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法律硕士

2024-06-15

非全日制法律硕士(8篇)

1.非全日制法律硕士 篇一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概述

非全日制用工是相对于全日制用工而言的,那非全日制用工是如何规定的呢?非全日制用工也是一种劳动关系的表现。

在国际劳工组织在《非全日工作公约》中给非全日制用工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非全曰制劳动,也称部分时间劳动(Part-time Work),是指相对全日制劳动(Full-time Work)而言,其正常工作时间少于可比性全日制正常工作时数,可以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用工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68条也给了非全日制用工一个定义: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内部平均每日的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的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

二、非全日制用工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工作时间超时的问题

我们通过《劳动合同法》第68条的规定可以知道对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时间是有规定的,但是对于用工单位在每日或者每周的用工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间是否应当按照加班来计算以及报酬的给付没有相关的规定。

这就对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带了很大的困难。

(二)对于工资发放超时的问题

通过《劳动合同法》第72条的规定我们很容易发现支付的报酬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最低规定,并且支付的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但是没有规定对于低于用人单位地人民政府的最低规定或支付周期超过十五日的法律后果。

所以导致在现实中很多用工单位就是经常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因为他们不用担心有法律的处罚。

可以随时的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三)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的养老险、生育险、医疗险等其他社会险费的问题

在《劳动合同法》中并没有对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做出明确的规定,如果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受伤,自然是可以主张用人单位据此对劳动期间的伤害请求相应的赔偿,因为那是属于工伤的,但是劳动者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险费用该由谁缴纳呢?

在相关的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法规中都没有相应的规定,这就让劳动者们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时就无法可依,这样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

(四)对于任意解除劳动关系问题

通过《劳动合同法》第71条规定我们很容易知道:第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合同,无须对方的同意;第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任何一方终止劳动合同,都不需要实体性的条件;第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劳动合同,而无需向对方提前通知。

对于不经任何程序、不需任何理由就可以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从人权法的角度看是不是侵犯到劳动者职业安定权(劳动的职业安定权是指劳动者免受不公正待遇的权利,已就业的劳动者可凭此权利对用人单位的不公正辞退进行抗辩4)。

三、对于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意见

对于我国在劳动者保护这方面比外国的起步晚,发展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在对于我国的非全日制用工问题的方面的立法不够完善,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应该从一下几点去完善我国对于非全日制用工缺陷:

(一)完善立法的缺陷

1.对于劳动时间问题予于明确

首先,对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时间应当按照相应全日制用功工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对于超过的时间也应当按照全日制用工一样按照加班的计算工资。

如果是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也应当按照全日制用工一样,适用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标准计算工资。

其次,对于超过的规定的工作时间应当给予同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一样加班费。

最后,如果是每日的工作时间超过八小时,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四十小时的非全日制的劳动者,应当视为是全日制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全日制劳动者的待遇来给予劳动报酬。

2.对于劳动工资问题的完善

首先,要在法律上明确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劳动工资与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是同工同酬的。

并且在法律上明确对于用人单位对于非全日制的劳动者的工资不是与全日制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给予用人单位予于罚款等必要的行政措施。

3.对于劳动者保险问题的完善

要在法律的层面上明确由用人单位予于缴纳,并且还可以给予非全日制劳动者没有住房的可以提供住房公积金,给予劳动者有一个安定的住所。

4.对于解除劳动关系问题的完善

对于用人单位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应当给予劳动者的相应经济补偿金。

对于劳动者在劳动时有过错的用人单位发现后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关系,并且不用给予经济补偿金。

在劳动者无过错并且用人单位也没有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时候给给予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金。

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有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可以相应的减少相应的责任。

(二)完善监督机制

1.加强行政机关的监督

加强行政机关对非全日制的用工单位的监督,如果发现了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用工情况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有关部门要及时对相关情况进行核实,对于情况属实的要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2.加强工会组织的监督。

加强工会组织的监督,公会组织要严格的坚守中立的原则,不能偏向如何的一方,这样才能真正成为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利益维护和代表者。

3.通过新型的网络平台进行监督。

在现今的社会中网络发展的速度是相当的快,并且网络的传播的速度也是相当的快,也是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来形式监督的权利,如果有人在生活中发现了非全日制用工的单位有违法用工的行为的时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想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投诉。

4.加大广大民众的监督。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

在整个监督的体系中有可能会有行政机关、工会无法监督或者是遗漏的地方,但是如果广大民众发现了也同样的可以向相关的部门进行举报。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全日制用工也在迅速的发展,只要我们能把握好非全日制用工,很好的运用起来,这也是解决一个就业困难的出路,同时也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的。

所以我们要很好的完善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体系,让人民能更好的生活。

注释:

魏岳彬.男.汉族.江西吉安人.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级法律硕士.

