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2024-09-04

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共15篇)

1.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篇一

如何改善我国的内部审计环境

备考cia时,听说内部审计师是最有前途的金领职业,以后也在各专业网站看到内部审计师是现代企业的钦差大臣等等说法,说归说,内部审计的同行们都知道,在企业中内部审计真正受到重视的不是很多,很多内部审计部门都被边缘化,究其原因,大伙都会说“我国的内部审计环境太差”。审计环境差是客观事实,但不知大家想没想过,我们作为内部审计的主力军,该如何改善我国的内部审计环境?本人拟就此问题发表个人看法,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就此问题的探讨,以期达到改善我国内部审计环境之功效。

造成我国内审环境差的原因很多,最主要是企业内部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我国传统的内部审计与现代内部审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关注与财务相关的经济业务,很少涉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等更是闻所未闻。我国引入现代内部审计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人对现代内部审计的认识,大都还停留在传统的内部审计阴影之下,更有甚者,把内部审计简单的看成是查账。记得我刚从事内部审计时,有个周末总经理有事找我,听说我在听人力资源课,惊讶的问“做审计的听这干什么?” 我在做税收筹划、材料改革、建议成立公司等工作时,“不务正业”、“手伸得太长”、“总给领导出难题”的留言搞得满城风雨,好像他们都是经验十足的审计专家,而我却是涉世之初的娃娃!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这些留言不用说很快就能传到老板的耳朵里,“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老板即使当初向你承诺过“按你的思路运作”,也忍不住会想这个家伙是怎么搞的,整个公司被他搞得乌烟瘴气。老板的态度不坚决,显然与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有关,对内部审计缺乏了解,没有了解何谈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支持。

那么怎样才能让企业各界了解内部审计,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以此改善我们的审计环境呢?通过研究,可通过以下途径加以改善。

一、让管理人员参与内部审计工作。人们没有真正参与某项工作时,往往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会有一些比较理想的想法,一旦参与进去,可能会改变原有的看法。据一位朋友介绍,他们公司有一位领导,业绩卓著,公司业务上遇见棘手的问题,只要这位领导一出马必能解决,因为单位内部对内部审计有不同看法和意见,公司安排这位领导亲自参与内部审计工作,刚开始这位领导信心十足,对大家说“大家按照我的思路做,审计形象很快能树立起来”一年过后,这位领导也遇到了不少阻力,对内部审计深有感触,主动向老板解说内部审计工作的困难,经他的努力,在组建集团公司时,审计部成为集团第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也成为集团公司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例子可以看出,让一些领导参与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水平,也能使领导发现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重视审计发现。

二、将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纳入高管人员培训课程。纵观各高校和培训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课程,如mba、emba的课程中,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等, 唯独没有内部审计,纵然内部审计有增加企业价值、改善组织运营之功效,任凭你口若悬河,人家还以为你在信口雌黄,内审那么重要,我们的培训课中怎么没有提到?当务之急,说服培训机构将内审的知识纳入高管人员的培训课程,哪怕是功能性介绍也好,才能逐步提高对内审认识水平,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三、与mba战略联姻。近几年mba在不断的扩招,社会各界对mba毕业生的能力也提出质疑,目前mba毕业生与内部审计人员有相同的惨状,内部审计与mba可谓同病相怜。大家不难看出,mba与cia二者有着重要依存关系,如果内部审计与mba联姻。定能使二者珠联璧合,对各自的发展都不无裨益。首先,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调查显示,目前管理审计已是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进行管理审计工作需要管理方面的人才,mba毕业生受过系统工商管理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逻辑思维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和决策能力,具备内部管理审计工作的条件。其次,内部审计工作环境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人员。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能够使mba毕业生熟悉企业各领域的业务,能够使以后的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最后,mba从事内部审计工作能够促进内部审计的职业发展。经过内部审计工作锻炼的mba毕业生将来走上管理岗位后,不管是部门经理还是总经理、副总经理,由于对内部审计有亲身经历,能够理解内部审计,进而支持内部审计的工作,营造内审的工作环境,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发展。

四、媒体宣传。近几年李金华审计长的“审计风暴”使国家审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内部审计虽然与老百姓不直接相关,但是如果能把内部审计在企业改革、规避企业风险方面的作用构思成小说,或者拍成电视剧,也能深入企业各界的人心,扩大内审的影响力,以此来改善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形象。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媒体来宣传内部审计。

 

2.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篇二

关键词:中小企业,外经贸,融资,促进

中小外贸企业是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其发展关系到整个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进而关系到宁波社会经济的发展。2009年, 宁波市进出口额在4 500万美元以下的外贸企业有9 603家, 占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的98%。宁波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劣, 决定着宁波整个外向型经济能否稳定发展。为此, 总结近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宁波在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方面的举措、成效和存在问题, 进一步明晰今后政府部门在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方面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尤为重要。

一、金融危机以来宁波市为缓解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而开展的工作

金融危机期间, 随着市场预期的大幅波动和市场快速萎缩, 外贸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 订单快速减少, 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跳水, 加之世界性的金融紧缩, 导致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外贸行业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尤为突出。面对极为严峻的形势, 宁波市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紧密协作, 发挥既有的银贸协作基础之长,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对全市外贸保市场份额、保市场主体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 政府引导, 统一步调

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时期, 针对个别外贸龙头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风险的紧急情况, 宁波市相关部门启动应急机制, 协调相关金融机构, 确保银行不抽贷。同年10月, 宁波市政府专门发出通知, 要求抓住重点, 采取切实措施做好外贸龙头企业的资金链安全保障工作。2009年3月, 宁波市发出《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 进一步加强我市开放型经济金融服务的若干意见》, 从统一思想、营造环境、强化创新、加大对外经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5方面对金融机构和外经贸相关部门提出了14项具体的政策措施。上述举措的贯彻落实, 进一步统一了金融机构和外经贸相关部门的思想, 对舒缓外贸企业融资压力起到了重要的引导、推动作用。

(二) 搭建平台, 促进沟通

2009年3月, 宁波市开展了“银企对接融资洽谈服务月”活动, 并召开了针对外经贸企业的大型银企对接融资洽谈会。同年4月, 宁波市建立起了全国首个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 为辖内银行、担保机构和外经贸企业创建了一个“全年无休”的银、保、企融资对接互动网络平台。2009年下半年, 又专门组织“小银行进小企业”活动, 全市对小企业融资有“实招”的银行走进部分小企业聚集地, 举办小型银企对接会。此外, 相关政府部门还经常为银行和企业进行个性化的牵线搭桥, 比如为进出口银行与某高科技企业牵线搭桥, 促成企业获得了1.5亿元的优惠利率贷款等。

(三) 大力推进贸易融资产品的运用

金融危机后, 出口退税率和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的明显提高, 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等融资品种拓展了运用空间, 宁波各地不失时机地加大推进力度, 成效较为明显。

在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方面, 一是建成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网上征询系统, 加快了应收出口退税余额证实书的办理速度;二是部分县 (市) 试行出口企业应退税预退税办法, 企业在指定银行开立出口退税专户, 并与国资公司、银行签订三方协议后, 企业在完成向国税部门提交《出口应退税预退申请书》3个工作日内, 即可在出口退税专户内收到预退税款;三是部分县 (市) 对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的企业给予利息费用补贴等。

在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方面, 主要是建立了市、县、乡 (镇) 三级推广体系, 加强信贸协作, 做好产品宣传推广与协调工作, 多次召开面向金融机构、外经贸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保单融资推介会、研讨会, 研究建设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平台等。2010年上半年, 宁波市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全年累放额和出口信用保单融资分别达到5.6亿元、16.8亿元, 为2009年全年水平的74%、84%。

(四) 着力解决担保和信用评级问题

一是利用商务部安排的专项资金, 设立了宁波市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 专门奖励那些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公司, 对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担保且担保量达到要求、担保费率低于规定水平的担保业务给予补偿, 此举有效激发了担保公司对中小外贸企业提供担保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中小外向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对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初步研究, 完成了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指标的初步设计。

三是支持银行建立适合外贸企业特点的授信测算模型, 促成部分商业银行专门为专业外贸企业建立了一套独立的评级和授信测算模型, 对提高外贸企业的信用等级和扩大授信额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 大力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

一是推出了全国首个对外贸易便利化规程, 细致、科学地对开展国际贸易所涉及的政府部门监管、审批、服务、协调等环节进行了规范和承诺。

二是进一步优化了出口退税流程, 包括加快出口退税审核进度, 在企业提交相关单据后, 国税部门审核退税时间最长不超过30天;在国库退税环节实现退税凭证无纸化, 实现出口退税资金审核“1小时办结”和划拨实时到账。

三是推进收结汇便利化, 全市企业基本实现“足不出户”办理出口核销手续, 99%的出口收汇核销通过系统自动审核办理;企业办理货到付汇项下进口付汇业务免于逐笔提供进口合同和发票;适当放宽远期收汇备案条件, 解决企业因金融危机不能按时足额收汇引起的核销退税问题, 适当扩大差额核销额度, 解决因产品市场行情变动导致企业资金流与货物流金额不匹配问题等。

(六) 加强对企业的培训与指导

2009年, 在宁波市外经贸扶持资金支持下的面向企业的免费培训达到历年最高值, 内容涉及外贸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形势、企业业务经营等多个方面。同时, 还利用新闻媒体等各种途径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 引导企业有效提升管理汇率风险能力等。

以上措施的实施, 对帮助宁波中小外贸企业缓解融资难、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抓住机遇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危机后的宁波外贸, 呈现出了更强、更好的发展势头:一是企业经营主体有增无减, 截至2010年6月底, 全市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超过1.4万家, 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 (2008年8月) 增加近0.4万家;二是国际市场份额明显扩大, 2010年上半年宁波一般贸易占全国一般贸易总额的0.41%, 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提高0.14个百分点;三是外贸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据宁波市重点监测企业数据, 2010年上半年重点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较2009年同期提高53%, 企业亏损面下降至近4年同期最低水平等等。

