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

2024-09-21

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共12篇)(共12篇)

1.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 篇一

六下小练笔文言文两则

1、展开想象,将“专心致志”写具体。

2、认真阅读《学弈》一文,为它配一幅插图,请把人物动作、神情写具。

3、仔细阅读《两小儿辩日》,然后进行改写,注意把两小儿辩斗的神情态度写具体。

4、两小儿笑话孔子,孔子又会说些什么呢?匆匆

1、仿写句子: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

2、仿写段落: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根据课文语段的写法,联系生活,将时间流逝的感受描述具体。

3、本文有许多叠词,请你摘录下来,再照样子写几个,然后选择几个写一段话,读一读,体会叠词的作用。

4、联系《和时间赛跑》等课文,将其中写时间流逝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写法,然后进行仿写。桃花心木

1、回忆《猫》这课,用“说他„„可是„„”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表现种树人行为的古怪。

2、本文依然采用由事及理的结构进行写作,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的事件是:

;想要表达的哲理是:。

3、本文借“种树”说“育人”,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用上“如果„„就„„”、“只有„„才能„„”等关联词。顶碗少年

1、作者在描写少年顶碗时,不仅写了少年的动作,还写了少年头上的碗以及观众的表现,把顶碗这个节目写得非常生动。请你也用这种写法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节目。

2、本文写了三次少年顶碗表演,这三次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么处理?想清楚了请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3、阅读课文最后自然段,再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作者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手指

1、仿句:

⑴摘录表示手指动作的词语,如“拉胡琴”等,然后进行仿写。

⑵联系生活再写几句表现拇指作用的句子,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写食指等手指的功用,注意动词要用准确。

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2、改写课文,如《手指自述》或者部分改写,如《拇指的自述》。

3、这篇课文写出了五指的特点,强调团结的意义。请你将它改写成一则童话故事,让五指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如《五指争功》。北京的春节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腊八这一天,;一过腊八,;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正月初一,新年第一天,;正月十五元宵节,;

春节到正月十九结束。

2、写一种食品(菜肴)要抓住它的色、香、味、形,比如老舍写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一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那颜色、那滋味令人叫绝。请你模仿着写一种食品(菜肴),写得令人赏心悦目,令人垂涎欲滴。

3、《北京的春节》展现了北京老规矩过年的一个个民俗画面。请你联系自己过年经历,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

4、根据课文叙述和插图展开想象描绘老北京春节热闹的景象或根据课文介绍描绘老北京元宵灯会的情景。藏戏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藏戏是一种 的戏剧。

2、《藏戏》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藏戏这种戏剧的。作者介绍了藏戏的 ;藏戏的 ;藏戏的 ;藏戏的 ;

藏戏的 ;藏戏的 和。

3、想象藏戏演出时的情景,从背景、演员、观众等几个方面把场面也具体,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雪山、草地、舞姿、唱腔、面具、如痴如醉”等词语。各具特色的民居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客家人将土楼建成圆形,表现了 ;

土楼大门上的正楷对联,表现了 ;楼内每户人家房间的大小、多少、用途惊人的统一,表现了

;傣家人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表现了

;新房落成,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表现了 „„文化就体现在这些风俗之中。

2、揣摩《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两文的开头,仔细观察“资料袋”中的插图,仿写一个开头。

3、《傣家竹楼》一课中写傣家的竹楼,由村寨到人家,写人家时又从整体结构到局部介绍,有条不紊。请学习这种写法介绍一处建筑。

4、《客家民居》与《傣家竹楼》这两篇文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试着进行比较一下: 相同:

不同: 和田的维吾尔

1、按课文内容填空:

⑴和田的维吾尔喜欢,如果没有,就会。

⑵和田的维吾尔乐观豪迈,;和田的维吾尔热爱土地,;和田的维吾尔天性爱美。

2、研读课文,想象画面:

大沙漠

(环境描写); 和田的维吾尔

(人物生活)。

3、和田的维吾尔是彩色的,在巴扎上、沙漠里、葡萄园中。请你根据课文描写的情景,结合插图,写一写你印象中的和田。十六年前的回忆

1、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填空:

我的父亲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被捕前,父亲 ;被捕时,父亲 ;法庭上,父亲

。父亲遇难了,我们。我的父亲真是一位

!我非常。

2、研读课文,想想深深地印在作者脑海中的父亲形象是怎样的。请你写下来,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写法上可参考《少年闰土》的开头。

3、眼神能传达情意,请你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父亲在法庭上的“一瞅”“一望”表达了什么意思。

⑴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但他分明在告诉我们:“

。”

⑵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似乎在说:“。”

4、缩写《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

1、郝副营长的形象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我”印象最深的是怎样一个画面呢?请你仔细阅读课文之后,把它描绘下来。

2、“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他在沉思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把郝副营长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3、课文以“灯光”为题,请你紧扣“灯光”回顾全文完成填空:

天安门广场上的华灯,意味着

;郝副营长那本旧书插图上的灯光,又意味着

。两者结合起来,我明白了。为人民服务

1、按课文内容填空:

课题揭示了这篇文章的观点:为人民服务。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第一,; 第二,; 第三。

2、还记得《晏子使楚》这篇课文吗?晏子对答楚王的那些话隐含着“三段论”。这篇课文中很多语段也隐含着三段论,请你理一理,体会说理的严密。

3、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体会。

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⑵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一夜的工作

1、阅读课文填空: 《一夜的工作》记叙了 的事。他看到了周总理,看到了周总理,感受到周总理。

2、仿句:

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的宵夜极其简单,(体会数量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3、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写具体:

周总理工作多么劳苦,你看他

周总理生活多么简朴,你看他

4、仔细观察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以“总理办公室的灯光”为题写一段话,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课文中的一些语句。卖火柴的小女孩

1、根据课文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大师 的作品。记叙的是一个又冷又黑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她为了暖和自己,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 次美丽的幻景:、、、。最后小女孩。

2、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富人的冷漠与《穷人》之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之间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读读下面几则同学自己设计的“名言”,你也能试着写上一句吗?

(1)帮别人不在于自己是否够条件,而在于自己是否愿意付出。

(2)爱是一个口袋,往里装产生的是满足感,往外掏产生的是成就感。(3)“一个人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生命的价值;被有困难的人需要时,才能体验自己是多么伟大!”

3、《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这一篇篇动人的童话作品,都出自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之手。再找一些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读完了试着概括一下故事的大意,与同学或家人交流交流阅读收获。凡卡

1、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内容。

这篇课文通过 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贫苦儿童的。在信中,凡卡向爷爷倾诉了,乞求,在写信过程中凡卡主要回忆了 和 这两件事。最后,文章以凡卡甜蜜的梦结束,这样写的妙处是。

2、课文在凡卡熟睡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再写下来。

3、把本课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对比读一读,读后,你体会到些什么?可以是对故事本身,可以是对文中的两位小主人公,也可以是故事的写法,试着写下来。

16* 鲁滨孙漂流记

1、阅读“梗概”,想一想,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了多少年,做了哪些事,完成下面这个填空,然后用自己的话简单写一写。

故事按 的时间顺序,写了、、、、。在这漫长的二十八年中,鲁滨孙始终没有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屈服,充分表现了他 的精神。

2、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断”,想一想。

鲁滨孙能在荒岛上孤身生活28年,跟他 是密不可分的,最集中的体现就在

。他希望世上的人从他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

模仿文中鲁滨孙的那张好处、坏处对照表,对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某件事进行一下理性思考,然后写下来。

