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024-08-24

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共18篇)(共18篇)

1.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一

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要任务就是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需要爱,真诚的爱会让学生感动,甚至可能会成为他们人生征途中的动力源泉,从而改变他们的一生。但如同父母之爱子一样,这种爱也应把握好一定的度,不仅能使学生把你当成生活中的益友,更能使学生真正地把你当做良师。我觉得尊师爱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民主平等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信任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严于律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教育;师生交流

一、“师生关系”的定义

“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是教育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媒介。师生关系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关系形式,而是一个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具体来说,它是由以下几种层面的关系构成:

(一)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师生关系中,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一种合理化的结合关系。

(二)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以情感作为基础的,没有情感关系作为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师生之间的正常的心理关系。

(三)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师生之间在学校组织中所产生的关系是一种正式关系。但师生之间也会产生正式关系之外的非正式关系即个人关系 它是一种非外来强制和约束的发生在正式组织之外的自然形成的关系。

(四)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关系。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心理关系、个人关系、道德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师生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效果。新的世纪,新的世界,新的发展和变化,要求以人为本,创建现代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满足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举措。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办学过程中,在逐步与国际教育接轨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重视人际关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潜在影响作用。

(二)和谐师生关系是师生活动的共同需求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成才环境。

(三)和谐师生关系是学校面向新世纪办学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受教育程度日益提高,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寄予厚望,家长自身素质高,学历高、熟知教育规律、方法。

三、论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师生关系由以前的专制型或权威型转变为合作型或伙伴型的关系,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是鼓励、是尊重,师生之间是一种理解、信任、合作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意识也发生相应的转变,由以前的主宰者变成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育是协商式的、和风细雨的,而决不是君临天下式的。教师一定要有民主合作的意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经验。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教学相长”和“当仁不让于师”的主张。唐代学者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民主的教师,必须具有(1)虚心,(2)宽容,(3)与学生共甘苦,(4)跟民众学习,(5)跟小孩学习,(6)肃清形式,教条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著名教师魏书生执教前经常与学生商量教学的内容,形式与方法,注意吸收其合理的建议。他认为,教师要有公仆之心善用-民主的法宝,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开阔。

第二,尊重学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正如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所强调的: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不要忘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在我们的手中掌握的是最宝贵的财富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这里的人不是只有生理需求的生物,而是一个社会人。作为社会人的学生,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思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卡连柯也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理想,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充分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师生间的美好情谊,其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传统教育往往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当成一架录音机,一个传声筒,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讽刺、谩骂,造成学生严重的心理负担等。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花了几十年时间,对9万个学生进行调查从而概括出学生的心目中喜欢的教师的12个特点,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这些特征,其中有三点是这样的:(1)友善的态度 “她的课堂有如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 “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宽容 “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西班牙从1999年6月开始提倡教育不打骂运动,这充分表现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

第三,热爱学生。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我国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者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第四,理解学生。“理解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前提,是师生情感沟通的关键”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一些做教师的常常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总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高于学生,所以同学生谈话往往是教训的口气“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第五,赏识学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的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教学的天空将是一个冰冷的世界。所以,给每一个学生以赏识,赏识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高峰体验中奋发、崛起"切不可讽刺、挖苦学生。要知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第六,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一种对学生成长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是一种更深的爱,当然,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教师应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方、持之有恒,不偏爱,不强制地爱,不盲目地爱,不粗暴的爱,不扭曲地爱“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

总之,建立良好的的师生关系,在现代的教学中,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与能力见解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需要适当调整心态,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构建新型的平等、和谐、民主的良好师生关系最终促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钟莉.任务型教学法中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2)[2] 邱忠蓉.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师生角色关系[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06)[3] 杨杰瑛,林晓.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角色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05)[4] 杨桂琴.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转变[J].甘肃教育, 2006,(16)[5] 王文君.试析任务型教学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S1)[6] 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09)

2.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二

一、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要素

(一) 产生阅读动力

要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使小学生产生阅读动力。要对阅读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并且明确阅读动机。学生只有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阅读”, 阅读过程才有指向性, 才能发挥阅读真正的功能。学生只有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1]。

