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共15篇)
1.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 篇一
再论如何加强建筑业施工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精神文明,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由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的,要在实践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建筑企业的职工,对职业道德建设教育非常重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它为国民经济创造固定资产,为整个社会创造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庞大的建筑队伍,而且这些职工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与其他行业相比,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其工作地点不固定,不集中,遍布城乡甚至国内外,流动性强,影响范围大,为此,必须搞好建筑业的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同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一样,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必经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反映在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也愈加突出,人民群众对职业首先的呼声也愈加强烈。所以,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推动社会风气好转、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序地发展。
一、做好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抵制社会不
良影响的能力,保证职工走正道、干正事。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加速,法制还不够健全,道德还不够规范,腐朽思想乘虚而入,社会大环境还不容乐观。我们建筑业职工自身来说,文化素质偏低,鉴别能力和抵抗能力相应地较弱;由于流动性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难度较大,致使职工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方面是企业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真正搞好,除了坚持和完善经理负责制,建立富有生机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职工,发挥他们在企业中的主力军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主要靠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因为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激励广大职工以主人翁的精神从事职业活动,忠于职守、遵纪守法、诚实劳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团结协作。只要广大职工真正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职业道德觉悟,进而把职业道德变成自觉的行动。职工必然是爱岗敬业者,就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企业活动中去,创造更多更好的产品。同样企业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在于企业工程的优劣,还在于企业人的精神风貌,在于职工对待企业,对待工作,对待客户的态度。
3、职业道德教育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发展企业生产力的保证。要使企业充满活力并迅速发展,技术革新和产品开发固然重要,但是关键还是人的因素,没有全体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没有全体职工高昂的劳动热情,一切都是空谈。企业职工的道德素质如何,不仅成为衡量职工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且也成为衡量企业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准。大量事实说明,凡是搞得好的企业,从上到下都十分重视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工职业道德素质,可见职业道德是推动企业创造优质产品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竞争力量。
二、我国建筑行业施工的职业道德现状
从当前我国建筑业的状况来看,从总体上看,我国建筑业是好的,是一支敢打敢拼的队伍、能吃苦耐劳、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队伍。日新月异的城乡建设、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座座千资百态的公用建筑、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大批的国家重点工程记载着建设者的丰碑。但不可否认,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同样存在着发展极为不平衡的问题。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是道德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职业道德。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建筑企业逐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了出来。面对市场竞争,人们要追求经济效益,要讲竞争手段。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我国的各省市发展不平衡,建筑行业的法规不够健全,在竞争中引发出职业道德病。每当我国大规模建设高潮到来时,总伴随着工程质量问题的大量增加。比如:管理不严、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玩忽职守、收受贿赂、抢工期忽视工程质量、违章作业、野蛮施工、只追求效益轻视社会效益等等。更为恶劣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工程项目,使用各种手段,其中手段之一就是盲目压价,用根本无法完成工程的价格去投标。中标后就在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做文章,启用非法
设计人员搞黑设计,施工中偷工减料,材料上买低价伪劣产品。最终发生了楼房倒塌砸死无辜者的重大恶性质量事故。影响极坏,危害很大,应引以为戒。作为百年大计的产品,如果建筑物质量差,则损失和危害无法估量。众所周知一座建筑物的诞生需要有良好的设计、周密的施工、合格的建筑材料和严格的检验与监督。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重视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而且,这两种效益密不可分。一个建筑企业如果只重视经济效益,而不重社会效益,最终必然垮台。这一系列环节中的问题,使我国近几年的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屡见不鲜,可见加强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三、如何加强建筑业施工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是人们判别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总的要求是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信誉第一,具体地讲应分为两大类。即建筑业管理监督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筑业企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在此仅以四种岗位来说明。
1、项目经理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强化管理,争创效益,对项目的人财物进行科学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教育全体人员节约开支,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努力降低物资和人工消耗。
第二讲求质量,重视安全,精心组织,严格把关,顾全大局,不为自身和小团体的利益而降低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加强劳动保护措施,对国家财产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不违章指挥,及时发现并坚决制止的违章作业,检查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第三关心职工,平等待人,要象关心家人一样关心职工,爱护职工,特别是民工。不拖欠工资,不敲诈用户,不索要回扣,不多签或少签工程量或工资,充分尊重职工的人格,以诚相待,平等待人。搞好职工的生活,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
第四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发扬民主,主动接爱监督,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用公款请客送礼。如实上报施工产值、利润、不弄虚作假。不在决算定案前搞分配,不搞分光吃光的短期行为。
第五用户至上,诚信服务,树立用户至上思想,事事处处为用户着想,积极采纳用户的合理要求和建议,热情为用户服务,建设用户满意工程,坚持保修回访制度,为用户排优解难,维护企业的信誉。
2、施工作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苦练硬功,扎实工作,刻苦钻研技术,熟练掌握本工程的基本技能,努力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施工方法,练就过硬本领,立志岗位成才。热爱本职工作,不怕苦、不怕累,认认真真,精心操作。
第二精心施工,确保质量,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操作,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一切违章作业现象。维护施工现场整洁,不乱倒垃圾,做到工完场清。
第四争做文明职工,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发扬劳动者的主人翁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荣誉,服务从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管理,争做文明职工。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引导人们,尤其是建筑业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建筑业在不继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注重教育,重在实施,加强监督,才能使我国的建筑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结束语
身为建筑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该时刻做到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恪守职业道德,为社会主义建设传递正能量。
2.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 篇二
关键词:盲人按摩,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知识或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1]。近十几年来,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发展得到迅猛发展。“盲人按摩能挣钱”,一时间似乎成了共识。事实上,对全省盲人按摩从业人员统计发现盲人学历偏低,高学历者少,且身心不健全,职业选择单一,按摩水平参差不齐,医学理论水平更是较低;很多从业人员只接受过职前培训,获得从业资格证以后,很少接受再次的职后培训,许多理念与知识结构与现在快速发展的社会及顾客的要求相脱节,同时社会对盲人按摩存在一定的歧视性态度。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都使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公平和稳定。如何提高盲人按摩师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推行盲人按摩从业人员的终身教育值得我们思考。
一、盲人按摩职业教育现状
1. 盲人按摩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以浙江省为例,全省初级保健盲人按摩师3000多人,而高级保健按摩师仅300多人,而高学历的按摩师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盲人一旦获得职业资格以后,不愿再花时间和精力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和技术上的提高。主要是大部分从业人员承担着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一旦参加培训和学习,家里经济就会陷入困境。所以等顾客的时候他们没事可干,做完推拿后他们累,对多数按摩师来说,跑到学校进行集中培训方式不太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这就导致一些盲人按摩师无论医学理论还是手法操作,都让人不敢恭维。其次个别人还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点钟率高,沾沾自喜,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没用的,出现既不愿向书本学习,也不肯向他人请教,止步于当前的工作状态。有的按摩师缺乏职业道德,一些按摩师相互猜忌,在背后中伤同行,在顾客面前贬损同行。对待客人不能一视同仁,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客人,心情好的时候细心周到,不愿做推拿的时候敷衍了事。这些现象使得整个盲人按摩师队伍形象不佳,也不利于盲人按摩行业发展。
2. 残疾人学校和培训机构重视职前培训,忽略职后教育
特殊职业院校作为残疾人高等学府,与其所应承担的社会和公共服务角色还有一定距离,《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指出“有计划地在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相关专业,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2]。特殊职业院校作为目前我国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的职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残疾人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需求。很多特殊院校成立不久,目前忙于学院的筹建和专业方向的发展,无暇顾及毕业生就业后“回炉充电”,以及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以及在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之间的衔接等问题,如在盲人按摩职业方面比较重视学历教育和职前培训,而在盲人按摩师职后教育和再培训方面重视和投入不足。这跟特殊教育院校提倡贯彻残疾人终身教育理念,完善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不符。特殊职业院校在对盲人按摩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再投入偏少,也最终导致了盲人按摩人员技术上的“不进则退”,不前进必然会延缓盲人按摩行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按摩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许多健康保健机构也参与到按摩市场,盲人按摩师面临的生存和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普及和提高盲人按摩从业人员接受技能和管理再培训,以及通过学历提升,拓宽就业渠道,已经成为特殊教育机构面前的问题。从盲人按摩人员实际出发,提出符合盲人按摩行业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对策研究,为他们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套餐,既提高了盲人按摩从业人员的素质,使终身教育贯彻在特殊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之中。
二、构建特殊职业院校盲人按摩网络教育运行体系
特殊职业院校在当下残疾人教育体系中应承担终身教育体系作用,寻求盲人按摩从业人员职业教育的网络教育运行机制,完善盲人按摩终身教育体系。
1. 依托网络技术开展盲人按摩终身教育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学习型社会就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即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成为可能。残疾人终身教育也不例外,因此,终身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更是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网络教育不仅可以使盲人不用走出职场,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学习,集中了便捷、成本低廉、时间自由等诸多优势,助推了其终身教育的发展。
(1)网络学习改善了盲人按摩师的学习条件,弥补了残障带来的不便,盲人按摩师通过网络可以随时提取学习资源,在工作之余就可以接受系统的学习,还不会受到年龄、职业、身体状况的限制。网络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可以远距离传输各种信息的功能和优势,消除物理世界的时空距离,使盲人按摩师在普通学习中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却在网络学习中消失。
(2)网络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扩大了盲人按摩从业人员接受各种学习方式的机会;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再生性、无排他性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喜好来自由挑选老师和课程,在所学专业内进行课程组合和搭配并反复学习。同时对于一些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到行业或学校由老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和训练,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相结合,既可以满足学生对技能提高上的需要,同时能缩短在校学习的时间,减少盲人按摩人员的经济损失,同时和能国家政策相衔接,提升盲人整体素质。
(3)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网络教育形式能够为盲人按摩从业人员提供比较灵活、便利的接受高等教育及终身学习的机会。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为盲人按摩从业人员接受较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好的价值。比如,智慧教室,既是直播教室、又是收视教室,实现教学互动,支持常态化教学互动过程,支持录制点播,支持移动点播和辅助远程控制,可以为盲人按摩从业人员提供超越空间限制学习的条件,也可以为处于分散状态的盲人按摩师提供虚拟真实学校环境和课程载体;课程电子资源如手机课程,即克服了微课知识系统分散,有克服了电子教材形式单一的缺点。盲人可以在空余时间进行碎片化知识学习。
2. 职后教育平台建立的可行性
(1)开发网络课程已成为特殊职业院校的重点工作
特殊职业院校虽然起步晚,在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下,正寻求适合残疾人教育的网联网教学模式,从事盲人按摩教育教师结合视障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需求,联合特殊职业学校的网络中心技术人员,根据课程内容和专业知识结构,对网络课程教材进行分期建设,区别于普通高校的课程内容,结合盲人按摩师各个层次的需求,对内容有效整合,进行网络课程开发。专业教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又熟悉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知识结构,同时对网络课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功能缺陷等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和完善,使网络课程内容更加完善,其功效实现最优化。
(2)视障生具备使用网络平台学习能力
视障生可通过语音软件系统完成对信息的获取,并通过文字录入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笔者调查,现在97%的盲人按摩从业人员都拥有自己的智能手机,并且利用手机进行炒股、淘宝、阅读。只要配备相应的软件,他们完全能胜任网络平台的学习。
总之,随着现代化工具的飞速发展,视障群体在接受了职前教育之后继续可以进行职业深造。使提高盲人按摩师的整体素质有了可能。目前,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推广,在特殊院校建设职业网络教育平台为毕业生“回炉充电”、成人职业教育等,为残疾人终身教育提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旭婷.中外职业教育发展综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34).
