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观后感650字(10篇)
1.音乐之声观后感650字 篇一
打开音乐盒,循环播放自己下载的各种乐曲,让心灵的火花与悠扬的旋律碰撞。此刻,萦绕于耳畔的不只是动听悦耳,更有千金难买的惬意与沉静。
喜欢音乐,是因为作词家总是能捕捉熟悉的灵感,将深情、期盼甚至乐与悲都能以几句文字传达;喜欢音乐,是因为作曲家总能自然的以高低音符串联,用不同的乐器和声,谱写成一曲曲或激昂欢快,或舒缓低沉的旋律;喜欢音乐,是因为歌手将词与曲完美演绎。的确,词、曲、歌手的完美配合,才是经典之作。
一首歌,就是一个故事。细细聆听,似乎已走进故事中,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为之慨叹。或直接或含蓄的歌词将现实与梦想拉近,细细美味,总有生活的味道、人生的真谛。时常会被一句歌词所感动,瞬间记下来,珍藏于心间。时常会被跌宕起伏的旋律所吸引,偶尔随之哼唱。这或许就是音乐的高明之处吧,犹如涓涓细流,心被牵动,被征服,涤净尘世的喧嚣,独守一方安宁!
没有音乐的陪伴,人生会因此而孤单。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小小的音符将往事闪现,回首中顿感丝丝温暖,那一幕幕不再是往昔的见证,更是走过的人生足迹。虽然时而模糊,但都是真切的,难以忘却的。音乐是一面镜子,足以审视自己,审视人生,思索未来在何方。迷茫时,不妨选几曲,或许会走出困扰,走向光明。音乐是一剂良药,可抚平内心的忧伤,当眼泪顺着脸颊流下,苦痛也会随着音乐在扩散。音乐可安眠,双目合闭,你的心会随着音乐驱除烦躁与疲惫,而换来平静。音乐也是一种力量,可励志,从中汲取奋斗的源泉,开启成功的航标……
我爱音乐,因为音乐是一场视觉盛宴,是难得的心灵洗礼。享受音乐,也会创造幸福与快乐的音符。
2.我迷上了音乐作文650字 篇二
离不开音乐,少了音乐,生活就多些乏味;少了音乐,生活就多些无奈;少了音乐,生活就多些伤心;少了音乐,生活就多了些泪水。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喜欢上了音乐。喜欢它的词,喜欢它的调,喜欢它的感觉。也喜欢用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总喜欢听些缓和的,悲伤的歌。少一些DJ。
现在初三了,正是学习最紧的时候,但我还是扔不下音乐,没有音乐的时间是那样的漫长。哪怕是放学习后在家里,重复播放着一首歌也好。也足够了。
代替音乐的声音
在原来的班极里,课堂上难免避免会有一些说话的,这样的噪间传进我的耳朵里,也会像音乐一样动听,反正就是不愿意呆在安静的地方,除了,有星星点缀的寂静的黑夜。现在分班了,班里很安静。一点儿没有生气。全是低沉的呼吸的声音。感觉足可以让人窒息。
不该安静的安静
那时在放暑假,家里常常停电,不能在网上聊天。也不能听歌。屋里静得都可以听得见人呼吸的声音。我只有用睡觉来打发时间。父母都不在家,我自己躺在床上,忙里偷闲——睡觉。一来电了呢?我则第一时间打开电脑,放上音乐,上上QQ。看看有没有熟悉的人在线。和他们聊天。虽然每天呆的很闷,不过这段时间是最逍遥的,没有人管着,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安静的时候总不会忘记音乐,它充实了我的生活。伤心的时候总不会忘记音乐,它愉悦了我的心情。流泪的时候总不会忘记音乐,它表达了我内心的感受。
3.感恩观后感650字 篇三
“父亲是严厉的”。我的朋友圈里,几乎所有的父亲都这样,但是我的父亲却是慈爱的,从小对我更是疼爱有加。记得在七八岁的时候,每天早晨爸爸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大门口亲吻着我的脸。但是在那时,在朋友、同学的面前我却认为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现在随着家庭负担的加重,父亲每天早出晚归,累的已不成样子,根本没有时间再和我多说话,可就是在上几个星期前,我回到家,听妈妈说爸爸前一阵子做事时从一个二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来,摔的很重,当听到这样一个消息时我的心好痛,我意识到爸爸老了,已不再是从前的那个爱笑,爱吃零食,爱和我耍嘴皮子的爸爸了。就在这一次回家,在吃饭的时候,我忽然看到爸爸那庞大的手,是那样的粗糙,伤痕累累,我忍不住地问了一句:“爸爸,你这是怎么搞的?”爸爸毫不在意地说了一句:“做事时被东西砸的。”当时,一股恨意从心底燃起,我恨自己,我不知道当初我选择上学究竟是对还是错,如果是正确的,那么为何我的父母要承受这样多的苦难?这不是作为子女所应该给予父母的。
