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2024-07-06

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15篇)

1.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一

第六章 评估——对工作成效的检验

第二节 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进行评估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类,即质性方法和量化方法。社会工作评估的目的在于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所以选择评估方法的原则应是简单、可行和实用。

一、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1.定义

基线测量方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

2.应用范围

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3.操作程序

(1)建立基线

第一,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

第二,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

第三,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

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考试资料网

(2)进入介入期测量

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

(3)分析和比较

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过程。

(二)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被分解成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任务的,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完成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

方法:运用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程度。

(0)没有进展(1)很少实现(2)部分实现

(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

将每项任务的最后得分加到一起,然后除以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就能确定完成或者介入行动成功的百分比。例如,如果有三个任务要去完成,而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是12(4×3),用得到的总分除去12,再乘100%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

(三)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目标核对表

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的目标行为比较难以清楚界定,此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共同协商选择一些目标来指示介入的方向,并将它们罗列出来。

在工作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时都用一些等级尺度来衡量介入后的行为,并记录下它们,将介入后的行为与介入前所没有的、介入后才出现的,并讨论这些行为对服务对象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就可以发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行为变化。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制定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他们的改变情况。

方法:按照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出几个目标,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例如5级制,来测量和计算出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

(四)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

做法是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到介入的看法。这是一种评估介入影响的方法,特点是操作简单叠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资源。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测量比较粗糙,有进服务对象会倾向于对介入给予积极的评价,因此评估有可能不准确

2.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二

1. 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也取得飞速发展, 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当前这个现代化社火里, 企业的发展与市场之间紧密联系, 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 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训就是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开发的主要手段, 它对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员工的行为模式和工作态度, 更有利于员工适应不同的企业外部以及内部环境的变化。因此, 必须重视企业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效果的评估, 这对企业培训是否发生作用起到直接的作用。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就是将培训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投资, 在开始工作之前, 对投资收益的好坏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 并不断采取措施将投资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培训效果评估也不能被轻视和忽视, 因为它是培训管理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是对整个培训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如果培训效果评估所得出的结果不准确, 将会严重影响企业决策者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开发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 阻碍企业的安全平稳运行, 不利于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2. 作用

第一, 帮助员工提高其知识、技能和能力, 以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 让员工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可以掌握必要的知识和工作技能, 并保持着对工作的高热情, 以最大限度的减小企业发展需求对员工所期待的工资水平与员工实际工资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此做好企业发展培训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工作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 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培养健全的人格。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培训的手段全面促进企业员工的进步与发展, 是扩大向员工提供可能性的过程。简而言之, 也是在一定程度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提高了自身的实力水平,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可利用的资源, 并不断为自身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企业培训不但有利于员工健全人格的培养, 而且对其生活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贡献。

第三, 调和员工的信念和价值观, 以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变化, 不断有新事物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新观念也在不断转变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 通过培训企业员工可以接触到讯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在新观念不断融入到工作过程中, 可以不断对员工的价值观进行调和, 树立新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因此, 改善对工作的工作态度。

二、培训的需求分析

作为企业培训管理的关键环节, 培训需求分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中高层的重视, 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 各部门的相关人员从培训的各方面入手分析, 最终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其实用简单方法就可以做得很好:

第一, 查找绩效差距。绩效差距是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的第一步, 通过对效绩距的查找可一找出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足, 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对员工能力需求与员工实际工作能力之间的差距, 更好的判断进行企业培训能否消除或者减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进而确定培训的主要目标,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第二, 分析绩效差距出现的原因。在上个环节完成之后可以进一步进行原因分析, 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如果绩效差距受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则可以判断进行企业培训是没有很大必要的;如果绩效差距出现的原因是员工自身的工作技能和知识储备的不足, 则可以开始做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 设计解决方案。找出差距原因后, 确定是采取培训还是非培训方法去消除差距, 并设计解决方案, 并进行简单科学的分析工具准备。

三、企业培训评估体系-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

适用的评估方式能够更好的评估培训学员, 使培训达到更好的效果, 通常在培训中一般采用柯氏四级培训评估, 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观察员工的反应。在企业培训结束的时候, 可以向参与的员工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对培训过程中的不足指出进行指出, 及时了解他们的培训感受。

阶段二:学习的效果。可以对参与培训的员工进行相关测试, 反应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转变。

阶段三:行为改变。这一阶段主要就是对员工培训后行为上发生改变进行观察。

阶段四:产生效果。这个主要是针对未参与培训的员工进行的, 了解培训后对整个企业工作氛围所带来的变化。

企业培训的效果评估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决定了它的重要性, 上述的四个阶段需要根据企业培训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到第几个阶段, 实现通过培训让员工获取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原兆厅.企业如何创新发展人力资源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 2016, (8) :140.

[2]李军波, 孟立春, 游慧彬.柔性管理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 :57-58.

3.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三

一般认为,企业之间发生的咨询费用是否真实客观,根据企业之间交易涉及的往来账款核实审计,包括发票、咨询合同、咨询内容及收益对象进行判断,确定支出的合理性。但由于咨询服务与支付对价是否合理公允,仅仅依靠财务审计是无法满足要求的。本文通过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通过转换角度、逆向运用收益法,提出企业咨询费评估方法,基于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从而得出可以推广的结论。

评估思路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一般包括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办公费、运输费、保险费、修理费、咨询费等,其中咨询费是指企业因业务需要向有关咨询机构进行生产技术咨询和经营管理咨询所支付的费用或支付企业经济顾问、法律顾问、技术顾问等发生的费用。

企业支付的咨询费用是否真实客观首选是进行财务审计,根据企业之间交易涉及的往来账款(发票、账单、合同及记账凭证等)确定其客观性和真实性,但是企业支付的咨询费是否合理、是否公允,仅凭财务审计是无法知晓的,在此情况下,我们只能另辟蹊径,走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核算、披露要求,运用评估技术,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或特定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其对象包括应当合并对价分摊事项涉及的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包括各类减值测试中涉及的单项资产、资产组或资产组合,包括投资性房地产涉及的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及已出租的建筑物等。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对象均涉及资产负债表科目,很少涉及对损益表科目的评估,本次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咨询费用的评估,应本着转变角度、逆向思维的考虑方式,由对资产占有方经营过程中涉及咨询费用的评估,转变为对提供咨询服务企业的合理收入评估;由合理收入评估经过逆向思维转换,对提供咨询服务企业的总资产价值(包括长期投资——子公司)的评估并综合考虑总资产要求的合理回报率确定应获得的客观收益,按支付对价原则,其客观收益对应着目标企业客观公允的咨询费用。

评估方法

通过财务报表咨询费用明细识别出有哪些关联方,根据知晓的关联方(纵向或横向)分析他们为哪些企业提供服务,确定目标企业财务报表(管理费用)的权重大小(W);对关联方(纵向或横向)或相关方总资产(P)进行评估,在评估方法选用方面,应避免采用收益法(P=A/R)评估,这主要原因是克服收入及收入预测产生重复迭代的现象;

一般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企业总资产价值(P);逆向运用收益法(A=P*R),R为总资产回报率,综合确定净收益(A),再通过净收益代数和确定关联方(纵向或横向)或相关方总收入(Q),结合权重大小我们给出目标企业的客观公允的管理费用(W*Q),供企业之间交易或企业与政府之间审查提供参考依据。

评估案例

M企业是一家民办私立学校,其主管单位是G市教育委员会,业务范围涉及外籍人员子女的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等,D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14年某月对该学校2013年财务报表进行年报审计,并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作为一家民办私立学校,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和发展的可持续性,主管单位G市教育委员会对该校的经营活动每年都进行审查,审查的重点在于是否乱收费、是否多报支出(管理费用),用于对外投资,发展第三产业。2014年在审查M学校《审计报告》的过程中,发现2013年度的业务活动表——管理费15800万元有些偏高,怀疑用于对外投资,聘请E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进行专项审计,发现一笔支付咨询服务费用5966万元,属于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为N管理有限公司,E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认为单靠审计无法判断其合理性,提出聘请Z资产评估机构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估。

Z资产评估机构认为M学校与N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否为关联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之间的交易往来是否是市场行为,只要遵循市场规律,M学校支付的咨询服务费用就是合理的,就不存在对外投资。Z资产评估机构经过缜密分析,推断N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正常健康的市场条件下提供的所有合约价格之和(对外收入)与其整体资产获利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整体资产获利(经过主营业务利润率调整转化为整体资产的客观收入,在适当考虑权重确定M学校与N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之间客观合理的咨询服务费用。

为此,Z资产评估机构引入总资产报酬率概念,并逆向利用总资产报酬率公式,用以确定整体资产获利的公允价值。总资产报酬率又称总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息前税前利润与平均总资产之间的比率。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N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整体资产包括货币资金、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及固定资产;首先对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其次根据不同资产类型,分别采用成本法、市场法进行评估,经评估,整体资产的市场价值为50,556万元;

整体资产获利的公允价值(P)=整体资产市场价值(F)×整体资产报酬率(r),

整体资产报酬率根据《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信息咨询服务业总资产报酬率良好值为7.2%,优秀值为14.8%。N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近年盈利,发展良好,在此采用良好值与优秀值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整体资产报酬率取值为8.72%;主营业务利润率良好值为21.5%,优秀值为30.0%。综合考虑确定主营业务利润率为25%;

整体资产获利的公允价值=整体资产市场价值×整体资产报酬率=505,56万元×8.72%=4,409万元;

整体资产获得的客观收入=整体资产获利的公允价值/主营业务利润率=4,409/25%=17,636万元;

评估人员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通过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多次座谈,进行业绩及结构分析,确定带来咨询服务收入的有四家公司,分别是M,B,C,A,其中M为主要咨询服务收入,B,C,A依次重要;发现能够带来咨询服务收入的直接原因是提高教育管理咨询、增加教育信息学术交流咨询、改善教学用具设计咨询,以及提供相关咨询及配套服务,采用AHP法进行分割,建立相应的层次结构,通过组合权重计算,确定对M,B,C,A的贡献权重大小。结果表明,贡献率(权重)分别为0.30、0.28、0.22、0.20,即M企业权重为30%。

