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教学反思

2024-10-04

阅读与写作教学反思(9篇)

1.阅读与写作教学反思 篇一

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地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只有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才能厚积薄发,达到所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这种高层境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自己的作品大都仰仗于先前读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叶老先生还告诉我们:“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可以说,一旦离开了生活实践的积累、思维成果的积累、语言文字的积累,那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千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唯有充分的阅读,才能有精彩的写作。阅读是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想,积累了素材,如此,写作时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充分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阅读可以影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个人的思想和观点一旦形成势必会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活动。同样,写作也会影响阅读作品的选择,阅读的倾向以及阅读的方式。

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广泛阅读,学生才能积累语言,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阅读是内化,写作是外化;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写作是提高;阅读与写作永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当然,阅读有多种目的,为了消遣,为了积累知识,对此,我们在阅读时,应有选择有目的有层次的阅读,看的书越多,视野越开阔,越能辨真假,明优劣,去糟粕,存精华。正如清代的学者龚自珍在他的《随缘诗话》中写道:“盖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吞食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菜花所酿者蜜,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读书要吸取精华,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言,写文章得益于广泛的阅读。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会有用武之地,才能让写作写出精彩,写出新颖!

但在多年的农村教学生涯当中,却发现了这样一个现状: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感兴趣,难以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尤其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再加上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甚至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早自修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学生为读而读,为写而写,没有去借阅读拓展写作思维,没有借写作去延伸阅读的层面,虽然懂得了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因此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套路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明显的个性和灵性,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简而言之,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阅读和写作的互动效应。

因此,如果不会把阅读的技巧和方法用到写作上,不会在阅读的基础上开拓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再多也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小学语文中如何将“阅读”与“写作”两者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呢?基于对阅读和写作的这些认识,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个性,读出理解,读出自己的韵味和思考,力争读出文章的精彩,从而让他们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放飞。同时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充分享受文章的精彩,享受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1.丰富学生的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1)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丑小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景阳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等。

(2)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阶段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

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识字量比较丰富,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我们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

(3)推荐与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习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量的阅读可以为习作铺垫。如学习《新的跨越》,明确了消息的写法,动员学生阅读报刊上的新闻报道,进一步明确报道的写法,为习作《写板报稿》打下基础。

(4)从时空结构上推荐有关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

(5)另外还可以有目的有层次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名作。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有时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从中截取精彩段落朗读或解说,以此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技巧。而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积极拓展阅读渠道,应让学生明白要通过各种媒介接受大量信息,我们的课外阅读也不能极限于书本,除了班级图书角里的书籍和学生订阅的杂志以外,还可以学会用各种途径进行广泛阅读。如果没有上网阅读的条件,电视中一些优秀的栏目等也是获取知识的好渠道。我们应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看到过的读物互相推荐,彼此交流。这样,学生既可以阅读到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吸收经典文学的精华,又能感受到时代的脉博,源源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吸取生活的活水。这样的语文才是活的语文。正如“问君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2.授之学生读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要因人而异,抓住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双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博览”则指读的范围要广,即博览群书,不仅要读作文书,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等,而且要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

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3.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书法、写字比赛、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第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

第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此外,老师可在班级图书角订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报刊。如《青年报》、《作文成功之路》、《少年博览》等。学生喜爱的新书报一到,大家必定会争先恐后来看,这样互助传阅也便于形成一种读书气氛。

通过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氛围,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语文的天地。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不以为苦,而是生龙活虎,兴味盎然了。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也开拓了视野。

1.读记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会如“水过鸭背”“走马观花”。

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即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即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2.读中导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在学生投入到阅读氛围中,融入到文章情节里,跟作者真正产生情感共鸣后,作为老师应该进一步趁热打铁营造一个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畅说自己在读中的切身感受和真实看法,通过“说”来检验他的“读”,而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把阅读所得渗透到自己的见解阐述中来。因此学生“读后会说”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知识财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通过阅读所得,有了个人情感和个人认识的理解,再诵读积累,这不仅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将在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沃土上,培植创新意识之芽,孕育创新意识之花。

(三)、把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

广泛的阅读使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写作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语言、词汇。但这些语言、词汇是死的,教师要激发学生把这些死的语言词汇转化为活的语言词汇,将习作置于现实生活中。俗话说:“言为心声”。写作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反映小学生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融,观念的确立,思维的碰撞,语言的积累。

1.读写结合

要鼓励学生写日记,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把生活中感兴趣的事写下来,将积累的知识运用其中,让学生在日记中自由表达。我们要告诉学生写日记并非每天要写长长的一篇,生活每天都是新的,只要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写的片断,当长即长,能短则短,并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在日记中加以灵活运用,那么死的语言、词汇就变活了,只有这样阅读中所积累的素材才有用武之地。

2.读中想象

儿童最富于想象,他们常常通过异想天开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神话般的世界,编出许许多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点是我们成人都始料未及的。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方面、文化方面、语言方面的储备,这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指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编写故事等。

总之,阅读和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务,但在实践中又是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的。因此,我们要阅读与写作两手抓,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舞好这两柄“利剑”,相信一定会“双剑合璧,威力剧增”。

小学生如何写读后感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2.阅读与写作教学反思 篇二

目前, 中学数学质量不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只是把数学教材当成习题集, 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和习惯。阅读教材成为老师的专利, 学生只要听懂就满足了, 即使老师布置预习, 学生也只是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读不出要点, 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 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的体会及创新见解。阅读正在成为阻碍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绊脚石。许多初中数学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约束, 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表现出极大的不放心, 老师的讲解充斥数学教坛, 极大限制了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表现, 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 也不过是借启发式、讨论式的招牌, 把学生往老师事先设计的结论上赶。学生的学习没有互动或互动只处于一种微不足道的地位, 学习成效很低。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与现代教育理论的严重脱节, 已明显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

