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系统哪个好:企业如何选择视频会议系统?(共4篇)(共4篇)
1.视频会议系统哪个好:企业如何选择视频会议系统? 篇一
如何写好党委系统会议纪要
一、会议纪要的内涵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规定:“会议纪要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根据上述规定,可以明确地把会议纪要定位为: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一种行政公文。也就是说,会议纪要是对会议的目的、要求、基本精神及决定的事项加以文字归纳整理,以便上传下达,统一认识,进而推动工作的开展。
二、会议纪要的特点
(一)真实性。会议纪要是纪实的,必须保证其真实性,这个要求是纪要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会议纪要一经下发,特别是批转下发,它所记述的决议、决定就具有政策性。所以在动笔之前,必须认真核实材料,反复听取会议录音,掌握会议精神实质,确保纪要的真实性。
(二)提要性。要在会议纪要的“要”字上下功夫,对会议内容不可事无巨细、有则记之,应该对整个会议的各种材料和观点,经过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将主要精神、主要议决事项、主要观点,按一定逻辑顺序撰写出来。在概括会议内容时,要特别注意突出会议议题,以议题为中心组织材料进行写作。围绕会议中心选材,重点应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
(三)条理性。每个与会人员的发言都可能是有条有理的,但是放在一起却很可能是“一锅大杂烩”,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 标准对所有材料加以整理,使之有纲有目,纲目协调。
三、会议纪要的撰写要领
根据会议的性质和内容,会议纪要的撰写常用概述式、归纳分类式和摘记式三种写法。
(一)概述式。这种写法是根据会议进行程序,将会议概况、会议议题、主要讨论意见、议定的事项分点顺序写出来。这种写法的特点是简明扼要、顺理成章。办公会议纪要、工作会议纪要等多用这种写法。
(二)归纳分类式。这种写法是将会议讨论的内容依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综合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谈一个方面的内容,逐段逐层地将会议讨论的各方面问题阐述明白,可以分条撰写或冠以小标题。这种写法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问题集中。较复杂的工作会议、专业性会议等会议纪要多用这种写法。
(三)摘记式。就是根据会议议题把与会人员的发言要点顺序记录下来。一般在记录发言人首次发言时,在其姓名后用括号注明发言人所在单位和职务。为了便于把握发言内容,有时根据会议议题,在发言人前面冠以小标题,在小标题下写发言人的名字。其特点是平白易写,有点像流水账。一些重要的座谈会纪要、研讨会、论坛等常用这种写法。
四、会议纪要的撰写要突出三大特点
会议纪要的撰写通常有两大忌,一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二忌不分轻重,平均用墨。因此,写好会议纪要应力求突出实、简、精的特点。
(一)“实”。是指会议纪要的内容要忠实于会议实际,客观、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表述真实意思。会议纪要是在会议记录等材料上的再加工。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会议纪要则是会议内容的提炼。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由于撰写人因意思不明、理解不清而导致会议纪要的内容失真。为此,对撰写人来说,一要吃透会议精神。对会议的宗旨、目的,各项议题、议点等,要弄明白、搞清楚,做到了然于胸,确保撰写的会议纪要不走题。二要原原本本反映与会者意见。在综合与会者的发言时,撰写者不能任由个人赞同与否,断章取义,扭曲他人意见;要讲究真实,忠实于与会发言者的原意,尽量用其原话,保持其原有的语言风格。另外,当与会者在讨论中心议题时,往往存在看法不一致的情形,对此,撰写者在集中了大多数人的意见的同时,对于少数人的意见,在没有被会议完全否定的情况下,也应当予以如实地反映。三要如实反映会议内容。会议纪要具有较强的纪实性特点,其内容要紧扣会议实际,不能人为地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尤其是不能随意篡改会议精神,增删会议内容,变动或更改与会者议定的事项,修改会议达成的共识等。
(二)“简”。是指对会议讨论研究及议定的事项等内容进行梳理加工、归纳整理,简洁、集中地反映会议的主要精神。一是内容概括要递进。首先,撰写前进行通篇考虑、全盘谋划,以会议讨论的问题为单位,分层次、划项目,逐一展开,布好写作格局。其次,围绕各议点、议题,以剪裁整理每个与会发言者的讲话要点为内容,按照由繁到简、由表及里的概括方法,逐步去粗取精、层层深人,实现会议内容由无序变有序,由繁杂冗长变条理清晰,进而干练地体现会议议定的事项。二是语句表述要简练。会议纪要是会议内容高度集中的缩影,是指导与会单位下阶段开展工作的知照性文件。若语句含糊其辞、拖泥带水将会产生歧义,势必会影响传达会议精神的效果。这就要求撰写者,首先要“求简”。在述及会议要求的事项时,要综合概括、去浮辞、免冗长、不娇饰、不苟简,力求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精当不繁,切不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用一句话表明的决不用多句话来陈述。其次要“求准”。会议纪要作为公文的一种,必须要写得清楚明确、句稳词妥、通体通畅,使语句表述达到直言其事、表意明确、言之有物、言必有中、言无不尽、(三)“精”。