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

2024-12-04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共12篇)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 篇一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江苏国兴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国兴通风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10月,是一家生产船用和陆用通风管道的私营企业。公司注册资本12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员工280人。近年来,我们在“求质求快求效益,为国为厂为职工”的企业精神感召下,依靠职工,团结拼搏,充分发挥广大员工主力军作用,不断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效益显著提高。公司先后被评为泰州市“文明单位”,“十佳私营企业”,江苏省“AAA级资信企业”、“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公司工会被泰州市总工会表彰为“先进职工之家”、“十佳基层工会”。

回顾近年来的发展,我们认识到:推进企业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并认真抓好落实,才能有力地保障企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强化领导管理,充分认识保持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与员工的一个基本关系和纽带,这一关系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发展与壮大。因此,企业与员工劳动关系状况良否成为企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风向标”。劳动关系不和谐,则企业不和谐,也就不能稳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劳动关系是

机制,切实提高公司智力资本的运作和扩张的能力。公司始终坚持员工定期培训制度,努力把企业办成一所员工成长的学校,把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和谐力的重要载体来抓。首先从加强硬软件建设入手,不断加强载体建设。在硬件上,先后建成100多平方米的阅报栏和文化宣传橱窗,扩建了100平方米的支部活动室、200平方米的工会活动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改建了阅览室,购臵5000余册藏书,订购了5000多元各种报刊。公司董事长张国兴作出承诺:“只要工会想得到的有益活动,想得出的可行方案,我都支持。”近几年来,累计在硬件方面的投入超过30万元,并且每年都以20%的速度递增。为进一步满足员工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每年我们都围绕重大节日和大型活动,党工团联手,组织开展各种活动。1998年以来,我们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职工运动会。至今每年还举办“青年家长座谈会”、“歌咏比赛”、“红五月知识竞赛”、“国庆联欢”等活动,借着这些活动增进了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了解、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了解,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和谐。三是健全完善公司绩效管理制度,加大绩效管理力度,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促进内部管理的提升,造就优秀团队。企业鼓励工会推荐优秀员工,把那些敢于坚持原则、敢管、敢作敢为的员工推荐出来,放到领导岗位上来。四是在员工中大力弘扬 “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工作作风,积极倡导“人人快乐工作,工作处处和谐”精神,在促进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实现员工个人发展

了职工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生产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规定,在全市私营企业中率先为公司职工办全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种保险。几年来,我们每年都正常举行职工代表大会,公司的重大决策也都是首先通过职代会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宣传发动,发挥职工代表在企业决策管理和生产经营中的权利,使各项重大决策通过职代会得到广大职工认同,统一思想,取得共识。我们还将每月18日规定为公司民主接待日,通过与职工谈心交流,广泛听取职工在生产、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并积极向公司行政领导进行反馈,公司行政领导定期对职工的意见和要求逐条向职工作出答复,并明确每条意见和要求的责任落实和措施。去年,民主接待日共接待职工30多人次,内容涉及到干部人事、职工福利、民主管理、技术改造等10多类问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公司也积极把“爱”列入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进而使职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平时发现职工因家庭生活发生特殊困难,公司都主动关心,并由工会统一不定期地送给他们慰问品和生活费,让员工安心工作。公司还深入开展了合理化建议活动,被公司采纳的建议根据价值大小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增加了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

实践证明,一部人类历史,是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一个优秀企业的发展,便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和和谐的结果。企业只有坚持和谐劳动关系做基础,做保障,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功。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工作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用

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 篇二

1 医生“休息权”保护的重要性

近年来,多起“医生自杀”,“医生过劳死”等事件在全国各地发生,医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应当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休息权”是个体发展的需求,也是医生群体应有的一项不容侵犯的权利。大多数疾病爆发的随机性、现今医疗服务需求猛增与医务人员供给不足、医院工作时间多采用倒班轮休制等因素都使医务人员的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医疗行业存在其本身的特殊性,紧急抢救、院内会诊都要求医生在下班时间也无条件地再投入到工作中去,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另外,医患矛盾的持续加剧,侵犯医生权利案件的增多,也给医生的工作压力再添“一根稻草”。在实际的医疗纠纷当中,普通群众包括立法者普遍认为患者是弱势的一方,因而注意力大都在维护患者的权利上,忽视了医生的权益的维护。医生群体的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医务人员不是工作的机器,长时间超负荷高压力工作不仅身体健康会有影响而且心灵方面也会遭受创伤[2],医生“休息权”的保护既可以减轻医生的压力,使医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又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医生“休息权”的现状

2.1 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

在我国,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有持续工作50小时的情况。而在加拿大,医生的最长连续工作时间在15小时左右。以住院医师为例,年轻的住院医师需要早到1小时提前查房,晚上常会加班,4到7天需要值一个大夜班(一般情况,小夜班零点前,大夜班零点后),星期日或法定节假日也需要轮流值班。如果遇到病人太多的情况,补休的医生也会随时被召回医院帮忙[3]。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90.97%的医生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53%的医生每周需要工作6天,而29%的医生则需7天连续工作,84.71%的医生最近一年都没有带薪休过假[4]。大型综合医院的加班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医生的“休息权”的维护一直未得到关注。

2.2 医生维权困难

医生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执行者,医生的地位举足轻重,医院管理上应当注重“以人为本”,在具体工作当中时刻关注医生的切身感受。福建曾有一名医生将其所属医院告上法庭,诉其法定节假日未经同意安排加班,且没有按规定发放相应的工资报酬,最后被法院以主体不适合为由驳回,双方庭外调解[5]。医生与医院之间,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地位相差悬殊。医生普遍希望通过到大型医院这个大平台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较好的医生大都集中在大型综合医院,大医院医务劳动力实际需求人数一直是“供大于求”,每年优秀的医学院毕业生也都设法涌进大医院,就业压力较大,使得医生在医院面前很难平等,维护自己的法定“休息权”也就难上加难。

2.3 缺乏法律保障

我国的《劳动法》主要适用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调整,而在公立医院,在编医生与医院间建立的是“人事关系”,严格地说尚不属《劳动法》调整之列[6]。我国《执业医师法》第21条中关于医师执业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规定并不明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34条中规定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内容也并不详细。没有完备明确的法律保障,医务人员的“休息权”无法得到保证[7]。立法机关应就医务人员“休息权”问题修订执业医师法,保证医务人员的休息权切实得以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层应增强顶层设计,提高法律意识,积极从体制机制上完善让医务人员享有合法休息权益保障。

3 医生“休息权”无法得到保障的原因

3.1 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

我国是医疗资源相对较为缺乏的国家之一,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秀医生的数量不足。医疗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加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和医务人员相对紧张的格局,医生编制严重不足,导致了医护人员加班加点,持续高压、高强度工作。综合医院人满为患的“看病难”现状,医院通过安排医务人员加班加点,加强工作强度来接待更多的病患。但医务人员辛勤付出,并没有得到群众的了解、社会的尊重。医院实行的是主治医生负责制,如果医生负责的患者,在三更半夜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或需要马上手术的,医生必须随叫随到[8]。此外,医生不仅需要治病救人,不少大型综合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的医生同时也承担着教学、科研的任务,需要不懈地进行学习,医学水平发展的迅速,医生需要终身学习[9]。

3.2 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关系不对等

3.2.1 医生和医院的法律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医院工作人员分为正式编制内和编制外,编制外即常说的合同工,合同工与医院的关系是劳动关系,正式编制内医生和公立医院的关系是类似于公务员管理体系的人事关系[10]。在我国,医生和公立医院的“人事关系”是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劳动法》规定的“8小时工作及补休制度”对医院和医生之间是没有强制的约束力的。

3.2.2 医生和患者的法律关系

维护医生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条文,零零散散地分布在一些部门法律法规中,医生在维权时,往往是一种无法可依的艰难状态。传统观念上医生具有较高的地位,但司法现实中很难去平等地对待医生和患者,法院往往拘泥于传统观念倾向认为患方是弱者,出于同情弱者的心理,处理医疗纠纷案件时,大都采取侵权行为模式进行审判。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诉求于法律进行维权,一些钻法律空子、利用社会舆论、炒作热点的“职业医闹”出现,对医生进行敲诈勒索[11]。有相当比例的医生迫于医院管理实际的压力,在面对医患纠纷的时候选择私下协商、和解、赔偿、息事宁人。

