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共17篇)
1.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
论文摘要:参与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流方向,具有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优点。反思性教学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缺失了教师反思环节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容易陷入:流于形式的参与、教学活动沦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满意度双低的教学困境。文章以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为例,思考和体会如何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树立反思性教学观,改革教学策略与方法,修正教育教学价值观,使高校、教师、学生共同受益。
论文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参与式教学高校
一、反思性教学概述
反思性教学的理念最早来自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933年美国教育哲学家Dewey在其名著《我们如何思维》指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把反思性思维用于教学,提出教学五阶段学说。另一位美国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DonaldSchon(1987)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明确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这一专业术语。其后,英国的MorwenaGriffiths和SarahTann(1992)等学者进一步诠释了反思性教学理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欧美教育界反思性教学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中国,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同和重视,被视为教师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即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反思性教学的理解,可以获知反思性教学观是教师树立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实践,持续反思、总结和再行动的理念和责任意识。对于高校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现实而重要的。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现状
参与式教学方法(ParticipatoryTeachingMethod)是“参与”性原则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体现,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方法。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
参与式教学方法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优势,目前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以笔者所在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参与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为大多数教师认同,运用于数十门专业课程教学。
(一)参与式教学的优点
1.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实践能力、强调应用性,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授课广泛采用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团队活动、实验游戏、模拟教学、案例研讨、辩论赛、情境模拟等参与式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式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特征之一在于倡导以学习者(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发挥学生能动性。
3.以团队合作学习为中心。以笔者所在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规模,把学生分为每组5~7人规模的若干团队,案例研讨、实验游戏、情境模拟、主题辩论等都以团队形式展开,团队之间是竞争关系。
4.教师角色由“监控者”向“引导者”转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扮演的学术权威和知识化身,是居高临下的监督者、控制者角色。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关系,引导学生“清除”实现学习目标路径上的障碍。
(二)缺乏教学反思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经济管理专业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成效与理想预期存在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参与式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质量的改进成效不显著。以笔者所授的管理学等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每章都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研讨的教学环节,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的显性案情,对问题的分析呈同质化倾向,缺乏创新和深度。
2.教学活动成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缺失了教学反思环节,课前没有精心准备教学素材,课后缺乏自省和总结。对于教龄偏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教学活动的参与和互动,更容易沦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
3.学生对参与式教学的投入程度低、满意度低。以经管专业为例,在非正式访谈中,有不少学生反映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教学案例、实验游戏等素材选择的随意性,参与过程中的低监控性等原因,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大为降低,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低。
三、反思性教学运用在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思考与体会
反思性教学的本质是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希望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反思的对象不仅仅是局限在教学技术、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还包括教师内隐的知识和价值观。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反思性教学在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中的运用体会有几个方面:
(一)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持有更开放包容的心态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才能更好地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为1990年后出生,国内学者(陈郭华,2010)经过研究认为“90后”大学生群体具有“务实而略显功利的自我发展行为、开放又略感孤独的人际交往行为;现代气息浓烈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趋弱;认知视野相对开阔,心理成熟度相对较低”等心理特点。在学习特点方面,呈现出“学习动机社会化、学习方式泛在化、学习思维个性化等特点(杨波,2010)。针对“90后”大学生群体不同的代际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课堂情景的干预和控制,应持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倾听来自学生的不同声音。
以笔者曾经授课的2008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在“企业经营实务模拟”课程中,学生以组间交易产品方式,变相获得融资。这一变通并没有违背实验规则,但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案例、实验游戏等教学素材的选择应该更多考虑本土化、融合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教学不是简单的技术性流程的重复,特别是面对新生代大学生群体,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都需要教师持续反思和总结。在笔者授课的班级,也曾经遇到教学素材选择存在偏差的情况。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笔者在讲授“价值观与决策”时,选择过一个名为《谁该得到这颗心脏》的情境模拟练习,这个案例译自哈佛商学院案例,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采用过。然而在云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中运用,教学效果与预期成效相距甚远。学生在模拟决策中没有充分体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更多基于社会贡献、职业成功为决策依据,而且班级群体出现高同质化倾向。课后,在对这次情境模拟教学的自省和反思中,笔者总结出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案例素材的选择要更本土化,关注中国当代的社会经济生活热点问题;第二,由于代际差异,新生代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度降低,进而在情境决策时体现更多的功利性和务实性。之后,笔者对这类基于西方文化背景的案例素材在教学中进行了调整和重组。
(三)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学术资源
信息化社会的大量非确定性使人们非常依赖于媒介工具和媒介内容,媒介无孔不入已渗透进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90后”大学生信息接触海量化,价值判断从众化。然而学生对管理案例分析研讨的深度、课外拓展作业的完成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很强,“复制”和“粘贴”成为常用工具。对案例的分析研讨和课外拓展作业仅仅依赖常识或大众搜索工具,但对数字图书馆、学术网站、网络课堂等网络学术资源的利用比例却比较欠缺。教师针对教学情境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在反思中探究原因,最终需要教师角色的易位,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向“引导者”转变,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学术资源,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四)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是反思性教学的重要基础
反思性教学并非教师个体的“闭门造车”、“闭门思过”就可以达成的,教研团队的合作与交流,是反思性教学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笔者的个人体验而言,对教学策略的反思和自省能够从方法层面进行修正,但就教学中出现的情境态势、问题诊断常常是汇聚群体智慧达成。通过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教学观摩的系统化,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最终从根本上修正自身的教学哲学观和教学价值观。
四、树立反思性教学观的意义
国内学者卢真金认为,“反思性教学对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信念、经验、态度、知识和价值的意义及其他社会条件承担了认知、检查和反刍的责任。”由传统课堂教学向参与式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树立反思性教学观具有多种意义。
(一)反思性教学促进教师个体专业进步和职业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发展=成长+经验+反思”的观点,反思成为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手段。树立反思性教学观,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实践者,还兼任教学研究者。在循环往复的自我批判和自省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得以提升,教师也逐渐由“熟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有利于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教学型反思的策略是从教学情境问题出发,从教学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出发,主动探究,寻求解决对策,并付诸行动。教师主动积极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对象进行修正、调试,更有成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水平,反思性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改革采取的通用方法是“自上而下”的推动型路径,成为“自下而上”的自我监控、自我管理式的拉动式变革,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事业的进步。
(三)反思性教学有利于营造教学团队合作交流的组织氛围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负责和全心全意的投入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它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教学观摩的系统化,有利构建学习型组织,在教研团队成员之间营造开放、信任、合作、共享的氛围。
总之,当参与式教学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引入教师个体层面、教研团队层面、组织层面的反思,既有利于教师个体职业发展,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改进,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使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受益。
2.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二
参与式教学也称合作式或协作式教学, 主要以心理学的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及费洛姆的期望理论为支撑点, 根据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和愿望, 以学习者为内核和中心, 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 如课堂讨论、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小组活动、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以自觉性、能动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有效学习。参与式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较大的不同。参与式教学方式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讲授的比例大幅减少, 注重学生课前准备, 并把找到的相关资料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学习。
二、参与式教学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意义
《健康评估》是我国新形成的交叉、应用型护理专业核心课程, 是护理基础课程与临床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评估是护理程序的起点,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护生后续临床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将参与式教学引入健康评估教学中, 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反馈, 有利于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并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同时也有助于后续临床专业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开展。
