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的课堂提问(精选11篇)
1.浅谈有效的课堂提问 篇一
第三届福建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邓金兰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重视提问的策略,每一个提问都必须围绕教学内容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作用、原则、有效提问的方法等几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问题设计,提问,有效教学
引言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是启发和诱导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Plutarch)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笔者有幸参加了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训活动,通过观摩十几节的现场课堂教学,发现了执教老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课堂提问预设性过强,生成性不足;设计的问题目的性、针对性不够,设置问题的难度把握不到位,提问未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等。如教师A在与学生问候完之后就发问:“Today I‟m very excited.Are you excited?”学生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原来该师想通过这个问题引出“excited”这一新词汇的教学,而学生不解其意,自然无法按教师预设的方向回答,出现了卡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再如教师B在引入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教学时,没有直观的远近距离暗示和说明,学生无法分辨“these/those” 这两个词的用法。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些名言的“问” 指的是善于提问,而非一切提问皆有答。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手段。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有效的课堂提问即指能够利用各种策略达成预期目的的提问。贝拉克(Belarck)通过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但是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而英语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所占比例则更少,且问题的设置存在着以下缺点:⑴ “无意义”问题时常出现;⑵ 问题的思维品质要求不高;⑶ 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⑷ 不区分对象;⑸ 问后即答。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将在提高提问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师生双边活动,构建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作用、原则、有效提问的方法等几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引起学生注意。提问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他们对当前内容的理解并引起思考。而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无疑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学生为了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2.唤起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往往包括了所教知识要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脉络。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依据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
3.反馈信息,教学交流。教学过程不是直线式的,由于学生的“课堂接受”不同,提问有利于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内容掌握不够,以便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4.鼓励学生参与。提问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及时肯定好的学生,用赞扬的语气和表情说:“Great/Wonderful/You are so clever!”,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则用鼓励的语气说:“Don‟t worry,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Thank you!”。
第三届福建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激发兴趣原则。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
2.科学性原则。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即兴式的。在授课前,应认真备课,把握知识要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语言规律和文化习俗,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
3.启发思维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万不可不着边际地为提问而提问。
4.难易适度原则。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道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5.适时性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说教师要善于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课堂教学的帷幕刚一揭开,教师就必须创设意境,适时提问。这种提问既有对以前学过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又有对新授知识的启发与引导。提问的最好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与“悱”之时,这时提问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
6.鼓励性原则。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结束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对问题的答案作出明确的结论。对回答困难者,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给予提示帮助;对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教师应加以纠正和补充;对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或回答完全错误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安慰、鼓励,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更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回答正确的,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对有创见者,教师更应该大加鼓励。
三、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1.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⑴ 有效设计旧知问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发现错误或模糊不清时,及时纠正;另一方面,为新知识的讲解铺平道路,使新旧知识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打开探求新知识的思路。有些教师习惯在导入或教学过程中问类似问题:“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And you? 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day is it today?”等,且每节课都用,学生面对这样烂熟的问题,刚提起的兴致一下就没有了,难以调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有效地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作好铺垫。如教师C选择的教学内容为NSE B6 Module9 Unit1,这是一篇精读课,她先与学生一起复习了动词的过去式,而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Did you ……?”等句型的问答,为后续的阅读教学作了较好的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⑵ 重点有效地设计好新知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本课的知识要点,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好难易度,科学地设计问题,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和触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再者,好的问题能巧妙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开启学生思考的门户。
第三届福建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范例:NSE B6 Module9 Unit1,本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阅读获取“Lingling和朋友到英国剧院观看滑稽剧表演及表演结束后的活动”等相关信息,教师在幻灯片的辅助下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Q1:Where did Lingling go ? Q2:Who were in the children‟s theatre ? Q3:What did the men/women/actors/children do ? Q4:After the show where did the children go ? Q5:What did they eat ? 这些问题紧紧围绕课文主要内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这些问题的设计是有效的。
⑶ 注意设计过渡型问题。设计得当的问题能使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过渡润滑顺畅。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有的教师不注意各个课堂环节间衔接的语言过渡,有时提问比较突兀,容易使学生思维脱节,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点的过渡要衔接自然,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教师C在教学NSE Book6 Module5 Unit1时,要求学生会运用单词“heavy、light、broken、pocket、easy”等词描述事物的特征。她通过创设情境利用过渡性问题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设计的过渡问题如下:
情境一:(叫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提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重量不一的红、黑色背包)T:I want to go to Fuzhou.Please bring the two bags for me.Can you ?
