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五课选择题(精选9篇)
1.哲学第五课选择题 篇一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目标】
1.认知: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3.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
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2学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逆境中成才的事例。调查不同行业人士的工作压力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
神七问天
设问:“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结合视频内容,回答以上名人警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显现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过程。中国的“飞天”梦想的逐步实现,是中国航天人和全国人民不断奋斗、不懈追求的过程,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台阶,一次次,在浩瀚的太空中铭刻下中国人的印记。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是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时刻,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了!霍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一起升向了天空,他们实现了世界上为数不多国家掌握的太空行走这一大创举。从载人航天到踏出太空的第一步,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课讲授〉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幻灯片(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无数事物构成的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幻灯片:科学发展观
设问: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教师:(小结)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发展不能以过度开发、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幻灯片:赫尔岑难女主人 设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旧事物?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故事中的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即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等,俄国大文豪赫尔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提出了“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 的质问,使女主人陷入困境。因此我们说:判断新旧事物不能凭出现时间的先后和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是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幻灯片:区分新旧事物(课堂练习)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幻灯片:航天历程 教师:(小结)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循序渐进和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幻灯片:新生婴儿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新生婴儿虽然开始时没有什么用,力量也弱小,但其生命力是旺盛的,前途是远大的,会代替老一辈人继续开创社会的未来。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把婴儿看做是他们的希望所在,积极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让婴儿茁壮成长,他们不会因为婴儿暂时“没有用”就抛弃掉。从一个国家来说,还要立法保护婴儿,保护未成年人,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事物。爱迪生正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的每一次试验。新事物在最初出现的时候,不可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难免有各种缺陷,因而总是比较弱小的,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其实,何止是婴儿,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败,才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幻灯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漫画)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曲折时坚定前进的方向不动摇。
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列举出名人警句引发学生思考: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此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请大家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准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答:我们应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阅读材料
美国黑人作家格亚·安吉罗小时因家境贫困,父母外出寻找工作,3岁时被送到祖母家,后靠乞讨度日。她自幼好学,梦想成为作家。她参加国内反种族斗争,她亲眼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西部的生活情形,她当过汽车售票员,到夜总会唱过歌,远足非洲,加入哈莱姆作家社团,先后写了自传体小说和一系列诗作,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她被邀请为威克-福利斯特大学终身教授,克林顿总统就职典礼时请她朗读诗作,她主持过美国儿童歌节目“芝麻街”,成为年轻人敬重、羡慕和效仿的偶像。她曾经说过,谁都有失败的时候,但他必须有不可战胜的勇气。
综合上述材料,试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原理,说明“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不是一切努力都能立刻获得回报,不是一切奋斗都能顺利获得成功。人生无坦途,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面对失败,我们应怎么办呢?
牛顿曾经说过:“做事失败了,只要继续努力,是没有不成功的。”事实不正是如此吗?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不动摇,正确地对待失败,就一定能够成功。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后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无论我们遭到什么失败,都要勇于面对,心中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失败算什么,抬起头来,继续走下去,成功就在面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1.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人生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顺境他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1.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有利条件
教师准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答:顺境中应怎样把握机遇和有利条件?
幻灯片:哈佛女孩刘亦婷 教师:(小结)客观上的顺利条件并不能直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刘亦婷在顺境中能成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她从小就培养自我加压,自我磨炼,高标准,严要求得来的。幻灯片:机遇
议一议:漫画中的人在干什么?为什么有的人说:“机遇总是擦肩而过。”我们应怎么正确对待机遇? 课堂讨论:顺境出人才?逆境出人才?
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逆境更是对人生的巨大考验。课堂活动:顺境十戒
2.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搜集整理:回顾历史人物的事迹,谈谈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理解。历史上许多人物面对逆境不屈服,变压力为动力,创造出伟大的奇迹。我们周围的许多人之所以创造出奇迹,也是与逆境抗争的结果。例如: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明《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等等。(根据课前布置的学生搜集逆境中成才的事例,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课前准备成果,并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组可分别展示课件)
幻灯片:蚂蚁工作哲学
3.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议一议:你认为中职生在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方面,主要存在着哪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课堂讨论: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幻灯片:我思我悟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在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在顺境中,安逸懈怠、骄奢放纵,顺境就会变成逆境;而在逆境中奋斗崛起,逆境可以变为顺境。从现实来说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不善于创造机会,抓住机遇。运用具体事例的讲解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逆境和挫折,使逆境和挫折成为前进的动力。
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1.人格与境遇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在课前布置调查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回答:
(1)压力有害无益,好事不会有压力,你同意么?拜访两位不同行业的人士进行访问, 他们在工作上有什么开心和感到压力的事情?(2)面对逆境你的处理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小结)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首先要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逆境磨炼人的意志,也考验人的品格,保持健康人格是以积极人生态度对待挫折和逆境的基本要求。
针对此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洪战辉的事例和同学们展开讨论,也可让同学自己另举事例说明此问题。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幻灯片:轮椅上的微笑天使 幻灯片:可乐男孩
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磨炼中增强的。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最可靠保证,正确认识挫折、困难与失败,勇敢地面对它们,学会用灵活的策略、理智的态度克服它们;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用勇气迎接困难,以意志应对挫折。
尽管大多数同学都有着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困难,遭遇挫折,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我们应视之为进步的阶梯,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调动身心各方面的潜能,消除挫折的消极影响。
课堂活动:励志歌曲大联唱,评选优胜组。《爱拼才会赢》、《阳光总在风雨后》、《奔跑》。〈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小论文《我看人生挫折》,不少于800字。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
《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学生小组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幻灯片: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如漫画:“他敢剪吗?”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幻灯片:猫和老鼠的斗争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看上去有点傻,有点笨,但他脚踏实地,埋头工作,纯朴憨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这正是他做人的聪明之处。从许三多身上,我们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呢?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幻灯片:矛盾的许三多
小组讨论活动:人无完人,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故事:胆小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解决矛盾中我们得到成长。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幻灯片:下雨好不好?好不好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活动:故事会。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幻灯片: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说明什么呢?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活动:顺境、逆境之我见
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告诉我们: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课堂小结〉
1.幻灯片,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2.安全第五课 篇二
认知目标:懂得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懂得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基本条件,人人有责。
教学要点、难点:
1.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2.自觉的保护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破坏环境的资料: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之间合作学习。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环保:
1、激趣:看图片(一个小村庄原来的面貌)(语外音:在一条河边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问:谁能把这个画描述一下?生: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师:这里一低空气清新。生:在白云下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师:多美的小河呀;清澈见底,河里还有许多小鱼在游来游去。生:小河边上有个小山坡,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在这个山坡上有个小村庄。师: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
2.小结:再加上地下的矿藏,还有周围的空气就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板书:环境)。提问:同学们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谈一谈环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生: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紧密的联系着;生: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生:环境中的水可以供我们引用,空气可以供我们呼吸,矿藏可以发展我们的工业。师:小结:所以说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过渡:(指着第一幅图片)问:你们觉得这个小村庄的环境怎么样?(生齐说:美),可是,几年之后,由于人为的破坏,小村庄变成了这样,看书上的小博士。
出示第二张图片。(小村长被洪水冲毁后的照片)(画外音:在一次洪水中小村庄被冲毁了)。
问:这说明什么?生齐说:要保护环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板书课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齐读课题一遍
二.检查前置作业,感悟环保:
上周,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假设你就是“环保小卫士”,老师派你们到生活中去调查一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事件。
请几位同学代表当众回报。
其他的“环保小卫士”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三.联系媒体,再品环保
你们真是合格的“环保小卫士”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人类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看地球妈妈已经向我们发出呼救新信号!(出示地球妈妈的头像,上面写着“sos”)让我们来听一听地球妈妈的自述吧!(我是地球妈妈如今有人大量排放废气、废水、粉尘,有人盲目砍伐森林,毁坏草场,我的绿衣服被撕得粉碎,我的肌肤遭到严重侵害,我的血液受到严重污染,我以无力保护水分、土壤,洪水、冰雹、沙尘暴,兴风作浪,不断袭击着我,我怎能供给孩子们生活和生产所需的一切,孩子们,妈妈在难受,在呼吁,在挣扎,你们怎么办?)
问:地球妈妈告诉我们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呢?
生:大气污染、水源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这四个环境污染现象,是地球妈妈告诉我们的。
提问:这些现象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哪呢?请同学们结合你了解的,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用连线图表示出来。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画的连线图给大家展示一下(指明黑板连线)
问:你能把你的具体想法告诉大家吗?
生1:由于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使地上水和地下水受到了严重污染,这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据统计,世界上80% 90%的疾病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死亡者的死因都与受细菌感染和受化学污染的水有关;还有用农药催出的瓜,果、蔬菜,不仅不好吃,还好使人拉肚子,甚至得上疾病,师:好请你先坐下来,你说的很好,把发言机会留给大家,谁能向他那样把连线图的下面这部分来说说。
生2:大气水源污染,使动物中毒死亡,得上怪病,人们吃了这些动物的肉也会染上疾病。我还知道大气污染会使人得癌症以及一些怪病,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个村很多村民得了食道癌,有关专家考察才发现当地水污染极为严重,当地居民得的食道癌,也是由于水污染严重引起的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极为严重直接危害到数千万市民的健康。
师:小结可见环境污染危害着人类健康。
师:除了地球妈妈给我们讲述的环境污染现象,你还了解哪些环境污染现象么? 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破坏了它,我们就无法生存,保护环境吧,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保护环境还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四.问题探路,心系环保
根据同学们搜集的材料,老师要考考你们;
谁知道国际、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抢答方法进行解决。生:我觉得这种想法不对,因为破坏树木时是一瞬间的事情,而种植树木的时间却很长,如果小孩都来破坏,不保护、而只想大人来保护,来种植。那么树木就会越来越少,危害也会越来越大。
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没了地球,人们就无法生存,还有人人都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这样环境要让每个人建造,所以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能只靠大人。
生:我以后见有人踩草坪,我就劝阻他,给他讲草坪给人们带来的作用。
生:我在草坪边树立“保护环境,保护草坪”的小标语。师:小结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通过我们全班每位同学的努力,让在草坪上做游戏,踢足球的现象彻底杜绝。
五、适时行动,参与环保
同学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在环保方面都能做到哪些事情呢?
