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024-07-31

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共16篇)

1.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一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之路可谓一波多折,理性看待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外在实验条件制约,内在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在众多农村初中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显现于建设图纸中,难以变成现实,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同时,由于在中考中,生物学科所占权重不大,还远不比物理,化学等学科,这客观上又造成了即使学校有了闲置资金,往往又会加强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教育现代化口号的提出,社会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广大农村初中,学校生物室也逐渐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然而生物实验室虽然建成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科班毕业的生物教师(很多情况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即使学校给配备了象样的生物实验室,购置了用于生物实验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在真正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又出现了教师不能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生物实验的频率,实验随意性强;教师实验前准备工作粗糙,实验过程组织不严密,实验质量不高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课程,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及明确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包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实现在教师指导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文本中的一些小型实验;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友好沟通,相互探讨实现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等。但是,在农村学校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生物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实验教学所达到的相关教学目的难以体现。

二、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我们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意在于说明做任何事情事先计划的重要性。生物实验教学也一样,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当然,农村初中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到广袤的生活中去开展实验活动,包括到田头,到池塘边等地方,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实验教学总是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的,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认为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如何将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而言,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尽量把实验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把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生物实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很多“为什么”在实验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只有这样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不同现象才会细致考虑,在参与实验过程中思维才会有方向,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其次,认真构思好实验中的每个环节,确保实验的所有环节都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验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要考虑实验目标的落实,也要根据学生对实验好奇的心理,优化实验方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诚然,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内化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引导策略 1.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

2、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

实施课改中,不必急于组织教学或开展活动,活动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纪律、行为规范、集体感、荣誉感以及课改理念等思想教育,让学生尽快树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新型的学习理念。

3、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学生间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生物水平等基础上(可以求助于班主任协助),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同时明确组员间的分工,确定好每个小组的组长、中心发言人、记录员和监督员等(角色可定期更换,以便学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必要时可提前培养小组长,提高小组长的协调,分工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4、制定相应的规则 实施课改中,老师与学生可共同制定一些相应的班级规律、学习规则,并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外在的规则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规则,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取向,学会自我控制。

5、.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6、找准讨论的“点”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能否找准问题的“点”,将直接影响着“讨论”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在对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昼量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内容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获取知识。

7、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时,应注重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注意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而明确,问题宜小不宜大,做到先易后难,引导学生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进行探讨;②巧妙设计问题情境,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学生对问题的亲切感,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合理营养”时,我先列举班上某一同学的一天饮食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后提问:你最敬重的人是谁?你能为他(她)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吗?如果能,怎么设计更合理?

8、制定具体的讨论细则

讨论前,教师要宣布此次讨论的具体要求和细则,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如①纪律要求: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需要一定纪律来维持的,只有纪律才能使课堂得安全、有序,引人入胜;②时间要求:教师要据具体的内容和学情,制定合理的活动时间,既要给足时间,又不能白白浪费时间;③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求:每次活动一开始,小组内部必须明确组员分工,责任到人,做到自主中合作,合作中自主;④结果呈现方式要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以及结果的具体呈现方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首先,教师要处理好“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主动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多与学生交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多关心和照顾“弱势群体”,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主体地位真正的得到弘扬和发展。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尽量地深入到学生中参与活动,从中不仅可以多帮助和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从中特色生物“人才”,同时增进师生感情。其次,教师也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职能,既坚决改变过去那种“独霸课堂”的陋习,又要反对过分放任学生,谈“讲”色变。我们应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构建崭新的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精心点评,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时引导,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改革的道路中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正视并认真研究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勇于探索和尝试,善于反思并寻找可行性的突破方法,相信新课程改革一定可以不断地完善并持续发展的。

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之路可谓一波多折,理性看待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外在实验条件制约,内在实验技能有待提高

在众多农村初中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显现于建设图纸中,难以变成现实,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同时,由于在中考中,生物学科所占权重不大,还远不比物理,化学等学科,这客观上又造成了即使学校有了闲置资金,往往又会加强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的建设,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教育现代化口号的提出,社会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广大农村初中,学校生物室也逐渐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然而生物实验室虽然建成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科班毕业的生物教师(很多情况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即使学校给配备了象样的生物实验室,购置了用于生物实验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在真正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又出现了教师不能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生物实验的频率,实验随意性强;教师实验前准备工作粗糙,实验过程组织不严密,实验质量不高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验过程表面热闹,实验最终目的难以体现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课程,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及明确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包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实现在教师指导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文本中的一些小型实验;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友好沟通,相互探讨实现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等。但是,在农村学校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没有落到实处。显然,生物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通过实验教学所达到的相关教学目的难以体现。

二、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我们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意在于说明做任何事情事先计划的重要性。生物实验教学也一样,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当然,农村初中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优点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实验室到广袤的生活中去开展实验活动,包括到田头,到池塘边等地方,把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实验教学总是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的,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认为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如何将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就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而言,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尽量把实验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把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生物实验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很多“为什么”在实验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只有这样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不同现象才会细致考虑,在参与实验过程中思维才会有方向,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的;其次,认真构思好实验中的每个环节,确保实验的所有环节都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验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既要考虑实验目标的落实,也要根据学生对实验好奇的心理,优化实验方法,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诚然,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内化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二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教学,问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与“学”的关系正在得到改善,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你讲我听”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一些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依然留恋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过于追求形式等等,使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制约着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多媒体应用

1. 多媒体应用多而乱

生物课堂教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般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包括文、图形、声音、动画和录像的教学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多方位地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不用生物课件就无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堂教学就没有新意,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课题、教学内容、作业、思考题、板书等全都用课件来显示。更有的课件可能是为了展示制作者的高超水平,大量采用了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艳丽的色彩与图片、不停闪动的小动画或动人音乐等刺激学生的感官,在追求课堂气氛的同时,顾此失彼,喧宾夺主,扰乱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淡化了文本研读,冲淡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众所周知,多媒体能呈现的信息量大,这就容易使电脑成了代替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机器,变“人灌”为“机灌”,把学生当作接受信息的容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成了报幕员、解说员。多媒体播放速度过快,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如果学生在这种快速的教学中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造成学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就不深刻、不透彻,还会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的疑问不断增加。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做到内容适量,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2. 解决方案

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是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该不该用课件,应该在哪个环节上使用;其次是使用课件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卫生的要求;第三是课件制作要简洁明了,注意教学课件的科学性、艺术性;第四是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生物简笔画、模型、挂图,精心设计的板书,这些教学方法更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