(学生1提包时肩膀歪一边)Q1:Oh, is this red bag heavy ?(师用卡片呈现“heavy—重的”同时帮助提包)并说:“Yes, it‟s heavy.”,教授新词汇heavy;用同一方法教授light。
情境二:(师拿起红背包并指着一口袋问)Q2:What‟s this ?(It‟s a pocket.教授pocket。)Q3:What‟s in it ?(It‟s a balloon.师拿出气球。)Q4:Can you blow it ?(师做吹的动作,然后让一名学生试吹。)Q5:What‟s wrong ? Is it broken?(引出broken一词教学,同时将气球放在自己的口袋里。)Q6:Oh,where‟s my broken balloon?(Ss:It‟s in your pocket.)情境三:师平举黑色背包,指着背包底下的轮子问: Q7:What‟s this ?(It‟s a wheel.教授wheel。)Q8:How many wheels can you see ?(Four.)情境四:师在讲台前拖背包走,一副轻松的样子,并说:It‟s got four wheels.It‟ll be easy for me.(师教学easy和句型。)
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将原本看似不相干的词汇有机地结合句型运用过渡性提问串成一体。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⑷ 注意设计检查巩固性问题。在该环节,教师如果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一些事实性问题;若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那么提一些综合性问题就较为适宜。教师要注意运用比较异同、指出关系、判断是非,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学生盲目背诵教科书。比如教师C在课文听力/朗读训练后(教学内容选自NSE Book6 Module5 Unit1),进行了”True or False” 的判断性提问,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然后运用对比教学法提出两个问题,Q1:What‟s the advantages of two bags? Q2: What‟s the disadvantages of two bags? 要求学生思考并根据已获信息说说两个背包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说的实践中获得语感和语用能力,在对比教学中引导学生购物时应从外观、实用、方便等角度考虑。再如教师D(教学内容选自NSE Book6 Module10 Unit1)围绕四个“W—Who/What/When/Where”,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份旅行调查表,第三届福建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然后选派代表展示并汇报调查情况,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这些活动的效果来看,有效地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有效课堂提问技巧
⑴ 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⑵ 选好提问对象。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须做到“点面结合”,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由于被提问的次数和频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频频惠顾”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对英语兴趣倍增,学习进步明显;而被“冷落”了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这样就导致了班内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⑶ 提问方式要艺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走进时,它马上会飞走;当你抓住它并把它关起来时,以后就别想再听优美的歌喉。成功的教师一般都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提问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问单个学生、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做调查等形式都能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教学。教师提问时要结合语言背景,建立真实语境,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或简笔画等辅助教具进行提问,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联想,开展真实的语言交际。如闽教版教材第六册 《Unit6 Hobbies》这一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What‟s your hobby ? / Do you like doing sth.?”,这样的问题人人都能上口,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⑷ 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教师应该分阶段、分时机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小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但是目的不太明确,所以有些问题要在讲授之前提出,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有些问题在学中提问,在讲授过程中,解释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现象,通过课堂指导和评论,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问题要在学后提出,讲授结束后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⑸ 掌握好提问回答时间。教师提完问题后,要适当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提问以后往往会忽略等待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请学生回答或提示答案。这样,一定程度上固然能有效地加快教学节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但长期如此,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发问后等待时间短,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会相对偏低。与其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不如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再说出更为正确或完整的答案。
⑹ 提问要及时反馈。提问后除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外,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可及时纠正,但也不能见错就纠,这样会打断学生英语思维的连贯性。对于回答不全面的问题,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或大家共同讨论,必要时教师给予启发、帮助。
⑺ 提问要变换角色。课堂提问除了老师提问学生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向教师提问,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提问。老师和学生可根据需要来变换角色。这种提问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 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⑻ 提问语言要准确、精练、清晰。所提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表达清楚, 容易理解。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 不应含糊其辞, 或是模棱两可。
总之,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更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装饰。我们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应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书目】
⑴ 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⑵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1999 ⑶ 李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学英语》2003年第8期
第三届福建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⑷ 单凌晨:“提问促进„互动‟”《学英语》2003年第47期
⑸ 雷水蓉:“关于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⑹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⑺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2.浅谈有效的课堂提问 篇二
一、课前提问, 兴趣激发
兴趣是引导人们从事某件事、某个活动, 并决定此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前提, 若缺乏了兴趣的辅助, 不仅工作会变得生涩乏味, 同时还会影响工作的质量。所以, 在开展初中科学教学之前, 需要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快速融入学习, 感受知识。通过笔者长期的实践与研究发现, 课前提问不仅具有很好的悬念性, 同时还能以此激发学生们的探索热情, 并为接下来的课堂授课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础。
比如在学习《生物的进化》一课时, 我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尝试猜测一下, 这个世界上是先有鸡, 后有蛋, 还是先有蛋, 后有鸡呢?”这个问题不仅开放性强, 答案更是见仁见智。学生们十分感兴趣, 纷纷讨论起来, 我立即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从而让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下来。又比如在学习《探索酸的本质》时, 在开课前我是这样提问的: “杨梅, 你吃过吗?当同学们听到杨梅这个名字的时候, 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学生说:“好酸!”、“流口水!”通过学生的回答我继续提问:“既然同学们说杨梅是酸的, 那么你们知不知道酸到底是什么呢?具有哪些性质呢?”由此一来便让提问显得浑然天成了, 这时再过度到正题当中自然会效果显著。事实证明, 学生们有了感兴趣的话题, 探究就变得主动, 所以, 教师有效的提问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有了这把钥匙, 才能开启科学学习的大门。
二、课中提问, 点燃智慧
授课中的提问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 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授课进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一系列具备探索性及开放性的问题, 从而让“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比如在教学《大气与压强》的时候, 我为了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于是提出了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当我们将一张纸放在两本书的中央, 并向纸下方不断吹气, 那么纸会朝哪个方向弯曲?”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纸张会向上弯曲。针对学生的回答, 我让他们动手试一试。实验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看到他们疑惑的目光, 我让他们尝试自行探索。但是思考一阵后他们依然未能获得答案。于是我说:“同学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 当大风吹向晾衣绳上的衣服时衣服会鼓起来,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立即回答:“因为大风天的风是直吹向衣服的……”话音一落, 部分学生的眼前当即一亮, 并试探性地问我:“纸片没有上弯, 是不是因为下方的空气被吹走了, 所以气压发生变化, 才会向下弯的呢?”其他学生听到这句话后更是恍然大悟, 而我则微笑点头, 并将本节课的知识原理传达给学生们, 继而将智慧快速点燃!由此可见, 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 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这比照本宣科的教学手法更具效果。
