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12篇)
1.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 篇一
当代大学生对书法认识的调查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学习现状的调查,并从当代大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内在意识、学习书法的外部环境以及如何看待今后书法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需要加强对书法的宣传和书法氛围的营造,需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点来培养其书法兴趣,加强书法网站建设和宣传、QQ群的设立等等,并需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时间特征合理安排书法学习任务。
1.选题缘由
书法作为我国独有的民族文化,荟萃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亲睐。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书法教育改革已成了时代的呐喊和教育的主旋律。要继承和发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
作为一名热爱书法的大学生,在对现代书法教育现状的深入了解之后,不禁思索着这样三个问题:书法这颗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明星是否能在素质教育的天宇中璀璨依然呢?如何才能改变当前中国不容乐观的书法现状呢?书法对大学生的素质建构具有怎样的影响呢?
我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读书,塾师除了教“三字经”之外,还必须规定习字课。“日课三千”摹、临之法不可缺。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绪、宣统朝的办学条令还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教育制度,都设有专门的习字课,概莫能外。然而,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经过经纬两向的比较,得知中国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情况如下:在部分大学里,书法已不在必修科目之列,而成为任意选修课,加之书法教师水平普遍较低,指导不了学生提高书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浇灭了大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从而导致大学生淡化了提高书法之理念;设立了大学生书画协会的大学很多,但能真正帮助提高会员的书法水平,指导其参加正式书法大赛的却屈指可数;很多大学都在创办各式各样的刊物,如:《生物学报》、《诗刊》、《散文选刊》等等,而书法专刊却很少,书法在他们所谓的刊物中充其量不过是一幅插图、一个背景而已;不少学校每都会举行书画展,而在作品展示会上,绘画作品前,参观者蜂拥不已,而在书法作品前,参观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还在于大学生淡化了书法理念,缺乏书法欣赏水平,加之抵御不了绘画作品对他们的视觉冲击,于是在类似的书画展中,这种“一家欢乐一家忧”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目前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这并非杞人忧天。我国本是书法发祥 1 地,然而,书法教学却落后于外国,尤其是日本,虽然其由于文字障碍,书法的风格、书法的层次、书体的种类等尚不如中国,但书法教育的普及面远在中国之上,大有争夺书法霸主之势。在中国,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明文规定中小学生必修书法,对大学生更是降低了要求,因此,不少大学生便认为只要懂英文、会电脑、有口才就可以驰骋天下,而书法这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艺术并不在他们提高自身素质之列。长期下去,确实令人担忧。
为改变当今书法教育现状,大力宣传书法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对书法的认识势在必行。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从历史上讲,书法在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通过书法教学,让大学生领会理解汉字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崇高和深广的哲思情理,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塑造完美人格。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历史,在给予我们不胜枚举的佳作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王羲之第五子——王微之曾说过“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象羲之;怀秦无钱买纸,便广种芭蕉,以蕉叶代纸成冢。”这昭示着书法在人格塑造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在了解了中国书法对大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之后,对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书法教育已经尤为重要。
书法,历有“实用”和“审美”两种相对应的狭义界说。立足教育角度,书法首先是从“蒙童识字习字”开始。凡有文字,既有书写,必有美恶。书写的美恶,既是实用的需求,也是审美的嬗变。
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名符其实的书法初学者。如何入门?入门后可有发展之前途?不少爱好书法的大学生都为之焦心。自古以来,不少书法家都提倡从楷书入门,因为楷书是所有字体中最规范的字体,其笔画、结构都是其它字体的基础。那是否就非得按千百年来的说法:从楷书入门呢?回答是:对于古人是肯定的,而对当代的大学生是不一定的。古代“蒙童识字习字”,即 “文化学习”也是“艺术教育”同步进行,相辅相成。他们首先要识字,而楷书是首选,楷书没有明显的审美提示,符合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
现今的大学生——天之骄子,言其不识字颇欠妥帖;
十八、九岁,已是成年,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已成熟,因此不存在手不受控制的生理问题;至于心理,“完全成熟”是无法界定的;但就审美追求而言,大学生已完全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大学生书法还应“从楷书入门”吗?回答是可以从楷书入门,也可以从非楷书入门,如从篆书入门、从隶书入门、从行书入门等都可以。只要学习方法得当,都不是难题,加之其创新意识创新,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这对提高他们对书法的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伴随着社会“书法热潮”的兴起,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化,书法教育以一个重要的角色立足于 2 大学讲堂已不再是可望而不可求。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精萃,在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大力开展书法教育,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书法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普及推广、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做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各方面的才能,构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添枝加叶。
2.现有关资料
《大学生书法教育研究》史春霖, 鲍丙刚, 周友泉
对高校学生进行普及性书法教育始于80 年代中期。由于自建国至70 年代末只有极个别院校培养过书法专业学生, 高等书法教育其实有名无实。在网络时代的今天, 高等书法教育问题凸显, 现状着实令人堪忧。第一是重视不够。从汉字到书法的转变对于今天来说, 纯艺术性取代了实用性, 书法变成了阳春白雪。书法教育属审美教育范畴,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既与德育、智育、体育有密切关系, 又有着自己的独特功能。我国高校现行的书法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受的重视和普及程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状态, 在高校中开设书法课的院校不多, 且授课课时较少, 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收效甚微, 这与广大学生爱好书法的迫切心理需求相去甚远。第二是师资力量缺乏, 教学水平不高。大学
书法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当程度的书写技能, 而且要具有必备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教育方法, 具有全面的文化素养。而当前, 我国高校教授书法的教师多为徒有爱好而并未接受系统的培训人员兼任, 大多不从事专业性书法教育, 不少是自学成才, 具有一些书法实践经验, 但与书法相关的知识相对匮乏, 法乎上, 得乎中;有的仅仅停留在把字写好的层面, 而与书法艺术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教学手段单一, 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展示书法作为视觉艺术的强烈特征。“字无百日功”, 对于缺乏书法基础的大学生来说, 有限的几十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仅仅是常识教育和入门, 根本谈不上深入和提高, 只能浅尝辄止。第三是学生书法基础薄弱, 或知行、楷而不知何谓、篆隶, 或知篆、隶而不知其成于何时者不在少数。李政道先生认为, 科学与艺术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5]。由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生挤闯高考独木桥, 因此, 我国中、小、学系统规范的书法教育很是薄弱, 有的地方几近空白。当前, 素质教育日益被社会关注并予认同和重视, 写字课也在部分学校被列为学生的学习科目, 而实际上, 繁重的学业和考试, 致使大多学生或选择放弃而束“笔”高阁, 或寄希望于跨入象牙塔之后。由此, 大学生的书法基础也可想而知, 高校书法教育带有“补课”伤痕的说法也就见怪不怪了。第四是书法教学或重实践、轻理论, 或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实践脱节倾向较为突出。重简单、机械地模仿外形, 追求形似、轻从用笔原理、结构章法、渊源流派特征等方面把握书法本质。从而违背了“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苏东坡)、“可喜可愕, 一寓于书”(张旭)和“艺术就是感情”(〈罗丹艺术论〉)的审美取向和要求。康德说, 艺术也只有使人知其为艺术, 而又貌似自然时才显得其美(《判断力批判》第四、五节)。别林斯基说: 理念渗透到形式里面而形式表现出理念, 消灭了理念也就消灭了形式, 消灭了形式也就消灭了理念[6]。可见在书法教学中, 加强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宗白华.艺境[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2] 陈振濂.书法美学[M ].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3.[3] 孙星衍.周易集解[M ].成都: 成都古籍书店, 1988.[4] 陈炎.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现代西方哲学美学述评 [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4.[5] 王岳川.全球化趋势下的书法意义[J].中国书法, 2001, [6] 周来祥.中国美学主潮[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2.[7] 李岚清.在国家教委“ 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全体成员座谈会上的讲话[M ].中国美术教育,1998.[8] 韩延明.大学教育现代化[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陕西高师大学生书法教育状况调查研究》
[1]近些年来,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网络教学环境的逐步形成,一些高等师范院校突出强调“无纸化办公”的教育理念,正在淡化曾经长期积淀形成的书法教育氛围,因而使得在校师范生书写表达能力、书法审美能力以及师范专业不可或缺的教育实习环节之效果等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许多教育学者已经意识到了高师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零碎,系统的研究尚未见著。汉字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遗产之一,它既有实用性,又有很强的艺术性,内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人文精神,具有美育、德育等多种特殊的教育功能。[2]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书法更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极好途径。书法与师范教育密不可分。陕西是教育大省,高师院校众多,书法艺术资源丰富,书法艺术人才济济,有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具备开展书法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02期 作者:王智杰
《普通高校书法教育的定位》霍如涛,刘美玲
一、素质教育功能 ,兼具有“补课”功能普通高校书法教育既应有独立的教学目标体系 ,又具有辅助的教育功能。1.书法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特征的一致性普通高校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教育的目标与素质特征具有一致性 ,具体包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个性。(1)面向全体。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两种特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 ,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写好字 ,这是学生在校学习和今后工作、生活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 ,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素质。(2)全面发展。书法教育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把字练好 ,但教学实践证明 ,书法决不是只重“技” ,它的内容和功能是多方面的 ,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特征。(3)培养个性。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 ,但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全面发展 ,又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古人的研究证明 ,一个人书法风格是与个人的学识、修养、性格、气质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 ,所谓“会于心 ,发乎己 ,率真天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03期
3.调查创新之处
因为在这个班没有其他认识的人,原先定好的队友也找不到了,所以只好一个人来完成这个任务。我认为我个人的创新之处是通过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更好地达到对同学们关于中国书法的了解、认识情况的调查、统计。并且此次调查是在校园公共场所进行的,可以说调查范围广、样本容量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参照性。
4.调查选题具体内容
鉴于当今时代电脑飞速发展,电脑代替了手写,我个人对身边同学对于书法的认识程度的了解以及他们个人的书法状况,我选择了有关“大学生对书法了解程度”这样一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书法的了解程度、是否喜欢中国书法、电脑时代,汉字书法还要不要、中国书法是否有普及的必要以及联系自己个人写字姿势、握笔习惯、写字是否偏亮等等实际。
5.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的书法水平(自我评价)不容乐观,虽然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对书法艺术抱喜欢的态度,但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生对自己的书法水平(硬笔或毛笔)持肯定态度的并不多,满意率仅仅只有14. 8%,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学生书法水平的提高需要学校营造更好的书法氛围学校要增强书法氛围,其关键在于:(1). 学生在书法学习途径建议中表明更需要教师的讲授,这就需要学校对书法课程量的提升;学生普遍有上网浏览信息的爱好,学校可以建设书法类网站或论坛以利于学生进行书法学习和交流。
(2). 学生对书法活动参与不多或练习不经常,学校可以多重视学校书法团体的建设、多组织书法类比赛活动并对活动加以宣传,营造良好的书法氛围。学生的课余兴趣中阅读占很大比重,学校可引进更多的有关书法知识的书籍。
6.学习本课程的收获、感想、建议
(1).学习中国文化英语,首先,增加了自己很多关于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的知识,也增加了自己对英语的兴趣,更利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从不同的角度,以后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时,我们可以谈更多关于中国的文化,有利于我们之间的交流。不光这样,在杨老师身上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虽然这是一门选修课,可老师还是如此认真地对待,其上课一点也不亚于英语综合或视听说课,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想再怎么不想听课,即使就是想来混两个学分的人多少也能学进去一点吧,另外,老师这种乐观、积极、向上、阳光的人生态度也深深吸引着我,中国文化英语,我选择,我喜欢!
