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摄影基础知识

2024-07-24

艺考摄影基础知识(精选9篇)

1.艺考摄影基础知识 篇一

该片的色彩和构图。在张艺谋所有的影片中,色彩无疑是带给了观众最直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而这部片子中,红、黑、白三种颜色在片子中被运用的无懈可击。大红,本来是大吉大利在中国被认为最喜庆的颜色,在这里却成了一种束缚,一种压迫。黑,最深沉安全的颜色,却笼罩上了一层黑暗的封建势力。白,那么纯洁透明的颜色,却上演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成了死亡的舞台。如此的凄凉。另外,大宅院里灰灰的墙,也预示着,这个院子是一个没有生气、生机,没有人性美好的院子。虽然宅院里的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着,但是,这里没有幸福,这里没有快乐,有的只是对人性的压迫,对思想的束缚。还有就是构图。大俯拍机位形成的屋檐相连的封闭式构图,长镜头和固定场景的应用,主观镜头,近景、远景的交替使用和夸张的对比手法,都使得这部影片蒙上了一层快要窒息的感觉。

镜头是摄像师的艺术,包括前面的光。而所有的影视元素就像一辆马车,导演就是车夫。本片的摄影师是顾长卫。从片子的镜头美观程度就深知顾导的功底和用心。由于影片中人物经常处于歇斯底里式的情绪状态,摄影师实在太有理由大用特用夸张的、变形的短焦距镜头了,比如。。影片里多处可反映出顾长卫深厚的影像掌控能力和丰富的影像创造经验。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既能把握导演意图又心思细腻敏锐的优秀摄影师。原来,陈凯歌一贯的执导作风通常使演员的表演偏向抽象理性一端,故人物的情感表达往往流于粗线条,而顾长卫恰好能予以弥补和润色,在本片多处利用光色的细部微调,衬托人物的微妙心理变化,给观者几多回味之处。

这一段场面纵深调度对人物命运的铺垫起到了很多作用。就像摄像师对整部片子镜头的把握程度其实用两个字来形容:“精”、“炼”,“精”指的是摄像师慧眼,他找到最能传达情谊的镜头,譬如。。这种格调的设置,比两人傻傻站着对白更具意味深长性。“炼”,指的是摄像师对镜头逐个的提炼,导演找对了场景,演员弄清楚了对白,但摄像师要思考的是:把人物角度如何摆,机位如果设置,是动还是静,才能最具效果。

电影的画面剪辑干净利落,在一个个段落般的故事结束后没有拖泥带水的衔接,而是直接剪接或用远镜头摇开摇进。而电影画面中物象的镜头处理,更使得象征主义手法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如。。都仿佛对未来人生的磨难与悲壮做了无情的预言。

片子有两段主题音乐:一段是低沉的弦乐,另一段则是京剧中很常见的敲击乐,很有韵味的哪一种(本人对京剧不了解,无法详细描述)。也有两段音乐叠化在一起的时候。一般主题音乐出现时。。

电影全篇大量使用了京剧中二胡以及如锣鼓等打击乐乐器的声音,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民族传统韵味,而音效与画面的结合更是恰到好处:如。。

运用视听语言的强大组合能力,蒙太奇思维巧妙剪切,影像节奏上的调整在摄影构图上的强大构造能力,把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作为了电影的主题,描绘得淋漓尽致,再衬托以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背景,让电影在豪情万丈中又不失细腻的情怀;而正是特定的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的命运才更加地多舛!这般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效果!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极为丰富深广,对中国文化的挖掘更具历史深度。它把戏剧小舞台与人生大舞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剧中演员的艺术声涯和现实人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既扩大了艺术表现的空间,又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思考,既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充分地发挥了电影音画的综合表现效果,是一部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众的佳作。

2.艺考摄影基础知识 篇二

1 谈谈照相机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学好摄影这门课, 选择好教学用的相机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什么样的相机才适合教学呢?我们认为相机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1对初学摄影的学生来讲, 一般不宜选择自动性能高的机械相机或数码相机, 这类相机高度的自动性、便捷性, 不利于学习者掌握光圈和快门的组合调节等技能。宜选择较大手动调节光圈与快门速度范围的相机, 这种相机可让学生在操作光圈、快门的组合的过程中, 得到多种直接的体验。1.2应选择具备准确的内测光功能的相机。这种相机测得现场光线的数据准确, 能指示适合光圈和快门组合的数据以获取曝光准确的照片。内测光不准确的相机不仅不能给拍摄者作出正确提示, 还会误导初学摄影者在判断光线的明暗时, 在光圈、快门组合上做出错误的选择。1.3应选择可更换镜头的相机。这类相机升级方便, 又能满足不同需要而配置不同的镜头。如选购不可更换镜头的相机, 要选择具有广角到中焦以上的焦距段的镜头, 相当于135-相机的28mm~135mm以上。28mm的焦距既拥有理想的视觉信息容纳力, 同时畸变控制方面又恰到好处, 135mm的中焦镜头可以自由地调节被摄主体前后景深的虚化范围。1.4如选择数码相机, 要考虑数码相机镜头变焦方式、像素数、感光原件的面积、白平衡种类等。