三、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 教学实施
课前老师和学生一起编制导学案, 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1.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形式;2.实施情景教学, 模拟常见的护理场景, 如健康史的采集、身体评估、心电图检查等,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案例讨论, 如常见症状评估, 以4~5名学生为单位, 每小组选举1名同学为组长。成员在组长带领下密切合作, 结合老师编制的案例或提问, 查阅相关资料, 开展小组讨论,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4.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视频, 如身体评估和心电图检查均有规范的操作视频, 帮助学生理解整体护理理念和操作方法, 护生对比自己的操作找出不规范的地方, 并加以纠正;5.适时实施动态考核, 重点考核学生的参与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实践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中考核, 在考评中提高, 既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 又考验其理论运用能力, 根据考核情况及时给予表扬, 激励学生参与热情, 学生有成就感, 同时激发护生热爱护理专业。
(二) 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一是对学生分别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 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班。二是发放自制调查问卷, 调查证实88%以上的学生喜欢参与式教学方式, 也认为有必要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开展参与式教学, 说明这种教学方式及其在健康评估中的应用得到了学生的认可。86%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沟通交流、团队协作、文献检索与处理能力, 提高自信心。
四、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思考
就实施情况看, 在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 开展不够充分
学生提出课前准备不充分, 难以尽快进入角色, 无谓的时间浪费较多, 教学效率不高。课前让学生观看相关教学视频, 以增加感性认识;老师和学生共同编制导学案, 让学生明确每次课的学习目标, 了解教学流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学生参与不均衡
参与式教学有很多课堂上的互动, 加之学生人数多, 差异也大, 课堂时间有限, 活动中较活跃的往往是一些好学生, 他们常常发言较多, 操作时也有包揽现象。而学习后进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时时常只是充当听众或观众。如何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还要致力于研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 提高合作教学的能力。
(三) 教学任务繁重, 目标落实有难度
教学任务繁重, 课堂时间有限, 单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完成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安排讨论议题, 关注学生课前课后参与, 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 驾驭好课堂, 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3.参与式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生物课堂
参与式教学法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构造者。参与式教学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于初中生物教学,能帮助所有的参与者积极主动地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发现、构建、交流的环境。
一、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课堂活跃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但形成学生参与的氛围,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需要比以往教学工作量大许多的课前准备。这种课前准备,不仅需要教师方面的准备,也需要我们在前节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准备任务,让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学习”也有一定的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课前准备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以“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教学为例,课前准备可有以下部分:
1、学生对“分类”、“分类法”的侧面了解
2、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提供给学生相关植物的图片,如葫芦藓、肾蕨、水绵、油松、玉米、向日葵等。教学中可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如被子植物中的有一片子叶的植物、有两片子叶的植物,进而分析分类等级。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3、尝试对动物进行分类
若分为两组,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蚯蚓、蜜蜂和蜘蛛;脊椎动物有:鱼、青蛙、蟾蜍、蜥蝎、壁虎、鸟、猫和虎。无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2组,分别是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蜜蜂、蜘蛛。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5组,他们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教学,虽然是在课堂上进行,但这部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与课前的准备工作有必然联系。充分的课前准备,你会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上课时好象我们教师比以前“省力”了,但这一切离不开课前的充分准备。
二、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的成功需要我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也就是说创新需要心灵的放松,有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兴趣,提问才会大胆,思维才具有实际意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提高。
在参与式生物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身处情景之中。学生在各种疑惑的引导下,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的成功喜悦,开发潜能,逐步形成生物知识体系。如在上述生物分类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后我们可以设计分组学习,以小组形式讨论动植物分类,用老师提供的相同的材料分小组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案同时解释理由。小组的竞争,也给参与式学习增添了活力。这个过程,难免纪律有些“乱”,教师要灵活组织,要尽量减少学生间、小组间的相互干扰,又要让学生能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是宽松自由的,不要让学生有太多心理压力。如果一味害怕影响课堂秩序而限制学生的活动,也就是限制学生的思维。
在小组汇报环节,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准确的给予激励性评价和点拨引导。小组讨论是参与式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一种常用形式,在小组讨论结束后一般都需要一个小组汇报的环节。在小组汇报时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直到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收获,发现错误也要及时启发、引导、纠正。要鼓励学生把讨论引向深入。
三、参与式教学确实做到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性激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参与式教学营造出的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乐于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使感官、视觉、思维都可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从而逐渐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参与式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参与式教学需要学生进入到各种学习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合作,并逐渐提高自身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小组的汇报、组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式教学还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与式学习的生物教学过程,可组织学生参与的内容有观察、测量、收集、组织并解释数据或资料的活动等。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正接触由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科学事实,原理,定律。经过思考,学生产生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当然,认识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逐步提高到理性思维的。通过参与式学习能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学习过程既重视个性发展,又重视集体合作的民主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研工作都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参与式教学能实现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回归,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满足学生的自尊心与表现欲,激发学生浓了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投入进去,形成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并通过相互交流而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4.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四
合作教学策略在作文教学的中的运用
作者:湖北葛洲坝高级中学 刘艳平
摘要: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合作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改变了教师在评价作文时的单一模式和定势心理,而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把修改讲评的过程变为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和批改作文的效率。
作文课是师生心中永远的“痛”,是多数学生想上而又怕上的课。一方面,学生希望能够在具有创造性的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一方面,多数学生的作品往往被教师忽略,甚至被一元化的标准否定,因为教师面对几十或近百份作品,在短时间内都给予恰到好处的承认是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吸收了合作教学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开展了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前苏联创造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思想是根据人道主义的原则和个性民主化的原则来改造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教学过程,处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教学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人生。因此,它把课堂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它通过调节人际关系、改进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手段,在教学中建立起平等友好的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效果。
第一节作文课,我首先各同学们讨论告45分钟的意义 :“45分钟是我们每个人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生命的45分钟闪耀它的光辉,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一刻焕发出活力,获得发展,实现它的价值,让我们的心灵获得快乐。教师和同学们一样,都应该珍惜这宝贵的45分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实现师生间的‘双赢’。”同学们对这一番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我将合作教学的想法告诉给学生,请同学们讨论可行性。同学们一致赞同我的意见,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加上教师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作文由同学们自己出题,老师从中选择好题目,因为教师出题大多不适合学生的品味,且内容单一;(2)作文由同学们分成小组轮流批改,讲评,教师选改一部分共同参与评讲,因为教师一个人改和评,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容易老生常谈,且效率不高,一篇作文要等好长时间才能见面;(3)老师和同学的批改必须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评语以正面肯定作品的闪光点为主,评语必须有文采;(4)每位同学机会均等,都可以从他人的作文中吸纳长处,反思不足,从而提高自己对写作的认识和写作水平,同时拥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第一堂作文课布置的作文题便是每人出二道作文题。同学们热情高涨,课后非常负责地查资料,认真思考,多数同学超额完成了任务,一下有了一百多道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多元化价值观的好题,足够写
5.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五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参与式教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69-02