3.3 社会大众的观念误区

3.3.1 社会过分强调医生的“救死扶伤”的天职

中国古代中医出身于农民,所以中国的百姓很难将医生和科学家联系在一起,在传统认知里,医生是“悬壶济世”,不求回报的。医生的奉献精神早已深深地刻在人们的心中,每当出现紧急情况,医生每每都会挺身而出,非典、地震、国际救援,医务人员全都战斗在最危险的第一线。公众普遍认为医生“救死扶伤”是份内之事,几乎听不到医生也需要保护的呼声。

3.3.2 公众基本医学常识的缺乏

中国自古以来医生都是“治病救人”,“妙手回春”的形象,所有老百姓心中没有意识到医生也需要保护和休息。古语有云“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医生的形象和地位总有不同程度的神化,而“神”是不需要休息的。在绝大多数“外行人”心中,医生应当是和扁鹊、华佗一样,随时等待召唤,随时出现解决困难,解痛救人,药到病除,一次性治好病症,没有任何并发症。公众因为对基本医学常识的缺乏,而对医生治疗疾病时的期望值过高,当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不明显或者产生并发症时,在医患局势紧张、媒体夸大的情况下,患者就更加普遍地认为是医生没有尽全力治疗,导致医疗纠纷发生。

3.3.3 医患关系的特殊性

医疗纠纷一旦发生采取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即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6]。这就使人民群众普遍认为医生是医患关系中的强者,也使大众媒体在面对医患问题时更倾向于站在“弱者”的角度思考。医生编制严重不足,居民医疗需求的增加,使得每个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过大,“看病难”问题得不到缓解,公众相对普遍认为“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是医务人员导致的,认为是医生收红包、拿回扣,看病依赖昂贵的医疗设备检查结果等等行为都加重了患者看病的医疗费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原本就比较紧张的医患关系。

4 意见和建议

4.1 政府层面:观念引导与法律保障

4.1.1 加强宣传引导,改变社会观念

医患矛盾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较大关注度的社会问题。人民群众的善良受到一些媒体的引导,致使不少人对医生产生误解,医生在奉献和为人民服务之时同时承受着巨大社会压力。医生过劳死,医生晕倒手术台的事件频发,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医生为公众付出、奉献,却没有赢得应有的尊重和应有的体谅。卫生相关部门应当宣传表彰医生中的优秀个人,感人事迹,为医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逐步地引导公众认识到医生群体的无私和伟大,改变原有的医生万能的观念。

4.1.2健全医生保护法律体系,并认真贯彻执行

当前,我国并没有完备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许多医疗问题仍存在争议,没有统一标准进行判定,应当建立完整的医事法律体系,对医患关系中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调整[8]。《劳动法》第36条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对医生行业并没有普遍约束力,福建医生诉案正是因为“不适用”而不被受理。医疗行业专门法亟待确立,约束医院管理,规范患者行为,保护医生群体,确立病人的权利与义务、医生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医疗卫生服务的行为规范;通过医疗风险补偿制度,详细确定赔偿项目和赔付的标准;非医务人员过错的医疗事故医生如何维权;对破坏正常诊疗秩序行为的具体处罚项目和标准;医生的日常诊疗管理制度等,避免专业性太强,调整的内容太宽泛,缺乏实际操作性等现象[10]。保证医疗服务的正常开展和医疗秩序的正常维持,根据法律的公平性原则,平等医生和患者双方的地位,和谐医患关系,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4.2 医院层面:积极改革与文化建设

4.2.1 改变薪酬制度,及时支付报酬

医院的正常运行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取的费用和药品差价,医疗机构自负盈亏,趋附于获取更多盈利,公立医院应当具备的公益性和服务性一直都被忽视。应当设法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医生的工作条件,提高医生工作积极性,广纳“医”声,增加对医生实际情况和内心世界的关心和爱护,加强沟通理解,在交流中发现矛盾,并采取有效手段缓解这些矛盾,为医生群体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医生满意度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4.2.3 加强文化建设,树立医院良好形象

医院管理层应当营造一个和谐的医院氛围,通过加强医院的安全管理、医院就诊秩序结构的调整、医疗服务质量水平管理、医院信息制度的建设,为患者提供一个较有秩序、较为合理的就诊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此同时,医院也应当加强自我宣传,通过网络、报刊、电视传媒、医疗机构内部刊物等宣传先进事迹和优秀医生,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帮助医务人员赢得更多社会尊重,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谐医患关系。

4.3 医生层面:医学服务与人文服务

医生的工作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这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医生应当有一种“基层服务”意识,配合国家医疗改革政策,在自身不断学习的同时,到基层为社区居民服务,不是一味地往大医院扎堆。此外。当前医患关系紧张,语言沟通、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等原因引发的医疗纠纷占绝大多数,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而且需要一颗“父母心”,确立起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服务亲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

4.4 社会层面:客观报道与促进和谐

社会媒体应当基于客观角度对医生做出真实的报道,不应盲目追求新闻炒作,危害公共信任机制。社会媒体的报道不要带有过于浓厚的主观情绪,误导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媒体也不要对个案事件过度地报道和评论,激发社会不和谐因素。应当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扮演好一个桥梁沟通的作用,帮助医患双方实现和谐共处;宣传基本医学知识,避免患者因为认知角度上的差异而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应就影响医患关系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探讨并能够传播积极策略,真正促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5 结语

医生休息权的保障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分不开的。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保证医务人员合理合法的“休息权”,医生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医患双方应当地位同等、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加强必要的沟通。保障医生休息权,关心医生的身体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卫生事业才能进一步发展。医生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是一个崇高伟大的职业,社会也应当尊重医生,体谅医生。

摘要:目的:“看病难”问题的持续凸显,医生加班情况的持续加剧,医生“休息权”问题应当得到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重视。方法:文章通过对医生“休息权”现状的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探讨无法得到保障的原因。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和实施对策。结论 保障医务人员休息权与和谐医患关系密不可分。

关键词:医生,休息权,医患和谐

参考文献

[1]周绿林,张婷婷,王森.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14-17.

[2]廖静茹.医务人员休息权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4,(14):176-177.

[3]任华玉,宋红,徐连英.关于构建对医生人文关怀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14-16.

[4]石景芬,龚永,李元峰,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问卷研制及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8):586-591+622.

[5]李建涛,郑建中,武振华.山西省医务人员劳动休息权益保障调查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2013,30(3):185-187.

[6]李斌,孙晓阳,王锦帆.医患沟通障碍因素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2-304.

[7]刘静,万立华.论医生保护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及相关建议[J].重庆医学,2013,42(19):2296-2298.

[8]闫英.医疗改革中医生权利的保护[J].长白学刊,2014,(1):75-79.

[9]袁和静,胡兵,赵丽.医生职业安全调查与风险防控机制研究——以北京中青年医务工作者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3):303-307.

[10]黎志敏,潘雪,王萍.浅析医生执业过程中人身权利的保护[J].医学与法学,2013,5(5):30-33.

3.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 篇三

关键词:劳动关系;企业发展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由国有独资转变成为中外合资企业,国有持股55%,法国威立雅与北京首创合资成立的通用首创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法国威立雅持股5%。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以及经营理念改变给职工队伍带来的冲击,使得工会组织必须顺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委和董事会的工作部署,坚持融入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凝聚保障服务的作用,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加强组织管理,不断优化民主管理制度

自合资以来,集团的各方股东高度重视工会工作,集团各级工会组织、工作制度健全,活动场地修缮维护、工作经费均纳入预算列支。为了充分体现广大会员职工的民主权利,集团工会创新民主管理,在下属工会换届中实行“公推直选”,并修订了《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工作考核试行办法》,量化考核工作业绩。

严格执行职代会制度,凡是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重大改革措施均需提交职代会审议,如:国家、省市级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评先推荐,职工职称评定,集体合同修改及签订,企业年金方案、三项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员工退养规定等均要提交职代会审议并在内部网公示。严格执行企务公开制度,每年定期向职工代表报告工会经费使用情况、重要决策事项等内容,确保员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二、加强源头管理,不断优化矛盾预防调解机制

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目标,对涉及劳动保障方面存在矛盾纠纷的重点单位、重点对象进行排查,实行重点监控和化解,形成“合理就受理,受理即办理,办理即解决,解决即巩固”的高效和长效机制,有力维护了员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做到矛盾化解有实招,信访办理见成效。

