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科主要职能

2024-10-24

文化教育科主要职能(共12篇)

1.文化教育科主要职能 篇一

公安机关主要职能

县公安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公安工作的职能部门,领导、管理全县范围内的公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指导、检查、监督全县公安工作。

(二)掌握影响稳定、危害国内安全和社会治安的情况,分析形势,制定对策。

(三)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负责对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刑事案件、经济案件以及毒品案件的侦察、预审工作。

(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五)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加强车辆及驾驶员的依法管理。

(六)指导、检查、监督全县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七)指导、监督、组织实施全县消防工作。

(八)指导、监督全县公安机关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以及群体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九)指导、监督、实施全县公安机关对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

(十)指导、监督、实施全县公安机关依法承担的执行刑罚和监督、考察工作;指导、监督、实施对看守所、治安拘留所的管理工作。

(十一)组织、指导出境、入境和外国人在我县居留、旅行的有关管理工作。

(十二)依法管理户口、居民身分证、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和特种待业的管理工作。

(十三)依法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

(十四)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

(十五)负责全县公安后勤保障。

(十六)制定全县公安机关人员培训、教育及公安宣传的方针和规划,检查监督落实情况;按规定权限任用干部。

(十七)制定全县公安队伍监督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分析队伍现状,组织实施督察工作;按规定权限实施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查处全县公安队伍违法违纪案件。

(十八)承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2.文化教育科主要职能 篇二

1“天保”工程区基层林业站工作的重要性及地位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际国内十分瞩目的巨大生态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我国林业的“天”字号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被许多地方赞誉为“德政工程”、林业的“希望工程”。

分布于广大农村的乡镇林业站是林业工作的基层单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乡镇林业站是完成“天保”工程任务的组织保障,就是要充分发挥政策宣传、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

2 “天保”工程区林业站的主要工作职责

2.1搞好宣传发动

2000年正式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随着工程的实施,初步显现出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但部分群众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的、意义还认识不足。为了保证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的顺利实施,林区群众对该项工程的认识地提高一步,使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掌握国家有关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乡镇林业站要紧紧围绕“保护天然林,维护生命线”这一主题,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车等群众欢迎的形式,用群众能理解的语言和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深入扎实地宣传,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2健全好保护网络

天然林保护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社会性、政策性强。乡镇林业站建在农村,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最熟悉辖区内的民情、社情和林情。为筑牢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基础,乡镇林业站应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健全护林网络。做到:一是在乡镇林业站加挂“天然林保护站”的牌子,明确乡镇林业站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区域内的天然林保护工作。二是“选好一批人”。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原则,在乡(镇)、村、组选择热爱林业事业、责任心强、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护林员。三是“划好一片山”,划定管护责任区,明确管护小区面积。形成乡镇林业站--管护责任区(中心护林员)--管护小区(护林员)的集体林区天然林资源管护体系,做到乡(镇)有林业(天保)站,村有中心护林员, 组有护林员的乡(镇)、村、组三级护林网络,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2.3完善工作制度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乡(镇)林业站,要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把工作重心放在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管理上。首先,乡镇林业站自身要建立健全管护责任制,制定《天然林资源管护制度》、《护林员招聘办法》、《护林员主要职责》、《护林员管护目标量化评比制度》、《护林员 考核及奖 惩办法》 、《护林员学习培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护林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规定和规范,使其依法进行林木管护,保护资金的使用上严格坚持资金报帐制,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2.4管好护林队伍

管理好护林员队伍是工程任务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好林业站落实管护区域、管护任务、管护措施和保护标志;配合做好管护区内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和防止乱砍滥伐等森林三防工作;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制止乱捕滥猎行为;配合做好防止毁林开垦和破坏林地的采砂、采土、采石等行为,制止非法征占用林地行为;配合查处人、畜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等。

乡镇林业站在护林员的管理上,一是坚持实行护林员公开聘用制。聘用护林员,要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小组推荐,由乡镇林业站负责考核,再经乡镇政府审核同意,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公示后,批准聘用。二是坚持护林员定期学习培训制。对聘用的护林员,乡镇林业站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有关林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使他们明确管护对象,弄清管护内容,搞清管护形式,进一步提高管护水平。三是坚持护林员管护目标责任制。乡镇林业站与每个护林员都要签订管护合同,明确他们的管护区域、面积、职责和报酬,要求护林员对巡山护林情况定期报告。在此基础上,乡镇林业站对护林员的管护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实行目标管理,并统一规范张榜上墙,以便于群众监督。四是坚持护林员报酬考核兑现制。五是坚持护林员淘汰解聘制度。乡镇林业站根据护林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和年终考核结果,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或考核结果低于管护要求的护林员予以解聘。通过乡镇林业站的严格管理,打造出一支素质较好、认真负责的护林员队伍。

2.5加强资源管理

乡镇林业站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天保”工程区的森林资源管好。一要狠抓采伐限额管理,尤其是要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序,积极配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业用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二要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乡镇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发现非法征、占用工程区内林地行为的,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查处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三要强化林权管理。乡镇林业站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保证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四要加强木材流通领域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乡镇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依法查处非法运输木材的行为。同时,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天然林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发现非法经营加工木材的,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2.6强化工作责任

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责任重大而光荣,乡镇林业站要发挥他们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要积极配合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实施办法》,加大参与集体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度建设的力度。二要明确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中的工作任务、职责、目标、资金使用与管理办法,以及考核与奖惩的标准,为参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2.7抓好自身建设搞好社会服务工作

为做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乡镇林业站必须强化乡镇林业站职能。在做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同时,乡镇林业站切实抓好科技推广和林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积极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把科技兴林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林业站职工的整体素质。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林业站队伍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业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3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期林业建设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乡镇林业站培训工作,乡镇林业站要按照《全国林业站培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林业站人员素质的实际,更新观念,进一步探索加强林业站人员培训的模式和途径,切实抓好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林业站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乡镇林业站的职能作用,从而切实有效地保护好天然林资源。

3.文化教育科主要职能 篇三

图书馆还具有文化素质的教育职能,可以进行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也培养了更多的社会栋梁之才。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素质;教育职能;个人成才

我们目前所知晓的人类社会历史,其实是文字记载的历史。因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便产生了文字,用来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也就应运而生。它记载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这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图书馆的另一项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而是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

图书馆还具有文化素质的教育职能,可以进行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图书馆向社会所有成员敞开大门,教育他们如何才能获取文献资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进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技能。受教育者可以长期的、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它更还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大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事实上,很多成功知名人士的成功成才,都离不开图书馆知识的滋养、润泽。在这些知名人士眼中,图书馆如同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给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提供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和知识营养,才使得他们能在芸芸众生之中,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使得自己日渐强大,进而脱颖而出。