[2]汪伟,石红艳.依托远程教育探索盲人按摩高等教育的新模式[J].才智,2012(36).
[3]黄建飞.盲人按摩师就业不稳定的职业教育对策[J].中国残疾人,2006.3.
[4]张妍.校企合作模式助推盲人按摩职业教育[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0.3(1).
[5]楚洪波.徐明盲人按摩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10(10).
[6]严冰等.面向残疾人的远程教育实践探索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7,(10).
3.浅谈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 篇三
关键词:职业道德;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他们在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已成为我国会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理论方面研究,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社会发展和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促进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推进国家财会体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涵
从广义上讲,职业道德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职业与职业、职业与职工、职工与服务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狭义上则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和准则。而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指会计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与准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广泛的社会性、一定的强制性以及特殊性。换句话说,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会计职业道德所要求的道德品质。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六个方面:爱岗敬业、依法办事、搞好服务、熟悉法规、客观公正、保密守信。
二、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
我国一直非常注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绝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职业中能以社会主义道德为标准,保持节操、恪尽职守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但是,近年出现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一些不规范的会计行为,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特别是出现会计从业人员做假账,偷税漏税,使用或转移资金并将其非法占有等非法目的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就是说,会计队伍中出现了弄虚作假、损公肥私的现象。职业道德缺失,从业人员丧失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背离准则,失去立场。
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问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主观上讲,会计人员自身出现了问题。其中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地下是关键原因。根据调查,我国现有的会计人员中,经过严格训练的高级会计人才严重不足,高等学历会计人员比重极少。此外,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淡薄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从客观因素上讲,主要是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自身抵抗力不足易受不良道德影响;迫于领导压力,被动作弊;管理部门观念不当;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和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
三、 解决措施
首先,严格选用会计人才,加强职业道德假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我们说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从业人员素质较低,那么造成会计人员素质低下的原因也很多,但归根结底,诚信问题无疑是症结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遵循准则,以诚信为本,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其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使加强职业道德得到全民的认同与感知,为遵循职业道德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撑,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质理念。
再次,加强法律制度建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构建并不断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监督管理机制。
四、 小结
会计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也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因此,会计行业必须是诚信行业。倘若失去诚信,弄虚作假,会计关系就会失去它赖以生存的基础,会计行业的生命力也会就此完结。因此,无论就会计自身的发展还是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考虑,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叶陈刚.会计道德研究[J].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
4.代理记帐从业人员职业规范 篇四
每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有着不同的要求,针对代理记账这个行业,小编总结了代理记账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代理记账这个行业。
一、目的
为了加强对本市代理记帐业务的管理,强化代理记帐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代理记帐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确保会计核算的规范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根据《上海市代理记帐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沪财会[2000]48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在本市开展代理记帐业务的从业人员。
本规范所称代理记帐从业人员,是指经批准的各类代理记帐机构(包括会计事务所)中专职或兼职从事代理记帐业务的所有人员。
三、本要求
1.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必须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法开展代理记帐业务,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委托人合法权益。
2.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应着力塑造“守法、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形象,确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帐”的职业理念,廉洁自律、恪尽守职、勤勉尽责。
3.代理记帐从业人员从事代理记帐业务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应当局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时间经验,并取得从事代理记帐业务的资质。
4.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对开展代理记帐业务中知悉的委托单位的商业秘密应当保密,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四、具体规范
(一)核算质量
1.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应当恪守与委托单位签定的“代理记帐业务协议书”中的各项约定,在委托单位提供了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约定保质保量地完成代理记帐业务。
2.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开展代理记帐业务,应当对委托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进行审核,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依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行办理会计核算。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应当对委托代理的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二)独立执业
1.代理记帐从业人员从事代理记帐业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在代理权限内,独立行使代理权,不受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合法的干预。
2.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应当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公正地开展代理业务,不得偏袒或迁就委托单位。
3.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对委托单位示意其作不当的会计处理或提供不实的会计资料,以及委托单位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应当拒绝,并依法加以制止或想主管财政部门报告。
(三)资料管理
1.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对委托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负有保管的责任,处理完毕后,应按规定及时返还委托单位,并办理交接手续。对代理业务形成的会计平整、会计帐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应按约定的时间提交委托单位,并办理交接验收手续。
2.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对其代理记帐业务过程中获知的委托单位信息,以及获得或形成的会计资料等,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外,未经委托单位书面授权,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代理记帐业务无关的目的,不得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四)专业水平
1.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应当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专业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
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应当合理运用财务会计知识、技能和经验,保持职业谨慎,不应擅自处理超出代理职责范围的事项。
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应认真解答委托单位提出的有关会计处理原则和具体业务处理方面的问题。对于超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的问题,应向经验丰富的有关人员或具有相关职业知识的人员咨询。
3.代理记帐从业人员应当遵守财政部门有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规定,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熟悉并掌握现行财务会计及相关法律法规。
(五)业务承揽
1.承办代理记帐业务必须由代理记帐机构统一受理,按本市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代理费用,并与委托单位签订“代理记帐业务协议书”。代理记帐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承揽业务或擅自收费。
2.承接代理记帐业务时,经办人员必须向委托单位说明代理的范围、代理责任、双方权利义务及收费标准等,不得以不正当的方式或手段招揽业务。
(六)执业纪律
1.代理记帐从业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代理记帐机构从事代理记帐业务,也不得在未经批准的机构中从事代理记帐业务。会计师事务所从事代理记帐业务的,其代理记帐人员不得参与对同一委托单位提供经济鉴证服务。
2.代理记帐从业人员不得在委托单位或通过委托单位获取代理收费以外的任何利益。
5.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篇五
一、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1、物业管理的职业道德
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没有社会分工,就不存在各种职业,当然也就谈不上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是生产力发展和职业分工的结果。同一行业的这样群体,关于信念、职业操守、行业习惯、行为准则的总体观念和职业要求,构成了这个行业的职业道德。、,这些观念一方面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发挥心里约束作用,另一方面经过总结和提炼,上升为行业规则和标准,指导并约束全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2、物业管理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从行业规范要求角度,物业管理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守法经营
