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

2024-06-24

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9篇)

1.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一

职工队伍情况调查问卷

单位名称:-----------------所属区域(镇/街):昌平区回龙观镇

1.本企业性质是?

A.国家机关/事业单位 B.集体企业 C.民营/私营/个体企业/与港澳台合资/合作中外合资 D.其他

2.目前单位职工总数是_________人。

3.其中平均月收入低于900元的职工有_________人。

4.平均月收入低于1100元的职工有___________人。

5.本单位(企业)建立工会了吗?

A.有 B.还没有(选择B的在备注中说明未建会的原因及存在的困难)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

6、单位(企业)是否为员工上了社会保险?

A.有,险种(可多选):

①养老; ②工伤; ③医疗; ④失业; ⑤生育

B.无,原因:

①企业不购买; ②员工不配合; ③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7.企业是否已与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

A.否,主要原因是: ①企业不签; ②员工不签; ③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

B.是,①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为:

(1)工会指导劳动者签订;(2)企业拟定并与劳动者协商签订;

(3)企业单方拟定,强制性签订

8.对于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是否有安全管理规范?A.有 B.没有;是否对从事此类工作的职工给予特殊补偿?A.是 B.否

9.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职工思想动态情况?

10.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那些?

11.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实行绩效工资后,在落实中引发了哪些问题?(区教育工会负责调查上报)

2.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二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2008年分配于我院的104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104份,有效问卷10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内容:

采用统一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此前是否学习过医院感染课程,是否从其它学科、带教老师处获知过医院感染诊断和预防的相关知识,是否知道《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是否可以避免的看法[3];②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的常识,多耐药菌的概念和隔离种类,洗手指征的掌握,常见的自身防护措施,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和管理;③实习期间带教老师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言传身教(主要是洗手和职业安全教育),见习和实习时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工作内容的印象,对医院感染管理和培训方式的需求和建议。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匿名自填的方式,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讲解调查内容和答题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答完问卷后当场收回。

1.2.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Data 3.02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人员基本情况

2.1.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2008年新分配我院的职工,其中男性19人,占18.27%,女性85人,占81.73%;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4.32±2.8岁。

2.1.2 毕业学校及学历分布

所读大学为部属的18人(占17.3%),省属的67人(占64.4%),地区属的19人(占18.3%)。博士2人(占1.92%),硕士29人(占27.88%),本科55人(占52.88%),大专18人(占17.31%)。

2.1.3 专业构成

临床医生43人(占41.35%),医技13人(占12.50%),护士48人(占46.15%)。

2.1.4 实习时医院的情况

实习时的医院级别为三级甲等的91人占(87.5%),三级乙等9人占(8.7%),二级甲等的3人占(2.9%),二级乙等1人占(1.0%);96.15%的职工此前无医院的正式工作经历。

2.2 新职工的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知及需求

2.2.1 对医院感染发生的态度,有55人(52.9%)认为医院感染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并发症。

2.2.2 新职工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知方面,只有48.8%的临床医生和47.9%的护士在实习时见到过带教老师为病人换药前是主动洗手的。在实习期间,有86.47%的临床医生、61.54%的医技人员和93.80%的护士,接受过基本的职业防护知识教育。仅有52人(占50.00%)表示在实习或见习时接触过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在新职工的印象中,59.62%的表示见到院感专职人员的管理行为是在检查病区的环境卫生,57.69%见到专职人员在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采样,只有21.15%表示接受过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开设的讲座。

2.2.3 新职工的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2.2.4 新职工对医院感染管理教育形式和内容的需求,见表2。

3 讨论与建议

3.1 医院感染是每个病人和医护人员都无法回避和忽视的临床难题[4]。医学生从进入医院见习、实习开始就有各种机会参与患者的治疗,也包括侵入性操作;正式工作后,也是临床一线诊疗的主力军。因此,他们是否知晓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是否能自觉地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将直接关系到患者及其自身的安全。本次调查的对象毕业于省属以上大学的占81.70%,96.15%在参加工作前无在医院的正式工作经历,96.2%在三级以上的医院实习,被调查人群就读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所实习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 从新职工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除了对医疗废物的分类这项法规的要求有较好的掌握,其他如医院感染是否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医疗器械在灭菌前应该彻底地清洗,常见的多耐药菌及其隔离方法等医院感染基本概念的认知是匮乏且陈旧的。有文献表明,工作年限少于1年的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的机会占87.7%,而实习医护人员由于操作经验不足、对工作环境不熟悉等原因,更容易发生各种锐器伤[5,6],但医技人员中仅61.54%的人被告知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对于使用后的注射器是否应回套针帽这个简单的职业安全操作,医生和医技人员中分别只有25.58%和23.08%能正确地作出回答。这样的现状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3.3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未开设医院感染学课程,本次调查也显示,只有6.25%的护士在学校里学过医院感染学。医学生只能从微生物学、内外科学中涉及感染的部分中略知微薄的医院感染知识,这就直接导致他们对医院感染认识的先天不足。在医院里,传统的医院感染控制重治轻防,护士负责消毒隔离工作,医生关注医院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忙于感染病例的资料收集和统计,而病人和医护人员真正需要的感染预防问题没有人员予以全程关心和负责[3]。本次调查显示,实习见习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印象局限于低层次的检查环境卫生和对医护人员的手部采样;临床带教老师也欠缺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无论是理论教育还是实际行动都未能给见习实习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

3.4 本次调查显示,实习见习期间接受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主要为护士(81.3%),这与长期以来消毒隔离是护理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有关,但随着各种先进医疗技术手段的发明和运用,导管相关性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耐药菌的控制等严重的感染难题对感染控制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医院感染管理的内容绝不应仍局限于护理性质的消毒隔离。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长期规划,实施针对不同人群的教育和干预[7]。调查表2显示,新职工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需求既包含如何正确诊疗感染患者,也有如何加强自身职业安全,同时,他们也期待形式多样的医院感染教育形式。这就对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首先要与时俱进,改变观念,强化自身业务能力,摈弃传统的埋头收集数据、采样及生硬的检查方式,主动到临床对操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指导和交流;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如制作《院感通讯》、利用院内网络信息平台,发放小册子、张贴宣传画、实践操作技能评比等方法,教育推广医院感染控制的理念和知识[8]。国外许多经验证实,采用积极的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9]。其次,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绝不仅仅是医院感染管理科一个部门的事;医院感染网络监控小组成员应由带教老师兼任,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召开三级网络会议,平时积极沟通,充分发挥医院感染三级网络中每一位成员的作用,以实际行动对医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并将医院感染知识和操作考核列入实习成绩,全程、全面地宣传医院感染控制的理念和知识[10]。

摘要:目的:了解新职工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08年分配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新职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基本知识、见习实习期间带教老师的感控知识和行为指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印象及其需求。结果:新职工的感染控制观念陈旧,医院感染知识匮乏,见习和实习期间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未能树立好的榜样;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管理内容仍停留于低层次。结论:医院感染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干预,充分发挥医院感染三级监控网络的作用,使医学生从进入医院实习起,就接受全程全面的医院感染理念和知识。

关键词:医院感染,知识,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Wu CJ,Gardner GE,Chang AM.Taiwanese nursingstudents'knowledge,application and confidence withstandard and additional precautions in infection control[J].J Clin Nurs,2008 Jul 17.

[2]吴安华,徐秀华,易霞云,等.121例医学院学生医院感染知识匮乏引发的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2000,16(9):540.

