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写作方法

2024-09-07

教案写作方法(精选8篇)

1.教案写作方法 篇一

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概要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②开篇如《改造我们的学习》③文章中间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④结尾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③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简笔与繁笔》: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断,景阳岗的山神庙,一个“破落”使境界荒芜之景全出。这里两个字对百万言,可谓用简到了极点。同样作品里作者写繁笔的好处时,却又举了短篇小说《社戏》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说是极为典型。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劝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今年高考一则优秀作文题为《四幕剧》,其中的第二幕剧写了这样一个内容:背景:一个小餐馆中,一张桌子,面对面坐着两个人,他们面前的盘子里各有半个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个甜面圈。(A一脸的无奈)B:上帝!真是太好了,还有半个甜面圈。(B一脸快乐状)文章中写的这段话对比鲜明,对待生活的悲观和乐观跃然纸上,正如该文作者说:乐观的人在被玫瑰刺伤后仍会说多美的花,悲观的人在看到刺时就会说多 1 糟埃我选择玫瑰的美,因此我选择前者。

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近两年高考没有考查名句,全给高中生造成一种误解,不考就不积累是不对的。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与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是春住处?”秦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沙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花—世界》)我只是选取了该文的一个部分,议论文中部分名句或古典诗词曲的引用的效果就不用再说了罢。

论证方法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我们也不再细说了。

二、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写议论文必须注意逻辑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一方面要依靠语句表达出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突出逻辑关系。

一个语段的内部之间也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严密的逻辑关系必须反映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注意议论文中的“但”“但是”等转折连词的作用,俗语有“‘但’字后面有文章”的说法,它的后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标明了文段或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论点更醒目、更突出。

注意要善于运用“固然”“诚然”等词语,一个短短的600—700字的议论文,有时很难全面地表述清楚,为了使论证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同学们要善于使用这样词语开头的语句表达。以前的高考曾经考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段,这样的文章就极容易失之片面。写作时,选其中的任一题目都要注意“补全”。比如,若选写“近墨者未必黑”,主体论述这一观点以后,在收尾的时候,就应该以这样的结尾段收束:诚然,我们主张近墨者未必黑,但也并不否认近墨者黑的观点,我们只是说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我们就有“近墨不黑”的条件。

三、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渐趋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渐渐走向成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走向成熟。正如此,高考才十分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1998年以前,高考作文始终围绕着哲理的深层次思考来命题,像《树木•森林•气候》就明显涉及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考查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玫瑰园》考了全面性的观点,等等。

高中生不爱学政治,是很常见的现象,这很不合适。政治课上有许多哲理及原理会为我们写作所用,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的作用,同学们应该善于用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四、材料议论文的写作。

高考中,常见的议论文写作是材料议论文,很少有命题作文的考查。材料作文以现实针对性强,不易猜题、押题等优点深得命题教师青睐。

材料议论文的写作审题是关键。近几年的高考并不在立意上给考生造成太多的障碍,但是立意除了准以外,还有一个新颖的问题,“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才是写作得以出新的关键。

材料式议论文的写作要充分利用好所给的材料,首先我们要读懂材料,然后我们以此为基础,根据写作要求去构思为文。

1、材料式议论文的立意:

①多对象定向法

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自选角度”要求的写作题。写作时我们要从阅读中选取涉及到的各个对象,为文章写作确定一个最佳角度,“最佳”包含该角度有内容可写,选题新颖深刻等方面的内涵。

示例:

有这样一则材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尽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孙子•汤问》)a、选对象:薛谭、秦青 b、选角度: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不仅会教歌,也会教做人;讲究教育方法,善于诱导。)c、延伸立意:见上面括号内完成了上面的几个分析以后,同学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写作了。

②求同思维法。

这种方法往往适用于多则材料或一个含有相同因素的单则材料。

示例:阅读下面材料,归纳出共同点,写一则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1)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的进球是哪一个,“是下一个。”他这样回答。

(2)有人问著名导演谢晋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哪一个,他答“下一个”。

分析:两则材料涉及到的都是名人,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但他们共同的是永远有追求,没有功成身退。这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围绕这一话题,我们就可以拟定一个议论的中心:人生,永无止境的奋斗舞台。(‘97年的高考作文与此相同)③求异思维法。

适用于多则材料。应透过寻找材料间的不同点确定议论中心。同样的材料,如果我们再另外加一条,恐怕就不能像②所说的那样立意了。

(1)(2)同上

(3)期中考试刚刚考完,小明面对自己的成绩,淡然地说,“看下一次。”

分析:这三个材料,前两个有共同点,第三则材料就没有这样的相同点了,相反,文中的“淡然”一词,明显标示出小明对待成绩的态度,一种无所谓的姿态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确立中心论点时,就应瞄准三则材料的不同点,结合起来,我们应该得出“要立足现实,正确对待成绩”的结论。

④关键词法

有人说:“你对生活笑,生活也会对你笑。”对此,你如何理解?请你以此为话题写一则议论文。

分析:该句中有两个词语“也”、“笑”很关键,“也”标明“你”与“生活”之间关系的互动性,“笑”实际上富有隐含意义,含有乐观的意味在里面。明白了这个内涵,我们就可以确定写作的方向了。写作的角度确定有时还要依题干的要求来定,有时作文题要求只依据所给材料的中心拟题写作,这就要求考生必须选准写作的中心了。

2、材料或议论文的行文

该种作文在要求上一般有两个倾向,一个是要求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一个是要求以材料为话题,引出相关论点。两者在写作时对材料的处理不同,前者要围绕材料展开议论,后者可以脱开材料,只是以其为话题就可以了。

①前种类型的写作一般有这样的思路:

a、概述与中心论点相关的材料内容,力保所用内容与中心论点紧密相关,语言精炼。

b、提出中心论点或提出议论的范围。

c、回评材料或引述事实,理论论据证明论点。回评就是根据概述的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明确如何得出这个观点或为什么会得出某个观点。引述论证就是对论点进行事实或理论的证明。

d、联系现实,展示写作此文的现实针对性,提出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策略,使写作的 目的性,针对性突现出来。

e、收束全文,重提材料。

课文中有许多优秀的课文可以作为写作材料或议论的范例。我们举《恰到好处》这一例说明一下。

文章共4个自然段,段与段间的关系非常明了。

怎样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能对试题所展示的各个组成部分做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从而按照要求去不折不扣地写作。在审题时,主要有两审:一是审题目和材料,二是审要求和注意事项。在写作前,应先把两者的文字材料全部读完、读通、读懂之后,再从中提炼或抓取写作的题目、内容、材料,界定写作范围,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审题上要下一点时间,切不可为了省时间而草草浏览、不求甚解就动笔,这样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综观当今中考的作文命题,无非是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命题作文;一是半命题作文;一是材料作文;一是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话题作文;一是材料加命题、半命题作文。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我们在审题时能做到审清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审清题目规定的要求、审清写作的要点,就可以“以不应万变”了。

[秘籍1]命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命题作文就是根据所指定的题目写文章。命题作文是作文考察中采用年代最为久远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它不仅是命题,而且还规定了文体(因为是谈议论文,文体不详谈),由于限制很多,写作者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稍微不慎,就有“跑题”之虞。因此,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命题作文的题目,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有三个类型,一是以词语为题目。这类的审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只要能认真推敲这个词语的含义,不马虎了事就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如以《环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这就要了解清楚《环境》的含义。“环境”有两个义项:一是周围的地方;一是周围的情况和条件。明确了它的含义,我们就可以论述一下“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你可以从“近墨者黑 /近墨者未必黑”的角度来写;也可以从“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角度来构思;还可以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气节来写;更可以从“孟母三迁”来说环境的重要。

二是以短语为题目。对这类题目,首先要分析一下它们之间的结构类型,明确是什么关系,确定写作的重点。其次是要抓住短语中的关键词语。如果是并列关系,就要搞清并列短语所包含的所有要素而不能有所遗漏,如《怀疑与学问》。如果是因果关系,则要揭示出彼此的因果联系,如《森林与气候》。如果是偏正关系,则要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语等。