整体资产获得的M企业客观收入=整体资产获得的客观收入*M企业权重=17,636万元×30%=5290万元。

审计报告中业务活动表提供的支付咨询服务费用5966万元是合理的,是比较公允的,专业推断不存在用于对外投资。

结论分析

4.小学作文教学培训技巧和方法 篇四

1.标准失之过高

多数老师在指导、批改三年级学生习作时,参照的仍是耳熟能详的七大“标准”:内容切题、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和语句通顺。如此要求,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无疑是“揠苗助长”,要求偏高了。

2.标准失之片面

与全面的知识技能要求相比,教师对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态度,习作教学中的交流、分享以及习作后的修改习惯等,则明显忽视,教学中不是“轻描淡写”就是“放手不管”。

两个弊病,若找根源,则在教师的教学基于自身的经验,只是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所信奉的理念开展教学,以所谓的优秀习作的标准来指导习作,过分追求结果,而对年段特点关注不够,对学生学习需求等研究不够,导致不少三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不但没有跨进习作的“大门”,反而提“写”(习作)色变。

仔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后,我们尝试依据课标,制定相关量规,以此指导三年级习作教学。一年多来,教学实验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就教于诸位方家和一线教师。

一、学习课标,师生共同商定相关量规

(一)何谓量规

教育家古德瑞德说:“量规是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具。”祝智庭教授认为“量规是一种结构性的等级量化评价工具”。量规是教学与评价的桥梁,是沟通、指导教与学的中介。习作量规即对学生习作学习活动作出评价的工具。

(二)量规的功能有哪些

1.明确目标

帮助学生和教师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培养责任

量规帮助学生对学习的结果充满责任感,减少了“我要做什么”的问题,也减少了“我要怎么做”的困惑。

3.提升绩效

标准公开化,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方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而且具有教学诊断功能与促进反思功能,有效提升习作教学效益。

4.形成氛围

学生的父母也可以通过量规指导、监控学生的家庭习作活动,从而形成合力,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三)习作量规如何研制、使用

1.量规的研制

(1)基于《语文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就是说,关注“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国家课程标准”应该成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即教学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三年级习作量规基于教学,指导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必须基于语文课标。基于课程标准研制量规,既为教学确立了一定的质量底线,又为教学预留了灵活实施的空间,因此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适当处理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求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

(2)发动学生参与

整个量规的制定,都请学生参与。首先,实验班教师与学生共同商量,一起读课标相关年段习作能力要求,草定《三年级习作评价标准》与《三年级习作过程评价标准》。然后,由语文教研员与实验教师修改、完善量规后,教师与学生第二次商量、修订、学习量规。学生参与制定习作量规,体现了教学民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3)指向学生学习

传统作文教学,局囿在学生最后的习作上,只见“文”不见“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习作造假等弊病。我们研制的量规包括:习作评价标准与习作过程标准,既关注习作知识与技能,又指向习作情感与习作修改等,涵括了习作活动的全部,有助于落实语文课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又有助于帮助学生经历习作全过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与习惯。

2.量规的使用

一是在三年级伊始,师生学习量规,明确整个学年在习作上要达到的能力要求与行为目标。

二是在每次习作前提供细化量规,除年段共性要求外,提出本次习作的个性化要求,比如第二学期《操场上的笑声》提出了这样的能力要求:“能根据需要分小节,把操场上的活动写清楚;能写出活动中大家快乐的心情。”过程标准也细化为:“留心观察活动中的人,乐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

三是与其他评价工具配合使用。学生用两个量规自评自测自我调整,还使用教师评分等手段,在总结、诊断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四是在与课堂教学结合,特别是在学生自评、自改以及课堂互评时提供相关量规。

(四)经使用、完善后确定的习作量规

二、发挥量规作用,帮助学生跨进习作“大门”

(一)构建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流程,以量规引领习作课堂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的。不同的教学流程,规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我们首先研究、分析了传统习作课堂基本流程与弊病,在此基础上,对照课程标准,发挥量规功能,构建并完善习作教学基本流程:

1.传统习作课堂主要流程与弊病

传统的三年级习作教学基本流程,大体为这样几个步骤:审题,激发习作的兴趣;交流,唤醒习作的内容;指导,教给习作的知识;动笔,形成习作的成果;讲评,修改习作。

综观整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传统习作指导课的一大特征:教为主体。整个教学基本循着教师的预设走,没有什么意外,也出不了什么意外。问题有二:一是学生难以经历习作的过程。缺乏习作内容的过程化指导;缺乏知识学习的过程化指导。二是学生难以学得有效。教学内容模糊、繁杂,“这一次”习作最重要、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内容连教师心中都不清楚,就很难进行有效教学。造成问题的原因有三:没有关注学生的起点,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没有形成即时的反馈。

2.量规引领下的习作课堂教学流程

针对传统习作课堂的问题,我们对照课程标准,以三年级《操场上的笑声》为例,进行实践,以下是教学基本流程:

一、导入,确定习作内容

1.出示图片:笑脸。教师讲述:笑,是世界上最美的神情;笑声,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

2.揭题。课前小调查表明,同学们喜欢的活动很多,有跑步、打篮球、玩呼啦圈,等等,但最喜欢的活动是玩呼啦圈。今天我们这堂课再来玩一玩写一写,跟其他班级的学生做一个交流。

3.比较,明确习作要求。

(1)比较中明确重点:玩呼啦圈,跟上学期写“我做家务”有不同,不同在哪里?(一是人物单一;二是人物多,且要写出其快乐)

(2)出示并学习本次习作量规。

二、活动,进行过程指导

1.活动一

主角:一个男生,不大会玩呼啦圈,但愿意把笑声带给大家。

剧情:阳光体育时间到了,操场上摆着五彩的呼啦圈,小小急忙奔过来,平时从来没有玩过呼啦圈,这次见大家都看着,大大咧咧走过来,一把抓起呼啦圈,往腰间一放,自言自语……刚刚转动胖胖的身子,没几圈,呼啦圈就不听话地掉在了地上。他吐吐舌头,“献丑献丑了,我回家好好练,明天请大家一饱眼福!”

活动前布置任务:观察表演的男生,注意其表现;留心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等,关注大家高兴的样子。活动后交流、说话,教师指导重点:表演者与观众的表现都要关注。

2.活动二

主角:对抗表演,大家笑声不断。

剧情:一生胸有成竹,一生稍显紧张,在一片掌声中走到呼啦圈面前。各自紧紧握住呼啦圈,套在腰部,吸气挺胸,慢慢摇动身子。呼啦圈像听话的孩子那样慢悠悠转了起来。一生紧握拳头,一生很放松。慢慢地,呼啦圈转得快了起来,仔细听,发出呼呼的声音。这时,下课铃声响了,对抗戛然而止。

交流重点:说清楚表演者与观众。这一次与前一次同样写大家高兴,能不能有点不同?

三、写作,交流并修改

1.整理思路:今天这次习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2.指导加一点环境描写。出示校园操场照片,请学生说话,引导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如:阳光明媚,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脸)。

3.学生完成习作后交流,互相就量规提出建议。教师也相机指点。

4.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并用习作量规自评自己本次习作情况。

5.完成后与其他班级交流习作。

基于标准的三年级习作课堂基本流程与传统课堂有着明显的不同,其特点可以归纳为:

(1)量规引领

学生一开始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并始终以此来引领自己的习作行为。

(2)注重交流

习作课堂提供时间,学生完成习作,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在真实交际中聆听同学(读者)的感受与建议。

(3)引导修改

通过修改,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清楚、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二是依据量规,提高自己的习作技能。

(4)注重迁移

对课文语言、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甚为重视,习作课堂上既有教师提供的部分词语、句段,也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言。学生交流评价中对此都非常看重。

(5)积极引导

基于标准的习作课堂,通过创设真实的习作需求、进行表演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觉得习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习作。兴趣的激发,情感的投入,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绵长的学习内驱力。

(二)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策略,以量规引领学生习作行为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为了有效落实课标相关能力要求,发挥量规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我们在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维度上,研制相关的基本策略,以帮助学生尽快步入习作的“大门”。

1.从动机走向目的,激活学生习作动力

传统指导课,学生习作时没有明确的读者对象,为教师而写,因任务而作。这显然不符合习作心理,无法有效激发习作兴趣。

学生习作要遵循的心理规律是什么?从动机走向目的,即习作总是先有为什么表达的需求,然后才去考虑怎么表达。就像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的一样:“在说每一句话、进行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的动机――我为什么要说话,这一活动的激情的诱因和需要的源泉是什么。口头语言的情境每一分钟都在创造着语言、谈话、对白的每一个新的转折的动机。”

动机指根据一定的需要进行社会言语的交际,一般包括了:概括信息、传递信息、自我表现、对别人施加影响、自我教育等。

比如《我真了不起》这次习作训练,重点要训练学生的两个习作能力:一是用一件事写出“我”了不起,二是能够表达自豪的感受与心情。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我们创设了一个习作情境,激发学生传递信息与自我表现的习作需求:下周家长会,每个同学要写一篇短文,以真实的事件写出自己有本领,从而给家长带去快乐。真实的交际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为什么写”的问题迎刃而解。在这样的动机推动下,学生学习相关习作知识,就从被动走向了主动,习作成了内心的迫切需求,成了学习的自然诉求。

怎样帮助学生在习作时从动机走向目的,具体有如下方法:

(1)激发习作需求

每一次习作都能找到习作的需求:写人物,读者是那些想认识你认识的人的人,他们读了你的文字,要好像见到了这个人,了解了你描述的这个人。描写景物等,读者是那些想欣赏你看到的景色的人,你要让他们如临其境……有了这样的需求,不但写有动力,而且能自主自动修改:我说的都是读者要听要看的吗?我应该选择写什么内容,哪些内容简略写,这个句子能不能让读者看懂?……

(2)培育读者意识

作者是通过文字表情达意,与别人进行交流的人,是一个能动的从事智力活动的人。作者意识大约包括了:我为什么要写?我为谁而写?不同的目的,读者对象不一样,写的内容与方法也会有所变化。以《我们的校园》为例,如果是写给即将从分部来总部读三年级的学生,那么,就应该对总部校园的全貌作一个概述,对三年级的教室分布也要详细说明,特别要介绍操场上的滑梯,雷锋楼上的音乐室、美术室,因为这些都是新来的学生亟需了解的。如果写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那么,也许要详细说明这个校园中有特点的事物,对自己学习、成长产生影响的事物,而不是面面俱到。如果是写给外地游客、国外宾朋,也许要讲述学校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校园里有上海地面上最古老的建筑――唐经幢。根据读者需要,考虑内容与写法,这就是习作中的读者意识。

(3)训练完整表达

三年级习作教学中段落(片段)的训练是比较常见的,片段训练既方便落实技能目标,又省时,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完整表达的意识,不是要写出讲究起承转合、用语生动的所谓的优秀习作,而是强调习作的片段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秋天》是三年级的一次习作,学生写秋景,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几段话,但一定要能够体现交际的价值即可,重要的是作者要有真实的感受、见闻以及独到、新鲜的想法。

2.知识教学与内容指导融于一体,给予学生习作必要的指导

我们先来看一堂三年级习作指导课,执教者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

(1)导入新课。

老师走上讲台,向三年级学生作自我介绍:“小朋友,我姓于,大家叫我于老师。欢迎我吗?”学生一齐说:“欢迎!”于老师面带微笑:“谢谢!那我们就上课吧!”