二、阻碍中小外贸企业获得融资的根源性问题研究

尽管宁波在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上采取了多种措施, 但并未完全解决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调查显示, 即便是在2010年上半年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总体较为宽松的情况下, 融资困难仍然是制约宁波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结合宁波的经验和工作体会, 并联系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系世界性难题, 笔者认为,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之所以难以根治, 根本原因在于本来应当通过制度安排来弥补的市场缺陷未得到有效弥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 宏观经济形势是影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主要外部因素

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劣与宏观经济形势、国家与地方政策走向密切相关, 宏观经济形势越差, 融资环境就越差;国家与地方政策的倾向性越强, 被倾斜的产业、行业的融资环境就越好。相对大企业而言, 中小外贸企业对这种外部因素更为被动, 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于政府力量。当前, 主要国际市场恢复缓慢, 国内产能过剩局面持续, 加之通胀预期使货币政策经常陷于调整与否的争论中。同时2010年上半年央行及银监部门多次使用信贷调节手段对信贷市场进行干预, 特别是银行准备金率几次调高, 使贸易融资和信贷环境预期较2009年发生较大改变。另一方面, 由于外贸企业正处于恢复性发展阶段, 出于生产性投资、技术性投资等的资金需求正在扩张, 这就造成了融资需求与供给的不对称, 金融机构放贷和企业融资决策的难度明显加大。

(二) 制度安排是影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主要拉力因素

近几年来, 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加大了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关注度, 但一些制度安排、举措以及政策支持力度明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导致政策性支持反周期作用不明显, 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上拉力度较弱。比如:政府除明确规定城市商业银行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外, 对其他国有银行没有硬性的规定, 或者有引导但无更多有效的罚则手段;政府服务与监管侧重于眼前、短期效果而忽视长远制度设计, 或者受制于精力、能力不足;财政扶持更侧重扶优扶强、技术创新, 门槛过高或政策性支持严重缺位;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关系并未理清, 如何促进良性发展尚存争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专营机构考核仍未跳出普通考核模式, 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过窄, 放贷能力受到约束等等。此外, 在许多具体项目实施中, 时常出现跨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部门利益左右决策等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策支持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 银行的企业主体特性是影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主要潜在因素

完全市场化的商业银行作为一家企业主体,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必然选择。在此特性下, 银行在放贷决策时, 必然首先考虑信贷业务的成本、收益、安全、风险等利益因素, 并围绕这些因素建立严密的考核体系。从成本———收益角度看, 对于银行而言, 对中小外贸企业实施贷款监控与管理的实际成本更高。另一方面, 中小外贸企业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融资需求有别于一般大企业, 其融资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半成品和支付工资的流动资金, 以及库存商品和贸易经营活动中所需的流动资金等, 因此资金需求普遍存在贷款期限短、金额小、时间急、频率高、周转快以及随机性大等特点, 这都增加了银行放贷管理的难度和风险。目前, 虽然大部分银行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专营机构, 宁波市还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 但其本身仍然是企业, 首先考虑的仍然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这种考核机制下, 从银行管理者到信贷员, 其信贷行为、产品创新行为、服务行为必然以自身利益为重, 导致从社会利益方面考虑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融资的动力和基础被大大削弱。

(四) 信用体系和评级系统是影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主要技术性因素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较为滞后, 分散在各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未能实现互联共享, 缺乏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更缺乏一套适合中小外贸企业实际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这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形成主观上排斥, 客观上压缩授信额度, 进而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提出了更高的担保要求或设置更高门槛。尽管宁波市相关部门已对信用体系和评级系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 并初步设计出了一套专门用于外贸企业的评级办法, 但由于信用体系建设涉及多个政府部门, 各家银行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实行从总行到分行的纵向管理模式, 地方政府很难控制约束等问题, 其真正的推进工作可谓困难重重。

(五) 企业资产充足程度和管理状况是影响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主要内在因素

相对于大企业, 宁波中小外贸企业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或是缺少实体的贸易流通型企业, 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少;二是受制于多方面因素, 中小外贸企业难以找到既让银行满意又愿意为自己担保的担保人;三是部分中小外贸企业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会计制度不够完善、经营管理能力较弱;四是企业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缓慢, 对金融机构所推出的各类融资业务不熟悉, 不能熟练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五是部分中小外贸企业不屑于或忽视用好政府服务和政策支持, 使得中小外贸企业被“边缘化”, 融资思路、方法和渠道狭窄等。上述缺陷严重影响了外部组织特别是银行金融机构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评价, 直接影响到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成效。

三、进一步改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

进一步改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 需要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3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外贸企业融资难题, 关键在于通过政府行为来弥补上述市场缺陷。政府部门要从制度安排方面, 抓住关键点, 持续、切实地做好促进推动工作,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环境, 实现对外贸易稳定健康发展。

(一) 始终保持对中小外贸企业宽松并有所倾斜的政策方向

一要坚定不移地明确并加大对中小外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营造和谐公平的金融环境。要科学分析货币政策, 从粗放的总量调控转向更加科学的结构性调控, 确保中小外贸企业获得的信贷在信贷总额中占一定比重, 确保中小外贸企业获得的融资比重在总额中保持合理水平。

二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为中小外贸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要切实贯彻执行各级政府已制订的促进外经贸企业发展、保障中小企业融资的法规与政策, 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并积极推动尚处空白状态的法律法规建设, 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 尽快制定完善扶持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以及促进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配套措施, 解决制约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问题。

(二) 从制度和财政支持方面切实承担起政府的责任与义务

1. 组建政策性中小外贸企业银行。

作为政策性银行之一, 中小外贸企业银行可通过直接发放贷款、提供担保与咨询、构建信用评价体系等发挥3方面功能:一是国家财政扶持的主渠道功能, 即中小外贸企业银行对政府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进行直接管理, 通过发放免息、贴息、低息贷款补充商业银行对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活动的不足。二是对商业银行信贷的诱导功能, 即中小外贸企业银行通过直接注入资金或间接担保行为, 向商业银行传递政府积极的政策扶持信号, 支持和调动更多的商业性金融资金投向中小外贸企业。三是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估的主导功能, 即中小外贸企业银行通过利用其垄断地位和信息生产能力强的优势, 主导构建符合中小外贸企业实际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 为自身及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开展担保与咨询业务提供依据。

2. 对既有的政策进行调整完善。

要发挥进出口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政策性功能, 尽快补充两个政策性机构的资本金, 赋予其更加灵活的服务机制。要从目标定位、考核机制、损失财政补偿机制、人力保障等方面, 促使进出口银行改变以直接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模式, 逐步增加出口信用担保的比重, 积极发挥其在出口信用担保方面的倡导性功能;促使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加大承保力度, 并尽量降低中小企业的投保费用, 简化投保手续, 提高效率。要将目前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资金改变为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基金, 扶持和做大做强面向全国的专业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要推进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补偿机制、风险机制和奖励机制构建工作, 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商业担保机构, 鼓励中小企业组建互助担保组织, 扩大担保资金来源与担保机构数量。

3.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发挥资金杠杆作用。

由政府设立并完善中小外贸企业专项扶持资金, 将财政扶持的重点放在增强企业融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向中小外贸企业发放贷款以及完善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方面, 努力构建面向市场的间接扶持政策, 使专项资金起到真正扩大中小外贸企业融资的杠杆作用。同时, 对于在外贸出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行业和中小外贸企业, 地方政府应给予政策倾斜。

(三) 加强监管与引导, 促使金融机构尽责履行社会义务

一要积极推动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 指导各银行机构深入推进中小企业贷款机制建设, 督促建立独立的小企业贷款管理部门, 实现中小企业贷款的独立审批、独立核算、独立考核的目标。

二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地方城市商业银行的支持力度, 引导城商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 积极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完善快捷的金融服务。在继续支持现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时, 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各大银行及周边城市商业银行, 并鼓励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等业务。

三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并完善其管理调控。要根据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积极进行小额贷款公司组建、运营机制、风险控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充分发挥地方民营经济发达和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 使其逐渐转变为小企业贷款的主力军。但同时也要避免这些机构随着资本规模的增长成为一般的商业银行, 主管部门应从政策层面将其业务性质和范围限定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小企业贷款领域。

四要引导金融机构运用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价办法。要在抓紧研究并改进现行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 构建起新的中小外贸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要求各金融机构在对外贸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 必须依照该信用评价指标进行评级。对于不按要求执行的金融机构, 可从考核、窗口指导、经济信息资源赋予等方面对其进行约束, 特别严重时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五要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产品和服务创新。要鼓励金融机构努力创新产品和服务, 设计中小外贸企业特色融资产品。鼓励金融机构接收中小企业“抱团贷款”, 发展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 拓宽抵押担保范围, 支持中小外贸企业以存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知识产权等各种动产为抵押担保物从银行获得信贷融资等。

(四) 改进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一要加强银政企沟通合作, 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政府要积极牵线搭桥, 主动构筑银企交流沟通与融资服务平台, 实现融资供需双方的快速对接。要积极整合已有的企业信用信息, 实现各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 按规定向特许经营机构、社会公众、企业、行业协会等提供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同时, 要建立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对信用记录优良的企业, 应给予市场准入、公共服务、信贷融资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和便利。

二要健全中小外贸企业对外贸易服务体系。要改进外汇服务, 帮助外汇指定银行及外经贸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各项外汇政策, 规避外汇政策风险。要全面实行出口退税无纸化, 简化货到汇款项下进口付汇手续, 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要提高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效率, 缩短出口与收汇之间的时间差, 帮助企业减少资金占压和可能存在的汇率损失。要优化贸易服务, 完善贸易壁垒应对机制和出口促进体系, 提升中小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

