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豫有约

2024-09-24

浅谈鲁豫有约(共7篇)

1.浅谈鲁豫有约 篇一

55.80后婚姻(鲁豫有约

yi.80后婚姻(鲁豫有约

《xx》观后感

摘要:视频里的两个家庭很具有代表性,反映出了许多80后婚姻的现状,网上针对“80后”的评论也是多种多样的,闪婚、闪离、试婚、网婚、退婚„„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结婚成家,时髦说辞也跟着层出不穷。“8...视频里的两个家庭很具有代表性,反映出了许多80后婚姻的现状,网上针对“80后”的评论也是多种多样的,闪婚、闪离、试婚、网婚、退婚„„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结婚成家,时髦说辞也跟着层出不穷。“80后”作为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一方面享受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优越的物质生活、由电视和互联网带来的最丰富资讯途径,接触到大量前卫、时尚的观念;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并没有被这些新潮的观念抹平。传统与现代观念强烈地冲撞着“80后”,当他们顺势把这些矛盾带入到婚姻中时,就让原本不易的婚姻愈加艰难。

现在的80后的婚姻基础不像过去的那么单纯,嫁了就是一辈子,没钱也要过日子,而现在的发展趋势就是你要有票子、还要有房子,最好还要能有车子。以这些物质条件为基础的生活才能满足80后大多数人的婚姻,以上纯属我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全副,也有很多女性不要求物质条件如何如何的,我认为这样的婚姻比有物质条件的婚姻更牢靠。

去年统计数(__qu4 nian2 tong3 ji4 shu3)字出来了,离婚率到达17.8%,首次超过结婚率,而且大多数是结婚不久就劳燕分飞的新婚男女,80后为数不少。其中很多以白领阶层为主,其实他们物质生活都很丰富了,但是对于婚谊⊥家庭观念都很生疏,结果没能及时进入婚姻生活角色,彼此抱怨,结果大多闹到不欢而散。一个词,就是“现实”把他们害惨了,现在的社会都教会了我们如何寻找利益和物质,却没有教会我们维护好和尊重一个小集体的利益和价值,比如婚姻家庭,结果每个人都要求自我,大家都自我,所以最后都自我生活了。所以,现在有专家说,中国能够要进入剩男时代,女性只会找比她优秀的男性,所以最低层的男人大多都没有着落。而是事实却给了职业和白领女性一个冷笑话,由于比他优秀的男性有比叫多的追求者,结果他们有更多机会偷吃,能怪谁呀,当男人和女人一样现实,这就是很自然的事。

当“80后”刚开始婚姻之旅,就遭遇了夫妻信任危机、家庭成员无法相处、金钱与家务管理浑乱、各种矛盾与摩擦不断等问题。高离婚率不仅是个人问题、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国家经济问题,一件离婚事件大多会增加一个家庭单位,相应的住房、供电、供汽等也会增加一个消费单位,最终只会增加资源消耗。无论从个人的生活还是从社会生产来说,我都很不赞同小猪很轻松说出的结论,虽然我认为这是事实,但是事实不代表合理性。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变相的门当户对主义,结果造成大家不是追求幸福而是为了享受物质去结婚和组合家庭,最终一直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就没有根基了,大家貌合神离睡在一起,一旦矛盾发生就不互相体谅,闹个离婚就成了新婚夫妻的家常便饭了。

有关专家针对“80后”的婚姻状态下过这样的结论:“80后”正在逐步驰皙社会和职场的中坚者,而他们的婚姻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会是未来社会的巨大隐患。所以,我觉得,从合理的角度出发,我认为,“80后”结婚,不但要考虑经济基础,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双方感情是否和谐、婚后家庭分工和各自责任认同。我想,结婚毕竟是一件人生大事,大家还是要比较慎重。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只有一个模式,而不幸的家庭却有很多类型。说到底,就是大家放着根本的不去争取,却要舍本求末去追求花哨的东西,所以最终造成很多不幸的婚姻。

关键词:有约

上一篇: 盆腔炎患者小心宫外孕下一篇: 女主重生文

法官解读80后独生子女的婚恋观

自我、独立、个性鲜明、现代意识强烈,这些俨然已成为80后独生子女的代名词,然而一旦他们■三大原因成婚姻“杀手”

“性格不合、生活琐事、家庭矛盾成为大多‘80后’离婚者的离婚理由。”杨娟娟分析,许多“80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结婚后相互之间缺乏忍让和宽容,加上本身就对婚姻看得比较淡,说结就结,说离就离。西安市民政局负责婚姻登记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有的“80后”刚办完离婚手续,走出民政局不到50米,又回来办理复婚登记。

一些网友认为,“80后”个性强,经常会为生活琐事发生争执,不会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而会把小口角激化成大矛盾,最终导致婚姻解体。有些“80后”经济压力比较大,仍然需要双方家长时不时“接济”,生活基础不太稳定,再加上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孩子的心智,因此,在婚姻生活中难以担当好一个丈夫或妻子的角色。

也有一些网友称,除了“80后”本身的原因外,双方家长也有原因。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往往在孩子的婚姻生活中介入太深,各自偏袒自己的孩子,也容易制造家庭矛盾。