三是命题以一个句子的形式出现,有时题目规定了所写的内容,有的则比较含蓄,须仔细斟酌才好。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了乐》、《毁树容易种树难》等就是这样的命题。

有些命题作文还有提示性的文字,这些也要认真考虑,充分重视才行。

[秘籍2]半命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半”是不完整的意思,它是相对于“全”而言。半命题作文就是作文的题目并不完整,它是介于命题作文和自拟题目之间的作文命题方式。因为它的题目不完整,这就需要根据已知的内容与自己的选择将题目补充完整,使之变成命题作文,然后像写命题作文一样写作就可以了。

补充题目的过程,其实就是审清题意,明确中心,确立写作内容的过程。在补充题目时,一定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来写。在补充时,题目不要太长、太空,要注意与题目前后提示的联系。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点文章。一是抓“题眼”。我们在补充 题目时,往往使题目变成了由几个词组成的短语或短句,在这些词中,它们的地位、作用、含义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分析这些词在题目中的地位、作用、含义及相互关系,就可以快速审题了。“题眼”是指文章中藉以立意的关键性字眼,抓住了题眼,就能把握文章的论述重点,选准写作的角度,从而展开论证。如写《我最爱》时,文题中应补充的内容范围很广,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人和事,如爱文学、爱读书、爱运动、爱音乐、爱旅游、爱师长、爱兄弟姐妹等。写作本文首先要把最喜爱的对象填好,然后有条理地阐述爱的理由。但要注意理由一定要充足,否则便不足以说明问题。还要注意文题的“最”字,它表明不是一般的普通意义上的爱。这样才能论述得深刻,突出文章的主旨。

二是辨析关系。我们补充完整题目后,要明确补充完整的题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关系后,就可以根据彼此的关系而快速审题。这种审题方法和全命题的审题方法基本一致。如《剪枝与》,此处我们最好补充上“成材”,从而构成了条件关系,围绕条件而分析,就能很快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和内容了。再如《读书与》,当我们补充上“采矿”时,就明确了“读书”如同“采矿”,是类比的关系,从而明确了读书的方法。

当然,还要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注意辨别其中精微的含义,把握住写作的中心。如《十六岁,我多了一分》(温州市)一题,就要注意强调“十六岁”这个限制条件。文章紧扣此内容来写,才能突出中心,体现题意。

[秘籍3]给材料议论文的审题方法

给材料作文是初中作文命题的另一种形式。出题者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融化、提炼,然后据此展开想象,依据要求写作。这种题型的特点之一是考察学生能力的全面性,因为它要求考生看、听、写结合,便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看图、听音)、理解、分析、综合、归纳及写作能力。给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形式:纯文字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

根据文字材料作文。这类题型所提供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文字材料的基础上作文,有的要求既根据材料又根据另给的题目作文,有的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自己命题作文。审题时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准确把握文章要点。对所提供的材料,要多读几遍,特别是文言材料,要在翻译无误的基础上多读,读的时候可勾画重要字词;读后要认真分析材料重点及各段要点、人物的主要精神和性格特点、事件的主要意义、言论的主要意思等等。然后,或者根据材料重点重组材料作文,或者根据材料要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或象征意义,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积累,另外组织写议论文的材料,并拟定恰当的题目作文。

根据图画材料作文。这种题型所提供给考生的是图画:或单幅图,或具有相关性的两幅以上的图,要求作文者在看懂图所表达的意思后作文。写作时在简单说明画面的基础上,重点对画面所表现的现象进行评判。福建考查的图画“父母的生日”,恩实市的《缺失》就是这方面的考察。

根据音乐材料作文。这种作文形式就是根据播放的一段音乐论述你听后的感受,它是将听觉转变成文字的一个过程。这种材料作文的难度较大。一是要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二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近几年的中考作文中,此类命题还没有涉猎。

请阅读下列材料,仔细审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陈新民出国参加第三届小儿心脏病国际学术会议。他的论文获奖。来自五十四个国家的千余名专家、教授在会场等待他作学术报告。陈新民发现会议前厅悬挂的各国国旗中,竟没有五星红旗。他当即向举办单位严肃提出:“请先挂上五星红旗,我才进会场作报告!”大会秘书处在赔礼道歉后,马上挂起了中国国旗,陈新民满怀激情地在五星红旗下留了影,才举步进入会常 [秘籍4]话题议论文的审题方法话题作文自材料作文嬗变而来,它有自身的面目,也有自身的特点。其一,写作的范围趋向开放。话题作文常提供一个由头、一个范围,让写作者由此出发向外辐射,它具有写作思维的 5 开放性和文章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其二,话题作文鼓励创新。由于话题作文有巨大的创作空间,因此有很大的创新性。其三,便于写作者张扬个性。话题作文能引爆写作者的写作欲望,在立意、选材和用语等方面更有利于个性的发挥。

话题作文有单一话题和材料复合话题两种。对单一话题的审题,首先要理解清楚话题的含义。如以“坚韧”为话题,我们要明确“坚韧”不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脆;也不是“宁折不弯,视死如归”的刚,而是不畏困难,不怕挫折,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可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精神。如果把“坚韧”理解为“刚强”或“不软弱”,就会离题。

在审题时,还要注意,话题是写作的“范围”,不是写作的题目。要注意话题和你曾经接触过的题目间的细微区别,一旦看到试题似曾相识就去套用,就会出现失误。比如以“尝试”为话题时,要区分清楚它与“第一次”的细微区别才行。

材料加话题的形式,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确定写作的主题和角度,还要弄清楚写作的要求。现在话题作文的考察,多是“材料+话题+要求”形。“要求”既是限制,又是启发;既是规定,又是启示,在审题时也要好好注意才行。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下象棋粗心大意,从而认识到骄兵必败的道理;给茉莉花浇水过量,从而认识干事情要按客观规律办事的道理;拿着菜谱炒菜炒糊了,认识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学骑自行车摔倒无数次,认识到成功来自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生活大小事,事事皆蕴理,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就能认识到生活中的道理。

请以“生活与道理”为话题,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题目自拟,约600字的议论文。

怎样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即文章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意”就是旨意,它指的是文章的主旨。《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曾说过:“以意为主,以文传意。”唐代诗人杜牧在《答庄充书》中有“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又有“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清代的学者王夫之的论述则更为精辟,他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吴乔“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的比喻更为新鲜。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古人所说的“自古文章意为本”这句话的含义了。不论是谁,在动笔写作之前,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

在写作的过程中,立意是文章的核心,是表现主题、确立观点、选取材料的“指挥部”。同时,立意也是处理写作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和依据,无论是材料的取舍、布局的安排,还是表达方式的确立以及语言艺术的风格等,无不是由立意所决定的。

一篇优秀的文章,它的立意应该做到“健康、明确、集中、深刻、新颖”。

[秘籍1]命题议论文的立意方法

就议论文而言,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但是并非所有的命题作文都可以如此简单地立意,对比较复杂的命题作文,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以下二个方法:

一、以小见大突出中心法。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或问题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后,不能忘了整体、全局,要从这个典型的局部“侧面开掘”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涵义,引伸出含义深广的主旨。从小处入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

在写《论廉政》时,看到这样的题目,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腐败现象,国家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行贿受贿、贪污挥霍,近年来,贪污受贿遭到查处、被判刑的案件屡见报端,廉政已不容忽视,党和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惩治腐败分子等。实际上,《论廉政》这个题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谈谈在当前形势下廉政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抓住了这一关键点,文章写作的内容也就很清楚了,应该包括廉政的必要性、廉政的意 6 义、廉政的措施等方面。本命题的立意可以从执政党的角度来谈,写成“廉政建设的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的大事,因此党和政府必须严厉打击腐败犯罪,加强立法及宣传防止腐败继续滋生、蔓延。”也可以从领导、干部等个体的角度谈,写成“廉洁行政是每个国家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素质),党员干部应该带头遵纪守法,为人民服好务。”当然,应试者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谈。