2 谈谈教学重点的确定

删繁就简三秋树, 立异标新二月花。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讲清讲透所有的摄影知识是不可能的, 因此, 作为选修课就要注意删减相对次要的内容, 确定教学重点, 在有限的时间里讲一些相对实用的东西。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作为教学重点:2.1景深。影深又称景场, 也就是被摄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到最。远点的距离, 景深的概念是摄影的一个核心内容, 其主要是对整个画面清晰度的把握和虚实关系的控制, 利用它可以较好的表现画面。2.2测光表的原理及使用, 尤其是相机的内测光系统, 所以怎么使用照相机的内测光系统也成了我们教学的重点, 很多学生对于测光原理不太了解, 自以为内测光的绿灯亮了就可以自动曝光了, 其实那是一个假象, 在同一个光线下, 对准哪个层次测光才是关键的, 并且因为机器的不同, 而中低档机器大多为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所以最好是让整个机器取景框充满这个层次去测, 这个层次是18%灰, 即中级灰, 因为测光表是根据这个层次设定的, 所以我们在同一光线下, 充满取景框对准中级灰测光, 指示灯为绿色时曝光数据才是正确的。2.3曝光, 曝光要把整个可见光的光谱都比较合适的记录下来。其次就是互易律, 阶梯曝光法, 室内外自然光和人工光的估计曝光法, 以主题物体为依据去曝光。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不足都会影响整个照片的质量, 影响拍摄的成功。曝光准确的照片影调丰富、色彩还原准确。曝光过度会使照片高光部分丢失。曝光不足会使照片暗部层次丢失。虽然后期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调整, 但那是有范围的, 偏差太多, 计算机也无力回天。2.4构图和立意, 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画面进行组织, 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 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换种说法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 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 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一幅作品的成功除需正确的曝光外, 构图也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 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 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 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构图是为主题服务的, 应用是否恰当, 是品评照片好坏的直观印象。2.5暗房操作。数码技术的发展, 打破了传统摄影的概念, CCD代替了胶片, 打印等输出设备代替了冲印机。有人认为, 数码技术的发展可以不用学习暗房技术了, 因为繁琐暗房操作既费时间又浪费精力。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摄影课程, 是不能没有暗房这一教学环节的。虽然传统暗房的作业过程可能不像坐在电脑荧屏前轻松愉快, 但是这个经验在电脑影像的时代却是非常宝贵的。暗房作业不是学习控制影像的唯一途径, 但它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一个摄影者而言, 熟悉暗房也可以说是学习电脑影像处理的基础知识。以上五个要点是我们从纷繁复杂的摄影理论的内容中提练出来的, 把它们作为教学重点并进行较为详细地讲解, 把其它问题做为了解性的知识去介绍, 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谈谈教学方式的选用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 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可能的, 为达到教学目的, 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方式:3.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培养学生学习摄影的兴趣,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是提高学生摄影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3.1.1让学生学会从两个方面鉴赏照片。内容上主题要突出, 每一幅照片都有它的主题和主体。背景要干净, 不能包罗万象以致喧宾夺主, 明确照片中的所有元素都是为主题服务的。一幅新闻照片, 反映的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广告摄影, 拍摄者要突出主体达到宣传该产品的目的;风光照片要能够表现它的主题。一幅摄影作品不仅要看它是否有感染力, 主题是否鲜明, 还要看他的摄影技术。摄影技术上要看画面焦点是否实, 曝光是否准确, 构图 (剪裁) 是否合理、得当, 光线、视角以及景深取用是否合宜, 色彩运用 (还原) 白平衡是不是准确, 以及画面是否简洁等等。总之, 一幅优秀的作品, 摄影技术要过关, 内容要有新意, 有感染力甚至有震撼力, 要能调动读者的感官, 引起读者的共鸣, 甚至能让读者听到涛声, 嗅到花香, 感到黑云压顶风雨欲来。这种感染力可以唤起学生的拍摄欲望, 让他们去研究摄影技术, 拿起相机去拍摄自己心中的画面。3.1.2要对学生的作业利用多媒体适时进行点评, 指出不足, 但以鼓励为主, 并可以筛选出好的学生作业办图片展, 也可把较好的作品积极推荐给新闻媒体, 为学生提供发表图片的平台。引导学生观摩中外优秀摄影作品, 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摄影的兴趣。3.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养成动手的习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 要及时进行实验拍摄。对同一知识点所学的知识要进行反复实验, 把每次拍摄下来的图片进行比较, 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 在比较中提高, 在比较中获得成就感。之后老师要注意进行针对性的点评, 作出指导, 而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 也是学生的摄影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学生的课外拍摄不作内容要求, 提倡学生拍摄小品, 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拍摄, 也可自己动手制作拍摄主体, 这样既可在小品中找到意境———主题性的表现, 也可以在小品中找到图案美, 构成形式的表现, 无论从曝光还是从构图上讲, 都是很容易把握的。从教学的角度上讲, 不要求学生去拍什么, 但要启发他们自觉地去拍什么。3.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书籍。为弥补课时量的不足, 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书籍,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从相关书籍中学习经验, 汲取精华, 掌握摄影技巧以逐步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学生可根据需要自己选择相关著作, 如:《摄影曝光控制》 (刘国典著) 《黑白摄影的技术与艺术》 (袁瑶瑶著) 《实用摄影构图》 (张益福著) 《各种题材摄影研究》 (韦彰等著) 《人物摄影》 (吴印咸著) 《风光摄影》 (何世尧著) 《广告摄影》 (宿志刚著) 等。

总之, 我们采用以上几点做法, 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基本理解、掌握了摄影的原理, 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及观看中外摄影名家名作幻灯讲座, 课外阅读相关书籍, 加深了学生对摄影学科的理解, 掌握了拍摄规律, 使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摄影实践能力。

3.数码摄影学堂——基础篇(7) 篇三

不知不觉,半年多过去了。今天我们要上的这一课,是数码摄影学堂基础篇的最后一课,这一课的内容,还是与光线有关。Tom Xu疑惑地问:“我们不是学过曝光,也讲过如何运用光线了么?怎么这一次还是老生常谈!”没办法,谁让摄影是门光线的艺术呢?有好光线要拍,没有好光线创造光线也要拍!这就是闪光灯的用途,别把这三个字看轻了,想要研究清楚,玩得转,学问大得很呢!

闪光灯的基本知识

闪光灯分为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相机上面自带的小型闪光灯,支在相机脑袋瓜子上外置闪光灯(新闻记者必备),用于影棚影楼、需要外接电源并支在专用架子上的大型外置闪光灯等等。

即便是一个卡片式的小数码相机,也都具备内置的小型闪光灯,如图1,而专业一些的高端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是弹出式的,平时蛰伏在机身顶部,关键时刻按下按钮就会弹起,闪得你眼冒金星(如图2)。

安装在相机顶部的外置闪光灯,是通过一个卡槽连接在相机上的,这个连接的卡槽,叫做热靴(如图3),没啥典故,英文Hot Shoe的直译而已。

通过这个热靴,你可以安装上相应规格的外置闪光灯,如图4。

许多人可能会纳闷了,既然相机上已经带内置的闪光灯,还要外置的干什么?功率更大、控制更灵活是主要的两大原因: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普及以下有关光的物理知识:光(电磁波的一种)的照射(辐射)强度和到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同样强度的光源,照射到2m外的强度是1m外的1/4。相机闪光灯使用一个叫做闪光指数(GN值)的参数来描述闪光灯的最大功率,这个指数除以光圈值,所得出的结果就是该闪光灯所能够覆盖的最大范围。以上的描述有一个前提,就是相机的感光度为ISO 100。

