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如何生活(10篇)
1.浅谈数学教学如何生活 篇一
浅谈如何将生活带入语文教学中
丰华学校 于黎
内容摘要:陶行知先生曾论述“生活即教育”。这就意味语文教学要向广阔的生活开放,有意识地以语文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相关领域扩展,而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最真实的生活带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词: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个人生活
生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源头活水,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勃涅斯有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现实生活活动,足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和品位生活,领悟人生,这些无一不会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而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不少学校的实践表明,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愈是贴近生活,学生就愈有学习的积极性。
一、自然生活
人类现实地生活于其中的环境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大自然是美丽的:那姹紫嫣红的花朵,潺潺流动的小溪,清脆悦耳的鸟鸣„„大自然是神秘的:神农架的野人,百慕大三角区的失踪之谜,埃及的金字塔„„大自然是可怕的:生存环境的恶化(08年湖南冰灾及09年汶川大地震),大气层中出现的臭氧空洞,沙尘暴的肆虐,大地沙化„„大自然是个“大课堂”,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在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开发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的教材就是走进秋天,了解秋天。笔者考虑到所教授的班级学生是来自南方大都市,对于第一课《秋天的图画》文中所说“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和“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的情景有点抽象,笔者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找了一些资料和图片给学生欣赏,让学生边看边听——我们中国南北方地域存在着温度的差异,在金秋时节南北方会有不同的农作物的收获,南方天气湿润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北方天气干燥以小麦为主。学生听得如痴如醉并不时会有问题提出,“老师,为什么说稻海是金黄的,而不是红色的”“老师,高粱是什么样子的”等等问题的生成,借此机会笔者就此话题与学生聊有关植物自然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就不单是单纯的语文课,涉及了地理和自然知识多门学科,达到了笔者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
二社会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前进的,我们必须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同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笔者深入研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1课《我们成功了》,发现本课课文内容具有浓郁的现代文化色彩。学习本课之前,笔者就北京奥运的背景作了简单的介绍|——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这是体育的竞争,也是经济的竞争,环保的竞争,文明竞争,国际形象的竞争。“我们赢了”,不仅是北京赢了,申奥赢了,更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让学生能更好理解北京申奥成功的重大意义,从而理解课文中人们的激动心情和自豪感。至于课后,笔者会让学生收集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资料,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北京,关注体育。关注社会生活。因此,要使现代的小学生具有真正有用的学问,就要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兴趣和探究社会的强烈欲望,进而使学生自觉地走向社会。
三、学校生活
学校是儿童生活的基本空间,学生在学校中的存在就是学校生活。在学校里,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围绕着学习展开的。除此以外,学生还要与教师、学生交往,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等。而学校生活就是摆在我们手边的资源库,记得一天晨会课上,值日班长向我汇报:昨天,班上的几个小朋友在跳皮筋时不小心踩到了教室的垃圾桶,那个垃圾桶经过了一个冬夏本来就老化了,这么一踩,当场成了碎片。以后同学用完的纸屑放在哪里?一时之间,“垃圾桶”问题成了同学们关注的焦点。笔者就如何拯救“垃圾桶”变成我们口语交际的素材,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各抒起见,有的说老师她损坏了要陪一个新的,有的会说老师她不是有意损坏的,能不能给她一个机会。而笔者引导全班同学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把坏事变成好事话题刚落,学生们就踊跃说出自己的建议:建议
一、让爸爸妈妈买。为了使学生不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笔者否定了此做法。建议二:利用可以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如:收集易拉罐和矿泉水瓶)资金来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身边的小事作为活动的主题,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有利于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去获得。
四、家庭生活
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固然,自然接受学校教育始,学校便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扮演着愈着愈重要的角色。但是,家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学生在家庭中的存在即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五彩缤纷的,饮食起居、休闲娱乐、消费理财、护理保健等都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以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也能开发出无限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笔者在上《玩具柜台的孩子》前,先在讲台上拉家常似的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玩具吗?,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变形金刚”“洋娃娃”“飞机”,接着笔者很平和的说:“大家很熟悉自己的玩具,现在请同学们做口头作文练习——描绘玩具的样子。”一听描绘自己玩具,同学们既兴奋又活跃,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讲开了,“有时我把变形金刚变成汽车,有时我把变形金刚变成一个机器人,有时又把它变成一架大飞机……。”“我的洋娃娃有一头金黄色的卷发,雪白色的连衣裙,红色的靴子,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白雪公主似的.”“它的机翼向后倾斜,上面装着枪,机翼末端还有两枚导弹。横着的尾翼比机翼要小很多,竖着的尾翼直直的。后面是一个喷射器,好像一点火就能飞起来似的。”„„紧接着打住了话题:“很好,同学们描绘得很生动,也很形象。说到这里有一个小男孩却一动也不动地站在玩具柜前,咦?他为什么要站在哪里,站在哪里干什么?就这样创设情境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入课文学习,学生们情绪深深地感染了,课堂由活跃变为寂静,学习课文的感情基调已完全定好,学生被吸引到《玩具柜前的孩子》所特有的氛围之中了,这节课效果极好。
五、个人生活
“要使青少年正确地认识世界,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这会对一个人一生的社会行为产生影响。”语文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不应该把学生变成实现教案的工具,应该有更多的随意性和灵活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味。在写作训练笔者认为应该少一点指令性的要求,多一点原创性和自由度。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会经常指导学生观察家庭、校园、社会的人和事,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并通过自己的感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经常启迪、引导学生随时留意生活中的点滴,善于捕捉周围动人的片段,注重生活素材的积累,将细节描写运用于平时的作文训练,便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经过如此的训练,同学们收获很大,既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在写作中再现了自己的生活情景,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一些作文书,写出假、大、空的内容来。
2.浅谈数学教学如何生活 篇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根据这一理念, 各个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努力面向生活实际, 大量增加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内容。
一、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
这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贯通, 增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内容, 将历史赋予一定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使历史这一过去的生活与学生当前的生活及未来的生活连接起来,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分析现实问题及创造和更新他们的生活方式的能力。
历史叙述的是人类社会的前天、昨天, 说明的是人类社会的今天, 研究和探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 它是过去社会生活的重现。因此, 作为认识过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历史学科明确提出历史教学应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 体现生活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试行) 》也指出:在内容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 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在体系结构上改变了以往高中历史课程按照编年体的编排形式, 整合人类社会“三大生活”并使之协调发展, 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 也反映了新课程整体改革的理念、设计和要求, 体现了历史课程的独特性和内在价值。这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 同时也为历史教学生活化奠定了基础, 指明了方向。那么, 怎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程纲要提出的“生活化”的课程理念?如何将远离现实, 学生难以理解的历史问题和学生产生共鸣,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中学历史教师也要相应地进行“生活化教学”。而要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是开拓生活化的历史课堂,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 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 还要在立足于新课改的基础上, 使历史教学走出教室、走向社会、面向真实世界, 教给学生有生命的、有生活的历史。