二、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以其独特的逆向思维,使作品的立意不俗,文章常新。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反古人悲秋叹秋之情,写出了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咏秋名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古人常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叹息,而叶剑英元帅却写道:“老夫当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这些例子堪称逆向思维的典范。在作文中,很多同学苦于作文写不出新意,其实如果在写作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那么文章就会产生全新的思想和观点,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秘籍2]引申型命题的立意方法

引申型议论文的写作,要借助发散思维,因此引申型议论文的立意,也要借助发散思维。我们姑且把这种方法简单地叫作“先散后聚”法。这种方法是将命题这一“点”作为一个发散源,由此发散出与之有关的众多素材和信息。比如“圆”。我们将“圆”作为一个点,由此延伸出众多相关的信息:从表面上看,“圆”有它固有的形状,但同一个“圆”在不同的人的眼中却有不同的意义。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圆”的“朦胧性”让我们想到一种处世哲学——“圆滑”;从圆形在生活中的表现来看,圆形物体随处可见,家人的团圆——“美满”;事情的成功——“圆满”;美梦成真——“圆梦”等。这样一发散,信息就丰富了,立意的范围也相应小了,也就便于立意。

我们还可以运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来立意,把一个旧的故事,赋予新的立意,从而达到新颖的目的。我们只拿大家熟悉的“三个和尚吃水”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一个考生从合作者的角度来写,把三个和尚运水的途径分成三份,利用传递的方式来运水,结果谁也干活,谁也能得到休息,工作效率比较高;另一考生从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引入了竞争机制,谁挑的水多,中午谁的饭菜好,调动了三个和尚的积极性;第三个考生则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来思考,三个和尚利用当地竹子的资源优势,把竹子打空连结起来,一头架在泉水的上头,一头接到寺院里,三个和尚之一提水,之一倒水,之一休息,轮流干,谁也不累,也省了路途的劳累,还提高了效率。

还可以从多角度联系实际来立意。如“失街亭”:从诸葛亮的角度——赞执法如山的精神;从马谡的角度——言过其实,刚愎自用的危害;从用人角度——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从蜀魏相争的残局角度——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秘籍3]批驳型命题的立意方法

批驳型议论文的批驳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批驳方法。在驳论文的立意方法上,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看对方的论点。如果我们一眼发现对方的论点错误,就可以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我们的立意就可以从对方论点的反面来考虑。我们姑且称这种方法为“对比”立意法。对比立意使截然不同的观点鲜明醒目,在批驳的过程中,自己的论点不言自明。也可以运用“延伸”立意的方法,既在对方论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由此得出更加错误的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更容易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二是针对对方的论据来立意。只要把对方的论据放倒就可以了,这就要专门找对方论据的毛玻这种立意的方法可以叫“釜底抽薪”法。如何才能“釜底抽薪”?这就要抓住对方论据的非代表性和非典型性以及最根本的非真实性。通过横向来找出与此有关的真实、有代表 7 性和典型性的论据,从而论述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是针对对方论证的非逻辑性而立意,主要是辩正分析法。通过系统的分析,阐述清楚对方论证的混乱,从而阐述清楚正确的立意。

当然,对驳论文而言,最直接的立意方法是“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因为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都是错误的,一反向思维,也就马上就有了正确而详明的主题。这种方法很简洁很实用。

[秘籍4]半命题议论文的立意方法

半命题从本质特点上讲,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学生。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命前半题;命后半题;命中间部分;命首尾部分;命正标题;命副标题等。

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如对《论文凭与》这一题目,横线上可以补充的内容很多,如“文凭与学识”、“文凭与才干(能力)”、“文凭与求职”、“文凭与职位”、“文凭与人品”等,在“学识”、“才干”、“求职”、“人品”等词语中,究竟选取哪一个来补全题目,这完全靠写作者自己决定,写作者要结合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知识储备及思考所得,选取自己容易把握而又尽量具有时代性、新鲜感的话题来写。

只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它的立意就和命题作文没有多少区别。在掌握了以上立意的技巧后,还可以再掌握“纵深开掘”法。这是使立意深刻的一种方法。要想使立意深刻,只有往深处想,就会觉得我们补充的题目还会有深意。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意的时候,不能浅尝辄止,像蜻蜓点水一样,在水面弄个小波纹就算了。要把我们的大脑开足马力,往思想的海洋深处去探险,去猎奇,去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思想珍珠。从而使文章的立意更为深刻。越前进,虽阻力越大,但乐趣越大,所获越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意思的掌故,便填成一篇,以丰富自乐。”由此可见,开掘与主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的深刻与否,往往取决于作者会不会发掘。同样一个材料,开掘得好,便能成一篇立意深刻之作,开掘得不好,便会成平庸之作。这点要时刻注意才好。

[秘籍5]材料议论文的立意方法

材料议论文的立意,就是根据材料确立观点。阅读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产生若干感受点,能多方面感受,多角度思考,这是思维立体化的标志。但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只能选择一个角度,确立一个中心,而不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就必须在众多的感想点中进行提炼。可以用“横向立意”、“纵向立意”、“引申立意”、“类比立意”等方法。怎样的立意才是文章最佳的立意呢?最佳的立意要体现出三个字:“准”、“新”、“奇”。

立意准,就是说最切合材料所揭示的本质含义,最切合命题者的意图,这是写好一篇材料型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立意新,就是说不要人云亦云,估计别人会想出的大陆货,你就不要去写,不要与别人雷同,更不要拾人牙慧。想在平庸中脱颖而出,就要刻意求新,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新意。立意奇,就是运用反常规的思维方式(或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提出命题者没有想到,但又完全合乎情理的立意,给读者以出奇制胜的效果。

有这样一首寓言诗——《鸟的评说》: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从此材料中,我们很容易提炼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要全面看待事物,不要仅仅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这样写来,文章完全可以,但很难写出新意。如果我们跳出这个论点,换一个角度,就会找到一个新的视角来论述这个问题:认识事物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要以主观否定客观。这一变化,使文章主题更深了,也补充论证了怎样才能“全面看问题”的不足。

下面给你们一则材料,就以上的方法进行立意,然后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学校大厅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从安上那天起几乎就没一天不挨踢。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好动的年龄。用脚开门,早就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学校教导员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什么“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怕痛”,诸如此类。可是,不顶用。

大厅门破的那一天,教导员找到校长:“干脆,换成大铁门——他们脚上不是长着牙吗?那就让他们去‘啃’这铁家伙吧!”

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旧门被拆下来,新门被装上去。

新装的大门似乎很有“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烂的金光洒了少年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少年的心感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喜。

[秘籍6]话题议论文的立意方法

话题作文有三个主要特点:第一,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第二,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第三,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题目。话题作文的立意,就是根据话题确立自己写作时的论述中心。

根据话题作文的特点,我们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立意:一是要善于“化大为斜。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话题作文的立意要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抓装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来立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以“压力”为话题来分析:可以从压力来自过重负担立意,谈减轻负担之必要;也可以从压力来自责任感,谈压力与成长的关系;可以从压力的从无到有,谈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也可以从压力的来源,谈内因、外因对人成长的影响等。要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不要贪多,否则会造成东拉西扯,空谈漫议。

二是立意要体现“独辟蹊径、表现个性”。为此就要从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立意,才能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请为下面的话题立意,并按照要求作文。

女作家叶文玲说:“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都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请以“课外读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要有真情实感,切忌空乏议论。

[秘籍7]立意求深的方法

如果想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就要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怎样才能做到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比一般人思考得深,琢磨得透,或者别人只知道“一个意思”,而你能从这“一个意思”中分出几个层次,从普通的事物中洞见其本质意义。