三、课后提问, 融会贯通
授课完毕后的锤炼阶段是十分主要的。在制定练习题的时候应该适当地融入提问机制, 让习题具有再现性、开放性、多样性、发散性,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同时还能延伸他们的思考, 继而增强他们的知识含量。
比如在学完《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时, 我让学生结合对家乡的记忆, 用知识的理解来拟画家乡的地形图, 并在上述基础上设计一份“一日游”的旅游路线图。这种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们主动探究, 从而让知识与生活紧密贴合起来, 不仅提高作业的正确率, 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养成了良好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又比如在学完《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时, 可以让他们调查家中盆栽叶子枯萎的原因, 并针对此制定一份合理的解决方案。像这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不仅具有良好的发散性与延伸性, 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此外, 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 提问不是盲目的, 要根据教学内容、实情来设计合理的提问, 不能让提问显得生搬硬套;其次, 提问在于精, 不在于多。有些教师认为问的越多学生学得越好, 这无疑是错误的认知;最后, 在提问的时候要遵从个体差异性, 满足分层需求, 确保问题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3.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篇三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提问呢?通过思考与实践,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问题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例如在 “街头抽奖的秘密”这节课上,我这样提问:“抽签有先有后,对各人公平吗?中奖率为千分之一的彩票,买一千张就肯定中大奖了吧?”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轻而易举的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整节课学生学得既扎实又愉悦。
二、问题要少而精
有调查表明:现在一节课的提问次数有时多达60余次,如此高的提问频率导致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思维行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因此我们要避免一问到底,减少问题的量,提高问题的质是关键。
首先,问题要针对性。
数学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是要诱发学生的解题思维,点拨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更好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和培养新情感。教师教学时要从教材出发,联系实际,针对某个问题或现象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
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学生初步接触了“锐角、钝角和直角”,我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呢?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拼、画、量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通过指向明确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比较、深入思考,进而得出结论:①用三角板帮忙,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②锐角<直角<钝角。
其次,问题要思考性。
一百个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抵不上一个有效的提问。一个问题是否有效,其主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具有思考性。应注意所提问题要先易后难,多问能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要使他们能“跳一跳,摘桃子”,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
在研究“圆的面积”时,通过将圆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新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别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并拼成一个个近似长方形。这时再提出:①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应是圆的什么?②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应该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讨论,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卓恚辉驳拿婊?周长的一半x半径(2π r÷2)×=π r 2。
这里,我在规律的探求处设置了两个阶梯性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运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找到新规律,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
再次,问题提出后既要给学生思考时间,也要有适当的追问。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都带有一定的思维性,学生必须通过思考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在问题提问后,应根据学生实际给予适当的考虑时间,以保证学生充分理解问题,正确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考。同时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给予追问,鼓励学生澄清最初的回答,支持某种观点或看法,提高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及在更高水平上进行思维。
三、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问
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时,我只出示了题目的条件:“五汛小学五⑷班男生有30人,女生有20人”,并不出示问题,而是提问学生:你能根据条件提出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吗?
在这里我之所以没有直接出示问题,是因为课堂提问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会答”,更要让学生“会问”。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于是,本环节我放手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就是想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意识与数学素养。当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还要作出适当的疏理,使之更接近我们的教学需要。
四、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恰当的评价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恰当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评价要做好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注意方式方法。既不简单粗暴的否定批评,也不模棱两可,一味地表扬或迁就。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善于提问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们应该学会勤思考、多分析, “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4.浅谈有效的课堂提问 篇四
泰安学校孙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说课堂提问对老师来说很重要,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首先应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来精心设计问题。其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也是设计问题的根据。总之我们设计的问题应始终致力于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理。具体做法如下:
一、化直为曲、铺垫引导
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提问也是如此,直来直去的提问不可取。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不但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还会感到索然无味,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但若我们以“曲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在学《老山界》时需要学生分析红军战士“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的作用。如果我们直接提问:“红军战士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应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解决,有些同学甚至可能无从思考。但如果我们不直接问,变换一个角度,“曲”问:“‘抢’字是否说明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难度就会降低,几乎所有的同学立刻就能作出否定回答并积极思考理由。此时我们再适时进行铺垫启发:“既然大家都作了否定,那么‘抢’字到底该如何理解呢?例如小华今天早晨起床晚了,当妈妈做好早饭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就急急忙忙上学去了。小华的‘抢’说明了什么?”教师设置“曲问”,举例铺垫,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抢”自然就理解了。再如在赏析古诗句“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时,学生普遍觉得无从下手。如果我们教师不直接问学生这句诗好在哪里,而是问句中“但”字有何作用,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并在此基础上作一点铺垫引导,讲一讲以前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用“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的句子来表现教室的安静,学生很快就能调动起自己的思维,得出答案。
由此可见化直为曲、铺垫引导的提问方式对于提高解题效率与正确率很有帮助,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从易到难、分出层次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教师要能高屋建瓴,从整节课、整篇课文出发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导向,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也才能够做到在提问时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各类档次的学生都照顾到,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如教学《变色龙》,就可以采用分层设问。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大可找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然后教师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样的问题需要概括,难度稍增了一点,就可由基础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加之这个问题回答的角度很多,学生便可以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追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始终没变,是什么?由于有了前面问题的铺设,此题难度虽然增大了,但学生回答并不会太费力。最后,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将这些问题着落在基础较好的学生身上。