3.关于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思考 篇三

近些年,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繁荣,保险资金的投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截至2001年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702亿元,其中,53%为银行存款,22%为国债,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占整个证券市场基金额的6%;2002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5799亿,其中,52%为银行存款,19%为国债,持有的证券投资基金占整个证券市场基金额的30%。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由2001年的43%降至2002年的314%,保险资金投资的银行存款、国债、回购、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率分别由2001年的361%、628%、352%和1629%降为2002年的321%、457%、264%和005%。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保险资金的使用更偏重于偿付能力指标,资产更偏重于流动性,保险资金运用的增值效果不理想,如果从长期的偿付能力和存续来看,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将来的偿付危机。另据2004年2月11日的北京日报报道,2003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8225亿,其中,55%为银行存款,17%为投资国债,因此,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和持续发展,成为我国保险业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

二、对影响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因素分析

首先,我国的保险法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一直有严格规定,只允许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部分企业债和证券投资基金。

其次,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市场环境还有待完善。

1.我国的债券市场。我国的债券市场中国债比例最大,其次是金融债券,最后才是企业债券。我国的国债可以向投资者提供1年期至10年期的金融工具,但较少提供1年期以下、10年期以上的工具,这样,保险公司就很难通过投资国债来匹配长期的负债。而对于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国内的容量相对较小,期限也较短,品种也较少。所以,保险公司目前想要通过对国内债券市场的投资达到长期资金来源的匹配是很困难的。

2.我国的股票市场。从市场参与者的构成来看,截至2002年底,我国A股投资者开户总数达到67275万户,其中机构开户3452万户,个人669298万户;从股市的规模来看,截至2002年底,在A股市场上市的有1224家企业。从周转率来看,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所A股的换手率分别为20874及20064%;市盈率较高,如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所A股的市盈率分别为3744和3875;上市公司的质量下降,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由1995年的025元和11%持续下降到2002年的013元和54%。虽然监管当局对股票市场的交易和信息披露的监管有很大改进,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和数量也有较大改善,但市场还存在着诸如国有股减持、A股和B股股权割裂等重大问题,仍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3.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截至2002年底,我国有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17只,基金总规模为1258亿。2003封闭式基金54只,开放式基金58只,基金总规模为1782亿元。总体上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完善,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导致各基金的持股结构雷同,一方面无法反映出各基金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加剧了基金所面对的非系统风险。再加上基金又无法防范相应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所以,目前市场上的证券投资基金在很大程度上未必可以满足保险资金投资的需求。

再次,保险资金的投资受制于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从保险公司的负债结构来看,如2002年我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054亿元,其中产险和寿险所占比例分别为26%和74%,在寿险中,传统寿险、投资连接产品、万能产品所占比例比2001年分别下降24%、349%、155%,分红产品、意外险、健康险所占比例比2001年分别上升311%、68%和99.6%,不仅负债结构转换非常快,而且表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越来越与其资金运用的效率密切相关。

三、对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要改变监管的理念与方式

对保险资金的监管应以偿付力为中心转为以偿付力和市场行为为中心,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系统和监管指标,同时放宽保险资金投资的渠道,允许保险资金直接投资于不动产市场和股票市场,从而实现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持续的安全性和偿付能力的动态监管。

(二)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要改善保险投资的市场环境。

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鼓励创新。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金融债券市场,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债券市场的金融创新,包括债券的利率结构和期限结构的创新及其债券品种的创新;进一步完善对股市的调控与监管,使保险业与股票市场的发展能够实现良性互动。政府要尽快解决国有股的问题,改善股票市场结构,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才能使投资者树立起长期的投资理念。也只有在这样的市场上,我国的股票投资才能成为保险公司长期投资的选择;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完善风险管理工具。由于我国市场上缺乏债券、股票对应的衍生工具,所以任何一个投资者只有在持有债券或股票的多头时,而且是在市场处于上升时,才能获得利润,而当市场处于下降态势时,没有一个投资者可以获益。同样,证券投资基金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持股来化解非系统性风险,但对系统性风险无能为力。比如,2002年我国股票市场的指数大幅度下跌,导致证券投资基金持有股票的损失;2003年我国国债价格的下跌,又导致证券投资基金所持有国债的损失。因此,要发展机构投者,改善市场参与者的结构,政府一定要尽快推出国债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以完善市场机制。

(三)从保险公司来看,要建立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既控制风险,又使保险资金增值。

4.关于改善城市环境卫生的提案 篇四

创建绿色卫生城市,为广大市民提 供一个清洁、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必要元素。近些年来,整个遵化城市卫生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布满在每个城区的卫生死角成了影 响城市形象的软肋,也极大地降低了城市品位、污染了投资环境,这样的难堪境况让我们不得不向城市的卫生死角宣战。

一、城市卫生死角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随地乱扔乱排。西瓜皮、烂菜叶、鸡蛋壳等等这些原本应该放在垃圾箱里的垃圾,被随意丢弃在路面上;公共垃圾箱旁摆放了无数装满垃圾的塑料袋,而垃圾箱里却是空空的。

2、有些市民公共卫生意识薄弱,随地大小便。小巷中、街角处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导致了空气里始终弥漫着一股恶臭,而墙角处留有明显的污渍。

3、路边的围墙、电线杆、地面到处贴满了“牛皮癣”之类的广告语。

4、很多地方尚存在断头路,且道路两旁杂草丛生,果皮纸屑四处飞舞。

5、城区里一些违章建筑被拆除了,政府并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而是荒废在那任由杂草蔓延

二、几点建议

1、所有市民应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的活动中来,对身边的卫生

死角进行检举,而市环卫局应根据群众的各类卫生举报结合整治方案,对市区内出现的墙角和地面污渍、“牛皮癣”等卫生死角进行一次“除根”式清除。

2、为了营造绿色健康卫生的旅游环境,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我省各市区的卫生硬件设施,增设一批流动公厕,在重要地区增设一批垃圾箱。

3、充分利用杂草丛生的空地,做好绿化再配备一些必要的健身器材,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使之成为人们休闲锻炼的场所。

4、针对市区中出现的断头路现象,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统一清理,根据实际情况将未修完的路修完,以方便市民出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

5.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篇五

**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经过领导小组与驻园企业的共同努力,园区各项业务取得较大成就,引起了省、市各领导的关注,经常来园区视察、指导工作。但是,园区在设施建设、安全、卫生、绿化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园区形象。为进一步提升园区形象,如下问题亟需解决:

一、设施建设问题

1,目前,园区现有供电设施设计能力偏低,已影响园区正常生产,建议增加供电设施。

2,园区内现有山东金捷燃气公司管道通过,今年准备改道施工,建议园区办抓住时机,为园区增加开口降压设施,为建设环保增效园区作储备,避免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突然关停燃煤锅炉。

二、安全问题

1,各种车辆随意通行,影响生产,造成安全隐患。2,园区围栏老化、损坏严重,附近常有居民放羊、遛狗。3,麦收晒麦子,秋收晒玉米,园区变成了大晒场。

4,盗窃现象时有发生,大到建筑材料、生产材料、生产工具,小到蔬菜瓜果。

建议建设封闭园区,设置门禁、保卫,禁止外部车辆驶入、限定车速,修补、加固园区护栏。

三、园区排水问题

园区周边、中间河道流水不畅,河堤破损严重,河内垃圾成堆、杂草丛生,建议进行河道护坡整修、清理。

四、卫生、绿化问题

1,车辆多、杂、乱,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严重影响园区形象。2,园区内有羊、狗走动,路面时有粪便,不雅。

3,中心路两旁绿化缺位,该补未补,树木未及时修剪,死树枯枝未及时清理。4,绿化品种单一,纵深不够。

根据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迫切请求园区建设小组办公室领导引起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园区加强安防,进行封闭式园区管理,以提升园区形象。

****公司

6.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篇六

一、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沼气池建

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设生态县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1个,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9处,年产沼气10.77万立方米,折标煤76.9吨。

沼气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直接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沼液、沼渣肥效高,病虫病菌少,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一个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25~30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用沼液喷洒作物叶面,可灭菌杀虫,肥壮秧苗,粮食能增产15%~20%,蔬菜能增产30%~40%。同时,农村沼气将畜牧业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多渠道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沼气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溪乡井南村是沼气建设示范村,建有沼气池26个,村民照明、做饭、洗澡都用上了沼气。他们说:“有了沼气池,不仅可以节省电费,还带动了养猪业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据专家调查测算,一个沼气池年产气量可替代燃烧薪柴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生长量,同时还可减少两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农村沼气,解决了农民“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沼气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在建沼气池过程中,政府引导农民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里猪粪猪尿横流,臭气熏天,但现在村里路面干净,人和禽畜的粪便排入沼气池密封起来,空气清新了很多,蚊子、苍蝇也减少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但在建设及推广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干部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沼气知识普及不够,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好处还不太了解,持等待观望态度;七十年代建的旧式沼气池因应用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技术不够成熟,质量差,现已无法使用或者说有的在当时就是效果不好,在群众头脑中的不良印象一时还难以消除。

2、自然条件不好。建一个沼气池需要二、三十个平方米的空地,而我县的村庄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间较少,比较拥挤,缺少建沼气池所需的场地;乡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简单,饲养牲畜又不多,难以保证沼液量。

3、后续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气池农户缺乏经验,管理维护意识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导致少数农户使用情况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气服务机构不健全,配套物资供应不上,存在配套环节上的死角。

4、技工素质不高。我县参加过市能源部门培训的沼气技术人员只有2人,而且还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再加上有些农民技工的责任心不强,从而出现个别沼气池建设质量不过关,如管道安装不规范、不产气、漏气等现象。

5、建设资金不足。虽然现在国家对沼气国债项目的补助力度较大,但我县曾在2006年对国债沼气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调查显示我县沼气工程上国债项目的条件无法具备,所以争取不到中央的补助,只能靠群众自筹资金和少许的县补助,农户感到建设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的建设和推广。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沼气建设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要作为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示范点、示范村的建设,辐射、带动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在充分发挥农户自主投入主体作用的同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沼气发展资金,即积极创造条件上国债项目,向中央财政争取一点、从公益生态林保护资金及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划出一点、各级财政安排一点、各有关部门投入一点、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各级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

