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诗词、成语、名言(精选7篇)
1.关于战争的诗词、成语、名言 篇一
关于战争的诗句、名言、成语
关于战争的诗句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7、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8、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己亥岁》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1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7、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关于战争的名言
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3、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4、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5、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6、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7、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8、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9、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10、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11、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12、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13、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16、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17、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18、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19、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20、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21、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 东西(伯恩哈迪)
22、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23、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24、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25、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2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27、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28、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29、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30、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31、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32、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33、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34、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35、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36、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37、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38、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39、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40、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41、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42、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43、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44、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45、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46、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关于战争的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打草惊蛇、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余勇可贾。乌合之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 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圣诞夜休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他发生在1944年圣诞夜。
靠近比利时边境的德国亚尔丁森林区有间小木屋,住着一户人家,娘儿俩是为了逃避盟军轰炸才躲到这儿来的。
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母亲慌忙吹熄蜡烛,打开了门。门外站着头戴钢盔的士兵,身后还有一个人躺在地上,血染红了雪。其中一人操着听不懂的语言,母亲马上知道他们是美国兵——德国的敌人。
美国兵不懂德语,母子俩又不懂英语,幸好双方都能讲几句法语,母亲瞧着那伤得很重的美国兵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两个美国兵一个叫杰姆,另一个叫洛宾,伤兵叫哈瑞。他们与自己的部队(第一军)失散了,在森林里乱闯了3天,饥寒交迫,走投无路。
母亲吩咐儿子:“去把赫尔曼捉来,还要6个马铃薯。”赫尔曼指的是那惟一留着的公鸡,本来打算等被征去当民防消防员的父亲回家过节时一同享用的。
正在布置餐桌时,又有人敲门,这次,门外站着4个德国兵。
儿子吓得浑身不能动弹,因为窝藏敌军是要作为叛国罪论处的。母亲虽然也害怕,可还是镇静地迎上去,说:“圣诞快乐!”
“我们找不到部队。能在这里休息一下吗?”带队的下士问。
“当然,”母亲说,“还可以吃一顿热饭。可是这儿还有三位客人,你们也许不会把他们当作朋友。我们要过圣诞夜,不准在这里开枪。”
“是美国兵吗?”
“听着,”母亲严肃地说着,“你们,还有里面的几个,都可以做我的儿子。今夜,让我们忘掉这回事吧。”
4个德国兵一时呆住了。母亲拍了几下手:“话已经说够了,请进,把枪支放在屋角的柴堆上,该吃晚餐了!”
德国兵恍恍惚惚,听话地放下了全部武装,美国兵也照样做了。
德国兵和美国兵紧张地挤在小屋里,表情十分尴尬。母亲神态自若:“这下,赫尔曼可能不够分配了,快去再拿些马铃薯和燕麦来,孩子们都饿坏了。”
当儿子从储藏室回到屋里,发现一个德国兵正在检查哈瑞的伤口,不共戴天的仇人仿佛成了一家人。这种奇特的休战持续到第二天早上。母子俩用两根竹竿和仅有的台布制成一副担架,让哈瑞躺上去,随后把客人们送出门外。德国下士指着地图指点美国兵怎样走到自己的防线去。然后,互相握手道别。母亲激动地说:“孩子们,但愿有一天你们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上帝保佑你们!”
德国兵和美国兵朝相反的方向走去,消失在白茫茫的森林里。
2.关于战争的成语 篇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 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硝烟弥漫、士饱马腾 劳而无功功成不居,散兵游勇,勇猛精进,进退失据,出奇制胜,壁垒森严,严阵以待。
短兵相接 全军覆灭 远交近攻 攻其无备 功败垂成 解甲归田 战天斗地 养精畜锐、锐不可当 当头棒喝 舟中敌国 枪林弹雨 速战速决 决一雌雄 盘马弯弓 弓折刀尽 尽忠报国 国士无双 干城之将 将机就机 草木皆兵 兵连祸结 四面楚歌 歌功颂德 箭在弦上 马革裹尸 金城汤池 马仰人翻 用兵如神 因敌取资 欲擒故纵 纵虎归山 发号施令 弹尽援绝 剑拔弩张 兵不由将 将计就计 计无所出 出生入死 勇往直前
调虎离山 知难而退 挥戈反目 片甲不回 弹尽粮绝 声势浩大 坐观成败 败军之将
将伯之呼 寡不敌众 大敌当前 十围五攻
描写战争的谚语、格言警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骄兵必败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不战而屈人之兵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不想当军官的士兵就不是一个好士兵-------拿破仑 中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外国泊来品 ”谁想要和平,就必须准备战争“
“战争让女人走开。”
谁要想命令别人,就必须先学会服从(德国)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毛泽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 一切行动听指挥
毛泽东
人不犯我,人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反人
毛泽东 从来没有和平时期,只有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时期(李胜华)。
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
3.关于战争的诗词、成语、名言 篇三
第一部分 名言警句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则说: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1—2题 1.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A.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肯定了物质的运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夸大了物质的绝对运动 2.克拉底的观点()
A.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B.正确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C.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肯定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相充满魅力.”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这句话是一个()
A.唯心主义命题
B.乐观主义命题
C.悲观主义命题
D.唯物主义命题 4.上述这句话同时启示我们()
A.一个人要成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要坚持物质的决定作用,从自己的思想出发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基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据此回答5—6题 5.从哲学上看,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指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6.上述陶行知先生这句话告诉我们()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某同学认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老师认为 “近朱者未必赤,近黑者未必黑.”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中该同学()
A.看到了外因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作用
B.夸大了内因的决定作用
C.承认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确认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8.根据上述材料,该老师()A.否认了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影响 B.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惟一因素
C.认为外因和内因在事物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 D.认为外因和内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奕富,此为真富”据此回答9—11题 9.上述观点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属于()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辩证法 10.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种观点主要说明了()
A.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B.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C.我国目前的生产水平较低 D.我国贫困人口仍然较多 11.这种富裕观说明的哲学原理是()
A.贡献和索取是密切联系的 B.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统一的 C.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 D.理想与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古人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据此回答12—13题 12.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A.在一定条件下, 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难易转化是必然的,难会变易,易会变难 C.矛盾是既对立又排斥的统一 D.认真学习,不懂的知识便懂了.13.上述材料主要坚持了()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统一的观点
“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 “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到.”据此回答14—15题
14.这两句名言共同反映了()
A.发展变化的观点 B.矛盾特殊性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矛盾普遍性的观点 15.这两句名言的区别在于()
A.前者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后者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统一 B.前者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统一,后者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对立
C.前者强调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后者强调了矛盾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前者强调了抓主要矛盾,后者强调了 矛盾的主要方面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据此回答16—17题 16.“实践是知识的母亲”强调了()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知识对实践有正确的指导作用 C.实践与知识二者同等重要 D.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7.“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强调了()