参与式教学是指师生共同营造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快、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机械地听和记”变为“自觉地探索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求知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人人参与,人人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不少教师长期使用“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陈旧、呆板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使历史课变得沉闷乏味。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下面,笔者主要谈谈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平起平坐,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愉快、积极、兴奋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来,并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思考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得到张扬,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上课,组织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很轻松、愉快,在良好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慢慢地喜欢上了历史课。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君主集权的强化》时,组织学生讨论:“清朝入关后,对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大国,该怎样进行统治?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会怎样做呢?”笔者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畅所欲言,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安全的交流环境,让学生体会“做一回皇帝”感觉。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马上被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这时候,笔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谋”,主要是加以引导,把握好方向。这样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教学,学生自然会喜欢上历史课,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时,笔者先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歌声伴随着马的嘶叫声和刀枪碰撞的厮杀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回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历史情境中。然后,笔者设计问题: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最渴望什么?你会帮助谁?为什么?这样教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营造竞争氛围,增强小组凝聚力
开展参与式教学,经常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组内讨论,小组成员在学习中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下课前,教师要给各个小组进行打分和评价,评出本节课的优胜小组。各小组成员之间一定要团结协作,先进的帮助后进的,只有这样,才能打败其他小组成为本堂课的优胜小组。笔者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各种知识竞赛,营造竞争氛围,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保持学习动力。
例如,上新课前,笔者围绕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设置几道题目,采用抢答的方法让学生回答。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巩固了旧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从课间“玩的状态”中拉回了课堂。这样的课堂,谁勤于思考谁的收获就大,谁积极参与谁的所得就丰,学生自然会喜欢。
又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九一八事变》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扣押,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人们存在不同的主张:有人说“十年内战,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有人说“国难当头,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放了他”。对此,你怎么看?笔者抛出问题后,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第1小组、第2小组、第3小组为正方,第4小组、第5小组、第6小组为反方,双方开展辩论。然后,笔者根据每个小组的辩论情况给予加分,多发言就多加分。每一个学生都争当辩手,在唇枪舌剑中尽显课堂主人公气势。学生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各显特色,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其潜能得到了发挥。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参与课堂是课程实施的核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允许他们对教师、对他人的意见提出不同的见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不是以自己的思维去束缚学生。
例如,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九一八事件》中提到,蒋介石面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所以导致我国东北三省沦亡。为了表示东北三省沦亡,笔者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东北三省的土地变成了黑色,此时,有一个学生举起手来向笔者发问:“中国当时那么软弱吗?为什么不把蒋介石枪毙了呢?”虽然这段“小插曲”打断了笔者的授课,但是笔者没有斥责该学生,而是利用这个契机,启发全班学生边听笔者讲解,边思考该学生提出的问题,看一看谁能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回答这个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更加认真地听课,并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教学效果显著。
又如,在教学“王昭君出塞”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进行扮演角色,请一个男学生扮演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一个女学生扮演王昭君。刚开始,这两个学生有点不好意思。见此情景,笔者用轻松的口吻开导他们,说服他们放下心。这两个学生的胆子慢慢大了起来,演得有模有样的,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王昭君出塞”这个历史情境深深地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四、加强个体尝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主要依靠他人的传授,而是主要靠学生个体主动、积极地参与。因此,在课堂上,笔者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体尝试,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例如,当学生自学完一节课的内容以后,笔者让学生尝试参与相关问题(练习题)的设计;当学生学完课本内容后,笔者让学生尝试上讲台进行板书;当测试完后,笔者让学生尝试讲解试卷,让学生体验当“小老师”的成就感……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初中历史课堂焕发出活力,避免了教师过多的单向传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参与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要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边实践,边反思,充分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六
误区及对策研究
双城镇双城小学:唐雪梅
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
误区及对策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式教学的不断推进,参与式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又出现了新的误区,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扭曲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本来面目。我们要深入学习新课改理论并用于实践,把握好参与式教学的主阵地,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发挥创造性,创设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课堂参与还给学生,使参与式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随着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被广大教师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一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着自己的课堂实践。综观全局,全面发展的参与式教学局势令人欣喜,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式教学的不断推进,参与式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又出现了新的误区,违背了教育改革的初衷,扭曲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本来面目。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教研组活动的实际情况和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积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认识上的误区 1.部分教师认为将课桌一块摆一摆,学生围坐四周,而教师则按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就是参与式教学。在我校语文教研组活动或优质课教师评选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形式是参与式课堂教学,而授课方式却丝毫没有改变。如果教师误认为“摆桌子”就是参与式,而不去挖掘和利用这种课堂形式的潜力,“摆桌子”就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将只是摆桌子而已,其不但对小学语文教学丝毫没有积极作用,还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2.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学习小组长、发言人、噪音控制员等组织机构,教学时教师将问题卡发给学生,学生自由的进行讨论,然后由发言人将其讨论结果报告给老师,这种教学就是参与式教学。其实,这是由于教师没能安全摆脱“应试教育”的观念和受制于现存教育评价机制而很被动、很保守,参与式教学仅停留在表面的、局部的、单项环节的修修补补上,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如果简单地认为分组进行自由活动就是参与式教学,而不注重小组合作的实质、学生的真正参与,将会是语文教学活动走向混乱不堪、难于驾驭的情景之中,与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
(二)组织活动上的误区
1.注重活动的形式,而忽视活动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已经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为了体现“以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在一堂课中设
计了若干个新颖别致的活动。从表象来看精伦无比,但教学目标却没有达到。在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余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这种注重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忽视活动主人情感体验与活动内涵注入的做法,给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的感觉。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每设计一项活动都要为达到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服务,将教学任务巧妙地融入该项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一节课的活动应精而又精,不能泛泛而谈。活动性是参与式教学的重要理念,参与式教学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亲自体验,有活动没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2.注重强势,忽略弱势。在上述罗列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参与式教学的表象来看,往往是学习基础好、思维敏捷、胆量大的学生占主导地位,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小组的发言人或学习小组长,而那些胆小或反应迟钝、不爱发言的学生的表现机会往往被上述学生所替代,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一代而过。所以那些所谓的后进生,也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三)理解上的误区
1.参与式教学特别注重平等,个别教师认为平等是学生之间的平等、学习过程中的平等,而与教师之间难以平等,特别是在“师道尊严”下难以平等。而参与式教学强调的这种平等,不是绝对的“平均”,也不是绝对的相等,而是在相互合作、交流学习效果和探究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时机会与权力上的平等,是让教师把学生视作有待发展与完善的人来看待的平等。如果教师摆脱不了这种“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的“师道尊严”,则学生的参与水平也不会很高,所谓的“平等”将难以实现,参与式教学也就不过是形式罢了。在优质课评选和教研组活动中,尤其是公开课当中,我们长可以看到这种情形,教师以“师”自居,当小组或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的将学生的观点引导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上,甚至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观点不闻不问,直接将“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殊不知这种做法肢解抹杀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传统教学追求“统一性”,而参与式教学追求开放性。传统教学中,教学的场地仅限教室内(体育课除外),而参与式教学不仅需要教育思想的开放、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更需要教学场地上的开放。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河边、农田、工厂等地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和体验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美丽的景色,还可以在大自然、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和探究新的知识。有一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影子》一文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影子》一文描写的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是被动的,没有别人的提醒和引导更多的时候是视而不见。于是在激趣导入之后,把孩子们带出课堂,到操场上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影子做游戏。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玩“影子》游戏,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最多。孩子们有的低头观察,有的两三个互相追逐踩影子,他们尽
