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名词解释(共8篇)
1.家园合作名词解释 篇一
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幼儿园视家长为促进其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合作者,保证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认真考虑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并对家长的教养方式和与幼儿园合作的方法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家长要向幼儿园提出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对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一切作出反应。
(2)家园合作要考虑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需求,但家园合作围绕的核心是儿童,他们是幼儿园的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3)家园合作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它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责任感、对幼儿园乃至整个教育的信任与支持,也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心。
(4)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自己是专业教育工作者,比家长懂得更多的教育知识,具有更强的教育能力自居,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
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另一方面,家长也要看到,儿童既是自己的子女,也是国家的未来,自己有责任与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任何形式的不闻不问都是一种失职。鉴于教师在合作中的领导地位,我们认为,教师有责任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合作的态度。
心理学原理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求时,家长
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回更高,态度也会积极;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甚至当家长被自身的一些问题(如婚姻危机、失业、经济困境等)缠身是,那么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在许多不成功的案例中,家园合作活动的目标的确定、活动的实施等都是以幼儿园为中心,只考虑幼儿园单方面的需要,而置家长的需求与处境不顾,家长是否乐意、是否有时间、是否有能力,都不被幼儿园关注,只能被动地参加。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不能激发家长对家园合作的兴趣的。因此,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激发他们参与犹如眼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不管是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还是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儿童的发展上。
六、存在问题:
目前,在家园合作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家长与教师应该“各司其职”,孩子在家归家长管,孩子在幼儿园归老师管。家长缺乏参与幼儿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而不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并认为要求家长参与是幼儿园在推卸责任;幼儿园则认为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添乱。二是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水平低,不懂教育,没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三是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以上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得到澄清
我们孩子离不开教师指导,更离不开家庭的配合,但是这种配合,不是 教师出题,让家长回答,更不是指挥命令,要在家庭和幼儿园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较多采取间接方式来影响家长行为引导幼儿,使教育的意图逐渐的、自然的转变为家长的愿望和动机,从而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昨晚,参加了新区幼儿园京京班的家长会,真的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华老师精心准备的媒体演示和详细的解说中,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的任重而道远。
作为家长,我们平时对孩子的关注无非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够不够、生没生病等生活细节问题,特别在独生子女时代,“奶奶代”和“妈妈代”围着孩子团团转,却忽视了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听了华老师的讲解,我感觉到,孩子的教育是事无巨细,从点滴开始的,小到拧开水笼头洗手、穿脱衣物、跟老师问好,大到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懂得跟别人分享并学会倾听等,都是需要父母耐心的引导和重复示范才会取得成效的。
华老师还强调,在教育中,家长不能刻意去教育孩子,而应做到随机教育。对这句话,我也深有体会,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有时有意识地在生活中的点滴渗透教育起到的效果可能更大。
另外,父母还需对孩子的成长、点滴进步给予及时关注和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假。“赏识教育”在教育孩子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就像华老师说的,当孩子第一天哪怕是把衣服反穿了,也不要去责怪他,而应以赞赏的眼光去看他,须知这是孩子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在以后的第二天、第三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在穿脱衣物上的洒脱自如的。以上几点是我的一些点滴感受,真的谢谢家长会,谢谢京京班的老师们,也祝愿我们的孩子在京京班茁壮成长!
家园沟通技巧父母手册
东方网教育 2011年06月16日10:53 来源:搜狐
宝宝入园后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不适应幼儿园严格的作息时间而被老师当做“捣蛋鬼”揪来批评;孩子带去幼儿园的球和小自行车屡被其他孩子抢用;孩子好不容易被选上文艺汇演的舞台,却在最后一刻遭淘汰,而老师忙于最后的彩排,对“落选宝宝”并无一句安抚;幼儿园屡屡遗失公用玩具后,老师提出来,所有的孩子在离园前都要把裤兜翻过来检查„„遭遇这些“事件”,身为父母,我们的情绪可能是气恼、愤懑,又特别地怜恤受委屈的宝宝„„
妈妈经验:哪些情况需要父母介入沟通
一、当幼儿园严格的作息时间已经成为孩子对幼儿园抵触情绪的源泉时
丁丁妈:丁丁去了幼儿园,别的还好,就是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午睡成了丁丁的梦魇。他是那种白天睡得很少的孩子,晚上8:00上床,早上7:00醒,睡得很足,非常不适应幼儿园里漫长的午睡。丁丁躺在小床上煎鱼,只要老师一转身,他就撩拨附近床铺的其他小朋友,做鬼脸,翻筋斗,发怪声,受到老师的多次批评。我也很急,求救于其他小朋友的妈妈,她们对我“秘授机宜”说,应该尽量缩短丁丁晚上的睡觉时间,比如,让他熬到10点钟再睡。这个法子我试了,行不通,一到晚上8:30,丁丁已经困得不行,好像用火柴棒去把他的眼皮撑起来,都撑不住。丁丁老受批评,越来越不喜欢幼儿园,每天吃午饭的时候就紧张,生怕睡不着。丁丁越紧张,就越睡不着,等孩子们三点钟起床去玩桌面游戏时,丁丁反而哈欠连天,直想睡觉。老师更生气了,更认为丁丁是有意在捣蛋。
我是怎样解决的:
因为丁丁委屈得不得了,我只有背着他去跟老师做了一次沟通。我说了我们全家延迟丁丁睡眠的努力,老师的态度马上和缓下来,她反而安慰我说:“丁丁的作息时间也是不错的,将来去了小学是没有机会午睡的,丁丁会很习惯,其他小朋友反而要重新适应。”我提出可不可以让丁丁不午睡,老师很为难,说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其他小朋友的攀比——比如有的孩子纯粹是为着贪玩不午睡,他也许会说“为什么丁丁可以不睡觉我不行,这不公平!”老师认为这会引发管理上的混乱。最后,我与老师商议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与丁丁约定先睡半小时,如果半小时后还睡不着,老师就带他去活动室玩一些折纸类的游戏(此时,别的孩子都睡着了,不会发现丁丁的“特殊待遇”)。一个人玩纸艺是很容易发困的,一般玩了半个多小时,丁丁的眼皮就耷拉下来,老师会带他去睡觉。现在,丁丁对上幼儿园要午睡这件事,已经完全没有心理负担了。
二、当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权益老是受到其他孩子抢占时
媛媛妈:我家媛媛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有着体育传统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孩子们都要学习滑旱冰、骑小自行车和打少儿排球。旱冰鞋、小自行车和排球都是自备,原则上都是自用。我们都给媛媛买了最好的装备,生怕孩子的运动安全有个差错。结果呢,全班小朋友的装备都放在一起,老师一说“开始”,媛媛的好东西都被别人抢走了,轮到她拿时,球是瘪的,小自行车是没有辅助轮的。媛媛回家哭得梨花带雨,奶奶心疼地说:“你可以告老师呀!”媛媛哭道:“老师不管这事,让我自己找小朋友解决!可是我不敢„„”
我是这样解决的:
我很快意识到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看着媛媛无助而伤心的眼神,我知道这件事给她造成的阴影可能一时半会儿难以消除,长此以往,她会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欺负人的,就是恃强欺弱的,这不好。我去找老师沟通,老师听了媛媛的情绪反应也很吃惊,她说,把所有的装备放在一起混着玩是她的主意,目的是不想让四五岁的小孩过早地觉察到“贫富差距”,她却没有料到孩子之间,却由此有了“强弱差距”。经过反复思量,我们一起想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将全班36个孩子分成四组,每组轮着有一次选装备的优先权,这就使得买了普通装备的孩子,与我家媛媛一样瘦弱胆怯的小朋友,一样有着选择较好装备的机会,同时又不让他们觉得老师在帮他们,不伤及他们的自尊。
这两天,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媛媛很高兴地回来告诉我说,孩子们已经打破了一个人独玩的局面,三三两两组合起来玩。因为,谁都想玩好球,骑好车,如果你这次不想到别人,下次别人也不带你玩了!