点扶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和水平。

4、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农村户用沼气要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对圈舍、厕所和厨房进行改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采取“猪—沼—果”、“四位一体”等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引导农户将沼气建设与种养业发展结合起来。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要积极实施“一池三建”,将大中型沼气池与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结合建设,并尽可能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通过各种配套建设,同时实现解决环境污染、生产清洁优质能源、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等目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沼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7.关于我国投资基金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七

我国目前的投资基金治理结构, 在证券投资领域主要体现为公募式、信托型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特征。中外合资投资基金的出现成为我国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优化、创新的驱动力。

我国公募式投资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之间的关联利益与身份重叠, 是我国当前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基金托管人由基金管理公司选择, 托管人对基金管理人约束弱化, 缺少对管理人的监督与制约, 难以真正发挥基金治理结构所赋予托管人监督基金资产管理运作的作用。在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方面, 目前所设立的董事会与聘请的董事大多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因此, 我国目前的投资基金治理结构还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投资基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 当事人权利、义务失衡。为了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 基金应按照资产管理和保管分开的原则进行运作, 并由专门的基金托管人保管基金资产。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 为保证基金资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基金托管人应为基金开设独立的银行存款账户, 并负责账户的管理。投资基金所有权 (收益权) 、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与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主体相对应的组织机构是基金持有人大会 (基金持有人) 、基金公司 (董事会) 或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与基金管理人相对应的则是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和监事会。投资基金当事人之间缺乏制衡, 最终则表现为基金管理人的角色错位、基金托管人的作用缺位。在投资基金各当事人中, 基金发起人的目标是投资回报与对基金资产的管理与控制, 基金持有人看重的是投资收益的多少, 而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强调的是管理费与托管费的高低。因各利益主体的需求与目标不同, 导致利益冲突难以避免。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 事实上存在的各种幕后操作及关联交易, 使得利益冲突具有隐蔽性特征, 造成基金当事人的关系更为复杂, 致使证券投资基金中基金管理人与基金发起人之间联手控制基金资产运作、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之间进行非正常资金往来、基金管理人与基金单位巨额持有人之间从事关联交易、基金经理与其他投资机构间的违规操作等益难以从法律上、制度上、程序上得到真正的保障。

第二, 基金发起人与基金管理人身份重叠。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起人 (简称为“发起人”或“基金发起人”) , 是指负责证券投资基金组建工作的人。作为基金发起人的基金管理公司, 同时又被选聘为基金管理人, 基金契约的签订双方实质上都是基金管理公司, 这种模式不利于基金管理人的选聘和监督。基金契约对发起人和管理人行为约束不力 (基金契约本身就是发起人设计的) , 造成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缺乏实际保障。目前我国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中, 缺少维护和代表持有人利益的法律保障。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 由发行人代表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发起人因其独立性差, 并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等存在利益关系, 难以真正代表和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实现, 基金持有人无法对基金管理人的运作实施有效监督。中国目前证券投资基金持有人中多为分散的个体投资者;保险公司虽持有大量基金, 但由于有持有份额的限制, 并根据基金契约的规定, 保险公司和其他持有人无权运作基金资产, 对基金管理人缺乏监控、监督的机制, 基金管理公司和其他基金当事人之间缺乏制衡。基金管理公司在其内部法人治理中除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之外, 形成了特有的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银行、基金发起人和基金持有人之间的法人治理结构与体制。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和基金发起人有交叉但也有区别。基金管理公司应当依据法律和基金契约的规定, 为基金持有人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但实际上, 基金管理公司为了实现其发起人自身利益, 往往牺牲与侵害了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间的天然联系, 使两者之间缺少独立性, 导致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难以客观地维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第三, 基金托管人职责难以行使。一方面托管人作为持有人的代言人和基金资产的名义持有人, 必须对管理人的运作行为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却因发起人和管理人的特殊关系和自己是由发起人指定的事实而陷入被动的尴尬地位。加上目前我国基金数量少, 各大商业银行还处于争夺基金托管业务市场份额的初期阶段, 托管市场竞争激烈, 故而托管人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附和受制于管理人, 甚至沦为基金管理人侵犯基金持有人利益的共谋。可见, 在基金业的实践中, 我国现行的基金托管人制度, 实际上一方面为管理人实现关联交易创造了客观条件, 另一方面又未能保证托管人获得应有的独立地位, 因而其监督职能往往也就无从谈起, 最终导致了基金持有人代言人缺位、基金持有人对管理人失去制约、基金管理人“内部人控制”难以避免的局面, 基金托管人则沦为基金单纯的资产结算、交割工具, 致使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中当事人相互制衡制度安排的效率大大削弱。

由于基金发起人和托管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权利失衡, 形成了以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利益为中心, 投资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人等利益关联的利益链, 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基金发起人幕后控制、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与“内部人控制”等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情况。作为投资基金中最重要的当事人基金持有人, 利益缺乏保护机制, 实质上这就不能真正发挥投资基金的创新、有效、科学、专业的治理结构作用。

二、完善我国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对策

第一, 加强立法与执法。法治建设是规范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2006年日本基金经理村上世彰 (Yoshiaki Murakami) 因内部交易被捕事件发生后, 日本就通过立法加强对投资基金的监管, 要求职业投资者, 经纪公司和银行在一家上市公司拥有股份超过5%时, 必须在两周内向政府报告。目前,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对基金管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未做详细的规定, 应在投资基金业发展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基金监管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对于规范基金的运作和加强监管, 将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另外, 需要加强对投资基金发起设立、投资运作的监管, 对违法违规事件应及时依法处理, 维护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第二, 加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管。基金当事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关键是要保证基金发起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间的独立性。独立性的丧失将直接导致基金管理人与其他关系人关系的扭曲。目前, 国外一般采用发行与管理分开的机制, 基金发起人为保持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通常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市场化的筛选, 这为我国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发起人之间能做到相互独立、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可以克服基金管理人为其股东利益而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的道德风险, 这是基金治理结构完善中重要的一环。

第三, 落实基金托管人的职责。从我国的实践看, 基金托管人一般由商业银行担任。基金托管人应履行的职责主要有:安全保管基金的全部资产;执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并负责办理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 发现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违法、违规的, 不予执行, 并向证监会报告;复核、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研究

摘要:近年来, 随着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增长, 相关业务风险逐渐显现, 为促进个人住房贷款健康发展, 有必要对已经显现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认真研究, 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努力控制风险。文章对个人住房贷款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并提出若干建议, 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58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 (2008) 09-186-02

一、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出现的背景

1999年个人住房贷款开办以来, 金融机构由过去单纯的企业房产开发贷款支持转变为对投资和销售两个方面支持, 从此, 个人住房的银行信贷逐年上升, 发展迅猛。以太原市为例, 2000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仅有12.09亿元, 到2006年6月末, 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达78.71亿元, 增加了66.62亿元, 是2000年的5.5倍。作为消费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消费贷款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50%迅速上升为目前的74%。

个人住房贷款的超常规发展速度, 一是源于个人住房需求的快速膨胀和消费观念的迅速改变;二是源于银行普遍把个人住房贷款看成优良资产而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按照国际惯例, 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8年,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已经步入高风险期。从实际情况看, 一些银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绝对额与不良贷款占比两项指标均处于上升期。如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 由于业务开展早期粗放型管理埋下了隐患, 太原市某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率已由2000年的0.17%迅速上升到目前的11.28%。可以说, 随着城市个人住房贷款的快速增长, 业务风险还将逐渐显现, 控制风险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分析

审查基金管理人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及基金价格等。应根据法律规定与托管契约的有关要求, 强化基金托管人的职责, 尽到基金受托人的义务。从法律规定及实际操作中, 让基金托管人的选任市场化, 避免受制于基金管理人, 使其托管职责真正得到有效履行。基金托管人应通过设立各种职能部门, 加强对基金管理人投资行为的监督与管理, 设立定期独立审计及核查制度。基金托管人应加强与基金管理人间的业务协调及提高业务操作流程的效率, 在评估基金管理人绩效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强化对基金管理人的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核查。托管银行还应加强对基金管理人的运作能力综合评价, 在实时监管过程中发现问题, 及时向基金管理人提示, 向有关部门报告, 促进基金管理人治理结构的改进与完善。

第四, 加强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控制、操作控制和报告制度。所谓内部组织控制是指

●段云燕

根据近期我们对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情况的了解, 目前个人住房贷款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借款人风险。

对借款人的资信情况难以准确评价带来的风险。一方面由于目前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 银行不能通过个人税赋, 准确了解借款人的收入情况;另一方面目前个人征信系统虽然开始运行, 但还很不完善, 不能全面地帮助银行了解个人信用情况, 银行只能凭贷款人提供的工资收入证明等材料对其还款能力有所了解。在这种情况下, 银行对借款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信息不能准确判断, 因此就可能会影响将来贷款的偿还。

2. 担保方式风险。

抵押物价值不足。个人住房贷款基本上是以其所购房屋抵押, 贷款时, 抵押物是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来确定贷款额度的。但在贷款期间, 房价的剧烈波动可能会给贷款银行带来较大风险。由于市场上房价下跌, 使得借款人贷款债务高于其抵押房屋本身的现有市场价格, 借款人违约就在所难免。此时, 银行即使处置抵押物, 也不足以偿付其所欠贷款本息, 势必有一部分贷款将难以正常收回。