情的玩耍着,细细的观察着,高声的惊呼着,急切的转告着他们的”重大“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验证光、物体和影子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新的知识的同时,其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重新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做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念则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的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中的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待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并善于把他们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领域,使其弱势领域的智能得到开发,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和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都有一席之位,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个性能得到充分张扬的人,使教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有教师。在学生和教师的人格之间画上等号,教师又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品质,用宽广的知识面、卓越的教学艺术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学会对学生的错误能启发学生自我反省、自觉纠正。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不用一把尺子评价学生,还学生创新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的同时,也受到激励、鞭策、感化、召唤和指导,以便他们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把握好“参与”的度,切勿让参与变成“表演”。参与式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双方形成积极互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关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教师要给予及时引导,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切忌动辄在课堂上搞师生表演,甚至搞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表演。这种现象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而且误以为不这样做似乎就不能和参与式教学理念合拍。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取一些必要的课堂表演是应该的,但表演过火,过频,为表演而表演,盲目追求课堂热闹,搞轰动效应,热闹之后学生真正得到了什么不去思考,就适得其反了。这样的教学不但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课堂效率也将大打折扣。
在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中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要注意体现启发性、生动性、自主性和应材施教的原则。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应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的不多,同时,单一的运用某一种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
现时代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效率。
(三)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发挥师生互动效应。如果参与式教学任然是单一的、仅是表演的,那就势必走向表面化、形式化的死路。所以因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发挥师生互动效应。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堂有活力、高效化的参与式课堂结构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联系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节,能否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其次,在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灵活的使用教材,提出开放化的问题,留给学生更大活动的空间,努力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参与式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没有一劳永逸的教学方法,只有根据课型永不停息的创造,才能让参与式教学焕发活力,我们要深入学习参与式课堂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实践,把握好参与式教学的主阵地,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真正地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放在心上,发挥创造性,创设求知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小学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走上科学化、自主化、多元化、生活化的道路。所以应把课堂参与还给学生,让课堂教学因学生的参与而焕发生命的活力。
7.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七
一、参与式教学理念解析
1. 参与式教学是以 学生为中心 的。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和参与者。因此,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动手、动脑、动口,使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自终地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参与式教学要以 活动为主要 组织形式。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 它要求学生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活动就成了这种教学形式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式教学,也就是说, 参与式教学要依靠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来开展。
二、英语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组织形式
1.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 境。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如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性的提问、富有感染力的导语等创设情境,努力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帮助学生进入最佳情绪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质疑交流 ,让课堂变得有 理有趣。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课堂学习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事情。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3. 合作探究 ,让课堂变得 融洽。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导师,做好及时点拨和引导。
三、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参与式教学法
1. 教师在教学中应 注意突出 所授课程的 重点和核心, 不应当只注重活动的参与而忽视了学习的重点。每节课都有一个或几个需要侧重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需要教师特别关注。参与式英语教学活动的内容要强调生动活泼, 强调非模式化,强调多向联系,强调给学生适当的空间。例如,“邀请”用语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 围绕主题运用句型“May I…”来提出问题, 运用句型“I want to /wantsb to do”表明意图 ,让学生在参与中学到知识 ,并变成自己的能力。
2. 教师应在学 生学习英 语的方法方面 予以指导。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教师要积极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如,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的现状,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等等。其次, 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给予不同的学法指导。例如,在教授Shopping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商店店主和顾客的角色,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情境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是怎样运用的,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的。
英语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课, 更是一门语言实践课。语言实践既包含必要的单纯的技能训练,又包含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如用英语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原版片,提高语言修养,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一、参与式教学方法解析
参与式教学是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通过教师组织设计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独立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参与式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高职语文教改目标明确提出贯彻参与式教学理念,语文课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本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参与式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开发思维,开拓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三、参与式教学的具体运用策略
参与式教学方法要求以建立平等、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基础,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努力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投入地学习。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1.课前演讲。我在正式讲课前都设有五分钟演讲,这一环节主要是遵循语文课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这一要求来实施的。首先,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学生喜欢的电影、小说、故事等等,只要有意义,有感悟,内容积极向上,就可以拿来与大家分享。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演讲稿,对其中的感想、议论部分做引导,最后师生提问、点评。这样可以训练演讲者的思维反应能力,也提升听讲同学的注意力,双向交流,活跃了课堂氛围。
2.注重朗诵。如教《再别康桥》:首先,教师的范读相当重要,可以给学生营造氛围,带领学生进入意境。其次,教师对朗读技巧作适当的引导。最后,学生自由反复吟诵。这样,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学生对作者无限依恋和挥之不去的离别之情的体验就会更加深刻,对诗歌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3.角色扮演。为了使教学的情境真实地再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赏析课文,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他们的情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融入到了剧情中,对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在实际活动中,学生们比我更大胆、更活泼,他们的设计和表演往往更能够受到同辈人的欢迎和喜爱,真是教学相长。
4.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活力的方法之一,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讨论可以实现多维交流,优化效果,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做到教学民主,和谐共振。
如在讲授《孔雀东南飞》时,在探讨两位主人公刘兰芝和焦仲卿究竟谁反抗封建礼教更加彻底,谁更对爱情坚贞不渝时,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充分发挥了主动性,提高了表达的能力。
5.小组课外探究活动。“生活处处有语文”,参与式教学应该不局限于课堂,高职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因为高职生相对普通中学学生来说课余时间比较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我会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定期给一个主题,让学生组内讨论,合作探究。要求每周写一篇周记或随笔,然后在课堂中分享优秀作品,大家谈体会感悟。另外,让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了解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站、宣传栏以及报纸、杂志、电视大众传媒等传统语文实践活动载体,强化学生课内外知识的结合,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笔者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不等同于课堂的完全放开,混乱无序,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征选择不同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堂组织工作,课堂上小组讨论要真正做到人人参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中,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
综上所述,在高职语文教学使用参与式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当然,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合理使用,不能就活动而活动,使其成为一种表演和形式,而是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9.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九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体验式教学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维为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着独特的作用,在教学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要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作文评改,如何以鼓励和学生为主体参与为原则,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命体验,情感唤醒,主体参与,审美能力
体验式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体验式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话的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不吐不快,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唤醒他们的写作激情,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呢?