是指围绕会议主旨,深入提炼会议精髓,使其提提纲挈领、重点突出、精辟入理,准确精当地介绍会议成果。会议成果是对会议讨论研究和议定事项进行归纳整理,概括出来的要点,是会议纪要的写作主体。一要善于发现要点。如:会前,会议主持人宣布会议召开的目的和任务。会中,凸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讨论争议较大的问题;与会者就某些重要问题所达成的共识,提出的解决办法,形成的政策性规定和指导性意见。会尾,领导所做的总结性发言,对会中提出问题的具体答复以及上级领导所做的指示,等等。这些都是会议内容的精要所在,也是介绍会议成果的关键之处。二要集中反映要点。一方面要有的放矢,善谋全局。撰写者要从召开会议的实质精神出发,分析、综合会议的各种意见,舍弃那些琐碎枝节、与会议宗旨无关以及会议中未达成共识而散见于与会者间的零散意见;另一方面要抓住精要,突出重点。要将会议纪要纳入整个会议过程和具体环境中去考虑,重点反映“如何尽快把与会者的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 上来;如何较好地解决现阶段工作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如何科学地指导下阶段工作的开展”等等。三要注意把握要点。也即会议纪要撰写的“度”。撰写会议纪要既不可凌驾于会议内容之上,夸夸其谈,喊口号;也不可脱离会议中心,冥思苦想,搞创作,要切实达到任务清楚、目标明确、责任到位。首先,在反映会议决议的时候,要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直言其事,切勿含糊不清、华而不实,尤其是对会议中未达成一致的观点或未最终形成决议的事项,切不可任意发挥、恣意想象、矫揉造作;其次,在明确工作目标的时候,要切合与会单位工作实际,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切不可虚无缥缈、言之无物,搞“超前主义”或“慢步主义”;再次,在明确责任事项的时候,不仅要写明要办理的事项,而且要写明办理的期限和所负的责任,以免各单位互相推委、扯皮,或因责任不明而推卸责任等。
五、会议纪要的撰写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处理好前与后的关系,做好纪要撰写前的准备工作 对工作人员来讲,做好会前与会后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你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和纪要撰写的质量。具体而言,会前要深入了解会议召开的目的,尽可能地把会议材料详细地阅读一遍,以全面把握要研究事项的前因后果,尤其要弄清会议讨论决定的主要问题,这样在听会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也才能深入理解会议精神,又快又准地作好会议记录,而不至于出现不知所云的情况或大的偏差和纸漏。会后要及时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对有关数据及专门术语进行认真核对,特别是对会议主持人所作的提示性和总结性发言要对照会议 材料认真梳理,以理清会议议定事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正式动笔撰写纪要做好充分准备。
(二)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科学把握纪要撰写的节奏
快速地写出纪要,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高效快捷作风的体现,也是纪要时效性的必然要求;反之,如果不及时撰写你就可能对其中一些内容记忆模糊乃至遗忘。因此,作为纪要撰写人员,必须树立一种能快则快的意识,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精神快速拟文、快速送审。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整体求快的同时,也要讲究写作的节奏。这是因为写作纪要是一项硬功夫,追求准确、便于执行是关键,切不可一味求快而不得要领、马虎应付。因此,对纪要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推敲,确保表述不产生偏差和歧义。
(三)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准确反映会议内容
撰写纪要不像写讲话稿那样可以随意发挥,关键是要把会议议定的事项准确清楚地表述出来,补写纪要也不同于作会议记录强调原原本本,而是要求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准确体现会议精神。因此,会议纪要的写作要做到虚实结合。一要“实”。会议纪要对会议实质性内容的表述要明确、有条理,不含歧义,不拐弯抹角,不模棱两可,特别是对与会各方应承担的义务、责任和享有的权利,涉及资金的列支渠道、比例、时限等,要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便于执行、检查和落实。二要“虚”。表述会议精神,要体现出一定的理论色彩,特别是撰写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研究执行措施的会议的纪要不应仅列出一二三四几个干巴巴的议定事项,而要通过“会议认为”、“会议强调”、“会议指出” 等形式,把会议精神从理论的高度加以阐述,把理说透、把理说明,以体现会议应有的说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才有利于下级理解并执行。
(四)处理好“记”与“参”的关系,切实发挥文秘人员的参谋作用
