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互动互相促进(精选10篇)
1.和谐互动互相促进 篇一
同行交流 互相促进
航海客运站经过多年的经营管理,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同行业中不断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被评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成为同行学习取经的榜样。4月20日,杨春湖客运站为加强同行业务交流,拓展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在杨春湖客运站站长王元芳同志的带领下,来到航海客运站参观学习交流。航海站领导热情接待了王站长一行,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业务交流。在交流会上,耿新朝站长将我航海站的基本情况、文明创建、管理经验等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一一回答了兄弟单位提出的问题,对客运站管理工作进行了沟通与交流。
会后,杨春湖客运站的同志们在站长耿新潮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站内的礼仪服务总台、售票厅、候车厅等。还按照业务分工不同请参观人员分别与各对口部门进行相互的交流学习。在一整天的交流学习中,通过看、问、听、座谈交流和经验介绍等方式进行了良好的互动。
杨春湖站参观小组一行表示,航海客运站先进的管理理念、高效的工作流程、高效运作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看到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达到了此次参观学习的目的。大家一致希望今后能进行更多的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创一流客运站。
此次杨春湖客运站的来访,不仅加深了兄弟单位之间的友谊,也更加强了站与站之间的工作联系,以求共同创新共谋发展,更为促进航海站的进步和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和谐互动互相促进 篇二
一、师幼互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师幼互动, 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具体讲是指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 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中, 基于课程内容、操作材料、人际交往而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 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我认识的形成
幼儿自我评价水平较低, 对于自我的评价主要依赖成人。而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 幼儿的自我评价更多地受幼儿教师的影响。他们不仅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评价自己, 同时也希望通过达到教师的要求, 从而获得教师积极的评价。因此, 教师对于幼儿客观、肯定的评价, 能促使其正确地认识自我。
(二) 师幼互动促进幼儿形成亲社会情感
教师对于幼儿的言语和非言语的关注, 能让幼儿产生被重视感和尊重感, 这种情感的投入具有强烈的动机作用, 促使幼儿产生相应的亲社会行为。
(三) 师幼互动帮助幼儿获得社会行为技能
在幼儿园, 教师能通过教学内容及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机会, 示范并提供给幼儿大量实践的机会, 让幼儿形成最基本的交往规则和技能, 如友好交往、关心、合作、分享、谦让、尊重他人等。
(四) 师幼互动能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幼儿与教师交往的经验不仅仅会影响幼儿与他人的交往, 甚至会影响孩子成年以后的人际交往态度、行为方式与人际关系状况。国外研究证实, 幼儿园中形成的师幼关系特征, 甚至预先决定了幼儿在入小学后前三年的适应能力与行为[1]。
二、促进独一代教师与独二代幼儿有效互动的策略
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实行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 这些80前后的独生子称为“独一代”。如今独一代已长大成人, 走上工作岗位, 其中有一部分成为了幼儿教师, 为幼儿园增添了朝气蓬勃的气息。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 使这些独一代幼儿教师带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而他们的教育对象———“独二代”的特殊性, 也使得幼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独一代幼儿教师个性特征
1. 性格开朗, 热情活泼。
柏林家庭学家佩特里教授说:“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关照, 这种特殊的感觉会使孩子自信, 这是获取成功的基础。”[2]在工作中, 独一代教师普遍工作热情较高, 爱说爱笑, 自身优越感较强, 自信, 不服输, 敢作为, 愿意把工作做得比别人好, 善于组织各类活动, 容易取得幼儿的信任和喜爱。
2. 兴趣广泛, 知识面宽[3]。
独生子女生活环境较为优越, 家长能抽出时间带孩子做游戏、参观、旅游等, 使他们兴趣广泛, 知识面宽。大部分独生子女都接受过舞蹈、书法、钢琴、围棋等特长教育, 他们在工作中思维活跃, 视野开阔, 不拘于传统, 能更好地把握课程内容,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 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
3. 自我中心, 害怕困难。
家庭的过度满足, 容易使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 对他人不能充分地爱护和关心、尊重与理解, 受挫能力较弱。当幼儿不能按照教师的预设生成相应的行为, 或者班级管理中出现一些问题时, 他们就会表现出对幼儿缺少应有的爱心和宽容, 对工作缺乏忍耐和坚持。
4. 合作意识弱, 工作被动。
独生子女在家习惯于由长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入工作后, 独一代教师容易被动地等待领导的安排, 缺乏与他人主动合作的意识;在与幼儿相处中, 服务幼儿的意识弱, 导致不能有效捕捉教育时机, 关注每个个体的需要。
(二) 独二代幼儿的教育难点
所谓“独二代”也即第二代独生子女, 他们的家庭在结构上基本属于“4-2-1”模式, 亲子轴的重心落在子代而非父代, 独生子女在降生之时就成为双系关注的核心[4]。他们在六个长辈的关注下成长。独二代在成长过程中, 既有独一代的特征, 又有其独有的特征, 也使教育中出现了新的挑战。独二代幼儿的教育难点主要表现在:
1. 生活自理能力弱[5]。
网上调查显示, 超过70%的“双独生”年轻父母“只生不养”。现在, 80%以上的孩子几乎天天和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在一起。老人重“养”轻“教”, 对孩子生活的照顾无微不至。过分的包办代替, 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弱, 进入幼儿园后, 倾向于向教师发起求助, 并期待教师能像家长一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 这给师幼互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缺乏交往技能。
独二代幼儿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 长辈处处迁就他们, 事事顺从他们, 甚至满足他们不合理的要求, 这就形成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不良个性, 不会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 缺乏和他人交往的技能。在幼儿园, 不能有效处理同伴关系, 合作、分享、谦让的意识较弱, 不接纳游戏规则。这也需要幼儿教师的耐心引导。
3. 依赖性强, 缺乏探索精神。
不少家长对幼儿过分保护, 成为所谓的“除草机家长”, 即孩子有困难的时候, 家长总是在前面冲锋陷阵, 像除草机一样帮孩子把杂草 (困难) 除掉。老人对孙辈的溺爱比父母更甚, 怕孩子在外不安全、受欺负, 处处加以保护。这导致孩子不敢相信他人, 害怕接触新奇事物, 遇到困难便退缩不前,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师幼互动。
(三) 师幼有效互动的对策
幼儿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和民族未来的持续发展, 幼儿教师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目前教师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独一代幼儿教师, 要认识到自身和独二代幼儿的特点, 扬长避短, 切实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1. 发挥特长, 优势互补。
独一代幼儿教师与独二代幼儿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优势, 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促进师幼互动。
(1) 合理组织各类活动, 满足幼儿求知欲。
独二代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成长, 接受的信息渠道广泛, 对刺激敏感, 求知欲旺盛。独一代幼儿教师大部分都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 善于把握课程材料, 并能用新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因此, 幼儿教师合理组织各类生活、游戏、学习活动, 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个别化的教学方式, 能有效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促进其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2) 建立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 加强情感联系。
独一代幼儿教师充满活力, 热情奔放, 幼儿喜欢这群活泼向上的教师, 而教师也相对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学生。这种信赖关系的建立, 易于加强师幼之间的情感联系, 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2. 克服缺点, 共同进步。
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会在他们的工作和学习中表露出来。只有有意识地克服缺点, 才能促进师幼互动, 共同进步。
(1) 更新教育观念, 坚定职业信念。
新型师幼关系不再建立在师道尊严的基础上, 而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独二代幼儿渴望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 因此, 独一代教师必须明确自身角色, 在教育教学中少命令、多倾听, 真正走进孩子、理解孩子,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获得幼儿的信赖和认同。同时, 坚定的职业信念, 能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幼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能耐心引导幼儿的发展, 从而胜任神圣的教育事业。
(2) 树立服务意识, 加强师幼合作。
在师幼互动中, 教师要加强观察, 了解不同个体的需要, 及时捕捉教育时机, 以服务幼儿为宗旨, 加强师幼互动。同时, 独一代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奉献精神, 承担起幼儿园双重任务, 一方面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另一方面服务家长, 减轻独一代家长工作的负担。
(3) 提高自身修养, 注重榜样示范。
幼儿教师是一个示范性很强的职业, 孩子尤其喜欢模仿幼儿园中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教师。幼儿不仅在师幼互动中获得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习得了教师的行为方式, 并内化为自我的行为模式。因此, 独一代教师要言行一致, 注重提高自身修养,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3. 平衡关系, 和谐共育。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培养与教育, 各方面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独一代幼儿教师尤其要注重与幼儿家长的合作。作为独一代家长, 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愿意学习科学的育儿方式, 并有自己的见解。因此, 幼儿教师既要有自己的教育主张和原则, 又要选择性地采纳家长的意见, 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服务。
参考文献
[1]马玲亚.对幼儿园师幼互动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5 (4) :66.