一是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合资初期,针对员工思想顾虑,普通存在担心裁员和降低福利待遇等问题,集团工会一方面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一方面认真研究起草集体合同,确保广大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以科学、平等的集体协商机制保障了合资公司员工队伍的和谐稳定。

二是建立矛盾预防机制。畅通员工意见建议反映渠道,集团党委书记、副书记及工会主席率先垂范,欢迎广大员工直接向他们发送手机短信反映意见建议,各级工会定期召开座谈会收集员工合理化建议和员工意见建议分析会。

三是建立矛盾调解机制。近年来,随着深圳供水一体化工作的逐步深入,集团相继收购整合了宝安、龙岗、光明、龙华四区以及盐田、梅沙、莲塘、蛇口等街道社区的自来水公司,从而出现了用工体制、工资体系、员工待遇的多元化,带来了一些劳资关系方面的烦恼和诉求,对此,集团工会积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入一线倾听员工群众的诉求、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形成“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分门别类同步推进”的工作方针,对于宝安、龙岗、光明三家独立法人单位,集团积极推动其开展“三项制度”改革并以此为契机优化用人机制和工资体系;对于盐田、梅沙、莲塘、蛇口等单位,集团采取部分岗位分流调整、部分群体工资优化等方式,有理有据地回应了员工的合法诉求,没有出现群体上访事件。

三、加强劳动保护,不断健全职业安全健康保障机制

集团各级工会从源头上保障职工切身利益,加强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监督,坚决做到“劳保用品发放到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操作规程执行到位”,形成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集团公司荣获“广东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

一是抓好日常督促检查。集团有主抓安全工作的分管领导,设立专门的安全工作机构和人员,各单位安全主任均通过资格考试,实现持证上岗率100%。每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定期发放劳保用品,通过各单位安委会对其在日常工作中的使用进行监督指导,直接保护员工安全生产权益。

二是大力开展安康杯竞赛。集团各级工会以保障供排水安全生产为中心,积极配合经营班子,以“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无事故”等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及群众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强化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突出应急预案演练、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三是积极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针对污水处理厂以及排水泵站一线工作人员长期接触有毒有害污水、气体导致鼻咽炎、肝炎甚至癌症等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势头,集团工会及时调整每年职工体检的项目,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同时,集团主动向职业病防治中心以及劳动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希望将相关工种纳入职业病防治目录,着力解决部分一线工种从业人员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典型示范,不断深化各项创先争优活动

集团工会突出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注重在生产一线中挖掘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各项技术比武、技术革新等活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

一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为企业增收节支。增强合理化建议的科技含量和活动成效,鼓励职工立足岗位搞革新、出成果、创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批技术成果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和嘉奖,如:“光催化氧化除臭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盐田污水处理厂连续七年被市政府授予“节能降耗先进企业”荣誉称号;集团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城市综合节水技术开发与示范》荣获2013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二是立足岗位提升技能,创先争优成绩显著。集团各基层工会纷纷开展维修、电气、仪表、机泵、净水等工种的技能比武,把练兵比武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涌现出“深圳市工人先锋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以及“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深圳市五一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集团女工委以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提高素质为重点,大力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巾帼建功工程”,先后有多个基层单位荣获广东省“南粤女职工文明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有多名职工荣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和广东省“五一巾帼标兵”。

五、加强服务功能,不断创新职工服务工作

集团工会充分发挥好的“职工娘家”的角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工服务活动。

一是牵头办理员工保险。集团工会连续十多年牵头组织员工购买团体意外伤害险并协助员工做好理赔跟踪处理工作。为女职工购买“安康互助险”,且不断扩大安康险的覆盖面;建立女员工健康档案,研究分析体检结果,密切关注患病员工和高危人群,指导和帮助她们进行治疗和康复。

二是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充分利用企业文化阵地,开展管乐团、舞蹈队等业余兴趣班;坚持每年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竞赛。各文体协会、各基层工会以满足广大员工文化需求、增强员工体魄为导向,各自大力开展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广大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三是关心职工工作生活环境。集团投入大量资金修建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馆等运动场地,购置了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等。基本上每个单位都有文体活动场地,为创建职工小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每个单位均有食堂和一定数量的员工宿舍以及三班倒员工休息室,尽心尽力帮助职工改善生活环境。

六、加强关爱帮扶,不断增强职工与企业的情感纽带

我们的行业性质注定了我们是一个吃苦的行业,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狂风暴雨,我们的一线工作人员总是忙碌在排水管道里掏垃圾、清淤泥,总是忙碌在爆管抢修现场争分夺秒地尽快恢复供水,总是忙碌在大街小巷抄水表、巡查管线;每逢台风暴雨、防洪排涝的多发季节,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我们的一线员工总是奔忙在马路上、下水井旁,生怕影响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集团工会组织坚持做到“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抢险救灾保安全,一年四季送关怀”,千方百计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关爱活动的开展,让广大职工群众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温暖,营造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一是细处着手关心员工。每年高温酷暑期间,集团各级领导带头,顶着烈日到生产一线及露天施工现场慰问,给员工送清凉解暑饮料;逢年过节,集团领导也分组慰问值班员工,体现对一线员工的关怀。

二是难处着手雪中送炭。逢年过节,集团各级工会都能到困难员工家中慰问,使员工感受到集团大家庭的温暖,在员工中营造了一种团结、友善、和谐、温馨的氛围。对因重病或重大变故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员工以及逝世员工家属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集团各级工会的关怀和救助。2013年,仅集团工会共慰问、帮扶特困员工33人次、重病员工116人次,发放慰问帮扶金53万多元。协助困难职工家庭申请“金秋助学”14人次,助学金额39000元。

三是推动员工关爱互助。自2006年起,每年坚持开展“市属国企手挽手,关爱帮扶心连心”活动,2013年募集员工捐款

34.9万元,募捐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救助本单位困难员工。各基层工会也纷纷组织对本单位的困难员工施予援手,给予关爱和救助,营造了互助互爱的良好企业氛围。

总而言之,集团工会在预防化解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敢担当、善作为,坚持服务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工作大局,把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作为最核心工作抓紧抓好,更好地凝聚、服务和激励职工,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激发广大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做出贡献,对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曾荣获“全国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优秀职工之家”、“广东省优秀职工之家”和“广东省首届敬老企业之星”等荣誉;连续多年荣获深圳市总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荣获“深圳市百家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企业工会组织受到职工依赖和拥护,得到各方股东的支持和认可。

参考文献:

[1] 周春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困境与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11(06):85-92

[2] 谭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04)

[3] 吕吉凤.不容回避的劳动关系矛盾 任重道远的通向和谐之路——本刊记者对话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01)

4.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 篇四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一种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道德为核心,法律为准绳,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医患沟通属于医患关系中非技术层面的范畴,包含了医患双方交往中的社会、心理、法律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及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形成的适应现代人类保健观念的新模式,新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生要理解患者是社会的人,它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来考察审视人类健康与疾病,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已从被动的接受治疗者变成主动参与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医患关系由传统的单向模式向共同参与型发展。

2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医生,而高素质的医生除了需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技术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要不断提高医患沟通的综合素质,这是世界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进行医疗实践、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

3重建新型医患关系的需要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患者投诉医院和医生越来越多。调查发现医疗投诉中,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医患沟通技巧是导致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医生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养成医疗风险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近年来,医患纠纷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反映和涉及的问题种类多,有服务态度、医疗质量、经济纠纷、工作差错等,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方面占了90%的比例,有80%的医患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只有不到20%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做到事前防范,利用医患沟通技巧将医患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

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医患沟通是双向性的,医患沟通中的互动、互补和互谅是和谐医患沟通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能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疗活动,还能使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患者的整个病史,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和及时性的治疗,从而使病人得到更满意的服务,达到病患者健康需求的目的。所以说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双方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医学目的的需要,是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成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保证和基础。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的数字表明,近三年间,全国各地的医疗投诉案件每年递增300%以上。一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沟通能力成为每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只有当你掌握了医患沟通技巧,你才能是一名合格的医生;才能是一位让病人满意的医生;才能是一位有成就感的医生。

5.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推荐] 篇五

摘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状和趋向看,应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和企业发展的基础。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创建和谐企业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企业和谐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应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现状和趋向看,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关注和考虑。

