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

2024-09-19

医务社会工作(共16篇)

1.医务社会工作 篇一

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职责:(八项)

——个案工作:医务社工以一对一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情绪疏导、心理支持、解疑释惑和信息提供等服务;

——小组工作:医务社工以小组(团体)形式为患者提供专业信息介绍和康复干预服务,并鼓励患者进行治疗和康复经验分享等;

——社区工作:医务社工运用医疗机构和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义务咨询与诊疗、疾病预防信息供给和大型健康项目开展等服务;

——病房探访:医务社工定期前往病区,对住院患者进行探视,并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心理情绪反应、所遭遇困难和对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的感受等;

——健康教育:医务社工定期对医疗机构患者进行有关健康与疾病预防的教育,并制作分发宣传品;

——专业评估:医务社工根据医疗机构要求,定期在特定区域或领域开展相关调查,以评估医疗机构服务状况、患者感受和服务改进目标等;

——转介服务:医务社工经联系后,将有需求的患者介绍至相关机构,如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和残疾人照护机构等;

——公益慈善:联合院内外相关部门及机构、企事业单位为社会贫困患者群体提供资助,开展相关公益活动和慈善医疗项目。

志愿者服务形式:

志愿者来源,主要由各医疗机构面向社会,通过自主招募的办法,吸引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到医疗机构组织的志愿者服务中。志愿者主要为病人提供就医帮助、心理抚慰、人文关怀、生活互助、文明倡导和服务社会等志愿服务。主要服务形式如下(七项):

——门诊导诊:志愿者为门诊患者提供医疗机构相关信息,合理有序引导门诊患者,陪同有需要的患者就诊等;

——病房探访:有一定经验的志愿者定期前往病区探望住院患者,并通过自身经验分享,对患者进行支持和鼓励;

——手术前陪护:志愿者对术前等待的患者进行陪护,通过自身经验分享和劝导等降低患者的术前焦虑和紧张情绪;

——患儿活动区协助管理:在儿童专科医疗机构和设有患儿活动区域的医疗机构,志愿者协助医务社工进行活动区域的管理;

——候诊区协助管理:志愿者在具备一定经验的前提下,在门诊各候诊区域协助维持候诊秩序,合理引导患者就诊;

——病友小组:有相当经验的志愿者参与医务社工组织的病友小组活动,通过自身经验分享和互动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支持和鼓励。

——其他:根据患者及家属需要,配合社工开展工作。

2.医务社会工作 篇二

1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上世纪的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持续下降,客观上影响了政府在各项社会事业上的投入。由于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医疗体制不健全、医疗机构市场化的运作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等诸多因素,致使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反映在医疗卫生行业,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和医患矛盾日益凸现,不仅严重损害了医患双方的感情与合法权益,而且不利于社会和谐与医学事业的进步。在今天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医疗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机制,推进医务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务之急。

2 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2.1 改善医患关系,重塑和谐医患关系的现实需要

2005年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在全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患关系开始出现退化和恶化,医患矛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突出的社会问题。现实状态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政策和人文环境的社会因素,也有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等医源性因素,还有医疗沟通、服务态度、医疗费用等非医源性因素。诸多的因素超过了医务人员力所能及的范围,正常的医疗工作受到诸多非医源性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医患关系。因此,医患矛盾的解决仅仅依靠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而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职业的优势,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直接针对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以病人(即医务社会工作对象)的利益为宗旨,协助其适应医院环境,通过医患沟通,加强病人对疾病与治疗的认识,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配合,从而改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在专业化分工日益精细,特别是强调专业团队合作精神的医疗服务领域中,医生的基本职责是诊治病人的生理性疾病,护士工作的重点是承担病人住院期间治疗和生活护理,医务社会工作者则主要负责病人心理、家庭和社会关系层面的问题。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病人,改善病人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个人福利水平[1]。

2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忽略了患病主体——“人”的感受和需要,忽视了社会的公正与平等以及非卫生部门的干预作用。这种单纯关注病人身体健康和生理特点的医学模式逐渐面临来自病人、病人家属与社会的挑战,环境污染、耐药性和生活方式不科学使得生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变得异常复杂艰难,这种健康需要多元化与医疗技术专门化之间的矛盾,将医生推向一种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面对来自病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与社会角色健康和整体、个人医疗的殷切期望,医务人员自然迫切需要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与帮助,需要专业团体的工作方法和整合型的服务模式,这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应该和能够,而且是必须进入健康照顾服务领域最主要的社会性原因[2]。

3“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建设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卫生政策的决策者,在制定有益于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社会服务和人文关怀的宏观策略时,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从大社会、大卫生的层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医学人文化进程和缓解紧张对立的医患关系积极作为。医院管理者也要努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医疗服务的社会功能。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体现以人为本、服务于民众的职业精神,体现救死扶伤、促进健康的职业价值。而“以人为本”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关注对疾病的治疗,还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经济、家庭、社区等社会附属问题。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协调与处理正是社会工作者的优势。这就需要医务人员与社会工作者有机的融合,发挥各自专业的特长和优势,在各自的工作领域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

3 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建设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越来越感到医学临床实践中的许多问题,不是医疗机构自身力量可以解决的,必须通过社会力量的整合。社会发展已经为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提供了外部条件,恰逢此时,社会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和社会需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已经将“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写进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体现了政府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和社会工作的社会价值,而且阐明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我国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也为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动力和广泛的空间。卫生部人事司首次组织和承担的《全国卫生系统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现状调查与岗位设置政策研究》,标志着医务社会工作纳入中国卫生政策和医院管理议程。第二,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高等教育的人才储备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60多所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一些医学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第三,医患双方的需要。医务社会工作的目标是以利他主义精神和专业工作方法,为在生命过程中饱受疾病困扰的社会成员提供助人服务,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效果。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这一特性,更容易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医患之间搭建起沟通的平台,通过提倡中华民族的“乐善好施,扶贫救困”传统美德的倡导功能,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协调和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社会压力、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从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4 医务社会工作现实的介入点与工作重点

4.1 职责定位

医务社会工作起源于英国济贫法时代的医疗救助,如何帮助患病穷人是其基本功能,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范围与内涵也不断拓展,但无论如何,社会工作的根本立足于它的社会性与公益性的本质属性,即医务社会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就是扶助病人及其家属,增强患病者对医院环境的适应性,处理患病者与医疗系统的关系,制订出院计划和跟进服务,开展健康教育与防病治病,解决病人因患病导致的经济、心理、社会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4.2 介入的最佳时机

医患关系的现状和重塑和谐医患关系的要求,为医务社会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介入点。医务社会工作在我国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在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和倡议。2000年以来,社会环境变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模式、社会结构全面转型与医患关系结构性紧张状况等需要医务社会工作机制的介入,特别是健康照顾服务迫切需要人文关怀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对重新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但是,在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初期,从哪个角度或服务领域推介医务社会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从社会管理者、卫生决策者、医疗机构与医院管理者、医护人员和广大病人的角度看,他们的共同关注点是调整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公民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这恰好是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初期的最佳介入点与服务领域,是医务社会工作者最容易进入医疗机构的专业理由和赢得专业地位的服务领域[2]。

4.3 工作重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改善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医务社会工作的工作重点已经由扶贫济贫等经济管理形式发展到功能促进和健康保障方面,实施健康宣传教育已经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现专业价值的途径之一,一方面可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信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增加医学常识,掌握医学知识,了解疾病的一般规律,缩小医患之间信息资源的不对等,从而方便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增强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重塑互信互重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5 小结

医务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医学、社会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医务工作与社会工作有机的结合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医学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推进医务社会工作机制的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权宜之计,应当着力做好。

参考文献

[1] 刘继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J].中国医院,2005,9(11):12-16.