[2]邓鸽.浅谈独生子女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幼儿教师教育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9:235.
[3]孙爱军.对青岛市市南区独生子女教师角色适应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青岛职业学院学报, 2007, VOL20 (1) :34.
[4]包蕾萍.独生子女公众观的变迁:一种刻板印象的社会心理溯源[J].当代青年研究, 2008 (6) :62.
3.和谐互动互相促进 篇三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小组合作交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合理分组,优化组合——公平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对学生合理分组。说到合理,要求教师根据知识内容,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因此,学生小组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适时调整。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不断观察,评价各组学习情况,当所学知识比较容易时,我尝试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顺应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一起乐学、好学,在彼此熟悉的前提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每个人都能动手、动脑,各有所得。然而,这样的分组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导致各组完成目标的时间、效果差距较大。
当知识有一定困难时,就需要教师干预,调整小组成员间的知识、能力水平,考虑性格差异,相互弥补。于是,我在听取学生建议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的差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组内成员间力求做到均衡,能力、水平接近,便于公平竞争。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小组成员各得其所,井井有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角色转换,人人参与 ——民主
在开始的几次研究课活动中,小组人员分工固定,造成个人不与其他小组成员配合,只是做他自己的事。甚至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还出现有一人或两人包办的问题,没有真正达到小组分工合作的目的,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要怎样既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又能发挥小组合作意识呢?首先,成员间明确个人的任务,知道自己担当的角色,确保按时、准确完成。在小组磨合了一定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其次,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大胆发言,发表不同意见,互帮互助,指导能力差的成员顺利完成个人目标,但强调不能包办代替。如,我在二年级上册的《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我发给每个人30根小棒,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算出摆一把小伞用几把小棒,两把呢,三把……五把呢?发完学具,我并不是直接让小组开始活动,而是先指导学生确定本次的活动方案,确定每个学生的角色,再进行有序的分工操作。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思想压力减轻了,自信心增强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也增加了,他们在融洽、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着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使其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尊重学生,适时引领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在小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袖手旁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的空间,小组制定活动目标,实施方案,小组成员间、小组间相互交流、补充、完善。教师还要参与到学生当中,了解他们分工情况、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知道他们需要什么,适时引导,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帮助他们使用一些学习策略。如,在新课引入教学中、巩固练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游戏、谜语、设悬念等形式,激发探究热情与性趣。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这些情境当作只是游戏,其实在游戏里面是有许多学习方法的存在的,增强趣味性、情感化,价值观。
学生的小组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允许学生大胆发言,甚至要耐心聆听跑题或错误的声音,因为这些回答中往往会迸发创新的火花。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学生对狐狸的评价五花八门,有批评狐狸狡猾,善于欺骗的;有表扬狐狸善于动脑,想方设法达到目的的;还有同情狐狸的。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再适时恰当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各得其所。
三、善于激励,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实践证明,不断地夸奖有可能成就一名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每一位孩子都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不要放任学生自由合作交流,课前精心准备,设计好问题和目标任务,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看着就在眼前,但还需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情景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一次次成功,奠定他们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信心。
如一位教师在教“做垂线”时,知识的目的是做直角、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做已知直线的垂线,能力的基础是认识、使用直角的熟练操作。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想法、做法不一:有的严格应用三角板的直角,由于三角板直角顶点的磨损,作出的直角常常是圆弧的;有的利用延长线画好直角,还有的学生创造性地利用三角板或直尺的较长刻度线作为直角边画垂线,灵活运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不强求学生必须掌握常规方法,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在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这时教师不必强求统一答案,而是让学生结合例题丰富多彩的画面,找出和自己的操作活动相似内容,体会不同算法的优点,在操作与比较分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活动的过程,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儿童的探究需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竞争的时代,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学有用的科学知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新时代的强者?新课改给了我们希望,它犹如一股春风,吹亮了教师的眼睛,吹动了孩子们的心,更吹活了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人人都学有价值的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能力;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4.师生互动共创和谐课堂论文 篇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教书则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有人说“做老师容易,一本通书读到老。”意思是说只要备一次课,就可以长期使用有关的教案,就可以永远无忧。但是,笔者认为做一名教师不难,但做一名学生乐于听其上课的任课教师难上加难。
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停留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灌输的主动者,学生是知识接受的被动者。但是,这种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要求。如今,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学习兴趣低,对教师的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如何进行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值得每个任课教师去思考。
“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观念,也是一种教学的行为方式。它与传统的单向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也对教学进行全新的诠释。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形式上看,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内容上看,有情感上的互动、智力上的互动、思维上的互动、认知上的互动。教学课堂不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学生人文发展、潜能发挥的重要场所,更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只是传道授业者,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协调者、解答疑惑的人,更是用人格魅力感动学生的言传身教者。这种强调教学的多功能教学方式,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课堂管理等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
事实上,不管任何的学科,都有其研究的重点,但一切的理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和觉悟的提升上,将别人研究成果消化为自我精神食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角色定位应该是多样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指导和促进者。而教师的教也不应是单向纯粹的教,而是有目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教不应该是教师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学才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安排教学时,教师关心的不仅仅是这节课要讲授什么,更应关注的是如何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变成实际的内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而且还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最新的社会发展角度出发,在学生的困惑点上设置问题,有目的地创设教与学的情境,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通过特定的设置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的参与者。而师生之间则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互动模式,让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教学变得更是生动性、科学性。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书本上的知识?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满堂灌输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面对当前素质普遍不高的学生来说,再沿用过去的教法,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在课堂中有意识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活动课、演讲、游戏、问答比赛、讨论等活动环节的设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评价等手段,更多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平等的学习和平等的合作。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 另外,每一个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担负着课堂管理的任务。