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教师应该注意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新课程理念对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发现其中的奥秘以及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倡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因而, 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这种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生活当中的知识, 构建生活知识的体系, 从而不断地积累生活当中的素材, 将现实生活以及课本当中的世界相结合, 两者相互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 教师在教学当中的职责就应该多注意鼓励学生, 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名合格顾问, 成为他们意见的参加者, 而不是只是摆真理的人。
三、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方法, 尝试新的教学形式来实现历史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主要有情景模拟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等等。例如, 在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时, 教师可以联系有人针对苏联解体这一事实断定十月革命不是一次正确的历史选择这一论断提出探究问题:“你认为十月革命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探究时最好分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三面围坐, 教室的讲台放置一边, 摆放教学用具, 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的中间或者周围巡视, 为学生指导。这样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相对于宽松以及自由的环境, 从而让学生在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当中自由合作地学习。当学生之间互动结束, 交流完之间的互动成果之后,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为什么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只走了短短的70多年就解体了, 而中国至今仍发挥着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
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局限于单一的教室里, 而应该是让历史课变活,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亲近社会, 让历史教学课程变得丰富多彩, 形式多种多样。比如, 在教学某一堂历史课程时, 可以采取讲故事、讲座等多种形式。或可以进行一些对于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考察, 让学生参观博物馆, 举办有关历史的通讯、展览等等。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 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除了课堂之外, 还可以根据多种多样的形式吸收以及熟悉历史, 将生活与历史课程紧密地联合起来。
另外,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 也应将现实中的事件作为素材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历史, 比如, 汶川大地震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这个事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教学素材。从经济史上看, 大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 应当提早建立灾难防御机制;从政治史上看,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考验了我国政府的应变能力, 而援助国的赈灾体现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也成了赈灾国家经济势力、外交战略、国际形象展示的新舞台……历史课堂中, 不设法拓展和补充, 那就只能局限于教条、枯燥、僵化的教学内容, 也就无法生动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更无法给学生以“鉴古知今”的启迪。
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来源于教材, 而且也来源于对课程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比如, 在教学“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 新文学的提倡和现实生活中网络文学的繁荣, 皆源自科技创新背景下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如此从生活入手, 必将使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历史和生活中的问题。由于历史课程本身所具备的“过去性”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够充分地理解历史, 因而, 教师在教学历史课程时, 就一定要充分地运用各种手段来再现过去。
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遥远及不容易记忆的历史知识
随着科技手段的日益更新与增强, 教学手段也变得多样化, 为历史教学生活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为历史教学生活化的创造提供了空间。在一定程度上, 这也充实了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适应学生认识历史与社会内在的要求。历史教学生活化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一个大体走向, 只有坚持历史教学生活化的走向, 学生才会越来越关注当今以及过去的历史, 从而真正做到博古通今, 将过去与现代相结合, 从中悟出智慧, 得出真理, 逐步做到学会发展、学会生活的目标。
3.浅谈如何进行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篇三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生活化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65-01
0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数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生活化教学就是一种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融合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
1.课堂导入的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与整节课的氛围、效果都有着密切联系。数学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现实生活中可见数学的影子,故在教学中有效引入生活例子,学生易被有趣的数学知识吸引,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已学的数学知识,采取有效的新课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的《概率》该节内容时,可从大多数学生都熟知的“体育彩票中奖几率”事件导入新课。在平时的生活中,“买彩票”一词学生时常听到,却不知道买彩票中奖的几率到底有多大,如何算一个人中奖的概率?又如,在学习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该节内容相时,在导入新课时可这样设计:学校要求每个班级进行一项调查,了解一下当前都有哪些情况可能导致交通堵塞,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或者从学生熟知的家乡等方面入手。在导入新课时,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入手,可在很大程度上吸引更多学生,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2.概念讲解的生活化
在高中数学中,往往涉及较多概念,而许多数学概念较抽象,若教师只是单纯地照读文中解释,学生很难一时透彻地理解其中含义。为此,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书中的知识。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必修4第二章第四节的《平面向量的坐标》该节内容时,可引导学生利用体育课方阵排列时的队形情况进行思考和理解,或者是在电影院找位置的例子。
3.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整节课堂中,教师要花最多时间讲解的知识点往往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然而,由于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家庭教育、教育背景及个人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加上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学生理解的难度已较大。因此,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会不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熟知的生活知识入手,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
比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六节《垂直关系》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相关知识时,可举例树木和地面的关系、电线杆和地面的关系等。除此之外,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与平面之间也是“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又如,在学习必修2第一章第四节《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相关内容时,可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屋顶与地面的关系、屋顶和侧面的关系等,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知识点进行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常见关系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掌握相关的判定定理也更加如鱼得水。
4.数学作业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的时间通常只有40至45分钟,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的知识也非常有限,若想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课后仍需通过作业或实践才可,且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在设计数学习题时,教师应充分结合生活经验与实际,题目内容应与生活经验有关,激发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学习完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直线与直线的方程》相关知识后,涉及直线倾斜角、斜率、直线关系及直线交点等问题。在设计直线倾斜角、斜率的习题时,可与汽车行驶过程中油量变化的知识相结合;比如,学习完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指数函数》该节内容后,可将题目与钢琴相联系,如让学生课后探索钢琴都有哪些特点,思考指数和钢琴之间的共性或联系等。学习了《概率》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课后自由组成小组进行一项实践:了解本市交通堵塞的时间、持续时间、地点、原因等情况,预测哪个时间段或路段的交通状况,如何解决。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但能够更好地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并有利于形成团队协作的精神。
5.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知识大多源于生活,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购物交易,需要运用数学运算知识;买彩票,需要考虑中奖几率,是概率知识的运用;自行车的设计,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特征等。因此,学习了数学的理论知识后,重点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学习了关于《数列》的知识后,在按揭贷款购房运用数列的运算方法计算出每年、每月应还的数目;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后,可运用于计算家中成员个人所得税的数目,掌握家庭的大概收支情况等。
6.小结
由上述可知,数学学科作为高中的一门高考必考科目,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与质量,有利于学生考取更优秀的大学,且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在高中数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4.浅谈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篇四