走进婚姻1.不幸生于80后

网上流传一段话: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没有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 却找不到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 房子是分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买不起房子;当我们没有结婚的时候,围城是很坚固的;当我们结婚的时候, 满城尽是婚外恋„„

这就是80后.他们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 从小就缺少兄弟姊妹的亲情;他们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试验品, 刚上大学就遇到了扩招;他们正好赶上了中国的城镇化, 不小心就成了城里人, 却没有在城里生活的任何准备.更为不幸的是: 一方面80后享受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优越的物质生活、最多的教育以及由电视和互联网带来的最丰富的资讯, 接触的是大量前卫、时尚的观念, 但现实是引导和管制他们最多的父母、教育者多是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人, 中国传统

文化的烙印并没有被那些新潮的观念抹平.传统和现代观念强烈地冲撞着这些80后, 他们就像一群迷途的羔羊, 叛逆与顺从、自私与宽容、智慧与无知、封闭与八卦, 80后们就像一个多矛盾的结合体.他们顺势把这些矛盾带入到婚姻之中,就让原本很难的婚姻变得愈加艰难.不可否认的是, 80后刚刚开始他们的婚姻之旅, 就遭遇了夫妻信任危机、家庭成员无法相处、金钱与家务管理混乱、各种矛盾与摩擦不断等等问题, 最后所有的问题堆积成两个字: 离婚.据调查显示: 2006年, 北京共有24952对夫妻办理了离婚手续, 其中有1/5 婚姻关系维持不到3年;1/3 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到一年离婚的有970对, 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還不到一个月.这些离婚夫妻中, 80后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重庆市婚姻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 该市2007年离婚人数为

5.6万,其中80后占了3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难怪人们开始惊呼: 救救这帮孩子, 救救80后的婚姻!鉴于80后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和职场的中坚, 有人甚至上升到这样的高度: 80后的婚姻问题处理不好, 将会是未来社会巨大的隐患.2.给我一个结婚的理由

《家人》记者历时两月,走访了数10位80后, 并在家人网对上千人进行了调查, 试图通过结婚年龄、婚后矛盾、婚后满意度、婚姻期望等内容, 对80后婚姻状况、婚姻观进行一次描摹.有一些答案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一直以为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 80后对待婚姻的态度应该更加谨慎, 对婚姻的思考应该更加成熟和理智, 结婚的年龄也应该更大才对.事实上不, 80后普遍结婚较早, 1985年前的基本都匆匆地奔向婚姻的殿堂了.“早婚”这个已经有些陌生的词语被80后频频使用, “毕婚”更是成为时尚, “逼婚”这个带有封建色彩的词语也有了心的了解.“我们不要等, 要现货,不要期货.”一些80后的女孩甚至公开宣扬他们的观点.难怪那些生于70年代末还没有嫁出去的大姐姐开始嚷嚷: 这些小妹要干什么? 跟我们抢男人么?

关于结婚理由的调查, 80后的答案很不集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结婚的理由和初衷.生存压力说.持这种观点的夫妻双方基本都是80后, 经济基础薄弱.他们刚刚大学毕业, 没有很好的工作, 没有更多的经济来源, 两个相爱的人尽快结婚, 可以减少生存成本.所谓成家立业, 先成了家再说.托福说.“我是你的人了, 你要一辈子对我好、照顾我一辈子”.持这种心态的80后, 往往把婚姻作为筹码, 要求对方照顾自己的喜乐.他们虽然以自我为中心, 却不认同自己能照顾自己的能力;他们希望从父母的温室里直接走进另一个接纳自己的温室------那就是婚姻.逃避说.不是说婚姻能让两个人互相取暖么? 刚刚开始品尝人世艰辛的80后,总是希望用婚姻来逃避无奈与无助.攀比说.别人都结婚了,我为什么不结婚? 难道要等到成了大龄青年了才来为婚姻发愁么?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在一个圈子里的姐妹, 只要有一个人先结了婚, 其他的人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如果这个姐妹嫁得好, 其他姐妹就动得更快了.奉子成婚说.父母在80后的婚姻中依然扮演这重要角色, 尽管包办型婚姻基本不存在了, 但他们总是喋喋不休地关心着孩子的婚姻.只有你真正结了婚, 他们才感觉自己完成了对你的抚育任务, 才会卸下那副沉重的担子, 干嘛不遂了父母的心愿呢?

以上种种婚姻, 不能不说多少都带有一些悲剧色彩, 那些不幸的婚姻总是在婚前就已经埋了祸根.主观要求婚姻与客观环境逼迫结婚是有区别的, 为了爱情结婚和为了功利结婚是有区别的, 着眼于将来的结婚和为了解决眼前问题的结婚是有区别的, 勇于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婚姻与把婚姻作为现实的避风港更是有区别的.3.结婚了, 我们还是孩子

再过一年, 他们中最大的要进入而立之年, 最小的也将跨入适婚年龄.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 正在进入成家立业的高峰期.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 迎头碰上婚姻这门最现实的课程, 他们将出现怎样的状况?