(二) 具备阅读毅力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 能够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后不退缩, 而是保持自信心, 自主去克服这些困难。阅读过程中要保持专注, 端正态度, 不三心二意。良好的意志品质不仅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 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反映。

(三) 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含许多层面。学生在阅读“量”的积累下逐渐成就“质”的飞跃, 阅读的速度不断加快, 理解水平不断提高, 记忆力也不断增强。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获取了大量课外知识, 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指导自己的言行, 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2]。

二、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策略

(一)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前面说到, 产生阅读动力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营造一种阅读氛围, 激发小学神的阅读兴趣。

1. 有效利用教科书

教师要有效利用教科书资源, 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讲述课文之前让学生默读以外, 还可以用大声齐读或者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来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文章的时候, 就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 一名学生扮演狐狸、一名学生扮演乌鸦、另外一名学生进行独白。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 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 讲述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在引导学生读课外读物的时候, 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 在推荐《夏洛的网》这本书的时候, 教师可以为学生大致讲述小猪威尔逊和蜘蛛夏洛之间的友谊, 当学生有兴趣了解更详细的内容时, 教师就要抓住契机, 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如果直接说“推荐大家回去阅读书籍《夏洛的网》”, 效果就会差很多。

3. 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交流

教师可以开展以阅读交流为主题的班会, 学生在班会中谈谈自己最近都读了什么课外书籍, 读后的感受是什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书籍的理解, 学生之间还能够相互推荐好书, 不断扩大阅读范围。同时, 建立班级“图书角”,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书籍放在图书角中, 并写出推荐理由, 将小学生的书籍资源共享, 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3]。

4.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 理解能力也有限, 因此很多教师在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都偏爱童话类书籍, 很少引导学生读一些经典名著。很多名著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 正是因为它对人们的文学造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无形中提升了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因此,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不要求学生全部读懂或者是深入理解, 但是可以在阅读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 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要尽量选择《西游记》或者《昆虫记》一类故事情节比较丰富的经典名著, 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中不断提升文学造诣。

(二) 严格要求, 培良好的意志品质

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 对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 但是往往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这对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因此,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

1. 规范阅读过程

首先, 教师要要求学生制定阅读目标, 即明确每周、每个月、每学期要读多少课外书籍。其次, 教师要为学生提出阅读要求, 并随时进行考核, 使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最后, 教师要整理出推荐书籍的种类,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合理推荐, 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取得进步。另外, 还要提高学生爱护书籍的意识。

2. 保证阅读的持续性

开展阅读活动时, 教师应该明白这是一个艰巨的工程, 不能操之过急, 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尊重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 及时对阅读效果做出评价, 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另外, 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榜样, 在课堂上大声朗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经常与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 赞扬进步较快的学生, 学生受到鼓励以后会再接再厉, 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

总结:教师要有效利用教科书, 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课外书籍时, 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进行阅读交流。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 规范阅读过程, 保证阅读的持续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李艳红.试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品牌 (理论版) , 2009, 12 (6) Z1:73-74.

[2]崔建智.网络教学环境下中专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 2010.

3.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三

一、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二、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创设道德认知冲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展课堂辩论的环境。例如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放学路上,从一辆汽车上走下来一个陌生人对小红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小红应该跟陌生人走吗?我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同意走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的同学坐右边,座位调整使课堂成为辩论会场,在对抗辩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明白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110,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思辩能力和认知水平。

三、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如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后我安排了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工厂、街道、名胜古迹。通过参观,使学生亲眼目睹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激起对家乡、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起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四、换位体验 内化认识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有一组名为“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的漫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只图自己方便,给他人添乱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 再如《同学之间》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王辉的父母离婚后,王辉由爸爸抚养。他的一些同学知道后,在背后议论他是一个没妈的孩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换位体验王辉的心情,即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将会怎么想?同学们将心比心,真正感受到离异子女已经够痛苦了,别人不同情,反而嘲笑、戏弄,就使他更难过了。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自觉地去同情和帮助离异子女。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起着积极作用。

4.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四

两点即建设良好宿舍集体关系和个人生活习惯,后者就是个人利益,而两点中的重点就是宿舍集体关系,它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即要以建设良好宿舍集体关系为中心,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即在建设集团关系中不能忽视个人生活习惯和思想脾性的变化。