首先要明确,纪要的首要功能是“记”,主要任务是把会议议定的内容记清记准,不出差错。但如果就此认为会议纪要就是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写,那就大错特错了。要发挥必要的参谋助手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记录层次上,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为领导出主意、提建议。对会议确定的事项,要在忠实于会议精神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大脑过滤,做到认真思考、主动服务,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尤其是要练好补、校、谋三项功夫,努力使参谋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所谓补,就是要善于把会议上领导没有说完整的话、没表述完整的意思补充完整,使没有参加会议的人也能看懂会议纪要的内容,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谓校,就是对领导明显的口误或不符合规范的说法,要按照规范要求大胆校正;所谓谋,就是对会议议定的一些可能有错误、不符合政策或执行起来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项,积极慎重地提出参谋建议,供领导在审发纪要时参考、定夺。
2.视频会议系统哪个好:企业如何选择视频会议系统? 篇二
1 视频监控组网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视频监控组网技术已从模拟视频技术、数字视频技术,发展到网络化数字视频技术。
1.1 模拟视频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铁路逐渐在特大型车站内建设和使用视频监控系统。1988年,天津站投入使用基于矩阵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随后,沈阳、长春、济南、呼和浩特、汉口、深圳、北京西等特大型客站相继开通基于矩阵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
系统主要由模拟摄像机、专用电缆、视频切换矩阵、模拟监视器、模拟录像设备和盒式录像带等构成。由于维护工作繁琐,缺少远程联网功能,无法进行远程访问,模拟视频录像占用大量存储空间,海量存储难以做到,录像质量随时间推移下降,模拟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上的应用存在很大局限性。
1.2 数字视频技术
数字视频技术包括以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系统为代表的模拟与数字混合视频监视模式和以N V R(Network DVR)系统为代表的数字视频监控模式。
DVR系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逐步被市场认知并大面积投入商用,几乎替代了模拟监控市场。其主要标志是用DVR设备代替了模拟视频切换矩阵,将模拟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视频图像存储在电脑硬盘上,用户可通过DVR来控制摄像机,并可方便快速地对图像信息进行检索。
DVR系统主要由模拟摄像机、专用电缆/(光缆+视频光端机)和DVR设备等构成。
1.3 网络化数字视频技术
网络化数字视频技术最早出现于2001年,为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视频监控技术。它是完全基于IP技术,面向Internet/Intranet应用的新一代安全监视系统。2006年12月,基于网络化数字视频技术的青藏铁路格拉段线路视频监控系统第一次正式投入使用。
网络化数字视频技术的特点是: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基础上,基于IP数据网实现大容量多级联网,统一呼叫信令格式、视音频媒体编解码格式、控制与报警格式,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在网上传输,满足跨地区、多级别用户对视频资源的共享。其主要优势是:远程控制访问能力和存储能力大、经济实用、扩展灵活等。
1.4 组网技术方案选择
借助网络和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自动识别和分析图像所含信息,过滤掉用户不关心的信息,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关注点的有用信息,网络化数字视频技术为视频监控系统向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搭建了技术平台。目前该技术已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一定时期内必将日趋完善与成熟。
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组网应重点考虑数据传输的大容量及高效性,信息处理的实时性。具体组网方案与数据压缩编解码技术、存储技术、智能分析技术、互联互通技术、用户终端数量、用户地点及用户并发播放路数等密切相关。
2 编解码技术
视频压缩编码主要实现模拟视频图像的数字化,将有大量冗余信息的数字视频压缩并重新编码为适合存储及远程传输的视频格式。视频压缩编码是网络视频监控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视频存储、传输和播放等环节。
目前,视频监控系统领域编解码技术主要有MPEG-1,MPEG-2,MPEG-4,H.261,H.263,H.264和AVS。
MPEG-1,MPEG-2,H.261和H.263编解码技术为第一代压缩编解码技术,设计主要着眼于图像信号的统计特性,属于波形编解码范畴。这种编解码方案存在明显缺陷,目前应用较少,下面主要针对MPEG-4,H.264及AVS编解码技术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2.1 MPEG-4