这样一来一组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设问,就会使文章重点难点的学习容易多了,也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感兴趣、可回答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从回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新知的欢快和乐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活跃,从而达到有效的目的。
三、设置矛盾,适时提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矛盾”,使学生形成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解决“冲突”的欲望,教师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提问,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有的人》一文时,教学一开时便可让学生阅读并思考:文章第一段中的句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否矛盾?当学生都持否定态度时,及时追问:那么句中的两个“活”和“死”应如何理解?这样的提问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迫使他们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求答案。学生理解了两个“死”和“活”的不同含义,也就掌握了文本的主题。本来一篇看似难以理解的诗歌就变得简单易懂了,自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多思多展、发散思维
(一)多角度思考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
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篇文章有多种段落划分方法的情况,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商讨出一种划分方法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再思考:这篇文章我们刚刚是按何标准划分的?它还有没有其他的划分方法?如果有,划分标准是什么?该如何划分?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发散思维了。
(二)多向外延展
学生掌握了文本知识后,教师应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比如学了《己亥杂诗》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落红”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上哪些人能联系起来。学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在原有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5.浅谈有效的课堂提问 篇五
孙海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伊敏河镇第一学校)
摘 要: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现在有一些课堂提问问题泛滥,有的一问一答,有的满堂课都是提问,有些课堂提问的难易不合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经验没有得到提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厌学,从以上问题考虑,教师要认真思索,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课堂提问;学习效率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如何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一节课上得是否成功,不仅仅看教师的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手段,还要看教师的课堂提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展个性,当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高效率地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实际
为了使课堂提问更有效,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了解,以使课堂提问能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课堂提问不要随意,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问题设计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太难学生会望而却步,失去信心而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太容易学生不假思索就有答案,也是没有价值。所以要提问的问题难易适当,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让学生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重点难点或易混淆的知识点,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让学生观察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过程,问太阳和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而后学生总结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改为太阳和地平线有几种位置关系,交点有几个?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手中的圆形物体看作圆,在纸上移动圆形物体,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这样设计更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二、课堂提问要清楚明了,有针对性、层次性
教师要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如讲《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时进行课前回顾,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可以改成这样的问题:“y=3x2,y=3(x-1)2及y=3(x-1)2-1这些函数有最值吗?如果有,是最大值还是最小值,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3时,结果又如何呢?”这样的提问准确、清晰、简明、有针对性、层次性,就便于问题的解决。课堂提问的问题要言简意赅,不能模模糊糊,要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还要考虑提问的目的、角度、涉及的范围、不要问得太广太深,不能没有层次,要考虑不同基础的学生是有区别的,优等生回答哪个问题,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应该回答哪个问题等,要充分估计学生的答案,不能马马虎虎。
三、课堂提问要及时进行调整
教师提出问题后,大多数情况下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学生是否认真思考了,有哪些同学微笑了,举手了,有哪些同学眉头紧锁,低头不敢直视老师,躲避教师的目光,如果发现会的同学没有或只有两三个时,要灵活应变,可以采用引导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理解问题,也可用追问、解释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得出答案,一定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如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圆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有为难情绪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这样学生就能顺利解决问题了。
四、课堂提问要建立在和谐、民主和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学生才能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必有“弟子不如师”的想法,而应相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应为学生超过自己而高兴,不要凌驾于学生之上,创设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时刻充满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提问更有效。
五、课堂提问后要及时进行评价
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即使学生回答的问题离题很远也要鼓励他(她)敢于举手,积极思考,让他(她)体面地坐下,让学生体会到积极参与就是正确的,如果回答的答案有一部分正确的话,可以说,你回答得很不错,还有其他的同学想补充一下吗?如果回答得很精彩的话要说“你想得太好了,也很全面”等语言表扬学生。
因此,要在课堂教学45分钟的有效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它的价值。针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问题。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增加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提问的价值,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老师的课堂提问有效吗? 篇六
无提问不成课堂,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必须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具有重要作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回答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可以增进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交流;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最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形成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
课堂提问要区分类型。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大致有四类:一是记忆性问题,通过回忆相关知识可以回答的问题;二是理解性问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或者说明事物与事物关系的问题;三是应用性问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四是评价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和问题。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陶行知说: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要注意避免无效性,优化提问方式。有效的提问才能让课堂更高效,要想法解决以下无效提问的现象:
一是设计问题没有实质内容。
教师用“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无疑而问,学生回答异口同声,看似活跃,实则无效。或是提出缺少思维含量的“假问题”,理科提问定义、公式,文科提问死记硬背的内容。提问要能启发思考,锻炼思维,要坚决克服为提问而提问的假问题。
二是提问时机不好。
提出问题后不留思考时间,直接提问学生;或者把学生叫起来后再提出问题。要放下赶进度的想法,发挥提问的作用,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时空。7.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七
一、课堂提问要给学生留有探究性的空间
大家都知道, 问题越大, 解决问题就会越复杂, 学生的思考空间就会越大;问题越小, 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越简单, 当然学生的思考余地就比较小, 课堂生成就少.
【案例】《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教学片段:师:问题1:对于一次函数y=kx+b (k≠0) , 它的图像是什么?我们如何作出它的图像?问题2:对于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 k≠0) 的图像, 我们能否像一次函数那样进行研究呢?