(小组讨论,每组推荐一人)
第一组:这是我组办得手抄报,在这个手抄报的主要内容部分写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小诗和小口号,目的是想告诉人们,环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爱护环境又像爱护我们身体一样重要。另外我们组还写了一些有关废旧电池污染的内容,其实这种体积小,污染大的污染源不止一个。
第二组:(手拿环保宣传画)这是我办的环保宣传画,我想通过动物、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憎恨来提醒人们保护环境。
第三组:这是我组办得警示语(拿出警示语)上面写着“让世纪之花开在春天”我要提醒全校同学爱护花草树木。第四组:回家给我爸爸、妈妈说,以后买菜不要用一次性塑料袋,而用编织袋、布袋等;
第五组:我们在春有、秋游,随父母出去旅游时,应该把一些食品包装袋和饮料瓶带走,或放入垃圾箱,不能随地乱扔;
第六组:看到有人捕杀或买卖野生动物要阻止,还要给它们讲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如果阻止不了,向有关部门反应。
五.巩固扩展,献计环保:
你们这些环保小卫士可真棒啊!已经把环保落实到行动中了,老师决定给你们每个小组粘上一朵小红花,为了我们的环保更加有效,就要动用科学的武器,你们对于环保还有更加科学的点子吗?
生:我准备在烟囱口上安装一个空气过滤器,把那些有害物质全部吸收、过滤,再定期清除,剩下的无害气体在排出烟囱,就不会大气污染了。
3.第五课 海底世界 篇三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能认识海底世界有关知识,能对海底的鱼类有所了解。掌握鱼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让孩子们能享受学习的过程,从玩的过程中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鱼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教学难点:学生造型能力和想象力的拓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生活(闭眼)
听:听大海的声音学生猜猜这是在哪。
听:听落水的声音学生猜发生了什么事。(自己落水了,)
想:这个时候你掉入了大海中,你会看到什么啊。哪些东西吸引了你啊?
二、开拓激趣(睁眼)
1、刚刚我们有很多的同学都说看到了非常多的鱼,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那你们想不想捞几条上来啊?那你们看过捞鱼吗?想不想看看捞大鱼啊?
2、看千岛湖捕鱼的场景。
3、怎么样,很过瘾吧。我们今天也要来捕一回鱼,你们想不想啊。
三、感受过程(动手)
1、撒网(不断线,不直转,象面条)
2、找鱼(老师示范,学生说,学生自己找)
3、上色(注意要有鱼的特征)
4、比比谁的鱼最多,最大,最漂亮。
5、说说你的作业特点,评评别人的作业。
4.第五课第一框 篇四
第一框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导学案
自学目标
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教学重点)了解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 自学指导
1·自学范围:教材54—57页
2·根据自学目标,完成自学内容,完成自学检测 3·自学时间:15分钟 自学检测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和()”.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机关
(2)地位:它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它。
(3)职权:具有()、决定权、()、监督权。
(4)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它与()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二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产生。(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是()。2·人大代表的权利
人大代表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除()()各项决定外,还享有()和()。3·人大代表的义务
(1)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和(),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
(2)人大代表要与()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负责,并接受()监督。4·人大代表产生有两种:()和()。任期都是()年 判断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全国人大所有职权
选择题:
1、在我国,人大代表有以下权利()①立法权 ②审议表决权 ③决定权 ④提案权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是()A.各单位推荐的B.直接选举C.间接选举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3、2012年3月13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体现了全国人大在行使()①最高决定权 ②最高立法权 ③最高任免权 ④最高监督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说明了全国人大在行使()
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5、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A.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C.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D.一定是政府组成人员 6、2011年6月13~15日,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本第一期人大代表培训班在广州举行。省直单位和各市的99名省十届人大代表参加了学习。人大代表参加培训()A.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有利于更好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 C.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 D.有利于更好地履行人民政府赋予的各项职权
当堂训练:练习册27页1—6题
5.第五课复习教案 篇五
备课人:林玉红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基础知识,加强能力培养,运用基础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对第五课的知识点加深理解。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五课 多元文化“地球村”
1、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肯德基——美国 郁金香——荷兰 埃菲尔铁塔——法国 长城——中国 和服——日本 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 燕窝——泰国 金字塔——埃及 泰姬陵-——印度 通心粉——意大利 探戈——阿根廷 足球——巴西
2、对待文化差异有哪些态度?
3、面对不同的文化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4、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别,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交流,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5、如何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P60
6、如何做一名有好往来的使者?