[3]胡必杰.转变观念改革系统共创医院感染“零宽容”[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9):708-709.

[4]胡必杰.不容忽视的临床难题—医院感染[J].上海护理,2004,4(5):58-59.

[5]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杂志,2003,38(6):422-425.

[6]刘宴伟,李丽婷,潘继红.医护人员针刺伤现况调查及防护对策探讨[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4):49-53.

[7]韩培华.医院感染管理的教育与宣传[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8,18(5):41-42.

[8]韩全乡.如何做好医院感染的在职教育[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2):145-136.

[9]Safdar N,Abad C.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on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a systematic review[J].Crit Care Med.2008 Mar;36(3):933-40.

3.职工体检结果调查·分析·探实 篇三

【关键词】职工 ;体检;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55-01

为了全面了解高污染行业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及患病特点,为今后职工保健工作制定对策提供资料,提出有效的健康保健干预措施,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淮化总厂每两年对全厂职工进行体检,现就2013年底对全厂职工体检抽取2000名职工的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a.对象:全厂在职职工参加体检,随机抽选2000人,其中男性692人,女性1308人。年龄:40岁以下752人,40-49岁512人,50-59岁726人,男龄最大60岁,最小20岁。

1.b.方法:本次体检均在淮化医院体检中心进行。检查项目有:病史询问、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放射科、心电图、B超(肝胆、胰腺、双肾等)、实验室检查有血、尿、便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胎蛋白、乙肝三项、血脂血糖、AEP、CEA、胸片等。对已婚女职工增加妇科普查,项目有:盆腔、白带、宫颈涂片、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乳房触诊、妇科B超(子宫、卵巢、阴道B超)等。检查结果由体检医院收集整理,作出结论。

2结果

2000名职工体检:检出疾病总数为3054,平均每人患1-2种疾病,疾病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脂、脂肪肝、ACT偏高、心电图异常、高血压、高血糖、胆固醇异常、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前列腺增生、胆肾结石等;妇科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乳腺增生、阴道炎、子宫肌瘤、宫颈糜烂、卵巢囊肿等。检出并确诊,肝癌2例、乳腺癌3例、肺癌2例。

3讨论

体检结果表明,化工企业职工身体状况不容轻视,脂肪肝、高血脂、高血糖等为最常见的中老年疾病。在35-60岁年龄段检出率较高,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习惯有所改变。社交活动多,吸烟、饮酒及高蛋白高脂肪类的食物的增多,体育锻炼相对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并且某些是导致严重疾病的重要隐患之一。应该提醒人们加强锻炼,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改变不良嗜好,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保健。防病知识的宣传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体检结果中高血压位居第4位,多发生于45-59岁年龄段。检出的230人中,男183例,女44例。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并逐年增加,并且呈年轻态势。因为高血压的危害因素在增加,高血脂和吸烟人群增加,高盐饮食习惯,超重肥胖,生活节奏加快和精神高度紧张,都是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的重要诱因。建议大家平时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身体锻炼。2.合理调节膳食结构,低盐饮食,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控制体重。3.纠正不良嗜好:如吸煙、喝酒。4.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压力大,精神紧张。

本次体检发现乳房小叶增生228人,占女性受检人数17.4%。在妇科常见疾病中,患宫颈糜烂、阴道炎的患病率较高,以发生在30-40岁多及30岁以下的为多,妇科疾病应重视。每年普查,通过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隐藏的没有症状的疾病,使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保障女性健康及防治宫颈癌等严重妇科疾病有重大意义。

4.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四

为切实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探索建立困难职工帮扶长效机制,永宁县总工会深入困难企业、职工,采取抽样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就我县困难职工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困难职工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困难职工(已录入帮扶系统)总数1574人,按性别分类:男职工884人,占56%。女职工690人,占44%。按困难类别分类:因意外之困62人,占4%。低保边缘户1467人,占93%。低保户45人,占3%。按婚姻状况分类:离异161人,占10%。丧偶125人,占8%。未婚165人,占11%。已婚1123人,占71%。按困职工按年龄结构分类:50岁以上398人,占25%。50岁以下1176人,占75%。同时据永宁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数据库显示,我县困难职工人数逐年有增有减。2008年全区困难职工399人,2009年1169人,2010年783人,2011年达到795人,4年内困难职工人数达3146人。

从本次调查的困难职工群体来看,形成其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是行业不景气和企业经营不善造成职工生活困难。由于部分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经营管理不善,企业不景气,导致职工收入无保障,大批职工待岗、放长假,困难职工人数多,特困职工的比例较大,如我县的部分乡镇企业,包括器材厂、涂料厂等等。

二是下岗失业造成职工生活困难。虽然近年来我县党委政府把再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各基层工会组织也竭尽全力,狠抓再就业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还是有部分职工难以实现再就业。

三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保障水平低造成职工生活困难。部分企业职工未能进入基本医疗保险,少数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企业,也因经济效益差,交不起保险费而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即便是进入了低保的部分困难职工,所领到的生活费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加上目前物价上涨,生活就更加困难。

四是因单亲收入低所致。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五是职工自身原因和天灾人祸等意外因素造成职工生活困难。部分职工文化水平低、观念陈旧,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技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下岗失业后难以实现再就业。部分职工由于收入低,碰到自然灾难、生病住院、子女就学等情况,生活就出现了困难。

二、我县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主要做法

自开展扶贫济困工作以来,永宁县总工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扶贫济困工作,作为一项惠及民心的民生工程,努力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一)加强管理,有的放矢,建立档案管理机制

为确保对困难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永宁县总工会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摸底调查,对全县困难职工的自然情况、家庭人口、经济来源、困难状况及家庭人口构成、经济收入、就业意向、劳动技能、子女就业、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困难原因及困难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健全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了对困难职工档案的动态管理。

(二)开展结对帮扶,建立一帮一机制

今年,我县开始推行领导干部与困难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永宁县总工会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帮扶,多次深入到困难职工家中,送政策、送信息、送资金、送物品,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在各类节日期间,县总工会领导也都深入帮扶村及帮扶对象家中,问寒

问暖,极大地促进了帮扶“一对一”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开展“送温暖”,建立常年帮扶机制

积极做好困难职工走访慰问工作,每逢春节、元旦、“五一”、“十一”、中秋节等节日,永宁县总工会都要走访困难职工,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今年,在两节、三八、五一、七一期间,共计慰问困难职工492人,发放慰问金28.8万元,慰问特困职工7名,发放慰问金1.7万元。

(四)开展“春雨、金秋助学”,建立助学机制

为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拓展助学内容,创新助学方式,形成助学长效机制,永宁县总工会开展“春雨助学”及“金秋助学”活动,使困难职工子女圆了上学梦。“金秋助学”连续4年来,为174名考上高中、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助学。今年还将继续为考上本科的33名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助学。2012年3月份,县总工会筹措10万元“春雨助学”资金,资助100名在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困难职工(农民工)家庭子女上学,将助学范围延伸到教育教学的每个阶段。并自今年起,县总工会每年都将筹集10万元资金,资助100名困难学生完成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业,并进一步健全完善“春雨助学”资金专款专用、资助对象回访等管理制度,使“春雨助学”行动真正成为党政社会放心、职工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五)开展职工医疗互助,建立医疗救助机制

