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文化的建设(精选8篇)
1.试论企业文化的建设 篇一
试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本管理
云南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
杨 坤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其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这一核心驱动力无不贯彻于人本管理的思想体系以及具体方法之中,因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就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竞争。它激活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创造企业长久不衰的品牌,树立文明健康的企业形象,形成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只有在理论上认识人本管理的伦理内涵,才能使实践中的企业管理革新秉持人本管理这种先进的模式。本文试图从本性、欲望、智力、士气、人心、情感、素质、关系八个方面分析人本管理的内涵以及“人”“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价中企业价值需求角度阐述人本管理的发展性并培育企业文化、重视个体需要、企业管理体系角度凸现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动作架构。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管理哲学,80年代初风靡世界,至今仍是一种管理思潮,其核心是尊重人和激发人的热情。改革开放以来,关于人本管理的理论逐渐被重视,一批优秀的中国企业日益觉悟到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真正贡献。这种转变既来自我国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和经营绩效的滑波,也来自企业人才的外流,这些促使我国企业经营者、领导者对企业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再思考。
人本管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示出新的特征,在不同企业里它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但其核心价值观始终是企业生存发展之灵魂。中国三位伟大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提出的“爱人贵民”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曾被历代开明的统治者视为治国之本,而今社会的“人本管理”是无数成功企业家追求的一种管理模式。既然管理要以人为本,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到真正的“本”是什么,只有正确认识了“本”,才可能做好人本管理。“本”概括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本性”。认识人的本性是管理的开端。一部管理史,就是一部对人的本性的认识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的历史。无论从“经济人”、“社会人”和“复杂人”概念的提出,还是从泰罗的“X理论”、梅奥的“Y理论”,大内的“Z理论”、莫尔斯与洛希的“超Y理论”,以及巴克斯与艾索斯的“S理论”、布兰查德与洛伯的“W理论”、吉宁的“G理论”、英克森等的“K理论”的提出,再到后来的“B理论”等的出现,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以更好地明确管理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对人的本性的看法虽然很多,但无非三种结论:即人性向善、人性向恶、人性亦善亦恶。以上结论并无高下、正误之分,只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制宜,都会在管理实践中获致预期效果。但总的说,管理者还是应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坚持“扬善抑恶”、“使长弃短”和“用巧补拙”的原则,务求展示、激发、运用和发展人性中光明的、积极的、美好的一面,以给人向上的动力与希望。
2、在“欲望”。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管理就是对人的欲望的管理,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欲望予以关注、激发、调控、满足的过程。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到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波特与劳勒的“期望激励理论”,再到阿尔德法的“ERG理论”、弗洛姆的“期望理论”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这一思想。人的欲望丰富多彩,所导致的结果也千差万别,但概言之,无过乎正与邪、公与私、强与弱、多与寡之分,因而管理者的责任即是竭力抑制人的不良欲望,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并使之成为驱动管理过程正常运转的原动力。
3、在“人心”。人心造时势。无论管理环境如何变幻,善于争取人心(内为员工,外为顾客)都是管理制胜的不二法门。管理的上乘工夫就是善造势,然后乘势而上,顺势以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识势,即识内势与外势、强势与弱势、优势与劣势、近势与远势,而识势的关键就是要善于把握人心、努力顺应人心、最终赢得人心。动人心者莫乎诚,结人心者莫乎利,固人心者莫乎和。无论是“攻心”、“治心”还是“合心”、“用心”,其根本都在“得心”。你能赢得人心,你就能赢得一切。
4、在“关系”。管理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在管理领域中的具体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关系的核心内容,它充分体现在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离开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无所谓管理;能否充有效地认识、把握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成熟和成功的重要标志。管理学说史上“人际关系学派”的诞生,“系 3 统组织理论”、“团体力学”、“支持关系理论”、“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理论”、“组织发展理论”以及“学习型组织理论”、“团队管理理论”等的出现,都从不同程度和角度反映出了组织内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组织结构、战略、绩效以及组织成员心理与行为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决定作用,从而揭示了管理关系的本质,较好地指导了不同时期的管理实践。随着知识管理时代的到来,组织内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好坏已经成为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因而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管理也就成为知识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关系就是财富和资源。如何通过对组织内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管理,达致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的重塑、团队精神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沟通与交流效率的提升、合作与互动模式的创新、协调与整合方法的改进以及组织内外人际关系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最佳配置等等,已成为未来管理制胜的关键。
人是企业经营的主体,是确保竞争优势地位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放在首位,如何切实采取措施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以人为本”是指对管理对象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比较高层次的一种管理方式,是指在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中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它的价值观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帮助人、造就人。
二、我国企业人本管理的实施战略
经过我国无数企业的兴衰、成败验证,在我国应该广泛实施 “以人为中心、理性化团队管理”模式,将员工视为活动主体和公司主人,了解和尊重员工的心态和需要,并根据他们的心态和需要,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从发人深省的口号到人尽皆知的共识再到身体力行的具体实践,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深刻地体会到人力资本是一种有潜在回报率的资本,对人的重视归根结底是对投资回报的重视。例如,万科的“人才是企业之本”;麦当劳的“勤奋的员式乃公司之宝”;联想的“办公司就是育人”;海尔的“我们现在唯一可怕的只是我们自己;领导者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长虹的“尊重每一个人。管理是管理者思维的管理,是管理者境界的管理,是管理者目标的管理”;格兰仕的“人气,企业最大的财富”;荣事达的“营造‘和商’人文环境,规范员工行为”;TCL的“企业的竞争就是管理理念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要建立一个好企业,首先要练就一支好的队伍”;还有什么“最有意义的一分钟是对人才投资的一分钟”等等。然而,有了口号和理念并不等于就有了有效的行动。如何实践“以人为本”才是组织在新经济条件下生存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以人为本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坚持不懈的努力。搞好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立和维系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并把它灌输到企业全体职工的心中,形成一个上下一致的意志和共识。企业全 体职工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文化的继承者,只有发动全员参与,才能成功地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产生之前的各种管理理论都强调对企业的外在管理,都把人作为管理对象,通过外在的手段促使职工和组织加快运转,以达到目的,企业文化则突出“人”的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策动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人文力量,重视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领导人是企业的代表,是把握企业决策的组织者,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了企业领导人的观念和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成功的企业领导人,能够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提出明晰的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提供对共同方向的意识,并通过日常行为强化这种价值观。因此,企业领导人在建立一支素质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也是目前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企业成败往往系于其员工能否识别、接受本组织的价值观,并付之行动。企业应确定明确的企业经营目标。制定相应的目标,使全体员工知道前进的方向和工作的责任感。无论短期的、中期的、长期的甚至即期的目标,都要让全体员工形成对目标的认同和共识,因为共同的目标,才能使人们走在一起,共同的目标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很难想像一群目标不一致的人会有凝聚力。因此,这要求我们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对企业价值的认同感并自觉地去实现它。
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以人为出发点,每个员工都树立忠于企业的观念,形成企业和员工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应充分重视员工作用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重视个体需要
a、重视个体的必要性:重视个体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关键。从微观的层面说,无论多么庞大的组织都是由微弱的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能力和积极性的提升,整体的力量只能是无能为力的力量和虚假的力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才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如何看待企业的人才观,国内大多数企业在谈及人才问题时多习惯从务虚的角度谈起,更多的强调各自的人才策略,以及提高给人才什么样的舞台等。在这一观点上,国外公司,无论是崛起迅速的康柏公司还是百年不倒的通用电器公司表达的反而更加直白:“企业招聘人才就是要考虑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坦诚的承认这一点很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承认人的个性,尊重人价值,是企业形成内聚力的关键。好的企业就是在与人才做一种交换,以员工个人的能力的提升和待遇的提高以及成就感的满足换取企业不断增长的经济效益。
b、注重员工培训:长期以来,我国一些企业常常只注重对物的投入,而忽视对人的投入,有的厂长经理甚至视培训为消耗和负担。据美国教育机构统计,企业对培训投入1美元,产出大于10美元。近年来,西方企业普遍注意培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绞尽脑汁营造“维系人心环境”工 程,借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虽然我国暂末有这方面的统计测量数据,但并不意味着培训没有价值。我国知名企业之一的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经说过: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他倡导“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并以此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宣称: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是人才,而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我们从内心深处为这样的企业而庆幸,为这样的企业有这样的领导而欢呼,更为工作于斯的员工而喜悦。事实上,很多企业家已意识到,培训不仅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企业最以经济价值的投资,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可以增加员工本人的能力、素质和素养,使员工终身受益。故有人说,培训是企业家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同时,企业的培训还是建立和实现企业文化的过程。尽管企业文化的追求不局限于培训,但是,企业通过培训完成对员工的导向,使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企业文化的特性,促进员工认同和弘扬企业文化,已经是一个不变的事实。