两点论:认识到宿舍集体生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宿舍人员不良习惯或偏好存在较大的偏异带来的矛盾。

次要矛盾:沟通方式不当,思想不统一或偏激。

重点论:把握好宿舍主要矛盾,并用智慧的方法致力解决

根据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在集体生活中,要始终坚持建设良好舍友关系为中心,用相互理解、帮助、宽容的思想和恰当的沟通方式作为辅助条件,另外,宿舍成员应该主要靠自己解决关系矛盾。

第一,宿舍关系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交流气氛,没有和谐的交流气氛任何沟通都将受到阻碍,有时只是一句尖锐的话语,一个不屑的眼神,或一副冰冷的摸样而导致之前苦心经营的感情在不经意的瞬间坍塌。因此,宿舍成员应积极主动的抓住和谐的气氛去交流,相互吐槽,了解,互信。

第二,智慧的人常常把在问题发生之前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当察觉到宿舍矛盾正在滋生的时候,就应提前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当然这里应该从分发挥宿舍长的带头作用,如果问题已经发生了,则应该集体进行矛盾分析,找出产生矛盾的根源,遵循批判与肯定相统一的原则,坚持适度批评,正面指出宿舍人员的错误之处,然后才综合意见解决问题。鉴于中国国民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劣根性思想存在,才提出以上复杂的解决方案,这样做是以防范宿舍成员用冷漠的态度对待以致于矛盾扩大化的现象出现。

第三,在宿舍集体生活过程中,在个人利益为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仅限于生活习惯不同而导致矛盾的情况下,应该先充分进行自我反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再进行换位思考,必要的话可以进行坦白,并在事后做一个总结,倘若个人利益受到侵犯,应及时提出并与对方工艺图,必要时可以向舍友寻求建议上的帮助,当矛盾在宿舍内部不能解决时就可以考虑班主任的介入。

5.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五

当代中国如何形成良好的个人信用行为环境

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中国建成信用体系,促进个人信用行为的养成,除了需要个人的主观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个人信用行为环境.这一环境的形成需要文化的熏陶、经济的引导、制度的约束和法律的保障.

作 者:庞丽铷 Pang Liru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 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 年,卷(期): 19(6) 分类号:B82-058 关键词:个人信用行为   环境   文化   经济   法制  

6.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六

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形成良好院风、校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目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风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学风包括学校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的风气与作风。没有优良的学风,即使生源再好,师资队伍水平再高,教学设施再精良,也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高校要发展、上水平、上台阶,必然离不开优良学风的支持,因此学风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校许多教职工还认为学风建设只是某一单位、某一部门的事,这显然是不对的。各个部门应该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搞好学风建设。

2.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有的同学为了混一张文凭,有的同学把学习成绩与能否应聘到一个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还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完全机械地应付以图“过关”。部分同学理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3.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目前, 学生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组织纪律松弛,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自习缺席现象严重,甚至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侃大山,逛大街,玩棋牌,谈情说爱;有的学生上课睡大觉,或左耳进、右耳出,或看小说杂志,或发短信、听音乐等;有的作业抄袭,考试时抱有侥幸心理,作弊现象时有发生。

对策与建议:

1.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学校要高度重视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教风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没有好的教风就没有好的学风,学风建设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学质量也没有保证。因此,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要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优秀群体和师德标兵、学习和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等活动,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能为人们所切身感受和体验,对青年学

生的思想成长和行为养成产生深刻影响。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如何,直接影响社会、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和选择。从长远看,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命运。

在校风建设中,学校必须针对学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改善教风。一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二要注重师德建设;三要严格管理,实施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四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五要切实解决教师在职称、住房、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以此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2.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了治校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风建设。学校要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完善辅导员制度,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清楚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管理上要严格,是非分明,奖优除劣,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要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体现,对此要严肃对待。

3.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特别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管理制度上,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并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开放实验室,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能动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7.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七

在多年班级管理过程中, 我发现一个现象:综合每月的各项评比情况, 能获得星级宿舍荣誉的常常总是同一个宿舍;而评分低、被没收违规电器、出现乱垃圾问题的宿舍也容易集中在某一个宿舍反复出现。平时和任课教师讨论班级学习情况, 教师说出的几个常在课上睡觉、玩手机的学生, 也会和我心里想到的几个名字不谋而合。