(2)感受提示语。

①老师用幻灯出示几段话:

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姓于,大家叫我于老师。欢迎我吗?”

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欢迎!”

于老师高兴地说:“谢谢!那,我们就上课吧!”

学生朗读后,老师问:“有几个自然段?”学生说:“三个。”

②老师出示第二个片段,也请学生读。

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姓于,大家叫我于老师。欢迎我吗?”

“欢迎!”小朋友们齐声回答。

“谢谢!”于老师高兴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

老师问学生:“看看跟刚才有什么变化?”

生:说话语言的位置有变化。

生:说话的人位置有变化。

师:这叫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变化了。(板书:提示语)

(3)抄写第二个片段,特别要求“原原本本地抄”,看准了,标点符号不能错。

(4)展示、点评学生的抄写。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展示,提醒我们要注意两点:人物对话要分段;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

(5)出示对话素材《三天吃九个》,学生读流利后,师生进行角色互换的表演。学生对小猴子和猴妈妈的表情动作和对话有了真切的体会。

(6)学生将刚才的表演写下来,要求是:要分段;要注意提示语的变化。写好后,教师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指点及纠正。

于老师在进行习作技能教学时的主要策略是与内容指导融于一体。如上述课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提示语变化技能,教师巧妙利用“师生问好”事件,把这段眼前的生活转化为语言文字。如此,知识的学习就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了。基于生活情境的语言范例,给了知识形象,给了学习活力,学生用起来就不难了。更可贵的是,在讲之后,老师还提供习作素材,并以孩子喜欢的表演形式进行。这一教学巧妙地把习作内容的指导与习作知识的教学融合在了一起,既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又落实了怎么写的问题,可谓一石二鸟、事半功倍。

教习作知识,是简单的授受式的“讲”,还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效果是不一样的。事实上,三年级学生学习、掌握某一知识肯定有困惑,这时就需要帮助,需要老师设计出比较具体的、有相对固定步骤的教学流程,陪伴学生摸索着比较快捷地走出“暗胡同”,找到习作的光明出口,获得习作的有效知识。

这样一种基于学生的教,令我们想起低年级看图说话。教师一步步指导,学生一步步学习,很多孩子都能边看图边说得清楚、具体、生动。因为教师把知识的教学融于内容的指导中。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一次次地穿越了语言的“暗胡同”。赞科夫道出了其中的诀窍:“选择图画的用意在于创造最有利的条件,为学生语言发展的自然过程指出一定的方向。”为什么到了三年级,学生要写人了,要记事了,要状物了,要写景了,一下子就不会了呢?症结就在我们不恰当地放弃了必要的内容与知识融于一体的“过程”化的指导上。

3.注重习作过程中的分享与交流,组织习作课堂活动

写作是个体的一种智力活动,而习作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从赞科夫的描述可以看出这种活动的特性与魅力:“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们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

美国近年来提出“过程写作法”,相关人士认为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预写作、打草稿、修改、校订和发表。每个阶段都需要分享、交流,尤其是修改、校订和发表阶段。修改阶段的小组称为同伴反应小组,校订阶段的小组称为同伴校订小组。小组中的学生都需要明确的指导,如为了获得组员的帮助该说什么、怎么说。为了有效参与,学生要学习小组活动的交流规则、好习作的标准以及校订的内容。由此可见,“过程习作”教学中,同学间的分享与交流非常充分。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充分而深入的分享与交流活动,推动了学生的表达与修改,使得习作活动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习作教学中,学生作为资源,其写成后的“作品”固然可以交流,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练习,其间的观察、思考、想象、表达,包括用哪个词,选哪句话,都有分享的必要与价值,以达到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比如我曾用海宝玩具上了一堂三年级习作课。在引导学生观察时,由于视角不一,语言表达也迥异,学生在如何有序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方面获得了很多收益,以下是实录:

师:你看,海宝来了。(教师手拿海宝,以海宝身份自述:我是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我的名字叫“海宝”,海宝海宝――就是“四海之宝”。我的“爸爸”说:“海宝”叫起来朗朗上口,和我大海般蔚蓝的肤色相呼应。5月起,我要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请大家好好看,我长得怎样?

生:海宝小巧精致,全身都是蓝蓝的。

师:全身湛蓝湛蓝的海宝让你想起什么?(学无人举手)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海宝的名字中也有一个“海”字,海宝的“蓝”让你想起什么?

生:想起了大海。海宝全身蓝蓝的,让人想起大海。

师:你的想象很合理。请大家再这样观察,海宝的身体像什么?

生:特别像“人”字。

师:你的小眼睛看得特准,有孙悟空的本领了。再看看,我的眼睛有什么特点?眼珠呢?

生:海宝的眼睛特别大,眼珠也是蓝蓝的。

生:海宝的眼睛很活泼,仿佛在骨碌碌转动。

师:“骨碌碌”用得好,说出了海宝的活泼与可爱。我的嘴巴是不是也很有特点?

生:别人的嘴都好好的,海宝的嘴是歪的。

师:啊,我笑得很开心。

生:海宝迎接客人,笑得嘴角都翘起来了。

师:谁不喜欢这样的海宝呢!对了,可别忘了我的手啊,这也很有特点哦。

生:海宝一直竖着大拇指。

师:对。作为形象大使,他竖起大拇指,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他会说:欢迎你,朋友。

师:对,海宝一定是笑迎四方客的。

生:海宝仿佛在赞扬我们上海。

师:会怎样夸赞呢?

生:上海真美丽,人们真友好。

师:多会说话的孩子。

师:观察,要用眼睛仔细看,还可以用手来感受。(走到一位学生面前)请你摸一摸,什么感觉?

生:毛茸茸、软绵绵的。

师:你们觉得海宝很可爱,很喜欢吗?(生齐:喜欢)

师:有个三年级小朋友,叫小明,放学回家,急于要让家里的爷爷也给自己买一个海宝,你猜一猜,他回去会跟爷爷说些什么。

生:说海宝很好,说得爷爷要给孙子买。

师:对!

师:谁来替小明说动爷爷?

(创设情境,老师扮演爷爷,学生扮小明)

生:爷爷,我想买一个海宝,它可是20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

师:不就是一个布娃娃吗,你的布娃娃好多啊,别买了吧。

生:不。爷爷,海宝和其他布娃娃不同,它是我们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呢。海宝很可爱,它的头发微微翘起,像海上的浪花。它的眼睛大大的、圆圆的。眼珠蓝蓝的,就像外国人的眼睛。海宝的嘴都笑歪了,你看,嘴角往上翘呢!海宝最逗的是一直竖大拇指,既像跟你打招呼,又像在夸奖我们上海呢。

师:好孙子,咱也不落后,走,我们现在就去买一个。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习作课堂的魅力就在这里:一个同学的观察发现、语言描述,为更多的同学听到、学到。这样的分享与交流,使习作活动充满了无尽可能与吸引力。这些,是个人写作活动永远不具备的。日本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认为“有突破,有飞跃的学习一定通过相互帮助合作式的学习实现”。

在量规引领下,短短一年,实验班学生的习作素养与能力全面达标,主要表现为:

1.学生在常态考试中有效提高了习作能力

课题组选择实验开展后的常态化考试(即期中、期末考试,由视导片命题、年级统一阅卷和评分)中实验班学生的习作为全样本进行统计。

从数据可以发现:学生习作平均字数提高,班级所有学生都超过200字的课标要求,而前两次测试均有学生未达标。学生习作中出现错别字有多有少,且有反复,比如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习作错别字多于第一学期,但总体上都高于错别字不多于5个的标准。而病句,到第二学期期末,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可以说实验班的学生习作全面达标,不少已经超过了课程标准。

2.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习作行为与习作习惯

从学生自评情况看,他们良好的习作行为与习惯正在养成中,表现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这是学生习作的活水源泉;乐于表达的人在增加,喜欢习作是语文课标放在第一位的能力。学生习作的速度在提高,一节课能完成200字习作的人数,从30人增加到39人。学生的修改习惯得到极好的培养,从原先的只有12人增加到42人。与人交流习作的意识有所增强,愿意交流的人从24人提高到31人。可以说,孩子们已经跨进了习作的“大门”。

5.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五

基于语言评估和集对分析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对方案的.属性值以模糊语言形式给出,属性权重以实数形式给出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进行了分析.采用集对分析理论进行处理,提出了一种模糊语言评估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实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作 者:徐改丽 XU Gai-li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数理系,广西,桂林,541004刊 名: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年,卷(期):23(8)分类号:O223关键词:多属性决策 语言评估 集对分析 贴近度

6.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六

家长转介绍是生源开拓的最主要方法,具有耗时少、成功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是最好用、最有效的优质客户扩展手段。那么,如何让学生和家长给你转介绍新客户呢?我认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来实现:

1、在让客户转介绍之前,要先让家长确认教学的好处和效果;家长满意是转介绍的前提,一个对你本人、公司、服务不满意的家长是不可能给你转介绍的。要不断地优化学生和家长良好的教学体验,首先你的教学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帮助的,让学生的成绩有了实实在在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和家长主动地和他的朋友分享他的体验。让学生和家长明白他做推荐的价值和意义:他们愿意给你介绍新学生是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推荐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他们感觉这样做能够让他们的朋友或同学能从中得到帮助,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帮助他们的朋友或同学而不是在帮助你。如果教学质量上不去,对学生的辅导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家长们凭什么给你介绍新生源呢?