c、突出重点抓人才开发: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等于人才,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起主导作用,是企业发展的根基。知识经济时代的本质特征是人类从以体力劳动为主创造价值转向以脑力劳动为主创造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是如何在其组织内部构建有利于创新和人才开发的机制,从而使智慧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导资源,使企业成为知识型和学习型的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首要的任务是招徕和培训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就没有长盛不衰的活力,人才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创造财富的基本动力,他代表着经济实力,体现着发展潜力,决定着竞争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并有切实的措施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扎扎实实地构建好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才工程,并要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关心、爱护和尊重人才。
人才是企业的创业、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拥有多少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实力的标志。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中,人才的价值和地位发生重大变化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特点。不少企业在深化改革中,以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和技术入股来吸引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予以重奖、对拔尖人才的工薪可以超过“第一把手”来激励人才。许多企业更新用人观念,求贤若渴,对人才的使用机制已经从“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发展到“不求所在,只求所用”重金延揽人才。有的企业创造条件,甚至构建“人才小特区”的环境,大大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和竞争力。投资于人才和企业员工增长知识才干,已成为企业迈向现代化的“推进器”。在骨干深造培养方面,企业加大了投入力度,舍得花培训教育费用。这些广开人才资源渠道、开发人的潜力的措施,都有力地推进了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强化了人才优势,从而增强企业企业实力,获得超值的回报。但在我国目 前的财务会计报表中却只反映这方面投入的“消耗”,往往容易使人看不到其巨大的效益,因此,丞待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模式,并解决人才创造财富的计量方法,真正体现出人才的价值。
3、企业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运作架构
一旦确立了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就必然要以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运作架构为核心来构建企业管理体系。也就是说,要将“主客体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与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完成社会角色”的人本管理运作架构,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围绕着这个核心的有效营运来构建企业管理体系,以取得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绩效管理。以公司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究竟是以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还是以矩阵制的形式出现,并不是主要的。要使人本管理的动作取得预期成效,关键要让“委员会制及委员会分工、协调协作制”成为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架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并在企业劳动中真正起到核心的作用。换句话说,“理念指导和管理对策委员会”,“评估与优化委员会”,“管理人执行委员会”三者在组成人选上,首先要具有人本管理的理念,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具有卓越学识和发展眼光;第二,要有广泛的代表性;第三,要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在职权上,三者要切实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动作体制融为一体,从而保障其作用的发挥。显然,我们所要求的人本管理的运作架构具有体制性、综合性、全面介入可操作性等特征,从而能够有效的将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转换为人本管理的各项政 10 策和营运措施,以真正体现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一切工作的基本理念,并实现人本管理的根本宗旨。
要把人本管理融入企业管理体系并发挥主导作用,从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必须考虑我国企业的现状,吸收各个企业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及各项管理措施的长处,并对现行企业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例如在改善激励制度、改进领导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工作丰富化、加强企业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互作用等方面下工夫。这也是一种构建有中国特色企业管理体系的过渡做法。就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在这一过渡阶段,更要落实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经营决策的审议权、对企业工资调整方案及其他重要规章制度的通过权、对有关职工生活福利问题和有关切身利益方面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对企业领导班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民主评议权以及根据企业主管机关的部署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本管理的建设和发展。
三、结 论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我国企业必须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方法。
人本管理是以谋求人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的管理,人的全面与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设想的未来伟大社会中的核心,虽然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 11 的前提是社会以极大涌现了充分和丰富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本管理是一种思想,故而是一个超现实的命题,我这里所讲的企业中的人本管理及人与企业管理的一种关系和行为的协调,现代的企业管理本身就是对人和物及信息的管理再造,但是任何企业存在的首要条件是人,企业是人以营利为目的而构成的经济性组织,由此可见,企业管理的根本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管理的职能、作用的发挥,企业管理措施、办法的贯彻落实,企业目标的实现,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没有员工的理解、赞同和合作,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空话。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就是通过围绕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的,就是要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真正确立起人本管理的主导地位,花大气力形成独特的企业风格,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高度重视员工个体各个方面的需要,提身个体能力和积极性,突出重点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扎扎实实地构建好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才工程,并要真正做到尊重知识,关心、爱护和尊重人才。
2.试论企业文化的建设 篇二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档案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档案的概念。具体如下:
1.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独特性,是企业员工普遍能够接受和共同遵守的理想概念、行为准则与个人价值观念,也可以说企业文化的表象则是企业形象。
2.企业档案的概念。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研发、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等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历史记录。档案工作者把企业在筹备、成立、经营、管理及产权变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经过系统的整理、编目、归档形成了本企业的档案。
3.企业档案工作。企业档案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基础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档案工作主要责任是维护好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历史真实面貌,与此同时,企业档案工作还要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有利的信息保障。
(二)二者之间的关系。企业档案是以具体的物质形态存在的,是对企业文化一些零散表层的反应。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档案经过一系列的提供利用工作,再到升华的内在形象就形成了企业文化。两者之间具有内在本质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这一关系说明企业档案可对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直接的服务。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首先,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文献,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建设与参考,对企业文化建设起着推广与宣传的作用。企业档案记载着企业发展的历程,不但真实地记录了企业从诞生到成长发展的全部过程,同时也记录了企业的知识文化、技术和经验,并且还记载了企业文化在思想上的发展过程,它还蕴涵着企业深厚的历史文化,凝聚着企业丰富的信息资源。其次,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直接的信息来源,对企业文化有着教育和宣传的作用。企业档案反映出了企业文化的成长过程。第三,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企业档案记载了这个企业的精神财富,其具有特有的文化属性,所以,只有管理好企业的档案,才可以为企业保留下一份文化遗产,企业文化的发展才能源远流长。
(三)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当下在学术界的很多档案学者对“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都是根据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理论提出来的。企业文化包括以下四个内容:1.企业的物质文化,它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开发的技术成果以及工艺、所提供服务,还有企业环境等硬件措施。2.企业的行为文化,它包括企业的经营宗旨、风格、行为准则、精神风貌、形象设计、社会活动、文化娱乐、人际关系等。3.企业的制度文化,它包括企业的领导体制、领导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运作机制、规章制度等。4.企业的精神文化,它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风格等。在这四个层面的企业文化中,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是其表层,制度文化为其中层,精神文化为其深层,这些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有很多的档案学者参照以上对企业文化层次上的划分,提出了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的四大作用:1.企业物质文化成果的展示(企业档案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2.企业行为文化的体现(企业档案服务于企业形象设计)。3.企业制度文化的反应(企业档案服务于企业制度的创新)。4.企业文化精神的弘扬(企业档案服务于对企业精神的培育)。
二、新形势下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中发挥的作用
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来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当前市场的经济条件下,怎样发现企业档案的内涵,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让企业能够更好地宣传自己、打造自己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形象走向市场,这是值得企业领导和企业档案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强化企业文化档案机构的文化属性,企业的档案机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据地,也是企业员工能够自觉接受企业文化的学习和教育的根据地,它承担着为企业文化历史保存的财富,维护企业的历史真实面貌,延续企业文化的任务。加强企业档案机构的文化属性,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思想意识,通过企业档案自身的本质来发挥企业档案部门的文化属性,成为文化建设不可缺失的部分。
三、结束语
总之,现代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弘扬都离不开企业档案。企业档案是一个企业的宝贵财富,它不单单是企业技术储备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企业文化储备的一种表现形式。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资料,是企业的管理上不可缺少的自系统,一个企业要想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必须要对企业档案管理进行强化和改善。
参考文献
[1]益学荣.试论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商贸,2015(18):37-39.