三、当孩子成为委屈的“陪练”,而老师又没有及时安抚时
玲玲妈:到文艺汇演前一刻,老师才通知我家玲玲说,16个打小鼓的宝宝,最后只需要12个上台表演,她和另外三个小朋友被淘汰了。这事儿前一天没有预兆,孩子还在兴高采烈练习打鼓,结果,老师说,“你不用准备演出服了”,玲玲整个人都焉了。文艺汇演那天,她闹肚疼,死活不肯去幼儿园。看着她灰心丧气的模样儿,我心疼极了。
我是这样解决的:
我去找她们老师讲了自己的看法:“幼儿园的选拔和竞争,要避免最终只淘汰四分之一的小朋友的这种情况,16人当中选12人,与24人或32人中选12人,对被淘汰的孩子的打击是不一样的。少数几个小孩子被淘汰,他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群体中表现最差、最笨拙,或者是老师最不喜欢的小朋友。”老师听了我的分析,道歉说,她们忙昏了,真的没想过这么深;当时只想着舞台的纵深度不够,不能容纳四排孩子打小鼓,换作三排孩子上场,可能效果更好。“事已至此,可怎么弥补呢?”我和老师商议了半天,一致认为该给这4个淘汰的孩子组织一场“复活演出”,让她们给来开家长会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表演一场“花样小鼓”,为此,老师和正式参演的小朋友,都纷纷为她们的重新排练出主意、想办法,开心的笑脸终于又回到玲玲的脸上。
四、当孩子被评价为“问题小孩”,而流露出对未来小学学习的惧怕情绪时
彬彬妈:一上大班,一学习拼音和算术,彬彬就仿佛成了一个问题小孩,他屡屡把p成q,d写成p,u写成n,又把2和5写反,好像成了“2”和“5”镜子里的影像。这种错误讲了多遍不改,老师就有点着急上火,有一次老师开玩笑说:“你这种情况还择什么校呀!白花钱。”我儿子回来一脸愁容,说,妈妈我怎么这么笨,没有小学老师会喜欢笨小孩的,我怕从幼儿园毕业,怕去上小学。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也许幼儿园老师是无意的,但一句无心的玩笑话很可能被孩子都放大成对自己根深蒂固的评价。长此下去,孩子自然对学习越来越畏惧,对就要到来的小学生活越来越畏惧。
我是这样解决的:
我把我的看法委婉地跟老师提了,建议她多增加对孩子的鼓励,也增加对小学老师的“正面宣传”,不要一味强调小学老师要求严、惩罚多,要多对孩子说:“小学的学习也很有意思,老师组织小朋友做游戏,上体育课还玩‘老鹰抓小鸡’呢。”“小学里的很多内容老师都教给大家了,大家还小嘛,所以学起来会有一点困难,不要紧,大家都是聪明孩子,慢慢来!”老师有点惭愧地说:“彬彬妈你真的很有办法。”又说:“看来教彬彬这样敏感的小朋友,咱还真得多讲究方法,多付出观察和耐心。”
其他有赖于与老师沟通的情况:
1.当孩子有不舒服但又必须拜托幼儿园看护时
虽然有晨检,但有些孩子的健康状况不佳,却未必能引发老师的关注。此时父母必须将孩子的病况告知老师,说明没有传染问题,以便于老师安排食堂做一份清淡的病号饭,并提醒孩子增减衣物,减少活动量并安排休息。
2.当孩子昨日受伤而老师未及时发现时
即使你不想追究谁的责任,遇到这种情况也要告诉老师,提醒老师对全体小朋友进行安全教育,如有“肇事者”,应找他特别认真地谈一次话,以杜绝“事故”苗头的再次发生。这也是对幼儿园的关注与负责。
3.当孩子没有听清回家后的功课时
发生这种情况,要么是自家宝宝注意力不够集中,而老师没有发现;要么是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和任务没有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孩子和家长都会有遗忘。提醒老师改进“布置功课”的方式,可以方便父母和孩子共同执行。
专家指路:想取得更好的沟通成效,要注意三原则
原则一 换位思考
毕竟两三个老师要照管三四十个孩子的生活起居、活动安排,留心到他们每个人的情绪变化,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所以平时要求孩子们步调一致也是为了方便管理,带着某种不得已的成分。父母跟老师去做沟通,多数是希望老师给予自家孩子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照应到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而这些要求可能会给老师带来额外的压力和不便,对此,千万不要以指责、对峙的态度去参与沟通,不要说“您有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或者说,“我家宝宝受了这么大委屈您都没有注意到,您太疏忽了。”要对老师的辛苦抱以感激之情。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应该换位思考,对老师的些微疏忽予以充分谅解。
原则二 找准沟通的时机
如果在早上入园时找老师沟通,一般来说,老师只能给你两三分钟来谈问题。因为这个时候老师很忙,要观察每个小孩的情绪,检查必带的东西是否带齐,因此除非孩子带病带伤入园,要拜托老师照应,此时不是深谈的良机。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是家长接孩子的高峰期,老师也是应接不暇的。过了下午五点,大部分孩子都被接走了,老师的情绪完全放松下来,此时的沟通才有利于双方谈得深入,谈得心平气和。
原则三 最好避开孩子这个“当事人”
很多沟通话题不可避免地将议论到孩子的性格缺陷、生活能力缺陷,以及孩子在人际交往上的缺陷。因此避开孩子的在场是十分重要的,否则会强化孩子在这方面的自卑与不安。怎样避免孩子在场呢?很简单,谈话当天可由父母双方一起去,其中一方带孩子去玩幼儿园的大型器械,另一方留下来与老师交流即可。
2.家园合作名词解释 篇二
那么, 怎样进一步密切同家长的联系, 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怎样调动家长对班级活动的积极参与, 充分开发家长资源呢?怎样进行家园合作, 达到携手共育呢?这无疑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这几年, 我一直将家长工作作为一个重要课题, 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也取得一些成效。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尊重理解家长, 实现家园双向沟通
尊重和理解学生家长, 这是对班主任道德修养的一条重要要求, 同时也是取得家长信任的一件法宝。我觉得, 尊重和理解家长, 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家长, 多站在家长的立场考虑问题, 多从家长的心态分析问题。久而久之, 正所谓“日久见人心”, 家长一定也会慢慢地了解老师、信任老师。同时, 在理解和尊重家长的基础上, 还要有做好家庭与学校联系纽带的强烈意识。因此, 我们应该密切联系家长, 与其精诚合作, 力求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通报给家长, 使学校和家庭的要求一致。
1. 通过成长档案“娃娃丫丫快乐成长”实现家园互动
“娃娃丫丫快乐成长”是一本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每月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 通过拍摄照片、收集作品、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记录下幼儿成长过程的观察记录本, 内容十分丰富。孩子在幼儿园中参加的活动很多, 我将孩子参加活动的照片放进“成长档案”, 同时在旁边配上文字说明;此外, 我还将孩子的手工作品收集进去, 让家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孩子在不断成长, 在进步。同时会针对幼儿在生活、卫生、学习、集体活动等诸多环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及时地表扬孩子或提醒孩子。家长也会同时配合教师对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进行评价和记录, 及时反馈幼儿情况。
2. 多渠道实现家园沟通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活动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定期对班级孩子进行家访, 我还经常采用举行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电话联系、利用幼儿入离园时间与家长交流等口头形式, 也采用家教宣传栏, 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文字形式。我班的家园栏及家教信息网站两项内容就十分丰富, 有效地实现了家园沟通。
二、开发家长资源, 发挥家长独特优势
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优势、强项, 家长是班集体建设中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 作为班主任, 要善于开发利用家长资源, 加大家园合作共育的力度和效度。
1. 充分发挥家委会的巨大作用
家委会一贯是我班开展家长工作的左右手或者说是主力军。我班的家委会是“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有主席, 有财务部长, 后勤部长, 还有策划活动的成员。每学期我们会召开几次家委会, 商议班级的各项事务。家委会在班级开展各项亲子活动, 发挥优势特别明显, 每个成员都投入全部的热情, 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全心全意为班级服务。
2. 利用家长优势组织教学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资源中, 家长是幼儿园的一笔宝贵财富, 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强项。据我们统计, 我班家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2%, 其中有博士、硕士、学士。为了充分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 我们邀请家长加盟教师队伍, 共同参与教学, 与教师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 以充实教育力量。
比如, 有一次班级开展了关于“纸”的主题教学活动。主题教学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 编制主题网络, 将游戏、故事、绘画、手工、音乐、数学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主题教学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 因为家长能为儿童提供大量的物品和信息。首先我通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主题教学的优势及提出要求家长配合的事项, 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主题刚开始进行, 就有家长陆续收集了有关纸的制作, 纸的历史、纸的故事等各种资料和图片。纸的展示会上, 一位心灵手巧的家长教孩子们用纸做各种小手工。“纸”的主题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 这是基于我们充分地利用了家长优势, 全面调动家长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来。一位家长感慨地说:“这次活动, 让我真正体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
家长的倾力加入, 丰富了孩子们的社会知识, 拓展了我们教师的教育思维, 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 也让家长们近距离的了解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实际生活和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工作。
三、开展亲子活动, 实现多方积极互动
亲子活动是一种由教师组织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 它能培养亲子情感, 融洽家庭气氛, 增加父母与孩子共同体验生活的机会, 也可以培养师生情感, 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沟通, 真正有效地实现多方互动。
1. 切实组织好“家长开放日”活动
为了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 我定期组织家长来园观看并参与幼儿的半日活动。通过观摩半日活动, 更新了家长的教育观念, 启迪了家长的教育方法, 也使家长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全面、更透彻的认识。