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这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解决学师生互动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调控教学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处理事物的能力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了直接关系到师生互动关系能否有效进行。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以理性的心态去面对。事实上,学生的突发情况,不能同一而论。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有特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好动、自我管束力弱都是这个年龄阶的特征。如果我们只是按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强硬的管理学生,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反而不利于教学课堂的管理,也会破坏师生互动的进行。课堂的管理,如果能站在学生的立场,用一种真诚的行动来接纳、重视、关心每个学生,要比强硬的管理更加有效,也必然会对学生带来极大心理促动,从而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真诚接纳学生,就是真诚的接纳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仔细倾听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观点,不要因为学生的缺点而忽视,因为观点错误而打断他。教师每一个真诚的表情、眼神、手势语言,都可以把认可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学生的心里种下彼此尊重的种子。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心灵的安全与自由,才敢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够建立起一种信任、理解、真诚、尊重、宽容、接纳的关系氛围,就能使师生之间发生积极的情感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与教师沟通,与同伴交流,课堂上真正的互动才能发生。
5.和谐互动互相促进 篇五
我园地处交通要道,来往的车辆特别多,所以恳请家长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大人和小孩的人身安全。园内有许多大型玩具,老师会合理安排时间,让孩子们轮流玩,所以,请家长不要带孩子玩。如果孩子实在想玩,请你务必选择适宜的玩具,同时要照看好孩子,让他们遵守规则,安全、友好地玩,千万不要忽视孩子,只顾自己聊天,以致发生孩子摔伤、走失等意外事故。各位家长,当你步入我园时,是否感受到了一种绿色、温馨、和谐的氛围,因为我们通过五年的努力,已评为省“绿色学校”和省卫生先进单位,正逐步凸显“绿色化、儿童化、生活化、教育化”的办园特色。如今,我们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一如既往地深化绿色环保教育,我真诚地希望家长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尽量不抽烟或少抽烟,幼教网
爱护动物、植物,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绿色教育氛围,让孩子懂得我们要珍惜资源,感恩自然,共同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幼儿期非常短暂,如白驹过隙,却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幼儿犹如刚出壳的小鸡,用一双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大千世界,我们要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以身作则,尊重孩子,潜移默化地感染孩子,科学灵活地教养孩子,在这谷物刷刷拔节,枝头绽放青绿的美好季节,共同携领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步。最后预祝各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获得成功,分享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的讲话结束后,各班就分头召开家长会,我又走了一圈,发现家长们正在用心地聆听着,积极地回应着,热烈地讨论着。特别是中班组,家长会前夕,老师有针对性地采集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汇总。家长会上,就“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等问题,开展互动式的讨论活动,在观点的碰撞、共鸣中产生新的见解,汲取新的养分,引导家长用爱心和智慧来做个积极、称职的家长。
幼教网
6.网络沟通促进家园互动 篇六
摘要: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都因为工作的原因,来去匆匆,很难放下匆忙的脚步有时间来园亲自接送孩子,通常情况下,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其实家长非常想与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交流孩子在园的情况,这种问题如何解决呢?于是,高速、便捷的网络解决了多数家长的烦恼,让家长不出门便能随时随地“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感受到孩子的点滴成长足迹,让家长与老师针对孩子教育问题畅所欲言的沟通都得以成为现实,让家庭与幼儿园真正意义上的携手合作,真正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真正让幼儿达到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意义上搭建起了一座家园共育的立交桥。
关键词:
幼儿园网站
班级网页
家园互动
当今社会,随着对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作用认识的提高,家园共育的思想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付诸实践。在幼儿时期,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比老师还要重要,没有父母的模范和引导,老师教得再好,也是没用的。所以,家园共育理应成为推动幼儿素质教育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加强家长对我们教育的配合,加强家长的凝聚力,与家长更好的沟通、交流。多媒体,在加强家园合作,提高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能力,真正实现家园共育方面独挡一面,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幼儿园网站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关注园内大小事的动态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父母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与父母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所以,家、园互动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可是,在现实面前,家长们显得无可奈何,因为他们的工作日益繁忙,来园接送孩子次数、家长与老师接触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对孩子的在园表现情况、幼儿园的动态等情况,家长们不能及时、真实的掌握。
我园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与时俱进,网站的开通,得到家长的好评。借助网站的力量,搭建家园互动新平台,真正开放了幼儿园的大门,让家、园距离更近了,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比如,位于我园首页的“园所动态”,园内大事件、园内动态新闻、班内组织的活动、家长给予配合的事项在首页显要位置循环滚动播放,通过点击,家长可以借助网络随时了解园内新闻大事件,并做好积极配合。再比如在“科学教研”的“特色教育”一栏,让家长们了解我园不仅注重幼儿的体智能发展,也注重素质教育,在同一版块的“宝宝趣事”一栏,家长对这一版块也非常关注,希望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宝贝的童年趣事,本版块在展示孩子趣事的同时,也让家长老师了解到孩子在家在园不一样的表现,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从而形成了教育的一致性。刊登营养、卫生、保健知识的“幼儿保健”版块,也以它的及时性、内容广泛性吸引着众多家长,家长可以在这里掌握更多的营养保健知识、家教知识与方法,提高科学育儿水平。“每周食谱”为家庭饮食搭配提供依据。通过了解,我们得知很多家长都非常感兴趣,甚至会将食谱打印下来,以便晚上给幼儿再做其他可口饭菜,通过浏览“幼儿保健”家长更加注重幼儿的饮食搭配,也更加注重科学育儿。
幼儿园网站的开通,不仅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透明度,而且给家园共育带来方便和快捷,实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效推动家园互动,每当看到家长留下一句句感激的话语,我们由衷的感到欣慰。幼儿园网站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缩短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时空距离,拉近了彼此心灵上距离,使家长和我们共同走近孩子的世界。
二、班级网页,促进家园携手
家长最关注的的莫过于班级网页了,家长通过浏览班级网页,可以真正了解到自己孩子在班级体这个大集体的动态,真正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孩子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孩子每一天的成长都会给家长带来莫大的喜悦。我们将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游戏活动的过程,随时随地都用相机或手机抓拍下来,并发在“班级网页”中,使家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了解到孩子在园的情况。班级网页有效地促进了家园合作同步教育。
1.关注班级动态,注重家园共育
在“班级网页”的“教学计划”中我们及时公布本班最近所学过的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借助网络,家长只要通过浏览班级网页,就能及时知道班级的教学内容及动向,明确配合目标,以便家长帮助孩子复习巩固。这就为家长了解孩子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水平提供了有效依据。如班内在开展“恐龙回来了”的教学活动时,许多家长们在网上看到了这个信息之后,马上主动上网查找搜索相关信息,第二天早上,很多孩子拿着各种各样的小恐龙来到幼儿园,还有爸爸妈妈打印的恐龙图片。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同时激发了孩子对恐龙方面的兴趣。“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上网一块找的这张霸王龙的图片!”“我也和爸爸上网查恐龙了”!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家长们也在参与中逐步了解新课程的教育精神,重视家园合育。
2.感悟班级相册、班级视频,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在园情况,吸引家长积极参与
在班级网页中,我们会把班级活动,包括日常教学、特色活动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发布到网页上,供家长欣赏,让家长在观看“班级视频”的同时获得活动感受,家长得到更多的感悟。这样不仅向家长介绍了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如何开展的,更重要的是家长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孩子的身影,看到孩子在认真学习、在快乐游戏,让家长更多了一份放心。那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一个个真实的瞬间,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
班级网页,调动家长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家园互动。它不仅为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的机会,也使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在参与过程中,家长除了提供有关的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外,还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使家长真正转变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3.爱心分享,让家长乐在其中
班级网页中的“爱心分享”,是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整理出来的教养随笔。在这里,不仅让老师们在工作中不断反省总结经验,还能让家长们感受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学习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的自由”“走出幼儿家庭教育的误区”等等。
“班级”网页,为家长了解班级、了解孩子提供了平台。让家长不仅获得了一种全新的交流手段,更多的多了一份宽慰。
4.班级留言,打造有效互动