MPEG-4视频压缩算法相对于MPEG-1/2,在低比特率压缩上有显著提高。在CIF(352×288)标清或更高清晰度4CIF(768×576)情况下,MPEG-4可方便地动态调整帧率、比特率,以降低存储量。录像每小时占用100 M~200 M空间,图像清晰度高,即达到DVD级图像效果。网络传输占用带宽小,一般1路图像占用带宽1.5 M~2 Mb/s,能通过多种传输方式进行远程视频图像传输。
2.2 H.264
H.264算法在概念上可分为两层:视频编码层负责高效视频压缩,网络适配层负责网络适配,即针对不同的网络要求,以恰当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打包和传送。H.264可根据不同应用增加不同的NAL片头,以适应不同网络应用环境,减少码流传输差错。H.264采用很多新技术,如帧内预测、自适应块大小编码模式、高精度亚像素运动估计、多帧运动补偿技术、4X4块整形变换编码等,大大节省了带宽资源。H.264的码流比MPEG-4还要节省30%的资源,其网络适应性更好,图像质量更好。但H.264性能上的改进是以增加复杂性为代价的,实现难度也显著增加。
2.3 AVS
AVS(音视频编解码标准,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
AVS的编码效率与H.264相当,而算法复杂度仅相当于H.264的30%,解码复杂度相当于H.264的70%,软硬件实现成本都低于H.264。同时,由于我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授权模式简单,专利费用低。
2.4 编解码技术方案选择
MPEG-4,H.264及AVS编解码技术为基于模型/对象的第二代压缩编解码技术,它充分利用人眼视觉特性,抓住图像信息传输本质,从轮廓、纹理思路出发,适应了多媒体信息应用由播放型转向基于内容访问、检索及存储的发展趋势;实现了从基于像素的传统编码向基于对象和内容的现代编码技术转变,编码效率大幅度提高,符合网络化传输要求;提供了基于内容的交互,压缩范围可调整,并具有通用的访问性能。
MPEG-4标准因发布较早,产品相对成熟,算法复杂度较低,价格也较低。但相对于H.264和AVS而言,编码效率低,需占用较多带宽。
对于H.264标准,已有多家厂商提供H.264芯片,产品开始成熟。因采用多项提高图像质量和增加压缩比的技术措施,在不影响视频效果情况下,比MPEG-4节约30%的码率。
AVS产业化进程落后于H.264,但AVS的编码效率与H.264相当,软硬件实现成本都低于H.264。可以预见,AVS标准将成为支撑国家数字音视频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要求编解码技术能以更低的码率实现更优秀的图像质量,需要较高的编码效率且适合网络传输。因此,现阶段建议采用以MPEG-4,H.264为主的压缩编码格式,但不排除AVS技术成熟后被逐步引入的可能。
3 存储技术
视频存储技术需综合考虑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应用结构、存储容量、用户分布、网络带宽及视频存储模式等诸多因素,其技术类型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组网方案、系统应用与工程投资。目前主流存储技术有以下几种。
3.1 DAS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是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结构,采用存储设备直接和服务器连接,接口主要为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存储设备可外挂在服务器上,也可内置于服务器。服务器连接在网络上,网络上任何客户端访问某存储设备上的资源必须经过服务器。由于连接在每个采集点服务器上的存储设备是独立的,视频网络上的存储设备无法实现共享,资源利用率较低。
3.2 SAN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以网络为中心的存储结构,主要采用FC(光纤通道)将存储系统网络化,接口为FC。SAN以数据存储为中心,通过具有高传输速率的光通道或者i 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直接连接,将数据存储管理集中在相对独立的存储区域网内。SAN与传统DAS区别在于,DAS的存储设备专门服务于所连接的服务器,而SAN模式下所有存储设备可高度共享,系统可靠性较高,但成本较高。
如果SAN是基于TCP/IP的网络,则可实现IP SAN存储技术,其成本较采用光纤通道标准的SAN要低很多,因此在需要海量存储视频录像文件时经常被采用。
3.3 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连接存储),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和文件备份设备。采用网络技术,以数据为中心的存储结构,可完全脱离服务器,通过与网络直接连接的磁盘阵列,接口为TCP/IP。它具备磁盘阵列的所有主要特征:高容量、高效能和高可靠;使系统整体管理和设置较为简单;即插即用产品,用户可直接通过网络共享NAS设备中的数据,解决了DAS存储对服务器的依赖及服务器的瓶颈问题。
3.4 存储技术方案选择
DAS和SAN技术主要是进行“块”存储,而NAS技术主要是进行“文件”存储。DAS和SAN技术更适合视频信息存储,NAS技术更适合文本信息存储。
综上所述,DAS技术适合应用于存储视频路数较少的地方(Ⅰ,Ⅱ类视频节点),宜应用在分散存储模式中;SAN技术适合应用于存储视频路数多且视频汇集较集中的地方(视频区域节点),较为广泛地应用在集中存储模式下;当采用相对集中存储模式时,可同时选用两种存储技术。
除正确选择存储技术外,存储策略也很重要,它将直接影响系统应用质量。系统应具有按时间、地点、事件等方式触发存储的策略,应避免无人值守机房连续对黑屏图像进行存储等情况发生,避免加大工程投资和维护成本。
无论采用何种架构进行存储系统搭建,庞大的视频监控系统都会存在成本较大、磁盘碎片及检索性能等问题。随着存储技术不断发展,不排除针对视频存储特点而专门开发存储新技术的可能性。