[2] 刘继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与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3):15-18.

3.医务小组工作坊模式探索与建构 篇三

【关键词】小组工作坊 医护工作者 舒缓压力

一、小组工作坊背景

1.小组工作坊模式

小组工作是指以团体为对象,通过小组活动为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来使得参与者者找到归属感,从而更好的发挥个人和团体的功能。小组工作坊作为小组工作的升级版,相当于一次小组活动的缩影,与小组工作相比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本次活动针对S市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如何减轻医护工作者工作压力主题,成立“舒欣吧”医护减压小组工作坊,让医护人员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快乐,调节身心,维系情感,达到工作与生活的和谐。

2.小组工作坊目标

如今,医生受社会、家庭和个人身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代生活速度的加快、人际关系的紧张,工作强度大,神经处于紧绷状态,容易疲劳和产生挫败感。加之,医疗问题频发使得越来越多的医生负担加重,导致医生群体中间也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因此,开展此次“舒心吧”工作坊,目的在于帮助医护工作者远离快节奏的工作,舒缓每日面对病人以及家属们的痛苦所带来的压力,放松身心;释放自我,体验快乐。

二、小组工作坊过程

1.环节一:问题导入

内容:由指导老师介绍小组工作坊的主题和目的以及工作者的身份;工作者与参与者分别进行自我介绍。

成员反应:小组共有14个人,其中一位为男士。小组成员围成一个开放的弧形,积极配合工作者,依次进行自我介绍,成员表现出对小组的极大兴趣。

工作小结:小组成员围成开放的弧形,避免了封闭的圆型带来的紧张和压迫感;工作者信心比较饱满,与小组成员的眼神交流较多,自我介绍以及关于志愿者的介绍很具体;但是环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工作者由于紧张并没有记住每个成员的自然特征。

2.环节二:排序分组

内容:工作者组织小组成员依据年龄大小进行排序,要求年龄小的在排头,年龄大的在排尾,具体要精确到年月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说话,只能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时间为3分钟。大家站好队后进行1-2报数,数1的成员为一个小组、数2的成员为另一小组。两个小组各自围城一个小圈。

成员反应:由于不能说话,所有成员在听到游戏规则时都很诧异,但是大家都非常聪明,他们先是根据外貌特征大致判断出年龄段,再用手语比划出自己的具体年月(在此过程中,年龄最大的和年龄最小的成员比较自觉的站到了队伍的两端,大大节省了排序时间)。在工作者问了两遍“是否确定了”以后,成员按照顺序相应坐下,最终发现有两位女生站错了位置。之后工作者要求在场各位进行“1-2报数”,第一轮排在第三位的男生直接报出了“3”,于是又进行了第二轮报数,随后根据各自的数字成员被分成了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

工作小结:在环节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比较单纯的小错误,引起了成员的阵阵笑声,起到了热身和调节气氛的效果。但工作者切入主题比较慢,说话不够干净利落,导致分组的过程太拖沓,游戏规则介绍的不够清楚,这对小组成员的反应可能有一定的误导,工作者的话语若能够进一步起到有引导、鼓动和督促的作用会更好。

3.环节三:捉虫游戏

内容:请小组成员每人向左右伸出手,左手握拳竖起拇指,右手拇指食指连成一个圆圈,套在右方组员的拇指上,即左手为虫,右手是捉虫的工具。工作者数“1、2、3”,当数到“3”时开始捉虫,即右手要握住虫同时左手逃脱的人为胜利,失败多的人要接受惩罚。

成员反应:成员觉得捉虫的游戏很有意思,玩得比较开心,游戏过程中既紧张又收获了很多乐趣。捉虫游戏共进行了5轮,每一次都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最终有一位年龄较大的女士两轮都被“捉到”,工作者对她进行了“惩罚”——女士抽签得到的惩罚是“与在场的一位异性深情对唱”,但由于女士的腼腆此处耽误了较长时间,最终改成了“深情对望10秒钟”,这个过程使得在场成员笑得前仰后合。

工作小结:由于在场只有一位男士,若他不能配合“惩罚”,则会导致工作坊的失败,工作者在安排“惩罚措施”时考虑欠佳,但他的绅士风度避免了这一尴尬。同时,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工作者比较机智,能够调动起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工作者的表情比较到位,很注重与小组成员的眼神交流;但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工作者的紧张表现的很明显,说话有些语无伦次,口头语较多。

4.环节四:同心协力,坐地起身

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先派出两名成员,背靠背坐在地上;之后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以此类推,每组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人数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为优胜,最多为6个人。

成员反应:工作者一开始就注意到现场有一位怀孕的女士,因此将每一小组参与游戏的上限人数定位了6人。第一小组因为有一名男生,所以最先完成了游戏;在该环节中,第二小组成员的参与度比第一小组稍差,但第二小组最终也在志愿者和第一小组成员的鼓励下,6位女士成功站起。游戏结束时,成员分别分享了成功和失败的心得。

工作小结:本环节是整个工作坊的高潮部分,成员的参与情况由于人数较多,工作者不能够兼顾两个小组,因此需要志愿者的有力配合,但有部分志愿者只是在一旁观察,并没有参与进来,必要时志愿者可以代替工作者行使角色,工作者也可以指派小组内的某个人做小组领导者。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工作者能够注重不断鼓励成员积极参与,但是游戏结束时的总结比较简单,有一些话语太过幼稚,不太适合对成年人,因此工作者对成员的启发程度不够,没有很好的抓住成员的特点和小组的高潮。

5.环节五:舒心练习

内容:所有成员站成一个竖排,面朝同一方向,由工作者喊口令,后面的成员帮助前一个成员放按摩头部、肩部放松,再转向相反方向,重复前一组动作。

成员反应:成员回到了最初的一个半弧形的状态,又站在了一条线上,并按照工作者的口令帮助前面的人按摩头部和肩部,同时向其询问“你舒服吗?”,然后前面的人回过头去向后面的人真诚的说声“谢谢你”,大家很喜欢这个放松的环节。队伍中那位男士的后边站的是一位身高较矮的女士,男士主动半蹲下来以使得女士能够适应他的高度,从而完成动作,成员能够照顾其他成员,这是小组凝聚力和团体合作精神的体现。

工作小结:这是小组工作坊的结束阶段,放松环节中成员能够完全放松下来,不仅在身体得到了放松,还体验了队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体验了感恩的快乐,小组工作坊目标基本达成。

三、总结与反思

本次工作坊活动是在医护工作者们参加完一个半小时的培训会议结束以后开展的,成员此时的状态比较疲惫,且年龄跨度较大,在短短35分中的小组工作坊活动中,成员们能够配合工作者完成每一个环节,并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其中,这是非常难得的。