掀开图书馆的史册,不难发现图书馆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名人智慧和心血的浇灌;剖析名人成功背后的文化行踪和思想轨迹,图书馆的铺垫和激励作用一目了然。图书馆不仅缔造了无数的学者大师、名家巨孽,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李四光、钱三强、钱学森等。

马克思曾经说过,“ 我已经大约两个星期没写东西了,因为,当我不在图书馆的时候……无论有多么好的愿望,也总是不能动笔。”

因为,马克思一生酷爱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1843年,马克思迁居巴黎,创办反对普鲁士反动政府的《德法年鉴》。为了大量地搜集资料,马克思经常到巴黎的国立图书馆去读书和学习。1845年2月,马克思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经常到布鲁塞尔皇家图书馆去学习和研究哲学和经济问题。为了制定自己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从七十二个不同作者的著作中做了摘录,写了二十四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总篇幅达140个印张。19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正义者同盟”,马克思倡议在该同盟的协会里创办一所图书馆,他说自己平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啃书本”。

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那时他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都非常艰苦,经常要为“面包”而奔波,常常要通过典当或拍卖家具来维持生活。有时甚至连把书稿寄往柏林出版的邮费都没有。但他仍能够克服困难,始终孜孜不倦地在伦敦英博物馆里的图书馆阅览室,学习与研究了10年多。他总是准时到那里,坐在D行第2号座位上。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尽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地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正因为马克思如此钟情于在图书馆刻苦学习创作,他一生创立了马克思科学主义体系,对整个社会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列宁也是利用图书馆的典范,他的一生都在利用图书馆。从学生时代以至学前,从国内到国外以至在监狱和流放期间,列宁始终在积极地开展对图书馆的利用。他一生利用过几十所著名的图书馆。在国内,他利用过喀山图书馆、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城市的各大图书馆;在国外,他利用过德国皇家图书馆、瑞士伯尔尼、日内瓦、苏黎世三大城市的著名图书馆、法国巴黎许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丹麦哥本哈根图书馆、以及瑞典皇家图书馆等。列宁正是利用这众多的图书馆,才创作出了大量的指导方针和文件。

在我国,图书馆事业起步较晚。在20世纪来临的前夜,开明的维新派人士提出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其中的一部分在以后逐渐演变成初期的公共图书馆。1902年,浙江绍兴的徐树兰筹建古越藏书楼,两年以后正式开放。与此同时,湖南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也先后建立。而北京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也于1912年正式开放。在近代中国建立图书馆的事业中,缪荃孙、张元济、蔡元培、梁启超、鲁迅等不少专家学者,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0世纪的这些图书馆,曾经养育和滋润了几代文化名人。他们把图书馆当作知识的港湾,文化的载体,文明的殿堂和信息的集散地。在20世纪的中国这一特定的时空相遇,其延伸轨迹出现了动态的时空组合。于是,思考了实践,梳理了思绪,凝聚了理论,激活了学术,把思想的放飞、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整合,融进了新的时空组合,推动了社会进步,也给他们的人生事业成功积累的取之不尽的知识能量。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的繁荣与发展,提升了图书馆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从而培养未来更多的社会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张素园,李平贵.名人与图书馆的相互作用[J].新世纪图书馆,2011(07)

[2]徐铁倪.名人与图书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4.发改委主要职能 篇四

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

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项目开工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批手续。

立项是投资建设项目领域的通用词汇。特指建设项目已经获得政府投资计划主管机关的行政许可(原称立项批文),可以进入项目实施阶段。立项前的工作一般称为项目前期(主要包括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立项后的工作一般称为项目实施(主要包括施工图设计、招投标、签约、采购、施工及竣工验收、决算及项目后评价等)。

由于投资主体、投资的行业、投资规模、项目性质(盈利与非盈利等)的差异,政府有着不同的项目报批规定。按照前述要素将投资项目划分为禁止类、限制类、许可类和鼓励类等四类。除禁止类不允许建设外,其余的分别执行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其立项审批所处的阶段、要求提交报批的资料、报批前应先行取得的其他行政许可各有不同。

限制类

鼓励类

开矿要求

5.水务局主要职能 篇五

水务局是市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主管全市防汛防旱,是涉水事务的综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全市水务工作,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主要职责

(一)负责贯彻实施《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和《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涉水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参与制定地方性涉水政策法规,并监督实施。实行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二)组织制定全市水务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和计划并监督实施;组织制订全市主要河道、水库、冲坝的区域综合治理规划,水资源保护、防洪、排涝、供水、节水、水土保持等专业规划;组织有关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中有关涉水项目的论证工作。

(三)统一管理全市水资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组织拟定全市水中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负责地下水储量审查、水功能区划分和水域的水量、水质监测工作;组织发布全市水资源公报、水质简报等;审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方案并监督实施。

(四)负责全市城乡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回用以及地下水回灌等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负责供、排水等涉水事务的行业管理;统一管理城乡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制订有关政策和标准,并监督实施。

(五)负责全市水行政执法和水政监察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依法或受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市政府委托协调部门之间及乡镇之间的水事纠纷;查处水事案件;负责有关水行政复议受理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负责法律、法规等确定的水行政性规费征收,水利工程水费的计收和使用管理,负责指导系统灌溉水费方案制定和征收使用、管理。

(六)负责监督和管理全市范围内的河道、水库、塘坝、沟渠等水域及其提防、岸线和桥、涵、闸、站、坝等水工程的维修和养护;加强各类水利设施的管理和保护;搞好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

(七)负责全市水务系统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有关水价、水费等方面政策;负责有关水务资金的计划、使用、管理及内审监督;负责水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水利经济的行业管理。

(八)负责组织水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实施;指导和协调农村水利计划的实施;研究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措施并组织实施;全面加强全市农村水务服务体系建设,组织水务科技教育和培训,积极推广应用新科技、新工艺、新材料、大力推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九)指导全市水工程的基本建设工作。组织编制、审查全市水工程建设项目建设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负责组织和协调城市建设中涉及水工程设施的配套工作,组织重点水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

(十)负责机关和局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和全市水务行业的职工队伍建设。

(十一)承担市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编制全市防洪排涝抗灾预案,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市防汛防旱工作。

6.秘书部的主要职能 篇六

秘书部是学生会的一个重要的枢纽,作为一个非职能部门,秘书部需要与各部紧密联系,参与到各部的活动中去记录并监督。因此,要全面提高秘书部的工作能力,必须全面培养内部成员,清楚的了解此部门的职能和工作性质,树立良好的全局性观念。那么秘书部的主要职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系每周召开例会的会议记录及相关会议的考勤、签到等工作,将其整理并存档