王全兴著.劳动合同法条文精解.中国法制出版社版.第235页.

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68条.

李步云主编.人权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第228页.

参考文献:

[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5

[2]余少祥.弱者的权利一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郑尚元.劳动合同法的制度和理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4]马跃如.余卫明.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5]尚春霞.从劳动合同法看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劳动保障世界.2009.

[6]马浑.工会维护农民工权益问题初探.管理研究..

[7]郭捷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三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2.非全日制法律硕士 篇二

1. 免除了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

在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下, 对于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措施包括三种:一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是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每月向劳动这支付双倍工资;三是满一年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 视为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用人单位可以免受书面劳动合同的束缚, 对非全日制劳动者来说, 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实际上就没有保护凭证了。

2. 劳动合同可以随时终止并且不予补偿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都作严格的规定, 集中体现在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法律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可以随时终止”, 如果用人单位可以随时通知劳动者终止用工, 这会使得非全日制劳动关系变得很不稳定。由于非全日制用工多出现在临时性的, 可替代性强的岗位上, 用人单位通常可以很容易的找到适合这个岗位的劳动者。对于劳动者而言, 首先就意味者一份没有保障的工作, 由于就业形式紧张, 用人单位的终止用工直接导致收入的减少, 生活水平下降。重新找到一份工作又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 并且可能还要重新调整工作休息节奏。

3.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过低

当前, 我国非全日制就业人员主要是小时工, 劳动报酬按小时计算。但是地方政府颁布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都是按月最低工资标准制定的。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用工时间一般集中在所在岗位业务繁忙的时间段, 其平均劳动强度比全日制劳动者大, 而且职业稳定性差, 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比全日制劳动者少, 社会保险费有的用人单位不承担, 全由职工个人承担。鉴于这些, 当前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是与之不相适应的。

4. 社会保险管理方式粗放

目前, 对用人单位及非全日制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标准, 是按照现行的针对全日制劳动者及其所在的用人单位的标准确定的, 没有考虑两者之间存在显著不同而应在缴费比例与缴费基数上有所差别。有些社会保险费用完全由劳动者个人承担, 参照全日制劳动者的标准, 会使劳动者个人难以承受。而且, 现行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是经办机构直接面对各个企业, 而不是参保职者本人, 处理个案能力比较弱, 不适合对非全日制用工这种灵活就业人员的管理。

二、完善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制度的建议 (1) 完善劳动合同形式的规定

《意见》规定:用人单位与非全日制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一般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期限在一个月一下的, 经双方同意, 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合同。大部分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周期都比较短, 具有灵活性、临时性的特点, 有时候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短, 所以要求一味的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既不现实, 也不必要。但是当劳动合同期限较长的, 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 稳定劳动关系。

(2) 完善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

《意见》对终止劳动合同的, 规定了一些限制条件, 要按双方约定处理, 也规定了违约责任。这种规定, 等于是从两方面规范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法》直接抛开任何限制, 最大限度保障用工的灵活性。鉴于非全日制用工的特殊性, 作者建议对终止劳动合同的行为, 可以采取一些限制, 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给劳动者适当的经济补偿。这样, 既保护了劳动者的权利, 同时也不影响用工的灵活性。

(3) 提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首先, 非全日制劳动者适用的小时最低工资标不应当单纯按照月最低工资标准制定, 应当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其次,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中不应当包含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目前关于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中是否应当包含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各地方政府有不同的规定。但是, 非全日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本来就比较松散, 社会保险费除工伤保险外, 主要由个人缴纳, 因此, 工资与社会保险费应当单独开来。在劳动者承担缴纳义务时, 用人单位除给付劳动者工资外, 还要将应当承担的社会保险费交给劳动者;在用人单位承担缴纳义务的时候, 用人单位就只给付劳动者工资。这样使得劳动关系双方权责明确, 便于处理。

(4)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首先, 在缴费标准上, 不论是缴费基数还是缴费比例上, 都应当比照全日制劳动者的标准低一些。医疗保险完全由劳动者个人承担, 降低缴费标准的幅度应当更大一些。

摘要: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制度应该在用工的规范性和灵活性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点, 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尚存在劳动关系稳定性差,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过低, 社会保险管理方式粗放几个方面的问题, 应该对劳动合同形式、立法语言、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和相关社会保险五个方面的制度进行完善。

关键词: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权利

参考文献

[1]徐智华.劳动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徐智华.劳动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郑功成、程延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与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2]郑功成、程延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与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姜颖.劳动合同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3]姜颖.劳动合同法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3.非全日制法律硕士 篇三

[关键词]全日制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生源 招生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9-0007-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9年国家开始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以来,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譬如地方院校普遍生源不足[1] [2],名牌高校主要依靠调剂或推免解决生源[3]等。