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来者,精语也,方可用之。”用我们现在的一句话来阐释古人的话,就是“避开第一构思”。这样,我们的立意也就能深了。

这三番来意,即代表了认识逐渐深化、文章主题渐次深刻的过程。如果浅“思”辄止,抓住第一构思就写,而不愿意下功夫开掘,就很难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深意来。

例如有这样一则材料:一只虫子在墙上很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忽然跌落下来,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往上爬了。

试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很多同学立意构思为赞颂虫子的顽强、执着、败而不馁、持之以恒等。这可是第一构思,我们不能说它不对,但这样写下去,很难出深。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下,认为虫子应该从失败中反盛深思,然后另寻新路,并以鲁迅先生弃医从文重找救国的道路等事例加以证明,立意就深了。如果能联系中国近代的历史,看仁人志士所走过的救国道路,材料就会更加丰富,论证也会更加纵横捭阖。这样写来,作文不得高分也就很难了。

立意的深刻要依赖广博的知识。没有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比较难写出深刻主题的文章的。

当然,这种深入的思考,一定要联系命题要求和所给材料的实际,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要求,即使思考再深入,也会像一个断线的风筝,是没有一个好的结果的。

[秘籍8]立意求新的方法

古人云:“高山流水谓之美,雁荡瀑布谓之美,峡谷奔流谓之美,盖因世人难得一见也。”由于新奇,往往显示一种美。主题的创新,也恰恰是作者个性的所在,在提倡个性化的今天,主题的创新显得更为重要。看近几年中考满分作文中的议论文,它们的主题都是新颖的。立意的创新关键在于你是否展开了自己想象的思维,这种想象的思维和理性的思维一结合,就会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主题的创新,还在于会运用反弹琵琶,即在原有人们认知的基础上,写出一点新意来。《龟兔赛跑》是一个传统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它的主题告诉人们不可骄傲偷懒,要坚持,要目标专一才能成功。传统的主题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追求和谐合作的今天,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已经部分地过时。针对这种现实,一考生在写这个题材时,赋予它时代的气息:故事还是龟兔赛跑,但在过水时,乌龟主动要求背兔子过河,在这种情况下,兔子在平地上照顾乌龟时,由于自己的不慎,兔子把脚弄伤了,乌龟放弃了自己的第一,扶着兔子共同到达了终点。这种反弹琵琶的创新,使人耳目一新,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主题的创新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细致考虑。一是要以知出新。考生立足自己的实际认知水平,使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超越一般学生的认知领域,显示出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出新。同样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口号式的呼喊,不如具体的事例。《国在山河破》就突破了这种局限而使主题有了深意。二是以能出新。以自己的能力为基础,在此前提下,才能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事情,才能写出别人不能写出的主题来。三是以悟出新。由于考生的阅历以及其他认识方面的差异,对事物的看法就有了差异。古人说的“一树梅花万首诗”就是这种感悟差异的佐证。这种感悟,是基于考生的独特的认识的,透过事物的现象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从而深化文章的主题。

学会提炼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中心论点确定之后,如何展开论述,这是学生最犯难的时刻。搜肠刮肚,无理可讲,蹙眉咬笔,难下一言的现象极为普遍。即使勉强成篇,也大部分空洞无物,或直通通地摆论据,或贴标签式地下结论,更有甚者东拉西扯,越出中心论点之轨。究其原因,在于学生认识的模糊,思维的混乱,理论水平的低下,析理方法的缺乏。要改变这种“言不成理”“强词夺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理论水平的前提下,促使他们的写作思维趋向于“条理化”、“清晰化”,让他们学会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

如何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出适当的分论点?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界定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以及弄清作文的要求。这是能否正确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条件,也是防止犯偷换论点、转移论题错误的关键。其次,要使学生懂得根据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分析的结果,是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关性(相同、相异、相因、相反、相成等)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以果(中心论点)推因(分论点)10 的思维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一、设疑法。即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思路来提炼分论点。如以《谈风度》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风度(怎么样)。

二、分类法。在论述过程中,采用多角度分析方法,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时,就应该分门别类地提炼出几个论点来。如以《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②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③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三、层进法。是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如以《当学生干部的得与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阐明当学生干部的职责;②分析当学生干部而产生矛盾的两个方面:a、可提高各方面的能力,b、工作多会影响学习;③阐明克服当学生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方法。

四、对比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如以《如何估价自己》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五、辩证法。是依据辩证思维的法则,采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方法,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由表及里地提炼分论点。如以《学与问》为题作文,可借助此法设计分论点:①学而知、学而广,勤学与好问是连在一起的;②不能问者,则学不能进,不能学者,则不能有问。

以上归纳的几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为了介绍的方便起见,将它们分开来讲述,其实,在实际的运用、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交叉、综合使用的。如“设疑法”与“层进法”就很难明确地分开来,“对比法”与其它各种方法均可交叉使用。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的过程中,掌握好围绕中心论点、提炼分论点的原则,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按以上方法训练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操练,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品质,分析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理屈词穷”的现象也会有所改观。

怎样选择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成立的事实或理论根据。作为支撑论点的基础,论据必须做到与论点一致、确凿、充分新颖。所谓与论点一致,是指所运用的论据必须能支撑论点成立,而不是用风马牛不相及的材料来“充实”文章的内容。所谓确凿就是准确,不虚假。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有力后盾,要经受住反复的推敲,论据虚假,那么论点就会不攻自破。论据一定要让事实说话,引用材料一定要真实准确,切不可马虎大意,应该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才行。所谓充分新颖就是所选用的论据不仅足以说明论点,而且要富有新意。选择论据时要富有时代气息或者能从旧中出新,才会吸引读者,出奇制胜,千万不要用那些司空见惯的陈词滥调。

[秘籍1]论据要有针对性

论据的针对性,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论据和论点之间应该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必须根据证明论点的需要选择有力的论据。论据要能够证明论点,为阐明论点服务。二是选用论据要看对象,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选用他们所熟悉、所了解的事例作论据,做到有的放矢。那些与论点相游离想悖谬的论据,就不能进入议论文;同样,那些软弱无力或彼此简单重复的论据,也不能很好地进入议论文。以上两种论据,在选取上,都违背了“针对性”的原则。如果论据缺乏针对性,就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甚至会歪曲中心论点。

造成论据没有“针对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会辨析;二是不忍割爱。前者是由于缺乏判断力,看不准材料与观点或主题之间是否确有联系。有时,论据和观点根本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比如用生活中的家庭暴力事例来证明经济学中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用了自然只能让人感到内容的荒唐。有时,论据和观点虽然不能说丝毫不沾边,但是缺乏个性或是缺少新鲜感,也会使人感到平淡、肤浅。现在的环境问题很突出,面对环境保护的话题,水土流失、沙尘暴、洪水、泥石流等的事例都可以证明。如果选取人们乱扔垃圾,滥用方便袋,也就缺乏了深度。

不忍割爱的原因主要是错误地认为文章论据越多越好,这样会使文章充实,因此把自己知道的所有能证明论点的论据都用上,特别是对于从材料中来的比较新鲜、生动,或者是自己花了不少力气才弄到手的,统统都塞到文章里去,结果便带来了臃肿、芜杂的毛玻因此,只有在对中心论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善于识别、勇于取舍,才会找到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论据,使文章在精炼、充实的前提下,有更强的说服力。

[秘籍2]选择论据要确凿

确凿其实就是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论据的最基本要求。这就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只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在议论文中,使用个别的或概括性的事实材料要尊重事实,万不可为了说明自己的看法而缩孝夸大甚至捏造事实。即使引用一个数字,也要绝对精确,因为数字是事实的量的反映,丝毫也含糊不得。读者一旦发现作为论据而使用的事实性材料有不同程度的失真,就会怀疑整篇文章的论点,“假”的论据、材料,往往会引出假的结论。在引用别人的话时,不能有丝毫误差,不管引用的是全文或完整的一段话、一句话,还是摘引别人文章中的话,都要做的字、词、句、标点完全与原文一致,决不可马虎从事或随意篡改、增删;同时,必须与原意相合,切忌断章取义,削足适履。