经过对学生长时间的观察、交流谈心和分析后, 我发现很多学生虽然明知各项校纪校规, 但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对个人的影响大, 自控能力差, 在反复违纪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渐渐被不良习惯所支配。而各种习惯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学习习惯好的学生, 能够融会贯通, 将认真的习惯融入做任何事的过程中。相反, 有一位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曾和我说:“老师, 我知道我自己的毛病, 我就是懒。”懒惰的习惯不仅体现在他的学习过程中, 同样也体现在其他方面, 比如他懒得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而直接从窗户扔出去, 懒得洗衣服, 甚至懒得想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它可以帮助我们, 也可以控制我们。

二、习惯的形成

习惯是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的惯性行为, 这是习惯形成的基础。科学家认为, 大脑中的这个变化过程是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回路 (Habit loop) 。第一步是暗示, 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 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步是一个惯常行为, 可以是身体、思维或者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奖励, 让大脑分辨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循环, 成为习惯的基础。当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的时候, 习惯就诞生了。所以习惯并非一成不变的, 一旦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产生了变化, 习惯就会随之变化。没有了习惯回路, 大脑就会被琐碎的事情占据, 大大降低了时间的利用效率。而习惯回路是大脑寻找的一种省力的方式, 当所有的惯常行为活动变成习惯, 大脑将得到更多的休息, 反应效率得到提升。如果学生可以理解习惯的意义和运作原理, 将有助于他们观察自己的行为, 并有意识地训练形成更多正面的习惯回路, 打破不良习惯回路, 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习惯

当然,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特别需要班主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习惯对我们行为的影响, 往往是我们意识不到的。所以, 在班级初期建设过程中, 班主任应明确各项校纪校规和班规, 相当于设置习惯循环的暗示, 例如明确要求上课前将手机统一收集到一起, 并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 帮助学生将上课前上交手机变成一个惯常行为, 并明确奖惩措施, 一旦学生触发奖励或惩罚的标准, 就要马上执行提前商定好的奖惩措施, 完成一个习惯回路。反复多次后, 学生将会获得的就是上课不玩手机的习惯。在这个过程开始时, 班主任应做到要求明确, 设置一个较为简单的触发惯性行为的暗示。紧接着要引导学生养成正面的行为, 并全面进行监督和检查, 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如果缺乏适时的奖惩, 学生将形成一种意识, 认为教师的要求是有弹性的, 是可以选择性执行的。一旦学生因为违反了校纪校规或班规而没有得到任何批评时, 学生将会形成一个负面的习惯回路, 即班主任要求———不遵守要求———随心所欲/没有惩罚, 这个结果远远背离班主任工作的初衷。所以在形成良好习惯回路过程中, 不能缺少任何一个环节, 尤其是奖惩环节。奖惩的形式是多样的, 可以口头表扬或批评, 可以通过操行评定成绩体现, 它既可以是具体事物, 又可以是一种情感态度的表达。奖励的目的是肯定学生的行为, 从而形成班主任提要求———按要求完成任务———奖励的良性习惯回路, 久而久之使“习惯成自然”。

考虑到班级人数和班主任的工作量, 可以分阶段来进行习惯的培养。第一阶段按月提出重点考核内容并说明要求和奖惩措施, 借助班委的力量, 记录每日班级情况, 出现问题班主任要仔细了解原因, 与学生共同找到解决办法, 切不可草草了事或者只是简单惩罚。科学家认为习惯循环的形成中, 在暗示触发环节, 大脑活动加剧帮助寻找最佳习惯行为, 所以班主任要协助学生在找到最佳策略, 刺激大脑活动, 完成习惯回路。第一阶段主要让学生对各项校纪校规有明确认识, 帮助他们培养习惯。第二阶段是巩固阶段, 习惯的链条很容易打破, 为了避免学生由于自我要求降低而失去已形成的习惯, 在本阶段中应加强奖惩力度。第三阶段是保持习惯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鼓励学生保持良好习惯, 并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向学生渗透习惯形成的机制和培养方法, 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自己的习惯, 并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主动进行习惯循环的训练。

