双照泪痕干。”杜甫不实写自己长安独看月, 而虚写妻子闺中望月, 使得情致回环往复, 诗意跌宕生姿。柳永此处亦用此法, 婉转道尽心中思念。“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此处反用谢脁“天际识归舟”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之诗意, 而比温庭筠“过尽千帆皆不是” (《望江南》) 词意来得更加委婉曲折。“误几回”写出了佳人思念之深沉与渴盼之迫切, 而颇富戏剧性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反衬了佳人的失望惆怅之感。

“争知我”几句, 又再度将视角转回到词人自身, 虚实相生, 从多重角度反复渲染思念之情, 一唱三叹, 余音袅袅。此种多重空间结构的写法, 在词的创作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梁启超曾评价此处摹写的意境, 颇似温庭筠在《菩萨蛮》中所描绘的“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梁令娴《艺蘅馆词选》) 。由此亦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用笔之细腻。而末句明确点出“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则与上下片起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忍登高望远”等处相呼应, 使读者可知眼前所绘之秋景、望远思归之心情皆是作者凭栏时的所见所感, 结构动荡开合而又浑然严密。而末句的“愁”字更是点明题旨, 有力收束全篇, 也成为贯穿整首词的情感基调。

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论》评柳永“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 清劲之气, 寄奇丽之情, 作挥绰之声”。这首《八声甘州》就是柳永长调的典型代表。全词结构缜密细致, 前后浑然一体。同时以白描手法来写景, 景物大气清劲, 风神毕现 ;以铺叙手法来抒情, 情思细腻曲折, 力透纸背 ;更兼情景交融, 极富感染力。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 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 不能以常调论也”。

参考文献

[1]叶梦得《避暑录话》,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年出版

[2]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出版

[3]梁令娴《艺蘅馆词选》,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1年出版

2.八声甘州 篇二

古甘州历史悠久。西魏初,张掖改名西凉州,西魏废帝元钦元年(552),改西凉州为甘州。至隋代,甘州已成为东西方经济贸易的重要商业基地。元朝设甘肃行中书省,省会设在甘州。今天的甘肃之名就是由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组成的。

一条奔涌于沙漠戈壁的黑河,衍生出古城甘州连片的湿地、绿洲、小桥、流水,“一湖山光,苇溪连片”,“半城芦苇,半城塔影”,即是它的真实写照。甘州古城在历史上是名副其实的湿地之城、水乡戈壁。据考证,明清时期,有1/3的城区面积被连片的芦苇荡串连在一起,城郊更是被密实的森林湿地所覆盖。著名学者罗家伦曾赋诗赞叹:“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罗家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学生,清华大学首任校长。作为一个绍兴柯桥镇人,在江南长大的罗家伦,用发自肺腑的诗句把张掖湿地推到了极致。

历史上的甘州城,东西两边分别有东古城和西古城。东古城位于张掖甘州区古城村内,始建于西汉,现仅存留一古城楼门。西古城在甘州城西的沙井镇,沙井是河西走廊东西交通重要驿站。据传,初建的驿馆规模庞大,造型考究。

从沙井镇向北七八公里,有一个叫“西古城”的村子,现在一处庄稼地埂上还留存着一小段古城墙。据说,当地村民曾发掘出碎陶片、古钱币之类的东西。有学者认为,那里也许就是甘州西古城旧址。西古城在唐代最为繁盛,宋元时期逐渐没落,继而人去城空,渐渐被河西大漠风沙掩埋。

1000多年前,大唐诗人王维以监察使的身份奉旨出塞至居延慰劳将士,经凉州,过甘州,曾在沙井驿居留一日,并于途中留下著名诗篇《使至塞上》。

王维生活在唐玄宗时代,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人尽皆知。这位风流天子,爱江山、爱美人,也爱音乐。他极富音乐才华,对唐朝音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在宫内成立了专门学唱歌舞的“梨园”。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为唐玄宗所作,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把唐玄宗喜好音乐的情景叙写得惟妙惟肖。这也是后来称戏班为“梨园”的由来。

唐玄宗在皇宫里设有教坊,著名的《八声甘州》即是由唐玄宗教坊大曲《甘州》中的一段改制的。之所以用边塞之地甘州作为曲牌名,最主要还是源于张掖乐舞厚重的历史。

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后,就曾将张掖民间乐舞《文康伎》带入汉宫。西魏时期,西凉州(州治在张掖城)的安国大商人安诺盘陀,财力雄厚,地位显赫,极受西魏王朝器重。出于对乐舞的喜爱,他融合了张掖各民族乐舞,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安国伎》,并很快传入西魏宫廷。隋炀帝在西巡张掖召开“万国博览会”期间,和各国使节一起观看了张掖舞乐,后来新创作的《康国伎》即源于张掖舞乐。隋炀帝曾将张掖的《文康伎》、《安国伎》和《康国伎》列为国乐舞。这足以表明,在礼乐安邦的时代,张掖舞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隋灭亡后,唐朝的乐舞继承了隋的精华,尤其是在唐玄宗时代。例如《甘州》曲,初为边塞地乐曲,由喜爱乐舞的河西陇右节度使盖嘉运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入朝进献,倍受宫廷青睐。喜好音乐的唐玄宗遂取甘州之名,用《八声甘州》作为曲牌名。在《教坊记》所载唐46首大曲中,《甘州》大曲排名第七,足见其在宫廷的影响力。