(2).虽然老师要求要三个人一组来完成这个作业,可是因为在这个班上我没有一个认识的同学,一开始临时组队的那两个同学也找不到了,所以没办法就自己一个人一组了。这样一来,所有的事就得我一个人来做,这无疑给自己找了不少的麻烦。我知道老师的用意,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大作业来增强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可是,不善交际的我却没能利用好这个机会,这是我要反思和及时改正的地方,我深知,现在在校园里都把自己的人际关系搞得这样遭,那以后步入社会还能有什么生存的余地„„所以,我要改,我要立志尝试走进别人的心,同时,也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心。
(3).事实上老师讲的已经够好了。在这里就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建议老师以后讲课把语速放慢一点,多数时候有些东西还没反应过来就讲下一个内容了,这样就达不到效果了。还有就是建议讲课的时候可以多一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要总是在讲中国的传统文化怎样怎样„„毕竟,有比较,同学们才会对所讲的内容有更深的记忆。
2.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 篇二
通过对现有领导行为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变革型领导行为所占的比重最大,最受到学者们的亲睐,而且学者们偏爱于研究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创造力和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为,变革型领导对创造力和创新产生直接影响,其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最主要的一类为变革型领导可以通过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对组织创造力和创新发挥间接作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这些中介变量可以根据所属的类型不同,分为个体层面、团体层面、组织层面。
1.个体层面的中介变量主要包括心理授权、内在动机、创新自我效能。研究结果均表明,心理授权(施培,2013)、内在动机(赵晓霞等,2013)、创新自我效能(王语,2013)对员工创新、员工创造力都产生正向影响,并且在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此外,还有少数学者另辟蹊径,分别以组织信任(刘玲,2011)、压力(蔡亚华,2011)、促进型调节焦点(王文雷,2012)为中介变量,研究了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创新和创造力的影响。由于采用中介变量的不同,我们可以发现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和创造力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2.在团队层面研究变革型领导对创新、创造力的影响,主要采用团队创新氛围(TCI)(汤超颖,2012)作为中介变量,研究表明,TCI四个维度中的创新导向和任务导向对团队创造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并起到中介作用;但是团队目标和参与安全对团队创造力的作用不显著,中介效应不明显。
3.组织层面的中介变量主要包括组织创新气氛、组织学习。研究表明组织学习(陈维亚,2011)、组织创新气氛(霍伟伟,2011)与组织创新和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并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学者们除了从三个层面研究了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创新和创造力的影响,同时对其他的企业成长变量进行了研究,大体上也分为三个层面:个体层面、团体层面、组织层面。
1.对个体层面的研究,主要分为态度、行为、绩效三个角度。在态度上,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行为对组织承诺(吴小云,2013)、工作满意度(黄俊等,2012)、员工心理所有权(陈浩,2011)等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对离职意向(兰菊萍,2013)、工作挫折感(房菲,2012)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行为上,变革型领导行为除了对创新、创造力产生影响,还对组织公民行为(杨榴晶等,2012)、下属进谏行为(周浩等,2012)、员工即兴发挥行为(李海东,2013)等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从员工绩效的角度,学者们以员工创造力(杨华等,2011)、员工自我效能(房菲,2012)、领导成员交换(刘涛,2013)、心理授权(董玲燕,2011)、心理韧性(邓蓉,2011)为中介变量,研究均得出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员工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2.对团队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采用不同的中介变量,例如团队学习(白明垠,2012)、团队效能感(严燕,2013)、组织承诺(黄剑涛,2011)等分析了变革型领导对团队绩效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3.对组织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采用组织学习(陈晓红等,2012)、组织创新(王海芳,2013)、企业家精神(孙秀丽,2011)等作为中介变量,分析变革型领导对组织绩效的积极正向影响。
现有文献往往从单一层面来分析变革型领导对企业成长的某一变量的影响,缺乏跨层次的提取变量,综合全面的反映变革型领导行为的作用机制。并且偏爱于从个体层面来研究变革型领导的影响,研究的重点还集中于对创新、创造力的作用,缺乏从企业中个体、团队、组织所有层面的综合分析。对企业成长也没有全面的清晰界定,研究多为分析变革型领导与影响企业成长的某一个变量的关系,为学者们对变革型领导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二、家长型领导行为的国内研究现状
家长型领导行为是有台湾学者郑伯埙提出的,这种领导行为是华人企业中比较常见的领导行为方式,并且包含仁慈、德行、权威三个维度。关于家长式领导行为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的研究主要也分为三个层面:个体层面、团队层面、组织层面。
1.对个体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家长式领导行为对员工态度、行为、绩效的影响。(1)在态度方面,研究发现,家长式领导中的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两个维度对组织承诺(印锦,2013)、工作满意度(丁红娟,2013)、心理所有权(陈浩,2011)均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2)在行为方面,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唐菁,2011)、员工间知识共享行为(曾颖,2012)、组织公民行为(李财德,2011)均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对员工沉默行为(康乐乐,2012)、工作场所偏离行为(邓志华,2012)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学者们关于威权领导维度对这些变量的影响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分歧。(3)在绩效方面,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与员工工作绩效(宋崎,2011)成显著正相关,但是威权领导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并不稳定,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2.对团队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家长式领导行为对团队决策效果、团队冲突、团队行为整合、团队效能、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具体而言,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对高管团队决策效果(陈璐,2011)、高管团队行为整合(逢晓霞,2012)、团队效能(代光伦,2013)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威权领导除了对团队创造力没有显著影响之外,对其他变量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3.对组织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家长式领导行为对组织学习、创新、绩效的影响。现有的研究成果都表明家长式领导行为对组织学习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对绩效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争议。在学习方面,于海波等(2012)研究得出家长式领导对组织学习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创新方面,傅晓等(2012)通过构建了一个整合模型,分析了家长式领导行为对创新的影响,得出:威权领导对利用式创新具有负向直接影响,仁慈领导对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均有正向直接影响。在绩效方面,曾颖(2012)以知识共享作为中介变量,研究得出家长式领导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仁慈领导、德行领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威权领导没有显著影响。杨国亮等(2012)借助E-Prime软件进行模拟情景实验得出:在一般情境下,德行领导和仁慈领导对组织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显著高于威权领导的作用;但在高社会责任取向下,威权领导对组织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最大。
家长型领导行为理论是在华人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壮大的,更好的解释了大陆企业中的领导实践,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家长式领导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目前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仅仅只是开始,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有些分歧有待解决,尤其是关于权威领导的研究。此外,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实证研究中所采用的量表均来源于郑伯埙开发的家长式领导量表(PLS)。但毕竟这是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当今时代的变化之快,迫切的需要探索更适合当代中国大陆情境的领导量表。
三、交易型领导行为的国内研究现状
很少有学者对交易型领导行为单一的进行研究,而且将交易型领导和其他的领导方式(例如变革型领导、家长型领导等)放在一起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这些领导方式对某一个特定变量的影响效果差异。在中国知网中,以交易型领导为主题词,查找近3年的文献,查到的相关性较强的优秀硕博论文和核心期刊共50余篇。但是专门研究交易型领导行为的文献只有1篇———刘晖等(2012)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研究了在中小企业中交易型领导对组织创新的影响。为了全面的梳理关于交易型领导行为的研究成果,笔者从剩余的文献中提取出交易型领导的相关研究部分,将其进行分析归类。
对交易型领导行为的研究绝大部分还是选取某个变量为中介,分析交易型领导通过中介变量对结果变量产生的影响,大致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体、团队和组织。在个体层面,主要集中于交易型领导行为对员工态度、行为、绩效的研究。如交易型领导行为对组织承诺(陈利军,2011)、员工满意度(郭科仙,2013)、心理所有权(陈浩,2011)、员工建言行为(叶云清,2011)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但是,也存在着一定分歧,林立(2011)以心理授权为中介变量研究认为交易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但是霍伟伟等(2011)认为交易型领导行为对员工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团队层面,逢晓霞(2012)提出CEO交易型领导对企业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的假设,但并没有经过假设检验[6]。还有学者们提出交易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创造力具有正向影响的假设,其中臧静静(2011)通过实证检验得出该假设完全成立;但程杰(2012)却认为该假设部分成立,并且交易型领导的有些子维度还会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在团队层面的研究还包括交易型领导对团队学习能力(彭灿等,2012)、团队绩效(孙卫等,2011)产生正向影响。在组织层面的研究成果也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和争议,大部分学者们认为交易型领导行为对组织创新(陈淑妮等,2012)、企业绩效(许世杰,2013)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是尹润锋(2012)以差错管理文化为中介,实证检验却得出交易型领导对组织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综上,关于交易型领导行为的研究成果与变革型领导行为的研究成果相比还少之又少,在个体、组织、团体各个层次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并且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变革型领导的影响效果更强于交易型领导的影响效果,对企业成长发挥更加积极地作用,学者们也就更倾向于变革型领导行为的研究。
四、总结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变革型、家长型、交易型领导行为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领导行为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仍有不足。
1.国内学者偏向于单一的研究某一种领导行为对某一个变量的产生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没有系统地专门对某个领导行为进行各方面的深入剖析。
2.缺少不同领导行为之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只包括少量的关于变革型、交易型领导行为之间的横向比较分析,缺少对不同划分标准的多种领导行为的系统比较分析。
3.学者们大多从个体、组织、团队三个层面展开的研究,尤其偏重研究领导行为对员工态度、组织绩效的影响,对企业成长的维度也没有清晰的界定,虽然员工态度、组织绩效是衡量企业成长的重要指标,但是并不能全面的反映企业成长的状况。因此,深入研究领导行为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就可以作为学者们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摘要: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对企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深远的影响。当代主流的领导行为特征包括交易型、变革型、家长型等。通过对领导行为领域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变革型领导的影响效果强于交易型领导的影响效果,但缺少不同领导行为之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学者们对企业成长的维度没有清晰的界定,虽员工态度、组织绩效是衡量企业成长的重要指标,但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成长状况。今后应从领导行为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方面深入研究,为我国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3.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 篇三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距今已有60多年,在其发展历程中,辅导员队伍逐步走向职业化、专业化,为完成高校德育工作、确保高校教育的顺利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1-3],是高校教师和党政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学生主管部门和二级学院党政双重领导的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的人员。就辅导员角色定位而言,辅导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习成才的指导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人,也是教学科研的承担者[4-6]。同时,辅导员还是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且要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7,8]。高校辅导员作为一个有别于专业教师和管理者的特殊育人群体,其个人行为、素质和修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明确其对辅导员的期望与要求,通过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状况来定义辅导员的角色,不仅有助于辅导员认识并明晰自己的角色,从而为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供指导;有助于指导准入职辅导员在岗前教育中形成并增强正确的职业角色意识,采取合适的措施,融入班级,开展工作;也为其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研究参考。