3. 开发商风险。

(1) 房屋延期交付和质量风险。由于个人住房贷款的抵押人是未来的房屋所有人, 在其贷款时, 房屋还未交到抵押人手中, 他可以保证按期归还贷款本息, 但是房地产开发商延期交付房产和交付后出现了房屋质量问题, 购房人与开发商发生矛盾得不到解决时, 往往会造成借款人不能按照规定归还贷款本息。这时银行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去催收, 甚至调解开发商与购房人之间的矛盾。如果开发商无力完工, 未完工的房产价值可能会低于贷款本息, 将使银行陷于被动, 进而形成贷款风险。

(2) 假按揭风险。个人住房贷款最高额度为房价的70% (发展初期为100%) 。一些开发商由于项目销售不理想, 而为了提前收回其项目投资, 往往恶意利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骗取资金。一是开发商自己垫付20%~30%的首付款, 以亲属、朋友、员工的名义向银行申请个人住房贷款, 给

激励机制是投资基金发展的动力所在, 缺乏激励机制, 基金管理人与托管人将丧失积极性, 基金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约束机制是投资基金发展的制动器, 缺乏约束机制, 基金管理人将以牺牲基金持有人利益为代价谋求自身利益。激励与约束机制既针对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 也针对基金经理层。基金管理人在基金契约授权范围之内进行投资决策, 其他基金当事人不能随意干涉;但管理权限的行使必须受到制约, 在制约的基础上对管理公司进行考核, 实施必要的奖罚。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将为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创造条件。通过建立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人业绩评价体系及机制, 对社会资金在投资基金业中的流向进行引导, 促使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完善治理结构, 改进管理模式与水平, 不断提高投资效率。

合理设置部门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进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内部风险控制应该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和托管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两个方面。就基金管理公司而言, 首先是要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如:研究与投资分离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基金经理工作时间通讯管理制度等。另外, 托管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也应予以关注。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基金在招募时标明的风格往往与事后的实际投资风格不一致。因此, 必须进行基金投资风格的事后识别。

第五, 要建立与完善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保障机制及激励与约束机制。拓宽独立董事的来源, 如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律师、审计师、会计师、实业家等。独立懂事应借助独立中介机构所提供的资讯作为基金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决策的辅助机构, 而不应成为董事会的摆设。在加强与充分发挥独立董事治理功能的同时, 也应认识到独立董事制度并不能解决我国投资基金法人治理结构的所有问题。

三、关注我国特定投资基金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居民的财富在不断增长, 代客资产管理是一个潜 (下转第239页) (上接第186页) 力巨大的市场。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对外开放和不断完善, 私募股权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以及相应的政府创投等类型基金, 也开始逐步显示活力, 将近200家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大多与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有关。特别是早期投资者, 这些公司主要投资他们熟悉的行业和地区, 这让他们与国外的独立私募股权基金公司相比, 有很大的优势。

政府创投基金借助私募基金向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的推进过程中, 政府引导基金与私募股权基金结合起到了示范作用, 从长期来看是一种发展趋势。

目前, 中国基金市场急需形成一种多层次的公平竞争、依法监管的健康发展氛围, 提高理财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 所以, 证券监督机关在有效行使监管职能的前提下, 有重点、有步骤地增批一些符合要求的新的基金公司。新增基金公司以其全新的管理模式、适销的保险商品、优质的服务及水平优秀的从业人员, 通过公平、有序的积极竞争, 不但能够增强基金和家庭理财市场的活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我国家庭理财市场的抗压能力, 从而使其经营和分散风险的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因此, 成立私募基金公司也是为了适应个体投资者的需要, 适当增设新的私募和合资基金公司, 定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家庭理财市场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私募式、公司型投资基金虽则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却在投资领域非常活跃, 其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的选择更具多样性与操作性, 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与弊病, 国家应加快对特定投资基金的立法, 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 以保证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孝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赵德武.财务管理概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3].宋国良.证券投资基金——运营与管理.人民出版社, 2005

8.关于在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法律思考 篇八

[关键词]环境税;环境保护;税制改革

一、环境税概述

环境税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税收学界兴起的一个概念。目前学术界关于环境税的定义学术界分为狭义、中义、广义三种。狭义环境税指的是环境污染税。中义的环境税包括环境污染税和自然资源税。广义的环境税不仅包含环境污染税、自然资源税等,还有为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而开征的各种税收。环境税又被称为“庇古”税,经济学家庇古于十九世纪初发表了《福利经济学》一书,指出因为经济对于环境的影响是无法通过商品交易中体现出来的,因此人类生产和消费的过程无法影响到环境污染问题。而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不利性影响,就需要将这种影响内在化,让环境的污染者和受益者来承担因此造成的成本,即所谓的“庇古手段”。而此手段想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就需要政府的干预和介入,从而形成了庇古税,即所谓的环境税。

二、国外环境税制度发展状况

国外建立起良好的环境税制度的国家主要集中于OECD国家。二十世纪中期,瑞典、荷兰等国家开始尝试针对一些零散的环境问题开征环境污染税。但是,这一阶段的税收措施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尝试,仍然属于传统的税收体系的一部分,环保的理念也不明显和强烈,真正的环境税法律制度并没有形成起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环境税终于迎来了其发展的春天。由于该制度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优点日益凸显,许多国家开始采用环境税制度,一些新的税种也被相继被引入。这一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环境税开始大量的出现,并且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尤其是北欧地区的一些国家开始对本国的现有税制进行绿色化改革,这使得环境税制度逐步建立起来。二十世纪末期,环境税制度进入了完善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开始引入和建立环境税制度,同时,一些新的环境税种被采纳,环境税制度日益完善。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环境税法律制度已经完善。主要包括排污税、污染产品税、自然资源税以及其他具有环保意义的税收制度。而排污税又可以根据污染物的种类不同进一步划分为大气污染税、水资源污染税、噪声税、固体废弃物处理税等。而污染产品税主要是针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产品,例如,一次性筷子、电池、塑料袋等,进行征税。自然资源税是针对自然资源开采征收的税收。其他具有环保意义的税收制度则根据各国情况不同而各有特色,例如英国伦敦征收的拥挤税等。

三、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税制概述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独立的环境税体系,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分散于其他税收体系中,并且其征收初衷并不是为了保护环境。

(一)消费税概述

消费税的征收目的是为了抑制过度消费,因此其征税对象主要是高档消费品和高污染高耗能产品,侧面也起到了抑制高污染高能耗产品使用和保护环境的作用。消费税税目中9种属于污染环境的应税消费品,比如木质一次性筷子、成品油、摩托车、小汽车、轮胎等。事实上,在环境税制度发展的初期阶段,许多国家开始进行征收环境税收探索时都是通过消费税进行征收。许多环境税税种也都是从消费税中独立出去的。因此,消费税也是所有税种中与环境税最相近的税种。

(二)资源税概述

资源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國领域及海域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其税目包括原油、煤炭、天然气、黑色金属类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其他非金属类矿原矿以及盐等。资源税的征收目的主要是调节资源级差收入同时体现国有资源有偿使用。但由于其征税对象煤炭、石油都属于高污染高能耗产品,因此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促进资源开发者合理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作用。不过,我们必须明确的认识到我国征收的资源税与环境税体系中的自然资源税仍存在差异。其环保理念不足、征税范围过小、税率设计偏低、计税的依据不合理等因素纵容了企业进行粗放式的经营,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资源的浪费。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概述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对象是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其征税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耕地占用税是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建设的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在于保护耕地。二者都起到了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作用。

四、关于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建议

(一)科学确定环境税税种

开征环境税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确定环境税税种。税种的确立不仅要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也要兼顾经济发展,还要考虑税务机关征税的可操作性与便利性。笔者认为当前若开征环境税,首先应从排污税着手开、率先开征排污税并逐步扩展。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税开征的阻力,为建立健全环境税制度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防止由于课征对象过于单一,导致环境不公平现象。考虑到目前我国的环境状况,水污染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因此,笔者建议环境税的开征应首先从这两个领域入手,可以考虑设置大气污染税和水污染税两个税种。同时考虑到企业的排放污染物不可能是单一排放,而如果对排放物进行充分细致的测量又会导致征税代价过高,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在具体税种下进行税目设置时,不宜设置过多税种,可以设置一般污染物税和特殊污染物税。以大气污染税为例,由于空气中颗粒物含量过高,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可以考虑设置固体颗粒物税。而对于其他造成大气污染的排放物如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可以统一设置一般大气污染物税。

(二)合理设定环境税税率

我国目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收存在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税率太低,不能将污染成本内化进企业成本。因此我国若开征环境税一定要提高环境税税率,将污染成本内化,让污染者和受益者承担环境成本,以实现环境正义和环境公平。同时,环境税税率也不能设置太高,笔者认为好的环境税应该是备而不用的。一个好的环境税制度应该是督促企业采用新型环保技术、生产环保产品从而从源头上减少污染,而非是通过环境税的征收筹措资金进行污染治理。因为环境税的征税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而并非增加国库收入,因此应在考虑内化污染成本的基础上环境税税率设置也不宜过高,这样可以使得污染企业积累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良性发展。

(三)确立环境税税款专款专用制度

为了保证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充足资金支持,也为了缓解环境税实施的阻力,笔者认为,应当建立环境税税款专款专用制度。环境税收不纳入中央或地方财政,而是设立专门账户,征得税款不得用于非环境保护目的。同时,实现收支透明,定期向社会和公众公布税款的用途,提高公众参与度。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税款专项专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公众参与度,减少征税阻力。

参考文献

[1]李传轩.中国环境税法律制度指构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陈萍,女,汉族,1990年生,河南新野人现为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2013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法。

9.关于改善残疾人工作环境 篇九

资助特困残疾人资金的申请

市民政局

市慈善总会:

本溪市茂兴洗煤有限公司始建于2010年7月,2011年3月投入生产,属残疾人福利企业,现有员工141人,其中残疾员工43人。

自公司成立以来,公司领导班子针对企业长远发展,特别是改善员工生产工作环境,妥善安排残疾员工工作及生活等事宜,进行了多次研究,积极为企业全体员工办理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企业残疾员工扣除“五险”费用外,月工资均达到了750元以上。企业法人孙茂举不仅慷慨解囊为残疾事业踊跃捐款,而且对本企业残疾员工关怀备至,尽最大努力解决残疾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

