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奏与幼儿音乐教育

2024-06-09

浅谈节奏与幼儿音乐教育(精选8篇)

1.浅谈节奏与幼儿音乐教育 篇一

小班幼儿节奏教学的点滴探讨与体会教育论文

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节奏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内容。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了《体态律 动学说》,此学说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通过节奏向学生传授音乐、语言、舞蹈和表演,使他 们表现音乐既有即兴性,又有独造性。德国卡尔・奥尔夫吸取《体态运动学》的精髓,提出节奏第一,音乐与=“” 动作结合的观点创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怎样把《体态律动学》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同我们当前幼儿园 音乐教学相结合,从节奏感培养入手,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我在小班的音乐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养成听节奏的习惯

孩子刚一入园,听音乐的水平不大一样。当听到我弹琴,有的孩子就围在琴的周围哼唱或自由舞蹈;有的 孩子边玩玩具边听;有的孩子先看看我,认为与自己无关就接着去玩;有的孩子叫喊着、笑闹着,好像根本没 有感到音乐的存在。根据幼儿发展水平,我决定从听音乐做走、跑、立、停等动作开始,培养幼儿听音兴趣和习惯。

首先,我和他们一起做《听着鼓声走》的游戏,我要求幼儿,我敲一下鼓你就走一步,当鼓声消失,谁也 不能动。游戏开始时,我站在孩子中间,我边敲边带动孩子们一起走,慢慢地我在一旁完全用鼓声指挥孩子们 走,鼓声也由慢变快,当孩子们感到鼓声急促到来不急走时,就自由地跑起来。当幼儿有了初步的音乐延续与 终止及快慢感受后,我把《听鼓声走》换成《听音乐走》,这时,我给孩子听了许多节奏明快的进行曲和一些 表现动物形象的小乐曲等。我请孩子们根据音乐变化和自己的想象自由地做动作,这一阶段开展了如《小鸟飞 》、《谁来了》、《喂鸡》、《下雨了》等听音游戏,吸引了孩子。在这些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音乐感 受力不断提高,对活动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想用动作等方式表现音乐的欲望逐步开始强烈。

当幼儿发现音乐中有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乐趣,他们就学会了自觉地倾听音乐并感受音乐的节奏。

二、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节奏的快慢

经过前一阶段训练,一些感受力强的幼儿能够体会到节奏快慢的不同,可是,一些乐感较差的幼儿随着音 乐快慢走总是不合拍,针对幼儿具体情况,我组织了一次音乐活动《大鞋小鞋》活动,目的是感受音乐快慢, 学会听音乐快走慢走。活动中,我请幼儿穿着爸爸的大拖鞋走,孩子们拖拉着大拖鞋当然走不快。我给幼儿放 慢的音乐,孩子们缓慢的行走节奏很自然地与他们听到的音乐节奏统一起来。接着,我请幼儿把娃娃的小鞋套 在手指上,随快的音乐“快走”。活动后,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玩《开汽车》、《快跑和慢走》、《学样》 等节奏游戏。通过游戏,他们慢慢懂得,像跑一样的节奏快,像散步一样的节奏慢,像火车慢慢停下来的节奏 是渐慢的,像火车慢慢开动起来的节奏是渐快的。游戏中,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变化,提高了幼 儿感知节奏的质量,同时发展了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动作的韵律性增强。从而发展了幼儿节奏感 受力与表现力。

三、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音乐节奏的强弱

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都有许多生活经历。例:我带孩子们去赶海,在离海很远的地方,我问:“小朋 友,你们仔细听,你能听见什么声音?”答:“海浪的声音。”我又问:“你听到的声音大吗?我们怎样做声 音会越来越大?”答:“我们往海边走,声音就会越来越大。”我接着问:“你在哪里听到过这种越来越大的 声音呢?”王梦雪说:“我在家听见我爸爸上楼梯的声音就是这样越来越大。”张先农说:“我听录音机的时 候,离录音机越近声音越大。”张小龙说:“录音机有个管声音大小的钮,往右拨声音就变大了。”胡馨说: “那天,飞机从幼儿园顶上飞过的时候,我听见飞机的声音越来越大,后来飞机飞走了,声音就越来越小了。 ”许多幼儿发言后,我和孩子们总结出:越来越大的声音叫渐强,越来越小的.声音叫渐弱。生活中还有许多声 音从开始到结束大小不变,有的声音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