2、积极主动的做好家长回访工作。有的家长比较忙,把孩子放在龙文辅导后,很少主动上门或电话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时,就要求我们主任或老师平时要和家长多沟通,更多地把孩子积极的变化和我们细致的服务讲给家长听,同时在回访中也能直接了解到我们龙文在工作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认真地加以改进,让家长放心满意,这样再要求家长们推荐新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地事情。如果平时不联系或者少联系,结果一打电话就让家长介绍生源是非常唐突的,也会引起家长的反感,那么指望家长去介绍学生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另外,拉近和家长的关系,在节假日、学生生日等特定时间要给予电话或短信祝福,这样,就能和家长、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甚至成为朋友,再让他们介绍学生就比较简单了。

3、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于比较现实的家长,在要求其介绍新学生时,可以给他们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比如,适当地降低收费,给其孩子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尽量让他们满意,这样,让其介绍新生就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了。

4、转介绍时要向老客户详细了解新客户的确切背景。比如孩子的成绩、学校等基本资料,家庭的经济状况,这样,在和新客户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7.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七

在贸易一体化与投资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产业分工由传统的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进一步深化为产品内分工[1],跨国公司在全球内寻找资源,产业链呈现全球生产 “片段化”,我国原有的自我服务式的产业链被打破加入到全球价值链中,频繁的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国际贸易助长了我国贸易增长的假象[2,3]。过去10 年里,我国贸易一直呈现快速增长,其中加工贸易占比在2004—2012 之间平均达43% ,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的增长,让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提高警惕。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4]、张小蒂和孙景蔚[5]、Koopman等[6]及文东伟[7]均认为,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中转移了大量国外价值,孟猛[8]进一步与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其他国家创造的增加值相比,发现我国国内贡献值占最终产品价值的比重较小,我国企业仍处于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我国借助成本、资源优势切入到全球价值链的加工、装配环节,试图通过技术引进、模仿创新来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一定提高,例如工艺流程方面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但设计研发等高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显著[9]。反而随着跨国公司与国际品牌厂商通过提高授权费用、压低代工产品出口价格,在技术引进和市场需求两端的挤压下渐渐陷入 “代工困境”[10]。我国输出的是低端产品,且通过价值链下游的经销商进入国外市场,对国外市场没有全面的消费者信息和完整的销售渠道,从而出现了 “市场隔层”问题[11]。可见产品内分工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进入全球价值链提供了切入点,却阻碍了高端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如何突破由发达国家企业主导的价值链内利益分配的现状,提高我国的高端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探索。

技术创新既是一种技术行为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因此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包括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长期以来,人们把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过多地聚焦于技术供给,而忽略了市场需求。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我国更多的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而忽略了从市场需求侧拉动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本土需求的重视不够。随着我国全球竞争力的增强,近年来发达国家提出技术保护和领先战略的 “梯子理论”[9],通过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维持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距,因此,要通过技术引进的供给侧策略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变得尤为困难。同时,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提高,我国的需求市场成为各国都想争取的 “肥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也关注我国潜在的市场。在这种大背景及趋势下,我国更应该注重市场需求,率先抢占本土市场,培育我国的高技术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因此本文从市场需求规模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视角来研究在产品内国际分工背景下本土需求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为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一条可行路径,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2 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需求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技术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是供给侧技术推动还是需求侧拉动,或者说哪一侧更具有决定性作用。最初的研究[12]主要将技术创新聚焦在对技术知识的可获得性、技术的变革、技术引进等技术供给方面。渐渐的人们[13]意识到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Utterback[14]的实证研究表明,60% ~ 80% 的重要创新都是在需求的拉动下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折衷观点应运而生,C. Freeman研究认为绝大多数的创新是技术可行性和市场迫切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小珣[15]将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统一到R. Nelson的以预期利润为导向的 “需求—成本”分析框架中,并通过F. Scherer的 “最优时间创新模型”的分析,将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归纳为以预期利润为导向。虽然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对二者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大小的实证研究却没有一致结论。王俊[16]建立模型并实证检验发现新奇产品需求规模有助于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不能确切的得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孙晓华和李传杰[17]实证研究得出市场需求规模对产业创新能力具有不显著的正效应,而研发投入对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研究的对象不一样,如不同行业技术创新对技术供给和需求规模的要求会有所差别,创新能力的衡量准确性不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对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的要求也会有所差别的。而且上述研究运用到的理论要么是在已有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综述性的文字逻辑推导而出,要么是基于静态的数学推导而出,没能结合在技术创新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相互依赖关系构建更加符合现实行为、决策的动态模型。因此,本文采用动态演化博弈理论,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进行模拟,动态的分析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鉴于高技术行业较一般行业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对于确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相对容易且准确,因此本文就高技术行业进行相关研究。

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技术引进、FDI等可以被认为是从技术供给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同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市场需求既包括本土需求也包括国外需求。Porter[18]早在1990 年就在其钻石模型中指出本土的预期型需求可能催生产业的国家竞争力,而市场规模具有强化竞争力的效果,当产业科技发生重大变革,快速的内需增长更显其重要性。范红忠[19]通过分析认为市场需求规模对Porter四要素均有决定性的影响,市场规模越大,技术创新效率越高。Schmitz[20]、刘志彪等[9]、张杰[21]等发现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发展当地配套高技术产业,以代工方式切入全球价值链( GVC) ,虽然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端阶段的工业化进程,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到高端工业化进程中,却广泛地出现了被 “俘获”现象,很难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有重大突破。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研究本土需求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文献不少,但其理论研究主要是围绕波特的钻石模型展开,没有进行严格的论证,且没有详细叙述其作用过程。本文根据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研究结果,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和波特钻石模型,进一步探究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低端价值链锁定的困境,为产品内分工背景下提升本国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研究框架。

3 需求规模对技术创新作用的演化博弈分析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是具备了一定市场需求的技术供给过程。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比不购买更有利,不仅满足其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且获得通过与未消费该产品的同类消费者比较而带来的优势。技术供给指的是现有产品有市场,企业不仅会获得超额利润,而且在同行业内将处于领先地位。可见,在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创新产品提供者和创新产品消费者之间在策略选择上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博弈的结果决定了技术创新实现的程度。在博弈的过程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作为一个群体均具有有限理性,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博弈,根据博弈对手和同类博弈方的决策不断地学习、调整自己的策略,最后达到演化稳定的策略。

创新产品的生产者可以选择 “生产”或 “不生产”创新产品,消费者也可以选择 “消费”或 “不消费”创新产品,于是形成收益矩阵图( 见图1) 。

对上述的收益矩阵作如下假设:

( 1) 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做出决策,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做出决策;

( 2) 单个博弈者采用纯策略,且在生产者群体中选择 “生产”比例为x,选择 “不生产” 的比例为1 - x,消费者群体中选择 “消费” 的比例为y,选择 “不消费”的比例为1 - y,且0 < x,y < 1;

( 3) 技术创新可使得引进者的生产成本下降△C,或者使得产品功能升级从而价格上升△P;

( 4) 高技术产品供给者由于创新产品或技术而获得收益P,需要研发支出RD,获得政府研发补贴k·RD,利率优惠i · RD ( 假设所有的研发费用都是来自银行借款) ;

( 5) 下游消费者若不引进,由于其给环境造成污染或其他负面影响而需支付社会成本SC。

达到演化策略均衡的过程即为某特定策略被选择的比例的动态变化过程。达到演化稳定策略的学习和调整规则取决于( 1) 当前群体中采用该策略的比例; ( 2) 选择该策略的个体所获得收益超过该博弈方群体平均利益的幅度[22]。通过计算得到高技术产品供给者选择 “供给”的比例和下游消费者选择 “需求”的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

并且x和y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在以x和y为坐标轴的平面上,给定初始状态,就可以绘制出x和y相互作用的运动轨迹,即相轨迹,得到复制动态演化的相轨迹图( 见图2) 。

由相轨迹图可得,当x大于0 时,y是递增的;而当y小于C /P时,x趋于0,当y大于C /P时,x趋于1。唯一的子博弈完美策略对( x,y)= ( 1,1) 是一个严格纳什均衡,而且是渐进稳定的。其经济含义,从纵轴看来,无论生产者选择 “生产”的比例为多少,消费者选择 “消费”的比例一直保持上升; 从横轴看来,在消费者选择 “消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前,生产创新产品的企业不能维持下去,当消费者选择 “消费” 的比例超过一定值时,选择生产创新产品的生产者越来越多,此时市场需求不只是其报酬的来源地,更是促使其进行持续创新的动力。可见,虽然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技术创新,但二者的作用是不同的:创新产品的生产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但创新产品的消费比例却存在临界值。可见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初期,市场需求规模对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实现具有决定作用。

产业链是由各个生产环节的主体与其上下游企业不断地进行需求与供给活动而形成的,因此将市场需求规模和技术供给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关系引入到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的全球产业链中,这种关系就在产业链上进行传递: 如果某一环节的经济主体由于其下游需求突破一定临界值,使得其供给创新产品有利可图,那么就会增加对创新产品的供给; 在其增加创新产品供给的同时也是对其上游企业发出需求的信号,其需求突破临界值,就会促进上游企业也增加创新产品的生产。以此类推,在整个产业链上,当满足各环节需求越过临界点的条件,在市场需求和技术供给的共同作用下,技术创新就跃上正常的轨道,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因此,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全球产业链和我国产业链的关系如图3 所示。

同一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要素稀缺度不同,导致增加值不同,利润分配也有差别,对整个产业链的主导作用就不同。当然如果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各国在各个行业、各个产业链环节交叉进行,整体上处于对等位置,实现资源在全球的综合、有效配置,参与各方均能够各自受益、各国技术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 1) 当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会进一步拉大参与各方的差距。目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较落后,处于价值链低端,表现为 “高进口、高出口”,进口国外高技术产品,出口低技术产品。只有对高端商品的需求才能促进技术创新能力,对低端商品的需求不仅不会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会使厂商生产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23]。因此,国外对我国低端商品的需求无法显著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而且容易使得国内厂商之间形成恶性竞争,生产劣质商品; 同时我国对高端商品的需求却拉动了外国技术创新能力。