我们呢来看看社会给予80后的标签: 自私、娇纵、不懂得忍让、害怕负责任„„这些弱点恰好与婚姻所需要的妥协、勤劳、责任、扶持、宽容是完全矛盾的.这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一代人婚姻危机的隐患.二是他们很容易为家庭琐事离婚.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 让他们成为高智商低行为能力的一代, 特别是爱和婚姻需要的能力欠缺.很多人认为有爱就有一切, 现实却告诉他们, 生活远远不是这样.这亮点是去其他年龄段离婚原因的最大区别.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 那就是“婚外情”.毋庸置疑, 婚外情是每个年龄段人眼中都是婚姻的第一杀手, 80后更是把婚外情看成“杀手中的杀手”.一项调查表明: 60.8%的80后绝不允许对方发生背叛, 相比60后和70后, 这个数字高出很多;即使是“心出轨, 身体没有出轨”, 26.5%的80后也选择了不原谅.这说明80后更看重爱情, 更追求爱情的纯度, “情感出轨”几乎成了 “离婚”的代名词.不允许对方发生背叛, 自己却一不小心成了婚外情的主角.年轻的80后因为深灰环境的影响、社会经验的欠缺加上本身个性的张扬与奔放, 很难抵御诱惑.正如一个年轻女孩所说: 以我们这代人的阅历, 哪里敌得过那些情场老手和常年行走在江湖的男人?!

事情一旦发生, 离婚似成必然, 80后很难有耐性来修复伤痕.与其修修补补, 不如推到重来, 这就是80后的逻辑: 一方面他们把婚姻看得过于美好, 另一方面他们又把婚姻看得过于简单.也有不离婚的, 因为他们还有爱.但是他们用更加极端的方式来伤害婚姻和两个人的感情.对爱人的报复是80后夫妻的常用手段之一.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两个人明天就要结婚了, 有一天晚上女孩消失了两个小时, 忙里偷闲去整了个 “一夜情”.在我们呢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她只说了一句话: 找心理平衡.原来, 马上要成为他丈夫的人跟她坦白过, 在她之前, 他有过几次 “一夜情”.女孩坦言, 一夜情以后她觉得 “扯平了”.另一个常见的手段是 “玩失踪”.当家庭矛盾爆发的时候, 当婚姻出现种种问题的时候, 80后往往缺乏正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是采取 “失踪”.的方式逃避现实.当家人满世界疯找, 绝望透顶的时候, 他(她)却拉着旅行箱回来了, 若无其事的样子: 我去丽江呆了两个月.然而, 婚姻中的问题依然存在, 下一次, 他(她)有可能又会在凤凰城去呆上两个月, 甚至更久.还有更骇人听闻的故事: 一对80后的夫妻, 丈夫每天晚上应酬特多, 即使没有应酬, 也会邀约朋友喝酒聊天.一天晚上正当丈夫和一帮朋友喝得热火朝天的时候, 手机响了, 电话里传来妻子微弱的声音: 亲爱的, 你听到流血的声音了么? 丈夫大骇, 赶紧打车回家, 看到妻子奄奄一息躺在沙发上, 手腕上的血还在一滴一滴地往下掉„„

80后常常高举爱的旗帜, 以爱的名义, 伤害着别人, 也伤害着自己, 更伤害着原本应该是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人们不禁要问: 80后怎么了? 是什么导致了80后婚姻的集体混乱和病变?

4.80后的婚姻观,这些也往往成为婚姻生活中的“软肋

2.浅谈鲁豫有约 篇二

《鲁豫有约》的节目定位于“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 一起见证历史, 思索人生, 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 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栏目的特点是挖掘采访对象的人生故事、情感故事, 通过一段段感情, 讲述成长的艰辛、美好的感情、人生的甘苦。所以, 早期的《鲁豫有约》是以采访“被遗忘的大人物”来回忆一段难忘历史。也正是由于节目准确的定位和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节目的推出受到了观众欢迎。

“新版的《鲁豫有约》, 瞄准观众身边的人物, 愈发平民化、社会化。看了新版《鲁豫有约》的朋友, 觉得更亲切, 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更像身边的家长里短。当然, 这种家长里短又折射出很多社会的信息。”对于它的成功, 不乏其“生”逢其时,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不得不承认, 《鲁豫有约》的成功也是源自它的与众不同, 独辟蹊径。

一、主持人风格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 陈鲁豫的偶像是美国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莉, 看她主持的节目, 就好像在与一个好朋友交谈。于是, 2002年, 鲁豫有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节目《鲁豫有约》。一直希望能主持人物访谈节目的鲁豫, 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演播室的舞台四周加了一些电视屏幕, 便于台下观众观看, 背景也有个大屏幕, 用于穿插一些经典花絮或采访信息。整个舞台灯光照明效果很好, 主持人和嘉宾坐在黄色沙发上, 有种家的感觉, 很是温馨。鲁豫的提问方式也很是自然, 充满亲和力。在整个采访过程中, 她总是能够真诚地与被访的嘉宾沟通, 认真地倾听, 引导嘉宾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展现出他们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 给观众以心灵触动和人生启迪, 从而也引起了观众对节目的关注。这样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 更是节目成功的关键。

2004年《鲁豫有约》做《董必武的儿子:董良翮》时, 主持人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否则对于一个没有经历过文革的人, 很难让谈话进行下去, 而且进行了那么长时间, 总体上很流畅, 也很自然, 这实在是不容易。应对了那句“每次访问对她都是一次挑战”。