2、将每周的考勤表整理计算出来,存底档。并于每周日晚打印出来交给各个班的班长。

3、整理并妥善保管好各部门、各项活动的计划、总结,做好期末存档工作。

4、参与到各部的活动中去,做好活动流程及活动总结

同时还应加强本部门的团队精神建设,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在工作中做到三个第一:以“第一态度”,工作态度要认真诚恳,待人接物要热情礼貌,开展工作要全面细致。

“第一时间”,对待工作不得推脱,在任何时候都能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第一效率”,工作要讲求方法,及时总结思考,遇到事情要及时调整,提高工作进程.加强工作效率。

7.浅谈文化馆职能的转变 篇七

一、文化馆的历史及其职能

文化馆在我国的出现, 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的“民众教育馆”;新中国成立后, 又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 建立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体系。应该说,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 文化馆体系在我国社会公共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市场经济确立之前的30多年中, 各种活动不断调剂着大众的日常生活, 文化馆及其所代表的群众文化对普及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质, 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并成为专业艺术最为重要和坚实的基础。50年来, 基层文化馆、站对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坚持不懈的收集、整理, 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今天能够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馆作为基础性的公共文化机构, 主要职能包括:一是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开展社会教育, 提高群众文化素质, 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二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 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三是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 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四是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 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五是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 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六是指导下一级文化馆 (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 工作, 为下一级文化馆 (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 培训人员, 并向下一级文化馆 (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 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七是指导本地区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儿文化工作。八是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

二、文化馆服务功能弱化带来的危机与症结

文化馆的职能本来就具有为公众服务的内容, 但长期以来, 其服务功能并没有加强, 相反, 由于公共文化经费的长期短缺和增长缓慢, 大量基层文化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以文补文”等形式的文化产业补助文化事业的尝试, 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有效缓解了文化事业经费紧张的困难, 推动了公益性文化的发展。但由于缺乏明确、科学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也致使部分文化馆公益事业受到影响, 阵地萎缩甚至流失, 拓展服务功能更无从谈起。因而, 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 由于受到经费、体制等限制, 服务的方式、内容等不能及时拓展和强化, 对大众的吸引力不断减弱, 日子也就一天难于一天, 甚至最终导致公众对文化馆功能定位等产生了质疑。

表面上看, 是由于服务功能不能根据公众文化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才导致当前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职能定位模糊或漂移, 但究其根源, 是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奖惩体系没有建立和完善所致。随着我国财政制度逐渐向公共财政转型, 在未来的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中, 经济性支出的比重将逐渐下降, 社会服务性支出的比重将逐步上升。这意味着, 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未来的发展, 必须着眼于在国家未来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其自身职能定位的公共服务性, 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 对文化馆的发展来说, 明确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视角, 即要真正做到开门为公众服务。由于历史的原因, 主要是很长时期内我国行政、事业体制中的“管办不分”, 造成很多文化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 进行职能范围内的组织活动、辅导培训等, 在一定意义上, 文化馆成为政府意志的一个直接延伸, 而不能独立发挥一个公益性事业机构自在的职能作用。向“上”服务成为服务的重心, 其向“下”的为公众服务的功能就可能弱化, 甚至偏移。这种情形在当前大多数文化馆工作中都存在。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 文化馆向“上”服务、宣传国家重要政策、精神的职能固然不能消弱, 但同时, 其向“下”服务的方式、内容及体制等则需应时而变, 不断强化, 这是文化馆事业走出低谷的关键所在。

三、文化馆职能应如何转变

习惯了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传统群众文化工作, 如何向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转化, 文化馆经历了困惑、思考、变革、发展的艰难过程。其中, 职能的转化同样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 文化馆的职能也在不断拓展、延伸和转化。

(一) 主体职能的分离。

前期的文化馆, 特别是县级文化馆, 其主体职能包括三个方面, 称之为“文、博、图三馆合一”。大部分“三馆合一”的文化馆从上世纪80年代后职能逐步分离, 分设图书馆、博物馆或文管所, 文化馆的主体职能则集中于群众文化工作。

(二) 组织职能的社会性。

组织工作是文化馆的基本职能之一, 也是文化馆的主要行为方式。传统的组织方式如今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形势, 新形势下需要文化馆走向社会, 根据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 如媒体宣传、市场开发、合作联办等, 形成行政性手段与社会性工作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以此适应共性与个性的不同需求。

(三) 培训职能的延伸。

培训文艺骨干, 包括对基层文化干部的培训, 是文化馆的传统职能。90年代以后, 各地文化馆以开办艺术培训学校为依托, 广泛开展了各类艺术培训, 使文化馆单纯的文艺骨干培训延伸到了业余艺术教育的领域, 成为专业艺术教育的补充和社会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一些职业技能培训, 如服装裁剪、美容美发、烹饪料理等, 于80年代初期就在一些文化馆的阵地培训中出现, 并不断扩展项目, 成为培训热点。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 文化馆的培训职能不断延伸, 培训空间也进一步拓展。

(四) 传承职能的扩大。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历来是文化馆的工作职能, 近年来所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搜集、整理、保护工作, 证明了文化馆传承职能的扩大。

(五) 服务职能的拓展。

文化馆主体工作的运作过程和主体功能的实现过程, 更多体现的是服务性。由于政府对文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 文化馆的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通过这些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活动水平, 也为社会需求提供了方便、高质的服务, 极大提升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能力。

(六) 增强运行活力。

文化馆作为国办文化事业机构, 其经费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但是, 鉴于当前国家财政的实际, 还不能满足其全部需求。改革开放30年中, 各地文化馆都在积极地摸索与尝试, 通过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和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有效实践, 增强了自身的运行活力, 促进了文化馆事业的发展。

当前,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化,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除了不断争取加大对文化馆等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外, 最紧迫的应该是根据公共文化的需求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定位, 建立科学的公共文化发展指标体系、公共文化事业考核及监督体系, 并利用社会各种资源, 进行公共文化建设主体多元化的探索。

根据《中国文化报》调查资料显示, 遍布全国城乡的2841个县级文化馆, 38181个乡镇文化站, 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普及提高国民文化艺术素质发挥了巨大作用。实践证明, 文化馆已经成为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机构。是向人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站, 是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辅导站, 是组织、指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 是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沿阵地, 是发展城乡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因此, 文化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工作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摘要: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 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当前,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化,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除了不断争取加大对文化馆等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外, 最紧迫的应该是根据公共文化的需求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定位, 进一步转变文化馆的职能, 充分发挥文化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馆,职能弱化,职能转变

参考文献

[1].林信华.共同体生活社区的重建[J].1999社区美学研讨会论文集, 1999

[2].冯秀珍.中国文化传统纲要[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8.文化教育科主要职能 篇八