我觉得,可以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四个方面着手。
一、作文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帮助学生摄取写作的美好图景。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但学生却常常对自己周边的人、事、景、物熟视无堵、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合理引导学生去读好生活这本无字书,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体验。从习以为常中发掘有价值的东西,感悟真情,从司空见惯里获得珍贵的事物,发现美好。
作文与生活是什么关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全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就是生活的本身。”也就是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也是生活。作文指导如果能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发掘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使同学们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事情,而不是按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故事,这样的作文自然是有个性的,独特的,能打动人的。
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有强烈的表达动机,才有可能写好作文。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这样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作文自然有话可写。例如:我组织全班同学观看了感动中国2011人物颁奖典礼后,要求同学写一篇观后感,每一位同学都有写得很好。因为他们的确被感动了:刘伟、阿里木、孟佩杰、杨善洲......他们的感人事迹和身上闪耀的人性的光辉,使学生得到一次精神上的沐浴和洗礼。观看完,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记录下自己观影的感动。40个孩子的每一篇作品也都让我感动,这是2年来学生所写作文总体水平最好的一次。其实,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表达的欲望,等着老师去唤醒。这种欲望一旦被唤醒,他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了。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能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的热情,让学生能真正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帮助学生用作文记录自己的真实的生命历程。这应该成为我们所有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作文教学,要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例如:史玉君老师发表于《江苏教育》(2003年第20期)的《情到真时自动人》的作文教学案例中,教师抓住“三八节儿子给自己写信”的话题源,营造氛围,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感动,并将自己的积极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感。
一经教师相机点拨、唤醒——“你们想不想也用写信的方式对妈 妈说说自己的心理话呢?”学生急于倾泻心绪的写作冲动就呼之欲出。而教师传递的真事、真情也引导学生的表达应立足于一个“真”字。随后,教师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的作文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亲自送信、读信,并观察妈 妈的反应,将这一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随后由妈 妈写评语,与孩子进行书面的情感交流。
这一写作过程,把学生的情感往更深处牵引与释放,这种牵引与释放,实际上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美好情感与心灵的平台。一封封真挚的信,流露的是儿女的感激,一段段热忱的评语,表达的是妈 妈的感动。通过这次作文教学,使学生明白要打动妈 妈的心,一定要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发现了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笔下流淌出的是个性的生活、个性的语言,流露出的是“童真”、“童心”、“童趣”。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真真切切,才能打动人心。
我在一堂“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作文教学课中,先引导学生去阅读,增加积累,让学生在对名人和母亲的故事、名家散文诗歌的揣摩品味,认真思考钻研中,激发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悟、生命的独特体验。学生认识到母爱的无私、宽容、包容,自己对母爱由不理解到理解,由认为母爱理所当然到学会感恩母亲,每个学生因为写出真正属于自己和母亲的独特的故事,这样的作文才是有个性的、感人的。
三、作文评改,以鼓励和学生为主体参与为原则,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
教师的热情鼓励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作文评改要坚持以鼓励和学生为主体两大原则。教师不要一个人独自评改作文,这样的评改往往是低效益的。
以鼓励为原则就是——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不嘲讽。在作文讲评时,即使对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着诚恳亲切的态度。好的文章应加以表扬,并可以在全班当范文读;而对较差的文章则不应责备。否则,容易使这些学生难堪,从而失去对作文乃至对语文的兴趣。对于作文中欠缺的地方,一定要分析透,然后告诉学生改的方法。不能把作文讲评课上成批评课或笑话课。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特别是作文差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并使这种快乐和信心转化成追求的具体行动。
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评改作文,可以采取分小组的办法。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首先做几次训练,教会学生如何来评改作文,让每个同学对评改原则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首先自评,写初自己这篇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再由本小组评出本组的优秀习作,让学生来说好在哪,为什么说它好;不好的作品,不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说它不好。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老师要引导学生讲评不必面面俱到,但对讲到的那一点必须抓准、讲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写完作文后,既可以及时讲评,让讲评作文的效益最大化。最后老师再来评,并总结此次作文的优缺点,请学生来读全班评出的优秀习作,自己找找差距,学习一下别人文章中的亮点。老师在这个作文评改中,不再是唯一的评委,而是第三评委了。因为,这篇文章已经经过学生本人自评,小组互评两个环节,老师只需看看前两评是否公正、客观,再提出一些意见。经过多次反复训列,学生评委就能做到公正、客观。因为每一个都是评委,所以在评价别人的文章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评价过程也能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激情。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坚持文以载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具有正确审美观和高尚审美情趣的人。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同埋在地下的金子,只有执着挖掘的人才能采掘到它。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深入生活,挖掘出美来。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出美,让他们到风景优美的地方感受美,到纯真可爱的孩童中寻找美,到充满温情的家庭中品味美,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深切的体验和真切的感受,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捕捉自然之美:巍峨高大的岳麓山,碧波荡漾的湘江,色彩斑斓的野花,......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的感触,得到愉悦,发现美、感受美,披美入文。
写作教学和阅读是不可分割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巧妙点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只有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文章中的优美的语言片段,使他们沉浸在美的艺术境界中,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抓住阅读这个环节,恰当地进行点拨,审美感受便会自然流向学生心田。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多读、精读一些好书,就能从作品内容和形式美中学到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审美情感,领会写作要诀,提高作文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引导启发,让学生在想像中创造美。学生有了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还要启发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从而获得美的感受。在作文教学中,创造美的活动很多,如续写、改编故事等。如在教完《我的叔叔于勒》,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续写一个片段,力求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假若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我们全家在船上没能避开于勒,大家都明明白白认出了对方,又会怎样?于勒没有穷困潦倒,而是衣锦还乡,我们在栈桥边等到了他,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学生很感兴趣,大胆展开想象,写出了很多优秀片段。这种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再创造能力。
10.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
“无痕教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 郗阳
提起写作文,往往是学生“头大”,老师“头痛”.学生买了大量的作文书,老师声情并茂地传授技巧等似乎都不能让学生对作文提起浓厚的兴趣,学生“无病呻吟”式、“流水账”式的作文司空见惯。与此同时,尽管教育界已经提出“一切为了孩子”等教育理念,关于如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著作颇多,但是停留在作文教学的研究层面主要还是在教师的“教”、学生课下如何“补”等,“无痕教育”还是比较新鲜的词汇,而它更很少运用到小学作文课堂中,所以本论文的提出和研究就显得颇为重要。
一、教师要了解“无痕”的演奏会
什么叫“无痕教育”?我们老师也得先了解这个“演奏会”的主旋律。有位叫徐光的母亲,总结自己育子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了一本书《教育无痕》。联系到我们老师,实际上我们许多老师也往往摆出一副“我是在教育你”的面孔和姿态,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失败的教育。老师越是千方百计“教育”孩子,孩子就越是不买帐。南于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这种现象在对小学的教育中也是屡见不鲜。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就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我们提倡无痕的教育,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留痕迹,不刻意追求固定的模式,不因为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或不当,给孩子心灵或身体留下创伤,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
二、教师的无痕“指挥”四重奏
无痕的“演奏”的主角不是身为演奏者和主要观众的学生,而是身为“指挥家”的老师。看似是学生在演出。其实灵魂人物是老师。没有老师的“导”哪来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呢?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老师无痕”演出“的四重奏。
(一)第一重奏:童心
”课堂不是独角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听课效率差、容易开小差等问题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们在钻研教材、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是不是也把职业倦怠带进了我们的课堂?记得前段时间,由于学校开展了”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当天为了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参观的家长面前,我和学生们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可以说那天我们的表现太好了。可是紧接着第二天的作文课,学生变得如同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看到这一切,我也似乎从那个循循善诱、和孩子们们打成一片的老师又变为”耳提面命“”心浮气躁“的老师了。
冷静下来的我想起教研员曾大力表扬过的一位老师,他将作文的批改大权下放到了学生的手上。让学生在批改的过程中欣赏同伴的习作、指出同伴的不足,可谓相得益彰。当我把这次习作的新模式告诉学生的时候,可以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不一样的神采。在当堂作文后,利用了下午的课在指导如何批改后,放手让学生批改。结果课堂并没有预想的成为一盘散沙,不少平时很活跃、作文提不起兴趣的学生居然也来向我征求批改意见,而通过检查批改,我发现不少学生竟改得像模像样。
可以说这是一次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的成功课例。备课永远只是剧本而已。在充满变数的舞台上,学生不是木偶,很多学生的随机应变,也可以成为亮点。 ”演奏家“也可以根据观众的反应和”演奏者“的表现来现场应激。这次运用了教育机智,临时为作文课添加的小插曲,如同一股清泉,让已经疲惫的演奏者振奋精神,让观众耳目一新。
(二)第二重奏:宽容心
记得在一次作文赏析课中。一位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却支支吾吾,有些学生都有点不耐烦了。有的甚至已经在下面窃窃私语,怀疑是抄袭。而那位同学更加手足无措。当其他学生回答后,我只是摸了摸对那名后进生头说: ”没关系,你再说一遍。“可那位学生仍然有误。当他用看沮丧的、懊恼的神情看着我时,仿佛用眼神告诉我: ”老师这次您该狠狠批评我了吧?同学一定会更嘲笑我了。“我却微笑着说: ”看!老师觉得你写得很好!“于是在今后的课堂上,我对他的言语始终伴着微笑、带有鼓励性质的肢体语言,渐渐地,那个害羞、有些自卑的男孩子却更爱发言、更喜欢作文了。()可以说一场演奏会,总有一些”短板“,但是忽略了他们、忽视了他们,这场演奏会也一定不会和谐动人。
