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案(精选10篇)
1.《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篇一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凉”。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和词语卡片,录像或电影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名言,进入情境。
1、紧扣“为人民服务”揭题。
(1)出示:“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题字)(2)认识吗?(读)平时在哪看见过?师生交流。(3)知道是谁提出的吗?(毛主席)
2、过渡:毛主席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挚爱的人民,他用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为人民服务”这句简单而崇高的誓言。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穿越时空,回到革命即将胜利的1948年,走进美丽的花山,走进他的生活小事,共同领略主席与人民的鱼水之情。(板书:毛主席在花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结合预学案交流汇报自学收获。
3、交流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提示多音字“凉”。
/ 4
4、在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互相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练习给课文划分段落。
6、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
(师生理清文章脉络,统一思路。)
三、细读感受,体会品质。
1、导学: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还不忘关心群众的生活小事,这多么令人敬佩呀!从课文记叙的这几件事中,你们认为毛主席是一位怎样的主席呢?
(1)请大家默读思考:你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简略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2)温馨提示:可以画出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抓住一两处仔细地体会,相信会有属于你们的发现。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3、同桌互说。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找到了什么描写方法?体会到了什么?怎样体会到的?试着读出感情。)
4、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1)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谈感受。出示句子:
“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了呢?”
“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①请两名同学朗读,谈体会。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
/ 4
惦记着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琐事。)
(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细细体会。①出示句子:
“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
“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间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A、引导学生抓住“皱了皱眉”“又放下了”谈体会,此时毛主席可能在想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这两个动作体现出主席心中惦记碾米的群众,正在想着该为大家做什么。从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主席关心群众,在主席心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B、引导学生思考: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学生可以根据文中语句发表感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猜测,只要有自己的见解都是值得鼓励的。)
C、引导学生抓住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来体会讲了哪几层意思。(预设: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②学生自由谈感受,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预设:说明老人还没有完全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四、再读揣摩,总结写法。
1、指名朗读全文。
2、总结本课的写作方法。
(本课通过选取典型事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思想感情和品质。)
五、歌声结尾,布置作业。
1、播放歌曲《东方红》。
/ 4
师总结:正因为他爱百姓,所以他得到了千千万万百姓的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2、作业。
(1)有关毛主席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课后想办法找来读读。(2)运用本文写人的方法试着写一个自己最想写的人。
/ 4
2.《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篇二
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他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领袖,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它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这篇课文,讲的就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边说边板书:毛主席在花山)。
二、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用学过的学习方法独立阅读课文。
上阅读课的目的,就是检查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有关情况。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问题,不要有过多的讲解。但对于本课的个别问题,还要予以指导。
三、指导学习步骤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细读课文。
四、学生按学习步骤自学
3.读《毛主席在花山》有感 篇三
祥荣外国语实验小学五(4)班高远佳
今天,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在花山》这一课,使我深受感动!
《毛主席在花山》这篇文文章讲述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住在花山村的几件事。文中讲到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住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毛主席工作的房前有一台石碾,是乡亲们碾米的地方,警卫员为了不影响主席工作,让村长叫乡亲们到别处碾米。毛主席知道后,执意把群众们请到房前碾米,又把自己一直没舍得喝的茶拿出来请乡亲们喝,毛主席还亲切地和碾米的群众交谈,并帮助群众推碾子。
4.读毛主席在花山有感 篇四
1945年5月17日凌晨,一架敌机窜入城南庄上空,准备轰炸。那儿被轰炸后,毛主席与5月18日傍晚转移到了花山村,在借用的农家房舍里操劳着。文中有一段对话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
“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让乡亲们到别处碾米去了,”警卫员说。“这怎么行?”毛主席严肃的说:“这会影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了群众的生活。”
主席的这番话,让我非常感动,他宁愿自己在嘈杂声中工作,也不愿意让乡亲们的生活受到一点影响,它总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的人,只要有一点权利就认为别人都得听他的。主席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我把自己放在特殊位置。他虽然是主席,但总是关心群众,好像一家人一样。不管对谁都很亲近。如果领导都像主席一样。关心人民的话,人民一定会生活的更幸福。一定会更加爱戴领导。什么碑都比不过老百姓对领导的口碑,什么奖都比不过人民得夸奖!