【关键词】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地方政府;主要途径

1.创造良好的地方发展环境和建立培育市场体系

地方区域发展环境能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管理水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个或几个要素处于主要地位的环境各要素,影響这一时期区域的性质和特征,有时还起决定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环境的质量,满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地方区域发展环境,从目前地方实际情况出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速度,社会综合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为企业积极培育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第二要建立产权关系健全、市场主明确体、市场完备,市场规则统一公开的健康市场。发育不充分的市场,影响了我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地方政府要健全市场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各类软件,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抓好各类市场硬件建设。如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交易的规则,使市场交易公平,市场秩序良好,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保护;创造有利条件将权利还给市场,培育各类行业管理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让它们监督管理市场,并提供适当服务,沟通企业市场与地方政府。[1]

2.完善地方政府经济管理制度化建设

厉以宁指出:“强化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政府管理社会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各类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抓好重大措施的贯彻落实等。”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必须把制度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上,如政府保留的审批项目、取消审批的核准项目、政府采购活动、对地方企业或市场的管理、调节分配、配置资源、管理市场等,都需要细致、周到的制度作基础和保障。在经济转轨时期,地方管理规则缺位,这不仅影响了市场秩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导致了地方区域不和谐。一些地区经济纠纷严重和上访案件增多,都与制度缺失有关。地方政府转变经济管理职能的前提是制定出科学公正有效力的管理制度,同时要保证制度建设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一是要弱化主管部门的制度设计权和颁发权,强化综合部门和专司制度制定机构的制度制定权,即最大限度的减少制度执行者的制度制定权。政策制定机构可以同时进行监督,但政策制定机构和执行机构必须分设。第二是减少政府的制度制定权,扩大民主监督范围。第三是限制地方官员的制度独断权,提高群众和专家的制度制定参与度,确保制度建设的严密性。第四是建立制度评价制度,形成制度改进机制。[2]

3.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重点、讲求实效

社会经济管理研究问题涉及面宽,既涉及社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价值取向,也涉及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还涉及社会管理手段、方式方法以及能力建设,同时也涉及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社会建设等问题,内容十分丰富。在研究中,要善于发现和抓住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要善于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管理的发展规律,避免一般性议论和罗列社会现象。不同研究单位之间要加强合作交流,对于重要的难点问题可进行集体攻关。一些重要信息、重要情况要及时交流、通报,做到信息共享、成果共享,避免出现各自为战、重复劳动。要拓宽研究视野,提升整体研究水平。加强社会经济管理质量的同时要提高研究技术成果水平。要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进行工作。要坚持全方位研究、深入研究、创新研究,要严把好对经济管理研究成果的质量关,要讲求实效。在经济管理研究中,要注重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在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创新和提高,而不是一切都从头开始研究。在研究中,要基本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兼顾,侧重于应用研究,把研究重点放在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服务上。[3]

4.深化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要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不能“错位”;办事手续应该越简单越好,方便基层,方便老百姓,不能“扰民”。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府机构组织、职能、编制法定化,行政程序法定化,行政审批法定化,行政收费法定化,行政处罚法定化,招标采购法定化,投资行为法定化,行政执法责任法定化,内部管理法定化。二要实行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不仅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而且也为民众的参与确定了途径和范围。地方政府必须下放一定的权力,向下授权、向社会组织授权,将行政职能分散化,使某些下管区域的政府管理职能通过市场中介组织来承担。同时,管理和决策的重心也要下移,要在合理范围内降低决策层次,这样才有利于行政权力的规范运行[4]

5.加强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创新意识

各级地方政府要借鉴相关企业管理理念思潮,运用创新的管理理念来指导政府管理工作,才能增强政府管理的能力和绩效和解决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而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发展要求。经济管理中既要重视对经济的全面发展,又要重视经济发展的和谐均衡,有必要提高对经济管理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传统的陈旧思想。社会发展的加快,经济管理的思想应适应时代的需求,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调整,加强经济管理的创新意识,不断地积累经验,促进经济管理的发展。创新意识是经济发展的有利途径,经济管理的不断完善和进步离不开创新意识的发展,创新思想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经济管理融入创新意识,结合实际的情况逐渐提高经济管理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晏军.论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创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2.

[2]孙咏琴.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5:21-21.

[3]赵子文.新时期如何加强社会经济管理的现实思考[J].中国对外贸易,2011,12.

[4]胡同宁.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8,6.

作者简介:晏祎(1978—),河南光山人,硕士,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9.公共关系的主要职能 篇九

1.信息管理(即信息采集职能)--公共关系活动就是信息传播与沟通的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信息有: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

2.咨询建议--指公共关系人员向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提供有关公关方面的信息意见,作为决策的依据。内容包括:(1)对组织内部方针政策提供咨询意见(2)对组织公共关系战略、经营战略提供咨询意见(3)对组织生存环境相关发展变化预测咨询。

3.宣传推广--社会组织通过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等手段,向其内部及外部公众宣传传递有关组织各方面信息的过程。

4.协调关系(即协调沟通职能)--社会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其与社会公众间的协调状态,而沟通保证了关系的协调。协调关系的方法有:反馈调节,感情疏通,信息分享。

5.危机处理--社会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或在危机发生时为及时控制危机减少损失而采取的措施。危机处理可以维护、恢复或刷新社会组织形象。

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课程,适用于个人及任何组织。

公共关系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组织为了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运用传播、沟通媒介和手段,与其公众结成的利益一致的社会关系。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公共关系理论和实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实务,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需要。编辑本段对象

作为一个学科,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看,它必须包括所有的公共关系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运用传播手段处理其各类公众的关系的行为,它的社会现象和活动规律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三大方面,即公共关系学研究的三个具体对象:

一、是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职能的公众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二、是作为社会组织与其公众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

三、是作为处理与各类具体公众的关系的公共关系的现象和规律。编辑本段内容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九个方面:

(1)公共关系学的概念、范畴及其本质(说明“什么是公共关系”);

(2)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说明“公共关系的来龙去脉”);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及其功能(说明“谁在搞公关?搞什么?”);

(4)公众对象分析(说明“与谁开展公关活动”);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说明“公共关系怎样做”);

(6)公共关系的媒介及其应用方法(说明“公共关系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进行”);

(7)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说明:公共关系工作主要做些什么“);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和研究的国情和特色。编辑本段意义

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认识:

(1)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对外开放需要加强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双沟通,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了解世界,一方面向世界传播自己;对外开放使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树立公关意识和加强公关管理;对外开放需要按国际惯例办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学习和运用公共关系有利于完善和规范组织的行为。