为帮助更多因患病导致家庭困难的职工减轻医疗负担,缓解他们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等实际困难,永宁县总工会印发上万本宣传材料,深入企业、深入职工,大力宣传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努力将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向中小企业延伸,让更多的职工了解、参与、享受这项惠泽大众的民生工程。目前,全县共有102家企事业单位6779名职工参与,参保资金共计406740元,并为12名职工报销资金30633元,初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六)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就业救助机制

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永宁县总工会多措并举、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实现再就业。一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举办餐饮、果蔬技能、电焊工及为期15天的计算机培训班等,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二是利用职业介绍拓展再就业,完善职业介绍组织,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为困难职工提供及时、快捷、高效的服务,帮助企业发布用工信息145条,推荐26名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就业。

(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法律援助机制

近年来,永宁县总工会坚持“有限的职责,无限的服务”工作宗旨,以劳动争议调处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室、98名流动维权调解员、“老王热线”、“12351”维权热线的调解作用,将维权工作落实到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解的各个环节,促使矛盾在源头化解,有效解决各类纠纷。目前共接待职工来电来访28件31人次,其中生活困难类生活困难类7案件7人次,工资工伤类8案件10人次,社会保险类8案件9人次,;其他类5案件5人次,结案率达到98%。真正做到用真情感召职工,用行动造福群众。

(八)开展“亲情便民联系服务卡”,建立便民机制

为方便职工群众可以及时咨询自己关心的事项和问题,永宁县总工会精心设计印作了5000多张心系群众的“亲情便民联系服务卡”,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帮扶、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务事项、流程、办理地点、投诉电话、服务咨询电话等印制在便民卡上,有效地架起了工会与职工群众联系的桥梁,为职工群众减少了大小事来回跑的麻烦,使工会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职工群众。

三、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帮扶工作认识不到位

在帮扶工作中,有些单位的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此项工作可有可无,工作力度不大,缺乏有效帮扶手段,制度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帮扶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方面还不够深入

在对困难职工帮扶过程中,往往局限于重大节日的慰问,缺少经常性制度保证。随着职工分散性、流动性越来越明显,使以组织系统为主,面向社会的帮扶工作暴露出诸多不足。

(三)困难职工帮扶与社会保障等还存在不够协调问题

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不是工会一家的事,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与协调,建立起互相配合的有效机制。但现在存在力量分散,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使工会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有时显得形单影只、孤掌难鸣。

(四)帮扶工作宣传力度不到位

在帮扶优惠政策的宣传上存在漏洞,许多企业和职工在谈到帮扶优惠政策时,都表示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一些但不清楚具体内容,当然就无法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了。

四、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帮扶工作

要认识到困难职工群体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委和政府应该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关爱,将帮扶工作纳入到干部考核考评的主要内容。

(二)完善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联动

要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推动建立工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协商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对于需要由政府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一些涉及政策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工会与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等推动解决。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依托社区、群团推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工会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推动工会帮扶救助体系与政府社会救助体系的有效衔接。要完善工会内部工作协调机制,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帮扶工作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三)面向城市全体居民,努力扩大扶贫帮困范围

根据职工流动性、分散性增加,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固定工向流动工转变,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增加,以及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等新形势,要适时拓宽城镇扶贫领域和扶贫对象,尽可能把需要帮扶的对象都包容进来。既要面对有单位的职工,也要面对无单位或非正规单位的职工和居民;既要面对城市居民,也要面对一些长期进城务工并逐步定居的农民工,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

(四)建立健全帮扶工作机制,形成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

针对城镇职工致贫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建立健全一套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防贫、治贫、脱贫机制。一是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是帮贫扶困的根本和关键。只有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困难职工人口,实现帮扶目标;二是促进就业。很多困难职工致贫的重要原因就是失业问题,根据困难职工帮扶系统统计,下岗失业家庭贫困率是14.29%,无业家庭贫困率是5.78%。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劳动、人社等相关部门制定就业优先战略,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衡量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准,深入实施再就业援助计划。建立完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职工安置等一条龙服务机制,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三是健全收入分配机制。要积极推行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保障职工参与分配的权利。督促企业执行本地平均工资标准,困难企业确保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同时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物价水平,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完善职工互助互济机制,推行职工互助补充保险,扩大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范围,努力把包括广大进城务工人员、非正规就业者等纳入其中;五是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建立完善帮扶救助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大病统筹、补充养老、子女就学等方面的机制建设,及时为困难职工提供帮助和救济。强化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用,扩大服务对象,完善服务网络,努力向社区、街道延伸,使之成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争取将帮扶中心所需的资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五)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帮扶工作氛围

5.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五

社会调查报告

题 目:关于石总场一分场职工多元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 专 业: 行政管理 姓 名: 王 欣 学 号: 1665001208696 入学时间: 16 级(春)学 校: 新疆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

关于石总场一分场职工多元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

(1)通过此次调查了解石总场一分场职工多元增收情况。(2)了解石总场一分场职工多元增收情况,并分析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石总场一分场的职工多元增收工作提供参考。

2、调查时间:2017年9月20日——2017年10月20号

3、调查地点:石河子总场一分场

4、调查方式:单位内部调查、走访谈话调查、查阅相关资料

一、石总场一分场基本情况

石河子总场一分场是1950年石总场成立的第一个机耕农场作业点,经过两代军垦人扎根团场、艰苦奋斗、开荒造田,至2001年,石总场一分场在册管理职工1650人,耕地面积达到了69300亩,职工平均承包土地42亩。

自2011年,随着八师石河子市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石河子开发区北工业园区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3年至2016年,石总场一分场辖区累计被征地36341亩,尤其是2011年,当年征地面积就达到了14000多亩,有360名职工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截止到2017年9月,一分场下属九个农业连队剩余耕地面积32959亩,职均耕地面积由以前的40多亩锐减到不足20亩。随着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职工收入较之前有大幅降低。面对种种制约,农业团场如何实现功能转型,提高各连队经济发展,变劣势为优势,促进职工群众多元增收?我通过走访干部、职工,查历年的档案资料等方式全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对石总场一分场职工多元增收现状情况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掌握,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二、职工多元增收的现状

一、传统农作物向经济农作物转移。由于连队征迁,不但连队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且地块也在不断减小,小地块给机械化耕种带来了实际困难,大型播种收割机、采棉机对于太小的地块没办法作业,而且如果靠纯人工播种、采棉的话,人工成本又非常大,所以依靠种植小面积的棉花来满足职工群众的增收是不现实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经分场调查研究,认为应适当减少棉花种植面积,加大果蔬种植面积。俗话说 得好:“一亩园、十亩田”,以一分场四连种植的陆地蔬菜西红柿为例,2015至2016年连读两年亩产值平均达到11000元,减去中间成本5500元,净利润5500元,如果按职均15亩计算,纯收入可达到82500多元。由此可以看出,采取这一办法,不但可以解决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还可以大幅增加承包职工的收入。

二、加强职工群众职业技能培训。由于职工群众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劳动技能普遍缺乏,加之大多数职工群众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不足,职业培训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培训内容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职业技能培训的实效,这就使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总场党委牵头建立统一协调的职业技能培训组织体系,由石总场人力资源部门专门负责协调职工培训准备及培训后的相关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依托,突出培训的实效性。一方面,注重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强化企业与培训机构的信息沟通,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用工信息档案,建立企业与培训机构的合作机制。另一方面,突出技能的实用性。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自2011年起,场镇广泛开展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对有一定资金积累,并有创业意愿的失地职工,进行创业培训,激发创业热情,提高创业能力,从而达到增收目标,现在石总场一分场的陆家小院、杨家农庄、碧野鱼庄、八公里农庄等农家乐,各连队的畜牧养殖合作社等,年产值都在几十万、上百万,这些特色农业产业的建立,加快了一分场职工多元增收的步伐。