二、课堂提问

1. 课堂提问脱离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因此,绝大多数生物教师能够动脑筋想办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多地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多样性,倡导体验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平等有亲和力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但是,有的生物教师由于在课堂中师生角色定位的把握上有偏差,对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片面化,对学生已学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验缺乏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为倡导探究性学习,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出现了“满堂问”的现象,所提问题缺少思维价值,设问的有效性差,随意化现象严重,要么问题的范围太窄,思维的质量太差;要么问题空间太大,指导语不明确,造成学生不知要回答什么,提问缺少思维的容量。教学中只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只追求“表面热闹”而不注重实效。比如: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一章的第一节课中,有的教师一上课就开始问:“你们见过病毒吗?知道病毒有多大?病毒是如何生活的?病毒是如何繁殖的?SARS病毒和HIV病毒侵害了人的哪些细胞?病毒有没有细胞结构?如何培养病毒?现在大家讨论一下,我再请同学回答。”可以说,这一大堆问题对一个刚上新高一的学生来说太难了,很多问题其实没有必要,学生事实上也没有一个问题能完整回答清楚,结果花了很多时间,教师只注意教学活动的形式,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落实目标,没有把握好活动的目的和目标,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脱离,教学方法过于虚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难以实现。

2. 解决方案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万能的,不能滥用。首先,应使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通过有效的提问和设疑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旺盛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利于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其次,课堂所提的问题应当少而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难点,反映教材和课标对教学的要求;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有梯度、宽度和深度;创设问题要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循序渐进,涉及的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课堂活动

1. 课堂活动实效性差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然而,一些生物教师缺乏理论基础和新的理念支持,出现了盲目追随和形式主义的尴尬局面。有的生物教师喜欢每一堂课都使用探究的方法,生搬硬套,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都让学生讨论,使探究教学内容无实效;有的教师为追求合作效果,经常是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介绍某个知识点,于是课堂变得热热闹闹,少数学生乘机聊天,小组的回答五花八门,仅纠错就花了很多时间,最后真正的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或是出现教师留给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过

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

季建国

(射阳县盘湾中学,江苏射阳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变革客观世界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学生通过实验能够真正学好生物学的基础知识,牢记掌握生物学基本技能,并培养各种能力。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列举了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实验教学生物新课程理念体会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学生可以主动获取感性知识,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观察能力。因此,抓好实验教学对生物教学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活跃的思维方式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新课程中要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只注重个别人的发展向重视全面的人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有关学习心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获得的占11%,嗅觉获得的占3.5%,触觉获得的占1.5%,味觉获得的占1%。有关注意比率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使用视觉媒体,其注意力集中的比率为81.7%;而使用听觉媒体,其注意力集中的比率为54.6%。这说明视觉在学习活动中起主要的作用。观察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本能力,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独到的作用。因此凡是应该让学生看到的,要尽量让他们看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讲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渗透作用两个具备条件”之前,在长颈漏斗口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半透),往漏斗内注入蔗糖溶液,然后将漏斗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液面的高度相等。实验开始后,漏斗管内液面逐渐上升。这时摆出另外四个装置:一是在装置中的漏斗中加入清水,二是把装置中烧杯内的清水换成是与漏斗内一样的等渗蔗糖溶液,三是把装置中的玻璃纸换成呢绒布(全透),四是短,根本达不到讨论探究的目的,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制,探究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有的教师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干脆把教学的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中心”走向教学“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课堂教学“放羊式”,课堂活动看似活跃,但学生的收效不大,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2. 解决方案

在生物教学中,恰当运用小组活动、组织问题探究活动等方法是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措施。但是,探究活动不能偏离教学目标、探究活动不应流于程式化,小组的讨论活动、合作学习应注意内容的难易度的把握,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

把装置中的玻璃纸换成塑料膜(不透),让学生观察对比,并分析四个装置出现的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教学实践证明,效果非常良好。

二、边讲课边实验,尽量做到先做实验后才得出结论

先做试验后才得出结论,学生目睹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从而会对实验结论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会根据看到的实验结果进行积极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乐意接受观察的具体要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启发者。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生物的自然变化规律。

例如:讲“酶的特性”之前,向学生说明每滴FeCl3溶液中的酶分子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H2O2酶分子数的25万倍,按以下步骤操作:

结果发现1号试管中顿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这时向两支试管同时插入带火星的卫生香,即可看到1号试管卫生香燃烧剧烈现象(比2号试管剧烈得多)。用这个演示实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增加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加实验,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验并动手操作。中国有句谚语: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学生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会培养动手能力等实验技能。此外,我们还应该开辟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如在高中二年级上学期,为了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怎样制作叶脉书签”,然后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在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组合等,才能使生物课堂更加生动活跃而且有效,使这些活动真正成为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3.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三

1 部分实验教学难以开展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然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供的实验建议中,不论是基础性的生物学实验,还是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实验,都有部分难以开展进行。对于基础性的生物学实验,一般情况下使用简单的设备就可以开展进行,但许多探究性实验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有的甚至需要15 d左右的时间,对实验器材和实验室的空间要求很高,更需要周密的实验计划,例如“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制作腐乳”等。对于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实验则需要高新设备才能完成,如“菊花的组织培养”,“尝试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等,目前大多数学校没有财力装备所需的昂贵实验器材。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学任务,教师只好纸上谈兵,做实验成了讲实验,这与新课程的理念背道而驰。

如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呢?教师不妨让学生自主操作仿真实验,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措施。所谓仿真实验即虚拟实验教学,是指在科学研究中,有时不能对研究对象直接进行控制或干预性的操作,为了取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最富真实感的实验,可直接在多媒体电脑上模拟操作。学生在生物仿真实验中,通过鼠标轻松操作整个实验过程,例如使用各种仿真器材(包括危险的和贵重的仪器)进行操作、组装,实验物品的取出和放置,实验过程的控制等。同时,实验现象逼真且有趣味性,不但让学生做实验有若身临其境感,而且还集娱乐与探索科学知识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外生物仿真实验可呈现一些瞬间即逝或极慢的不可干预的实验过程,从而给学生一个细致观察、发现规律的机会。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也可提高实验的效率,完成一些成功率不高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从而激发其实验操作的兴趣。所以,学生通过做仿真实验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师的演示实验替代了学生的一些分组实验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教师将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应试教育功利性联系在一起,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费钱,对提高考试成绩没有太大帮助,于是将一些学生分组实验改成教师的演示实验,例如“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实验,教师一边讲实验一边进行演示,实验现象与结果让学生观察一下就完成本节实验教学任务了。教师这样做完全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陈旧的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现和发展,学生学习的重心定位在“学会”学习,而不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过程。学习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有效的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学习好要靠学生自己努力,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发展。不少教师总想用自己的主导作用来代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演戏,学生看戏,结果是教师讲的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学生仍不得要领,甚至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变得明白易懂,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再进行思考,结果学生还是没能掌握好知识,原因就是教师缺乏给学生进行脑力劳动的过程。在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多看一看,多想一想,多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3 一些探究性实验被改做成验证性实验