生源的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为保证实现招生数量,不得不牺牲部分招生质量。而招生质量的下降,无疑将对培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就业质量,而就业质量的下降又会反过来影响生源,形成恶性循环。如果这一问题不得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这类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前途。

二、产生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不足的原因分析

分析本科生不愿意报考的原因,还得从考生为什么读研做起。初旭新等[4]对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所做的读研目的调查结果是:68.8%的学生读研是为“提高综合素质”,23%的学生读研的目的是为“缓解就业压力”。我们对本校报考各类研究生生源所做的报考目的调查结论却是:52%的学生读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名牌高校学历”,39%的学生读研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3.4%的学生“不清楚”自己读研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不足5%的考生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这说明本科生考研具有非常强的功利思想,考研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即使那些回答为了“获得名牌高校学历”的考生,也无非是想通过读研提高身价,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

既然考生存在那么重的功利思想,而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的出发点正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理论上这应当更有利于就业,二者似乎并不矛盾,那为什么考生不愿意报考这类研究生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国家政策方面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当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采用的是两套入学考题,专业学位比学术型学位考试试题的难度低,且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比学术型学位的少一年。因此,人们误认为专业硕士就是“缩水的”或“次一级”的硕士。

二是学校的某些做法可能会加剧人们的误解。如某些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在第一志愿报考生源不足的时候,往往动员学术型学位的考生转学专业学位,或是降低录取标准,或者依靠调剂大量吸收落榜的学术型考生等;还有一些学校在收费、奖学金、住宿安排等方面优先照顾学术型研究生,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降低到“二流硕士”的地位。

三是用人单位的偏见和不理解。由于受到在职硕士专业学位一度培养混乱的影响,加之该类型的硕士生招生时间不长,用人单位对这类学位的认识并不充分,因此也认为其含金量不高。

四是学生自己的认识误区。考生一听是专业硕士,便自觉不自觉地将应用型误认为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并很容易将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和专科与本科加以类比,甚至将自己与职校生类比,故而感到即使读了研,也难逃找不到好工作的命运,还不如直接就业好。

当然,除上面所述的主观认识误区外,学校在培养这类研究生的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譬如课程体系采用学术型研究生的压缩版、校外导师名存实亡、实践类教学不到位等,从而使这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认可度以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三、扩大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设想与办法

为了解决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从国家层面看,宜再采取如下政策措施或政策调整。

(一)功能定位应进一步明确

2009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0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与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不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更加重视实践和应用。由此可以推断,学术型学位主要面向科学研究,而专业学位主要面向各类生产及服务行业。但如果深入分析即可发现,由于专职从事科学研究的岗位毕竟很少,仅仅供博士学位人员就业的岗位已显不足,更遑论硕士。因而此前毕业的学术型硕士,其工作面向早已是具体的社会生产及服务行业,并且多数学校早已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按照为行业服务的模式加以培养了。事实上,现在的学术型硕士,其研究课题90%以上是来源于或服务于行业的应用型课题,仅有很少一部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因此,从就业渠道看,两类硕士研究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同台竞争的局面,而从就业竞争力看,由于二者的培养方案业已接轨,而专业学位学制较短,故很难同同层次的学术型硕士匹敌。

国家不妨明确:学术型硕士即为博士生提供生源,专业型硕士主要面向就业。这样一来,哪些只为好找工作而考研的学生,将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报考选择了。

(二)进一步压缩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且与专业硕士研究生分类录取、不得互转

现在虽然高校对两类学位的研究生招生采取了两套试题、分别录取的办法,但很多高校仍将大量的学术型硕士的落榜生调剂为专业硕士生。这样做虽然短时期内解决了一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不足的问题,但从长期看,无疑会进一步加剧视专业硕士为“二等硕士”或“落榜硕士”的认识误区,进而影响专业硕士的第一志愿报考率。

国家可以明令禁止,不得将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考试成绩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依据,并且压缩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与此同时,加大学术型研究生的考题难度,使其成为只为博士生提供生源、面向国家层面基础科学研究的“精英”教育,而将专业硕士的录取难度降低,使其成为面向社会的“大众”教育。

(三)对培养单位的培养任务进行明确划分

鉴于学术型硕士主要以从事科学研究为培养目标,以为博士生提供生源为出发点,可规定,除具备培养博士资格的学科以外,不得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这样的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具有稳定的后备生源,让其专心致志的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也会让那些不具备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学科点专心进行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及应用性、技术性问题的研究。