幼儿能辨别节奏强弱变化后,我启发幼儿用拍手的方法表现各种有强弱变化的声音。尽管孩子们都能准确 表现,但对强弱变化的认识和表现还很不够。这时,我便开始训练幼儿根据特定信号通过动作、泥工、绘画等 方式表现节奏强弱。

我出示五个一个比一个大的蓝色方形积木,请幼儿观察后,启发他们:“你能用拍手的方法表现出,这一 排一个比一个大的玩具吗?”胡馨、刘婉茹等一些能力强的幼儿马上就准确地拍出了五个渐强音。一些胡乱拍 手的幼儿听到这种渐强音便开始模仿。当我请孩子们集体拍一遍时,我高兴地听到全班幼儿准确的拍手声,我 表扬孩子们真能干,把这五个玩具的大小表现得很清楚。梁赫说:“胡老师,其实我不拍手也能把这五个玩具 的大小表现出来。”孩子们的目光立刻凝聚到梁赫的脸上,我微笑着说:“那请你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咚 咚咚咚咚”只听见他的脚结实地踏在地板上,我和小朋友热烈地为他鼓掌,接下来,就听见吕成龙拍肩,金泰 敲桌子等。孩子们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幼儿表现实物的基础上,我把实物换成图片,后来又换 成音乐符号,请幼儿根据不同内容表现节奏重复与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我启发幼儿用绘画、泥工、舞蹈动作等方式表现事物的变化与音乐间的关系,培养 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启发,王帆画了一棵慢慢长大的小树苗;薛娇画了一块被小朋友越用越小的 肥皂;于子画了早晨初升的太阳,她告诉我:“胡老师,早晨的太阳出来了,它照得我们越来越热。”

通过渐强、渐弱节奏教学,幼儿学会了根据图形表现音的强弱,当我把表现音强的图形按有规律地大小变 化排列起来,孩子们对节拍的接受力大大增强。

我在黑板上画了许多具有三拍子节奏特点的苹果,每小节一个大的,两个小的。我请幼儿先数清每小节苹 果总数,大苹果数和小苹果数,然后请幼儿用身体律动表现这些排列整齐有规律的苹果。接着我进一步解释强 弱关系,教授小节知识,最后配上幼儿熟悉的三拍子的音乐《小蜻蜓》、《小象》等让幼儿表现。我用同样办 法进行两拍子教学。并教给幼儿如何区别两拍子、三拍子音乐。这一阶段,我和幼儿共同欣赏了大量节拍特点 鲜明,适合幼儿接受的歌曲、乐曲、民歌、民谣。有一天,冯鸣龙小朋友得意地告诉我:“胡老师,我发现了 一个秘密,两拍子的音乐像走路,三拍子的音乐像转圈,你说对吗?”我高兴地点点头。孩子有了节拍意识, 对幼儿记忆节奏型,表现音乐节奏情绪起重要作用。

四、训练幼儿准确模仿记忆基本节奏型

培养幼儿准确模仿节奏,并非一日之功,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找到四种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

1、自然的语言节奏模仿训练。幼儿在来园以前,都有二三年的语言学习经历,在学语言的同时,他们自 然而然地从成人那里学会了各种语调和节奏,从这里我受到启发,我把幼儿无意中讲的节奏感强的话录下来,

2、让其他幼儿模仿,以此发展幼儿听力和模仿力。另外,我通过有节奏的语言对话训练幼儿。

3、学习节奏儿歌,如符点音符儿歌。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的儿歌《团结起来|力量大》;还有一 些综合性较强的儿歌《大公鸡》、《小金鱼》等。另外,幼儿所学的歌曲,都可让幼儿通过听乐曲按歌词节奏 拍手,来训练幼儿记忆节奏型。