为了更好的有效发挥互动功能,实现和家长共同交流探索教育话题,我们还开设了“留言板”。“每天都关注咱们的网站,今天又看到孩子们做游戏的照片,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开心的笑脸,这是做父母最欣慰的事了,好像每一天都是幼儿园的开放日,老师辛苦了。”家长如是说。真实的话语,融洽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家长、幼儿之间的距离。班级留言,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家长、孩子的距离,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长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对教师工作给予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支持。是的,这是我们的家园彩虹桥,家长能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留言板表达出来,一个个小小的贴子沟通了家长老师的心,促进大家共同交流探索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这种有效的互动,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让家园起到双赢的沟通目的。
5.建立孩子个人博客,记录成长足迹 我们利用空余时间,教家长帮助孩子建立宝宝个人博客,如今我们班所有幼儿拥有了个人空间,孩子们的个人空间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网页了解到原本不知道的东西,如我们班熊瑶小朋友的个人网页上,妈妈每天帮瑶瑶写日记,有一段日记这样写道:今天三八节,我要给妈妈买一件特别的礼物„„没想到平时不声不响的瑶瑶这么有心。
又如我们班的李皓然小朋友的妈妈,她平时不上班,主要的事就是带好自已的两个孩子,大儿上幼儿园了,小儿睡着了,她也就空了。她主动向我了解如何丰富幼儿个人网页,她帮孩子作的网页真的很有特色,在相册里贴上了孩子从小到大的各个阶段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时候的皓皓。在个人日记里还记录下了两个孩子在家的一些小插曲,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母亲的辛苦与幸福。
三、教师“个人博客”,拉近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网络平台无形之中推动了我们教师在专业上迅速成长的步伐。透过网络,我们看到家长身上的教育优势,了解家长的需要,学会了要换位思考;同时,家长也在这样的交流模式下更加主动地参与。
从我们幼儿园的网站可以直接链接到我们老师自己的教学博客,我们会将自己的教育心得、幼儿观察纪录、教学案例等内容放到个人博客中,还会写写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悟。比如,我在我的个人博客中设置了清新优美的背景音乐和生活照,首先就给来“做客、串门”的家长一种全新的感觉,似乎是朋友之间的联络,消除了在家长心目中平时见到和接触到的“她是老师”的印象,消除了我们在家长心中的神秘感。我还运用网络资源,将有关幼儿教育的信息和资料转载到自己的博客,透过这些幼教文章和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让家长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我。
家长通过浏览我们的博客,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更让彼此再一次达到了优化资源,互动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拓宽了家园合作互动新途径,让我们和家长之间的家教指导形式更加多样化。
四、多媒体技术在家园互动中的利弊
多媒体技术信息化促使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有效实现家园共育中起到了可观的效果,但它并不是家园联络唯一的渠道。它只能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园互动在方式和功能上的一种补充,教师在家园沟通中还应当力求通过电话、家访、口头联系、家园联系册、家长会等多种联系方式的综合运用,构建一个全面的家园联系网。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网络平台前,我们所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年轻的父母,但在对祖辈家长的沟通上还是乏力的,还得发挥其他形式的优势。只有合理、交互的运用不同指导形式,对不同家长进行不同的指导,家园共育才能协调一致,才能确保一致性的对孩子进行教育。
7.和谐互动互相促进 篇七
以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优秀的文化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本源,是和谐发展的动力。企业是树,文化是根。企业文化是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看似无形,但却能凝人心、聚人力,是增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如何用文化管理企业,用文化凝聚员工,把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是现代企业应积极探索的新课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核心 一个人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同样,成功企业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最大程度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并用人性化的经营,调动企业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活力。如同做人要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办事风格、行为准则那样,企业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本企业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与行事方法,它是企业员工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态度,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竞争日益激烈的烟草市场空间带来的巨大压力与挑战,赋予企业文化具有时代特色的内涵——也孕育富含人情味和人性魅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中能否认识到“员工第一”,这不但是一个“位置”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员工”究竟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是怎样的?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一般说来,人的追求并不仅仅以薪金报酬为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而实现自我价值。企业提高薪酬在员工看来只是应得的回报,如果能在心灵上给员工以关怀和慰籍,则更能产生感召力。在加强企业管理、发展企业文化的同时,不把企业文化停留在口号上和文娱活动中,而是真正发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核心思想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上。就是要做到“员工第一”,真正实现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只有把企业的发展真正融入到员工的人生目标和个人发展中去,把企业的发展观念与员工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和统一,充分反映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这才是“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上的真正意义所在。“人”是企业中核心的要素,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每位员工的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无论是对企业发展还是员工个人,企业文化都是一个涉及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做企业文化工作,就是要真正地做到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既要让员工熟悉企业的发展现状、理解企业的困难、熟知领导安排自己的良苦用心;又应使领导熟悉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内心需求,理解员工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价值。而企业的领导者真正能做到从内心去理解员工,做到企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诚、合作、发展,将是企业文化成熟发展的生动体现,更是一个企业保持良性发展,持续进步的源泉和灵魂。以管理文化促企业持续发展 管理文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它涵盖了企业文化的诸多因素,如制度文化、经营文化、营销文化、执行力文化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倡导管理文化,也是企业以人为本谋发展的有效措施,它能够增进广大员工对企业管理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员工双赢目标,促进企业持续和谐发展。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发挥员工主人翁意识,缩短企业与员工距离,拓宽民主渠道,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多为员工办实事,积极改善生产、办公环境,努力营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快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统一。二是不断进步的技术文化。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畅通信息渠道,开辟企业文化宣传阵地,让最基层的员工能及时获取企业管理信息,掌握企业实施发展战略运转过程和成果,使企业发展远景与员工行动保持一致。三是健全完善的制度文化。按照企业发展形势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优化流程,精化、细化经营承包合同,促进公司管理精细化;强化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检查、凡事有据可查的管理理念。这就需要形成一整套的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在以制度约束人的同时,要注入激励机制,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公开、公平的兑现,让员工在本职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四是
持续发展的经营文化。要深入细致掌握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把经营管理纳入到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管理之中,以降本增效增收为目的,积极引导全员参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持续改善。五是建设和谐的制度文化,努力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稳定的企业环境。建设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和谐企业应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制度健全的企业,是活力迸发的企业。因此,培育先进的制度文化,必须不断健全企业制度,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调整职工接受制度的文化心态,缩短贯彻执行制度的差距,发挥制度文化对职工群众的激励和约束力。企业坚持从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企业内部形成对各种制度的文化认同并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建立公开透明的重大事件、重大情况的决策制度文化;以贯彻《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为重点建设公开公正平等的干部选拔聘用制度文化;以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为重点的廉政制度文化;建设以“按贡献大小”为原则,体现效益增长收入提高、生活改善为目标的利益合理分配的分配制度文化;以人人都能成才为目标,建立科学的评价、选拔、使用和激励的人才机制文化;不断完善情系职工、关心职工的送温暖制度文化等等,不断强化制度的人性化,体现公平公正,以文化认同促进全体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确保企业和谐发展。以安全文化促企业和谐发展 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整个安全生产程序中重要的一环。树立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氛围,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把被动安全变为主动安全,才能促进安全型企业的和谐发展。当前,“要我安全”在一部分员工的思想中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在心态上时时处于被动地位,安全意识相对淡薄,不同程度地存在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安全规程、安全技能处在一知半解的状况。员工以这样的心态投入工作,极容易酿成事故。因此,提高员工的安全思想素质迫在眉睫,需企业创新安全教育载体,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要实实在在,切中时弊,切忌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要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到作业一线和员工家庭中,及时掌握员工的心态,对思想上有负担、工作上不专心、安全上不放心的人进行重点帮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同时结合企业实际,采取家庭教育、培训教育、单位教育“三管齐下”的方式。家庭教育主要通过妻子、父母、子女等亲人来做当事人的安全思想工作,以亲情、爱情来唤起员工的安全责任心。培训教育的形式主要可采取举办安全培训班,传授安全知识,讲授安全技能,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单位教育要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可采取现身说法、召开讨论会、座谈会及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征文演讲、案例展出分析等形式,引导和启发广大员工从生命价值中体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安全宣传教育的亲和力和亲切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工作中逐步渗透,在休闲中深思,使安全知识在员工的头脑中扎根,从根本上扭转“要我安全”的心态。以服务文化树企业品牌形象 优质服务是烟草企业的生命线。积极培育服务文化,能够使员工理解和接受企业目标、发展战略和服务、外部营销活动和企业流程,了解服务内容、服务导向、客户需要,以及自己职责的重要性。企业应注重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员工与客户以及其他方面的良好外部关系,以客户满意为标准,形成客户与企业的和谐,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谐,就是进步;和谐,才能发展;和谐,才能创造。无论是企业、员工,还是社会,都需要和谐,一旦有一方的和谐被破坏,就会失衡,就会产生不安定的因素,甚至引发灾难。一些经不住市场风浪的企业,一些被时代抛弃的企业,一些恶性事故不断的企业,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不和谐而导致失衡才引发恶果。因此,只要企业中和谐的因素多了,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8.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 篇八