3、读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你发现哪些语段描写得很有意思,哪些情节很精彩,可以摘录下来,也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分享。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再读读“精彩片段”,用两、三句话说说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文中“精彩片段”描绘的故事内容是“梗概”中的哪几句话?请你摘录下来。

3、我们每个班级图书箱中都有很多书,那么我们是否给每一本图书装上一个漂流瓶——一张书签。读完这本书后,每个同学用一个词、一句话,写写自己的感受,或是对其中某个人物,或是对整个故事的评价。这样随着书的漂流,同学们的思想也将得到交融。怎么样,先从本单元的四部名著做起吧。跨越百年的美丽

1、阅读课文填空。

玛丽·居里____________的形象定格在历史上,她的美丽不仅在于,更在于,她、、、,她的“美丽”流传于世,迄今百年有余。(请在横线上填上四字词语)

2、文章看似很散,其实不然,它选取了三个事例,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展现了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请你选取其中一个事例,展开合理想象,把居里夫人的形象写具体。

3、仿句。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了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了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语句,写得非常好,好在哪里?你能模仿着写写这样的句子吗?

4、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这种方法常常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你也能用倒叙方法给自己写的某篇文章换一个开头吗? 千年梦圆在今朝

1、成语练习。

①自学课文,摘录并写写表示飞天梦想的成语。

②文中好些成语来源于神话故事,请选择一个写成100字左右的一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从梦想变成现实过程中的一个个事例,并按时间顺序缩写成简短的文章。

古代,人们只是,到了明代,万户。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

1、“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情境具体写一写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本文是篇议论文,文章先亮出论述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然后举了三个事例作为论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最后总结观点:。(请简要概括)

3、文章最后总结论点时,运用了很多连接词,使得论述非常有条理,例如“只要„„那么„„”、“当然”、“如果说„„那么”、“只”,你能选用两三个类似的词,陈述你的某一观点吗?

4、课文最后一句话对我们非常有启发,你在课外书籍中看到过类似的事例吗?“机遇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请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实说明这个观点。我最好的老师

1、根据课文内容,写具体情境。

目瞪口呆:

(提示:我看到零分惊得目瞪口呆,同学们也一样,当时,他们的心情、神态会是怎样的呢?请你写具体)

饶有趣味:

(提示:为了论证怀特森老师的论点,大家一个个怎样地做准备,怎样展开想象、热烈讨论,写出这一个过程的“饶有趣味”)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写一写你对科学精神有了哪些认识?

3、阅读短文《嗅苹果》,读后写写自己的体会。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2.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 篇二

我们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重读而轻写,一节课下来,书声琅琅,但学生从这摇头晃脑的读书声中真正学到了什么,恐怕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重写”成了突破口。然而由于大作文耗费时间较多,每节课中设计恰当的“小练笔”就成了最好的解决方法。可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展示课,有读、有写,看似很全面,但由于“小练笔”设计得不合理,学生从这看似“热闹”的课堂中却并没有将“运用祖国语文”落实到位。那么,如何设计“小练笔”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功效呢?

一、设计“小练笔”要切合文章特点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围绕一个主题编排,因而在设计“小练笔”时也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如: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教材有一个单元为说明文单元,那么设计“小练笔”时可根据此特点,围绕如何写作说明文设计“小练笔”片段。此外,每篇课文的独特之处也不容忽视。如:《白鹅》一课中,总分的写作形式值得学生借鉴,那么就可以“你喜欢小动物吗?最了解它哪方面的特点?请模仿课文中描写白鹅时“总分”的写作方式用一段话写下来”为内容引导学生写作。又如:《长城》一课中,作者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是本文一大特点,“小练笔”则可以把联想这种手法作为训练点。让学生假设:站在田野中,闻着潮湿的泥土味,望着金黄的麦田,很自然地想到……站在纪念碑前,望着……听着……很自然地……进行仿写训练。

我们使用“小练笔”这一训练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但学生写什么,则应该以文本为依托,这样学生写作的方向才有迹可循。

二、“小练笔”的设计要从“小”处着眼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困难,为了写好作文,学生、老师都殚精竭虑。而我认为老师在写作方面的恰当引导则会改变这一现状,从“小练笔”的设计来说就是要由“小”处着眼。

例如,在学习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之后,在“小练笔”的环节中,有教师出了以下题目:同学们,当我们学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后,假设也你漫步在德国街头,看见了这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景象,也一定会被德国人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所感动!请同学们以“德国人,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小练笔”。另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在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第三自然段中,季羡林先生用“姹紫嫣红”和“花团锦簇”这两个四字词语概括描绘了德国大街的奇丽景色,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景色,像我们教学楼墙外不也栽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吗?请同学们拿起笔来也写写我们校园里那醉人的花儿。从反馈来看,第二个“小练笔”应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且能做到言之有物,并对“姹紫嫣红”和“花团锦簇”这两个四字词语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问题不仅仅是缺少发现,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发现,去发现什么。那么,从“小”处着眼,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将自己的发现精彩地表达出来,则真正达到了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目的。

三、设计“小练笔”要做好充分铺垫

学生能否写出质量较高的文章,不仅取决于“小练笔”写作角度的设计,也取决于学生的情感是否能达到顶峰,就是要把心里的话急于表达出来,不吐不快。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设计“小练笔”环节时充分做好铺垫。这种铺垫可以是情感的累积,也可以是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或是情境的再现、留白的引伸等等。学生随着教师预设的铺垫,情感到达爆发的顶点,自然能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例如,于永正老师在讲授《月光曲》中由月光引起的联想的片段时,在充分诵读后,让学生画出哪些是联想的部分,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并让学生比较阅读去掉联想部分的文字和之前的文章的异同,体会使用联想手法的好处,之后将事先印好的一篇使用了联想手法的描写公鸡的短文发给学生,加深学生的体会,最后将一篇描写荷花的短文发给学生,请学生加上自己的联想进行补充。

水到自然渠成。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情感易于被调动,想象力也极其丰沛,只要我们教师恰当引导,做好充分铺垫,必然会极大促进学生习作的顺利完成。

四、设计“小练笔”要留足练习时间

“小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然而,由于受课堂时间所限等原因,一些“小练笔”成为了一种形式,课堂最后的三、五分钟时间根本无法让学生,尤其是语文能力较低的学生完成一篇完整的“小练笔”,而之后的课程又要讲授新内容,“小练笔”便成了“鸡肋”,去掉可惜,保留却又无法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因此,我们在设计“小练笔”的题目范围时不能太大、太空。此外,要从课堂上“要”时间,紧扣重点,少一些啰嗦,去一些枝叶,保证学生的思考时间和写作时间,并及时进行反馈与修改,只有这样,课堂的“小练笔”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3.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例谈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练笔;设计例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77-01

读写紧密结合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进行课堂练笔,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进行适当的练笔有利于阅读过程的深化,有利于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入体会;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练笔要摆脱老套套、旧题型、要有实效性、新颖性、趣味性。

一、精彩语言处练笔

课文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

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一课,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的人写:“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向人们点头微笑。”。

基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语言的欣赏感悟,我们抓住这些“读写结合”点。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由此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二、挖掘词句内涵练笔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句,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聚焦点,在课文里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要善于抓住并紧扣这些词句,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表象和依据,进行小练笔,挖掘词句的形象内涵,感悟理解词句的情感内涵,在词句与语境的沟通中,理解语言的比喻之意、含蓄之意、言外之意。