4 智能分析技术
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已在铁路得到大量应用,青藏铁路和京津、石太、合宁、合武等高速铁路已在咽喉区、公跨铁立交桥等场所采用入侵探测和逗留检测等视频分析技术。目前智能分析技术主要分为以下2种。
4.1 后端视频分析技术
在视频接入节点的计算机/服务器上安装视频分析软件,对接收到的视频内容进行分析称为后端视频分析。
4.2 前端视频分析
通过嵌入到编码器或摄像机中的硬件处理器,完成核心算法的运行和相关计算,实现视频内容分析的方法称为前端视频分析技术。
4.3 智能分析技术方案选择
后端视频分析技术配置灵活,系统可对指定摄像头的视频图像实施分析,但由于视频移动侦测算法全部由后台服务器完成,要求后台服务器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目前该技术应用案例较少。
前端视频分析技术通过在前端加入视频分析模块,在前端模块中对视频图像进行分析。当有违反规则的事件发生时,向后台服务器报警并上传相应信息。该技术响应时间较快,对网络带宽和后台服务器资源占用较小。目前流行的视频分析技术大多采用这一方式。其缺点是:将前端视频分析摄像机和视频分析模块进行绑定,系统无法对随意指定的摄像头视频图像实施分析,灵活性稍差。
基于铁路承载网络现状,建议视频智能分析技术优先选择前端视频分析技术。
5 互联互通技术方案选择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目标就是要通过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实现各类视频信息的充分共享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其技术关键是协议和标准的统一,也就是要求各视频监控系统所对应的TCP/IP协议栈应用层的信令协议必须统一。
目前,用于网络视频监控的信令协议主要包括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RTSP(实时流协议)和SIP(会话初始协议)。HTTP属于应用层面的面向对象的协议,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RTSP由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制定,该协议定义了客户和服务器程序之间如何进行媒体播放会话控制的交互;SIP是IETF制定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框架协议之一,与RTSP一样,它是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
传统视频监控系统采用HTTP协议传输信令流和媒体流,这种传输方式开销大,不利于管理,不适合大规模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需求。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应采用信令流和媒体流分通道传输方式。
SIP和RTSP协议都是基于文本的应用层信令协议,具备很强的扩展能力,采用媒体流和信令流分离的传输方式。SIP与RTSP的主要区别在于:
(1)RTSP协议基于TCP;SIP未对下层协议进行规定。
(2)SIP是一个会话协议,协议本身不具备媒体控制功能。针对具体应用,SIP需与其他协议配合使用,或进行协议扩展。RTSP相对较完整,除定义了会话控制信令外,还定义了完整的媒体控制信令,也提供了信令扩展功能。
(3)SIP会话可用于点对点或点对多点;RTSP会话一般是点对点。
综上所述,SIP和RTSP协议各有利弊,但SIP协议简单,灵活性好,扩展性强。除视频监控应用外,SIP还可在视频会议、网络视频点播及各类网络多媒体中应用,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宜采用SIP信令协议做会话控制。
系统无论选用SIP还是RTSP作为信令协议,报警信息无论采用信令通道还是数据(媒体流)通道传输,都应对协议扩展部分作出明确约定,才能做到真正的互连互通。
目前,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相关技术规范已明确规定了系统的通信协议,并在《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试行)》规定了视频节点互联互通功能单元(认证授权单元AA、接入网关单元AGU、信令控制单元SCU)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互联互通需要增加的功能单元(目录服务单元DSU、数据分发单元DDU、视频系统代理SA),为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不同厂商平台间控制协议、图像编解码的转换,提供更为可行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6 结束语
系统性构建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除正确选择组网、编解码、存储、智能分析、互联互通等主要技术类型外,还应关注图像高清、高效检索、自动减帧、夜视、系统监测及网管等技术应用,不能简单孤立地选择某个专项技术,只有将各项技术相互关联起来,综合运用并不断加以完善,才能推动视频监控技术更好地应用与发展,为铁路运输生产服务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子一.图像信源压缩编码及信道传输理论与新技术[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2]冯传岗.AVS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J].有线电视技术,2007(6)
[3]邹芳.视频分析技术综述及铁路应用初探[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8(3)
