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2024-12-07

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精选10篇)

1.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篇一

分一分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出示动画,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龄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 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此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

2、小结。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3、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

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 圈一圈,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在电话里说,有客人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子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3、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1)、说说它们各有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4、想想做第4题。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什么呢?

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1)、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

(2)、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5、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老师再作概括总结。

2.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 分一分(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P51-52和52页的课堂活动)教学背景分析:分一分,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分类”的含义,建立“分类”的概念。初步体验分类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学做到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内容安排是科学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时目标:

1、经历根据色彩、形状、大小、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的过程,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2、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教学难点:

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简单的分类。

2、学会对同一事物进行不同标准的分类。

教学准备:红色小棒5根,黄色小棒4根。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森林王国正在举行“整洁小家庭”的评选活动。动物评委们先来到小蝴蝶的家——很多不同颜色的花朵按颜色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袋鼠的家——很多玩具按形状分类放得整整齐齐;然后是乌龟的家——很多鹅卵石按大小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小白兔的商店——货柜上第一层是学习用品,第二层是生活用品,第三层是各类蔬菜;此时,评委们面露喜色,当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书上插图)评委们目瞪口呆。

2、师:当评委们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为什么都呆住了?(因为小猴子的家乱七八槽的,没有别的动物的家那样整洁。)

3、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把它的家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呀?(想),那么该按怎样的方法去把这些凌乱的物体分类整理好呢?

让学生说一说整理的方法:书摆在书架上,笔装在笔筒里,玩具放在玩具箱子里。

师出示整理好图片。

师:同学们真能干,把小猴子的房间整理的既整洁又美观。我们把笔放在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书放在一起,像这样把有相同特点的东西摆放在一起,就是分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一分。(板书、齐读课题:分一分)

二、探索新知

师:看到大家这么能干,老师也想请你们帮个忙。

1、教学例1 教师拿出一把小棒(5根红色,4根黄色)。师:孩子们能帮老师分一分这些小棒吗?

(1)师:请孩子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先观察一下,再把它们分成两堆,看看可以怎样分?(生分小棒,教师巡视)

(2)、老师请一个小组的代表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这组的分法。(演示分类方法,并说明理由)

预设:按颜色分成两类

2、教学例2(1)让学生打开教材52页,仔细观察例2的图,说说画面中有什么东西,你能把它们分一分吗?

(2)学生交流,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准备怎么分? 预设:生1:我想按颜色分。

(3)师:可以。那我们用一个圈表示红色,一个圈表示蓝色。(4)老师按顺序一件一件指导孩子填写。师:还可以怎样分?

生:衣服分一堆,裤子分一堆。师:我们先来看哪是衣服?哪是裤子?

(5)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填完后展台展示分类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孩子学会检查是否是10件都分完了。)

3、小结:

师:大家看一下,同样的衣裤,我们却得到了两种分法,也就是说分类标准不一样,得到的分类结果也就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

1、书P52课堂活动1.师:孩子们翻到书第52页课堂活动第一题。(1)师读题:把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涂上颜色。(2)读完后让学生自己在书上涂色。(3)让学生把书拿到展台上进行展示。

2、P52课堂活动2.(1)师读题,学生按要求在书上把饮料圈起来。(2)展台汇报展示。

四、拓展活动

1、请4位同学站在黑板前面。(4人男女、高矮、裙子裤子、帽子)师:孩子你们能将这里同学进行分一分吗?

生1:我将()分在一起,()分在一起。(按高矮或帽子分)生2:我将()在一起,()同学在一起。(按性别分)。。。

2、师出示2个三角形(一大一小,一红一绿),2个正方形(一大一小,一红一绿)

师:你们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生1:按颜色分。(生边说边摆)生2:按形状分。(生边说边摆)生3:按大小分。(生边说边摆)3、课堂活动第3题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分类的方法,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将自己书包的东西进行分类整理一下呢?请大家把书包拿出来,比一比,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2)独自整理。

(3)全班交流整理方法,比赛整理结果。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图片欣赏 七:板书设计

分一分

按颜色分 按种类分

八:反思

“分一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商场里物品是怎样摆放的的,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新知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入手,让学生通过把杂乱的铅笔以及卡片进行有规律的摆放。学生在小组探究中进行交流,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成为正真的学习主人。在整个教学中我能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讲知识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注重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在实际动手中找出分类的标准,今儿掌握分类的方法。在设计习题环节中我注意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并在最后一题中设计了分类中最难的一道知识拓展题,来加深教学难度。本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注重了直观感知,方法科学,效果明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尽人意之处:

1、教学应该做到就地取材,比如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学生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回答男女不同,就可以进行分类。这样学生能更深刻的感悟到什么是分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使全员参与到课堂中来。

3、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及时做好引导。人数不宜过多,控制在2-4人。

4、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的语言要亲切,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

5、要充分相信自已的学生,大胆放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

6、可以制作一些小礼物去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7、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要努力提高,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措施,让孩子能动、能静。

3.三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从“形”中来,到“数”中去,从图形中找到分数,看到分数想到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认识1/2

(1).分一分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红家的门铃响了,她一开门,原来是邻居明明来玩,小红赶紧拿出东西招待小客人,都有些什么呢?如果要把这些食物平均分,该怎样分呢?

生:四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2个。

生:两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分,每人分1瓶。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多少?一人分得蛋糕的一半,那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请会写的同学上黑板来写,引出分数),为了准确在表示出这半个苹果,在数学上我们就是用“二分之一”来表示的。

师:这个同学的分数写对了,不知同学们刚才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这位同学的写法,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师:习惯的写法是:(让学生用手指书空)先写——,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下面的2,表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写上面的1,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生跟读。

师:谁来说说这个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边说边用手进行比划,之前教师先作示范动作)

师:对了,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它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谁再来说说这个蛋糕

所表示的意思?

师:刚才我们是用半个蛋糕来表示的

二分之一,想一想,能用你们准备的纸片折出一个二分之一吗?

(设计意图:“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分食品的情境,把生硬的数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演示出来,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当分到一个蛋糕时,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

(2) 折一折

师: 那就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步骤来做:想、折、涂、写。(师把这4个步骤板书于黑板)。

学生操作,师巡视检查,并选取学生的不同作品贴在黑板上。师:(师指着这些作品)请大家观察一下,它们表示得对吗?

师:(皱眉,故做疑惑)为什么这些纸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一半都可以用

来表示呢?

师:(指着第一张纸片)这是谁的作品,请你自己来说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3)练一练

师:这涂色的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请判断(课件展示图形)。

师:(故做明白状)哦,原来是这样,那请大家帮老师看看这句话有没有什么地方不对呢?

(课件出示:把一个圆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师:有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的认为是错的,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渗透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不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扩充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了学生赏识他人的良好心态,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

二 动手操作 深入学习

1、学习1/4

师:刚才我们同学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折出了二分之一

来,你能不能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出四分之一呢?请大家自己创作出一个四分之一来。

(生操作,师选择学生的作品3份以上用正方形折的四分之一,并贴在黑板上。)

师:大家帮忙来看看,他们都做得对吗?都可以用

四分之一来表示吗?再选择其中的一张纸片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做出来的。

2 、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刚才认识二分之一,创造了四分之一

,你知道这些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大家打开书本,自学分数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分数中间这根线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的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3、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明确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意义。你还能说出几个像二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并动手折出它们吗?(学生活动,任意折几分之一。)

师:哪位同学能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小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了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三、面向全体

分层练习

1、做一做

利用课本“做一做”第一题的四幅图,组织学生讨论“每个图形是怎样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引导学生完整地叙述几分之一,并学会写分数。

2、找一找

师:实际上像这样的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你能找出几个吗?其实生活中的事物里也藏着一些分数,你能从这些图片中找到哪些分数?

师:刚才同学们从生活中找出了那么多的分数。现在有一个学校的同学们正在郊游,他们的活动中有没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呢?请同学们帮他们找一找。(课件出示课本情景图)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练习,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全课总结

4.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73页例

1、例

2、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习近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葡萄、盘子、盒子。学具:五角星、小棒、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

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

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

教师:把8个五角星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哪一种是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几种不同的分法,并讨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点评:让学生在动手分一分的基础上,找出每份同样多的情况,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探究按每份相同的个数平均分的方法(1)分葡萄。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例2)爸爸生日那天,妈妈买回18串葡萄,叫小华放在几个盘子里。妈妈说:“每盘放6串,可以放几盘?”爸爸说:“小华,如果每盘放2串,可以放几盘呢?”