( 2) 在切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我国的中低端创新能力得到快速提高,但是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变得困难了。对高端创新产品的需求,在没有本土需求的情况下首先吸引外国需求是不可能的,而且外国需求较本土需求具有不稳定性,本土需求对培育高技术产业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基于相同的文化背景,本土需求特征及变化对于厂商而言更易于掌握,减少创新的不确定性,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高端地位的跨国企业,最初也是利用本国的需求发展壮大起来的。Poter对日本的产业分析认为其大部分的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是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因此,在现阶段,要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占据产业链高端,依靠外国需求必然是行不通的,特别对高端创新品的需求,挖掘本土需求才是突破口。

综上所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如果不参与发达国家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体系,就无法获取经济发展的起飞动力,本土潜在需求规模再大也无法借力,但是一旦参与进去就会面临陷入产业链枷锁的可能。面对两难境地,本文认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应该在保护政策和开放政策间取得平衡,这个平衡点就是构建服务于本国的产业链,将产业链各环节的本土需求规模保持在一个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外则根据资源有效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利用。这样还可以增强产业链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弹性,因为长期过分依赖全球产业链形成一种路径依赖,当整体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国内完整的产业链在短时间内无法重新形成,易陷入发展困境,而将本土需求保持在临界点就会在外界发生剧变时,系统自动生成自我保护机制从而维持技术创新过程。

4 需求规模对技术创新作用的实证检验

本文选用了2003—2010 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除西藏外的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

4. 1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

由于专利数申请过程中的程序繁多和有效专利数的滞后性,且无论是专利申请数还是有效专利数基数小、波动性较大,本文选用专利申请数和有效专利数的均值( 下称为专利数) 来衡量因变量技术创新能力PATENT; 将创新产品销售收入NPS及其平方项NPS2 将作为解释变量并引入以下控制变量:研发投入R&D、市场化指数MI和FDI。

构建实证模型如下:

α0为常数项,α1、α2、α3、α4、α5分别相应变量对专利数的影响系数,μit为随机影响因素。价值变量均用相应的指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其中R&D投入通过R&D支出价格指数调整:

R&D支出价格指数= λ1* 消费价格指数+ λ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λ1、λ2根据各地区R&D支出中劳务费和仪器设备费用占比重确定[24]。

4. 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根据F检验和Hausman检验,F检验p值为0. 0009,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 0000,本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如下所示:

注:*p<0.1,**p<0.05,***p<0.01

OLS回归( 如模型( 1) ) 结果显示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专利数存在二次关系,呈U型,专利数在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开始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而研发投入与专利数呈正相关,随着研发投入增加专利数增加。

模型( 4) 与模型( 5) 比较发现新产品销售( NPS) 与专利数的一次关系不明显,且呈现负相关; 新产品销售( NPS) 与专利数的二次关系显著,呈U型。因此,在固定效应模型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对技术创新能力的拉动作用存在临界值。

综合理论部分推导结果、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回归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市场需求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动态关系如图4 所示。

为了进一步研究本土需求和国外需求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本文将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分,分别用新产品的国内销售收入LPS和出口额EXP表示国内国外需求,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回归结果得出无论是本土需求市场还是国外需求市场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都存在规模临界点,但是显著性有所下降; 进一步根据模型估计系数大致计算新产品国内需求规模和国外市场需求规模的临界点,结合样本数据发现大于临界点的样本数分别为3 个和28 个。模型( 8) 进一步将LPS和EXP的一次项作为解释变量回归,发现新产品国内销售收入和专利数呈显著性水平为1% 的负相关,而新产品出口额与专利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

虽然通过估计系数计算的临界值不准确,但是由于二者相差较多,可以初步断定国内市场需求规模临界点较外国需求规模临界点大。根据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推算,我国新产品销售收入中出口额占比从2007 年开始已经超过50% ,可见国外市场需求规模临界点小,出口额度大,超过规模临界点的样本数多,但是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还是不确定; 本土需求规模临界点较大,占比较小,超过临界点的样本个数少,目前与专利数成负相关,因此目前我国创新产品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还处于达到规模临界点前的试探、博弈阶段,临界点的突破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搜集的样本数据发现本土需求规模超过临界点的3 个样本是广东和江苏的部分年份,出口额超过其相应临界点的28个样本是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天津、福建的部分年份,同时结合专利数的统计描述( 广东和江苏的专利数明显高于其他省市) ,进一步验证本土需求超过规模临界点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显著影响及出口额超过规模临界点对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不确定性。

从图5 可知北京、福建、山东、上海、四川等地,虽然国内销售收入和出口有所变化,但是二者变化趋势不确定且都在低水平阶段徘徊; 而江苏、广州的国外需求和本土需求曲线均表明本土需求上升到一定规模之后,国外需求开始快速上升并且超过本土需求规模成为新产品市场的需求主体,本土需求作为国外需求上行的支撑点,促进市场需求的突破式增长,从而使得广东省、江苏省的专利数明显高于其他省市。

通过回归分析,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从实证角度验证理论部分推导的相关假说,即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国外需求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存在不确定性,在创新初期没有本土需求的引导通常吸引不到外国需求,当本土需求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外国需求以本国需求为支撑点快速增长,甚至超过本国需求,拉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5 结论

本文主要采用了演化博弈理论方法分析了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市场需求对技术创新的作用,通过分析发现,市场需求和供给比较而言,需求规模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一个临界点,只有跃过这个临界点,创新才能持续,而供给则是创新的基础,始终与创新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将这种供给需求关系引入到全球产业链,产业链每一环节的需求规模都满足临界值的要求,产业链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在产业链环节全球配置背景下,不同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支配地位不同,因此对于多个领域均处于全球产业链环节劣势的国家而言,要想提高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必须采取主动措施构建为本国产业发展服务的产业链条,从而突破产业链枷锁实现产业升级。但是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市场需求包括本土需求和国外需求,本土需求较国外需求更具有稳定性,增强产业链的反应弹性,在外界发生巨大变化时能够保持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8.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八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列;试题;解题技巧;解题方法

前言

高中阶段可谓是我们学生的转折点,作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对于高考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对我们之后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数列作为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不仅需要我们对其能够全面熟悉,而且要做到全面掌握。因此,作为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本节内容所需要掌握的重点,而且要探索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通过试题的练习,达到数列思想的掌握,达到所学重点的真正把控。

一、高中数学数列的重要地位

高中数学中的数列问题在我们学习的课本中被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存在,对数列问题进行专门的详细讲解,可见,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对于数学科目的重要性。在近几年的考试卷中,数列知识点的考察所占比重已越来越高,且有关数据的知识点问题种类比较多,理解难度较高,因此解决数列学习中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欠缺问题就成了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通过解题技巧的理解和吸收,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高中数学数列试题教学中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1.对数列概念的考察

在数学试题中,有一部分对于数列问题的考察只是在于对数列概念的审查,这类问题相对简单,只要牢记数列公式,不过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数列概念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此类问题,不需要做相关针对性的练习,只需要透彻的理解数列概念即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点予以深刻地了解和把握,探究相应的解题方法。例如:已知等差数列{a,n};Sn是前n项和,且n ∈N,若a3=5,S10=20,求S5。对于此题就需要根据数列的首相和公差求出来,通过已知条件将结果代入到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中,从而求出S。这需要我们对概念予以明确掌握,对其进行灵活应用。

2.对数列性质的考察

数学考试中,通常考察的都是学生对于数列性质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会通过不同的出题方式,不同的出题类型来对学生数列问题的掌握进行测试。这部分内容要求我们对于数列性质有很好的理解能力,不管如何变换方法来考察此项内容,只要我们真正理解数列的性质,对数列性质加以利用,仔细推导,就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学习中学习过这样的数列性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m+n=p+q”,数学老师在讲解这类数列性质时,也会举一些相关题型问题,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对于该类性质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模式充分了解和熟悉,保证在应用数列性质时可以很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了解数列性质的使用方法,就能快速掌握对于数列性质的解题技巧。

3.对求通项公式的考察

对于通项公式的考察在最近的高考试卷中比较常见和重点,数列的求和内容通常都是考察的关键。通项公式的考察方面较为复杂,通常包括利用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来求通项公式、利用叠加法叠乘法求通项公式,数学归纳法,构造法等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和运用,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各种类通项公式之间的关系,了解每种通项公式的求解需要运用的不同求解方式,对解题思路予以明确掌握,找到类型题的处理方法,提高我们解决数列难题的能力。

4.求前n项和的一些方法

另外对于数据的求和,又主要分为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以及合并求和法三种,这三种求和方法都是通过分析和探讨Sn与Sn-1和S1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三种不同推导方式和解题技巧,得出所要求出的通项公式。错位相减法通常运用在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和中,这种方法的主要解题技巧在于首先求出数列的前n项和,Sn,通过将公比q与Sn相乘后,将等式两边的式子进行错位相减即可得到所求通项公式。

分组求和法是将数列进行拆分,得到平时常见的等差、等比数列,然后将等差、等比数列进行相互结合得出所求通项公式的方法。类似的情况,合并法求和类型的题目看上去毫无规律可言,但是当对数列进行合并和拆分后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特殊性质,再根据老师平时教导的这种情况的处理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出规律就可以解决这类数列的求和问题。

三、结语

数列知识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数学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学习各种数列的性质和解题技巧,对其加以反复练习和应用就可以解决数列问题在高中数学里作为难点问题存在的情况。作为学生必须要对试题的解题方法进行灵活应用,从而获得解题分析能力和数学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阴夏玲.对某些特殊数列求和方法的探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2:20-25

[2]范晓玲,彭立,罗英,卢谢峰.一元效度观在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中的应用——以湖南省某年数学高考数据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06:52-59+64

[3]刘萍.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6:30-31+59

9.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九

参照总局提供的纳税评估指标,本着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的原则,省局确定了11个纳税评估指标,并针对这些指标提供了申报差异综合评分法,对纳税人进行综合评分,分值作为筛选评估对象的参考数据,综合其他因素,确定纳税评估对象。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的筛选确定

筛选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要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利润率、行业贡献率和行业税负等数据,结合企业所得税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经营期、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象除按申报差异综合评分法确定的应进行评估的纳税人外,应对以下纳税人重点予以关注:

1、连续三年以上亏损的纳税人;

2、房地产等重点行业;

3、享受减税、免税且经营规模较大的纳税人;

4、减免税期满后利润额与减免期相比变化异常的纳税人;

5、有审核审批和后续管理事项的纳税人;

6、存在关联交易的纳税人;

7、省、市级所得税重点税源纳税人;