如:《小音乐家扬科》当学到“白杨树在哗哗作响,白杨树在大声号叫。”这句话时,学生心里已蓄积了复杂的感情,有对扬科音乐天赋的敬佩,有对扬科过早逝去的同情,有对地主心狠手辣的愤怒,更有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如何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呢?此时,我们可以借助白杨树,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想象此时的白杨树在诉说什么?通过想象,赋予白杨树人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借助白杨树得以释放,水到渠成地把他们的感受和想象写了出来。学生在有凭借、有情感蓄积的基础上练笔,很容易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个小练笔又巧妙地突出了本堂课的训练重点之一——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三、在矛盾激发时练笔

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对立的观点,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这些观点激发矛盾,设计练笔,让学生通过练笔,阐述自己的观点,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比如《中彩那天》,读到家境贫寒的父亲拨电话让库伯把奔驰汽车开走时,在课堂上引发了这样的讨论:“假如我就是这位父亲,我该怎么做?”。再如《钓鱼的启示》中“该不该把大鲈鱼放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哪一种教育方式更适合我们的成长”这样的问题,都是很好的练笔素材,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只要把握好文本的价值取向,就能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水平。

四、理解性练笔

这类练笔是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或者关键点设计一种思考性话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就此联系课文、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的积累进行个性化解读、体验,并将自己的独特理解、体验用文字表述出来。如《白杨》一课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时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是全文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破,使理解得以深入?在学生经过朗读体会,对这句话有了初步感受后,可安排这样的练笔:当爸爸看到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请同学们以爸爸的口吻写一段话,写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活动。学生们有的借白杨抒发了“自己(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情怀;有的由小树的成长联想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并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通过练笔,学生对“爸爸”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

五、拓展延伸时练笔

拓展延伸型的练笔往往在课的结尾处,通过练笔,使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更高的提升。写读后感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如学了《了不起的女孩》一课之后,配合课堂练习,以“李欢,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说说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谢。学生刚学完课文,李欢的事迹如在眼前,谈起感受来也是头头是道:李欢,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孩,我想对你说:“我由衷地佩服你。”你得了那么严重的疾病,可你却那么顽强,坚持同病魔做斗争,成绩优异,还练成了出神入化的剪纸技能。你为中国赢得了荣誉,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要像你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认输,不低头。学了《才能来自勤奋》这篇课文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感受写一写对“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理解,这其实也是一份简短的读后感。学了《妈妈的账单》一文后,师引导:看着妈妈的账单,如果你是小彼得,也许会想到什么?请你写一写。

根据文章内容情节续写也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如学了《坐井观天》之后,让学生创作《青蛙跳出井后》,想象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如《小摄影师》一文的结尾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可让学生续写第二天发生的事情。

4.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 篇四

摘要: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教师在遵守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之上,以主题为线索,探究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方式。每个主题都会涉及到相应的习作目标,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的同时进行小练笔,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知识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为例,论述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

关键词:四年级上册; 单元主题教学; 小练笔;

一、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原因

第一,在我们的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习作要求是认真观察生活喜欢书面表达,鼓励学生写作,愿意将自己的习作一朗读的方式分享给大家。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加上小练笔,就能很好地响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四年级上册总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是大自然的神奇、观察和发现的奥秘、奇妙的童话世界、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世界遗产、人间真情———爱、成长、科学技术。我们纵观这八个单元可以将一单元的自然景观和五单元的人文景观作为一个单元主题教学———景物描写,这样结合可以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类的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掌握。还比如在整个四年级上册总共只有5首古诗,而这五首古诗都是送别诗,所以将这五首古诗放在一个以“送别诗”为主题来教学。可以让孩子对送别诗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

二、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运用

一单元和五单元是写景文章与小练笔的结合,整本书五首诗歌是送别诗与小练笔的结合。在写景的一单元和五单元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七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些景物,如第一课讲的是钱塘江大潮,第二课讲的是大峡谷……,学生在找到这些景物之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自然+人文=旅游”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这些景物都是我们选择旅游的最佳地方。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如何在这种没有故事性的文章中获取阅读的快乐呢?此时板书“仿佛真的看到了!”这里教师以《观潮》为例,教孩子在边读边想象中,能不能看到这些景物,此时就让孩子们拿出练习本,每一篇文章用一两句话概括并写在练习本上,此时不是让孩子们立刻交上来。而是让孩子们大声读出来分享给同学们听,欣赏好的文章,帮助改正有错误的地方。在同学们展示的时候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如“《火烧云》世界上真是无奇不有呀!这火烧云应该是孙悟空的老婆吧,不只有七十二变,而且变化多端,一会儿变成小狗,一会儿变成狮子,一会儿变成马,看着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从这位同学的描写来看他是看到了火烧云的变化的,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说明他是把文章看明白了的,而且他能很好的将生活实际和之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写作中,这种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既可以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二处是以“送别诗”为主题进行的主题教学,这五首古诗分别是第五课的《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第二十课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语文园地六中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从分布来看是很零散的,既然这五首古诗都是以送别为主题何不以“送别诗”为主题教学呢?这样让孩子们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送别诗,这五首古诗学完之后让孩子们自己选择送别诗歌来讲解给大家听,更深一步的加深孩子们对送别诗歌的学习。在这之后让孩子们总结送别诗歌中一般都是用什么来表达离别之情,试着给你即将远行的朋友写一首这样的诗歌来表达你们的送别之情。在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中孩子们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更加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也一样。首先它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根据新课程标准来看它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并且是在符合孩子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在第一单元中每一篇文章都写一两句话,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还为我们本单元的的习作打下基础,有利于孩子们对本单元习作的学习。但是这样的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也很容易形式大于内容,如果教师把没有联系的单元硬生生的结合在一起或者没有真正的抓住这个单元教学的主要特别和目标,就会浪费一大笔时间和精力。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会明显的下降.

5.二年级下册语文小练笔作文 篇五

语文小练笔

例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读句子,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

一个(只)――――――。一个(只)――――――。另一个(只)――――――。

一只小猫在院子里玩着毛线团。一只小猫在屋子里弹钢琴。另一只小猫在太阳底下晒太阳。(袁志伟)

一只小鸟在窝里睡觉。一只小鸟在窝里跳舞。另一只小鸟在窝里唱歌。(赵梦琪)

一个孩子在跳着舞蹈。一个孩子在弹着钢琴。另一个孩子在拉着二胡。(岳璐聪)

一只小鸡在院子里捉虫子。一只小鸡在院子里下蛋。另一只小鸡在院子里打滚。(马梓恒)

一只小白兔在吃青菜。一只小白兔在胡萝卜。另一只小白兔在吃青草。(冯欣雨)

一个少先队员在挖坑。一个少先队员在往坑里放树苗。另一个少先队员在给小树苗浇水。(米潇北)

一只小羊跑走了。一只小羊躲在了草丛里。另一只小羊掉到了陷阱里。(王天宇)

一个孩子在教室里认真地扫地。一个孩子在教室里认真地擦着桌子。另一个孩子在教室里认真地整理桌子。(姚军博)

一个孩子在操场上跳高。一个孩子在操场上踢球。另一个孩子在操场上跑步。(郑立亿)

一只小猴子在假山上荡秋千。一只小猴假山上爬山。另一只小猴子在假山上吃香蕉。(张子杨)