教师:小朋友,你愿意解决哪个问题呢?先猜一猜可以装几盘,再用学具代替葡萄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教师:这些葡萄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以小组为单位把分法记录在记录单上。分18串葡萄每盘放几串放几盘把学生的记录单按每盘放的串数多少整理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讨论。教师: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盘放的串数越多,分的盘数越少。每盘放的串数和放的盘数相乘得18等。(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教师不作要求。)[点评:创设情境先猜再分,发展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通过把葡萄多次平均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通过学生记录分的过程和观察思考记录单,培养孩子反思的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

3.探究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1)玩扑克牌。

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都是把每一份分成了相同的数,也就是平均分。但是有些情况下我们分东西时不知道每份要分多少个,只有分完了我们才知道结果,比如玩扑克牌。你们玩过扑克牌吗?摸牌的时候是怎么摸的? 学生:一人摸一张,摸完一圈再继续。

教师:每一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叠扑克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玩扑克牌,每人可以摸到几张呢?

(准备的扑克牌够每人摸4张)小组合作摸桌上的一叠牌。教师:你摸了几张牌,猜想一下你的同伴摸了几张,为什么? 教师:摸扑克牌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每组再增加一些扑克牌。

教师:现在要想把这些扑克牌平均分给一组的同学,你有更快的方法吗? 小组内先讨论,再摸牌。各小组汇报摸牌的方法。可能的方法有:

学生1:每人每次拿2张。学生2:每人每次拿3张。

学生3:每人每次拿的肯定比4张多。

学生4:先每人一次摸5张,再看剩下的张数,决定每人再摸几张。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法:为了保证结果是平均分,每人每次拿的扑克牌要一样多。[点评:通过第一次摸扑克牌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成几份的一般方法,通过再次摸扑克牌让学生探究平均分成几份的多种方法,并主动对分法进行优化。](2)分铅笔。

教师出示12支铅笔。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放多少支铅笔?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各种分法。并请每次向每个盒子里装4支铅笔的同学介绍他的思考过程。

[点评:让学生结合一共12支铅笔和3个盒子先猜一猜每个盒子里放多少支铅笔,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交流各种分法时突出一次分完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平均分和乘法联系起来,为除法的认识作准备。]

三、课堂游戏

做第73页课堂活动第3题。

(1)介绍游戏规则:小组活动。轮流一人抓一次豆子,再把这些豆子平均分。能平均分成2堆就加2分,能平均分成几堆就加几分,再累计分数。其余同学如果能补充说出不同的平均分法,就给这位同学加1分。活动结束,每小组评出一名冠军。(2)教师示范抓一些豆子,请学生平均分豆子,并计分。交代游戏规则。(3)小组活动。

[点评:通过游戏和评比调动人人参与的热情,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四、小结

5.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 篇五

1,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重复取走的过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初步感悟除法。

2,学会将等量划分的行为用“连续减去相同数”的算式和a=( )×4的乘式来表示。

3,知道“几里有几个几”的意义。

4,通过动手操作,表象训练及表达,经历从实物到算式的数学化过程。

教学准备:

媒体,板书,磁铁

学具准备:

16粒棋子,盘子,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1,口算: (学生口答)

3×4= 4×6= 5×8= 16=( )×4 3×5-4=

4×3= 2×6= 10×4= 18=9×( ) 0×6+6=

2,各人眼中的10 (说一说)

3,情景引入

(1)引入:今天小胖家里来了一批客人,瞧,他准备了很多东西,请大家帮他一起分一分,好吗 (媒体出示1)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一分”中的学问。(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丰富经验

(一)分草莓:学习“用连续减去相同数”表示

1,明要求:先帮小胖分草莓,这里有12颗草莓,请每个小朋友用棋子代表草莓,从老师给你们的棋子中数出12粒,分成一堆堆,试一试。

2,动手试汇报,师配合分并板书 (有多种方法)

3,小结:这些都是减法算式,象刚才这样我们分的过程就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

4,明意义:在算式12—3—3—3—3=0里,“3”减了几次 为什么要减4次呢 说明12里有几个3呢 所以分成了几堆 (补充板书:4个3)

(二)分苹果:学习“用( )=( )×( )”表示

1,提出问题:草莓分完了,我们再来帮忙分一分苹果,这次小胖有要求了,谁来读一读 (教师板书:15个苹果,每5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