谈话开始, 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的名字要是十个人看了以后可能九个人不知道该怎么念。”一下子就拉近了和这位比她年长很多的长者的距离, 接下来就谈他的童年, 因为每个人都有童年, 这就找到了共同点。谈他的父亲对他的影响, 都是一些细节, 但却充满了人情味, 把嘉宾带入谈话的状态, 让嘉宾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所以才会把自己想要说的都说出来, 到这个程度, 这期谈话节目已经成功了一半。

鲁豫相信, 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她说:“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 我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

很多观众喜欢陈鲁豫, 原因在于她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亲切可人的感觉。接受她的访谈, 或者观看她的访谈, 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暖暖的感觉。“对于一些知识, 她可能不知道, 但是, 提问的语气诚恳、谦和, 没有话锋追问、冷气逼人的态势。提的问题, 也许无序, 但是稚拙却充满善意, 而且, 情谊真切, 没有做作的遮掩。”总之, 陈鲁豫的主持风格用四个字形容, 就是:亲切、温暖。

二、节目面向大众

一档谈话性节目要想做好, 选择正确的受众面是至关重要的。大众化的节目能够反映最大多数人的文化心理和取向。中国有8亿农民, 普通老百姓占绝大多数, 《鲁豫有约》栏目组看准了这一点, 它走的是平民化路线, 没有让观众觉得节目内容俗不可耐, 也没有让观众觉得高端的难以理解, 都是些大众化的东西, 就像白居易的诗, 谁都能看明白。

《鲁豫有约》虽说不是在国内开了谈话节目的先河, 但是它节目的谈话形式, 现场氛围, 确是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节目引领嘉宾分享回忆, 分享故事, 分享心境。

1、平等性

“谈话节目中主持人的位置是特别值得研究的问题, 这是由谈话节目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鲁豫有约》既然走的是平民化路线, 观众也都是普通老百姓, 那么主持人就一定是处在与观众平等对话的位置上, 主持人与观众地位平等了, 气氛自然也就和谐了。当然也有反例, 如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每次做电视访谈时都是以记者的身份出现的, 以至于他对采访对象的提问总是一针见血, 咄咄逼人, 导致被采访者处于一种不断被追问的窘境之中, 这样给人的感觉自然不是很愉快。

2、平民化

“平民化曾经是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在理解上只是强调了内容接受的平民化, 即怎样使严肃难懂的问题让电视机前更多的观众能够听懂,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内容表现的平民化。谈话节目仅仅是强调让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能够懂是不够的, 因为这些问题是否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呢?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回答。平民化一个重要内容, 是把话题平民化, 缩短话题同观众之间的距离, 这也许更重要。”在《鲁豫有约》节目改版前, 对于一些人到暮年的历史当事人的访谈, 尽管没有当下的流行时尚, 没有家长里短的温馨或者生活细节。但是, “正是这些历史、生命、平民、苍老与死亡的透视, 让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 体会到了历史事件的纷繁交错, 同时也感受了昔日历史的细节与形象。更能够在让当今人从已经是残阳如血的历史进程中, 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 以及如何面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与年轻时候的选择之后的走势与结局。”

近年来, 考研已成为无数莘莘学子大学毕业后所考虑的热门话题, 很多考生在考与不考间徘徊, 《鲁豫有约》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期关于考研的节目:《2007我的考研记忆》, 请了很多考研初试佼佼者, 跟他们共同探讨了很多学子们关心的话题, 吸引了电视机前很多观众的眼球。

如今的电视谈话节目, 已经不是电视播放什么内容, 观众就得硬性接受的时候了, 现在的电视节目的节目内容、主持人风格、嘉宾身份都成为了能否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观众已经从被动的接受地位上升到了主动的选择地位, 对于不喜欢的节目, 他们几乎不用1秒钟的考虑时间, 手上的遥控器就下意识地按下去了。尤其是现在的节目存活与否、存活长短, 与节目的收视率高低紧密相连, 所以现在的节目要想获得高的收视率, 必须以普通大众为主要受众对象, 以探索他们的心理偏向为节目制作的主要考虑因素, 这样, 节目才有可能获得有效的大众市场。也正是因为《鲁豫有约》节目的内容接近生活, 接近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 它将普通人和名人的生活琐事、快乐与痛苦、现实与梦想、成功与失败都展现在观众面前, 加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所以才为观众所喜爱。

摘要:《鲁豫有约》自2002年开播以来, 无论是谈话形式还是节目内容, 都深受观众欢迎。从历史人物到平民草根, 主持人鲁豫让自己的亲和力扩散到了广泛的人群中。本文通过自己长期关注《鲁豫有约》的节目, 又与其他同类节目的优点相比较, 总结出了《鲁豫有约》节目的特色。

关键词:鲁豫有约,主持人风格,大众,平民化

参考文献

[1]马立诚, 胡百精主编.凤凰魂-凤凰卫视精神追求[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6.