普通的数码相机内置闪光灯指数通常只有10到12,就算是在F2.8的较大光圈下,也只能照亮约4m远的物体。

能否理解闪光灯的工作距离(最大照射距离)是普通人和摄影爱好者的最根本分别。大家应该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在大型体育盛会的开幕式上,场地看台上不时有闪光灯一片狂闪,其实这些闪光灯对于数十甚至数百米外物体的照明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外置闪光灯的闪光指数通常达到了30至50,甚至还有更高的,这意味着配合F2.8左右的光圈,可以照射到接近20m的范围,一般的会议、小型演出、新闻发布等环境下,外置闪光灯的工作距离都足够。指数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外置闪光灯所在的位置比镜头高出不少,与成像的光路形成了一定的夹角,这样能够减少眼镜、玻璃、漆面等反光、减轻被拍人的红眼现象。你还可以个把闪光灯的灯头角度任意调节,让它朝向天花板或者墙壁反射,取得更好的闪光效果(后文详述)。

至于影棚、影楼的大型外置闪光灯,对于初学者来说暂时很少接触,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在将来的课程中介绍。

如何让闪光效果更出色?

了解了有关闪光灯的基本知识后,相信对于一些实用技巧就会更容理解。我们下面来教你一些小贴士:

何时需要使用闪光灯?

虽然本课的主题是闪光灯的使用,但有一个建议还是不得不说:只要光线允许,还是尽量利用自然光、环境光线进行拍摄,这样能够更好地还原现场的气氛,而无论你如何想方设法去控制闪光灯,总会对现场气氛和光线造成影响。对于静止的物体,加上三角架在弱光下拍摄得到效果不会让你失望;如果光线弱并且被摄物体是移动的(或者不稳定的),你就需要使用闪光灯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没有光纤创造光线也要拍。此外,当你逆光拍摄人像时,由于背景太亮,拍出来的照片人脸发黑,这时候也需要开闪光灯。

统一场合下闪光与不闪光的气氛对比

如何避免被摄人出现红眼?

用闪光灯拍人物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情况,比如出去游玩,到了灯火通明繁华热闹的地方,你想来一张到此一游,又或者是你要拍摄站在昏暗主讲台上的演讲者,就需要用灯去“晃他”。

然而在昏暗的场景下,人的瞳孔(即眼球的光圈)会放大,眼底的血管会被闪光照亮而发红,这就是常说的红眼现象。使用闪光灯的防红眼功能有一定作用,它可以先预闪一下刺激被摄者的眼睛收缩瞳孔,这让眼底的血管就不那么明显了。使用外置闪光灯也有一定作用,因为闪光方向与成像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反射主轴是偏离成像方向的,红眼现象会有所减弱。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闪光灯脱离机身,使用热靴延长线,将闪光灯用手举高或者举偏,这样能够更好地消除红眼现象。

如何平衡闪光与环境光的平衡?

在夜间拍摄人像的时候,你经常会苦恼:不开闪光灯一切都是虚的,开了闪灯则之后人是亮的,背景一团漆黑,根本看不出来是在哪拍的。这个时候,你需要使用慢速快门,或者提高感光度并对背景测光来确定拍摄时的快门和光圈。

慢速快门比较容易理解,在闪光的一瞬间,主体人物被照亮并凝固,剩下的时间较慢的快门速度会让背景环境充分曝光。但大多数时候,没有带三脚架的你无法保证这样慢速快门的稳定性,这时候就需要提升感光度来加快快门速度,按照拍风景的办法先保证背景能够正确曝光,然后在手动曝光控制下打开闪光灯,从而使主体和背景都曝光正确。这一点对于逆光拍摄人像也是适用的。

如何使闪光效果更柔和、更均匀?

在拍摄人物时,就算你使用了外置闪光灯,所获得的照片也经常会显得太生硬,人物脸上一片惨白,没有任何层次和色调,并且可能还会把细微的出汗拍成油光满面的效果。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尝试使用闪光反光板或者闪光柔光罩,使闪光变得均匀柔和,另外一个办法是充分利用天花板。如果天花板高度不是很高(5m之内),如果天花板不是镜子,如果天花板不是深色(好像大多数房间的天花板都是浅色甚至白色),那么你就可以让外置闪光灯的灯头朝向斜上方,利用天花板反射的光线来照亮人物,只要你使用得当,效果会远远胜过直接闪光。

题外话:使用闪光的礼节

请记住: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使用闪光灯,一些场合下使用闪灯是很不礼貌的,甚至是很不应该的:

音乐会、舞台表演等最好不用闪光灯,一方面是闪光灯会对表演者造成干扰,另一方面舞台的灯光设计都是很完善的,并且灯光亮度非常高,不用闪光灯也能获得足够的快门速度,并且更有利于气氛还原;

体育比赛请勿使用闪光灯,例如台球、射击、跳水、棋牌类、保龄球等等,你的闪光灯会严重影响选手的视线和思维;

对于婴儿不要使用闪光灯,因为婴儿的眼睛发育还很不完善,不具备对强光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闪光灯会损伤婴儿的眼睛;

博物馆、文物展请勿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可能会对古老的文物造成损害,加速老化。

4.艺考编导命题散文创作知识点 篇四

编导专业对考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一定要求。具体是:考生应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用画面与声音来表现自己的创作构思。反映在散文写作中,要求考生在现阶段能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并且是具有形象思维特点的文字表达能力。这一点,使编导专业的散文写作考试有别于一般的散文写作。例如:小形参加完考试,觉得自己临场发挥不好,心情很沮丧。这句同描写相似,只是增加了对人物心情的陈述。注意,只是陈述,不是描写。陈述是用概念来告诉读者,如:他哭了,他笑了,他很开心,他很难过。而描写是用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的动作——肢体动作、表情动作,来让读者自觉地感受到人物的精神情感。

命题散文首先要做到文章语言要质朴,要有真情实感,不能只着重于华丽的语言。尽量要写一些自己经历过,有过感触的事情,毕竟凭空想象是很难体会真实情感的。同时也要避免堆砌辞藻,成语。同样,文章的感情脉络要清晰。清晰的脉络是需要坚持的一点,老师在改卷的时候,如果陷入了迷茫,弄不清楚作者的感情走向,甚至作者本身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写些什么、写这些有什么意义,那就坏了。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要强,没有错别字。