部分教师在做生物实验时,嫌麻烦,图省事,把一些探究性实验改做成验证性实验,例如做“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实验时,仅仅提供苹果;做“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实验时,仅提供豆浆,这样做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做科学”的机会,帮助他们用各种方法去研究有关的生物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结论,真正从“听和背”中解脱出来,实现“做中学”。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会凭空产生,只能在解决感兴趣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探究性学习可以为学生创造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素材;探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和持续的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虽然说实验材料决定着实验现象,一个好的实验材料可以使实验成功而且现象明显,而选择不太好的实验材料则很可能难以得到结论。但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对客观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究欲望很强烈,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验中通过对比,总结原因、规律,从而加深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的理解。因此做实验不要嫌麻烦,图省事,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准备实验,以达到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例如做“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实验时不仅提供苹果,也给学生准备梨,看看哪个实验出现的砖红色沉淀现象更明显,更容易做成功,不易受到干扰,思考原因是什么等;做“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实验时,不仅提供豆浆、花生种子匀浆和鲜肝提取液,而且准备稀释的鸡蛋清溶液,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会发现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但实验中不是产生了紫色沉淀,学生对实验现象有了客观正确的认识。

4 实验教学中教学反馈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

教学反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反馈的信息可以指导和调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活动,能增加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和改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过程;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在目前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比如,在生物实验课上,教师把实验过程讲述一遍,学生没有机会进行任何实际操作,也就不可能反馈相关信息给教师,教学反馈便出现了缺失的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实验报告或实验设计的批改是另一种重要的教学反馈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理解的程度,生物教师可以从作业批改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不足,从而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指导和完善教学。然而,一些教师因为所教班级多,自身工作量大,不太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作业,只是对照答案批一下对错,有的只是批个日期应付了事,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缺少把握。还有些教师批改实验作业往往需要一周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将批改后的作业发放下来,这就造成了教学反馈的滞后或不及时。虽然即时的提供反馈并不完全必要,但反馈时间应当与实际练习时间足够接近,否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教师为学生写的书面评语尽可能详尽,这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正误及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尽快批改学生的实验设计或实验报告,教师为学生写的书面评语,应尽快反馈给学生。当然这样做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这么执行下去,学生的错误会很快地更正,对知识的理解会更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柳菊兴,鲁晓成.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能国.“做实验不如做实验题”的现象分析[J].中学生物学,2011,(1):17—19.

[3] 韩冬冬,刘晓枫,陈志伟.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反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2011,(1):14—16.

4.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四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新课标改革,课堂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一门重要课程,依赖于实验操作的高中生物,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阐述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应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建议,希望对高中生物教学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策略

引言

在我国高中教育体制中,生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根据目前实际教学来看,受老师自身素质、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条件等因素,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在所难免,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的话,就会直接影响到生物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研究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相应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科缺乏重视度

当前,在高考总分中,生物学科占比较低,包含在理综考试内,不属于高中主科。在日常教学中,难以保障其教学时间与资源,学生对学科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老师在课堂上以填鸭式教学为主,以题海战术训练为主,课时分配不均匀。在高中学习阶段,科目安排非常紧张,既要协调分配不同科目、章节及考试时间,还要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完成新课改教学目标。一些学校生物实验教学设备比较紧缺,而该学科对实验要求比较高,但高考题目中考察学生实践能力部分涉及的比较少,这就使得部分学校不重视生物教学设备的配备。

1.2生物老师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不断变化的,高中生物也不例外,会随着学科领域科研成果也不断更新。作为高中生物老师,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通过学习新的学科科研成果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增强知识储备。例如,目前生物教材中注重基因、?胞、酶、胚胎及生物芯片等高端工程知识,知识体系也是在不断变化,老师在学校学习的固有知识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进步,这就加大了知识讲解难度,甚至无法独立完成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1.3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不同

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高中阶段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掌握与积累生物知识的能力不同,因此在集体学习知识下,某些基础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就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长此以往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此外某些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主动性差。在高中学习阶段,面对高考及新课标改革双重压力,学生没有强大的自制力,要在老师正确引导下才能完成学习。在应试教育引导下,题海战术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对学习时间与积极性不能自主进行安排。

1.4课堂互动性不高

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互动性不高是实际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无论是师生,还是学生之间,互动性比较差,课堂气氛比较死板。某些老师提出,面对这样的问题,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课堂难以保持良好的互动性,这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1.5教学实验不足,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在新课标改革要求中,高中生物教学课时紧,老师以完成教学内容为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布置教学计划与考试知识点复习,实验操作课相对较少甚至取消。但,某些知识点仅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并掌握的,比如细胞知识,与其耗费大量时间讲解,不如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亲自观察,则能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甚至还有的学校实验设备与仪器不完善,有的甚至被损坏无法使用,使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教材描述的知识去理解新事物,长期下去学生教育质量就会下降,对生物学科逐渐失去兴趣。

2.高中生物教学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2.1学校要加强学科重视

作为学校,要逐渐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顺应新课改素质教育要求,不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增加课程安全,将理论知识讲解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完善硬件设施,比如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抽象知识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2.2提高老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老师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那么其教学水平与质量也会得到提高,顺利开展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尽可能提高老师综合素质,优化资源配置。比如某实验中学与当地教育管理部门配合,全面提高老师综合素质,定期组织本校高中生物老师参加教师素质培训课,以此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增强了各校生物老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积累经验,共同进步,从根本上提高了老师的综合素质。

2.3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科学理解生物学科的基本内涵与定义,懂得如何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合适的学科参考书籍。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章节知识学习中,要增强共性知识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4创新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老师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科教学效率;以新课改为基点,与探究式、启发式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法相结合,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引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以此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具体形象知识,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必须要注意是,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5完善实验设备,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标改革目的,是为了弥补传统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因此,不能通过单纯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实验操作,体验生物学科的乐趣。准确掌握并操作实验设备,通过实验体验生物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加强沟通与交流,亦或是搜索相关知识图片或视频进行分组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探索欲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学习阶段,生物教学对学生素质培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学校、老师及学生共同合作,合理安排课程、老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生不断努力,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获得更多的学科知识,激发学习积极性与兴趣,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6(1):195

5.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篇五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和应用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数学学困生的成绩越来越低。作为学校生命线的教学质量一向为全体教师所重视,数学成绩的下降更是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针对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作了深入地分析、反思并针对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

1、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容乐观

在学校开展的听课活动中,从几位数学老师的常态课中,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部分教师的上课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好好研读教材,对教材的体系和具体的知识点没有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前没有很好地酝酿和策划教学方法、步骤及知识的拓展。特别是对新课标的要求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和运用,只是停留在表象和形式上,缺乏教法的研究。因此造成了讲课随意性强或出现知识性错误,上课重点突不出,难点突不破,上课平均施力。有的课堂指导、训练不到位就把任务推到课外用作业来弥补。还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针对性,没有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而且学生的课堂作业不能在课堂上及时反馈。教师课堂常规把握能力欠缺,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种种情况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势必导致课内损失课外补,而在现在的教育背景下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去补,从而导致大量的后进生产生。