6.第五课小康家园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目前达到的总体小康和正在建设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在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感受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生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懂得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职责,培养学生建设国家、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总体小康的含义及内容。
2、全面小康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
本课共需两课时(“触摸小康”和“数字小康”用一课时;“还是很多人的梦想”用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回忆在第四课我们了解到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衣: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家里一年到头很少添置新衣服。一件外套往往是春夏单穿,秋冬罩毛衣棉袄穿,可谓“充分利用资源”了。如今不仅是过年才买新衣服,平时只要有空逛街,都可以淘到几件喜欢的衣服。无论从样式品味到质量价钱都是以往不能比的。爷爷对我讲起以前的事情,就感慨不已:“刚上班那阵,吃都吃不饱,一件衣服冬天穿完夏天穿,只有过年时才能给你爸爸和姑姑做件新衣服。而如今,冬天出门也不怕冷,他们给我买了好几件棉衣,有薄的有厚的,出门随便穿!30年前是有钱买不到东西,30年后是东西多的没钱买啦!”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学生:购物:内容方式从单一到多样。
老师:我国人民的生活还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学习新课:
一、触摸小康(板书)
学生:食:从填饱肚子到吃出文化和健康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算一算、猜一猜:向父母了解自己家庭的收支情况,算算你家的食品消费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多少?然后对照第54页“知识窗”,看看你家的生活水平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学生:住:从几代一房到一代多房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学生:行: 越来越方便
出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买东西,走亲戚,上学,上班等等,时常需要使用一种代步工具。从最早到的步行,到马车,牛车,再到汽车,火车,无不体现一种时代的进步。改革开放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
国也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到了80年代末,中国人口众多,坐火车出现了“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并且,速度也非常慢,妈妈在上大学的时候,从济宁坐车到青岛,过了十几个小时才到。而现在,仅仅需要4至5个小时。于是,国家开始兴修铁路。1996年9月1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随着社会的进步,汽车越来越多,于是开始修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现在我们看到大都市的道路可谓是生机勃勃,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磁悬浮列车也研制出来了,正在普及中;出租车招手即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地铁、轻轨等新型交通工具出现。不仅如此,车多了起来,道路也更平坦更宽阔了。
学生:休闲新时尚:消费从物质到精神
从前面的“恩格尔系数”可以看出目前中国人的消费支出中精神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休闲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如旅游、体育健身、美容美体、读书、艺术欣赏、收藏等。
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发生量的变化,更有质的飞跃,我们把这种较之以前很大变化的生活称之为小康生活。那么什么是小康?小康之称又是怎么来的呢?
二、数字小康(板书)
1、小康的来历(板书)
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了解小康的来历。
老师:从先秦至近代,尽管小康社会在思想者的笔下被描绘的极为诱人,但都是一个抽象概念,没有具体的标准,当然也没有实现过。“小康社会”作为我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中国国情,放眼发展大势提出来的。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上多次出现小康一词。
2、“三步走”发展战略(为补充内容)(板书)
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部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将小康的内涵和标准具体化。“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小康大家说”:请同学们说说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学生回答略)
小康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还是让数字来说话吧。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8页“中国小康基本标准及1980年和2000年的达标情况”
3、小康的标准(板书)
由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小康社会的内容丰富而具体。
“社会调查”: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调查洛阳市在2000年是否达到小康水平?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到20世纪末,对照小康基本标准,16项中有13项指标完成或超额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三、还是很多人的梦想(板书)
20世纪末我国达到的总体小康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康呢?
1、总体小康的含义:(板书)它是指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阶段。这一时期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农村与城市差距相当大,并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达到了小康水平。
(1)低水平的小康(板书)
对照“中国小康标准”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也只是刚刚“达标”,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
“查一查、想一想”:截止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几位?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反差?
(学生回答略)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的人口国情及对策。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膨胀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是: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控制人口的增长。
总结:所谓低水平的小康,是指我国刚刚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刚“达标”,主要是指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
(2)不全面的小康(板书)
“找一找、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
(学生回答略)
对照“中国小康标准”可以看出,我们期望达到的小康生活应该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可是现在,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福利相对滞后,出现“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小康还很不全面。
总结:所谓不全面的小康,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主要是从经济方面看,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够。
(3)不平衡的小康(板书)
“查一查、比一比”:
(1)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对比;
(2)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对比。
阅读课本第63页“小资料”。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小康的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
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有哪些?
总结:所谓不平衡的小康,是指进入小康的人口在全国分布是不平衡的。城
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对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大家是否满意?不仅我们不满意,全国人民都不满意。因此,党对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板书)
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板书)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奋斗目标)课堂总结: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20世纪末,我国已实现总体小康,但这种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为此,我党又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对全面小康的新要求。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实现全面小康做出自己的贡献。练习巩固:
7.第五课詹天佑 篇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四篇课文,《詹天佑》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作者在留学时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深深的眷恋之情。《彩色的翅膀》写了一个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决心和事迹,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诚心和深深的热爱。《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歌颂祖国,抒发了作者及中华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也表达了中华少年要建设祖国的决心。
教学本组教材的目的:
1.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对祖国的发展和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为祖国明天的繁荣和昌盛立下志向。
3.理解内容,体会关键句子的含义及其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理解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情和为祖国做出的贡献。
4.阅读热爱祖国的书目,观看影像资料,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从小立志报效祖国。
5.开展丰富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己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5.詹天佑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突破方法:
通过读事例、画示意图、看插图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准备:
詹天佑像
“人”字形的线路图
学生搜集詹天佑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1.师出示詹天佑像,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通过搜集资料,你知道詹天佑的哪些事情呢?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教学预设:如果生没搜集,就由教师做简要介绍。
2.听了资料介绍,说说詹天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自由谈
3.看来詹天佑已经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师指课题詹天佑),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生自由读
2.师根据学生情况,抽生分段读文,检测生字掌握的情况和读文情况并及时正音。(注意:挠是鼻音,岔是翘舌音。)
3.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的一件什么事?