当时钟指到了我该离开家的那一刻,这一天正好爸爸也在家,我不舍的对爸爸说了一句:“爸爸,我不想上学了。”忽的,眼泪便不由自主的落下,当我准备想转过身去,眼泪已落到爸爸的跟前,爸爸了解我,知道我是念家,走过来给了我久别重逢的一吻,真的好温暖,真的好希望时间永远的停留在那一刻!亲切的声音又响起:“傻孩子,父母不会永远的呆在你身边,陪伴着你,你也不可能永远的留在我们身边。”“爸爸,如果可以的话我愿一生一世的留在你们身边。”
4.旗帜观后感精选650字 篇四
旗帜,不仅是一部动人心弦的纪录片,更是一部谱写中国光辉历史的华彩篇章,它让每一个中国人心怀激荡,它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慷慨激昂。
曾记得,中国人民被苦难折磨,为不断的侵略而愤慨。我们的祖先奋起抗争,以他们的鲜血与生命为代价,换得暂时的安宁与和平。我们不会忘记,每一个在战场上倒下的战士,我们不会忘记每一位英雄在斗争中的忍辱负重,我们的国家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今日的中国国旗熠熠生辉,我们的国家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今日的中国国风震慑人心。曾记得,满腔热血的中国学生在游行中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曾记得,无数的先进青年在战火之中挑起了建设新国家的重任。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所以我们不言放弃;因为我们是中华儿女,所以我们激情四溢。我们明白,一位位英雄在成为军人的那一刻,放弃了什么,抑或是年老的父母,抑或是难别的妻儿;我们深知,一位位青年在走上战场的那一刻,坚定着什么,是他们奋斗的不屈信念,使他们誓死卫国的豪情壮志。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明白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经历了多少;或许我们永远也无法明白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放弃了多少。战场上的最后一刻,我们理解你们对祖国的深情,我们理解你们对亲人与战友最后的牵挂,我们明白你们的最后一滴泪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我们明白你们的最后一份努力是为了祖国繁荣昌盛的明天。
当侵略者被赶出中国的那一天,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你们以怎样的是心情迎接那一天的朝阳,你们以怎样的心情思怀一路伴你们走过的战友。
你们看到了吗,今日的中国如你们期望的繁荣昌盛;你们看到了吗,今日的中国如你们期望的和谐安宁;你们看到了吗,今日的中国如你们期望的国泰民安;你们看到了吗,今日的中国如你们期望的独立自主。
5.士兵突击观后感650字 篇五
从没有听说过《士兵突击》,更别提看了,直到有一天鱼儿电话通知让看,同时还布置了任务,说不能白看,有作业要做,就是写观后感。咱先不管作业,好久没什么好看的,既然是鱼儿推荐的,不需舍命,舍时间就行了,看吧。不曾想,一看而不可收拾。也变“突迷”了。不仅自己变“突迷”,让LG也变“突迷”,他最终是不是“突迷”,咱还没有追问,反正女儿寒假归来,我在让女儿变成“突迷”的过程中,他跟我一样跟着又看了一遍。当然,他第一遍不像我看的完整,第二遍总算完整了。
女儿看《士兵突击》,是在我的反复说服下,及其不情愿的看的,因为上高中了,寒假作业不少,又想上网,又想QQ,又想游戏,时间哪里够用。我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说服,好说歹说才说通,你就看吧。就这样,在寒假的最后三天,突击看完了。当最后一集看完后,还有一点时间,又在网上搜到《艺术人生》采访《士兵突击》导演、编剧、演员共四集,一股脑全看完,时间不知不觉已近午夜,都不觉得困。第二天,女儿问我:“妈妈,我爱上了一群人,这可怎么办。除了许三多。还想再看一遍”。我说:“早干什么了,妈妈极力推荐,就是不听,后悔了吧。等暑假吧。妈妈去买一套正版VCD,还有书。”鱼儿说了好不容易喜欢上一部剧,支持正版。我举双手赞成。当下去了新华书店,订购了一套。