4、通过游戏巩固节奏型。如游戏《敲门》、《发电报》、《对暗号》等,这些游戏,孩子们都比较喜欢 ,特别是当我设置一些神秘情景后,一些胆怯的幼儿也能较主动地参与节奏的示范与模仿活动。

五、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节奏感

小班打击乐活动重点是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当我教会孩子们唱第一首歌《我爱我的幼儿园》,我就 发给孩子们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为自己的演唱伴奏。那时孩子们的表现完全是随心所欲,我从他们的眼神中 ,感到了孩子们的天真与自信,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听清音乐的前奏与结束,歌曲结束时,谁的乐器也不能有 声音。

循序渐进,我要求幼儿按歌词节奏,给一些速度较慢的歌曲伴奏,并训练幼儿根据音乐强弱特点伴奏。经 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班幼儿已经能分成两组进行简单合奏。

音乐是声音与情感艺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必须引导幼儿多听、多想、多进行情感体验,多表现。幼儿 节奏训练要与唱歌、跳舞等其他音乐能力同步,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才能全面提高幼儿音乐素质。*

2.浅谈节奏与幼儿音乐教育 篇二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节奏感知,表达

音乐主要是由音符构成的,在进行创作音乐以及对音乐有所感知的阶段中,我们只有把音符不断地进行变化才能使其产生不一样的节奏,进而产生人们喜爱的音乐。由此可知,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教育工作者要对节奏加以重视,特别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因此,教师在进行幼儿的音乐教育时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使其对音乐有着极强的感知,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对幼儿节奏感知与表达能力加以 培养的作用

1.促使幼儿全身心的健康发展。

对幼儿进行教育跟其他的教育阶段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幼儿的年龄还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他们同化事物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学习时并不能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思维。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要充分注意幼儿的这种随意性,在选曲时以那些有活力,且情感丰富的音乐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在幼儿对其产生强烈兴趣的同时,加深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具有自身的创新思维,并使其情感充分得到发挥,增加他们的思维活跃度。音乐是让幼儿的身心得到统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也正好充分地体现出这一点来,加上这一时期是让幼儿的情感从初级向高级转换的重要时期,所以说幼儿的节奏感加强能够帮助他们对周边的事物加深理解。

2.使幼儿创作能力得到培养。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虽然是由后天养成的,但是这种能力每个人都具有,是每个人潜在的能力。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培养才能使创造力的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 不然就会让生活其他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也是一样,我们可以通过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来使这一效果得到实现。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的情感得到激发,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在进行实际的幼儿音乐教学中,使幼儿拥有节奏感的培养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唱歌、跳舞拍打等,这样可以在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还能通过这些形式来增加幼儿对音乐的喜爱。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们还要遵照相应的规律, 这些规律能够帮助我们使音乐的不同美感充分得到体现。因此,在实际的学习当中,幼儿可以使自身的节奏感得到有效培养,使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当幼儿对基本的方法有所掌握和了解之后, 他们能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而形成创造能力,针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自行解决,使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幼儿的节奏感知与表达加以培 养的方式

1.使幼儿对声音的节奏感得到加强。

自然界中以及在社会中存在的声音, 如对固有音乐的节奏感知我们就可以把他们当做是音乐,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来源与此。特别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节奏,比如说河流的水声以及虫鸟的鸣叫声,这些都可以被当作是对幼儿音乐的感知能力进行培养的因素。我们可以把这些声音带到教育课堂中,进而让孩子对自然界中存在的节奏感进行仔细的聆听,从而使孩子产生一定的思维与感知。之后再对不同种类声音进行筛选,让幼儿去体会声音节奏的变化,并发现其中的不同,对各种音乐类型加以辨别。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同时还可以使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得到加强,进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

2.使幼儿的身体动作充分得到锻炼。

幼儿本身就是特别爱动的,他们有着特别充足的精力来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而且他们的感知力也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我们可以对其各个感觉器官加以培养来提升幼儿的感知力。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幼儿通过行走或者是跑的方式来对身边的节奏加以感知。比如说,在进行四分音符以及八分音符的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幼儿对平行线的特点进行感受,之后再根据不同的节拍来进行运动。让他们把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理解相融合,构成他们自己的感知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内容更加吸引幼儿,才能培养幼儿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但是,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幼儿的音乐教学时,要根据幼儿年龄和动作实际难度进行相应的调整,让幼儿对不同节奏感加以感受。