学院:
精武学院 班级:
搏击术1202 姓名:
陈真 学号:
12345678890 指导老师:
霍元甲 指导老师职称:
教授
浅谈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
陈真
1234567890
(中华大学精武学院,搏击术1202)
【前言】
转眼间,我们来到大学校园已经快一年了,在这近一年年的时间里,我们经历 了很多,学会了很多。然而,回过头来我们却发现大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上课睡觉,逃课,恋爱,游戏等等占据了我们的全部,我们在高中学习的激情完全被大学的自由所吞噬。原来大学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但是在迈入大学的校门后,却发现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面对新的同学与老师,我们常常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无可奈何。其实,并不是同学们不想好好学习,不想努力奋斗,只是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方式。有的同学能很快自己调整过来,有的同学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而有的同学整个四年大学生活都是浑浑噩噩的,浪费四年青+春实在可惜,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做一点研究与探讨,既是对同学们及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做一点帮助,也是对我自己大学生活的一点反思。
【摘要】
由于大学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都和高中有很大不同,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大学生活,虚度宝贵的大学时光。本文粗略分析了无法适应大学生活的原因,重点对解决方法进行论述,既有大方向的全面指导,又有具体常见问题具体建议,对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较大作用。【关键词】大学生、大学生活、适应、学习【正文】
一、大学生生活问题概述及原因分析
纵观刚入学的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虽然每个人的问题都不完全一样,但仔细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循,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无法摆脱中学模式,不能适应大学学习方式。高中是一个小范围的群体,同学们上下课都在一间教室,课程都由学校安排好了,平时又有老师和家长两方面的督促,所以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式的。大学则全然不同,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老师不再施加压力,特别是文科的课程,课业一般比较轻松,成绩的好坏就全靠个人平时的学习态度是否自觉了。因此很多同学成绩一直落后,出现焦虑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2、生活上无法适应学校集体住宿生活,生活没有规律。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加上中学学业繁重,生活上的事几乎从来都是父母一手操办,自己从未动手甚至参与安排自己生活上的事。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都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许多同学还远离家乡,衣食住行学等日常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一时间无法适应,再加上时间、生活费安排不够合理,导致生活一片混乱,身体素质也不断下降。
3、人际关系上无法很好与同学尤其是舍友相处,不敢参与各种交际应酬活动。大学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一定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在家是皇帝公主,到大学后没有再把他们捧在手里。这样一来,同学之间就会出现摩擦、矛盾。很多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极少参加班级和社团活动,四年下来甚至有的同班同学互相不认识。
二、大学生活遇到的具体问题及建议
1、老师上课讲的太快,根本听不懂
建议:明确一点:大学的知识是自学得来的,不是老师教的。老师只是讲了一个大概,把知识要点说一下,听不懂是正常的,上课只需要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只要了解即可,然后下课后自己慢慢自学。
2、时间有冲突,无法调节
建议: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取舍。大家都说学习是最重要的,其实未必,只要自己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即可。有所得必有所失。这里重点说一点,很多同学贪多,学习、学生会工作、班干部、兼职、读书、旅游、兴趣社团,几乎每一样都要参与,到头来疲于奔命,一事无成。诚然,以上几点在大学都可以做,因为大学空余时间较多,但是并不是每一点都要做到。每一点都做到不适合也不现实,毕竟精力有限,必须专其一点,努力做好。
3、时间太多,不知道干什么
建议:首先,在学习上要有高目标,不能有“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思想。在大学,要及格并不难,可是要真正学好、学到东西并不容易。中国每年数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中国国民知识水平却不高,高端产业难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大学生虽多,却大多不合格。其次,在学生会工作、班级工作中选择一项,锻炼自己能力。或者做做兼职,再或者发展自己的兴趣,到周围城市旅游,读读书等等。总之,找点事做,但是切记不要贪多。
4、生活混乱,没有规律
建议:这属于个人生活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强求一致。把握一条原则,自己舒服与同学舒服。只要不影响到其他同学,基本自己怎么过得舒服怎么过。如果自己觉得需要要改观生活状况,没有什么法则,只一条,像周围生活井井有条的同学学习。
三、关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建议总结
在思想上: 首先,重新树立学习的目标。很多同学在为弥补高中失去的自由时间,在大一虚度光阴。在大二时才后悔自己在大一什么也没有学到。人生短暂,大学生活更是转瞬及逝。其实在大一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给自己重新制定一个计划。考虑一下自己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一个什么样的事业,在大学的四年要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大学四年后又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通过这种对自己人生理想的重新思考,及时确立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
其次,让学习态度从被动走向主动。新生的学习适应主要集中在专业认同、自我定位、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有些新生由于填报志愿盲目或者是被调剂专业的原因,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发现对专业没有兴趣,看不到本专业发展的希望。大学学习风格的改变也要求新生转变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安排学业的能力。大学课堂容量大,教师讲授比较抽象概括,意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加之大学课余时间比较多,自由度大,这让不少学生感到很吃力、无所适从。钱伟长曾对大学生说过:一个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而且要有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学生应该耐心摸索专业领域里自己的兴趣点,并结合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观,必要的时候参考“职业人格能力测试”,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业生涯规划。对于那些痛失优势地位的学生而言,要端正心态,能够进入大学校园本身就说明 了一定的能力。同时,在需要的时候学会求助院系老师、同学、心理咨询师等以获得支持。
第三,学习掌握人际沟通技巧。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所以自己的交际关系越广,对未来的事业越有帮助。在高中时我们只知道学习,不知道去交各种朋友,所以到大学我们尽量拿出一些时间与自己的同学与朋友分享。与来自各地、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交往,需要把握交往机会,学习沟通技巧,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与他人交往。
第四,大学期间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大学的学习既要求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大学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独立地支配学习时间,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还要注意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去做一个高素质的、对社会、国家有益的人。我们要学习如何去认识、接触、融入、造福社会,我们要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相处、协作。这就要求同学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地接触社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丰富自己的生活,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我们主动地接触社会、深入社会,逐步向一个真正的社会人转变。在方法上:
确定独立生活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就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
虚心求教,细心观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为了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
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合,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
认知自己,改正错误。永远不要对说自己坏话的人发脾气,因为那是你的良师。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依赖习惯,坚强地做一个独立的大学生。
我相信,只要努力用心,每位同学都会很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学习方式,从而拥有一个美好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2、赵美萍——《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3、韦德曼(美)——《记住你是谁》
4、刘同——《谁的青春不迷茫》
中华大学精武学院
搏击术1202
陈真
5.浅谈数学教学如何生活 篇五
摘要: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语言培养最基础的一段时间,在幼儿园里无忧无虑的玩耍是孩子们的专利,然而孩子们终归要成长,要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去体验更丰富的人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开展语言教育能够使幼儿更好地从家长的襁褓中走出,与小伙伴们共同度过美好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园是每一个孩子学习知识和学会做人的起点,而语言则是每一个人成长与交流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开展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出发,通过结合实际工作,分析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开展语言教育,最后对幼儿园开展的语言教育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语言教育;幼儿发展
引言:从家长的襁褓之中走进幼儿园,是每一名幼儿的必经之路。在幼儿园里,语言教育工作做得好,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工作做的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由幼儿时期过渡到幼儿园时期这一阶段的成长。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语言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每一名幼师不可忽视的内容。下面本文将从语言教育的作用出发,探寻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工作的方法。