扯远了,再说看《士兵突击》着实让我流了不少眼泪。我这个人,本来就好激动,好流泪,看新闻遇到稍微感人一点的,我都忍不住流泪。看《士兵突击》就更架不住了,常常泪流满面。尤其是许三多送别史今班长,不仅是泪流满面,就差泣不成声了,恨自己没出息。女儿也一样是泣不成声。看完后,思绪万千。看了两遍,都不觉得够。《士兵突击》表现的内涵太丰富了。凭我的才智不足以表达,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去看,去品味。《士兵突击》里的每一句经典台词都够写一大篇,我只粗略的表达一点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士兵突击》里,我最看重许三多的认真、执着。记得看完第一遍跟朋友聊天说起许三多,我说看了许三多使我想起毛主席的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一个人一旦认真起来,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谁都不知道,但是就是许三多的认真执着成就了他的未来。
6.美丽心灵观后感影评650字 篇六
故事的主人公Nash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从大学期间,一直到垂暮之年,他一直在与这个疾病抗争。令人无比惊奇的是,他是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史上唯一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很难想象,得这种病的人,别说是向科学最高层进军了,连日常生活起居都难以保障。然而,他做到了。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他说:“在事业上我有了重大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这种神秘的爱情方程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来。今晚我能站在这儿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谢谢你!”这个Nash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妻子Alicia。如果没有Alicia的出现,Nash的生命中就不会邂逅美丽的爱情,不会获得理解支持和动力,他的生命会迅速走向灭亡。天妒英才,老天让Nash这个西维吉尼亚天才获得高智商的同时,让他得了精神分裂症。但老天是怜悯的,他给Nash关了一扇交流的门,开了一扇爱情的窗。
罗丹说过,这个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Nash的美太独特,独特到几乎所有人都无法看到无法理解。但是Alicia不一样,她就像天使一样从天而降,她看到了Nash可爱迷人的一面,她深深地爱上了Nash,并且对身患病症的Nash忠诚、不离不弃。面对一个无法照顾小孩的丈夫,一个无法应答自己的丈夫,这个女人,她承受的压力与苦楚是无人能理解的,这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女人,她除了充当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个妻子所应具备的角色以外,她还是一名“心理医生”,一个“贴身保姆”。一个成功的男人的背后,必定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是Alicia的艰苦卓绝的付出,使Nash鼓起勇气与病魔抗争,使他走向领奖台,使他走进那年少时就憧憬着的茶餐厅……
Nash和Alicia,都是拥有美丽心灵的人。而Nash所处的环境,他的朋友、同学,又何尝不是?普林斯顿大学是个开放的以人为本的大学,它对Nash表示了无比的宽容,宽容到它可以让Nash回来任教授课。Nash的朋友,默默关心着他,当Nash需要帮助时,他们都会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Nash的心理医生,努力地救治着他的患者。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境,这是一群拥有美丽心灵的可爱的人。