遵纪守法是各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物业管理进行经营活动,除企业从业人员需遵守公民的各项义务外,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关于企业经营的各项规定。例如《公司法》对企业的成立、组织程序、人员职责、经营原则等方面都有规定。《合同法》、《民法通则》、《条例》等,真正做到守法经营,首先需增强法律意识。全面掌握物业管理各项制度与政策,并在工作中认真遵守各项法律制度、彻底杜绝轻视法律的侥幸心理。
② 诚信经营
与多年来国家采取的行政管房方式相比较,物业管理的一个特征就是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依法建立了合同关系,然后双方依据合同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但由于我国物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一部分物业分物业实施物业管理仍沿袭着旧有的行政管理状态,许多企业和业主仍然保留着以前行政管房的意识。作风、习惯不同程度轻视合同,缺乏诚信的规定。③ 就造成目前物业管理争议不断,投诉上升的原因。
A 物管企业轻视合同,或跟本未签订合同,向业主收费,不从服务内容成本出发,也不从服务标准质量等反面考虑。做到质价相符,而是以物价局收费批件作依据向业主收费;
B 业主合同意识差,仍以原公家福利住房的传统观念认识物业,只要求享受物业服务,而不愿意承担付费义务,更有甚者脱离合约定,提出不合理的物业服务要求。
诚信经营需谨守2个环节:① 诚信订立合同
② 认真履行合同
3、尽职尽责胜任本职工作
① 物业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服务理念;
② 物业管理企业从业人员应当具备服务理念。
4、努力学习掌握专业技能
物业管理服务的内容复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业人员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有5个方面:
① 房屋及设备设施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② 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
③ 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知识;
④ 社会关系学专业知识和协调能力;
⑤ 心理专业知识和人际沟通能力。
5、团队互助,公平竞争
① 企业内部
② 企业之间
二、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应当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1、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指职员个人在本身道德观念、工作作风、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心理气质、礼仪习惯等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素质与工作习惯。
职业素养不是行业规则对职业群体提出的职业观念,而是职员个人综合素养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2、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① 自信自强 积极向上
自信自强是每个人都应当培养树立的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良好品质,自信是要求自己主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所从事的事业。只有相信自己,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和信心,工作才有成效,事业才有成功的希望。
② 奋发努力,坚忍不拔
任何工作都存在困难和矛盾,关键看如何对待困难和矛盾;
③ 诚恳待人,服务热情
诚恳待人,服务热情是物业从业人员最基本要求,积极主动满腔热情为业主提供服务和排忧解难。
6.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 篇六
物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公司相结合,对每名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本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职业规划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作为物业行业来说,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公司来说,及时调整的部署能够尽快贯彻给员工,适时调整整体战略规划及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而对一个年轻人而言,职业选择是否适当,将影响其将来事业的成败。一生的幸福;对社会而言,个人择业之是否适当,能决定社会人力供需的是否平衡。如果每个人适才适所,则不仅每个人都有发展的前途,而社会亦会欣欣向荣;相反的,则个人贫困,社会问题丛生。由于职业之选择,对一个人及社会都有极重大的关系。
近年来,中国物业管理市场快速发展壮大、行业专业性不断加强,物业管理企业员工,衡量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似乎通常是职务的晋升与否。实际上,我们经常谈到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很多行业里总的来说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专业发展”,第二种是“管理发展”。所谓“专业发展”,即指物业从业人员在某一专业领域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过人的能力和素质;所谓“管理发展”,即指物业从业人员不断丰富自己物业管理各专业的知识,原来可能是名普通管理人员,随着对客户服务、安全、清洁绿化、设备设施维护等专业的不断熟悉,慢慢晋升物业管理公司的高层管理者。
华泰龙安作为一个成立已经十年的物业公司,能够发展至今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华泰龙安是一个学习型团队,在新员工入职初期,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会帮助他们做职业生涯规划,有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发展方向。公司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较多支持与指导,每年对员工发放“督学令”,督促员工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与个人文化素质。
华泰龙安物业公司施行上下培训体系,分为管理与技术两类,其中管理上有三级培训体系:青年人训练营,预备经理人训练营,职业经理人训练营;技术方向的培训更系统,根据职业能力评定等级去规范人才培养方向,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可以颁发社会化技术技能资格鉴定证书。服务行业要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加强沟通,从而体现服务价值。
7.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 篇七
2004年9月, 深圳医疗部门根据60万人的体检报告, 按职业排序列出一个表格, 发现记者的身体状况最差, “透支健康”已成为该群体最大的问题。2006年,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了一项针对北京市1182名记者身体状况的调查结果, 身体完全健康的仅28人, 胃病成为“职业通病”。调查还显示, 84.2%的记者有疲倦感, 72.1%感觉工作压力大, 21%感觉压力过大, 62%没有正常睡眠, 68%视力较差, 49%常感到全身酸痛。在多年的职业压力调查中发现, 记者已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亚健康人群, 与医生、高校教师等职业群体排在压力榜前列, 而身心承受巨大压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职业倦怠。
2005年, 《中国记者》杂志刊登了一组新闻从业人员探讨职业倦怠的文章, 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 这些文章大多通过作者的亲身体验, 讲述职业倦怠如何侵蚀新闻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1) 截至2007年底, 有关期刊编辑职业倦怠的论文有近10篇, 对象涉及一般期刊、科技期刊、学术期刊及高校学报编辑, 研究结果表明, 情绪疲惫对编辑人员身心健康影响尤为明显。2008年,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一书, 作者曹茹对北京、江苏、河北、安徽、内蒙古、贵州等六省市12家电视台的500多名电视采编人员进行问卷及深度访谈研究, 发现在情绪衰竭、疏离、职业效能降低三个维度中均出现职业倦怠症候。
上述种种表明, 采取有效手段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倦怠进行干预已刻不容缓。
一、关于职业倦怠及其表现
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普遍面临的一种职业危机, 对此问题最早关注的是国外学者。1986年, Maslach和Jackson给出一个较为综合、全面的定义:所谓职业倦怠, 是指一种发生于正常人身上、持续、负性、与工作相关的心理状态, 其主要特征是耗竭, 并伴有工作中的烦恼、有效性降低、动机下降、不良状况与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等特征 (简而言之, 其特征表现为情绪衰竭、疏离、职业效能降低) 。国外心理学家将当代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划分为10级, 名列前几位的职业群体分别为矿工、警卫人员、飞机驾驶员、领航员和新闻记者。 (2) 大体而言, 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从业压力繁重
媒体的激烈竞争给从业人员带来了巨大压力, 不玩命干就保不住职位、站不稳脚跟。他们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常常加班加点, 日以继夜。这种不规律的生活方式长此以往, 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心理机能变化, 失去了工作乐趣, 剩下了焦虑恐慌, 最终形成倦怠心理。央视一位著名主持人曾在自传里说到“每天一工作完, 整个人就像散架了一样”;一位新华社记者也曾经描述道:“在十运会长达18天的紧张报道中, 由于过度疲惫导致失眠、焦虑, 我曾数次产生倦怠情绪, 觉得报道激情被逐渐耗尽了……” (3) 上海首家“记者心理沙龙”做过一份职业心理调查, 显示有43%的新闻从业人员处于重度压力状态, 并伴有焦虑、压抑、躁动甚至抑郁等心理活动, 还有43%处于中度压力状态, 只有12%感觉虽有压力, 但可以轻松应对。
(二) 工作单调乏味
求新是人类固有的本性, 一层不变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尽管新闻从业人员是“社会的雷达、人类的良知、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但对于工作多年、岗位和职位缺少变化的人员而言, 如果自身不加以调整、组织上缺乏关心, 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职业倦怠症候。一位具有九年新闻工作资历的记者这样描述新鲜感褪去后的“中期压力”:由于在某一两个领域做报道多年, 对笔下的领域已相对比较熟悉, 新鲜度相应褪淡, 尤其是一些常规题材反复关注、反复表达甚至重复书写, 逐渐产生了类似边际效应下降的趋势, 业务进入“简单再生产”的相对停滞阶段。如此月复一月, 年复一年, 便逐渐积累了无可讳认的“审美疲劳”, 难以产生敏感和兴奋, 因为少了强烈的兴奋, 就容易产生感觉钝化, 从而加重职业疲劳。 (4) 此外, 国内也传出一些夜间心理访谈节目主持人自杀的报道, 心理负荷是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
(三) 成就感是把“双刃剑”
在遭遇职业倦怠的受访者中, 物质收入和奖惩并非成就感的主要来源, 而是来自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即工作意义。工作中逐渐丧失成就感, 导致不少新闻从业人员职业热情降低, 一些记者不愿或减少外出采访, 尤其是对那些新闻价值不大或年年举办的活动。有的记者反映经常坐在电脑前长时间发愣, 不愿做事, 工作碰到麻烦时往往急躁、易怒, 甚至情绪失控。与此同时, 在社会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心目中, 新闻媒体是正义的化身, 他们总希望能够通过其捍卫自身利益, 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很容易成为社会的焦点, 并为名所累。央视主持人崔永元2004年在录制《艺术人生》时袒露自己患有重度抑郁症, 并直接指出是因为出名之后感觉肩负的责任重大, 而这份责任感经常“折磨”得他寝食不安。
二、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新闻从业人员产生职业倦怠有社会原因、行业原因, 也有个人因素。在社会经济变革的过程中, 记者不仅要坚守“耳目喉舌”的岗位职责, 完成舆论宣传任务, 还必须考虑掌控媒体经济命脉的广告效应, 并面对更加理性和愈发挑剔的受众。此外, 记者还是诸多社会弊端的第一见证人, 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 扮演许多可能冲突的角色, 产生倦怠和心理问题的概率明显增大。
除工作压力外, 研究发现, 社会支持下降及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也是促使新闻从业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诱因。据统计, 在我国新闻纠纷中媒体败诉率高达70%, 而美国仅为8%。 (5) 即使胜诉, 也往往是虽胜犹败, 因为媒体和记者的举证任务很重, 一旦涉诉就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正常工作秩序被打乱, 当事人身心憔悴, 得不偿失, 因此就会出现因媒体和记者怕担风险而使舆论监督止于新闻纠纷的现象。在败诉的案例中, 有的确属媒体和记者的责任, 但有些却是由于国家立法不够完善, 特别是缺乏对新闻自由的应有保障。同时出现的还有记者屡屡被打事件, 百度搜索“记者被打”关键词, 就会出现相关网页97000篇, 2003年更是被称为“记者被打年”, 甚至发生记者被打致死的恶性事件, 其原因多与舆论监督有关, 但公众淡然视之, 行内也当之为家常便饭。一个危险而得不到社会应有保护的职业, 最容易发生职业倦怠。
2003年3月至4月, 《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与中华传媒网联合举办“媒体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状况”互联网调查, 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调查对象中的60.3%未与所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明确签订劳动合同的只占36.9%;所在单位没有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人员占61.4%, 而明确办理了的比例也是36.9%。这一数据表明, 新闻行业劳动力一方在劳动关系中明显处于弱势。在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状态下, 从业者又从事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 很容易发生职业倦怠也便不难理解。