三、加快富余劳动的转移。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人多地少”问题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现在的一分场为例:职均拥有耕地面积不足20亩,大多数承包家庭都是夫妻双方围绕着土地在转,由于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且经济效益较低,全年收入也就在20000—30000元左右,仅能满足家庭日常开支。如何扭转这一局面,一分场在做好土地有效流转、土地向种植能手集中的同时,加快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北工业园区周边厂矿企业众多,分场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了一套劳动力资源开发体系,有序组织引导富余劳动力采取“灵活就业”、“弹性就业”的办法进入这些企业打工,按照一户家庭一人转移到工厂打工来算,每个家庭全年至少可增收35000元。

三、职工多元增收存在的问题(一)承包土地的职工存在的问题

1、目前连队有小部分的职工“小富即安”、容易满足的心态较重。近几年,由于经济作物种植态势良好,承包土地的职工种植果蔬等经济作物收入水平比以往大幅提高、生活条件迅速改善、生产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明显减少减轻,家里的基本开支费用都能保证,且一年只干半年的活。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承包职工感到目前的收入比较满足,出现了“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不愿吃苦、安于现状的心态和倾向。认为取得承包地里的收入既省心又省力,既有经验,也有保障,从而失去了开辟承包收入以外增收途径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

2、多数职工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的职业技能。总场每年对农业承包职工主要进行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生产技能培训,多数职工都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这些农业生产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大多数职工对于从事二、三产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极度匮乏,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在农闲时走出团场、走向市场去挣钱增加收入。

3、这几年,连队按照总场政策实行土地流转,鼓励职工在外从事二三产业或打工,但是,流转的土地因为价高,成本加大,少有人接手,造成土地流转工作不能推进,也影响职工增收工作。

(二)连队组织引导多元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

1、农业连队对引导和鼓励承包职工多元增收的重视不够,缺少思路。近几年,连队在采取多种手段,努力促进农业职工承包收入增加上确有成效。但是通过这次调研发现,连队领导班子对如何促进农业职工承包收入以外多元化增收工作重视不够,引导不够,缺少系统的思路,缺乏可操作的办法措施,对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及职工和居民多元化增收情况底数掌握不清楚,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量化指标,工作的针对性不够明确。

2、连队对职工多元化增收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不到位。目前连队没有专门从事劳务服务的工作人员,也未开展相关的组织引导和信息服务,有组织的推动就业的机制尚未建立。在调研中看到,目前由于滴灌、特别是植棉全程机械化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承包职工的生产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生产劳动强度大大减轻。连队承包职工在耕地种植上所需的劳动力大为减少,很多双职工承包户家庭,目前只需要双职工中的一个就可做好耕地的生产管理,而另一位就是“富余劳动力”,完全可以离开承包土地,开辟新的途径,创业打工增加收入。这样的比例至少占30%左右。但目前团场缺乏相应的比较具体的措施办法,连队一些职工在自主创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上对怎么转移、转向何处、去干什么还很迷茫。

四、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做好宣传引导,促进职工更新观念、提高素质。要让职工认识到:近几年职工承包收入的快速增长,是兵团党委减负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政策、国家对棉花收购价格的保护政策以及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综合结果。这些政策和措施都有一定的时段性、局限性,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十八大对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居民收入目标、兵团和师市党委提出的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增长目标任务繁重。如果职工仅靠承包途径增收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增收的潜力和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只有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心态,树立主动创业、不断增加收入的观念,才有可能激发内在动力,利用多种机会、开辟多种途径实现多元增收。同时,树立一批多元增收的典型和能人,带动更多的职工走上多元增收的道路。

二要做好职工的技能培训和资金支持, 总场和连队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要根据职工意愿,有计划地利用农闲时间就地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要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根据企业用工和自主创业的需要,改善现有职业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条件,保证每个职工都能得到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至少掌握1-2种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认证。同时做好职工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从而让进厂务工的农工掌握专业技能,成为收入较高的技术工人;让想干事创业的职工有资金投入;让拿不定注意想增收的职工不再徘徊不前。

三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职工收入快速增加。按照总场“稳粮、优棉、增果、增畜”的总体要求稳步调整农业结构,依据农产品比较优势做优做强蔬果产业,依托优势资源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快速发展,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产值快速增加。而且要加强减负政策的有效落实,使职工减负增收成效明显。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政策,实现定额承包地“零负担”;二是落实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使职工普遍得到实惠。

四要积极引导职工发展二三产业。鼓励职工自主创业,为职工多元增收开辟新途径,并在土地、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一分场应该充分利用各级党委出台的政策,积极引导职工发展二三产业,鼓励职工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结合不同人群、不同专长的特点,组建一支集物业服务、绿化保洁为一体的专业队伍,依托地缘优势,逐步向城区进军。另外,按照政府引导、能人带动等方式,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组建一批集生产技术指导、销售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性经济合作组织,真正把企业、农户、市场连接在一起,降低农产品中间成本,以此增加职工收入。

6.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六

题调研。分别听取了延边、白山两市州工会和延边林管局工会、森工集团工会及所属基层林业局工作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归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吉林林业是国家重点林区之一,林地总经营面积35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4.21亿立方米。有国有林业局、经营局22个,林区总人口82万人,在册职工12.2万人,离退休人员9.2万人,困难职工3.7万人。随着“天保”工程实施,林业行业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我省林业企业改制后,企业工作量不饱和、职工下岗失业成为全行业性的问题,从而造成职工困难面大,困难职工人数多,特困职工的比例大。目前,由于经济发展所限,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保障水平低,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林业部分职工生活还存在一定困难。

近年来,全省林业企业将工会开展的帮扶工作纳入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中,并作为稳定企业的措施开展工作。林业系统有一批专职工会干部,采取了一些得力措施作保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困难职工帮扶网络。全行业共建立22个局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局机关所在地或林场建立了100多个“扶贫超市”、“爱心超市”和“救助站”、“生活救急110”等实物救助站,形成了多种形式、常规化的帮扶体系。

林业企业基层党委和行政对工会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在资金上大力支持,逐年增加对职工帮扶的投入。两节期间,仅延边林业企业就拨付专项慰问款508.2万元。从工会自身工作看,做了大量细致且卓有成效的基础工作。一是摸清工作底数,了解掌握本地区本企业困难职工的“第一手资料”,积极向行政反映;二是通过合同签订解决。许多企业把每年需求的帮扶资金款项写入集体合同,通过企业的“小立法”,使企业对困难职工帮扶有可靠的资金保障。三是主动与当地民政、扶困办、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残联等部门协商,争取资金和物资支持。四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得资金捐助。如松江河林业局针对企业买断后一次性安置职工的生活困难,组织18家企业成立了扶贫帮困救助会,目前已筹集资金100多万元,为企业帮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还有的企业工会组织成立了各类基金会,积少成多汇集资金,以帮助临时困难的职工;有的林业局积极协调地方部门,对生活问题较多、劳动能力差的困难职工,通过低保金扩面实施分类救助,确保了困难职工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二、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省林业系统工会立足企业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时期工会帮扶保障工作,将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作为各级工会的重中之重。实现了有制度、有阵地、有举措、有成果的目标,并体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建立统一工作格局,全力搭建帮扶工作平台。由于林业企业多处在偏远山区,林业困难职工虽属于城镇职工却未能纳入城镇低保管理。经协调和沟通,林业职工的低保认定管理工作均由林业企业工会负责,并创造了低保管理和帮扶脱贫的工作格局。林业企业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帮扶工作,将其纳入到企业重点工作,特别是把“低保”工作纳入各企业工会保障工作职责当中。各林区普遍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在工会建立了日常工作机构,做到了应保尽保。去年,延边全州林业企业低保户为18,643,涉及人数34,121人,近年来争取到的“低保”资金累计达12,038万元。