2. 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孩子的天性是好玩, 其实每个成人庄重的外表下也隐藏着一颗天真无瑕的童心。利用一些节假日, 我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和孩子们同乐, 让孩子感受到和父母一起游戏的无限欢乐, 让家长回忆起昔日的幸福童年, 其乐融融, 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班级氛围。
3. 走进大自然的亲子户外活动
现在的孩子几乎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 走进大自然, 亲近泥土和小草, 不仅是孩子的梦想, 也是大人们心中一个遥远的梦。所以这几年, 我在亲子活动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开展了走进大自然的亲子户外活动, 如“采摘草莓”“参观茶厂”“秋天远足”“海边沙滩乐”“重阳登高”等活动, 这些活动都开展地十分成功。虽然举行这样的户外亲子活动是十分困难的, 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需要家委会及全体家长的大力支持。但是, 在经过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 在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 我班的户外亲子活动开展得越来越精彩, 它成为我班的特色活动之一。
由于家长工作做得细致周到, 家园联系的形式丰富多样, 亲子活动的广泛开展, 所以家长参教议教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更加强烈, 能更深刻地理解儿童, 能更全面地了解教师, 家长之间的沟通变得多样, 儿童个体的发展更为完整。家长与教师携手合作, 有效地实现了教育双赢。
3.家园合作发挥合力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家园合作;生活习惯
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幼儿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加上其好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这时期的良好生活习惯很容易培养。而且此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同时,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拥有健全的人格特征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决定了幼儿园整体水平的好坏,多项调查发现,不同幼儿园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水平差距甚大,80%的幼儿园在协调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不少幼儿园严重忽视家园合作关系,家长也是如此,导致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以下,笔者从家园合作的角度来论证如何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一、加强家园沟通策略
加大对各地幼儿园的投资力度,适当合并水平较低的幼儿园,形成“1+1﹥2”的效果,幼儿园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对其本身进行制度改革与更新,及时找出在家园合作中的缺点,对一段时期内家园合作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吸取先进幼儿园单位在家园合作中的模范行为,给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指导,通过系统条理的规划指导来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使大多数幼儿园的发展水平向同一方向靠拢,提高整体的家园合作水平。教师要走进家长的心理,进一步听取家长的主张,进一步反馈家长的建议。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一定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
二、提升家园合作重视度
合作形式所展示的内容依旧是传统幼儿教育知识,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方面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致使整个培养层面水平的相对低下。幼儿园要把家园合作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因为幼儿的生活习惯的观察与培养在是幼儿园与家庭两个不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任意忽略哪一方面都不能准确的对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评估。
笔者认为,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节日——“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教育活动的共育形式。通过家长开放,家长可以以直观的方式了解幼儿的教育内容、幼儿在园的表现及教师的工作状况;通过家长开放日,幼儿园和家长可以密切联系, 教师与家长可以相互增进信任等,达到相互合作、相互配合,从而达成教育共识,使之成为幼儿园和家庭联系的又一桥梁。通过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家长可以学习到很多教育理念、好的教育方法等,这将使家园共育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幼儿园在实施计划和活动时,要向家长宣传其活动的理念和目标,使家长对其计划有一定的了解。这种宣传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比如活动板报、宣传册、家长会等。教师要不断学习有关家园合作的理论知识,结合幼儿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帮助家长共同培养幼儿。再者,家长务必改变先前的错误看法,要把家园合作看作极为重要的幼儿教育途径,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同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用科学的幼儿教育知识去观察和总结孩子的生活习惯特征。
三、探索家园合作新方法
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合作这项工作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忽视其实质性内容,幼儿园相关领导与教师对家园合作认识不同,对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意识不够重视,平时没有较好的利用家园合作的适当时间安排家长到园听取相关教育建议与对策,缺少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家长忙于工作,没有做好家庭教育的相关工作,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没有做到及时观察幼儿在家中的具体表现,没有将幼儿的各种有用信息反映给幼儿园,片面认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职责在于幼儿园本身,这也始终是家园合作中的障碍之一。
要想使家园合作这一重大事项很好的贯穿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就要建立一定的组织机构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管理,与其他幼儿园组织机构区分开来,这样能够提高整个幼儿园的运作效率。建立三结合教育委员会,“三结合”即幼儿园、家庭、幼教专家三者之间的结合教育,三者相互协助、相互督促,相辅相成,共同为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提供有效地帮助;组建园所亲职教育中心,这是由家长组成的幼儿教育辅助机构,其下分配不同职责的小组,共同聘请具有此方面特长的家长担任工。
此外,利用网络开通“线上幼儿园”,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了解幼儿在园中的行为表现,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有更方便的交流;开通“家园合作博客”,让此类博客成为分享家园合作内容的重要平台。
总之,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有利于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方法,为家长提供更多了解孩子和幼儿园的机会,有助于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最重要的是,家园合作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为幼儿一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稳定的基础。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家园合作构建新的模式 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整合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发挥家长的作用,才能实现家园教育的同步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学》.李生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周若冰.学前教育研究
4.案例家园合作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今天我要交流的题目是:家园合作——伴爱共同成长。时间如流水转眼间这学期已接近尾声,这学期作为一名年轻的新班长,感觉到身上所担负的责任与义务更加的强烈,除了要照顾到每一位幼儿,调节好班里的团队合作,还要搞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新班长,可能能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家园合作的极大意义会相对比较难些,而家长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做好 家长工作 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成为我们密切的合作伙伴呢 ? 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的几点体会和做法。也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宝贵的意见。
一、家园合作的意义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
2.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3.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一、“沟通系情”使心与心互相靠近
(一)入园前的家园合作需要把握好三个过程
1.提前报到、进行家访。
家访一维系情感的纽带 家访不仅可以密切家园情感,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尤其对特殊儿童家访显得更加重要。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以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教师与家长都是儿童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孩子的发展。七月中下旬进行家访,其实家访的时候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一名老师,而是一位朋友去看望孩子,这样更能拉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不会因为我是老师家长就会敬畏会拘束,更能了解到孩子最真的情况。也是在交谈中初步的了解了家长的性格。当我和我们班韩老师接到家访的任务后,为了尽快的完成任务为试园做准备,我们俩立即开了个两人组的小会,确定了家访的时间,以及明确的分工,不到两天半的时间我们就完成了家访工作,家访期间主除了告知家长试园的时间,与家长、幼儿互相认识并主要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及家长要求。通过家访,我有了更多的意外收获:文静内向的笑笑在家里竟然十分健谈;活泼爱动的泽泽却有不爱清洁的坏习惯„„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另一面,家访让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也便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好新生入园工作。