一、企业层面的途径。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以最广大劳动者为主体、为根本,一切为了劳动者,一切为了劳动者的幸福、尊严和全面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坚持以人为本,最真实和最广泛的内涵,就是坚持以最广大员工为本,珍爱员工的生命、关心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尊严、保障员工的权利;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尊重和实现员工的劳动权利,积极致力于员工劳动权利的保障,并以此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宪法》、《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等,都明确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各项劳动权利,并予以具体界定和系统保障。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树立“以

人为本”的理念,企业要善待员工,依法用工,守法经营。只有在不断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状态下,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寻找到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原动力。

企业应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劳动关系也趋于契约化、规范化。企业用工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任务。企业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约束双方的行为。劳动合同的签订,使用人单位放心,有了劳动力,可以放手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使劳动者安心,有了劳动职业,容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劳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企业应多采用劳动部门推介的劳动合同,明确企业和劳动者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减少劳资双方的分歧,使劳资双方的权益都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应认真制定和规范规章制度。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运作的“内部法”,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程度不言而喻,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在制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过员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讨论、提出方案,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以确保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合情,且制定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发挥企业规章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规范作用和

导向作用,有效地避免法律纠纷,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

企业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而企业能否依法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涉及员工的后顾之忧,也影响企业的和谐稳定。为此,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应当保持清醒的法律头脑,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缴纳社保费用,规范社保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种劳动纠纷。

二、员工层面的分析。

员工应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观念。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员工应认知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享受权利的同时,要负起应尽的义务,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利。员工权利的行使必须顾到“需求之合理性”、“目的之正当性”及“手段之合法性”,方能减少阻力,避免争议。在企业,员工应负的主要义务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义务,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义务以及如实告知的义务等。员工只有树立了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才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思想基础,提供法律上的依据。

提高员工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增强法律常识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从法律法规的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操作。现阶段,就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而言,企业可操作的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企业法》、《安全生产法》。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要把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组织广大员工学习落实,真正让

广大员工学法、懂法、守法、执法,以法律法规作为一切行为的规范。尽量减少因不懂法或误解法律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通过自觉学习和执行法律来减少并化解劳资矛盾。

员工应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企业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应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加强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岗位特点,制定员工技能培训计划,规划员工职业生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实现员工自身价值。同时,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员工要积极践行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6.企业工会应如何构建劳动关系和谐 篇六

摘要:企业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企业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工会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应是构建劳动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工会 和谐 发展 劳动关系

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工会组织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把自己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作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这从理论上说起来简单,但具体到企业工会工作的实践,却会有一定的难度。

企业工会在角色定位实践中,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在立足中国国情、加快自身改革中,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主要要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第一、企业工会要着力于做企业发展的推动者。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同样,劳动关系要和谐,首先有赖于发展。企业工会只有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这样才能找准位置,有所作为,在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中 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就业,平等协商,友好合作,促进发展,共享成果”,必须注意各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注重实效。要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统一。一方面,通过职工各项合法权益的落实,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更好地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生产力要素在企业达到最佳组合,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形成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焕发企业生机,增强企业竞争力。要坚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借助这一平台,解决当前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大力推广以和谐劳动关系促企业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

同时,从企业工会的环境特点来看,企业工会所处的是特定企业的具体环境。企业工会要适应企业特点,切实因企制宜地开展工会工作,并且要把企业工会工作自觉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讲究策略,灵活运用。企业生产经营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是充满风险的动态过程,而且劳动关系改善也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往往更多更直接地由企业来承担。作为企业工会,要在为职工维权的同时,主动了解和深入生产经营过程,排忧解难,自觉增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助力,共谋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企业工会要着力于做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由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企业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工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企业工会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动员和组织起来,同时也可以代表职工的利益,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涉及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又具体体现在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员工的一言一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单靠理论上的说教,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方面工会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企业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从企业、部门直到班组,按照法律规定都建立有工会组织,自上而下始终形成完整的工作网络。各级工会组织都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活动,与职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其次,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无论是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还是活动熏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而企业工会则拥有各种完善的文体活动设施。企业工会的这些设施,为动员引导职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为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塑造健康文明、时代感强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再次,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各种载体,企业工会可以发动职工参加各种活动, 如岗位练功、业务技能比赛、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汇演、各种演唱会、各种运动会、球类比赛、美术、摄影、书法展览、知识竞赛、卡啦OK比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载体,充分运用好这些载体,开展符合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对弘扬正气,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具有重要作用;最后一点,企业工会是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企业工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多是群众性活动,能够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倾听职工的呼声,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动职工广泛参与,因而容易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同感,发挥主人翁责任感。正是由于企业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并拥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者这一角色,工会任重而道远。

第三、企业工会要着力于做劳动关系矛盾的协调者。从工会产生的历史我们已经知道,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工会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资矛盾、劳资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企业工会始终是在劳资关系中运行和发展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在劳动关系领域,企业的权利不断扩大,政府则由直接的参与者转变为立法和宏观调控者。

劳动关系的这种转折性变化,要求我国工会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会不再仅仅是协助党政 各项工作的一个助手,而首先是劳动关系两方主体中劳动者一方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双方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利益追求是存在差异甚至是矛盾的。企业一方在生产活动中居于指挥、管理的主导地位,效率、利润是企业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而处于被管理、被指挥位置的职工,希望的是良好的劳动条件、工资报酬和福利水平。显然,企业一方与职工一方的利益需求是不同的,如果关系处理不好,还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当企业方以损害和牺牲劳动者权益来达到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时,劳动者个人很难与强大的企业抗争,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环境下,劳动者一方的弱势地位就更加明显。在此情况下,劳动者只有依靠自己的组织---工会,代表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权益,工会实际上成为平衡劳动关系双方实力,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如果没有企业工会,劳动者就只能依靠个人的力量、采取自发的非正常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其结果要么是无功而返,要么是引发更尖锐的冲突,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我们说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微观层面上,企业工会健全并有效运作,通过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保护和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使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有序,存在的矛盾得以及时通过法制化的渠道化解和 处理;同时,在宏观层面上,借助三方协商机制,从源头上表达劳动者的愿望和要求、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促使整个劳动关系协调发展。

第四、企业工会要着力于做职工群众的教育者。改革的过程是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广大职工是改革的直接体验者,大部分职工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但也有部分职工在改革过程中付出了代价。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产生的新的劳动关系,企业工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充分履行教育职能。

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做好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避免出现对改革的逆反心理、仇视心理和消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教育职工站在长远的、全局的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改革过程中的利益调整问题,引导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帮助他们树立市场意识、创业意识。

7.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篇七

构建和谐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使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稳定与协调,而劳动关系的和谐则是企业内部关系和谐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

从近期员工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调研情况看,当前本企业的劳动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从未出现拖欠员工工资、奖金和福利费等事件。但随着航天企业进入市场和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在新形势下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国有航天企业发展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个别企业对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致使部分企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在制定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时,只注重向企业的少数中高层管理人员倾斜,而对一线技术骨干或一般员工的收入问题考虑较少;外聘员工待遇相对偏低,留不住业务骨干;部分企业不关心安全条件及工作环境的改善,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难以得到保障,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势必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影响人才潜能的发挥,降低了人力资本利用率。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建立的劳动关系,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虽然,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各单位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就当前形势看仍然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新的工作格局和方法还没有真正形成。

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薪酬激励政策,完善绩效评估系统,充分利用这个经济杠杆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科研一线技术骨干的积极性,留住人才,而不能让薪酬激励机制成为制造情绪、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桎梏,这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因素。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健全人才评价体系

疏通人才晋升渠道

科学、客观的人才评价是用对人才、用好人才的必要准备,是调动人才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也是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政策的重要依据。改变凭主观印象和片面观察来给人才定性的粗糙做法,通过360度全方位的测评,来较为客观地分析个体特征、能力、素质、特长和不足,做到准确地“知人”。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长期的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多种数据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不是某个领导或个体的主观评价。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增强评价信息的准确性,为人才的合理使用和个体职业生涯设计,提供充分的依据。