教学预设:生可能答不全,这时,教师强调归纳事件的方法,或者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归纳的情况,引导学生尽量说准确、说完整。
4.此时,詹天佑在你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
5.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生找到句子齐读(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句话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那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结。生汇报
(应该在文中的2──6自然段中找句子。主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刚提出修筑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而且要挟清政府只能用本国的工程师,否则他们就要干涉。就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主持修筑铁路的任务。这个消息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嘲笑,而詹天佑并没倒下,而是顶住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一部分在2──3自然段。
三、在修筑的过程中,詹天佑分别克服勘测线路、开凿隧道、青龙桥中遇到的困难。这一部分在4──6自然段,主要抓住詹天佑的语言、动作、想法的句子。)教学预设:生可能会出现整段勾的情况,师要适时点拨:抓重点。
6.师小结。生互查勾画的关键词、句、段。
7.读勾画的句子,自己感悟句子的意思,体会爱国情感。
四、细读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深入理解。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的重点句,说说读了这些句子的感受或提出不懂的地方。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问:青藏铁路从格尔木──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京张铁路才200公里,为什么詹天佑能凭借京张铁路成为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学生还可能问: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修筑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读重点句,抓住阻挠、控制、要挟、轻蔑、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几个重点词理解,出示京张铁路的地形图,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体会到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蔑视,而京张铁路地理环境恶劣,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认识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詹天佑产生敬佩之情。
第二个问题,请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社会背景的资料进行理解。意识
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帝国主义的野蛮、狂妄。从而痛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行径感到愤怒。)
学生谈感受时,注意提醒学生根据句中的重点词谈,做到言之有理。
2.细读了这些句子,此时,你最想对詹天佑说什么?
3.带着自己独有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二、三自然段。
课堂练习
(1)写生字,对难写的字和易错的字,教师进行指导,如毅、挠、庸、劣。
(2)背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抽生背二、三自然段中感受深的部分。
二、细读四──六自然段,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
1.读这三个段的重点句,想想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和哪些地方能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我们可把这些句子分为两部分,一是修路遇到的困难,二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言、行、想法。请同学们抓住这两个部分体会。
2.小组汇报
(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塞外环境恶劣,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而詹天佑„„,体会到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
(在开凿隧道的时候,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又采用了中部凿井法。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方法的巧妙、设计的大胆让我们感悟到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从以上的句子和词语,让我们体会到詹天佑确实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看线路图或画示意图的方式理解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和中部凿井法,以及用演示方法体会“人”字形线路的巧妙。
师小结:爱国主义精神是詹天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新设计是他杰出才能的体现。詹天佑不愧是(生读: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自主感情朗诵重点句。
4.交流这部分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并试着背一背。
三、美读关键句,体会其作用
1.有感情地读所有的重点句,想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小结理解、体会重点句的方法。
四、课文总结
正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修筑下,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就竣工了,这件事给了帝国主义的有利回击。请试想帝国主义的记者们会怎样评论此事?
虽然,修筑京张铁路的事件快过去100年了,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和杰出的设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请让我们永久地记住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齐读课题:詹天佑)
拓展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句。
2.背诵感受深的部分。
3.搜集关于中华爱国儿女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5、詹天佑
杰出 爱国
课堂练习:
1.造句。
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叹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近义词:
勉励——藐视——
教后感:
8.第五课理科练习2 篇八
一、选择题
1.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走基层、转
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下基层采访和有质量的稿件,更带来了思想上的净化和心灵上的震撼。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这说明()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③把人民群众培养成为新闻创作的重要主体 ④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8.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 特色。如今
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9.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 到的却是卡通
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 原味的生旦净末丑A.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C.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D.文化创新的途径就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2012年清明节,许
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这说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变革与创新
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不朽的文艺经典往往既渗透着历史的积淀,又蕴涵着时代的理想;既延续着传统的特点,又创新着新颖的内容和形式。材料表明()
①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以继承为基础的 ②只有不断创新,传统 文化才能历久弥新充满活力 ③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 ④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梁祝》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用西方的音乐形
式诠释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是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这说明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的原则是()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交流、借鉴、融合C.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6.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③进行文化创新应考虑到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要 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2年5月24日,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首都文艺界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文艺界代表指出,要坚持“以生活为源泉,为人民而创造”。为此,文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创作时要()
①把生活实践作为艺术创作的唯一途径 ②立足于人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地被“80后”甚至“90后”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个“漂亮转身”启示我们()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要 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 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D.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0.澳门是一个国际型城市,其主要特点在于它具有中西