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辅导员工作是否有成效,最具有发言权的应该是辅导员接触最为密切的工作对象——大学生,他们所普遍认可、称赞、期望的辅导员,才是最优秀,最专业的辅导员。只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对辅导员的期望状况进行调查,才能真正的勾勒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辅导员形象,才能弥补目前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为良好的服务,从而真正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人生导师,才能为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滁州学院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他们对学院辅导员的期望状况。调查对象基本涉及学院全部学科,覆盖各个年级。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64份。有效问卷数量及其所占比例分别为:大一130份(25.65%)、大二116份(25%)、大三121份(25.65%)、大四105份(23.7%);男生265人(57.0%),女生199人(43.0%);经济类学生占11%、教育学学生占11%、理学学生占21%、工学学生占42%、管理学学生占14%、艺术学学生占1%。研究样本的选取采用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的方式相结合,同时兼顾学生的年级、专业、性别,经过信效度检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主要触及在校大学生对辅导员的特征期望、素质期望、职责期望等多个方面内容。
二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具体特征期望状况分析
1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性别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57.97%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女性,42.03%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男性。经过差异性检验,在年级、专业、性别这3个方面(以下简称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性别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性别期望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差异不大,表明大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性别没有特殊要求。相关研究表明,男性辅导员的创新意识要比女性辅导员高,而女性辅导员的温柔细腻以及对学生的关心和细节的把握则更优于男性辅导员,且如果教师性别比例失衡会严重影响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9],因此高校在选拔录用辅导员时还是应适当注意其男女比例问题。
2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年龄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57.93%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最佳年龄在22~30岁,25.99%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最佳年龄在31~39 岁,8.37%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最佳年龄在40岁及以上,7.71%的大学生对辅导员年龄无所谓。经过差异性检验,在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年龄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期望辅导员是中青年教师,这与目前我校辅导员年龄结构现状是基本一致的。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可看出不同专业、性别及年级的大学生对于辅导员的年龄期望不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高校应尽可能根据辅导员的年龄来调整其工作的岗位,最大限度保证辅导员应为中青年教师群体。
3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学历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18%的大学生对辅导员学历没有要求,10.58%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应具有本科学士学位,18.57%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应具有硕士学位,40.17%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够具有博士学位,仅有5.18%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只需专科或中专毕业即可。经过差异性检验,在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学历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显示,超过7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具备的学历应在本科或以上,这与教育部明确规定的辅导员选聘标准,即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相一致。
4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55.9%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所学专业与自己专业相符或相近,13.6%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理工科出身,18.49%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是学习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等文科出身,而12.25%的大学生则认为辅导员与专业无关。经过差异性检验,在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专业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见,大学生对辅导员所学专业的期望与教育部明确规定的辅导员选聘标准即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的要求较一致。进而表明占辅导员群体较大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教育学等相关文科专业出身的辅导员并不是学生所期望的,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生期望从辅导员那里得到更多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有关系,而且相同或相近的专业背景更有利于沟通交流。因此,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尽可能的选择与学生具有相同或相似专业。
5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政治面貌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49.79%的大学生非常期望辅导员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17.36%的大学生不期望辅导员是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32.85%的大学生则对辅导员是否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持无所谓态度。经过差异性检验,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政治面貌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显示,近50%的大学生强烈要求辅导员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这一情况与教育部要求的辅导员应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相呼应。
(二)大学生对辅导员的素质期望状况分析
1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精神期望状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需要辅导员具有崇高的专业精神。调查情况显示,22.50%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的专业精神应该首先体现在关爱学生上,显然,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教师具有这一精神是不可或缺的;20.5%的大学生认为爱岗敬业也是辅导员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精神之一,而勇于负责相对于关爱学生以及爱岗敬业来说其重要性就略低一些,只有16%,但这不能否定应是每个教师所必备的职业素养;至于忠诚于教育事业和乐于奉献,因为学生认为这是教师本身应具有的专业精神,故而有着大致相同的比例为14.5%,和其他的相比,吃苦耐劳就略微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只有12%的同学选择这一选项。经过差异性检验,在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专业精神的选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上的统计数据与专家学者的理论结论高度一致。
2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期望状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需要辅导员具有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特定的专业知识。数据显示,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的专业知识居于前四位的分别为:专业性方面的相关知识(78.25%);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方面的相关知识(72.34%);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相关的知识(70.12%);引导学生生活方面的相关知识(69.34%)。这表明大学生最希望从辅导员处得到专业知识、职业教育与指导、心理和生活四个方面的具体帮助,辅导员需要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研究表明辅导员自身学科背景、知识结构和知识面宽窄对于引导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制约辅导员职业专业化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10-11]。
8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期望状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需要辅导员具有多元的专业能力。调查显示,16.93%的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组织协调能力,16.4%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具备人际交往能力,12.76%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具备应变能力,14.46%的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亲和力,9.76%的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6.11%的大学生最期望辅导员具备创新工作与科研能力,9.88%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13.7%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能力。以上各种能力是大学选聘辅导员最看重的专业能力,这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定位好自己的位置;其次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学生,与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往。
(三)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期望分析
1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重心期望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24%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把工作重心放到做好学生的思想疏导、心理辅导工作上,而期望辅导员工作重心放到做好学生生活工作和做好事务性管理工作(奖、助、贷等)上的比例分别均占20%,19%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放在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上,17%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的工作重心放在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以上数据显示,63%的学生期望辅导员工作重心倾向于能够对自身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上,这说明新时期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立能力和规划能力。对于职业规划以及事务性的管理方面,37%的学生更倾向于指引,而不是重点的辅助,这体现了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习性与特点。
2 大学生对辅导员理想信念教育职责期望分析
辅导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调查数据显示,80.2%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组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的抱负。通过分析数据发现,63%的辅导员都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化解学生间的矛盾冲突、处理有关突发事件和了解及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上,放到了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上,以致目前大学生对辅导员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期望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与国家对辅导员角色的职责定位有一定的差距,也说明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期望状况分析
在辅导员具体工作方式方面主要调查了师生沟通方式、见面频率和辅导员进寝室的情况。数据显示,在沟通方式上,当大学生遇到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42%的大学生喜欢利用网络(QQ、微信等),38%的大学生喜欢打电话或发短信,16%的大学生喜欢面谈,4%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方式;在与辅导员的见面频率上,31.25%的大学生认为每周两次最合理,30.17%认为每周一次最合理,13.79%的大学生认为每月一次最合理,9.7%的大学生认为每天一次最合理,6.47%的大学生认为每学期一次最合理,还有6.47%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辅导员进寝室的问题上,38%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每周进一次寝室,26%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每半个月进寝室一次,15%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每月进寝室一次,12.6%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一个月以上进寝室一次,5.4%的大学生期望辅导员每天进一次学生寝室,只有3%的学生不希望辅导员进寝室。
(四)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总体角色期望分析
辅导员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是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第一线的教师群体,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其开展的工作也绝大多数是和学生面对面的教育活动。对大学生心目中最理想的辅导员角色的调查数据显示,68%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能成为在生活中与自己一起健康成长的朋友和知己,17%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是日常管理生活的老师,13%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成为自己家人一样的亲人,仅有2%的大学生期望自己与辅导员是上下级关系。结果表明,超过80%的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成为自己的亲人、朋友和知己,这与国家对辅导员的定位是高度一致的,即辅导员是大学生人生的导师、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人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通过差异性分析,在3个方面不同的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总体角色定位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各类大学生对辅导员总体角色定位的高度一致性。在辅导员对大学生的重要程度调查显示,95.5%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女大学生更为看重辅导员的作用。
总之,辅导员对于上过大学的人来说可谓是至关重要、影响深远的,因为大学是每个人一生中相当重要的转折期,而在几年的大学生涯中,授课教师不断变化,但辅导员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陪伴着学生走过整个大学时光。同样的,以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出发,优化辅导员的工作,对于辅导员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调查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寻找辅导员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进而帮助辅导员向学生理想的状态转变,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助其成长成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R].2004-08-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24 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07-23.