2幼儿试园参加亲子活动
在双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于幼儿正式入园前组织试园活动,一共8次,每次时间为半天,试园期间让家长、幼儿初步了解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并让幼儿选
择自己喜欢的标志图片,贴在自己的各种用品上,再让他们寻找自己的小标志来认识自己的用品,并了解各物品的取放位置和用途;通过教学活动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和对家长的依恋程度,安排幼儿加餐,了解幼儿自理能力和进餐情况;试园主要是通过集体活动提供幼儿交往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幼儿园里伙伴多、朋友多,激发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乐群性。为幼儿的开学做好铺垫。当然试园也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初步认识与了解,也是对我们老师的考验,所以为了得到家长的认同,消除家长的顾虑,也是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和韩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每当试园结束看到家长满意的微笑时,我都感到无比的开心与自信。
3.召开家长会,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幼儿园、班级、教师以及幼儿情况的重要渠道。
其实之前没做班长时也是经常和家长进行交谈,处理事情。但是突然要面对这么多的家长,而且年龄都比我大,说心里话确实有点紧张。这里也要特别感谢领导和王一楠老师,手把手的教,虽然有稿子,但是说出来的话不能像读的而是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但是到了开家长会的时候,当看到各位家长认真的表情时,我突然意识到我得为我们的孩子负责,要把所有的注意事情都要交代给家长,就连小细节也会一一告诉给家长,比如孩子年龄小需要带换洗的衣服,因为性别的不同,小女孩上衣和鞋子也要带,再比如家长要做好教育幼儿入园的心理准备工作。在幼儿面前要帮他们回忆幼儿园的好,体会幼儿园的快乐,切忌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不吃饭,我就对你们老师说!”要让他们在心理上接受幼儿园生活。为了让宝宝更快的学会拍球锻炼身体,更是在家长会上给家长来示范。家长会之后便有很多家长发来短信说李老师,你说的太详细了,我们都没有想到,把孩子教给你就放心了。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充分体会到了使命感。并且家长会后我们成立了由热心家长组成的“家长智囊团”,作为家长代表及时反馈家长意见并负责随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切磋育儿经验。
(二)亲子活动——使交流面对面
为了能与家长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们根据节日庆祝、主题活动开展情况适时地进行了亲子活动,如在冬至时,我们班开展了“实幼宝宝包饺子,其乐融融过冬至”的亲子活动,还有庆元旦的开放活动,家长震惊孩子的出色的表现,活动期间不断发出喝彩与掌声,温暖的送爱心中,孩子们得感恩换来了爸爸妈妈们幸福的笑脸和感动的泪水。而之后的亲子游戏,热烈的气氛,充满了欢声笑语。浓浓的亲子情、师生情、家园情充满了整个活动室。结束时家长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今天很开心”,看似简单的话语但是充满了幸福感和对老师慢慢的信任。一系列亲子活动的开展,让家长亲眼目睹了孩子的表现及发展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家长对孩子和老师的信任,增进了相互间的感情。现在,只要举行亲子活动,我班家长都能够积极参与和配合,还能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真正收到了家园共育的好效果。
(三)幼儿成长档案——交流的有效载体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孩子的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因此,我们园为每个幼儿建立了成长档案,工作中时时处处细心观察,及时记录下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点滴进步,随时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家长,用我们的真心和诚心打动家长、感染家长,达到与家长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记得在一次歌表演比赛活动中乐乐因其节奏准确、动作和拍、优美,表现出极强的表现力,令我非常惊讶,我及时把它记录下来,下午家长看到后说:“原来我们的乐乐还有这种音乐天赋呀!”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之情。为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我们每次活动后都把成长档案发给孩子,也请家长和幼儿周末进行记录。相互问的记录和交流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发掘出他们的兴趣点;现在父母因工作忙都是老人来接孩子,因有些老师不识字不能及时的把家长工作转达父母,所以我们每天都把家长工作传到成长档案上,便于家长查看,家长普遍反映非常方便;
(四)家园直通车——助我一臂之力
平时,老师与家长碰面只有入园或离园很有限的时间,因此及时沟通、了解孩子成了一大难题。于是我与班上 的老师共同设立了“家园直通车”这个小栏目,针对有特殊情况的、离园较远的、家长不能亲自接送的幼儿,工作特别忙碌的,我便以纸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如:宝宝最近进步也会及时的写纸条进行表扬,或是宝宝近期吃饭不好,近期有吃手的习惯、、、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情况以及好的建议写在纸条上反馈给我们,纸条虽小,但是传达出了家园之间的深厚情谊。为了激励孩子们拍球,我们要求家长写纸条,如:董安琪今晚拍球半个小时,238个,这样孩子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凭纸条来换取奖励,小粘贴或是小红花;班里有个小朋友叫邹雨菲,不想练拍球并且每天早上都会给妈妈发一顿脾气再来,妈妈很是头疼,后来我给她提了个建议,每天早上带一个小纸条,但是是叠的折纸,如小上衣,小裤子等,从这后每天晚上回家练拍球,早上高高兴兴的自己走进来,到了门口就大声说:李老师,我练拍球了,这是我妈妈叠的帽子”,这时候我也会捎带表扬她的妈妈,说你妈妈太厉害了,折的小帽子真好看,这时我看到她脸上洋溢着特别自豪的微笑,后来她妈妈因为这件事特别高兴,说菲菲现在出去就夸我说我妈妈是折纸大王,不过我现在真快成了折纸大王了。
(五)“真心理解”是心与心的交融
1、化干戈为玉帛
现在的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享受着百般的呵护,甚至
有些被娇纵都是可以理解的。俗话说:谁的孩子谁不爱呢 ? 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到老师手中,当然就会对我们的服务抱着很高的期望值,但当我们有些服务与他们的期望出现偏差时,家长便有可能产生一些不满情绪。比如:孩子在活动时不小心摔倒了,擦破了一点儿皮,如果在家中,家长可能扶起孩子,提醒他以后小心,事情就过去了。可发生在幼儿园,有的家长很可能责备我们照顾不周。每当有类似现象发生时,我总是以平和心态,换位思考去理解家长。离园时把家长请进活动室,先向家长道歉,然后将事情的经过解释给家长,取得家长的谅解。因为他们当时并不在场,没看到经过,见到的只是结果,出于对孩子的疼
爱,才会产生不满情绪的。比如刚开学几天,我们班的杨越卓小朋友放学时因为没有好好坐小椅子,在小椅子背后面不小心在眉毛间滑了一小道,虽然不严重,但是刚开学就给家长留下这样的印象,对于以后家长工作的开展肯定不利。姥姥第一眼看到时愣了一下,看到我首先进行道歉后,才笑着说“没事,小孩太皮了”讲清事情原由后我和姥姥一起把宝宝送出了幼儿园,下班后去药店买了去疤痕的药第二天给宝宝抹上,晚上让姥姥带回家去继续给宝宝摸,从这之后宝宝姥姥对我们特别客气,包饺子活动时积极的参与为孩子调馅。所以我觉得我们从自身找不足,向家长真诚地说明问题,与家长沟通,以妥善的方式化解家长的抱怨,就能够及时“化干戈为玉帛”,取得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理解。
2、语重心长唠家常
俗语说“一句话十样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同样的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措辞来表达,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交谈中,特别注意讲求技巧。例如:孩子犯了错误,不是直接找家长告状,而是像唠家常般先说说孩子平时的情况以及优点和进步,再对孩子的缺点提出建议,让家长了解老师的心意,以真心诚意换取家长的信任理解。让家长能理解我们的途径还有很多,我除坚持以上原则外,还想了多种形式,如利用成长档案汇报幼儿的点滴进步、利用电话与家长交谈联络感情等。通过与家长的友情沟通,使家长对我们更加理解尊重,并能主动配合,搭建起了家园共育的桥梁。
(六)“积极支持”是心与心的相互激励
1、行动支持共战线
著名幼教专家方明老师说过:“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就如一车两轮,必
须同方向、同步调前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做好了家长工作,有了家长的支持.我们的各项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如在教育活动开展之前,让家长通过专栏了解我们的工作计划、教学目标以及活动安排等,请家长做好活动准备:带孩子去公园游玩欣赏一串红,找一找不同的车轮花纹,和孩子一起做拖拉玩具等。因为对活动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教师组织谈话、音乐、绘画等活动时,孩子们就能够尽情展现、创造发挥。
这一学期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也让结识我了一大批贴心、知心的家长伙伴,这也成为我工作的“制法宝”。虽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式多种多样,但有一种
5.谈谈如何开展家园合作 篇五
醴陵市嘉树乡杉仙幼儿园黄满意
【摘要】目前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庭和幼儿园各自应如何做?家庭是一个社会系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及社会化。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庭应担当主要责任,但现在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度过,这也就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很好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周边的环境,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与幼儿园达成教育共识,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达到教育有效的最大化。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合作习惯
习惯是体现个人素质的重要参考,要使幼儿养成的行为习惯,单靠幼儿园或家庭其中一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家长也应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策划和真正的参与者,在整个学前阶段,父母都充当了孩子照顾者和玩伴的角色。在孩子2岁以后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了,父母开始承担教导者的角色。近几年,“家园合作”时时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萦绕在我们的舌尖、耳边。这并非是一个新话题,而且我国的幼儿园一直比较重视“家长工作”以及与家庭的“联系”和“配合”。家庭和幼儿园共同肩负着人生启蒙教育重任的社会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携手。