本次工作坊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以小组工作坊的模式开展活动,既保留了小组工作模式利用团体力量来解决问题的高效性,又有着工作坊模式时间短的特点;二是本次工作坊将专业知识搬出课堂,走进医护工作第一线,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三是指导教师亲临现场督导学生工作者,并及时修正错误、规避风险,打破了以往社会工作实践的模式单一和死板。

但本次工作坊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一是本次工作坊是学生第一次带领的陌生群体小组,工作者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临场的掌控能力不够,多次出现语无伦次和语言空挡的现象,这还需要工作者加强实践训练;二是由于成员被分成两个小组,仅凭工作者一人不能兼顾所有成员,因此需要志愿者的辅助。但现场出现了工作者与志愿者配合不默契的现象,这需要工作者与志愿者事先做好沟通,互相熟悉彼此、熟悉环节设计;三是环节设计有一定缺陷,由于工作者措词不够精炼和精确,导致了环节与环节之间过度与衔接的不太好,使得整个小组工作坊活动较松散。

虽然存在一定不足,但总体来说,本次工作坊的开展增进了不同科室的医护工作者们相互认识,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整场活动中,成员反应很热烈,现场笑声不断,确实达到了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的目标。在工作坊结束时成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小组工作坊,有利于医护工作者减轻工作和生活压力,使个人的社会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达到了自我与工作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文军.《社会工作模式: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翁嘉慧,女,1990年4月生,辽宁鞍山人,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

4.医务工作总结 篇四

20上半年已经过去,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根据年初医务科工作计划,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标准,措施落实到位:⑴、成立以医务科牵头、各临床科主任为成员的院级质控小组,临床科室成立各自质控小组,进而形成院科两级质控,提高临床科室质控质量。⑵、质控管理制度化:为了加强质控管理,制定了我院医疗质控计划:①、定期举行院级质控:每月召集院级质控小组成员进行病例质控。共抽查在住院病历500余份,进行环节质控;抽查出院病历500余份进行终末质控。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整改、再检查,提高了我院医疗文件的书写质量。②、增加日常质控次数:每周用一定的时间对既往质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抽查,检查相关科室、相关人员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视、是否已经整改。③改变既往质控中芝麻、绿豆一把抓的质控模式,每次质控都有一个重点,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质控意识。⑶、做好质控相关记录:今年,在以往质控的基础上,注意对质控活动的记录,对每份病历质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文字记载并保存备查,同时也作为医务科质控活动的文字证据,便于以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检查。⑷、加大处罚力度:自一月份起,凡质控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一旦核对无误,对照医院相关奖惩条例执行处罚,并要求

相关科室做好相应处理,并向医务科汇报;同时将处罚原因反映质控通报中。1~6月份,临床、医技科室共有21人次因质量问题,受到处罚,合计扣罚多元,从而引起相关科室、相关人员的重视,提高大家提高医疗质量的自觉性。⑸、定期召开质控小组会议:1~6月份,医务科召集相关科室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科室质量管理、抗菌素专项整治、病例讨论等会议共10余次,规范了质控标准。(6)、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今年我们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反复追踪,不断改进。对重点科室、重点人员加强督促,督促其制定整改计划、办法,点面结合,使质控工作做到踏踏实实、稳步前进。

二、继续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

在去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配设了临床药师,在业务查房时对临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督导:

1、及时传达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关精神根据去年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制定的各项指标,结合各科室特点,制定了今年临床各科室抗菌素使用率、抗菌素使用强度,促进我院抗生素使用的科学性、合理

性。

2、和药剂科、院感科一起,加强对我院预防用药、抗菌素二联用药的督查,与使用抗菌素指征不足、使用方法不合理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及时沟通,并提出整改办法。从而减少了我院一类手术抗菌素的预防用药率;减少门诊、住院病人抗菌素二联用药的频次。

3、根据抗菌素专项整治报表,对我院有抗菌素使用权的医师,每月进行其抗菌素使用率排名、公示,对抗菌素使用率居高不下的科

室和个人及时进行沟通,分析原因,提高其对抗菌素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自觉配合医院抗菌素专项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4、明确了各级医师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在门诊,充分利用我院电子处方的有利条件,将我院35种抗菌药物进行分类,对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高级职称医师给予相应的抗菌素使用权限,减少了抗菌素的越级使用;住院部规定,凡超权限使用抗菌素必须向相应级别的上级医师请示,方能使用;而特殊使用级的抗菌素必须两名以上高级职称医师会诊后才能使用。

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院门诊抗菌素的使用率由去年的38%下降为30%左右,病区的抗菌素的使用率降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60%以下,但我院抗菌素的使用强度仍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40DDD值有一定距离。

三、稳步有序地推进临床路径工作:

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医院积极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建立临床路径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各临床科室建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我院调整了进入路径的病种,由去年的25种疾病调整为19种,剔除我院住院少、住院后较长时间才能确诊的几个病种,适当补进了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病种进入临床路径管理。

四、完善医疗纠纷处置管理机制:

1、设立医疗纠纷办公室,成立医疗纠纷管理处置小组,及时、高效的处理医疗投诉,既避免了影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也使的病人及家属的投诉有地可寻,有法可解。

2、对医疗纠纷工作做到专人专管,极大地提医疗纠纷接待、处理高工作力度,使每一起医疗纠纷都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3、积极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医疗纠纷的调解: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和医院工作要求,对一些医患双方分歧较大的医疗纠纷,提请政府部门设立的丹阳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这样既是对医患双方权益的保护,也能减少医患纠纷引发的不良事件,增加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上半年年我院共处理医疗纠纷数起,全部得到了妥善解决,无一起医闹事件发生。

五、做好流行病、特发公共事件的防治工作:

1、上半年暴发了H7N9型禽流感疫情,为此我院专门设立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应急小组、防疫小组,进行相关知识培训10余次,共培训医护技人员数百人次。

2、作为手足口病的定点收治单位,我院专门设立肠道病毒门诊,对需住院的确诊病例进行专门病区收治,上半年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200余例,其中重症病例10余例, 都得到妥善治疗和处理,无一例死亡。

六、在完成上述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与科教科一起组织三级查房20余次,规范我院三级查房制度,并将三级查房内容在三基考试时进行考核。积极组织开展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七、做好科室协调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做好科室协调和人员

调配工作、外院专家会诊安排等处理。

八、合理安排好卫生支农工作:根据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职称改革的要求,今年共安排14名住院医师到其他乡镇卫生院进行卫生支农工作,为乡镇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的增强提供帮助。

5.医务科工作打算 篇五

2013年,医务科本着“患者满意、社会满意、领导满意、职工满意”的工作目标,立足本职,注重实效,以奋发昂扬的精神面貌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矢志不移、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抓培训,提升医生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和各项诊疗操作规范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重点进行中医知识培训,计划分层次培训临床医生,每月组织一次初、中级职称的医师共15个中医方剂的考试和高级职称的医师中医经典考试,以考促学,提高医师的理论素养,提升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抓质量,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医疗秩序的管理办法,明确临床科室收治住院病人范围及诊疗行为,对超范围跨科室跨专业收治病人的科室和个人及超出手术权限进行手术治疗的个人,一律按违规违纪对待,不纳入经济效益核算,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三)抓预防,积极防范医患纠纷发生。加强对临床科室日常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督导检查,加大管理力度,严格各项指标考核,严肃工作纪律,改善服务态度,严格诊疗操作程序,规范医疗行为,防患于未然,杜绝医疗纠纷发生。