1.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语言教育在幼儿园里是一项最基本的教育工作。幼儿在这一阶段中很容易受到身边语言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语言教育能够促进与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开展语言教育正是引导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们通过对语言的模仿与学习,不断积累语言,逐步发展。由此可见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交流与沟通,而交流与沟通又离不开语言的作用。因此,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幼儿园都十分重视语言教育工作的开展。
2.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开展语言教育的方法
2.1通过儿歌进行语言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儿歌经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可以编成儿歌。这些儿歌十分通俗易懂,容易被幼儿记住。不仅如此,儿歌本身又是一种语言艺术。因此,幼儿在记忆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接受了一定的语言教育。而这种语言教育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往往语言教育的效果也更好。在儿歌的编写上,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内容,通过注重幼儿一日活动中所需要形成于遵守的良好习惯。例如在上个月的每日三餐前我强调了很多次吃饭之前要洗手,然而还是有很多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没有饭前洗手。尤其是小敏同学不但没有洗手,还用手抓着玩具,我感到十分无奈。但是,在这个月里,还是有很多孩子饭前没有洗手,但是当我想我是一名幼师,我的职责就是关心,爱护,引导教育孩子。一个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犯着同样一个错误,并不能说明她无法改正,而是我并没有用一个好的方法进行教育。于是我想出了编儿歌的方式,在儿歌中穿插了饭前洗手的重要性,她听着我温柔的声音,一边在学习儿歌,一边主动跑过去洗了手。
2.2利用幼儿园游戏进行语言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游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时间,那么怎样在游戏中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就成为幼师工作的关键。我们不难发现,游戏对于幼儿有着无可替代的吸引力,每个幼儿都能够在与同伴老师的游戏中找到快乐。因此,我们应把握这一点,通过一些游戏的方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师起着组织游戏的作用。通过幼师的组织,幼儿的配合来完成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重点培养幼儿的倾听的技能。相对于平时一味的说教,在游戏中的组织的语言更容易被幼儿聆听,此时培养幼儿的聆听和语言能力效果最为明显。
2.3通过动画片培养幼儿语言能力
动画片作为幼儿园孩子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语言学习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动画片中,经常会随故事情节的发情境的改变而展现各种成熟的语言,这对幼儿语言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常会有意识地延时模仿学习这些语言,通过模仿这些语言来与别人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动画片,可以有选择地为幼儿购买动画片。当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要注意用眼卫生,观看时问不能太长,且与影视媒体要保持适当距离。通过动画片的作用向幼儿传达积极的语言内容。
2.4通过故事进行幼儿语言教育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师会经常给幼儿讲一些通俗简单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往往蕴含一些小道理,孩子们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且也能够对故事人物的语言进行学习。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幼儿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发展规律是依靠动作、形象、符号三个不同的水平输入信息,形成表象。所以,故事也是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语言的契机。如通过倾听故事,幼儿感知、模仿了《小小猫睡觉》和《拔萝卜》等简单的故事,接受了非语言手段和语言手段表达的丰富信息,其口语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了提高。
3.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其它途径
3.1开展幼儿园语言活动,吸引家长参与
在如今幼儿园活动中,都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言的能力,同学们之间相互学习,一起玩耍。语言交流的时间较多。然而,家长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因此,之前的默契就少了,久而久之也就没有积极性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中来了。因此举办特色的语言活动,吸引幼儿家长参与对于幼儿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和家长的感情,吸引家长们眼球可以在幼儿园唱歌比赛中开展,这样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开展语言教育的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唱歌是孩子们娱乐最普通不过的方式了,为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吸引他们参与,可以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先让孩子和家长进行小组学习唱歌:都有哪些合唱的方法,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尝试,然后再设计,在尝试,始终以小组为单位,基本上先让孩子和家长有合作的意识。然后组织家长和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合唱排练,家长和孩子们在一起携手唱完之后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从第一次和爸妈一起唱歌,孩子们由新奇到熟悉合唱,在这个过程过让孩子找到学习语言的自信心,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同时,语言活动的开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自己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地位与形象。同时多鼓励内向的孩子大胆歌唱,培养这些孩子的语言能力。在活动中观察到平时自信心较弱的孩子准备的更加充分,看得出他们更想当着大家表现一下,但又有些不自信,于是活动中发现平时较内向的一些孩子不太敢上去和其他孩子一起唱歌,我们就请他表演一下他平时在家是怎么唱歌的。让这个孩子充分的感受到自己就是小明星,当其他同学围着这个“小明星”看的时候,这个孩子明显变得活泼高兴起来。而这个孩子的家长此时也在一旁沉浸在幸福之中。也这样一个小的活动提高了家长对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也能让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语言教育的美好。
4.总结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怎样进行语言教育。主要从儿歌、游戏、动画片、故事四个角度阐述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在文章的最后,本文提出促进幼儿语言教育的其它途径,那就是需要家长的配合来完成幼儿的语言教育。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对在今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的语言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乌云格日乐.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张旭.汉语幼儿心理理论与语言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富雅昕.蒙古族家长语言教育观念对子女语言发展水平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耿海英.崔国富..农村幼儿语言教育问题与解决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6.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论文 篇六
作为21世纪的公民,应该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才能有机会、有能力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是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做好数学方面的准备。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予以重视的。
长期以来,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举趣,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抽象难学,有些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生活太远。所以,我们必须改革数学教育观,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主要针对我所教的五年级一班的全体学生进行的。
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容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
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育的改革上进行许多尝试和研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如《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中,围绕着21世纪数学改革问题,特别是大众数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要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理念。认为数学课程改革要 “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四、课题研究假说
为使数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尽快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数学课程新标准》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使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把数学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
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数学资源,充分借助儿童的生活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逐步达到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事实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
五、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1)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格局正在形成。社会呼唤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掌握好这一技术、工具、语言,成功地迎接未来生活。
(2)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好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生活。
(3)当代认知理论
六、研究目标
1、改革教学教育观,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3、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实践又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意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构建生活化的实现课堂教学新模式。
6、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研究内容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涵两方面的内容,即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