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 B.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C.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正确指导 D.实践是人类特有的能动性的活动
雷锋的人生有价值,就在于他把 “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焦裕禄的人生有价值,就在于他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徐虎的人生有价值,就在于他做到“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吴金印人生有价值,就在于他 “扑下身子,一门心思为老百姓谋利益”.据此回答18—19题
18.上述四位英雄模范的人生价值体现了()
A.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利益 B.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D.远离金钱,反对享乐主义 19.从上述这四位典范的身上,我们应得到的启示是()A.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就不能讲个人利益
B.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从事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 C.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多为他人创造物质财富
D.要使自己的人生放射光芒,必须为社会.为人民多做贡献
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和剧作家歌德说: “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据此回答20—21题
20.歌德的这一思想表明()
①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 ②个人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 ③个人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 ④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和条件 ⑤为社会做出贡献是自我价值的基本标志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21.对上述两个“价值”的认识正确的有()
A.前后两个 “价值”的内涵和外延是一样的 B.前一个指人生价值,后一个指社会价值 C.前一个指自我价值,后一个指社会价值 D.前一个指精神价值,后一个指物质价值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辛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据此回答22—23题
22.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名言告诉我们()
A.只有抓住机遇,才能促成事物的质变 B.应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应把内因与外因有机结合起来 D.盾是普遍存在的 23.从人生观角度看,上述名言说明()
A.理想的实现离不开阶级斗争 B.理想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C.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D.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要付出辛勤劳动 “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据此回答24—25题 24.对真理认识正确的是()
A.真理是科学理论 B.真理是被实践检验了的正确认识 C.真理是理性认识 D.真理是绝对正确.永恒不变的认识 25.德国诗人莱辛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说: “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据此回答26-27题
26.对机遇的认识,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机遇是内因,个人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B.聪明的人才会有机遇 C.机遇是幸运,意外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D.机遇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27.“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是因为这种人()
A.具有其他人不可比拟的天赋 B.具有其他人没有的优越条件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抓住机遇 D.面对失败,毫不气馁,从而特别有机遇
寓言大师克雷洛夫说: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是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据此回答28-29题
28.这一比喻告诉我们()
①理想与现实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理想可以转变为现实 ③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 ④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有相对的独立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从上述材料看,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
A.理想源于现实,也等于现实 B.现实高于理想,理想也可以高于现实 C.理想不等于现实,也不能转化为现实 D.理想源于现实,也可以转化为现实
3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31.“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一俗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意识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②一切事物都不信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 ③人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 ④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物质第一性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32.“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行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 培根说: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据此回答33—35题 33.培根的这句话是说()
A.原因和结果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相互转化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决定着办事情能否成功 34.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双重性 C.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D.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35.从培根的这句话我们应得到的启示是()
A.坚持适度原则,防止向坏的方面质变 B.树立坚定信念,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C.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D.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3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正是生物基因作用而产生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这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直接联系着的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37.“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把双刃剑,在为人类发展提供动力之时,也为人类制造更大的悲剧提供了条件”这句话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38.“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39.旗帜的问题至关重重,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正确的理论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意识对事物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则起促进作用 C.正确认识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对实践起重大指导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40.“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飞落玉渊长”边诗句主要说明()A.量变是指事物数量和程度上的不显著的变化 B.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个实实在在的过程
D.量变总能引起质变,只要有量变就一定有质变
4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包含如下哲理()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4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代辛弃疾的这句词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C 6.A 7.C 8.C 9.D 10.A 11.C 12.A 13.C 14.C 15.C 16.A 17.B 18.C 19.D 20.C 21.C 22.B 23.D 24.B 25.C 26.D 27.C 28.A 29.D 30.B 31.D 32.B 33.C 34.D 35.B 36.D 37.D 38.B 39.A 40.B 41.A 42.A
第二部分 名言哲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 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②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
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靠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
①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②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④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⑤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
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 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 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②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 ③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④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 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金钱和人生价值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D.个人与他人、社会 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
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⑵⑶ B.⑴⑵ C.(1)(4)D.(3)(4)
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1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
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 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4.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体现了()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 B.外因对事物发展是不可缺少 C.在事物发展中,内外因同等重要 D.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15.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这些千古名句主要告诉我们()
A.忧患与安乐、逸乐与灾祸是矛盾的 B.要反对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
C.享乐主义具有危害性,应该反对 D.必须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应该先前看 16.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⑴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连续性 ⑵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即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 ⑶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
⑷否认了事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观点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⑵⑶ 17.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A.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双方是根本对立的 C.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18.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9.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就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重视量的积累
20.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这主要说明()A.美与恶都是主观自生的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美与丑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1.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他的观点()
⑴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⑵在认识理论上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⑶批判了那种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感性的活动的观点 ⑷肯定了人的抽象思唯能力和预见能力 A.⑴⑶ B.⑵⑷ C.⑴⑵ D.⑵⑶