【分析】教师在《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教学中, 先让学生通过回忆一次函数y=kx+b (k≠0) , 它的图像是什么, 我们如何作出它的图像, 进而产生问题:怎样画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 k≠0) 的图像?由于学生有了内心的需求, 就会激起探究的欲望, 就会积极地去检索已有知识.当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研究, 确定画一次函数图像只需描两个点, 又产生了核心问题: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 k≠0) 的图像描几个点呢?又一次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当学生得出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 k≠0) 的图像描多个点后, 教师又适时提出第三个问题:自变量x如何选值, 选值时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去展开讨论, 归纳结论, 这时又激起了学生的认知矛盾, 怎样去描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经过了一番探究后, 学生惊奇的发现, 原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两支曲线, 这时学生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非常惊喜.通过了这一层的体验, 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也使本节课达到高潮.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 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最好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并能给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心理学研究表明, 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 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我们设计好教学中的提问, 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就可以把学生引入探究的学习状态中, 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 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 课堂问题的提出要难易适中, 过难或过易都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 设计指向明确的提问.有效课堂的原则是每个学生的受教育的机会均等.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教师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 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提问活动中.教师课堂提问时要做到有的放矢, 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每个学生的自身能力和个性是不同的, 教师提问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有经验的教师从来都不只把课堂提问看成单纯地回答问题, 而是将它与发掘学生潜质, 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结合.做到精心设计, 有备而问, 把每一次的课堂提问变成对学生能力的认可和鼓励, 营造使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的课堂氛围.
【案例】《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性质》的教学片段:回忆画一次函数y=x-2的图像时, 我请了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 这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 属于基础知识.每个学生都应熟练掌握.通过提问这个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带领学生们回忆知识, 增强他继续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需描多个点后, 教师又适时提出第三个问题:自变量x如何选值, 选值时需要注意什么?我请了成绩中等的他来回答.例如, x的取值不能为0;成绩中等偏上的他回答:x的取值要具有代表性 (正负兼顾) ;大小要适度 (描点时好操作) 等.再提出问题:如何判断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哪个象限?在常用方法画图的基础上, 班上少部分同学提出:xy=4, 因为40是正数, 所以x、y同号, x、y同为正, 同为负, x、y同为正, 图像的一支在第一象限;x、y同为负, 图像的一支在第三象限.从而推广到对于一般的反比例函数 (k是常数, k≠0) 的图像, 当k>0时, 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 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
8.浅谈科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篇八
关键词:科学课堂 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实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课堂师生互动,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可以应用课堂提问这一形式顺利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的,也就是说课堂提问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提问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来对提问进行优化,而使我们的提问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独立探究发现并掌握知识呢?下面就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意思是老师应该在不到学生愤懑之时便不开导,不到悱难之时便不提醒,从而达到最有效的教学目的。启发性是指提问能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教学实践证明,提问后出现冷场,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问题缺少启发性所致。因此在教学中切忌不可提一些可不经思考就可以随口回答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比如:在讲生物进化证据的胚胎学证据时,如何让学生最终得出“高等脊椎动物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这样的结论。我设计的是先打出一幅七种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发育的比较的图片,在这幅图片中有鱼、蝾螈、龟、鸡、猪、牛、兔和人。问题一、图中的胚胎发育有什么共同点?这样一问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明显从图片中找出了所有的胚胎发育的早期都是有尾的,是有腮裂的,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再问这每一条共同点又说明了什么?学生非常轻松地就得出了这些生物都是由有尾生物进化而来,他们共同的祖先是生活在水中的,他们都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而不是直接问学生,这些动物的胚胎发育有什么特点?如果是这样问会使学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学生不知道你问的特点到底是指哪方面的。或者是: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胚胎是不是在早期都是一样的有腮裂、有尾、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呢?如果是这样问的话,学生就缺乏自我探究、自主学习的机会了。
二、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一方面,要针对教材实际。提问要紧扣教材,把握住重难点,有的放矢。教材的重难点,是教学的主导方面。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段落、关键字句上发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键点上发问,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实际。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性格的学生、男生和女生,都应有所区别,因人而异。对优生,提问内容要难些,要求应高一些,使其自感不足,有一定压力;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内容要相对易些,还要适当给以引导和补充,使其增强信心;对性格内向而又胆怯的学生,不仅要考虑提问场合,还要注意提问方式;对女学生,更要在生理、心理和个性上与男学生加以区别。提问有针对性,是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提问艺术上的体现。例如在讲《欧姆定律》的引入时,我直接拿出了一个由一节干电池、一盏小灯泡、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组成的实物电路,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发光。然后我问学生:现在我要增大小灯泡的亮度,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学生纷纷回答:1.再加几节干电池。2.用一个滑动变阻器减小电路中的电阻值等等。再问小灯泡的亮度变亮了,说明小灯泡上的哪一个物理量变大了?学生得出是流过的电流变大了。那么同学们再来看一下,你们所提出的两种方法中真正改变的又是哪一个物理量呢?(电压和电阻,电压增大,电流增大;电阻减小,电流增大)那说明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这样层层深入,针对课堂的重点,马上将学生引入到了课堂学习的中心,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到底我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实验结果会和我的一样吗?)这样就让学生有了迫切想要进一步控究的动力了。
再如在讲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时,我就问学生:冬天当我们的手冻得通红的时候,我们就会搓手或者将手放在嘴边哈气,搓手和哈气有什么效果呢?(手发热,暖和)
三、课堂提问要有适度性
首先难度要适度.根据心理学研究,如果所提问题太难,会使学生畏惧回答;太简单,又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即提问要遵循“跳一跳能摘桃”的原则。例如在电学中经常出现的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的电路中,若开关闭合后,发现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于电源电压,请你分析电路出现故障的原因这一类题目,而这一类题目也是许多女同学感到棘手的题目。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提问:1.灯不亮,说明什么?(没有电流通过)。2.灯上没有电流通过有几种可能?(断路或灯被短路)。3.若是灯被短路,电流表的示数应该是变大的还是变小的?(变大。而现在题目中给的是电流表无示数,说明不可能是灯被短路了。)说明只有可能是断路了。那断又断在哪里呢?继续提问4.电压表有读数说明什么?两端有电压,说明与电源之间的连接是如何的?那说明整个电路断在哪里呢?经过这四个提问后,很多女生都很自然的知道了这类问题的分析过程。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最终实现有意义地学习。