从某种角度来讲,Nash的那三个“朋友”也是拥有美丽心灵的,因为这三个“朋友”是Nash内心的影射。第一个出现的,就是他的浪子室友—— Charles。Charles是一个浪子形象,狂放不羁,自由浪漫活力四射,柔弱孤独的Nash需要Charles的这种能量来陪伴,更重要的是,Nash需要Charles对他的肯定、支持、理解,Charles开拓了Nash的思维,促使他完成了有创意的研究,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实验室。之后出现的Parcher,是Nash内心英雄主义的体现,Nash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希望自己能够在实现自己利益的时候,也能实现集体的利益,于是,这个Big Brother就出现了,他给了Nash一个拯救15万人生命的绝密任务。当爱情来临的时候,浪子室友Charles的侄女来了,映射了Nash的内心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需要被人保护,充满着对Alicia的依赖。影片的最后,Nash的三个“朋友”仍旧陪伴着他,微笑着看着他,这三个“朋友”并没有离开Nash,这三个“朋友”虽然不是真实的,但他们却在Nash人生中需要帮助的时刻出现了,这三个“朋友”是有美丽心灵的,因为那正是Nash自身美丽心灵的体现。
7.孔子电影观后感作文650字 篇七
看完胡玫的《孔子》,真的有种看丧家狗的感觉,发哥白发苍苍的回到鲁国,踉踉跄跄的下车来对着城门跪拜,泣不成声。
于是就想起了塔科夫斯基导筒下的戈尔恰科夫,那个周游于意大利的俄罗斯人,故土始终在他的梦中萦绕:那所乡间的木屋,那条黑背大狗,那一坪风吹草低的俄罗斯田野……
可惜戈尔恰科夫最终倒在了意大利的土地上——那部电影叫《乡愁》。
《孔子》所展现的,也正是孔子一生都化不开的乡愁。
正好跟鲍鹏山老师一起看了《孔子》,出了电影院跟鲍老师交流,才发觉片中有如此多的文史常识错误,回到家来好生谷歌了一番,才粗粗整理出个头绪。
第一场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整个场景颇有点古罗马元老院的意思,演员的服装、布景也都不错(不过与《无极》似曾相识),而且孔子的辩论术跟苏格拉底有一拼,三两下就让公山狃丢盔弃甲,那句“给个话啊”更是智慧十足——在《三枪》恶搞到底后,这句台词终于让我在国产电影里看到了久违的幽默。
可惜啊,公山狃本来叫公山不狃嘛,而且鲍老师还指出当时鲁国并无活祭制度,不过拍电影,适当虚构总是允许的,这场戏把孔子的“仁”学直白(当然失之浅薄)的展现给观众,而且符合当下电影中的人道主义思潮,所以尚算精彩。
那个漆思弓也是子虚乌有(原型是漆雕开),他的来历显然不是片中这样。不过这小子放在片中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留着,希望影片后半段有用。
接下来,孔子开始他在鲁国的事业上升期,夹谷会盟,军队不听调遣,孔子率弟子巧施惊鸟记,登时吓得齐王千乘战车屁滚尿流,还讨回了三十年前失掉的汶上三城。
拍大片嘛,会盟台总要筑高点,但高得不近情理似乎也不合适吧;而那些展现军队的CG动画虽然跟《阿凡达》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国产电影里绝对算是上乘,所以,我也理解。
问题是,惊飞几只鸟就吓跑了早有预谋的齐军?好吧,总比《赤壁》里张飞用阿基米德原理喝退曹军骑兵强。至于汶上三城,实际上齐国才占了三年,所以要回来还有可能性,真要占了三十年,早就是齐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好吧,为了凸现孔子的外交谋略,我也认了。
但是,得知鲁军不听调遣时,孔子一句“按第二套方案办”,立马让电影院笑了场。这种历史片,孔子动辄抛出《论语》名言,不能太穿越,一会儿文绉绉,一会儿又满口大白话——我当时就想喊一句“你过时了”。
然后,掌了权的孔子雄心勃勃,一直搞到强制拆迁,要“堕三都”,触了三桓的底线,便被季孙式老谋深算的变相流放了。
这时孔子独自上路,但颜回死乞白赖的第一个出现了,要死要活的非跟着老师走。接着,子路、子贡、曾参等人悉数到场,于是,中国历史上最声名显赫的知识分子驴友团横空出世(史实是子路等人比孔子更积极,力劝孔子离鲁)。
之前已经打好了南子的伏笔,周迅还是《画皮》里的狐狸精模样。子见南子一幕随即在影片中出现,但谈不上精彩,坦率的说,周迅有点太用力了,淫荡有余而富贵不足,在表演前观摩下伊丽莎白?泰勒的《埃及艳后》应该更好(周迅戏分不多,在海报上却很扎眼)。
之后最大的杯具来自孔子驴友团行走于冰湖之上,几个水下镜头就已经让观众明白,要出事。
真的出事了,拉着书简的马车压破了冰面,颜回为救书简,溺毙于冰水中。
《论语》里怎么说颜回?《雍也》记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着实是个超凡脱俗的精神贵族,后世称其为“复圣”,与孔子配享。但在电影里,任泉的演技没问题,可一张脸总也不老,而且整日苦瓜扮相,哪有半点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的影子?再者,颜回明明死在孔子归鲁之后,而且归鲁后还开宗讲学,整理《易》经,发轫出了被称为“颜氏之儒”的学派——影片何苦改成这样呢?