具有教学研究的可辐射性, “语文阅读写作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将我们对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认识具体化, 试图形象直观地展示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以及元素间的各种组合关联, 尤其是描绘出若干具体可循的实现合作的途径;虽然“语文阅读写作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初中自主学习基础上, 具有较明显的初中学段数学学科自主学习的“个性”, 但“模型”涉及的元素、层面、途径又无不具有初中学段的“共性”。正因为如此, 结合学科特点对它稍加处理, 就能演变成初中其他学科的自主学习模型, 成为初中其他学科开展自主学习的借鉴。对“语文阅读写作法自主学习数学”相关问题的探讨, 也有较普遍的意义, 既适用于初中数学学科, 也适用于初中其他学科。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来说, “数学心得”与“错题集”也提供了方式以及详细程序或具体做法, 都可以成为最直接的参考。对教师、学生、家长的成长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自主学习策略的介入初中数学学习, 既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革命, 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革命, 对教师、学生、家长成长或发展的影响都将是极其深远的。比如错题集, 我的感觉是, 给了学生一个崭新的更为广阔的成长天地, 给了学生一个提高与反思的机会, 给了学生一种写作的自信, 给了学生一份复习的资源, 挖掘出自己的解题错误的源头。再比如说自主阅读。开始时候, 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合作状态, 我对学生说:“老师不上‘代数式’但老师给你们一段时间自己阅读课本, 独立自主解决文中所有问题, 你们行吗?习惯了小学老师保姆式的教学模式, 有少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但大多数学生跃跃欲试通过不断地尝试与训练, 后来, 多数学生进入主动自学状态, 学生对我说:“能让我们自己完成“勾股定理”的学习吗?”“让我来上这节习题课吧。”“我们自己来分析这份试卷!”我们有理由相信, 通过入学初的一段时间的培训学生会越来越喜欢学习数学。在课堂上尝试这种模式要选择学生, 选择教学内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并不是所有课都可以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担当老师的角色, 也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这种表达能力, 有的学生由于短时间看不见自主学习的好处, 便对自学数学的科学性和效果产生了怀疑, 不愿意再花时间、精力, 自学显得随意, 漫不经心, 总想摆脱这种不见尽头的压力。尽管我们花了很多时间精力进行指导调控, 但我们的办法对少数学生还不是特别有效。学习心得与错题集的写法指导和训练都要到位。总的说来, 大多数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与指导下能有条理, 有重难点的写出学习心得, 但总有一部分 (百分之十) 学生连写汉字, 写出一句通顺的话都有困难, 那么为了不放弃他们, 老师应专门单独进行强度更大的训练。错题集的书写并不是简单的订正, 应把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处划出来, 并对错误原因进行标注, 再用正确方法解得, 最好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也常看到一些学科或数学撰写错题集, 但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 所以要强调写心得与错题集的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的 (并不是所有都适合) 选用语文阅读写作法教学, 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在实践中要不断地反思、修缮、补充。在其前期的使用中, 往往因为学生适应和调整的问题, 在应试的效果上表现得不太明显, (但随着学情的改善, 应试的效应就会彰显出来。) 教师一定要本着长远的打算和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根本改善为目的, 避免只为“应试”的想法, 才能真正将教好书育好人落实到实处。

摘要:作为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不仅应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更应教会学生怎样自主获取数学知识, 怎样自主独立的解决有关问题。语文阅读写作法在数学教学模式就是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3.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篇三

1.以学生为中心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应该选择一些中心思想明确、和现实社会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文章作为教案范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个人真实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由于所学内容和他们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在进行语文写作时,也会注重写一些自己生活的感受的文章,而不是仅仅写一些没有现实意义的、内容空洞的文章。其实,任何人的写作都是一项社会性的活动,写作者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打动别人,其文章才有生命力。现实生活就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庞大素材库和灵感的来源。例如:在学习《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创作型的阅读,先后挑选班级的几位同学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在他们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根据自己的理解再重新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但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物心理活动,还学会了分析文章,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2.以读带写

以读带写也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带动写作,充分发挥课文对写作的导向作用,读为写引路,读为写创造条件。因此,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读好这篇文章。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做的事,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做适当的处理而已。”例如:学习鲁迅的《雪》,这是一篇比较明快的散文,景物描写生动细致,用词准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诵这篇散文,将这篇散文中的点睛内容指出来,让学生品尝到其中的甜头,进而可以取“我家乡的雪”做为本次写作题目,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提升其写作能力。

课文自身就是写作的例子,是典型的范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分析,利用课文材料对学生进行多种训练,训练方式主要为:改写、扩写、缩写以及续写。例如:将《五柳先生传》改为《我的老师》,这种改写彻底将原文中的中心人物进行改写。形式的改写是指将文言文改为白话文,将记叙文改为说明文……例如:将《小石潭记》中的有关部分改为《门前小潭》,通过这种改写,不仅改变了原文的文体,而且还改变了语言,使学生对原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扩写是指对课文进行合理的拓展以及生发的训练,从简单的句子扩写到段落的扩写,最后到全文的扩写。例如:学习《愚公移山》后,让学生以“愚公的智慧”为题扩写一篇文章。缩写与扩写相反,就是对句子、段落以及全文进行缩写。续写是指将一篇已经写完的文章进行续写,例如:在学习《孔乙己》之后,教师可以以《孔乙己之死》为题对原文进行续写,通过续写不仅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还能够提升写作能力。