3.浅谈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节奏训练 篇三

一、发现节奏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充满了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生活中,我告诉幼儿,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了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的滴答声……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

二、通过语言感知节奏

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拍拍手,或者摇一摇身体,在拍手或身体摇动的节律中念儿歌,通过手或身体的节律来感受固定的节拍。例如,做滑梯的样子,一上一下,在身体的运动中念儿歌,感受稳定的节拍。在稳定了节拍后,就要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节奏。引导孩子发现和感觉,让孩子在比较中理解节奏与节拍的关系,并且理解节奏就是把每拍中的声音有序地组织在了一起。

三、让肢体感受节奏

在感觉统合活动中,伴随身体的动作也有节奏,如玩平衡木时身体前后、左右的摇动是节奏。如果不能掌握好节奏,就容易从平衡木上掉下来,因此在玩平衡木的时候,让他们感受这种身体前后、左右摇动的节奏,跟着节奏控制身体的摆动来保持平衡,这些都是感知的途径。

四、放开手脚,给幼儿尝试、创造的机会

幼儿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喜欢用肢体、用节奏来加以补充。幼儿的世界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为了很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可以对幼儿进行一些创编节奏的练习,在教学中,我会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节奏较鲜明的歌曲,为幼儿出示一些符合歌曲的节奏型,让幼儿尝试着能随音乐选择节奏或自创节奏。

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乐的潜能,我认为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 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4.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节奏聚会 篇四

教学目标:

1、喜欢音乐活动,随音乐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特点,积极参与表演,并从中体验乐趣。

教学重点:

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即兴表演歌曲

教具准备:

小帖画奖品、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前不久刚刚度过了国庆长假,咱们今天来聊聊国庆节吧!

1、国庆节是哪一天?是谁的生日?

2、欣赏童老师拍下来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

二、学唱歌曲

师:欣赏完毕,小朋友有什么感受?

1、看图记歌词,有节奏的朗诵。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仔细瞧瞧,什么小精灵来到我们身边了?出示头饰:小蜡笔。

师:对,蜡笔小精灵在跟小朋友们打招呼呢!它还带来了4位好朋友。

引出歌词:小小蜡笔,穿花衣。

出示课件:红、黄、蓝、绿四个蜡笔小精灵出现在屏幕上。

师问:蜡笔小精灵身上的衣裳漂不漂亮?它们都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呀?它们衣服上的颜色都一样吗?有哪几种颜色?

有节奏地读歌词“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

师:这么可爱的蜡笔小精灵你们喜欢它吗?

师小结:“小朋友们多么欢喜”,那你能用小蜡笔做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画面:小朋友们比赛画画的图片

师问:咦?他们在干什么呢?要比赛什么呢?

引导幼儿看图说出歌词:“画个图画比一比”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小朋友都画了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画面:可爱的小鸟在蓝蓝的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飞翔;青青的小草钻出泥土,舒展着柔嫩的身体,随风摆动,一幅春机盎然的景色。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歌词:“画小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师:看看还画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画面:太阳公公面带微笑,高挂在天空,向四周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和国旗的图片,占据屏幕的另一半。

课件显示歌词:“你画太阳,我画国旗”

画面:校园内,高高飘扬的国旗,小朋友们仰着头,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着国旗。

师:小朋友们,当你们听到国歌,看着国旗冉冉升起,你的心中会想到什么呢?

课件显示歌词:“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引导幼儿有激情的朗读。

2、播放歌曲,完整欣赏。

3、发声练习:《山谷回音真好听》

4、幼儿随视频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你们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感觉歌曲旋律是怎样的(活泼欢快)第一遍:引导学生用高兴、快乐的心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师:你刚才在听的时候,发现哪两句是重复的?-----祖国,祖国,我们爱你”。为什么要重复呢?