公司根据洗煤生产工作现场的实际及残疾员工的身体现状,妥善安排了生产工作岗位,特别对肢体残疾的员工,均安排在地面或一至二楼的生产工作场所,劳动保护用品按标准发放,并为上甲、丙班的员工安排了休息室,使他(她)们的工作和休息环境得到改善。

公司非常关心残疾员工的生活,积极为残疾员工解决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努力为他(她)们排忧解难。肢体二级

残疾员工宋宏林现年41岁,其兄也是残疾人,老母亲已73岁高龄,企业定期安排女工到其家中帮助打扫室内卫生、拆洗被褥,在老母亲生日时,企业还送去了生日蛋糕为其老母祝寿;智力三级残员工赵彦东家住火连寨,其父脑血栓后遗症,母亲离家出走,企业除定期安排人员到家中帮助整理家务外,还送去了生活用煤和劈材,在中秋节前,企业送去慰问金500元;肢体三级残员工刘娜娟女儿上小学,丈夫系农村户口,企业帮助其安排在本溪煤矿工作,使其家庭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肢体三级残员工孙凤岩系大学毕业生,企业根据其特长,安排在化验室工作。上述事例表明,企业为残疾员工送去了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送去了企业扶贫帮困的一片真情,为残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于本企业残疾人员特别是特困残疾人较多的实际状况,特恳请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对企业予以资金帮助。

10.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篇十

根据市政府统一安排,市经合办组织力量,成立调研组,由蔡建中副主任带队,从2月上旬到3月上旬,分别赴仙居县官路镇和广度乡开展蹲点调研。此次调研活动围绕改善发展环境这一主题,带着问题,采取座谈、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分别与乡镇领导、机关中层、村两委代表、企业代表、专业合作社代表和村民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通过摸实情、听真话,倾听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心声和诉求,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官路镇和广度乡基本情况

官路镇距县城9公里,共有29个行政村,6904户,人口21838人,耕地面积12000亩,山林面积74000亩,全镇共有工业企业70家,聚集在石井新桥、东背溪、北岙三个工业小区和萍溪村,其中木制工艺品企业41家,其他为塑料制品业、矿山、食品加工、建材等企业。全镇工业从业人员2011年为3476人。2011年工业总产值53900万元。

广度乡地处平均海拔650米以上的大雷山脉中段,位于仙居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东北与天台县为邻,南接福应街道,西北与磐安县相邻,面积82.5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2611户,9401人。纯农业、零工业,以种植高山蔬菜、杨梅和药材闻名。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目前正着手实施2000多亩的省重点工程低丘缓坡开发工作。2011年被台州市评为“农业特色强乡”。

二、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蹲点调研,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多、范围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目标及考核指标一刀切,脱离实际难以完成。目前还存在着不顾地区差异下达硬性指标的现象。硬性考核有余,具体指导不足,一票否决、责任追究的项目过多过滥,逼着干部弄虚作假,非但对经济社会发展难起作用,甚至会引发系列社会矛盾。如广度乡平均每个行政村不到400人(常住人口更少),也被要求村村连锁超市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大量外出,全乡武装工作建应急排都很困难,还要求每村都要建规范化民兵连。计生工作,流出的人大多不好管,流入的人容易管,但考核时主要是户籍所在地的责任。农医保省外目前还不通用,有些常年在外省打工的用不上,也要强制投保。农房保

险也是强制保,理赔的门槛却很高,光墙倒了不赔,空房没人住倒了也不赔,非要里面住着人房倒了才赔,保险的实际效用不能发挥。

(二)服务不够到位,工作伸缩性过大,一些惠农惠民政策还未落到实处。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避重就轻,长期缺乏更新,起不到方便群众知情、办事和监督的作用。内容还主要是机构设置及职能、人事信息以及少量的涉及社会管理的制度,而群众普遍关心、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如乡镇经济实体的承发包、租赁、拍卖等情况,土地使用、专项资金的使用、政府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债权债务、筹资筹劳、社会保障、公益事业建设等方面的信息几乎没有。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这几年虽有改观,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依然很多,服务制度不完善、工作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情况也不能说没有。官路镇一家生产商品混凝土的企业,是仙居县从椒江区招商引资过去的,引进时县里签应过的口头承诺都未能兑现,一个建筑违章问题,按规定可以通过罚款处理,但罚款额要县长牵头开个办公会,确定罚款标准,这两年内县领导调动频繁,事情就耽搁下来,审批工作一拖再拖。官路镇另一家企业,生产新墙体页岩砖,属于国家鼓励项目,原材料是山岩山土,这些资源都需通过县国土局拍卖才行,不拍卖就没有原材料用来生产,自己私下买又被严格禁止,有时要到“无米下炊”的地步。农业扶持政策,从总量看力度不少,但补贴到终端,面太广起不到扶持激励作用,如果“抓大放小”,只补贴种植养殖大户,对小户、散户不是很公平。

(三)小微企业发展困难,投资难、融资难、转型难、盈利难等现象仍大量存在。官路镇的70家企业基本处于低、小、散状态,抗风险能力较低。国家宏观调控严控土地,官路镇的41家木制工艺品企业无法扩大再生产,部分企业将易燃原材料堆到天井、过道里,产生很大的消防隐患。从紧货币政策,一些小微企业因融资困难不得不高息借贷,直接考验其生存问题。全球性通货膨胀,导致企业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结构性的民工荒导致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企业的成本压力很大。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出效益低,很多企业没有顺价销售的议价实力,个别企业出现了“加价要死,不加价也死”的经营困局。企业转型升级很困难,官路镇70家企业目前只有1家企业转型成功,另1家企业正在转型中。

(四)农村空心化现象未得到明显改观,农业效益难以持续提高。广度乡户籍人口9401人,目前常住在本乡的还不到3000人。青壮年大多流出,有些是外出打工,有些是送子女到县城念书,一起陪读并兼打工。从事农业的大部分60岁以上,劳动力素质逐年下降,先进技术、先进生产理念得不到推广,基础设施落后,地块很散很小,难以机械化操作和规模种植。农业合作社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标准要求不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农民不受合作社制约,价高时卖到别处,价低时硬卖给合作社,难以形成正常有效的市场合作机制。

(五)基层力量薄弱,乡镇人员少、职责多、办公条件差,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多时候应付不过来。几乎全部审批权都在县级部门,有权有利的站、所,又都实行垂直管理,乡镇政府无法管理,而整治、拆违等责任全部落到没有任何行政执法权的乡镇。随着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乡镇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上日益被边缘化,乡镇干部遇上了吃、住、行、医、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官路镇工业办公室一共只有3个人,要管理服务全镇70家分布在四个工业小区的企业,主任已57岁,另一位今年即将退休。广度乡一个办公室11块牌,也是为了被动应付检查。干部人员老化、知识结构老化,电脑、传真、扫描等办公设备大多不会使用,这些工作主要依靠大学生村官和少数年轻一点的工作人员。

三、对策和建议

对于上述反映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调研组广泛听取了基层组织和群众意见建议,调研结束后又认真进行分析总结,认为涉及的内容多而杂,需要落实相应政策。从全市角度考虑,调研组认为重点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梳理考核指标使之更切合实际,发挥真正的以考核促工作的倒逼功能。要因地制宜分类考核,不同地区,考核指标不同;即使指标相同,权重也不同;突出特色,选准定位,宜农则农,宜工则工,把优势做出特色,把特色做出规模。比成绩不唯GDP,看发展更重补短板。对工业乡镇,优先解决工业用地与产业配套建设问题,扶持建设工业园区,对农业乡镇,则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调保护生态,稳定粮食生产,发展高效农业。通过分类考核,卸掉过去那种不合理、不公平的政绩枷锁,工业经济抓上去了加分,发展现代农业同样加分。

(二)改善审批工作,理顺政企关系。一是持续清理合并行政审批事项,不利于经济发展、妨碍公平竞争的行政审批项目要予以取消。二是简化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全面梳理、优化、压缩办事程序、环节和时限。三是压缩审批层级,下放审批权力,把原需要层层报批的事项放权给一线窗口处理。四是借助信息化改造行政审批手段,实行网上远程申报、审批,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投资者。

(三)加强服务管理,要把服务软环境转化成软资源,用以弥补硬资源的不足。该管的要管到位,该放的也要放到位。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实现无抵押贷款。

(四)重视并加强农村建设。着力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探索实施拓展农产品加工、农超对接的优惠政策。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更高平台上开展农资供应、产品营销、技术推广、技能培训、信用合作、保险合作等服务。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和跨村、跨乡置换机制。加强农民创业服务,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技术供给、业务辅导等方面支持农民创业,为农民参与现代农业、来料加工业、家庭工业、休闲旅游业、社区服务业等领域创业提供各类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师、医生的培训,继续办好乡村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推广城乡学校共同体、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五)注重基层导向,加强基层建设,鼓励乡镇干部扎根基层,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为群众谋福祉。一是实行乡镇体制改革,解决责大权小利无的问题。通过规范委托执法职权、合理确定协助义务等形式,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精简高效的乡镇一级行政运行机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统筹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探索乡镇站所负责人的考核管理,增强乡镇政府对垂直机构的工作协调能力。二是建立新型乡级财政,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目前乡镇一无税收,二无财源。由于没有钱,群众的实事没法办,群众的困难没法解决,群众便不理解不支持乡镇干部的工作。所以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目标和事权与财权相对应的要求,切实增强乡镇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三是将年轻同志、骨干分子充实到乡镇一线工作。市县一级下派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和录用的大学生村官可以明确兼顾乡、村两级工作,在干部提拔上对乡镇干部要有所照顾和倾斜。