当然, 有的媒体压力过低、工作缺乏挑战性, 导致个人潜能得不到发挥, 无法获取成就感和幸福感, 记者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另外, 那些不能适应残酷竞争和社会转型的记者, 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如何妥善应对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个体、组织和社会的协同互动, 积极构建新闻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支持系统, 不断提升新闻队伍整体素质。
(一) 个体的自我调适
在同样环境中, 个体因素差异会影响职业倦怠的高低。个体一旦发现自身陷入了职业倦怠, 不要惊慌失措, 而要沉着应对, 采取积极的自我干预, 相信一定能够走出困境。
1、确立工作的意义。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中, 职业效能就是个体以“工作意义”为基础对自身工作的评价。效能降低常常导致疏离, 如果倦怠者能够重新确立工作的意义, 就会降低或缓解职业倦怠的程度。1995年, Cary Cherniss对教师、护士、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倦怠者进行个案研究之后发现, 做有意义的工作是克服职业倦怠的第一个重要因素, 在五位恢复者中, 有四位是通过改变工作、使工作变得有意义而得到恢复的。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 应尽可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发现受众的真实需求, 避免盲目应付报道, 如条件许可, 还可通过调换岗位重新找回工作激情。然而,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管理机制还不能保障经常性轮岗, 因此更需要个人在本职工作中寻求自我满足和自我挑战, 不断更新思想, 完善知识结构, 并确立较高的工作目标, 提升自身价值。
2、增强职业生存能力。职业生存能力包括工作技能以及与领导、同事相处的能力。研究发现, 一个工作能力低下, 常常疲于应对、焦头烂额的员工注定产生职业倦怠;尽管工作能力强, 但人际关系极差的人产生职业倦怠的机率也不低。工作几年后, 员工基本都能掌握一般性的职业技能, 但如果仅停留于表面不思进取, 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而要使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和突出, 就必须“有所专长”, 提高自我效能, 赢得同事和领导的尊重。研究发现, 那些从职业倦怠中得到最好恢复的人, 都有从平淡无奇的工作中发展专门兴趣与专长的经历。专门兴趣会给人开辟一个具有高度自主性、挑战性、责任感的领域, 成就自我满足, 更加造福社会, 一定程度避免了停滞感与无趣感。 (6) 培养专门兴趣与专长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 对自身所从事工作领域的最新进展抱有浓厚兴趣, 除注重信息收集、经常读书及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外, 还可以找机会进修、考察, 提高综合素质。
3、情绪的自我调节。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 必须学会善于用意志和技巧避免伤害, 保持心理健康。在职业倦怠中, 负面情绪是一项突出的表现, 它是由于从业者长期工作负担过重、缺乏公平、缺乏回报、缺乏自主、缺乏团体感、和价值冲突等导致的结果, 在此种状况下, 应及时调控情绪, 积极乐观面对各种职业困扰。情绪调控的方法很多, 如运用错觉和幻觉影响情绪, 利用语言和动作予以暗示, 发挥积极的想象产生激情等。此外, 还可利用心理宣泄、诉说、自我激励使情绪发生转变。 (7)
研究表明, 积极的归因是克服职业倦怠的重要方法。归因决定并影响个体的认知、态度和情绪, 错误的归因经常导致偏见和负面情绪, 正确的归因则有利于引发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当工作中出现利益分配不均时, 就要试着这样归因:也许是他人确实比我能干, 我还要继续努力。坚决杜绝自我攻击性的归因, 即将否定的结果归于持久的内部原因, 如性格和能力缺陷, 将肯定的结果归于临时、外部的原因, 如好运气和他人帮助。
4、积极寻求社会各方面支持。倦怠者往往对同事疏远或冷漠, 而良好的人际关系, 特别是与同事的合作对职业倦怠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个体一旦意识到自身有职业倦怠感, 就要尝试多参加集体活动, 寻求合作与帮助。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情感支持的来源, 还是重要的技术支持来源。据调查, 职业生涯前十年中能够得到指导和辅助的员工一般都可保持很高的工作热情, 以及工作满意度和责任感。同事间有益的建议、信息和反馈, 管理层的关注及赞赏, 均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消除职业倦怠。所以, 要妥善处理好与同事、管理层之间的关系, 尽量避免冲突, 即使发生冲突, 也应具备化解矛盾的能力。此外, 要善于在工作、家庭和休闲之间达成平衡。研究发现, 那些成功的从业者认为家庭责任和休闲与他们的事业同等重要, 家庭、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幸福, 为工作输入动机和责任感。和谐的家庭生活、快乐的休闲生活一定程度能够防止职业倦怠发生。
5、加强体育锻炼,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2006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针对北京市1182名记者身体状况的调查表明, 有54%的记者不参加体育锻炼。2000年贾亦凡对上海市新闻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 68.5%的人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 35%的人经常熬夜, 21%的人吸烟, 19.5%的人饮食没有规律。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 记者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往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甚至于在“透支健康”, 而良好的生活习惯, 经常性的体育锻炼, 则有助于减少工作压力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缓解职业倦怠, 提高效率, 激发灵感。
6、转变观念, 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在我国, 由于心理咨询开展时间不长, 影响也不够大, 社会大众对此还普遍存有偏见。但在西方国家, 心理咨询已深入人心, 人们一旦遇到诸如情感挫折、人际不和、环境不适、人格障碍等问题, 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工作者。大多数美国人把接受心理咨询看作自信与富足的象征, 心理咨询已成为其医疗保险的一部分。
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大师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曾指出:那些自认为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 心理健康者正是那些敢于面对心理问题的人。他认为, 心理咨询可在以下方面提供给人们一些支持和帮助:一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避免出现各种情绪问题;二是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 避免因错误归因导致种种失败;三是恢复爱的能力, 学会幸福地工作、生活和爱;四是拥有健全的人格, 摆脱自卑、自恋、自闭等不良心态, 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五是摆脱因失恋、丧失信心等造成的痛苦, 教会人们应付挫折的方法;六是提供职业咨询指导, 帮助人们在重大问题上正确独立地抉择;七是帮助人们度过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危机, 平安完成人生发展任务。 (8) 由此可见, 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心灵开放的过程, 心理咨询不仅仅防治心理障碍, 更重要的是开发心理潜能, 促进心智发展。
(二) 组织对职业倦怠的干预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纵观当前我国新闻媒体的管理机制, 问题非常突出, 主要表现在:媒体缺乏统一、明确的理念, 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足;行业不正之风比较严重, 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不高, 员工职业荣誉感降低;缺乏灵活、完善的用人机制, 难以做到人尽其才;绩效考评简单, 人为因素大, 有失公平。此种情形下, 接连爆出资深编辑、记者发生职业倦怠而集体辞职的事件也就不难理解了。1997年, Maslach提出解决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是提升人的价值, 不仅证明自身的经济价值, 还要证明生活质量的价值。目前管理学所强调的“人本化管理”正是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以人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改变用人制度的“官本位”模式, 真正实施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 鼓励从业者发挥潜能, 实现自我价值。
2、加强职业培训, 施行职业管理。目前, 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占大多数, 有的毕业于新闻专业, 有的是非新闻专业, 比例基本持平。许多媒体对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是上手快但后劲不足, 相当一部分非新闻专业毕业生又是在没有经历任何岗前培训的情形下进入新闻行业, 因此无论后续培训还是岗前培训都相当必要。同时, 媒体对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也很不够, 即使正规大学的新闻专业也很少设置新闻道德课。近年来一些因新闻职业道德缺失造成的法律纠纷时有发生, 说明在这一问题上是存在漏洞的。另外, 我国新闻从业人员已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2005年曹鹏博士在《传媒人力资源管理》一文中写道:“新闻职业的年轻化是极有风险的, 年轻化是与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相冲突的, 新闻工作面对的是大千世界, 是高度经验化的职业, 仅仅在业务能力和素质上就需要时间的历练。” (9) “资深”恰恰是新闻行业的宝贵资源, 媒体应想方设法将其利用好。
3、转变领导作风, 真正做到人性化领导。预防职业倦怠要有制度保障, 更需要媒体领导层的人性化作为, 与员工赤诚相见、同舟共济。研究发现, 社会支持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领导支持则是社会支持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人性化的领导作风包含许多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与“爱心”。领导层要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与心声, 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 包容他们的缺点, 帮助他们成长进步。要坚持效率优先、公平兼顾, 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并把下属的成绩看作自己的成绩, 把下属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要学会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员工采取不同的领导模式。对初入行的年轻人要不断给予引导、帮助, 对有一定阅历和经验的从业者则要学会激励他们解决问题, 特别是对老同志应大胆将工作任务交付给他们, 领导只需行使好监督和考察职责。
4、建立职业倦怠干预机制。职业倦怠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 许多组织机构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一问题, 对新闻媒体来说, 有必要在组织内部组建“职业倦怠干预中心”, 用以检查、干预和预防职业倦怠。部门人员最好来自不同性别、不同年资、不同部门,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服务精神, 并具备职业倦怠的相关知识。“中心”应定期通过问卷筛查、个别访谈对从业者的职场健康状况进行检查, 重点针对30岁以上女性和40岁以上男性。对严重倦怠者要个别辅导, 根据心理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制定相应救助方案, 如安排休假、调换岗位等。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多安排一些文娱活动, 不仅让员工充分享受放松身心的自由, 还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交流, 增进群体凝聚力。
摘要:近年来, 我国社会“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突出, 新闻行业亦无例外。身处其间的许多人大多不明原委, 一些人甚至怨天尤人, 或暗暗自责。与此同时, 员工的“不良表现”很少作为组织管理和社会问题引起领导层的关注与重视, 这一现象迄今未能得到有效干预。本文试图从新闻从业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成因入手加以分析, 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和干预策略。
关键词:职业倦怠,新闻从业人员,干预策略
注释
1 曹茹《: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研究》,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第65页
2 (8) 方建移、章洁《:大众传媒心理学》,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376、379页
3 胡锦武《:如何长久保持健康昂扬的状态》, [J]《.中国记者》2005年第12期, 第59-60页
4 杭春燕《:做学习型记者纾解“中期压力”》, [J]《.中国记者》2005年第10期, 第61-62页
5 陈志武《:媒体言论的法律困境---关于新闻侵权诉讼的实证研究》, http://www.sile.org.cn/dis/chn.pdf.