所以,宽容心是始终贯彻于我们的.教学生涯的。如果孩子只是得到零星的、暂时的宽容,那宽容不是无痕的,是矫揉造作、虚伪的。
(三)第三重奏:真心
曾经我在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他刚做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曾经治疗过一位”人见人烦“的男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的老师以童心和宽容心,很快让那个孩子喜欢上了他。厌学、顽劣的孩子居然乐于到他的心理咨询室去。可终于有一天,连他也有些受不了这个孩子永不疲倦的”顽劣“了。他想了一个天衣无缝的理由,告诉孩子自己今天不能再陪他聊天,而要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时,那个孩子却以大人般的犀利目光盯住他,冷冷地说: ”老师,你别装了。其实你也嫌我烦!“当老师和孩子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冰冷的石墙后,教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唯一能融化这堵墙的主材料是”真心“!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用真心。有了真心,才会有宽容心,有了宽容心,才肯丢开自己去用童心了解学生,再顽劣的孩子也会被真心触动、感动。
(四)第四重奏:信心
”皮格马利翁效应“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可见信心仿佛有神奇的魔力,似乎能”化腐朽为神奇“.尤其是对于学习和纪律都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来说,用放大镜来看他们的”闪光点“,是打消他们消极情绪的第一步。事实表明,给他们自信心,往往能满足这群所谓差生的心理需要。肯定长处不能只停留于口头表扬,而应当把他们推到为班级争光的大舞台上,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下获得成功与众人的尊重。这也有利于改变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见,让他们体验班级主人的自豪感。这些成员往往具有那些”学习尖子“们所不具有的一技之长,只要我们巧妙地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那么改变他们的自我认识与处境并不困难。
11.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一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运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中心地位,虽然很多教师都转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没有深入地落实新的教学方式,而使得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与实践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由于大部分的初中生在学习时都过于依靠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融合,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高效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我就利用复习提问的方式来活跃课堂的气氛。首先我设计了几个问题:①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②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③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4与
-3;4与-4;-4与0;-3与+1;-+4与-3,这几组数中,分别哪一个较大?通过这样的提问与引导,学生逐渐就回忆起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接下来,我便引入本节课的加减法的教学内容,并利用数轴让学生明白有理数加减法的内在含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精心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要精心地组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参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他们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地思考探究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养成。
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我就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首先,我在课前为学生录制了几段教学视频,并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有初步的理解与认知,然后在课堂上,我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前的自学成果,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提出学习中的困难,使其得以解决,对于学生都存在疑问的地方,我再进行统一详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都充满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在讨论中也都积极地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自学成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师生协作,实现课堂的教学相长
师生协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途径。数学是一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有所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协作学习的基础,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以共同的学习目标为任务,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平移”时,我就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如推拉抽屉、电梯上下运行、拉窗帘、工地上的升降机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在观察时思考讨论,说出了他们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便借此引出了平移的概念,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平移现象的例子,并让他们在课堂上演示物体作平移运动的过程。有些学生就模仿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的过程,从教室的前面径直地走到了教室后面,这样的演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十分高涨,他们都积极地参与讨论与实践,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学中要遵循的主要原则,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存在着一些差异,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采取更好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扬学生的个性可以使其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优势,从而在强化学生积极因素的基础上,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多个结构框架,有些学生可能只是擅长学习其中的一部分,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时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弥补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足。例如,有些学生对于有理数的计算方面存在欠缺,但是他们擅长学习三角形、长方形这部分的内容,那么教师在教学这部分时就可以在课堂上多提问这些学生,并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鼓励他们学好其他部分的知识,那么这些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在内心中下定学好数学的决心,有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性发展。
总之,将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在转变教学观念与教学形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而真正地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振宇.改变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努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J].学理论,2011.
[2]王培.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12.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二
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实践为本、行动为导向的专业, 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非常高。小组工作则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工作方式, 也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小组工作是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 通过组员间的互相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 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 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 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 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 促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 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发展。
小组工作课程与其他学科理论一类的课程不同, 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该课程需要采用独特且区别于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所谓“理论化”教学的一般方法, 就是教师对所讲授的理论事先进行反复加工和提炼, 抽象上升出理解某一理论的逻辑主线, 并按这一逻辑主线构造出理解该理论的框架, 再运用逻辑推演的基本方法, 把抽象的理论框架表达出来以形成理论模式, 并据此进行因果推导的具体阐述。特点在于:信息流动的单向性、以记忆为基础的考核方式、教师的绝对主导性与权威性、教学限于课堂之内。
在应对目前课程教学严重“理论化”这一倾向, 笔者近两年在小组工作课程教学中, 运用了参与式教学模式, 并不断结合实际情况反思调整教学。
二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影响, 更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因素影响。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 主动进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新的知识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 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此过程中的关键是活动, 即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载体。
具体到小组工作教学方面, 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向作用和组织作用, 学生的知识结构则主要在参与、反思和讨论中发展。由于学生在课程体系与知识掌握方面的欠缺, 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如设置情景角色扮演或提出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2. 体验式学习理论
体验学习理论是现场教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1971年,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库珀按照成人现代学习理论, 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 又称“发现式学习”、“活动学习”或“互动学习”, 是先由学习者自愿参与一连串活动, 然后分析他们所经历的体验, 使他们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和感悟, 并且能将这些知识和感悟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体验式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学习过程源于经验获取, 学习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学习要求学习者与环境之间能够互动, 学习应导致知识创新。学习者从体验开始, 进而发表看法, 然后进行反思, 最终形成理论并应用于实践中, 构成一个“体验式学习循环”。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 能够将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潜能真正发挥出来,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
三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1. 教学理念的转变——真正的学习
有关“教学/学习效果的研究数据”表明, 采用“说加做”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巩固或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从而达到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通常不是正规教学的结果, 相反, 它往往来自个体的体验和思考, 通过个体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而产生。它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探究,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 不断增加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过程。真正的学习不是纯粹的智力增长, 只有当学习者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其自身的成长相联系时才是真正的学习。
“成年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 学习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的知识, 掌握相关技能, 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其结果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是人的全面发展。小组工作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法是一个从“亲身经验—观察反省—总结领会—积极尝试”再到“经验”的循环过程。学生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得到经验, 得以反思而有机会将原有经验进行再加工形成新的认知, 在日后的学习与实践中将知识重新应用再获取新的经验。