6.医务科工作统计 篇六

1、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注册、变更;

2、继续教育管理;

3、医师定期考核;

4、病案的收集、复印、统计、归档;

5、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

6、新业务、新技术的管理;

7、无主、流浪病人的上报;

8、出证证明印章的管理,存根的保管;

9、业务培训学习、考核;

10、新进人员的安排、考核;

11、医疗纠纷处理;

12、下乡、体检、义诊人员的抽调;

13、组织院内的会诊;

14、疾控工作:慢病的培训、上报;

15、疾控工作: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的统计、上报;

16、母婴保健合格证的报名、及合格证的验收;

17、病历的展评;

18、归档病历的质量控制;

19、人员外出进修; 20、手术分级管理;

21、医疗技术的管理;

22、手术量的统计;

23、急诊人次的统计;

24、死亡证明的管理;

25、外聘专家的管理;

26、医疗相关制度的制订、修订与完善;

27、论文的收集与统计;

28、组织医疗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

29、处方权限的审批; 30、对口支援人员工作安排;

31、抽调人员参加卫生局指派的任务;

32、迎接上级各部门的检查;

33、参加医院安排的各项指令性工作;

34、配合公、检、法等部门的查阅、调取医疗文书;

35、技术贸易资格证书的校检工作;

36、艾滋病人补助发放;

37、人员变动统计上报;

38、组织技术比武的培训,参赛事项;

39、参加医学会事故鉴定会;

40、门诊手术、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的保管、存放。

医务科

7.医务工作者怎样防范医疗纠纷 篇七

1 防范措施

(1) 建立健全医院管理制度:我院在这方面各项管理制度以健全, 而且发放到各个科室, 科室组织学习并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试, 拟定整改措施。 (2) 加强对医务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我院已经对医务人员做了如下培训及考核, 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病例书写规范》, 《护士条例》, 《传染病管理法》, 还有医院17项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 《危急值管理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 (3) 加强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我院每月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三基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 每季度进行考核;另外还安排远程教学, 远程会诊, 及医务人员相关科室进行轮转学习, 网上学习如好医师继续医学教育, 专项培训 (有关情商和艾滋病知的陪训) 等。 (4) 重视人才的培养:每个科室需要一些尖端的技术人才, 带领我们医务人员处理紧急情况抢救危重患者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这就需要定期安排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提高对疾病的处理能力。我院每年有计划安排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5)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情商的培养:医务人员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身心失衡, 求医心切患者, 整体医疗模式要求我们不但要治病, 还要帮助病员恢复心理健康, 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知道他们疾病发生发展、治疗护理和转归的过程, 还要有能识别他人的情绪, 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 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的能力。 (6) 规范病例书写强调及时性和真实性, 严禁涂改病例:病例是医疗技术鉴定的指定材料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伪造篡改, 销毁病例资料的推定医疗机构有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五点规定:医疗技术鉴定有关的材料, 住院患者包括整个病例资料和抢救结束后补记的病例资料;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 医疗机构有档案的由医疗机构提供。所以对于有过错的医疗纠纷, 我们也不能违反上述规定, 对无过错的医疗纠纷, 病例能够证明我们的清白, 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7) 医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不能无故迟到, 早退, 确实有紧急原因需要有人顶岗。我们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岗位的连续性, 所以我们要时刻坚守岗位, 保证病员安全。 (8) “同行要互助, 同业救济”, 例如我科在进行可视人流过程中未发现孕囊, 在彩超室医师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下, 人流手术顺利完成。 (9) 医院建立激励机制, 奖罚分明, 除对于有过失医疗纠纷中的责任人给以处罚外, 还要对在防范医疗纠纷案例中有贡献的医务人员给以奖励。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鼓励全民参与共同防范医疗纠纷。例如我院1例输血案例护士从检验科取回血液后, 输血前核对的过程中发现取回血液的RH血型与病员RH血型不相符合, 病员是RH阴性血, 而我们取回的是RH阳性血, 查找为什么取血时没发现的原因输血记录上无RH血型核对项目。经查实更换同血型血液为病员输注, 及时避免医疗纠纷。后来医院做了改进, 在输血记录单上增加了RH血型的核对项目, 至今未发现血型不符合的案例。 (10) 医务人员要接受警示教育, 提高对医疗纠纷认识。由于长期医患矛盾的激化, 给医务人员心里上带来的恐惧导致我院1例某科室病员家属拍摄病例长达数分钟, 我们的医务人员尽然无动于衷的案例。上述案例播放引起大家深思, 我们如何保护病例, 保护我们自己的合法权益。

2 结果

通过上述改进我院医疗纠纷呈下降趋势, 我院通过法律途径处理的医疗纠纷2013年9例, 2014年8例, 2015年1月至今6例 (其中1例属非过失医疗纠纷) ;患者投诉率下降, 2013年11例, 2014年8例, 2015年1月至今5例。

3 结论

总之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医患双方的矛盾激化所致, 在这一矛盾中医方是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因此要调和医患双方的矛盾,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首先应从医方开始, 医院要加强管理, 强化依法执业, 医务人员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主动增强法律意识,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积极与患方沟通, 防范医疗纠纷。另外从患方角度看普及医疗知识, 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提高全民素质, 打击医闹做到“有法可依”也能减少医疗纠纷。

摘要: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安全意识, 加强医务人员道德水平建设, 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通过调查分析医疗纠纷发生的案例, 制定改进措施并执行。医院完善工作制度, 各个环节加强管理, 医务人员加强学习, 提高法律意识和技术水平。医院服务质量提高, 患者投诉率下降, 医疗纠纷减少, 患者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医务工作者,医疗纠纷,防范

参考文献

[1]刘澜涛, 尉可道, 王建超, 等.不同类型乳腺摄影中受照剂量的现状[J].中国医学装备, 2008, 5 (1) :28-30.

[2]康笑水, 唐鲁兵, 卢成冬.CR系统在乳腺钼靶摄影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5, 8 (2) :111.

[3]陈建新, 黄艺生.CR技术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 (5) :463.

8.医务社会工作 篇八

医务人员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各项中心任务的落实和开展,选择正确的理论武器和工作方式对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加以优化,将会为医院在新医改大背景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务人员也不例外。其中不乏以下几个方面的消极因素:

(1)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少数医务人员大局意识、集体意识淡薄,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缺乏奉献精神,充满抱怨甚至消极怠工。(2)理想信念淡漠。部分医务人员没有树立献身医学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安于现状,不愿意钻研业务,甚至沉迷网络、赌博等不良嗜好。(3)职业道德滑坡。少数医务人员为了个人私利,以医谋私,惟利是图,忽视医疗质量,甚至导致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损害了医务人员和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4)自身压力巨大。医务人员往往工作量大、时常加班加点以应付繁重的工作,而现在患者对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医务人员压力陡增,进而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问题给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要认真的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有的放矢的做好新医改政策下的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医务人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和体制改革。具体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新医改的其他要素相结合,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结合形势、建立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下的,以党政干部为基础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要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领导,党、政、工、团各负其责、多管齐下的组织领导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医院推行领导干部双责制,同时,建立健全政工干部的调整、选拔、轮岗和教育、培训的体系与机制,构筑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才高地,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医院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做到党政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风险同担的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