11.如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解决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们要由过去的“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必须要舍弃原来以过度破坏环境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先发展 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主的产业发展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转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平衡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1.土地破坏严重

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施肥则是提高粮食产量必不可少的措施。但是,化肥的过量使用可使土壤中自行繁衍的微生物数量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同时化肥中的重金属物质沉积,造成土地污染。农药也是应用频繁的生产资料,喷洒在作物上的农药最终会到达土壤,有害物质滞留在土壤中,残留农药有的直接又被作物吸收,使作物生长的成分或比例发生变化,破坏作物品质。农村中焚烧秸秆情况严重,焚烧秸秆会烧焦土壤表层,直接破坏土壤中有机物的生成,导致土地地力下降,土地沙漠化易发生。

2.水污染严重

农村种植水稻等作物时经常采取落后的大水漫灌的耕种方法,化肥中的有害物质便会直接下渗污染到地下水,同时,残留的农药未经处理就被直接丢弃到水沟或田间地头,直接造成水源的严重污染,农药在水中不断扩散,使得污染范围不断增大,影响其他动植物的生存健康,通过食物链原理,最终会危害人们的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严重及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危害

在化肥、农药的使用过程中,漂浮的颗粒挥发,会造成大气污染。化肥中的氮肥挥发到大气中,可破坏臭氧层,使人们患皮肤癌的几率增加,同时,农村地区焚烧秸秆会产生的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可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破坏环境质量,极易引发人们的呼吸系统疾病。人们食用含有残留农药的蔬菜瓜果,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原因分析

1.人口众多,农村地区人口素质普遍不高

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农村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环保意识淡薄,导致有资源的地方大肆开垦、一味掠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失衡,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水平较低,对先进的农业技术缺乏了解,严重影响了农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则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

2.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对于环保方面宣传的力度薄弱

政府部门没有专门针对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没有建立完整的环境保障体系,对外宣传的力度也相对薄弱,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差,加之没有农村地区居住分散,没有随处可见的垃圾箱,使得空地、河沟等地成为天然垃圾场,造成严重的水源、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恶劣。

3.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合理性导致恶化加剧

单一落后的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得人们的观念较为闭塞,只会使用傳统的农业耕种方法,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使得生态环境愈加脆弱。

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1.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环保意识

科教兴农,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在农村人流量集中地设立科普展牌、环保广告牌、建立文化大院,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纸杂志,从孩子抓起,进行环保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多进行关于环保问题的宣传工作,把保护环境升级为道德规范,使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素质教育,组织农业生产科技知识培训,使人们对农业生产的一些专业知识得到了解,如了解作物所患疾病症状及预防措施,组织人员到寿光等农业种植基地参观学习,从各个方面提高文化素质。

2.完善地方政府法律法规的建设

根据当地情况,建立区域性的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障体系。出台有效鲜明的激励机制,像工业上有排污收费制度、城市中对于用水情况进行奖惩等,农村地区可对作物上残留的农药指数进行检测对应赏罚,像国家的惠民补贴政策一样,建立能够刺激人们环保的机制。同时可以通过给予经济激励,鼓励农业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回归农村,给农村人们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指导。

3.自主创新,发展复合型农业、生态农业

改善单一的种植业农业生产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发展,形成一条龙、一体化的复合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利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鼓励农民大胆创新,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生物品种改良等方面研究,种植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品,形成产品优势,集中培育,打造特色生态农业区。另外,利用农业知识,以预防为主,减少或用其他方式代替化肥、农药的使用,最大限度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来,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泥石流、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如今人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与时俱进,依托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人人有责,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此后必然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孙离凤.科技对皖北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和改善对策[J].现代阅读,2013

[2]谭建辉.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思考—以衡阳市为例[J].经济研究,2012

[3]郑晔.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12

[4]刘钦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作者简介:

12.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篇十二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危机, 也是国际社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 因此, 加强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有效处理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为了加强对环境问题的管理, 很多国家都建立了环境行政管理的专属机构, 并确定了相应的职责及管理规章制度。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逐步推进, 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 对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内涵主要是指国家管理环境保护事务的行政组织结构体系、环保行政职权在各行政机构之间的配置原则以及环保职能的运行方式, 它不仅包括各级环保行政机构自身内部的权力结构, 还包括规范权力合理行使、保证政令有效运行的一系列规则与制度。

2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1环境管理体制立法体系不健全。第一, 缺乏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组织法和环境管理机构设置法规。有关环境管理体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分工常散见于其他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中, 有的甚至以党委或政府的红头文件的方式来确定。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因此, 环境管理机构经常处于变动之中, 从而大大影响了环境管理机构的稳定性。第二, 各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不同方面的立法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一般来说, 法律的规定较综合和概括, 行政法规的规定则较具体, 而规章只规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但现有法律规定有时特别具体, 而规章的规定反而比较抽象。第三, 单行立法对环境管理体制的规定过于简单。作为环境管理主要法律依据的各单行法律, 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 本应对各相关部门的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职责作出非常具体的规定, 以便于各部门各司其职, 并能相互配合。但实际上, 目前有关的各单行法在规定管理体制时往往都过于抽象、简单, 特别是涉及到有关部门时更是如此, 以至于使相关的执法部门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摆设。2.2中央与地方的双重管理体制不规范。在我国, 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受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的双重管理, 上级环保部门主要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人事权和财政权则由地方政府掌握。在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中, 环境保护部门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这就导致了地方环保部门只能看地方政府的脸色行事, 而对上级环保主管部门的建议则置若罔闻。环境管理机构的职权和职责是履行环境污染执法监管, 但在现实中, 由于环境管理是属地管理, 地方环境管理部门行政不独立, 其环境执法能力受到很大的影响, 比如执法力度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人员配给、经费提供和设备使用等得不到保障。同时, 受地方政府意愿的制约, 一些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还要帮助地方政府发展经济, 有些地方环保部门甚至充当了污染企业的保护伞。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和政绩, 往往对虽有污染但利润客观的项目或者企业给予特殊的保护和照顾, 而受制于地方政府的各级环保部门只能是睁只眼闭只眼。这种双重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 也严重制约了环境行政管理的发展。2.3地方政府政绩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一个时期以来, 我国将生产总值作为地方政府领导考核的主要指标, 当地的经济发展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是衡量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标准, 政绩考核“以经济数据和经济指标论英雄”, 而环境保护未被列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只要能发展经济, 自然资源的成本与环境代价的大小常常被忽略, 因此, 许多地区不惜以牺牲环境, 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 采取高消耗和高污染的方式来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一些地区为了招商引资, 不惜采取降低环保门槛, 一些项目还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就提前上马, 环评报告流于形式等手段, 这些做法给当地社会和环境带来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由此可见, 环境管理绩效评价在地方政府实际政绩考核中的淡化和缺失, 难以抑制地方政府对GDP的片面追求, 也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压力, 从而弱化了政府对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的有效支持。

3完善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对策

3.1完善综合性环境管理体制的立法。法律是环境保护机构设立行使职权的基本依据, 只有通过法律的形式确认各级各类环境管理机构的管辖分工、职责范围和行为规范, 才能保障环境管理工作高效运行, 因此, 我们要借鉴工业发达国家在环境管理体制立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在对我国现有环境管理体制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 完善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立法。一是制定一部综合性的环境管理体制立法。立法内容应包括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责地位、机构设置和管理职能, 各部门之间如何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和相互监督的程序, 各部门不履行职责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责任追究的方式和方法等;二是将各单行立法中关于环境管理体制的规定具体化;三是在这种综合性立法的基础上, 由各部门、各地方将自己的职责具体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和一致性的环境管理体系, 而这样的一个体系是保障各环境管理机构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3.2形成统一管理为主、分工负责为辅的环境管理组织结构。完善环境管理组织结构, 即是在加强国家环境保护部权威性的前提下, 对各省、直辖市的环境保护部门由地方政府管理调整为环保部进行直属管理, 各级政府机关协助管理。只有改革现行环境管理机构的隶属关系以及人事和财政管理体制, 才使环境保护机构能摆脱地方政府的困扰, 真正实现独立行政和独立执法。此外, 垂直管理还可防止各种保护主义对企业污染的包庇袒护, 防止各类腐败的孳生和蔓延。对于各省级环保部门, 国家环保部垂直管理, 各省政府进行协助的组织模式, 采用建立环境行政事项的委托制度进行控制, 保证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独立性;市及县以下的环境保护部门是环境保护的前沿阵地, 需要由上一级环保部门也就是省市区环保局厅进行垂直管理, 从整体上保证环境问题决策的独立性;县区级环保局是地市环保局的派出机构。可以实行三至五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轮换, 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地方保护主义, 又能全面有效地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 推进企业全面有效地治理污染, 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3.3建立环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发展经济是政绩, 保护生态环境也是政绩。改革现行地方政府的考核评价制度, 切实建立环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将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效益纳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 将环境质量的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对于地方政府加强环境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将环境执法情况纳入政府考核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中央政府各项环保法规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本行政区域所制定的环境保护制度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健全性, 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 以及对污染事故的防治和处理情况等。二是加大政府治理环境费用所占GDP的比例, 要求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区主要行业及其分布状况, 分析本地区污染行业的分布情况, 切实制定可行的环境治理方案和保护措施, 使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宝莉, 徐玉新.环境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2]王怡, 王艳秋, 李丽萍, 纪锋.完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 2011 (12) .

[3]杨朝霞.论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与改革[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 (法学) 版, 2007 (9) .