其次速度要适度。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过“有些课堂效率很低,原因是教师不善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主要、最本质的教材上,不善于正确分配讲授新教材的提问时间。”每个问题提出后,至少要等3秒钟后才要求学生回答,让更多学生能主动又恰当地回答问题,既减少了卡壳现象,又提高了反应慢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多样的,是要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或更好地进行探究,所以教师的提问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注意一定的策略。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树立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实现师生之间的直接性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
9.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思考文章 篇九
提关于有效课堂提问的思考提问,即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是教师课堂活动中的常规教学行为。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国内有的学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课堂提问的艺术。可以说课堂提问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佳载体之一。”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问题教学法,把“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提到教育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学生的知识生成、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将借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实现。日本曾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中开展过一个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研究,整个研究持续了几年时间。由此观之,课堂提问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中小学课堂提问现状笔者通过长期的听课和对教师的访谈,对中小学课堂提问现状进行了梳理,主要表现如下。表现一:课堂教学以师生一问一答或边讲边问为主的形式展开,教学中教师所提问题以低水平的提问居多,高水平的提问相对较少。(注:用来考察学生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的教师提问被定义为低水平的提问,用以考察学生的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教师提问则被当作是高水平的提问。表现二: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极少有学生提出质疑。表现三:一部分教师缺乏课堂提问设计,课堂提问随意性较大。表现四:课堂提问中教师顾及不到全体学生,时常有被遗忘的角落。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几个思考点。针对以上课堂中的现状,促使我们思考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提问。许多研究者一直都在考察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希望教师的提问是一种有效提问,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他通过和学生促膝交谈、彼此启发、提问回答来进行教学。现有文献对有效提问的一般陈述是:“教师在提问时,必须及时发现和灵活应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有学者进一步认为,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从文献以及学者对其的阐释可知,有效提问在于唤起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学习探究的情感需要、认知需要,在于教师尊重与关注每一位学生,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效提问是以学生为本的,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观点。而且教师在紧随学生回答之后提出的加工性问题能为学生提供一套指路标识,引导他们参与目的明确的以教师和其他学生为互动对象的对话。因此,有效提问可以辅助学生描绘出精确的能被个体内化的,能和其他学习建立联系的心理图式,而且能够督促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提问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所学到的也会更多。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有效提问就是整个教学的生命线。
(二)高水平的提问和以事实性提问何者更有效由于教师频繁地在课堂中提问,因此我们就非常关注教师所提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作用,特别是对事实性提问和高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多年来,传统的看法觉得高水平的问题比起具体的事实性问题更能促进认知发展。但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研究报告显示,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根据。一直到1976年,巴拉克·罗森沙恩根据其研究结果对传统的看法提出了挑战,他的研究结果显示,事实性问题实际上是最有用的,特别是在教师对正确和不正确的答案提供即时反馈的时候。几年后,德雷菲尔德(Ded-field)和鲁索(Rousseau)(1981)对事实性提问的应用提出了挑战,认为,高水平的问题、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思维有积极影响。随后,研究者们继续对上述争论进行研究。最后,他们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教师所提问题的问题类型应取决于他们所要教的学生以及他们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前提,我们就不会陷入一个非此即彼的思维误区。
在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认为,低水平的问题相对简单,但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对于课改目标“知识和技能”维度的实现也大有裨益。但不利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目标的实现。课堂提问不仅要针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而且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用一些事实性提问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外,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思考高水平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让提问变成学生创新和探究的动力。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学生是否真正有学习的兴趣、独立思考的欲望、质疑批判的勇气、主体参与的意识,才能看到学生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缘何缺乏问题意识
“在理论上,没人怀疑学校培养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这个看法在实践上不如在理论上那么为人们所承认。此外,就学生的心智而论,学校为学生所能做或需要做的一切,就是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容易引发问题的情境,这就需要学生养成问题意识,主动地进行课堂提问。波兹曼(N.Postman)等指出,“一旦你学会了如何问问题,你就学会了如何学习”,它能造就“一种迥然不同、更为大胆、更富有潜力的理智”,也是生存于这个飞速变化时代的重要工具。但从听课观察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的情况极少出现。为什么很少有学生能在课堂上向老师主动提出问题呢?是不是他们在学习上真的没有疑问呢?非也。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其一是由于传统知识观的影响。这种观点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书本知识就被看作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完成作业、完全掌握课本知识就是一名优秀学生。这本质上是典型客观实在论知识观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接受这种真理式知识教育而成长为教师的人,在教学中,不仅忽视了自己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主观判断能力和专业自主权利,而且也忘却了在教学中思考如何让学生拥有打破知识客观性、权威性的意识,如何让学生积极构建个人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生命化的个体知识以及如何让学生富有质疑文本知识以切实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勇气。尽管伴随着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的知识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承认知识的文化性、境域性、价值性,知识是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但在学校教育中,这种传统知识观的影响依然挥之不去,造成了学生的问题意识难以激发,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其二是传统教学观影响所致。在“教学是一个以获得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教师教学就是教书,学生学习等同于读书。教学就是解决好“如何有效地呈现这些有价值的知识”和“如何有效地掌握这些有价值的知识”的问题。这种教学观的弊端在于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感性、重同一轻个性。所以,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话语权,教师提问代替了学生思考,课堂上没有质疑,没有创新,没有生命活力。学生虽然对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却没有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我们知道,教师精彩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也能使师生间的信息交流顺畅和谐,有助于展现提问的艺术魅力。然而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涌动,迸发出的问题,这何尝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因此,要改变这种学生较少在课堂提问现状至关重要,关键在于教师,在于转变教师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平等理念,并转换角色,赋予学生主导地位。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得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还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毫无顾忌大胆提问,敢于发表和同学不同、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尝试着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力求促进其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引导启发学生质疑,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因此,鼓励学生课上积极提问,以促使其思考、增进其参与、了解其需求,正是教师知识观和教学观转变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创新教育、互动教学的一种响应。