2、辅导后进生方法单一

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目前只是停留在完成当天的作业,订正当天的作业错误,缺乏对后进生针对性的知识辅导。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教师做得不够到位,后进生的补差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认为是老是逼我学习,没有认识到应该是自己的积极进取。而农村家长由于自身原因也无力做好学生的课外学习辅导,导致较大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与学业水平的进一步的下滑。种种原因导致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成效不明显。

3、教师应对新课程能力欠缺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有所转变,不断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特点。不可否认,有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一时还没有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老一套,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题性,教师满堂灌现象有所发生,学生始终没有亲身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形成的过程。

二、正视问题,及时整改:

1、狠抓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针对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问题,学校将采取下列措施,切实提高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1)开展推门听课活动。

校长与教导主任随时随地进入课堂听教师的家常课,了解平时的备课、教材的研读、难点的把握、课堂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落实等情况。

(2)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活动。

针对教师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结合推门听课活动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的不足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落实整改目标,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比如有的教师对教材研读不够,没有充分理解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前因后果;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单调,课堂结构松散,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注意力与学习兴趣;有的教师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说得太多,学生亲身体验、经历的太少等等情况。听课老师将及时反馈,提出课堂教学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及时写出改进计划,并不断去教学实践,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反馈,检查整改效果。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3)加强校本教研的过程管理,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针对教师应对新课程能力欠缺,校本教研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现已开展《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培养》的课题研究,我们将以课题为载体引领校本教研工作。主要有:①、开展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活动。②、落实教研活动过程化管理,人人参与。③、加强备课,要求教师课前对教材认真分析研读,把握重点难点,使教师上课少走弯路。通过课题引领,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经常性学习,并努力倡导以良好“教风”带良好“学风”的形成。

(4)落实课堂常规,加强检查力度。

教导处加强了平时的课堂常规检查,对教师的备课情况、作业批改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严肃批评,勒令改正。以保证课堂教学前的充分准备。

2、落实举措,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1)实行德育辅导。

为后进生进行德育辅导,试图从思想上对学生精心教育,树立进步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一对一地针对性的辅导,以证辅导的实效性。

(2)加强对后进生每单元学习情况的跟踪辅导。

学校要求各科任教师对单元考成绩后10%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并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加强家校联系,达成共识。

根据所发现的后进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家庭教育不力的原因,学校将加强家校沟通,确保家访率,提高家访的质量,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积极用好现有的短信平台,及时、经常性的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最大限度争取家长的配合,构建一个更加系统、协调一致的帮教网络。

3、重视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特别要关注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4、改革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

学校新修定了《教师教学考核办法》、《教师教学奖励办法》,届时学校将改革以往单一以平均分作为教师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把平均分、合格率、进步率、后进生的转化率统合考虑,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严重扼杀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多的是一个交流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朋友、伙伴。这个“朋友”应是一个善于倾听、有欣赏眼光的朋友。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用爱心呵护学生稚嫩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通;教师要由做“师长”、“家长”变为做学生的朋友,由过去的“包办”变成为“帮办”。让同学们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好数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但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小学。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作文教学效率低成为困扰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分析原因,积极寻找对策显得十分必要。下面谈及自己在这十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体会与各位教师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求抛砖引玉。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问题

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问题

二、农村生活空间狭隘,视野狭窄

农村师生生活在乡村,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一般都走不出校园,走不出学校、家庭这个生活区。出门少、阅历浅、视野窄,对外面的精彩世界缺乏了解,无法感知日新月异的周围世界和新人新事。其结果,导致学生作文的素材贫乏,只能局限于校园师生或学生之间或家庭之中,作文的立意、选材难以出新。

问题

三、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科教学都有追求“精讲多练”的趋势,作文训练也不例外,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的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些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的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学的影响,搞题海战术,错误地以为广种就能博收。二是“多读多写”一直被公认为是传统经验而加以推广,教学大纲也要求老师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更多的写作机会,许多老师静止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没有将“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没有认真地研究 作文教学的客观 规律。

问题

四、轻视评改

学生往往对凝聚着老师心血和智慧的批改指导意见不够重视,他们最关心的是分数。一般同学总是很随意地看一下后面的评语,对中间的批改根本没有耐心和兴趣去看。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作了一些深层次的分析,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

老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特别是在时下,“重理轻文”的大环境下,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作文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习题上。不可否认,对于作文教学,老师常常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的写作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训练比较少,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写作观念淡薄,写作功底较浅。

其二、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

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课内各种练习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文学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严令禁止。农村的学生家长本身知识修养比城镇家长低一个层次,对看课外书常常有一种对立情绪,加上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不愿为学生购买课外书,他们往往以为到初中和高学投资才顺理成章。这样,学生每天面对的是他们不甚喜欢的教科书,而真正喜欢阅读的文章却没有机会亲近它们,没有时间欣赏咀嚼。

其三、生活太单调

现在的农村学生大都是“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的生活,“走读生”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两点”是家和学校,“一线”就是连接家和校的这条路。住宿生就更单调了,整天圈在学校中,“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本来农村小学生应该比城镇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我们小时有许多孩子们喜欢的事,但现在他们根本无暇也无机会做这些有趣的游戏。城镇的学生还可以看看博物馆、公园、旅游景点什么的,而农村学生没有这个条件。况且现在有关部门对学生春游或暑期活动不太支持,即使同意了,校长的压力也很大,所以,很少有学校去冒这个风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本人所在的学校已经好多年没有组织学生外出活动了,学生对此颇有意见。语文老师也只得无可奈何。外出活动的计划常常是有的,但就是无法实现,由于学生接触社会实际的机会不多,造成生活面狭窄,缺乏丰富的生活知识积累。为了与别的学校竞争升学率,学生在校的时间很长。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一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好不容易熬到星期天,回到家父母又唠叨不止,无可奈何地被逼到题海中去遨游。这样学生的活动范围自然就被缩小了,视野不开阔,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书呆子。试想,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小学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其四、教学理念的落后

由于信息交流和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作文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思考。开展所谓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阅读教学上的研讨分析,很少有作文公开课,对作文教学专题的研究更少之又少。许多老师面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往往不去静下心来分析研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进学生的创作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是长期重复无效的劳动:作文——批改——讲评。

作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地探索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作文教学仍然在低谷中徘徊不前。