3.视频会议系统哪个好:企业如何选择视频会议系统? 篇三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传输方案的选择
视频线缆传输可以分为同轴基带传输、双绞线基带传输、射频传输、光缆传输、数字(网络)传输等几种方式。
一、视频同轴基带传输:我国PAL-D视频基带0-6M,复合视频基带一般指视频基带和音频副载波为8M带宽。同轴视频传输是应用最早,用量最大,最容易操作的一种视频传输方式。同轴视频基带传输的技术要点是:
1.同轴电缆的信号传输是以“束缚场”方式传输的,就是说把信号电磁场“束缚”在外屏蔽层内表面和芯线外表面之间的介质空间内,与外界空间没有直接电磁交换或“耦合”关系。所以同轴电缆是具有优异屏蔽性能的传输线;同轴电缆属于超宽带传输线,应用范围一般为0Hz—2Ghz以上;它又是唯一可以不用传输设备也能直接传输视频信号的线缆;
2.视频基带信号处在0-6M的频谱最低端,所以视频基带传输又是绝对衰减最小的一种传输方式。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频率失真——高低频衰减差异大,便成为视频传输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在视频传输通道幅频特性“-3db”失真度要求内,75-5电缆传输距离约为120—150米;工程应用传输距离在2、3百米以内还比较好,网上论坛里提供的“感官标准”传输距离数据,从3、5百米到1千多米都有,实际是没有标准,也就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3.同轴视频基带传输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为实现远距离传输的频率加权放大和抗干扰问题。
[抗干扰技术现状]
对常见的电梯、车间、传输耦合等各类干扰,已可以有效解决,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加权抗干扰专利技术的应用,在有效抑制干扰的同时,也能有效补偿电缆衰减和频率失真,属于抗干扰传输设备。其前端有源—后端无源抗干扰传输距离(75-5)在1000米左右,前后端都有源为1500-2000米;与加权视频放大器配套的抗干扰传输距离3公里,75-7电缆可以达到5公里。双绝缘双屏蔽抗干扰同轴电缆是与同轴电缆穿镀锌铁管原理一样,施工更方便,成本更低,在常见电磁干扰环境下,可以作为防止干扰入侵,又可方便设计和施工的工程选择;
[同轴视频基带传输设备]
我国频率加权视频放大专利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视频传输的频率失真问题,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在视频传输通道“-3db”失真度要求内,仅用一级末端补偿,75-5电缆传输距离已经提高到了2000米以上,前后双端补偿的视频恢复设备已经突破3公里。传输距离已可以满足多数中近距离工程需要,传输质量已达到高质量工程的要求;
[认识、理解和应用上的盲区误区]
1.知道同轴传输有衰减,但不了解、不理解“频率失真才是视频同轴传输最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频率失真改变了视频原信号各种频率成分的正常比例关系,降低了图像色度和清晰度;
2.“视频电缆”与“射频电缆”:不亲自测试验证比较,也不加分析,盲目相信视频传输只能
用“视频电缆”,不能用射频电缆。不知道,甚至也不相信射频电缆(SYWV)比视频电缆(SYV)的传输特性更好一些,价格也更便宜;实际上通用射频软电缆原来只有SYV一种,八十年代中后期,物理发泡射频电缆(SYWV)出现以后,特别是射频有线电视网的发展,SYWV电缆以其优异的传输特性,在射频波段度蓝天下,而SYV射频电缆只能局限在视频波段用于视频传输了,把它叫着“视频电缆”,本意是“限制性贬义名称”。所谓视频传输只能用“视频电缆”,不能用射频电缆,是一个广为误传的大误区。
3.不知道,不了解同轴电缆也有专业传输设备。距离远了,首先考虑的是选用粗电缆,或者改用其他传输方式;或者错误地把普通视频放大器当成传输设备来用;
4.不了解基于加权视频放大技术的视频恢复设备,具有图像质量控制功能,可以在工程现场的监控室看着画面调整、改善、恢复提高图像质量,并成功的与光缆、射频、微波、双绞 线传输系统合理组合,用于改善传输系统的图像质量。
5.盲目的相信高编电缆衰减小,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认为视频干扰的产生,就是因为屏蔽层不好,编网密度不够造成的,于是一味的使用高编电缆。工程实践是,在工程现场产生干扰的实例中,绝大多数还是用的高编电缆;最新研究表明,干扰的产生主要不是因为编网的屏蔽性能不好造成的,而是由于电缆太长,屏蔽层纵向电阻较大,干扰感应电流在纵向电阻上形成了感应电动势,并通过传输电缆两端的75欧姆匹配电阻,与芯线形成回路,在负载上产生干扰的,这对高编电缆也会产生干扰,就好理解一些了。
6.误认为凡是干扰都能用抗干扰器来解决。有一类干扰我们暂称为“故障类干扰”:如电源问题,供电系统问题,地电位环路问题,设备故障问题等“有形电路”引起的“干扰现象”,并不是常规意义上“无形电路”的电磁干扰。这类干扰不需要用任何抗干扰设备就能解决,办法是排除“故障”。
7.不了解同轴传输的匹配原理和工程应用方法,盲目用电工技术把内外导体分别焊接或扭接来处理电缆接头,以为这样可靠,不知道破坏了“同轴性”,阻抗不连续会产生反射;有线电视传输工程中大量应用的“F型接头”和“双通”可以实现高性能电缆连接,现场操作也方便;
二、视频双绞线基带传输:视频双绞线基带传输是用5类以上的双绞线,利用平衡传输和差分放大原理。双绞线传输方式的技术要点是:
1.视频双绞线基带传输:双绞线是特性阻抗为100Ω的平衡传输方式。目前绝大多数前端的摄像机和后端的视频设备,都是单极性、75Ω匹配联接的,所以采用双绞线传输方式时,必须在前后端进行“单—双”(平衡——不平衡)转换和电缆特性阻抗75-100Ω匹配转换;这就是说视频双绞线基带传输,两端必须有转换设备,不能像同轴电缆那样无设备直接传输视频信号;