2、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纳入工作考核内容。为切实解决林区职工生活困难,各林业局每年都坚持开展职工生活大检查活动,把全部困难职工纳入到工会组织的视野当中,努力做到“四清”(困难人数清、困难程度清、致困原因清、家庭住址清),使工会组织成为全面掌握特困职工情况的“第一知情人”。同时,在帮扶工作中实行了首问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并开展工作绩效评定、工作监督考核、工作联系沟通机制等制度,确保工会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3、创新帮扶工作载体,拓展帮扶工作内涵。一是创新扶贫超市发展模式,变“以捐献为主渠道”为“定期定额拨款等多渠道并举”的融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后续资金来源不足问题。如黄泥河林业局在延边林业首创的扶贫超市,到现在已陆续发展到11个;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成立的职工生活救急“110”,公司行政发文定期定额拨付扶贫超市资金的经验,变以捐献为主渠道为多渠道并举的扶贫融资方式等,从根本上解决了后续资金来源问题。二是创新帮扶救助模式,多方筹集帮扶资金,建立灾害自救基金会、职工互助基金会等多种形式的帮困组织,随时为困难职工提供救济资金,及时为困

难职工解决燃眉之急。三是创新领导干部包保制度。各林业企业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工会干部以及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都要包保困难户,签订帮扶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位、帮扶到位、脱贫致富。四是创新医疗救助机制。实行困难职工扶困优惠卡、医疗优惠证制度,借助社会力量,减免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切实解决林区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如敦化林业局为3874名

困难职工办理了就医购药优惠卡,汪清林业局在职工医院建立了“扶贫病房”使职工享受最低限价收费。五是创新助学方式。各林业局工会把开展“劳模真情助学”、“一助一助学”等活动,统称为“情系学子、金秋助学”,集中时间、资金和精力,保证了捐资助学效果更加明显、力度更加强劲。仅延边林业系统工会近两年的助学金总额就达320万元,有1328名大中小学生得到真情救助。通过开展“金秋助学”系列活动,确保了林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4、开展创业促就业系列活动,强化“输血”、“造血”功能。各林业局多数建立了林业家政服务网,由工会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劳务输出和就业中介服务。林区工会组织职工开发利用林区资源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通过举办“全民创业培训班”、“经纪人培训班”以及种植、养殖、家政培训班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餐饮业、加工业、运输业等困难职工创业典型,帮助困难职工拓展增收渠道,增加个人收入,尽快脱贫致富。几年来,全省林业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00多期,培训职工1万余名。仅森工集团就为职工自主创业投入1459万元,八个森工企业职工创业年平均收入达到719.4万元。

三、问题及建议

实施“天保”工程后,由于国家对国有林区基础设施投入减少,林区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林区的道路、桥梁、房屋等年久失修,林区“边缘化”趋势十分明显。加之林区生产经营困难,职工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富余人员多,贫困面广等因素,影响和制约林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帮扶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由于国家对林业投资欠账较多,理应享受到的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加之林业行业和地域等特点,使林业经常出现政策真空,并逐步被边缘化。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木材生产和销售受到极大冲击,林业企业负担过重,仍然承担大量政府和社会职能,林区道路、供水、用电、供热、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差,致使林业弱势群体逐步增加,企业帮扶工作压力较大。

2、现有资源和手段与困难职工群体帮扶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加之历史的积淀,林业在新旧发展模式转换中承受了巨大压力和困难。特别是国家提出林业发展要实现由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的转变,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后,全省各林区采伐量消减、生产设备闲置、大量职工下岗,造成了林区贫困群体比重增大,特别是延边州所属的10个国有林业局表现尤为突出。加之各林区帮扶保障资金短缺,现有资源整合不到位,帮扶手段落后方法单调,致使帮扶保障能力和水平远不能适应较大困难职工群体的帮扶要求。

3、林业企业帮扶资金短缺。资金是制约帮扶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林业企业的帮扶资金主要靠企业行政拨款和工会经费支持,各林区的帮扶中心站(点)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缺少政府稳定的资金支持和来自社会各方的捐助,制约了企业工会帮扶工作的深化,直接影响帮扶效果。

4、林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被保险人在发生重大疾病和高度残疾时给付的保金不高,不能有效地解决被保险人高额医疗费的负担;二是有的地方医保部门在基本医保中设置“门槛费”(每次入出院都重复收费);三是参保后,职工看病所花费用受限,而核销的比例却很小,职工患大病需支付巨额医疗费用,不少家庭为治病倾其所有,债台高筑,导致大量困难家庭出现,这是林业系统困难职工的主要成因之一。这部分职工仅靠企业救助只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建议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从职工大病医保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以研究解决。

5、离退休职工管理等社会职能移交工作滞后。从目前全省林业系统看,困难职工的数量,帮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离退休职工,特别是一次性安置人员。尽管他们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但仍居住在林区,这部分人管理职能本应由社会和政府承担,但却常常处于单位社区无人管的社会边缘状态,且大多数无力缴纳“五险”,又无一技之长,劳动就业能力差,加之子女上学,意外灾害,因此,一有困难就找林业。如弃之不管,将会给林区稳定带来隐患,管之就会给企业增添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为切实做好林业系统帮扶工作,发挥帮扶工作在解决职工实际困难、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构建和谐稳定林区方面的积极作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林业的帮扶:

第一,高度重视林业帮扶工作。帮扶工作既关系到林区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否安居乐业、经济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社会文明是否进步。应站在林区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林区面临诸多与内地不一样的特点,需要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需要享受到国家给予工业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第二,加大对林业的帮扶力度。针对林业系统“非工非农、非城非乡”的特点,国家应加大对林区的投入,切实解决林区交通不便、职工收入偏低、用水用电困难、娱乐文化缺乏、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差以及就业难、子女上学难、职工住房难等实际问题,使广大林区职工共享国家改革发展成果。特别要加大对林区第三产业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林区职工自主创业,壮大林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使林业职工早日脱贫致富。同时,加大帮扶资金投入和帮扶工作力度。畅通林区困难职工诉求渠道,及时掌握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使帮扶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加快捷和高效。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提高林业职工的保障水平,扩大生活保障的内容和范围,如扩大林区职工互助医疗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在再就业、就医、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对困难群体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第四,创新帮扶工作机制。要在促进林业困难职工从根本上建立脱贫机制着眼,从推动林业帮扶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入手,让林业困难职工群体自身动起来、活起来、干起来,加大创业促就业工作力度。同时,还要围绕林区职工脱贫、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突出问题,建立起帮扶长效机制。

7.辽河油田职工体检眼病调查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本院体检辽河油田职工共44281人, 新入职职工3569人, 在职职工34356人, 退休职工6356人, 男性21140人, 女性23141人。新入职职工年龄18~22岁。在职职工年龄22~60岁, 退休职工年龄60~80岁。

1.2 治疗方法

新入职职工行视力检查, 色觉检查。在职职工行眼底检查, 退休职工行裂隙灯检查, 眼底检查。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色觉检查使用色觉检查图 (贾永源) 。眼底检查直接使用检眼镜。直接检眼镜为苏州六六视觉公司生产的YZ6F检眼镜。裂隙灯为苏州医疗器械厂YZ5E.