1、寻找教材中与生活化有关的内容进行课题研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颁发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对有现实背景的数学更感兴趣),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数学资源,充分借助儿童的生活背景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并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从生活情景中探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或通过实例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这些过程都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
1)生活问题数学化a、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b、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c、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d、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2)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可以作为人们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可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
a、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b、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c、数学“语言”在生活中的.意义。人们可以用所学的数、符号或图像这些“语言”去描述世界,也可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d、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在实际教学中常常相互渗透
3、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创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数学活动是不断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把自身经验,感受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相沟通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它还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学习、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发展自身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自己完善自己认知架构的目睥。
只有将数学融入到了生活、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身,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熟练地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课外延伸,拓展应用
获取知识不是终结,应用知识才是更重要的任务,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的问题,处理由课程的其他领域、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5、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
八、研究方法、步骤及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方法
由于本项目研究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研究力量多样,因而研究方法是多样化,主要采用“小组研讨”与“个体探索”相结合。
2、研究步骤
本项目我们拟进行为期一年三个阶段的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3—2006.4)为项目研究的酝酿、准备、方案确立阶段。
第二阶段(2006.5—2006.10)研究阶段。确立素质教育观和创新学习观。主要围绕“如何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这个问题改革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和“挖掘教材内容”的探讨。
第三阶段(2006.11—2006.12)总结阶段。全面反思、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3、预期研究成果:
(1)转变了教师的观念,老师们认识到数学教学要须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3)通过实验,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生产的巨大作用,更加喜欢数学,喜欢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2、从生活情景中探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或通过实例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这些过程都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
1)生活问题数学化a、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b、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c、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d、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2)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可以作为人们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应努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可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
a、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b、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c、数学“语言”在生活中的意义。人们可以用所学的数、符号或图像这些“语言”去描述世界,也可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d、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在实际教学中常常相互渗透
3、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创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数学活动是不断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把自身经验,感受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相沟通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它还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学习、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发展自身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自己完善自己认知架构的目睥。
只有将数学融入到了生活、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身,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熟练地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课外延伸,拓展应用
获取知识不是终结,应用知识才是更重要的任务,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的问题,处理由课程的其他领域、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5、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机地统一起来。
九、研究实施策略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活动更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内涵,即生活问题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生活化。
1、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到处有数学。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或通过实例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这些过程都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具体表现。
1)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发现前人已经发现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来说,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学中,对于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不必急于自己提出,而是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或提供一定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和提出。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表示出周围一些物体的长度。当学生量到橡皮长度是3厘米多一些时,自然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也不够精确。当量橡皮厚度时,更会发现其厚度1厘米都不到,这时,需要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这一单位就是毫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究数学规律。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猜测,并通过科学实验加以验证的。如果我们的学生能经历同样的实践活动,或许也能发现并提出大胆猜测和假设。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加以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经历如下这一过程,让学生从测量中体会、发现并提出猜测,再进行较为科学的实验(测量、计算),整个过程完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从这一探索过程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3)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中转化、代换等思想方法在生活中都有体现。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的思想方法,如移多补少、多加要减、多减要加、按顺序思考等在生活中也到处可见。如在教学加减法简便运算时,可以举例如下:“小明带了253元钱,到商店买一台收录机,到了商店,小明看中了一台标价98元的收录机,就从口袋中拿出( )张一百元,营业员找回小明( )元,这时小明口袋里还剩( )元”。要求学生填空并列式表示出还剩多少元。结果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253-98 ②153+2 ③100-2+153 ④253-100+2。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自然能体会到了为什么多减要加的道理。
4)根据生活素材构建 “数学模型”。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问题不少,为了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学生需要对接触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里数学建模是很关键的一步,它也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一个过程。如可在一次体育达标抽测后,教师公布达标情况,要求学生制成统计表,并从中求出达标率、优秀率等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必须思考根据哪些数据可以求、怎样求,从而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可以作为人们交流信息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可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