2.与同轴电缆“束缚场”传输原理不同,双绞线传输的信号电磁场是“空间开放场”,利用两条线传输的信号相等方向相反,产生的空间电磁场互相“抵消”的原理传输信号,采用平衡差分放大原理提高共模抑制比,抑制外部干扰的。
3.从线缆本身的传输特性看,双绞线是各类线缆传输方式中,传输衰减特别是频率失真最大的一种线缆,大约400多米5类非屏蔽双绞线的传输衰减和频率失真与75-5电缆1000米相当。相同长度传输线,传输衰减的“分贝数”是75-5同轴电缆的2.3-2.5倍;5类线频率失真的数据是:
低频衰减:10-15db/km;高频6M衰减:45-50db/km;大约相当于75-3电缆特性,略好一点。显然,按照视频传输幅频特性“-3db”失真度要求,无源双绞线传输距离大约是50-65米左右(两端转换效率100%时);120-150米以上,图像可以观察到失真;一种国外产品介绍说:无源双绞线传输距离达到300米左右。这个距离,等效75-5头轴电缆800米左右的传输效果,这个实际图像效果,在多数工程中是很难被接受的;
4.双绞线传输方式也属于基带传输。双绞线巨大的传输衰减和频率失真,要求传输设备不仅要对视频信号进行平衡不平衡转换,而且需要有比同轴传输性能高几倍的频率加权补偿能力。目前,有的产品介绍说,前端无源转换,后端有源补偿,可以达到1200米。双端都有源转换补偿,可以达到1500-1800米。但至今仍没有见到厂家提供相应传输距离的线缆失真数据和设备实际补偿能力数椐。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线缆和设备价格便宜,适用于一些图像质量要求不高,工程造价要求较低的工程场合。
5.技术发展现状:双绞线传输方式技术起步较低,目前传输技术仍不够完善和成熟,多数产品还停留在分段固定补偿和产品按主观感觉“标准”生产的初级阶段水平上。线缆传输特性差,产品技术标准低,技术扩散快,生产厂家多,价格竞争激烈,误导宣传泛滥是这一产品领域的 突出特点,也是这类产品长期技术发展很慢的主要原因;
三、射频传输:射频传输方式继承了有线电视成熟的射频调制解调传输技术,并结合监控实际开发了一系列的相关产品。射频传输方式技术要点是:
1.射频传输是用视频基带信号,对几十兆赫到几百兆赫的射频载波调幅,形成一个8M射频调幅波带宽的“频道”,沿用有线电视技术,从46-800多兆赫,可以划分成许多个8M“频道”,每一路视频调幅波占一个频道,多个频道信号通过混合器变成一路射频信号输出、传输,在传输末端再用分配器按频道数量分成多路,然后由每一路的解调器选出自己的频道,解调出相应的一路视频信号输出;传输主线路是一条电缆,多路信号公用一条射频电缆,这就是目前安防行业里所介绍的“共缆”,“一线通”等射频传输产品;
2.传输距离比较远,能在一条电缆中,同时传输多路视频,可以双向传输。这在某些摄像机分布相对集中,且集中后又需要远距离传输几公里以内的场合,应用射频调制解调传输方式比较合理。传输上单缆、多路,单向、双向,音频、视频、控制等同时进行和兼容等,都是射频调制解调传输方式的技术特点和优势;
3.技术现状:由于射频传输方式继承了有线电视成熟的射频调制解调传输技术,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比较成熟的产品。射频传输在安防工程中应用,技术上是成熟的。
[认识、理解和应用上的盲区误区]
1.以为射频传输方式像同轴电缆传输一样,把设备用电缆连起来,基本就成了。不太了解,射频传输方式在工程应用中,隐含着一个“射频传输网络”设计与施工的重要技术面,这是工程能否成功,能否高质量运行的关键所在。再好的产品,射频传输网络设计与施工经验不足,水平不够,也很难做好,甚至失败。这一点很多厂家在作产品介绍时,提的很少。
2.还应了解,与有线电视传输方式相反,调制器、混合器等主要设备,不再是放在室内,而多数是放在室外的全天候工作环境中,因此,对设备性能有了全天候的要求。这与一般监控系统工程追求低造价投入的趋向是矛盾的。结果只能适当降低产品技术性能了。如,系统稳定性,频道频率飘移等;
3.在射频传输方式的工程应用中,绝大多数工程公司仍缺乏“射频传输网络”设计、安装、调试方面技术人员,缺乏专用检测设备和工程经验,很多工程公司连示波器都还没有,更不用说场强仪了。这也是制约射频传输推广应用的重要因素。
4.射频传输网络属于监控工程中的一个“传输环节”,但却包含了对调制、混合、多级功率放大、多频道均衡、交调、谐波、音视频比例关系等多种设备和技术要求,系统复杂,设备技术含量较高。是各种传输方式中,技术复杂度最高,又较难掌握的一类;
5.宣传语:射频传输避开了0-6M范围的低频干扰。——但回避了射频网络的现实问题:射频传输,频段高,电缆衰减严重,设备的热噪声,频道间的均衡、交调、串扰、谐波等已经成为主要矛盾,看看每家每户的有线电视节目,那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专业队伍设计施工的,总是有的频道还有干扰,而且干扰情况还经常发生变化,这在多路数共缆传输系统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光缆传输:常用的光缆传输是“视频对射频调幅,射频对光信号调幅”的调制解调传输系统。技术源于远程通信系统,技术成熟程度很高,在单路、多路,单向、双向,音频、视频、控制,模拟、数字等,光缆传输技术都是远距离传输最有效的方式。传输效果也都公认的好。适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视频传输。
1.光缆传输,频带最宽,传输衰减非常低,光信号传输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
2.问题是在监控行业里,产品也出现了追求低造价,从而降低设备技术性能和低标准生产产品的趋向,选择产品时,应认真考察;
3.光缆远程铺设和后期维护难度大,成本较高。
4.采用两级调制与解调,光端机通常采用的射频调光技术,一般先要实现视频信号对射频的调幅,这样成本较低,热噪声已经成为主要矛盾之一,信噪比,特别是对高频信噪比影响较大,有的产品的实际信噪比指标只有四、五十db,远没有达到60db以上的“检测指标”。
5.不要以为选择了光缆传输系统,传输水平就一定高。实际工程的视频传输系统,光缆传输系统只是一个远程传输环节,前面还有一定的同轴传输部分,后面还有分配、画面处理,矩阵或DVR切换等多种传输环节。忽视了这些环节,往往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某道路监控,采用了8路光端机,每路摄像机信号经过不同距离的同轴电缆,最远的超过了1公里,显然送给管端记得视频信号已经严重失真,而光端机没有视频恢复功能,只能原样的把失真的视频信号传输到末端。这属于传输系统设计不合理问题;