2,明操作要求:请每位小朋友用15颗棋子来代表苹果,分在盘子里,试一试

3,生操作,汇报,师媒体演示

4,想一想:

(1)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刚才操作的过程吗 (媒体出示:15-5-5-5=0)

(2)为什么减数都是5 5减了几次呢

那么我们就可以想:15里有( )个5(板书)15里有3个5,除了用刚才的减法算式,我们也可以写成15=3×5

5,说一说:思考的过程(教师示范,学生代表说,学生自己说)

6,小结:刚才我们分草莓,分苹果时,每次分的数量都是一样的,象这样的分一分可以用减法表示,也可以用乘法算式来表示。

三、表象操作,建构模型

(一)分橘子(说):建构想几里有几个几的思维

1,看图不操作,想一想怎么分 怎么想

2,同桌说一说,个别回答

3,问:这里每次分几个 几次分

4,说思考:分12个橘子,每次分4个,想12里有几个4

(二)分糖果(练):熟悉思考方法

1,看图,独立练习(练习纸)

2,说一说:每次分几粒 几次分完 想:15里有( )个3

(三)分饼干(练):从图片到文字的抽象

1,学生读题

2,同桌说说

3,个别汇报

(四)想一想,用手势表示:

1,18里有( )个2 想:18=9×2

2,16里有( )个4 想:16=4×4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3,拓展:24里有几个几

(同桌合作,用24=( )×( )表示,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6.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篇六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挂图、彩纸。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本学期初始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小数,还知道什么是整数、自然数。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叫做分数。

二、引导探索

(一)分一分

1、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苹果?

2、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几个苹果?

3、讨论: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一半呢?

(二)涂一涂

创新与反思

(三)折一折

1、用依仗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2,与同伴进行交流。

2、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小组讨论:

(1)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1/4。

(2)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4。

(3)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

(4)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即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

3、介绍分数:像1/2,1/4,2/4,……都是分数。

(四)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三、拓展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

3/41/63/5

分一分(二)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挂图、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并且知道什么是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引导探索

1、把下图涂上不同的(红色、黄色和蓝色)。

2、小组讨论: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3、将上面的小正方形剪开,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4、小组合作完成:

(1)一共有几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7。

(3)花蝴蝶的只数占所有蝴蝶的()()。

(4)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三、拓展应用。

1、用分数表示每幅图中每种图案的个数占全部的几分之几。

红花:

黄花: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2、按分数圈一圈。

441435

比大小

教学目标: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挂图、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你们知道分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引导探索

1、有两个一样的正方形,都平均分成了4份。请同学们涂一涂,使涂色后的图形能分别表示这两个分数。

3414

2、通过涂色,同学们认为哪个分数大?呢为什么?

3、同学们,你们自己能画画图,用图说明14和12哪个大吗?有信心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4、教师在黑板上图示14>12,:问大家同意老师的判断吗?

5、小组讨论。

6、小组汇报。

三、拓展应用。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2、在下面图形中涂出它的14。

3、

教学目标: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挂图、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已经学会了。那么你们知道分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引导探索

1、认真观察“吃西瓜”的情境图,说一说它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弄清它已知什么,求什么。

2、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学生尝试列算式。

3、探索“28+38=”怎么算。

(1)学生独立画图表示分数。

(2)拼图看应该得出什么结果。

(3)回到问题情境,小组讨论:解释这个结果是否合理。

4、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小组交流结果。

5、学生独立解决第三个问题,全班交流如何把“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

三、拓展应用。

1、

2、

3、

2、19+4957-271-15

58+2834-341-37

3、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人共吃了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

奖牌给哪组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挂图、彩笔。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今天,有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帮助解决。打开书第71页。问题就是“奖牌给哪组”。提供给你们的资料,就是投篮比赛中两个组投中情况的统计图。

二、引导探索

1、认真读这份统计图,有了想法,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

2、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学生尝试列算式。

3、刚才听了一些同学的想法,有一个问题我还拿不定主意,能不能根据小组投中的总数多少来颁奖呢?请大家发表意见。

(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两组比赛人数不同,根据投中的总数颁奖不合理,要根据小组人均投中多少来颁奖。)

4、讨论达成一致。那么平均数怎么算呢?大家都试一试。

5、全班交流算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三、拓展应用。

1、“新苗杯”儿童歌手大奖赛成绩统计表。

陈老师 王老师 李老师平均分

1号 89 85 96

2号 91 96 86

3号 92 95 92

(1)请你把这张评分统计表填写完整。

(2)请你排出三位选手的名次。

2.某足球队想引进一个前锋。最近5个赛季进球率

运动员甲:23,17,18,24,23。

运动员乙:/,/,26,22,24。

运动员丙:30,12,/,26,20。

7.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篇七

课题: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重难点:体验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能给大家讲一讲图中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第一幅图 学生讲故事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分物的游戏,有兴趣吗?