名族团结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民族团结 促进和谐发展
系 部:机电工程系
班 级:普高11电子信息及应用电子 班主任:张红梅 班长:朱军 团支书:赵霞
二0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活动主题: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和谐 活动时间:2012年05月14日 活动地点: 2314教室
活动班级:普高11电子信息与 应用电子 参加人数:26 指导老师:张红梅 主持人 :朱军
活动背景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华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60年来,中华民族在前进过程中克服了来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自然界的种种困难和考验,顶住了来自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和挑战,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胜利前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同心同德、并肩战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活动目的
1、使全体学生认识到: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各民族都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新中国成立62年的历史,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共同致力于国家繁荣富强的历史。
2、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宪法和法律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基本保障。法律是打击暴力犯罪、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只有在社会主义法制的框架下,才能促进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民族团结才有坚实的基础,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才能不断巩固。
3、使全体学生认识到:“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各民族早已结成了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就要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滋润各民族学生的心田,打牢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4、使全体学生认识到: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新疆的经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学院的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也进入到关键时期。为了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了完成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任务,构建平安、和谐的校园,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多彩。
5、使全体学生认识到: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学生既是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各级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的带头人,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载体;是学校、教师开展工作的基层组织和得力助手;是班集体建设的有利保障和守护者。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也要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礼让,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活动步骤: 一 开幕词
二 演讲《民族团结一家亲》 三 促进和谐发展的措施 四 小组讨论 五 小组讨论总结 六 班主任总结 七 课后反思
一、开幕词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二、演讲《民族团结一家亲》
新疆历史的宏伟画卷中,曾一次次写下爱国主义的光辉篇章。积淀至今的这种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热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光芒。
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情感,集中反映了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去尊敬师长,你才会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才因此变得更加和谐。感恩与报恩紧密相连,有着因果关系。有感恩之心,才会有报恩之举;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将感恩化作充满爱意的行动。
感恩是一种美德,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伟大祖国关系的正确认识。
从来就没有无源之水。如果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随后在“中国特色”方面与时俱进的探索,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如果没有祖国大家庭内从中央到各兄弟省区对新疆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支援,你绝对难以想象新疆漫长的历史长河会在这一时段激荡起这样一朵朵精彩的浪花,会有这样一种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迅猛发展。
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是感恩伟大祖国。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新疆经济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共繁荣,新疆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走得如此自信、如此坚实。
崛起的新疆,让世人刮目相看。有位西方学者甚至撰文评论说,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存在,中国将成为21世纪亚洲的重要因素„„
曾在新疆师范大学留学过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朋友说:“新疆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我在这里了解到了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实在令我惊奇。” 对啊、对于生长在新疆和田的我,我想我更有发言权。我们可以看到: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新疆在告别封闭的同时,也摆脱了贫穷、落后,走向进步,走向富裕,走向和谐稳定。近60年来,天山南北用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诠释着祖国大家庭内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走向共同繁荣的必然趋势。
我们坚信,用一颗感恩的心报效伟大祖国,使爱国主义转化为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和坚强行动,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新疆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构建和谐发展的措施
一是营造氛围促创建。进一步加大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宣传教育力度,依托街道办事处、社区、楼院三级组织网络,书写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板报,组织演讲会、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歌咏比赛、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各族群众的法制意识,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是创新机制促团结。在落实好组织协调、培训教育、表彰惩戒、不安定因素排查调处等工作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的平台作用,不断健全民族事务协商议事制度,加强汉族群众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交流,共商民族事务,共议发展大计,进一步加强团结、增进友谊、维护稳定。
三是搞好服务促发展。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搞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基础,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扶持辖区清真餐饮、牛羊肉零售等民族服务行业,不断壮大民族经济规模,提升民族产业档次。四是扶贫帮困促和谐。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群众集中居住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积极帮助下岗失业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再就业,定期开展针对少数民族特困群众的救助、慰问活动,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进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感情,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小组讨论
一.民族团结的意义? 二.民族团结的优势?
三.民族团结促进和谐发展的措施有哪些?
五、小组讨论总结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关系实现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工作的主题,为中华民族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概括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明确指出,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把“和谐”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顺应少数民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制定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各族人民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六、班主任总结
今天我参加你们的活动后和你们一样触很深,我更相信这次主题班会后无论是民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我们都会更理解对方,我们班再不会出现下课时,汉族同学和民族同学各聚一堆的场景了,因为我想大家一定和我一样更加坚信各民族是一家人,只有各民族之间彼此团结,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共同繁荣昌盛,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才会更强、更快、更有力!