成功的议论文,在论据的真实性上,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借鉴。如在刘绍楹写的《治学的秘诀》一文中,作者为了证明“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时,从反正面对比举例:德国化学家维勒因为粗心,没有发现“钒”;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精心研究,发现“钒”;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浅尝辄止,与“溴”失之交臂,法国化学家波拉德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明者„„结束时引用钱学森的名言:“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习惯,要有条理。”

[秘籍3]选择论据要典型

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说白了,典型的材料是具体的、个别的,富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它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当我们强调论据要有针对性时,主要说的是论点与论据的有机联系。“典型性”则是更进一层,它要求写作者应该像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应以百里挑一的态度去遴选论据,不用则已,一用就能获得以一斑而窥全豹的效果。

典型论据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需要在许多可用的材料中精眩要精选,就要有眼光,不然,即使碰到典型材料也会失之交臂。有了准确、犀利的眼光,不但能多中取少,而且能平中见奇。获得典型的材料,还要广泛博收素材,更主要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修养和陶冶高尚的情操,从而获得鉴别材料的眼光。这才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典型论据的选取,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 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秘籍4]选择论据要充分

论据要的充分,简单地说,就是论据要能证明论点的各个方面,使论点从各个角度推敲都能成立。事物的呈现方式是多方面的,事理的阐述也有很多的角度,角度不同,展现给我们的就不同。议论文重在说理,为了把道理说清楚,就需要把与此有关的各个方面都告诉读者,使读者有个完整的印象。

论据充分的前提是对所要确立的论点要有全面的思考。对于比较简单的论点,我们要把握它是比较容易的,比如我们学过的《谈骨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作者为了论述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引用孟子的话告诉我们骨气的含义。然后列举事例。因为前提是“中国”人,作者就列举了文天祥、闻一多、古代的饿人。三个事例各有其代表性:针对“富贵不能淫”,用文天祥这一封建士大夫,有说服力;“威武不能屈”则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的近代学者闻一多;“贫贱不能移”则是一无名的乞者。三个事例,角度不同,地位各异,这就充分地证明了论点。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这段话,就从不同的人的角度论述了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很全面。

当论点比较抽象复杂时,作者往往把中心论点分解为与之相关的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包含了中心论点的各个方面。论据只要能证明分论点的成立,也就充分证明了中心论点。《俭以养德》中,作者为了说明清楚中心论点,就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讲道理,“一个人的脑子,容量总是有限的。这方面想得多,那方面就想得少”、“如果你是一个国家干部或者先进的劳动者,还得考虑到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周围的人发生影响”、“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条界限的,这就是限于自己的劳动所得”。每个论点,作者都选取了不同的论据,充分证明了中心论点。

[秘籍5]选择论据要精练

议论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生动。同时也需要在此基础上的简洁明快。这就需要在对论据的使用,特别是事实论据的使用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这要注意两点:一是事例的叙述要详略得当。在议论文中,读者有所了解或容易接受的材料,可以从略;反之,读者感到生疏或难于把握的材料,则须从详。我们学过的《说“勤”》一文,作者在论述第三段“勤出成果”的论点时,就列举了马克思、司马迁、歌德、陈景润、上海女青年的事例,由于大家都比较熟悉,就写得比较简略,每个事例都用了一句话概括。而在第四段论述“勤出智慧”的观点时,作者列举了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和我国宋代陈正之的事例,这两个事例一般人都很生疏,用一句话概述也难以说明问题,因此作者就用了比较详细的叙述语言。

二是要有适当的分析。论据选取后,放在文章中时,如果只是摆出而不加以适当的分析,仍然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反而给人有堆砌论据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对事例进行分析或总结。分析可以放在事例前,也可以放在事例后。分析或总结不要过长,只要三言两语,点明含义或关系就行了。我们还是看《说“勤”》中的例子。在“勤出成果”那段中,作者列举完了事例后,有一个总结:“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智慧”那段的总结则是:“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13 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这两个总结,紧紧扣住了每段所列举的事例。在前段中,五个人都是凭借自己的勤而做出不朽的成绩,作者是从正面告诉读者事理,第二段立足不利方面——“天资差”和“反应迟钝”给我们举例子,通过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勤奋可以改变不利的道理。总结中肯而又呼应了论点。

[秘籍6]选择论据要新颖

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写作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

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如果写议论文老是用陈景润、雷锋、张海迪几个事例,论学习时用,论道德时用,论爱国或谈理想时还用,这样不是不可以,但文章就会有一种“土气”,我们应关注一下时代,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更有说服力。

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如课文《说“勤”》中,除了用马克思、司马迁、陈景润等大家熟知的例子外,还举了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和宋代陈正之的事例。这两个事例既有说服力,又很新鲜,所以文章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如写《战胜脆弱》,你如果写一次考试的失利,一次与人发生口角等,事例能证明论点,但都是老路子,不能给人一点感觉,这就不典型。如果选取家庭的困难,为解决家庭经济,自己暑假外出打工,历尽艰辛,就会不同凡响。而另一个同学,则选取自身经历的一件事,通过它来证明自己“战胜脆弱”。材料大意是:自己和班里的几个男女同学去黄河边春游,却被校方视为“有伤风化”而欲加处理,“我”由于受不了打击而后战胜脆弱坚强起来笑对人生。新颖的论据表达了深刻的主题,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在追求论据的新颖时,应该注意把握分寸,防止运用太冷僻、太怪的事例才行,还要注意论据的典型和说服力。

论证

温州22中刘相春

一篇议论文总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的过程就是论证的过程。论证得高明,观点就鲜明,论证得精巧,分数就提高。

怎样论证才是高明精巧呢?这就得摆事实,讲道理,就得旁征博引,比较对照,就得善于证明,善于推理,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通常的论证步骤首先是在审题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中心论点,其次是构思怎样去论证这个观点并收集材料、选择论据,再次选择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与论点、论据是统一的整体,是不能割裂开来的。

还记得历史名篇宋朝苏洵的《六国论》吧,在论证的过程中,作者灵活运用了例证、引证、喻证和对比论证。《六国论》之所以千古流传,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论证严谨有序,精当巧妙,论证方法灵活恰当。

有篇高考作文《机遇》,其论点是“机遇只是成才的偶然因素,真才实学才是成才的根本”。文章引用了巴斯德的话“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选用了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一事,并分析了历史上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是“机遇”也可能是“厄运”的道理,同时以“机遇是成才的催化剂”作比喻,深刻有力地论证了文章的论点。

高分作文证明:事例论证,胜于雄辩;引经据典,画龙点睛;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正反对比,观点鲜明;引申类比,耐人寻味。

对于上述论证手段,请同学们务必根据文章的论点,按照自己掌握和挑选的论据,在一篇文章中灵活运用,合理兼顾,一般应综合运用二、三种。

事例论证,胜于雄辩

事实胜于雄辩。运用令人信服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让事实说话,使论点有根有据,增强说服力。这种方法也叫例证法。

