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社总结

2025-01-28

模型社总结(15篇)

1.模型社总结 篇一

勤工社工作总结

作为勤工社的一员,我已经工作将近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的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在此做这一月的总结:勤工社是一个组织,我隶属于勤工社旗下网络维护部,勤工社的目的在于为困难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职位,同时锻炼学生的生活和部分工作能力,当然也不会少了为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在勤工社里只要你用心,你回学到很多。当然作为网络维护部的,我们也有我们的特色,网络维护正巧和我们的专业软件工程有部分联系,在这个部门里我有幸成为我们7人小组的老大进行工作上的组织者,我有能力也有信心把我们这个小的部门管理好,为我们打的勤工社做出更大贡献。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在上课前位同学开门,以及打开电脑总开关,对有问题的电脑或机房进行修理,熟化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维修的同时就是我们向老师学习的时候,除了这种修电脑,管理网络,微电脑杀毒外,我们还兼理了为老师接电话一职,个人感觉此职位相当不错。当然,我们部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些人值班时不按时到达,迟到好久,更有甚者不来连假也不请。这是其中之一,也有人在关门时不在意,不关心,好几次忘记关灯。帮助老师工作不积极,态度懒散都是存在的问题。作为网络维护部的一个“高层”管理者,我自我检讨平时没有对社员认真管理,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也因自己一开始没有认清勤工社的本质,现在看来我不仅需要改变态度,更要提高精神,勤工社需要的是我们付出的精神,和学习锻炼的机会的把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带领我们网络维护部积极配合老师工作,认真学习,同时配合勤工社其他部门的工作出尽相互联系,把我们勤工社创建的更好--------------------刘欢

2.模型社总结 篇二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在中國大陸,“公民社會”居然成為了一個敏感詞。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還發明瞭一個新名詞“人民社會”,和公民社會對抗,被人稱為“胡說”,即胡氏理論。不過本人認為這個“人民社會”的說法或許還真的不是胡說,而是對現階段的中國社會有一定的分析功能。如下所述,人民社會或許是從臣民社會走向公民社會的一個中間階段,不過它並不是像胡所暗指的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最終階段。本文討論兩岸四地的中國社會在多大程度上是臣民社會、人民社會或者是公民社會。

胡說“人民社會是中國的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與西方公民社會相比,人民社會更具優越性”。那麼他的“人民社會”的定義是什麼呢?胡說人民社會的本質是社會主義社會,主體是全體人民,注重公利而不是像公民社會那樣注重私利,其領導者是中國共產黨,其首要任務是改善民生,其治理方式是群眾路線,其社會組織和政府的關係是和諧統一的關係。這個人民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創新,是“實現‘中國夢’的最大推動力”。這個所謂人民社會似乎就是社會發展的終極階段了。

但是我看來看去,覺得這個所謂的“人民社會”其實只是比臣民社會稍稍有點進步而已,是與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代表大會等以“人民”二字打頭的國家機構相輔相成的。在臣民社會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縣官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主體不是全體人民,因為他們都是皇帝的子民。皇帝的話一言九鼎,一句頂一萬句,是聖旨,所有的老百姓都要言聽計從、服服貼貼,自己沒有自主性與能動性,更沒有主體性。違抗聖旨是要殺頭的。

人民社會則比臣民社會要好一些。至少互聯網上還有一些說話的空間,儘管還是有很多限制。違反聖旨頂多被關起來,但是已經不會被殺頭了。在社會組織方面,如果是做社會服務的,基本還能註冊,但是未經許可的政治組織是不允許存在的。而經過許可的政治組織,如胡鞍鋼所說,一定要與政府和諧統一,所以也是沒有自主性與能動性的。所謂人民社會就是一個後極權社會,是威權社會。人民並不是像胡鞍鋼說的那樣是這個社會的主體,因為他們在國家和市場面前還是沒有太大的迴旋餘地。國家和市場才是主體,儘管社會正在取得更大的自主性與主體性。所以,如果說社會發展的話,臣民社會是初級階段(極權社會),人民社會(後極權或威權社會)是中級階段,而公民社會(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或者資本主義社會)才是高級階段。

那麼公民社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社會呢?按照通常的定義來說,公民社會是介乎於國家(政府)與經濟市場力量(如商業公司)之間的第三空間,是相對獨立于官與商的第三空間,是與官、商平行的行為主體。其主要組成部分是非政府、非盈利組織。其功能並不是要也不應該是和政府或商業公司對抗,而是要和官、商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互動與協商,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服務政府與經濟市場所不願意或沒有能力來服務的那一部分社會,打破官商勾結、糾正政府和市場可能產生的偏頗。當然公民社會如果有偏頗,政府和市場也會來糾正。三者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補充的關係。

比如與公民社會理念相關的公共領域就是一個討論公共事務的平臺。這個平臺並不是像胡鞍鋼所說,受某一個政黨的領導,而是一個獨立的、由多個不同的公民社會組織或公民個人形成的自由論壇。所謂的新媒體,或社會媒體,就是這樣的一個平臺。當然傳統媒體也應該是這樣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人們基於對公平與公正的追求,對政府和市場提出批評,與政府與市場互動,並通過影響立法、影響政府決策的方式來糾正不公平現象,救助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人士。

公民社會組織還會提供各種社會服務,發展扶老攜幼、教育衛生等非盈利的公共福利事業,比如辦農民工學校、提供社區醫療服務等等。由於公民社會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互信、對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上面,而不是權力的行使、商業利益的追逐,由於這樣的公民社會對政府和市場起到了一個平衡作用,這樣的社會與臣民社會和人民社會相比,就顯得更加公平、公正,更加和諧。

那麼,兩岸四地的公民社會處在什麼樣的發展階段呢?應該說中國大陸與港澳台都已經不是臣民社會。而中國大陸用胡鞍鋼的名詞來說就是“人民社會”。這個“人民社會”中的“人民”是與“敵人”相對應的。人民社會的對立面,或者說敵人,在文革時期,是地富反壞右及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如劉少奇鄧小平等;在文革後是所謂的反華勢力、民運份子,以及所謂的“新黑五類”,即維權律師、家庭教會、異見人士、網路精英、弱勢群體。人民社會中的人民被分為兩類:聽話的人民和不聽話的人民或者說是敵人。前者被認為是革命的,後者被認為是反動的。實際上只有前者才是人民,後者“被變成”敵人了。在這個人民社會中,平面媒體基本上由政府控制,為政府服務,是黨和國家的喉舌。不聽話的人民主要在電子媒體以及境外出版物上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是總體來講,在人民社會的人民,無論聽話還是不聽話,其自由表達的程度已經比較高,儘管政府的控制度也比較高。