二、自主探究

1、分萝卜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小兔子分萝卜,要求每只小兔子分到的萝卜一样多,每只小兔子分到几根萝卜?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哦!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分,分的结果怎样。

如果学生说到平均分,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这种分法。

师:像这样正好分完,又分的一样多,我们的数学语言就叫做“平均分”。

2、分骨头

师:现在有15根骨头要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狗分到几根骨头? 生:根据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应该是每只狗分到5根骨头。师:究竟对不对呢?不用摆小棒,你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画图表示分法,教师巡视了解不同情况。组织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事“平均分”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 1 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练习设计:教材第59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分苹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具体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也就是平均分。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分苹果好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第一幅图

二、自主探究

1、分成3堆,每堆一样多。

师:请你用圆片代替苹果,把这些苹果分成3堆,要求每堆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学生用圆片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生1:我是1个1个分的,结果每堆都有4个苹果。生2:我是2个2个分的,结果也是每堆都有4个苹果。

生3: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一次分好的,每堆都有4个苹果。师:同学们这些分法都是正确的,分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

2、每袋装4个。

师:如果还是这12个苹果,老师要求大家每4个装一袋,需要几个袋子?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

生:每4个装一袋,我就数出4个放成一堆,再数出4个放成一堆„„这样个就分成了3堆,说明需要3个袋子。

师:说得很好,就是需要3个袋子。

3、比较。

师:说说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说:

都是分12个苹果,都是平均分。

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都是4个苹果一份。„„

师:是啊,都是把12个苹果平均分,尽管分的方式不同,但是结果是相同的。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练习设计:教材第61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分糖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交流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较大数的平均分。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以前咱们学习“分一分”都是数目比较小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尝试对较大数目进行分一分呢?你们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第一幅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有50块糖,要求平均分给4个人。

二、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说一说,你觉得可以怎么分呢? 生1:可以1块1块地分。

生2:这么多,1块1块地分比较麻烦,可以2块2块地分。生3:我觉得还是5块5块地分比较好。

师:老师觉得不管怎么分,因为数目比较大,都容易出错。

2、分一分

师:看,老师想了一个办法。课件出示:空白的记录表格。

结合表格向学生介绍表格内容,或由学生看表格说出自己看懂的内容,不明白的地方教师适当讲解。

师:我们可以把每次分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现在就请同学们分工合作,用4个小圆片分别代表4个人,用50根小棒代表50块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记录表格,重点说说从表格中看是怎么样分的。只要学生分的合理,记录正确就给予肯定。师:你觉得这样做记录怎么样? 生1:太好了,这样记录不容易出错。生2:这样做记录很清楚。

生3:这样就能很明白地看出分的过程,结果也能清楚地显示出来。

三、总结提升

师:借用表格记录分法,你学会了吗?做记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练习设计:教材第63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重难点:

1、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2、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小猴子带着12根香蕉请大家帮忙来了。你看!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第一幅图

师: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帮助小猴子分一分。请同学们用准备的学具小棒代替香蕉,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分一分,再把自己分的方法和结果与同桌交流一下。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除法。

师:谁想把自己的分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学生有其他的说法只要合理就可以。

师:刚才我们把12根香蕉(课件出示12根香蕉图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就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写出来就是12÷2=6(根)

师:(对着板书,指着算式)这里的12表示要分的12根香蕉;“÷”是除号,表示平均分;2表示要分成2份;6表示分的结果是每份有6根。读作12除以2等于6。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分法写成算式读一读,并说出除号和各数表示的意思。学生交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帮助小猴子分了香蕉,并且知道了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那我们就一起来把教材第60页和61页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吧!在小组内和同伴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能把这些都写对,讲好,教师要给予表扬。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并且也会读写除法算式。你都掌握论文吗?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吧!