师:因为只唱一句“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我觉得好像还不能够表达出心中对祖国的爱,所以还要再重复一次。那后面的那句跟前面要唱得一样吗?

师小结:后面的那句歌词和旋律虽然是重复的,但力度上应该要更强一些,这样才能完全表现出我们对祖国的爱。

第二遍:注意末句反复的力度加强

5、全体幼儿随伴奏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鼓励幼儿站在老师面前大胆演唱。

三、表演歌曲

1、启发幼儿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

2、欣赏老师舞蹈,幼儿伴唱。

3、跟随老师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国家,今天你们唱出了对祖国妈妈的爱!让我们也拿起小蜡笔去画出心中的祖国吧!

课后延伸:知识扩大,情感升华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歌唱对祖国的爱的歌曲,我们一起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听一听吧!如《国旗国旗多美丽》,《我爱北京天安门》,《娃哈哈》,《中华国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要使幼儿通过聆听、表现、创造等感受音乐的内涵和美的情感,在本次活动的教学中,我从情感入手,通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祖国的美丽图片,再通过配图有感情朗诵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在学唱歌曲中,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使技巧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串于音乐实践中,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充分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如要求他们自信大方的站在客人老师面前演唱;用身体的动作演绎歌曲尽情表现自我;欣赏老师舞蹈为老师伴唱;用KTV伴奏幼儿进行演唱请评委老师打分等多种形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幼儿的好奇、好动、形象直观思维强的年龄特点和注意教学的趣味性、自主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着眼于幼儿的自主发展,致力应用现代信息技巧优化课堂教学,使整个活动生动活泼,盎然有趣。

5.浅谈节奏与幼儿音乐教育 篇五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节奏聚会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3、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节奏的乐趣,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教具各一样、日历簿一个,磁铁若干、小棍棒、音乐磁带、录音机、铃鼓、口哨、水果卡片、水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兔子舞》将幼儿带入场:

1、请幼儿歌唱《小天使之歌》,问幼儿是否喜欢音乐?

讲述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是美的体现!

2、介绍节奏,告诉幼儿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拍手、拍黑板、踩地板、口哨、铃鼓所打出的节奏、妈妈炒菜的声音及洗衣服的节奏。

二、出示十六宫格:

1、介绍十六宫格,让幼儿猜猜十六宫格是用来干什么?

2、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十六宫格中,然后让幼儿在装有磁铁的格子里拍一下手,并给只有一个水果卡片的格子的取名,边拍边念。音乐起-----

3、从十六宫格里拿出部份磁铁,问幼儿没有磁铁的格子里要不要拍手?然后给没有磁铁的格子取名。再请幼儿随音乐边拍过念。

4、请幼儿给水果卡片找朋友,再给有两个磁铁的格子取名,然后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拍边念。

5、问幼儿一个磁铁、二个磁铁、没有磁铁的格子各叫什么名字?

三、教师小结、出示日历薄:

1、告诉幼儿一个水果、两个水果及没有水果的名字有两个,出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并向幼儿介绍。再作出总结。

四、游戏《节奏舞蹈》

轻音乐开始后,请家长同幼儿一起在场中自由舞动,并引导幼儿踩着节奏跳舞。

音乐起----

五、播放《兔子舞》,带领幼儿及家长离开课室并结束。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6.浅谈节奏与幼儿音乐教育 篇六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有趣的节奏小屋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分辨节奏的能力。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活动难点:

培养幼儿分辨节奏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幻灯片、节奏小屋卡每人一套、动物头饰四个。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我们的活动室里来了四个小动物,它们是谁呢?你们看(播放幻灯片)

(二)活动部分

1、观察小动物的房子,发现特别之处。

这些小动物想请小朋友去家里做客,你们想去吗?我也很想去。

(播放幻灯片)你们看看小动物的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节奏符号)

2、提出规则。

这些小动物家的门铃也很特别,是一种节奏门铃。只要小朋友做对了门上的节奏,小动物就会出来迎接我们。

3、感知四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

(1)老师依次“按门铃”。(如:我先去小兔的家,我要按门铃了……)

(2)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敲小候小猫小牛小兔家的门。

4、分辨四种节奏型(播放幻灯片配合)

(1)现在我要去一个小动物家,你们猜猜我去的是谁的家?