二、教育引导、筑牢医务人员的思想防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一小部分的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一些不良现象在医疗行业中蔓延滋生,腐蚀了医疗队伍的道德基础。在当前新医改政策中,强调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主导地位,破除以药养医等现象的政策实施,正是期于对这类不良现象的抵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起到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采用多形式的学习培训方式。从教育入手,加强引导,在对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文知识的培训,帮助医务人员建立职业幸福感,强化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医务人员做好职业规划,树立长远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在各项具体的工作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使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净化思想,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三、潜移默化、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环境氛围,是医院及医务人员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及医疗行为准则。新医改政策出台后,大量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建设起具有自身特点、符合市场竞争形式的医院文化,才能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把追求医院的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放在第一位。要树立一批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经验丰富的专家、党员的先进人物形象,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长期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医务人员正确的价值和行为取向,使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逐步提高。

四、突出人性化、与新医改管理模式相结合

当前,医院深层次的改革还体现在管理模式的改革上。在新医改政策下,公立医院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医疗环境恶劣,屡见不鲜的各种医闹、伤医甚至杀医事件,给医务人员的身心也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当前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突出人性化的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临床一线开展,站在临床医务人员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外,还必须牢固树立“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主动为医务人员排忧解难,多解决实际问题,关心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做好稳定情绪、平衡心理的服务工作。

9.医务工作岗位职责 篇九

二、组织拟定本部门管理制度,拟定本部门年、季、月度工作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各项医务规章制度及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并认真检查执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四、督促各级医务人员履行职责,定期检查门诊日志、急诊抢救登记、处方、住院病历、交接班记录、各种申请单、报告单,坚持每周一次业务查房,做好会议记录,定期向全院通报医疗质量检查结果。

五、组织科室间协作,协调门诊、急诊病人收治。组织指挥危重病人的会诊与抢救工作。

六、接待和处理医疗投诉与纠纷,掌握各科室医疗差错、缺陷和事故发生情况。对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进行调查,组织讨论拟定防范措施,并及时向院领导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10.医务工作者年终工作总结 篇十

一、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

首先,我主动加强政治学习,除了经常看电视、看报纸、关心时事政治外,还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组织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自觉树立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其次理论学习还要在行动上落实,注重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改正不良习惯,继续发扬优秀传统。几年来,自己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工作严谨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另外,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积极参加镇党委、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工作任劳任怨、积极主动,取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与认可。通过努力,我感到自己的政治素质有了长足进步。

二、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方面:

参加工作5年来,立足乡镇卫生院,作为一名医院负责人,以医院作为家,我用身心铺在岗位上,一门心思干工作,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位职工。努力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工作和任务。认真学习和落实国家的新医改和各项医疗惠民政策,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减轻牧民群众就医费用,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牧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政府组织引导,加上自己的努力,下村组织宣传各项医疗惠民政策,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我镇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及孕产妇住院,计划生育,计划免疫等各项卫生防疫工作都达到了我区的目标标准,减轻了牧民群众的经济负担,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保障了每一名儿童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了我镇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制定我镇各村卫生室管理制度,村卫生室通过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牧民群众可以在村卫生室核销药费看病就医,每位医生随叫随到,切实提高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了乡村一体化的管理。同时每年都通过自己组织进行村医培训,由自己给他们讲课,提高村医的业务知识,进而提高我镇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5年里自己想办法要来藏药,每年都下村进行免费送医送药,免费送药上万元;作为一名医生,视病人如亲人,勤勤恳恳,爱岗敬业,一如既往,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痛苦,随叫随到,努力钻研医疗业务技术,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时时处处都注重自己的医德医风,尽心尽责地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在一些疑难杂症方面的疾病如何处理上,通过网络及医学书本学习理论知识,并向老前辈和老师们请教,从而使自身的技能得到提高。认真处理每个病例,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牧民群众的信赖和口碑。

11.医务室的“五朵金花” 篇十一

我走进医务室,“五朵金花”早已站成一排。她们在排练一首女声小合唱《哎哟,妈妈》。她们异口同声地抱怨:“你这位节目主持人总是姗姗来迟!”我这人活到现在还没主持过一个节目,现在竟荣幸地被加冕为“主持人”,实在由衷感到欣慰。我站一边静静地观赏她们的表演:“河里的青蛙,从哪里来……甜蜜的爱情。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年轻人就是这样相爱!”歌声应该到这里嘎然而止,没想到这“五朵金花”同时作了个风趣、恢谐的表情,接着又添唱了一句:“唉!年轻人就是这样没出息!”

我被逗乐了,随着也长叹一声:“唉,你们可实在是没出息!”我这叹息,随即引来“金花”们的反击:“没出息,是这首歌中的年轻人,可不是我们!”对她们的反击,我只能举双手投降。谁要说我们医务室的这朵朵金花没出息,可实在是天大的冤枉;正相反,她们每天的工作以及她们救死扶伤的精神,实在是写于我这瓶墨水也写不完。

我们这恩济庄干休所,过去是慈禧太后的宠幸李莲英的故居——也有人说是太监们养老的地方。现在,在这里养老的却都是些在党旗下、军旗下南征北战过数十年的老军人(我也算是其中之一吧!)这干休所的环境很幽雅,隔墙有一片苍松翠柏,有季莲英的墓和墓碑。雕梁画栋的座座古建筑,早已修饰一新。不过众多的老军人都聚居在这里,嗑头碰脑都是苍苍白发或龙头拐杖,确会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迟暮感。幸好有医务室的“五朵金花”,天天在这里盛开,无冬无夏,常春常秋……

这“五朵金花”本来都是人民解放军304医院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为了保证这些从前线、从第一线上退下来的老军人,能长寿。能永葆青春,经过院领导的精心挑选,才把她们选拔到了这里。刚来的时候,有几位还真不愿意来呢。护士张海青说:“我这人性子急,就喜欢在急救病房搞急救。那里什么急病、怪病都有,从早到晚都像冲锋陷阵;可是到这儿,安安静静,潇潇洒洒,连医务人员都像住进了疗养院。”话虽这么说,实际上满不是那么回事儿——急救的事,也多得数不胜数,我随手翻开放在桌上的医疗登记手册,一页又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心肌梗阻、脑溢血之类的种种抢救。大多是在深夜。张海青接着说:“一个电话铃响,马上就从床上一跃而起。把熟睡的孩子被子掖好,背起药箱就直奔病员家中……我的爱人常年出国在外;我得顾这个小家,更得顾全干休所的大家……”

12.医务社会工作 篇十二

关键词:医务人员,工作状况

近年来,首都北京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在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医患关系紧张就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对于医患关系中的医方新闻,媒体多是诸如“拿红包”、“大处方”等负面的评论及报导,这对已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无疑是火上浇油,同时也引起了患方对医务人员产生敌意与偏见。因此,客观、真实的描述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与工作感受是十分必要的,让社会了解医务人员的真实工作状况有利于医患增进信任、消除误解与隔阂[1]。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基于调研数据,对北京市三甲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描述,并分析其中折射出的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选定有代表性的北京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包括临床医生、护士和行政管理人员三部分人群。