练习设计:教材65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巩固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进一步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会正确列式计算以及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最近在分一分的游戏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只要每份的数目相同,就是“平均分”。

我知道了“平均分”的时候可以说“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是多少”。我还会读写除法算式。

我知道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在游戏中学会的知识还真不少呢!你掌握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你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

1、看图列算式,说意义。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5题。

学生看懂图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算式的意义。只要学生会答正确,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

2、看算式,编故事。

师:你们会讲故事吗?谁愿意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第6题。

生:机灵狗的鱼缸里有12条漂亮的小金鱼,但是机灵狗不小心把鱼缸打破了,金鱼掉在地上。淘气和笑笑跑过来,把这些小金鱼平均放在两个鱼缸里,每人高高兴兴地端着一个鱼缸走了。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讲故事或补充,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在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生:有12条小金鱼,平均放在2个鱼缸里,每个鱼缸里有多少条?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三、总结提升

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记录下来,下一节课我们继续交流。练习设计:教材第66、6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小熊开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体会乘法与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会应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玩具吧?听说小熊开了一个玩具店,我们去那里看看怎么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情境图

学生说说有什么玩具,每种玩具的价钱等。

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1:一个布娃娃和一个皮球多少元? 9+3=12(元)生2:一个布娃娃比一个皮球贵多少元? 9-3=6(元)

生3:买4个皮球多少元? 3×4=12(元)

二、自主探究 1、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小熊玩具店里都有什么,并且还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解答了出来。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20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呢?

生:20÷5=(),看20元里面有几个5元。师:对!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只要学生的解释合理正确,教师就应给予肯定性鼓励。2、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师:同学们解决了买玩具汽车的问题,并知道了用口诀计算除法又快又准确。现在老师再题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自己列式并用口诀计算来解决问题,好吗?听好了,“36元可以买几个布娃娃?”

学生自己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师:谁想把自己计算的结果和怎样想的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列式为36÷9,想:9和几相乘等于36,四九三十六,所以36÷9=4(个)。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20÷5=?时,想几五二十;计算36÷9=?时,想几九三十六。你们发现用口诀求商有什么规律吗?

生:除以几就想几的口诀。

师:是啊!今后我们计算除法时,就可以根据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3、巩固应用。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个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请尝试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规律是什么?(除以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来求商)练习设计:教材第69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快乐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体会“倍”的意义。

2、会用图示或除法求两个数量关系之间的倍数关系。教学重难点:倍的意义;倍与等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快乐地生活着。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数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获得的信息?并分别数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各种小动物的只数。

二、自主探究

1、体会“倍”的意义。指导学生按步骤画图:

(1)画3个小圆圈代表3只小猴子。(2)画6个小圆圈代表6只小鸭子。

(3)把小鸭子3只一组,3只一组地圈在一起,这样6只小鸭子就被分成2组,每组小鸭子的只数与小猴子一样多。

师:这个图就表示“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只数的2倍”。因为6里面有2个3,也就是说小鸭子的只数包含了2个小猴子的只数,这样的关系我们就是小鸭子的只数是小猴子只数的2倍,即6是3的2倍。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为6÷3=2。

2、巩固训练

(1)师:现在老师请大家就像刚才一样,先画图表示,再列式计算解答下 10 面的问题,有信心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最下面练习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重点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有8只小鸡,2只小松鼠,通过画图可以明显看出8只小鸡每2个圈在一起,可以分成4组,说明8厘米有4个2,也就是8÷2=4,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生2:我画了6个小圆圈表示小鸭,2个小圆圈表示小松鼠,然后把小鸭2只一组、2只一组地圈起来,这样小鸭就被等分成3组,也就是6里面有3个2,所以6÷2=3,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3倍。

„„

(2)师:仔细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第一幅图

生1:我知道了一支笔2元,小兔就买了1支笔。生2:我知道小牛买了3支笔,用了6元钱。生3:我知道小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该怎么解决?