颜回死时,水下摄影那个煽情啊,明显走的是纯爱剧的路子,再加上发哥脸贴着任泉的脸半晌不肯离开,估计一干腐女又得乐了。
不是颜回一个人的问题,总的来讲,孔子的弟子们都成了糙了吧唧的爷们儿,纯是很纯,但太缺乏委婉了。要知道,这一票人首先是知识分子,然后才各有特性,书卷气毫厘不现,不真(称呼也有点乱,按常规,孔子叫弟子不叫字而叫名,所以姓端木名赐字子贡的弟子被孔子称为“赐”为宜)。
至于孔子的家人,张凯丽饰演的亓官氏还是刘慧芳的路子,看着倒还行;但是孔子的儿子叫“孔鲤”而不是“孔锂”,这个字幕错误就算是笔误也不可原谅,孔子那个时代,怎会有“锂”字?还好影片没把“子贡”笔误成“子宫”(据说片方在公映时会做紧急修改)。
而孔子见老子那一段,搞得很哈利?波特,一段穿越戏,俩人坐在山峰上霞光万丈,我还以为发哥要改唱《神话》了。这段故事是桩史学公案,不过按司马迁的写法,孔子去周都洛阳见国家图书馆馆长(守藏史)老聃,按照那个场景拍挺不错的,现在这样改,我总联想起洗发水广告。
这个场景其实反映了全片努力把孔子神圣化的艺术旨趣——当然孔子不是不能被神化,但方式方法要讲究。人家拍《小**》《基督的最后诱惑》和《耶稣受难记》都是把神祗人性化,曲径通幽的造神,我们太急吼吼的做表面功夫,愣往人物脑袋上加光环,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此外,《孔子》只截取了孔子步入老年后的小半段历史,若比起《甘地传》讲述人物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来,在素材删剪上也殊为可惜——孔子曾有“致学、而立、不惑、知天命”等一系列人生阶段论,扔掉前半截,总让人不满足(当然片长也是一个现实的考虑)。
漆思弓后来总算出场了,跟着孔子颠沛流离一番,也出落成了个糙老爷们。而且没别的用处,报个子路的丧就算完了——其实子路也死在孔子归鲁后,你要说这是拍电影不必较真,那好吧,我也接受。不过既要改,那改得比史实更有可看性也行,孔子归鲁后接连孔鲤卒、颜回卒、子路卒,都是大事,然后孔子卒,照着这个拍,不也挺戏剧的吗?
这个漆思弓太可惜了,拍历史片,总逃不过“正史”和“戏说”的纠缠,既是拍正剧,又不是恶搞戏说,加这么个虚构人物,其实完全可以透过他的视角来看历史人物。金庸用韦小宝写康熙,用郭靖写成吉思汗,都是把虚构人物镶嵌在历史大背景中,不也游刃有余?当然,我也不是说戏说就不行,不过真要像刘镇伟一样把《西游记》戏说成《大话西游》那样的经典,技术含量恐怕比拍正史还高;而且孔子也不是没被人戏说过,蔡志忠的漫画谁不服气?只怕中国电影人还没这个能力(费穆的《孔夫子》我没看过,但显然也是正史的路子)。
公允的讲,发哥的演技让我折服。陈建斌的季孙式也很牛掰,最后一身裘皮大衣死在雪里也很酷——不过史实是他死在孔子返鲁前数年,影片为了突出戏剧矛盾这么改,我也接受。
《阿凡达》来了,我们只剩孔子。所以孔子有些成公论的史实,一定要慎重。相对主义相对到孔子那里去,中华文化就彻底散黄子了——又不是康三癫变法的时节,现在不需要《伪经考》《改制考》那些东东(“批林批孔”就往事不要再提了吧)。
龙应台曾写过一本《古文观止》在六十年前颠沛流离的故事,一册发黄的书本,伴着五千学生度尽劫波,纵使在炮灰连天时,《古文观止》的读书声却从未断过。最后九死一生,五千学子还剩三百,昔日少年也已成白发老者,而《古文观止》书页虽黄,却无一页缺损。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管民族叫“想象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靠什么想象?归根结底靠文化。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不能断,也不能乱。文脉一乱,人心就散;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孔子,当然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精神象征符号之一。
孔子一生,首先以思想家、教育家传世,《孔子》突出他从政、领军、流放,而对其思想缺乏展现,委实可惜。中国影人拍中国历史,竟还不如洋鬼子(有《末代皇帝》为证)。再者,即使从纯粹商业片的角度来看,《孔子》的戏剧性仍嫌不足,虽然加了不少戏,还突出了战争场面,但通片看下来,局部刻意还是掩不住整体温吞。
不过挑了这么多《孔子》的刺,我还是认为,《孔子》是一部佳作,什么叫主旋律,这才叫主旋律,对这样的题材,应当动用行政手段包场给官员们好好看看。此外,每所孔子学院也都应该给同学们放映《孔子》,也算多媒体教学嘛。