8、其他需作为重点评估对象的纳税人。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依托征管信息系统,以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提取的数据为基础,省局初步设置了11个指标,为纳税评估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各市局可结合工作实际予以细化和完善。

1、销售(营业)收入比值(11分)

计算公式:销售(营业)收入比值= [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纳税人销售(营业)收入的变化情况。与同行业预警值进行比较,若高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低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隐瞒收入;

2、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3、市场因素;

4、政策因素等等。

2、销售(营业)成本率(13分)

计算公式:销售(营业)成本率= [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纳税人销售(营业)成本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预警值进行比较,若低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高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隐瞒收入;

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4、市场因素;

5、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

6、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

7、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正确性;

8、政策因素等等。

3、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9分)

计算公式: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 [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 [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基期销售(营业)成本率的变动情况。评估期与基期的销售(营业)成本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小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隐瞒收入;

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4、市场因素;

5、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

6、会计核算方法的调整;

7、税法与会计的差

异调整正确性;

8、政策因素等等。

4、期间费用收入比值(13分)计算公式:期间费用收入比值=[评估期期间费用/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的期间费用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与同行业预警值比较,如该指标小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隐瞒收入;

2、虚列管理费用;

3、虚列财务费用;

4、虚列营业费用等等。

5、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9分)

计算公式:评估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评估期期间费用/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基期期间费用/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100%

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评估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 ×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与基期的期间费用占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变动情况,以测算期间费用的增减变化。评估期与基期期间费用收入比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小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大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隐瞒收入;

2、虚列管理费用;

3、虚列财务费用;

4、虚列营业费用等等。

6、利润率(8分)

计算公式:评估期利润率=评估期利润总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该指标如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4、隐瞒收入;

5、政策因素;

6、市场因素等等。

7、利润率差值(7分)

计算公式:评估期利润率=评估期利润总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 基期利润率=基期利润总额/基期销售(营业)收入 利润率差值=评估期利润率-基期利润率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利润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的变化情况,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变化情况。该指标如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隐瞒收入;

4、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等等。

8、所得税贡献率(12分)计算公式:所得税贡献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指标分析:分析应纳所得税额占收入比例情况。该指标与同行业比较,若高于预警值的,暂视为正常,若低于预警值的,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隐瞒收入;

4、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5、市场因素;

6、政策因素;

7、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等等。

9、所得税贡献率比值(8分)

计算公式: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所得税贡献率比值=(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指标分析:分析评估期与基期的应纳所得税额占收入总额比例的变动情况。评估期与基期的所得税贡献率应基本持平,如该指标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虚列成本;

2、虚增费用;

3、隐瞒收入;

4、关联企业间的非正常交易;

5、市场因素;

6、政策因素;

7、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等等。

10、所得税负担率(5分)

计算公式:所得税负担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利润总额)×100%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所得税税负,与同行业水平相比较,若高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若低于预警值的,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政策因素;

2、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

3、弥补亏损等等。评估企业如为亏损企业,该指标等于零。

11、所得税负担率比值(5分)计算公式:

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评估期利润总额)×100% 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利润总额)×100%

所得税负担率比值=(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指标分析:分析测算企业所得税税负的变化情况,如该指标大于预警值,暂视为正常,如小于预警值,则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1、政策因素;

2、税法与会计差异调整的正确性。

三、纳税评估指标综合评分方法 纳税人申报差异综合评分法,是对纳税人遵从税法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此方法是以行业预警值为参照对象,利用纳税人申报资料计算出企业所得税指标体系,并与预警值进行对照,偏差程度越大得分就越高,对分数值达到一定程度的纳税人进入审核分析环节。具体评分步骤包括:

1、按照所列的指标数据,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提取需要测算的数据。

2、纳税人申报差异综合评分采用百分制,根据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分值分配,具体分值如下(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主观经验进行调整): 销售(营业)收入比值 11 销售(营业)成本率 13 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 9 期间费用收入比值 13 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 9 利润率 8 利润率差值 7 所得税贡献率 12 所得税贡献率比值 8 所得税负担率 5 所得税负担率比值 5

3、计算各企业总分值。

先按照指标体系计算出某纳税人每项指标的数值,然后根据计算的数值与预警值的偏离程度来确定该项指标的得分,再将各指标分值汇总,即为该纳税人总得分。具体方法为(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主观经验进行调整): 纳税人某指标数值-该指标预警值

偏离程度计算公式为:偏离程度=------该指标预警值(绝对值)偏离预警值程度为±5%(含),得该项指标总分的10%;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5%-10%(含),得该项指标总分的20%;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10%-20%(含),得该项指标总分的40%;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20%-30%(含),得该项指标总分的60%;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30%-40%(含),得该项指标总分的80%;

偏离预警值程度为±40%-50%(含)及以上的,得该项指标总分的100%。

在上述的11项指标中,销售(营业)成本率、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期间费用收入比值、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4项指标应测算正偏差;其余7项指标应测算负偏差。(注:减免税企业、农产品收购企业、废旧物资行业的销售(营业)收入比值、销售(营业)成本率、销售(营业)成本率比值、期间费用收入比值、期间费用收入比比值5项指标应测算正、负

双向偏差。)

4、根据纳税评估的异常指标和分值,确定需进入审核分析环节的纳税评估对象。可对总分值进行如下划分:总分值为0-50分的企业,基本无问题;总分值为50-70分的企业,需一般评估;总分值为70-100分的企业,需重点评估;评估人员可按指标说明中的分析目的确定的分析方向,进行审核分析和核查取证。

四、审核分析的主要内容

1、经营额变化幅度分析;

2、经营额与应纳税额变化幅度的分析;

3、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化分析;

4、负债率变化分析;

5、销售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增减变化的分析;

10.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十

我参加我校举办的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培训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收获良多。

我想,做一名幸福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快乐的人,能站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去关注学生,爱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装在心中。要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完善自我,解放自己,锻炼学生;要科学、多元的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要努力创建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做优秀的班主任就要做到:

一、读书——保持班主任教育理念的先进

作为班主任,要想教育管理好学生,首先要读好书,以此来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不可能提升管理水平。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首先要大量阅读各类书目,选学一些教育理论及班级管理类经典书籍,要多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保持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思想,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有更多的知识来面对学生的问题。大量阅读各类书目,就是拓宽我们知识视野,在看书、读报时,注意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我们可以摘记下来,好的文章可以复印收藏,在有空的时候翻出来看看,定会有所收获。另外,当前网络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选择一些有价值的内容阅读,更好的修炼自己。

二、随笔——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

“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是我喜欢的一句话,因为作为班主任,只有感到自己是快乐的,才能爱自己的职业,去爱每一个学生,指导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论是邢奇志老师还是吴樱花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能用数十万字的随笔记录和学生“斗争”的过程。这也正是我追寻的“为孩子成长留下幸福的足迹”成长记录,即通过文字、图像等,把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故事”记录下来,这项工作同样会给班主任带来成就感。

三、实践——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的重要活动。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尽可能去创建各种师生发展平台,提供机会,大胆实践。其次在实践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什么事都是可以解决的。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向刘呈斌老师学,在实践中体现师德的魅力,最大化培养学生的优势、能力和美德。

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学会欣赏学生,通过温暖的话语为学生的进步喝彩。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们要科学评价孩子,集体性的奖励要多应用,防止出现“德西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希望自己能置身在一个优秀组织,并且希望成为这个组织的优秀分子。集体性奖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教育和影响每一位学生。当然,作为班主任,担任着“家长”的角色,所以要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把机会平等的提供给每一个学生,从而锻炼学生,打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作为班主任,精细化的管理就是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学会用细心的眼光去观察差异,用宽容的心理去接纳学生。因为正是有了差异,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有了差异,我们才能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有了差异,我们才能发挥出班级每个孩子的价值,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桃李满园。

四、创新——体现班主任成功价值的标志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只有在班级管理上敢于创新,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具有一定特色,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方法,才能充分体现班主任的价值,而这也正是一名成功班主任的标志。

11.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十一

关键词:地方小水电站建设 经济效益 财务评估分析

中图分类号:T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082-01

1 小水电站建设情况简析

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其工程特点,造成业内同行商业竞争压力过大,企业都想中标,都想获得工程的施工权利,因此在招标过程中肆意压低竞标价格,造成水利水电工程无法按照正常标准来实现工程竞标,最终导致中标单位通过低于正常水平的价格完成中标,這严重威胁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某地小水电站的建设发展比较迅猛,其装机的容量大多在二百千瓦左右,并且大多数的小型水电站都是个人投资的。由于该小水电站建设的投资者属于自己筹措资金,并且大多数投资资金的业主都是第一次参与到水电站的建设投资之中,对于水电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没有更多的了解,这就造成了他们对于投资水电站的建设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其中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是这个电站建成以后的经济效益如何?他们付出的投资几年以后能够收回成本等等,同时,这些问题也是地方小水电站的那些投资者着重关注的问题。笔者就以上投资者关注的问题,以某市地方小水电站的建设为例,来谈谈关于地方小水电站建设时的经济效益以及财务评估分析的一些方法。

2 小水电站建设相关参数

小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200 kW(1*75 kW+1*125 kW),其中设计的年发电总量为63.04 kWh。

3 进行评估分析的理论依据

经济效益的内涵有不同的说法,大体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投入与产出的比较,第二种是劳动耗费与劳动所得的比较,第三种是是指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效果和收益状况,这三种说法从不同的方面解释了经济效益的内涵。综合这三种说法,核心意思就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其中,投入部分包括人力,物力,原材料,设备等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消耗。根据此前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委员会所颁发的《建设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以及《水电建设项目财务评价的暂行规定》,并且依据中国现行的财政以及税务制度,针对这个水电站的相关问题进行经济效益以及财务评价。

3.1 电站投资的计划以及建设启动资金的筹措

3.1.1 电站固定资产的投资

根据大概计算可以知道,小水电站在当时的价格水平之下,其静态的总投资额为160.48万元,这些资金全部采用的是自己筹集的方式。

3.1.2 电站的流动资金

电站的流动资金按照其正常的经营成本的1/10来计算,为2000元。

3.2 电站的相关的基础型数据

3.2.1 电站的有效电量

小水电站的设计的年总发电量为617900 kWh,根据有关的数据可知:小型电站的有效电量系数为0.9,电厂区的用电率为0.50%,其线损率采用的是1%,经过相关的计算可得出小型电站的有效电量为617900 kWh。