1)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数学概念十分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从生活中寻找概念原型的过程,既是建立正确表象的需要,也是理解概念真正意义的需要。如面积单位教学时,可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从而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概念的表象在头脑中也更加清晰了。
2)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如在研究两个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后,教师可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哪些数量在怎样的条件下成正比例关系。
3)数学“语言”在生活中的意义。人们可以用所学的数、符号或图像这些“语言”去描述世界,也可用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可让学生动手把12个圆片平均分,并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自己怎样分的,再用算式表示自己的分法。从而让学生不但可以体会数学语言的功能,还可以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真正意义。
4)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数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如:可在教学平均数后,要求学生用步测方法测量学校到家的路程等。
3、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的拓展”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将“小组研讨”与“个体探索”相结合,实现两种形式的优势互补。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教学形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个体探索,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对于独立研究有困难的内容,可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分成2——6人的学习小组,通过必要的组织、引导、探讨、交流和归纳,以弥补学生个体探索的不足,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学生在讨论中,不仅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还学会了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更学会了关心、宽容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4、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数学活动是不断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使学生把自身经验,感受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相沟通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它还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学习、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发展自身的探索和创新意识,最终达到自己完善自己认知架构的目地。
只有将数学融入到了生活、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身,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熟练地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如在教学“测量”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亲身体会,又反过来使学生也更了解生活。只有把数学教学生活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5、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在实际教学中常常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数学”的教学观念,把数学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增加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优势:
1、我校有着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科研工作,广大教师科研意识较强,有条件完成该课题。
2、个人方面:本人谦虚好学,经常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教研经验,曾参与我校申报的“中央教科所‘十五’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并获得课题专家鉴定组的鉴定。曾有多篇论文在县市以上获奖:《利用学具发展学生思维》在中央教科所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山东教育社组织的百家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3、学生方面: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掘教材内容,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非常高。
7.浅谈教学中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篇七
一、寻找生活中的原型, 直接利用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 它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 在教学这些内容时, 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时, 我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种表?你看到的钟表是什么形状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在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现形式时, 让学生议一议“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用数字形式表示时间的?”学生就会说:手机上, 电视机上等等。最后, 让学生自己在小闹钟上拨一拨。本来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 并且很抽象。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体会到: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 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 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二、寻找生活中的经验, 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来自生活, 而高于生活, 最后又回归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 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 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 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 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时, 每认识一些数, 我都会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字, 比如:“我有3 辆玩具小汽车;我今年7 岁了”等等。这些含有数字的一句话, 这样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字。让学生体会到, 生活中到处是数学。这样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 使学生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从而使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三、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 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中的整时”时, 通过学生说一说, 议一议, 拨一拨,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钟表的组成形式, 并能准确的认识整时, 在此基础上, 我再用课件出示几个钟面, 让学生认, 最后让学生观察, 这些钟面上的时间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观察出整时都是分针指着12, 然后归纳出:“分针长长指12, 时针指几就几时”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 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 树立了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四、寻找生活情境, 用以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 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 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 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 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 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浅谈数学教育如何融入到幼儿生活 篇八
一、教育目标生活化
让教育目标生活化,强调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引导幼儿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教育目标是我们进行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围绕的中心,要让数学教育生活化,首先应该确立生活化的教育目标。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只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授,而应更注重孩子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用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幼儿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尽量运用分析、比较猜测验证等多种思维方式,大胆尝试用感兴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教学途径生活化
让教学途径生活化,强调将数学活动融入、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的一日生活有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实施数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们都有着特殊的教育价值。数学知识较抽象,因此进行数学教育不能只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单靠课堂上的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长期下去,幼儿将对数学失去信心。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同样是重要的途径,只有在一日活动中巧妙的融合数学知识,将数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才能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
1、在进餐和吃点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匹配教学:一个小朋友一个杯子,一个小碗一个勺子……
2、幼儿到盥洗室轮流洗手时,可获得快、慢、顺序等概念。
3、在角色游戏中,建筑区里小小“建筑师”们通过在搭建过程中运用各种形状(三角形、正方形……)的“建筑材料”,可感知各种形状的特征。