老师改卷时读完一篇文章,对作者的文学功底和文字能力就已经有判断了,这两点是判断一个学生程度好坏的重要依据,不可小视。

叙事散文的立意要准确鲜明、突出重点、不偏题,要独特新颖、力求深刻,不能人云亦云。立意即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作品的灵魂。在文学作品中,立意要通过文学形象来实现。散文的立意,是通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形象表现出来的。在叙事散文中,立意体现在作品中描绘的人和事上。要准确鲜明,独特新颖,力求深刻。

如果同学写的是与人物有关的散文,要尽量从自己这个视角出发,选择典型性人物。不能用直白的议论去说这个人是好是坏,而是应该通过“我”和人物关系的变化,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感情色彩,让读者不自主地就站在你那一边了,而不是硬让读者去认同你的评论。

细节的描写也是很重要的,要学会以小见大。要挑出具有感情色彩的细节加以描写,放大。一个好的细节描线不仅仅可以体现同学观察生活的细心和超强的感悟能力,更能为整篇文章添加色彩。

5.儿童家庭摄影基础知识 篇五

一、基础知识和器材准备

1、拍摄儿童需了解的基础知识

拍摄儿童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摄影方面的基础知识,当然看到这篇文章的大部分朋友肯定都具备一定的摄影基础,象如何确定正确的曝光量及合理构图等,不用我再多说。不过在此我还是要强调几点与拍摄儿童关系较大的摄影技巧。首先是光圈和快门对拍摄效果的影响,比如大光圈可以使景深变浅,高的快门速度能让运动“凝固”等。其次是闪光灯的合理运用及控制,我们应了解强制闪光、慢速闪光同步等不同闪光设置的作用,以及什么时候需要用到闪光灯拍摄,而什么时候绝对不能用。此外还有手动白平衡、手动对焦及超焦距的运用等。关于这些摄影基础知识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参看本刊以前的相关文章或其他摄影书籍,后文也将结合具体的实例为大家作一些讲解。

2、拍摄儿童的器材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拍摄儿童照片,首先当然要有一台相机。现在城市中大多数家庭都拥有传统照相机,而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非常低的拍摄成本及“即拍即看”的特性,使其非常适合用于儿童摄影。下面简单谈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数码相机来拍摄儿童。如果你有足够的银子和发烧度,单反数码相机当然是最佳的选择,在镜头的配备上要充分考虑到单反数码相机焦距的折算系数,一只大光圈的标头(装在单反数码上就成为标准的中焦人像头了)和一只超广角变焦头,应可以适合大多数拍摄要求。当然大多数朋友还是会选择消费级数码相机产品,拍摄儿童推荐大家购买手动功能强、镜头光圈和变焦比大的准专业产品,时滞和连拍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如富士S602、索尼F717、奥林巴斯C730、美能达D7H、松下FZ1等,都是目前性价比不错的产品,也很适合于儿童摄影。当然要拍摄好的儿童照片,器材的选择只是一方面,人的因素是决定性的,我使用傻瓜机Kedak215和袖珍机Sanyo MZ2也拍摄了大量有趣的儿童照片,大家不要一味贪高求新,只要用心,哪怕千元级的产品也能拍摄出不错的儿童摄影作品。

------------------

--

二、各年龄段儿童的拍摄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时期,不仅在饮食和教育等方面各有特点,拍摄照片也有不同的技巧和方式。下面我就用图解的方式来给大家进行实际示范。

1、母亲肚子里

当然拍不到BB本人,而是其母亲大人的大肚子,让宝宝长大后看看其出生前与母亲的“合影”,是很有意义的。

如果你有医院的熟人,可以留下宝宝在母亲肚子里彩色B超的图象,绝对有纪念意义。

2、医院产房里

婴儿刚出生时一般都很“丑”,但非常有纪念意义。一定要注意拍摄清楚宝宝身上的“出身证”哦。

医院的光线条件不是很好,但小宝宝的眼睛是脆弱的,要注意千万别用闪光灯对宝宝拍照。弱光下拍摄相机的高感光度和大光圈就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了。

3、满月前

满月前宝宝大多数时间都在家中的小床上度过,拍摄条件比在医院时会好一些,一般在光线最佳的中午拍摄,可将BB的小床移到窗边,才不会造成快门过慢。

满月前小BB每天睡眠的时间非常多,你拍照时,一般都懒得理你,不过睡觉时,有时候会微笑喔。这时当然是苦守在BB旁的你不能遗漏的画面。

月子里和爸爸妈妈小哥哥小姐姐爷爷奶奶的合影不可少。

4、半岁前

满月后到半岁前小孩的变化很大,看到这里,我心中暗暗佩服我老婆大人,能变魔术般可以自己坐起来了。

这个时期做父亲的会很辛苦,老婆身体尚未恢复,家中有小孩,在经历寒夜起来泡牛奶、换尿片、唱催眠曲的百忙之中,别忘了拿起相机,帮小宝宝拍拍照,观察他们变化万千的表情和动作,分享成长的喜悦,且为它们留下一生只有一次的成长的纪录。

5、一岁前

半岁后的小孩室外活动明显增多,不要忘记拍摄亲子出游的照片。在天气好时出去散散步、晒晒太阳,可以增加抵抗力以及吸收维他命D到户外拍照时最好不要让婴儿与母亲直接面对阳光,可采侧光、背光或逆光的方式,然后再用闪光灯补光,拍出背景闪亮、表情自然的照片来。这个时期的小孩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开始姗姗学步了

6、三岁前

1~3岁的小孩是最有趣的拍摄对象,这个一天天成长的小宝宝开始逐步懂得一些“人事”了,但又非常天真烂漫,我们可以投其所好,让其与玩具合影、与动物的合影。小孩外出活动时间也越来越多,更方便我们掌握光线,巧妙的构图。这个时期的拍摄尽量采用抓拍的方式,而不要摆拍。

7、七岁前

一般小孩在三岁后,生活重心有了很大的改变,除了在家庭中,更多时间会在幼儿园里。这时可以多拍摄一些在幼儿园的活动及与小朋友的合影。这个时期的小孩开始逐步失去幼童时的天真,变得“老成”起来,你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摆拍”。可要抓紧时间多拍一些照片哦,现在小孩成熟得早,上小学后,就不一定会甘心当老爸的免费小模特了。