[2]岂兴晶.试论档案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卷宗,2013(7):8.
3.试论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企业档案企业文化关系
0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资料,它一方面记录和反映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历史,可为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另一方面,对企业档案加强管理的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已经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了。本文作者将立足实际,对企业档案和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1 企业文化与企业档案的内在联系
1.1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科研、生产、管理文明建设等方面中形成的,能为全体职工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第二,企业精神;第三,企业形象。具体地讲,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企业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组成,是企业的发展之魂,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1.2 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合法权益,记录企业文化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 企业文化对企业档案工作的影响
2.1 从核心的精神层次分析,许多企业缺乏服务社会和公众并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削弱了档案工作发展的基础。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仍较为滞后,企业文化的层级和企业发展的速度存在着不相协调的现象。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反映了企业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和共同利益,规定着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引导着员工的行为选择。因而,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狭隘的价值观念的支配和引导下,管理者和广大员工的精神、作风及其他方面的行为,都受到消极的影响和制约。管理者和员工根据价值关系去选择规范和引导自己的行为,致使许多企业的运行长期处于一种“唯我”状态,缺乏共同信念和崇高目标的设定,以追求利润和财富为根本目标,处处以眼前的得失为重,很少从企业的长期利益或企业员工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把责任感远远“抛在身后”,不顾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良好形象的塑造。这种功利色彩浓厚的价值观念危害严重,左右了许多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和决策方向,在他们的观念里,档案工作至多只是一种资料整理工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创造过程,也没有直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资源,纯粹是只投入不产出的赔本买卖。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基本的档案意识,本能地排斥档案工作,没有建档的自觉性和动力。即使在外界的宣传和推动下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是虚与委蛇,流于形式,仍坚持认为档案工作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不应包含在企业的管理流程之内,属于可有可无的附属行为。概而言之,我国企业档案工作先天基础薄弱,缺乏原动力和主体积极性,极大地制约和束缚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
2.2 从中间行为层分析,由于长期缺乏积极稳定的企业价值观,许多企业制度层的建设难以达到规范和统一,使得管理结构不堪一击,最终殃及档案机构的生存。目前,许多企业管理者只注重财务目标和企业的赢利能力,要求任何企业行为都能跟企业的利润直接挂钩。而企业生存空间的艰险往往使企业疲于应对内部纠纷和外部挑战,发展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无法形成积极稳定的企业价值观。因而,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屈从于外部压力,频繁改组企业的内部管理机构,导致企业的管理结构缺乏稳定性和规范化。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工作由于它的投入与产出倾向于一种隐性和长时段的状态,效益的产生又具有潜在性,难以具体量化,更难以进入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容易被忽视,本能地被剔除于企业的管理框架之外。有的企业即使配备了档案人员,也还是属于兼职性质,在企业的管理架构中处于边缘位置,缺乏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无稳定性可言。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档案机构,但一旦面临所谓的组织结构设计优化和管理体制重新安排,在利润杠杆面前,档案机构也经常成为重组的牺牲品,不是被裁撤就是被合并到其他部门。在这种环境当中,企业档案工作难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缺乏包容的企业文化和稳定的组织基础,档案机构也自然无法在企业的管理架构中稳固立足和强化发展。
2.3 从表面的物质层分析,许多企业过于强调物质层建设,忽视精神层建设,未能深入理解档案工作的本质要求目前,许多企业偏于强调物质层建设,追求表面效应,企业文化培育度肤浅,内容单一,往往陷入各种误区,将企业文化口号化、文体化和表象化。企业文化最常见的培育方式就是宣讲和培训:喊几句口号,挂几幅标语,开几次晨会,编几本手册,谱一首企业歌曲和统一员工制服,或者举行几次员工素质拓展活动等,而不是认真落实企业的日常行为。至于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等更是无人问津,结果只是形式上热闹,内涵上空洞,根本达不到实际效果,忽视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体现。即使有的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培育和发展,但也多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缺乏个性,“拿来主义”现象明显。同时,企业“伪文化”的现象也广泛存在,即企业所宣讲的企业文化与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相去很远,往往只是嘴上说一套而实际工作中又是另外一套。一旦遇到利益权衡,更是将所标榜的企业文化远远抛之脑后。因此,看起来好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搞得轰轰烈烈,有模有样,但其实很多都是徒有其表。企业的这种“实用主义”作风和浮躁的心态对档案工作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譬如,有些企业虽然意识到企业档案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有必要开展档案工作,依样画葫芦地建立了档案室,购置了设备,安排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但结果却往往走形变样,蜻蜓点水走个形式,档案工作并没有制度化、经常化地开展起来,仅仅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道具和装饰品。企业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档案工作的本质要求,也缺乏落实和完善档案工作的诚意和决心,导致企业员工也错误地理解档案工作,以为档案工作只是“作秀”而已,纯粹是应景之事,没有必要真抓实干。可见,在许多企业里,上至决策层,下层普通员工,一开始就没能深入理解开展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纯粹是一种功用和应付的心态,致使企业档案工作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
3 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企业档案管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表现在真实地记录着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企业的企业文化从企业的创建就开始产生,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主要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去发现、收集并进行整理。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就是要善于去发现企业每个方面的每一个瞬间及点点滴滴。通过真实的记录,精心的保存,把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东西归化为有形,把平常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以文字、图片、影音资料、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直观而明了。
企业档案管理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用还表现在对企业文化的归纳、梳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企业档案管理对于企业的文化的记录不是一种简单的记录,而是通过分类与分析使员工和领导能更好的认清企业文化建设成就与不足。同时,通过档案管理员的梳理和价值判断,可以“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傅群,侯静波.开发企业档案资源.服务企业文化建设[J].黑龙江档案. 2008.(05) .