[3]杨宝丽.广东白云学院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望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白净.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及定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5]陈丹丹.当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构建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1-20.
[6]刘艳坤,朱锦秀,邹涛.大学生对辅导员的期望状况调研——对重庆市10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13(1):97-101.
[7]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2006.
[8]李文红.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期望的调查研究——基于对广东省5所民办高校的调查[J].2014,14(2):89-100.
[9]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李建伟.教师专业引领视域下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1):96-98.
4.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 篇四
物价在2011年的涨势令人惊讶,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到了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更是同比上涨6.5%。创2008年7月以来的37个月新高。消费者物价指数(英文: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CPI,亦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经济学上,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从今年一月到七月,我国cpi一直居高不下,保持在5%以上,因此可以说,我国已经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代。通货膨胀对普通大学生具体有什么影响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做了一次调查,对于物价对普通百姓的影响,我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大学生这个集体来看整个物价变化。大学生作为普遍高素质的一群人,他们的评价相对是客观真实的,对于社会各种问题的思考也会较为深入,大学生虽然没有固定工作取得收入但同样能够牵扯到社会的很多方面,故作为研究对象。此调查不对物价为何上涨作为研究目标,仅对物价上涨对普通群众的影响调查。以下是其中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当被问到每个月的生活费时,有41.2%的同学每个月生活费在700到1000元,即将近一半的同学每个月可支配现金为700到1000元。而这些生活费几乎都是来自父母,只有不到10%的同学,通过奖助学金或勤工助学等方式挣取生活费,当然大部分生活费仍然来自父母。大学生这个群体,每个月可支配现金数额是一定的,所以对物价的感知程度会比较高。
在被问到每月消费主要用于哪些方面的多项选择问题时,除了必不可少的食品外,72.5%的同学选择日用品,接下来是娱乐(49%)及学习(47.1%),再来是服装(25.5%)和交通费(25.5)。在近来你觉得在你的消费中,以下哪些消费品的上涨的幅度较明显的问题中(多选题),84.3%的同学选择了食品,41.2%的同学选择了日用品,接下来是服装(35.3%)、娱乐(23.5%)和交通(15.7%),最后是学习(11.8%)。在物价上涨之后,你计划缩减哪些消费支出的问题中(同样是多选题),37.3%的同学选择了食品和娱乐,29.4%选择了服装,19.6%选择了日用品,接下来是交通(17.6%)和其他费用(17.6%),学习的费用几乎没有人选择减少。这三个结果必须放在一起分析。在每月有限的生活费中,食品和日用品占了大部分的开销,娱乐与学习的比例相当,可以说同学们对于生活费的分配还是较为理性的。而在这占有大部分开销的食品和日用品中,很大一部分同学感觉到在日常生活中该类商品的价格有明显上涨。可以说,这对同学的生活必有影响。可与此题不同的是,更多的同学选择在娱乐上削减开支,日用品排在第四,可见,对于日用品的价格上涨,同学们是无法抵挡的,由于是日用必需品,只能被动接受价格,即使涨价明显。在娱乐和服装这种稍微偏于奢侈品的方面,同学们还是会减少开支。
让我们再看一下今年7月一些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以下结果均出自官方数据)。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2.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3.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2.0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6.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46个百分点);蛋价格上涨19.7%,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15.0%,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6%,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4.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9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2.2%。其中,服装价格上涨2.5%,鞋价格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0.9%。其中,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2.5%,市区公共交通费价格上涨
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教育价格上涨1.6%,文娱费价格上涨1.7%,旅游价格上涨3.8%,文娱用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价格下降6.6%。可见,大部分商品的价格还是在增长的。
在此外部环境下,学校的物价有什么变化呢?70.6%的同学认为学校(包括学校内食堂及各类超市等)的物价在上涨,23.5%认为保持现状,5.9%的同学认为物价下降了。也就是说,无一例外,学校的物价确实在涨。而这种普遍的涨价,在生活费固定的同学们眼中,物价上涨与其父母的收入上涨幅度是否一致?90.2%的同学认为“不一致,物价上涨较快”,“对父母收入情况不了解”占5.9%,而选“一致”及“收入上涨较快”的和仅为4%。这可以反映出物价的上涨已经超出了普通群众收入的涨幅,会导致由于物价的上涨,普通群众的一些生活意愿无法得到满足。物价涨了,收入却不能同步增加,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必会造成一定影响。
在更深入的问题中,当被问到物价上涨对谁的受益最大时,同学们的选择较为平均也不尽相同,选择无人受益和商家的各有35.3%,选择政府的为29.4%,没有一个人选择消费者。而在物价上涨对我国各行各业是否有促进作用的问题上,51%的同学选择有作用但作用不大,37.3%的同学认为有反作用,11.8%的同学认为无作用,没有人认为作用很大。在物价上涨是否是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问题上,58.8%的同学选择不完全是,39.2%的同学认为不是,仅有2%认为是。首先,在物价上涨对谁受益的问题上,同学们统一认为对消费者没有任何益处,对于到底谁受益有些分歧;其次,半数同学认为物价上涨对各行业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毕竟物价上涨直接提高了商品的售价,但各种成本的费用也在上升,所以作用有限,如果成本上涨更快,那么必然出现反作用;再次,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物价上涨不完全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在衡量物价上涨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时,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若收入水平无法跟上物价的脚步,那又如何说明生活水平提高了呢?
在最后被问到物价上涨时其对政府所采取的措施的满意程度时,仅有2%的同学选择满意,45.1%的同学认为一般,31.4%仍然不满意,21.6%的同学非常不满意。没有人选择非常满意。也就是在当代大学生眼中,对政府所采取的稳定物价的一系列措施并不是那么满意。原因或许是政府采取的措施还未能见到效果,或许是采取的措施确实差强人意。
这次调查反映出了几个问题。一是,物价上涨对大学生确实有一定影响,对于大学生,日用品价格的上涨对总体支出与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二是,收入增加与物价上涨没有同步,前者上涨慢于后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三是,在高素质人群中,对于政府所采取的稳定物价的措施并不十分认同,稳定物价更好的政策与措施有待出台。
5.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 篇五
一、大学生就业和大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知识经济创新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个层面上,这些素质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都有得到程度不同的体现,但也存在某些不足。大学生的就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人们首先注意到的当然是就读的学校,其次是所学的专业,第三是大学生本人的学习成绩和经历。但是,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对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对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工作业绩,单位调整和个人发展状况影响极大,这就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社会需要综合素质良好的大学生
(一)职业发展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社会职业的变迁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动荡,分化,重组的局面,新的职业种类层出不穷,传统职业的消亡和迁移方兴未艾,而且,这种反展变迁的态势还将继续下去。如今,信息产业异军突起,传统行业的变动,重组以及新兴的行业的出现和兴起,将为社会提供更多新的就业岗位。这就使大学生就业时,出现了与过去的大学生毕业分配时前所未有具体情况:一是专业完全对口的岗位越来越少;二是职业变动的可能越来越大;三是行业特征不像过去那么鲜明;四是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新周期加速,复合程度提高,这些特征,将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四肢的要求空前提高。
(二)市场经济反展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反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初步建立;市场环境逐步有序;由于形成了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于企业经营的影响愈来愈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比讯遵守国家法律,遵守市场规则,强化为顾客服务的理念,重视产品的科技人文内涵。这些,使得用人单位在聘用员工时掌握的标准从单纯注意专业变化为注意综合素质。例如,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要进行面试,在面试中,主试人通常提的问题有:“你 为什么要应聘这份工作”“你择业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你觉得你愿意进我们公司吗 为什么”“你能为我们作些什么贡献呢”“你 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资格干这项工作吗?你觉得自己干这项工作是大材小用还是小材大用”“请谈谈你的工作经验,好吗”这些问题的潜在答案,绝大多数是反应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理想,信念,境界,人际关系,特长,爱好,心理素质和工作经验等等。拿工作经验来讲,大学生普遍从学校到学校,还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创业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和学生干部工作得到等等,对于应聘成功有积极作用,而这些都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证据,调查报告《关于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报告》。可见,用人单位是非常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
(三)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一方面使毕业生在就业中有选择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中也有自主权。这就形成了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用人单位为争夺理想人才而进行的竞争;二是毕业生之间为争夺理想职业而进行的竞争。据报道,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复合型,双能型,创新型,外向型,经验丰富型,技能型和学习型人才较受欢迎,要成为这些类型的人才,必然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些什么内容,我认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健康,智力,心理,道德,角色五个层面上。这五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康素质包括大学生的体力,精力,耐力,毅力等生命指标,同时还与智力,心理,道德,角色诸因素相联系;智力素质体现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的广博等方面;心理素质包括大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道德素质包括大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机结合;角色素质包括大学生的角色规范,角色认同,角色适应,角色整合诸方面的素质。
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优势,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比较大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特点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项目,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增长知识,完善人格,增加文化素养的轨道上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工作经验积累,工作能力培养的重要一环,应在可能条件下,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如勤工俭学,大学生创业等,使大学生学用结合,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有和英雄一样的使命---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传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自觉担负起挑战,敢于迎接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挑战……
发展与进步是我们的现在,是我们大学生不同与任何人的现在,一切美好从我们开始,一切希望从我们这里点燃,一切梦想从我们这里生起,明天从今天的手中交替,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中崛起,我们从祖国的呵护下成长,我们从知识中走出来。一个普通人,无论怎样生活,素质是一个人生活的基础,好比尊严,比生命更可贵,那么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人类骄傲的资本,至少在现在。我们要好好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必备什么样的综合素质,应该怎样做才能符合标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中国是我们家,一个有爱国心的人才会活的幸福,为了祖国富强,团结,为了我们的下一代,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的团结,和平,安全,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使命,一辈子。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在一个大的集体里要多给集体作好事,为同学服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我们的这个家庭的明天奋斗,直至所有。对社会我们是一个优势群体,常为社会献爱心,扶老携幼,公益活动要成为自己的一个课题。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学习是我们来到大学的第一任务,在学习中要做到多思考,动脑,要和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讨论研究,因为知识没有绝对谁是老师。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在学校要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班级工作要尽职尽责,因为只有在许多的磨练中我们才会更坚强;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我们要多帮助自己身边的人,遇到难题大家一起想办法有了困难大家齐出力,对于那些损害他人的事、不但自己不要做,还要制止自己身边的人也不要做。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待他人、我们要真诚,对待事情我们要负责任、守信用,说到做到,当我们犯了错误一定不能掩饰,也不许掩饰; 要知道诚实守信最光荣,见利忘义最可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对领导不满的辞职报告 篇六
您好!