一只小猴在树枝上荡秋千。一只小猴在树上摘桃子。另一只小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秦梦涵)

一只小猫在睡大觉。一只小猫在喝牛奶。另一只小猫在玩皮球。(王楚)

6.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 篇六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海的鲸。我们是哺乳动物,有人说我们是鱼类,那是错的,因为我们是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的,而且我们还是胎生呢。

我的身体很重,有3万公斤重,14米长,我属于须鲸,主要吃小鱼和小虾,但我的同胞兄弟——齿鲸就不一样了,他们主要吃大鱼和海兽,有时还会吃我们呢!我们呼吸时最漂亮了,我的鼻子长在头顶上,过一会儿就要呼气,我们呼气时,形成了一股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我们最高能喷到15米,但我的兄弟却截然不同,他们喷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他们的水柱比我们的矮多了。

睡觉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总是几头聚在一块,头朝里,尾巴朝外,围成圆圈负载水面上,这样既有利于我们逃生,又有利于我们呼吸。

其实我们的性情是很温和的,我们不会主动去攻击人类,我们很想与人类交朋友,如果你愿意,可以去大海或者海洋博物馆和我们认识。

由于我们的营养价值很高,所以捕猎者疯狂地捕杀我们,现在鲸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我也对几个捕猎者进行过反抗,因为我认为捕猎者的行为是不对的。

7.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 篇七

一、第七册小学语文教材小练笔安排的问题剖析

学期伊始, 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对整册教材的课后习题做分析、整理、归纳, 笔者特别关注了第七册语文教材的小练笔安排, 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小练笔次数偏少。

整册教材共安排了四次小练笔。P53《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我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P90《颐和园》:“我要学习《颐和园》的写法, 记一次游览活动”。P105《搭石》:“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 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P145《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 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如果可以把P108《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我们来想象一下,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 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也作为小练笔的话, 那也只有五次。显而易见, 就这五次小练笔, 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 小练笔形式单一。

仔细分析, 不难发现, 小练笔的形式比较多的是“我对某某说……”如《去年的树》, “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我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此类小练笔容易口号化, 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提高学生练笔的积极性。

3. 小练笔操作困难。

如P145《呼风唤雨的世纪》, “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 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此类题目, 对家长也有一定要求, 若家长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还一下子说不出个头头道道来呢。更何况像笔者班里, 家长打工的占三分之二, 曾调查全班家中有电脑的学生, 结果全班63个学生, 只有21户家庭安装了电脑和宽带, 平时一碰到查找资料的作业, 不少家长说要到别人家去上网, 十分不便。

二、第七册小学语文教材小练笔安排的问题改进

如何整改小练笔的内容, 丰富小练笔的形式, 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通过思考、实践, 笔者谈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1. 单一之处, 改一改。

教师应该活用教材, 面对形式单一的小练笔题目, 可以将它稍作修改。如《去年的树》“我有很多话要对鸟儿说, 我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练笔中, 据了解, 事实上很多学生有更多的话要对不同的对象说, 而不仅仅局限于“鸟儿”。鉴于此, 笔者就把此次小练笔改成了“读了《去年的树》你是不是有很多话想说?任选一题写一写。A、我想对小鸟说……B、我想对大树说……C、我想对树根说……D、我想对伐木人说……E、我想对作者说……”又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我们来想象一下,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 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为什么只对台湾青年说?”在细细品读文本之后, 笔者觉得那位李博士的行为也一样打动人心, 而且为什么只是“说”, 很多时候我们表达感激之情不仅仅是语言, 还有更多的方式。基于以上的思考, 笔者又把这次小练笔的题目改为“想象一下, 如果有一天, 小钱有幸碰到台湾青年或李博士, 他会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感人的故事呢?”这么一改, 大大拓展了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更觉得有话可说, 写起作文来更是个性飞扬。

2. 难写之题, 换一换。

“以生为本”不仅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行动。从教学实际出发, 可以灵活地将一些小练笔的题目进行置换, 降低难度, 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如《呼风唤雨的世纪》“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别的长辈听, 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 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为降低难度, 根据本班的实际, 笔者做了以下操作: (1) 播放科技片, 领略科技发展给教育、经济、军事等领域带来的变化。 (2) 根据你看到的资料, 或者结合你平时听到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 写一写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变化。这样一来, 学生会更容易落笔成文。

3. 精彩段落, 仿一仿。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 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 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 都是教学的范本, 值得大家慢慢咀嚼, 细细品尝, 好好吸收。但在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时代, 学生对文本的吸收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学习中, 笔者让学生自由发现, 自由选择, “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 哪怕是几个词, 或者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 可模仿某一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 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 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如教学《火烧云》学生可以仿照第4~7自然段的写法仿写火烧云可能还会有哪些变化和景象, 这种有明确指向性的仿写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课文空白, 补一补。有些课文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 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

学习这样的文章时, 教师可以找准这些“空白”, 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 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比如学习《巨人的花园》一文时, 有这样一句话“巨人终于明白了”, 那么他明白了什么呢?课文并没有写出来, 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补充巨人的思想, 这种补充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 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也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了课文中心。

5. 悬念之处, 续一续。

很多课文中的结尾都写得比较留有余地, 让学生有多种猜测的可能。对于这样的地方,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 形成习作。例如在讲童话《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后, 笔者让学生想象小木偶身上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来续编故事。为了续编故事, 笔者发现许多学生急着去看这个故事的续集, 于是笔者提醒说:“老师更喜欢那些自己编出来的故事, 因为你才是故事真正的作者。”这样一来, 学生自由发挥大胆想象, 编出来的故事还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

6. 动情之处, 抒一抒。

文章不是无情物, 它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 学生入情入境, 自然会被文中人、事、物、景所感染, 这时安排小练笔可以让学生一吐为快。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 比如学习《给予是快乐的》第十二自然段“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 把弟弟抱进了车里。”读到这里, 每位读者的心灵都会被深深地震撼, 教师在这里就可以恰当地安排一次练笔“保罗此刻在想些什么, 他最想说什么, 请写下来。”

总之, 教师只要活用教材, 改善和丰富小练笔的形式, 拓展习作的空间, 增强练笔的有效性, 学生就一定能通过小练笔在习作的大天地中自由翱翔!

摘要:小练笔, 顾名思义就是微型的作文练笔。在人教版的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都出现了“小练笔”练习, 它是奠定学生习作的基础, 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在充分凭借教材、依托教材、挖掘教材的基础上, 实施小练笔, 进而让学生会习作、能习作,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小练笔

参考文献

[1]马莹.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兴趣的培养[J].北京教育研究, 2006, (10) .

[2]戴圣良.让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写作[J].语文教学之友, 2007, (9) .

[3]凌红.随笔:作文教学新尝试[J].教育科研论坛, 2007, (10) .

[4]金云如.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思考[J].教师, 2010, (9) .