3.以写促读

先读好文章,才能够写出好文章,同时写作又可以促进文章的阅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这三种形式实现以写促读,分别为先写后读、写评论以及写读后感。例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写这一类的文章,在写作中遇到困难时,再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评论是指在阅读课文之后,对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特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评论不同于读后感,它是对文章内容、质量高低以及表现手法进行评价分析,培养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之后,学生对范进这一人物特点有着不同的看法,对其评价有褒有贬,让学生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生对文章的阅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进行一定的改革,适应当前教育环境。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进行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以读带写,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共同发展。教师实施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对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4.开题报告:课外阅读与写作教学 篇四

一、课题的背景: 1.语文学科特点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语文的性质作了定义。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读和写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其具体目标:阅读能力应该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写作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2.改进阅读和作文教学的现状的需要

就目前而言,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往往是分离脱节,阅读教学往往停留在对阅读对象的认识,分析和欣赏上,甚至只在一些字词句等方面作单纯性的分析和探讨,不能很好地从具体课文的阅读中吸收写作所需的诸多营养;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从典范课文的阅读中求得和获取写作的素材、技巧和方法,因而形成不了对课文阅读的内驱力。本课题旨在寻找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渗透,以阅读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3.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一步明确“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这里的“语言实践”我们认为写作活动是其重要方面。《课程标准》同时明确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引起对阅读和写作教学的高度重视。

二、我校课题研究前期概况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重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其中课外阅读尤为重视。多次开展阅读竞赛、作文竞赛。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式申报“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课题实验,并获批。我们课题组成员已经形成了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培

养学生语文素养,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三、理论假设:

阅读是知识吸收、消化的积淀过程,而课外阅读又是课内阅读的合理延伸和补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阅读量大,吸收、借鉴得多,可以增强语感,久而久之就能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反之,阅读面窄,知识信息量少,语汇贫乏,在写作时往往提襟见肘,常会感到无话可说或无法表达,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四、课题实验准备

(一)、组织准备:

(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课题组成员分工,具体实施,系统研究;(2)、明确实验班、对照班;

(3)、按照整体实验的要求,使本课题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4)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集中学习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二)、思想准备

(1)、在观念上,抛弃那种只要将课本读烂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旧思想,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渠道的封闭系统,充分利用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尽可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语文的机会和知识信息,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2)、在资料上,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使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3)、在目标上,着力学习教学法、教育学,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便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课题论证的条件:

(1)、从过去的实践看,我们已为本课题的实验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从学校的发展战略看,“科研兴校”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3)、从师资状况看,参加课题组的成员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能熟练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工作有敬业精神,是完成课题的重要 2

保证。

(4)、有一定的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验做好一切准备,增加图书室的藏书,订有较多的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计算机房联机上网,以便让学生从网上查询资料,获取信息。

(四)、课题组成员:梁华、丘晓影、翁凤英、范忠敏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旨在寻求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语文教改之路。

(二)、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试图建立课外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理论,摸索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方法。

2、建立健全我校语文教学机制,制造学习语文的浓厚氛围。

3、通过课题研究,实现以下目标:

(1)、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能力大大提高;

(2)、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作文水平得到显著提高;(3)、教师理论水平得到提升,教学效益得到提高;

(4)、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促使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渗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六、研究的内容:

指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有效的课外阅读,寻找与作文教学的结合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作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以及学会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将阅读中的信息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束缚,让学生自由发挥。

七、课题研究的构想和设计:

(一)、开题后的主要工作: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强化科研意识。

我们认为,深入而充分的理论准备并贯穿于始终,对于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题后仍要认真地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和相关的理论以及新的科研成果经验。在此基础上,掌握原理,积极研讨,进一步改变教育理念,强化科研意识。

2、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推进研究性学习。

因地制宜,因班制宜,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达到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多提问题,提好问题,促进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加强课题管理。

(1)、加强科研方法的学习、交流和研讨。

(2)、重视课题资料的积累和使用,建立课题档案和数据库。

(3)、定期做好课题总结、汇报工作。

(二)、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论,提高对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搜集部分学生的小习作,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对全体学生抽样调查课外阅读情况,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全面实施研究,分阅读和写作两条线同时进行,分三个阶段进行检测和评估,注重积累课题研究的资料。

3、总结阶段

全面检测,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准备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比较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摸底,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跟踪研究。

2、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兴趣小组,开展阅读写作活动。

5.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篇五

初中英语的阅读材料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主要渠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作文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源泉。通过阅读可以扩充词汇量、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因此,可以通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阅读要求的是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只有通过阅读的逐步领会,才能转化为写作的正确表达。很多教材的编排为英语写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素材,为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从而实现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整合。

如果没有大量的有效阅读活动,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不把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知识、篇章结构、文化知识等信息输入自己的“资料库”里,并不断使其内化,就不可能写出详实感人、意义连贯、结构完整、符合英语语言规范的英语作文。在英语教学中,写作往往是阅读教学后的重头戏,写作是学生把在阅读中获得的零散知识进行整合,再从整体篇章结构出发,利用所学的句型进行组篇。仁爱版英语教材的编排为写作训练提供了很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Section A、Section B的话题素材和Section C的阅读课文章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我在日常的初中英语教学中,依托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实施英语写作教学训练,学生复习了话题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整合内容的方法。