6 Cary Cherniss, Beyond Burnout-Helping Teachers, Nurses, Therapists and Lawyers R ecover from Stree and Disillusionment, Published in 1995 by R outledge Pg.126-133.
7 许若兰《:论情绪管理》, [J]《.理论与改革》2001年第6期, 第83-84页
8.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 篇八
(一)广泛宣传动员,强化培训作用。按照四川省的总体部署,各级分校组织相关部门采取举行会议、媒体宣传、科技下乡和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宣传动员。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省农广校共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宣传咨询3680场次,接受农民各类咨询127万人次,悬挂宣传横幅801条,出动宣传车辆426台次,印发宣传资料83万份,发放农业科技书籍18万余册。为了更有力高效地开展冬春大培训工作,各级分校利用启动仪式大力宣传冬春大培训。2012年1月,万源市分校在白沙镇金鸡坪村举行了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启动仪式,带头掀起“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盐源县分校在“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启动仪式上,部署 “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指南,倡议要立足实际,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农业服务,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快捷地传递给农民。
(二)抓住关键时节,深入基层培训。2011年以来,农广校按照学以致用、实践为主的原则,切实结合各地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通江县分校在开展科技下乡助春耕活动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新技术,并向农民提供经济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咨询服务,共发放各类农业科技资料3000多份,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6期,培训农民3000余人次;水果主产区金堂县在桃树管理的关键时期,县农广校在桃树种植集中区五凤镇金箱村对桃树种植大户开展了两场以无公害水果生产技术为主题的短期培训,种植户边学边实践,不仅解决了桃农之所需,还为他们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深受农民欢迎。
(三)围绕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培训。农广校始终坚持“开办一个专业、培育一批带头人、壮大一种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培训思路,把农民科技培训定位在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培养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合格劳动者上。2011年以来,金堂县分校围绕如何管理和使用好“金堂脐橙”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在三溪镇开展了两次脐橙生产管理及留树保鲜、测土配方施肥、果树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会,特邀县上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果农达1200余人次,现场发放《金三农业快讯》技术资料1300余份;蒲江县分校高度重视猕猴桃产业发展,狠抓猕猴桃种植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中坚持“高效、实用、实训”的原则,在该县复兴乡开展猕猴桃实用技术培训38场,共培训4356人次。通过培训,2011年全乡猕猴桃产量同比增产2800吨,总产达7220吨,猕猴桃单项增收5703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690元。
(四)不拘一格培训,注重培训效果。农广校利用“田间课堂”集中进村办班和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培训方式生动灵活,学员学习兴趣提高,有利于学员掌握农业生产知识和实用技术,学习效果明显。2011年以来,渠县、达县、宣汉县、万源县、大竹县等分校由学校领导牵头,组织培训小分队分赴各乡镇,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场,利用农民科技书屋、农业科技直通车、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把现代农业生产知识、技术、信息送到农民手中,共培训农民10万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农户70多万人;南江县分校采取理论和实践、集中培训和分类指导、室内讲解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东榆镇槐树村开展生猪养殖、大棚蔬菜栽培、沼气工等实用技术培训91期,受训人数达4320人次。目前,全村已成立蔬菜、生猪、土鸡、农机6个专业合作社,社员达882人;发展大棚蔬菜121亩;培育土鸡养殖专业户32户、散户108户;建立生猪养殖小区3个,发展生猪养殖大户26户,有力地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9.银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课后答案 篇九
倒计时:00分00秒 1.课程学习
2.课程评估
3.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分)
1、银行职业道德,指的银行从业人员处理哪些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16.67
A
与社会有关部门、服务对象的关系
B
处理行业内部人际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
C
处理个人同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
D
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D
2、银行从业人员应遵守法规,依法办事,以()为行为准则。(16.67 分)
A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B
行业自律规范
C 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
D
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防范道德风险,重在加强道德规范,重在培养()的职业道德修养。(A
爱岗敬业
B
诚实守信
C
遵纪守法
D
无私奉献
正确答案:A B C D
2、要做到爱岗敬业,必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16.67 分)A
忠于职守
B
清正廉洁
C
16.67 分)
勤奋工作
D
尽职尽责
正确答案:A B C D
3、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采取的措施有()(16.67 分)
A
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
B
塑造银行职业形象
C
塑造良好的个人外部形象
D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正确答案:A B C
判断题
的基础。(16.65分)
1、银行业从业人员整体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我国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10.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 篇十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目前银行业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经营。中央领导十分重视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的制定和执行工作,凡在中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的人员,均应当遵守《职业操守》,并接受所在机构、银行业自律组织、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职业操守》的制定旨在提倡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弘扬诚信、合规、尽职等职业价值理念,提高银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它要求金融系统制定有关规范,加强金融行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职业操守;树立“严格、规范、守法、诚信、创新”的行业作风。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银行业从业人
11.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 篇十一
【关键词】休闲旅游 从业人员 职业素质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24-03
休闲旅游是指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间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广西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省区,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山水风光、滨海度假、边关览胜、民族风情、长寿养生等一批旅游品牌。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类型由观光型逐步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多样化发展,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广西旅游产业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休闲旅游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素质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休闲旅游工作的相关人员,主要包括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导游、户外领队、酒店服务员、休闲娱乐服务员、休闲旅游管理人员等。本文对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现状进行调查,提出提高广西休闲旅游业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措施。
一、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现状调查
职业素质是职业个体基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通过遗传和后天教育、学习、实践和体悟形成的从事社会职业所应该具有的身体、心理、知识、能力、品德、性情、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基本职业素质、通用职业素质、专业性职业素质和发展性职业素质几个方面。
(一)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基本职业素质调查。基本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几方面。由于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所在岗位不同,他们的基本职业素质呈现出多样性,并且侧重点有明显不同。通过调查发现,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明显高于其他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这类人群的学历层次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休闲旅游服务人员是休闲旅游从业人员中数量最多的人群,主要包括户外领队、导游、酒店服务员、休闲娱乐服务员等服务人员。其中,户外领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则表现较为出色,这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着密切关系;导游人员各方面素质较为平均,学历为专科这次层次的人群较多;而酒店服务员与休闲娱乐服务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则相对偏低,大部分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不过这一群体的身体素质表现较好。
(二)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通用职业素质调查。通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沟通交流、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自我学习等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在沟通交流素质方面,导游、管理人员、户外领队获得的评价较高;在信息技术应用素质方面,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的认可度达到了82%,其他职业普遍较低;在团队协作素质方面,所有职业的认可度均超过了60%。其中,户外领队的团队协作能力认可度最高;在问题解决素质方面,管理人员、户外领队、产品开发人员的认可度较高;在自我学习素质方面,管理人员及产品开发人员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而酒店服务员、休闲娱乐服务员的认可度则较低。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不同职业之间的通用职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别,这些差别的出现主要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导游和户外领队需要和游客进行大量的沟通和交流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而产品开发人员则需要进行复杂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并且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三)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性职业素质调查。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职业素质指的是从事休闲旅游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情感、职业价值与职业道德等。从表2可以看出,在专业素质方面,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户外领队、管理人员、导游的专业知识获得了较高的认可,而酒店与休闲娱乐服务员则表现较低。在专业能力方面,所有职业均表现出较高的认可度,可见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产生深刻理解,会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在调查中发现,酒店服务员、休闲娱乐服务员及导游的职业情感认可度偏低,而这几个职业又是休闲旅游行业中需求量最大的,因此,如何提高他们的职业情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职业价值方面,管理人员的认可度达到了91%,而酒店服务员、休闲娱乐服务员的认可度则仅为55%和50%,存在较大差距。在职业道德方面,不同职业之间没有明显差距,因为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四)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发展性职业素质调查。发展性职业素质指的是适应不同职业和岗位变更所需要的职业迁移、创新创业等素质。在调查的职业中,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导游、户外领队、休闲旅游管理人员的职业迁移素质较好。其中,休闲旅游开发人员能够较好地适应其他岗位工作,晋升的空间比较大。导游和户外领队也能够很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入其他职业。在创新创业素质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缺失,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创新创业素质也明显偏低,另外,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