最近有幾位在網路上比較活躍的人士因為各種原因被捕,就是一個網控的手段。實名舉報政府官員可以被認為是“尋釁滋事”,揭露名人的陰暗面被認為是“涉嫌誹謗”。但是正如多位元網路人士所指出,其實即使是涉嫌誹謗,也應該由被誹謗者提出控告,然後再由國家司法機關介入,決定是否立案,走司法程式,而不是被誹謗者還沒有吭氣,國家機關就已經出手。讓人感到明顯是政府在控制網路言論自由。

聯想到今年5月以來的所謂“七個不要講”(即新聞自由、普世價值、司法獨立、公民社會、公民權利、權貴資產階級、黨的歷史錯誤不要講),讓人感到人民社會的確沒有多少新聞自由,也儘量回避自由平等人權等普世價值,司法也不能獨立,公民社會、公民權利都成了禁忌詞,權貴不可以批評,反右、饑荒、文革等都不可以講。拿權貴階級來說,這已經是一個既成事實,但是也要回避。其實像薄熙來這樣家裡有七八個大保險櫃,在政界或者商界濫用職權、行賄受賄、呼風喚雨、欺淩百姓的權貴豈止成千上萬。或者說只有我可以講,比如8月份對薄熙來的濟南審判,但是你不可以講。黨的歷史錯誤也是我可以講,你不可以講。比如文化革命的浩劫,是黨的檔定了性的,但是你寫的關於這個浩劫的書在大陸不能出版。

nlc202309020125

所以人民社會的特點是維穩,是一個控制人民的社會。這個控制也包括對社會組織的控制。但是這種控制又不是近乎百分之百的控制,像毛時代那樣:如前所述,抗旨不至於被殺頭。而且如果在秦城(中央監獄)坐監,條件並不算太壞,儘管在廣東韶關(地方監獄)這樣的地方,或許待遇就比較艱難了。所以說,人民社會只能是從臣民社會到公民社會的一個過渡。出現了一些公民社會的苗頭,有部分公民社會的特點,但還不是一個完全的公民社會。

和大陸相比,澳門已經超越了臣民社會,也不是人民社會,因為這裡有言論結社遊行的自由,有新聞自由,司法獨立,前述七個問題都可以講。社會組織的註冊基本沒有問題。應該基本上是一個公民社會了。不過這個公民社會的程度並不是很高。個別情況下也有將持不同觀點的人看作敵人的現象。比如參與2007年五一遊行的社團就被“愛國愛澳”社團認為是“別有用心的人士”,在“挑戰特區政府的管制權威”,“蓄意破壞社會和諧”,試圖“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種大批判和最近大陸對憲政、公民社會、普世價值的批判非常類似。在標榜自己是“愛國愛澳”時就已經在暗指其他人既不“愛國”也不“愛澳”了。

在這個社會中,人們對平等的認同還不很高,比如勞工法沒有給工人以集體談判的權利;社會參與度也不高:儘管社團很多但是真正參與社團活動的人很少;人與人之間的互信也較低,比如認為和自己意見不同便是不“愛國愛澳”。公民社會的影響力也較低:比如關於賭場禁煙問題,勞工團體竭力呼籲,但是政府則恪守自己原先的時間表,看不出來有修改的意思。在2008年底和2009年初討論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時,公民社會作為整體也沒有能夠獨立於政府而存在,多數在依附於政府,唯政府之命是從。關於該立法的不同意見也多被管控。多數社團,包括教會,也沒有能夠對澳門博彩業的健康發展表達自己的意見。

不過儘管如此,澳門社會還是能夠允許不同意見的存在,不同的社會組織還是可以相當自由地履行自己的政治或社會服務功能。所以我們可以說澳門的公民社會已經有了雛形,在逐漸形成,但是還不成熟,還有一段路要走。如果和大陸與港臺比較,可能是在人民社會和公民社會之間,但偏向公民社會。

反觀香港和台灣,肯定不是臣民社會,也不是人民社會,因為兩地政治多元,也都有言論、結社、遊行的自由。香港政府官員需要中央任命,但是社會卻基本不受黨的領導。台灣則早已走出威權時代,政治上實現了民主。兩地的社會組織都有自治權,基本不會依附於政府,也不會唯政府之命是從,反而可以平衡政府和市場的權力。台灣上世紀90年代的統獨之爭也基本走向常態,多數人將其看作是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的體現,相互之間可以用朋友相稱,不必將對方視為敵人,動輒兵戎相見。香港社會對政治上的不同意見也基本能以平常心對待。在意見多元、相互制約方面,港台的公民社會比澳門的公民社會活躍。兩地的公民社會無論在社會服務還是政治行動方面都起到了政府和市場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公民社會漸趨成熟。

總之從兩岸四地社會發展的情況來看,大陸的確是所謂的“人民社會”,澳門處在人民社會和公民社會之間,但是偏向公民社會,有了公民社會的雛形。香港和台灣的公民社會相對比較發達,並且正在走向成熟。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社會只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並不是最終階段。而公民社會則有著比較光明的前途。由於公民社會強調平等、信任與參與,並且有糾正政府和市場偏頗的作用,現在看來是一個理想的社會形態。至少我們現在還看不到一個更好的社會形態。所以所謂的“七個不要講”是反社會發展的潮流的,是註定要失敗的。實踐也證明不可能不講。不講中國就不可能有社會進步。只有什麼都能講,都可以講,才會有公民社會的成熟。

(作者郝志東,最近剛出版編著《公民社會:中國大陸與港澳台》)

3.话剧社工作总结 篇三

话剧社刚刚成立,开始时工作很难开展,协会的工作也是很难开展的,在我们话剧社全体成员的集体努力下,我们终于排除万难使我们话剧社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在上半年中我们部组织了一系列的有意义的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首先我们话剧社在本学年中,也没有对社团联合会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所以我在此深感歉意。

1、我们话剧社在去年3月份唯一的重要任务,就是招新工作,当时我们话剧社应社团联合会的号召,进行了一年一度的招新工作,为我们话剧社迎接新的生命,让话剧社充入一些新鲜血液,当然这项工作在我们全体成员的认真执行下,有条不紊的完成了,为我们话剧社招入了30多个高一新生,为我们话剧社今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至于4月份,我们话剧社在社长的主持下,召开了动员大会。会上会长正式将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评选出了话剧社的两名副社长。为以后能够积极的配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5月份的时候,举办了,具有本协会特色的话剧表演活动,当然这次活动在我们协会上下一致的配合下,举办的也有声有色。