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应该说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到来,尤其是高考、中考中话题作文的不断推出,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必将为作文教学注入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针对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老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二、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笔者曾多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一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在自由式作文中,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现象等皆可成文。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在专题作文中,老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让学生从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去思考,各抒己见,自由争论,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从而能顺利地完成作文。经过逐步的训练,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他们学会把握写作的机遇,表现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顺应作文教学的规律,教师要脱离作文数量的束缚,提高作文质量,就必须在训练作文基本功上下功夫。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为了使学生有扎实的作文基本功,老师必须在平时加强指导和训练:一篇文章如何确立题目,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中心思想,如何选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后呼应、开头和结尾相衔接,如何画龙点睛、耐人寻味,如何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引起读者共鸣,如何详写,如何略写等等,老师不要企图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学生样样精通,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范文为例,认真分析基本的写作套路,改变学生提笔无话可说,无话乱说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笔者在每个学期都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心得,及时表扬或在班内交流。利用阅读课,有针对性地搞专题讨论,学期末搞一次读书笔记大展览,由同学们投票进行评比。通过上述活动,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注重作文批改和讲评,形式灵活多样

7.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七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教学,问题,对策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1], 该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实验和科研大有裨益。然而,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惧怕食品生物化学的学习, 究其原因是因为《食品生物化学》课程难懂、难理解、难记忆, 课程中知识点太多, 内容错综复杂。因此, 如何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 以期能提高《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1、《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来《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活动中, 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有限的教学课时”与“庞杂分散的课程内容”之间统筹安排的矛盾; (2) 课堂枯燥乏味,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限, 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 (4) 实验教学理念落后, 实验教学水平不高。

2、提高《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1) 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统筹安排课程内容

初次讲授《食品生物化学》课程, 教师往往会觉得其内容庞杂, 要在56个课时里把所有这些东西都讲清楚很难, 深感课时不够用, 重点、难点讲解的不够透彻。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以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动力和目的, 结果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本身以及相关后续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对食品生物化学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统筹安排,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例如, 在学习脂类这一章时, 课堂上着重讲解脂类的酶促水解、脂肪的分解代谢和脂肪的合成代谢, 而对于磷脂的代谢和胆固醇的代谢内容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 让学生在课下学习, 这样教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重点和难点知识讲透、讲明白,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案例法教学, 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有了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能化难为易。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难对单纯的理论产生兴趣, 而采用案例法教学[2], 尤其是与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案例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在讲蛋白质这一章时, 先举出以震惊中国的三聚氰胺事件、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件,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然后说明蛋白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进而提出疑问, 为什么不法商人要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让学生进行思考, 然后对其内容进行讲解, 使学生明白三聚氰胺中含氮量高达66.7%, 是蛋白质含氮量的4倍多, 而且价格相对低廉, 所以被不法商人冒充蛋白质掺入奶粉中, 这样可提高奶粉中氮的含量, 但它不具有蛋白质的功能, 还影响身体生长发育, 导致肾结石甚至肾衰竭, 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接着进一步提出“为什么测定蛋白质中的氮而不是其他元素”?让学生从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方面进行考虑, 从而引出蛋白质主要由C、H、O、N、S等五种元素组成, 氢、碳等元素并非蛋白质所特有, 氮元素基本上是蛋白质才具有, 其他物质含量极少, 可以忽略不计, 蛋白质含氮量平均约为16%。这样通过案例法教学, 学生会深刻掌握蛋白质相关的知识点。再如, 讲酶这一章时, 以“低温保藏食品”为案例进行讲解;讲授物质代谢间的关系时, 以“偏爱吃甜食物质的人容易发胖”为案例进行讲解, 以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3]。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多样多种的, 如讲授法、案例法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图表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等,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 要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黑板板书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生物化学反应高度动态化的要求, 学生也难以获得对知识的感性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4]。采用多媒体教学后, 可实现图、文、声、像的结合, 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动态化, 给予学生感官刺激, 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除了多媒体教学之外, 还可以利用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网络答疑等方式辅助教学。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讲授蛋白质时, 就采用了案例法教学、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本章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例进行教学, 提出“为什么不法商人要在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这个问题, 让学生了解三聚氰胺的加入目的是为了提高奶粉中的含氮量;接着提出“为什么测定蛋白质中的氮而不是其他元素”这个问题, 引入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蛋白质含氮量平均约为16%这些知识点。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并用, 使学生对蛋白质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讲授这些内容时, 可搜集三聚氰胺事件、蛋白质测定的相关图片, 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4) 改变实验教学理念,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食品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大都是验证性的、被动式教学,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 达不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教学中, 应转变实验教学理念,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思路设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建立开放实验室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 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且能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点, 可开设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试验, 例如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花椰菜中核酸的分离和鉴定、血糖的测定、胆固醇的测定等实验, 使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能在试验中得到体现和应用。实验教学方法上, 可采用“学生自学-课堂提问-学生实验-讨论和总结-撰写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可开设综合性设计性试验, 也可增加探索性的实验内容, 让学生自己独立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分析实验结果, 写出实验报告。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化的理论知识,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可采用合理统筹安排课程内容、案例法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实验教学理念等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多下工夫去准备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案例, 多思考在授课时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不断充实与更新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 积极探索, 不断进取, 这样才能提高食安专业《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佩艳.提高食品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 (20) :271-272

[2]蔡肯, 梁晓莹.浅谈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在高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 (23) :238-239

[3]李佩艳, 刘建学, 徐宝成.如何提高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09, (19) :25, 28

8.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八

关键字 高中;生物;教学;解决措施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教学硬件设施落后。众所周知,生物教学中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实验,许多生物知识的学习必须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然而许多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削减了很多实验设备的购买,造成了实验设备落后这样给生物的实验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有限的硬件设施,就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都是凭想象,学生的见识面变窄,思维也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2.教师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学知识存在脱节现象。高中生物以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作为基础,然而很多高中老师发现学生初中阶段的生物基础很差,没有掌握,这样使得初中和高中的教学脱节,这大都因为初中阶段比较强调应试教育,死记硬背的初中生物知识很快随着时间流逝就被学生遗忘。

第二,教学理念未能转变,教学呆板。很多老师依旧采用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教学方式,没有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单方面的信息灌输,老师的教学理念未能转变,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积极的引导,这中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势必会造成学习质量下降。

第三,缺乏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师生交流流于形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老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的过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虽然大部分老师主观上希望达到跟学生的双向交流的目的,但是很多老师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基础,在课堂提出的问题超越了同学的能力,或者是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老师的问题,从而使得师生间的交流流于形式,更达不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的效果。

第四,教学内容把握不足。由于使用了新的教材,很多老师对新教材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及深度把握不足,他们习惯了旧的辅导材料和教学模式,也没有接受严格的培训,这样使得教学目标容易偏离,严重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3.学生存在的问题

(1)未能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由于受初中阶段学习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未能适应高中较快的学习节奏,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这样就造成了教学难以深入开展。

(2)缺少自主探究精神。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只是把老师讲得重点章节死记硬背下来,对于其中的难点、疑问点也不深究,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失去了了自主探究精神。

(3)缺乏自主动手能力。受到实验设备陈旧或却缺失,教学模式陈旧的影响,学生很难有机会进行实验,很多实验只是凭空想象的,即使是实验现象也是在老师的描述下死记硬背下来的,而没有亲自进行实验去得到相应的实验现象,这样造成学生缺乏自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缺少合作精神。生物学习也是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很多实验需要小组的配合才能完成。然而学生缺少有效的合作学习的训练,这样导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合作流于形式必然达不到学习的效果。