二、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需求调查
(一)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职业素质需求。通过调查发现,广西休闲旅游企业对产品开发人员的需求量不大,但对这类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要求较高(见表3)。传统的旅游产品在线路、价格、项目上都大同小异,无法体现独特性。而休闲旅游产品则不同,根据不同的休闲体验可以设计出风格各异的休闲旅游产品。这就要求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创新性的设计出满足大众需要的产品,这对产品开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导游职业素质需求。导游人员是旅游业中最主要的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旅游逐渐成了人们热衷的旅游形式。通过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休闲旅游导游的职业素质要求与传统导游相比有所不同,排名前位的职业素质分别是职业道德、沟通交流、专业能力、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素质(见表3),其中,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极高,这是因为休闲旅游主要以游客为主体,特别重视游客体验,与传统旅游出现的进店消费、走马观花等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导游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多与游客沟通,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达到休闲的目的。
(三)户外领队职业素质需求。随着人们休闲意识的提高,户外旅游成了人们进行休闲旅游的一大选择。户外旅游是自助游、自驾游、野营、徒步、水上、登山、攀岩、探险等在内的旅游与运动休闲的集合,而户外领队则是进行户外旅游的安全保障。在对户外领队的职业素质需求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专业能力、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素质(见表3)。在专业能力方面,户外领队必须具有职业认证的户外指导员证书,具有开展户外旅游所必须的户外技能及户外安全意识。在涉及具有一定难度的户外旅游活动中,户外领队需要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与游客的沟通,保证户外旅游正常进行。如果在户外遇到突发事件,户外领队则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作为基础,较好地解决突发事件,确保户外旅游安全。
(四)酒店服务员职业素质需求。本次调查中的酒店服务员主要包括餐厅、客房两个岗位的服务员。作为休闲旅游行业中人群最多的职业,酒店服务员的职业素质将影响到酒店的形象整个休闲旅游活动的质量。通过调查发现,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还是酒店服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这两项素质的需求分别达到了91%和87%(见表3)。这是因为酒店服务员直接与游客接触,与游客的深入交流不会太多,主要还是确保对客房的整洁卫生以及游客的财产安全,在游客用餐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这就要求酒店服务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由于酒店服务员在旅游行业是基层岗位,在社会认可度上还不高,导致酒店服务员的职业荣誉感不强,职业流动性较高。因此,酒店服务员的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情感,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一)营造企业文化,加强内涵建设。企业文化是深植于员工内心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企业制度、企业组织、企业活动、企业氛围等多方面入手。在企业制度上,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管理办法、奖惩机制等,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企业的组织设置上,要以便于管理、便于工作、便于沟通的原则进行设置,从而加强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规范化与人性化,从而促进员工职业素质的提升。企业活动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企业运动会、文艺晚会、户外拓展、旅游等形式凝聚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在活动中不断树立企业文化。
(二)根据岗位特点,突出职业培训。由于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所在岗位的不同,其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各用人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在职业培训目标及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具体职业的技能标准、单位的实际要求来确定。特别是面对一些特殊顾客时,还要进行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例如:当接待外国贵宾时,酒店服务员就需要针仪容仪表、对外交礼仪、服务标准等进行强化培训。另外,有些休闲旅游企业在招聘导游、户外领队等岗位的员工时,没有将职业资格证列为必要条件,一旦出现问题就将影响整个企业的形象。因此,像这类必须具备职业资格的岗位就需要企业尽快选派相应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
(三)加强校企合作,吸引高素质人才。休闲旅游企业的员工主要还是从高校或职业院校中招聘而来,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总体来说还不能马上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岗位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人成本。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且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校企合作也已经成为各院校办学的基本原则,各院校也乐于与企业达成合作。因此,企业应主动与相关院校联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甚至可以与相关院校开设“订单班”,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由于“订单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实训可以充分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设置,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其职业素质也可以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不仅降低了用人成本,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四)强化服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休闲旅游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服务意识,具备服务能力。在与游客的接触过程中,服务意识与能力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休闲体验。休闲旅游以游客为主体,强调休闲体验,体现的是随性与自由,休闲旅游对服务意识的要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休闲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游客服务的能力。另外,对于休闲旅游从业者来说,创新是另外一种重要的素质,在我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休闲旅游从业者在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可以大有所为,也是休闲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休闲旅游从业者具备了创新精神,才会让休闲旅游业更有活力,也是休闲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刘群红.发展我国旅游休闲产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求实,2000(8)
[2]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葛万生.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论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2)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休闲旅游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2013JGA285)
【作者简介】吴铁勇(1985— ),男,江西安义人,硕士,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与旅游。
12.婚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研究 篇十二
1 夯实婚庆职业道德基石:双管齐下,激发敬业精神
敬业爱岗是各行各业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道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层面的重要内容。对于婚庆从业人员而言,要激发其敬业爱岗的意识和情感,需着重做好如下工作。
1.1 充分认识职业岗位的价值、意义和职责
思想决定行动。当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能认同其价值和意义时,则有助于增加其对职业岗位的热爱与投入。如果婚庆从业人员能清楚地意识到顾客找婚庆公司办理婚礼,购买的就是设计和服务,目的是为了使婚礼办得更好,性价比更高,同时又减轻婚礼当天的各种繁琐与操劳。那么,婚庆从业人员也就会把这些当作份内的应尽职责去完成,这样也就自然地提升了其职业道德。
1.2 考虑行业特性,建立激励机制,为职业发展提供平台
目前对于婚庆从业者没有特别的资格要求,准入门槛较低,这一方面有利于各类人士加入该行,但同时也因缺乏相关的认定标准和评价标准,不利于人才的长远发展。
不少行业工种或因历史悠久或因技术含量高,常有“大师”、“大师工作室”、“高技能突出人才”、“高技能重点人才”的申请认定,但现代婚庆因是朝阳产业,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和职业等级标准,再加之刻板印象中认为婚庆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几乎无缘于这些激动人心的评定,这对于婚庆从业人员来说有失公平,不利于其在职业上的长足发展和精进。
为此以后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多考虑理解行业的特殊性,也给婚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相应的发展平台,激励其在职业上不断精进,愿意为这一职业投注希望与热情。
2 攻克婚庆职业道德难关:多方合力,保障诚信
目前对于婚礼当日所产生的纠纷投诉主要集中在:婚典现场布置与约定不符、司仪表现不尽人意、婚车不守时、摄像摄影有失误质量差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都与诚信的不到位有关,要改善这一状况,需在如下几方面努力。
2.1 重识诚信的重要
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希望获得订单的同时又能节省成本开支,有时就产生一些不诚信现象,譬如当初承诺的服务项目“缩水”了,婚礼当天对于谈单时没有具体约定的细节提出另外收费要求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会影响新人的情绪,给顾客留下不诚信的负面印象,如此要赢得好口碑也就很困难了。实际上一场婚礼能获得新人及其亲朋的认可,则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商机。所以,事先有承诺,就要兑现,如果遇有不可抗力而不能实现,也应事先作出说明。如果,顾客单方面临时提出新要求造成费用的增加,也要诚恳地加以说明,多站在顾客的角度帮其分析是否有必要做新的升级或改动,如果顾客坚持,相信他们也会自愿追加支付相关费用。婚庆是生活中的大事,而且具有不可逆性,哪怕稍微多花些钱,一般人也都愿意找个靠谱的信得过的婚庆公司来承办。可以说诚信是婚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优秀婚庆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尤其在良莠不齐的鱼龙混战中,要想获得市场的好口碑与长久青睐,少不了“诚信”二字做支撑。
2.2 合约规定强化诚信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也是为了更好地履行承诺,商家和顾客应尽量将婚庆约定写进合同中。譬如,婚礼当天使用鲜花的品种、数量及花艺式样;婚车的车型、颜色、新旧程度,约定的公里数或约定的时间及超出后的费用计算;选定的主持如果当天缺席怎么补偿补救等等都应当写进合同条款中。一般情况下,商家会认为,合同条款写得越详细对自己的束缚也越大,对自己更不利,但如果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这何尝不是一种鞭策与促进。(1)使用合约,可以显示企业对自己工作品质的信心,利于赢得顾客的信赖。(2)使用合约,可以显示企业规范严格的管理,有助于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保障服务质量。(3)使用合约,明明白白消费,可以让顾客放心。(4)使用合约,商家可以将突发事件或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写进合同中,如此可以削减风险,保护自身的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5)使用合约,相关数据资料可以保存得更为完善,有助于商家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推进企业的发展。在这方面,婚庆行业协会如能商议制定推行使用规范的婚庆服务合同范本,对司仪、摄像、婚车、跟妆、婚宴等主要服务项目作出指导性规定,则可以起到稳定行业秩序,保障供需方的基本权益。
2.3 加强监管,推进诚信
推进诚信,仅靠教化、宣传是不够的,相应的各方面各层次的监管是必须的。对于诚信建设,国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随着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信用将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创业、生活、工作、就业等直接挂钩,促使守信者获得种种收益,失信者遭到市场的淘汰。在这样的体系建设中,社会诚信问题将得到大力改善。
在诚信监管中,婚庆行业协会也应是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政社分开步伐的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全面脱钩改革成为发展趋势。政府在实现职能转变,下放相关权力,把相应的社会事务职能还给社会中介组织时,如何增强行业协会(商会)的自主地位和自律作用,如何使其发挥社会职能作用,加强监管推进诚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推进。