22.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的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23.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之中 B.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并不存在界限 C.必须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D.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 24.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它告诉我们认识论的道理是()A.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B.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C.信言是否美,美言是否信,关键要看言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其中包含的哲理有()(1)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2)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1)(3)(4)B.(2)(3)(4)C.(1)(2)(3)D.(1)(2)(4)26.“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轻重、大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B.事物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轻重、大小事无条件地相互转化 D.量变与质变存在根本区别 27.孔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有()⑴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 ⑵矛盾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⑶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⑷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⑶⑷ D.⑵⑶⑷ 28.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了下列哲理()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B.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D.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29.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哲学含义是()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有了先进的认识工具,人们就能认识事物(3)生产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工具的发展(4)人们认识世界的欲望,促进了实践的发展 A.(1)(3)B.(1)(4)C.(2)(3)D.(1)(2)30.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说明()A.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B.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从现象开始 C.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了现象也就认识了本质 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过程,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31.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话体现哲理是()
(1)认识是变化发展的(2)理论和实践应当相结合(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读书和实践是知识的来源 A.(1)(2)(3)B.(2)(3)(4)C.(1)(2)(4)D.(1)(3)(4)
32.《易·系辞下》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由穷到变,由变到通,由通到久
B.事物矛盾发展到了尽头,就必然发生变化,以解决矛盾,这样,变化后的事物又顺利地向前发展,不断解决矛盾,事物就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因而可以长久地发展下去 C.事物由穷到变,到通,到久,无限地发展下去 D.穷则思变,变则思通,通则思久
33.《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A.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34.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观点()⑴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⑵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⑷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A.⑴⑵⑶⑷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⑶⑷
35.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从哲学上看,这句话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的条件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
36.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7.上述事实启示我们()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C.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学习书本知识
38.《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取胜者,谓之神。”从哲学观点看,这段话表明()⑴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⑵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⑶事物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⑷自然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认识了前者也就认识了后者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⑶⑷
39.《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故能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近。„„此兵法之胜,不可先传也。”这说明()A.人的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变化面变
B.事物有真象和假象,真象反映事物的本质假象以否定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 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撇开事物的现象而抓住事物的本质
D.事物的本质是很难把握的
40.《孙子兵法》曰:“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其中包含的哲理是()A.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B.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事物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D.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41.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 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42.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都肯定了世界观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
C.前者肯定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 D.都肯定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43.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火。”这说明()
A.世界的本质是火 B.世界上没有神 C.事物都有发展过程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44.赫拉克利特的观点()
(1)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2)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3)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4)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A.(1)(2)B.(2)(3)C.(2)(4)D.(3)(4)45.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46.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他的观点是属于()A.片面 B.形而上学 C.孤立 D.联系
47.黑格尔说:“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反映了 的观点。()
A.发展变化 B.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 C.对立统一 D.物质离不开运动 48.法国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承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展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49.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的含义是()
A.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 B.必须将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
C.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0.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只有命令自然才能服从自然 B.按规律办事则事倍功半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 D.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变成自然的奴隶
51.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象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是()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在充分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获得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
D.培根的比喻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取消哲学家和蜜蜂工作的不同特点
52.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辨。”这表明()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 B.矛盾双方各有其共同之处
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
53.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说:“世界上没有两粒相同的砂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矛盾的
B.世界上事物虽然都有矛盾,但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又是不相同的 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不同的特点 D.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54.法国作家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这句话强调的是()A.理想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B.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C.人要有物质生活,更要有精神生活 D.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想
55.雨果说:“动物是生存,而人则是生活。”对这一论断分析正确的是()(1)生存是动物本能的欲求
(2)动物的生存是自然界中被动展开实现的(3)生活是人的自然属性在客观世界中的表现
(4)人的生活是在社会环境中即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展开并实现的
A.(1)(2)(3)(4)B.(1)(2)(4)C.(1)(2)(3)D.(2)(3)(4)
56.德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个比喻告诉我们()(1)理想不是现实,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2)理想的确立和形成,仅是理想通往现实之路的一个环节(3)把理想变为现实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4)今天的理想必然会转化为明天的现实
A.(1)(2)B.(2)(3)C.(3)(4)D.(2)(4)57.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这句话说明()
A.理想源于现实 B.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C.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关系 D.要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 58.恩格斯说:“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这告诉我们()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C.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59.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艰苦奋斗+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从理想角度看这说明(A.要实现理想,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B.发现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C.只要付出汗水,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D.艰苦奋斗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60.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这表明()