(2)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体制改革促进了横向联系的发展,使组织的社会关系日益复杂,给组织的关系状态(社会关系和舆论)和行为方式带来了新的变化,因此需要应用公共关系加强组织的社会沟通和社会协调。

(3)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了大范围的分工协作关系和激烈和市场竞争关系,企业组织需要运用公共关系来拓展合作关系,加强竞争能力,树立组织及其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和沟通方法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观念和交往行为的变化。特别是大众传播的发展使公众舆论的作用日益增强,从而使组织形象管理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运用公关手段来了解舆论,引导舆论,改善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

(5)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需要加强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增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气氛。

编辑本段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是中国公共关系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新课题。要回答这个课题,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的国情,研究中国公共关系实践暴露出来的特殊问题,分析中国公共关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努力总结经验,概括规律,再指导实践。

研究”国情“,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关系学的先决前提。这里仅就公共关系成长所需的条件角度去分析”国情“。从文化心态来看,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了正道直行,贵和持中、民为帮本,平均平等及重情轻理等诸多方面,分析这些传统文化精神,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公共在中国传播或正或负的种种影响。再从经济方式上看,迄今为止的中国经济仍未达到充分的市场经济水平,而是计划经济,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混杂的结合体,最后一方面,则是在世界经济的冲击下,在开放浪潮中所涌现出来的市场经济。它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既不充分,也不平衡。这是造成我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先后快慢不一的主要原因。最后从管理体制上看,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仍是中国管理体制的一大弊端,尤其突出的是,我国现有的舆论一统,媒介垄断,极少民办报刊,其结果必然是媒介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传播体制僵化,沟通渠道单一,民意和舆论的社会作用不强。这将大大影响公关的社会效果。

尽管公共关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尽管我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与社会信息化等方面还有相当多不完善,不发达之处,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体制改革的深入,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及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国公共关系的蓬勃发展是不可避免并不可阻挡的,公共关系中国化有着令人鼓舞的辉煌前景的。

公共关系是什么意思?

1、社会组织

2、公众

3、传播

公共关系的基本特征

1、形象至上

2、沟通为本

3、互惠互利

4、真实真诚

5、长运观点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公共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人际关系指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1)从工作内容上看,公众关系中包含了许多人际关系。(2)从工作方法看,公关工作需要运用人际沟通的手段,要求公关人员具备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1)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2)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是私人关系;(3)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人的交际技巧;(4)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局限于人际传播。国内专家学者关于公共关系的定义也比较多,如:

⑴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或职 能。

⑵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了解和信 赖的关系,以取得理解,支持和合作,从而促进组织本身目标的实现。

⑶ 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产业或组织,为了增进内部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为自身事业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关系环境,在分析和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内部、外部关系时,采取的一系列科学的政策与行动。

公共关系的定义,尽管说法不同,但有几点是相同的:第一、主体、客体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主体,我们这里指企业;客体,这里指社会公众,指用户;媒体,指新闻媒界,如电视、报纸等。第二、“三体”利害相关,利害一致,这是公关活动开展的基础。第三、内求凝聚,外求开拓,志在发展。第四、公关的内容是三体之间的关系,公关的核心是塑造主体形象,感染影响客体,达到共鸣的目的。第五、公关是一种软性的外施艺术,是管理科学人事管理的艺术化等。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内容大致包括九个方面:

(1)公共关系学的概念、范畴及其本质(说明“什么是公共关系”);

(2)公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说明“公共关系的来龙去脉”);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及其功能(说明“谁在搞公关?搞什么?”);

(4)公众对象分析(说明“与谁开展公关活动”);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说明“公共关系怎样做”);

(6)公共关系的媒介及其应用方法(说明“公共关系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进行”);

(7)公共关系实务活动(说明:公共关系工作主要做些什么");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和研究的国情和特色。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公共关系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构成这个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些基本概念。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的Public Relations。Public意为“公共的”、“公开的”、“公众的”,Relations即“关系”之谓,两词合起来用中文表述便是“公共关系”,有时候又称“公众关系”。

自从公共关系诞生以来,人们给其下一个准确定义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由于每个人的认识角度不同,对公共关系内涵的理解也各异,于是就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公共关系定义。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的公共关系学者莱克斯·哈洛(Rex Harlow)博士就搜集到47个公共关系的定义;还有人说,公共关系的定义已有上千条之多。于是有人不无幽默地说有多少公共关系学者,便有多少种公共关系的定义。

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提出的定义: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属于一种经常性与计划性的工作,不论公私机构或组织,均通过它来保持与相关的公众的了解、同情和支持,亦即审度公众的意见,使本机构的政策与措施尽量与之配合,再运用有计划的大量资料,争取建设性的合作,而获得共同的利益。

⑵美国公共关系协会征询了2000多名公共关系专家的意见,从中选择了四则定义,中两则的内容是:首先,公共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为获取大众之信任与好感,借以迎合众之兴趣而调整政策与服务方针的一种经常不断的工作;同时,公共关系是将此种已调整的政策与服务方针加以说明,以获得大众了解与欢迎的工作。

⑶美国公共关系研究与教育基金会主席R·哈罗博士,通过征求83名公共关系领导人的意见,研究了472个定义,得出结论,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帮助一个组织与其公众之间建立和保持相互沟通、了解,接受与合作的渠道;参与问题和纠纷的处理,将公众的意见传达给管理部门并做出反应;明确与加强为公众利益服务的管理责任;它还作为监视预警系统,帮助管理部门预先做好应变准备,与社会动向保持一致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它用调查研究和正确并合乎道德的沟通技术作为其重要手段。

10.企业公关部的主要职能 篇十

光起庄京源

广告宣传活动,是企业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广告宣传,可以广 泛地向公众传播企业形象,推广企业产品。

一个成功的广告宣传,必须有独具创造性的完整策划方案,以及精良的制作。创意是一个广告的核心,是打动人心的精髓。今天,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功能创意,它是创意的根本。

在现代经营理念的推动下,企业越来越重视广告的运用。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广 告创意,也都知道创意是一个广告的核心,到底如何产生一个好的创意,百家 争鸣,各抒己见,似乎没有一个定论。

在这里,我们先举一个例子。一个著名广告公司的资深策划,在一次对广告创 意和广告效果的谈论中,表达了他对广告业和广告市场的焦虑和无奈。现在大 多数企业都在委托专业广告公司进行广告策划和制作,有的干脆全盘委托出 去。但问题出现了,因为最后的审定,还是由企业把关。结果有两方面:一是 企业在审定时,认为该广告缺乏创意,或艺术水准较低,不能通过。另一方 面,做一个广告策划,不管是企业形象广告,还是产品广告,都要对该企业及 其产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不是从一个角度,而是多向的、纵深的了解。那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广告,即使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意境和欣赏价值,如果脱离 了某个主题,抓不住企业提出的要求,也是白搭,人家绝不会通过的。看来,要使一个广告既得到公众的认可(即广告效果),又让企业满意,就必须要有一 个符合企业要求、与众不同的优秀创意。我们认为,企业对广告创意所提出的 要求,是形成广告创意的首要因素。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广告的功能创意。功能 创意一般由公关部提出。