教师在阅读文本前要重视新词汇的呈现和运用,教师要精心设计文本导入,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提前接触大量的新词汇,排除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在阅读前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分析文本标题,来预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篇章结构分析,熟悉文本的体裁、框架和内容,从而不断为学生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完成阅读活动后进行学习活动,是读与写结合的最好体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提炼篇章结构的基础上,着手写作实践,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有机整合。通过阅读后的复述、改写、仿写和创写,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实现初中阅读教学与写作的整合。

6.网络环境下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篇六

湖南省衡山县第四中学 赵新连

(一)现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也影响到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本文试图从目前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网络环境下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整合信息技术利用网络环境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来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环境 阅读与写作教学 现状 特点 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2000年10月26日,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探索业已拉开帷幕。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和高效性,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

语文,是人们学习、工作,赖以思维并进行交际的基本工具。当信息化成为当今人类的重要特征,信息高速公路上的WWW(全球信息网)、E-mail(邮件)、Archie(信息查询)、Netnews(网络新闻)、QQ(网络聊天)等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交往、学习乃至工作、生活方式的时候,传统的语文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在阅读方式上,将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并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阅读;在写作方式上,将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从传统纯文本写作到超文本结构的谋划与写作,并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走向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以及在远程交流中阅读与写作的协同化和群体化(如上传、下载、聊天等)。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这些变革,是不以传统的经典的语文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国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上机能力还不强,掌握网络技术和学习新的阅读及写作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语文教育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整合的争论多于行动,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转变观念,认识网络,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二)特点

所谓网络环境,是指构成国际互联网(Internet)以及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局域网络物理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软件。网络信息,是指网络上储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信息内容本身、记录信息的载体、信息的表达形式、信息组织的结构和信息传播的手段等要素。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们选取、组织、序化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特点,在数量上具有海量性,在种类上呈现多类型、多媒体、跨地域、跨语种的特点;在分布上是分散、开放但具有独特的超文本链接和模糊检索关联的统一体;其形式特点则凸显出交互性,基于电子平台、数字编码基础上的多媒体超越了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集中了语言、非语言两类符号,能从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媒介,能以不同的方式述说同一事件,能触动人类的不同感官经验,在本质上成为人机互动的共享媒体;在效用方面,具有共享性、时效性、强转移性、强选择性和高增值性等特点。网络信息资源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这就恰恰应合了人本主义和素质教育倡导的主旨。当不少语文教师正在对传统的CAI课件欲做不能、欲罢不舍的尴尬局面中,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已经展现出更广阔的天空。一位具有时代感和责任感的语文教师,不能不对此予以强烈的关注和积极的投入。

语文教育信息资源是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它在网络计算机上的存储位臵,可分为泛在资源、导航资源和本地资源。泛在资源即未做过信息代理的学习网站,包括大型网站的搜索引擎以及其它广泛存在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资源一般作为学习的辅助材料,它通过目录的形式已完成了非本地资源的信息代理工作。P2P导航资源,是页面到页面的组织方式。它主要以标题的形式组织代理信息资源,点击标题即可到达文章的真实IP地址;S2S导航资源,则是站点到站点的组织方式,如网站首页的友情链接等。本地资源是指存在本地服务器或计算机上的信息资源,内容经过深度加工,结构良好,如CSC电子备课系统、K12教学资源等也属于此类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结合学校的网络硬件环境实际,选择利用不同的教育信息资源。

近几年来,中文网络教育资源与日俱增,以语文教学为主题的教育网站也有了一定的数量。过去语文教师中只有极少部分的先行者费时费力封闭式地制作课件辅助教学的状况,将由于网络环境中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和开放而得到根本的改变。现在很多的教学网站(页)就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

(三)整合

近年来,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基础教学领域的迅速扩展,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及其培养在各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美国对中小学信息素养的要求,简而言之有以下八条:

1、具有信息修养的学生能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2、能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3、能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4、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5、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

6、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7、能认识信息对于民主的重要性。

8、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根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信息论看理解能力,它应当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有效地吸收、存储并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而表达能力,则应当包括运用文本和超文本表达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基于上述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在语文的理解和表达体系中,阅读与写作是最重要的板块。如前所述,在信息社会的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力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指导学生学会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和写作。

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大致有五种类型:一是为大体了解读物内容的浏览性阅读,二是为透彻理解读物内容的理解性阅读,三是为获得审美愉悦的鉴赏性阅读,四是为提高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借鉴性阅读,五是为研讨特定的探究性阅读。从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看,浏览性阅读(博览)和探究性阅读(精读)未能受到重视。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阅读应以博览精读为目标,使学习者以现代化的开放性的阅读心态,适应网络信息全方位、高密度的资源特征和呈现方式,适应信息社会对新一代公民文本表达并兼具超文本表达能力的要求。

浏览性阅读要求是经常浏览书报杂志和网络信息,能快速提取主要信息,准确筛选所需信息。探究性阅读则要求围绕专题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并能针对专题提出自己的某种见解。阅读过程中的浏览与探究,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阅读与写作,都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在上,可以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的有关文本,并进而开展探究性的系列活动。在教学过程上,湖北省李克刚老师设计过如下的学习流程:

1、明确方向,提出建议。如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组织学生在Internet环境下,以“传记文学”为方向进行阅读,进而要求学生在网络上把该文改写成《刘和珍君传》。

2、主题搜索,制作卡片。在明确方向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制作读书卡片,初步筛选、收集信息。如在开展《祝福》阅读教学时,有的学生就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寻找相关信息,把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集中在一起进行。