A.理想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 B.理想是人们前进的动力 C.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D.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61.“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理解对的是()⑴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笔直的 ⑵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⑶它不懂得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⑷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⑶⑷ D.⑴⑵⑷ 62.根据上题观点揭示的正确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
⑴准备走曲折的路 ⑵满腔热情地支持新事物 ⑶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⑷不怕走笔直的路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⑶⑷ D.⑴⑵⑷ 63.“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
A.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C.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D.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64.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其中包含哲理是()
A.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B.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D.崇高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65.“从来凯歌出艰难”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6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⑴认识来源于实践 ⑵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 ⑶科学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⑷实践是社会和历史性的活动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67.“读有字的书,不如去读生活这本无字的大书。”这告诉我们()
⑴认识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 ⑵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⑶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⑷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⑴⑵⑶⑷)
68.“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宝的旅程。”其含义是()
⑴人生要有理想,理想的实现要靠奋斗 ⑵只要有理想,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⑶理想对人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⑷“立志”与“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A.⑴⑷ B.⑴⑵ C.⑴⑶ D.⑵⑷ 6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一句话表明()
⑴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精神 ⑵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⑶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⑷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实事求是 A.⑴⑵⑶⑷ B.⑴⑵⑷ C.⑴⑵⑶ D.⑵⑶⑷
70.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今日西方教育家断言:“不提高就死亡。”这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事物是运动的,学习无止境 C.新事物最终会战胜旧事物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71.“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这句话体现的哲学寓意是()
(1)事物是普遍联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具体的(2)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事物的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1)(2)(4)B.(1)(2)(3)C.(2)(3)(4)D.(1)(2)(3)(4)
7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名言揭示的共同哲理是()
A.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对立统一是普遍现象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73.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从哲学上讲,这段话包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是()
A.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 B.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的 C.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4.古人云:“奢糜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1)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2)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4)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1)(4)B.(1)(3)C.(1)(4)D.(2)(4)
75.“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6.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认识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7.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意味着()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78.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说明()
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 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 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79.“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我们对自然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能够认识和正确地运用自然规律。”这段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A.人的主观能动性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 C.只有站在自然界之外,才能统治自然界 D.认识了自然规律就能利用自然规律
8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着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答案(名言哲理)
1-5 DCBDD 6-10 CDCCD 11-15 ACCDC 16-20 CAACB 21-25 CDDAC 26-30 ABDAA 31-35 ABABC 36-40 BCBBB 41-45 DCDAA 46-50 DCBBC 51-55 BDBCB 56-60 BBCAC 61-65 BABAC 66-70 BCACB 71-75 BDDBB 76-80 BAABB
第三部分 诗文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回答1-3题。
1.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2.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3.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
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必须亲身实践 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4-5题。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5.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有著名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柳宗元也有名句“欵乃一声山水绿”。同是一个“绿”,可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形容词。据此回答6-7题。6.前后两个“绿”字都是()
A.客观实际 B.诗人大脑的产物 C.诗人对客观实际的认识 D.诗人的主观想象 7.两个绿字的词性不同,是人们()
A.认识事物的需要 B.思维习惯的不同 C.改造世界的需要 D.审美情趣不同 以下是叙述京杭大运河开凿的四首诗,据此回答8-9题。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遣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几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来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8.四位诗人的揭示了运河与隋朝灭亡之间的联系。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原因和结果()A.之间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B.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D.在时间上的继承性 9.从哲学上看,南北大运河的开通表明()A.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改变自然 B.人类的智慧具有创造物质的能力
C.自然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和规律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前提 D.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0.“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1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这首诗主要说明()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15.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16.人们要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主观方面来讲,必须做到()
(1)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2)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3)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4)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1)(2)B.(1)(3)C.(1)(2)(3)D.(1)(2)(3)(4)1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18.“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19.“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句诗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的观点()A.普遍联系 B.变化发展 C.新事物不可战用胜 D.矛盾上事物发展的动力 2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明()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C.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
21.朱憙《观书有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作者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形象,说明观书的体会。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1)(4)B.(2)(3)C.(1)(3)D.(2)(4)2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所包含的哲理是()
⑴矛盾和事物不可分 ⑵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⑶事物就是矛盾,矛盾就是事物 ⑷任何两事物都是矛盾关系 A.⑴⑵⑶⑷ B.⑴⑵⑶ C.⑴⑵⑷ D.⑵⑶⑷
23.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的名句。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24.杨万里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25.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26.“春江水暖鸭先知”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 哲理()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看 ⑵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 ⑶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 ⑷事物联系可以主观臆造 A.⑴⑵⑶ B.⑴⑵ C.⑴ D.⑴⑶ 27.上句诗体现了认识论的 哲理()A.客观事物变化导致认识的变化
B.人与万物相区别的特点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认识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是直接相通的
28.“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
A.用发展的眼光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坚持矛盾观点 D.注重事实
29.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中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0.“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 31.“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A.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 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32.“豪化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的这句诗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重要 B.精神满足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 C.事物总是有其两点而不是一点 D.创造在先,享受在后