功能创意,就是以功能来指导广告创作。每一个广告策划方案提出之前,最先 确定的应该是这个广告的功能。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企业的整体营销战略,来制定具体的宣传目标。这是很关键的。公关部在研究并提出功能创意的过程 中,是否能抓住一个或几个宣传点,极为重要。比如汽车的广告,我们要明确 产品的特点,哪些方面与众不同,有什么性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德国大众公 司的广告创意工作就是很好的一个范例。该公司在汽车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的 研究是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故而我们看到的大众汽车的许多广告宣传资料中,尤以它的ABS系统给人的印象最深。当然,大众汽车的其它性能和外观造型设 计也是相当不错的。对ABS系统的宣传只是作为它的一个入手点,这个功能创 意是相当成功的,这个宣传点的引入,令其广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

11.文化教育科主要职能 篇十一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活动持续发展, 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宝鸡市在建设“文化宝鸡”的基础上, 针对宝鸡民间艺术品类别繁多, 特色突出, 农村公共文化活动有序开展的实际情况,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财政投入, 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工程。2012年1-8月份, 全市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电影放映活动、农村体育和文艺演出活动共计支出1 558.5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倍, 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结合宝鸡实际制定管理办法

根据中省财政关于下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通知精神, 市财政、文化广电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了解群众对农村文化的实际需求。在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了《宝鸡市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宝鸡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场次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对专项资金补助标准、使用范围、拨付程序等作了具体规定。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具体的补助标准是:中省补助标准为每个行政村每年1万元。市、县 (区、高新区) 财政落实配套资金足额列入年度预算。 (1)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基层服务点中省补助标准每村每年2 000元; (2) 农家书屋中省补助标准每村每年2 000元; (3) 农村文艺演出活动中省补助标准每村每年2 400元; (4) 农村电影放映活动中省补助标准每村每年2 400元, 按规定每村每年12场, 每场市、县各配套补助50元, 即1 200元; (5) 农村体育活动中省补助标准每村每年1 200元。

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 坚持“项目管理, 责任考核, 科学评估, 择优支持, 公开透明, 注重实效”的原则, 由财政部门、文化主管部门共同管理。专项资金实行“财政预算、国库直拨、报账核算、专款专用”的方式进行管理。

(二) 健全制度, 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各乡镇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按上年度上级分配的资金指标, 编制本辖区年度文化活动方案, 报县区文化广播电视局、财政局审定执行。专项补助资金按专项资金拨付审批程序实行县财政专户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事前预拨、事后报账制度。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和农村体育活动项目由县文化广电局会同业务主管部门 (体育局、县文化馆等) , 按年度计划考核指标绩效考评后, 由项目单位填写补助资金报账单, 经审核后, 在乡 (镇) 财政所按项目资金报账制度报账, 报账资金以转账形式直拨项目单位。农村文艺演出活动补助资金, 由演出团体 (县区剧团等) 凭报账票据、演出回执单, 按报账程序在乡 (镇) 财政所或县区财政专户报账, 资金直接拨付演出团体。农村电影放映活动补助资金, 按照《关于印发〈宝鸡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场次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宝市财办教[2012]135号) 规定: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性放映场次补贴资金, 中省每场补助200元, 市县 (区、高新区) 级每场配套补助各50元, 每场共计300元 (每个行政村每年12场编制) 。补助资金实行“先放后补”管理模式, 中、省、市补贴每场250元, 根据市财政局和市文广局核实的场次由市财政局经市文广局专户拨付给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 院线公司于每年7月、12月底前将资金下达到县区服务站。县区配套资金每场50元, 根据县区财政局和文广局核实的场次于每月7月、12月底前直接拨付县区数字电影服务站。

(三) 齐抓共管, 抓好项目实施

为确保五项活动落到实处, 市县文化广电、财政、体育、各乡镇街道等单位各司其职, 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 全力抓好项目实施。一是抓好项目启动。各乡镇、农林场制定年度文化活动方案。剧团演出、文体活动的节目及具体安排都要报县区文化广电部门审核后执行。二是抓好项目实施。严格按照年度方案的安排开展相关活动。乡镇文体活动的开展需经县区文化广电、体育局组织人员实地观摩审核, 并需当地观看或参与活动的农民群众代表签字留名;对电影放映, 在每套放映设备上加装了GPS/GPRS定位回传系统, 使“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落到实处。三是抓好资料收集。各单位在每月最后一周要将开展的演出、放映的场次和文体活动的次数、参加活动人数、经费使用情况及活动影像记录等相关资料报县区文化广电局、体育局、财政局备案。

(四) 强化监督, 确保资金安全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形成监督制衡机制, 杜绝了挤占挪用资金现象的发生。一是实行资金县乡镇财政报账制度。农村文化专项资金设立专账, 固定专人, 实行报账制管理。二是建立资金审批拨付制度。统一填写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报账凭证。接受演出的行政村, 组织文体活动的乡镇文化站和上述三联留存单位负责人都要在单据上签字并加盖公章。电影放映活动按照管理细则实行市级报账制外, 其余四项在县乡财政专户报账。三是健全专项检查制度。文化、财政、审计部门对活动的开展情况、资金的支出进行不定期检查。严禁截留、挪用和挤占专项资金, 对违反资金使用规定虚报、冒领、领取回扣等行为, 严格追究责任。四是健全社会监督机制。设立了举报电话, 并将全年演出、放映和组织群众开展的文化活动情况不定期向社会公布, 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五是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各县区财政局于每半年末10日内将编制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出使用情况报表报送市财政局科教文科

二、主要成效

(一) 建立信息通达机制

截至2012年8月底, 全市各行政村已全面建起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 各项信息渠道畅通, 文化室宽带接入, 运行维护及开展文化宣讲讲座等活动正常开展。农业技术、法律知识、农产品推销、外出务工等信息畅通。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 包括各项惠农补贴网上公示后, 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二) 农家书室基本覆盖

近年来, 宝鸡市高度重视“农家书室”工程建设, 采取分年实施, 分批推进的方式, 在全市行政村建起了功能齐全的农家书室, 并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图书借阅等制度, 开展农家书室专 (兼) 职管理员业务培训, 确保农家书屋规范运行。截止目前, 对已建成的“农家书屋”配备涉及政策法规、科技教育、医疗保障、文化法律等10余种图书, 购买戏曲、歌曲、影视等光盘, 订阅了涉农报刊。每当茶余饭后, 下雨农闲, 进农家书屋阅读已成为广大农村群众的一种喜好。