抽生答,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并解答正确,教师就给予肯定。

三、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设计:教材第72页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学会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倍”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花园里美丽的花儿开了,蜜蜂、蝴蝶都飞来了,花园了热闹起来了!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情境图

师: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知道有4只蝴蝶,还有12只蜻蜓。生2:我知道有9只小鸟。

生3:我知道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

二、自主探究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不能提出“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教师就作为参与者提出来;如果学生能自己提出来就进行下面的环节。

师: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然后再列式解答。学生尝试自己解答后,交流汇报。

生1:我画了4个三角形表示蝴蝶的只数,有画了12个圆圈表示蜻蜓的只数,然后把蜻蜓4只一组、4只一组地圈起来,就很容易看出,12里面有3个4,所以12÷4=3.生2:我画了别的不同图形分别表示这两种小动物的只数,结果也是12÷4=3。

师:对,我们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形来表示两种量,但结果都可以看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计算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师: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有多少只蜜蜂?

师:谁愿意把自己思考的过程说一说? 教师小结、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最下面的问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画法,举例说明;教师巡视。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练习设计:教材第73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六 教学目标:

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和倍的含义。

3、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可能会说:

我学会了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二、自主探究

师:这些知识点究竟掌握得怎么样呢?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第8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想法。

生1:彩笔有12支,毛笔有4支,求彩笔的支数是毛笔的几倍,就是看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所以12÷4=3.计算的时候我是根据乘法口诀“三四十二”算出来的。

生2:笔筒里的铅笔支数是毛笔的5倍,求笔筒里的铅笔有多少支,就是计算4的5倍是多少,要算5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所以5×4=20.从这道题我们可以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生3:求这三种笔一共有多少支,就是把这三种笔的支数加起来,其实是三个数的连加计算,4+12+20=36.师:说得很有条理,而且还归纳出了某一类题目的解答思路,真棒!我们应该像这样随时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不断积累才能进步。

三、总结提升

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有提高吗? 练习设计:教材76、77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 课题:有多少张贴画 教学目标:

1、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编制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你能背诵吗?我们玩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好吗?

师生对口令,帮学生复习2、3、4、5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数一数,填一填。

师:你们喜欢贴画吗?老师这里有很多贴画,请看。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图一。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横着看,每排都是6张贴画。师:你能看图完成这张表格吗?

学生看图,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交流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结果。

2、编口诀。

师:结合我们以前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你能根据上面表格的计算过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吗?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编写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师生共同总结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背诵6的乘法口诀。

8.小学数学教案分一分 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P7~8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2.使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分类的思想,初步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的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

确定分类标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各种颜色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图片。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体会分类的含义

1.谈话:小朋友们逛过超市吗?超市里的物品都是怎么摆放的?(学生自由发言)2.出示主题挂图。

(1)提问:超市里有哪些商品?它们分别是怎样摆放的?

(2)思考: 超市为什么要把同类的商品摆放在一起?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说出:把同一类的商品摆放在一起,可以方便顾客购物。3.揭示课题:

象这样把同类的物体摆放在一起就是数学上的分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一分”。

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学会分类 1.学生小组合作把各种图形分类。

2.分组展示分图形的结果:有的是按形状分的,有的是按颜色分的。3.提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图形,不同的小组分的结果不一样? 4.指出: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的结果也不一样。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说出图中分别有哪些动物。

(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把能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圈起来。

(3)集体交流,提问:图中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类?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让学生说说他们各在哪里行驶。(2)讨论:可以分成几类,是哪几类?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书上作出分类标记。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1)学生尝试自己确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2)汇报交流。

提问: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回家后,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想一想该怎样整理。

五、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笔记:

1、以图片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兴趣。

本节课开头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入,通过观察让学生讨论后得出:把同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不同的东西分开来放,这就叫分类。后引出课题:分一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使用课件演示,直观形象,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还集中学生的的注意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一些图片,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突出了重点,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知。

9.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篇九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许多操作活动,希望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新知识。课堂伊始,通过“苹果”这一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两个正方形与一个圆形,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一半”为什么要用“一半”来表示,进而思考可以用什么办法表示“一半”从而给学生渗透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说出1/2表示的意义,并且举出反例说明不平均分的话不能用1/2来表示,加强学生认识分数应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通过“创造分数”环节,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折不同形状的纸),涂一涂(涂自己想表示的几分之几),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在掌握了分数的读写后,让学生尝试写分数。最后通过分数的历史与生活中的分数的一些例子,让学生更进一步去理解分数,应用分数。从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建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课堂上,我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不够灵活,语言不够丰富。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加强学习,钻研教材,钻研学生,更要钻研学习过程,争取教学水平有更大的提升。

10.一年级数学《分一分》教案 篇十

鲁晓洪        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3 ,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把物体进行平均分,并体会到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3、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把物体进行平均分。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10根小棒

1、让学生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说说有几种分法,哪一种是平均分?