33.“泾溪有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听说有沉沦。”这首诗从哲学上告诉我们()
A.事物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 B.遇事三思就能逢凶化吉月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真相只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假相是时事物本质的掩盖
34.“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 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5.“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这表明()A.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B.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C.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36.毛泽东诗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C.事物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 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37.“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保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3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40.“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错在()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
41.毛泽东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要把握适度原则 B.办事情要抓重点 C.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42.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欲风骚数解。”该诗启发我们()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李杜诗篇有脍炙人口之感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 D.李杜的诗已经过时 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字一苦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3.“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生命运动是最级的运动开试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蕴含的哲理是()A.事物的联系是条件的 B.物质是不长久的 C.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D.规律是客观的
4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⑷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46.“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47.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4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A.超前反映 B.如实反映 C.特殊形式的反映 D.歪曲、虚幻的反映 答案(诗文哲理)
1-5 CBABB 6-10 CACCB 11-15 DDDDC 16-20 DCDBC 21-25 ACACA 26-30 ACBCA 31-35 DCCBD 36-40 CCBDC 41-45 AABCB 46-48 ADD
第四部分 俗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两句话共同反映了唯物论中的 原理()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2.上述两句话共同反映了辩证法中的 原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结果
3.“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体现的哲理是()
⑴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⑵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⑶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⑷辩证法思想
A.⑴ B.⑴⑵ C.⑴⑵⑶ D.⑴⑵⑶⑷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据此回答 4.这一说法的哲学寓意是()A.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在有的情况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因为()A.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B.从实际出发是我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C.事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利用和改变
6.在常人手里有心栽花花不开,而园艺工程师能做到有心栽花花盛开。可见()A.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差别 B.意识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C.人的努力程度如何是成功与否的前提
D.人们只有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哲理是()
⑴梦是客观事物作用于脑留下的印象,以梦的形式剪接组合而成 ⑵梦境的素材在客观世界都能找到
⑶梦是一种意识活动,但归根到底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⑷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8.“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这些农谚告诉我们()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9.“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0.“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哲学角度理解,它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书本和实践都是认识的来源 C.既要学习间接经验,又要获得直接经验 D.书本知识越多,实践经验越丰富 11.“名师出高徒”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A.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D.外因对事物发展不仅是不可缺少的,有时甚至起非常重大的作用 12.“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一谚语包含这样哲理()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 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13.“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这一谚语的哲学寓意是()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B.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14.俗语说:“花在树则生,离树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通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心动不如行动”,主要体现了()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俗语蕴含的哲理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8.“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9.“知人难,知己更难”。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人们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知己”属主观唯心主义 D.对自己一分为二需要毅力和勇气
20.“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21.“万变不离其宗”,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A.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不表现为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
B.要以不变应万变,以不动制万动
C.现象存在于本质之中,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离不开静止,静止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2.对于神灵,有人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它否认了神灵的存在 B.是错误的,它肯定了神灵的存在 C.是正确的,它看到了观念是可以改变的
D.是错误的,因为神灵的有无是个无法确定的问题
23.中国的民间谚语说:“瑞雪兆丰年”。这一说法()
A.属于人们主观臆造的联系 B.反映了农作物与气候,环境联系密切 C.说明农作物收成好坏是“天”主宰的 D.否认联系的客观性,是一种无根据的猜测 24.俗语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创造条件,化难为易,走向成功 B.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难事,就怕有人有心制造麻烦与困难 C.只要有决心和干劲,什么难事都可以化为易事而获得成功 D.世界上事情本身无所谓难与易,是有些人的心里有难易
2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这一首古诗体现了()
(1)联系的观点(2)矛盾的观点(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A.(1)(2)(4)B.(1)(2)(3)C.(2)(3)(4)D.(1)(2)(3)(4)答案(俗语哲理)
1-5 BADBA 6-10 DBCAD 11-15 DBABB 16-20 BCCDB 21-25 ABBAB
第五部分 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
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本位主义 C.经验主义 D.教条主义
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
A.画家的创作灵感 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
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 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 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
(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A.(2)(3)(4)B.(3)(4)C.(3)D.(4)6.“望梅止渴”说明了()
(1)望梅确实能解渴(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
(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 A.(1)(2)B.(1)(2)(3)C.(2)(3)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A.物质的作用 B.意识的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D.实践的重要性
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 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
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
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 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 “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 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
A.(1)(2)(4)B.(2)(3)(4)C.(1)(2)(3)D.(1)(2)(3)(4)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
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 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 C.凭主观经验办事 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 17.“审时度势”是说()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
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
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A.改造和利用规律 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 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实行对外开放 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
(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
A.(1)(2)(3)B.(1)(3)(4)C.(2)(3)(4)D.(1)(2)(4)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2.“杞人忧天”错在()
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23.“人定胜天”思想()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 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
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
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 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 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
(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
A.(1)(4)B.(1)(3)C.(2)D.(1)(3)(4)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3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 A.(4)(5)B.(3)(4)(5)C.(1)(6)D.(2)(3)(4)3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A.(1)(2)(3)B.(1)(2)(3)(4)C.(1)(3)(4)D.(2)(3)(4)3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