3 提升婚庆职业道德境界:领悟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后工业时代,全球化浪潮中,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下,当代中国婚庆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而在这多样化的背后,更多体现的是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影响。对于种种现象,受限于认知的局限,一般婚庆从业者也就仅仅从时尚流行的角度去看待,而不会从意识形态角度去做分析和考量。这就不利于婚庆从业人员自觉地通过设计和服务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其讲话中提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前文论述的“敬业”与“诚信”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的4个,那么该如何进一步通过职业道德培养,促使婚庆从业者在工作中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笔者认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至关重要。譬如,受传统文化影响,世人一般都喜欢以婚礼场面的恢宏来体现家庭的“富强”,曾有一段时间,违反八项规定大办婚丧宴曾长居前三。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迅速开启自我净化模式。其中,从中央到各地,关于领导干部的婚丧嫁娶有关禁令达数百个,“报告制”、“限桌令”、“限礼金令”、“限客令”等做法已到“耳提面命”的地步。在制度的约束下,政府人员大办婚丧喜宴的情况已经明显减少。这就鲜明地体现了国家主流文化价值观对于婚庆场面规模的导向。通过相关的宣传与指导,让婚庆人意识到这一新要求,相信婚庆人在领悟要求的同时,在设计打造体现“富强”内涵的婚礼时,自然会明白应突破场面铺张排场的习惯定势,而寻求更高境界的表达形式。再如,宣传部、民政局、文明办、旅游局等在借助婚庆形式开展相关活动时,可以引导婚庆从业者结合宣传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生动地融入设计与服务中,这既是宣传也是文化熏陶同时还是实践养成。
婚庆职业道德培养,如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体现国家主流文化的价值观逐渐内化为婚庆人的精神追求,外化于他们的自觉行动,相信随着职业道德这一“软实力”的不断提升,现代婚庆文化产业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摘要:针对现实情形,加强婚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从思想认识和激励机制角度激发敬业精神,夯实婚庆职业道德基石。多方合力,引导认识诚信的重要,通过合约规定、加强监管推进保障诚信,以攻克婚庆职业道德难关。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重视采取措施,促使婚庆从业者领悟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婚庆职业道德新境界。
关键词:婚庆从业者,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3.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 篇十三
第一条 勤勉谨慎,诚实守信,合规操作,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维护兴业银行商业信誉。
第二条 严格保守兴业银行的商业秘密,保护客户信息和隐私,不透露任何客户资料和交易信息。
第三条 遵守防止利益冲突的规定,在办理授信、资信调查、融资等业务涉及本人、亲属或其他利益相关人时,主动汇报和提请工作回避。不违反规定徇私向亲属、朋友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
第四条 洁身自好,讲究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抵制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商业欺诈、非法集资、高利贷等活动;不协助客户逃避银行信贷监管;不从事违规揽存、贬低同业、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自觉抵制商业贿赂;不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
第五条 履行对客户尽职调查的义务。了解客户账户开立、资金调拨的用途以及账户是否会被第三方控制使用等情况;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业务状况、业务单据及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了解客户所在区域的信用环境及所处行业情况。
第六条 遵循公平竞争、客户自愿原则,对客户如实详细提示零售信贷产品的特点和风险,切实保护客户权益;不采取隐瞒或误导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客户权益;不借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之机,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中间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而收取费用;不在发放贷款或以其他方式提供融资时捆绑、搭售客户不愿接受的金融产品。
14.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 篇十四
讲义
第四节 银行业相关职务犯罪
职务侵占罪:(专指非国有公司等)
职务侵占罪是指非国有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常为“监守自盗”),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与贪污罪的界限:两罪在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
一是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只能是非国有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受国有单位委派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二是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非国有单位(如私营企业、合伙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的财物,而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国有财产在内的公共财产。
三是刑罚处罚幅度不同,职务侵占罪的刑罚最高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而对贪污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处死刑。
挪用资金罪:
挪用资金的行为可以分为“超期未还型(超过三个月未还)”、“营利活动型(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非法活动型(进行赌博、吸毒、嫖娼和其他非法经营、放高利贷等为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行为)”三种情形。
本罪犯罪主体与职务侵占罪主体一样,为特殊主体,即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非国有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司法实践中,“数额较大”的标准是指索取或收受五千元以上者。
关于签订及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建议学员自行了解,不再讲解。
【例题判断题.】职务侵占罪是指国有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答案:错误
多智网校试题解析:职务侵占罪是指非国有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综上所述:本章主要介绍了金融犯罪及刑事责任,分为金融犯罪概述、破坏金融秩序管理罪、金融诈骗罪、银行业职务犯罪四个部分。旨在帮助各位学员正确理解《刑法》中有关金融犯罪和职务犯罪条文的含义及司法实践的审判标准,有效提高银行业从业人员遵纪守法与防范犯罪的法律意识。
建议各位在学习中掌握共性、突出个性;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弄清各类犯罪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尤其是近两年新列入教材的,诸如:骗取贷款罪、票据承诺罪、金融票证罪、背信运用信托财产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新内容。
第三篇 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
本篇考情分析:
本篇共有三章内容,实际上只有两章,因第三章只有两个观点。它是银行从业人员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也是银行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本篇主要包括银行业从业基本准则,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相关规定等内容。这篇内容浅显,可不做重点,但必须了解。
第九章概述及银行业从业基本准则
1.本章应主要把握制定职业操守的宗旨;银行业从业基本准则
2.本章应理解《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适用范围
(本章由主要应掌握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制定职业操守:即指:制定职业操守的宗旨(P245黑字略)
中国银行业协会制定了《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并于2007年2月9日在全体会员大会上正式通过。
【.例题判断题】职业操守是职业行为规范的总称(Y)
答案:正确
2.《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适用范围: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本职业操守,并接受所在机构、银行业自律组织、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本职业操守的监督者有:银行业从业人员所在机构、银行业自律组织、监督机构和社会公众。
其中:所在机构是指从业人员供职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银行业自律组织包括全国性银行业自律组织和地方性银行业自律组织。
监管机构既包括银监会,也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部门及其分支机构。
【.例题单选题】制定《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机构是(C)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监会
C.中国银行业协会
D.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
【.例题多选题】银行业从业人员除应当遵守职业操守外,还应当接受(ABCD)的监督。
A.所在机构
B.银行业自律组织
C.监督机构
D.社会公众
※3.银行业从业基本准则
1.诚实信用: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以高标准职业道德规范行事,品行正直,恪守诚实信用的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被视为民法中的“帝王原则”。
2.守法合规: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自律规范以及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
3.专业胜任:
4.勤勉尽职:
5.保护商业秘密与客户隐私:
6.公平竞争:
【.例题单选题】(E)原则被视为民法中的“帝王原则”。
A.守法合规
B.专业胜任
C.勤勉尽职
D.公平竞争
E.诚实信用
第十章 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相关规定
本章主要阐述了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客户、与同事、与所在机构、与同业人员、与监管者等五个方面的职业操守规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主要是:.岗位职责,恪守有关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的禁止性规定,商业贿赂,电子设备使用的规定等内容。
第一节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客户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客户共有17条规定。
关于熟知业务:
作为一名银行业从业人员,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一是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对银行在现代经济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了解。
二是熟知与自身岗位相关的银行业务及与管理有关的法规,并对金融监管体制和所从事业务涉及的监管规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三是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关于监管规则:
银行业从业人员在业务活动中,应当树立依法合规意识,不得向客户明示或暗示规避金融、外汇监管规定。
关于岗位职责:※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业务操作指引,遵循银行岗位职责划分和风险隔离的操作规程,确保客户交易安全。
(一)不打听与自身工作无关的信息;
(二)除非经内部职责调整或经过适当批准,不代其他岗位人员履行职责或将本人工作委托他人代为履行;
(三)不得违反内部交易流程及岗位职责管理规定将自己保管的印章、重要凭证、交易密码和钥匙等与自身职责有关的物品或信息交与或告知其他人员。
关于信息保密:
为保护客户隐私,许多国家进行了专门立法。国际上影响较为广泛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80年制定的个人隐私保护的八项基本准则,即信息收集限制原则.信息质量原则.表明目的原则、使用限制原则、安全保护原则、公开性原则、个人参与原则以及负责任原则。
【例题多选题】为保护客户隐私,国际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80年制定了若干个人隐私保护的基本准则,包括(ABCDE)等原则。
A.信息收集限制原则
B.信息质量原则
C.表明目的原则
D.使用限制原则
E.公开性原则
多智网校试题解析:为保护客户隐私,许多国家进行了专门立法。国际上影响较为广泛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80年制定的个人隐私保护的八项基本准则,即信息收集限制原则.信息质量原则.表明目的原则、使用限制原则、安全保护原则、公开性原则、个人参与原则以及负责任原则。因此,上述所给各原则是正确的,均予以选择。
关于内幕交易:
内幕交易主要包括下列行为:
(1)内幕信息知情人利用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根据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证券行为;
(2)内幕信息知情人向他人泄露内幕信息,使他人利用该信息获利的行为;
(3)非内幕信息知情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或者其他途径获得内幕信息,并根据该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证券的行为。
恪守有关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的禁止性规定:
1.不在不当时间和地点谈论工作话题;
2.不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不应该知道该项信息的内部人员提及内幕信息:
3.不违反有关规定,将内幕信息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告知自己的亲友;
4.按照内部秘密信息保管规定妥善保管涉及内幕信息的文件和电子文档:
5.不得采取匿名、假名或委托他人利用内幕信息进行内幕交易,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
关于了解客户:作为一名银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做到:了解客户;熟知所在机构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和登记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循操作流程
关于反洗钱:了解大额、可疑交易的判断标准以及协助反洗钱调查的义务,履行大额可疑交易报告、账户资料保存等义务。
关于授信尽职: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根据监管规定和所在机构风险控制的要求,对客户所在区域的信用环境、所处行业情况以及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担保物的情况、信用记录等进行尽职调查、审查和授信后管理。
关于协助执行: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熟知银行承担的依法协助执行的义务,在严格保守客户隐私的同时,了解有权对客户信息进行查询、对客户资产进行冻结和扣划的国家机关,按法定程序积极协助执法机关的执法活动,不泄露执法活动信息,不协助客户隐匿、转移资产。