首先我很感谢在我刚刚来到这个陌生城市的时候,举目无亲,没有工作,是您收留了我,让我来到工厂工作,并预付我一个月工资,让我在生活上感受到了更多的关怀,直到现在我想起当时的情景的时候,我都很感动。
不过在工厂工作了一年后,我慢慢的感受到了我们工厂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发现我已经慢慢的适应不了工厂的一些事情了,我想既然我们曾经关系很好,没有必要变坏了。为了不使我们的关系变坏,也为了给彼此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我想我还是选择离开吧。
在私企干了这段时间,我非常了解老板之辛苦,老板也很难,所以我有利益上的不满从来不说。当我无法忍受的时候,就辞职。来到这个新环境,开始感觉还不错,真是想好好干下去。事实上也是如此,这是我来这里的第一份工作。我以为,跟随一个英明果断、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打工,我才有发展和前(钱)途。但我觉得有些事情不得不说给你听(我不说没有人会这么详细的说给你,这也是我要辞职的一个原因):
领导要敢于拍板,做事不可拖拖拉拉,员工解决不了的事找老板是理所当然的。
1、用对了人。为什么现在用人单位就是在”挑三捡四”,他们是惟恐用错了人。一个曾经在这里做攻牙的人,就这样当上了小主管,当然有人不服气了,这么说可能是他们都没发觉“小主管”的能力和优点吧。就拿我为例子,一开始咱们也没确定我的具体工作职责(难道我是不知好歹?),这让我很盲目,以至于我所做的工作与我来工厂预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想你至今也不知道我擅长的是什么,我喜欢什么工作、厌恶什么工作。我只能默默的按您的吩咐去做好每一件事。
2、要讲公平。同样在大车间里工作,为什么有的人会平白无顾的加薪?而那些拼命干活的人却没有?难道说她们是笨蛋,不会做面子?这对别人是不公平的,你怎么能够留住人心呢?这种小把戏完全是个人行为,而不是企业行为。
3、用个人行为来管理公司,认为公司是我的,管理公司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公司管理得一塌糊涂,全凭一个人说了算,狭隘的私有财产心理在作怪,典型的小农经济思维方式。对于工厂来说,也是同样道理。
4、我比较喜欢自由的工作,没有束缚,喜欢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贵厂不适合我。工厂像个小作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安全感,大家在一起有混的感觉。无论以前怎么辉煌,至少现在厂里缺少大气。
5、看准侧重点。对于一个五金加工厂来说,哪个部门最重要?或许咱们的想法不同,但经了解,应该是抛光的吧。这个部门出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销售量,所以说这个是首先应当重视的。其次就是压铸了。再者就是手工部,可以说随便拉来一个人,都可以去做手工。在今天这个竟争异常激烈的商场上,我们必须把产品做好做精才是唯一的办法。自然会提升。这就是所谓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话倒是这么轻松的说出来,但最重要的,还是您得亲自出马,让他们做好,在这种状态下,你还让别人管,根本不靠谱。
6、善于出谋划策。一个企业的领导,他的管理将直接关系到所在单位的发展前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厂可以说是一盘散沙,说句夸张点的话,有些人就是在”勾心斗角,你死我活”!在这种工作氛围下,大家的工作能做好吗?真没劲!您就能这样不闻不问?
总之,今次,我之所以在这做了不足一年便提出辞职,是因为工厂给我的发展空间有限。而且自己表现出的能力,你不是很欣赏,或者说我根本没多大能力。
1000元月薪,你也许能够找到比我好的职员,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仅仅靠这1000月薪就可以留住一个员工的心。本来现在就是一个双向选择、互炒鱿鱼的时代,少了谁企业都照样运转。最后感谢您对我的载培,给我这次锻练的机会。
在我即将离开的时候,作为一个曾经你的员工,也作为一个朋友吧,我希望您能够改变你的管理风格和经营模式,我想工厂的将来一定会更加的美好。不会像现在一样,经营不是很好,而且发展前景不是很好。
我的离开不会给我们工厂带来任何的损失,这一点自知之明我还是知道,毕竟现在能人很多,而像我这样的平凡人也有很多,离开了我工厂再正常不过。
最后祝愿我们工厂的生意越来越好!也祝毕总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对领导不满的辞职报告2尊敬的领导:
我一直以来不得不忍受你的自大无趣,令人憎恶的唠唠叨叨。你的许多行动像魔鬼一样可怕。你的声音真像一个坏了的喇叭。不停地唠叨让人昏昏欲睡。如果你是辆汽车你的气囊会爆开,你总是装做十分忙碌。但你只是靠说才当上的头儿,你乐于下达的紧急的、没完没了的指令,比一部好莱坞电影还长。我常常奇怪,它究竟是有个结束还是永远没完?我不会再给你打扫东西。有太多的东西让我憎恨。你五颜六色的帽子和毫无品位的裙子。
你的香水味让我想起了鱼饵。我将不再保持沉默。看你责骂你的下属,你的言行极其粗鲁。你是个自恋的女王,整天无事可做。我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的行动。我要离开了,再见,我不干了!我写这个就是为了告诉你。我要走了,我要到一家更好的公司去了。你再也不可能找我做你的工作了。赶紧另外再务色一个人吧,我知道你会怀念我的,因为只有我才知道怎样做这里的一切,我花了一年多学会了原来要四个人做的工作。你现在只有两个礼拜,去找人来做这份工作,别忘了还要培训他们。
这之前我已经写了五回辞呈,每一次你都用加薪和空头的许诺把我挽留,但这一次你再不用许什么愿了,已经有一个职位在等着我呢。我期待着在新职位上与那些智慧的人们共事,我期待着那一天。我本应该说我会铭记这儿的一切,可是,可是我不能欺骗我自己。我还要提醒你,所有的员工都注意到,你在中午偷偷地溜走(即使从后门),换成我,我会把大多数时间花在公司,现在没人能够留下他们。
最后告诉你一个小小的不幸,两天之后你将面临一个考核,在我留下的公文里有36处小疵误,若是你能更正其中30处,我将恭喜你通过了审核。祝你好运吧,我走了,再见了,请批准我的个人辞职报告吧。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对领导不满的辞职报告3尊敬的xx主管:
您好。首先,我很抱歉。在您“哄”了上几天班后,我依旧向您提出辞职。但是,请您理解做为一个打工者的悲哀。我以为,做事就得为一个英明果断、具有人格魅力的老板做。
我到现在还没有毕业,自去年六月份高考后,就开始步入工作的领域。因此,我对工作中所遇到的不满很少说出来,只想把工作做好。所以,当初来时你告诉我待遇会比较低时我依然留了下来。在我来不久,主管您就将库房的管理交给我来做,而且很耐心的教我应该怎样去做,这使我很感激你的信任。因此,后来一段时间里,尽管我也极不满公司很多做法,我却没有一起闹。
工作一段时间我就觉得,这样如同小作坊般的工厂一开始就没有做好管理的方案。很多该管的事不去管,却在一点点蝇头小利上大作文章。说真的,从没见过甚至听说过有哪个公司的老板会时不时的守在门口等待看员工打卡。明明是一次性使用的手指套,却反反复复要员工使用,我不知道这样的节约是不是节约得过分了些。
另一方面,我感觉整个公司即使有些东西定制了明文制度,可作为老板本人都没有自觉去遵守。他认为自己是领导他就代表正确,他代表正确我们就必须听他的话惟命是从,公司管理可以说是随心所欲,公司管理得一塌糊涂,全凭他一个人说了算,狭隘的官僚心理在作怪,典型的小农经济思维方式。作为一个老板,就得在员工面前拿出自己的魄力、展示自己的魅力。可是,我在公司做了这几个月,居然只有这一次见过公司按时发出工资(当然,如果没有这次的“闹”,不知道会不会有这个仅一次)来,在库房做到现在,听见过老板说过N多次买点料的桌子,至今也不知道在哪儿……诸如此类的例子太多了,数不清了……
尽管我才离开学校不久,我亦知道,本来现在就是一个双向选择、互炒鱿鱼的时代,少了谁公司都照样运转。
堆积很久的想法之所以没有吐露,不是所谓的为了公司着想(我很清楚自己,我没那么伟大),全是因为主管您个人。毕竟,打工时,谁不希望自己有个“好”一些的上司呢!不过,话说回来,毕竟在公司,您也只是打工者。公司为什么,不是您的呢!
如今,公司像个小作坊,大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也全然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我想,再靠主管您个人的人格魅力,也还是不能使我定下心来做事。如此,主管,我只能再次向您申请辞职了。(余下半个月时间,我会尽职做好工作,亦愿公司不会对我有任何的不满与担忧)
我辞职对公司不会有任何影响,高手有的是,祝愿公司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对领导不满的辞职报告5尊敬的领导:
您好!