1.1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年龄在25至60岁之间,性别比为2:3或3:2(护士为1:4或均为女护士),职称方面高级:中级:初级=1:2:2。本次共对5家三级甲等医院5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92份,有效率98.4%,其中临床医生176人,护士202人,行政人员114人。

定性访谈对象的纳入标准同问卷调查对象,同时要求访谈对象能够配合访谈、比较健谈。本次共对5家医院25名医务人员进行访谈,其中医生10人、护士10人、管理者5人。

1.2 调查方法

1.2.1问卷调查。样本量大小根据公式计算,设定医务人员阳性应答率的估计值分别为5 0%,取α=0.05,ε=0.20。得出N=96。结合医院情况考虑实际每家医院调查100人,共500人。数据采用软件Epidata13.0进行录入,采用SPSS16.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使用频数描述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1.2 定性访谈

通过定性访谈法对问卷调查所反映问题进行深层挖掘和探究,主要采用频数分析和频率分析描述结果。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492名调查对象中,男性有76人(15.4%),女性有416人(84.6%);以中青年为主,30岁及以下年龄占总数的44.1%;以汉族为主(94.7%);学历大专及以下(3 7.8%)、本科(36.2%)、硕士(21.7%)、博士(4.3%);职称以初级、中级职称为主;有192人在医院的工作时间在5年以内(39.0%),工作6~10年(17.7%)、11~20年(26.4%)、21~30年(12.2%);调查对象中,已婚人群有337人(68.5%),占多数。

2.2 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强度

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中有2/3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压力大,其中有123人(25.0%)认为工作压力“很大”,236人(48.0%)认为“较大”;有115人(23.4%)认为工作压力“一般”;只有12人(2.4%)认为压力“较小”或“很小”。所调查的医方人员对工作压力程度的评价得分为4分,说明医务人员认为工作压力程度较大。随着医务人员年龄增大,对压力的感受逐渐从“很大”、“较大”转移到“一般”;另外,随着职称增高,对压力感受逐渐偏向“一般”;行政管理人员感觉压力大的比例小于医护人员。

工作强度方面,定性访谈结果显示,工作超时、加班、值夜班是医务人员的工作常态,尤其临床和护士更是如此。80.5%的医务人员表示每天的工作小时在8小时以上,更是有10.2%的医务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医务人员表示平均每月要值7个夜班,夜班时由于病人多、状况多,通常无法休息。

2.3 医务人员的工作状态

4 9 2名医务人员中,有2 7 3人(55.5%)认为目前的工作令其“身心俱疲”,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感到“身体累精神不累”或“身体不累精神累”的分别有105(21.3%)和73(14.8%),结果如表2所示。

不同岗位的人员对工作状态的看法有差别。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认为目前工作令其“身心俱疲”。而行政管理人员选择此项的只占近1/3,较多人认为“身体累精神不累”。

2.4 医务人员的收入状况

所调查的492名医院工作人员的个人月平均收入主要在2001-4000(含)元之间,有325人(66.1%),接近总数的2/3;其次有80人(16.3%)收入在4001-6000(含)元间,69人(14.0%)收入低于2000元;另外分别有1人月平均收入为8001-10000(含)元和10000元以上。从不同岗位来看,行政管理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均超过50%的人收入在2001~4000(含)元之间,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更大一些,其中的79.7%均在这个收入范围。

2.5 医务人员对工作的总体感受

所调查的492名医方人员中,对自己现在工作的感觉“很满意”的仅有22人(4.5%),感觉“比较满意”的有195人(39.6%),有197人(40.0%)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一般”,另外分别有52人(10.6%)和22人(4.6%)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感觉“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所调查的医方人员对自己目前工作的总体感受的评价得分为3分,说明医务人员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不高。

3 结论

3.1 医务人员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

调查显示,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均很大。工作压力大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和心理压力大三大方面。工作量方面,医生的工作包括医疗和科研两大部分,医疗方面有门诊、手术和病房,比如出门诊、收病人、术前准备、手术、术后恢复、化疗、查房等一系列工作,还要经常与患者、家属交流和沟通,并且绝大部分医生都表示患者很多,例如门诊方面最多的时候一个医生1天门诊看的病人达150人次;工作时间方面,主要表现在经常加班、没有午餐或午休时间、假期少等现象。可见,工作压力大、强度大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工作的常态,尤其是医护人员多数都在超负荷工作。另外,医方人员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有医疗风险高、患者要求过高、生活负担重、科研压力大、领导不信任、同事关系紧张等。

3.2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身体负荷重,更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调查中有55.5%的人认为目前的工作令其“身心俱疲”,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说明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较大,心理状态疲惫,其中,一线临床医生、护理人员绝大部分认为目前工作令其“身心俱疲”,也更加反映了在临床中直接面对患者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更大。这是因为,医生护士的一言一行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医生护士必须时刻小心谨慎的对待患者和病情,造成的心理负荷可想而知。调查中,医护人员表示心理压力大会引发许多不良情绪,例如急躁、焦急、不安、抑郁和自卑等,还有人表示压力会让自己出现心烦、早醒等情况。另外,现在患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也从客观上加重了医生的心理负担,在心理压力大的情况下,医护人员的的努力也会打折扣,从而易导致疾病治疗效果的下降,对医患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3.3 医务人员收入偏低,提高待遇成为医务人员的普遍诉求

调查对象有325人(66.1%)个人月平均收入主要在2001~4000(含)元之间,,接近总数的2/3医务人员尤其是医生在从事临床工作前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医学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大、周期长,走上工作岗位后又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获得较高收入是合情合理的,但由于诸多原因,现实中医务人员的收入普遍不高,医务人员普遍反映自己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长期如此,必然打击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易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定性访谈结果也显示,医务人员提高收入的呼声比较强烈,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年轻医生护士,资历浅、压力大、任务重,提高待遇、改善收入水平已成为医务人员的普遍诉求。

3.4 医务人员对工作总体感受评价不高,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均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总体看来,本次调查调查对象对自己现在工作的总体感觉满意的人不到总数的一半,大多数人意见集中在“一般”。种种原因综合起来,导致医务人员对工作总体感受情况一般。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对于医疗质量、自身生活质量和事业发展都有消极影响[2]。在我国,医患比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在北京这样集中优势医疗资源的地区更是如此,医护人员面临很大的工作负荷和工作压力,承受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却得不到相应回报,使得医务人员极易产生身心疲惫、缺乏成就感等职业倦怠的症状,必然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下降,进而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下降,不利于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应随时关注医务人员的工作状况,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和强度,加强人本管理,注重科学管理,提升医务人员的工作成就感和满意度;同时对外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让民众了解医务人员的真实工作状况,引导患者对医务人员保持合理期望,从而起到改善缓解目前愈加紧张的医患关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专题研究报告(二):中国医患关系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29.