8.小学语文个性化小练笔的几点尝试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小练笔;教学尝试

近些年来,有不少语文教师开始将小练笔教学形式引入课堂。小练笔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指的是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随时学写一些小段落或小片断。合理安排课堂小练笔,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

一、有感而发时练笔

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包含有很多具有人文性、生活化的内容,它通过实际生活情况的描写或真实故事的讲述,将人生间的美好情感传递给学生,达到陶冶学生道德情感的目的。在开展此类文章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会逐步走向高潮,此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促使学生将思想情感,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例如,当教师在讲解《难忘的一天》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要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记忆中最难忘一天展开深入思考: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让你记忆深刻?其次,设置这些问题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边思考边用笔进行小段落写作,将自己记忆中难忘的事件写下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写作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精彩语言处练笔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包含有人文性、情感性、生活化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多文质兼美课文内容。在阅读这些经典美文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字、语言之美,并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对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文内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与积累优美的句子和语段,并促使学生将之进行内化,从而推动自身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解《秋天的雨》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文中优美的句子和生动的语言: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在带领学生初步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层次的感悟,并借助“读写结合”教学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对作者的创作方式进行合理借鉴。

总而言之,课堂小练笔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运用,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小练笔这种教学方式进行灵活、高效的运用,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席月菊.夯实阅读课堂的基石: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阅读小练笔的几点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

[2]黄红霞.读写结合妙笔生花: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练笔设计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10).

9.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 篇九

重庆铁路中学 温国祥

一、学生习作设计

小说中有这样一句:“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思考:老师为什么要“悄悄背过了身”?请展开想象,把老师当时的神情和心理活动描述出来,不少于150字。

二、部分学生的优秀习作

1、杨若吉

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回到了办公室,老师沉默着,好象是在想什么事一样,这是,老师的眼眶里慢慢地露出了眼泪,因为王小亮,本来家里都很穷,而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包他自己平生最爱吃的糖,而他不想一个人吃完,而是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这时,老师的嘴角又有了一丝的微笑,他仿佛看见了王小亮,那先苦后甜的日子等着他呢!

点评:想法好,写出了流泪的两种原因――同情或感动,85分。

2、朱玉洁

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一边吃着王小亮同学给他的奶糖,一边想着,今天是王小亮的生日,虽然这只是五颗小小的奶糖,但是这奶糖可以和最大最甜的生日蛋糕相媲美。不,这奶糖可能就等于王小亮的生日蛋糕,甚至可能比生日蛋糕更可贵。我也应该祝王小亮生日快乐呀!

点评:本文想象丰富而精彩,你真是一个感情细腻的孩子。特别是对老师背过身时的细节写得很好,95分。

3、杨丽群

在不知不觉中,老师已热泪盈眶了。虽然正值寒冷的初春,可是在老师的心目中,这一刻是最温暖的时候了。当老师从传达室老汉手中接过那包还带着体温的糖交给王小亮后,好象明白了什么。因为那包奶糖是王小亮最爱吃的、由他亲生母亲作为八岁生日礼物送的。王小亮是那样的开心,并把糖分给了同学们吃,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份幸福与快乐。想到这儿,老师的脸上不由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因为老师相信:生活中再没有什么困难与挫折能够将这个坚强的孩子打倒,美好的生活正在一步步向王小亮走来……

点评:能把老师前后的神情与心理活动描述得十分形象,富有变化,你真算得上一位出色的导演。100分。

4、胡艳

因为知道小亮的身世,所以一想到小亮的遭遇那么可怜,老师的心理就非常难过,不知道自己能为他做点什么,于是老师在悄悄转身离开时眼里闪出了泪花。回到家里,老师吃了一颗小亮给的糖,她仿佛尝到了小亮在生活中的种种艰难,然后她把另外四颗糖放到一个精美的盒子里珍藏起来,因为这四颗糖里面包含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她想用这种方式为小亮祈祷,祈求命运将小亮的痛苦与悲伤封存起来,让小亮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过得开心。

点评:你的想象合情合理,充满了爱心,老师真为你的行为感到高兴与自豪。90分。

5、王田

老师了解王小亮的家庭情况,所以非常同情他,并为他的坚强所感动。因为王小亮的内心受到过伤害,而且他的生活十分艰难,但他还可以站起来,面对不完整的家、缺少母爱与父爱的家、随时会遭受刁难的家,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并不相称的勇敢与坦然,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健康的、快乐的心态与他人进行交往,并愿意将自己难得的幸福分给大家。同时,老师更为那位伟大的母亲所震憾,她来得那么及时,让王小亮感到母爱一直都存在。所以,老师悄悄背过身,流下了真挚的泪水。

点评:本文不仅看到了小亮所受到的伤害,而且还发现小亮身上所具有的坚强的特色,将文章写得很有深度。100分。

6、宋宗凯

老师面对这感人的场面,也许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有点触景伤情,想到自己对孩子的爱可能没有王小亮的妈妈那样深厚。由于要照顾班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她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她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教育这项工作本来就是很辛苦的、需要放弃很多东西的,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理解她。

点评:这是一种既合理又合情的猜想,独辟蹊径,很好。90分。

7、程凯佳

教师悄悄地转过身,手中拿着奶糖,双手颤抖着。虽然只有五颗,但饱含着多么伟大而深厚的母爱。老师觉得王小亮非常可怜,可怜的是小亮只有在生日之际才能品尝到自己最喜欢的奶糖;可怜的是小这仅仅八岁便包下繁重的家务活。尽管他在家如此勤快,学习也非常刻苦,但她还要被爸爸和后妈虐待,遭受许多孩子没有遇见甚至连想都没想过的困难与打击,在他的成长中缺少太多的亲情,想到这老师禁不住黯然泪下……

点评:本文能结合王小亮的实际遭遇对老师的心理进行描述,很好。90分,如果能再对王小亮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行为与老师的心理联系起来就更深刻了。

8、曾杨

老师拿着小亮

三、第一单元小作文讲评设计

1、教师边读边讲析5篇优秀作品(在一班讲评时读前五篇,其中胡艳、王田两位同学的作文由她们自己读,意在给一次机会,让其获得更多的成功,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在四班讲评时读第六至第十篇,其中宋宗凯的请他自己、秦越两名同学朗读,目的同上)

讲析的要点――独特的想象、优美的词句、典型的细节描写、丰富的情感与鲜明的对比;老师读的是修改稿,两个班各五篇,同时,老师还跳读几篇原稿,让学生在比较理解本次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才能合情合理而且不脱离原文(典型的例子有朱宇的文章。老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朱宇的文章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放在原文中则不太合理,所以尽管他写作得了90分,可其文章却不能算合题。

2、师小结,本次写作的内容:

10.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 篇十

一、我遇到的问题

在三年多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接触了不少儿童诗,也上了不少关于儿童诗教学的公开课,聆听了许多探索儿童诗教学的示范课。我发现很多老师在教学儿童诗的时候,都喜欢采用仿写儿童诗这一环节,有的仿写一小节,有的仿写整首诗;有的规定格式,有的自由发挥。在儿童诗的课堂教学中,它虽然篇幅小,但是形式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对刚跨入小学大门不久的孩子来说,“仿写”无疑是一座通往“创作”的桥梁,它降低了孩子们写诗的坡度,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是提高孩子童诗创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仿写童诗对于孩子的写作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我发现在仿写的过程中,有“仿”却没有“创”。比如我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是大家的》这一课,在仿写“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这一小节时,50个孩子中有30多个都写了同一个句子,思路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拓展。那么,该如何优化小学生童诗的仿写呢?如何让孩子在仿写的过程中,不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与任务,而能够乐在其中,并且收到好的仿写效果呢?这需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儿童诗的仿写深入浅出。

二、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原诗学习不到位。

儿童是天生的儿童诗诗人,他们的诗存在于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中,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在教学童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教师尚未引导学生融入文本之中,学生对儿童诗本身也还只是一知半解,紧接着就进行仿写,这就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稍欠火候,没法让学生将个性化的语言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