(四)课堂提问如何达到预设和生成的结合
10.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 篇十
——《秦朝一统》公开课
丁艺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问与回答对于提高学习内在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组开展了“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课例研究,我有幸参与其中,开设了一堂公开课-《秦朝一统》。在备课的过程中,围绕“课堂有效性提问”这一主题,我利用教材的丰富内容,巧设提问,以期使学生能从我的提问中能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授课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中,为了能很自然地把学生吸引到我所讲的内容上来,考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用了关于介绍秦始皇的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待学生听完歌曲之后提出自己预先准备的问题,“这首音乐描写的是哪位人物,他做了什么?”在这里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是使学生能小学已学关于秦始皇统一的知识做一个回顾,对之后所学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二)秦王扫六合秦始皇统一六国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鉴于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和之前春秋战国时期讲授的内容,在这个部分我设计的问题主要以引导学生巩固原有知识为主:
师:秦国是如何实现对全国的统一呢?
师:“七雄并立争霸的局面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发言)
师:“秦国当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哪些历史条件?”
师:“秦朝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生学习并巩固了秦朝统一的过程这一知识点后。接下来进入这节课的重点内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考虑到问题的转承问题,在这里我并没有提出问题,而是采用直接陈述的方式“秦朝是在灭掉了东方各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国,统一后疆域广阔,境内情况复杂,各国残余的贵族势力念念不忘恢复旧土。在这种情况下,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加强中央集权。
考虑到学生对于中央集权这样一个概念的理解模糊。我先简单介绍了一下什么是中央集权统治,使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个初步印象(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是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从中央)。之后提出问题一个问题来做衔接“师:秦的中央和地方行政的设置又是怎样的呢?”
演示“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对照图示向学生介绍皇帝称号的由来(穿插秦始皇的画像,加深学生的印象),中央“三公”的职责,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的职权。学生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提出新的问题“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有何作用呢?”这个问题的设置使加强中央集权这部分内容有了一个递进,使学生能从主观的认知过渡到客观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于中央集权制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
2.经济文化方面:统一道路、文字、货币、度量衡。
展示资料:统一后各地“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学生阅读之后,使学生在头脑中先有一个道路等不统一、律令不一致等统一后各地的客观印象,从而引导他能引导他回答我接下来提出的问题,“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会出现什么情况?”
“文字、货币、度量衡不统一,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比较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想到平民,也可以想到皇帝,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认知秦始皇统一道路、文字、货币、度量衡的好处,达到能够顺利归纳这几项措施的作用。
3.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较为熟悉,所以我让学生来讲清“焚书”和“坑儒”这两件事的经过,最后引出问题“如何看待焚书坑儒?”。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主要考虑到初中生在看待问题上有过于主观的特点,在学生回答后我对其回答对的给予肯定,不对的地方给其纠正,一问一答的过程使其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更加客观公正。
4.修筑长城和灵渠
学生对于长城的修建比较陌生,所以在教授这部分的内容中,我采取叙述的方法“先秦灭六国后,北部面临匈奴的侵扰,南方的越族尚未臣服。为了巩固边防,扩大统治,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屠睢南征越族。击退匈奴后,秦始皇令蒙恬征发数十万居民迁居河套地区,设郡置县,为开发河套地区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防止匈奴南下,秦始皇下令在赵、燕、秦三国原有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万里长城”。
(大屏幕播放秦长城的起止和遗址图片)。
在我设置了一个关于孟姜女哭长城传说内容的问题,吸引学生兴趣,在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之后,提出疑问“这个传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秦始皇修长城的什么看法?”学生回答非常踊跃,都能从中体会孟姜女的故事是当时人们对于秦始
皇这项政策的不满情绪的反映,但是这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即长城的修建没有作用。于是我提出下一个问题“你的意见如何”,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能顺势引导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秦始皇的统一措施了。(这一点要考虑到各个班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对于灵渠,我设置了两个问题:“秦始皇为什么要派人开凿灵渠?灵渠的开凿有何作用?”让学生了解灵渠的开凿及其作用。
(四)结束
在课程最后,我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回顾整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主题,是什么?”、“我们认识了“统一”这一主题,你们都有什么感想和启发?”这样使学生加深对秦始皇统一措施的理解,能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依据。
课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反思,我认为这堂以“课堂有效性提问”为关键的公开课,我做到了理解教学目标,能够紧扣教学内容来进行问题的设置,比如:“秦国当时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哪些历史条件?”、“秦朝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意义?”、“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有什么作用?”、“如何看待焚书坑儒?”等,最后通过问题的设置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能根据教学内容最后给予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的思考—“回顾整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主题,是什么?”、“我们认识了“统一”这一主题,你们都有什么感想和启发?”等。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于学生的有些回答,我没有给予及时的肯定,应该在课堂之上做到回答正确的地方应该给予确切的鼓励,也就是说学生对在什么地方;课堂上还有学生回答错误,将学生的错误指出来之后,应告知学生究竟错在什么地方,让学生下次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对于有些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时,没有注意到;整堂课在结束时由于时间关系,有些仓促等都是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予以避免的。
在评课环节中,组里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就“课堂有效性提问”而言,我的这堂公开课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对于秦始皇统一的措施,可以不用做陈述,而是设置一个问题“秦始皇统一的措施是什么?”让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再进一步对学生所说的措施进行讲解;没有设置对秦始皇这个人物进行评价这一环节,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是书中的一个重点,我却在这堂课中忽略了这个环节;提出的问题可以在精简一些;在学生回答错误时该怎么去进行课堂上的处理;对有的学生的回答没有给予及时的肯定;对有的问题提出的针对性不够等等。通过大家的点评及我课后的反思,使我对“有效性提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无论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新课程改革下,提问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课堂中使用最频繁的教学手段之一,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该由谁来主持提问这一