二、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完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学校要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定期置办或更换教学实验设备,从硬件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没有实验设备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来了解实验的过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没有亲手实验的缺陷,让教学内容更加深刻。

2.做到学生为本

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知识,同时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快乐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这个大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这个有效評价机制的建立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健全教师的评价机制,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对各教学老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学生的反应等方面建立一个考核机制,从达到监督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

另一方面,教师要建立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机制,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在平时学习中的态度、学习习惯、创新能力、研究精神、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有效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4.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生物教学方法,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实验设备、多媒体教室及网络资源,让学生看到、听到、触到、闻到甚至是尝到,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来学习生物。

5.采用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缺少合作精神、缺乏自主动手能力、缺乏自主探究精神等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并相互影响的教授与学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杜;2007

[2]谭江风;高中生物教学反思[J];管理观察;2007(11)

9.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九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语言,高职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为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提出帮助高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与能力的办法.

作 者:戚健 作者单位: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存在的问题 解决办法

10.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十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同时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然而,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素养和能力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学生口语能力和文学阅读能力差,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比较普遍的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学校整体英语水平不高,学生整体英语素养差,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差。与社会的需求相比,我国大学的英语教学急需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策略。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大学英语教学方式传统单一造成两个不良后果,一是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二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加重教师的负担。

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刚入学的大学生充满着憧憬和激情,希望自己能在大学生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锻炼。在英语学习上更是希望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能与外国人进行沟通交流。然而,实际情况是所有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在两年时间内学完大学英语的课程,时间紧,任务重,老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仍然讲单词,分析句式,朗读课本,这种强烈的反差导致大学生一开始就对英语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的教学压力大、任务重,教学过程中的说、写、读都是教师一个人在做,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忽视了师生的互动,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缺失。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仍是教师在上面讲,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听,有时候教师会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也仅限于做课件,变化不大,收到的实际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些工作都要教师一个人在课上完成。在课堂上,师生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扮演的新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把重心转移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首先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知识传输的倾向,原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灌输-训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控制着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些就导致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缺失。

2、大学生英语口语和文学阅读能力不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更是需要既懂商务又能熟练应用英语的人才,很多企业和行业在招聘时除了对应聘者要求业务能力高,取得英语四六级证书外,还要求应聘者能够熟练地用英语进行表达和沟通。然而,大学生们从中学到大学,英语考试只考笔试,从不重视英语口语的学习,因为考试对于英语口语没有硬性要求,练不练口语对学校的升学没有什么影响,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就忽视了英语口语教育这一环,学生学了几年英语之后,还是不会张嘴说英语,仍然缺乏使用英语的口头交际能力。

3、教师自身的原因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不愿意做出改变,这也是大学生英语课堂沉闷没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近几年大学扩招,公共英语课教师的授课任务变得十分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和过多的精力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大学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写文章、评职称,超负荷的工作任务使他们很难进行自我充电和进修学习。

二、解决策略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大学生的口语和阅读能力

11.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 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62-02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物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入的影响,因而使得生物科学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初中生物作为学生接触生物知识的开端,对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爱好及掌握与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初中教育也逐渐开始重视生物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在推动了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为初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以后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生物教学经验,对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做了简要的阐述。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生物课程不够重视,设施建设不完善

由于初中生物知识在中考中的比重较小,很多学校对生物的教学显得不够重视,给予生物课程的课时很少,这样会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不重视生物学习的心理。如果学生在心理上没有重视生物课程,就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法真正掌握与生物相关的知识内容。此外,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对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校不重视生物教学,严重制约了学校生物实验设施的建设,致使教师无法通过实验教学辅助完成生物教学,无形之中降低了学生对生物课程学习的效率。

2.教学方法陈旧,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改变,依然沿用陈旧的传统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的改革。除此之外,一些教师依然将考试作为教学的最主要依据,采用“填鸭式”的应试教学方法,将原本有趣的生物教学课程变为“背书课”,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通过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在有效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没有正确进行实验教学,生物实验形同虚设

对于刚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学生而言,生物实验就像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充满着很多的新鲜事物。因此,学生对生物实验具有很高的兴趣,尤其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的生物现象。虽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很多学生对生物实验过于兴奋,将兴趣仅仅停留在了一些实验的表面上,根本没有透过实验现象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生物知识内容,这样就偏离了实验辅助生物教学的宗旨,生物实验也就变得形同虚设了。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重视生物教学,完善教学设施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推动了生物学科在在教学中的地位。可见,加强对生物课程的教学,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重视对生物的教学,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方法,为提高生物教学的教学质量做出努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实验设施建设,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设施平台,进而辅助教师顺利完成生物教学工作。

2.提高教师教学素养,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其教学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不仅参与新课程的改革,还能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所以,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以适应新课改改的的需要。为此,教师要不断积累与生物相关的知识内容,为探索有效教学方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为及时学习有效教学方法,教师还要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理念,进而全面提高教学素养,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3.探索有效实验教学方法,提高试验教学的作用

为提高试验对教学的作用,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实验教学方法,适当控制实验过程,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引导,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与知识内容的衔接,进而提高试验教学对生物教学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找不到表皮细胞,这就需要教师对其操作方法做出及时的调整,以保证学生掌握正确操作方法。此外,对于大部分学生将认识停留在实验表面的现象,老师要采取课堂提问、实验报告等形式及时对学生的这种现象进行更正,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认识到真正的生物知识原理。

三、小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生物教学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作为初中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转变教学理念,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为推进新课程的改革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关定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1)

[2]曹芸.论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转变[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

12.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十二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教学,问题,对策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一门集计算机科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实质就是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解决生物学问题。近年来, 随着生物信息学在提高动物植物育种效率、创新遗传资源、加快改良进程、种质资源优化、病虫害防治、作生态环境改善等农业方面广泛的应用。《生物信息学》课程也相应地列入各农业院校大学生教学计划, 积极开展生物信息学教学。我校在可设生物信息学专业基础上, 除在生物类专业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外, 在动物科学和生物科学 (动物方向) 也开设此课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因种种问题, 影响了课程本身应有教学效果。本文现就三年来在动物科学和生物科学 (动物方向) 的生物信息学教学实践体会, 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一论述。

1 农科类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大纲和学时不匹配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的基础知识是很多的, 而为适应社会对农业专业知识的需求, 高等院校把宽口径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这势必要增加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减少专业课程教学的学时。农科类《生物信息学》课程设置一般均为专业选修课, 大纲规定授课仅为27或36学时, 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非常突出。

1.2 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

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的学科, 仅靠理论授课而无实验学时很不合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在理论课学习2学时后应该安排2学时或至少1学时的实验课是普遍受学生欢迎的, 这样可以演练所学的软件和方法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也不允许。