七、课后反思
同学们反响积极,都能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大家一致表示,作为大学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活动,只有民族团结了,才可以和谐发展;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知识,成为国家靠得住,用得着的人才,报效祖国。
班主任签字
及应用电子
9.家校互动促进孩子成长.doc 篇九
家庭是未成年人重要的学习、生活和活动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以说在人类的教育现象中,家庭教育是先于学校教育而存在的,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和作风是未成年人学习的典范,家庭教育的优劣,往往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虽然是孩子上学,但是我们一定要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比如说抓特点,家校结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如今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在家中过的都是养尊处优的“小皇帝”生活,正因如此,许多孩子都养成了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我曾对当时的一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做过问卷调查,一年级学生中80%早晨起床由父母给穿衣服,其中40%的学生竟分不出裤子的倒正。而五年级学生中能够做一顿可口饭菜的竟一个没有,能做简单的炒鸡蛋的也只占50%。这样的调查结果不能不令我们吃惊,难道我们现在的孩子都低能吗?当我们问及一个十二岁的女孩子为什么连炒鸡蛋都不会时,她的回答更让我们吃惊“我根本就没炒过鸡蛋。”是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战国时期触龙曾对赵太后说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爱之不当,爱之无道,那么将来给孩子带来的又会是什么呢?
所以,做好家庭教育,个人觉得有以下做法。
1、召开主题班队会。班级可以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来。记得当时我的一年二班召开了“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的主题队会。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印发了“是否自己穿衣?”、“是否自己整理书包?”、“是否自己洗袜子?”等二十余项考核项目的设想表,每天由家长认真填写,两周后再把调查表收集起来,做为评选班级“自理小能手”、“爸妈的好孩子”等的依据。短短的两周过去了,当老师收调查表时,许多孩子的家长激动地抓住老师的双手向老师汇报孩子的惊人变化。仅仅两周的时间,所有的孩子都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洗袜子。有个叫刘畅的同学,从来都是由家长穿衣喂饭,而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她不但学会了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还主动帮妈妈洗了两次袜子,当她的妈妈拿出了刘畅洗得还不算太干净的袜子时,眼含泪花激动地说:“老师谢谢,谢谢您,我真没想到,刘畅还能给我洗袜子!”
2、开展各种技能赛。低年级的孩子天性有比赛的心理,为了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理、自学习惯,提高他们的活动热情,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露一手”技能赛。比赛的当天,请各班的家长代表和老师们做裁判,一声令下,只见缝沙包、钉扣子的同学飞针走线,写毛笔字的同学悬腕挥毫,拼盘的同学更是各显神通„„当老师和家长们看着孩子们的一件件杰作时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问一个名叫“丰收乐”的拼盘的作者是怎样学的时,他告诉我们说,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的爸爸妈妈特意带他到一位厨师叔叔那里学的。看着那颜色、图案、营养都搭配得特别好的“丰收乐”时,家长们不觉由衷的感慨:现在的孩子只要我们给他们学习的机会,没有他们学不会的东西。
10.打造文明社区 促进社会和谐 篇十
——上站街道小阳泉南社区党支部书记 杨艳荣
阳泉城区紧紧围绕省委“三个发展”和市委“统筹城乡、率先转型、全面崛起、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2006年6月城区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三城十区”建设的发展方略,即围绕城区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将全区打造成为经济文化区、文化经济区、教育先导区、人才聚集区、税收诚信区、市民文明区、管理规范区、消费洼地区、平安和谐区和窗口形象区,为早日建成开放文明城、诚信服务城、繁荣和谐城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创建“市民文明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而“市民文明区”的建设,离不开广大社区的共同构筑,可以说,创建每一个文明社区,是建设“市民文明区”的基础。“市民文明区”的科学发展思想在我社区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各社区要始终致力于打造文明社区,促进社会和谐。
社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居民素质、社区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原则,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力推进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为城区创建“市民文明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创建机制,保证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社区应根据“平常抓教育、重点抓管理、关键抓实效”的要求,从着眼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入手,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着力建章立制,强化党员管理。一是坚持对社区各类党员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如在社区党员中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四百”和“设岗定责”活动;在社区在职党员中,开展以带头宣传党的政策,带头参与社区服务、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创建文明楼院、带头争做文明市民为主要内容的“五带头”活动;在无职党员中,开展以看一份党报、听一堂党课、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义务活动、写一份思想汇报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以党的理论学一学、国家大事讲一讲、公益事业干一干、社会环境抓一抓、下岗职工帮一帮、困难群众扶一扶、合理建议提一提、文体活动搞一搞、邻里纠纷劝一劝、歪风邪气管一管为内容的“十个一”活动,有效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建立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机制。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对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审查,让党员在自审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发现自己的不足,每年坚持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知民情解民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渗透力
社区要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为契机和抓手,结合社区实际,从“育”、“安”、“居”、“乐”、“业”五个方面入手,全面开展社区服务,赢得居民的欢迎和信任,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渗透力。
育为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应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每年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如“八一”走进军营、绘画比赛、元宵节文艺展演、革命文化传统教育、“科普法律进社区”等。根据学生的特点在社区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活动,培育孩子们爱祖国、爱家庭、爱学习的意识。
安为重,创造安定的治安环境。社区要紧紧围绕实现居民群众愿望、满足居民群众需要、维护居民群众利益开展服务。一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社区可与街道司法所、辖区派出所、社区志愿者联合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制作宣传栏,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举行法律知识讲座。二是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综治工作。通过开展争创“平安社区”活动,推动辖区单位及居民保稳定平安,安全在社区活动。成立社区“两劳”释放人员综治帮教小组。对重点人群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形成单位、派出所、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帮教网络。三是加大辖区矛盾排查和矛盾纠纷调解的力度,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居为先,为社区居民提供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社区要将“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作为传播绿色文明,提高社区居民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载体,成立环境卫生自治委员会,组织小区清扫保洁队伍、绿地养护队伍、青少年环保小卫士志愿者队伍,并每月组织党员、居民定时清理小区的卫生、乱帖乱画等。社区要设有固定的环保警示牌、环保宣传橱窗、居民文明公约。
乐为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面对居民追求更高层次文化的需求,社区应组建几支文体队伍,常年坚持排练,活跃于各级各类文化展演活动中,并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
业为实,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社区要本着居民有所需,社区有所为的原则,通过社区荐岗、单位稳岗、社会寻岗的方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爱心帮扶,扶弱帮困,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向心力
针对弱势群体的需求,社区可以实施以关心走访到位、帮助扶助到位、培训教育到位、安置就业到位、跟踪服务到位为内容的“五到位”服务,以入户走访、日间照料、病中扶持、节日共度为内容的“上门式”慰老服务。我针对社区空巢家庭、独居老人多,服务场所少的问题,我们拓宽思路,借助驻地单位资源,成立了社区阳光服务中心,开办了方便餐桌,使社区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满意的社区服务。由于方便餐桌品种多、花样全、味道好,价格实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这一做法值得其他社区借鉴。同时,社区要做好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工作,为残疾人建立康复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康复训练。发放《残疾人素质教育手册》,组织学习讨论,鼓励他们增强生活信心,提高个人素质,主动融入社会。
文明社区的建设不仅是“市民文明区”建设的需求,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三城十区”建设的发展方略一定会实现。
“三城十区”在社区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浅议
阳泉市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阳泉城区长远发展与当前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以往发展经验的全面继承和对现有发展方式的重大突破,构建起“三城十区”的发展模式。“三城”即“开放文明城、诚信服务城、繁荣和谐城”,“十区”即“经济文化区、文化经济区、教育先导区、人才聚集区、税收诚信区、市民文明区、管理规范区、消费洼地区、平安和谐区、窗口形象区”。它异常鲜明地体现出两个特点,是城区均衡协调发展、着重解析各项工作内在逻辑关系的必然结果,为我省县区发展之路提供有益的经验。认真学习了“三城十区”的理论之后,结合自己社区工作的实际,引发了我对此的深深思索。
“市民文明区”的建设,离不开广大社区的共同构筑,可以说,创建每一个文明社区,是建设“市民文明区”的基础。
创建文明社区不仅是建设“三城十区”、“市民文明区”的需求,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工作,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迫切需要,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密切党