3.2.2 电站固定资产的投资

小型电站的建设项目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为160.48万元。

3.2.3 电站的基准收益率

电站全部的投资财务基准的收益率均采用6%。

3.2.4 电站经济效益的计算期

电站的建设工期为一年,同时其生产的周期为20年,这样就可以得出电站的经济效益的计算期为21年。

3.3 电站的总运营成本的计算

在一般的经济活动中,总体的运营成本一般包括:经营的成本,设备器材的折旧费用,以及相关利息的支出等。其中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人员的工资以及福利方面的费用支出,电厂的日常维护费用,生产期间的修理费用以及其他的各项费用。

3.3.1 库区的日常维修费用

小水电站的库区维修费用取0.01元每千瓦时。

3.3.2 电厂设备的折旧费用

电厂设备的综合折旧费用通常按照该厂的固定资产的2.1%来看核算。

3.3.3 生产期间的大型维修费用

通常电厂的大兴维修费用,一般按照其固定资产与修理的费用率来计算,即:修理费用=固定资产的总价值*修理的费用率。

3.3.4 其他的支出费用

其他的支出费用通常按照电厂装机的总容量每千瓦9元来计算。

3.3.5 员工的工资以及福利费用的支出

小型水电站的在编人员为3个人,其中工资水平为500元每月,还有员工的福利费用按照工资总额的14%来计算。

3.4 销售的收入,税收以及相关的利润计算

3.4.1 上网的电价

2006年该市的上网销售的电价为0.28元每千瓦时。

3.4.2 销售的收入

销售收入=上网的电量*上网销售电价

3.4.3 销售的税金

销售税金主要包含有增值税以及销售的税金的附加:增值税=(销售点的收入*0.06)/1.06;销售税金的附加是指教育税以及维护城市建设税的附加,他们分别位于增值税的3.0%以及5%。

3.4.4 企业所得税

当这个电厂在年末产生生产利润时,对于一般的小型水电站,每年的利润比较少,因而通常取其所得税率为17%。

3.4.5 电厂的利润总额以及税后的利润

电厂的利润总额为销售收入与总成本的费用和其销售税金以及其附加的差值,扣除其所得税之后就是税后利润。

3.4.6 电厂的盈余公积金以及公益金的计算

盈余的公积金以及公益金可以按照其可以分配的利润即税后利润的5%来计算。

3.5 电厂的盈利能力分析

电厂的所得税之后的投资财务在内部的收益率为6.51%,并且其投资的回收周期为12年,财务的净现值为6.39万元,

3.6 电厂财务评价的结论

可以从其财务的指数可以看出税后其全部投资财务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其财务的基准收益率,并且其财务的净现值为正值,其投资的回收期为12年。

该工程的所有财务指标符合要求,说明其财务可行。

3.7 提高小水电站经济效益的措施

(1)加强水电单位的内部控制,完善小水电单位的预算编制制度,针对一些设备的使用,更新,以及相关的投入进行审核,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2)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减少设备出问题的状况,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加强科技的投入,降低电力输送过程中的电能损耗。

4 结语

根据以上对于小型电站经济效益以及财务评估分析的具体方法,相关人员可以比照此步骤来进行工作,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而言,有效地控制施工造价,能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提高业内企业的建设水平,提高我国建设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陈星.小水电的效益及其评价方法[J].农村电气化,2005(2).

[2]张峰.浅议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4).

12.电焊工安全培训方法和技巧的探索 篇十二

一、技能培训

1. 工业焊接对电焊工人的要求很高, 电焊工人只有熟练的

掌握焊接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才做技巧才能更好地满足工业的发展要求。技能操作正常情况下是由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和肢体运动构成的, 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积累, 才能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并充分的发挥其作用。技能主要是以连锁方式实现的, 是人的肌肉运动按照规定预定的程序组成相对完整协调的动作系统。

2. 具体来说, 在对电焊工进行技能培训之前, 首先让电焊工

学员熟悉电焊机能理论及操作方面的内容, 如, 设备的功能、使用方法及操作功能的变化等, 当学员对焊接技术相关内容有所了解之后, 再对其进行实践培训。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才能使学员更好地掌握焊接技能。学员只有在掌握要领的前提下, 才能更好地进行焊接操作, 才能保证焊接质量。学员在焊接技术中遇到困难, 教师因该实施的指导;焊缝连接练习中, 为了保持焊接的连续性, 学员应要重点把握接头的质量, 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焊接练习;在焊接首位过程中, 应该对不同的链条进行分析, 根绝不同链条的优缺点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解决, 教师针就学员的错误进行评价并作适当的指导, 帮助学员顺利的完成电焊工技能操作培训。

二、安全培训

1. 安全作业。

焊接技术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 一般情况下焊接是在有多种危险源的环境下进行的。电焊工如果在超过两米的高处进行焊接, 是比较危险的, 特别是又患有高血压或是心脏病的焊机人员不能再作业,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电焊工在高处施工必须戴安全帽, 地面必须有监护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焊接。氧气瓶、乙炔瓶、焊机等焊接设备最好不要带到高空中,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在容器中进行焊接作业, 电焊工在进入容器之前, 外面必须有监护人员, 同时要保证电焊工是在通风的状况下进行作业的, 以保证电焊工的安全。要做好绝缘工作, 最好是有绝缘垫, 防止触电现象出现, 电焊工要注意的是不能再已刷好的容器上进行焊接, 防止不必要的中毒或爆炸事件发生。

2. 安全用电。

使用焊接设备时, 必须保证焊接设备接零或接地, 并对其进行安全检查, 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再使用,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对于焊接设备的接线、修理或是故障检修等问题, 是电焊工的工作, 电焊工不能私自的拆修;在焊接时, 电焊工必须穿戴防护服、绝缘鞋和电工手套, 尽量避免身体与焊接设备直接接触;在下雨阴天的时候, 不能再露天场地进行施工, 以免带来不必要的危险;在移动焊接设备时, 必须将其断电后再进行移动;如果遇到突然断电的状况, 电焊工要及时断电;尽量避免两台电焊机接同一个电源, 以免负荷过重, 导致火灾隐患;黑天进行焊接, 其照明用电不能高于36V。电焊工触电时, 一定要先切断电源, 或用木棒将电线挑开。救人时必须用单手操作。如果触电者停止呼吸, 就应该立即将触电者置于平卧体位, 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将其送进医院进行救治。

3. 安全防灾。

焊接场地不能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应该备好安全消防器材, 易燃易爆物品离焊接场地至少十米;在焊接时, 尽量避免金属火花四溅引发不必要的灾情;乙炔发生器、氧气瓶周围十米内不应该有易燃品, 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的距离必须保证在七米之外;对各种密闭容器、油桶及管道焊接时, 一定要将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质清除, 并将容器及管道压力解除, 消除容器密闭状态才可以进行焊接, 保证其安全性。焊接或是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 一定要在其中心留有出气孔;必须保证电焊机接地线、电源线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不应该将其接在管道及设备上, 更不能代替接地线或工作回线;在易燃易爆物品车间或是煤气管、乙炔管、氧气管附近进行焊接的时候, 一定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同意, 并在有防范措施的状况下进行焊接;夏天进行焊接的时候, 应该尽量避免氧气瓶、乙炔瓶在阳光下曝晒, 以免气体膨胀产生爆炸;冬天进行焊接的时候, 会出现气瓶阀门冻结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 不应该用火烤, 而应该用热水解冻;焊接结束后, 必需对焊接场地进行检查, 保证电源、气源切断后, 才可以离开场地。

4. 预防有害气体及弧光辐射。

在培训的时候, 教师应该向学员讲述有害气体预防和弧光辐射安全问题, 让其知道, 必选在通风好、排风好的环境下进行施工, 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侵入;电焊工在作业的时候应该穿帆布工作服, 避免弧光将皮肤灼伤;必须带电焊防护面罩, 来保护眼睛;引弧时, 电焊工必须观察周围有没有人经过, 避免防弧光伤害到别人的眼睛;在厂房或是人群密集的环境下, 电焊工应该使用屏光板, 以免周围的人群受到弧光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李会霞.电焊工安全操作注意事项[J].科技信息.2009. (20) .

[2]魏晓林.浅谈提高钳工锉配技能的方法[J].职业.2009. (18) .

[3]寿卫国, 陈绍兰.萧山区电焊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0. (02) .

13.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十三

培训老师说的对,对于她讲的内容,我们能吸引100%绝对是不可能的,能吸引10%-20%那就是对她最大的回报,哪怕是多年后能够用到,那也是一件美事,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学习的速度小于变化的速度意味着死亡,学习的目的是心胸越来越宽广,智慧越来越增长,因此建议公司领导以后多多给员工一些学习培训的机会。

在此我把在课堂自认为比较深刻的和大家分享下:

1、如何从战略的地位来进行采购管理。

学习杰克韦奇眼中的采购知道了:在一个公司里,销售和采购是仅有的两个能够产生收入的部门,其它任何部门发生的都是管理费用。所以采购和销售的业绩是用财务数据来体现的。在此知道了PPV,PPV(PURCHASE PRICE VARIANCE)就是采购价格变化,实际采购价格(Actual Price Paid)与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间的差异。最好是每季度做PPV就能看出采购的业绩。在信息变化莫测的情况,公司应该对采购的专业化要有所要求,因为不同的采购,做的时间长和短,对供应商的了解程度,专业程度体现完全不一样的,以及对价格贡献完全不一样的。

2、采购职能管理。

 学习了采购人员的四种关健能力:技巧、经验、知识和态度。从学习过后我认为技巧和经验是我司企业选择采购员最重要的。

 理解了ESI和EPI对一个企业和采购的价值,目前我司已经在做ESI,我希望还能进一步的做EPI,不过EPI要求采购专业很高,当有一定的EPI的能力,研发的强势就会减少,采购的强势就会增加,采购价值也增大了,不仅成本降低同时我们采购也会掌握到更多的资源,这是对我们采购人员的最大一点步的提升。