四、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来说, 养成好的习惯需要学生个人的内在动力, 也需要外部激励。效能判断决定着人们将付出多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困难时能坚持多久, 自我效能感越强, 其努力越能持续。结合班主任工作,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第一, 利用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 班主任应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避免学生将失败的结果归结于自己能力的不足, 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失败的原因, 改进策略, 从而提高自我效能。第二, 利用小组调动学生积极性, 采取同学互助模式, 通过同学间分享成功经验提高自我效能, 既可加强学生间的凝聚力, 又可通过环境影响提高学生自我效能。第三, 班主任使用评价、劝说手段来影响学生提高自我效能, 尤其是基于事实基础和直接经验的言语劝告效果最大, 这就需要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发展, 有的放矢地鼓舞和激励学生。第四,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生理状态, 避免出现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的情况。

五、总结和反思

从学生成长变化的过程来看, 习惯培养的效果因人而异, 也和班主任付出的多少成正比。我们常说班风建设、学风建设, 什么是班风和学风呢?在我看来就是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班主任应利用科学的方法, 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积极鼓励每个学生, 传递正能量, 帮助他们养成受益终身的习惯。

摘要:不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班主任应利用习惯回路 (Habit loop) 这一科学概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并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来协助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习惯的培养,中职生,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美) 查尔斯·杜希格.习惯的力量[M].中信出版社;2013 (3) .

8.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原因;矫正

习惯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力量,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指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良好的习惯是学习之本,作为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起着积极健康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一个好习惯,孩子们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孩子们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孩子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一、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

1.预习方面。没有预习的习惯,有时候预习了也只是粗略的看看,不能够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更不会抓住要点,对于不懂的问题也不能提出相应的质疑。

2.听课方面。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如随便翻看不是课堂学习的东西,不断地摆动铅笔和其他物品,或者不断玩弄自己的手指。做一些不是课堂学习需要的小动作,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经常不断地玩弄一些小物品等,有的不能够大胆发言。

3.复习方面。不能很好地做到积极复习,及时巩固学过的新知识,更多的是不懂得复习的方法,没有给自己制定正确的复习目标。

4.作业方面。做作业经常有粗心的坏习惯,总是草草看看题意,便不假思索的开始做题,遇到困难马上寻求帮助,不能独立思考,很多时候做完作业也不会自觉检查,自己纠正错误。

5.考试方面。发下试卷马上开始做,从不浏览试卷,发现不会做的题,便一直徘徊不前,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试卷做完后,不会认真检查,等到发下试卷,看到錯题,又悔不当初。

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产生原因

1.家长认知失误,缺乏正确的教育。首先,是家长认知上的错误。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可以不闻不问。他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既可以教给学生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忽略了作为家长应履行的义务。其实好的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作为家长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其次,是家长教育上的误区。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过多责罚,有些家长对孩子期盼过高,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旦发现孩子成绩下滑,便大声呵责,甚至大打出手。二是过分溺爱,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疼爱,外公外婆呵护,谁都不忍心呵责,即使有不良习惯,也不舍得训斥,这就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一切做法都是对的。

2.教师教学方法枯燥,缺乏严格要求,未树立好榜样作用。首先,是教学方法枯燥无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实践也证明,当学生对学习活动带有极大兴趣时,他会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现在的小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他们的兴趣所在,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就不会出现上课开小差、不听讲的现象了。

其次,是缺乏严格的要求。小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学初就制定好相应的规定,以便于遵守。如写字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听课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等。当然这些习惯都需要慢慢养成,如果有学生违反了规定,也不应该严厉呵责,而应耐心教导,懂得赞扬与批评的合理应用。

再次,是没有发挥好榜样作用。很多教师一边呵责学生们字写的不好看,不规整,一边自己写字却寥寥草草、随随便便。俗话说的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除自身为学生做好榜样外,还要抓住机会选出班级里写字姿势规范、认真听讲、仔细做作业、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3.学生个人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首先,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事物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游戏机、网络等在一点一点地扼杀着学习的主动性,禁锢着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手里有一大堆教辅资料,回家做作业也不独立完成,有不会的问题就上网查询,久而久之孩子对电脑产生了依赖心理,就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