------------------

三、儿童摄影心得总结

1、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爱心和耐心是拍好儿童照片的基础,儿童的情绪及行为具有被动性,使他们的注意力难以持久,是难以把握的拍摄对象,我们很难想象对三岁前的儿童进行“摆拍”。小孩的感觉是敏锐、直接的,一定要真心喜欢小孩,要想拍出好的儿童摄影作品,必须用心与小孩交流。从另一方面看,儿童的表情千变万化,举手投足间总是天真烂漫,是天生的表演者。对于家庭中儿童照片的拍摄大多数应采用抓拍的方式。我反对让小孩去影楼拍摄所谓的“儿童写真”,这些照片大多太过老气横秋或矫柔造作。

2、儿童摄影有禁忌

儿童摄影本身难度较大,而中国人的忌讳也很多。比如幼儿在睡觉时不能拍照,有种说法是会造成幼儿因受惊吓而做噩梦,尤其是老年人会有这样的观点。当然这是没有多少科学道理的,儿童睡觉时完全可以拍摄,只要注意不惊扰小朋友即可。不过如果有老人在场,尤其你的岳父母或公公婆婆在场时千万不要拍,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但有一点是必须注意的,就是闪光灯的使用问题,从医学角度来讲,婴儿在出生后到三岁前,视觉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全,强光会对眼疫系统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拍摄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最好用自然光拍摄,有部分傻瓜自动型的相机,当光线不佳时,会自动激活闪光灯,一定要加以注意。大一点的孩子必要时可以用闪光灯拍,但也最好以反射补光或在闪灯前加柔光片。

3、什么都可以随时拍

儿童摄影究竟可以拍些啥?其实除了常规的头像、半身像拍摄外,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可以拍摄,象小手手、小脚丫子都是值得拍照留作纪念的。如果是小男骇的话,甚至小鸡鸡也是很好的拍摄对象^_^。

模特儿的台风是训练出来的,小孩子也要从小拍、时常拍、一直拍,让他养成看到镜头很自然,不做作,姿态大方的习惯。拍摄得多了,你就可以成为合格的专业家庭摄影师了。拍摄小孩要注意拍摄时机的掌握,因为美好的情景转瞬即逝让小孩放松,尽情去玩,拍出来会更自然活泼。数码相机没有消耗胶卷的压力,完全可以做到随时拍、大量拍。

4、变化拍摄的角度

儿童照片记录着成长的经历,应该是多维多向的。这里的“角度”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拍摄的视角,拍摄时至少应有三个角度,与儿童平视角度拍、站高些俯拍、蹲下甚至躺下来仰着拍,尽量多些拍摄垂直角度上的变化,还要变化拍摄的距离及镜头的焦距,除了全身或大半身像,也要有特写和远景,除了用中长焦镜头,也可用广角镜头。就好象一部电影多些场景的变化,才更“生活”。

另一方面是儿童表情的角度也应丰富,大多数家长拍摄的儿童照片一律是“笑”容,未免单调和生硬,儿童的表情是丰富的,记录他的成长,就要记录他的喜怒哀乐,这才是人生。拍摄笑的、拍摄哭的、拍摄怒的、也可拍摄沉默的、发呆的、做怪像的。笑的照片大多数很普通,而一张做怪样的照片可能让宝宝长大后想起一段“故事”。

5、用好数码相机的功能

现在数码相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其特有功能,丰富儿童摄影的乐趣。比如很多都有快速连拍功能,能为你捕捉到极为爆笑的珍贵画面。可以用微距功能拍小孩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或拍出浅景深效果,巧用手动白平衡可以拍出色调温馨的画面。

另外现在不少相机都具备数码短片的拍摄的功能,可以用后期软件连接制作,并刻录成VCD,也非常有乐趣。还可以给拍摄的画面配上语音注释,灵活运用也很有意义。拍摄完成后,数码照片可以使用电脑进行处理并保存,也可以送去冲洗或打印。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本刊有过多篇文章谈到,这里就不多谈了。

6.艺考摄影基础知识 篇六

【关键词】艺术设计 摄影基础课程 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景观摄影的研究——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项目编号:14Q042)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2-02

摄影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随着数字化发展的加速,传统的摄影基础教育己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面对教育技术本身的发展变迁,需要对摄影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整体目标,在摄影课教学中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摄影基础课程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着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作用,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形成科学完整的摄影基础课程体系,提高摄影课教学质量。

1.注重专业的综合性特征,明确教学目标。摄影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并掌握摄影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专业相关知识的探索和创新,丰富所学专业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专业的表现力。

2.依据专业特点,修订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专业要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在修订大纲时结合不同专业与摄影课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共同法则,设定基础理论讲授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3.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调整摄影课教学内容。数字化对摄影从硬件器材到制作手段、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学内容也应随之而变,增加数字存储和后期处理技术、影像输出技术、数字暗房技术、数字色彩管理等数字摄影知识。

4.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摄影在艺术学科中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学习摄影,需要了解视觉艺术的基本规律掌握影像语言的丰富表现力,还要加强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摄影美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传统思维模式发出挑战,用创新的理念去探索未知世界。

二、摄影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

摄影基础课教学方法,受着传统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中应用了美术类课程成功的教学方法,如:摄影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将艺术设计中的三大构成的表现方法讲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构成原理来理解摄影的构图。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所需的人才也会有所变化,而教学的要求也要随之改变,这些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现代摄影教育的需要,对艺术设计类摄影教学方法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1.新媒体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使用。在摄影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摄影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直观、生动、易学。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场拍摄,并对摄影作品进行各种后期处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2.摄影课程中引入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教师将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基础在网络上开设教学平台,用平台完成学生的作业递交、批改、并且和学生及时交流,将课件放在WEB 网络教学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一个随时可学的空间。将摄影学习相关的文章、图片下载建立一个学习专栏,并把一些国内外优秀的网站连接放在上面供学生参阅,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3.创作实践与作品赏析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摄影创作,支持学生参加摄影展览和摄影比赛。通过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学生进行优秀作品赏析。在教学中,作品赏析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作品赏析可以通过学生在研究分析摄影家的作品艺术表现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