一、家园合作教育的一致性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唯有家长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转变以往传统的“配合”角色,家长应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同盟军”,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在整个学前阶段,父母都充当了孩子照顾者和玩伴的角色。在孩子2岁以后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了,父母开始承担教导者的角色,教导儿童在各种情境下合适的社会行为,向儿童灌输社会礼节、行为规范及自我控制。家长的教育影响很大,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跟家长的教育理念不一样,行为习惯得不到强化,就无法真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密切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这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
现在的幼儿教育更多是父母的主动和支持。家长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幼儿园也应该给家长更多的指导,以家庭为主要指导的幼儿教育才是成功的,幼儿园和家庭要很好的合作起来,达成教育共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家园沟通的意识。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 1
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其中幼儿园应起主导作用,因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2.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什么是习惯呢?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实现。幼儿年龄越小,肌体可塑性越大,越容易建立动力定型。因此,使幼儿开始进入规律的生活,并注重提早对他们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幼稚时期对儿童一生非常重要,所以幼稚教育是儿童的基本教育,儿童在这个时期关于习惯、知识、言语、思想各方面都打了很深的根基。倘若在这个时期,根基稍梢不稳,将来要想建造健全的人格,也就不可能了。”而当1岁半~3岁的孩子自信心萌芽时,对家人的帮助表示拒绝,要“我自己……”,许多家长都会以“你太小,不行!”的理由,和包办代替的行为所扼制。为引导家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给孩子自信,并克服对孩子过度保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
二、家园合作教育的重要性。
1.家园合作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上的优势互补。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各自的优势,这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就幼儿园教育说,它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她们经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懂得儿童身心、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而家庭与儿童之
间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儿童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家长来说,他与孩子之间存在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这种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教育方法机智灵活。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例如,传统的家长会,教师只是把本阶段的一些教育工作和需要家长配合的事宜跟家长交代清楚,而家长也只是扮演一个听众的角色,这就使得我们的家长会流于形式,出现了教师讲、家长听的现象,而没有真正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而现在我们通过对新《纲要》相关精神的学习,摆正家长的地位,在家长会中采取“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家长分组讨论”的形式。家长就教师的问题结合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其它家长讨论,这样家长不仅可以在老师这里得到一些比较专业的育儿意见,而且也能分享到其他家长一些好的育儿经验。同时,教师也能及时从家长那里得到反馈,了解每个孩子在家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教育。这样就可以发挥我们教育的最大优势,确保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2.家园互动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幼儿发展。
家园互动不应局限于摆正双方的位置和开展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减少阻力,加强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幼儿。只有家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得孩子的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正确的、有效的发展。例如: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家园没有做到互动、沟通的话,就会出现“幼儿园抓的严、家庭放的松”的情况。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宝贝,所以父母一般都为幼儿做好了一切事情,就连基本的生活自理也由家长代劳,如穿衣服、吃饭等。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孩子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幼儿园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这方面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所以只有教师与家长取得沟通,两者形成互动,从幼儿园和家庭两方面对孩子进行该方面的教育、培养,才能使得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取得进步和提高。所以说,家园互动合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家园合作教育的途径
在家园工作中,如何注意克服“功利”思想及“功利”行为,使家长以持久的热情关注幼儿园的工作,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以科学的育儿观尊重、支持和帮助幼儿的发展,从而使我们幼儿园的课程无限延伸,这是每一所幼儿园在新课程改革中都会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常见的较好的家园联系方式有以下几种:
1.家园联系表。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幼儿园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幼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近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园联系表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设立具体内容:早起,早睡,有礼貌,独立进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爱护并能
收拾玩具等。每项都有图示,便于家长与幼儿共同评价,每周为一个评价周期,用五角星的颗数来表示幼儿的表现情况。在备注一栏里记录幼儿在家好的表现,有趣的事情,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增添项目。家长每天坚持认真做记录,幼儿园在每周结束时进行总结。经过教师认真细致地整理和统计,对在某些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幼儿进行表扬。可采用奖励评比法,看谁得到的奖励多。抓住时机,多采用正面教育,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愿望,斯金纳强化理论的正强化。幼儿都喜欢被夸奖,喜欢被奖励,所以要多鼓励幼儿的优秀行为。在幼儿园,教师要多鼓励幼儿、肯定幼儿,积极对孩子的优秀行为给出评价并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也让其他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会得到鼓励的。家长在家也要多鼓励孩子,多观察孩子,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表现好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各种形式的夸奖,对孩子的好习惯给予强化,对不好的习惯不要直接批评,要引导孩子自己去明白。
2.家长园地和家长信箱。家长园地是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专栏,以此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和对不同阶段幼儿的不同要求,配合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家园信箱主要是向家长介绍必要的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等,家长可以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信箱反馈给教师。所有的父母都是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只是缺乏科学的指导,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才好,同时传统教育中家长以配合的身份处于家园合作之中,教师有什么任务、需要,家长们会积极地去完成,回家后把老师今天教的内容进行复习但这种“积极完成”、“原封不动地拿来复习”是被动的、机械的。家长们仍把支持和维护教育看作自己的职责,这种角色缺乏主体意识。现在的家长应该从支持者转向参与者和决策者,家长与教师成为家园合作的双主体。这种角色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活动、决策,行使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成为教育的主体,很好的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3.家长论坛会。论坛的时间可以安排在下午父母接孩子的时候,组织家长围绕如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如在家庭如何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讨论中,家长明确了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忽视这方面的教育,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孩子只想“人为我取”不想“我为人用”。家长应从自我服务型劳动做起,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脱衣服,同时也要为他人做事、为他人着想。论坛也可以请有经验的家长谈谈自己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体会。组建一支热心班级管理的家委会,是家长工作的核心。组建一支有活力的家委会队伍,是教师必须认真考虑与慎重对待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组建之前,教师会以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家委会在班级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家委会的人选条件,鼓励家长主动报名。在家长报名的基础上,教师综合考虑家委会合适的人选,向全体家长进行公示与介绍。家委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师必须始终致力于培育一支有活力、有