作为事实的论据,应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历史上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以及有关的数字统计资料等。在论证过程中,要防止“观点加材料”的简单拼合,应该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事例跟论点真正挂上钩。不分析,只摆出一堆事例,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反而会有堆砌论据的毛病,给阅卷者留下扣分的“把柄”。“分析”是指点出事实的内涵,让事例和论点联通起来。“分析”不要拖沓重复,点明含义和关系就可以了。下面介绍几种方法:(1)先摆观点,后列举事实。有一篇高考材料作文,内容是“从世界上第一辆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文章的论点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在成功的背后,总是有失败和挫折的,一切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如此。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利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六〇六。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一千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由此可知,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完全没有必要,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着明天的成功呢!”(2)先列举事实,再与观点相结合。请看高考作文《机遇》的一段:“有鸿鹄之志,方能扶摇九万里。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东渡日本„„可以说一切英才都因为有了大志、大德、大才,才获得了成功。‘机遇’并不会遍洒甘露,绝不是普渡众生之神,‘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3)边举例边议论。高考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份高分卷子中有这样一节文字:“只有今天在中国土地上奋斗的人们,才使‘忧’和‘乐’具有了崭新的含义。我始终认为,古往今来,恪守这句名言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做得最彻底的是敬爱的周总理。他一生奋斗,不谋私利。他的那间棚顶已破的卧室,他的那件补了又补的衬衣,是众所周知的!他身为国家总理,要‘乐’是容易的。然而他时刻挂在心上的是国家还很贫穷落后,人民还在过比较清苦的现实。他患了癌症,想到的还是人民的‘忧’和‘乐’。”

总之,运用事例论证,既要善于精选典型事例,又要善于分析。

议论文的结构——写作中的布局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结构的基本模式和掌握如何布局的能力;

2、养成作文前编写议论文提纲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模式,找到适合题意的结构模式。

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练习,开展讨论。

教学设想:

一课时讲解(30分钟),另外60分钟训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欢迎进入议论文写作单元!

二、回顾旧知识

前三次作文:

1、审题

2、立论

3、选材

今天我们进入《议论的结构即议论文写作中的布局》部分。

三、回顾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1、回忆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1)议论文的结构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

(2)议论文的总体结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而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对比)式、总分式、综合式等。

2、以《六国论》为例讲解综合运用的特点。

四、分析讲解结构模式

1、并列式

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

(1)分解论点,分论点平行,构成并列。

(2)论据并列。

举例练习:

有这样一则供料:有人曾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砌砖。”第二个工人说:“我正在赚钱。”第三个工人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据说到了后来,前两个人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请用并列式结构写一篇议论文。

学生先讲,教师提供范例:

中心论点: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

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又反过来支撑着中心论点,只要依次证明分论点成立,也就论证了中心论点,这便是并列式(“从横向展开”)。

教师指出注意要点:

(1)考虑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重在前,无轻重按顺序。

(2)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开头。

(3)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2、层进式

设问导思,是一条向纵深拓展的路,其路线为(基本模式):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原因)—怎么样(方法)—会怎样(意义、作用、结果)举例练习:写作《要钻牛角尖》,可以这样纵向展开:(学生先练习)(1)什么是“钻牛角尖”:对任何事情,哪怕是极细小的事情,都采取认真钻研的态度。(是什么)(2)搞学问“钻牛角尖”才会有所成就,搞科技“钻牛角尖”才有发明创造。(为什么)(3)“钻牛角尖”要有认真的态度,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怎么办)(4)发扬“钻牛角尖”精神会多出成果,多造就人才。(会怎样)教师点名适用于:

1、概念比较模糊,可以有好几种理解的。

2、一般都是为了强调在“„„的情况下”,否则会引出不同的看法,立论科学。

3、也可以简化为问题式的五步法:

提出问题(由材料提出,存在什么问题即是什么)分析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即为什么)问题的严重性(危害即怎样,其实属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联系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解决问题)说明方法的意义(会怎么样)

3、对照(对比)式概念: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写作 中往往是对一个方面用墨多些,做为论述的重点,另一方面却起烘托、陪衬的作用。

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练习:

如命题《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①“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②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权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

③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④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⑤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4、教师举范例

并列式结构范例(04年高考广东满分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作文评分:60分

专家点评:本文标准立意鲜明,突出了“语言”与“沟通”的关系。文章从三个角度议 论语言的作用,点出语言有助于亲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友情的沟通,语言有助于爱情的沟通,层次清楚,议论中肯,并能较好地运用材料说明观点。

五、课堂作文训练

练习1:看下面材料,请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以上。

材料:一位斯巴达人对他的母亲抱怨说:“我的剑太短了。”母亲回答:“孩子,你前进一步,剑不就长了吗?”

练习2:结合两材料,提炼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以上。

材料一:在一个美丽的乡村,有一个30来岁的乞丐,长得很结实。他每天端着一个饭碗到别人家中讨饭,他的要求不高,无论是稀饭,还是馒头他从不嫌弃。有人看中了他的力气,想让他去帮着打打零工,并许之以若干工钱。岂料,该乞丐竟一口回绝,说:“给人打工挣点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

另外,在某居民新村每天傍晚都会有一个老人到垃圾箱捡垃圾。老人驼背,这使得他原本矮小的身材愈发显得矮校他每次从垃圾箱里拾垃圾都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战斗。为了拾到垃圾,他必须将脸紧紧地靠在垃圾箱的口子上,否则他的手就不足以够到里面的“宝贝”。而那个口子正是整个垃圾箱最脏的地方。老人每次拾完垃圾,都像打了一场胜仗,他完全不会顾及别人脸上的那种鄙夷。看着那些可以换钱的“战利品”,走在新村的小路上,他总是显得格外的高兴。

材料二:一个人说:同样是贫穷,一种是不思进取的懒惰,一种是直面生活的勤勉;一种是人格的湮灭,一种是不屈的抗争。两种境遇确实让人唏嘘。

另一个人说:是呀,同样是贫穷,有的人会贫困潦倒,有的人却心在梦在。难怪有人断言,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摘自《中国石化报》

提示写作要求

1、议论文在布局方面的要求:

(1)严谨完整

条理分明

层次清楚

通体匀称。

(2)不论是段落层次,还是论据安排,也不论是开头结尾,还是过渡照应,都要紧扣论点展开。

2、具体要求:

(1)有引人注目的开头(引论),有论据丰富、论证精巧的主体(本论),有深刻有力的结尾(结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有“凤头、猪肚、豹尾”。

(2)各个部分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环环相扣,没有自相矛盾,顾此失彼的毛玻(3)主体部分设置的层次不可过多或过少,层次以两三层为好,也就是说要分解出两三个分论点,然后根据中心论点的要求,进行合情合理的安排。

3、议论文“六步作文法”

一、由事件、材料入题 50----100字

二、提出论点 50字

三、分析事件材料 100----200字

初步论证:反——正

四、展开论证(反面)

1、摆出观点 50字

2、列举事例2—3个 150字

3、分析总结 50字

五、联系论证(正面)

1、提出观点 50字

2、列举例证2—3个 200字

3、分析总结 50字

六、结论(正反)50—100字

2.教案写作方法 篇二

从抓学生身边的事入手, 说写结合, 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解决无话可写的局面。从三年级开始, 每天抽出20~30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完整地说出一件事, 然后让他们加上标题写出来, 不讲究套路, 主要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再对学生写好的文章进行讨论。评讲的要求是你所写的事物, 大家是否能看明白, 是否有始有终, 感情的体现如何, 用词是否恰当, 语句是否通顺。

二、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

学生初步有了写作兴趣, 教师要放手让他们去练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有了“内驱力”, 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就得心应手。教师应因势利导, 发展他们的兴趣, 不局限套路, 放手让他们去写, 不拘一格地让他们去写, 作文题目让他们自己定。总之, 学生怎么想就怎么写,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三、讲究科学训练方法。

教师要强化训练要求, 利用学生的写作兴趣, 加强阅读训练和指导, 提高他们向写作的深层次发展。学生写作兴趣的建立, 有赖于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变受惩罚为找乐趣。儿童的求知欲是浓的, 好奇心是普遍的, 自尊心是强的。在他们兴趣正浓的时刻, 教师把他们放在主体和平等的位置上, 每个学生都想努力写出更好的文章。这时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最佳进程期, 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要求与指导, 是培养他们写作深层次技能的关键。