4.篮球社总结 篇四

一、本学期篮球社活动概述:

1、我社团在开学初就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计划,并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项活动。在开学初,我社团就选出了社长,以更好地投入到社团工作中去。在工作过程中,干部认真负责,为社团活动的良好进行提供了保障。

2、本学期主要活动内容之一是扎实的练习篮球基本功,通过探究篮球最基本的技术来更好的学习篮球。由于课时的安排对我们社团的活动开展很有利,我们在充足的时间里练习了大量的基本功。社员们也逐渐能够从对篮球的模糊认识到现在的有模有样,从篮球基本功的不扎实到现在的熟练,有的社员已经开始有了自己对篮球独特的见解,并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说明社员们在一学期的活动中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刚开始对篮球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别树一帜,其进步之快令人感到欣慰。

3、本学期主要活动之二欣赏篮球赛事。根据本社团的人数,开学初就把社团分成三大组,形成三个独立的练习组,由小组长负责管理,分组欣赏篮球赛事,通过中国球员姚明,易健联在NBA的成功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并观看赛事之后写出对篮球赛事的评论,写出各队的胜负的关键所在。在指导师的帮助下完成,并在本组内交流。

4、本学期活动之三扎实的开展篮球比赛。一方面社团指导老师能

够引导社员进行活动,在社员遇到困难时能够耐心开导,使社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另一方面指导师紧密结合社员的篮球基本功开展小组内或者组与组之间的比赛。学生通过比赛对篮球的理解更深刻,对篮球的兴趣更高了。

二、社员们的收获颇丰:

1、社员们对篮球的认识有了改变。社员们刚进篮球社团只是出自玩耍的目的而来的,也不知道篮球的基本技术,基本规则,精彩的篮球赛事等等。通过一学期的了解和老师的细心指导,大多数同学都能了解到有关篮球的知识,并改变了以往对篮球的认识,开始自觉运用篮球来锻炼身体。同时,我们掌握了篮球基本技巧,提高了自身的耐力,协调等能力。

2、通过篮球比赛,积累了经验。在社团成员的齐心协力和小组长的组织下,各小组的比赛也在社员们的努力下开展得有声有色,三个组练习密切,真正地把篮球和我们的兴趣互相联系起来,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提高了我们的凝聚力。

3、社员们分工合作,氛围融洽,相互之间的协作意识得到加强。我们篮球社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一步努力,为诸城四种社团的活动添砖加瓦,展现出新的风采。

5.话剧社社团总结 篇五

白驹过隙,本学年的最后一缕阳光将在我们面前消逝,在这学年即将成为往事的时刻,请容许我用一点点时间对“话剧社”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个总结。

在过去的第一个学期,我刚刚接手话剧社的工作,在学校的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万事开头难,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我一边向前辈们学习经验,一边用自己的方式开展着这个富有特色的社团。第一学期,我们一共编排了两个剧本。一个是根据当年所发生实事,编写修改了一个针对性较强的8人的话剧《新闻条播》。10分钟的话剧被分成了3大块。通过夸张的方式演绎出了有关金融危机以及广告效应带给人们的影响。

另一个在严格意义上其实是一个小品。相对于《新闻条播》来说,它没有那么鲜明的讲述某些实事。2个人的10分钟短剧,简述了在心理诊所发生的一段趣事。

总结起来,第一学期的工作其实是很无形的,因为一切都在摸索当中。相比于第一学期,在这学期中我们修改了我们话剧社的发展方向,使之更加符合我们学校的文化氛围。剔除了一些过分搞笑的桥段。

本学期话剧社编排了一个童话的话剧,《皇帝的新装》是专门为初中生设计的。寓教于乐,非常能够吸引人。除了编排一个话剧之外,我们还编排了几个剧本,涉及到了今年的禽流感和一些雅安的地震情况。

因为话剧社团是一个注重表演的社团,所有的成果都要展现在舞台上,所以参加本社团的同学必须具有一些表演能力或者写作能力。因此这也是话剧社团最难展开的地方。很多同学不具备表演能力或者一些编写剧本的能力。所以在纳入社员的时候会有些受限制。

在开展社团的时候,总是会有少数的同学不能进入到社团的气氛当中。这可能是各个社团的通病,因为有些同学就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报名这个社团,总想着随便的应付过去就可以完成本学期的社团任务。其实对于这点不足,作为社长的我是有很大责任的,不管社员抱着那种心态报名话剧社,我都应该想尽办法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不觉得枯燥、乏味。

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努力,此类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有自己的一些任务。社团的活动内容不再仅仅围绕于那些有演职任务的同学。

而是让所有的社员都动起来,为同一个话剧一起努力。

6.老龄社会话养老 篇六

“空巢老人”是指丧偶、无子女或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独自在家居住的老年人,也包括那些相依为伴的老夫妻。调查显示,45.8%的被访老人属于空巢老人(其中7.2%的独自居住,38.6%的和老伴一起居住),29%的家庭两代人共同居住,15%的三代人居住在一起,0.4%的四代人共同居住。

另外,92.8%的被访老人的生活能完全自理,6.2%的生活半自理,1%的生活无法自理。

养老方式的选择意向

逾八成被访老人认为居家养老的条件基本满足需要

调查显示,83%的被访老人认为居家养老的条件基本能够满足需要(其中30.7%的认为条件完全能够满足,52.3%的认为条件基本能满足),9.8%的被访老人认为居家养老的条件一般,6.3%的被访老人认为居家养老的条件不能满足需要。

另外,81.6%的被访老人希望在家中养老时得到家人的照顾,52.3%的老人需要社区人员提供服务,39.9%的老人会聘请保姆或小时工提供服务,30.3%的老人需要志愿者提供服务,20.9%的老人需要他人在精神上给予帮助,0.3%的老人会选入住敬老院,0.2%的老人认为目前还没考虑过。

数据表明,45.8%的被访老人属于空巢老人,但81.6%的被访老人希望能在自己家人的照顾下安度晚年。老人一般都愿意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但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要承担起照料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责任,他们的时间、精力,财力都无法承担这一重任,传统的养老方式无法解决这一难题,探索全新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逾四成老人认为社区养老的条件能够满足需要

调查显示,41.4%的被访老人认为社区养老的条件能够满足需要(其中6.5%的认为完全能够满足,34.9%的认为基本能满足),比居家养老83%的满足程度低41.6个百分点,18.3%的被访老人认为目前社区养老的条件一般,40.2%的老人认为不能满足需要。