号召力与有凝聚力的家委会队伍,不断表扬与总结家委会的工作,提升家委会工作的成就感。
4.组织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使我们的课程得到拓展。我们应当相信.家长有能力为我们的幼儿教育作贡献,与我们分享教育的权力和责任。在双休日,教师牺牲休息时间与家委会的成员一起,组织家长与孩子开展各类亲子活动。通过严密的活动设计、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充分的活动宣传,使家长明确每次亲子活动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使家长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成为孩子的玩伴、师长和榜样。
5.临时的家长教师,可分享家长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是丰厚的教育资源,可以弥补我们教师的不足。如在春游或秋游中,学生的妈妈可以替代教师为孩子们介绍看到的各种植物,当警察的爸爸可以随时为孩子讲解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牙医爸爸可以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孩子介绍保护牙齿的常识,导游爸爸可以成为孩子们浏览公园最出色的向导。他们是我们最忠实的教育伙伴,和我们一起分担教育孩子的共同责任,确保《纲要》在幼儿园的贯彻落实。因此从根本意义上来讲,只有充分发挥了家长在家园共育中的主动性,才能实现幼儿、教师、家长、幼儿园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6.高质量的家长开放活动。家长开放活动是家园工作中的一项常规工作,但有质量的家长开放活动,决不是简单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展示,而是需要幼儿园及教师精心设计与准备。幼儿园应该根据本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和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放。在开放之前,要明确本次开放的目的、要求及活动流程;活动结束后,应当有家长的反馈意见及孩子发展情况的观察记录,以便教师深入沟通。
总之,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幼儿园只有和家庭密切配合,协同合力,以园内园外(社会大课堂)为阵地,共同架起家园共育的彩虹桥,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只有做到家园正确的互动、合作,才能促进我们的孩子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高石《儿童全面素质教育法》,改革出版社,20002年第一版[1] 陈鹤琴.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273)
6.学前教育家园合作论文 篇六
内容摘要:园里把知道家庭教育,强化“家园合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增强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本文根据了家园合作的意义,家园合作的目的,家园合作的具体方式和家园合作的新思路进行张开论述。通过以上几种方式进行家园合作,能有效地密切家园之间的联系,增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保证幼教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良好地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强化。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意义合作方式新思路
家园合作是当今教育的趋势,倒退十年幼儿教育就是吃的饱穿得暖,家长们也不太重视孩子的,智力、体能、艺术等方面的发展,造成很多孩子的天赋没有被开发,也让很多孩子失去了与自己的爱好相互交流的机会。而现在家长们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家长们不管孩子们是喜欢或不喜欢,只要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会,这样攀比的心理让孩子的压力之大,那么怎么样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实行家园共育,老师要和家长共同了解幼儿、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家长要帮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老师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愉快的发展。
一、家园合作的意义
根据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
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处于主导地位。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所说:“学校应当领导家庭。”这是因为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幼儿园理应比家庭更能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目的性。
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目的在于: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儿,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但以往由于我们认识上存在偏差,把“教育家长“作为家长工作的目的,常常出现教师教育家长、埋怨家长、指责家长的现象。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甚至超前于教师,家长已不再满足于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转,使家园配合出现裂痕,这种裂痕的出现迫使教师反思当前家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起了做家长工作的新观念,建立与家长的新型关系,变教育家长的单向活动为主动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商量教育幼儿方法的平等的双向活动,这种平等关系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发挥了家长的.能动作用,主动与教师沟通、配合对幼儿实施教育。了解教育目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通过实践,教师认识到要使家园配合一致,就必须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目标,并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使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效的促进幼儿发展。
二、家园合作几种常用方式
在长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园合作我们应把握以下几点:
(1)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配合。一方面幼儿园视家长为促进其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合作者,保证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认真考虑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发动家长为幼儿园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并对家长的教养方式和与幼儿园合作的方法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家长要向幼儿园提出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对幼儿园为孩子提供的一切作反应。
(2)家园合作要考虑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需求,但家园合作围绕的核心是儿童,他们是幼儿园和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3)家园合作需要合作双方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它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责任感、对幼儿园乃至整个教育的信任与支持,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园合作的实效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
1.设立“家长开放日”。我园根据幼儿园的工作进程或阶段性成果展示,不定期的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有:进入班级听课,检查幼儿饮食卫生情况,参加幼儿观看幼儿的文艺表演,参加幼儿家庭趣味运动会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了解幼儿受教育的情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如我园在幼儿素质教育实验中,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配合我县素质教领导和教育工作者都来我园参观,我们借此向全园的幼儿家长开放。家长参观后很受鼓舞,育经验交流会的召开,我园举办了全县氛围内的“幼儿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会”,各级配合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又如不少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子女在幼儿园吃不饱、吃不好,影响生长发育。而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目睹了幼儿的伙食安排、幼儿的进餐情况及教师照顾幼儿进餐的程序后,将担心变成了放心。
2.设立“家长接待日”。我园每月设立一次“家长接待日”,家长接待日活动每月举行一次,时间定为25号。由园长和教师代表组成接待小组负责对家长的接待工作。接待组成员主要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反应,征求意见或建议,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以达到相互配合。改进工作的目的。
具体活动安排:晨间活动——各活动区开放,重点指导美工区,投放橡皮泥、泥工板,供小朋友们制作海底世界;投放裁好的蜡光纸供小朋友剪小鱼、螃蟹、章鱼等,培养孩子们想象和动手能力。早操活动——幼儿能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活动。户外活动——《喜洋洋战胜灰太狼》:练习跳过障碍物走、跑,提高动作的灵敏性;积极参与游戏活动,遵守游戏规则;培养勇敢精神和同伴间合作能力。——小朋友们在有限的时间和场所内自己活动,可以玩活动区里的自创玩具,也可以玩滑梯。盥洗加餐活动——小朋友能认真打肥皂洗手,愉快安静的吃水果。午餐——要求孩子能够安静有秩序的自选饭菜,不挑食,不剩饭,安静进餐,饭后自觉漱口擦嘴。整整一上午,小朋友和老师、爸爸妈妈在一起,惬意的享受着快乐无比的亲子时光,收获了一大筐的幸福和快乐!由园长和教师代表组成接待小组负责对家长的接待工作。接待组成员主要听取家长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反应,征求意见或建议,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以达到相互配合。改进工作的目的。