1.3 学生对生物信息学的认识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与同学们交流得知, 他们认为该课程只是一门工具学科, 是处理实验过程中得来的DNA片段等等, 而他们没有参与实验过程, 认识不到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的意义所在。再加上作为农业院校来说, 尽管为生物科学专业, 但主要侧重于动物方向, 缺乏对课程应有的重视。比如, 讲授构建进化树的时候, 对于给定的一组序列, 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的模型得出聚类图, 但是他们不明白这些序列是如何得来并被选择用于聚类的, 容易混淆序列相似性和同源性的概念, 难于分辨直系同源和旁系同源的定义。

1.4 生物信息学的教材选择

生物信息学的内涵十分广泛, 在不同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程度不同。生物信息学的教材五花八门, 中外文版本均有, 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主要侧重于医学和生物类, 而对于农学类, 尤其是动物方面你的更少, 导致很多高校教师无法选择合适的教材。

1.5 学习资源不足、教学手段单一

生物信息学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资源、图书资料等教学硬件设施和相关的教学软环境。而在国内大部分农业高校都仅是具备多媒体教学, 教学手段单一, 对于针对生物信息学课程而设置的网络实验室、以实现讲授演示, 人人动手, 在Internet 上实际操作很难达到。

2 教学中的对策及教学改革实践思考

2.1 教学大纲突出专业特点

针对课程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 要及时调整教学大纲, 在适当增加教学学时基础上, 根据各专业本身的特点对教学目标和任务上进行, 侧重对生物信息学一些基本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解, 突出该课程在本专业的应用内容。其它涉及生物学和医学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学。

另外, 在教学大纲中合理安排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 避免枯燥无味的教条板书, 注重学科发展的讲解内容。

2.2 教学内容丰富、精炼

在农科类生物信息学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对生物信息学的产生背景、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做详细介绍,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生物信息学原理, 并产生兴趣。其次要把有限的教学学时用到与专业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教学中去, 避免内容重复。例如, 在介绍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时, 在生物化学等相关课程中学过的知识可以简单带过, 对于生物信息学课程本身涉及到的一些数学模型和编程算法, 笔者也是简略讲授, 因为这些牵涉到深奥的计算机和数理功底, 而这也是很多本科生所不具备的。因此,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特点, 选择性的讲解教材中有实用性的章节, 了解学科发展的特点, 辅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 既抓住主干, 又适当扩展枝叶, 以实际应用为主要侧重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适应今后工作学习的需要。

2.3 教材选择要难易适中

在三年的教学中发现, 生物信息学的教材很多, 如罗静初等译的《生物信息学概论》、赵国屏等编著的《生物信息学》等, 这些对于生物专业比较好的教材, 而对动物科学等专业来说, 专业性太强, 缺乏具体的事例, 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 在多方选择后, 最终选择由农业院校相关教师编著的教材, 学生普遍反映较为适用。

2.4 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 讲课时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把握内容的脉络, 突出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 站在学生的角度自问自答, 课堂自始至终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然后在讲清课程重点难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把问题留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学、思考寻找答案。同时, 注意各章节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掌握要点。再通过具体的实例,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2) 生物信息学基本概念多, 容易混淆, 宜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在讲述蛋白质结构预测一章时, 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图片, 指出教材中所提到的重要位点, 帮助学生理解;还要教学生用专业看图软件观察蛋白质的结构, 这样碰到相似的问题, 他们也会自己解决。可见,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进行形象直观教学, 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5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生物信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所以在讲完每一章节后, 给学生出适量的思考题, 让学生通过课外练习和上机的亲手操作,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尤其是数据库的使用, 可以在讲课时利用互联网这一有效途径对照实际的数据库进行操作, 让学生耳濡目染, 掌握实实在在的操作知识。再通过上机进行实战演练, 把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如怎样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找到想要的未知基因?学生就必须首先知道有哪些数据库可供查找, 然后要熟悉该数据库的服务内容, 会使用数据库进行搜索, 还要知道该未知基因位于哪个物种。比如在讲解查找文献时, 对于关键词的设定以及搜索结果的分析, 老师可以现场演示, 让学生有很清晰的思路, 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操作, 前后对比结果。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了, 才能把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工具, 间接地保证了整体教学质量。

2.6 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针对课程特点, 制定合理考核方案和课程成绩评定比例, 突破传统的闭卷考试模式。可以以课程研究论文的形式, 要求学生自查资料, 结合即将到来的毕业论文设计, 提前练兵。也可以布置“独立作业”,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平时考勤情况和作业情况应占适当的比例。如在上机结束时就要求学生把作业交上来, 可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由于考试形式多种多样, 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 结语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重要的且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学科, 其发展与生命科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 授课教师的生物信息学知识体系要不断完善, 更重要的是授课教师的授课策略要及时更新, 尽量丰富生物信息学教学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既紧跟国内外发展前沿又能立足学生实际, 切实做好生物信息学的课程教学工作, 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此满足我国目前该领域对人才的教育需要, 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很强的创新能力的本科生。

参考文献

[1]张幸果, 丁俊强, 朱伟, 汤官中.关于如何提高生物信息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 (3) :194-195

[2]刘博婷.浅谈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J]韶关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 2009, 30 (12) :130-133

13.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十三

浅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和对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视,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得到大家的共识.笔者分析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了建议.

作 者:于芳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外语教研室,13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 教学 问题 方法

14.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十四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是检验、评价教学效果和修正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朝着正确方向运行并最大限度的取得时效的重要保证。但是,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对教学目标的设计问题都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研究。这直接导致在教学目标设计上,经常出现一下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活动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写教案时先把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抄下来,在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时候,也许已经忘记了所抄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则首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完成了,还没有写教学目标。

2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目标的确定没有目的性

这教学目标,要么是抄来的,自己并没有认真思考;要么未经认真分析和研究,是凭着自己大概的感觉写出来的;要么要按照一般的格式,千篇一律地写出来。

3教学目标不全面

很多教师在一般情况下是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忽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4教学目标太笼统,不够具体,也不好检验

一些教参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都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些教师在教案上也这么写。但是,课文体裁不同,语言特点和感情特点也不同,朗读方式、方法、策略和每节课朗读训练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从朗读教学的目的来说,是重在理解课文,重在体验情感,还是重在传情达意?这些问题不弄清楚,朗读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5教学设计过程没有回应、落实教学目标

有一位教师写的《迷人的张家界》一课的教案,“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有两项:认识本课7个生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可是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对张家界景点的认识和体会张家界景色的美来进行的,对7个要求会认得字只字不提,对阅读中如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何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也没有任何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在这里只讨论课时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确定一节课高效、实用的教学目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明确

这主要不是指教案上是否有“教学目标”这一项,而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头脑中是否清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一直“惦记”这些目标,是否“清醒”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2教学目标全面