(四)尽快出台专业型硕士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衔接政策

目前,国家所需要的大量工程师、律师、医师、建筑师、会计师等的职业资格,都是通过考试获得。为了准备这些考试,他们不得不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与此同时,国家设置专业型硕士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培养各行业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高水平、正规化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亦即专业硕士就是为了培养各种执业师。既然二者的目的相同,就不妨直接将执业师的培训任务纳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中去。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开始这么做了,即已经将许多职业资格考试科目作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修读课程了。但根据现有政策,已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仍然需要社会统一考试才可获得执业师资格。虽然这部分考生与社会报考人员相比具有一定的知识优势,但在时间与经济成本方面却不占优。这也是制约应届本科生报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通过全国统考或行业联考,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部分课程成绩直接作为执业师资格考试的成绩,无疑将会大大提升这类学位研究生的报考积极性。

就具体的培养单位而言,为了提高应届本科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积极性,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革。

1.在应届毕业生中加强宣传,让更多的潜在报考生源了解国家设置专业硕士学位的初衷,了解该类研究生的特点与优势,尤其在就业方面的优势。

2.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否获得社会的认可,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徐加放等[5]总结了当前这类研究生在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程体系体现职业特点不足、实践性教学没有落到实处、师资队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等。应当承认,这一问题在高校中相当普遍。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必须加大投入,使培养这类研究生的条件与能力落到实处。倘若自己确实不具备培养条件及能力,则须选择与社会用人单位实行联合培养。现在的关键是看学校是否愿意向联合培养单位让渡部分合适的利益,譬如分拨一定比例的学费给联合培养单位、赋予联合培养单位研究成果的免费使用权、正常支付社会导师薪资等。

3.切实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并为研究生就业给予充分理解与关照。学校就业服务不仅仅是提供就业指导,而是将有利于就业的因素贯穿于从课程到论文、从考试到答辩的全过程。目前,在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方面的一个很大障碍是过于刻板的论文评价标准。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只有两年,其中做论文的时间往往不足一年,虽然可以允许其毕业论文采用多种选题类型,但现在各高校在论文答辩时,往往要求其论文必须满足一定的工作量和创新点,甚至对论文的篇幅、重合率、参考文献数、英文参考文献数、英文摘要字数等都有具体的规定。这样一来,研究生往往为论文而论文,真正从事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无疑将会大大压缩,其外出实践及联系就业的时间也将被压缩,这对毕业研究生的高质量就业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将这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仅仅限于“是否有应用价值”一点作为评判标准,这一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4.充分发掘合适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笔者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培养情况考察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与其导师的态度、能力及人脉关系密切相关。那些关心学生就业前途、社会服务能力较强、与用人单位关系相对密切的导师,其所指导的研究生往往就业质量较高,考生也愿意报考。但由于招收这类研究生很难对导师的科研工作产生很多的帮助。因此,为了鼓励这些导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指导这类研究生,高校不妨在不减少其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基础上,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计划重点向这些导师倾斜,并且将研究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与导师的教学科研业绩真正挂钩。

[ 参 考 文 献 ]

[1] 魏玮,雷彩虹,许方,姚菊明.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2] 安丰勇,荆红,王倩,史妍维.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3(9).

[3] 王任模.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及选拔方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

[4] 初旭新,乔俊飞,刘赵淼.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2013(1).

[5] 徐加放,马灯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

4.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综合大纲 篇四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教育综合)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 约60分

中国教育史 约30分

外国教育史 约30分 教育心理学 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二、考查内容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

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

2、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六、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课程

(一)课程概述

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二)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

(三)课程改革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八、教学(上)

(一)教学概述

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

(二)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性质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2、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三)教学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九、教学(下)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涵义和要求。

(五)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六)教学评价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1、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

2、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3、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4、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十、德育

(一)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

(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三)德育原则 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涵义和要求。

(四)德育途径与方法

1、德育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

2、德育方法

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涵义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

(二)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十二、教师

(一)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1、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2、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

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4、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

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的素养 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十三、学校管理

(一)学校管理概述

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

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

(四)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

主要参考书

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中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3、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4、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6、法家的教育思想

“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学记》: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经学教育;太学;鸿都门学;郡国学。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1、魏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中央官学;南朝宋的中央官学;北魏的中央官学。

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私学发展;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论士大夫教育;论家庭教育。

5、韩愈的教育思想 道统说与师道观;“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学校沦为科举附庸;宋代“兴文教”政策;“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1、倡导新的教育主张

“公其非是于学校”与学校的作用;“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

2、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六斋”与“实学”教育内容;“习行”的教学方法。

七、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

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教会学校的发展;“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教会学校的课程。

2、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3、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书院改办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教育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行政体制;确定教育宗旨;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2、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4、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5、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产生过程;“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新学制”的特点;“新学制”的课程标准;“新学制”评价。6.收回教育权运动

教会教育的扩张与变革;收回教育权运动。

十、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宗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实行毕业会考。

4、学校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十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

1、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端

工农教育;湖南自修大学;上海大学;农民运动讲习所;李大钊的教育思想;恽代英的教育思想。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2、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