3.开展家长咨询活动。我园根据家长在教育幼儿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这一情况,由园长保健医生、有经验的教师联合聘请来的幼儿教育专家组成解答小组。定期为家长解答教育幼儿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咨询活动使幼儿家长掌握了正确、科学的教育幼儿的方法,深受家长的欢迎。近日,崇福幼儿园小班组为协助家长教育好孩子,特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咨询日”活动,就家长在日常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进行沟通和交流。为了筹备这次活动,该组教师进行了精心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向家长宣传活动的目的,发放调查表征求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根据家长们在日常中碰到的难题,教师们为增加内功而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活动咨询日一早,小班组的教师们在操场上拉好横幅、摆好桌椅,等候着家长们来咨询。由于这样的活动是第一次,所以很多家长对于前来咨询还是不太好意思。7:45时,终于有一位爷爷就自己孙子的问题前来咨询了,他这一开头,后面的一大批家长就紧跟着过来了,现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每位班主任都在认真地和家长探讨教育问题,很多家长也趁机和旁边的家长聊了起来,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育儿心得。此活动该组老师初步的设想是每月举行一次,活动第一次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对老师们鼓舞是非常大的。既然这样的活动深受家长的喜爱,而活动本身对家长的帮助也是真正体现了活动的意义和价值,这就更加坚定了大家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的决心。
4.开张面向全园家长的宣传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教育质量,我园不定期地开展一些面向家长的宣传教育活动。如举办家庭教育知识竞赛,或将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编成小品,表演给家长看,然后让家长进行座谈讨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科学的育儿观。此外,我园还开展了经验交流、专项展览、家园联系等活动,为提高家教质量,促进家园配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4月27日下午,大丰幼儿园组织召开了家长座谈会。会上,幼儿园将20教育部新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宣传重点。蒉园长介绍了《指南》实施的背景、目标和功能、内容和结构及《指南》实施的原则,并结合早上的亲子游戏和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等实例,分析了《指南》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提出的目标及教育建议,使家长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建立合理期望,帮助家长理解孩子们如何在生活中,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当今幼儿教育“小学化”日趋严重的现象,将“小学化”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一一告知,引领家长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通过本次宣传活动,帮助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加强了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实现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
5.活化多种联系方式。一是设立“家长信箱”,常年挂在幼儿园的门旁,家长可随时将意见、要求、建议等投入箱内。我园设专人负责按时开箱,并把家长提出的意见、要求或建议,在园委会和家长委员会上进行认真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在家长会上反馈给家长,有效地调动了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各班设立“家园联系园地”和“家园联系本”。利用文字的形式将近期内幼儿在园或在家的表现记录下来,便于家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有效的对幼儿进行教育。三是随时联系,各班都有专人负责与家长取得联系,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时机沟通情况:一般是早晨了解儿童在家的情况,傍晚向家长反映儿童在园的情况。这种联系虽然时间很短,但能起到及时沟通信息,达到协调教育的目的。
6.适时进行家访。家访主要是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进行。主要是探望生病的儿童或需要特别关爱、教育的儿童。佳妮小朋友近段时间经常和苏琦栋小朋友呆在一起,本来很乖的他变的得上课不专心听讲,午睡时两个人凑在一起讲悄悄话。考虑到她爸爸妈妈工作较忙,我们就电话联系了她的妈妈老师:朱佳妮的妈妈,你好!近段时间,你家朱佳妮小朋友经常同苏琦栋小朋友在一起玩,无论干什么,她们两人总喜欢粘在一起,现在,朱佳妮小朋友上课时比以前少认真了许多,总是乘我们老师不注意偷偷地同苏琦栋讲话,午睡时也是如此加。老师,你好!我们最近比较忙,感谢你们与我们及时沟通让我们了们与我们及时沟通让我们了解了他在学校的情况,我们会与他沟通了解情况,同时我们也会进行适当的教育。通过这次的电访及我们对佳妮小朋友的家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佳妮小朋友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午睡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善,现在朱佳妮小朋又成为了原来班上那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对其家庭情况、家庭环境进行了解,协助家长解决儿童保健或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家园合作的新思路探索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但教师和家长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园合作,还存在很疑惑,现在就家园合作的新思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主体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家园合作的出发点是获得家长的配合,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实现双方共育,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在一切实践开展之前,双方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家长要摒弃“教育孩子仅是幼儿园的事”的观念,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应该经常补充育儿知识,经常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并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作为教师,也不应有主要依靠自己完成保教的任务,应该充分和家长合作,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孩子,使幼儿教育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2.家长要督促幼儿巩固在幼儿园所学幼儿在幼儿园所受的教育,家长要注意帮助其巩固下来。一方面,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各种好的行为和习惯,家长要注意帮助其保持,在家里也要不断得到练习和巩固。如幼儿园要求孩子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要尊敬老师、团结小朋友、待人要有礼貌等,家长要注意配合、严格要求,只有这样,幼儿园教育才有成效,也有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另一方面,家长要经常与幼儿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如问问孩子认识了哪些新朋友、教师今天讲了什么、玩了什么游戏、学了哪些新知识等,也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3.幼儿园多开展活动,家长积极参与。组织家长多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是家园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如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家长表扬栏、家长志愿者活动等。这样一来,家长可以更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工作,可以学到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也可以了解幼儿园的发展规划、近期工作计划、教学目标等。同时,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建议,共同做好家园菜育。而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他们不断反思自身不足,从面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家园合作是双向的,双方都要树立主体意识,经常沟通和交流,共同分享教育成果。通过家园共育,家长真切看到了自己的付出促进了幼儿素质的提高,参与热情必然增加,而且也学习了很多科学幼儿知识,有助于巩固幼儿在园所学。对于教师而言,正是有了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他们的工作才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和良好资源。双方要互相适应,只有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统一,才真正为幼儿创造了健康的成长环境。家园沟通、目标一致、协同对幼儿进行教育,营造了一个家园共同关心幼儿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正如有位家长所说:“一个孩子身后一定站着一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和一个尽心尽力的好家长。”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保证幼教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逸慧,《家长学校――家园教育同步的桥梁》,《幼儿教育》,年7月第11版 。
2. 胡灵,《bbs与家园互动》,《幼儿教育》,7月第2版。
3.邹艳娜,唐慧,梁淑贞,王慧,《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学前教育研究》,6月第2版。
4. 王娟,《家园合作新视角》,《幼儿教育》,2012年10月第8版。
5. 许舒敏,《换个角度看家园合作——浅谈家长的主动参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5版。
7.浅谈家园合作的策略 篇七
一、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一: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片面理解与误解。