3.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方法 篇三

关键词:积累;随感;兴趣;作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14-02

一、积累素材,随机训练

1、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

(1)从课文中挖掘素材,丰富训练。从课文中挖掘素材来丰富写作训练,学完课文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小作文,不仅能巩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有目的地进行写作训练。从课文中挖掘出略点、隐点、续点和触点进行扩展、补充、接编和改写。如在《心声》学完后,让学生针对“李京京被老师拒绝后在小树林中的心理”这一略点进行扩展,针对“赵小桢在公开课前一天向妈妈讲述京京偷听朗读演练的事”这一隐点进行补充;针对“公开课后京京给爷爷写的一封信”这一续点进行接编。这样学生有话可说,也很乐意,既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的训练,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写作也因此变得很轻松。

(2)教学中抓住契机,多写随感。新教材有许多课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与之产生许多共鸣,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这是相当有价值的契机,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样的契机,指导学生写一些随感,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也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关心时事,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生把报纸上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让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二、多活动多交往,长见识增感情,激发写作兴趣

1、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如果长期困在课堂写作,他们就会产生“如在鸟笼中”的感觉,对作文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组织学生参加野炊活动,写出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让学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比如,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2、加强师生交往,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喜欢教师,就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亦然。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使教学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要关心、爱护、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感,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使学生了解教师,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从而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学生跟教师交流思想,就会认真完成作业任务,增进师生情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训练时多教作文方法

1、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所设题目要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用”、“有味”和“有望”,要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半命题目和自由作文都能让学生有话可说。

2、提供写作范文,激发写作兴趣

模仿和借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提供范文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借鉴。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选好范文供学生模仿和借鉴,学生容易写出好文章。学生有了成功感,大大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3、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写作前应审类型、审引语、审话题、审要求。具体地说,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准确审清题意。针对不同的话题题型,对作文提供的引语、材料,尤其是话题的中心语的内涵要理解准确,才能在正确范围内选材作文,纵横驰骋而不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满足话题全部的要求。对不同的话题作文题目,有的考生容易只看中心语而忽视了材料或引语及要求中的其他信息,结果在作文中造成明显的硬伤。正确的做法是兼顾各种要求,尤其是体裁,表达方式、字数、出现人名、校名怎么办等等。审题时要看清哪些条件是开放的,哪些条件是限制的。

(3)以小见大,选取最佳切入点。话题作文中话题的宽泛性决定了以小见大是话题作文拟题、立意、选材、构思的最佳法宝。从“话题”所饱含的意蕴生发开去,围绕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中最能吸引人的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搜理出来,或叙事写人或写景状物,或发表见解展望前景。

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4)巧拟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含文章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以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受,能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阅读的兴趣。如何快速准确地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呢?

1、拟题四原则为准确、新颖、小巧、简洁

如课文《秋魂》、《背影》、《驿路梨花》等。

2、拟题手法:

(1)添加因素法。如 “老师”话题——《新来的老师》、《老师的眼睛》

(2)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显得生动、鲜明、贴切。如:“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明喻、“电脑”话题——《告别“网事”》

(3)仿套名句法。翻新改造名诗名句,成语俗语,仿用套用当前流行的影视、歌、书的标题,使标题新颖别致,具有独特的魅力。如:“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设置悬念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扣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文章内容的强烈愿望。如:“男孩女孩”话题——《我与203室不得不说的故事》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评讲活动

1、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

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在课堂中大声朗读一遍,再由学生及教学当场评议。因为学生在大声朗读习作时,不但能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能锻炼他们的朗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2、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鼓励、点评

4.教案写作方法 篇四

一、学情分析:

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两个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犯的词与句的错误虽然数量多,却远不如所犯的结构错误严重,信息点过多或不够、逻辑混乱、结构不严谨是造成书面表达”档次低”的”罪魁祸首”;二是词与句的错误并非都是由于不会用词或不会造句本身引起的,不会谋篇也会引发词句的错误。要纠正词句的错误,不能完全停留在词、句层面,正如治病不能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样。培养学生谋篇的能力在初中英语书面表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谋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不断的积累。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能正确运用简单句,复合句和连接词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简单句五种基本句型都不会用,更谈不上使用复合句和连接词使自己的写作具有逻辑性和流畅性。学生写作主要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1.时态和语态的错误。2.用词错误 3.词形变化错误 4.句子结构错误 5.布局谋篇的失误

针对上述情况,萌发了上一节英语基础写作课的想法。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句的五种句型结构,一些连接词和学会尝试使用复合句,并复习巩固平时积累的有用的句型。最后分析两篇学生的习作,让学生谈谈看法。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字数要求不多(100词左右),开放度不高(情境已经通过中文或图片给出),因此学生对书面表达构思不够重视,轻视审题,不假思索,信手就写,甚至逐句翻译,致使作文的信息点叠加在一起,句与句之间逻辑联系不紧密,从篇章上来看作文缺乏层次和结构。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 1.心理恐惧。部分学生一见到英语写作就产生恐慌心理,特别是当看到有些情境难以用英语表达出来时,这种恐惧心理就更加“猖獗”。他们不知道写作第一步应该是谋篇,谋篇成功就会产生“胸有成竹”之感,被一个或几个单词、句式“障目”而恐惧是幼稚的。

2.轻视谋篇。认为书面表达构思简单,只要没有语言、语法错误再加上几个”漂亮”的句子就能拿高分。

3.不懂谋篇。不知道写作的主旨意图,以为写作就是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4.这一届很多学生基本功很差,学习比较懒散,不愿积累。二.目标分析

本节基础写作教学课,就是要解决学生书面表达过程中基本句子结构运用的问题,为培养学生谋篇能力打下基础。具体说来,应当达成如下几个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分析一首英语歌曲,使学生了解句子结构多样性的重要性。

2.培养基本功目标:通过展示五种简单句的基本结构,使学生能正确运用他们于写作中。

3.知识目标:

(1)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a.Teach the students five basic simple sentences.b.Develop the students’ writing skills, using complex sentences and some linking

words.(2)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教学难点)

How to make the students use some writing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writing ability.三.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1.pair or group work to make every student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in class.2.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s and teacher.四.Teaching Aids:(教具)

Multimedia 五.Teaching procedures:(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and lead in(热身)(5 min)

教师提问:why do you like this song ? 学生可能回答:music, good sentences…..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准确引入正题

Step2.Presentation(呈现)(8 min)

教师呈现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一边呈现一边巩固,以汉译英形式出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发现问题的过程留给学生。

目标:引入主旨,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Step3.Brain-storming(8 min)

1.教师提出一个相关联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1.)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short passage ?

(2.)Do you have any ways to change them to make it more fluent and logical ?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也强调教师的主导性。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媒介。

目标1:使学生了解正确运用简单句是写作的第一步。目标2:使学生知道,句子结构的多样性在写作中是很重要的。目标3:鼓励学生总结写作中常用的连接词。目标4:鼓励学生说出一句多译的句子。Teacher intervention(revision)(10min)

4.教师介入引导归纳几个在平时教学中常用的句型结构和几个格言 Creative-work

(12 min)

5.教师呈现两篇学生的作文,让学生进行分析,锻炼学生谋篇的能力。提示:每篇作文学生用6分钟时间用于分析和评价。Brief-summary

5.汉语写作课教案 篇五

教材:

学时:4学时(每学时45分钟)

本科基本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

1.本科写作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自我介绍和写邮件。写作知识:自我介绍的方式和写邮件的格式及如何正确表达想说明的情况。

2.有两篇范文。一篇自我介绍。一篇邮件。

教学步骤:

第一讲(两课时)

第一节课

一:写前指导

1.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用“过去”、“现在”、“将来”这些词语造句,引出这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10分钟)

让同学们分别用这三个词语造一个句子,老师帮忙纠正。

提升难度:说一段话,三十字以上,要把这三个词语都用上。老师可以示范。例如:人们过去的交通方式主要是行走和骑马,现在我们可以骑自行车、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去我们想去的地方,将来我们人类还会发明什么交通方式呢?