3、归纳整理,分析理解。即引导学生对各种资料进行归类,学生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4、展示观点,深入认识。在占有大量信息并进行初步归类加工后,引导学生继续完善、加深对阅读主题的认识,对重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事理。在网络环境下可以组织学生在聊天室里写作,发表看法,交流意见,衍生创造出新的信息。

网络环境下以博览精读为目标的阅读,是以信息论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阅读对象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有更为丰富的即时的网络资讯、多媒体信息。通过博览精读,学生将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联系生活提供更多的条件,从而扩大学习时空,激发写作兴趣,有效地强化作文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时下的网络空间已经为学生发表作品提供了极为自由和广阔的阵地,学校、学科、班级、个人主页正层出不穷,E-mail(电子邮件)、ICQ+Netmeeting(网络寻呼+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栏)、MicroBlog(微博)等也都可以成为学生发表作品交流信息的良好载体。学生对作品发表欲的满足,将直接激发创作欲,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语文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同步提高。

7.激活高中语文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篇七

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 有效链接生活经验, 不断激活阅读与写作教学

生活处处有语文, 留心观察即文章。“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随着教学视野的逐步开放, 人们对新课程语文教学逐步产生了一种新的认识和评价。在高中阅读与写作教学中, 我们要始终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 把校园语文学习逐步引向丰富多彩、无限发展的社会生活之中, 为阅读与写作提供源源不断、活力四射的有效支撑。那么, 如何才能把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成功地转化为语文学习中的有效资源呢?本文以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学为例, 有教师如此开展了个性化教学活动:首先,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体感知来理清文脉, 为进一步探究文本做好了铺垫。其次, 从“父亲的背影、动作、语言和儿子的眼泪”等四个方面, 引导学生一边精心赏析文本, 一边在自主学习中质疑探究。再次, 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和生活体会, “让读者更好地走近作者, 走入作者心扉, 有效实现两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教师在用多媒体演示现实生活中“父慈子爱”感人事迹的同时, 让学生们讨论交流发生在自身或周围的“背影”故事, 以人感人、以情煽情, 有效地实现了教学与生活的链接相通。最后, 要求学生以“生活中的背影”为主题, 完成一篇消化性的体会文章。整体上显得自然流畅、大气夺人, 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突出了语文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阅读材料积累, 有效训练思维创新, 不断激活阅读与写作教学

自古就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诸多教诲之言。写作材料一般有三种来源, 即课内文本阅读、课外文本阅读和生活材料积累。无论怎么说, 都要求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积累, 为应用写作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多阅读外, 更要注意阅读教学的策略和艺术。比如, 把文本知识转化为探究问题, 从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思维。与此同时, 还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的强化训练, 尤其是注重在写作思维方面的创新训练。“千古文章意为高”“文若春华贵出新”, 即属意于此。写作是对思维的整理, 有了思维的创新, 写作才能有所创意。如韩愈在《师说》中的创作思维, 突破了一以贯之的传统、惯例和常规,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现出美来”, 这种逆向思维所写就的“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石破天惊之文, 既富有哲理又新人耳目, 即使在今天, 我们依然能够仰望其熠熠新意。因此, 我们要通过日常开放性教学, 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从而在“一人多面”“一物多写”“一事多想”之中, 有效激活他们的创新潜能和细胞。

三、努力注入情感元素, 有效丰富动力系统, 不断激活阅读与写作教学

8.浅析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 篇八

一、新课标对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的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在写作方面主要要求为:1.学生要能够对学习过的文章进行复述或者是写出简单的文章摘要。2.在给予一些简单的文字材料或者是图表信息后,学生能够根据这些内容写作出小短文。3.学生的写作内容,要能够观点明确,语言通顺,无语法、句式等明显错误。4.学生要能够分清文体,能够正确完成考试要求。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十分具体,也十分完善。对学生的写作教学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注重教授学生关于写作结构、写作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信息提取、信息处理、明确观点、理清思路等方面的教学。当然,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比如,基础语法概念模糊不清、病句多、“中式英语”、简单句使用偏多、信息处理凌乱,表达缺乏一定的逻辑性且言之无物等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根本写不出正确的句子,更谈不上写漂亮句子和使用高级词汇及句型了。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基础。读英语文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例如,单词、语法、句式等基本内容这些都是有利于学生写作的。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逐渐学会用英语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更为广泛地阅读英语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的阅读材料不应仅仅停留在课本的范围,要为学生推荐一些报刊、杂志等适合高中生课外阅读的英语读物。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穿插写作训练,因为大量的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提供了写作素材。在阅读的过程中穿插写作教学,学生正好可以利用阅读到的素材开展写作,并且写作的过程中还能够及时运用到阅读过程中掌握的词汇、语法、句式等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提高了效率。比如,对教学模块五 Unit 2 The environment这个单元的处理,让学生先带着任务去观察图片——about the effects caused by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要求学生思考目前的现状,然后带领学生阅读Reading部分,这是一篇关于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的电视辩论文章,让学生Look at each paragraph of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write down the main ideas of each debater,让学生从结构上及整篇布局上有所把握。再让学生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make an outline,这样就会重复一些细节及关键词,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复述。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一些其他有关环保的文章,比如,此单元的Project的两篇文章。然后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过低碳生活的文章,最终落实到笔头训练。