其次,有些学生比较贪玩好动,精力无法专注在学习上,还有一些因智力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先天不足,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学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极大的督促和关心。不仅是学习上的,生活上也应多关注,让他们明白自己是被关注的,不是被舍弃的。

三、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建议

1.督促家长制定标准,选择正确的教育态度,发挥榜样作用。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最多,影响也就更为深远,作为教师,应督促和指导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制定与年龄相适应的标准。孩子的自制力比起成年人更为差些,这就需要一定的标准来制约,要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是好习惯。如给孩子制定一个目标,分成写字、作业、听讲、复习等各个方面,当做得好时就在目标的后面画上小红花作为鼓励,当做得不足时就及时督促和引导和纠正,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时刻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的言行,身正为范。

2.教师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多赞扬少批评,多耐心少急躁。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体罚学生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老师的教导。对孩子打骂体罚不但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反而说明教师的教育手段是欠缺和无能的。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小学生,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关爱和呵护,主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习惯,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优秀的教师永远懂得赞扬和批评的用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多赞美少批评。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都要针对具体的一件事,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教师希望保持和改变的是什么,这种行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尤其是批评,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切不可把批评随意的扩大化,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如果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就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保持住好的习惯。

9.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九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它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师生心灵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工作动机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重要意义却显而易见。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层次是:主动接近学生,努力做到“五勤”——勤招呼、勤观察、勤批语、勤交流、勤家访。

第二层次是:尊重理解关心学生。作为教师,应对学生诉说的小事感兴趣;善于用自己的经验,经常为他们排忧解难;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应轻率下定论;和言善语,不体罚学生,这是师生情感共鸣的层次。在学生的正当需要中,尊重、理解、关心是属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只有满足这种需要,才能发挥“主体”精神,施展自己才能。教育富有人情味,更易于感染、激励学生,达到培养提高的目的。

第三层次是:激励、期待,把爱洒向全体学生的心灵。教师应经常利用多种机会表达或流露对每一个学生的信任和期待,利用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用教师深沉的爱去激励和发掘每一个学生最大潜能。一次偶然的机会,要求学生写出“我心目中的老师的形象”,从收上来的答卷看,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前五个项目依次为:很幽默,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很民主,不过分要求学生;教法新,有创造性;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一视同仁,不偏心。这反映出学生对教育民主、师生关系有更强烈的追求。很多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上课是老师,下课是朋友”。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在新时期要达到教书育人所必备的良好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优良品质:

第一,价值取向要体现时代色彩。

这要求教师及时给自己充电,广泛接受现代信息,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接受和融合与教书育人有关的各种社会信息和新的学科知识。在当今,“一本书主义”的教师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在师生关系上,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把握好现代教师的多重角色。他必须是知识的传授者;严格而民主的管理者;心理调节者;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

第二,要有优良的心理品质。教师角色的多重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有一定的自控性和应变性,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实质上是教师应变能力的体现。对于学生违纪的行为,我认为“冷处理”比“热处理”好。当然,“冷处理”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要求教师“三思而后行”,讲究艺术性。

二、是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以正确的心理指导;积极发展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情感、意志和行为。使自己对学生态度、方法以及言语行为顺应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规律,保持良好的师生心理关系。

10.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十

子课题——家校携手,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执 笔 人: 课题成员:

一、课题的背景。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对孩子的发展来说,人格和道德是第一位的,人格发展和道德的完善的意义远远胜过智力的开发。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不能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的话,那么培养的人即使再聪明,再能干,智力再发达,也只能成为社会的破坏者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每一个社会成员几乎都是从家庭中获得生命,在家庭的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的生命打上烙印的教养。人的性格、品质、意志、情操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莫不与家庭有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人们对子女期望值的上升,投入的增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待孩子或溺爱姑息,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常常很难与孩子有共同的语言,总有一种“代沟”或对立情绪。于是有的家长认为给学校交钱让孩子上学,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孩子不成材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另有部分家长不知道怎样关爱孩子,因为把握不好宽严之度,造成很情绪化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时情绪化严重,致使孩子在成长中喜怒无常,父母与子女关系恶化。