让学生自由发挥,老师帮忙纠正错误,积极鼓励,引发学生对这堂课写作学习的学习兴趣。

2.学习范文一《自我介绍》。(20分钟)

6.通知写作教案 篇六

授课时间:5月7日上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17综计2班

授课教师:沈跃红

应用文写作——通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通知的概念、分类和用途。

能力目标:掌握通知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习作,能认识到通知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通知的写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通知的相关信息表达清楚、完整。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解题(概念与分类)。

(一)、通知的定义

通知,是用于批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的一种公文。(《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通知是一种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所属成员传达信息或布置工作的常用的应用文。

可分为工作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会议通知。

(二)、通知的特点:

通知除了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之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使用也非常广泛,它是一种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不受内容制约,即可用于布置工作、传达重要指标,也可以用于知照一般事项的下行文种。

三、写法指导

(一)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具体写法如下:(1)标题:通常有四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构成;一种是由事由+文种构成;发文机关+文种:一种是仅用文种“通知”作标题。(2)主送机关:受文单位或个人的名称。(3)正文: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主要交代通知缘由、根据; 主体说明通知事项; 结尾提出执行要求。

(在写正文之前,要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顶格写出被通知对象的名称,在名称后加冒号,或将名称以“抄送”形式写于最后一页的最下方。)(4)落款:写出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时间。如已在标题中写了机关名称和时间,这里可以省略不写。

(二)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通知的常规格式和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三)示例演示:

四、写作实践

请以广汉市金雁中学教务处的名义通知全体任课教师在12月22日下午4点到阶梯教室参加教学工作会议。(两种格式都写,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五、练习纠错、讲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以下通知,说说有哪些错误之处)。

六、作业:请你根据以下内容以校学生处的名义写一份通知。

7.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篇七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 与动物实验等科研论文不同。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总结。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 某一专业或技术的研究成果、发展水平以及科技动态等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选择、提炼, 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实用文体。

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 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 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 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 而一篇综述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 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 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大得多。第三, 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 不涉及文献内容, 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 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入的了解, 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 对于读者具有较好的引导功能, 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2 文献综述的特点及作用

2.1 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 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 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 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 进行横向比较。只有如此, 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 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整理、消化鉴别, 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更有逻辑性, 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②评述性:是指专门、全面、深入、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 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一般来说, 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 否则就不成为综述, 而是手册或讲座了。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 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 获取最新内容, 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 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 做出评价, 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一篇好的综述, 应当是既有观点, 又有事实, 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 不同于原始论文 (一次文献) , 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 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有些学者认为科技文献综述应述而少评、述而不评, 重点在“综”。只是浓缩性地介绍己经获得科技成果的信息, 在文章中不加上编写者的见解和评论, 但这不等于作者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作者的立场、观点、学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 即用别人的资料和观点来表明白己的想法。也就是说, 要将自己的见解寓意其中, 贯穿于内。如果文章中加上编写者的观点就变成了述评。述评的特点是“评”, 即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为读者献计献策。述评也可以看作综述的一种。

2.2 文献综述的作用

①在科研伊始阶段, 综述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当前争论的焦点及发展趋势的情报资料, 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全面了解本领域的情况, 从而选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②综述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进行知识更新。综述能让我们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对某种专题的内容、意义、历史, 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个较完整、系统、明确的认识。③在检索中的作用:综述, 尤其是重磅级的综述 (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所写) 文后所附的参考书目、文赋, 是一种独特的“情报检索系统”。利用参考书目采用回溯检索和循环检索的方法, 可获得成千上万篇文献资料, 并可满足在检索工具缺乏情况下的族性检索。④写作综述不仅是积累科研资料的重要方法, 也是了解有关专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培养、锻炼组织材料, 正确表达思想的有效途径。

3 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主要由前言 (引言) 、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

前言 (引言) :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 研究目的及意义。说明有关概念, 规定综述范围, 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 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 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 以及有关情况都应作较详细叙述, 还要把同行的不同看法、观点也写进去, 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8.速写——写作练笔好方法 篇八

你们好!

我们都曾有过因为老师布置的作文而咬笔头殚精竭虑、为怎么运用作文技巧而绞尽脑汁的时候,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我们“胸中无竹”。如何才能胸有成竹呢?我想给大家推荐一种写作练笔的方法——速写。

“速写”一词,源于绘画,主要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记录生活的能力。它既是绘画技能训练的一种基本功,又是绘画创作收集素材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抒发激情和意兴的艺术表达形式。速写是画家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这既为他们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还可以从中获得灵感,完成大作。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当然也是文学的源泉、作文的源泉。脱离生活的作文,就像空中楼阁,不可能成就成功之作。在将近十二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逐渐认识到,同学们作文水平低,并不是老师作文技巧讲得少,也不是学生作文选看得少,而是平时的写作积累和训练太少(跟学生阅读量的多少也有很大关系)。很多同学因为平时的积累太少,在写文章的时候,抓耳挠腮,无从下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文也会凑”,这主要是讲读书对写作的作用。而我的理解是:勤写文章三百篇,胸有成竹有锦绣。

我借用绘画中的“速写”到同学们的写作训练中,最早可溯到1998年,因为经验和水平的问题,名称由摘抄本——练笔本——生活速写本——随笔演变。作为农村初级中学,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普遍偏低,主要存在诸如内容不具体、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无病呻吟、断章摘句、生搬硬套等等毛病,想来也是大多数初中生写作的通病。

经过我对同学们的作文反复研究,并和他们详细探讨,我找到了“学生的作文与生活之间存在断层”这样一个因素:既然无源头之水,出现作文“死水潭”的情况就很正常了。所以我以后的作文教学把“生活速写”作为同学们练笔的主要手段,经过几年的实验,同学们的作文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求同学们写“速写”(随笔)的想法。

我的做法大致如下,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借鉴:

适用对象:初中生。

开始时间:从初一开始。

工具准备:笔一支、笔记本一本。

方法比例:速记60%、摘录30%、绘图10%。

操作步骤:

1. 要求能及时去描绘灿烂多姿的生活片断,抒写灵动多变的心情、感想。要多注意观察家庭中、学校里、同学间、社会上发生的生活片段,调动所有的神经去触摸生活。

2. 只要是美的材料,不嫌其小,不嫌其少地进行捕捉,并迅速地写下来。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两句精彩的对话、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片落叶的姿态、一股拂面的微风等等。

3. 能尽可能把课外阅读中的感兴趣的精彩句、段摘录到随笔中。对虽精彩但不感兴趣的就不要摘录。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样做能使同学们养成不同的写作风格。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用书名加页号的方式在随笔中表示。比如:《三国演义》P245。

4. 可以把脑子中的想象和联想的部分内容,用图画的方式呈现在随笔中。采用粗线条速写,不要求精致,要求有个性,如有时间(也可以以后补上),可用几句话在图下进行注解。

5. “再述”。当随笔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我一般会要求同学们“再述”。就是要求大家把他(她)随笔中的内容抽取一部分,进行再写或者扩写。因为当时的时间比较紧,只抽取了“一个瞬间”,随笔的作用,是把这个瞬间“定格”,而“再述”是把这个瞬间再找回来,加以比较详细地叙述和扩写。在“再述”过程中,同学们要放开手脚,不要被固有的文体格式所束缚,不要在意什么文体,能扩写到多少字都行。

6. 交流互评。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交流互评的对象,把自己最得意的3到5则内容由对方进行评价,评价字数有规定。

同学们,作文练习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作文训练上,老师讲解作文规范和写作技巧实乃应付考试迫不得已而为之。真正的写作产生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自己应该有“大语文的意识”,只有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用语言表达生活,只有从生活中来的材料才真实、可信、感人至深,才能够使我们的作文水平有质的提升,才能抓住读者的心。

速写,或许可以成为大家练笔的方法,一旦采用就要持之以恒。

一点心得,大家共同探讨!

敬祝安好!

良哥

2008年11月6日

上一篇:物理复习计划及内容下一篇:狐狸的童话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