4.改革摄影课程考核办法。摄影课程考核考查了学生对摄影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通过作品体现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例如期末考试要求学生进行专题创作,题目自拟,可以包含纪实、广告、人像、风景、新闻、时尚、观念等领域,要求以组照的形式反映主题,并对创作进行文字阐释,通过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手法,可以发挥他们的独到见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

三、摄影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和摄影实验室建设

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摄影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开设的时间很短,现有的摄影教师中有很多都是非本专业毕业,缺乏系统摄影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摄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从业背景,才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又没有教学经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摄影实验室的配套也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现代摄影课堂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校摄影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的建设势在必行。

1.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以学科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为指导方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制定培养目标、中期规划和近期培养计划。通过提高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学习等途径进行专业教师的培养。如鼓励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申报教学改革项目。支持教师参加摄影比赛或举办摄影展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申请教学研究项目,在专业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在国内外访学项目上多考虑青年教师。

2.制定摄影专业教师的激励机制和教学评价体系。留住人才就必须尊重人才,在学校里面很多摄影专业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工作还无偿成为学校的专职摄影师,不管什么活动都会被安排到场,把这种额外的工作作为摄影教师的应尽的义务。这种摊派的工作不仅影响了平时的教学工作而且使摄影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尊重,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议从尊重人才,平等对待为出发点,尊重教师的劳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将教学外的工作折算成分值,作为年终评定的依据。鼓励教师积极创作,参加各类摄影大赛和举办个人展览,对大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并进行表扬和宣传,在职称评定中作为加分项。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让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肯定。

3.加强数字摄影实验室建设和完善。数字相机和拍照手机的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摄影门槛越来越低,摄影技术更加简单,影像传输更加容易,这些也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而数字摄影实验室必须有配套的设施,保障数字影像的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新时代数字技术对摄影教学提供了很好地支持,在数字化环境下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完善影像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项目, 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凤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探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

[2]程平,严晶.浅谈摄影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6.6

[3]宋春颖,李红钧.摄影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效果评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0.6

[4]钱华欣.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科技文汇.2011.1

作者简介:

邓俊峰(1979-),男,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人,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像传播、视觉传达设计。

7.艺考:梦在“囧”途 篇七

春节假期刚过,二月的北京天气寒冷,但全国各地的艺术考生们已带着巨大的艺术热情北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依然中戏、北电、军艺、传媒大学这些传统的“明星摇蓝”。

日前,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复试放榜,一落榜考生情绪失控,在现场又喊又叫的痛苦表情在网络流传,被人戏称为“发飙姐”。尽管北电为这次放榜专门安排了红地毯,但高达75%的淘汰率,令太多的考生和家长黯然离场。据悉,今年共有6185名考生报考北影表演学院,录取人数为85人。而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招生现状更是严岢,表演系确认报名人数9700多人,最终的录取率194:1。

据统计,全国的艺考大军有百万人,占所有高考生的10%左右。这些艺术考生固然有不少具有艺术天分,并经过系统培训,但更多的是将艺考视为升学捷径的速成生。全国各地名目繁多的考前培训班,就专为这些对高考信心不足,而转投文艺的学生而设,家长也是不遗余力大把撒钱,更有不少学生自负长相不错,视影视表演为成名捷径。这些对艺考理解的误区,因此造成逐年居高不下的报名人数和最终录取人数的巨大落差。

以表演系为例。中戏表演戏主任郝戎在一次采访中说,他一直反感“明星摇蓝”这个说法,这让太多的考生奔着中戏、北电等诞生明星的院校而来,让他们以为睡到这个摇蓝里就保险了。但这是片面的理解,表演一定要通过扎实的奋斗和辛勤的钻研,要把表演当成严谨的学问来做。而中戏对生源的要求,需要极高的天赋,天赋要占到70%,后天培养和个人努力占到30%。他还奉劝家长学生,要客观分析孩子的艺术条件,不要一门心思奔这条路。艺术门类的招生很多都是看你做演员的素质,既有感性层面,更有严格的量化指标。

据了解,中戏的招生委员由表演系正高职称的教授组成招生委员会,最终的三试评定,要由招生委员会集体决定。在考试过程中,有严格的过关和录取标准,各方面都比较细化。此外,对每个考生都有一套详尽的动态资料,有比赛的全程录像作为依据。

北京电影学院的面试考官、表演系教研室主任王劲松说,北电的选择标准,主要看考生是否“有戏”。很多人以为学表演的就应该是帅哥靓女,其实从电影演员培养的范畴之内,我们对形象的选择是从电影制作方面考虑的。因为电影表现的是生活,生活当中什么人都有,这是其一。其二,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漂亮的,那这漂亮有标准吗?我们在形象类型确定的基础之上,更重视的是学生自身的素质,他所表现的艺术素质和他的人文素质,这是我们最看重的东西。

据了解,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初试,是朗诵和表演。这两项是演员最基本的条件。朗诵,了解语言的基本表现能力。表演,看舞台上的表现力和想象力。第三,看形象是否具有培养潜质。复试声乐、形体,表演,难度系数相对提高。到了三试,基本上是一个初级表演课,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一个界定。

王劲松说,“表演这个行业如果想做好,是非常艰辛,非常非常痛苦的。当你面对激烈的竞争,又觉得自己的理想遥遥无期的时候,是否能够坚持走完这一生艰难的路程?而这种艰难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尤其是面对名利的考验,如何能够淡定、从容,始终坚持?这是需要极高的人格素质和人格修养才能实现的”。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姜伟撰文:“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喜欢电影或喜欢这个行业,电影学院要的是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真实地展示自己,觉得自己是喜欢电影的,而不是模糊的错觉。因为有很多人走到最后发现自己走错了路。影视这个行业少部分瞬间是喜悦的,很多时间不光是吃苦受累,而且是寂寞的。”

烧钱游戏适可而止

随着录取门槛的抬高,艺考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不少家长认为,应该在考前让孩子参加培训学习。据调查,艺考期间,学校附近的宾馆、餐厅生意都跟着水涨船高,中戏所在南锣鼓巷的一些造型店,因做造型的考生多,每天的收入能逾万元。艺术院校的考前培训班,短短两三个月费用高达上万元。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孩子的专业课成绩,不少家长出高价聘请曾当过主考官的名师,每小时的培训费均在百元以上,甚至上千。而艺术院校本身的学费是普通院校的1-2倍。一个艺术院校学生的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加起来,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而且,表演类的专业考生还需要购买名牌化妆品和服装,甚至做微整形。培养一个艺术生,的确代价很大。