2.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小组工作参与式教学模式中, 教师不再扮演操控者, 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以外, 更多的是担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或者督导的角色,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和合作者, 而学生从受训者转化为参与者。当教师将自身角色转化为“学习者”时, 首先可能要重新定位和重新认识自己, 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战胜自己, 承认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与学生平等互助地讨论与解决问题, 发展伙伴关系的合作者。只有教师自身角色的真正转变, 学生才能有足够的空间成长为有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参与者, 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
四小组工作教学实践的探索与运用
1. 课堂教学
笔者将小组工作课程教学与实践分为三个部分: (1) 基础篇, 包括小组工作概述、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两部分内容, 帮助学生梳理小组工作的知识脉络。 (2) 理论篇, 主要讲授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小组动力等, 协助学生掌握小组工作基本理论。 (3) 应用篇, 分为小组前的筹划工作、小组活动设计与习作、小组的形成、小组的发展、小组的带领技巧与小组领袖、小组的沟通模式、小组问题的解决、难以处理的组员、小组的结束、小组的评估, 这部分内容实操性很强, 配合课堂小组实验开展, 主要针对学生在模拟开展小组过程中经历的不同小组阶段和历程以及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讲授、指导和讨论。
2. 教学实践探索
以本校2012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例, 共有3个班, 合计85人。小组工作课程安排为每周3学时, 单周有两次课。笔者安排从第5周起, 每单周安排一次课堂小组实验, 并上交实验报告, 其中小组策划占10%, 小组实操技巧占10%, 小组评估报告占10%, 共占总成绩的30%。笔者将所有学生分为7人一组, 共12小组, 要求每组不少于1名男生且3个班人数比例均衡, 另有一名学生作为组外观察员与教师一起观察、评估学生开组情况, 并协助收发作业等。小组课堂模拟实验正式开始前, 所有小组上交“小组启动策划书”, 教师可以更清楚学生的需求、小组主题以及每节小组的目标和该节小组活动的负责人。另外, 每次开组前模拟当次小组工作员的学生需要上交小组活动策划书, 开组后需要上交评估与反思报告, 教师及时批阅后可以单独督导或者在课堂上将大家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 共同讨论。这样安排可以令所有学生完整地经历小组发展的各个阶段, 每位学生有一次策划、带领、评估和反思的机会, 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同时熟悉了小组工作整个流程, 更能结合自身参与、策划或带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评估与反思
小组工作课堂实验, 即参与式教学模拟环节的评估, 呈现了“最真实”的小组工作实务过程。教师主要从小组活动适应性与目标达成情况、工作员介入技巧、服务对象的表现、互动效果等评估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并给出建议和成绩。就教学实践本身的探索与运用, 笔者试提出以下几点反思与建议: (1) 课堂教学形式, 主要采用参与式、启发式, 课堂讲授力求做到少而精, 突出重点, 讲清难点。 (2) 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学生参与、互动环节较多, 为保证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参与比率, 课程宜采用小班教学, 每班最佳人数为35~40人, 最多不宜超过50人。 (3) 注意教学场地的选取, 比较理想的场地是选在小组工作实验室, 鉴于个别高校教学资源并不完备, 建议选取桌椅可以灵活移动的空旷的大教室开展课堂实训活动。 (4) 确保教学内容完整, 注意学生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由于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 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特别是有关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操技能, 作为课程的基础内容,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负责任地为“案主”提供服务。
笔者今后将会努力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渗透、运用并贯穿到课程体系中,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实践感”, 即内化专业价值理念。将实践的过程呈现在课堂中, 并由学生共同参与, 相信这将是学生与老师一个共同成长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何洁云、谢万恒.社会工作实践——小组工作[M].香港:香港理工大学, 2002
13.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三
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医学美容专业免疫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尝试
现代中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实现素质教育.本文论述的是在中医院校中将“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努力实现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的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讨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参与式教学的方法.
作 者:张丹丹 杨文明 姜海渡 ZHANG Dandan YANG Wenming JIANG Haibo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刊 名:中国医药导报英文刊名:CHINA MEDICAL HERALD年,卷(期):6(23)分类号:G424.1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 免疫学基础 中医院校
14.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四
一、参与式教学的实施原则
1.教学任务的分配要合理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再占据主体地位,而应该将其还给学生,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分配有足够的认知,用自身的主导作用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出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导向授课,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启发和平等原则
如今的教育发展理念是要求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发展。平等是良好交流、沟通的前提,教师应该抛弃以往身份的隔阂,真正将学生看作朋友,发挥出启迪者和引导者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要足够重视,尊重每一位学生,跟他们进行平等而友好的交流沟通。重视学生的需求,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予以指导,谆谆善诱,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3.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齐头并进
初中生物教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学习,教师应该以“大众基础教育”作为指导思想,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综合素质,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来完善自身的思维、行动和认识。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之间肯定会存在不同的差异,教师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差异,有层次地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专业基础等,循序渐进地实现目标,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营造情境氛围
参与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多方互动,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借助问题的创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课堂讨论中。比如,课堂上讲到了植物开花和结果的相关知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出外踏青或者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看到蒲公英、桃花等植物的区别和作用,然后可以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它们种子形成、扎根并且生长的全过程。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问,比如果实是怎么形成的,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样的自然条件等,让学生开始进行积极的思考,这种提问和情境创设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
2.巧妙吸引学生参与
初中生还处在爱玩并且好奇心较重的年纪,初中阶段也是他们发展认识开阔思想的重要时间,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游戏、讲故事或者表演等方式更好地引起学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初中生物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建立和能力的培养。
3.挖掘教材的深层意义
与传统的教学手法不用,参与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和态度,重点在于启发和指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如果想让参与式教学真正发挥出积极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利用其中的人文和自然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人文智慧的熏陶,树立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操,保证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学习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我们日常所见的生活现象来进行生物知识讲解,用沙尘暴以及森林破坏等现象让学生意识到绿色植物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从小树立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4.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科学性和实践性较强,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与科学探究相关的活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起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活动和教学实践中来。所以,教师也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积极利用生活教材中的探究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知识的博大精深和人文情趣。参与式教学是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生物学科的教学特征,符合当今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15.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五
一、以自学为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作为切入点
首先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看书和思考并主动探索问题.例如,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自学提纲:(1)观察课本上各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点?(2)各个式子的运算结果有什么特点?(3)你发现了什么规律?(4)你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吗?学生边看书边按书上的要求计算一些特殊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题目,做完后按要求思考并同桌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来说印象、感受、理解都最深,极容易使学生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为公式的运用打下基础.对于简单的例题,教师可以由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为什么是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先学后教,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以讨论入手,让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作为促进点
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让他们三五成群自由组合,讲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看法.不管讲对讲错,只要动了脑筋教师都要肯定,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及三角形的高》一课时,学生自学完后,教师就“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会主动提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为什么不是对边,而是对边所在直线呢?学生展开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只要对边就可以了,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过钝角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作不出垂线,只能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这样,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作适当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高”理解得就会更深刻.