2 结果

2.1 新入职职工眼科体检, 见表1。

(n, %)

2.2 在职职工眼底检查检患病率较高的5种眼病, 见表2。

(n, %)

2.3 退休职工眼底检查检患病率较高的5种眼病, 见表3。

(n, %)

3 讨论

3.1 新入职职工近视占首位, 普遍存在, 色觉障碍也占有相当比例, 针对油田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生产特点, 应引起重视。随着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的开展和逐渐成熟, 行近视矫正术入职职工顺利通过体检, 但随后部分患者术后逐渐出现并发症, 从而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如视力回退, 视网膜脱离, 角膜瓣移位或翻转, 对行近视矫正手术的群体给予慎重对待。

3.2 在职职工体检患病率较高的5种眼病由高到低依次为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疑似青光眼、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视神经炎.对于疑似青光眼盘沿形态观察, 遵循以下原则, 即鼻侧盘沿带向下、向上延伸及变窄者多为青光眼性病理改变[1]。退休职工体检患病率较高的5种眼病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混浊、老年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徐亮[2]认为:眼底检查是初级眼保健与医疗保健的重要结合点, 眼底是全身状况的缩影;常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三高) 在眼底均有所表现, 其眼底的表现程度与三高对全身器官的损害是相关的, 眼底检查可辅助全身疾病诊断.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应作为中老年眼病健康教育的重点, 提示定期进行体检的必要性。通过体检分析, 应该强调预防为主, 把健康教育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3]。

参考文献

[1]徐亮.青光眼筛查是否必要和可行.中华眼科杂志, 2003, 39 (18) :455.

[2]徐亮.提高青光眼筛查效率的关键在于整合资源眼科, 2005, 14 (2) :68.

8.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八

记者:王部长,我们了解到您作为主编,组织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职工读本》、《职业道德职工教育普及读本》等宣传教育书籍,并亲自组织召开了许多大型理论研讨会和现场互动交流会。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方面,您是有很深的研究了。

王成:谈不上很深的研究,都是边干边学习。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用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来形容我们身边的变化并不为过。在这个时代,不学习就要落伍。在工会长期从事职工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也证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对职工对学习方面的迫切需求有很深的了解。了解得越多,就越希望在职工教育方面做更多的事。

记者:王部长,我们知道,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关于“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和要求,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宣部、国资委、教育部等十部委,于2003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全国职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以下简称“创争”活动)。此后,全国职工“创争”活动的热潮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成为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载体。3年来,这项活动开展得怎么样?

王成:概括地讲,全国各地职工“创争”领导机构和广大职工群众自觉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的任务要求,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为核心,以包括一线职工、科技人员和农民工在内的职工群众为主要对象,以增强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国家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目的,努力把“创争”活动的各项工作内容延伸到基层,落实到班组,实践到职工中,切实抓出了实效、抓出了成果、抓出了经验,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和重要的贡献。

目前,应该说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记者:都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呢?

王成: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一 是组织领导机构健全,制定职工教育发展规划,健全各项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十部委组织开展的全国职工“创争”活动的示范引导下,全国31个省、区、市工会组织积极协调地方党委和行政有关部门相应建立了各自的职工“创争”活动组织领导机构,起草下发了组织开展职工“创争”活动的文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具体措施,不断完善工作制度,提出了明确目标任务。

湖北省制定并贯彻落实《湖北省“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2005-2009年实施方案》,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将职工“创争”活动向非公有制企业延伸,向一线延伸,向班组(科室)延伸,重点抓好学习型班组的创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关于加强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各单位制订班组职工“创争”规划、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表彰奖励机制和培养使用等机制,营造鼓励职工人人学习、激励职工人人成才、奖励职工人人作贡献的良好社会环境和学习成才氛围。

二是努力树立创新意识,立足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动员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到“创争”活动中来。

目前上海已有70多个区县局(产业)工会和1万多个企事业单位,启动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有400多万人次的职工参加各类文化技术培训、学习活动;举办了八届上海读书节,有300多万职工参加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有4.1万多名基层班组长参加了初级工商管理者培训;举办了五次学习教育论坛,推出了“创争”活动十佳工作法;实施百万职工科技创新活动,开展技术革新、创造发明、技术攻关14800多项;实施百万职工技能登高计划,推进万名技师育高徒活动。生气勃勃的“创争”活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上海工人阶级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努力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生动一面。

三是面向基层,总结经验,加强宣传,不断拓展“创争”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全国“创争”办在2006年组织开展全国职工“创争”评选表彰活动的基础上,组成全国职工“创争”活动英模事迹报告团,在北京、重庆、湖南、江西、辽宁等省市举行了专场事迹报告会,参加事迹报告会的标兵个人以朴实的语言、饱满的情感和动人的事迹,表述了一个“什么才是工作?怎样去工作?”这样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宣传了工作快乐、劳动光荣、奉献伟大的劳模精神,在基层企业和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进一步推动了职工“创争”活动。

记者: 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七大”,对企业的发展、职工素质的提高和“创争”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全总下一步如何进一步拓展“创争”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呢?

王成: 我认为,首先要在创新理念上与时俱进。当今世界,新知识、新事物、新变化层出不穷,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使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入开展“创争”活动,积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载体,已纳入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之中,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创新学习理念,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职工积极投入到创新学习的活动中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思想,树立科学探索精神,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推动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

其次,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大工夫。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创新学习,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必须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方法创新为途径,推动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监督保障机制和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形成人才成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格局。要把“创争”活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逐步上升为政策和制度,使“创争”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各地要争取出台激励人才成长的政策文件,形成涵盖培养、吸引、使用三大环节的人才制度体系。要以能力和业绩考核为导向,努力形成绩效优先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为导向,努力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选用机制;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导向,努力形成与市场接轨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要坚持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双重激励,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入手创新激励手段,使优秀人才有名、有位、有利,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要求,加强对职工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认真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促进企业内职工培训与岗位技能考核鉴定相衔接,与使用待遇相联系,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在企业特有工种、关键岗位中,要通过设立首席技师、金牌工人、工种带头人、专家型技能人才等职位,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带动广大职工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各企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职工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要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制定和落实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和各项保障措施,通过多种形式、途径和载体,有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培训;要将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和培训经费使用纳入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合同之中,从制度机制上保证职工学习培训权利的落实。当前,要通过建立职工书屋、农民工书屋等多种途径,特别重视把农民工培训纳入职工素质教育整体规划之中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创新培训的形式,使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记者:在职工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要有哪些新的提高?