4.试论如何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文化 篇四
崔怀武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和企业管理起着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成功珠核心。那么,本人就企业在营造企业文化中需要了解掌握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含义)?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众多的学者就企业文化的含义作了概述,但没有最终的权威论,目前比较一致的认为: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念,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和行为目标中。另外,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讲:它包括三个方面:即讲求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那么再具体一点就是:(1)讲求经营之道,就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确定正确的企业经营宗旨,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以人为主体,以文化为主导的经营思想和管理办法,这是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2)培育企业精神,就是要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培育能集中表现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3)塑料造企业形象,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塑造企业的形态和相貌,主要包括产品信誉、服务质量、职工队伍风貌、企业环境,以及企业在社会公德、公益事业方面的形象等,并得到社会大众和企业职工的认同和信任,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
我个人认为: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经济文化,只须市场经济的观念、意识、行为准则和运行规律为员工们掌握之后,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二、借鉴国外企业文化促进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和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兴起于八十年代初的美国,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引起各国企业管理界的反响和认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企业文化虽然兴起于美国,但源头是在日本。因为日本七十年代经济的迅速崛起,使美国不得不对日本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对本国的企业管理进行反思。所以,日本和美国的企业文化是两种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成熟的企业文化的模式,它们都重视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和精神价值观念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人是企业之本;都强调以文化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把员工视为消极管理对象,不靠硬性制度加以强制管理促使员工工作。但在具体做法上,这两个国家由于受不同的社会传统文化、社会心理、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出它们的差异性,日本企业崇尚集体价值观,而美国企业崇尚英雄价值观。
日本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国家至上,家族至上的社会心理是一贯传统。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他们将儒家伦理和现代经济民主主义揉和在一起,形成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其生产关系上的员工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决定了员工对企业如同对国家一样的依附关系,员工对企业报以忠诚,企业对员工给予多方照顾,从而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美国社会价值观念中,个人的独立自主性和英雄主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异质性、流动性和个人主义的。故尔,美国的企业文化强调企业英雄人物的作用。英雄是企业价值的化身,英雄是创造的制度提供了角色模式,英雄向外界展示了公司的形象,这样崇尚英雄作用的信条构成了美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主题。那么,我国企业如何借鉴外国企业文化中的优秀的一面,精华的一面,去建设我国企业文化,从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这是至关重要的。就美国企业文化比较而言,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儒家文化影响中国长达二千多年,这就有着与日本企业文化相似的伦理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讲究仁、义、诚、信、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是我们华夏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与西方的英雄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另外,值得提出的是东方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心理,风俗习惯说明了我们应批评的借鉴日本企业文化。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历来是重义轻利的。自身价值的体现是看你为国家、为集体做了些什么。一个人所期望的首先是群众的公认和赞同,其次才是物质和金钱。人们崇尚的是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赤诚相待,对领导的信任与尊重,人们所信奉的哲学是宽容大度,忍辱负重。在这些方面日本企业文化表现出物我们在某些方面上的一致性,这对于我们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有益的、积极的。
三、关于企业文化的作用。
大家知道,企业文化是强调人的感情因素出发,来协调和控制企业职工群体的行为,既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又使他们的行为自觉地趋向一致,构成一个团结协作的整体,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共同奋斗。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他的作用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1、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首先树立起本企业良好的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宝贵财富,当好的企业形象树立起来,名牌产品和优质服务的牌子打出去后,它就会反馈给企业加倍的报偿,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在营造自己企业文化中,必然要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良好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风格,人员素质,经营作风和公共关系等,在无形之中向外界提供了可能依赖的信息,而信息的反馈,则是社会对企业的承认和肯定,从而使企业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整体形象,树立了社会信誉,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在社会上,在顾客中的影响,在社会上顾客中扎下根,这对企业的开拓和发展,对企业在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2、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企业素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在还步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会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企业素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因素之一劳动者的素质,因为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是由人来支配的操纵的,人是企业中最珍贵的资源,而人的素质又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培养和提高的。对一个企业来说,有着较好的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和娱乐文化,会使广大职工在思想上得到陶冶,在技术上得到培养和训练,在管理上得到锻炼和提高,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升华,通过这些不同层次的文化渗透作用,促进生产力诸要素的最优组合,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素质,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团队精神。
集体意识是企业职工对企业的共同利益,共同的目标和共同荣辱的观念,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成员改变原来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念,而树立一种以企业为吣的共同价值观念,从而潜意识地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使职工自觉养成一种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的企业职工,会对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目标有深刻的理解,自觉地约束个人的行为,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与企业整体相联系,这样,企业的各项工作能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整个企业有节奏地运行,因此,由企业文化所生发的强烈集体意识,便成为一种极强的“粘合剂”,把企业中的每一个职工的力量凝聚成为一个巨大的合力,使之由个人行为构成的企业整体行为协作系统,产生出最大的功效,一个企业一旦形成这样集体意识,就能够维系每个职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而奋力拼搏,从而使企业拥有了巨大的动力。
4、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创造和谐的企业环境。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的职工群众拥有一致的理想和观念,一致的利益和目标,使职工相互之间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语言。这样就有利于在企业内部成员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协作关系。因此,企业文化能在企业内部人际
关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可以消除矛盾、缓和纠葛、减少磨擦、克服内耗,使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依赖、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合作,建立起民主、平等、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企业职工群体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实现企业的科学决策与民主管理的有效结合,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
四、要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前边已经讲了,我们要建立企业文化,决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东西,必须取其精华,用批评的方式借鉴其文化,来建设具有我们自己特色(个性)的企业文化。
目前,一个以文化力促进经济力,文化力与经济力联姻,也就是企业文化(包括“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时代已到来。众多的企业先后提出并实施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树立了自己的企业形象,像“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华为集团、长虹集团”等企业,这些都反映了企业走向市场意识在成长与成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多数企业文化存在雷同化和概念化的不良现象。比如提炼企业精神,你的企业精神是:“团结、求实、创新”我的则是:“开拓、求实、奉献”,他的则是:“团结、创新、奉献”,十分明显的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企业文化(精神)有形无实,不切实际,缺乏生机与活力,因此,必须突出个性,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
可以这样讲,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归宿是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但是由于企业的产业结构、历史传统、经营思想以及行为价值等不同,以及不同国度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影响,对于不同国家的企业,或同一国家不同企业都有各自独立的文化特点,因此,企业文化具有特殊性,其具体内涵,表现形式不相同的。
企业文化的这种差异性,提示了不同企业对客观环境,对于不同企业要求和企业环境中的主要矛盾,反映了本民族尤其是本企业的传统习惯(性)及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基本观念,因而决定了不同企业必须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差异性还表现在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当然这并不排斥企业文化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企