可即便是投入不小,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不少速成生仍因天赋不够或专业基础不牢而“艺考一日游”。还有的学生为了参加所谓的专业培训,荒废了本就不太好的文化知识学习,艺考、高考成绩都不理想。

专业人士认为,考场不是检验考生的表演造诣,而是看作为演员的潜质,是一个选苗子的过程,对考生的挖掘和塑造,是入校以后的事。而且,越是有了既定的表演模式,越是不容易培养。

中戏表演系主任郝戎曾在接受采访时提醒考生,现在社会上的很多培训班价格不菲,不少家长上当受骗在上面大额投资。如果孩子确实需要考前培训,也应该找学校专门分设的考前培训班,学费也比社会上的培训班更便宜。

对此,王劲松表示,从小接受艺术熏陶肯定是有帮助的,但考生的临场发挥是否有冲击力,是否能抓住考官的眼球和心更重要。“如果一个考生对于表演是一张白纸,但他非常真诚,有个性、有生活,那我们也不会放过这样的人才。我们会考虑到考生原本的自然条件和素质,考官也未必追求表演完美的效果,而是通过各种考题来发掘考生独特的个性和内在素质。有些同学没有从小受过艺术训练,他可能是一张白纸,但是这张白纸他一定要表现出他卓越的素质。可能说艺术开发较早的孩子往往表演经验比较丰富,在竞争当中确实会占优势,但我们每年都有一些没受过训练的黑马冲出来,这需要很强的天赋条件和好的心理素质。

专家建议,名校优势在于教学体系的完善,在业内的关注度较高,导演们选角会比较多的关注这些院校的学生。但并不是这个学校出来的就是好演员,影视这个行业,有很多演员是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成功。

8.“艺考热”降温之后 篇八

然而,对于在艺考培训行业已经摸爬滚打8年的蒋雍来说,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蒋雍是北京奥尔华艺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奥尔艺考)的校长。目前奥尔艺考在全国共有4所学校,而在高峰时候,学校的数量曾达到10所。

2005年入行的北广之星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当家人陈丹有着同样的感受。

“2015年以来,培训中心的生源下降得非常厉害。”陈丹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坦言。

对于陈丹来说,刚刚过去的2015年注定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北广之星从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剥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

而大环境也发生了剧变。随着政策的调整,艺术考试不再是通往大学的捷径,“艺考热“开始降温,艺考培训市场也因此备受打击。

然而,在陈丹看来,这也并非全是坏事,“我看到了这个曾经乱象丛生的市场回归理性的可能性。”

遭腰斩的培训人数

对于艺考培训行业来说,2015年是一个分水岭。

2015年之前,受“艺考热”的带动,艺考培训行业异常火爆。

“随便一个机构都能赚钱。”回想起艺考培训行业最火爆的时候,蒋雍充满了向往。

然而,那已经成为过去。生源减少、机构关闭、裁撤人员才是如今艺考培训行业的常态。

“去年是我做艺考培训以来最艰难的一年。”蒋雍无奈地说。他告诉本刊记者,2015年奥尔艺考北京校区的培训人数仅有300人,而在其规模最大的时候这一数字是1000人。

“尽管这跟2015年我们撤掉了2个专业有关,但现有的几个专业当年也有600人的规模。”蒋雍解释道。

也就是说,与最高峰时相比,2015年奥尔艺考的培训人数整整减少了50%,惨遭腰斩。

已办班超过10年的北京星干线艺术学校(以下简称星干线)2015年的发展形势同样如此。星干线副校长王丰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其在地方的分支机构已经减到了10个,而最多的时候有20多家分校。

陈丹也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直言,北广之星2015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为此,她甚至不得不重启在2010年被停掉了的加盟合作项目。早在2007年,北广之星曾启动与地方机构的合作加盟项目,因为当时北京校区的资源有限,而报名参加培训的学生太多,希望通过地方机构分担北京校区的生源压力。2010年时因故全面停止了这一项目。

“去年又重启这个项目,是因为北京校区的生源在大幅度减少,我们希望通过与地方机构的合作,能够多吸收一些地方优质生源。”陈丹告诉本刊记者。因此,在双方的合作中,地方机构要承诺将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北京,参加更有针对性的训练。

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北广之星不得不放弃原本位于商业圈中的独栋教学场地,搬到了房租更便宜的地区。

在蒋雍看来,这就是艺考培训行业2015年的发展缩影,大一些的机构还在勉强支撑,很多小机构只能就此死掉。他直言,以目前的形势来看,2016年还会再死掉一批。

政策收紧

艺考培训市场的变化与政策的收紧不无关系。

2013年10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省级统考的科类,进一步扩大省级统考适用范围。

蒋雍说,随着省级统考科目类型的扩大,承认统考成绩的院校就会越来越多,校考院校的数量就会大量减少。目前,全国具有校考资格的院校只有31所独立设置艺术类院校和开设艺术类硕士点的高校。

这样一来,如果学生没有参加省级统考,或者省级统考成绩不合格,就没有资格在高考结束后报考艺术专业,当然也不能参加31所高校的校考,“就是说这个孩子只能作为普通考生,而非艺术生参加高考了。”蒋雍说。

程放(化名)是北京某中学的一名学生,读高三的他想报考中央美术学院的绘画专业,就必须参加北京市2016年的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最终3门科目总成绩达到190分的合格线,且其中两门科目各不低于60分。

“在2014年以前,考生所在的省份如果没有美术类统考,考生就可以直接参加校考了。”蒋雍解释说,“现在要扩大的就是统考科目,最终达到覆盖全部艺术类考试科目。”

在陈丹看来,这一政策对艺考培训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考生如果没有通过省级统考,就不能参加校招,也就不会再到北京参加考前辅导了。这对于资源和行业力量原本就集中在北京地区的艺考培训行业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当然,对于地方机构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利好。”蒋雍说。