4、在户外游戏中,我们有意识地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边玩边创编应用题,如我拍了两下球,又拍了三下球一共是几下球?我手里有五个圈,投了两个圈,我手里还有几个圈?等等。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同样是可巧妙利用的教育途径,我们可以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数学教育,让幼儿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幼儿认识时钟的活动时,我把教室的时钟放到了显眼的位置,让幼儿一进教室就能看见钟。我们有意识的在各项活动进行前给孩子时间的提示,如:早上7:40入园,8:10到户外锻炼,10:00玩区域游戏,11:20吃午餐,12:00午睡,下午2:30起床,下午4:30爸爸妈妈来接等。有时我们还进行1分钟抢答、3分钟排椅子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有意无意地观察钟,在反复的观察中自然而然的认识了时钟,并从中初步感知了有关数学的知识。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让教学形式生活化,强调用幼儿喜爱、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方式,使其轻松自然愉快地学习。通过实践,我觉得幼儿园数学教育既可以以集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又可以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中随时进行。
1、采用集体教学形式,用模拟的生活和游戏场景解决实际的问题。我们把数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生动、真实、可亲身体验的生活事件和游戏情景,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与情境中的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由境生情,由情促学,全身心投入数学活动。
2、把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在实际生活学习,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和生活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生活现象与抽象数学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幼儿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内容生活化
让教学内容生活化,强调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能理解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1、寻找幼儿生活中具有启蒙性、实用性的数学教育现象,作为数学教育的题材。过去的幼儿数学教育内容有些偏窄、偏深,没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过于注重对孩子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造成一些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我们选择数学教育内容时一定要淡化概念,从幼儿的生活入手,选择实用性强的。例如,老师、小朋友身上服饰的颜色、图案,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多少,人与人之间的高矮,手指的长短、粗细等都能潜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活动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又如在“认识数字“的活动中,幼儿寻找生活中所熟悉的日历、图书、衣服、电话机、遥控器、针筒等物品,还有我们在主题墙饰的运用数字,幼儿在找找、玩玩、说说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现象,并通过想象讲述,如果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让幼儿带着问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字,说说它的用途,从而使幼儿在生活中常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2、从幼儿关注的各种问题中捕捉数学教育的内容。幼儿经常会遇到自己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例如:倒牛奶时,自己杯子里的和别人一样多吗?早晨晨间锻炼投沙包谁投得远?大家鞋子谁大谁小?2元钱能买什么?……我们完全可以把幼儿关注的这些问题进行专门的数学教育,引导孩子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启发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让他们不仅感受数学的巨大作用,也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进行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时,我们也应注意考虑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数学毕竟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着极强的知识体系。没有前面的知识基础,便无法明白后面的内容。因此在进行有机和随机教育时,要注意幼儿当前的知识水平以及知识的完整。这样才更有利于帮助幼儿从中获得成功感,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思考的脑袋,一颗对生活充满着美好向往的心灵,把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数学知识,渗透于生活中的时时刻刻。
9.浅谈数学教学如何生活 篇九
许相栖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永和镇观头小学)
摘 要: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新时期,人们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也要真正意义上做到不断用生活去点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与生活的有效接轨展开论述,旨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
21世纪的今天,我国教育体制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和深化,这使得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现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走出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依然成为学校以及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不断促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要不断实现教育意识的生活化
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教学行为,而这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所决定的,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如何保障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效接轨呢?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或者教育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必须明确一点: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教师要不断适应自身角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变化。新时期,教师不仅是学生科学知识的解释者,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数学基础知识等找到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应积极地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新知识经济下,要想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联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此外,还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的图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
新形势下,人们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地导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它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无处不在,最终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去,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和学生紧密联系的话题着手,这既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数学、认识数学;(2)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生活化的程度,这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越是新颖的东西教学效果就越好,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实践证明,越是新颖的例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越少,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相反的,教师可以引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数学中去。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这一节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丽有150元钱,想买一部分学习用品,需要支付给商场95元,那么买完学习用品后小丽还剩多少钱?”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学习中来,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本文提出,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就必须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只做到不断实现教育意识的生活化、创造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是不够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本文指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众所周知,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手,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空谈、漫无边际的乱谈,相反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或者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也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有效地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分类”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注意到妈妈是怎样对家里面的东西进行分类的吗?”这时候学生就会纷纷发言,这既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教学难度大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变成不可协调的矛盾,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必须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接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彼此间联系的措施,首先,教师要不断实现教育意识的生活化;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最后,教师应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0.语文教学如何关照学生生活 篇十
荆门市掇刀区团林中学王敏惠
语文作为交际的工具和学习的基础学科,决定了它同生活的联系比其它任何学科都更为直接和紧密。这是因为生活离不开交际,也离不开学习。要交际和学习,就必须用到语文,可以说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语文。语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运用语文素养和能力更好地服务生活。正因为如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体验,加强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笔者认为这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切中了语文教学的正脉。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关照学生生活,也就把握住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是真正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体现,实在是举纲张目,一石三鸟。那么如何关照学生生活呢?