学而优则仕一直是中国社会个人追求的目标,而业而优则仕也成为很多单位用人的不成文准则,这种方式可以激励普通专业人员更努力地工作,激发骨干人员保持以往的工作热情。然而,盲目地提拔专业骨干到领导岗位无疑会助长官本位思想,形成人人为官为权的氛围,毕竟领导岗位数量有限,随着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管理职位更会越来越少,员工晋升机会也会越来越渺茫,如果大家都抱有这样的想法不仅会加剧企业内部职位的竞争,而且由此可能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實际上很多技术能手在管理能力上多数都表现平平,甚至无此能力。一味地为官是举,使个人和企业都进入一种人才使用的误区。有的不顾个人能力争取或接受一时的委派,结果,英雄无用武之地,使员工使用陷入低效状态,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清华大学的若干专家教授曾经积极投身企业的经营管理,其结果是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只有一个清华紫光冲出重围,扎根立足于商海。最典型的例子是:部分生产一线的劳动模范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干的非常出色,但被抽调到管理岗位后,却进入了尴尬与困惑的谷底。因为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巨大转变,曾经的所长发挥不出来,曾经的游刃有余变成了捉襟见肘,不仅使自己承受更多的压力,而且造成企业效率降低和人力资源浪费。同时也产生负面影响,没被提拔的业务管理骨干认为自己不被认可,积极性受到挫伤。

弱化官本位的最有力措施就是千万别把薪酬和职权捆绑在一起,否则就可能建立起一支愤愤不满的队伍。如果从薪酬上体现出专业骨干和行政管理干部的合理差别,那么就可以大大减少专业人员向行政管理的人才转移。当业优者也能取得和管理者相同甚至更高的收入时,当业优者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也可以获得社会和企业的认可时,很多人追求仕途的意愿就会降低或者消失。合理的薪酬和奖励制度必然建立在组织重视专业人才的背景下,应认识到专才和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几乎同样重要,设立一套完整的晋升沟通和疏导机制是降低内耗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有效途径。本企业开展的“试验研究师、工艺研究师、预研研究师”三师队伍建设,一定程度上疏通了科技人才晋升渠道,减轻了一线技术干部晋升压力,取得良好效果。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提升人力资本利用率

要长期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和员工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必须正确设计好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发展生涯,做到远景目标与实现途径的有机统一。当企业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相一致时,员工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即使企业处于逆境中,员工也会从职业生涯的长期规划着想,协助企业渡过难关,摆脱困境。要达成企业发展与员工职业发展的最佳组合,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和政工部门通力协作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辅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与员工交流,让员工对自我有明确的定位,并根据员工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不同,帮助员工设立具体的职业目标,及时疏通升迁渠道,避免员工在某一职位上停滞不前;另一方面要在员工工作内容上进行丰富化设计,又称工作扩展或工作扩大化。它是指在员工现有工作中增加更多的挑战性或更多的责任,包括安排执行特别的项目,在企业内部变换角色,探索完成工作的新途径等。这样,员工在完成这些扩展了的工作时获得一种成就感,获得了心理上的成功。与传统的职位和专业技术升迁不同,心理上的成功完全是自我决定,不是企业发送给员工的某种信号(如晋升)所决定。另外经常性的以适当的方式表达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可,使员工感受到工作的意义。

nlc202309011520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焕发员工工作激情

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求层次由低到高。这就要求企业: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员工的正常生理和心理需求入手,采取激励措施,建立激励制度,搭建施展才能的进步平台,设立不同阶段目标,形成有效激励阶梯,结合实际,最大限度地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并可以不断向更高层次奋斗。二要从制定重大政策的源头开始注重落实员工的合法权益。保证员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利益不受损害,员工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增长。三要保证员工生产安全。四要让员工有尊严工作。有效落实员工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巩固员工主人翁地位,体现企业对员工的高度重视和极大的尊重。五要关心关爱员工生产生活。六要搭建平台,激励员工创新进取精神。对管理创新、质量创优、重大技术创新能手给予表彰,给予更大的物质和精神鼓励,激发员工创造激情,营造员工爱企如家,学技术,攻难关的良好氛围,推进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响应时代要求

构筑“体面劳动”保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造福劳动者”的要求,既是政治的需要、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目的和焕发员工劳动热情的根本之道。“造福”,就是让员工劳动者享受本应享有的体面人生。为此,企业要切实、全面落实员工经济、政治、精神文化权益,突出劳动经济权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行动等平台,确保员工享受发展红利,努力实现公平正义。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员工经济、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动和保护员工勤奋劳动、创新劳动的积极性。

扩大员工帮困系统

发挥工会独特作用

近年来,航天第四研究院帮困救助基金的运转效果较为明显。虽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也使许多困难员工看到了希望,温暖了人心。详细建立了特困员工家庭档案,继续扩大航天四院帮困基金,融入社会基金,让真正的特困员工能看得起病,子女上得起学,生活有保障,以成为帮困救助基金的初衷和目标。可以说将帮困救助基金作为薪酬分配体系的补充系统,是航天四院对现有劳动关系完善、补充的一个有力探索和实践。

在構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践中,重视和发挥工会独特职能,使工会成为员工实现共建共享的强有力依托组织,一定程度上可以舒缓员工的不满情绪。工会可以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审议企业发展重大决策;围绕企业实行岗位工资制、住房改革和医疗保险等涉及员工切身利益问题,同行政积极协商、达成共识;通过平等协商,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调处制度;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攻关,组织员工,参与和谐企业建设;通过组织员工代表,对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切实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通过解决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实现企业和员工的互利共赢,化解和疏通员工心中的郁结。为此,应考虑从以下五个方面给予强化。一是积极倡导“共决利益、共保健康、共同成长”;二是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所务公开;三是建立健全工会劳动保护监督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四是依法落实职工的劳动保障权益;五是构建员工建言献策新平台,努力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四〇一所)

(责任编辑:郝幸田)

8.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 篇八

会(精选多篇)

工会构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心得体会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劳动关系矛盾多发频发,不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当前,依托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多管齐下,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已成为一项紧迫的社会工程。

筑牢社会各方思想认识基础。要通过广泛宣传,使有关各方充分认识到,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

础,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职工队伍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战略机遇期、改革关键期、矛盾多发期并存,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企业转制力度加大,企业与职工之间利益矛盾的显现化将难以避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下大气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劳动关系双方利益,保持社会和谐。

健全党政主导维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党政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之中。进一步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强化政府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劳动关系宏观调整与监管服务机制。推进劳动关系方面的立法进程,发挥法律对于规范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及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三方机制的实体化、专业化。

加强劳动关系矛盾预防、预警及处理机制建设,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劳动关系能否和谐,企业经营者一方责任重大。当前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偏低,是引发劳动关系矛盾的最主要原因。必须切实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树立以职工为本、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理念,实现人性化管理,改善用工环境。自觉依法经营、规范用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关注企业生产,也要关心职工生活和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使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发挥职工的重要作用。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依法

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做好对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加强对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激励职工勤奋学习新知识,努力掌握新本领,创造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发挥工会代表维护作用。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针对一些地方工会组建率不高,一些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难以及时预防和有效遏制劳动关系矛盾的现象,必须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会工作的主线,提升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依法大力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和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提高职工对工会工作的参与率、认可度,推

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劳动关系矛盾多发频发,不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当前,依托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多管齐下,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已成为一项紧迫的社会工程。

筑牢社会各方思想认识基础。要通过广泛宣传,使有关各方充分认识到,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劳动关系矛盾多发频发,不仅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影响。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当前,依托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多管齐下,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已成为一项紧迫的社会工

程。

筑牢社会各方思想认识基础。要通过广泛宣传,使有关各方充分认识到,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职工队伍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战略机遇期、改革关键期、矛盾多发期并存,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企业转制力度加大,企业与职工之间利益矛盾的显现化将难以避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下大气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劳动关系双方利益,保持社会和谐。

健全党政主导维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党政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之中。进一步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强化政府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权益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的劳动关系宏观调整与监管

服务机制。推进劳动关系方面的立法进程,发挥法律对于规范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及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三方机制的实体化、专业化。加强劳动关系矛盾预防、预警及处理机制建设,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劳动关系能否和谐,企业经营者一方责任重大。当前一些企业用工不规范、普通职工工资水平偏低,是引发劳动关系矛盾的最主要原因。必须切实加强对企业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树立以职工为本、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理念,实现人性化管理,改善用工环境。自觉依法经营、规范用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关注企业生产,也要关心职工生活和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使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

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发挥职工的重要作用。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做好对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加强对职工的技术技能培训,激励职工勤奋学习新知识,努力掌握新本领,创造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发挥工会代表维护作用。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针对一些地方工会组建率不高,一些工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难以及时预防和有效遏制劳动关系矛盾的现象,必须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工会工作的主线,提升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能力

和水平。依法大力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和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提高职工对工会工作的参与率、认可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