如果说扩大省级统考只是给北京等艺术院校资源集中地区的艺考培训市场造成了冲击,那么提高文化课成绩的政策要求,则是对整个艺考培训行业的沉重打击。

根据教育部《艺术学门类专业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从2014年起逐步提高艺术类专业文化成绩。其中,明确规定美术类和音乐类本科专业的文化课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同批次普通文理科学生文化成绩的70%和65%。

nlc202309091140

“简单来说,就是原来艺考生的文化课考300多分就可以读一本学校了,现在要考400多分才可以。”蒋雍解释说。

如此一来,很多原本希望通过艺术类考试走捷径的学生,就不得不考虑放弃艺术类考试。

“这也是目前市场在萎缩的主要原因。”蒋雍说。

而在王丰福看来,前些年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都在从事艺考培训行业。“我自己就是天津师范学院的艺术生,毕业后也在电视台呆过,但最终还是做了艺考培训。”

艺术人才的增加,解决了地方培训机构的人才缺失问题,也令其逐渐发展壮大。“很多地方培训机构掌握着招生渠道,又解决了师资缺乏的问题,对品牌的依赖度不断降低。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冲击。”陈丹不无担心地说。

从艺考培训到艺术服务

“现在的政策尽管会对艺考培训行业造成冲击。但是长远来看,对行业发展是有利的。”蒋雍认为。

最大的改变就是让市场逐渐回归理性。

在蒋雍看来,市场的寒流会让一大批小机构倒掉,也会让一些有实力的机构拿出更多的资金和精力进行自我建设,更用心地做好内部改革。

2015年奥尔艺考在削减地方机构、减少培训科目、收缩战线的同时,也在更细致地做好内容建设。比如,根据国家艺考政策和各个学校艺术招生考试的变化,奥尔艺考在调整课程体系和教辅内容,以增强竞争力。

“去年我们开设了线上课程,增加了艺术留学服务项目,还与泰国的曼谷吞武里大学合作创办了亚洲国际艺术学院。”蒋雍说。

而北广之星更是一直坚持多条腿走路。陈丹说,目前北广之星的业务线中艺考培训只是其中之一,他们还有少儿艺术培训、艺术类职业教育等多项业务,其中艺考教辅和少儿艺术辅导资料等业务也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在艺考培训这一块,北广之星未来的定位是要做高端,就是对优秀的学生实行个性化的订制培训。”

“增加新的业务应该是大机构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王丰福断言。虽然艺考培训市场遭遇了寒流的袭击,但是艺术培训市场却逐渐热了起来。

国际艺术教育联合会常务秘书长韩佳志曾在“2014中国艺术教育高峰论坛”上指出,截至2013年底,中国艺术培训行业的产值已经达到了330亿元,并且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他预测,未来5~10年,中国艺术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上千亿元。

正是看到了这点,星干线同样在艺考培训之外,增加少儿艺术培训、艺术剧组、艺术留学、承办艺术大赛等服务项目。“这些行业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未来有可能成为星干线主要的收入来源。”王丰福告诉本刊记者。

也正是因为如此,资本正在纷纷进入这个行业。“目前星干线的其他两个股东就属这类企业。”王丰福说。

有了资本的介入,企业就可以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在王丰福的规划中,未来的星干线要做更广泛的艺术教育。他说,国家增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不会变,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不会变,这样艺术教育或者艺术服务行业就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所有与艺术相关的服务项目,我们都可以纳进来,最终做一个艺术服务综合体,做一个企业集团。我们希望成为艺术教育领域的新东方。”王丰福说。

9.我的艺考之旅 篇九

对于编导类艺考生来说,能考的专业有很多,比如导演、文学、摄影、剪辑、制作、管理、编导等,能报的学校也有很多,比如北影、中戏、中传、上戏、国戏等。同时,每个专业都有不止一场考试,少的两试,大部分三试,北影导演系则有四试。

这么多场考试必然有时间冲突,如果一场你特别想考但难考的专业初试和一场你不太想考但希望很大的专业三试“撞车”了,你会参加哪一场考试呢?选后者可能就过了,却心有不甘,而选前者则要冒着两个都有可能不过的风险。

梦想上北影、中戏的艺考生都会问自己:“这所学校真的值得我为之付出这么多吗?”几乎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值得。这就像西西弗斯推着巨石将要到达山顶时,巨石毫不留情地滚下,于是他重新来过,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许多艺考生因为心里的那股“愚”劲儿,一次次推着那块大石头不言放弃,执着到底。也许某一天,当西西弗斯终于将巨石推上山顶时,却发现山顶岂容巨石驻足,那巨石又直溜溜地从山的另一面滚了下去。

在外人看来,这就像一个早已知道结果的玩笑,我们就是被这玩笑捉弄的主角,自己却浑然不知,依然一本正经地努力着,这个笑话让人感到心酸。当然,每个人选择艺考之路的目的各有不同,有的人只是尝试一次而已。只不过,对于我来说,这不是一条捷径,也不是一个玩笑,而是一条要坚定走下去的路。

北影导演系艺考有一项传统,就是在候考的时候,师哥师姐会和考生们一起玩几局“杀人游戏”,一是候考时间实在太长,以此来排遣无聊;二是活跃气氛,让考生们互相了解。在四试的大面试之前,我们两组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杀了好几局,我能感觉到每个人都夹在欢乐与压抑当中。在游戏中,大家互相提防,又团结一心,有时候艺考和“杀人游戏”特别像。

导演系考试的有趣之处在于所有的面试无一例外都是群面,这就意味着你身旁的人既是队友也是对手,或许这场面试时你们互相厮杀,下一场就必须齐心合力,而你还必须在厮杀时保持友好与谦让,团结时考虑如何让自己更胜一筹。每一场面试后,我们中间总会有人离开。

和我一起在北京考试的是同一个艺考培训班的一百多个同学,刚开始时,宾馆的休息区人满为患,大家一起闲谈复习。考试进行到中期就没有那么热闹了,再后来只剩下几个人偶尔坐在那里复习。考导演系四试时,整个培训班就只剩下七个人,大家一个个走了,就像在游戏里一个个出局或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一些专业的复试考完后,每天都能看到提着行李箱离开的同学。我犹豫着是否去和他们打招呼,因为在这时候回家就意味着失败。

艺考这条路上,有很多执着的“愚人”。我们无法欺骗自己,谎称追寻理想的路上是光鲜的,更不能苛求所有的结局都是美好的,无数人失败了,无数人放弃了,无数人在快到终点的地方倒下了。但是,很多事情是需要有人坚持做下去的,不管多么难走,艺考的路上总是有人能坚持到最后。

上一篇:观物理前沿讲座有感下一篇:装船作业通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