5.《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篇五
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丰功伟绩令人们传颂至今,毛主席不但是卓越的领导人、政治家,还是优秀的诗人和军事家。毛主席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通过学习《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我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1948年春夏之交,当时解放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毛主席从延安转移到了河北阜平县的华山村。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故事。毛主席在临时的借用的农家房舍里办公,为解放全中国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警卫员为了不影响毛主席的工作,就和村长商量让乡亲们暂时不要再毛主席办公的地方碾米,毛主席后来知道了,就命令警卫员吧乡亲们请回来碾米,还为乡亲们准备了茶水,并且还帮乡亲们碾米。毛主席是个热爱人民,平等待人的人,而我与毛主席相比,真是相差太大了。
我记得儿时,因为我家在班里是最富裕的一个,所以我经常做班里的“王”,甚至还有人当过我的“手下”,我经常欺负这个,欺负那个,很是霸道。
有一次,我来到教室里,大部分同学都到齐了,只有少数同学没有来,我坐到座位上,“手下”阿力走到我跟前,对我说:“老大,今天我们整谁。”我环顾了一下四周,看见小明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书,就指着小明对阿力说:“今天,我们就整他。”于是,我们就来到小明面前,对他说:“书呆子,书是你的什么?怎么这么用心?”他忍不住了,“你管得着吗?”我说:“嘿!我今天还真的管了!”说着,我把他的书扔到地上,他站了起来,对我说:“你想干什么?”我说:“怎么,还想打架呀!”我生气了,用力地推了他一下,把他推到了地上,头碰在桌子上,起了个包,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时同学们就象饥饿的蚂蚁见到了食物一样一窝蜂地走了过来,有的同学还小声说:“某某这么坏,把别人推到了,也不说扶起来,还骂人。”我听见了说:“就是,怎么着,你也想和他一样吗?”我告诉你们,谁要是以后敢惹我,我一定让他没有好果子吃。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老师的教育下,我逐渐地改掉了以前的那些不良行为。
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我与毛主席相比,显得是多么渺小,我当时的行为可真是愚蠢可笑啊!
6.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旮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能感受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4.初步领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让这样的体会落到实处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课件
学生:查阅毛主席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紧扣“为人民服务”揭题
1. 出示:为人民服务”(行书板书)
2.认识吗?(读)平时在哪看见过?
3.交流
4.知道是谁提出的吗?(毛主席)
5.他的一生都是奉献给了他挚爱的百姓,我们尊敬他,今天让我们要走进花山,走进他的生活小事。出示《毛主席在花山》
6.读题
7.充满崇敬之情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观其概
1.师:同学们昨天晚上肯定预习了这篇课文,我来考考大家
2.检查生字词:
笤帚 碾子 簸箕
山旮旯 夜以继日
沏茶 舀水 一筒 茶叶 炊事员
①你会读吗?
②你们发现了吗?第一组词它们都是——?(农村用的工具)
③理解词语
Ⅰ“山旮旯”(顺势介绍花山)
Ⅱ“夜以继日”
a、读着这个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b、师评:是啊!因为他是主席,这就是——?(板书:特殊位置)
c、指生读“夜以继日”(师适当评价激情)
3.读了这篇文章,你读懂了课文的哪些内容?(适当板书:请群众、请喝茶、推碾子)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师: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主席的音容笑貌,没有听过他铿锵有力的声音,但这篇文章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主席。让我们走进文本,去细细品位主席的一言一行带给我们的感动。
2.预设交流:
师引语:孩子们,老师从你们的脸上发现我们都被感动了,让我们来交流吧
A、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①你因为什么而感动?
②这怎么行?什么不行?
③谁认为行?理由是什么?
④是啊,他们把主席放在了特殊的位置!
⑤然而主席却认为不行,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上,你也许又有了新的感动?(皱了皱眉、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严肃)穿插感悟读
⑥在香烟拿起又放下的一刹那,主席想到了什么?
⑦交流感悟读
(师评价语:Ⅰ、多么真实的想法。读——
Ⅱ、宁愿舍弃休息,也得让群众吃上饭。读——
Ⅲ、这就是主席,关心群众的好主席。读——
Ⅳ、操劳着国家大事的同时更是将百姓起居放在心头,让我们一起重温主席的话语。齐读——
⑧是啊,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B、“注意抽着烟和群众说话是不礼貌的。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
①谁还找到了其他的句子?
②出示句子
③体会到什么?
④一位关心群众的好主席,一个慈祥的长者。读——
(中间学生若讲到别的句子,老师适当点评)
C、主席说:“你想过没有?我们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①为什么这样的句子也能让你感动!警卫员为难的是什么?