业文化总是要和它所处的时代周围客观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而转化。这一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市场辐射,对社会发生影响的过程,正是企业文化的这种时代性,方使企业文化的发展有了非常广阔的背景,发生了强烈的时效性。
如何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我个人认为应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把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结合起来。在中国的企业里有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这是进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特点,一大优势。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协调党、政、工、团等各方面的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团结企业全体人员,形成合力,自觉地、协调一致地开展起来,这是国外企业文化建设所不可能具有的,这是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最有力的保证条件。
二是确立企业文化建设运行和操作的“实现点”。企业文化建设是对已经客观存在的企业文化现象进行主观选择和重塑,它在实践中必须根植于特有的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中;根植于企业的物质基础,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已形成的企业文化(包括硬件设施,制度精神,哲学行为准则、价值观等),企业职工的科技文化和思想水平等,这样,企业文化才能找到运行和操作的“实现点”。
三要在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方面确立自身独特的定位。建立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与竞争,开拓与进取的价值观。铸造具有企业个性的精神,应遵循以下的原则:(1)目标激励的原则,企业应当把企业的目标、人的动机、行为规范结合起来,构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获得成功;(2)塑造个性原则,善于发现并总结归纳出富有个性特征的企业精神;(3)理想绩效原则,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挖掘人才潜力,逐步确立团队意识,形成团队精神;(4)正直荣誉的原则,这是企业文化赖以建立的基石,是生产者、经营者必须探索的正直品性,唯如此方能赢得社会的承认和更多的客户,同时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要确立兼收并蓄和动态发展的哲学观。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将企业经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立足我国国情,吸纳外来文化精髓,以我为主,内外结合,建设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五是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群众参加管理的已有经验相结合。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尊重工人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为世人所瞩目,这是我国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是高起点,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就要在这个高起点上前进。
综上所述,要建设大中型企业新型的企业文化,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必须了解清楚并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结合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以新知识、新观念、新思维为思路,结合自身实际,突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个性特征,建立具有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
5.试论企业文化的建设 篇五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北部湾经济区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提出在继续注重企业文化的一般属性如管理属性、文化属性等的同时,还要强化和重视其战略性、跨文化性和先进性属性,并就加强和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论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文化作为西方的一个经济管理模式,其理念和理论被引进中国。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理论界全面接受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在企业界逐渐推开。经过近20年的建设,企业文化在我国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青岛海尔集团、广西玉柴集团等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于今年1月正式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以广西首府南宁为重点包括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区域和玉林、崇左两市的交通与物流,将在未来10余年里,通过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和商贸、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成为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1]。
广西领导正在把本区的发展重点放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上来,提出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战略。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大背景下,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正在加速,国际和我国东、中部省市的入驻企业日益增加。一个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开放开发新气象正在北部湾大海涛声中崛起。
显然,全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是广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就经济工作而言,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保证企业在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又是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一、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的新属性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发生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这是企业员工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二是企业员工的生活环境的优化,企业文明形象的塑造,企业人的素质和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文化含量的提高;三是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企业长期形成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价值观念、经营哲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精神,即以人为中心并将人与物质结合的现代管理理论[2]。这里说明了企业文化具有管理属性和文化属性。围绕着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除了要继续注重上述的一般属性如管理属性、文化属性等外,还要强化和重视其战略性、跨文化性和先进性属性。
(一)战略性
企业文化在生成之初,其核心本质是管理属性。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中建设成功,即企业文化走向成熟的时候,企业文化就进入了企业战略层面,由执行层面上升到决策层面,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价值,要想使企业文化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和着力打造企业文化的战略属性,而不是仅仅将其看作和用作一种管理手段、管理模式。[!--empirenews.page--]
这种战略性要求和属性的形成,是企业生存的时代和环境所决定的。置身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考察、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必然要清楚认识企业发展的坐标,这就是: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4个“有利于”:“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1]
因此,围绕着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着眼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对其间的和未来将要出现的企业文化做出新的判断和界定,使其企业文化理念或理论,真正能与这一重要的战略部署相协调。
(二)跨文化性
1.对区域文化的整合。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的一部分,依据文化与经济存在互动关系的原理,它的存在与发展必然受广西地域文化的影响。北部湾经济区包括钦州保税区汇集了国内外众多优秀企业,蕴含了许多优秀的文化因素,它们与广西地域文化——岭南文化、海洋文化、民族文化等,在交流、碰撞、磨合、融合的过程中,正在形成独特的北部湾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在这种区域文化的整合过程中,必然受这种跨文化性特征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文化的多元性的作用,建立一种非传统学说或非西方理论的多元性的企业文化理论。如此才能将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等地区的发展经验和企业文化理念借鉴过来,融入北部湾文化、广西文化之中,形成崭新的北部湾企业文化。
2.泛北部湾文化的吸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贸易交往中多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经常会进行碰撞、交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增强应变能力。泛北部湾文化是中国南方环北部湾地区与东南亚国家一体化合作发展的跨国性的区域文化,包含有中华(儒家)文化、印度(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东南亚土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域,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发展的前沿平台,在开放开发中必然以面向东南亚为重心,泛北部湾文化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传播交流、相互渗透、互相影响的程度必然十分广泛和深刻。因此,无论是整个北部湾经济区的氛围、环境、政策、规划,还是企业的设计、生产、服务、销售,都同样会或迟或早地受泛北部湾文化的影响,都会因此或主动或被动地做出文化适应性的调整,并使其逐渐进入到自己的企业文化构建之中,在企业文化中包含有泛北部湾文化的因子,以此使企业发展的国际化目标相适应相协调,全面促进企业在国际性竞争中适应市场,把握商机,获得效益。[!--empirenews.page--]
(三)先进性
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伴随着高起点、大战略、多效益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而生,它的先进性性质与生俱来,先进性的体现靠未来在积极主动的建设中磨砺、彰显。其先进性表现在:立足国际市场的战略规划、与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科学指导的生态生产、福祉社会的终极追求。先进性是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的灵魂。尽管我们同意“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的说法,但仍认为:一切仅以个体企业的利益而生,不能与时俱进培育和发展先进性的企业文化,只不过是一些“伪文化”或“落后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将无法在“风生水起”的北部湾涛声中漂浮太久,终会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并消失。坚持企业文化的先进性,是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的唯一选择。[1][2]下一页
说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具有战略性、跨文化性和先进性的属性与特征,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握住这种趋势,强化这种属性,就有利于我们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规划的目标。
二、加强和推进北部湾经济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近几年,广西经济经过发展,目前已培育并逐步形成以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医药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其中糖产量已突破600万吨,占全国总量一半以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正式展开,临海重大工业项目如石化、钢铁、汽车等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使广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把企业文化作为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统一体,加强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具有紧迫而长远的意义。