关于礼物收、送:在政策法律及商业习惯允许范围内的礼物收、送,应当确保其价值不超过法规和所在机构规定允许的范围,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不得是现金、贵金属、消费卡、有价证券等违反商业习惯的礼物:
(二)礼物收、送将不会影响是否与礼物提供方建立业务联系的决定,或使礼物接受方产生交易的义务感:
(三)礼物收、送将不会使客户获得不适当的价格或服务上的优惠。
【例题判断题】银行业从业人员根据所在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契约而产生的服务方式、费率等方面差异,应视为歧视。
答案:错误
多智网校试题解析:根据《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对客户公平对待的要求,其所在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契约而产生的服务方式、费率等方面差异,不应视为歧视。
第二节 银行从业人员与同事(略)
第三节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所在机构
关于兼职问题
一般而言,银行业从业人员在本机构内部兼任职务,或在非营利性组织,如银行业协会、慈善基金会,或学术团体,如金融学会、法学会中兼任职务并不取得报酬的情况下的兼职是允许的。但应向所在机构披露兼职情况。如兼任职位过多,甚至影响本职工作就不甚妥当。
关于电子设备使用问题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所在机构关于电子信息技术设备使用的规定以及有关安全规定,并做到:
(一)按照有关规定安装使用各类安全防护系统,不在电子设备上安装盗版软件和其他未经安全检测的软件;
(二)不得利用本机构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浏览不健康网页,下载不安全的、有害于本机构信息设备的软件;
(三)不得实施其他有害于本机构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行为。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业务处理越来越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完成,电子设备安全使用问题也越来越重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所在机构规定安全使用电子信息技术设备,是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操守。
关于媒体采访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遵守所在机构关于接受媒体采访的规定,不擅自代表所在机构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或擅自代表所在机构对外发布信息。
第四节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业人员(略)
第五节 银行业从业人员与监管者
规范的现场检查包括检查准备、检查实施、检查报告、检查处理和检查档案整理五个阶段。
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保证所提供数据、信息完整、真实、准确。
第十一章 附则
1.惩戒措施:
《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虽然不是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但应视为各家会员单位所承诺的行业自律规范,在银行业界存在一定约束力。
对于因违反操守被开除的从业人员,所在机构应当通报银行业协会,由银行业协会通报同业。
2.解释机构与生效日期:
本职业操守由中国银行业协会负责解释。
经2007年2月9日即中国银行业协会第六次会员大会审议通过,并从通过之日起生效并正式颁布实施。
【例题单选题】《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生效日期是(D)
A.2005年10月30日
B.2006年10月30日
C.2006年2月9日
15.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 篇十五
一、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化素养的重大意义
“职业化”是对职业的尊重与对事业的热爱, 是对会计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是追求价值体现的动力, 是实现事业成功的一套规则, 简单地说, 就是一种职业化的价值观、思想观和行为规范。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会计行业人才职业化水平与市场经济的差距的问题日益凸现, 日益不能满足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问题, 并且这一问题也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尽管有不少外界因素导致这一结果, 但最根本的还在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 不论是企业还是会计主体本身, 都忽视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化建设和培养。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 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本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而且还能大大提升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会计行业职业道德水平, 从而有利于我国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完善, 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是建设经济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应有要求。
二、我国会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行各业的人才可以自由流通, 同时企业也可以自由选择自身需要的人才, 会计行业也逐步走上人才职业化的路径。但目前我国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总体较低, 从而制约了我国会计行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究其原因大概有几点:
首先, 我国中、高等学校对会计专业的教育及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还是沿袭了旧有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 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其进行技术上的教育, 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竞争力提升的培养和教育, 这就导致会计从业人员未能形成良好的职业心态、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方法以及职业行为。
其次, 我国目前的会计专业人员从事会计职业之后, 没有按照职业化的要求提升自己, 参加的培训或进修课程中, 无论是单位组织的, 还是会计人员本人自费参加的, 很少有涉及其职业素养方面, 这在其价值观上更模糊了职业化这一概念。
第三,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得较多的人心浮气躁, 急功近利, 职业心态缺乏而这一块的培训又处于较大空白, 大多数的会计从业人员对自身的前途、前进的方向, 也就是职业生涯的规划缺乏客观真实的定位, 进而会诱发大量的寻租行为, 如此长期下去, 必然产生诸多问题。
三、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化素养的实现路径探讨
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所起的作用巨大, 那么, 如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的会计人员呢?从理论上来说,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 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资质的审查,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职业资质是从事本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是能够胜任本职业的基本标准。资质是个人自身能力被社会及他人认同的证明, 如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均是一种资质。除了会计行业, 其实每种职业都存在相应的职业资质来适应这种行业的需求, 这种资质无形中构成了一个职业的准入标准, 在这个标准之下, 任何人都有公平、公正的进入权利, 这种资质也成为了社会对员工从事该种职业的独特要求, 这种要求也是职业化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建立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审查,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是提高会计职业化的一个制度保障, 从而可以逐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二) 在对准会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中不断增加关于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的内容, 争取将其纳入对其合格与否的考核之中
职业意识表现为职业敏感、职业直觉, 甚至是职业本能的思维过程。职业心态主要有积极心态、包容心态、资信心态、学习心态、羞耻心态、奉献心态、专注心态、感恩心态等。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劳工的人们, 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的信念和特殊的社会手段来维系的, 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的综合。
在新的经济形势之下, 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化的会计从业人员, 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要具有全球化的观念, 更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这样, 才能造就出一大批的专业化的会计人才。
市场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国际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在这种情形之下, 作为社会中一份子的会计从业人员, 必须培养自身的职业心态, 养成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职业心态, 只有这样, 才能让自身在市场竞争的洪流中不断进取、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将职业化教育纳入大学课堂, 提高高等学校学生的整体职业化素养。正本更要清源, 所以, 要想培养出职业化的会计从业人员, 就必须从源头抓起, 在其还没有进入该行业之前, 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较早地纳入教育体系之中, 如, 在大学的课堂上, 不仅要传授职业的相关技能、方法, 更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 使其在尚未工作之前就端正认识, 无论是对企业、对客户、还是对自身等方面, 都可以提高其主体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等;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对已经进入和将要进入该行业的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化的培训, 如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人生价值观的培训等等, 使其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及时调整发展的路径, 使得其对前途更明朗、更清晰, 同时也能增加会计人员工作的快乐感, 在诱惑面前才能更有免疫力。
(三)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的培训和监督力度
职业技能是一个工作岗位对工作者专业技能的要求, 职业化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角色认知、工作观、沟通技巧、团队精神、服务理念、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等。职业行为主要包含职业人员对工作、企业、同事、客户、自身等方面的行为规范。
加强从业人员的行业自我监督力度, 会计人员能否坚守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 是判断其职业化素养的最明显表现。所以, 会计人员不仅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加培训来增强自身的职业技能, 而且更要通过严格的自律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 牢固树立职业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行业自律这个自我规范、自我管理的无形之手, 促进行业发展;企业及社会也要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职业化素养纳入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考核之中, 奖励职业素养良好者、自律着, 处罚职业素养低下者、败坏者。
(四) 确定会计职业化的监管部门, 建立与完善会计职业化的信用体系
作为社会看得见的手的政府部门, 要确定会计职业化的监督和管理部门, 完善监管体制, 避免出现监管的空白地带, 建立会计职业化的信用体系,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化表现给予肯定的奖励或否定的惩罚记录, 使得企业在相关系统中可以自行查找并选择职业化素养较高的会计人员, 从而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四、结论与建议
经上述的分析与论述, 本文认为, 会计人员的职业化素养对企业、社会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影响, 而这种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形势下作用更为突出, 如果不及时、正确、科学地采用和实施, 将会对我国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通过这点结论, 本文建议微观层面上, 会计人员自身要高度重视职业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中观层面上, 企业也要不断加强对其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心态、职业意识等的培训, 为员工职业化素养的提升提供较好的平台;从宏观层面上来看, 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不断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 从体制与制度创新上巩固职业化的成果,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化素养提升问题。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之下, 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强调并日渐重视“职业化”, 这也是顺应时代和市场发展的需要。会计行业目前还存在信息失真等问题, 尽管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力度, 但距离解决根本矛盾还相距甚远。笔者认为,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不断加强外部环境的建设之外, 还应重视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
【呼叫中心从业人员职业规划浅谈】推荐阅读:
呼叫中心一线人员的情绪分析及对策09-13
呼叫中心培训手册08-05
呼叫中心工作思路12-20
呼叫中心费用使用方案07-06
呼叫中心业务提升方案10-20
呼叫中心服务礼仪11-06
呼叫中心主任个人总结11-15
呼叫中心运营手册目录11-27
呼叫中心应用的行业12-23
呼叫中心如何留下员工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