13.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篇十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民商事活动不断增多,公证作为一种预防性的法律制度,在社会管理、诚信建设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职责。但从公证行业面临的执业环境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阻碍因素,影响和束缚了公证职能作用的发挥,亟需改善。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调查核实困难。根据《公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按照有关办证规则需要核实或者对其有疑义的,应当进行核实,或者委托异地公证机构代为核实。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予以协助。”但在实践中,公证人员对收集到的或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判断,认为需要调查核实时,却会遭遇种种困难。如向婚姻登记机关、银行、公安机关等部门查询婚姻状况、存款数额、户籍身份状况时,有的部门和人员以上级要求、行业规定、保护他人隐私为由拒绝查询或者以搪塞、推诿、拖延的方式不予协作,从而使公证调查核实工作难以开展。

2、执业风险加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证意识不断增强,公证的社会地位和公信力不断强化,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公证的公信力,通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公证书、冒用公证处和公证员的名义,伪造公证书、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公证书等违法手段进行诈骗以牟取非法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但公安机关对此类违法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公证处在审查中发现假材料、假冒他人身份等情况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往往以未造成经济损失为由不予立案,同时,《公证法》第44条关于此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在《刑法》中体现尚不明确,致使对此类违法行为打击不够,追究不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违法犯罪无成本,从而导致这种现象屡屡出现,严重了危害了社会治安秩序和公证正常执业秩序,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给公证员及公证处带来了极大的执业风险和不良影响。

3、收集困难。根据《公证法》及公证程序规则的相关规定,当事人申请办理公证,应当提交与公证事项有关的证明材料,需要由社区、街道、居委会、医院、派出所、民政部门以及当事人所在单位开具亲属关系证明、出生证明、死亡证明、户籍注销证明、婚姻状况证明等证明材料。由于当事人就业、住所、婚姻状况等因素经常发生变化,导致其所在单位、社区、居委会等对当事人不了解,无法出具证明材料,即使了解当事人的情况,相应的单位或者人员为逃避责任往往也不愿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或者不同意在核查人员调阅该单位人事档案的摘抄件或复印件上盖章确认,导致公证机构收集证明材料受到极大的阻碍。

4、责任划分不明。目前,因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

虚假陈述、提供虚假证明材料或公证处审查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公证书内容错误从而引发诉讼的情况屡有发生。虽然《公证法》规定了公证机构和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公证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规定过于笼统,对责任的类型和大小未予明确。因此,对于公证机构、公证员的过错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何种责任,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仍有较大争论和分歧,在相同的情况下,有的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有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法院判决各不相同,公证机构的责任划分不明,有些判决有扩大公证责任的倾向,造成公证机构的额外负担,不利于公证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建议 为充分发挥公证工作服务、证明、沟通、监督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公证服务质量和公证的公信力,建议对公证执业环境方面给予关注,不断改善公证执业环境,优化公证服务秩序。为此,我们建议:

1、建议公安机关加大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公证书、伪造公证书、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公证书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净化公证法律服务环境。

2、建立出台相关文件作出强制性规定或由上级部门联合发文,要求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及乡镇政府、村(居)委会等部门以及个人对公证处的调查核实给予积极配合,按照真实合法、实事求是的原则,相互配合,共同协作,为当

事人提供客观、真实的证明。

14.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篇十四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大发动第二阶段

工 作 计 划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大发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和我乡《实施方案》工作安排,XXX乡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大发动第二阶段(严查摆、深剖析)从8月6日开始,至9月5日结束。具体计划如下:

一、查摆剖析问题的重点内容

第二阶段是整个活动的关键阶段,要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照“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要求,重点开展“九查”活动:一查发展理念,二查责任意识,三查审批事项,四查政策落实,五查市场秩序,六查社会管理,七查政治生态,八查生态建设,九查发展方式。

二、查摆剖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广泛征求意见。采取设置意见箱、问卷调查、群众评议、实地走访、专题座谈、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对收集到的意见,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分别整理出干部个人和领导班子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要结合自身实际,对照九查的要求,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查找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写出全面深刻的个人剖析材料。每一

名领导干部都要敢于触及灵魂、触及痛处、敢于讲真话,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绝不搞形式主义、走过场。、深入开展谈心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谈心范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或科室负责人之间、科室负责人与干部之间要普遍谈心,并做好谈心记录。谈心时要做到查摆问题与真心帮助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整改问题与促进工作相结合,以利于沟通思想、增进感情、维护团结、促进工作。

4、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生活会。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各部门领导班子要召开一次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大发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反思、举一反三,从思想作风、体制机制、工作落实方面,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整改重点和改进措施,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查摆剖析问题的时间安排

8月6日至8月16日,主要工作:采取设置意见箱、问卷调查、群众评议、实地走访、专题座谈、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8月16日至8月26日主要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写出自查自纠个人剖析材料

8月26日至9月6日主要工作: 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专题生活会,对自查自纠剖析材料进行集中研讨。

XXX乡党委

15.关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的思考 篇十五

1 我国现阶段环境治理的特点

环境治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多元性, 这种多元指的是治理主体的多样性, 政府为主要领导者, 社会单位、企业、个人都是环境治理的主体和执行者。第二个特点为自愿性, 除了政府以外社会团体或者个人的行为是完全自愿的, 没有强制的规范, 环境治理的方式由上至下或相反方向的一个进程, 是建立在一个互相配合的基础之上的治理模式, 不存在独自垄断的状况, 政府只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形象, 不存在主导治理的权利。第三个特点就是权力的非排他性, 这一特征与第二个有些相似, 政府的权力不再是唯一的标准, 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公民都有获得这种环境治理权力的机会, 逐渐形成了一种权力多样化的局面, 这种格局的形成有助于环境治理的快速扩散, 增加每位公民的责任意识。第四个特点就是环境治理的综合性, 环境本身就具有复杂性, 涉及到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等多个方面的治理内容, 是一个综合性的大范围的治理工程, 所以需要采取法律、科技等多方面的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

2 我国现阶段环境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的现存问题

市场准入不规范, 并没有完全确立民营企业、个人参与垃圾处理和城市污水领域的法人地位, 这种模式下的产权制度界定模糊, “新官不理旧政”时有发生[1]。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下, 政府与社会企业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亟待调和, 政企不分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种问题导致了我国多数的国有企业都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并没有获得与本身规模相符的盈利, 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亏损的情况。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中竞争的不规范也是诱发矛盾的主要原因, 市场发展比较晚存在一些缺点需要改进, 微观经济形式的动荡性使得很多市场经营者失去了应有的约束, 再加上经济本身带来的巨大压力, 非常容易就产生一些自私自利的情况, 单纯追求利益的经济行为严重影响着市场经营的正常运转。环境治理的市场不足之处还在于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不到位, 政府的市场规范无法快速有效的传达给企业, 这样就会导致整体环境治理的执行力不足, 使得各种违法乱纪的现象不断增加, 加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

2.2 环境治理模式的自愿意识差

部分企事业单位渴望“小便宜”, 难以做到自愿的参与环境治理模式中来, 企业不自愿的采用高于现有环境法律法规的标准要求, 环境立法的滞后性也同样导致企业宁愿“搭便车”不愿参与到环境自治中[2]。企业在发展中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牺牲环境来作为代价, 环保意识的缺失是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缺陷, 虽然有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外界形象, 打出了高标准、高节约的口号,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无法准确的实现这一定位, 不能落实到实际的环境保护与治理中去。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之一还有监督体系的不健全, 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企业自身, 都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来对环境治理进行推广, 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的约束导致一些企业更加直接的去伤害生态环境、追求利益, 将公众的共有的权利抛在了脑后, 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会经济的奖惩制度, 对存在环境破坏问题的企业或者团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处罚, 增加政府的强制性管理, 不断革新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治理模式, 这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

3 我国现阶段环境治理模式的改善措施

3.1 建立政府导向的环境治理创新模式

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就是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推行的制度变革、改造与完善, 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在整个制度供给中处于绝对主导的地位, 这是由其先天的优势决定的[3]。这种优势来自政府管理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政府能够制定环境治理规范, 是社会公共权力的执行一方, 更是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的引导者, 在我国现阶段环境治理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 更加需要政府政策的积极有效的引导, 当制度的创新变革不能满足所有人要求的时候, 政府就必须利用自身的优势来调节社会上的纷争, 制定一个合理有效地治理方式。比如市场中的环境治理制度的变革涉及到私有财产的问题时, 个人的或者团体的制度创新就会显得无能为力, 又或者潜在的资产受到私有财务的阻碍时, 这就需要政府出面主导这种市场利益的局势, 将环境治理的制度创新引向正确的道路。

3.2 建立市场导向的环境治理新模式

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主要是指各类市场主体以及其他主体通过市场机制与规律进行城市环境治理的创新, 市场主体可以采取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 其他主体也可以采取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4]。以市场为主要方向的创新能够使市场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利益, 是一种为了增加额外收入的制度性的变革, 这也是推动市场经济中各个买卖个体积极进行体制变革的本质推动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内部激励性, 在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自然而然的就会追逐利益的进步, 在追求利益发展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实现市场制度的优化。当然这种自由还依赖于市场内部活动的相对的自由性, 市场导向的环境治理的体系创新的重点问题就是将与市场有关联的环境因素进行一个明确的管理, 哪些自然环境资源的使用权、收益权属于市场的交易范畴, 都要明确其产权的具体归属, 然后才能进行制度化的管理。市场经济水平的环境治理方法是一个比较大众化的低成本的调整模式, 在当前的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 减少强制性的治理模式, 使环境治理能够有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

4 结束语

国家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步是一个双向剑, 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 这其中的环境生态的破坏就是主要的消极方面, 随着国家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消费的不断升级, 为原有的资源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现阶段我国应该集中精力研究如何在不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达到环境的改善, 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建立符合国情的环境治理模式。

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 使得自然生态的平衡遭到了破坏,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治理问题逐渐突出, 在治理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在这一现状下, 研究环境治理的基本模式, 探析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环境治理与创新方式, 就具有了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环境治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九生.从管制走向互动治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5:63-67.

[2]张俭.我国环境治理法律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 2009.

[3]阳卫国.我国钢铁企业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南华大学, 2013.

上一篇:全国文科重点大学排名下一篇:商场元旦晚会主持词与商场开业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