唐玄宗最初励精图治,创造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景象。但到了后期,他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转衰,直至公元960年北宋建立。

北宋安定统一后,随着文人音乐的兴起,出现了对固有音乐曲调填写新词的潮流,音乐的重心也逐渐由宫廷走向民间。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属于大曲形态的《八声甘州》真正将其曲牌韵律发挥到了极致,深得宋词坛文人的偏爱。最经典的莫过于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苏轼、辛弃疾、吴文彦等词人纷纷效仿,均有《八声甘州》词作问世。柳永是第一个创作《八声甘州》的词人,他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也是以《八声甘州》为曲牌而填词的典范之作。《词谱》中这样评价柳永的《八声甘州》:“词调前后段八韵,故名八声,乃慢词也。”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天性浪漫,才高八斗,极具音乐天赋。他常常出入在开封歌楼、妓馆,与歌妓为伍,痴迷于流行乐曲。柳永常用词赋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八声甘州》即此类词的代表作。

 《八声甘州》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归情绪,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写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下片由景入情。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词人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不禁扪心自问:“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词人忽又从对方写起,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的景象相照应。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恻动人。

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这个评语出自大文豪苏东波之口,对《八声甘州》的评价相当之高。

 众所周知,唐宋时期,词始终与音乐联系密切。随着时间的流逝,曲子词的绝大部分乐谱已经散失,这为今人了解词与音乐的关系带来诸多缺憾。但通过词作本身,我们仍然可以了解词与音乐关系的点滴形态。

柳永是两宋词坛作词调最多的词人,在文学和音乐方面均有极高造诣,但晚景凄凉。关于柳永的死地,说法甚多,有枣阳、襄阳、仪征之说。但不管他最后的归宿在哪里,他死的时候却是一贫如洗,家无余财。青楼女子们念及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安葬了他。明代冯梦龙在《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一文中对此事的描写最为传神生动:“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一人不到,哀声震地。”这是青楼女子们温情人性和高尚人格的集中展现。自宋代以后,青楼女子形象这样集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好像再没有出现过。

自从柳永开创《八声甘州》慢词以来,《八声甘州》曲牌仍在今天的京剧、莆仙戏等剧中被使用,也包括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甘州小调。

甘州小调是流传于张掖一带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说唱艺术。其雏形可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左右东灰山人的音乐。上世纪80年代末,考古人员通过对东灰山遗址发掘,获取了两件陶埙。陶埙的发现证明,在史前时期,张掖的先民就已经制作并使用乐器创作乐曲了。

 《唐书音乐志》记载:“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多为西凉乐。”《西凉乐》由《秦汉乐》改编而成,它融合了汉族与西域音乐。后来,《西凉乐》发展成《甘州大曲》,从《甘州大曲》又分解出《甘州漫》、《甘州破》、《甘州子》、《八声甘州》等小曲。

3.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刘过,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 篇三

八声甘州・灵岩陪瘐幕诸公游

 

作者:吴文英  朝代:南宋  体裁:词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 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天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注释】 ①瘐幕:指提举常平仓官衙中的幕僚。

②灵岩:山名,在江苏苏州市西南的木渎镇西北,上有春秋时吴国的遗迹。山顶有灵岩寺,相传为吴王夫差所建馆娃宫遗址。

③苍崖云树:青山丛林。

4.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刘过,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 篇四

八声甘州 舟次垂量寄玄洲许道民,八声甘州 舟次垂量寄玄洲许道民张雨,八声甘州 舟次垂量寄玄洲许道民的意思,八声甘州 舟次垂量寄玄洲许道民赏析 -诗词大全

八声甘州 舟次垂量寄玄洲许道民

作者:张雨朝代:元体裁:词 柳洲冰未浣柰春寒,仙风引归槎。渺云岑天末,烟江雨外,犹认渔家。独酌瓦瓯篷底,谁与饭胡麻。疑听松风响,水宿蒹葭。天上春愁鹤发,许一庵闲地,坏衲双*。笑清狂无赖,痼疾是烟霞。念葛洪、移居辛苦,甚左郎、容易问丹砂。凭传语、空山流水,深护桃花。

5.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刘过,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 篇五

作者:柳永

原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 八声甘州柳永

★ 柳永八声甘州

★ 潇潇暮雨几度秋散文

★ 八声甘州 戊申再到西湖,八声甘州 戊申再到西湖张野,八声甘州 戊申再到西

★ 八声甘州,八声甘州魏了翁,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

★ 《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原文及赏析

★ 暮雨乡愁阅读附答案

★ 暮雨浅浅,绪千千散文

★ 江天一传翻译

6.柳永:八声甘州 篇六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凝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