一、采取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生活特点
要想在教学中关照学生生活,就必须了解学生活的特点。常用的了解方法有观察、谈话、问卷、家访、交友、文章交流等,其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在这些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家访、谈话和交友。通过家访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家生活表现和家长评价,而谈话和交友则可以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了解学生,教师都必须主动热忱、公平慈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爱,力争师生关系融洽,畅所欲言,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熟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出当代学生生活的共同点,并深入研究,甄别其个性特征。
二、调动生活情感体验,指导朗读教学
任何文章都倾注了作者的心血,浸透着一定的生活情感,好的文章更是字字珠玑,句句情语。朗读教学可以起到再现生活图景、陶冶情操、培养语感、领悟意旨等多方面的作用。好的朗读不仅要文从字顺,音正腔圆,更重要的是读出藏匿在文中的感情,因此把握好情感基调和起伏变化是朗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重点体现在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文中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比如《听潮》一课,作者用了大量具体可感的事物和生动的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塑造了声音的形象美,再现了海潮的优美和壮美,体现了作者溺爱大海的情怀。学生不一定都见过大海,即使见过也不一定体会出文中描写海潮的意境。而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在朗读中入境明意。如何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如同演员表演一样找到感觉,进入角色,是本课教学的关键。这时教师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学生在生活中感知过的熟悉事物,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之中。比如,让学生比较《洪湖水浪打浪》与《黄河大合唱》两首歌曲的旋律,说说月光下风拂荷塘与山涧瀑布飞泻的感受,谈一谈小桥流水、莺歌燕舞与洪水奔流、列车飞驰的气势……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优美与壮美的区别。有 了这样的感觉,则学生自然会用舒缓沉静的语感和高昂激越的情绪来读好《听潮》这篇美文,从而精深的理解本文的意象之美和情感之浓。
三、运用已有生活积累,理解疑难新知
新知的学习必须以旧知为基础平台,遇到疑难更需要调动原有认知系统,寻找解决问题的适宜途径。人们常用“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一句话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和解决疑难。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善于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学习生活积累,搭建起跳的跳板。比如我们教学王安石《登飞来峰》一诗,其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富有深刻哲理,需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环境和政治理想来理解。学生一时难于领会,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原来学过的王之焕的登临之作《登颧雀楼》,学生只要明白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是登高望远的实写,同时也揭示了要想实现远大理想,就必须进一步努力,再上新台阶的普遍道理,则学生不难理解《登飞来峰》同样是虚实结合,表达了只要志存高远,就不怕困难阻碍的弦外之音。这样联系学生学情,借助已有知识积累,学生极易触类旁通,学习新知过程中的疑难便迎刃而解。
四、丰富课外阅读,拓展生活视野
“课本无非只是些学习的例子”(叶圣陶语),再精再美的课文在内容和语言形式上也有其局限性,死读课本,拘泥课本,必使语文教学陷于教条呆滞的死胡同。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多读多看多积累,丰富的课外阅读是开启学生视野的窗子,是弥补直接经验不足的有效途径。而学生生活阅历窄浅,知识面相对封闭,面对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和悠久灿烂的人类文明成果,他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太多太多。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可以安排在自习课、课外活动、双休日、寒暑假、也可以排出专门时间;读物渠道可以是名著、报刊、影视、网络;内容可以分为文体、科技、教育、时事、美文等。所选文章必须体现知识性、人文性、教育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了解到科技成果的发达,认识到人类文化的丰富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见多必定识广,只要引导得法,广泛有益的阅读不仅能拓展学生生活视野,而且还会促进学生辩证思维,学会正视生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体现语文教学因文悟道的功能。
五、贯通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消除表达困阻
任何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都来之于扎实的训练,作 文水平的提高也必须多写多作。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许多困阻。学生中流行“几何几何,几破脑壳,作文作文,作得头疼”的戏语,怕作文、不愿作文的心理可见一斑。作文训练常常无话可写,被动应付。教师很少看到得意之作,总嫌学生进步太慢。学生又觉得作文高深莫测,难以写好,不知如何下笔。解决这些困阻的办法还得要用关照学生生活这把钥匙,贯通作文与生活的联系。①首先要消除学生畏难心理。引导学生在熟悉的人和事中自由选材命题,使其有话可写。从生活中怎么想和做的就怎么写,渐进到深化认识,考虑怎么写才为妙。着意让学生明白生活与作文的抽象对应联系:比如作文中记叙与议论就是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描写与抒情就是抒写对人和事物的感受,至于结构文思就是生活事理联系的反映。只要写真人真事,认真提炼加工,表达真情实感,来点创造性地“独抒性灵”,文章必然鲜活生动有个性。让学生觉得作文其实很容易。②其次要让学生有浓厚的作文兴趣和自觉的写作习惯。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探求。激发写作兴趣常用的方法是:在作文讲评中多鼓励和肯定,给学生以成功感;同时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发表阵地和交流机会,文学社、校报、广播、文化长廊、黑板报、作文竞赛、报刊网络投稿,这些都能满足学生写作才华的展示欲望,并获得成就感,从作文的快乐中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愉悦。成功的愉悦感定会增强学生不断提高写作技能的信心,促进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反映生活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形成勤于观察、敏于思考、善于表达,感知、分析和判断三种能力互为促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六、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如何生活】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08-31
浅谈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10-2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07-11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2-3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中学高级职称论文)——浅谈如何转化农村数学学困生08-15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06-09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数学06-14
浅谈如何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体验数学06-13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07-16
浅谈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