曲指算来,我到公司已有8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我的工作算不上尽善尽美,但在您的信任与支持、同事们的帮扶、自我严格要求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凭心而论,既然加入了这个团队,我就打算好好干下去的,可经过慎重考虑,最后还是决定离开。在私企干了这么久,我非常了解老板之辛苦,老板也很难,所以我对利益上的要求很少说。但还有一些让我做出辞职决定的其他原因:
1、我比较喜欢自由的工作,没有束缚,喜欢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公司不适合我。(客户太至上)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向客户说不的,提出我们自己的想法和客户友善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客户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很多时候一个稿子改上几十次,即使我们知道这样改并不好!但我们还是按客户的意思不断修改,在这里我真的没有感觉到广告人身上的叛逆气质,我不想这样工作下去。
2、有些琐碎之事,个人觉的管的太细了一些,作为最高领导的您要做的是一些比较重大、决定公司发展的事情,而不是整天盯着下边的员工,这会让您的员工感觉非常不舒服。例如,今天谁又出去了,怎么又迟到早退啦,这个位置应该给谁坐。小事虽小,可真的是会影响到你在我们心目中领导的形象。
3、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加班需付加班工资。可能有些4a广告公司确实没有加班补贴但他们在其他方面远远已经贴补了加班的费用。但我们公司的规定是,加班是没有加班工资的,但迟到却是要扣钱。罚的比奖的多,是否缺乏公正呢?也许您认为,只要工作有效率,员工完全可以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但在我们公司,加班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认为,不能光看工作时间,能不能完成工作要让人有自觉性,何必非要拿上下班打卡来衡量呢?
4、三险一金,是国家规定需要为每个员工办理的。最初,我以为公司会把保险的事情尽快跟我们办好,但这件事情却一拖再拖,不了了之,我来了八个月都还没有给我答复,这样失言我也感到很失望,怎么能够留住人心呢?这种小把戏完全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公司行为。
5、八个月来,我就像个电脑操作员,基本没有做什么有创意的作品,做了很多没有意义和受累不讨好的工作。浪费了不少时间,却没有完成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所做的工作与我来公司预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想你至今也不知道我擅长的是什么,什么样的工作才能最大发挥我的能力?什么样的工作让我停滞不前?
祝愿公司兴旺发达!感谢李总、李经理。感谢每位同事!
我将于3月15日正式离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将手中的事情交接妥当。我对公司确实是诚心诚意,希望您对您的员工也诚心诚意。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7.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 篇七
宅文化是指一种现代流行的热衷于待在家里的文化浪潮,是一种在全球化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亚文化现象,它产生于现代政治交流密切,经济繁荣发展的形势下,以消费文化的一定发展水平为前提。宅文化是一种超越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的新型社会关系,也是个人化消费社会的一种象征。
在九十年代之后,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各沿海城市的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宅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的迅速传播,是因为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为其创造了生存的良好土壤。
在中国,宅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长期以来一直饱受误解与非议。宅文化是外来文化,难免受到中国主流文化的排斥,而且现在中国大多断章取义,根据宅文化中“宅”的字面意思进行解释,认为宅文化其实就是家里蹲的意思,对人对社会没有好处。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希望通过对宅文化的研究,将宅文化自身所具有的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皆呈现在大众面前,让社会大众可以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待宅文化。同时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对御宅群体有所启发,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利用宅文化发展自己。
二、宅文化的影响
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和对以往资料进行查阅,我们得知宅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蔓延开来,那么这种文化迅速传播的影响是什么呢?对此,我们小组从社会产业发展、身体健康、学业就业等多个方面探究了宅文化影响的利与弊。我们不得不说,宅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于当代大学生乃至于当代社会的影响是双方面的。
1、宅文化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1)宅文化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在接受我们调查的同学中,59.47%的同学认为宅文化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且在当代大学生“宅”的表现中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宅”的表现均为从事娱乐活动,运动量大幅度减小,这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其中包括身体出现免疫力下降、失眠、乏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宅文化的的不断发展与大学生体质整体下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另一方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部分大学生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以及错误言论会严重影响大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宅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2)宅文化会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带来困扰。很大一部分同学由于长期生活在“宅”的状态下,导致自己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使很难融入到集体中。即便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可以方便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但是我们也不可能与素未谋面的人交朋友,因此,不利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在存在或多或少“宅”现象的大学生群体当中,66.39%的同学为性格内向型,性格内向的形成过程也会或多或少受到宅文化的影响。由于长期宅在自己的世界,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宅男宅女易形成孤僻和自闭的性格,不愿与外界交流。长期宅居导致个体无法对人际关系以及种种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于是逐渐无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人际互动,从而导致社交障碍。突出表现是宅男宅女们总是保持“沉默”,不愿也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流,由于长期缺乏与外界和他人的沟通,很多宅男宅女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一基本社会技能,因此,当他们需要真正进行沟通时,就会出现不知从何说起,不知从何做起的情况。在接受调查的群体中有近七成的同学每天只有不到5小时的在外活动时间,他们其余的时间都会自己待在宿舍或者是家中,这大大减少了他们与其他人面对面的交流,使自己的交际能力逐渐下降,交友范围明显缩小,长此以往造成朋友圈萎缩,大大限制了学生与外界的交往,从而使自己难以融入集体中。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44.60%的同学认为虚拟世界对自己的吸引力更大,沉迷于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无法自拔,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以玩电脑度日,整日沉溺在网络聊天、发帖、看电影、打游戏中。过度关注媒介中的虚拟世界,却逃避现实中的真实世界。虚拟世界与现实的矛盾会给个体造成持续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现实事件中出现逃避、沉默等行为表现,然后更加依赖于网络,最后导致逃避现实中的一切,在虚拟世界去寻找并满足自我的心理需要,从而逐渐脱离了社会现实。
3)宅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52.63%的同学认为宅在家里或宿舍里会影响学习。对于“宅”的原因这一问题,有近一半的同学表示他们面对网络的吸引,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去学习;在“宅”的表现上,也有近七成的同学表现为上网从事娱乐活动,大大占用了学习的时间,对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大部分同学只是通过网络“百度”的方式获取答案,并非自己通过思考得到的知识,记忆不深,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质量。
2、宅文化对大学生的有利影响
1)宅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培养个人兴趣,实现个人价值。一大部分大学生受到宅文化的影响,更倾向于在一个较为私密的空间里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调查中,28.36%的同学表示喜欢在比较安静的独立的空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也有利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2)宅文化对大学生就业会产生有利影响。首先,宅文化促进了大学生技能的进步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在关注网络的同时,得到更多充分接触办公软件以及简单的视频、图片制作软件的机会,
电脑操作水平大幅提高。这就使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多了一项技能,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宅文化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在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27.99%的同学表示在上网浏览信息时更多地关注的是就业创业信息,可见,随着网络招聘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逐渐转变,网络为大学生了解就业创业信息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最后,宅文化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向。在当今中国,随着SOHO一族(即自由职业者,指的是脑力劳动者或服务提供者,不隶属于任何组织,不向任何雇主做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表示更愿意在自己的指导下找工作做,在家中工作。自己雇佣自己其实就是国人受宅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现象。在我们的调查中,48.25%的同学希望过上这种自己雇佣自己的生活。
3、宅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我们总是将研究目光关注于宅文化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影响,这样目光显得有些短浅了。宅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大学生,同时对社会经济也有极大影响。宅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很多经济领域的发展,其中包括快递、外卖、网店等诸多行业。而数量庞大的御宅族,正是这些产业的消费人员,是这些产业发展的基础。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参加调研的78.47%的大学生表示经常网购或者定外卖,同时我们对于一些快递收发站的工作人员以及外卖配送人员进行访谈,得知网购使得这类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这其中最典型的为外卖产业,虽然急速发展,但仍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宅文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ANCG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宅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阶段,巨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宅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潜力超乎想象。据网络统计,某部网络小说点击量达到了1.95亿人次,人气旺盛。在2015年,国内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1131.58亿元,同比增长13.16%。与此同时,ANCG产业之间也互有联系、互相促进。近年来,小说改漫画、漫画改动画、漫改剧等现象屡见不鲜,宅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体系,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三、结语
我们希望通过对宅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影响的研究,使大学生对于宅文化形成一个更加客观公正的认知,全面认识宅文化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消除对宅文化的偏见,利用宅文化的积极因素,摆脱宅文化的消极影响,改变宅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全面发展自己。同时,国家和社会各界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采取一系列措施发挥宅文化有利影响的一面,并对宅文化的不利影响予以遏制,真正做到趋利避害。
摘要: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越来越高,不少外国文化传入中国,并对国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宅文化就是一种对国人影响巨大的外来文化。
关键词:宅文化,大学生,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蒋晓丽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论[D].成都:四川成都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文迪.“宅系”网络语言的传播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王申.御宅现象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4]王甍.“御宅”词源释义及宅文化之演进[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5]梁媛园.大学生“御宅族”现象调查、成因分析和高校辅导员的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5(8)
[6]谭祖雪、周炎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8.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 篇八
本其主要撰稿人:王肖婧
当下的管理学领域依然活跃着的大师,多数是管理咨询专家,而约翰·科特似乎与众不同。作为哈佛商学院的终身教授,他始终处在学术研究的前沿。但是,他又不是那种皓首穷经的学究,在他身上绝看不到书呆子气。他从事理论研究,但不沉迷于纯粹的理论推演,其基本研究方法是案例调查和分析,所以又同商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组织变革研究的领军人物,科特身上的学院色彩与商业气息同样浓厚。他的理论,在领导领域尤其是在组织变革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却并不枯燥呆板,因而也拥有大量读者。读他的书,人们很难区分它是学术专著还是通俗读本。
9.因对领导不满的辞职报告 篇九
如今,公司像个小作坊,大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也全然没有了工作的积极性。我想,再靠主管您个人的人格魅力,也还是不能使我定下心来做事。如此,主管,我只能再次向您申请辞职了。(余下半个月时间,我会尽职做好工作,亦愿公司不会对我有任何的不满与担忧)
我辞职对公司不会有任何影响,高手有的是,祝愿公司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辞职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因对领导不满的辞职报告范文篇3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曲指算来,我到公司已有8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我的工作算不上尽善尽美,但在您的信任与支持、同事们的帮扶、自我严格要求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凭心而论,既然加入了这个团队,我就打算好好干下去的,可经过慎重考虑,最后还是决定离开。在私企干了这么久,我非常了解老板之辛苦,老板也很难,所以我对利益上的要求很少说。但还有一些让我做出辞职决定的其他原因:
1、我比较喜欢自由的工作,没有束缚,喜欢有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公司不适合我。(客户太至上)很多时候我们是可以向客户说不的,提出我们自己 的想法和客户友善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客户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很多时候一个稿子改上几十次,即使我们知道这样改并不好!但我们还是按客户的意思不断修 改,在这里我真的没有感觉到广告人身上的叛逆气质,我不想这样工作下去。
2、有些琐碎之事,个人觉的管的太细了一些,作为最高领导的您要做的是一些比较重大、决定公司发展的事情,而不是整天盯着下边的员工,这会让您的员工感觉非常不舒服。例如,今天谁又出去了,怎么又迟到早退啦,这个位置应该给谁坐。小事虽小,可真的是会影响到你在我们心目中领导的形象。
3、国家劳动法明确规定,加班需付加班工资。可能有些4a广告公司确实没有加班补贴但他们在其他方面远远已经贴补了加班的费用。但我们公司的规定是,加班是没有加班工资的,但迟到却是要扣钱。罚的比奖的多,是否缺乏公正呢?也许您认为,只要工作有效率,员工完全可以在上班时间完成工作,但在我们公司,加班是无法避免的。所以,我认为,不能光看工作时间,能不能完成工作要让人有自觉性,何必非要拿上下班打卡来衡量呢?