13.医务室工作总结 篇十三

本学年卫生保健工作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牢固树立健康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的思想,采取一系列的有效形式和措施,认真执行卫生保健工作,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学校卫生健康是学校的一项稳定性工作,学校医务室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以“健康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为指导思想,认真执行学校各项卫生、防疫、监督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二、认真做好学校因病缺课统计与上报工作

1、本学期,按照疾控中心的要求,在医务室工作中认真做好学校因病缺课上报工作,主要是针对本学期流行的腮腺炎。指导、督促全校35个教学班每天定期消毒并做好记录,坚持晨检记录上报工作,因为晨检工作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晨检工作已经作为我校的常规工作,每天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马上与卫生老师联系,进行复查。如发现有学生发热劝其回家休息,或到医院就诊,卫生老师每天统计各班出勤情况,有特殊情况的及时向校长汇报,同时加强各班巡视,督促班级开窗通风,开窗通风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简便、经济的措施。督促学生下课户外活动,让学生能呼吸新鲜空气,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如课间发现有学生发热马上进行隔离,通知家长带回家进行医学观察。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工作,对学生的疫苗接种进行登记管理,及时做好漏种的宣传发动工作,保证了每个学生能按时得到接种,保证计划内免疫接种率达到国家要求。

2、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和防流感期间,利用广播、传单进行宣传教育,在广播讲座中如冬季常见病的预防,红眼病的预防等。让学生在宣传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具有保护自己预防疾病的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感、水痘、腮腺炎(发现疫情及时上报校领导、疾控中心、教育局)等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并及时上报与管理。定期做好环境卫生、教室卫生检查工作。

3、对传染病患者做好晨检登记和疾控记录,提出隔离要求,并嘱咐涉及到的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预防性的服药。购买消毒药剂和工具,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对传染病涉及到的场所进行消毒灭菌喷药处理, 对传染病疑似患者或传染病康复要求复学者,要让其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并开具加盖医疗单位公章的诊断书,要明确注明是否仍具有传染性。隔离率要达到百分之百,竭力做好隔离休学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对不听劝阻的,认真做好记录,并向上级汇报,共同进行协商。一定要做到隔离率百分之百,保证其他学生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会绷紧安全这跟弦,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还利用一切有利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宣教,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防护的意识,各班还结合班级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在健康课上,针对学生年龄小,给他们讲述热爱祖国,尊敬师生,孝敬父母,等爱国教育工作。

三、本期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

1、我校学生多,场地相对狭窄,本期由于学生追打等原因造成的伤患,所以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

2、存在带病(传染病未愈)复学的情况,今后要加强与涉及班师生的交流与沟通,防止带病复学和疫情扩大,经努力,已大有改善;

14.医务人员工作职责 篇十四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杜绝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2、负责全院职工和收、寄养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抓好卫生防疫和传染管理工作;

3、负责药品、医疗器材的采购和管理工作;

4、定期为在院老人及全院职工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发现病患及时治疗,发现服务员、炊事员有传染病及时向院方反映,劝其隔离治疗;

5、定期检查、清点药品、器材的数量、质量,保持定位存放,负责损坏、报废药品的审核;

6、协助院领导抓好全院的清洁卫生工作;

7、负责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搞好饮食卫生的指导,协助食堂科学管理,配合伙食管理员根据主副食营养成分和老人身体需要制订菜谱;

8、负责康复器材的保养和维修,宣传康复治疗常识,说明注意事项,及时总结,做好评估工作;

9、随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制订医疗、保健措施;

15.医务社会工作 篇十五

1 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服务意识不强,道德观念淡化

医务人员面对的都是一些身体或者心理患有某种疾病的弱势群体,所以医德较之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有着更高更严的标准。但是一些80后医务人员对病人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只看病、不看人”,对患者缺乏应有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服务态度出现“生、冷、硬、顶”的现象,使患者缺乏安全感、信任感。

1.2 责任意识不强,纪律观念薄弱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竞争法则中更多的是讲究质量的竞争,但是经济利益使一些人产生投机心理,只顾个人利益,忽视质量,不负责任[2]。这些思潮给80后们带来一定影响,个别人片面追求功利,忽视道德底线,往往从个人的名誉、地位和经济利益出发来决定自己的选择,只注重实际结果,并以此作为判断事物是非的标准,很少考虑获取利益的途径方法是否得当、合理。同时,他们成长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质疑,新的价值观念又没有真正形成,思想观念的多变性、叛逆性因素相对较多。而且80后医务人员在成长期间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关心、关怀较多,缺少实践磨练,责任意识淡漠,奉献精神不强,纪律观念和合作意识相对薄弱。有的甚至在执行规章制度存有侥幸心理,技术操作不认真仔细,以至造成工作失误或差错,给医院造成不良影响。

1.3 部分医院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医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不少单位党建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上,不能把党建工作与医院的业务工作相渗透、相融合,放不开手脚,打不开局面。很多医院过分注重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忽视他们的思想建设,很少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调研,对培养青年医务人员的党性修养的主动性不够。而且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的服务方式,习惯用传统的办法去解决新问题,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将政治理论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停留在口头上,不善于同医疗、教学、科研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地回答和解决青年医务人员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

2 对策与建议

2.1 积极引导,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念

对于80后医务人员的特点和思想上存在的重种问题,我们要加强理论教育,积极主动地启发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众所周知,任何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行为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多的也是靠后天的培养与树立的。一方面可以组织80后医务人员系统的学习医疗法规制度、医务人员行为守则、及医学理论学等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医院现状开展“当代医务人员的价值观”等讨论活动,并利用特定的节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让他们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里感受作为一个青年医务人员所应具有的政治本色,从而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2.2 健全制度,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要关心80后医务人员的的成长,就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与医务人员的物质利益、精神奖励结合起来。任何行为的规范都离不开制度,有了制度的约束,行为才会有所遵循。所以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如《医德医风考评办法》、《奖惩制度》等,要对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给予肯定和保障,对有不良行为的医务人员给予批评和惩戒。要深入调查研究,设立举报信箱、投诉电话等,对患者比较集中的意见建议制定相应的措施,做到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考评,有问题的及时处理,有表扬的及时奖励,形成一个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

一些新进的医务人员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工资不高,在现实生活中或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如给予租房补贴、提高待遇等,积极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尽可能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内部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实际服务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影响力。

2.3 注重结合,推行多样的教育方式

作为一个医务人员,他的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固然重要,但也不能一味的重视技术培养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医院除了要帮患者治好病,更多的还需要提供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所以要教育80后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念,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业务水平提高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增强责任意识,也能进一步强化业务素质,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在行为上才能有所提高。

首先,可以根据年青人的特点,设计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年青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与目标。除了可以沿用传统的“开大会、听报告、写心得”等一些教育手段,也可充分利用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实现没有地域与时空限制的开放式教育方式[3]。这些新兴媒体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开放性、虚拟化和交互性等特点,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涵盖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80后医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是各种新兴媒体的主要追捧者与使用者[4]。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这些新兴媒体就给80后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通过这些媒介实现客观地收集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思想动态;医务人员也可通过上下沟通,形成反馈意见。这种相对平等的教育方式既可以实现互动交流,也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其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传”,针对青年医务人员效仿能力强的特点,我们可以经常开展“道德讲堂”,组织学习身边的道德模范和卫生系统的先进人物,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道德高尚的情操,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迹来带动青年医务人员的成长[5]。

2.4 凝聚人心,发挥文化的协调作用

医院文化是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工作时应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及医疗行为准则。医院文化能够有效地疏通和改善人际关系,与医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医院,要使全体医务人员一致地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就需要用一种精神力量把大家凝聚团结在一起,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合力,而这就需要通过发展医院文化来实现。开展青年联谊会、趣味运动会等健康、有益、丰富的文化活动,既能陶冶医务人员的道德情操,又能满足不同层次人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把枯燥乏味的单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生动活泼的互动形式,既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又能提升整体队伍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黄春生,许顺清.论做好新时期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4):555-556.