(三) 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2012年1-8月份, 送戏下乡510场、放映电影1.5万场、乡镇文体活动节目丰富多彩, 如送戏下乡中, 专业剧团既有大戏、折子戏, 也有歌舞、现代戏;在电影放映中, 精心挑选了一大批红色影片在全市各地巡回放映, 让广大党员、农民群众及中小学生重温历史,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 订购了《农村生育与致富》、《懒汉养猪法》、《标准化优质栽培苹果》、《农村饮水卫生》、《管好桑园多养蚕》等大量与农民群众生产种植、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相关影片, 使农民群众通过观看影片受到教育和启发;在乡镇文体活动中, 很多乡镇结合本乡本土特有的娱乐活动进行比赛, 有的开展了全域性的武术比赛、体育比赛、歌舞比赛。通过活动的开展, 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麻将风、赌博风的漫延, 营造了健康、和谐、文明的农村文化氛围。

(四) 促进了剧团良好发展

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前, 由于戏剧市场的长期低迷、萎缩, 使各级剧团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和发展困扰。“政府买单、农民看戏”措施推出后, 不仅农民有戏看, 剧团也有事做, 取得了一举多赢的效果。为做好专业剧团的送戏下乡, 各乡镇与县区剧团签订了演出协议书, 让戏剧真正走进了田埂地头, 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

(五) 传承弘扬了特色文化

宝鸡有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 民间艺术品类繁多、特色突出, 有皮影、木偶、剪纸、刺绣、布制品、社火脸谱、彩灯、泥塑、漆画、木版年画、草编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经乡民农妇之手代代相传, 继承发展, 始终保留着周秦文化的遗风古韵, 闪烁着中华原始文明的奇异光彩, 素有“地上文物”之称。宝鸡也因此被誉为“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流传至今的宝鸡民间故事、歌谣、谚语, 作为民间文化资源的重要内容, 已经文化部门编辑成册。宝鸡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注目,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宝鸡社火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亚太文化周上大放异彩,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以《陕西社火在大雨中燃烧》为题作了报道;专题片《西府社火》、《岐山人远年》在凤凰卫视播出;具有民间高跷绝技的幽默小品《赶犟驴》, 在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节目中播出;岐山索王锣鼓荣获全国“群星奖”银奖, 并在中央电视台《城市平台》栏目活动中, 为宝鸡市争得了荣誉;以反映宝鸡民间艺术为内容的专题片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陇县枕头猪、凤翔泥塑马、泥塑羊分别入选国家名片——生肖邮票;陈仓区是文化部命名的社火之乡、凤翔县是文化部命名的泥塑之乡, 千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 民间艺术多次应邀出国办展、表演;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舞剧《箫史弄玉》多次东渡日本访问演出等等。丰厚而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 已成为建设“文化宝鸡”、打造旅游名市不可缺少的依靠力量和特色基础。

(六) 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 专项资金管理有序

为了提升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进一步规范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专项资金管理,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 拟定了《宝鸡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免费开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补助专项资金管理作了具体规定, 进一步规范了资金拨付使用程序, 确保了专项资金按规定用途和标准拨付使用, 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三、存在问题

(一) 农村文化机构不健全

据调查, 有的县区乡镇文化站机构不健全, 人员无编制, 未设专职人员, 工资待遇和公职身份得不到解决, 待遇偏低, 导致基层文化干部队伍极不稳定, 从而使一些文化站人去站空, 形同虚设, 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村级文化基础薄弱, 文化建设滞后, 有的村没有文化专职人员, 工作难以开展。

(二) 农村文化硬件建设滞后

有的乡镇文艺表演缺少文化活动场所, 演出安全性存在隐患, 很难确保按计划完成任务。乡镇自办文体活动, 举办一场较大的活动, 如农民运动会, 奖品、吃饭、相关器材购买等开支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 同时, 每次活动还要上报相关材料, 报账也要往返相关部门, 而中省给每村每年农村体育活动补助1200元, 农村文艺演出活动补助2400元, 并不能激起乡镇开展自办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三) 农村文化人才缺乏

由于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 留守家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儿童。由于身体、农忙、照顾孩子等原因, 没有时间精力去观看文化活动, 更谈不上去参加相关活动。同时,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单一, 各乡镇民间艺人青黄不接, 有的民间文化频临失传。存在各自为政, 散兵游勇的不利现象。其他产业如影视、戏剧、美术、曲艺等从业人员少, 无品牌, 收入不稳定。

(四) 政府投入力度不够

由于经费不足, 有的县区乡镇文化站和村图书室图书紧缺, 只摆放几份党报党刊和陈旧书刊, 加之文化站存在设施被挤占、挪用的现象, 设施得不到有效改善, 文化站失去了其应有的文化宣传培训职能, 无法开展正常的文体活动。由于经费问题, 使农村“2131”工程开展比较困难, 有的县区电影院房屋年久失修, 舞台窄小, 设施落后, 无维修改造资金。县区文化市场稽查队经费紧缺, 人力、物力、财力相对不足, 稽查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五) 县区剧团面临严重的生存压力和发展困扰

据调查, 有的县区政府对剧团投入不足, 所拨资金只能缴养老保险, 其余全靠自身收入。剧团职工没有生活保障, 依靠低保维持生活。由于资金严重不足, 难以排练新的剧目, 还是几十年前所排的陈腔老调, 而且随着老龄化, 演出人员逐年递减, 有的演职人员另找出路, 养家糊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同剧种的舞台、灯光、服装、字幕都在变化, 但秦腔剧团没有发展, 而且还倒退了。据调查, 大多数县区没有流动舞台及车辆, 送戏下乡费用大, 加上受演出时间、农村居住分散等因素影响, 演出后收费困难。