另外,依托社区养老时,被访老人仍然有一些日常生活,就餐、就医等方面的需求(见图1)。由此可见,结合家庭养老以及社区养老两种方式,既集中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同时又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老年人在家中居住,由社区提供日常的养老服务。

逾半数被访老人不希望将来入住“养老机构”

调查显示,55%的被访老人不希望将来入住“养老机构”养老,31.6%的老人可能会选择入住“养老机构”,13.4%的老人说不清楚。

在选择将来入住“养老机构”的715位被访老人中,有87.3%的老人希望养老机构能够提供医疗、保健帮助,84.1%的老人希望提供就餐,并帮助就餐服务,81%的老人希望提供衣服、被褥清洗、更换服务(见图2)。他们能够承担的养老机构费用约为每月1300元。

另外,这些老人当被问及希望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时,91.8%的人担心子女没时间照顾,怕给子女添麻烦,68.5%的人认为养老机构同龄人多、方便交流,33.3%的人认为可以摆脱孤独寂寞,25.7%的人提到家中、社区里的设施不适合老人使用,18.3%的人提到与子女分开自由。由此可见,建立更多、更大众化的“养老机构”作为福利化的养老机构为老人们服务,是广大老人所迫切需要的。

另一方面,针对1244位不希望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询问其原因时,主要原因是由于本人和家人不愿意,分别占到77.4%和34.9%,其次的原因是31.9%的家庭有能力养老同时照顾方便,18.3%是由于收费较高。

养老服务措施的实施情况

“养老服务券”使用范围较小,使用限制较多据了解,从2009年6月起,北京已在原城八区以及房山、顺义共计10个区,试点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政策。满足条件的老年人可享受每月50元至250元不等的服务券。使用此服务券时可折抵现金,向养老服务单位购买生活照料、医疗保健、陪同聊天和日托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或折抵入住养老服务机构费用。调查显示,89%的被访老人没有使用过“养老服务券”,9.5%的被访老人曾使用过“养老服务券”,1.5%的被访老人对“养老服务券”不清楚。

在使用过养老服券的215位老人中,77.2%的老人感觉使用不方便,主要集中在:使用范围小、限制多,不能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发放金额太少等方面(见图3)。

目前北京“养老服务券”的发放只针对一定范围内的老人,发放范围较窄,因此其消费的范围不大,较低的领用比例与较高的使用不方便比例不利于养老服务券的使用及推广。因此,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完善并扩大“养老服务券”的发放及使用,适当放宽发放条件或者改变发放形式,完善养老服务券的使用配套机构及政策,使得养老服务券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约一成被访老人居住的社区内设有“老年餐桌”

调查显示,11%的被访老人所居住的社区内设有“老年餐桌”,75.8%的被访老人所居住的社区内没有设置“老年餐桌”,13.2%的被访老人不太清楚。

调查还显示,有78.1%的被访老人希望在社区内开设老人餐桌、提供上门送餐,可见“老年餐桌”的供需关系缺口较大。

近七成被访老人不满社区医疗

调查显示,30.6%的被访老人认为社区医疗机构不存在任何问题,69.4%的人提到有问题,主要问题集中于社区医疗机构条件差、医疗设施不全,社区附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少,独自就医出行不方便等方面。

可见,规范化的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机构的建立也是老年人迫切需要的又一服务。可以考虑在社区医院内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保健中心或老年康复保健站等,减轻老年人日常医疗便利和健康保健无人指导的压力,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7.书法社社团总结 篇七

本学期学校为了拓展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展了高中学生社团活动。由于本校高中书法社团人员较少,考虑到时间和同学们实际,我们采用了适合高中生特点的活动方式,开设了相关课程和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的活动效果,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书写的方法

在书法教学中教给同学们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在训练过程中,让同学们掌握如何起笔、运笔、顿笔、收笔等书写要领。另外,还要求同学们注意写字卫生,不随意丢纸屑等。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使同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学书法。

为让同学们能够临习名家书帖在,我们搜集整理了大量图片,以名家真迹作为书法学习临习字帖,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从最初的笔画入手,让学生先学习基本笔画的书写,再学习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一些较简单的常用汉字,最后根据学生掌握的书写水平,学习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名人名言、警句及古诗等。

三、开展各种书法活动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社团开展了书法展,让一些优秀书法习作在社团中展示,起着带头调动作用。

四、书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务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首先,书法学习比较枯燥乏味,兴趣小组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部分同学书法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比较差,不能较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今后教学中,还得想一些办法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其次,再有就是同学到位的情况不是很好,部分同学因班级作业没做完等原因人员到不齐,以至于书写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8.电影社工作总结 篇八

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影社伴随着大家又走过了一个学期。在这个学期的期末,电影社正认真总结过去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希望给大家展现出一个自立自强,不卑不亢的社团形象。

2011年10月27日,是今年社团招新的日子。为了这一天的成功,电影社的成员准备的很充分。由于电影社去年刚刚成立,相对于有了多年社团运作经验的大社团,我们有很多的不足。因此,早在9月份,电影社便召开多次会议商量如何在新生中宣传电影社。在会议上,大家集思广益,得出很多可行性的建议,这为我们下一步具体实施计划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招新的前两个星期开始,电影社成员拿着厚厚的社团宣传单去大一学生宿舍楼进行了两轮地毯式的走寝宣传。我们所提出的“免费观看电影”“电影节”“光影讲坛”等项目吸引了很多新生的眼球,不少新生纷纷表示立即就想参加我们电影社。但是我们电影社听从社联的招新安排,于是只有耐心告诉学弟学妹如何在招新那天找到我们电影社,到时候再加入。

10月27日招新现场,一块宣传板,一张超大海报和一个巨型拱门,还有各位部长、社长的奔走宣传,让电影社无疑具有了很大的吸引力。不断的有新生要求填表加入。至最后社联统计,电影社实际招收会员222人,这与我们去年的会员规模相比,今年有了长足的进步。

接下来社长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为即将进行的会员见面会做安排布置。

会员见面会当天,电影社向社团联合会批下了科学报告厅。各个部长身着正装,早早的赶到科报,欢迎前来参会的电影社会员。这一次见面会,我们充分吸取了其他社团的成功经验,突破了去年电影社的运作模式。当社长做完社团的宣传介绍工作后,各个部部长上台进行发言,向新生介绍自己部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并在最后统一收取由招新当天发放的干事申请表。

接下来的数日,电影社又召开了几次紧急会议。希望尽快选出干事,以便正式将社团运作起来,充分履行当初对广大同学做出的承诺。

干事面试现场,各个部长对前来面试的同学通过提问等方式进行择优选拔。从而选出了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意识和办事能力的干事,为社团注入了新鲜血液。这也为接下来的“校园影院”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了紧锣密鼓的策划,我电影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市场动向,决定放映《失恋三十三天》。宣传部负责绘制宣传海报,会员部负责通知会员到时观看电影。