[2]张启忠.访谈节目编导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3.陈鲁豫:与“股”有约 篇三

明星姓名:陈鲁豫

代表作品:《鲁豫有约》

持股公司:能量影视

公司职位:公司董事

持股数量:325万股

持股比例:4.18%

持股市值:9750万元(根据拟上市公司持股预估)

2014年5月19日,证监会网站预披露北京能量影视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发行前陈鲁豫持有能量影视325万股,占比5.57%,为公司第三大股东,仅次于董事长唐建、董事兼总经理郭志成。

作为能量影视的关键管理人员,陈鲁豫从2010年10月开始担任能量传播董事,因而其在能量影视还可领取薪酬。据预披露公告,陈鲁豫2013年仅从能量影视领取的年薪就高达775万元。

自2010年10月至今,陈鲁豫一直在能量影视担任董事一职且兼任凤凰卫视主持人。其名牌栏目《鲁豫有约》及其参与研发策划并出任节目“导师”的《超级演说家》都是能量影视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4.《鲁豫有约》催眠秀之观后感 篇四

催眠,另类医学?我们都被催眠过?

因为我本身就对这种奇特的事情挺感兴趣的,所以一开始看这个视频的时候,相信的感觉比不信的感觉多一点吧。但还是在一听到“我们都被催眠过?”这句话的时候,有点小小惊讶,然后他后来举得那些与催眠状态相似的例子,让我有种“哦!原来如此啊!”感觉。下面是我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摘录的一些比较有感觉的句子:

即使你在很深很深的一个催眠状态,你不会违反你的基本价值观,你不会做对你不好的事情。

所有的最面都是自我催眠,催眠师只是起着一个向导的作用,指导当事人的脑袋进入到那样一种状态,当事人永远可以控制自己的。

人们不相信可以免费得到某些有价值的东西,他们如果不用投资,不用付出努力,不是真的想得到它,催眠就不起多大作用。

如果,你足够意志强大,你可以一直告诉自己“我不会被催眠,我不会被催眠·”来提醒自·己,那么你就很大可能不被催眠。

催眠能帮助人们控制身体感觉。

你意志越坚强,你就越容易被催眠,因为你能很好地控制你的思维。

我觉得视频后面部分教授的自我催眠放松部分,很值得我们学习。现如今,人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下,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是,帮助我们放松,活得更放松更愉快点。但是就像鲁豫说的一样:催眠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不是对每个问题都适用。同时,如果真的要通过催眠达到解决问题或者放松的话,需要确保自己找可靠的,值得信赖的催眠师!看完这次访谈后,感觉它让人在欢笑之余,留下特别多的东西值得思考。

看完这个视频后,我还上网找了相关资料和部分网民对这个催眠秀和催眠的看法,我觉

得有些人的想法使我对催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了吧!例如:

这种被催眠的状态类似于马蒂斯说过的一段话:

在艺术中,当你对自己所做的事不再理解,同时你身上仍保持着精力,并且这种精力由于反对、压缩、凝聚的均衡作用更加强大之际,真理和现实就开始出现了。那时,你必须以最大的谦逊之情。彻底的公正、纯洁、坦率的态度去表现它,就如同走向祭坛领取圣餐的人一样,你的头脑仿佛处于真空状态。

还有柏拉图《斐德若篇》的一段话:

有种迷狂的人见到尘世里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

迷狂是神灵的禀赋,人类许多最重要的福利都是从它来的。

酒神的女信徒们受酒神的凭附;可以在河水中汲取蜜乳,这是她们在神志清醒的时候不可能做到的事。抒情的诗人的心灵也正是这样……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作诗或者代神说话。

做事情,如果有这种迷狂纯粹的状态,就可以发现原来自己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带领着你走向心中真正向往的地方。不受外界无谓的干扰。

别人看上去,你是不清醒的。但,你自己懂得,那一刻的你清醒无比,而且充满灵气、智慧与能量!

不过,我还是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为什么在催眠的过程中,要一次次筛选人,挑那些反应激烈的人?反应激烈的人不是就代表着他们意志力弱吗?节目后面又说意志力强的人越容易被催眠?这里有点小糊涂了。

5.浅谈鲁豫有约 篇五

摘要:《奥普拉·温弗瑞秀》与《鲁豫有约》分别作为美国和中国谈话类节目的代表,作为两档优秀的谈话类节目,它们有何异同呢?在谈话类节目这一板块又有何值得借鉴之处呢?本文将从节目背景与受众定位、节目理念、节目形态、主持人研究等方面进行分析。关键词:节目受众 节目理念 节目形态 主持人

电视谈话节目(脱口秀)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的历史,形式与风格都已相当成熟。如今脱口秀已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之一,是反映美国生活的一面镜子。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也有十多年了虽起步较晚,也在摸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在向国外优秀节目借鉴、学习的同时,结合中国观众的收视特征,适应中国的媒体环境,发挥主持人自身的特色,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下面,本文选取美国著名的脱口秀节目《奥普拉·温弗瑞秀》和中国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

一、节目背景与受众定位

《奥普拉·温弗瑞秀》创办于1986年,受当时女权运动的影响。目标受众主要为午后独自在家的主妇和老人。这些观众感兴趣于如何处理好与家庭伙伴及孩子的关系,解决感情上的困惑,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因此,《奥普拉秀》以白天日播的形式出现,试图为人们提供一个情感依托的空间,一个心理疗养所《奥普拉秀》将谈论的话题定位在社会、家庭生活领域,既不以制造公众闹剧来哗众取宠,也不以揭露隐私来赚取收视率,而是坚持在平平淡淡的相互倾诉中,为人们解决各种现实生活问题。