A.(1)(2)(6)(7)B.(3)(4)(5)(6)(8)C.(1)(3)(4)(5)(6)D.(3)(4)(5)(6)(7)33.“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A.(1)(3)(4)(6)B.(1)(4)(6)C.(3)(4)(6)D.(1)(4)(5)
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4)静止地看问题
A.(1)(3)B.(2)(4)C.(1)(4)D.(2)(3)3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
A.(1)(2)(3)B.(2)(3)(4)C.(1)(2)D.(3)(4)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7.“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 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 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38.“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
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量变和质变关系
39、“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 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D陷入唯心主义 40.“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哲理()
A.世界的物质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特殊性 D.运到的绝对性 41.“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
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4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
(1)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2)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3)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4)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 A.(1)(2)(3)B.(1)(2)(3)(4)C.(1)(2)D.(2)(3)43.“怨天尤人”错在()
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 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
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 44.“实事求是”体现了()
(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A.(1)(3)B.(2)(4)C.(1)(2)(3)D.(1)(2)(3)(4)45.“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
(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
A.(1)(3)B.(2)(4)C.(1)(2)(3)D.(1)(2)(3)(4)46.“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
(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1)(2)(3)B.(2)(3)(4)C.(1)(2)(4)D.(1)(2)(3)(4)47.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 A.(1)(2)B.(1)(2)(3)C.(3)(4)D.(2)(3)(4)48.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
(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
A.(2)(3)(7)B.(4)(5)(6)(8)C.(1)(9)(10)D.(3)(6)(9)49.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A.(1)(2)(3)(4)B.(5)(6)(7)(8)C.(1)(5)(9)D.(2)(8)(10)
50.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
A.(1)(2)(3)B.(4)(5)(6)(7)C.(6)(7)(8)(9)D.(4)(6)(8)
51.“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事物发展起主导作用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C.要善于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52.“防微杜渐”的哲学寓意是()(1)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2)矛盾次要方面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3)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
A.(1)(3)B.(2)(3)C.(1)(2)D.(3)(4)53.“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两个成语的内涵是对立的,在哲学上表现为()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量变质变原理与静止孤立观点的对立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D.内外因关系原理与外因决定论的对立 54.“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错在()(1)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2)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3)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4)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哲学 原理
A.(1)(2)(3)(4)B.(1)(2)(3)C.(1)(3)(4)D.(2)(3)(4)
5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哲学寓意是()
(1)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3)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4)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5)事物内部特殊 矛盾 规定其特殊本质
A.(1)(2)(3)(4)B.(1)(2)(3)(5)C.(1)(2)(5)D.(2)(3)(5)
5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因为()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D.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 5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与“四季循环,昼夜更替”的共同点是()A.都是一种因果联系 B.都是事物的质变和发展
C.都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D.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据此回答: 58.该成语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59.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指导意义有()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而要正视而不能躲避矛盾
(2)我们要懂得“福”与“祸”是对立的,因“福”得“祸”是绝对的,日常生活中要善待“祸”(3)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且都是积极的,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化(4)老翁因其儿子没被应征入伍,战死沙场而认为是“福”是不对的,因为他的观点违背了一分为二的观点,混淆了战争的性质界限
A.(1)(4)B.(2)(3)C.(1)(2)(4)D.(1)(3)(4)60.下列看法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61.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D.满招损,谦受益 62.“过犹不及”在哲学上符合 的辩证关系()
A.内因和外因 B.量变和质变 C.认识和实践 D.主观能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 6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 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 6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认识论看是()
A.实事求是的态度 B.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态度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方法 D.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方法 65.“盲人摸象”的哲学寓意是()
(1)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2)要坚持全面观点,克服片面性(3)要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占有感性材料必须全面完整
(4)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联系,只从感知事物局部特征下结论是错误的 A.(1)(2)(3)(4)B.(1)(2)(3)C.(1)(3)(4)D.(2)(3)(4)66.“生不逢时”包含的哲理是()
A.人生价值实现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人生价值实现首先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D.提高全面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67.“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D.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答案(成语哲理)
1――5 BDDCB 6――10 CBACC 11—-15 CDADD 1621――25 ACCDD 26――30 CBCAD 31――35 CBBBD 36 41――45 ABCDD 46――50 DBACD 51――55 BCBBB 5661――65 BBCDD 66――67CB
4.关于战争的名言警句 篇四
2.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3.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4.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5.每一代都至少应该经历一场战争的洗礼。——希特勒
6.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7.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杉鬓发焦。——杜荀鹤
8.“我不曾学会演奏美妙的音乐,但我知道如何让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变得光荣与伟大。”——地米斯托克利雅典海军之父
9.有意义的战斗胜过无意义的生活。——乔治·帕顿将军
10.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11.“蔑视比杀戮更能刺痛敌人的心。”——维克提乌斯古罗马军事理论家和着作家
12.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13.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14.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15.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16.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17.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18.每个人的生活都以同样的方式结束,区别只在于他是如何活着,如何死去的。这是人和人之间的所有区别。——欧内斯特·海明威
19.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20.“瓦卢斯,还我军团!”——公元9年在条顿堡,罗马三个军团在瓦卢斯总督带领下被日耳曼人全歼,奥古斯都闻讯痛哭。
21.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22.没什么比中了弹却安然无恙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丘吉尔
23.历史会对我友好的,因为我正在创造历史。——丘吉尔
24.我们最伟大的胜利不是从不失败,而是每次失败后我们都能站起来——拉尔夫·沃尔多·埃莫森
25.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26.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27.国虽大,好战必亡。——司马穰苴
28.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29.战争从有私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
5.关于战争的名人名言 篇五
2.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3. 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4.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5.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6.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7.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8.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9.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10.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11.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12.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13.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14. 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6.关于老师的名言、成语 篇六
——《礼记》.“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 3.“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 做真人’。
——陶行知
4.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美国]布鲁纳...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6.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
7、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
8、执一根教鞭勤勤恳恳点中外。站三尺讲台兢兢业业到古今。