(二)童诗仿写程式化。

很多老师为了公开课的精彩,都希望采用“仿写“这一种形式成为华丽的一笔,可是并不是所有儿童诗都适合仿写的,也并不是所有的仿写都适合我们的学生。如果只是为了“仿写”而仿写,没有从儿童诗本身的内容出发,不免有了“画蛇添足”之感,学生语言形式的表达也基本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文化水平之上,既不能有明显的启发,也不能收到良好的仿写效果。

(三)思维启迪不发散。

儿童诗因为其生动活泼的特点,非常迎合低段孩子的口味,儿童诗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它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但在很多儿童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入仿写这一块之前,因为缺乏与学生之间及时的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无话可说”。课堂的世界是封闭的,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受限,会导致仿写内容的单调。其实仿写之前课堂交流是

很重要的一步,学生在与其他小伙伴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启迪智慧,触发灵感,撞击火花。但很多老师忽略了这一点,跳过了交流这一块或者较少交流,达不到强有力的启发效果。

(四)激励评价不给力。仿写其实是作文的起步教学,特别在小学低段,孩子对写作的初步接触很多都是从仿写开始的。那么仿写后的评价跟作文的评语一样,都是不容忽视的一步。这个评价可以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之间。好的评价往往能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但在上课的过程中,一般仿写都是放在课堂的最后一步,因为时间等因素,很多老师都忽略了这一步或者一笔带过,以致于学生在仿写完之后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什么地方,得不到老师的反馈,也得不到同学们的反馈,久而久之,仿写越发地成为了形式性的一步,要有所进步就变得很难。

三、本问题研究综述

为了了解本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借鉴其理论精髓,我浏览了相关网站,搜集了一些资料,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下面作简要叙述。

(一)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始有境,入境始觉亲。”儿童诗的创作同样源于生活,作者在此时被此景所触发而生的情,融成笔端简单的几句诗,其思维的跳跃往往较大,相应的留白较多,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读者唯有入其境,才能领其情。这些特点值得教者认真思索,真切把握,否则处理时易陷入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化圈圈之中。

(二)方芳老师在《浅谈低年级童诗的仿写》一文中指出:低年级进行规范有效的写话训练,能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也注意到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一定的写话训练。如何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而扎实的写话训练呢?指导学生进行童诗的模仿性写作是不错的方法。

(三)杨馥宁老师在《仿写入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文中指出:仿写难度较小、易出成果,能够激发学生萌芽的写作兴趣,适合低年级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加深文本理解,打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此外,仿写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以上研究成果为我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基础,本课题试图从优化仿写出发,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展开的《优化小学生儿童诗仿写的实践研究》对于有效提高学生的仿写能力更具应用、发展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界定

(一)儿童诗仿写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造句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写作语段或短文等,其中以仿写句子最为常见。儿童诗仿写可以是一个小节,也可以是整首诗,形式比较自由。本课题主要研究童诗,在语言表达方面贴近低龄化特点。

(二)优化

优化,即“最佳选择”,指根据最佳标准从大量可行的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的过程。本课题使用优化这一概念,在童诗仿写的多种教学方式中,选择最佳方法,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小学生儿童诗仿写

本课题是对于优化小学生儿童诗的仿写的策略研究,通过优化策略,叩开孩子的写话起步之门,巧妙地激发孩子的写话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一)指导赏读,在感悟诗韵中引发情感共鸣。

仿写必须设臵在课堂情感的“共鸣”处──当孩子内心的情感在文本的语言和情感的启发下有了表达的诉求,此时,就达到了仿写的最佳温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感才能发,每首童诗都有一个情感的高度,这就需要教师引发孩子对于这个情感高度的兴趣,基于整首诗的理解而得到一个情感的抒发。教学儿童诗时,教师的情感应与文本的情感保持一致,孩子对于这种情感的高度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通过多种方式读诗歌,带着自己的情感去朗读,去感悟,去揣摩,并且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力,使儿童诗能达到一个熟读成诵的过程,这种抒发可以是语言表达,也可以是文字表达,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在过程中得到一种与作者和其他孩子情感的一个交流。

(二)由浅入深,在循序渐进中丰富语言表达。1.提供句式

因为小学生的词语积累还不是特别丰富,那么教师就可以多做一些启发,比如在仿写的过程中,可以给一定的句式,这些句式务必要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让孩子边写边积累。

2.丰富内容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段,教师除了指导孩子反复“诵读咀嚼”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启迪想象,让孩子仿写。留心容易引起孩子意外的惊喜,巧妙引导观察,让真情自然流露。我们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文字的画面美,去想象诗歌呈现出来的意象,激起孩子对诗歌的审美体验。

(三)打破常规,在因势利导中激发学生想象。1.创设情境,激活想象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儿童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

的距离,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以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并获得真切的体验,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儿童诗的魅力。

2.借助多媒体,活跃思维

儿童诗总是给人提供了无限遐想空间,现代化多媒体的运用,也可以帮助儿童拓展想象的空间。教师在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有一种更加直观的感受,活跃了思维。

(四)立足生活,在持续积累中提炼写作素材。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场景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果只是单纯的对教材的仿照,作品就会显得死板、缺乏灵动,因此,在进行仿写的指导时,还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对生活场景的捕捉。小学生具有珍贵的童心、童真,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只是由于年龄和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缺乏将其总结、整理的能力,老师可以以仿写为契机,延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头脑中丰富多彩的感性影响有一个外化的途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对素材的总结概括能力。

11.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 篇十一

小练笔,因课而练,让学生在练笔的实践中习得书面表达的方法,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我们还不能忘记,对于小学生而言,练笔最重要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因此,在读写结合中,读是写的基础。读,要读出感情,要读出氛围,读得身临其境,读得由此及彼,放飞心灵,使学生装满一肚子话语,直到不吐不快。至此练笔,方能水到渠成。

以下就第九册语文教材的小练笔设计,谈一构想。供老师们参考。

1.《师恩难忘》

课文第8自然段写了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田老师的情景。这部分内容几笔带过,写得简洁。此处可进行练笔: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叙写40年以后,“我”与田老师在村边见面的情景。

例文:

回乡

那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见了田老师。老师已年过六旬,身子略显佝偻,拄着拐杖。他两鬓染白,一道道皱纹早已爬上了那宽阔突出的额头。他还是那么慈祥,双目依旧像当年那样炯灼,那里面似乎饱含着无数有趣的故事。

我一见田老师,立刻上前行礼,田老师慈祥地望着我,仿佛不是在看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而是在看一个孩童,但他记不起我是谁了。他慈爱地问我:“你是……?”我连忙上前一步:“怎么,您记不起我了?我是刘绍棠,那时,还经常听您讲故事,听得入迷呢!”“哦,是绍棠!”老师激动得紧紧握住我的手,“你现在是大文学家啦!我能有你这样一个学生,知足啦!”田老师无不自豪地对我夸赞。“想那时,我只不过才7岁,是您,是您用那汩汩的文学泉水浇灌了我,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我一生都不会忘记。”我深情地对老师说。田老师和蔼地看着我,微笑着听我说,仿佛在欣赏一件艺术珍品……

渐渐,天色晚了,我伴着老师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落日的余晖照耀着老师,也照耀着我的心房。

2.《陶校长的演讲》

课文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这4个方面谈了“每天4问”。“4问”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也反映了青少年人生道路“必修”的内容。