(2)请几个小朋友来选择一个小动物的家来“按门铃”。

(三)游戏部分

1、游戏“举小屋”(播放幻灯片配合)

钢琴也想去小动物家玩你们能不能帮帮它,看它能进哪个屋?

(幼儿每人一套小屋模型,分辨后举出相应的节奏卡片。)

2、游戏:“找小屋”

玩法:分别由四个小朋友举着小屋模型站在场地四周。老师用钢琴弹一个小屋的节奏型,幼儿分辨后,迅速走到相应的小屋后面。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活动室外面来了许多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去家里做客,你们想去吗?我们赶快走吧!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7.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篇七

一、在活动中, 让幼儿从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入手

如:小鸡怎么叫的, “叽叽叽”;小猫怎么叫, “喵喵喵”;小牛, “哞哞”等等, 让幼儿通过小动物的叫声亲自去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其次, 再让幼儿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如:钟表, “滴答滴答;”上楼时, “通通通通”, 下楼的“踏踏踏踏”, 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不同的走路节奏, 重要培养幼儿用耳朵去寻找各种不同的节奏。引导幼儿倾听这些声音、模仿这些声音, 拍打这些节奏。孩子们在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节奏的过程中, 对节奏的兴趣更浓了。

二、让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

如:拍手、拍肩、跺脚, 一边拍手一边唱歌, 让幼儿在有音乐伴奏和无音乐伴奏时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 这种表现自如、灵活, 教师加以引导。如小班的“拍手点头”, 幼儿边唱边拍拍小手点点头, 很自然地和着节拍拍手点头;稍大些的幼儿, 可让他们跟着音乐拍打节奏。也可训练他们跺跺脚、拍拍肩, 进而发展到跺脚拍手。如在训练|××××|×××××|节奏型时, 开始时我让幼儿随意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打节奏, 只要卡准节拍就行, 渐渐的我要求幼儿四分音符用手拍, 八分音符用脚来代替, 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训练。语言节奏在培养幼儿节奏感以及音乐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表现节奏

先让孩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 感受乐器的音色。幼儿在敲打中探索打击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 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并表现节奏, 然后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伴奏, 练习合奏。

总之, 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地具有音乐的潜能, 我认为在节奏教学中, 教师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 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这些形式, 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 了解音乐, 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音乐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8.浅谈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节奏感 生活环境 途径 感受 体验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促进幼儿提高音乐素养、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感,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全面发展。而节奏作为音乐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是开展音乐活动的首要基础,可见,在音乐活动中节奏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因此,我们把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作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那在幼儿园阶段我们要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呢?

一、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声音出发,让幼儿感受节奏的存在

音乐来源于生活。我们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节奏,如“风声、雨声、鸟叫声、走路的声音、汽笛声”等等。因此,我们老师要做个有心人,带领孩子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属于大自然的节奏,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感受声音的美妙与神奇。例如在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引导孩子听听踩高跷时发出“喀哒、喀哒”的声音,拉力器发出“哗—哗—”的声音,拍皮球发出“噗噗噗”的声音,以及在春游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节奏,感受春风吹过面庞的“呼呼”声,杨柳摆动时的“哗啦啦”声,春雨落下时的“嘀嘀嗒”声。幼儿听到了大自然中这么美妙有趣的声音,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应大胆的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体验说出来。当然,教师在幼儿寻找各种熟悉的声音节奏的同时,还应帮助幼儿及时地进行归纳整理,让幼儿发现哪些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但是节奏却是相同的,而哪些东西发出的声音相同而节奏却是不同的。例如下大雨的声音和下小雨的声音,电话的铃声和钟声,引导孩子学会感受、比较两种不同的节奏,发现声音的不同,这样既积累了幼儿的听觉经验,又能在体验中让幼儿对节奏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感受到原来在自己生活的周围有这么多有趣的节奏存在,激发了幼儿对节奏的兴趣,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节奏的存在。