2、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3、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⑴理解题意:12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分?

⑵用小棒表示铅笔。拿出12根小棒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并在同桌之间说一说。

(3)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课堂活动。

引导完成73页课堂活动3题的游戏。

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巩固练习。

引导完成练习十四1-4题。

板书设计

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鲁晓洪        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会读除法算式。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 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说一说

每人用24根小棒,按两种要求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分的过程。

⑴平均分成 4份 ,每份几根?

⑵每3根一份,可以分几份?

二、新课探究

1、教学例1。

⑴拿出8个小●,平均分成4堆,每堆有几个?

学生操作口答。

⑵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8个、4堆、每堆有2个之间的关系呢?

2×4=8              4×2=8

还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呢?

⑶教师:还可以用这样一个算式来表示:8÷4=2  (板书)谁知道8÷4=2  是什么算式吗?给各部分取个名字。

板书:           8    ÷     4=    2                   除法

除号

⑷怎么读这个 算式呢?学生试读。

结合分的过程,说一说8、4、2分别表示什么?

⑸小结:把几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是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

2、教学例2。

(1)出示例2,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各部分的意义,并认识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三、课堂活动

引导完成78页课堂活动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2课时

鲁晓洪        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例3、例4,课堂活动第3题。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几根?

二、新课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例3教学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问:这道题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试一试。

生说,师板书:12÷3=4(组)

(3)让学生根据减法各部分的名称,猜测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2  ÷ 3  =   4(组)

被除数  除数   商

2、教学例4。

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几朵花。

⑴学生操作

⑵写出算式           板书              15   ÷     3=  5

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今天我们对除法进行了初步认识,要分的总数作被除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作除数或商。

四、课堂活动

引导完成78页第3题。看算式圈一圈,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练习课

鲁晓洪        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除法算式的意义。

2、能认识并初步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圆形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1)  摆一摆

①15根小棒平均分成5 份,每份几根

②12个●每2个放一堆,可以放几堆

⑵看算式圈一圈

▲    ▲    ▲    ▲    ▲    ▲

▲    ▲    ▲    ▲    ▲    ▲             18÷6=3

▲    ▲    ▲    ▲    ▲    ▲

2、复习乘法、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意义

①小兔回家

独立连线。  反馈。你是怎样连的?

②判断口答

理解题意,哪种分法正确?

二、巩固练习

1、理解除法的意义

⑴摆一摆

a、把10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b、把20个  ▲,每5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c、把24个  ▲,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写出算式 。你是怎样想的?

⑵、看图填数。练习十四4题

a、观察①小题,说一说图意,把谁进行平均分?

写出算式

b、观察②③小题,填空,写出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谁作被除数?

三、发展练习

1、分一分,填一填

①独立完成。

②反馈。你是怎样想的?

2、思考题

二年级一班的人数比20多,比30少。分的组数和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个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四、课堂作业

看算式,摆小棒

24÷4=6                     32÷8=4

五、课堂小结

这节我们进行了什么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

鲁晓洪        荞田完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83页例1、例2,课堂活动  。

教学目标

1、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3、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进一步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 之间的内在联系。

难点:能 初步理解 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

教学准备

例1、例2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例1情景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2)解决问题。

小红问:把这24个苹果平均放入4个盘子里,算一算每盘放多少个?

反馈。算式怎样列?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板书 :24÷4=6           四六二十四

小玲问;把这24个苹果每6个装一盘,算一算可以装多少盘?

反馈。算式怎样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板书 :24÷6=4               四六二十四

2、你们和书上的小朋友一起学习,解决了问题,写出了算式,比一比,想一想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小组讨论。

②反馈。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

⑴看图,说出商品的价钱。

⑵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叙述时语言完整)并列出算式,

板书算式               18÷3=

……

⑶怎样求出商?

小组活动。

反馈

⑷ 完成书上的空。

三、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活动

1、书上83页课堂活动1题。

说一说3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看图说说图意,小组交流。

反馈情况。

2、书上84页课堂活动2题。

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反馈情况。

上一篇:幼儿园教研计划春季下一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会议计划管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