放映当天,尽管气温骤降,但是前来观看电影的同学数量仍然非常可观。在影片放映前,影评部部长上台讲解了影评,希望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和感悟电影的精髓。放映的过程中,会场纪律相当的好,一些原本考虑在计划内以应付突发状况的方案完全没有实施的必要。这也充分体现了观众的素质和影片的吸引力。

这次校园影院放映的成功,像是一剂强心剂,使社团的每一个成员都受到了鼓舞。但是由于时间有限,转眼就到了期末,社团联合会

考虑到不能影响到同学们的复习工作,于是暂停了全部社团的活动。虽然不能继续放映电影,但是之前的活动所积累下来的经验也让我们获益匪浅。

对于下学期的社团活动,我们也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划。校园影院会继续放映,同时我们还会与大连大学电影社合作,筹划一次大型的“电影节”活动。

电影社刚刚成立不久,举办的活动有成功之处,但是所暴露出的缺陷也不少。我们会吸取其中的经验,并继续向其他兄弟社团学习,借鉴各个社团的成功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相信不久的将来,电影社一定会变得更加强大!

9.蔬菜教育实验社 篇九

两年多前,她为了女儿的教育,从广东定居大理,开了一家素食餐厅。如今,菜妈的名字在“在家上学圈”里忽然响起来了。这是由于她搞的教育共生社区(也叫蔬菜社区)吸收了很多在家上学孩子的父母的关注与追随。他们带着或退学或休学的孩子来到大理,住在亲子游学客栈或者菜妈免费提供的老院子里,依托一片四亩菜地和一个素菜馆,共同生活和学习。

亲力亲为的蔬菜生活

菜妈在豆瓣上这样介绍自己:“我来自现代都市,如今我种菜。我来自什么都吃的广东,如今我只吃蔬菜。”

菜妈说,运营素菜馆完全是出于理想。“素食属于小众,旺季时来的客人都不多,更别说平常了。我不是为了赚钱而开素菜馆,所以只能低本钱地做这些事,素菜馆里除了掌勺的教师傅和他的老伴儿是正式员工,其他的都是义工。”

蔬菜馆里的部分蔬菜是由菜妈本人的菜地提供的。4月大理的早晨,云淡风轻,阳光明丽。在菜妈的率领下,一群人汹涌澎湃地来到了大理古城东门外的四亩菜地,其中有素菜馆的义工、志愿者教师、孩子和家长。

一行人开始分头作业,有的拿起锄头犁地,有的埋头拔掉杂草,有的看看哪些菜能够收到素菜馆食用,小孩子们则在田里跑来跑去。没有大孩子,因为那个时间,所有的大孩子都在上国学课。

菜地里奔来跑去的男孩名叫赵磊,今年4岁。他是个漂亮的孩子,大大的眼睛,轻轻鬈曲的头发,活泼的性格,人见人爱。可是,就在几个月前,赵磊还不是这样。据赵磊爸爸说,以前的赵磊固然年岁很小,但是脾气暴躁,不晓得怎样跟同龄孩子交往,欺负比他小的孩子,被大孩子打。赵磊爸爸是听说了菜妈的教育共生社区以后,特地从安徽赶过来。刚来到大理时,赵磊不肯让其别人抱,谁去抱他,便给人一巴掌。但是这样的小孩,却在菜妈的菜地和菜馆里找到了乐趣,也渐渐地发生着改变。

农业和教育,看上去是两回事,但是在菜妈的理念里,两者又是何其类似。“种子在适宜的节气播种、收割,孩子的教育也不能违犯天时。”她指着田间被塑料薄膜包住的南瓜苗,说,“南瓜苗跟孩子一样,小的时分要给它蒙上塑料,抠点小洞使它能自在呼吸,轻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等长大了,再把塑料揭开,让它本人面对。”

在家上学的共生社区

从菜地回来以后,菜妈的女儿希希没有和其他孩子一样去上陶艺课——这种状况是被允许的,假如孩子对任何课程不感兴趣,绝不强求。

希希在广东的时候换过两个学校,据希希说,除了“写不完的作业”,她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好,“那些都不叫同学,只能叫仇敌”。希希四年级的时候,菜妈放弃了企业高管的工作,带着她逃离了广东的体制内学校,选择了大理的学校,可是希希仍然遇到了与同学无法相处好的问题。于是,菜妈毅然决定,让希希在家上学。

在家上学是一种区别于体制内教育的教育方式。21世纪教育研讨院院长、教育学家杨东平认为:“在家上学,是指父母经过自助的方式,在家庭环境中为孩子提供教育。家长们不满于现行的学校教育,又无法找到理想的学校,于是自我处理、本人办学。”去年夏天,21世纪教育研讨院在云南大理桃溪谷举行了一场“在家上学”研讨会,吸收了全国众多“在家上学”群体。

在家上学有很多方式,有的是由爸爸或妈妈本人在家教孩子,例如义乌商人徐雪金,带着自己的两个孩子和一个外甥在家上学;有的是几个爸爸妈妈结合在一同共同办学,比方广州的六月小学堂、北京的日日新学堂。

而菜妈的“共生社区”的理念,模拟自台湾的“人子协会”,但“人子协会”是一个残障人士之间的互帮互助社区,菜妈的共生社区是教育共生社区。

“共生社区”的模式,简单来说就像是几家人合成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内部,没有金钱的买卖关系,一切的资金、物资都是属于大家共享的资源;没有固定的学费,每个家庭依据本身的经济情况自愿出资或捐赠物品。

但是,即使是认同共生社区的人,也不是全部接纳这样的理念。所以,目前阶段大家一致同意,仅“学堂”局部以“共生社区”的模式来运转,而各家的私生活部分,各家依据本身的经济条件,选择本人的生活方式、消费程度。

以住宿为例,家境不好的,能够免费住在条件粗陋的老院子里,所有的家庭共同分担水电煤费,一同清扫卫生。家境比较好的,能够住在亲子客栈。家境十分好的,能够在外面单独租房。每位家长都能够通过提供劳动力的方式为社区盈利,比方在菜地帮忙,在素菜馆做服务员,而社区也打算尝试一些其他的盈利途径,例如制作手工品售卖,拓宽社区的收入来源。