②出示:这筒茶叶是南方工作的同志送的,转了好几道手才送到毛主席这里,他一直没舍得喝。(抓住:“转了好几道手”“才”“一直没舍得喝”理解)
③师:可是如今主席却要怎样做?
a、指生回答
b、出示句子:毛主席从桌上拿起一筒茶叶,说:“你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沏一桶茶水,你负责给碾米的群众送去。”
c、谈感受
④此时让我们再来聆听主席的这番教导,也许我们更能理解主席的那一席发人深省的话语!(指生读)
⑤交流:
预设:
a、主席认为他们的队伍正是由千千万万的群众组成,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这支雄师。(假若学生说到这点老师顺机导)
Ⅰ、今天的局面是怎样的局面?
Ⅱ、没有百姓,可能会是怎样的局面?让我们回顾历史(出示课件)
在井冈山,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就不可能——?
爬雪山时,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就不可能——?
……
Ⅳ、所以主席认为——?(少不了群众的支持,这样的茶叶算不了什么?)
Ⅲ、是啊,读——(我们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b主席认为:我们的革命为的是让百姓过上幸福的日子。那么这筒茶叶又有什么舍不得呢?(是啊,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
c、他一直没有把自己放在特殊的位置,他认为他只是——?(普通的百姓、为人民的公仆)
⑥让我们再来看看这茶叶,这还是普通的茶叶吗?它代表着——?
(代表着毛主席对群众的一份爱、一份关心、体贴)
⑦这就是主席,一个关心群众体贴群众的好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语重心长的话。(男生读——)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主席的教诲(女生读)
D、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他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行,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玉米碎粒。
①一个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的主席让我们感动,文中主席的哪些一言一行还引发了你深深的感动?
②预设:
Ⅰ“从舀了两碗茶水”看出主席一点都没摆架子。(评:是啊!细小的动作)
Ⅱ“从你们俩歇会儿吧”看出主席十分的关心那位母女。(评:简简单单的话语)
Ⅲ“来,咱俩试试,半年多不推这玩意儿了”看出主席平日里也要经常干这活。
(评:深入群众)
③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的画面,印入你脑海的是什么?(主席慈祥的笑容、亲切的交谈,熟练的动作……)
④让我们把这样的一幕深深地记在心头,读——
⑤孩子们,周围的群众看着推碾子的主席,也许心中有很多的话想说,他们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
⑥交流
⑦是啊,其中的一位老人细细端详后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出示句子,指生读)
这里老师有个小小的疑问了,这位老人他见过主席吗?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感悟
1.其实不止这位老人整个花山人都不知道他就是毛泽东主席。老师这里有份小小的资料,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948年4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央机关到阜平县城南庄,听取了各军区首长做军事情况汇报,并对军区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因敌机轰炸城南庄,5月18日,毛泽东移住花山,在花山,主席只住了9天。这9天主席夜以继日地工作,同时不忘关心花山人民。而周围的群众只知道有个平易近人的首长曾跟他们一起生活了9天。
2.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花山的九天他给人民留下了“平易近人的印象,那么在城南庄呢?
在延安呢?(指生答)
在井冈山呢?
是的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他带给人的是——?
是的,无论是何时,无论是何地,主席都是那么的——?那么的——?
3.仅仅九天,他就在花山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仅仅九天,他就留下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故事。让我们深深记住:(毛主席在花山)
五、歌声结尾,回味无穷
正因为他爱百姓,所以他也得到了千千万万百姓的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六、作业
1.了解主席的一生。
2.搜集主席有关的故事和诗歌。
7.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篇七
最近,我学习了《毛主席在花山》一文,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毛主席工作十分辛苦,但依然请乡亲们回来碾米,他是多么关心群众啊!毛主席吃饭俭朴,但却依然请大家喝茶,他是多么大公无私啊!毛主席身体劳累,但依然帮助群众碾米,他是多么的为大众尽心竭力服务啊!
毛主席不但对广大人民日夜操劳,而且对子女也教育有方。 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从小就在农家生活,对人民的劳苦了如指掌,像毛主席一样生活简朴,关心百姓,最终在战场上光荣牺牲,同样帮助百姓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我不禁从内心深处佩服毛主席的优秀品质,他是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并且为人民大众打下江山的一代伟人却生活俭朴,为人民日夜操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而自己却节衣缩食,就连逝世前,还穿着打着许多补订的衣裳!
主席啊!您让我们扬眉吐气的站起来了!使我们屹立在世界东方之林!让我们自己当家做了主人!敬爱的毛主席,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您!