和龙林业局汽车运输管理处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工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引导广大职工投身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之中。

一、当前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变化

及带来的问题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劳动关系逐步向“企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职工与企业之间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并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关系机制从行政化到法制化,劳动关系主体从固定化到流动化,其突显出的问题主要是:

1.劳动关系的确立和解除不规范。尽管多数用人单位都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合同条款上随意变更,随意终止以及在实际运行中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紧张了劳动关系,引发了劳动者与企业的冲突。

2.劳动力供求关系不平衡。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和经济总量的不平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劳动力竞争就业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的买方市场,使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劳动者处于被随意支配和处置的地位。

3.收入差距的非正常拉大。由于社会正处于转轨变型期,收入分配体系正处

于过渡调整,逐步规范完善过程之中,出现了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企业内部收入不平衡现象明显加剧,其利益分化,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向明显。

4.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物价上涨幅度的增大,以及全社会对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不够,使部份职工的承受力十分脆弱。

二、工会组织在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团结动员职工支持、参与改革,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稳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实现企业职工的共同发展。企业工会直接面对职工群众,处在促进企业发展,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一线,在动员职工、组织职工、依靠职工、服务职工,保护、调动、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企业改革,需要企业工

会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识大体、顾大局,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促进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献计出力;维护稳定,需要企业工会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

三、努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工会工作机制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也是调解劳动关系的主体,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当前有必要重点建立四个方面的机制:

1.教育引导凝聚机制。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必须要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主

力军作用。工会组织一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生产经营中心,广泛引导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竞赛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等,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要教育职工树立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开展职业道德、创建学习组织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三是在建设企业文化中,要以文化兴会作为工会的指导方针之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争创一流”的职工文娱体育活动,以凝聚职工力量,展示职工风采。

2.民主诉求表达机制。一是工会组织要重视源头参与,通

过政策出台前的前期参与,力争使工会和职工意见、要求在政策中体现出来,同时通过职代会对工厂的重大事项行使审议建议权和审议决定权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使企业和职工的劳动关系行为在法律与制度中活动。二是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只有实行厂务公开,把企

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原原本本、明明白白地告诉职工,上下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从而增强劳动关系的和谐。三是建设一个真正依靠职工的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是企业健康、长久、高效、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建立职代会定期民主评议干部制度,使领导干部置身于职工群众监督之中,才能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劳动关系。

3.权益维护保障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一是建立平等协商机制、签订集体合同,逐步推行工资协商办法,形成由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平等协商、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调节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形成工会法律监督网络和渠道。通过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促进劳动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促进企业依法用工,减少在劳动用工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三是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和人民调解员机制,要宣传、帮助职工群众树立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协调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强化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群众监督,解决安全

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杜绝违法指挥和野蛮操作。

总之,和谐企业劳动关系一定是和谐的,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给职工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让职工有归属感,从而培养起对企业的责任感,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科学、健康和持续的向前发展。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好工会工作

成都物流分公司张艳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任务之一提到全党面前。社会和谐首先是社会关系的和谐,对企业来讲,构建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是企业承担社会关系的重要环节。作为工会组织必须坚持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维护职工权益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笔者就此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意义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通常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所谓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是指公正合理、规范有序、互利共赢、和谐稳定、共同发展的新型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和内涵, 是与和谐社会的界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微观基础和基本构成,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和谐首先是社会关系的和谐。而劳动关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其状况成为社会是否和谐的晴雨表。和谐社会必定是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社会, 劳动关系不和谐也必然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

另一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是协调稳定的, 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关系、劳动关系日益市场化、多样化和复杂化, 一些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权益

受到侵犯的现象屡有发生。只有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通过协商协调方式解决劳动争议,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才能巩固社会政治和企业的稳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在发展中求和谐, 在和谐中求发展。其重大意义表现在: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更是落实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因此。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是新时

期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铁路劳动关系的现状

结合自身行业情况,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就要充分认识和把握铁路企业劳动关系现状。铁路是国有大型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在目标利益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加之所有制形式单一,各级组织一直关注和关心职工的利益,因此,近年来从总体上看劳动关系是稳定的。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运输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主辅分离,人员分流,企业撤并等多种现象的产生,企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趋向多元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趋向复杂化,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产生,影响稳定的因素也有增加的趋势。

1.劳动关系的确立和执行不规范。尽管多数用人单位都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实际运行中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紧张了劳动关系,引发了劳动者与企业的冲突。

2.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由于收入分配体系的建立还不尽完善,正处于过渡调整、逐步规范完善过程之中,加之行业不同、岗位不同而产生的个体差异,出现了企业与企业, 行业与行业,企业内部收入不平衡现象的加剧,其利益分化,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向明显。

3.保障制度的不完善。近年来不少职工因病制困的情况屡屡发生,加之当

今社会物价大幅上涨,导致不少职工生活困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企业对困难职工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不够,使部份职工的承受力十分脆弱,生活困难。

三、工会在组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团结动员职工支持、参与改革,构建稳定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实现企业职工的共同发展。工会直接面对职工群众,处在促进企业发展,协调劳动关系的第一线,在动员职工、组织职工、依靠职工、服务职工,保护、调动、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企业改革,需要工会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识大体、顾大局,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促进企业发展,需要工会组织职工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活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献计出力;维护稳定,需要工会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

四、努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工会工作机制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也是调解劳动关系的主体,建

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当前有必要重点建立四个方面的机制:

1.教育引导凝聚机制。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必须要把蕴藏在广大职工中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工会组织一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生产经营中心,广泛引导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劳动竞赛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等,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要教育职工树立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正确认

识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开展职业道德、创建学习组织等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三是在建设企业文化中,要以文化兴会作为工会的指导方针之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争创一流”的职工文娱体育活动,以凝聚职工力量,展示职工风采。

2.民主诉求表达机制。一是工会组织要重视源头参与,通过政策出台前的前期参与,力争使工会和职工意见、要求在政策中体现出来,同时通过职代会对工厂的重大事项行使审议建议权和审议决定权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使企业和职工的劳动关系行为在法律与制度中活动。二是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只有实行厂务公开,把企业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原原本本、明明白白地告诉职工,上下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从而增强劳动关系的和谐。三是建设一个真正依靠职工的勤政廉洁的领导班子是企

业健康、长久、高效、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建立职代会定期民主评议干部

制度,使领导干部置身于职工群众监督之中,才能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劳动关系。

3.权益维护保障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本质要求。一是建立平等协商机制、签订集体合同,逐步推行工资协商办法,形成由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平等协商、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调节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劳动法律监督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形成工会法律监督网络和渠道。通过对劳动法律法规执行的监督,促进劳动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促进企业依法用工,减少在劳动用工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三是建立法律援助机制和人民调解员机制,要宣传、帮助职工群众树立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协调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四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强化职工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群众监督,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杜绝违法指挥和野蛮操作。

9.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 篇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的治国方略,而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企业工会是工会的重要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企业工会会员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中,如何发挥企业工会应有作用,是当前基层工会工作的一个重点和新课题。

在落实“依靠”方针中,当好“强化剂”

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是企业工会履行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的根本指导思想。企业工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最基层的桥梁和纽带,应该按照“在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企业工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好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工会的决定。组织职工依法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和其他民主管理的形式,加强源头参与,推行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督促企业规范经营、诚信守法、善待职工,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意见、呼声和要求,畅通信息渠道,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符合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切实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吸引和组织到工会中来,实现党组织和工会对职工群众的领导权、代表权、教育权,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在围绕企业发展中,当好“催化剂”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企业工会要深刻领会和认真实践这一精神,团结和动员职工投身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要把职工的思想统一起来,把职工的力量凝

聚起来,共同致力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引导广大职工正确认识维护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努力增加和谐因素,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企业工会要带领职工支持企业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要善于主动与企业党政协调沟通,达成共识,促成党政在出台有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方案时,自觉并主动强化职工权益维护与企业发展并举的理念。同时,对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进入分配领域时,企业工会要积极参与探索,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企业生产的蓬勃发展。要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各类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以及提合理化建议活动等,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维护职工权益中,当好“润滑剂”

劳资双方的对立和矛盾客观存在,这是工会组织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客观需求。一方面,要把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另一方面,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这是企业工会工作的两个基本点。企业工会是企业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又是企业劳动保护、安全卫生、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的监督者,这就要求企业工会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各项维权机制,牢固树立“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的维权理念,尽最大努力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工会首先要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其次,在企业深化改革中,要切实担负起“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当好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确保职工权益不受损。再者,工会组织要始终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理直气壮地同一切漠视职工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敢于为职工说话办事。