(一)内部意义: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实质来源于企业的文化。资金与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凭借企业文化,资金与技术才能发挥更大效益。可以这么结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和整体形象的基石和强大动力。
1.企业文化在发掘企业形象、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和科技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产品质量和销售服务,越来越依赖企业的人文管理和员工的精神状态,企业形象、知识产权在企业效益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这些,都需要企业文化的整合和发掘。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也靠的是人的智慧和知识潜力的发挥和发掘,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作支撑,科技生产力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北部湾经济区正在建设成为高新科技园区,用国际上最新、最好、最先进的设备武装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是广西“开放开发”、“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技术保证。企业文化在整合科技人才、发掘科技潜力、提升科技生产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在运行中与国际接轨是必然选择。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不仅是经济行为,而且是文化行为,包括交流、交融与冲突。我们必须发挥文化的优势,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效,在开拓国际市场中获取更大的效益。[!--empirenews.page--] 3.科学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起点高、任务重、责任大,但是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高消耗、高污染型的经济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贯彻和落实,有利于保护中国海岸线最后一片洁净海域和沿海区域生态,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的经营观的形成和实施,也有利于企业长期持久的发展经营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外部意义:发展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
长期以来,企业信奉“利润最大化”理念。其代表性理论即“芝加哥学派”著名学者、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的“企业的责任就是使利润最大化”[3]。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环境、人权问题的凸显和社会的进步,弗氏理论逐渐被人冷落,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理念逐步被企业界所接受。在现代企业的发展理念中,被普遍认同的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唯其如此,才能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理念,构成了现代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企业文化对于巩固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新贡献。在社会上,表现为一种文化景观,一种文化品格,一种文化力量。它不仅给企业带来发展的动力和不绝的利益,也给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理念,展示生动的文化形象,让社会感知先进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企业精神。这就如今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所看到的,许多企业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的场景令人感动和感奋!以往我们只看到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贡献,现在更清楚地知道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文化贡献[4]。它们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民族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成果和必需的养分,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的终极发展目标——福祉社会。
6.试论我国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 篇六
———以和谐社会构建为视角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黄伟荣
[摘 要]建设和谐社区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有道德的文明公民必须以社区文化为依托。在社区文化建
设的过程中,应体现创新性与大众性的文化特征。社区文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文体演出的初级阶段,而应从社区文化
制度建设和提升社区居民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方面入手,对社区文化的内涵进行提升,为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提
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和谐社区 社区文化 建设 提升
一、社区文化的涵义
目前,由于理论界对社区文化的研究角度不同,因而对社
区文化的理解也是见仁见智、各执其词。社区文化的概念有广
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
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
化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
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制约着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而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社
区居民通过实践而逐步形成的富有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
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1]笔者以为,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
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
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
化形式。社区文化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社区文化建设是一
项“民心工程”,是当前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文
化阵地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一
个重要举措。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大力推进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
道德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培养爱国、守法、知礼、诚信的现代城
市公民,促进经济和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构建
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
展,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使原来计划经济
时代的社会管理方式不断改变,众多企事业单位与政府部门隶
属依附的关系日趋弱化,人们正在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形成全新的社会管理
理念,而只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才能确保社会管理的先进性。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应当摒弃规
模扩大、人口增多的简单模式,从根本上实现质的飞跃,加大科
技和文化含量,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社区作为城市基层载体和
微观基础,它不应只是一种“生活区”和“大杂院”,而应当以
先进文化为灵魂,不断引领城市向现代文明方向迈进。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是
满足市民文化需求,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化解矛盾的必要措
施。
社区文化建设是更好地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载
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生活的到来,广大群
众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
不断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繁荣社区文化,才能更好地满足
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进行。[2]具体表现为:
1、身心娱乐。社区文化使居民的精
神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社区经常组织的具有社区特色的群众参
与的文体活动,使社区居民的身心得到调养,身体得到锻炼。
同时也使社区的凝聚力也得到增强。
2、教育宣传。社区文化
以社会为背景,通常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社区居民在潜
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如采取文艺演出、专题讲座、讨论交流、黑板报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各种法律和生活知识。
3、自我价
实现。社区是居民自我实现的基础条件,因为社区文化可以
挥人的特长与技能,开阔人的胸怀。
4、关系整合。社区文化
社区居民的心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制定的政策措施对社区
民关系有调整的作用。通过社区的宣传活动可以对各种美
进行歌颂,加上一些鼓励和抑制的措施,可以有效地调节夫妻、婆媳、父子关系等。特别是紧紧抓住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广泛调动居民建设
区的积极性,保证社区的安定团结。
三、我国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认识不充分。
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的工作者
存在狭义理解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比如有将社区文化等同
群众文艺活动,认为社区文化只是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区文化建设就是仅仅开展一些活动,将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
归于群众文化部门。同时社区单位之间、部门之间、居民之的社区意识缺乏,存在着对社区文化事务冷淡的态度。由于
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还带有太多的农业文明的记,还有太多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因此,我们必须将转变观念放在首位,抛弃“先经济发展后文化建设、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观念,重新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
性和紧迫性认识,同心协力,在组织、政策、经费、人员上采取
力措施,切实帮助解决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
题,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事业,只有这样,经济和文化才能
谐发展。
(二)由于社区文化活动等缺乏吸引力,社区居民的参与
识淡薄。
当前,部分居民的参与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自己是社
文化建设的主体,对社区文化建设缺乏责任心,甚至错误地
为社区文化建设只是政府的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参与社
文化建设的居民也大都是老年人,中青年社区居民几乎从不
加。由于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起步晚,水平较低,对社区文
认识不够,有的社区将社区文化误认为是一般文艺娱乐活动,认为某个社区开展了影评、画展、成立了阅览室、文化室、进
了文艺、体育等比赛活动等等,就断定这个社区的文化建设
得好。目前我们肯定某个社区文化建设搞得好,往往就是说
个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得好。当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
动最能调动社区成员的文化娱乐兴趣,强化社区意识,增强
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但这只是社区文化的一个方面,只是
段而不是目的,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加快向文化精神和文化规
两个层面迈进,才能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我们的社区文化
设。
(三)社区文化建设只注重表面,缺乏对社区文化内涵的掘。
把社区文化等同于社区的文艺活动,没有看到社区的传
文化资源和社区的认同感。在大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原有的统资源被破坏,在调整社区规模中机械划分“行政社区”,使
区的认同感消失。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长期性,文化贵在淀特色,文化不是简单的唱歌跳舞,需要用心灵去挖掘和体会;文化又是脆弱的和有形的,需要实实在在的保护和主动继承。
在当前的社区文化建设中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行动上的错误和收到的效果甚微。有的社区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追赶时
髦,搞花架子,既上报纸又上电视,搞得轰轰烈烈、不亦乐乎。
更有的社区文化建设仅仅是为了评奖,一切活动都是围着奖杯
转,有的以活动代替建设,企图通过轰轰烈烈的活动在短时间