8.读《毛主席在花山》有感优秀 篇八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去广场玩,看见一个身穿西服的男人正在擦他的皮鞋,他身边分明有垃圾桶但他却走到那位正在打扫的老婆婆跟前顺手一扔,正好扔到老婆婆身上,老婆婆什么也没说只是拍了拍衣服,就把那纸扫到簸箕里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我们也一定要平等待人,不能仗着自己权势大就用权势压人,“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读《毛主席在花山》让我明白了:对人要平等,不要已权势压人。
★ 樱花山游记-作文
★ 游桃花山三年级作文
★ 美丽的小花山作文
★ 《五花山》听课报告
★ 毛主席在花山读书笔记
★ 游花山朝阳洞作文250字
★ 毛主席在花山语文教案
★ 五花山教学设计及反思
★ 安徽花山谜窟导游词
9.《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2.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在《长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中我们又学习了伟人毛泽东,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又领略了毛泽东又是一个平常人,有着和常人一样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继续走近毛泽东,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毛泽东。
2、揭示课题
3、质疑,教师归纳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情怀
1.课件出示师生共归纳问题: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4.全班交流。
四、浏览全文,领悟写法
1、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2、你还了解到毛泽东的哪些故事?结合资料汇报。
2、总结: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文章。
六、板书设计
28* 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详)
在花山
劝喝茶(详)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夜以继日)
帮推碾
总述
10.《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篇十
划分课时: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2、圈:圈出本课的生字,然后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并在书
中批注出来。
3、查:搜集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收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或歌颂毛
主席的歌,或有条件的搜集一段影像资料等。
4、思:思考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5、标:文中还有哪些读不明白的地方,请用“?”在书中标出来。
教学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关心群众的情怀。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我军每到一地,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事。因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法宝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课前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认读本课词语,同桌相互考考:
操劳严肃石碾干扰诚恳簸箕为难胜利保证特殊
局面拘束浑身扫帚乐呵呵夜以继日端端正正
3.认读本课多音字: 舍凉
4、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小组内交流,例如:
夜以继日:用晚上的时间接上白天,形容日夜不停。
旮旯:方言,指角落,文中指狭小偏僻的地方。
5.默读课文,理清内容:
(1)思考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A、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
B、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
C、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2)小组交流,集体研讨。
三、细读课文,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还可以在一旁作上批注。
2.把你批注的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找找还有什么你们不懂的问题。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例:(1)“毛主席正在看地图,忽然抬起头”“毛主席皱了皱眉,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
(从毛主席的这些动作和神态中你感受到什么?)
毛主席在操劳国家大事的同时,也把老百姓做饭、吃饭的事情挂在心头,并且很重视这
件事,从中体现了他和人民大众处于平等位置的思想。
(2)“‘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
响群众的生活。’”
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一想毛主席的工作是怎样的工作?可以结合交流学
生搜集的关于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资料。(毛主席虽然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却不把自己当成特殊的人。)
(3)“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又到了碾米的时候,怎么没动静
了呢?”“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是啊,我们主席虽然是伟人,但他也惦记着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琐事。)
(4)“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
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了。”
①自读,这段话讲了几个意思?(一是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
革命斗争正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②从这些话中,你认为我们的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主席?
“依靠群众的好主席”“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好主席”“严于律己的好主席” “与民众一心的好主席”等。
③齐读这段话。
(5)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毛主席平易近人、关心体贴群众?
(6)自学的时候还有什么疑问吗?(也许有学生要提到以下的句子。)
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补充,教师可作小结:这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
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一些事情,也有可能看到过不少类似的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八路军或解放军领导干部,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也说明毛主席及其率领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深得人心了。)
毛泽东主席为新中国的建立转战南北,夜以继日,指挥了许多重大的战役,做出了很多
惊天动地的大事。今天,我们又看到了他在人民群众之中的音容笑貌,听到了他为群众着想的肺腑之言,读起来既让我们觉得那么亲切近人,又在心中涌起一份感动。(选择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小组内阅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 :
当然,毛主席关怀体贴群众、平易近人的作风还体现在很多地方,你能说说你所了解到的吗?(可以讲一个毛泽东主席的故事,唱一首歌颂毛主席的歌或观看一段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
本课板书: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劝喝茶帮推碾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推荐阅读: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设计07-26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600字01-02
毛主席诗词选段09-22
毛主席诗词赏析01-07
五花山教案设计06-24
毛主席语录经典句子01-29
毛主席十大经典管理语录07-30
一代伟人毛主席语录诗词10-03
毛主席思想的现实意义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