最好的教育来自生活

菜妈的教育共生社区,方式再怎样变,不变的是家长和孩子。“我们的家庭学校联盟,是父母‘深度参与’的教育形式,而不是家长把孩子丢给学校后本人就不管了,这样的家庭我们是不接纳的。”菜妈在她的豆瓣日记上写道。至今,共有几十个家庭参加了菜妈的共生社区,时不时有新的家庭参加,又有原来的家庭分开。孩子的年龄跨度从4岁到14岁不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安徽等省市。他们搬来大理的时间,多则半年,少则一两个月。

在家上学的孩子里,大多数都是体制学校里的“问题学生”,而来自安徽的子瑶却是难得的“尖子学生”。14岁的他,读完小学用了三年,读完初中只用了5年半。为了专心学习国学,他以身体缘由退学,来到大理。

仰意和父亲“君子”来自北京。由于“君子”从小在共生社区里长大,觉得那样的生活很幸福,因而不顾孩子爷爷奶奶的激烈反对,执意把孩子带到大理。与共生社区的其他孩子比,仰意要成熟些。来大理之前,她的父亲把共生社区描绘成《窗边的小豆豆》里巴学园那样的环境,但是来了以后,她发现这里并不是书里写的那么美妙,她的父亲整天都忙着“办学”,她十分怀念以前的教师和同学,每次跟爷爷奶奶通电话的时分都要哭。

固然所有的共生社区的家长都认同“共生”的理念,但是,这么多来自不同生活环境的家庭生活在一同,必然摩擦不断。首先便是卫生问题:脏碗丢在厨房里无人清洗,锅里还有剩下的粥;地上的灰尘自不用说,还有无数个干足迹层层叠加;渣滓桶也不晓得什么时分被狗当成玩具翻过,渣滓弄得一地;孩子们前一天书法课的脏毛笔和脏水还留在桌上……

菜妈是一个反对用制度进行约束的人。“我不排值日,但是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满地的黑足迹你看得下去吗?有些事假如家长都无法做到,又怎样教育孩子?”

对共生社区如此,对素菜馆的义工也是如此,菜妈从不规则每个人该做什么,每个人都凭盲目性做事。“很多人倡议我规则好值日制度。我以前是做企业管理的,我理解制度。针对平安问题哪怕有100条规则,但假如没有平安认识,还是会有隐患。制度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起作用,用制度管理只是最次等的方法。”

“很多人以为我倡导的教育方式形散,没有固定的教师和课程,但最好的教育来自生活。”菜妈说。大理这个景色如画的地方就是最合适学习的环境,她也从不以为师资是个需要担忧的问题,大理古城汇集着许多能人志士,“你能说古城里路边卖画的人,他们的画就没有学院派里出来的人好吗?”

10.篮球社工作总结 篇十

在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各社团的密切配合,江西师大科技学院广大篮球活动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二0一一年上半年学生团体联合会篮球社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领导重视,全面发动,准备充分

二0一一年上半年为扩大篮球社的影响力,篮球社将常规活动与重点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为广大社员创造了许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同时篮球社的活动也很好的凸显了大学生充满活力的特点,使得大家在学习之余有了锻炼的机会。我认为篮球社不光为社员们提供了资源,同时也给广大科院学子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为庆祝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院庆十周年,回顾建校历史,展望美好来未,同时,弘扬体育精神,宣传社团文化,丰富同学课余生活,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我社协助院学生会举办了“院庆杯”男子篮球赛,男子篮球赛是近年来最大型的全员性篮球赛,带动了我院篮球爱好者对于篮球运动的热情,同时也为院庆添光加彩。在开展过程中,又根据当前工作的需要适时对计划进行修改、调整。篮球社活动都按计划—讨论调整—执行—总结这样的步骤进行,因此使篮球社活动能顺利进行,圆满结束。

二、篮球社活动的开展有可取之处,同时也有着不足

1、每次活动开展之前,我们都会将活动开展时会遇到的情况以及所需要的物品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各个干事在宣传方面做得也很到位。如果活动在户外举行,我们也会考虑到天气的问题,和比赛的安

全问题。保证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

2、“院庆杯”男子篮球大赛,许多班级踊跃组队参加。学生团体联合会篮球社,对活动给予了高度的协助。

3、活动总的来说都比较成功,但其中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通知不到位和无法把握好现场秩序等问题。对于此类问题我们会提起高度重视。保证以后的活动能够开展的更加顺利。

三、学生团体联合会的大力宣传,09体教教练员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推动了篮球社活动顺利开展

1.学生团体联合会的大力宣传,使得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2.09体教教练员的支持与帮助下,教授了许多独到的篮球技巧。带动了社员们的积极性,有效的提升了社员们的篮球水平,同时扩大了我社的影响力。

四、二0一一下半年的主要工作

1.继续完善资料的积累工作,二0一一下半年的主要工作作准备

2.继续加强与各社团的合作,加大力度对篮球活动的宣传,争取在下半年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3.加强对篮球社内部的管理,保障下半年的工作质量。

4.因时间问题没有在上半年举行的“趣味篮球大赛”将于下半年举办。

师大科技学院学生团体联合会篮球社

11.吉他社工作总结 篇十一

本学年9月份成为正式社团,基于上学期的人员基础上,对各个部门人员分配做了调整及完善,制定了本学年的总体工作计划。随后,在团委社联的安排下进行招新活动,共招收130名新会员。招新完毕后,社团和蒲公英音乐吉他沙龙合作,首先进行了一次吉他知识普及讲座,随后开办了新会员的培训班,使新会员们有了初级的吉他水平。本学期末进行了最后一次主席团大会,总结了本学期的工作。本学期本社团的工作至此圆满结束。

一、招新:本学期本社团的第一件大事是招新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1、召开招新筹备会,分配各个部门工作;

2、印制招新宣传单及绘知宣传海报、张贴;

3、参加社团部组织的招新咨询会,并进行初步报名;

4、召开招新大会,正式招纳新会员并填写会员表格;向新会员介绍社团基本情况、活动及会员权利义务;