合璧的文化——教堂与牌坊、基督教与天地,使澳门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象。澳门文化独具特色说明 A.只有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才能保持本民族文化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B.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
D.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
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
11.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
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在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展演剧目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继承与创新并举,不但有以古鉴今的新编历史剧、继承传统精华的整理改编传统戏,还涌现出了众多现当代题材,特别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现代戏,体现了京剧艺术工作者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的不懈追求,呈现出京剧剧目创作的大丰收。据此回答16~17题。
12.下列对文化创新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离开了传统文化,文化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群众文化,是全部文化的母体,是众多文化模式的根
本与源头活水。“创造在基层,希望在民间”是被文化发展证明了的一个基本规律。脱离了群众文化,专业文化势必曲高和寡、干涸枯竭,没有前途。这说明推动文化创新需要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发展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 ③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作中的主体地位④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没有本民族的灵魂又何来创新?经典的文学作品被
改编成娱乐大片,除了名字与原著相同之外,其他都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改的面目全非了,这算是创新吗?当下,最重要的是21.“2011艺术长沙”展览于9月17日至10月16日在让中国人都热爱和熟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并非无厘湖南省博物馆举办,参展作品涵盖绘画、影像、雕塑头的创新。网友的观点表明()等中国当代艺术的多种创作样式,展览旨在逐步建立A.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 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标准和价值体系,让全社会对中B. 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和发展给予关注与支持,也为湖南C.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和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D.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15.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原生性信息资源大量涌现,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出现大量的“虚拟文化资源”,如网络动漫、网络游②成功的艺术创作来源于丰富的想像力 戏、虚拟艺术创作等,以网络化为形式的当代信息革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命,为人类丰富的社会实践成果带来了全面创新的形④艺术展览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 态——网络文化。这说明()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2.立足社会的需求,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配方和精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作的灵感来自于社会实践 16..潮汕抽纱曾经是潮汕人最重要的谋生手段,它是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传入的。它融合了潮汕织绣工艺,在潮汕人独特的审美观、精工细作和耐劳刻苦文化的滋养下,散发出沁人的艺术芳香。这说明潮汕抽纱的艺术创新()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文化③借鉴外来文化④体现时代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①④ 17.我国不仅有以京剧、昆曲等为代表的各种传统的戏曲、曲艺、民族音乐等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也有交响乐、芭蕾舞、歌剧、话剧等来自西洋的艺术,而且这些艺术品种都在中国扎根生长并已经形成了中国风格、中国流派。这启示我们()。A.实现文化创新,必须坚持以外来文化彻底改造民族文化B.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交流的必然趋势 C.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文化交流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18.我国的中医博大精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随着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都与过去发生很大变化,对于中医药来说,照搬古代典籍已经不能完全解决现代的很多问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此来促进祖国中医的大力发展。.环境、人的体质、生活方式、药材性状的变化推动中医药不断地与时俱进。这告诉我们()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19.“无论您的五官会跳舞还是脖子会唱歌,只要您肯秀出绝活,就有机会登上《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只要您身怀才艺,富有创意,拥有梦想,您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这则“开门办春晚”的广告内容,从文化生活看,强调了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C.正确处理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D.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0.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下列对文化发展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能促进文化发展 选药材等前提下,吸收了西药的一些优点,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了中成药。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这体现了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外在因素③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文化传承需要固守传统,全方位继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3.中国的传世古籍浩如烟海,中华文明绵延不绝,这同中华民族始终重视编纂、保存和整理古籍文献有着直接关系。今天我们仍然重视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
作,依据在于()① 传统文化无不凝结于古籍文献中②文化的积累是文化传承的基础③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④文化的创新不能背离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4.2011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党和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文化创新()
①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③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5.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人民大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④文化
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6.《星光大道》作为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重点推出的一档娱乐类节目,本着“百姓舞台”的宗旨,不设门槛,突出大众参与性和娱乐性,自2004年闪亮登场至今,在艺术性、观赏性等方面,都成为了中国新型综艺节目的典范,更是平民百姓最能接受的综艺节目的领舞者和休闲文化大餐。可见()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
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先进的文化应当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④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27.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
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材料表明()中欧文化交流的观点中正确的是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③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推陈出新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④要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倾向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8.动漫产业的发展关键靠创意,动漫创作者要立足于我30.《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
国极为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当代的生活实践,型恋爱交友节目,其互动形式完全突破传统的交友方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动漫作品。材料表明 式,体现新时代男女的恋爱观、婚姻观、金钱观等价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传统文化值取向。江苏卫视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的批判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界,博采众长④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要 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9.2011年2月23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中欧青年交流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