[2]黄晓颖.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研究[J].华章,2009(17).

[3]向东.充分利用网络构筑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J].国土资源成人教育,2001(3):13-15.

[4]李世珍.为80后青年教师把脉[J].中国青年报,2012-11-12(2).

16.如何才能解决医务人员睡眠问题 篇十六

警示:有睡眠障碍者高达6成中国医务人员的睡眠状况是非常糟糕的。据南京日报报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科近日对1000名医务人员调查发现,有失眠问题的医务人员占到了六成,比普通人群高出二成,而在这60.5%的有睡眠障碍的医务人员中,有严重睡眠问题的占到了35.4%,工作5-10年的医院骨干医务人员,情况更为严重,是各年龄组中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最高的,高达72%。对这次调查的具体数据,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此次调查的有效调查表为752份,在接受调查的236名医师中,有睡眠问题者为62.2%,其中失眠占35.9%;护士312名,有睡眠问题者为61.5%,失眠占36.9%;医技人员95名,有睡眠问题者为61.1%;管理后勤人员相对睡眠状况较好,有睡眠问题者占到44.5%。同样的的结论在另一次同类调查中得到证实,来自寻医问药网信息,在我国开展的一项“各科医师睡眠状况调查”中,回收到的12个城市的30家医院的2777例调查表显示:在过去12个月内有69.4%的医生存在睡眠问题,其中55.2%的医生的睡眠问题是难以入睡。

据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在参加全国两会前,针对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专门做过调查,结果显示,综合医院86%的人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我国医务人员睡眠状况糟糕,并直接影响到了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医患的关系。在“各科医师睡眠状况调查”中,存在睡眠问题的医生中有51.7%的人认为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有一点影响。而引健康报信息,在医生近期所遇到的健康问题中,62.8%的医生认为自己的健康问题可能与失眠相关,47.8%医生认为自己的睡眠障碍会影响与患者关系。

追溯:大量睡眠时间被工作挤占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医务人员睡眠状况非常糟糕,形势比较严峻,是什么导致了我国医务人员如此糟糕的睡眠状况呢?

援引调查数据报道,医务人员是否存在睡眠问题与医生职业满意度两者存在弱正相关关系,既医生职业满意度评分越高,则医生出现睡眠问题的概率就可能小一些。

压力论得到了其他专业人士的认可,针对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科的调查数据,中大医院心理科主任袁勇贵博士认为,我国普通人群中有睡眠障碍的占42%,医务人员睡眠障碍比例比普调人群高出20%很正常。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职业,工作节奏紧张,尤其是目前我国医疗纠纷高发,医务人员每天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普通人大,而工作5-10年的医务人员,他们往往是医疗机构的中坚力量,肩负的责任和压力更大,睡眠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医务人员存在睡眠问题,压力大是共因,中外皆是。根据医师报网报道,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一个医学研究所的专家小组指出,住院医师工作繁重,每周工作时间超过80小时,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导致医生睡眠时间不规律或者无法得到保障。英国睡眠协会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值夜班医生位列睡眠不足的英国人排行榜之首。

除客观原因“工作繁忙、压力大”导致医务人员睡眠问题之外,还有医务人员自身的认识问题。来自《医师报网》信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韩芳教授认为:“大部分医生没有把缺乏睡眠和休息不足视为一种风险,低估睡眠不足的潜在危险和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生睡眠状况的糟糕化。此外,政府、相关协会、医院都没有重视医务人员存在睡眠障碍问题,对问题的认识和预防也不到位,不利于短期内从制度上着手,根本性解决问题。”

影响:睡眠不足或影响医患沟通医务人员糟糕的睡眠状况没有引起重视,但是医务人员存在睡眠障碍可能引起的风险则是众所皆知的。转载《健康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认为,医务人员存在睡眠障碍,睡眠不足,或者睡眠状况不好,首先是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降低医务人员的身体素质,减弱医务人员抗病等能力,对医务人员身体形成伤害。进而可能会带来三大影响:其一,影响医疗质量,威胁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睡眠不好,易出现疲劳、精神涣散、心境恶劣、焦虑紧张等精神症状,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其对病情的判断和诊疗处置,医疗质量和安全受到潜在威胁。

其二,影响医患关系,导致医疗纠纷。资料显示,70%的医疗纠纷源于医患之间沟通不良,而良好沟通的前提是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心态。睡眠不足,往往会烦躁、易激惹、冲动,没有良好的心态,难以维持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

其三,影响医学发展,损害社会利益。长期的睡眠导致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成就感降低,造成医护人才流失。网上调查显示,近50%的医生表示曾犹豫或正在犹豫是否离开医院,58%的受访医生反对子女从医。医疗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医学的发展。

探索:完善排班制度或为一剂良方医务人员存在睡眠障碍,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破环性大,因而,解决医务人员睡眠问题迫在眉睫。但在解决方式上,则应该求同存异,根据具体导致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实解决医务人员睡眠问题。

解决医务人员睡眠障碍问题,首先,必须引起政府、医院和医务人员自身对该问题的重视,提高对问题本身原因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制力,提高预防意识。同时,借鉴国外经验,争取在国家法制和医院规章制度方面给予制度支持,用法律法规限制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强制医生休息。如《医师报网》报道,1988年,纽约颁布美国第一个有关医务人员睡眠问题的法律,该法律规定:限制医生工作时间,每周不超过80小时,连续工作不得超过24小时,急诊科医生连续工作时间不能超过12小时。

限制医生工作时间,也需要医院改变现有的排班制度,可实行大内科联合值班,甚至,如孟凡庆建议:“可由几个不同医院的同一专业医生共同值夜班,这样,好医生可以到相对落后的医院值班,利用夜间时间,多看患者,既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也能够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破解医务人员睡眠问题,除了在制度上做出调整,使其确保医务人员有效的睡眠时间外,专家们也认为,合理安排时间对解决医务人员睡眠问题也很重要。

比如,在国外生活过的赵旭东就认为:解决医务人员睡眠问题,要做到工作和生活要尽可能分开,在长时间的工作后,要做好身心调整,尽量和家人共处交流,多参加一些活动,多做做养生工作,有时间尽量睡睡觉,少熬夜,不吃安定类药物等等。

孟凡庆则建议,可以考虑实施分段睡眠,医生也可以下班后马上睡五六个小时,然后醒来做该做的事,在临近上班的时候再睡一二个小时,补充睡眠。自然,也可以将一天的睡眠时间分成两段,各睡四个小时。另外医务人员可以根据工作安排时,事先做好何时睡觉、起床、小憩、吃饭、运动的计划,然后逐渐调整来适应值班要求,使生物钟满足值班需要。当然,多参加活动,兴奋神经,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医务人员睡眠问题的根本解决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政府、相关协会、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共同努力,提高认识,推动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医务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自身睡眠问题,关注自己的健康,有严重睡眠障碍者,要及时进行干预,并接受规范治疗。

来源:医师之家

上一篇:质监系统人事个人总结下一篇:牙齿护理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