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社区实际上是为了文化而文化,并没
有把社区文化看作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和精神依
托![3]
(四)软件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社区文化活动水平有待提高。
社区文化的“软件”主要指社区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以及
社区成员文化艺术素养等,它是决定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内容
和风格的重要因素。而在“软件”资源中最重要的是社区的人
力资源即社区居民。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体,因此充
分利用社区居民资源,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文化中必不
可少的。而在现实社区文化活动中,由于人才优势未得到有效
刺激挖掘,所以社区文化活动在形式上单一,其表现形式往往
为唱歌、跳舞和腰鼓等。[4]
四、对我国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社区文化建设应走上常态化、制度化的良性发展的轨道。
社区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理应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
力军。但由于目前社区改革没有完全到位,主客观上仍存在着
对社区文化建设不够重视的现象,大量文化资源仍处于高度分
散状态,甚至有被严重闲置和浪费现象。为此,一是强化社区 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属性。近年来,部分社区和物业公司陆续 推出品牌物业、主动申请ISO9001认证,这对社区企业文化建 设有较大推动。今后应通过广泛推行社区制度化运行模式,增 强社区文化的企业化属性。通过提高社区职工、居民素质,完 善社区各项管理制度,融洽社区与主营单位、居民的关系,使社 区服务更加市场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社区的行为文化和制 度文化建设。
1、建立健全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社区文化教 育工作委员会,建章立制,明确职责,经常性地开展工作,指导
协调社区宣传、教育、科普、体育、文化、娱乐等文化工作。
2、巩 固、壮大现有社区文化活动团体,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驻社 区企业、单位、学校、部队的文化潜力,成立青年、少年、企事业 单位、部队文体活动组织,构筑老、中、青、少四梯次,居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社区文化 活动网络。3充分发挥三馆一站一室(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的作用,使三馆一站成为社区文化的骨干组织。
4、及 时发现、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队 伍,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充分调动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 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的品位和档次。[5]
(二)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
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要增强居民参与意识,营造健康
向上的文化氛围。应充分利用社区直接面向居民、面对家庭的 优势,从小事抓起,从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做起,求真务实抓落 实,把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居民主动地参与社区文化建 设。坚持利用现有一切文化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 娱乐活动,努力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使居民在浓郁的文化氛 围中得到哲理的启迪、身心的愉悦、心灵的感悟和情操的陶冶, 在参与中得到精神激励和思想净化,应积极宣传社区文化,不 断提高社区在市场竞争中的知名度。具体包括:
1、在文化内容 上力求丰富多彩。可以是居民文化、校园文化也可以是企业文 化、军营文化。
2、在文化活动的形式上应不拘一格。可以是宣 传窗、书报栏的宣传,可以是广场演出、卡拉OK比赛等。
3、要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处理好一般与特色的关系,以一般为 基础,创特色文化;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充分挖掘传统文 化的资源优势,同时大胆吸收、借鉴国际国内的优秀文化成果, 加强县与县、省与省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在内容和形式 上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和水准。
(三)整合现有资源,加大公益性投入,多渠道保证社区文
化建设所需经费。
1、解决好社区文化的经费是社区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
坚持政府公益性投入为主导、市场化运作和社区资源整合为有 力的补充,是解决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的根本方向。只有不断完 善社区文化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才能有效保障社区文化建设
运作协调,不断强化社区文化阵地建设。
2、在保证财政预算对 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且每年有所增加的基础上,着重加大政策 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如社会投资 文化项目的建设用地可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对公益性文化设 施建设和相关配套项目,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指标优先安排;对 投资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企业和个人,在税收上予以优惠, 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奖励等等。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 场化运作不断吸引社会资本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资,完善社区 文化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确保社区文化建设有钱办事。与此 同时,充分调动、整合驻区单位已有的文化设施资源,形成以社 区文化中心为基础,驻区单位文化设施联动的社区文化活动阵 地,实现资源共享,文化共建,共同发展。[6]
(四)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提升社区文化品
位。
社区的各种资源是社区文化建设最宝贵的条件,从某种意 义来说,社区文化建设过程就是社区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一 是组织资源。群众文化社区组织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社区组织要注重组织制度建设,要制定组织章程,就组织目标、性质、会员资格、民主议事、财务管理、活动方法等项内容作出 明确规定。二是人才资源。要通过开展社区人才资源调查和 各种文化活动,积极发掘社区文化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 使社区文化更具活力,更有魅力。目前从文化人才队伍来看, 既有人才资源的使用问题,又有人才结构合理不合理问题,更 有人才队伍素质问题。因此,要把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放在 突出位置,加快内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岗择人,因才 施用,绩效挂钩,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增强对优秀文化人才的 凝聚力和吸引力。[7]三是设施资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人们的文化活动会越来越多,对文化设施的需求量越来 越大。政府、企业和社区组织应该想方设法增加文化设施的数 量,并且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使人们的文化活动有 去处,并得到满意的服务。四是文化资源。首先要调查文物资 源和保护文物资源,在保护的同时,充分利用文物的研究价值、欣赏价值和感化价值来创造直接的经济收入。[8]做好社区文化 建设,还要保证其与社区其他建设的协调配合。社区文化建设 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建设协调、紧密相关,要在其他建设中体 现社区文化,反过来,用社区文化建设来保证和提高其他建设 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艳艳.《浅谈和谐社会建设中社区文化的构建》,载 《民主》, 2007年第2期
[2]李吉国.《浅谈社区文化建设的地位与作用》,载《理论 学习》, 2002年第12期
[3]梅子.《纠正社区文化建设的几个误区》,载《理论界》, 2004年第2期
[4]周荣鈞.《社区文化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载《中共 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特辑
[5]贺海林.《关于对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载《大兴 安岭日报》, 2007年8月30日专刊
[6]《社区文化建设》.http: //www.xic.i net/b605221/ d54370335.htm
[7]宋玉红.《社区文化建设新思路探析》,载《胜利油田师 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
[8]刘天雪.《浅议社区文化建设》,载《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学报》, 2007年第4期
7.试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篇七
一、中小企业企业文化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类别众多, 各类不同的现有中小企业都有不同的企业文化, 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的现状, 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 组织结构等级分明。
等级是组织中各种关系的矩阵, 在国有中小企业这样的社会群体中, 一层层关系按等级排列起来便形成了国有中小企业特有的组织结构。人与人之间被严格定位的称呼清楚的反映了国有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层级, 某人是否被称为“厂长”、“主任”、“书记”, 还是“师傅”, 这些都传递着重要的信息, 它代表着每个人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 而每个位置又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在现实中“尊重领导”往往培养了一种专制作风。一些领导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待人处事盛气凌人, 工作上缺乏民主作风, 容不得不同意见。“尊重领导”的需要使得工人和领导各自安然接受自己的角色:领导决策, 工人服从。
(二) 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制已经转换, 如部分国有中小企业已经成功地转变为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 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但是, 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来, 仍然拘泥于原有的模式, 根本不考虑组织结构的变动和企业性质的问题, 致使企业文化不能发挥对企业推动力的作用。
(三) 缺乏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核心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 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些企业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建设, 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追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 于是进行偷工减料、制假售假、质量和价格欺诈等缺失诚信商业道德的经营行为, 致使市场萎缩。对员工重义务而轻权利, 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导致人才流失。缺乏核心价值观的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 不能很好地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容易为周围的市场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经营风格, 没有企业制度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扼杀了一些很有潜力的项目和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无法壮大自己。
(四) 模仿色彩浓厚, 企业文化缺乏个性、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 当时特殊的市场环境与历史条件注定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同一性和重复性。这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以模仿其他企业为主, 很少结合自己的特色进行创新, 缺乏个性。如多数企业都仅将自己的形象定位于诸如“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等口号, 既不能真正体现组织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信念, 又难以真正形成全体职工愿意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和牢固的内心信念。同时这种缺少企业自身风格的企业文化, 也让消费者很难将其与其他同类企业加以区分, 更难以培养自己的忠诚消费者, 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对策
(一) 将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进行整合。