年”开幕式。他希望青年人秉持坦诚、包容、开放的化的发展④电视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精神,彼此尊重和信任,相互借鉴和学习。下列关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泰山是一座由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托举起来的名山,泰安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的城市。然而,多少年
来,这里的旅游业一直都处于留不住人的尴尬状态。如今,两个融会了高科技的文化娱乐项目——大型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和泰山方特欢乐世界,让来到泰安的游客真正“一览众山小”,泰山的“半日游”也发展为“两日游”。白天,游客可以到亚洲规模最大的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泰山方特欢乐世界游玩。金字塔、玛雅文化、阿戴尔小镇(展现美国西部风情)、长城、故宫„„世界著名景观一览无余。与美国的迪士尼乐园不同,方特欢乐世界拥有更多中国元素,更多室内的高科技呈现和更多知识的普及,总经理梁俊才介绍,公园开业一年多,已接待游客60万人,营业收入过亿元。
入夜,游客还可以领略到以泰山天然山川为背景、以泰山历史文化为核心的视听盛宴。每年3月至10月,《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每天奉献一场,为山东省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开辟了新产品。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泰山方特欢乐世界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的设计,简要说明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32.国家京剧院作为戏曲界中唯一的国家剧团,应承担起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真正地发挥起引领和辐射全国戏曲剧
团的“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其中,在剧目建设上,要着力提高艺术创作生产力,激活艺术思维创新力,凝聚高尚艺术追求向心力,打造艺术形象品牌竞争力。在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的前提下,高度重视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这要求:重视京剧艺术特别是流派的继承和发展;重视优秀保留剧目的复排,建立和完善优秀保留剧目上演制度;重视新创剧目的精心策划与创新,在继承传统和复排保留剧目的基础上,大力创作符合艺术本质特征,适应时代精神要求和当下大众审美需求的剧目,打开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创新力,为京剧艺术添加更多的优秀剧目。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实现京剧艺术的发展。
第五课文化创新参考答案
1—5 BCBAA6—10 CCDDC11—15 DBCCB16—20 CBDBD21—25 CBDBB26—30 ABCBA31、①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②通过创新形式,更加积极主动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必须在保持文化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32、(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京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京剧艺术的继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继承前辈艺术家的艺术遗产,又要下启后学接班人的艺术研习,全方位地继承流派艺术的精华,使京剧流派与时代同行。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京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京剧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3)京剧艺术的发展既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京剧艺术的发展既要重视京剧艺术特别是流派的继承和发展,保留优秀剧目的复排,又要重视新剧目的精心策划与创排体现了这一点。(4)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京剧艺术的发展,需要融合各种戏曲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地发展,同时也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有利于永葆京剧艺术的生命力和提升京剧艺术的竞争力。
(5)京剧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京剧的策划与创排要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同时,作为京剧工作者应从广大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这样才能打开艺术视野,提高艺术创新力,为京剧艺术添加更多的优秀剧目。
第五课文化创新参考答案
1—5 BCBAA6—10 CCDDC11—15 DBCCB16—20 CBDBD21—25 CBDBB26—30 ABCBA31、①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②通过创新形式,更加积极主动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必须在保持文化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32、(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京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京剧艺术的继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既要继承前辈艺术家的艺术遗产,又要下启后学接班人的艺术研习,全方位地继承流派艺术的精华,使京剧流派与时代同行。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京剧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为京剧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3)京剧艺术的发展既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京剧艺术的发展既要重视京剧艺术特别是流派的继承和发展,保留优秀剧目的复排,又要重视新剧目的精心策划与创排体现了这一点。(4)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京剧艺术的发展,需要融合各种戏曲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地发展,同时也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有利于永葆京剧艺术的生命力和提升京剧艺术的竞争力。
9.西游记第五课 篇九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即:精彩的故事、典型的人物、丰富的想象、深刻而独到的主题。
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过程:
一、导入西游王国
在中国的文学宝库中,有这样四部脍炙人口的书,分别是(幻灯出示)——《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人们称为四大古典名著。这当中,《西游记》是最受我们孩子喜欢的。说起它,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各种版本的书在同学们手中传来传去,我们完全沉浸在书中描绘的神魔世界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再到《西游记》中走一回,比一比,谁对《西游记》了解得多,谁对西游的王国更熟悉。
二、竞赛西游知多少
听老师读题,并说开始后才能举手,每答对一题老师这里有一份小礼物,答不完整,其它人员可以补充,礼物当然只能送给补充者。(幻灯片:西游知多少)
第一组同学请听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
难,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唐僧被封为,孙悟空被封为,猪八戒被封为
,沙和尚被封为,白马被封为。
第二组同学请听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时走过了哪些国家?说出5个得满分。(女儿国、乌鸡国、车迟国、朱紫国、比丘国、天竺国等)
第一组同学请听题:
请说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兵器各是什么?(如意金箍棒重、九齿钉耙、降妖宝杖)
第二组同学请听题:《西游记》一书中还出现了哪些宝物? 说出5个得满分。(芭蕉扇、紫金铃、金刚琢、阴阳二气瓶、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
第一组同学请听题:《西游记》一书中出现了众多的神或佛,你能说出几个?说出5个得满分。((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等)
第二组同学请听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了数不清的妖魔,你能说出几个?说出5个得满分。(蜘蛛精、玉兔精、蝎子精、虎精、鹿精)
三、凝思西游
1、介绍背景。
果然不出老师所料,同学们对《西游记》是非常熟悉。唐僧取经,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唐太宗年间,僧人玄奘费时17年,历经百余国,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来到天竺国(现在的印度),取回了650多部佛经,这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越传越广,越传越奇,人们加进了神猴得道、降妖捉怪等许多神话传说,酝酿了七百多年之后,终于从吴承恩笔下诞生出了这部旷世神魔小说——《西游记》,原著共有100回。
2、同学们手里都有一本不同版本的书,《西游记》这部名著,你读了之后,轻轻地合上书本,如果让你谈谈读书感想,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这部书你觉得……)
鲜活典型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多姿多彩,有唐僧师徒、众多的神、数不清的妖)
丰富奇特的想象——想象奇妙,天马行空
曲折生动的情节——故事情节的曲折精彩、引人入胜;环境描写)诙谐幽默的语言 优美独特的环境 鲜明深刻的主题 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3、说“西游”人
说人物
唐僧师徒(显示四人剧照。)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吴承恩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主人公是唐僧师徒,唐僧是凡夫俗子,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
这四人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他有什么特点?你能否根据书中情节加以说明?