赏析:

7.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刘过,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 篇七

1.王国维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见《人间词话》)请你谈谈《八声甘州》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是怎样融合起来的。

答:情景的交融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1)词人对景的有选择的采入,如“暮雨”、“霜风”、“残照”等;

(2)词人在描景时有意选择主观性的词语:如“潇潇”、“清秋”、“冷落”、“衰”、“减”、“休”等;

(3)词人对景物采用一些特有的描写手段,如拟人,“无语”等。

2.柳词善用虚字,使词意一气贯注。这首词中便用了“对”、“渐”、“望”、“叹”、“误”等一串去声字,请问它们在表现力度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仄声字相对于平声字而言,节奏短促,有力度,在舒缓的语流中造成停顿,以引起思索,渲染气氛。这首词作中冷情、凄凉的悲伤情调正是通过这些词贯通起来,通过汉字声调的作用加深了感情在读者心中的份量。

《论语》十二章练习

1.结合《论语》十二章,谈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案:(1)重视教育的作用,“有教无类”。

(2)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学而优则仕。”

(3)教学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培养三个部分。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学相长等。

2.说说你对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理解。

答案:君子通过学习来塑造自我,完成自我的价值,学习的目的是“成人”,己立则能立人。而不是通过学习来沽名钓誉,谋求利禄,或者是为学而学。前者便是为己之学,后者便是为人之学。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练习

1.选择题

(1)蔡元培的办学宗旨是(A)。

A.兼容并包B.美学代宗教

(2)蔡元培曾经是清朝的(B)。

A.宰相 B.翰林C.举人

A.3B.4C.5

2.填空题

(1)蔡元培在文章里提到的“严几道先生”是严复。

(2)蔡元培的这篇文章写于1917年。

3.简答题

文章中,蔡元培给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答:①抱定宗旨,知“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②砥砺德行,束身自爱

8.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刘过,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 篇八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寿阳,古称寿春,公元前241年楚国国都郢城为秦兵攻陷,曾东逃迁都于此,故词人怀古,称之为故都;东晋改名寿阳,即今安徽寿县。八公山,在寿阳城北,淮河的支脉淝水流经其下。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在这里进行。公元383年,前秦苻坚(氐族)亲领步骑80余万“南征”,企图一举灭亡东晋。谢安命其弟谢石、侄子谢玄率兵与苻坚决战于淝水,击溃前秦号称百万之众的军队。

叶梦得随高宗南渡,系主战派人物之一。绍兴初,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并寿春等六州宣抚使。离朝出任地方长官,对朝廷内的主和派颇为不满,但却无力改变,内心感到压抑。至寿阳登临八公山吊古,一方面仰慕当年谢石、谢玄在前线指挥作战,得到朝廷谢安等人的有力支持;另一面又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国事劳心劳力,也不过“空成今古”,更何况谢安晚年就已经受到国君的冷落,自己又何必为往事而悲怆,以此来排遣心头的烦恼。但烦恼是排遣不掉的,所以结末又有“可堪岁晚,独听桓筝”的凄凉寂寞和不满之情的倾吐。

上片开头写寿阳城,曾经是古代的国都,城边江岸生长杂乱的野草,迷茫一片;望淮河的支脉淝水,依然象当年一样环绕孤城寿阳滚流不息。这是淝水之战的地理位置,而今词人登临于此,纵然风景依旧,却已经人事全非。以下一个“想”字,贯穿七句,“想”的都是淝水之战的情景。“乌衣年少”,指贵族子弟谢石、谢玄等人,他们直接指挥淝水之战,打败异族侵略者;乌衣,即乌衣巷,晋代王谢贵族居住的地方。“芝兰秀发”,形容年轻有为的子弟正茁壮成长,英气勃发,这是渲染“乌衣年少”、谢家子弟的才情。《世说新语》记载谢玄的话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戈戟云横”,武器象阵云一般纵横陈列,明写晋军军容和声威,暗写“乌衣年少”的心胸和韬略,又活用《世说新语》典,该书记载:“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戈戟。”以下说“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都是指符坚的军队沸沸扬扬,不可一世;而“乌衣年少”却从容沉着,只是“坐看”而已,可见其胆略过人。“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更写出了谢家子弟的军事才能,他们指挥战争,以少胜多,迅捷克敌,一举成功,那是怎样的神采和气概啊!

上片于山城回想当年开展淝水之战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下片抒情,写自己的感想。

【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刘过,八声甘州的意思,八声甘州赏析】推荐阅读:

柳永八声甘州分析07-28

甘州曲,甘州曲王衍,甘州曲的意思,甘州曲赏析11-04

甘州区开展六大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11-08

上一篇:泰山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教案下一篇:积极向上的唯美正能量句子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