按照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目标可划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从表面形式来说,教学目标主要有行为目标、生成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按照《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也可以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所谓“全面”,不是说要“面面俱到”,而是指要体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要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3教学目标具体

所谓“具体”,是针对过于笼统的目标来说的,上面已以朗读教学为例做了说明。笔者认为,教学目标也不能过于具体、琐碎。否则容易使教学变得机械、呆板,不利于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全面,但也不能太多,应该比较集中,而且要突出目标中的重点、难点。目标过于具体,也就变成了各项活动的要求,实际上是没有必要也无法全部列出的。

15.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篇十五

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存在的问题

习作超要求。在习作教学过程中, 不少教师把学生初始习作按成人的“作品”来要求, 内容要“新、奇、巧”, 中心要明确, 条理要清楚, 语言要生动、优美。习作的要求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比如, 写景物的作文, 要用大量的成语描述景物的特点, 使语言生动、优美, 但二年级的学生处于识字阶段, 对成语还没有概念, 这种过高的期望使学生的习作长期得不到教师、家长的认可, 久而久之, 学生就产生了习作“高不可攀”的畏惧感, 渐渐失去了习作的信心。

对策

1. 明确习作教学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习作教学”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 要考虑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 在作文课上, 一味地让学生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忽略习作方法的点拨与引导, 或一味地任凭学生写成什么样就什么样, 忽略习作的训练和习作兴趣的培养, 都是有失偏颇的。教师必须把握习作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有效地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

2.精准制定每一节习作课的教学目标。习作课是习作训练的主阵地, 精准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取得教学实效的关键。教师要参照习作教学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精准地制定每一次习作训练、每一节习作课的具体目标, 以减少习作教学的盲目性, 使每一次习作教学的训练重点得到凸显, 从而使习作教学目标高效达成。例如, 写作文时, “想象合理、想象丰富、奇思妙想”, 这些是不同层次的要求, 在哪一次训练、哪一节课上落实到哪一个层次, 应准确把握。教师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就应该具备清晰的目标意识, 并对目标精准地定位,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习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习作模式化, 抄袭现象严重存在的问题

大量的作文选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小学生习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资源, 学生几乎可以在上面找到一切题目的习作样板。于是, 很多学生光明正大地在作文选中抄袭或者在网上下载。

对策

1. 抄袭不是仿写。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搞清楚什么是仿写。其次仿写之后, 要认真和范文比较, 从而明白仿写的目的是学习范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及语言表达的形式和写作的方法。

2.把作文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同时还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积累语言, 掌握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

习作评价问题多存在的问题

1.缺少建设性。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 经常出现“没意义”、“不具体”等缺少建设性的评语。但学生习作中哪个地方没意义, 哪一方面描写不具体, 教师没有指出, 指导性不强。

2. 缺少激励性。在评价中, 教师很少用表扬的语言, 多是以否定批评为主, 导致学生丧失信心。

3.缺少时效性。对学生进行调查表明, 80%的学生把习作交给教师后, 急切地需要教师的评价, 尤其是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 但教师的信息却很难及时反馈, 从而降低了评价的时效性。

对策

1.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者要多元化, 评价的纬度也要多元化。

2.对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及时点评。

3. 评价要有明确的指向性, 要以激励为主, 同时还要委婉地指出不足之处。

16.生物微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篇十六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生交流流于形式,缺乏思维深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可谓切中时弊。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从教学现状看,许多教师主观上希望强调与学生的交流,但由于未能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准确的把握总是流于形式,在课堂上未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在课堂中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就会比较肤浅,更谈不上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把教学目标窄化为了知识的传授和巩固。

1.2探究教学过于程式化,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教师在组织探究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误区:(1)探究点偏离;(2)探究程式化;(3)探究泛化;(3)动手实验=探究式学习。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来看,较为突出的是前二个问题,教师常会因抓不准值得探究的问题而发生探究点的偏离;而探究教学出现程式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太过于追求一节课中各个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往往比较匆忙,学生像游客走马观花,未能收到应有的探究教学效果。

1.3合作學习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组织,在许多生物的公开课和优质课评比中,常能看到教师组织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但从组织成效看,真正高效的小组合作却很少。反观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观念有误,似乎为了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而特意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样,由于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有效训练,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再加上合作学习内容的难易度较难把握等原因,导致许多合作学习活动显得比较生硬而肤浅,成为了一种摆设,缺乏学生的有效参与。

2、应对策略

2.1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每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反思教学活动的全过各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训练,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强调通过丰富的生物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正面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生物科学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其实这也反映出生物教师的“教学境界”。在当前生物课堂里,许多教师把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当作教学的一切,这样做是很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理解生物学的学科思维的,其实若能围绕一些知识点教师常能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活动,如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科学史实和科技新闻、生物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动手进行一些生物实验、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或者在课堂里围绕某个学生关心的生物学命题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开展辩论(如到底能否支持克隆人类的研究等)等,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动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多种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2.2加强学校的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开展有成效的生物校本教研活动,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实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依托。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是推动学校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抓手。加于规模较大的学校来说,备课组也是开展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笔者认为,抓好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要重视研究和制定教研组的详细发展规划,根据生物的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善加压力,为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目标和动力支持;(2)生物教研组长要重视帮助每位生物教师确立明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重视发挥组内名师和骨干教师等的帮教作用,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校本教研工作的合力;(3)重视设计和组织好每次生物教研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分工、有讨论、有总结,建立有良好合作氛围的生物团队;(4)应以案例研究及反思为主要的生物教研活动方式,建立规范有效的活动方式,争取使不同的教师都能从每次活动有收获、有提高,目的要将案例的研究深化,善于通过活动使教师心得从理性认识转化为教学成果,促进教学经验的理性升华,从而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3致力于提高生物探究教学的成效,避免程式化,探究学习应成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中如何才能组织好生物的探究教学?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使教师正确认识探究学习的教学价值。在教学中不能仅为追求探究而进行探究教学,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探究学习是学生养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第二,因地制宜,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尽量设计一些利于学生实施的生物实验、调查、考察等探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探究活动设计的泛化和探究点的偏离;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现象和问题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实践问题的关注和分析,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意识。

2.4强调对合作学习组织的训练,重视提高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技能。首先,要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学生对合作学习技能的训练和合作交流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通过训练,使学生将在小组内和小组间的合作形成一种默契,训练时应坚持“由易而难,由意识到行为,循序渐进”的原则。其次,要重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形式,在人数上一般以4人~6人为宜,在组员的组成基本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基础上,既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同时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变换学习小组,使学生学会与不同个性的同学进行合作和交流。最后,要重视班级规模不宜过大,同时考虑合适的教室桌位摆放要适于小组内的学生交流和讨论,最好让学生面对教室的侧面相向而坐,这样便于汇报和讨论。所有这些都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条件。

3、结语

上一篇:家长写给幼儿园的表扬信下一篇:普法考试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