而《鲁豫有约》的诞生较晚,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在2002年1月推出的为陈鲁豫量身定做的一档谈话节目。作为凤凰卫视话语空间的代表,《鲁豫有约》的目标受众定位于一批文化层次高、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人群,注重节目内涵和深度,体现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鲁豫有约》“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纪录,充满人情味”。

不同的开播背景与受众定位,决定了两档节目的在栏目理念及文化取向上的不同。但是两者所渗透的人文关怀是共通的,也是吸引观众的关键之处。

二、节目理念

从两档节目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其各自所承载的不同理念。“秀”,顾名思义,《奥普拉·温弗瑞秀》角度的体现的是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个人风格与人格魅力,甚至展现私人空间于观众面前。《奥普拉·温弗瑞秀》较多的体现的是人道主义精神,较多的关注和选取的话题是虐待儿童、减肥困难、缺乏自信、家庭生活等与普通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试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与探讨,给人们以指导性的建议。

而《鲁豫有约》从其名称及其副题就可以看出,“有约”两字体现它更倾向于聊天的风格,给人以温馨、亲切的感觉;“说出你的故事”,体现了节目的内容是以嘉宾讲述自己的故事为主,而观众与主持人则主要是作为听故事的人,甚至很少发表评论,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鲁豫有约》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叙事类的谈话,往往选择一些有着特殊经历和生活体验的人,让他们将自己的回忆、故事、心境与观众一同分享,试图以一种兼具人性和历史的视角,来解读普通人的生活体验和人生观,一同见证历史,思索人生,感受生命的体验,揭示心灵的秘密。

三、节目形态

《奥普拉·温弗瑞秀》和《鲁豫有约》两档节目通常都由演播室的现场访谈和预先摄制的背景短片组成,而演播室的布置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特别是那张宽大舒适的沙发,为访谈嘉宾营造一个相对舒适、自然的谈话场,几乎成为谈话类节目标志性的符号。

《奥普拉·温弗瑞秀》选取的话题一般为话题性较强的有争议性或轰动性的事件或是一些令人困惑的心理问题,因此,节目有时候也会邀请一些心理专家到场,并提出一些建议。由于相对开放的传播环境,嘉宾和主持人都相对开放,敢于并愿意在屏幕上展现自己,“秀”出自己的个性与魅力。

而《鲁豫有约》在话题的选取上多在“情”字上做文章,注重每期只针对一个话题展开,以情动人,以情联事,以情传情,主持人用平和、安静、关爱而富有人文色彩的提问开启嘉宾的情感之闸,而嘉宾往往有感于知遇之情真诚地敞开心扉。由于中华文化的含蓄内敛,孕育了沉静的民族性格。《鲁豫有约》中邀请的嘉宾往往需要主持人调动嘉宾的情绪,让他们渐渐打开话闸、敞开心扉,才能使谈话得以自然流畅地展开。

四、主持人

作为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个人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成功与否。由于奥普拉·温弗瑞和陈鲁豫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他们在节目中展现给观众的姿态截然不同。

奥普拉·温弗瑞出生在一个贫困、破碎的黑人家庭,由于种族原因,自小变遭受了很多虐待与歧视。由于幼时的苦难生活,他对生活在美国社会底层的人民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女性、儿童、心理疾病者等弱势群体深怀同情之心,同事给以真切的关怀,为他们的权利而努力、呼吁。在《奥普拉·温弗瑞秀》中奥普拉展示的是一位真诚敏锐的女性形象,她与被访者一样具有成熟的思想和相同的经历,更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嘉宾的立场上按问题、想问题,还乐于敞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地与观众进行感情交流。她与被访者平等对话并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恰当的问题,进行交锋和碰撞以求能够挖掘出被访者最真实而深刻的思想。由于温弗瑞的善于倾听,使得她在观众中极有人缘,人们称她为“每一位妇女的朋友”、“一个好打听的邻居”。

而陈鲁豫出生在北京一个充满书卷气的家庭,1988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英语系国际新闻专业,五年的专业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主持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鲁豫始终如一的微笑和内敛的谦和态度,在为被访者创造场内轻松语境的同时也为受众创造了场外自然的语境。鲁豫在采访过程中,善于用一种体贴、温柔的态度拨动嘉宾的心弦。在节目过程中,鲁豫始终微笑着提问,微笑着倾听,坐得很端庄,偶尔露出惊奇而不过分的神情。她那安静淡定的气质赢得了嘉宾的信赖,使他们能够袒露心声。鲁豫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更多的是从这一阶层的立场和角度来理解嘉宾的故事,也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政治诉求和人文情怀。

五、总结

6.浅谈鲁豫有约 篇六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 娱乐节目逐渐大范围进军到整个电视界, 带来一股娱乐之风, 在这股风潮中, 谈话节目作为一支特殊的力量吸引了一大批电视观众群体。《鲁豫有约》等访问名人的节目也开始陆续登上舞台, 用提问的方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进一步地了解这些名人的生活和他们与众不同的个人经历, 让这些光彩夺目的明星更靠近普通人, 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