另外面对Internet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站,例如,英语写作网(http://www.4ewriting.com/),英语ABC(http://www.english.ac.cn/),旺旺英语(http://www. wwenglish.com/),我爱英语(http://www.52en.com/),牛津英语网(http://www.oxford.com.cn/)。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能够提高写作水平的英语资料。例如,名篇欣赏、英语新闻、名言隽语、英语写作、外籍教师修改作文、经典名篇等精彩内容。有的时候我也会把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的材料下载下来,让学生在课后相互交流,甚至在写作课堂上选择使用适合全班学生的经典材料。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兴趣和好奇心将会教给他们更多。当然,学生可以交流自己发现的好网站,这样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例如,结合学生最喜欢的网络世界有关的文章Virtual reality.可以引申出去的讨论话题是“电脑对于人们学习生活的影响”。作文题目可以是“The effects of computers on peoples daily life”.从以下两点展开: The positive effect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学生以自身的经验和体会,有感而发。例如,Positive effects:Students can have access to latest informa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our study; It is a useful and convenient tool for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 to do many businesses; It can help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ll over the world through emails; It can also help people to relax in peoples leisure time; etc. Negative effects: students being obsessed by computer games may result in losing interests in study; Virtual reality may give some students or adults chances to do something wrong or even illegal; Some unhealthy information may greatly affect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etc.利用这些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尽可能发散思维,最终就会从句子变成语段,直至形成一篇文章。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阅读教学,同步发展

文章写完后教师要及时对作文作出批改和学习,这样可以实现学生写作阅读的同步提高。一方面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阅读。学生还可以互相阅读,通过自评与他评来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找出自己文章中不足的同时,发现其他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一些较好的范文。使学生对照范文发现自己的不足。当然范文不可能涵盖所有写作方式、方法,并且学生作文中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我在教学工作中采用了学生评改的方式。当然,在评改的过程中,如果有不明白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无法确定的地方还可以跟教师交流。学生通过批改作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写作内容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吸引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写作。

总之,阅读和写作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一直把两者融合在一起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当然,我们切忌盲目地掺杂在一起教学。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既要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又要收到一定的写作教学效果,让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9.有感于小学低年级阅读与写作教学 篇九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主观能动性常常被学生的心理水平所制约,因为单靠一两句话,并不能进一步满足他交流信息、倾吐感受的需要。因此,就推动他进一步去学习运用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子,学习连句成段。据目前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听说读写分离,重技巧轻素材,重写轻说的教学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探讨提高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兴趣,唤起表达欲望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由于儿童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写作时,有很大的热情。而他们一旦发现写作(写话)没有想像中的那样有趣,那样自然顺利时,便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形成惰性。为了使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从激趣着手,使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充满情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可采用以下方法调动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一)基于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美

统观一二年级教材,我们发现其内容多涉历季节特征、宇宙奥秘、地理景观、风土人情等,是运用童话、诗歌等直观形象、生动富有意境的方式呈现,画面感强,充满童趣。这样的教材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同时又给学生一个思维驰骋的空间,乐其文亲其道。教师不仅要留意发现其中的语言文字美,而且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语言的意象美、音乐美、情趣美、人性美。如《大海睡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美妙的画面再现了静谧的海,调皮的星星,可爱的月亮,很快把学生带入情境。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根据内容划分出音步(用“/”表示),确定朗读的重音(用“·”表示),引导学生轻读儿化音“风儿”“浪儿”。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顿挫舒缓的音步,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与画面的意象美一同呈现,极具感染力。在朗读《狼和小羊》、《北风和小鱼》、《世界多美呀》这些稚趣的文章时,学生或愤怒狼的蛮横,或怜惜小羊的柔弱,或不屑北风的霸道,或摇头晃脑感受世界的美妙,情趣盎然。对不同的文本,分角色朗读不但能让学生读好课文,还培养了他们对朗读的热情、兴趣,增强他们的语感。

(二)立足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

激趣不仅要基于文本,还要立足生活。因为生活是写话的源泉,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和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写话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春夏秋冬,到处都有写话的素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带儿童到农村去。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树木、清脆的鸟叫、成熟的庄稼、淳朴的乡下人„„面对大自然的美妙,孩子不会无动于衷。当他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吸引住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兴致勃勃地讲述,而爱思考的孩子会不住地提问:为什么有的树叶黄了,有的树叶还是绿的?为什么天空这么蓝?有了情感的触动,就会有倾吐的需要。

(三)抓住契机,培养写话意识

1、点滴,进行说话渗透 儿童在学前时期,已基本具备了言语交际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比较丰富的口头词汇来正确造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们词汇积累不够丰富,言语表达还很不完整,还不善于独立地、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连贯性的表述,所以,我们应该从平时抓紧一切机会和学生练习。在课外休息时,有目的地和学生拉家常,谈谈生活琐事。但一些孩子可能胆小,不爱说话。一些即使说了,或语无伦次,或过于简洁。针对这样的问题,早在1957年,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就提出要培养儿童说完整的话的习惯,并进行了“我们教室里有六块黑板”的成功启示。刚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连词成句,顺应语言逻辑,如“门口、一只、可爱的、蹲着、小花猫”,这几个词语让学生连列。接着,可以问学生几个逻辑性较强、前后有联系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一段话就出来了。如课本上有个口语训练题“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为什么起这个名字?”让学生回答后再连起来说一遍,这样,一篇简单的自我介绍就完成了,经常与学生交谈还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课堂上,通过课堂提问来调动全体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可指名个别说,开火车说,同桌互说,四人小组轮流说等,对说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胆子小的学生就多鼓励启发。充分激发孩子们说话的兴趣,不仅比谁敢说话,而且比谁说的好。让学生自我发问,相互回答,相互质疑,鼓励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偶发,调动写话情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静悄悄,但小学生之间难免磕磕碰碰,今天你拉我的小辫辫,明天他撕我的小人书等。教师不能批评一下了事或者各打五十大板,要给学生提供反省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人际关系处理中认识自己并认识他人,实行自主原则,培养独立性的主见品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教师可以让告状的小朋友写写“状子”,引导“被告”写“辩词”,这样既缓解了互相之间的矛盾,又培养小学生的写话能力,从作文入门时期就意识到写作的作用。另外,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教师处理利用得好,会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比如,正在上课,从屋外飞进一只蜻蜓,晃荡一圈后落在窗上,想再次飞出去,却怎么也撞不开玻璃。它着急地不停煽动翅膀,小朋友们也都好奇地瞪着它,替它着急。这时教师不妨因势利导,让学生把蜻蜓飞进教室的前后情况进行描写,再进行相互交流,也是课堂生成的妙笔。