同群众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文明社区是以行政区划的街道(镇)为载体,以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居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为主体,以提高成员素质为目标,环境整洁、生活安定、服务完善、风气优良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创建文明社区在城市文明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发展“链”,要经历从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城区、文明城市的发展阶段。“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工作。”细胞活了,整个城市肌体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基础扎实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任务才能得到真正落实。所以创建文明社区是城市文明建设深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项面向21世纪构筑城市文明的基础性工程,要深刻认识创建文明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反映了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要求。从本质上说,创建文明社区包含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内容。具体分析,它包括了四个方面:一是社区意志、社区精神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一致;二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然生态和谐发展的内在统一;三是城市高效管理、多功能服务和社会团体、市民自觉参与的有机结合;四是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质量的同 步提高。
服务人民,造福人民,是创建文明社区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创建活动生命力的关键。要以群众的需要为第一信号,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带着深厚的感情,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急、难、愁”问题,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使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推进,务求实效。注意区别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新城区与老城区的不同情况,适应城市发展水平,适应社区建设要求,适应群众承受能力。创建活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征求群众意见,多同群众商量,多吸引群众参与。坚决防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持以提高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主要目标。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的现代城市社区,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促进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像江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提高为群众服务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加强综合治理,保证安居乐业,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文明社区的主要内容可以细化为下述八个方面:
(1)社区意识。社区意识是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文明社区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培育和形成社区意识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目标,也是建成文明社区必不可少的思想条件。在整个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始终要以社区意识的培育和巩固为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区域和个性特色的社区精神,维系和凝聚全体社区成员。
(2)社区共建。文明社区的建设要靠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通过建立携手共建文明社区的工作机制和网络,形成条与块、点与面齐心协力开展创建工作的合力。同时,充分运用社区内各单位和团体的现存资源,在体现互助、互利、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相互联动的目的,使共建各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3)社区教育。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质,是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地区为主、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双向服务、共建文明、同育新人”的要求,充分考虑社区教育的特殊性,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和社区成员的具体需求出发,运用多种手段抓好社区成员的教育,努力提高社区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技术素养。
(4)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在广义上是指社区成员在长期实 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在狭义上是指社区内文化现象的总和,包含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内的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完善社区文化设施,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文化活动,包括组织各种类型的家庭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以及全民健身活动,是教育引导群众参与文明社区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式。
(5)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是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内容,指的是依托社区各方力量和社区成员开展的、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能满足社区成员各种需求的生活服务事业。要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宗旨,体现公益性、群众性、互助性的特点,完善各种便民、利民设施,努力解决社区居民最基本、最迫切、最希望解决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问题。
(6)社区环境。社区环境包括卫生环境、绿化环境、生态环境等。社区环境关系到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是文明社区创建中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也是文明社区建设的形象工程。要通过加强执法管理的力度和提高居民群众自我管理的意识,进一步强化社区道路、公共区域、花坛绿地等公共场所的管理,净化、美化、绿化社区环境,改善社区生态环境。
(7)社区安全。生活环境的安定安全、平稳有序是文明社区的基本指标,也是社区成员的迫切需要。加强社区的安定安全 要靠全社区的力量,尤其是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加强群防群治,着重做好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项工作,努力提高社区治安和治理工作的水平,给群众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8)社区风尚。社区风尚指的是一个社区应该拥有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是体现文明社区创建成效的标志性成果。良好社区风尚是以社区成员的人文素养为基础的。要继续开展五好家庭、文明楼组、文明小区等创建活动,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弘扬正气,树立社区新风。
创建文明社区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思路、精心设计、认真实施,在实践中形成开展文明社区建设的特色之路,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努力提高创建实效:
一要注重多样性。文明社区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活动载体的多样性。如“志愿者服务活动”、“家庭读书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民俗文化节”、“绿化工程”、“围墙工程”、“灯光工程”、“服务网络工程”、“车棚工程”、“上门就诊”、“电话救助”,等等。
二要讲究特殊性。载体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本社区的实际情 况,发挥优势、规避劣势,形成自己的创建特色。走出符合社区实际的创建路子,应该成为各级社区建设者的努力目标。
三要追求实效性。设计载体要搭准社区群众的思想脉搏,把握文明社区创建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努力提高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新颖性,触及社区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兴奋点、想象力,激发他们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防止轻内容、重形式的形式主义倾向。真正让社区群众享受实惠,获取好处。
四是科学性。精心设计创建活动的载体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从提出构想、设计方案、制定措施,到实际操作、成效评判的整个过程。使内容明确、特色鲜明、新颖实在;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评判要有科学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
文明社区的建设不仅是“三城十区”、“市民文明区”建设的需求,同时它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下,“三城十区”的建设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成果,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必然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史姬红 油娄沟社区
三城十区”之我见
——观象台社区党总支书记 刘景梅
二○○六年六月,阳泉市城区第八次党代会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城区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三城十区”的发展战略,即通过5年的时间,把城区打造成为经济文化区、文化经济区、教育先导区、人才聚集区、税收诚信区、市民文明区、管理规范区、消费洼地区、平安和谐区和窗口形象区,建成开放文明城、诚信服务城、繁荣和谐城。
这些年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我看到了建设“三城十区”的深厚的理论基础、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广阔前景。这些年来“三城十区”的实践也使我深刻感触到,这一发展战略非常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三城十区”建设实施的这几年,其工作成绩主要总结如下:
一是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也是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通过舆论宣传等途径,营造浓厚的氛围,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让城区20万人民不仅能够主动地参与建设,而且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改变了过去一成不变的思想,干部的思想都得到了大解放,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十个“区”建设中的创新意识正在为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三是城区政府各部门在制度建设和制度本身的修订与完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于我们社区来讲,最基层的规章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有力地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和不断推进。与此同时,我们亲历了不断肯定否定的过程,继而让社区工作不断超越、与时俱进、日臻完美。
四是负重拼搏,服从大局,孜孜以求,百折不挠。虽然“三城十区”建设任务繁重、步履艰辛,但是我们在各种困难面前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和坚定性。各级领导干部也在不断努力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各个阶段性成果,同时干部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城区四套班子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全区上下谋事、干事、成事、成大事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一是为人民服务宗旨观还不够深刻,不能因为自然资源稀缺或者经济基础薄弱等客观因素就不作为。我们必须勇于面对,敢于接受,更要认真科学分析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努力寻求解决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做好每一项工作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成了决定我们党事业成败的关键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克服畏难情绪,把思想问题解决好,发挥更大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二是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干部无法抛弃陈腐观念,拘泥于传统的工作思维,传统的工作方法,传统的看问题的角度,对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把握上缺乏必要的本领。为此我们更应该要加强学习,包括对“三城十区”内涵和本身意义的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琢磨思考研究,进而实践实干。