4、三险一金,是国家规定需要为每个员工办理的。最初,我以为公司会把保险的事情尽快跟我们办好,但这件事情却一拖再拖,不了了之,我来了八个月都还没有给我答复,,这样失言我也感到很失望,怎么能够留住人心呢?这种小把戏完全是个人行为,而不是公司行为。
5、八个月来,我就像个电脑操作员,基本没有做什么有创意的作品,做了很多没有意义和受累不讨好的工作。浪费了不少时间,却没有完成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我所做的工作与我来公司预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想你至今也不知道我擅长的是什么,什么样的工作才能最大发挥我的能力?什么样的工作让我停滞不前?
就说到这里吧!!(我想我说的这些话是没有其他员工会跟您说的)我之所以在公司做了不足一年便提出辞职,是我觉的雇佣双方不适合,在公司我拿工资应该不算低,但我觉的自己也没有背负起应尽的责任,这也让我会觉的内疚,我希望我是能为公司带来财富和进步的,但我却没有做到,这样持续下去只是浪费时间,现在是一个双向选择的时代,我相信你会找到比我更适合这份工作的人。
祝愿公司兴旺发达!感谢李总、李经理。感谢每位同事!
我将于3月15日正式离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将手中的事情交接妥当。我对公司确实是诚心诚意,希望您对您的员工也诚心诚意。
此致
敬礼!
辞职人:
10.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 篇十
研究方向:调查大学生对在校入党的想法,对党史和党的精神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
研究价值: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们,行为的取向也会不同,甚至截然相
反。我们团队希望通过调查,一、了解大学生对党的认识,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并对此思考,找出产生那种思想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宣传党的优良传统与科学精神,凝聚共识,凝聚动力,培养新一代建设者。
二、引起广大学子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调动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为我国政治注入新鲜血液。
11.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偏远地区;学校领导层;管理观念
一、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现状
当下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教育条件相对差、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性,以及学校工作分配不合理等现象。其次,人口居住分散导致的学生上下学过程中安全隐患丛生,教师资源严重缺乏,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中年教师教育观念过于落后、陈旧,甚至教学“懒惰”现象频发,学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硬件系统配备不完善,学校评估中也并未被认真督导检查。致使当代青年教师对当下教育现状不忍目睹,故积极性不高,青年教师往往干满国家预期年限立即走人,或者考调到教育相对公平民主的学校。
二、农村偏远地区学校领导层管理观念现状
1.思想陈旧,年轻教师不适应
目前参加工作的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作为学校管理层,多数人年龄在40岁以上甚至更大,与年轻教师的代沟特别大。一方面,农村地区学校管理层的素质不是很高,学历也很低。另一方面,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也会出现工作上的漏洞,如,评聘职称、评优评先进、年度考核优秀等不规范性,再加上学校对青年教师在工作分配上出现严重超负荷等,导致学校管理层与年轻教师之间产生隔阂。此外,很多青年教师与学生之前并未有太大的思想观念差距,青年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示范力,和蔼可亲,学生也喜爱,这就是思想差距。
2.不思进取,坐等政策落地
对外工作中,很多学校领导不愿与地方教育局打交道,不擅长跟教育局要政策、要资金。在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能争取的资金、政策往往不去争取,认为自己即将离任或者认为学校发展受阻,不愿再费精力去对学校进行管理。此外,缺少对年轻教师提拔的想法,在工作中往往打压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一有事就忽悠年轻教师不懂政策,不懂教育法规。主要还是取决于管理层教师对当下先进教育理念是否贯彻执行与落实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并可以随之解决教师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
3.思想僵化,失去发展机遇
还有很多学校领导认为做好本校管理工作即可,不对学校进行多方位宣传与造势,对周边乡村辍学的学生采取放任不管的状态。对互联网和信息接收能力差,不能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致使教育思想观念严重落后。
三、如何转变农村偏远地区学校领导层管理观念
1.转变管理观念,以身作则
常言道,吾日三省吾身,作为领导层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管理上的问题,可以展开民主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要觉得被其他教师或同事指出自身错误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只有管理层敢于面对自身的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管理观念落后、思想僵化等问题。在每周或者每月例会上要增加对管理观念的议题,集思广益。通过广大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已有的问题要以身作则地去改正。
2.转变对年轻教师的错误印象,大胆重用
对待青年教师要以诚待人,经常与青年教师进行沟通,让青年教师感觉到自己在学校中的重要性,也可以让青年教师对学校管理方面提供建设性意见。只有勤沟通、多沟通,才能转变对青年教师的错误印象,多谈心,来增加与教师的理解,让年轻教师了解到管理层的苦处,也要让年轻教师明白学校管理层所作的原因。此外,要经常肯定青年教师的优点,对他们的不足也要正视,帮助其改正不足之处。这样就能促进教师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3.积极面对困境,迎难而上
学校管理层在面对困境的时候不能畏惧不前,要迎难而上。要抱着办法总比问题多的想法去解决问题,当学校出现一些不好解决不便解决的事情时,要及时找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要勇于与教育部门打交道。只有放下心中的“疙瘩”,才能把人民教育做得更好,才能让农村偏远地区教育得到本质上的发展。只有不愧对自己的“良心”,才能让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再上一个台阶。
4.解放思想,利用互联网抓住发展机遇
要及时利用互联网的崛起与党中央国务院对互联网+的政策,通过互联网来减少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通过互联网减少教育资源不平等所导致的师资力量落后等情况。通过互联网让教师学习到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校领导层学习到更新更符合本校情况的管理观念。同时,尽量要利用互联网对本地进行宣传,改变人们对当地的印象,吸引更多大学生、教师来农村偏远地区支教。
虽然中国农村偏远地区学校还有很多,在师资力量上和物质资源上达不到省市标准,但学校领导层应该努力克服偏远所带来的不利,从管理理念上进行突破。总的来说,农村偏远地区学校领导层一定要积极进行正确的管理观念上的转变,以身作则,大胆重用青年教师,面对问题迎难而上,紧紧抓住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机遇,从而给农村偏远地区带来教育上的光明之种!