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方针。

3、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干部在职培训;干部学校教育;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4、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教育和学校教育

群众教育;根据地的小学教育;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依靠群众办教育。

十二、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1、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的本质;“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乡村教育的实施。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6、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活教育”思想体系。

主要参考书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外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

2、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著。

3、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4、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 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2、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

3、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学园;学习即回忆;《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吕克昂;灵魂论;自由教育。

二、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二)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

3、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4、中世纪大学

(三)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

1、主要教育机构

2、历史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

1、弗吉里奥;

2、维多里诺;

3、伊拉斯谟;

4、莫尔;

5、蒙田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二)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学校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巴尔福教育法》;《哈多报告》;《1944年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六三三学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国家在危机中》。

(六)日本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说;绅士教育。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幼儿园;恩物;作业。

(七)斯宾塞论教育

生活准备说;知识价值论;科学教育论;课程论

(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九)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新教育运动历程;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进步教育运动历程;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十二)苏联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教育学体系;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主要参考书目: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教育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启示。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范围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及其理论

(一)学习的内涵与分类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生学习的特点。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

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一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二)知识的理解

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与迁移的措施。

六、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及其作用

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

(二)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

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七、学习策略及其教学

(一)学习策略的性质与类型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

(二)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三)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 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

(四)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

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八、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

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登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

(四)创造性及其培养

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九、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一)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社会规范学习的含义与特点;品德发展的实质。

(二)社会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

规范学习的心理过程:遵从、认同、内化。

(三)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四)品德不良的矫正

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04号北京师范大学正南门对面鑫荣泉写字楼118室 但凡参与全国333综合统一大纲命题的学校均可参加勤思的333综合辅导------老师QQ1508477034(勤思考研金老师)电话***

十、心理健康及其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中小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专题训练;咨询与辅导;学科渗透。

主要参考书: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5.非全日制法律硕士 篇五

一、复试基本要求

1、参加复试考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符合我校及学院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2、复试全面考察学生素质,综合考生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将其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对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的考核是重要的考核内容之一,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原则上实行差额复试。

4、拟录取的考生均须参加复试,没有复试的考生不予录取。

5、待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公布后,凡是没有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考生,复试无效,不予录取。

二、复试方式和内容

复试要求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笔试:专业外语或专业知识。面试:综合素质面试及外语口语、听力测试。重点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

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学院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三、复试网上确认

达到我校及学院复试分数线的考生须在网上确认。考生复试网上确认时间:3月6日15:00至3月8日中午12:00,具体确认网址请留意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招生信息栏目。调剂考生、MBA考生及各类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不进行复试网上确认,具体复试时间地点于3月6日以后到各学院网站上查询。

四、复试报到

1、考生凭身份证原件、毕业证书原件(应届生持学生证)、前置学历学习成绩单(成绩单要求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或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公章,成绩单如果遗失考生可以去毕业院校教务处补或从档案中复印,公章是复印的黑章也可以)、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凭本人《退出现役证》原件和《入伍批准书》复印件在规定的时间到报考的学院报到,逾期不到者取消复试资格。2.审查考生的报考资格,查验毕业证书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学生证(入学时查验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学习成绩单。3.审查报考信息表(由研究生院统一下发给各院系,考生无需携带)、考生的身份证,进行核查。

五、调剂:

1、我校不接收第一志愿报考其他招生单位的调剂生。

2、调出工作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公布后进行。

3、第一志愿报考南开大学的考生达到我校的复试分数线,并且复试合格并被确定录取,原则上不能再调剂到其他院校。

4、第一志愿报考南开大学的考生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未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考生可自愿申请调剂到其他院校。

5、部分学院的少数专业接收第一志愿报考南开大学的校内调剂生,接收条件请查看各学院网站。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公布后,凡是没有达到所报考第一志愿专业所在学科门类或专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考生,调剂无效,不予录取。

六、破格

我校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进行破格复试录取。

七、录取成绩计算

复试权重一般在30%——50%的范围内,具体权重由学院确定。录取成绩计算公式举例:

例如:复试权重为30%,录取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MBA/MPA/MPACC/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图书情报硕士不适用此公式)(复试成绩、录取成绩均保留两位小数)

复试成绩低于60分(不含60分),确定为复试不合格,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不再进行录取成绩的加权计算。

通过计算录取成绩正好处在某专业录取名额边缘的录取成绩并列的考生,按照录取名额录取初试成绩较高的考生。如果初试成绩也出现并列的情况,则并列的几名考生均不录取。例如:某专业录取名额为5名,通过计算,录取成绩排名第5名的共有两名同学,则录取初试成绩较高的同学,如果这两名同学初试成绩相同,由于名额无法追加,则两名同学均不予录取。