3、画画,彰显图文情趣

画画是儿童表现自我的形式之一,是创造性的萌芽。利用画画带动写话,是培养学生作文表达意识的好方法,因为学生有内容可说可写。对于依画写话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可以这样诱导:“你的画这么漂亮,给你的画配上几句(或一段)同样漂亮的解说词不是更好吗?”具体指导时可引导学生从画的主题、布局、空间、色彩等方面展开,让学生依画写话,有话可写。对画画有天赋、写话有特长的学生还可提出发展性的要求。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激发儿童依画写话的积极性。

二、师生互动,碰撞思维火花

低年级说话写话,就是要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以观察为基础,着重训练智力技能。

(一)注意观察思考,加强生活积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观察是儿童学习的基础,如何进行观察,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教师应该给予全面的指导。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 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观察要有顺序。小学生写话,条理不清,言之无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做到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 观察必须有重点。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写话时的千人一面。比如写雨,让学生通过观察能抓住小雨细无声、大雨似珠帘、暴雨倾盆而下的不同特征。再如写社会中人的眼睛,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双不同的眼睛。不同场合,同一双眼睛表现出的神情也不同,人在好奇惊恐时会瞪大双眼,欢乐大笑时眼睛会眯成一条缝。通过引导学生抓特点观察事物,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使学生在写话中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观察要全身心投入,持之以恒,同时要注意积累,写好观察笔记。

(二)学会联想想像,拓宽写话思路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像是创造力。人的想像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像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写话教学是发展学生想像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想象力的丰富也有助于学生写话水平的提高。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小学生天真烂漫,想像力丰富,一有机会就尽情地施展他们的才能。配乐表演童话,展开双臂学小鸟飞翔,抓耳挠腮扮演小猴子„„很容易激发创作热情,儿童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惟妙惟肖地表演得生动形象,入其境顺乎情,说得轻松愉快,自然写起来内容也比较充实,笔调也会顺畅。通过观察录像、录音录下有代表性的画面和声音,如风声、鸟鸣声、犬吠声、狼嚎声、汽车声、打谷场上的欢笑、城镇早市的喧闹„„通过某些特定场合的录音,让学生想像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了什么事,进行简单的四要素想像作文,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的手段。如在一年级教学中,要求学生用“爱”造句。由于小学生知识肤浅,若照本宣科,学生能说出诸如:我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句子。如果适时播放国旗飘扬、黄河奔流及一些动植物的录像,进行点拨,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倾刻间便能说出“我爱逗人的小猴子”、“我爱鲜艳的五星红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有谁不深深地爱她呢”等精彩的句子。借助电教媒体以形象思维促进抽象思维,完成从“物”到“意”的思维转化,从而通过铺设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较为成功地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2、挖掘教材,拓宽学生想像的空间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学生在学校接触的较多的是课本,如何让生动有趣的教材活起来,挖掘教材之源,是对未来教师的挑战。《锄禾》,可以追问学生:想对当时的会剥削人的地主说些什么,从情感上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学《乌鸦喝水》,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乌鸦想一想,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无独有偶,阅读《狐狸和乌鸦》,更能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狼和小羊》最后的结局怎样?童话是专门针对儿童的心理送给儿童的最美好的礼物,内容浅显易懂,又给儿童一个独特的想像空间,让他们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构建自己的“童话”。课文的插图,也是挖掘学生想像的源泉,不能“只缘身在此山中”。

3、积累语言,提高想像的表现力 想像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指导学生写话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写话时常常无话可写。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一是限期积累,每人备《采蜜集》,每周摘抄两首古诗,或儿歌,或精彩文断、名人名言,并要求熟读成诵,力求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坚持不懈,从而为写话建起一座资料库。二是交流提高。利用班队课、活动课开展“与好书共起舞”的朗诵会、故事会,评选出“朗读能手”、“故事大王”;举行阅读知识竞赛,让学生把看过的书中的一些文学知识或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编成考题,进行比赛;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并且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三是评奖激励。展示《采蜜集》,组织评选“蜜蜂奖”。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实,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外,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写话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写话的兴趣,把以往的“要我写”变为今天的“我要写”。

三、提倡“三不”,放飞写话情结

新课标提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创作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小学生作文要淡化文体、淡化形式,倡导自由表达。我们要鼓励学生顺其自然的表达,有什么话就写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作文应是真情的流露和心声的表达,教学中要去掉限制,提倡“三不”,引导学生善于表现真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