四、对策建议

(一) 加大财政投入, 加快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扩大范围。农村文化活动建设涉及方方面面, 要在五项活动的基础上, 加大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二是提高标准。比如乡镇自办文体活动 (或专业剧团到农村文艺演出活动) 每次补助标准过低, 应有所提高。三是配备必要的文化设施。最好能给县区配备文化稽查专用车, 给电影放映及送戏下乡配备专用车辆和流动舞台, 并给予必要的房屋维修和设备购置专项经费, 以保证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四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乡镇文化专业干部的整体素质, 使40%的文化站达到市级标准, 有效解决乡镇文化专干的工资待遇和公职身份问题。结合国家对县乡村三级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 进一步加大县财政的资金配套支持力度, 实现村村有文化室、图书室, 形成以县文化单位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枢纽, 村、社区文化室、图书室为节点, 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网络, 大力开展文化活动, 加强信息交流, 促进文化网络建设步伐。五是县区财政按规定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设立财政专户核算, 全面和明晰反映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 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二)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 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 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从源头抓起, 农村各中小学要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三是以专业团队演出为契机, 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逐步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 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 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四是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尤其对乡镇文化站应该配备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专职人员, 对有一定创作能力和实力的业余文化人才实行破格录聘, 形成人尽其力、配备合理的梯级结构。必要情况下, 由政府出资委托培养文化专业人才或选派大专毕业生在乡镇文化站、村及社区文化室任文化协管员, 由中省财政按乡村社保协管员补助标准拨付人员经费, 确保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 财政应设立“以奖代补”资金

各级财政应设立“以奖代补”资金。按照计划和目标责任指标评分标准, 针对实际考核情况,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打分, 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和相关信息给县 (区) 部门、乡镇和优秀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经费。对差的县 (区) 单位, 通报批评。对于群众文化活动先进个人、先进名人、民间艺术精品给予必要的奖励, 以弘扬特色文化。

(四) 加大对文艺演出和文体活动专项资金的补助比重

农民最喜欢戏曲表演, 更喜欢自己参与到各种文艺演出和文体活动中。逢庙会及重大节日庆典、红白喜事, 农民自己出钱请戏剧团演出, 说明送戏下乡效果最好, 尤其是地方戏深受农民欢迎。有的乡镇每逢节日都要举行文化活动, 如拔河、赛龙舟、棋类比赛、篮球、羽毛球比赛、歌舞、文艺演出、社伙等等, 活动场次超出计划安排, 经费靠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是不够的, 均由各乡镇自己出钱搞活动, 该项活动老百姓参与面广,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难等问题。这些活动让农民群众深深体会到了党对农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 对于密切干群关系, 增强政府凝聚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 建立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

12.文化教育科主要职能 篇十二

一、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内容和意义

政府职能创新是指政府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而不断地对政府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整。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主要是为了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丰富人们文化生活和加强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一)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政府公共文化职能的方向。政府必须清楚,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以人文本, 坚持以文化为本, 坚持以均衡发展为本的方向。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转变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举措, 方向要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体现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导向和共同价值准则, 引导全社会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2.确定文化职能服务的范围。如果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范围不能确定就会造成政府与人民利益的冲突。政府应根据自身能力, 保证社会公平的前提下, 正确处理市场和公共利益。

3.转移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的重心。政府要尽量只制定宏观方向, 而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市场, 只有采取政策职能和执行适度分离, 引入市场机制, 因为竞争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在公共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是世界各国比较普遍的做法。这有利于改变原有的政府包揽一切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公共服务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

4.调整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结构。“职责同构”一直是许多政府问题的根源, 不调整不足以清除问题的根源, 结构的调整是利益结构的调整, 关键在于政府职能部门权利的划分与规范。要调整结构应首先理清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的职能分工。即谁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谁是文化产品的提供者。其次要改革公共与私有、不同文化组织间的分工。

(二)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意义。

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目标, 但由于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 几乎没什么经济回报, 所以很少有社会资金投入, 因此政府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就应承担起来这项任务, 因为从国家的角度来讲, 他有着以下的巨大意义。一是促进社会和谐, 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二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有利于创新性国家建设。三是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促进文化公平。

二、公共财政为政府公共文化职能创新提供重要的制度和物质保障

公共财政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 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它主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弥补“市场失效” 缺陷。公共财政的历史使命, 在于它支持、促进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有市场经济体制, 必有公共财政, 二者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交替推动, 共同前进, 是一种紧紧捆在一起的双边互动的关系。界定财政职能范围, 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政府作为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其能力水平毫无疑义地要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其履行职能的前提, 同时还受公共财政状况和运行机制的影响和制约。

(一)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公共财政是为了人民的公共文化需要而进行的政府财政收支活动。有以下主要特征: (1)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其主要目标; (2) 促进社会公平; (3) 非营利性; (4) 接受群众监督。

(二) 公共财政与政府公共文化职能创新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 私人难以通过市场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只能由政府提供。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要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实现。公共财政和政府职能是密切相关的, 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是推动各项改革走向深入的关键环节。同时, 财政作为政权运转和政府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 财政体制改革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行为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政府职能变化也影响公共财政的建立, 政府职能结构决定着财政支出结构, 而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同时反映着政府职能结构的变化, 所以说公共财政建设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面, 由于公共财政的支出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客观上存在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在一些偏远相对不太发达地区, 较高的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却无法换来等价的经济利益和财政收益, 迫使一些政府放弃了对公共服务尤其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改善和提升。因此, 中央和省级政府能否实现对欠发达地区的公共财政倾斜是平衡公共文化服务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重要条件。

三、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公共财政制度

党的十七大以来, 政府建立起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财政制度, 其主要表现为:

(一)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理念, 提高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更好的为政府提供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环境的公共财政。只有公共服务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 建立起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 才能更好地建立公共财政。

(二) 协调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缺位是指政府在该起作用的地方的监管缺失和服务缺失现象。越位是指政府没有很好地界定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 干了一些在自己权利范围之外的事情。错位就是不同层级的部门之间存在的重复关系。就是政府多花了钱, 却没有多办事, 花钱养闲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真正做到“市场能做的, 政府就不要去做;市场不能做或做不好的, 政府就要去做”。构建公共财政体制, 当前要大力培育公共财政理念, 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公共财政体制下, 为履行好政府的调节经济、监管市场、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必须杜绝以上“三位”现象。

(三) 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转移公共财政的支出重心。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心随着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已经发生了变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而我国目前社会分层、社会贫富差异较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政府应增加农村地区和落后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使社会分化保持在合理的张力之内, 不同群体的需求与利益能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逐步建立健全“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四) 加大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 提高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能力和水平。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型和创新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对政府财政执行情况监督, 促进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实质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政府财政行为的约束机制, 使政府各部门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转变。

四、结语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政府和理论界都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实践, 本文通过对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创新、公共财政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以期望对地方政府在公共财政视角下看待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创新提供新的观点。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 我国各地方政府纷纷推出了加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措施。而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创新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其中, 公共财政是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的物质基础。为此笔者就在公共财政视角下政府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当中进行创新做了探究。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介绍了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进行创新的内容和意义;第二部分, 讲了如何就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提供财政服务;第三部分, 公共财政就促进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可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公共财政,公共服务,政府职能

参考文献

[1].温家宝.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

上一篇:我爱我家的作文资料下一篇:古镇作文四年级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