八、复试时间

3月中旬,具体时间由各专业学院确定,请以各专业学院网站通知为准。

九、教育部照顾或加分政策

(1)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 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2)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3)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4)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初试总分如果没有达到南开大学复试分数线,初试总分分数线在所报考学院(专业)复试分数线基础上降10分。

十、公示

复试结束后,各学院网站公示复试结果和考生是否拟录取,公示期十个工作日。

十一、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相关政策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文件精神和南开大学相关规定,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执行以下相关政策:

学费:根据国家规定和天津市物价部门审批的学费标准规定缴纳学费。(详细请查看南开大学研招网相关信息)

派遣:非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可纳入派遣计划,具体依据当年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非全日制定向硕士研究生应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协议,毕业回原单位工作。

档案、户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接收档案、户籍的转入。住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解决住宿。

奖助: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享受国家拨款的各类奖助学金,其他奖、助、酬金均参照当年相应的文件办法执行。对于全体被拟录取的学生都需要向其所在单位函调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审查其政治思想情况。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印章。

十二、体检

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由学校医院组织。体检不合格者,按南开大学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复试监督信息:

举报电子信箱:zyxwb1@nankai.edu.cn公楼207

022-23503452

23500031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 地址: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办

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2018年3月2日

6.非全日制法律硕士 篇六

二战华东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经验感想

(感谢凯程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考研正式结束,录取通知书已收到,华东师范大学笔译专业,想想这两年来得目标终于实现,内心不能不说欢欣鼓舞,想说一说这两年的准备,失败,和经验,给大家一些参考。

首先这次我是二战了,本科是川外,川外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校风正,学习气氛浓厚,加之是西南地区重庆唯一一所外语院校,还是有些口碑,但是大家也看到了是西南地区,所以对我这个北方沿海人,一个想回家或离家近点的孩子来说,实在不是一个上佳的选择。再者,川外的机会毕竟少了些,我本身不是个称之为特别优秀的学生,怎么受到青睐呢。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这是我的想法。当然,对于那些想考川外的同学,我想说你们也不会后悔,因为那里的校风学风真的很好,住宿条件更是舒适,你会爱上重庆美食,更会爱上那里的人,川外牛人辈出,我想绝对有资格这样说。

一战的失败,我要归结于一个原因,眼高手低。我当时报考贸大,有点经验的都能预料到我的结果了,但是其实是问心无愧的了,一千多人中取80人,340的分数说明我怎么也打败一半了吧,哈哈,自我安慰。不过,择校真的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当时一心冲名校,自以为成绩不错,万一就过了呢,总是有侥幸心理,可是一旦没过,一年的青春,最美好的青春就过去了,择校一定要稳。当时我的舍友他们其实变相劝过我,父母也担忧,我把他们的话直接忽略了。当然我们有时要屏蔽一些消极信息,但也要理性思考。选择华师大的原因是我准备报考上海,南京。因为心中总有一个印象,南方学校官僚气息较淡。同时是上海四校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之一,但是存在感低的,相对复旦,交大好考,可比其他学校高一个档次,最最重要的事是当年包括今年的对于英语专业的评估中川外11,华师大10,这样也给我了一个参考难度的方便,事实证明了我的估计是正确的。

关于备考,其实书籍都大同小异,这里的许多前辈也给出了不少书单,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对于跨考生这点他们可能会特别注意,因为以前相关书籍接触较少,我想说的是一定要利用好图书馆,非应届生也是如此,尽量找个大学图书馆,蹭也好,借也好

因为自己盯着那几本书看真是太局限了,图书馆中H315~h319这一列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里面包含翻译,词汇,写作,总之你要看,里面几乎包含以前前辈列的所有关于英语的书籍,其中清华大学的那基本不错,CATTI二级必看,三级不够,散文选经典的看,词汇方面如鱼得水八级的是经典。我每次看完一本就会发现另一本,看都看不完。下面分科目说。

翻译硕士英语,一战贸大68,67忘了多少可能更低,二战华师大72,贸大作文可能压分了,也可能是其他人水平太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这科碰到10分以上原题,如果看到原题的同学请对比13年贸大和09年左右具体忘了那年的川外英语专业基础英语题目,出现原题十二道左右原题顺序都没变,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考试前一天和舍友去宾馆住,顺手拿了她的真题看一眼,她考学硕,我就把历年单选看了一边,测试一下,结果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的只有二分之一左右,专八80的我词汇量压根不够,剩下全都是看语境,同时需要注意的实在这门考试中,有五句英译汉。阅读部分比专四难度还低,有人还吐槽堪比高考,今年可能是特例,分数比重也低,去年前年难度特别高,而且还是问答形式,所以看运气。但是你以为阅读不难只是偶然就太天真了,阅读总共五段左右,每段我估计不超过3分钟,大部分是科普说明类,其中一题说美国某州某市,其中提到一句棒球队全国牛逼,我是体育盲,当时不觉得有什么,结果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各大学教授研究生级别的发表文章,但珍贵之处就在于没每刊后面都有翻译大家级别的译作及分析,还有译协确定的正式翻译,都是十分热点的,真的很有益处。汉语百科,这门我这两年都考的不错,华师大这次单科并列最高分,另一个是初试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我专八证上面是优秀还特意指给其他老师看了。还有一个超搞笑的插曲,院长做中间面试然后他做的椅子是皮的,他一挪动发出了放p一样的声音,然后我没忍住笑了,院长面无表情,天知道我当时多想哭。不过这样面试分也不算低,还要我了真的感谢您!