(一)不限制写话的篇幅

在写话起始阶段,不要求学生对事物叙述得多么具体生动,也不限制书写的篇幅,只要能写好一句话,把话写完整就行。比如,布置学生:写一写你最高兴的事。有的学生写道:今天,老师表扬我读课文流利,我很高兴。语句中学生并没有把自己读课文怎么流利。老师怎么表扬他写具体,但是他把句子写得通顺完整,就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就使孩子觉得写话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一句完整的话就好了。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教学生初始写作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教学生写日记时,学生说不会写,他示范了一下,说今天的日记就一句话:今天开学了,我来到盘锦小学上学。再写上日期,画上天气就好了。日记就是这么简单!第二天,许多同学就真的只写了这么一句话。魏先生继续鼓励学生,开学第二天要写两句话。顺其自然,跟学生达成默契,第三天不用说学生就知道要写三句话。给三句话的文字起个题目,内容有所指向,这样就水到渠成地会作文了。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更应该肯定他一字一词的进步。不强求,循序渐进,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二)不强求生动具体

写话质量方面,不强求学生把周围的事物写得多生动具体,词语怎样华丽,只要学生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得清楚,能让人明白就行。依据低年级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写话要求坦率、真实、简单,做到“我手写我口”,未必强调语言的精致、凝练。一位老师的工作日记中记述过这样的例子:一年级下半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看到什么。学生写道:开学第一天,我就看到学校门口插了许多彩旗。有的写道:开学第一天,我看到许多同学都来上学。这些句子没有动人之处,但是孩子们是把自己看到的场面写清楚了,让人看懂了,我也 给予了鼓励表扬。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不少识字量大、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他们不仅能把一句话写完整,而且能够写几句话,甚至写一段话。比如,有一位学生写自己骑车的经过:星期六,我想学骑自行车,可我怕学不会,别人会笑话我。妈妈说:“你还没有学,就怎么知道自己学不会呢?你去试试吧,你一定能学会。”妈妈的话增强了我的信心,我就去学骑车了,骑了好长时间,我才学会,我真高兴啊。对这样的孩子,我让他们把自己写的话读给大家听。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些写话能力强的孩子学习。成功的案例很多,贵在实践中探索。

(三)不固定写话的内容

在写话时,不过多限制写话的内容,写什么内容都行,低年级学生爱写写画画,可以让他们图文结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可写的内容就很多,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便对写话产生极大的兴趣,有的学生写自己高兴的事,画上灿烂的笑脸,有的写和父母外出游玩,有的写帮助父母做家务,外出寻找春天的过程中,画画刚冒出小脑袋的嫩芽„„尽管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经验不同,尽管写出来的长短多少不同,但都乐意去写,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而这些充满童真、稚气的话都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展现。有时过节放假或学校有重大集体活动时,就要求学生把这些集体活动作为写话的内容。比如,“六·一”儿童节那天,学校号召大家装扮教室,准备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度节日,活动过后让学生畅谈印象最深的场面,然后就把活动作为写话内容。自由捕捉与共同聚焦相结合,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发生的许多事都可以成为写话的内容,感受到写话是一项轻松自在的学习活动。

四、妙评巧点,呵护心灵净土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是用来表达思想与人交流的,是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一种交际工具,它不是应付老师的一个任务。因此,低年级教师应十分重视写话训练后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在写话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功感,持续激发其写话热情。

(一)调动情感,用心与学生交流

千篇一律的一个“阅”字,容易减却学生的写话热情;那等级性明显的“等第”,同样让学生难以跨越层次,不能够明白自己有没有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形象传神的情感符号,跟学生一起情感共鸣,达成共识。比如运用情感符号批改:画只眼睛,表示学生是火眼金睛,善于观察;画只大拇指,表示学生很能干,善于把动作描写清楚;画对翅膀,表示学生很会联想,拥有丰富的想像力;画个问号,表示再仔细想想,可以改一改吗?情感投资,教师不应吝啬。

(二)小题大做,树立写话自信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句简单的夸奖都会让学生兴奋不已,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更何况放大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精心挑选不同个性的典型语段进行展示与评议: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再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还可以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小作者们喜滋滋地在大家的赞美声中,享受着冠名“小作家”带来的快乐。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写话成果的机会,可以几人一小组,组中开展“寻找闪光点”的评议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画写结合的方式写日记,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到网上论坛中,让大家一起参评。学生好胜心强,会促使他们一遍一遍修改自己的日记,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这样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好品质,又能激起学生的求成欲,争取创造出更好的佳作来。

(三)人文熏陶,表现真善美 教育无疑是让我们的孩子懂得爱,懂得美,懂得自由,懂得欣赏,懂得创造,发自真心的爱自己,爱身边美好的一切东西,同时去学会鉴赏,辨别是非,要实现这些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人文熏陶,所以,我们在写话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之余,更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引导他们主动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话素材,在生活中体味真善美。要关注人性本真,就要让学生写真情实感,“写自己想说的话”。对学生写话的思想性应当有信心,不能脱离实际地要求学生写话立意的深刻新颖。在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向上,辨证地看待问题。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低年级作文教学效率,要把这四点有机结合,要让孩子们海量地阅读课外书,以日记天天练为载体,进行说后写、做后写、学后写、看后写、想象写等多种形式小练笔,促使学生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讯地址:宜宾市翠屏区南岸凤凰小区 单位名称:宜宾市翠屏区象鼻中心学校 姓名:刘宏

上一篇:安阳师范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请假制度下一篇:价格促销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