“4问”结构类似,都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理清这样结构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己对“成长”的理解,模仿课文“4问”的写法,续写“第五问”。

例文:

第五问

第五问,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友谊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财富。有了友谊,就能更好地和别人交流,就能得到别人的支持。有了友谊,就有团结,就有力量,就有和谐,就有欢乐。要想得到友谊,我们就要学会欣赏人,无私地帮助人。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我们要珍惜友谊,在美满的大家庭中,与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3.《古诗两首》

《所见》描绘了一幅迷人的田园风光。全诗以乡村儿童生活为题材,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动静结合,生动活泼。其中“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情景更是儿童喜闻乐见。本课的练笔,可引导学生对照插图,发挥想象,将“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情景写具体。

例文:

捕蝉乐

牧童蹑手蹑脚地来到树下,随着蝉儿的鸣声,在婆娑的枝叶丛里搜寻着蝉儿。看,那只蝉儿正趴在树干上享受着温暖的日光浴呢!它肥肥的,通身发着金灿灿的亮光。透明的翅膀折叠着,像两把长长的扇子覆在身上。牧童伸出两个指尖,想轻轻地捏住蝉儿,可蝉儿一振翅膀,“呼”的一下,逃走了。牧童顿时慌了神,四处张望搜寻着蝉儿的踪影。一会儿,又一只金色的蝉儿映入牧童的眼帘。他会心地笑了,小声嘀咕着:“嘿嘿。小东西!”他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走到蝉儿身旁,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蝉儿。他踮起了脚,一秒,两秒,三秒……一瞬间,他伸出右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罩住了蝉。他细心地摘下一片绿油油的树叶,扯下叶茎,小心地绕往蝉儿,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似的,柔柔地抚摸着蝉背,轻轻絮语:“蝉儿,蝉儿,外面太热了,我带你回家吧!”说完便放进了衣兜。

夕阳西下,炊烟四起,牧童又骑着黄牛。哼着小曲儿,消失在绿树丛里。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文激情昂扬,意韵生动,令人遐想。教学要引导学生口念心诵,回忆大自然美好画面,回忆自身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收获和情趣。在情融融、意切切的状态里,让学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再写若干个自然段,体验诗歌的写作,表达在大自然中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例文:

蓝天说:翱翔吧,

饱览壮丽的山河,实现伟大的理想!

大地说:奔跑吧,

驰向辽阔的草原。敞开宽广的胸怀!

去吧,春风会吹拂万物生灵,

让你们享受自然的恩泽。

去吧,雨露会滋润花草树木,

向你们奉献绿色的芬芳。

5.《装满昆虫的衣袋》

儿童少年与动物有天然的缘分,《装满昆虫的衣袋》更能激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唤醒对动物的情趣。读课文,学生沉浸在法布尔对小动物的迷恋之中,定能引起与小动物打交道的那些情景的回忆:或观察,或捕捉,或饲养,或逗弄;或喜爱,或害怕,或委屈,或伤心……本课的练笔,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将印象深刻的一个情景写下来。

例文:(略)

6.《变色龙》

课文第9自然段抓住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按照“全身——头部——身躯”的顺序,刻画细致,形象鲜明。练笔的设计,可让学生模仿第9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一个熟悉的动物的外形。

例文:

小狗

我慢慢地靠近那只狗,只见它小巧玲珑,全身雪白雪白的,没有一丝杂色,远远望去,活像一团雪球在滚来滚去。它那一双透着灵性的大眼睛用警惕的眼神看着我,它的嘴一咧,那洁白的牙齿就露了出来,好像在说:“你可别来惹我,别看我年龄小,牙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哦,要不来试试?”

7.《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虽然短小,却情节生动,个性突出,形象鲜明。学生熟读课文后,可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改写这一寓言故事。这样,可以激活南郭先生这一形象,进一步认识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自作聪明的滑稽、有趣,增加语文学习的乐趣。

例文:

滥竽充数

近来,没有工作,只能在街上转悠。来到茶楼,忽然听到有一个人说:“齐宣王特别喜欢听吹竽,我的一个

朋友会吹,一到宫里,俸禄可观呀!三百人齐吹,那场面真是壮观!”我听了,眼珠骨碌一转,一条妙计涌上心头:何不为齐宣王“吹”竽?

就这样,我买通官员,混进了宫。吹竽时,我将腮帮胀得鼓鼓的,按按竽孔,却不吹气。别人吹得身子摆起来,我也跟着摆起来。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就这样装模作样,摆出很费力很投入的样子,谁也不晓得我不会吹竽。太棒了,每月一百两银子!当皇上满意地微笑时,我得意之感油然而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齐宣王突然驾崩,他的儿子齐(泯日)王继位。一天,齐(泯日)王突然说:“朕想听你们一个一个地独奏!拿出你们的看家本领,吹得好,朕有赏!”“天哪!怎么办?怎么办?学已经来不及了,不学,就落个欺君之罪!”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每天,我夜不能寐,一闭上眼,齐(泯日)王就向我走来,提着我的领子,要治我欺君之罪!“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

一天夜里,月黑风高,我偷偷地逃出了戒备森严的皇宫。

8.《推敲》

汉语言词汇中的一些词语来自某个典故,“推敲”就是典型的一例。了解这样的典故或来历,是语文学习中非常有趣的事情。借助《推敲》的学习,可引出其他词语或说法的来历。让学生搜一搜,说一说,写一写,也是一大乐事。

例文:(略)

9.《嫦娥奔月》

后羿、嫦娥,为民着想,为民办事,深受百姓爱戴。百般无奈之下,嫦娥吞下仙药,升天成仙。遥居月宫,嫦娥定是无限思念人间。熟读故事,发挥想象,叙写嫦娥在月宫遥望人间的内心活动。

例文:

嫦娥的思念

中秋之夜的广寒宫,清冷清冷的。嫦娥只能与玉兔、月桂相伴。

守着窗儿,她遥望人间,脑海中一片思念。“乡亲们没有我的接济,会生活得怎么样?”“后羿没有我的照料,定是孤寂难熬!我们生活得幸福美满,只羡鸳鸯不羡仙。这一切竟被蓬蒙这奸诈小人化为乌有,与后羿天各一方。唉!……过去的都过去了,再怎么怨恨都没用了,还是祈祷乡亲们与后羿生活幸福吧!”想着想着,嫦娥双手合十,为乡亲们祈祷……

10.《伊索寓言》

小学生到了五年级,已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懂得了许多“道理”。如果让学生借助动物形象,以编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这些“体验”、“道理”,那么学生就写出了自己的寓言故事。

例文:

老虎和小白兔

一天,老虎遏上了出来玩的小白兔,他对小白兔说:“我要吃了你来填饱我的肚子。”小白兔听了,心想:“我何不哄哄他?”小白兔就满脸堆笑地吹捧起了老虎:“老虎大人,您力大无穷,想吃我还不是易如反掌?我早就听说过您的大名了,一直敬仰万分……”就这样,老虎听得如痴如醉,而小白兔却悄悄地把他引到了陷阱旁,在老虎不经意间跃过了陷阱。小白兔又往前走,老虎紧紧地跟着,还想听小白兔的赞美,突然“轰”地掉进了陷阱。

爱听吹捧话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1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课文第3自然段对高尔基的儿子栽种花草的情景写得简洁。此处,可以引导学生体会高尔基儿子的内心想法,想象他栽种花草的情景,然后再写下来。