王成:你提出的这个实际问题,也正是我要谈到的下一步要重点抓好的第三个主要倾向性问题。经过几年的发展,“创争”活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到,以创新为主导的价值观在广大职工中还没有普遍形成。要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教育活动, 着力提升职工队伍文化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倡导向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学习,勤奋好学、勇攀高峰,做新时期的知识型产业工人,不断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努力营造“人人都能成才、人人争当人才”的良好氛围。要转变单纯追求学历、轻视技术的现象,把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放到突出位置,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 在“创争”活动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干事创业中凝聚人才,使广大基层组织和职工始终充满蓬勃的创造活力,促使各行各业的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9.职工基本情况调查表 篇九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XX年4月至6月,我委会同市劳动局、市总工会在全市开展了《劳动法》、《工会法》、《河南省工会条例》(以下简称“两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情况执法调查活动。现将执法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执法调查活动的基本情况

这次执法调查活动,以政府劳动部门为主、工会配合参与,劳动、工会两个系统分别组织,在全市同时展开。调查共涉及市、县(市)区直机关单位410个、事业单位2960个、企业单位16569个,涉及干部职工685877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18个,职工人数222625人;集体企业396个,职工人数23319人;港澳台及外商企业12个,职工人数6544人;城镇其他类型企业1136个,职工人数46395人;城镇私营企业3688个,职工人数170767人;城镇个体工商户10819个,职工人数42253人;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15673人。市总工会积极配合并开展好这次执法调查活动,印发了《关于积极配合市人大开展“两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和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情况执法调查活动的通知》和《〈工会法〉、〈河南省工会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调查与自查参考提纲》,召开了动员大会。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和工会建设、职工权益等方面。其中,劳动合同签订率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1.9%、集体企业91.6%、港澳台及外商企业95.8%、城镇其他类型企业86.5%、城镇私营企业88.7%、城镇个体工商户65.7%、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94%;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0.6%、集体企业89.6%、港澳台及外商企业93.4%、城镇其他类型企业60%、城镇私营企业27.3%、城镇个体工商户16.4%、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81%。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和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4.8%、3.6%和16%。全市共建立工会组织6246家,占应建会企业总数的81%,工会会员达到72.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68%;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及小企业组成的联合工会3367个,入会职工人数24.1万人;在农民工入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市已发展农民工会员151799人,比XX年的35981人增加了115818人,入会率达到38%;全市应建工会的187家社区,均建立了工会组织。通过本次调查活动,使我们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全市贯彻落实“两法一条例”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贯彻“两法一条例”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情况

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促进就业。五年来,我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55.7万人次,其中“第三产业”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3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108868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颁发了《再就业优惠证》,为4259名下岗职工发放小额贷款17393万元。今年,又出台了《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实施意见》,至5月底共落实3974户在册“零就业”家庭有1人就业的任务。

2、全面落实“两个确保”,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到去年底养老、失业、医保、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6万人、59.7万人、67.7万人、38万人和35万人。社会保险费征缴收入持续大幅度增长,五年来,共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88.25亿元,发放各种保险金92.4亿元,其中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65.37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100%。XX年,企业养老保险实现了市统筹,缴费基数、缴费费率和统筹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统一,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得到了提高。制定下发了《洛阳市市属破产关闭撤销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的通知》,出台了《洛阳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意见》,开展了清理挤占挪用社保基金专项活动,清理回收社保基金1097.69万元,其中清理回收被挤占挪用社保基金982.39万元,收回损失106万元,收回“以物抵费”变现差价9.3万元,撤销违规基金账户35个,基本解决了被挤占挪用社保基金的回收问题,保证了社保基金的安全。

3、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建立,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建立了市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并逐步向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延伸,初步形成了协调劳动关系的多层次组织体系。配合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关闭破产和重组改制,认真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和劳动关系调处工作。实施了《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指导,加大对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的执法监察力度。印发了《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要求从XX年起推行用工备案制度。目前,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1.9%,集体企业91.6%,港澳台及外商企业95.8%,城镇其他类型企业86.5%,城镇私营企业88.7%,城镇个体工商户65.7%,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94%。

4、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支付制度,维护劳动者报酬权。围绕贯彻实施《劳动法》,市劳动保障部门颁布了最低工资标准。XX年至XX年,累计清偿劳动者工资5959万元。同时,实施了工资保证金制度,维护了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了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办公会议制度,下发了《洛阳市关于推进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实施意见》,提出了XX年底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将企业拖欠工资信息纳入企业诚信系统,实行清理拖欠职工工资月报制度,形成了解决拖欠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截止3月底,全市已清欠职工工资5339万元,其中企业清欠4276万元,劳动监察追讨1263万元。

5、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XX年至XX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案7322起,结案7102起,结案率达到了97%以上,处理突发事件278起,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7.5万份,补发工资4696.6万元,清退押金58.73万元,清退童工178人,促缴社保费9433.2万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普遍建立并逐步完善,XX年至XX年,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7780件,接待群众来访18866人次,结案率保持在99%以上。

6、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维权工作不断推进。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维权工作受到了全市的高度关注,相关业务部门倾注了大量心血。至XX年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139.3万人,全年实现外出劳务收入35.98亿元,农民劳务收入人均16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408元的47.7%。以县、乡为重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XX年共培训36.59万人,占外出农村劳动力的26.3%。积极培育了一批劳务品牌,提高了全市劳务在外的竞争力。加强了职业安全培训,共培训11300人,其中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煤矿等高危行业职业安全培训9200人,占81.4%。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XX年为1.93万农民工清欠工资1009万元。加快推进农民工参保步伐,实施了“平安计划”和医疗保险扩面专项行动。截止XX年底,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37975人,参加医疗保险32100人。去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民营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将民营企业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范畴,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已达9162人。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至XX年底,全市43.2万农民工中有155439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率达36%。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查制度和责任制度,对农民工的案件做到“快立案、快调查、快处理、快结案”。

7、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为贯彻“两法一条例”和维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在新修订的《工会法》颁布实施不久,市委两次听取了市总工会的汇报,召开了市委工会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洛阳市集体合同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全市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方案,推动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深入开展。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全部建立了与同级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针对部分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问题,市“两办”及时批转了《关于在深化企业改革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意见》,要求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工会工作要做到组织不断层、工作不断线、经费不断流、资产不流失。

8、工会维权机制基本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一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得到加强。市“两办”及时批转了《关于在国有企业改制中坚持和规范职工代表大会程序的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职工安置方案等重大问题,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市总工会印发了《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试行意见》,已有953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和实行了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同时,职代会建设在乡镇(街道)实现了突破,全市40%的乡镇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并签订了区域性集体合同。国有独资、控股的公司制企业全部落实了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实行了厂务公开。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推行面达到40%以上。二是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取得新进展。目前,全市有3505家企业推行了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其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597家,覆盖职工39.8万人,非公有制企业2908家,覆盖职工14.3万人;集体合同签定工作由XX年初的71.3%的签订率提高到XX年底的87%。其中,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已达63%,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工会维权机制逐步得到完善。去年初,市总工会将工会大楼一楼600多平方米的大厅改建为市困难职工帮扶维权服务中心,采取一条龙办公的方式为职工提供全方位的帮扶维权服务。县级工会也加强和完善了维权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并在乡镇(街道)建立了职工帮扶维权工作站。去年,市困难职工帮扶维权中心被评为全国模范帮扶中心。市总工会、市劳动保障局、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社会化维权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维权工作力度。

9、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成效显著。XX年7月,市“两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意见》,市政府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创建活动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运作、各方配合、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职工队伍进一步稳定,劳动关系日益协调,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职工信访逐步下降。实现了企业和职工的双赢局面。我市被授予全省创建工作先进市。许多新闻媒体对我市的做法都进行了报道,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职工的好评。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两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劳动保障和工会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经济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1、劳动合同制度在有些行业实施不力。劳动合同制度虽然推行多年,但有的行业、特别是非公企业签订率低,有的甚至不签订劳动合同。从调查的情况看,城镇私营企业88.7%、城镇个体工商户65.7%,劳动合同不规范或不履行的现象比较普遍;集体合同实施的范围还比较窄,而且大多流于形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集体合同签订率仅为54.2%、34.1%和41.7%,非国有企业基本没有开展集体合同的谈判。