还是说的有些多,大概就是这样吧,最后说一点,我二战其实是边工作边考的,同事看到都挺惊讶,他们说考的人不少可真正坚持到胜利就我一个。对所有二战和往届生考研都不仅仅是知识时间的博弈,有时事业,亲情爱情都在角力,我和男朋友一起考研说实话他是稳进的,当时我的心态是考不上手也分定了。每天六点下班做地铁转公交去图书馆看书看到十点,偶尔也背着主管翘班看书,进公司半年也没有和同事交流,半夜崩溃大哭也有,一个人住魔都两千的房子还的我妈补贴,如果没考上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前面越苦涩,幸福越甘甜,也就越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至少我们问心无愧!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过程中,大家肯定会选择辅导班,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我有几个特别的建议,如何选择合适的辅导班,是有方法的。

方法1:了解这个机构历年考上的情况,有没有视频版的经验谈,考上多少人。这个得详细了解一下,这样就能大致判断出这个机构情况怎么样。例如凯程,2013年考入五道口金融学院29人,占五道口录取总人数50%,名单和经验谈都在网站有公布,是非常可信。方法2:看资料,看看这个机构有没有配套的资料和课程,如果连讲义都拿不出来,说明他们没有开课经验。据我所知,凯程是有完整的配套体系的。

方法3:实地去考查,看看他们有没有正规的学校,有没有教学楼、食堂、宿舍、操场等设施。

考研集训营,为考生服务,为学员引路!

方法4:和咨询老师详细沟通,看看是否专业。通过这样的几个策略,就基本能够搞定了。

7.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策略分析 篇七

一、全日制物流工程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物流工程是一门综合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而成的学科, 其工作要涉及到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该硕士学位点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在国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创业型、创新型、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纵观两年多来全日制物流工程的培养现状,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相关部门对全日制应用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还比较模糊;教学培养模式还较为单一;管理经验较为匮乏等。面对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如何完善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策略, 进而更好地达到创新应用型的奋斗目标, 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全日制物流工程研究生的培养策略

1、明确培养目标, 强化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侧重实践应用的培养方向

应用型硕士更侧重于往“入世济邦”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塑造“基础扎实”为首的“三实型”人才大方针指导下强化学生对物流基础知识的掌握, 另一方面加紧与大型物流企业的沟通, 通过调查了解物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各项物流操作技能, 使“实用、创新、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渗入到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 达到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用人企业的需求口径紧密衔接, 突显物流工程人才在物流各行业和部门中的竞争优势。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应该具备熟悉物流领域内领先的信息技术、物流运作流程, 能够对世界先进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业务形态、产品更新有一定程度的判断能力, 能够针对实际物流工作中的需求, 自主从工程角度分析、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和更新相应的物流工作优化方案。毕业生应具备在相应的物流企业或物流部门从事独立的物流服务资质。

2、突出培养特色, 创新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的教学模式

(1)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 可以通过“三步走”战略来完善在这方面的不足:第一, 通过物流工程相关专业课, 让学生深入了解物流各个职能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对当今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和形态有大体的了解, 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第二, 开设有关物流软硬件操作的实践课程, 强化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使其在动手中体验到物流工作的要领和流程, 进一步明确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第三, 建设物流工程校内外的校企实践教学基地。让物流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直接参与相关物流工程领域的科技创新、战略规划的研究等工作, 增强实战经验, 缩短就业磨合期。

(2) 培养机制创新环节, 物流工程硕士应贯彻校企共同培养的方针, 在校期间完善理论课程的梳理和掌握, 通过实验室掌握物流工作的初步技能;在企业继续深入研究相关课题并完成论文撰写。要构建双导师模式和实习基地模式的教学管理, 着重把握以下重点环节:第一, 完善双导师制度。首先要让双方导师都认识到双导师制度的优点及在工程硕士指导中必要性, 去除思想的误区。第二, 要督促校方导师加强与企业导师的联系, 并充分尊重企业导师的工作。第三, 鼓励校方导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深入工程一线, 了解学员及企业导师工作及研究现状, 了解企业需求, 从而有效沟通并提高自身指导能力。第四, 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导师指导热情, 并充分承认企业导师付出的劳动成果。