总之,胡玫担当起孔子的题材,我举双手支持,就算有文史错误,在大关节目上还是对版的;而且影片还让大成至圣先师走入了普通观众的视野,能让我们在谷歌退出前好好搜索点关于孔子的文史知识,就冲这个,也是功德无量。此外,《孔子》的题材难度之高,是个不争的事实,能拍成这个样子,已经很不错了(比从日本漫画改编的《墨攻》强多了)。
回味《孔子》中的孔子,做过大官,搞过拆迁,玩过暧昧,还组过驴友团——而且在这些过程中,还有煌煌巨著传世。
可见,好好的一个知识分子,玩什么政治?一玩政治,就玩成了丧家狗。
《孔子》里的孔子归鲁后,首先声明不许再拿政事来烦他,一心一意搞学问去了。
这是想通了,孔子管这叫“从心所欲不逾矩”。
8.《少年的你》观后感650字 篇八
看《少年的你》之后,让我觉得这一部讲校园欺凌的电影,不是无病呻吟的青春片,他有着深刻的思考。
故事侧重围绕被欺凌者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讲述。害怕被欺凌,被欺凌后渴望受到保护,被欺凌后渴望反抗和战胜欺凌的人,这是常人都会有的心态。但是《少年的你》更出色的是,他没有让被欺凌时的感情飞扬跋扈的扩大到银幕的时时刻刻,他让你对那种感受和情绪感同深受,他让你可以共情,但是不至于渲染氛围到让你过于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没有将情感夸张,他有着应有的分寸和克制。片中,更多的是一种隐藏在痛苦后的欣欣相惜、要从阴沟走向光明的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体现在陈念忍受欺凌,为了能坚持到高考,苦尽甘来;这种力量体现在小北对陈念的保护和少年懵懂的感情中;这种力量体现在警官不愿意陈念做出错误的选择,让小北替她背负杀人和强奸的罪名,因而让人生和人性背上污点。影片一直都有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如何正确应对不正确的事情和扭曲了价值观的人,我想是这部影片在思索和探讨,并传递的。
片子结尾有个反转。当警方开始调查杀人嫌疑人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是小北为了替陈念报仇而杀了欺凌者。最后,在陈念向警官坦白时才知道原来是陈念过失杀人,而小北和她约定了如何设计全部过程,由小北替她背负起人生的阴暗面,而陈念走向光明的未来。我觉得这个部分的反转,比单纯的故事在小北报复欺凌者杀人这种设定更好,更具有哲学意义。我们能够面对欺凌,但是否能面对自己的错误?背负起自己的责任和过错?陈念有过心理挣扎,最后做出了对自己人生和人性负责任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少年的你》变得更加深刻了,而陈念这个角色也更加立体和成熟了,影片完成了从被动思考他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这种外在思考,到换作自己应该如何思考和面对的过程。面对他人的黑暗是痛苦的,面向自己的黑暗是更加痛苦的。所幸,少年的她有了少年的他相伴。我看到了两位主角所饰演角色内心的挣扎、少年的痛苦、少年的希望,少年懵懂深情的纯粹和美好。从这个层面来说,《少年的你》不再是一部面向校园欺凌的影片,更是能够将思考投射到成人世界的影片,他给了我们关于复杂的世界如何拿出自己的态度和立场的思考,并给出了答案。这是一部负责任的影片。
看《少年的你》之后,我想成长不仅仅是生养,还伴随着很多陪伴、精力的投入、感情的给予和时间的付出。缺失爱的人或许更加懂得爱。就像小北,在泥泞中艰难生长的人,却有着明亮的双眼和可以担当的肩膀。
9.大圣归来电影观后感650字 篇九
特别是再看见排队的人群时 ,这种失落更浓了。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是在等待《小时代4》或者《栀子花开》的,今天这家影院的《大圣归来》只有两场,我看的就是今天的最后一场。为什么这么好看的作品却比不上那些被口水淹没的作品?虽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怀,甲之砒霜可能是乙之熊掌,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还是会希望在商业烂片泛滥的现在,大家能够给好的国产电影一个掌声。