例文:

儿子的礼物

高尔基的儿子上了小岛。他左看看,右看看,心想,要是在这院子里种上一些花草,爸爸不出门就可看到绿草,闻到花香,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买来了一些花草种子。他先用小铲子在地上画了一个长方形,然后举起镢头,使劲松土。一下、二下、三下……看着泥土好似听他的话,一块块地翻卷过来,他开心地笑了。他拣掉了土里的碎砖杂石,又均匀地施上肥料。他找来一个瓶子,将花草种子装在瓶子里,在盖子上钻了几个小眼。他倒捧着瓶子,将花草种子均匀地撒在了泥土里。最后,他用水壶把晶莹的水珠洒向了泥土。他挥汗如雨,红彤彤的小脸上露出了微笑,他仿佛看到,爸爸正坐在院子里,欣赏满院五颜六色的鲜花。

12.《艾滋病小斗士》

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反映恩科西在国际艾滋病大会上发言,向世界呼吁的情景。恩科西,无论外表,还是内在精神品质,都是一个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的练笔,可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描写恩科西的外貌。

例文:

艾滋病小斗士

恩科西骨瘦如柴,一头棕褐色的卷发,两道浓密的眉毛,一对棕色的大眼球深陷在眼窝里,淡红色的嘴唇失去了光泽,洁白的牙齿也显得那么粗糙,

他右手拿着话筒,左手握着拳头,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希望,仿佛在向艾滋病宣战!

13,《莫高窟》

《莫高窟》第2、第3自然段在表达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条理清晰,叙述具体,形象生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想象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体会点面结合这一写法的好处,

再模仿这一写法,描写熟悉的一个花圃的花草。

例文:

公园里的花朵数不胜数。这些花朵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有香气袭人的郁金香,有冰清玉洁的君子兰,还有黄中透绿的月季花。有一棵大红色的植物吸引了我,它叫红掌。掌叶中间有一个白色小棒子,也就是它的花蕾。远远看去,它好似一个红色的手掌,怪不得叫“红掌”呢!

14.《诺贝尔》

第六组课文各篇表达的主题十分接近,反映了先贤们勇于探索、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本组课文的练笔可以围绕这样的主题,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叙写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小故事。

例文:(略)

15.《滴水穿石的启示》

本文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摆事实、讲道理,在表达上与记叙文有所不同。课文第3自然段一连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用心钻研、持之以恒、成就事业的例子。本文的练笔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再续写一个“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例子。

例文:(略)

16.《林冲棒打洪教头》

课文第3大段描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精彩场面。文章语言明快洗练,笔力透纸,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本课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比武场面的紧张激烈,体会作者描写语言的精彩。以“林冲再打洪教头”为题,展开想象,描写两人第2次比武的一个场面。

例文:(略)

17.《少年王冕》

文章最后写道:“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本文的练笔,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七泖湖春光明媚的景象,想象王冕母子俩相依相亲的情景,依据课文末句进行扩写。

例文:

孝顺的王冕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一路上,母子有说有笑,十分开心。

母亲说:“冕儿,你已经长大了,为何不去做官,为百姓造福,为皇上效力呢!”

王冕会心一笑,说:“娘,我不想做官,只想留在您身边照顾您,我要报答您对我的养育之恩。”

母亲听了,开心地笑了。

来到了湖边,只见湖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在里面自由自在地嬉戏着。水边的柳树把长长的枝条伸进湖水里,在水面荡起阵阵涟漪。岸边,小草茵茵,点缀着簇簇野花,十分美丽。母子俩找了块地方坐下来谈心,

王冕摘了几根长长的柳条,编了一个花环。又摘了几朵色彩鲜艳的花朵插在上面,戴到母亲头上,对母亲说:“娘,您真漂亮,简直年轻了20岁!”母亲笑呵呵地说:“真淘气!”

12.小学语文小练笔范文 篇十二

一、把握有利的时机, 顺势推出小练笔

(一) 学生“情”动, 练笔功成

众所周知, 情动而辞发。学生在充分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后, 会产生表达自我和情感的强烈需要。此时, 教师适时推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小练笔, 既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 又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表情达意的心理需要。

小学语文课本中, 很多文章充满了炽烈的情感。当学生被感染, 情绪达到最高点时, 进行课堂小练笔, 学生心中的情感就会喷薄而出。

(二) 学生思“辩”, 练笔渠成

语文学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这决定很多语文问题都没有固定的答案。针对同一个语文问题, 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出现这种情况时, 教师不要打击学生讨论的积极性, 而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学生通过辩论, 会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阐发自己观点的同时, 张扬自己的个性。

在学生经过充分辩论的基础上, 教师适时推出小练笔的活动, 要求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 进行文字阐述, 把和同学辩论的缘由、辩论的结果等写下来。这个过程是学生梳理思维、锤炼语言的绝佳机会, 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把握三个“要点”, 让小练笔独具魅力

(一) 把握课文的精彩点, 反复诵读感悟练笔

作为教科书的语文教材, 为学生提供的是阅读和写作的范例。通过对课文进行系统的学习后, 学生在深刻理解这些“范例”的基础上, 经过反复诵读、感悟、练笔, 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并巧妙把握精彩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 积累语言, 沉淀语感, 掌握写作方法, 经过不断实践, 提高写作技能和水平。

(二) 注意课文的留白点, 挖掘思维遐想练笔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有一些文章常常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地方留下空白。这给了学生无尽的想象和感悟空间。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对课文的留白点给予特别的注意, 根据前后文, 引领学生展开想象, 挖掘其包含的意蕴, 并从中感悟和把握写作的训练点, 适时给学生安排小练笔, 就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思维和写作能力。

(三) 留心课文的细微点, 发掘理解联系练笔

小学语文课本中, 所选文章以“小清新”居多, 这类文章常常伴随着细微的事物和细腻的情感, 如果能够用心地去发掘, 也会显出独特的“风韵”来。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留心课文的细微之处,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等, 进行分析、理解, 认识其中包含的意蕴和情感, 在学生在深受触动时, 要求学生把对细微点的认识和内心感触, 用笔描述出来, 通过语言训练“架桥铺路”, 从细节中感悟人格魅力。

三、变换训练形式, 让小练笔精彩纷呈

(一) 仿写范例, 举一反三

对范例进行仿写, 是有效的、引导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途径, 每个学生的写作起点相同, 都是进行仿写。最好的范例是,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举一反三。一句话、几个句子, 先是写出一段, 进而慢慢写出一篇。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 简单的模仿会由于知识的增长, 而变得灵活多样, 且开始注意炼词造句, 抒发真情, 从而进行自主写作阶段。

(二) 对话课文, 身临其境

每篇课文的最精妙之处不是体现在词句上, 而是体现在蕴含的真情实感上, 这也是最能拨动人的心弦之处。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抓住课文最触动心灵的地方, 调动学生的全部情感, 展开与课文的对话, 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产生强烈的共鸣。此时, 学生急于把自己的心理感受宣泄出来, 而课堂小练笔就成了最好的方式。在此情景下进行的写作训练,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拓展课文, 任意驰骋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 表面看起来简单, 实际上深入挖掘会发现, 拓展的空间很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想象, 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 让学生进行续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小练笔, 使学生的灵性不断飞扬。

参考文献

[1]王铁青, 郑百苗.例谈语文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 (12) .

上一篇:201X年护士质控工作总结(DOC)下一篇:以scope为后缀的单词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