3、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管理方面

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创作应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综合指导下进行, 毕业论文选题应来源于企业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 如一个完整的物流工程项目策划、设计或物流技术项目、攻关研究专题等。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 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物流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最终成果形式有:应用研究型论文、设计型论文和案例分析型论文。

在论文评审方面, 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论文应与学术型硕士论文区别对待。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类似于MBA学位论文的评审, 评审专家应着眼专业学位硕士不同于学术型学位论文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注重从论文是否有职业性、是否具有独立性、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具有挑战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对作者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做出客观的评价。

三、结语

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是一个新生事物, 本文从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手, 提出相应的策略, 从而更好地完善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使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为国家物流事业的崛起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范诊:《德国大学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启示》,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9) ;40-41。

8.非全日制法律硕士 篇八

关键词 创新性 培养理念 教育体系 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是一个涉及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机制、具体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系统问题,人才培养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不同的社会需求,因此对人才的需要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适应。立足于传统,着眼于未来,促进当前中国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传统中国人才培养模式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的高等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制约下,确立的是一种单一的、过分强调专业化的、专家式的培养体制,与之相对应的也就形成了一套过窄、过专、过深的研究生课程体系。虽然这种“专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当时我国生产力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各行各业急需各种专门人才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专家式”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了它的弊端。一方面,在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知识面较窄,综合素质有着明显的短板;另一方面,适应性和创新性较差。因此,我们要遵循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需求,就要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对应的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21世纪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调整和完善传统中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校研究生的专业适应性和创新性。

2 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艺术硕士专业作为创建综合性大学框架下的一个特色专业,要根据我们新的办学要求制定新的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确立新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上来讲,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1)强调厚基础、宽专业。也就是说,要按照强调基础、弱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的培养思路来设计研究生教学计划,改变以往过分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性传授的教学方法,转而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比如,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以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的方法。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适应能力。

(2)调整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调整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一方面要改变以往教学内容的过于细化,转变为渊博化。另一方面要改变以往过分强调各门课程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转变为加强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从而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并进一步确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

(3)加强专业实践环节。在逐渐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加大专业实践在研究生教学培养计划中的比例,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专业实践环节学习自己所需要的专业实践知识。实践教学是艺术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

(4)加强创新意识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要让研究生在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大力提倡研究生的科学试验精神,弘扬研究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性试验;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学术氛围;突出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创新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5)改进教学方式。在研究生具体教学方式上,要转变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传授为主,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衡量教学成果的呆板的教学方式,积极推行启发式教育和课堂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各企业单位对创新性人才渴求的需要。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摇篮,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

3 中国艺术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研究生教育是要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把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研究生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研究生的一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高等艺术院校是引领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园地,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又是发展学术的沃土。在高等艺术院校里,大多数教师都是身兼艺术家与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这就为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首先,注重德的培养。研究生德的培养主要指的是人生修养的学习与提高。在当今商品经济条件下,唯金钱利益价值观的左右下,“德”的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早在唐代韩愈的《师说》中就论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把道德的传承培养放在了第一位。高等院校,是让学生走向成熟的人生和广阔的社会天地的桥梁,提高“德”的思想素质是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而艺术本身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产品,其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文化文明建设与发展方面。社会责任感的丧失与沦落问题是中国当前教育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共同解决。

其次,完善艺的培养。这里的“艺”主要指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修养方面。在艺的培养方面,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专业教学与基础教学的安排与融合问题。为了更好地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研究生教学体系,进一步促进课程结构的调整。开设一批具有新知识含量和技能特征的课程,丰富课程本身的内涵,在各专业基础教学中加入新的营养,增加技能训练的要求。努力实现与各专业教学的有机衔接,避免各自为政。各专业教学也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时代的需求做出相应的改革调整。力争形成完善的 “必修课”与“选修课”合理开设、理论与技能相互融合、艺术与技术相互渗透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的培养方式上,推广和完善“学分制”, 促进研究生专业教学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机动性。 让学生可以在每个学期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得到跨学科、跨专业的大范围选课机会,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为研究生扩充知识基础提供充分的保证,并进一步激活研究生的求知热情,促进了知识的学习、吸收、消化和创新、利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各个行业都面向21世纪加强建设的局势下,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同样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继续不断地探索和开拓,并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巩固已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体制。另外,还要不断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吸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但不能生搬硬套,由于各个院校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建设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艺术和艺术设计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天津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B10062

参考文献

[1] 王栾井.有关学科发展理论与实践的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3(6).

[2] 齐梅. 素质教育与创造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3(7).

上一篇:宿舍火灾专项应急预案下一篇: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