2、工资差距拉大,拖欠工资问题还比较突出。虽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偿行动,但拖欠工资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全市欠发职工工资47667人,欠发工资14451.79万元,其中拖欠农民工资1167.1万元;市属、部属企业拖欠职工工资13145万元,拖欠农民工资890万元;县(市)区拖欠职工工资970万元;有的非公有企业随意克扣员工工资、不支付加班工资;有些行业工资差距拉大,有的随意提高生产定额、降低计件单价、变相压低工资,有的多年维持低工资不变,有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明显;机关事业单位的非在编职工工资较低,每月大致为500元。

3、欠缴社会保险费严重,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养老保险一直延续现收现付的模式,个人账户空账规模越来越大,对未来老龄化高峰时期构成重大隐患;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拉大,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窄,城镇其他类型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60%、27.3%、16.4%,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4.8%、3.6%和16.1%,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更加突出;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严重(近7亿元),欠费总额、欠费企业占参保缴费企业比例和欠费大户在全省都位居第一;社会保险意识淡薄,清欠工作无力,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中,有破产关闭企业无资产变现、资产变现难和特困企业无力缴费,也存在一些单位有钱不缴、以种种理由故意拖欠和前清后欠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非在编职工参保率不高,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参保率为:养老80%、失业61%、医疗94.9%、工伤46%、生育17%)。

4、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甚至随意裁员解除劳动合同;二是有些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突出,损害了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三是部分企业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在改制过程中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不按规定及时发放经济补偿金(如:河南三建集团工程公司、黄河机械厂等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改制资金不到位,不能按时发放经济补偿金,职工意见较大);五是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群体性事件增多,严重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据统计:XX年全市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33起,涉及职工XX多人,在全省高居首位,总量占全省的20%以上,比位居第二的安阳市高出近一倍,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达32起)。

5、劳动保障和工会立法不完善,劳动执法监察力量薄弱。与《劳动法》配套的《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尚未出台,在执法中时常无法可依或可依据的法律效力层次不高,影响了劳动保障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尚未出台《集体合同法》,而《职代会条例》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推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制度上缺少具体可操作的法律依据;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有的比较原则、笼统,操作性不强,有的不适应新的情况。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少的情况,劳动保障执法力量薄弱。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尚不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一调一裁两审”制度程序多、周期长,各环节衔接不畅。劳动仲裁机构与劳动保障行政机构合二为一,没有形成独立的仲裁队伍,专职仲裁员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健全,人员少,加之缺乏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难以实施及时有效的监察,致使一些违法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即使查实的违法案件,由于法律法规未赋予强制执行措施,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违法现象难以处罚,影响了执法监察效果;个别地方政府、部门限制、甚至干扰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活动。

6、工会建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和部分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仍未建会;如:高新区卡博陶粒有限公司(外资)、西工区盛唐宾馆和一分利海鲜城(私营),虽经多次做工作,仍拒不建立工会组织。二是部分改制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未能及时跟上,有的甚至在改制过程中把工会合并到党群工作部,有的对工会工作人员过渡精简,使工会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职工权益得不到应有维护。三是农民工入会率比较低,在我市务工的农民工有39.9万人,加上去外地务工的农民工,总人数达到105万,他们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大部分仍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

7、基层工会干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安龙钢铁公司工会主席冯献周,因为为企业满12年以上工龄的职工争取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问题,与企业发生摩擦,被免去工会主席职务,上级工会与企业交涉多次,由于种种原因,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再如:洛阳亚洲啤酒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新建,XX年12月经党委提名、工会委员会投票选举为工会主席,并报市总工会和商务局党组批准,按有关政策规定应享受公司副总级待遇,但在任职期间一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工资待遇。XX年元月,公司行政方突然指使劳资部门,将陈新建的工资待遇,按公司中层正职“内退”工资发放。XX年3月,在没有按相关程序选举增补的情况下,通知工会主席陈新建交接离职,并停发工会主席手机通讯费,取消其工会经费开支签字权,工会办公室的电话也被停机。

8、有的基层工会经费不能按时足额拨付,开展工作十分困难。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会没有依法单独开设银行账户。XX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改革,取消了各单位的工会账户。违背了《工会法》第四十四条“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审查制度”的规定,造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会不能独立管账,退出了工会预、决算体系,致使工会经费不能按《工会法》规定用于职工活动。二是部分大中型企业,不能及时足额拨付基层工会留成的经费。个别企业将工会财务工作由行政代管,取消了工会的经费管理权,使工会工作和活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三是破产企业拖欠的工会经费,绝大多数未按规定列入企业破产清偿序列。四是市财政未按《河南省工会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负担市总工会机关工作人员的住房公积金。

9、基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部分企业至今尚未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有的虽然签订了集体合同但履约率不高,有的存在形式主义,一个文本管多家,一份合同管多年,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改制后的中小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出现滑坡,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实行这一制度或者有形无实。三是基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运作不够规范,作用发挥不到位。

10、“两法一条例”的执法力度尚不到位。一是对“两法一条例”的学习宣传有待加强,企业经营者自觉贯彻落实“两法一条例”的意识淡薄,部分职工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二是“工会法”执法主体的有些职责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是工会法的执法主体,有的领导却模糊地认为只是工会的事情,导致工会法执法主体错位,影响了工会法的全面贯彻实施。三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依然是《工会法》实施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修改后的《工会法》虽然增设了法律责任一章,但仍有一些执法人员和企业经营者把工会法视为“软法”。四是基层工会干部自身素质不高,部分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工会意识不强,致使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显得软弱无力,工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关于深入贯彻“两法一条例”和进一步做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的建议意见

1、加强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加强《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和“两法一条例”的学习,提高对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把劳动保障和维权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列入各级行政干校(党校)的教学计划,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劳动部门和工会都要发挥自身优势,担当好维权相关法律法规及《工会法》的执法主体并切实履行好职责;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问题。

2、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确保中央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着力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要把再就业扶持政策转化为促进就业的长期政策,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再就业培训和企业培训;要加强就业服务,强化劳动力市场管理,统筹城乡平等就业。

3、着力解决欠费突出问题,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继续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巩固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当期无拖欠的成果;以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重点,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加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完善征收体制,严格基金监督管理。

4、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要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全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推动和监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劳动合同范本,指导和推动用人单位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指导和督促企业重组改制后及时与职工变更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台账;积极推动已建立工会的企业全面开展集体协商并签订集体合同,指导改制企业做好重签、续签集体合同工作;认真做好集体合同的督促、审查、备案和统计管理工作。

5、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和劳动保障监察。要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审核、备案制度,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大查处拖欠工资、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工作力度,严肃处理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加大劳动争议调处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加快推进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充实职业化仲裁员队伍,促进行政职能与办案职能分开;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完善监察执法程序,充实监察办案人员,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参加的劳动保障监察与拖欠工资协调机制,采取预防和打击违法行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

6、要大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要不断扩大创建的覆盖面,在创建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参与率,重点向非公企业和事业单位及乡镇(街道)延伸;要广泛开展“和谐机关”、“和谐医院”、“和谐乡镇(街道)”、“和谐社区”、“和谐工业园区”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创建成果,以在全社会形成创建氛围。

上一篇:向人大调研组汇报材料下一篇:博物馆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