二、《鲁豫有约》概述

《鲁豫有约》为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性节目, 凤凰卫视于1998年开播, 后进入中国内地电视, 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 2008年湖南卫视购买中国内地独播版权并于4月14日开始播出。2010年1月4日, 《鲁豫有约》登陆安徽卫视, 十几年来, 《鲁豫有约》作为较有代表性的访谈类节目, 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是访谈类节目的标杆式作品。

三、电视访谈节目的泛娱乐化

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一) 意图偏差, 产生错误的导向。

如果娱乐节目的初衷不能按照既定目的出发, 就容易偏离娱乐节目的意图, 产生错误的导向。娱乐节目的泛娱乐化让很多所谓的明星和所谓的大台都在走下坡路, 其最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握好节目的内容, 让一部分观众流失。

(二) 节目抄袭现象严重。

好的节目一旦获得观众的认可和成功, 一大堆的类似电视节目就如雨后春笋般萌发出来, 这种一抄百抄的节目制作方法只会导致一个后果, 那就是对节目的直接伤害, 导致原节目无法生存。

(三) 节目数量过多, 浪费资源。

中央号召厉行节俭, 反对铺张浪费, 不仅仅是对公职部门, 对于文化产业来说同样起作用, 娱乐节目的过多、过密让人们的注意力全被娱乐节目所占据, 没有接受时政新闻和其他信息的途径, 造成节目内容单一, 节目数量虽然是多了, 但是却存在资源浪费的嫌疑。

四、访谈节目的发展现状

(一) 新闻类节目主持人后来居上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 新闻类节目越来越受观众们的喜爱, 原因是新闻类节目贴近生活、讲求事实, 因此新闻类节目的主持人格外受宠。

(二) 主持人个性化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 人们对电视节目的鉴赏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主持人的变化就十分明显, 这种变化不仅仅在主持风格方面, 在主持人的语言、语速、语调等方面, 以及主持的技巧和个人风格上都有很多的变化。台湾主持人的加入给大陆娱乐内容增色不少, 也使大陆主持人有机会吸取和借鉴港台地区良好的主持技巧和风格。

五、对访谈节目主持人提出的建议

(一) 主持节目时要全力表现自己的个性。

打造优秀节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造优秀的主持人。很多人都是通过主持人才了解节目的, 像在以前, 提起赵忠祥人们就会想到动物世界, 提起韩乔生人们就会想到体育节目, 提起杨澜人们会想到访谈, 提起李咏人们会想到幸运52, 等等, 这些连锁反应的锻造都是由主持人来完成的。

(二) 主持人包装使其具有品牌效应。

既然要打造主持人, 对主持人的定位和包装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着装以及节目内容方面都要严格把关, 不能让不同的节目公用同一个主持人, 这样不仅会造成千人一面, 还会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

(三) 注重加强主持人的业务素质。

首先, 主持人应该具有良好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较强的表达欲望。主持人是通过语言和观众交流的, 主持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对节目的质量是很重要的。其次, 主持人还应加强现场调动能力的培养。

六、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不仅要具备新闻采、编、播的能力, 更应成为栏目的主编人、主笔人、主播人, 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将集体的智慧融合在一起, 将集体的成果组合在一起, 制作出完善和谐的节目, 这种全能型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才称得上是合格的主持人。我觉得崔永元就是“全能型主持人的典型代表, 他机智幽默低调, 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还是个优秀的策划人,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来出, 中国主持人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多元化的。■

参考文献

[1]陆锡初.主持人教育新构想[M].2005, (2) :36[1]陆锡初.主持人教育新构想[M].2005, (2) :36

[2]余小梅.主持人的心理素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6) [2]余小梅.主持人的心理素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6)

[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10) [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10)

[4]白岩松.我们能走多远——关于主持人话题的胡思乱想[D].1996-1[4]白岩松.我们能走多远——关于主持人话题的胡思乱想[D].1996-1

[5]马松娟.郭亚婷.试析当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D].2006 (10) [5]马松娟.郭亚婷.试析当前的新闻娱乐化现象[D].2006 (10)

[6]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9) [6]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9)

7.浅谈鲁豫有约 篇七

一、话轮转换与会话分析理论

会话分析作为话语分析的分支之一, 重点分析具备交际目的的书面语言以及口语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结构特点, 在实际语境中研究分析语料, 对人们出于自然交际场合时所用语言进行贴近观察, 重点关注社会背景以及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情况下的话语, 主要包括实际话语交际过程中分析者参与话语或不参与话语, 所用方式包括笔录、录音以及录像等。话轮与话轮转换作为会话分析过程中的重点内容, 其中话轮指的是在会话中, 在任意时间说话者所叙述的语言, 并以听话者与说话者的角色互换或沉默标志着结束。话轮的衡量标准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话语连续性, 即在结束一个完整的语法语义序列之后是否沉默, 如果沉默, 则同一说话者的话语并非一个话轮;另一方面是听话者与说话者之间是否发生角色互换, 如果两者之间角色互换, 则说明结束了一个话轮, 并开始了下一个话轮。