二、通过多种途径学习节奏,让幼儿从中体验节奏带来的快乐

(一)用身体拍打节奏,让幼儿进一步感悟节奏。

奥尔夫认为:“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孩子的节奏感不是靠单纯的倾听就可以了,还需要通过练习让知识得以巩固。让孩子通过拍打自己的身体部位发出的声音来感受节奏,这些小游戏信手拈来,无须花费很大的力气,就能让幼儿通过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节奏的理解,无须借助音乐伴奏,效果却很好。孩子对这种可以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又能演奏出好听的节奏,非常感兴趣,乐此不疲。例如中班音乐活动《我的身体都会响》中,通过“拍手、跺脚、晃身体、弹舌头、捻手指”等等,让孩子感受音乐的节奏,既生动又形象,还能让孩子体验活动中节奏带来的快乐,真正做到让孩子“做中学,学中乐”。再如在《士兵进行曲》中,教师就引导幼儿“试试能不能用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呢?”发现幼儿运用跺脚、拍手、拍腿、打舌等多样的动作表现出乐曲中的节奏。

(二)借助图谱进行节奏训练

幼儿对事物的感知总是借助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去把握,图谱可以帮助把一些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幼儿理解和把握。

首先,教师要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设计简易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节奏及结构。例如在大班音乐活动《快乐的小厨师》中,在说唱部分“青椒青椒,切切切,切切切,牛肉牛肉,切切切,洋葱洋葱,切切切,切切切。炒炒炒,炒炒炒,青椒炒牛肉,请你尝一尝。”幼儿不容易掌握此节奏型,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图谱来帮忙,可以利用“图形图谱”,图谱上就用相应的青椒、牛肉、洋葱的简笔画来表示,幼儿通过观察图谱上的图形形状、规律等不同,来区分节奏型。

通过图谱使幼儿对节奏型的内容一目了然。幼儿不仅很快掌握了歌词内容,而且很直观地向幼儿展示节奏的不同,所带来歌曲的不同韵律,使幼儿不仅能轻松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够较准确地把握歌曲韵律。让幼儿发现不同的节奏组合在一起能创造出好听的歌曲韵律。

(三)在各领域活动中渗透节奏教学

并不是只有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才能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和培养,例如,在语言活动中,特别是诗歌教学中,许多的儿歌念起来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节奏,念起来朗朗上口。在学习儿歌时,我们就要善于引导孩子,感受其中的节奏,进一步地,我们还可以启发孩子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朗诵儿歌,将节奏训练渗透到儿歌教学当中,这样孩子不但很好地掌握了儿歌内容,节奏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三、引导幼儿为乐曲配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配器方案直接传授给幼儿,这样幼儿只知道“老师要我这样配,我就这样配”。这样使幼儿失去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在音乐区域角,提供给孩子一些学过的音乐节奏型,让孩子自己通过探索各种不同的节奏乐器,尝试为节奏型配上相应的乐器,通过不断地探索、尝试、倾听,孩子在探索过程会发现,有的乐器配上去曲子变得很怪,听起来不舒服,有的乐器配上乐曲,乐曲变得很好听,听起来很悦耳。孩子最后都能找到合适的乐器为乐曲伴奏,而在探索尝试过程中,孩子对节奏感的理解和掌握变得更加深刻更加牢固。如大家熟悉的节奏乐“大雨和小雨”配器过程中,我先引导幼儿比较“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接着让幼儿拿起各种乐器敲打,在敲打中探索哪种乐器像大雨的声音,哪种乐器像小雨的声音,有的说三角铁,有的说铃鼓,通过幼儿的讨论、尝试,分享,让孩子在选择乐器过程中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除了以上这些方式学习节奏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尝试创编节奏,或是进行综合练习,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从而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挖掘和发展幼儿潜在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表达能力。让幼儿在各种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感受音乐的美丽,感受音乐和我们在一起。幼儿音乐教育就像浩瀚的宇宙星空,理论也是百家争鸣,但是,只要有一颗细致的心,相信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颗指路明星,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2001-7.

[2]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程英,审美与快乐[M].福建:福建出版社,2008.

[4]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寒假医院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如何鉴定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