在加强企业文化中,当好“黏和剂”

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工会作为企业最大最活跃的群众组织,具有严密的组织网络、广泛的群众基础、独特的活动方式,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关爱员工,引导职工热爱企业,创

10.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 篇十

注重科学理论武装 增强政治引领能力

在推进企业安全和谐、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公司党委结合公司不同发展时期的实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先后适时提出了“诚实守信为本,安全生产奠基,服务质量领航”的经营理念;安全、质量、和谐、发展“四统一”经营目标;促进公司安全和谐,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要求;统筹考虑、超前谋划,抓住用好机遇,搞好客运营运线路产权结构调整具体要求;外争内促、远谋近施,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经营策略;“客运重点突破,驾校做大做强,其他平稳跟进,安全和谐发展”的发展战略和“服务无止境,我们有不足”的服务理念,“隐患不容忽视,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理念;凝练总结提出了“团结拼搏、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强司富民”发展目标,不断引领企业安全和谐,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努力工作,在公司和职工之间搭建和谐相处的平台,提供双向沟通、交流的渠道,增强职工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厂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了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使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和落实职工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促进了企业依法规范健康发展。

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 加快企业科学发展

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按照《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制定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协商制度和劳动争议调解等制度,使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协商制度、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争议制度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公司设立了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依法督促企业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完善了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确保了职工劳动和生命安全;定时发放劳保用品,不断改善工作环境,给员工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公司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前期介入,早期处置,把劳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公司是交通运输服务企业,女职工较多,公司大力支持女工委工作,注重女职工权益保护,包括干部培养,薪酬设置,工作安排,休假待遇等方面。公司每年组织女工进行一次体检,每年“三八”妇女节,对全司女职工进行慰问,定期举办女工保健讲座。

牢固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公司在客运主业上打翻身仗,走出困境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公司干部职工企业主人翁的主动性、创造性,紧紧抓住客运公司化改造的发展机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做好铜西线公司化经营前期的调研、考察、论证工作,学习借鉴兄弟省市运输企业公司化经营的经验,按照公司占51%的份额,制定了公司化经营方案及铜西线客运营运线路产权结构调整各个阶段实施方案,组建了铜西客运分公司,四年来,公司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分别于2009年9月购置了24辆大型高二级豪华客车,投入铜川—西安客运班线经营。2010年7月购置了17辆大型高二级豪华客车,投入铜川—西安、耀州—西安客运班线经营;2010年9月购置了10辆39座燃气客车,投入铜川新区至西安客运班线经营,赢得了广大乘客赞誉,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圆满完成了铜西线的公司化经营改造工作。公司分别组建了耀州客运分公司、宜君客运分公司,各客运分公司认真做好客运市场调查,抓住国家发展农村客运班线的机遇,开辟新线路,发展客运车辆,四年来,公司开辟客运新线路20条,新增客运车辆108辆,更新客运车辆59辆,公司回购了1220万元公司银行债务,公司客运收益翻番,实现了客运重点突破;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使2010年铜川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新建北关一级汽车客运站投产运营,对铜川汽车站进行全面外饰修缮,完成了南北电子门建设,实现了人车分离封闭管理,在公司汽车站积极推行了“一站式”服务,在铜西客运分公司实施了“航空式”服务,改善了公司客运服务“窗口”形象,票款收入连创新高,经营收益实现了翻番;先后投资401万元购置了新教练车58辆,新建了金辉驾校赵家塬、孙家塬两个训练场,完善了驾驶员培训教学设施建设,使金辉驾校通过了陕西省交通厅运管局的审核,晋升为一类驾校,使金辉驾校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搞好职工业务技能培训 促进安全标准化建设

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定,建立了职工职业技术业务培训制度,通过定期开展职业道德、安全知识、专业技能培训、特殊岗位培训等,不断提高职工技能素质。把搞好职工业务技能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促进了职工业务技能培训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努力为职工提供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公司对特殊岗位和重点区域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通过每日安全讲、每周安全查、每月安全评等一系列的安全活动,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定期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各项基础资料更新完善情况,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做好重点线路、重点时段、特殊天气的重点防范,在重大传统节日和客运高峰期来临之前,坚持提早准备,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搞好安全标兵、安全红旗车等的评选表彰工作,在公司形成了人人重视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工作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和完善了公司安全监控系统,充分发挥GPS作用,加强动态监管,为安全稽查配备车辆,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通过加大安全源头管理的力度,推进了公司安全标准化建设,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安全管理四项控制指标和经济损失逐年有所下降,为公司科学发展强司富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寓教于乐 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

公司积极开展各项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在铜川一运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职工“三唱三颂”文艺汇演中,有公司职工嘹亮的歌声;进社区活动中有公司员工充满活力的身影。《铜川一运》内刊,建立了职工图书室,修建了职工体育馆,并给基层各单位配备了体育娱乐器材,成功举办了铜川一运第一届职工体育健身运动会,公司机关和基层单位坚持做早操,积极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促进了职工的身心健康,公司坚持搞好每年度的“红旗车”、“安全标兵”等劳动竞赛的表彰奖励活动。通过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動,展现了铜川一运团结拼搏、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和铜川一运人昂扬向上、和谐进取的精神风貌,不断推动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迈进,有力地推进了和谐企业建设。

以人为本 让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成果

为不断改善广大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职工体面劳动、幸福生活,铜川市第一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始终把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作为工作重点,充分体现集团公司党政工领导对职工的关爱和重视,激发职工爱企爱岗、敬业奉献的热情,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四年来,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并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公司安排待岗职工上岗218人,为162人办理了退休、退职、病退手续,发放慰问救济帮扶助学款20余万元,对公司全体职工进行了体检。公司幸福沟家属院危楼改造工程竣工,74户职工入住。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公司采取轮岗培训的办法,保持职工就业。公司党政工坚持对特困党员、职工、遗属进行困难救济,建立完善了困难职工档案,坚持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探望住院职工,及时慰问死亡职工家属,并安排帮助做好善后事宜,让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成果。

1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 篇十一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同时也将在和谐社会中受惠。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和谐发展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国有企业不仅要努力实现经营目标,而且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要讲求社会效益。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和谐企业,是每个企业管理者矢志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企业本身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

和谐,是人类的美好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只有构建和谐社会,人类才会进步,社会才能发展。对于煤炭行业来说,作为特殊的国有企业,它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企业”,对其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是国有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以及“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入手。作为对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国有企业,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二是构建“和谐企业”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体制改革当中有些企业内曾经出现过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之间彼此猜忌,团队意识淡薄,等等“不和谐”现象和问题。这些现象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导致了企业的不和谐。因此,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和问题、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企业职工的共同愿望。

二、构建和谐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思路

认识和谐,首先是认识矛盾;构建和谐,前提是化解矛盾,正因为有矛盾,才需要和谐;正因为需要和谐,才要求我们去化解矛盾。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是内部和外部和谐的统一体,离开了和谐,企业就难以成为一部高速、高效运转的机器,就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变化。基于此认识,重庆松藻煤电公司金鸡岩洗选厂在着力构建和谐的企业关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

(一)征地农转非的问题。原松藻矿务局在筹建洗选厂时,通过征地的方式,遗留下来一批征地农转非人员。这部份人员以转非时的安臵费没得到、生活补贴费发放不一致、原征土地时柴山、林木和树苗未得到补偿等为由拒交水、电、气及房屋租金等费用,并组织到煤 电公司集访闹事。

(二)退休职工的问题。洗选厂社区现有退休人员195人,普遍反映看病住院价格高、支付医药费困难、发生的住院医药费报销金额低。修建瓦斯发电厂,离家属区太近,噪音大,影响员工家属休息和学生的成绩。

(三)在职员工的问题。员工对收入增长的期望值较高,然而受经济危机和产销量等综合影响,只能保证员工收入维持在2008年的水平。

(四)厂地纠纷的问题。洗选厂索道车间索道运输沿线附近地区农民盗煤、农赔纠纷,以及在厂区一些村民盗用工业器材等现象。还有像环境、噪声、土地等等,附近村民以各种借口来与厂方纠缠,假如厂方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到生产场地阻拦生产,严重挠乱正常工作秩序和威胁安全生产。

由此,洗选厂对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了工作思路:

第一,征地农转非的问题属历史遗留问题,反映的生活补贴费发放不一致,主要是由原金鸡岩劳动服务公司在发放,最后移交到该厂代发,该厂是根据原发放时间按时进行发放,不存在少发一个月生活费。农转非人员安臵费以及柴山、林木和树苗赔偿,当时公司在征地时就给予了一次性补偿,并且还留有收据存档备案保存,至于地方政府是否发放到每个农转非人员手中,现年代已久,无法进行查证。

第二,退休人员的问题,反映住院医药费用报销低主要是重庆市 和綦江县存在地区差别,执行的标准有所不同;在原炭黑厂修建瓦斯发电站,主要离一、二号家属楼近,噪音大影响员工休息,可以从环保角度加强噪音治理。

第三,在职员工的问题,对收入期望值高主要是现在市场物价上涨速度过快,同时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销售不景气,企业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确保员工收入基本稳定。

第四,厂地纠纷的问题,索道运输线路长,涉及沿线村民土地多、因掉斗损坏村民的农作物和污染引起农赔纠纷,且村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驱使经常在运行索道上翻斗盗煤。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症结,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作思路:首先是强调自身的努力,要努力适应环境,进而影响或改善环境。通过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在实现本质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效率、效益同步增涨;二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群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职工的企业归属感。在企业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后,职工间收入差距拉大了,部分职工思想出现抵触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对这样的职工要从改革的大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利益多方面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三是关心职工身心健康,积极向煤电公司反映,加强噪声治理,争取为员工、家属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安居才能乐业,在安居方面下功夫,使职工安心工作。关怀职工生活,开展“动真情、献爱心、抓落实”的活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情,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真正把企业大家庭的温暖送到职工的心坎上。四是继 续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消除厂地矛盾,促进企业发展。

三、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多年来,重庆松藻煤电公司金鸡岩洗选厂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注重协调好内外各方的利益关系,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为创建和谐企业不懈努力。为构建和谐的企业内外部环境,该厂从下面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营造和谐的安全文化,抓好安全生产,建设安全稳定的企业环境。企业的中心任务是生产经营,安全是基础,是企业和谐的必要条件,只有抓好安全生产,企业才谈得上稳定,才有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2009年,该厂对全厂生产系统进行一系列整改,对所有重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测,完善一系列的设备监测、优化机制,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修改完善并多次演练,完善设备缺陷的发现及消缺制度,坚持每周一次质量标准化检查制度,完善隐患检查、整改、督办制度和每月召开安全生产总结分析会制度,加强运行管理和设备巡回检查的考核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二是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厂与部门、部门与职工、职工与职工间的沟通,营造民主和谐的企业内部关系。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分析会、民主生活会、各种文体活动,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话顺畅上下联系的渠道,加强沟通与协作,达到互相理解、团结协作的作用,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

三是协调好与企业所在地政府的关系。该厂主动走出去,与打通 镇、石壕镇政府以及两镇派出所密切联系,搞好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企业的稳定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该厂与两镇形成定期联系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村民的工作,妥善处理征地农转非历史遗留问题,认真接待上访群众,并及时报告上级机关,做好村民群众的解释说服工作;涉及赔偿的问题严格按国家相关政策和上级规定进行赔偿,协调好与村民群众的关系。同时,配合地方政府严厉打击偷盗行为,以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

12.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企业跨越发展 篇十二

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途径的探讨

十八大指出: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更是目前工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那么,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呢?笔者认为要不断加强人文关怀,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员工的生活和发展,体现在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新形势下构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单纯的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的方向转变。要将人文关怀真正融入企业工会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发展起到凝聚人心、理顺关系,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文明的企业环境。

一、关心员工生活疾苦,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保障。

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以人为本”,把员工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

多年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发展,使绝大多数企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员工生活也逐步地摆脱贫困,走上小康,奔向富裕。但是,无论在什么企业,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由于伤残、疾病等多种因素,致使他们的生活相对艰难,从而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企业领导一定要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体贴和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平时,多关注员工的精神状况、多了解员工疾苦、多为员工排忧解难。如:设法帮助子女就业、进行适当经济捐助、开展长期慰问帮扶等,使困难员工解除后顾之忧。因此,作为企业领导用实实在在的关怀为员工送上真正的关爱,不仅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更可以激发广大员工去热爱企业、投身企业、努力工作的热情。企业把“人本”管理做好了,更容易实现企业的效益提升,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目标。

二、重视员工身心健康,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职责所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应该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机地融合起来,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倡导阳光的健康心态。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变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员工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增大,思想日益活跃,由此容易引发一些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工作中,如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能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为企业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实现人文关怀的一种手段。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思想灌输和理论武装为基本途径,注重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现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只有把单一的、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转变为多个的、不同层次的、立体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机地融合起来,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结合目前油田企业经营模式的转换、外场市场流动人员数量的增加等实际状况,必须采取“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细致入微”的心理疏导方式,最大限度地化解部分员工的对立情绪,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真正把工作触角伸向被教育者的心灵,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积极化解他们的内心困惑,建立阳光的健康心态。

三、关注员工自身发展,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内容。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要重视员工自身的发展与成长。要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发展机会,激发工作活力。

企业的长足发展,提高了员工的生活需求,但是员工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所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了解和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需,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要为员工搭建发展的平台,提供发展的机会,激发工作的热情。要高度重视员工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员工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特别是当下,随着石化企业的转型发展、油田生产经营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外闯市场员工不断增加,企业更应该提前谋划员工的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多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以拓宽企业的创收渠道、增加员工的经济收入。使人人都有干事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

四、提高员工幸福指数,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任务。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要打造特色的企业文化,畅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改善员工生活环境,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全方位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员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劳动和创造,但企业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将发展成果与员工分享。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打造特色的企业文化,如我单位将全大队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丰富与延伸,提炼出每个班组的集体理念、建立班员个人愿景及职业规划书。并把员工职业愿景和安全理念在班中进行集中展示,营造班组文化氛围。设立班组沟通交流信箱,便于上情下达与下情上报。精选上级重要文件通知、厂内部激励性刊物以及形势任务宣传材料打印成册存放其中,方便员工学习之用。支部书记还定期在每周五对沟通信箱中员工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答与反馈,确保班组沟通无障碍,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激化。其次,如何真正地让员工拥有归属感、幸福感,就必须从多方面给员工以关怀,不仅要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还要尽力为员工营造和谐、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注重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要着力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大家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员工的情感和心理,消除不良情绪,让员工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愉快。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能够凝聚人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此外,还可建立“生日送祝福”短信互动平台,较好体现班组的人文关怀,既缩短同事之间的距离,又增进班员的团结与友谊。并可以利用每周三技术课前半小时,开展深度会谈活动,着重围绕班员思想上存在的困惑、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进行互帮互助,使会谈活动来源于员工,服务于员工。使大家在畅所欲言中,获取到团队克服困难的正能量,把困难问题消灭在萌芽,以真正实现全面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

除此以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好企业业余心里辅导员的特殊作用,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1.实施全方位的普及宣传。可以组织心理关爱小组,策划“和谐关爱,从心开始”系列关爱活动,发放爱心卡,制作宣传册,印发心理健康辅导手册,编发专题电子刊物。可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手段,让更多的员工尽快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活动参与率、增强活动的作用与效果。

2.开展系统化的心理测查。可以通过专业心理问卷调查、“一对一”访谈、团队座谈等方式,从各个层面、各个岗位类别对员工进行心理测查,将测查数据与全国数据样本进行对比,科学评估员工心理状况、典型问题及影响因素,形成员工职业心理健康报告,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制定员工心理调适和心理资本优化方案。

3.搭建多渠道的咨询平台。可以长期开通心理服务热线,建立网络交流方式,也可以聘请专业机构提供电话咨询或心理咨询师驻场辅导、内训师个体疏导,从而保证为不同工作性质和需求的员工提供远程、在线及面咨等多种咨询方式,尽可能满足员工的需求,以减少或避免因工作忙、岗位离不开而无法参与心理关爱活动的情况发生。

4.开展针对性的群体疏导。针对企业重组、机构调整、岗位变动、子女高考、迎峰度夏等员工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的特定需要,可以举办专题辅导或专项辅导。如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沙龙、压力缓解等,做到有的放矢,因地制宜。

上一篇:村计生专干生殖健康知识培训试卷及答案下一篇:榜样观后感范文2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