二、《鲁豫有约》会话特点分析

本文通过话轮研究理论, 分析《鲁豫有约》会话特点分析, 望对访谈节目特点、风格的形成提供借鉴作用。

(一) 转移发话人, 分配话轮

因电视访谈节目的传媒特点明显, 在话轮控制上通常具备更加突出的表现。在话轮控制上, 通常是由主持人控制, 由主持人以节目需要达到的效果分配话轮, 不具备绝对优势的说话者。另外, 话轮控制方式比较特殊, 主持人通常以点名的形式确定下一个话语者。如果电视访谈节目中, 主持人未明确下一个话语者, 则可能增加冷场的几率, 这种情况则需由主持人继续话题, 避免场面尴尬, 因此在电视访谈节目里, 话轮转换的技巧尤为重要。而在《鲁豫有约》节目中, 鲁豫则通过转移发话人的方式分配话轮。

例如:20160226《鲁豫有约:用声音打造灵魂》。

鲁豫:在跟你们具体聊之前, 有几个问题简单回答, 你们就给我一个第一直觉的反应和回答就好, 好吗?简单。到目前为止, 你们各自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是什么, 徐涛老师?

徐涛:下一部。

鲁豫:下一部?真的没有满意的吗, 到目前为止。

徐涛:没有。

鲁豫:好, 任志宏老师?

(任志宏回答略, 季冠霖继续回答。)

鲁豫:广涛, 你可以说有一部是满意的。

(姜广涛回答略。)

以上内容是鲁豫通过同一问题在不同嘉宾之间的切换, 张弛有度, 互相牵拉, 又在同一嘉宾身上不做过多的纠缠, 既保证了节目的流畅性, 又使话轮在嘉宾和嘉宾之间实现了内在循环。

(二) 掌控过渡区域

在会话过程中, 话轮从一位话语者转至另一位话语者, 这一过程即为过渡区域, 话轮转换也是在这一区域中发生的。会话过程中, 话轮转换一般出现在听话者觉得说话者话题已经结束之处, 这也要求参与会话者应具备分析和理解说话者话语内容的能力, 同时具备识别结束语的能力。要求会话者具备以下几种能力:首先为上一个说话者补充一个自然的结尾;其次为未结束的句子上在适当时机加上建议性结尾;最后, 预测话语结束, 并在话语者讲话时讲出相同的话语。优秀的采访者应可以对受访者答话结束与否作出准确判断, 并明确如何开展新的话轮, 并且要在适当位置继续或中断上一话轮, 对会话进程进行控制, 一般情况下, 可按照受访者的答话特征与肢体语言进行判断。

例如:20160226《鲁豫有约:用声音打造灵魂》。

鲁豫:有没有女生表示过, 看到你和你的声音之间会有一些小小的差距。

姜广涛:对, 会有落差, 而且这种落差他们形容是幻灭。

鲁豫:倒没有那么可怕, (眼神示意季冠霖) 你觉得有那么大差别吗?

(季冠霖回答略。)

同样的话题吸引不同的嘉宾参与, 这是很显示主持人功力的地方。在这段会话中, 姜广涛用“幻灭”来自嘲, 鲁豫一句“倒没有那么可怕”轻轻地顶住了话题, 马上把话轮转移给下一位嘉宾, 这表现出一个成熟主持人四两拨千斤的圆熟技巧。既给嘉宾留足了面子, 又不过分发挥, 十分轻松地分配着话轮。

鲁豫:如果您的声音没有这么好听, 没有做跟配音有关、跟声音有关的工作, 您一直开火车的话, 你现在会在做什么, 您想过吗?

(徐涛回答略。)

……

鲁豫:对自信的一种摧毁。

徐涛:对自己产生怀疑, 可以说是摧毁。

鲁豫:每个人都可能要经历过那个时候。

徐涛:那个时候……

鲁豫:嗯, 所以说, 徐涛老师和任志宏老师是完全不同的性格, 声音上的表现形式都是不一样的。

徐涛:任志宏我们本身性格有很大差别。

鲁豫:是, 差别是很大的。

在这一段中, 鲁豫“所以说……”这一句是对徐涛发言非常高超的自然结尾, 明确地发出讯息:徐涛的发言结束, 任志宏的表达开始。但是又给了两人交接点可讨论的话题:性格差别, 就像电视特效中的淡入淡出一样, 既有对上一个话语者积极的响应, 又引导着一下位嘉宾的话题方向。

三、结语

在《鲁豫有约》中, 主持人可以有效掌握话轮转换特点, 对话题进行适时控制, 因此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会话分析可以为电视访谈节目提供一定的指导, 使会话更具传播效用与交际价值。

摘要:电视访谈作为一种节目形式, 是通过大众传媒将自然的人际交流或谈话过程展示出来。同时, 访谈作为会话类型之一, 具备一定的传播优势与特征。本文从会话话轮看《鲁豫有约》的访谈技巧, 旨在对会话提供更高的传播效用与交际价值。

关键词:会话话轮,《鲁豫有约》,访谈技巧

参考文献

[1]刘慎安.由《鲁豫有约》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趋势[J].新闻研究导刊, 2014 (08) :28.

[2]王晓敏, 郭琳.谈话类节目《鲁豫有约》分析[J].企业文化 (中) , 2013 (03) :187.

[3]王姣.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以《鲁豫有约》为例[J].新闻爱好者 (下) , 2011 (10) :116-117.

[4]姜梦倩.从语用学角度探析鲁豫的采访技巧与语言特色[J].西部广播电视, 2014 (16) :111.

上一篇:私立幼儿园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亲属关系公证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