张一一, 性别女。这名小朋友在二零一二年十月的时候进入了幼儿园。但是, 她刚在幼儿园不久的时候就出现了攻击其他小朋友和不爱睡午觉以及肆意打扰别人的不良习惯。我们可以这么理解, 就是说该名小朋友丝毫没有生活的规律和礼貌意识, 而且肆意任为。有一天, 中午午睡时间, 别的小朋友都睡了, 她在教室乱走, 看到其他小朋友有漂亮的鞋和衣服把自己的鞋和衣服脱掉换上, 如此反反复复在做这件事情, 老师说:你这样做, 其他的小朋友会不喜欢你的, 老师也不喜欢你, 赶紧把小朋友的东西放好睡觉, 该幼儿接下来把正穿在脚上和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往外面的窗户一扔, 下午放学时, 教师把该情况反映给了家长, 她妈妈说:“我把孩子交给幼儿园, 你是老师, 就应该你来教育她, 这事和我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我们上述这个事件, 我们不难看出事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具体来讲:在对幼儿教育的这个层面很多家长的认识都不足。甚至于相当一部分家长还有过这样的言论:那就是说, 幼儿教育只是教师的事情, 这种否定了家长教育和责任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要转变家长的观念, 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对孩子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为了实现总的教育目标 (即大、中、小班教育目标) 分解为每个学期、每月甚至每周更为具体的教育目标, 并通过环境创设—主题墙、家长会、家长讲座、家园小报等形式展示给家长。还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 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仔细观察自己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与人合作、交往、动手操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想象力与创造力等方面来发现孩子与同伴的差距, 以此来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开始意识幼儿教育应重过程而不是结果, 应尊重幼儿, 重视幼儿的游戏, 重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要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培养孩子。
案例二:教师埋怨家长不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例如, 某个幼儿园在过新年的时候举了个幼儿画展。这个活动的主要要求是要每个班的孩子需要制作两幅画或者是手工作品。有些班级老师直接在班上宣传栏里贴个“通知”, 内容是:“要求每位家长在12月24日之前带2副绘画作品和一个手工作品”。很多家长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便利用手中的资源请别人画, 宝宝班的刘红红家长为了完成幼儿手工作品, 到商店去买模型, 卖家给他看了一些物件后, 他自己自言自语地说:“这东西太完美了, 不像幼儿做的东西’”, 我看他有点像幼儿家长, 便说:“你买这东西有什么用吗?”他说:“我是对面幼儿园的幼儿的家长, 老师要求我们交幼儿手工作品, 催的很急, 我们又不会做, 只好买了, 要是不交, 又怕教师不高兴, 教师以不高兴, 倒霉就是我的孩子”。我在幼儿园听到教师说的是:“这些家长真不配合幼儿园工作, 叫他们交东西到现在还不交”。
从这个实际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幼儿教育工作上的不同等地位。具体来说吧, 就是只注重了幼儿园的教育重心点而往往忽略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地位。从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和进行教学活动, 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 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 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案例三:家长和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发生争论
有这么一件事儿, 二零一二年六月的一天, 一个学生的家长来向笔者反映问题:在他的观点里, 认为笔者的班级没有作业的布置, 而且还提出有些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就是教育孩子数学和文学。你们这样的做法将会给孩子上小学带来影响。大班周涵涵的家长和老师说:“你们老师能不能多教一些算数和拼音, 我看其他的幼儿园都有作业, 你们一天到晚不是画就是跳”。
这里笔者要指出的是, 很多家长的对于孩子的发展方面认识非常单一和狭窄。他们认为教育无非就是识字, 算数和背诗。而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全方面发展。忽视了孩子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感官训练。
二、如何做好家园共育
我们这里所说的家园共育的模式, 是一种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的模式。只有在教育上形成了优劣的互补, 以及合力的形成, 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教育的发展。
1. 帮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 要让家长明白自己是孩子学习的对象。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等等。
其次, 还应让家长认识到, 幼儿园教育是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幼儿身心尚未成熟, 他们需要社会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 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每个孩子在幼儿园中所受的教育和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更好更快地促进孩子的成长。但在家庭中更加着重孩子个性的发展, 更能满足孩子多方面的不同需要, 也更能促进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家庭与幼儿园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缺一不可。
2. 教师要改变观念, 与家长进行平等沟通
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 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孩子, 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8.探索家园合作的有效形式 篇八
一、创设家园互寻孩子闪光点栏目
这一活动由教师发起,家长的任务是寻找孩子在家庭中表现出来的优点;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每周要向家长公布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以清晰明了的文学形式公布在相应的栏目里。这种做法不仅加强了家园的双向交流和沟通,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
二、建立家园资讯小站
通过资讯小站,教师可以向家长发布“好文推荐”、“为您支招”、“育儿妙策”,发挥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的支持引导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同时,家长也可以咨询育儿的相关问题或主动提供建议,使家园交流做到双向互动,信息共享。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日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家园联系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使家长能更安全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游戏、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更好地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班级工作中,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能做到尽量照顾好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位家长都能感受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在生活活动上细心地关注每一位幼儿喝水情况,活动后注意给小朋友擦汗和更换毛巾等。在每一个活动前,能把要求提在前面,让小朋友在每一个活动中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注重亲子互动。通过亲子体育游戏把家长从一个旁观者拉入幼儿的活动中,成为一个参与者。通过半日活动,家长们也更能了解班级开展的活动和工作的辛苦,从而更能理解老师的工作。
四、建立家园育儿经验谈交流
由于许多年轻的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几乎无暇来园参加各项活动,我们便建立了“家园育儿经验谈交流本”有家长轮流撰写自己的育儿经验和困惑并相互传阅。家长既可以梳理自己的经验,也可就其他家长提出的问题发表感想或为他人支招,还可以由教师发起让大家聚焦于某一共性问题畅所欲言,最后由教师做总结和归纳。这样,不仅便于忙于工作的家长和教师沟通,而且还可以起到家长之间相互教育,相互启发和交流的目的。
五、建立“心理安全”站
我们知道,创造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大人们却常常为发现不了孩子的创造力而担忧,实际上,孩子的创造力往往出乎于我们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在他们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孩子的想象力总是比成人新奇、随意,打破常规。当我们对他们的成果作出及时而肯定得评价时,他们的创造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事物。为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父母需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心里安全”和“心里自有”的活动空间。在孩子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行为、结果过于离奇、幼稚而嘲笑、阻止他们,否则,会打击孩子探知事物的积极性,挫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六、运用《家园联系册》建立个案
《家园联系册》是家园沟通的一座桥梁,便于工作的家长能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和老师取得一致的教育方法。在《家园联系册》中,我们定期向家长反映孩子的进步和不足,希望家长能针对孩子的进步加以表扬、鼓励、肯定,并暗示其逐步克服那些不足之处;如上课时能举手发言了,但需要认真地听老师讲。能和同伴一起玩,但还能将自己的玩具借给他人玩,同时,我们还为她设立了个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措施,让他们在家也能配合我们做好一些家庭内的教育工作,使我们能有效地开展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七、经常使用的电话联系
现代通讯业的飞速发展,使电话普及到了每个家庭,更是人们联系的重要媒体。家长也时常利用它来和我们联系。談谈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态度,谈谈自己对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谈谈我们需要共同配合所要达到的目标,电话使我们的联系更密切,不受时间他人的限制。一切都是自然地进行,都是为了孩子的今天、明天以及将来。
【家园合作名词解释】推荐阅读:
家园合作,培养自理能力5则范文10-10
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精细化管理12-03
幼儿园计划-大班家园合作秋游活动计划08-24
小班家园共育07-27
守护家园08-22
美丽家园建设09-07
和谐幸福家园09-26
美化家园作文10-20
幸福家园活动方案06-13
家园亲子联系制度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