 同步工程(并行工程)就是对整个产品开发过程实施同步、一体化设计,促使开发者始终考虑从概念形成直到用后处置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和用户要求)的一种系统方法。它把目前大多按阶段进行的跨部门(包括供应商和协作单位)的工作尽可能进行同步作业。从现在我司发展来看,我们公司采取这种同步工程,就可以有效能解决在周例会提到的研发只管自己的开发设计,不管我们采购人员是否好购买一些偏门或是停产的物料。同步工程对采购要求;找供应商要快,采购专业程度更高。对我们采购人员是一大提升。目前在国外非常多做并行工程,国内学极少。

3、采购成本降低方法及工具大全。

学习了以下采购人员对供应商降价的方法和技巧:

 直接要求型

 价格分析表型

 生产制程评估型

 采购量调整型

 策略供应商型

 工程变更型

以上几种方法我司都在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做。不过针对生产制程评估型,我司还要有待进一步的去学习,制造业才会采取,目前我司制造业的供应商不是很多。

14.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十四

安徽五河一中邢文举、杨梅玲

由数列前n项和构成的不等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常在高考题中出现,由于不等式证明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再加数列的各种变形应用,不少学生对该题型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去分析寻求解题思路,该题型一般有三种解题思路:第一,若数列an是可求和数列,应先求和Sn,再证明不等式;第二,若数列an是不可求和数列,一般先将数列的通项放缩成可求和数列,再求和证明不等式;第三,若数列是不可求和数列,对通项的放缩又有一定的困难可尝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当然有的可求和数列和构成的不等式也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下面以例说明。

1、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an,a1=3前n项和为Sn,等比数列bn中,b1=1,且b2S2=64,ban是公比为64的等比数列。

(1)求an、bn;

(2)证明1113 S1S2Sn4

解:(1)设an的公差为d,bn的分比为q(d>0,q>0)

则an=3+(n-1)dbn=q n-1

ban1qan11

an1qan1anqd64 banq

又b2S2=q(6+d)=64

可求得:d=2,q=8

∴an=2n+1,bn=8n-1

(2)由(1)知Sn=n(n+2)11111()Snn(n2)2nn2

1显然是可求和数列,先求和,再证明不等式

Sn

∴11111111111(1)()()() S1S2Sn232435nn2

1111113=(1)(1) 22n1n2224

∴原不等式对nN成立

2、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nN,点(n,Sn)均在函数y=bx+r(b>0且b≠1,b,r均为常数)的图象上。

(1)求r的值;

(2)当b=2时设bnn11(nN),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证明Tn 4an2解:(1)由已知有Sn=bn+r,当n≥2时,Sn-1=bn-1+r

∴an=Sn-Sn-1=(b-1)·bn-1

又a1=b+ra2=(b-1)b ∴a2(b1)bb∴r=-1 a1br

(2)由b=2,故(1)有:an=2n-1bn=n1 n12

由于bn是可求和数列,先求和后证明不等式

Tn=b1+b2+b3+…+bn 234n1∴Tn234n1① 2222

123nn1Tn34n1n2② 22222

12111n1①-②得:Tn234n1n2 222222

3n3∴Tnn1 22

∵Tn为递增数列 ∴TnT1

∴Tn311 221对nN成立

221

31

n2(n11)(nN)例

3、证明不等式:1

1证明

(一)∵数列是不可求和数列,应先放缩再证明不等式。n

11

21n2nn2n1n2(n1n)1

1

n2(21)(32)(4)(n1n)

=2(n11)∴11

21

1

n2(n11)对nN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12(21),即n=1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nN)时不等式成立 即:11

21

1

k2(k11)

当n=k+1时

11

21



k111k12(k11)1k11k1 =2k12(2k1)22 =4(k1)4124(k1)42 k1

=2((k1)11)

即n=k+1时,不等式成立。

由(1)(2)知,原不等式对nN均成立

4、已知数列an前n项和为Sn,点(n,Sn)在函数y=3x-1的图象上,bn=n(n1)an,bn前n项和为Bn,证明:Bn

解:由已知:Sn=3n-1

当n=1时,a1=3-1=2

当n≥2时,an=Sn-Sn-1=2×3n-1

∴an=2×3n-1(nN)∴bnn(n1)23n1

(一),显然bn是不可求和数列,先放缩,再证明不等式。∵bnn(n1)23n1=4n24n3n1(2n1)23n1

=(2n+1)×3n-1

∴Bn=b1+b2+b3+…+bn

<3×1+5×3+7×32+…+(2n+1)×3n-1

令Tn=3×1+5×3+7×32+…+(2n+1)×3n-1

由错位相减法可求得Tn=n×3n

∴Bn< n×3n n(n1)2n1对bn进行放缩。22n法

(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Bn< n·3 注:也可用均值不等式:n(n1)

①当n=1时,B1=b1=2222<1×31=3

即n=1时,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1时,不等式成立,即Bk

当n=k+1时)(k2)23k Bk+1=Bk+bk+1

(k1)(k2)23k 2k=(3k+3)×3=(k+1)×3k+1

即n=k+1时不等式成立< k·3k+

由①②知:Bn< n·3n对nN均成立

由以上例题可知,对于由数列an的前n项和Sn构成的不等式证明,首先考查an是否可求和,若能求和,先求出Sn再证明不等式,若不可求和,要么先将an进行放缩成可求和数列,再求和证明不等式;要么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当然还可构造函数来证明,在这就不说了,希望通过本文,对同学们解答这类题有一定的启发。

15.企业培训需求分析和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篇十五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方法和技巧;电视记者;分析

一、引言

新闻采访工作是由电视记者所执行的,通过整合被采访人提供的信息等,形成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重要的沟通形式,新闻采访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报道的效果,而电视记者所掌握的提问方法和技巧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采访的质量,灵活高效的提问方法和技巧能够迅速拉近记者与被采访人之间的距离,使新闻采访事半功倍,因此,对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提问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二、电视在新闻采访中的工作原则

一份优秀的新闻报道需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电视记者来完成。为了将新闻事件及时、真实和有效地向大众呈现,电视记者需要在灵活发挥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遵循采访工作的原则,以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具备敏锐洞察力,深入调查事件

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时效性是其最显著的特性,一条新闻若是错过了最佳的报道时间,很可能不再具有任何价值,因此,电视新闻记者首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热点,并迅速深入实地进行调查[2]。在获取社会热点事件的过程中,电视记者还要快速分辨出新闻的要点,以此为突破点,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深入采访,这样才可以深度展现出该事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价值。

(二)采访目标明确清晰

在新闻采访中向被采访者提问,是制作完整电视新闻的重要部分,因此,采访问题是记者搭建新闻采访框架的重要元素。在具体的新闻采访过程中,电视记者可以依据事先列好的采访提纲,明确采访目标,有针对性地向被采访人提问,以最大限度地接近事件的本质。与此同时,电视记者需要随机应变,根据被采访人回答的内容提出生成性或者延伸性的问题,并注重用主旨性的问题将真个采访过程系统串联起来。电视记者应当充分意识到自身是主导整个采访过程的角色,但被采访人才是新闻采访的新闻主角。

三、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提问方法

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形式为正面提问法、迂回提问法、逼迫提问法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方法越来越灵活,电视记者在遵循新闻采访的整体原则的基础上,应当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积累提问方法和技巧,提高新闻采访的质量[3]。

(一)正面提问法

正面提问法是指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电视记者面向被采访者直接提出采访问题,表达采访目的,而不需要过多的铺垫和叙述,以尽快获得新闻事件的相关信息。正面提问法是新闻采访中最常背电视记者采用的方法,由于其直截了当的特点,在正面提问法中,最常使用的问题则是封闭性问题,是指让被采访人简短地回答“是”或者“否”就能全面说明新闻事件过程的问题,这一问题形式能在较短时间内让记者获取最多的信息。

(二)迂回提问法

通常来说,许多社会新闻事件都较为复杂,因此,电视记者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可以深入挖掘出事件的原貌和真相。在这一背景下,电视记者应当多采用迂回提问的方式,灵活找到还原事实真相的切入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减轻被采访者对记者的防备心理,循序渐进地展开采访过程。

(三)引导提问法

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被采访人不配合新闻调查,甚至拒绝回答采访问题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电视记者可以使用引导提问法的方式。本着调查真相的目的,这种提问方式能够引导被采访人主动还原事件原貌,促进采访过程的顺利完成。

四、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提问技巧

对于不同场合的新闻采访,电视记者需要运用不同的采访技巧,以实现采访的最大效果,随着我国电视新闻采访不断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电视记者重视并实践利用灵活多样的采访技巧。

(一)对话型采访需要善于提问

通常来说,对话型的采访往往需要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双方积极配合才能达到对方采访的最好效果。因此,电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善于提问,保证对话现场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从被采访人身上获得更多有效的新闻信息。在对话型采访中善于提问首先体现在问题的直接性和切题性。在恰当的采访语境中,电视记者对问题进行直接地提问能够使被采访人快速明了采访的目的,并做好回到问题的准备;此外,电视记者还可以通过漫谈引导的方式,创造出合适的采访语境,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可以从被采访者较为熟悉和关心的问题着手;另外,电视记者还要注重及时抓住事件的线索,并深入探究,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二)诱导型采访需要巧于提问

在诱导型采访中,由于被采访者往往不愿意直接向记者告知事件信息,记者需要有机结合各种采访技巧,在采访过程中巧设提问内容和方式,更快获得新闻线索。首先,记者可以尝试从新闻侧面切入核心,采用迂回提问法,将采访内容引导回事实真相。其次,记者可以利用借代反问的方式,在采访过程中巧妙地设置问题,甚至是被采访人不熟悉不喜欢的问题,引导被采访人反驳和解释,进而获得更多新闻信息。

(三)辩论型采访需要严于提问

由于辩论型采访的氛围常常较为严肃和压抑,电视记者为得到想要的新闻信息,应当在掌握采访原则的基础上,对被采访人进行严厉地提问。在这一过程中,电视记者需要注意其前后问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避免被被采访人发现漏洞,让被采访人跟随电视记者的思路进行回答,这要求记者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

五、结语

作为一项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新闻采访的进行必须在前期进行完善的准备,例如新闻资料和线索的搜集、采访问题的罗列、采访过程的策划等,并注重采访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电视记者则需要依据采访目标,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和技巧,才能促进采访的顺利展开。在采访结束之后,记者则应当尽快与被采访人核对采访内容,以保证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庞昊.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技巧与策略[J]. 新闻研究导刊,2015,(23):94-95.

[2]徐飞.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方法与技巧探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15,(18):153.

上一篇:学校财务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地产策划简历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