文化建设应以培育企业价值观为重点, 特别是培育能把企业、员工、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的企业价值观, 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体而言, 首先, 要提炼企业价值观。企业的价值观源于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目标和共同理想, 树立企业共同价值观需要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 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 借鉴和吸收国内外成功企业的优秀文化, 有意识地培养和提炼最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其次, 要宣传企业价值观。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价值观的宣传力度, 使之深入人心, 成为全体员工为人处世和谋求发展的共同理念。同时,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对外宣传还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知名度。中小企业要处理好和员工的劳动关系, 让员工对企业一定程度上形成归属感;再次, 企业文化需要一个活生生的能为员工直接观察、模仿、学习的企业文化的表率, 这就是中小企业领导者的风范, 即要确立合乎时代精神和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 并带头示范, 身体力行。
(二) 明确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振兴企业、培养人才、维护稳定。内容主要是要解决在企业内部如何对待管理者和员工, 在企业外部如何对待客户;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竞争与合作的正确处理;对生产环境、工作环境、人文观念以及对社会责任与贡献的考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定位的考虑, 对企业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制度建设的考虑等等。但是, 无论要达到什么目标, 包含什么内容, 都应弄清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目标。“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反映出企业本质特征, 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 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调查分析企业现状、行业态势、竞争状况、企业最终目标等, 得出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发展要求、员工和管理层的实际需求, 企业文化才能够真正被认同被全体员工执行和传递。
(三) 追求中小企业崇高目标, 实现中小企业价值。
许多中小企业在确立中小企业目标时把矛头对准竞争对手, 争取成为行业中的龙头老大。然而, 假如目标只限于击败对手, 仅能维持短暂的时间, 因为一旦目标达成了, 心态就会转为保持现在第一的地位便可。这种只想保持第一的心态难以唤起建立新目标的创造力和热情。真正的中小企业家比较在意自己内心对“卓越”所定义的标准, 而不是“击败其他所有的对手”。中小企业经营者不仅要确立中小企业目标, 更重要的是让组织上下都愿意为中小企业目标奉献力量, 并让这样的努力持久不懈。每个人都必须相信自己的工作是与这一崇高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中小企业的雄心是正当可行的, 它不是公关惯用的华丽词藻, 也不是鼓舞士气的夸大宣传。共同的目标会唤起人们的希望, 工作也就变成是在追求一项蕴含在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之中, 比工作本身更高的目的。
(四) 加深企业文化基本建设过程。
加深企业文化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过程。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 必须克服急躁急于求成的心理, 应根据企业文化发展规律的要求, 按照一定的步骤, 循序渐进地进行。领导重视, 提出具体的“高效务实”文化建设要求, 这应该是底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一个企业不管规模大小如何, 如果安于现状, 不求发展, 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毫无必要, 纯属浪费;而如果企业谋求长远发展, 那么在创立之初就应该有这一意识。依据企业发展必须遵循的价值观, 确立企业普遍认同体现企业自身个性特征的企业文化, 可以促进并保持企业正常运作以及长足发展的价值体系比。三一集团总裁梁文根曾说过:“先做人, 后做事, 疾慢如仇, 追求卓越, 简洁自信, 创新合作, 一切为了用户, 是我做企业以来发自内心的想培养的观念”。从当年以7, 000元起家, 在湖南中部山区里从事特种焊接材料的生产, 现已逐步发展成年产值10亿元, 涉足工程机械、工业材料、国际租赁、国际贸易、资本运营和光电子通讯等六个行业的跨国产业集团。
三、总结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建设发展成长中是不可取代的。任何企业只有形成自身优秀的企业文化, 才能打造一支打不败、拖不垮、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 而这支用优秀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员工队伍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发展成长中, 其文化的重要性和贡献的价值是巨大的, 但是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把“双刃剑”, 舞得好, 就会给企业带来无尽的财富;舞得不好, 也会给自己带来致命伤害。因此, 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建设和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时候要全方位去看问题, 科学的、发展的去制定具有战略性的建设措施或方案。
摘要: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因此中小企业要根据现状着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将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进行整合;明确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内容;追求中小企业崇高目标, 实现中小企业价值;加深企业化的基本建设过程。
8.试论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篇八
关键词:工会;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出版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出版社改制后,图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作为一个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而要实现这个目的,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让员工既能认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又能看到自身的优势,树立品牌意识、危机意识。树立员工和企业同发展共命运的理念,树立大局意识,振奋精神,群策群力, 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勇于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的需要。企业的根是职工的心,职工队伍的素质和积极性、创造性是企业的生命。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树立共同的理想,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培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齐心协力,共谋企业发展。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形态的企业管理手段,出版企业管理要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必须用企业文化作催化剂和桥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可大大促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每一位编辑营销人员乃至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责并有考核的目标,自觉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因此形成。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個代表为指导思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出版社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意志和力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吸取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面向大众、服务人民。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对丰富和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工会最重要的工作。
企业文化有丰富的内涵,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多要素、多层面、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党政工团共同努力,齐抓共建。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是企业文化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保证;企业行政领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设计、组织、实施者;企业工会则要从自身的性质、特点出发,找准自身的位置,选好工作角度,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主动争取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密切与行政合作,充分发挥工会自身的优势和重要方面军的作用。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要勇于担当。一方面,工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它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工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动员和组织起来,同时也可以代表职工的利益,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履行工会社会职能的具体要求。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这也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工会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符合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弘扬正气,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具有重要作用。
三、如何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近几年来, 出版社工会组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摸索了一些发挥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作用的有效做法。
第一, 大造声势。编辑营销人员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我们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和载体, 如墙报、)oa、内部刋物等,大造声势,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在提高人的认识,统一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塑造人的精神,凝聚人的力量上下功夫,使广大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形成共识,自觉增加关注度,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第二,强化企业文化灌输。要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生根、开花、结果”,必须能够成功地向广大员工灌输。使每一个员工都有接受培训和教育的时间、机会,并坚持长期灌输,常抓不懈,通过日积月累,使员工精神境界升华。
第三,通过开展演讲比赛、 研讨会、 征文比赛、领导演讲等方式,让全体员工明确企业目标、 企业哲学和企业精神,启发员工结合企业目标,来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同时工会要协助党政机构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提高职工的道德情操。
第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 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展现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抓好职工文化生活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 ,增强企业凝聚力。在工作之余,努力丰富企业文化与生活,增强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和思想境界 ,从而进一步提高八小时之内员工工作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试论企业文化的建设】推荐阅读:
试论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四个有机结合11-30
试论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10-14
企业大学:企业文化建设的道场08-28
企业文化的建设方案08-01
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07-23
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08-01
房地产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10-04
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10-20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借鉴09-11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