参考文献:
李佳妮.加强和改善农村学校管理之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
12.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 篇十二
一、社会公正领导研究的兴起背景
社会公正是21世纪的主要议题。教育领域中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的讨论最初集中在课程、学校文化领域,新近的研究转向了教育领导领域。在1999年的美国大学教育管理委员会(University Committe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UCEA)大会上,马歇尔(C.Marshall)召集140名教育领导学者组成“社会公正领导研究团体”,受福特基金会资助致力于探讨社会公正教育政策、研究和实践。短短几年内,社会公正领导的研究突飞猛进,被墨菲誉为“当代教育领导三大主流综合范式之一”(另外两个是学校改进和民主社区)。它的兴盛根植于西方社会全球化和多元化社会背景,也是教育领导领域自身学术反思的结果。
近20年来,西方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新资本主义、新管理主义等新兴政治经济力量向教育领导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自由市场的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西方工业社会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加剧了全球竞争环境中的社会不公正状况,传统教育领导的知识基础、研究和实践都面临着社会公正议题的严峻挑战。“整个世界的教育政策都重新聚焦在学习上的社会全纳和社会公正上。社会全纳与社会公正已不再仅仅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它还要更多地吸收不同社会背景、教育背景的人进入学校和获得教育、经济上的成功”。[2]
社会公正领导的兴起也离不开广阔深厚的教育领导学术资源基础。传统的教育领导研究遵循实证主义范式,关注教育领导的角色、过程、任务、官僚制、决策等主题,诸如种族、性别、少数群体等公正问题被边缘化。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强调问责制、标准化测验的教育改革更与社会公正背道而驰。传统的教育领导不仅导致学校中少数群体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且丧失了教育领导的价值立场,使其降低为一种技术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管理价值论凸显,伦理和价值建构了教育领导的基本问题,对效率、问责制的关注退居其次。这种转型是一种深刻的学术反思,“在后行为主义科学时代中,教育管理专业传统的知识基础的合法性受到怀疑,相应的,建立在实证科学基础上的学校领导培训方式也受到质疑。在构建教育领导的新的图景中,社会公正、学校改进和民主社区成为重塑教育领导专业的三股重要力量”。[1]
二、社会公正领导内涵的多元化理解
社会公正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柏拉图,至今它的内涵仍非常复杂且缺乏共识。社会公正的概念运用到教育领导领域中,社会公正教育领导的内涵也呈现多样化的理解。
(一)批判-人文主义社会公正领导观点:结构视角
批判-人文主义立场既是建构性的,也是规范性的。这一流派认为社会结构是具有不平等性的人类社会建构,要通过激烈的社会变革消除社会不公正状况。教育领导领域中关于社会公正问题的许多讨论都采取了批判-人文主义者立场。例如,博奇(I.E.Bogotch)提出,现存的教育体制复制了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体系,学校领导要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行使权力,挑战所谓中立的、价值无涉的教育结构。[4]古德法博(K.P.Goldfarb)等人也阐释了社会公正与批判立场、制度变革之间的关系,“旨在培育和推进社会公正的学校领导应该识别现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目的不在于提高现行教育体系运行的效率,而是设想和建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5]概括起来,批判-人文主义者视角的社会公正领导基本观点是:第一,承认现代教育结构是价值负载的,它复制了社会的权力关系;第二,批判现存的教育结构中充满了不平等性,学生在学校接受了不公平的教育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业成就和社会经济成功上的“两极化”现象;第三,呼吁通过彻底的变革消除学校教育中的不公正现象。
(二)关注学生学业成就和社会经济利益的社会公正观点:结果视角
社会公正领导的结果视角聚焦于学生学业成就平等。学生学业成就低下被视为社会不公正乃至未来处于经济劣势地位的指示器,社会公正领导的首要目标就是改进学校教育过程,让那些处于边缘地位的少数群体学生,包括来自不同种族、阶级、语言、文化、性别,甚至是需要特殊教育的残疾学生,能获得与优势群体学生平等的教育结果和社会经济成功的机会。如基沃茨(S.Gewirtz)提出,社会公正领导的核心在于摧毁和颠覆学校中加剧边缘化和排他性的学校教育过程,支持和认同建立在尊敬、认同和同情基础上的学校教育过程。[6]由于社会公正和学业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些研究将学生学业成就测验视为检验社会公正领导的标准。例如,瑞斯特(A.F.Rieste)等人的研究就将少数群体的学生、社会经济地位不利的学生在阅读测验中取得高于预期的成绩,视为学校成功、社会公正领导从抽象的概念走向实践的标准。[6]但是,格瑞沃德(D.Gruenewald)提醒到,将社会公正与可测的学业成就联系在一起,容易误导政策制定者简单地将缩小学业成就差异视为解决社会不公正的手段,而不去深入分析社会和教育不公正的根源。[6]
(三)批判的社会生态公正视角:拓展的概念
批判-人文主义视角和学业成就视角都集中在学校教育领域内部,强调教育和经济利益公平。弗曼(G.C.Furman)认为,这种观点反映了深入美国人心中的文化和价值取向,即人类中心主义、个体主义和经济无限发展。[9]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它只关注人类系统内部的平等,没有看到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因此缺乏生态学的效度。人类社会结构的不公正和权力关系的不平等是造成环境恶化、资源殆竭、污染甚至是人口过剩的根本原因。在生态危机丛生、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社会公正的内涵必须扩展到社会生态公正的领域。例如,博沃斯(C.A.Bowers)最早提出了生态公平理论(theory of ecojustice),旨在整合4个教育和政治目标:①理解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的相互关系;②解决环境、种族问题,包括地理维度造成的社会不公正和环境污染问题;③复兴那些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非商业性的文化传统;④构建不破坏后代环境的生活方式。[10]沃瑞(C.Warren)提出生态女权主义(ecofeminisism),分析男性文化如何通过社会和生态掠夺(例如土地控制模式)造成女性和其他少数群体的边缘化和被压迫;[9]奥苏利文(O’Sullivan)的生态纪教育(ecpzoic age)提倡关心他物、重视多元文化价值的学校教育。[9]
三、社会公正领导的实践方式和行动策略
教育领导是一种实践哲学。社会公正是一种社会建构过程,如果社会公正领导只停留在道德讨论和价值倡导层面,而不能转变为校长推进学校乃至社会公正的积极行动,不能融入校长的日常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它固有的批判立场和社会建构特征。近几年,一些研究者,如泽哈瑞斯(G.Theoharis)[13]、布朗(K.M.Brown)[14]、麦肯锡(K.B.McKenzie)[15]等采取实证方式揭示了社会公正学校领导的行动策略。
(一)校长是社会公正的倡导者和实践家
不同的教育领导范式下,校长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传统的教育领导活动中,校长的主要精力用于处理学校的公共关系、经费、法律、人事等问题,对贫穷、语言、少数群体、特殊教育需求、性别、种族等问题缺乏关注。结果,校长掌握了许多学校管理知识、技术,却丧失了教育领导的价值立场,缺乏对导致学校不公正的教育政策和实践的批判意识。社会公正驱动的校长在日常的领导实践活动中,关注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造成的少数群体学生边缘化的问题,他们不仅具有在学校中推进社会公正的强烈责任感,而且有能力推进公正,创设更和谐、更公正的学校教育环境。
(二)首要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
提高处于边缘地位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是社会公正领导的首要目标。传统上,人们认为一个好的校长是效率专家,关注经费预算、人力资源等问题,学校管理技术清晰。但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学业成功和健康发展,其核心技术是教与学的技术。如果一个校长不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处于边缘地位的学生有机会接受平等的学校教育,获得成功,他(她)就不是一位好的校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正领导已经超越了传统上对好校长的认识,将学校领导的重心从效率回归到学生的学业成功乃至经济和社会成功层面。
(三)改进学校教育结构
过去,人们通常将学业失败归因为学生个体因素,但社会公正领导将其归咎于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的不公正性。传统的学校领导维持甚至加剧了不公正的学校教育过程和结构,那些处于特权地位的学生获得了更好的教育机会,边缘化的学生接受歧视性或者隔离性的教育计划,这显然有悖于学校教育的民主基础和全球化趋势。在一个学生和家庭日趋多样化的教育背景中,校长要真正成为一个有权威的学校领导者,必须重塑学校的权力结构,包括课程表、教育资源的使用、课程计划等。例如,提供个别教育方案、实施全纳教育、为边缘地位的学生建立学习档案等。改进学校结构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业成绩,而且抵制教育不平等;它不仅是教学上的转变,而且是一种道德行动。
(四)培养教师促进社会公正的专业能力
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一般不关注社会公正的价值和实践。“教师对社会正义、平等与不公、权力与压迫、财富与贫穷等问题保持缄默,就等于在宣传一个不真实的社会,并无形中妨碍学生理解其教育经历”。[4]在社会公正领导框架下,校长要帮助教师树立社会公正意识,培养他们与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沟通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具有促进每个学生学习的教学技能,而且要有公正的责任感,要采取批判教学立场,创设支持反思、讨论和对话的教学环境。
(五)建设包容性的学校文化,构建良好的学校-社区-家庭关系
学校是意义、信仰和价值荟萃之地,只改进教育结构而不重塑学校文化,社会公正就无法实现。社会公正领导致力于为每一个学生创建温暖的、安全的、更具包容性的学校氛围。学校要主动地走进社区、走进那些边缘化的学生家庭,吸收更多的处境不利的父母参与到学校管理活动中。建立合作性关系,共同表达对学生的期望,为学生提供机会和资源,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而且能改进学生、家庭、社区、学校的关系结构。
总之,社会公正驱动的校长在日常的领导活动中要从公正的视角检视学校的所有事情,并通过一系列积极的行动策略创建更加公正和公平的学校环境。从泽哈瑞斯对社会公正领导特征的8个维度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更深入的理解社会公正驱动校长的领导实践(参见下表)。
资料来源:Theoharis,G.Social Justice Educational Leaders and Resistance:Towards a Theory of Social Justice Leadership,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007,43(2):253.
四、社会公正领导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一)它体现了西方教育领导的范式转换和“文化复兴”
社会公正领导聚焦于平等、公正等价值和伦理问题,从较广泛的意义上讲,它是西方“道德领导”概念群的一个分支,是当代教育领导转型的一个侧面,这种转型就是关注学校领导的道德和伦理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道德目标。一些学者将社会公正领导的兴盛称为西方教育领导从实证向理解和批判、从事实向价值的范式转型。哈瑞斯(L.E.Haris)则认为这种转变更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复兴”。[17]
(二)它彰显了21世纪教育领导领域的人文-实践取向
教育领导的研究和实践不仅是科学的,理性的,更是实践性的和理解性的。前者以发现知识、改进实践、提高效率为目的;后者旨趣在于揭示问题、增进理解、获得解放。从批判-人文主义视角看,社会结构是具有价值性的人类社会建构,学校教育复制和加深了不平等的社会权力结构和主流价值体系。社会公正取向的校长批判和质疑现存教育结构,并采取积极行动创建一个更公正的学校教育环境。它以一种更具有关怀性的价值立场看待教育领导领域,表达了转向实践、获得解放的旨趣。在全球化和学校教育对象多元化的背景下,这无疑会成为21世纪学校领导研究和实践的主题和重心。
(三)社会公正领导研究的未来展望
公正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社会公正教育领导的探讨还将继续深入。综合泽哈瑞斯、布朗[18]、马歇尔[19]等学者的看法,社会公正领导的未来研究主题是:第一,拓宽现有研究领域,从对城市学校的关注拓展到对农村、城郊以及种族更加多元化的学校的社会公正领导的探讨;第二,进一步深入研究社会公正驱动的校长具有的批判性特征;第三,基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采取实证方式全面地分析校长推进社会公正的行动策略以及遇到的阻力;第四,深入到学校教育核心的教学过程和技术层面,探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变革;第五,系统的改进教育领导培训方案,实施以公正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培训方案,培养社会公正学校领导的意识、角色、技术和能力。
摘要:社会公正领导是当代西方教育领导研究的三大主流综合范式之一。它的兴起植根于全球化和多元化时代,代表了当代教育领导的范式转型。社会公正领导聚焦学校教育领域平等和公正伦理问题,并通过积极的行动创建更加公正的学校教育环境,以促进每个学生获得学业和社会成功。近几年,社会公正领导的内涵呈现多元化的理解,并发展起校长在学校中推进和实施社会公正的一系列行动策略。
【对当代领导人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08-29
当代大学生对台湾问题的看法调查问卷06-26
关于微信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调查心得07-02
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杰08-18
演讲与口才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11-13
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反思11-17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06-18
关于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08-05
浅析当代离婚现象调查报告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