A、孙悟空
(1)、武艺高强:有72种变化,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有火眼金睛,将人和妖看得一清二楚。
教师点拨:读完故事之后我们都知道: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东海龙王那里取得了(避海神针),这些都让孙悟空如虎添翼,所向无敌。(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2)、机智勇敢。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尽管白骨精诡计多端,一计不成,再施一计,但终究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金箍棒。此外,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3)、重情重义。每逢遇到妖魔抓人,孙悟空总是想方设法救出师傅和师弟。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嫌他打死了人,要把孙悟空感走,孙悟空 ——(出示情节)走前那声声“师父”。当唐僧遇难时,他不记前嫌,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救师傅。
同学们刚刚讲到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个情节,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一起来读一读这个精彩的故事。(齐读)
当白骨精一计不成,再施一计时,但终究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金箍棒,这里能读出孙悟空的机智勇敢和武艺高强。(唐僧毕竟时凡夫俗子。)
唐僧上了妖怪的当,被师父贬时,那声声“师父”非常令人感动,还有后来知道师父和师弟们遇难后,他不计浅显,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来救他们,这里也能感受到孙悟空的重情重义,很有人情味。
同学们感悟得多好,老师这里有一首赞美孙悟空的歌曲,耳熟能详,出示动画(猴歌)。
小结:妖猴出生,却能摒除妖气,改邪归正,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正气。B、猪八戒
(1)、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2)、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3)、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在盘丝洞,他因好色,被蜘蛛精用丝罩住差一点儿送了命(5)、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小结:他做的一些事虽然不好,但动机却是单纯的,都是些小聪明,没有什么坏的思想,也能帮助孙悟空降妖除怪,同时猪八戒一直是个乐天派,永远快乐,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这个人物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C、唐僧
(1)、正派、有同情心。几次国王要嫁公主给他或者女儿国国王亲自要嫁给他,他都拒绝,一心向佛。看到别人有难,他都愿意出手相助。
(2)、好坏不分,软弱。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却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3)一心取经,坚持不懈。尽管取经路途艰辛,但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C、谈沙僧
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教师总结过渡: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神、妖
除了唐僧师徒,书中还提到了众多的神、数不清的妖,对于他们,你印象最深的又是谁?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他。
如:白骨精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她很聪明,先是变成年轻女子,被孙悟空识破后,又变成老太婆、老公公。虽然老受孙悟空的打扰,可使唐僧和孙悟空发生了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4、谈想象
片断欣赏出示描写仙山句子
老师这里有一段关于仙山的景物描写,请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究竟美在哪儿,读着这样的段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是啊,读着读着简直令人走进了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能不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这种美。
这么简短的文字,看起来简直就是一首诗,读起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你在读西游记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描写?《西游记》中作者还提到了水帘洞,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能不能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是啊,看来,伏尔泰说的话没错:“读书使人心明眼亮。”读书就要这样,既要关注紧张、精彩的故事情节,又要抓住生动、丰满的人物性格特点,还要对书中的细节描写细细品位,可千万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这样你才能有所收获。
四、拓展延伸:
1、看了这想象奇特的《西游记》,我们上次在知识竞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给师徒四人再编了一难。下面我们来看班上朱一佳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
你也来试着从人物、情节、描写这些方面来评价评价。颇有原著的几分神韵,成了吴承恩的第一门生了它让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的艺术境界里,它的每一处神奇的幻境,每一个奇幻、富有魅力的人物,每一件显着灵异的宝物,都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2、这一节课和同学们一同走进了《西游记》,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绚丽的神话天地,其实,我们现在对《西游记》的认识还只是浅显的,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西游记》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毕竟它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永恒的生命力,它的异常丰富的内涵有待于我们不断去开掘。
3、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西游记》的感悟会越来越深刻,所以让《西游记》成为你成长的伴侣。
【哲学第五课选择题】推荐阅读:
生活与哲学第五课练习06-16
高中哲学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10-21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十三课 第十四课 第十五课07-20
文化哲学还是哲学文化10-04
从现代实践哲学的视角看杜威道德哲学理论10-11
哲学教学总结08-05
哲学大师名言08-13
人生哲学08-29
哲学读后感想10-14
自然哲学论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