9=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10、圣人无常师。---韩愈
11、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12、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
13、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斯大林
14、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15、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6、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7、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多用于赞美教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学习总感到不满足,教导人从不厌倦。【呕心沥血】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赞美教师为学生用心的艰苦。【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赞美教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至圣先师】至:最。旧时特指孔子,现引申为形容教师德高望重。
【不悱不发】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公门桃李】公:对人的尊称。尊称老师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高业弟子】高业:高才,对别人学生的敬称。学业优异的学生。【高足弟子】高足: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成绩优异的学生。
【满城桃李】桃李:比喻学生。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门墙桃李】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门生故旧】指学生和旧友。
【门生故吏】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立雪程门】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入室弟子】入室:到家;弟子:学生,徒弟。指学问技能得师传达到高深境地的学生或门徒。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的学生。【桃李遍天下】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桃李春风】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桃李门墙】门墙:指师门。指他人的学生或所栽培的后辈。
【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悮人子弟】悮: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误人子弟】误:耽误。指因无才或不负责任而耽误人家后辈学生。【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宫墙重仞】宫:宫殿,古时也指一般房屋;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合七八尺。房屋的墙高达数仞。比喻老师学识渊博,不可能一下接触到。【减师半德】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经师人师】经师: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人师: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经师:古代教官;人师:为人师表的人;遭:遇到。单纯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到,为人师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难遇到。【教无常师】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良师益友】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良师诤友】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能者为师】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青出于蓝】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青过于蓝】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指后来居上。比喻学生胜过老师。【青蓝冰水】“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师道尊严】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圣人无常师】圣人:旧指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常:永久的。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老师。比喻无论是谁,只要有长处,就向他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师严道尊】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桃李之教】指老师的教诲。
【无师自通】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学无常师】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学无师承】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点传授或未经名师传授。多作自谦之辞。
【一瓣香】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一瓣之香】一瓣: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十分尊重老师。【严师畏友】严:严格。要求严格的老师和朋友。
【研桑心计】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严师益友】严:严格;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一字师】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一炷心香】心香:旧时称中心虔诚,就能感通佛道,同焚香一样。比喻十分真诚的心意。多用来表示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一字之师】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谘师访友】谘:询问,商量。请教老师,问询朋友。
【尊师重道】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共枝别干】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满堂灌】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观地将众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苜蓿盘空】比喻小官吏或私塾教师生活清贫。
7.关于爱情的成语和名言 篇七
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出处: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缠绵蕴藉
蕴藉:含蓄而不直露。形容风格情调委婉细腻,含蓄而有节制。
出处: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观彼所制,圆溜潇洒,缠绵蕴藉,于此事固若有别材也。”
醋海翻波
醋:比喻嫉妒。比喻男女间因爱情而引起的纠葛。
出处:无
笃新怠旧
犹言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出处:明・吴承恩《〈留思录〉序》:“人情多笃新怠旧,而况违隔二年,遥遥五千里外,而民之歌之,犹人之思古公也。”
儿女情长
指过分看重爱情。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中:“尤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这一晚,把个沈国英旅长,闹得未免有些~,英雄气短。张恨水《啼笑姻缘》第二十一回 作谓语、定语;指感情很深
儿女之情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同“儿女私情”。
出处:无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男女间
悱恻缠绵
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
出处:清・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二折:“宁不愿风肆好,月常圆。乐融融,悱恻缠绵,堪媲美孟和桓。” 我记得,我心灵里清纯洁白一点爱性,已经经过~的一番锻炼。瞿秋白《饿乡纪程》
风花雪月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处: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不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关情脉脉
关情:关切的情怀。脉脉:情意深长。形容眼神中表露的意味深长的绵绵情怀。亦作“脉脉含情”。
出处:无
海誓山盟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出处:宋・辛弃疾《南乡子・赠妓》:“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非是我夸清正,只为他星前月下,亲曾设~。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
海约山盟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海誓山盟”。
出处:无
红豆相思
红豆:植物名,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比喻男女相思。
出处: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佳人才子
年轻貌美的女子和才华横溢的男子。泛指年貌相当,有婚姻或爱情关系的青年男女。
出处:唐・李隐《潇湘录・呼延冀》:“妾既与君匹偶,诸邻皆谓之才子佳人。”宋・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依。”
见异思迁
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出处:《管子・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是个自然的道理。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七回
款款深深
指情意诚挚深切。
出处:无
离魂倩女
倩女:美丽的少女。旧时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连枝共冢
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出处:晋・干宝《搜神记》第11卷:“便有大梓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但得个同心子,死共穴,生同舍,便做~、共冢我也心欢悦。明・孟称舜《娇红记・晚绣》
恋新忘旧
恋慕新的,忘却旧的;对爱情不专一。
出处:《群音类选・八声甘州・闺情》:“从他别后,杳无半纸音书,多应他恋新往旧,撇得我一日三餐如醉痴。” 这种~的人不值得你难过。
流水桃花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情不已,待刘郎。五代・后蜀・欧阳炯《春光好》词六
脉脉含情
脉脉:两眼凝神,要向别人诉说心曲的样子。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形容用眼神或行动默然地表达情意。
出处:唐・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眼红罗之盛饰。”
暮翠朝红
形容爱情不专一。
出处:无
弃旧迎新
丢弃旧人,迎接新人。指爱情不专一。
出处:无
倩女离魂
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出处:唐・陈玄v《离魂记》 想着那引肖娘写恨书千里;搬~酒一杯,携文君逃走琴三尺。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
情长纸短
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同“纸短情长”。
出处: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七》:“情长纸短,不尽欲言,祝你们三好!”
情窦初开
窦:孔穴;情窦:情意的发生或男女爱情萌动。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
出处:宋・郭印《次韵正纪见贻之计》:“情窦欲开先自窒,心里已净弗须锄。” 我和你自~之际,就等到如今了。(清・李渔《蜃中楼・耳卜》)
情深意重
情意深重。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
情意绵绵
情意:对人的感情。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情意深长,不能解脱。
出处:周恩来《别李愚如并示述弟》:“何况情意绵绵,‘藕断丝不断’。”
情真意切
指情意十分真切。
出处:清・吴乔《答万季甘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那一对影子已做了半截夫妻,如今~,实是分拆不开。清・李渔《合影楼》第二回
柔情密意
指温柔亲密的情意。
出处:无
柔情蜜意
温柔甜蜜的情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蜜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山盟海誓
盟:盟约;誓:誓言。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他将山盟海誓言,向罗帏锦帐眠。” 想当初~,可现在怎么就要分手了?
誓海盟山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山盟海誓”。
出处:无
誓山盟海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山盟海誓”。
出处:无
水性杨花
象流水那样易变,象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二回:“大凡女人都是水性杨花。”
桃花流水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不出人间。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盘江考》
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出处:《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地长久
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同“天长地久”。
出处:无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出处: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喜新厌故
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同“喜新厌旧”。
出处:无
喜新厌旧
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出处:无 这种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的不道德行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遣责。
言和意顺
言语和顺,情意相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又第九十八回:“但愿他们两口儿言和意顺,从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
杨花心性
比喻轻薄浪漫,用情不专。
出处:无
一见钟情
钟:集中;钟情:爱情专注。旧指男女之间一见面就产生爱情。也指对事物一见就产生了感情。
出处: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祁连山俘虏了我的心,青海湖我~。(徐迟《三峡记・远游》)
意惹情牵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出处:无
英雄气短
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三回:“倘若有冒功等事,岂不使英雄气短,谁肯替国家出力!”