三、以例题为主,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作为着力点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和特征》后,可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
如图,已知∠BCD=∠B+∠D, AB与DE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开始按小组思考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 偶尔有个别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过点C作AB的平行线CH, 这时多数学生的思维激活了,他们马上会想到∠B=∠BCH,由已知就可得到∠HCD=∠D,这样AB与DE就平行了.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它解法,可以造成悬念,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探索,终于又得出3种解法:延长BC或DC;连接BD.勤于思考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以练习为主线,教给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作为根本点
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犹如教给学生一把开启数学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维的方法,他们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就会大大增强,就会用数学思维方法的“武器”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例如,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后,让学生用公式计算:1007×993,学生就会想到能否把1007和993化成两数和与两数差.一旦转化成功,就可以用公式简便计算.“主动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为独立地获得问题解决,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识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索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的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五、从小结入手,让学生想说就说作为提升点
七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即使说错了就再重说,使学生慢慢学会善于表达.我认为教师就是要从课堂小结入手,让学生大胆表达.例如,在学习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一课后,教师可以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抽答,学生会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收获:知道什么样的角是同位角;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知道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的道理等等.这样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16.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六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参与武教学法能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发展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对参与式教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体育参与式教法运用
素质教育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堂学习,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过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学生自己设计准备活动方案
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准备活动方案,有效地组织活动过程,并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外在激励加强。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应用“快乐教学”“成功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大外在环境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同学们自己设计准备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提前交准备活动计划的同学较多,最后按上交的时间顺序排队,有些民间游戏也搬进了课堂,如“骑驴”“跳山羊”“老鹰抓小鸡”“长江、黄河”“抢凳子”“丢手绢”“跑围城”“赶羊”等,学生玩得不亦乐乎。看来,让学生自己设计准备活动,不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学生的参与程度会大大地提高。不足之处就是组织者还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角色,普遍有些紧张。表情不太严肃,口令下达不很准确,声音较小,整个活动显得有些松散。学生不怕“老师”。但从学生的参与程度与积极性来看,效果要比传统的教师带着学生进行慢跑、徒手操形式好得多。
二、给学生自己选择学习项目的自由
体育教师应努力研究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初中生对体育项目多少有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学习体育课的主动性,改变过去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本人根据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有选择性的安排了篮球、体操与健美操、足球、排球、武术、田径等内容,这使得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上课随便请假、旷课的现象几乎没有了。
三、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愉悦氛围
一节课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学生的上课情绪,为此教学过程就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主动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体育活动现场。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学生带人体育活动现场,从活动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教学情境;也可以利用体育活动环境,把学生置入一定的体育环境中进行教学;也可以用一些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还可以把体育教学融入故事、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如学习短跑时,本人把同学们带进操场边的一块小树林,通过创设“穿过小树林”的情境来学习,虽然树林地面不是很平坦,但同学们的活动情绪很高涨。就连平时少言寡语不太合群的同学也变得爱说爱笑,主动和同学活动起来。休息时同学们就围着我问这问那,有时我们就坐在树荫下做游戏、唱歌;有时同学们自荐或推荐有才艺的同学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有一次学习弯道跑时,本人通过创设“你追我赶”的圆圈游戏进行情景教学。把原本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轻松起来。
四、运用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也明确指出评价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评价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的需要服务。体育学习评价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意志品质、自信心、自尊心、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评价。我们知道,现行的体育课程将目标定位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整体健康方面,因此,我们在体育学习评价时应该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综合评价,不要一棍子打死,给学生多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学生就多一次机会,多一次成功的可能。多一次生命的意义,所以在评价时也要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和谐发展,这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17.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七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教学中,仅有老师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积极性,缺少任何一方的参与都不能构成教学过程。学生要掌握某一语言项目,不仅要在观念上形成规律性知识,而且要能正确地操作和运用。这就需要一个反复、多向的练习环境和过程。而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处于非英语国家的环境下进行的,要使我们的学生在母语重重包围的环境中进行为期数年有意义的英语语言学习,并且毕业时能使其英语专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就只有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入手。以下笔者谈谈对参与教学运用的认识。
一、英语教学中运用“参与教学”的意义。
1.参与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认知法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的内在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强调“外语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往的传统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板书、学生抄板书,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也就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参与教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师统领课堂、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的局限。在教的过程中教师不再以包办代替的方法把语言规则咀嚼烂了再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发现学习”,教师巧妙安排教学任务,引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主动运用各种感官:耳听、口说、眼看、动脑、动手,自觉自愿地投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做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人翁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认真钻研教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参与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中学英语教学是英语的初级教学。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交际能力。由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自然的语言环境和练习机会,从知识的理解、形成到运用都要人为地下很大功夫,花很大力气,每一阶段都要勤学苦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课堂虽不是实际的社会交际场所,但通过设置语言情景,课堂就成了模拟的交际地点,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反复演习,为走上社会进行交际作了很好的准备。
3.“参与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就是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教材进行感知和思考来获得知识,增强能力。现在的英语新教材是一套适合中国国情、时代感强的教材,它充满生活情趣和美感,适合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学生自学创造了条件。
“参与教学”正是把自学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提出问题,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讲解知识点,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角色,成了英语课堂的主人,自觉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投身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自学能力也不断获得训练和提高。
二、参与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尝试,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在实践中,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在实施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牢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机械学习、操练认知和语言体验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可以放任自流。相反,学生在许多环节上需要教师的指导,也需要接受教师在总体范围上的组织和管理。当学生的参与活动出现不合总体目标的偏差时,教师应运用可行的.管理手段予以纠正。特别是在小组和全班的活动中,教师起着积极主导和调控的作用,自始至终要把握教学活动的正确方向,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既热烈活泼,又井然有序,力求在参与形式与参与内容的最佳结合点上求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确保参与的有效性。由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和性格不同,有的学生思路敏捷,反应快速,参与活动就比较深入;有的学生胆小怯场,词汇掌握不够熟练,参与活动就比较缓慢肤浅。基于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参与机会,只要积极参与,都予以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比较容易的一般性问题留给差生,稍有难度的问题留给中等生,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提问优秀生。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参与要求。这样,学生就会减少胆怯和顾虑,真正成为课堂集体的一员,没有人被忽视,没有人可以袖手旁观。由此,参与的气氛形成,参与的范围扩大,参与的密度增加,因而参与的成效也显著提高。
3.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参与情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综合运用情境教学、和谐教学、全身反应教学、愉快教学、环境感染教学等多种教学思想和方法,创造宽松、活泼的参与气氛,以赢得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参与教学”的实施方案,精心设计参与内容广、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的课堂教学计划,为实现有效参与搭好基本框架。其次,要在继续实施过程中,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如会话、猜谜、游戏、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第三,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尽可能地多为学生提供听、说的机会。第四,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参与教学的典型人物,树立学生队伍中参与活动的引路人,让他们在同学中发挥带头作用、启迪作用。只有这样,参与教学才会有效持续地进行下去。
【参与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浅谈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07-11
什么是参与式教学法08-24
参与毛概实践教学体会08-18
社区管理中的居民参与07-20
谈谈如何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数学教学09-03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论文11-11
平安建设我参与作文08-16
我参与我成长优秀作文500字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