6.数字光端机是传输质量更高的视频传输系统,只是目前价格还偏高。
五、数字(网络)传输:数字传输从原理上彻底避免了模拟信号传输对失真度的苛刻要求,技术上也已经有了足够的传输分辨率和图像清晰度,如考虑互联网,传输距离几乎是无限的。而且谁都不否认这将是未来视频传输的主流方向。但目前就安防行业而言,技术瓶颈仍然是网络带宽和
存储记录介质的容量制约,使适用的传输分辨率和图像清晰度目前大多处于352*288的较低的水平。
六、数字电视“技术移植”的设想
看过数字有线电视节目后,你会感到,所有频道图像都很清楚,柔和,干干净净,没有干扰,并增加了许多新的操作功能,传输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有线电视系统。笔者设想,能否像射频传输技术那样,参照安防行业的特点,适当改进开发,引到监控行业来,不仅图像水平会有一个跨越,硬盘录像机可能也会大大化简了。这只是一个幻想性的“异想天开”,但总觉得不是没有可能。
[关于不同传输方式的比较]:
有不少传输方式的“比较”文章和帖子,比较方式方法值得探讨和警惕,如:
1.以一种传输方式之长,比其他方式传输方式之短,诱导只有“这种传输方式最好”;
2.不公开、不全面介绍原理,故弄玄虚,隐藏短处和问题;
3.对网友提出的问题,不根据具体情况帮助分析,帮助解决问题,只是叫卖产品;
4.视频会议系统哪个好:企业如何选择视频会议系统? 篇四
4月15日,全省教育系统做焦裕禄式好干部视频报告会在贵阳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同志出席报告会并讲话,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静、六盘水市盘县响水镇中学党支部书记左相平、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受邀分别作专题报告。这是全省教育系统做焦裕禄式好干部、推动我省教育系统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
徐静同志认为焦裕禄同志生动诠释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的完整内涵,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将焦裕禄同志作为镜子和标尺,形成老百姓可感知的鲜活形象,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基固本、凝聚人心。“三严三实”是弘扬焦裕禄精神、铸就焦裕禄行为的基本遵循。
作为我省基础教育战线涌现出来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左相平同志认为,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立足本职,以良好的作风筑牢教育为民的宗旨意识;就要务实创新,做教育改革的领跑者;就要爱生如子,做无私奉献的践行者。宋宝安同志是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农药学”负责人、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他深情回顾了焦裕禄精神对他的熏陶,促使他领衔成功申报我省高校第一个博士点,解决了水稻重大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重大难题等,为服务“三农”作出巨大贡献。
霍健康同志对全省教育系统学习焦裕禄精神“怎么学”、“学了干什么”提出明确要求,号召全省教育系统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强调要以焦裕禄同志为镜子,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搭建载体深入学、破除“四风”务实学、跟着榜样一起学等方式,继续弘扬贵州教育精神,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作风,推动我省教育事业后发赶超。一是拼命“赶”。要扎实实施教育“9+3”计划、“4+2”教育突破工程,加快基本普及15年教育。二是大力“转”。各级各类教育要“转”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到提高整体素质上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要“转”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上来。三是积极“改”。要切实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既有顶层设计,又要上下联动。教育部抓宏观顶层设计,各级教育部门抓中观上承下接,重点是简政放权,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学校从微观层面深化改革,大有文章可做,要通过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促发展、保稳定。
【视频会议系统哪个好:企业如何选择视频会议系统?】推荐阅读:
五个步骤教你选择视频会议系统10-18
企业如何选择视频会议解决方案09-21
视频会议系统安全问题11-28
视频监控系统改造报告08-27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介绍10-22
公安视频实战应用系统设计07-05
关于屠宰场实时视频监控系统09-20
平安城市社区治安视频联防联动系统设计12-02
医院视频监控安防系统在行业的推广价值09-12
在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