环节,使其真正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是教师,因为中学生是不成熟的认知主体,他对于知识的认知过程必须通过教学活动来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在有效性提问的过程中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必不可少:
1、设计有效的提问
想要达到有效教学和良好的课堂互动, 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完成提问回答这一过程。在设想问题之初,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基础,把握好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利用已知知识解答不出,也不能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之类的简单问题。教师提问应该是难易适度,使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够回答上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做到层层设问,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备课时对于设计的问题进行回答,要提前预想学生的回答,学生有可能会回答出稀奇古怪的答案。如果学生回答出这样的答案,该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做出解答。
2、问题的呈现方式
有效性提问的达成和其问题呈现方式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相同的教学提问,不同的方式来问, 效果也会完全不一样。从课堂提问的形式上看,有多种提问的方式。提出问题目的不同,提出问题的方式也应该有所变化。有的问题可以开门见山,有的问题则需要旁敲侧击,要在课堂之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否则,课堂气氛纵使看上去活跃热烈,但是学生对于提问方式的适应,没有让学生认真思考起来,这样的问题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
3、回答之后的有效反馈
教师运用提问这种方式,就是为了不把知识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引导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获得知识。这实质上是加强了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的要求。那么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呢?教师给予的回答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教师如果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不作评价,立刻又抛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对于学生回答的对的问题只是简单的评价好或者不好,没有点出问题的回答好在哪里,容易让学生迷糊;对学生回答错误的地方只是批评,不做出纠正,没有看到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提出问题之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而是看到没有人回答不做引导就直接公布答案,打乱学生的思考等都会降低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降低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有效的反馈至关重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的反馈应该是明确的,能准确指出正确的是什么,需要改正的又是什么。鼓励的方式可以多样,可以口头上的鼓励;可以对于学生回答正确的地方可以写在黑板之上给予鼓励;可以用一个目光、一个微笑进行鼓励。不过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鼓励要真诚,言不由衷的赞美只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
11.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十一
一、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思考,便于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所以,每一个问题都要精心准备,要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信息窗后面的自主练习有一道求草地面积的题。这是不规则的图形。在学生探讨出“分割”和“添补”两种转化方法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分割是不是越多越好?”设计这样的问题,我的目的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是最有效的分割?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经过讨论就得出有效的分割应该是越简洁越好的。学生的思维就很有方向性,得到的效果也很明显。再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整理计算法则之后,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经过讨论得出,相同点(1)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2)从低位算起。不同点:对位的方法不同。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通过计一算法则的对比,学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发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提问要巧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困惑情境,巧妙设置疑问,可以很快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创造的激情也因此萌发。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必然想对有关问题进行探索。但是提出的问题停留在“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这样的水平是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营造出探究的氛围。例如教学小数点的性质时,教师问:“你能加上适当的单位使4=40=400吗?”创设困惑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探索要求。有的学生想出了:
4元=40角=400分
4米=40分米=400厘米
老师又问:“如果都用元或米作单位,而划等号,该怎么办好呢?”学生探究的思维火花再一次被点燃,很快进入学习的情境,带着对问题的探究得出:
4元=4.0元=4.00元
4米=4.0米=4.00米
三、提问语言要明确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比如:“观察这两列数列,发现了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学生不好回答。究竟是问每列数列相邻两项之间的数量关系,还是指两列数列对应项之间的数量关系呢?还比如:“看到此题,你能想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学生也不好回答。教师提问时,问题要只说一遍,尽量做到长话短说,如果问题太长可用文字呈现。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就不要再复述问题,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倘若某个学生没有听到教师所问的问题,教师可另行指定一个学生回答。不过学生若不明了问题的涵义,而要求教师解释,教师可以用更明白的词句,把问题再说一遍。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每一个课堂提问,力争使提问功能发挥得更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且通过自已的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提问要给学生留思考时间
如果教师提问后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那么他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变化:学生的应答兴趣就会加大,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回答会更完整、更准确、更精彩,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明显增强。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在创设了“学生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的情境以后,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能根据两条直线的关系把自己画出来的图形分类吗?”稍作停顿,在学生分类之后引出平行线,教师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在多数学生得出平行线概念之后,教师又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较好地把握了提问的时机,紧紧围绕着这三个问题,组织了相应的活动,且保证每个环节的活动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充分地探究和交流,促进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及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浅谈有效的课堂提问】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06-27
浅谈低年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08-03
有效的课堂提问07-05
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06-24
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09-07
课堂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08-03
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09-02
音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09-02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结论09-08
政治课听课感想:解读课堂有效提问的密码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