三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黑板报等各种媒体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变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变不可能为可能。社区作为最基层最前线的宣传阵地,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教育广大居民群众自觉主动担当起“三城十区”建设的宣传员,为城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我们要急需增强“三城十区”建设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责任,加强领导,查找差距,增添措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三城十区”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金三角社区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谐社区建设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各项工作的指导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展观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努力创建和谐社区。因为社区是和谐社会中的细胞,社区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如果说构建和谐社会是“万仗高楼平地起”,那么创建和谐社区就是赖以支撑的重要“基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挥社区党组织在构建的谐社区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加快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加砖添瓦,是每一个社区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联系社区实际情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平安稳定和谐社区,切实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建设和谐社区的内涵
和谐社区是指社区成员、家庭、群体、阶层之间的关系互相协调、融洽、相互关心、帮助、和睦温馨、宽容稳定、无根本利益冲突,社区功能配合适当,社区结构科学合理,各内部要素之间处于一种匀称和协调状态的统称。和谐是一种无形能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基础。建设和谐社区就是让社区成员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各方面利益得到平衡。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各类矛盾和冲突在社区得到化解。因此,明确领会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内涵是做好社区各项工作的思想基础。
1、“发展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基石
社区是一个多元化结构的小社会。就金三角社区而言,现有住户2292户,总人口达6870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追求。因此,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物质需求,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第一要务。俗话说,“穷生斗、富生安”。“不发展,慢发展无以安居乐业”。可见社区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应处处体现在社区发展活力这个归缩点上。具体说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上要充满活力。就是要激发广大居民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加大社区公益事业的投入。通过政策激励等调节手段,完善社区自治组织对市场就业的运作体系,形成有利于居民创业的环境和渠道,从而促进社区居民物质财富的渐进积累。二是政治上发展充满活力。就是以社区居委会和全体居民为主体,组织引导居民参入社会公益事业以及协调社会关系各项活动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居民依法享有广泛的社会事务知情权,公共事业的建设权,参与管理的监督权。三是文化发展上充满活力。就是要组织居民进行各种文化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广泛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和居民道德素质。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社区氛围,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利益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核心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共同家园,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载体。在这个家园和载体里,既有常住居民,又有外来流动人员,以我们社区为例,现有退休退养人员413人,低保户11户,吸毒两劳人员6人,外来务工600多人,残疾弱势群体人员64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变革,各种利益需求,各种矛盾在社区汇集。社情复杂、不稳定因素多。因此,不断满足各种需求,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是构建平安和谐社区的核心要素。在具体实践中要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尽可能的满足居民的愿望和需求。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工作的出发点,创造条件满足或实现他们的愿望。维护其合法权益,要通过发展社区公益事业为载体,让居民平等享受社会公共资源,营造平等互利的氛围,消除社区中的不和谐之音。二是利益发展互融。以开展扶贫帮困结对互帮互助等形式让“利益”与个人、社区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缩感和责任感,真心诚意为建设和谐社区出谋划策、各尽所能。三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利用节假日,因地制宜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居民“知我社区、爱我社区、奉献社区、为社区争光”的和谐风尚。
3、“稳定有序的和谐”是社区和谐的关健
社区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居民安居乐业是稳定有序的主体内容,是社区和谐的关键。这种和谐的表现方式在:一是平等互利。社区的个体、群体之间,家庭与社区各阶层之间,达到人人平等,互惠互利;二是包容差异。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使其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平等,并通过合作、协商、互补使每个生活在社区的居民和睦共处;三是有章可循。在共同的社会道德规范下,促进全体居民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按照法律、制度、氛围、良性习俗等方面有章可依,达到充满生机、稳而不乱,活而有序。
二、搭建和谐社区的工作平台
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在南京考察社区时强调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老百姓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为建设和谐社区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打造“暖民心、顺民意”的和谐社区“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
1、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平台 以人为本,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群众中的突出问题和需求矛盾,是衡量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区对全体成员是否有凝聚力、推动力的重要尺度,更是建设和谐社区的主题内容。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平台,就是让全体居民真切地感受到社区各级组织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务他们所需。联系我们资兴、三都、宝源社区的具体情况,当前的服务重心应摆在:一是提供求职培训、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二是提供“零距离”便民项目服务和维权服务;三是发展社区文化、医疗卫生、公益事业服务,通过打造群众满意的社区服务平台,让社区真正成为全体居民的信赖依托。
2、搭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平台
失业人员、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是社区的不稳定因素,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和关心,确保他们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核心内容。因此,诚信建立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平台,就是要最大限度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创业就业、自谋职业,疾病医疗等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力争每个困难群众、弱势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改善和保障,及时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
三、创建和谐社区的保障机制
社区和谐,居民安居乐业是社区全体工作者的共同愿望,也是社区各级组织努力追寻的目标。因此,协调社区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正确解决和处理社区内部成员的利益矛盾,关心困难群众和弱势谓群体的生活,保障社区所有成员分享社会发展的物质精神成果,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建立和谐社区工作责任机制 建设和谐社区需要个体、群体、社区各级组织共同承担社区建设责任。首先,从社区组织的角度上看,应在建设中承担起主导作用,帮助居民寻求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区保障体系;加大富民、利民、便民“暖心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四个文明”建设的步伐;大力推进法制社区、平安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作为和谐社区建设的落脚点。其次,引导社区全体成员更新观念、调整思路、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第三、加大宣传力度,以遵纪守法为前提的公民道德来规范社区成员。鼓励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从而,使社区成为民风淳朴、长治久安、良性循环的大家园。
2、建立和谐社区的导向机制
社区各级组织的内部和谐是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为此,社区管理者除了在“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勤政廉政意识”上下功夫之外,还应着重在两大内容上抓好和谐建设,一是做好六个方面的表率。即:政治坚定做学习的表率;抢抓机遇做开拓创新的表率;改变作风做勤政务实的表率;带头团结做维护大局的表率;心系群众做服务居民的表率;出谋划策做富民强区的表率。二是理顺六个心态。即严律己宽待人,减少人为矛盾;多主动少推诿,减少工作矛盾;多冷静少冲动减少互相伤害的矛盾;多尊重别人少表现自己,减少居民不信任的矛盾;多一点付出少一点索取,减少利益矛盾;多交流少埋怨,减少因误会产生的矛盾。通过组织内部的和谐建设,推动社区整体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
3、建立社区矛盾协调机制
【和谐互动互相促进】推荐阅读:
促进有效师幼互动策略09-14
构建和谐交通 促进交通发展10-01
加强“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和谐11-18
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12-19
以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06-11
坚持宽严相济促进社会和谐07-10
加强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发展10-17
促进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区12-17
建设和谐校园 促进学校发展(刘以成)12-18
发挥信访监督作用促进全镇和谐发展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