雨条烟叶
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缠绵。
出处:宋・晏殊《浣溪沙》词:“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宋・晏几道《浪淘沙・丽曲醉思仙》词:“蛾叠柳脸红莲。多少雨条烟叶恨,红泪离筵。”
鸳俦凤侣
形容男女欢爱似鸳鸯、凤凰般相偕作伴。
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谩说鸳俦凤侣,惹起蜂争蝶忌。”
云心水性
指女子作风轻浮,爱情不专一。
出处:明・叶宪祖《鸾q记・喜谐》:“若是云心水性情分寡,怎供出梦蝶寻花。”
云尤雨
形容男女间情意缠绵。
出处:明・单本《蕉帕记・V婚》:“我鸟啼花落自支吾,他云尤雨相怜护。我凄凉无绪,他绸缪有余。”
之死靡它
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诗经・{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妾此生不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纸短情长
简短的信纸无法写完深长的情意。形容情意深长。
出处:徐枕亚《玉梨魂》第八章:“言尽于此,愿君之勿忘也。芳兰两种,割爱相赠,此花尚非俗品,一名小荷,一名一品,病中得此,足慰岑寂,且可为养心之一助焉。临颖神驰,书不成字,纸短情长,伏惟珍重。”
至死不渝
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至死靡它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诗经・{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二、关于爱情的名言
1、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张爱玲
2、你在孤独、悲伤的日子,请悄悄地念一念我的名字,并且说:这世上有人在怀念我,我活在一个人的心里。――普希金
3、歌声形成的空间,任凭年华来去自由,所以依然保护着的人的容颜不曾改和一场庞大而没有落幕的恨。
4、为了失恋而耽误前程是一生的损失。――荷麦
5、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是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是十年一个漫长的打坐。
6、爱是绝对没有模式和规律的,爱也是不可能说清楚的。说得清楚的即不是爱,而只是一种利益的结合。我从来不相信门当户对的婚姻会幸福,更不相信年龄匹配,学识相似,男才女貌的姻缘会幸福。爱应该象一泓清馨的甘水。――卢森
7、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8、爱情把我拽向这边,而理智却要把我拉向那边。――奥维德
9、获得爱情你可以随便用什么办法,而保持爱情却需要智慧。
10、为了爱情,无钱结婚,夜来欢娱,白天悔恨。――英国
11、爱火,还是不应该重燃的,重燃了,从前那些美丽的回忆也会化为乌有。如果我们没有重聚,也许我c带着他深深的思念洽着,直到肉体衰朽;可是,这一刻,我却恨他。所有的美好日子,已经远远一去不回了。
12、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13、不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死去,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
14、挑剔就是扼杀爱情;凡事都不可太挑剔。――约布朗
15、自私和抱怨是心灵阴暗,愉悦的爱则使视野明朗开阔。――海仑。凯勒
16、爱情应当山盟海誓,只有专一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17、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病。――莎士比亚
18、其实一切早已经沧海桑田勒我像是一只躲在壳Y长眠的鹦鹉等到我探出头来大量这个世界的时候在我原先居住的大海已经成为高不可攀的山脉而硪是一块僵死在山崖上的化石
19、爱情如水,并且还是白开水,天天用,热的时候可以喝,凉了也可以喝,隔夜的你还可以用它来洗脸洗手,纯洁而且朴实,想说出它怎么个好喝或怎么有营养来,难,也用不着。精彩和浪漫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事。以沉默来表示爱时,其所表示的爱最多。
20、离别使爱情热烈,相逢则使它牢固。――托富勒
21、闲人把爱情当作正事,忙人把爱情当成消遣。――布尔沃利顿
22、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见了全世界崩溃的声音。
23、我们像是表面上的针,不停的转动,一面转,一面看着时间匆匆离去,却无能为力
24、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25、我喜欢站在一片山崖上看着匍匐在自己脚下的一副一副奢侈明亮的青春泪流满面
26、心灵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它所爱的地方。――英国谚语
27、爱情使顺从变成为易事。――英国
28、互相信赖是幸福的根源。――印度
29、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30、从前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对女孩说如果我有一晚粥,我会把其中一半给你。女孩长大后,嫁了人,但她总是想起男孩的话,她觉得才是她一生中的最爱。
31、爱情能化陋室为宫殿。――德国
32、您的软软的温柔,在我青春的肢体上开花了,像太阳出来之前的天空里的一片曙光。
33、谁按规定去爱,谁就得不到爱。――蒙田
34、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35、适当地用理智控制住爱情,有利无弊,发疯似的滥施爱情,有弊无利。――普劳图斯
36、假如你记不住你为了爱情而做出来的一件最傻的是,你就不算真正恋爱过;假如你不曾絮絮地讲你恋人的好处,使听的人不耐烦,你就不算真正恋爱过。
37、友谊要像爱情一样才温暖人心,爱情要像友谊一样才牢不可破。――穆尔
38、娶女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39、出去并不可怕,就怕是出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
40、如果回忆象钢铁般坚硬那么我是该微笑还是哭泣,如果钢铁象记忆般腐蚀那这里是欢城还是废墟?
41、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有领域是非常的狭小,它狭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席勒
42、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了――法国
43、不是和财产,而是和丈夫过一辈子――苏联
44、天空的飞鸟,是你的寂寞比我多,还是我的忧伤比你多,剩下的时光,你陪我,好不好,这样你不寂寞,我也不会忧伤……
45、爱情并不一定需要婚姻来固定它,许多夫妻同床异梦,许多爱人却能终身相爱!
46、我忘记了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了一张脸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着我的脸那些刻在椅背后的爱情会不会像水泥地上的花朵开出地老天荒的没有风的森林
47、我突然就觉得自己像个华丽的木偶,演尽了所有的悲欢离合,可是背上总是有无数闪亮的银色丝线,操纵我的哪怕一举手一投足。
48、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张爱玲
49、要的是我难看的时候你能爱我,我漂亮时谁都会爱。――欧洲
50、爱不需要解释,却又可以解释一切。虽然爱情只是众多情感中的一类,但它远比其它来得深刻,来得无奈。
51、爱情比软件还要难开发!
52、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但丁
53、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强求,就让一切随缘吧!
54、一只眼睛里闪烁着爱的光芒,而另一只眼睛却燃烧着自私的**。――狄更斯
55、一旦爱情得到了满足,他人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高乃依
56、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懂得,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便可以少犯错误。――巴金
57、我喜欢找一条漂亮的马路,然后在上面气定神闲地走,走过斑斑树阴的时候我象是走过了心中明明灭灭的悲喜。从蛹破茧而出的瞬间,是撕掉一层皮的痛苦彻心彻肺很多蝴蝶都是在破茧而出的那一刻被痛得死掉了。
[关于爱情的成语和名言]
★ 爱情成语大全
★ 爱情成语
★ 爱情成语
★ 爱情的成语
★ 关于爱情的成语
★ 关于爱情唯美名言
★ 有关爱情名言句子
★ 爱情名言签名
★ 经典绝望爱情名言
【关于战争的诗词、成语、名言】推荐阅读:
关于战争的英语作文07-08
关于战争的格言语录10-19
关于以战争为话题的作文700字08-20
关于信息化战争06-12
描写战争的古今名言10-25
战争和爱的名言11-07
战争类古诗词08-11
中国古代战争名言警句09-06
战争中的孩子作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