5、与蒲公英音乐吉他沙龙合作为新会员开办吉他知识普及讲座,并筹备吉他课程教学等事宜。

12.校园侦探社 篇十二

王子琪耷拉着脑袋,想着什么,冷不丁暴力骏从背后拍下,王子琪吓了一跳。看着素来冷静的王子琪有如此反应,大家着实纳闷。子琪说:“我在想5月8日辛薇梓(王子琪的美女同桌)家着火的事。”“不是发现的早,没有什么损失吗?”暴力骏没看出哪里不妥。“我老爸接手了这起案子,这不是一起单纯的火宅,是人为纵火,她家着火的第二天,局里就收到了一封匿名信,内容如下:‘可恶的条子:怎么样,今天凌晨3:05第35号街的街牌为85号公寓楼的火怎么样?有惊无险!我故意的,给你们点小警告,猫抓老鼠的游戏正式开始。燃起了你们的精神和斗志来,在没有对手的世界里,我会很孤单的,来抓我吧!从今天开始我每天点燃一个地方,让这个城市温暖起来。当然我会给你们足够的提示信息,让你们知道我的下一个目标。提示就在信的背面。我将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等着你们。’信是用电脑打印的,背面印着‘送别’。信封上邮局的章是昨天盖的,说明这封信是可信的。而无论如何细致对这封信检查,也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信上的指纹也不得要领。我老爸和叔叔们想得焦头烂额,可是还是仍然没有结果……”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王子琪能不让人心烦吗,而且还是班花和兄弟的老爸牵连其中。不抓到纵火犯始终是个祸害。

暴力骏着急地搓搓手,挠挠头,要上班花家保护班花。王子琪气得赏他一个爆炒栗子。骏嘟囔着说开玩笑的,他觉得这说不定就是谁在开玩笑,想制造下紧张气氛,有谁会把自己的作案时间地点说出来的,肯定是骗人的。王子琪也表示同意。火星人眼里闪出了智慧的光芒,这是一个很自信的纵火犯,他把别人当成了笨蛋,想挑战警察和这个社会,这种人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说的话,给的提示都是他真实体现,这是他骄傲的表现。这封信看似平淡的警告,里面确包涵了大量的信息。他为什么把时间地点说的那么详细?是为了炫耀还是有别的目的?还有“送别”是什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暴力骏唱了起来。火星人猛的抱起暴力骏的脑袋亲了一口夸到:“你小子,天才吧!”说完拉着一条雾水的2人一起往刑侦队里跑。

【提问】

火星人为什么说暴力骏是天才?他发现了什么?

【火星人大揭秘】

罪犯是根据歌曲简谱制作的密码。送别是一首歌曲,暴力骏不小心就唱出来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5358 6805)。5358是之前已经发生的纵火事件的时间地点,即5月8日凌晨3:05,第35号街的街牌为85号。将要发生的就是后一句:古道边(6805),因此推算出罪犯的下一个目标是6月5日上午8:00,地点在第86号街50号。怎么样,您猜对了吗?

小紙条背后

这天,火星人与暴力骏正在家里玩游戏,电话响了,是王子琪打来的。“骏,你通知一下火星人,半个小时后到学校操场集合。”王子琪在电话里说道。“耶,我们侦探组又有事干了!”暴力骏放下话筒兴奋地叫道。

半个小时后,两人准时出现在学校操场,而王子琪早已在那里等候了。“你们看这个。”子琪拿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烟盒纸递给两个好友。“嘿!上面还写着字呢,藏宝图?”暴力骏很感兴趣地看着那张烟盒纸,上面用圆珠笔潦草地写着字:十方出朱雀。

最后还有一幅非常奇特的画,山中间开了一条缝,中间一个¥。

“十个方块出个鸟,还有一座山……唉,这是什么鬼东西嘛!”暴力骏连连叹息。“那天,我去书店看书,走在路上,忽然从楼梯处丢下来一个纸团。”王子琪说道。

“一定是一封求救信!”暴力骏握紧拳头。以这种方式发求救信的事早有耳闻。

如果是求救为什么要写这种令人看不懂的话?而且最后那个字更是令人莫名其妙。

“十方,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东南西北,和上下左右等方向;朱雀,指的是南方;出,有‘产生、离开、来到、走’的意思,如果要解释这句话,应该选择‘来到’。那么,‘十方出朱雀’应该解释为: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中,应当往南方走。”火星人解释道。

“我知道是哪?走吧,一起去吧。”火星人,呵呵的笑了,难得吗,佳人有约耶,不去白不去。

【提问】

不是求救信吗?怎么成了佳人有约?

【火星人大揭秘】

十方,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东南西北,和上下左右等方向;朱雀,指的是南方;出,有‘产生、离开、来到、走’的意思,如果要解释这句话,应该选择‘来到’。山中间开条路,不就是中山路吗?¥不就是钱的标志吗?辛薇梓的辛不就像¥字吗?班花在考验他们呢。

13.动漫社学期总结(补充) 篇十三

一、常规活动

1.活动名称:图书借阅

活动时间:每周星期日 11:00-12:00

活动地点:二餐一楼东门入口处

活动对象:飞曜动漫社所有会员

活动目的:

为了保障会员的权利,满足他们对动漫图书的需求,为了促进了动漫文化在会员间的传播,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动漫知识,体会到其中的人文关怀与动漫乐趣,我社于本学期继续进行了动漫图书、光盘借阅活动。

活动内容:

1.总务部理事准备好外借的动漫图书,以及借还记录;

2.借阅者选择好要借阅的漫画书后,到总务部处登记并交付押金;

3.还书者将书还回后,到总务部登记,并归还押金;

4.总务部整理好未借阅的图书以及登记记录资料后保存。活动总结:

本学期的图书借阅活动为本社日常活动之一,也是会员的权利之一,非会员无权借阅图书。总务部严格按照社团相关规定借出图书,并做好了各项记录,图书未发生遗失、损坏等情况。

期望总务部下学年能继续做好各项图书借阅、保管工作,按时借出图书,保证我社会员们的借书权利。同时,总务部要多多注意细节,多多留意各种动漫动向,也希望得到社联的支持,争取在下学期为社员提供最好最新的图书。

2.活动名称:cosplay讲堂

活动时间:每周星期四 19:00-21:00

活动地点:2301

活动对象:飞曜动漫社所有会员

活动目的:

上学期动漫社的活动比较少,为了丰富动漫社成员和全体学生的娱乐活动,给大学枯燥的生活带来乐趣,特举办cosplay讲堂。许多人因为热爱动漫而喜欢参与cosplay,许多人因为热爱动漫儿喜欢看cosplay,总之,他们都想更多地了解cosplay,举办讲堂也是给他们一个深刻了解cosplay的机会。

活动内容:

逐步讲解cosplay的各个环节,以及对参与cosplay学生的现场授课。活动总结:

来参加讲堂的主要是参与cosplay表演的的学生以及对化妆、表演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参加我们的讲堂,他们都对cosplay或者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会员兴趣浓厚,活动较成功。

二、特色活动

活动名称:遨逸客晚会

活动时间:2012年5月18日18:00-20:30

活动地点:24JT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总结:

动漫的世界缤纷多彩,喜爱动漫的人不在少数,举办cosplay晚会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传播轻松快乐积极向上的思想,同时扩大动漫社的影响力,于是我们举办了这次晚会。遨逸客晚会是动漫社每学年唯一的特色活动,所以我们对这次晚会十分重视,准备的时间很早,排练很勤,服装也是我们自己准备的,社长副社长也在全程参与。我们的节目排练充分,同时也有吉他协会和话剧社闭幕式级质量的节目以及济南大学的外援,所以我们的节目质量很高。这次活动申请的过程很顺利,晚会当天观众人数很多、座无虚席,观众热情高涨,同时也有秩序,现场气氛活跃但不混乱,节目反响很好,流程和人员操作基本没有失误。通过这次晚会,基本达到了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晚会总体很成功,同时感谢社联对我们的支持。

本学期在校团委、社团联合会的监督和领导下,依照原定的计划开展了活动,并且基本圆满结束。经过上学期的锻炼,理事会成员有了足够了经验,动漫社也进行了换届,公平公正投票选举,换届圆满

结束。下个学期动漫社会积极办活动,希望动漫社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大学生飞曜动漫社

14.粤语社总结 篇十四

在过去几个月中,通过社团中各位的辛勤与付出中,与大家共同快乐地度过了一年的时间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有很多值得欣慰和骄傲的地方,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以下是这学期协会取得成功,值得继续保留的方面:

1.粤语社凝聚力的提高

粤语社的整体凝聚力与上一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社团负责人在任务分配,人员调动上都有了很大动的改进,各部门协调合作,从而使得各个社团成员积极性很高。

2.粤语社影响力的扩大

为进一步扩大协会的影响力,通过网络、海报等宣传方式,我们建立了粤语爱好者qq交流群,微信群等,协会每一次的活动也有各种主题的海报和网络宣传。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各社团举办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也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在这些措施的执行下,粤语社的知名度在商院学子中慢慢打响开来。

3.通过平时粤语社的课程和各种活动的开展各个社员们积极参与使社团活动质量得到提高

在这一学年里,除去协会风趣的粤语授课以及平时展开的K歌活动,另外我们还组织其他社团并积极参与了社团联谊以及粤语歌唱比赛等活动等不仅形式创新,内容多样化更别具一格,活动反响和效果都也都非常明显,得到广大粤语爱好者的支持。

以下是协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方面:

一个人或一个社团都不能是完美的,对于我,对于社团而言,都是如此。当然,也许我以及社团的这一学期来的发展还存在其他问题。我也希望其他人将对我的缺点提出来,这不仅有利于社团的成长,也有利于我的成长。

1、社团内部的分工还有待改善。有时觉得一些任务下来,不知道要怎么分配下去。有些又因为时间赶,都是我们这几个人在做。

2、沟通交流不足。也许是因为我不是一个善于沟通交流的人,特别是对于一些不熟悉的人,感觉和他们的共鸣很少。与指导老师的交流都比较少。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我们粤语社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尽管存在一些小问题,我们也在不断改进,在不断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向优秀社团学习,吸取经验教训,使全体会员甚至全校同学能有所得,有所获。最后,我要说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粤语环境,和学员们多沟通,了解他们最想要学的是什么,还可以叫上学员们让他们与粤语零距离。

15.译林社:不要一味跟风 篇十五

我们认为,各个出版社在引进图书时,要根据自己的定位和读者群,制定合适的选题。在版权引进时,要找准自己的品牌定位,严格把关,不要一味跟风引进。这一点是经验也是教训。

在版权输出方面,曾经有观点认为中国的输出图书以中国古典文化为主,中国现代文化很欠缺,其实这种现象是中国版权工作的现状,但也不是全部。目前中国输出图书的确以中国古典文化精髓为主,但中国现代文化也不完全是欠缺的。诸如余秋雨、苏童等作家的图书如今也输出到了国外,而且还有一定市场。另外,中国的现代文化输出到国外是否畅销,主要取决于图书本身是否有新东西、新经验、新思想。如果输出的图书就是落后的,那么国外也没有什么必要引进此类图书。

怎样使图书更好地“走出去”,我们认为,主要还是依靠大力的宣传,要对自己的出版社和图书量身定位,使图书“走出去”更有市场,更符合读者口味。

(受访者:赵薇整理杨嘉)

中青社伦敦分社:国际视野全球推广

2007年4月l 7日,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投资的伦敦分社成立,这是中国在英国注册的第一家以出版英文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

据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社长张景岩介绍,伦敦分社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主旨,业务范围包括了解国外读者需求,出版介绍中国文化、艺术、旅游、教育等方面的英文书籍;捕捉欧洲乃至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动态,整合各方资源,面向全球组稿,出版创意设计方面的中、英文版图书以及杂志。此外,伦敦分社还将举办中外出版业以及文化艺术方面的交流活动,并逐步开展文化艺术乃至语言方面的培训。

伦敦分社正在逐步构建一个国际化的出版平台和面向全球的营销网络,努力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真实呈现给世界,同时也将面向国际出版市场采购图书或版权,把英国、欧洲乃至世界文化介绍给中国读者。

8月,伦敦分社(cYPI)的第一本英文出版物({INNOVATIVE PRODUCTDESIGN PRACTICE)}已经正式出版,并已经有3000册的预定量,目前开始准备往海外发货。

此外,伦敦分社在法兰克福书展的主馆英美馆(8号馆)预订40平方米的展位,届时会推出100个有关中国文化艺术的选题,其中的部分选题将制作样书和样章,邀请一些全球知名的分销商参加征订和推广活动。这些选题有伦敦分社自己研发的,有代理其他国内出版社现书的,也有购买其他国内出版社版权的。

如果选题推广成功,伦敦分社计划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选择全球几大城市最好的100个书店做CYPI图书和中国文化的推广活动。不仅推广伦敦分社研发的图书,与国内其他出版社也可以采用各种合作模式,借助CYPI的平台和销售渠道推广自己的图书。目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画报社等十多家出版社已经就适合国际出版的产品与伦敦分社达成了合作意向。

伦敦分社的团队建设也非常国际化,在欧美邀请了出版业的专家做CYPI的顾问,指导分社研发产品、论证样书、建立渠道。2007年5月,伦敦艺术大学出版与传媒学院的三位教授专程来中青社就对外出版的选题参加讨论,并给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之后,伦敦分社还与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编辑学会合作,请这三位教授为在京100多家出版社的300多位出版人开展了关于国际出版的讲座。此外,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出版学院的客座教授,有着45年出版经验的Paul Richardson教授也是伦敦分社特聘的顾问。

上一篇:六年级美术上册 爸爸妈妈(一)教案 苏少版下一篇:蚕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