我不知道现在的小朋友对大圣是什么情感,但是我知道我是从小就喜欢他。不论是动画片还是电视剧,我都会翘首观看。小时候看大圣就是觉得他是盖世英雄,英勇无敌。长大后,发现这个故事可以用其他角度看,透过《悟空传》、《大话西游》再看《西游记》中的大圣,就觉得他是孤独的斗士,天真的勇敢着,孤独的抗争着。大圣其实就是脾气不好,不会表达,他一直都是善良的。影片中的大圣也是如此。孤独、勇敢、温柔。
明明和江流儿、傻丫头还有八戒在一起,可是背影总是那么的寂寥。他看着飞翔的小白龙对江流儿说要勇敢和他在客栈遥望天边的月亮,那一幕让我甚感凄惶。因为五百年的时光,因为他手上的束缚,因为遥远的花果山。因为不自由。
大圣是很简单的,你对他好,他就会记得,然后放不下。江流儿救了他,所以他和他开始旅途。江流儿说要念经给佛祖听让佛祖不再束缚大圣,那一刻我的心和大圣是一样感动的。齐天大圣是英雄,那是因为他要保护信赖与爱护他的人。所以明明没有法力,还是去救江流儿;所以明明命悬一线还是要让江流儿逃;所以在以为江流儿死了后,冲破束缚变回法力无边的大圣。所以最后一句“大圣”,回身的双眼满是惊喜与开心。
“因为我们要一起回去”“这回你可不能再弄丢”(大圣的玩偶)。
大圣和江流儿的感情很让人动容,法名师傅对江流儿的感情也是同样感人的。
整部影片我最大的泪点竟然是大圣背着傻丫头,江流儿看着这个画面想到师傅背着小时候的自己的画面。江流儿带着傻丫头和大圣与八戒回家的同时,师傅也在一路披荆斩棘的寻找江流儿,看到这交错的画面,我就是很感动就是很想哭。师傅对江流儿那相依为命的感情是可以豁出性命保护。在误认为江流儿死的那一幕,除了大圣的愤怒让人难过,变身让人热血,还有就是师傅躺在地上一点都不望着大圣的变身的悲伤让我难受。大圣对师傅而言只是一个神话人物,江流儿可是他一手代带大的孩子。明明不想让他去救大圣,因为他还只是个孩子,可是看着他那闪烁光芒的双眼最终还是放手。
幸好,江流儿还是师傅的江流儿。
看完电影,我始终觉得电影的一些片段是被删除了,所以我们不知道大圣是怎么去救第三次掉下悬崖的江流儿,我们不知道大圣是怎么让小白龙带着他和八戒去救江流儿和傻丫头。影片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还是会觉得有些不足,比如最后的结束太仓促。
无论如何,我还是很开心能观看《大圣归来》的首映。
10.为了和平观后感650字 篇十
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我们的祖国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并不软弱!中国是强大的!而援助朝鲜战胜了美国的战争则正式向世界宣布,新中国成立了!从此站起来了。西方的霸权也无法阻止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西方一些列强国家从朝鲜战争的失败中感受到了,中国的历史在被欺凌了100多年后就结束了,他们再也不能对中国肆意霸占了,在海上被架起大炮轰打几下便使中国政府数次战栗,被逼之下签署不平等的条约的这种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
历史战争的胜利,让中国在世界上有了发言权和地位,自那时以来,西方国家再也不敢用武力入侵中国。他们很清楚一旦接近中国,就会发生与解放军的直面战争,然而经过和朝鲜的战争之后,他们已经付出了惨重代价以及深刻的教训。自美军嚣张跋扈以来,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战争或有中国参与的战争中战败,这给傲慢的美国人留下了强烈的心理阴影,随后对中国的军情特别地关注、极其地敏感。时任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后来在东欧多个国家访问时,受到了超出标准的大型接待,这是对中国人民的志愿军战胜以美国为核心的联合国军队的诚恳接待和赞扬。同时,这场战争也使得西方停止干涉东欧社会主义新国家的暴力,这些国家最终扫除黑暗,为自己骄傲!
【音乐之声观后感650字】推荐阅读:
音乐之声观后感800字10-12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200字10-03
音乐之声观后感大一作文09-19
《音乐之声》观后感心得感触10-25
我们班的音乐家为题目的650字作文07-04
自然之声600字作文09-11
《音乐漂流瓶》读后感450字10-29
校园之声广播站简介08-31
音乐昆曲观后感09-15
校园之声广播稿---感恩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