不妥之处,重视正面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目标。

2、循序渐进性原则。一个人的道德意识、行为习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的转变,它需要时间,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帮助每一个道德有偏差的学生。道德的转变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螺旋的上升过程,在教师及家长的引导下逐渐向道德目标靠近。

3、差异性原则。每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所受的道德熏陶也不一样,道德观念也就不同,我们老师不能一刀切,应该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最终使每一个学生的道德水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目标。

4、主体性原则。德育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工作都以学生为出发点,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得到体现,把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5、实践性原则。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说教只能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反复认识、操作,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最终达到培养品牌学生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②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结合。发挥家长的教育功能,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同时积极利用社会教育力量,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形成教育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

纳家长的各种建议。并对家长反应强烈的问题作出解释和改进

④实行家庭——学校联络员制度,即家长委员会制度。联络员为各个生源地的热心学校教育工作的家长代表,一般应由家长们选出,其职责主要是沟通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渠道,向家长们宣传学校的政策,传达学校的活动通知,向学校反映家长们的意见,并协助学校组织家长参与活动或协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冲突。

二、强化了校内组织管理。

①建立家校教育工作互动的组织管理。为确保家校教育的工作互动、有序开展,学校建立由校长牵头,教导处、德育处、教科室及部分优秀班主任组成的家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依靠德育工作网络,一方面认真组织实施家校教育互动的常规工作,一方面通过班主任总结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寻求解决的方法。

②成立家长学校。详细制定培训计划和操作流程,确定每一阶段的培训主题和课程,保证培训规范性的有序性。邀请有关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和优秀一线教师共同参与,培训形式可以是组织家长听教师讲课,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与家长座谈会、开放日等活动结合起来,使家长全方位的参与学校教育。

③建立和完善专门为家长提供服务的机构。该机构应强化其真正的服务功能,在校内给家长提供一个与教师见面和合作的场所,备有介绍学校各部门动态的小册子、近期活动的公告、师生的优秀作品和其它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以共家长翻阅。

④组建家长工作委员会。从家长中选派代表组成的家长工作委员

1、校风、班风

2、学校内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

3、学校教育观念

4、教师的行为

5、教育方法

总之,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家校平台在建立的基础上,更加和谐、更加有针对性。让我们既看到学校全新的教育,也让家长在对自己子女教育观念上有了新的认识,家长的观念和行为都有很大的转变,使家庭教育更有针对性。

11.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 篇十一

爱学生是教育者最崇高的品德之一。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细致耐心的去塑造每一位学生。融洽和谐的班级学生会感到温暖,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的班级氛围学生会感到没有压力,积极向上的稳固的班风就会形成。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向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包容学生的过错,学生才能喜欢你。

二、加强班级管理

班主任一定要加强自己的班级管理,让自己的班级有严格的纪律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以良好的班风。在班级里的骨干力量成立一个优秀的班级干部队伍,利用他们的职权加强班级管理,增强其他学生的纪律观、自觉性。经常的与班委会的成员沟通,树立他们的权威性、典型性,然后带动其他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班级风气。

三、强化榜样意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历史伟人,民族英雄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心中有榜样,榜样的思想、品德感化他们。别说,很多学生之前没有什么理想、目标,但通过我的教育后,他们心中有了理想、有了目标,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经常性的关心社会、国家、民族,特别是班级的风气越来越好了,所以榜样的力量真的很重要。

四、表扬的力量是保障

班主任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体贴学生、理解学生,知道他的困难、了解他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的成绩、优点、进步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给学生自信,让学生知道自己除了有缺点外,还有很多的优点,在班级里是可以立足的,只要发扬其优点,改掉其缺点。老师和同学是一定会喜欢他的。

五、与家长多沟通

老师与家长多沟通是一定会产生教育合力的。要想使家长了解学生,班主任老师一定要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建立统一战线,多进行家访,针对学生要有目的反映在班级的情况,肯定学生的长处,指出不足,最后建议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措施。

1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篇十二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教授《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时, 先板书“春天”, 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 以及在春天里想要做的事。学生畅所欲言时, 笔者话锋一转:“亲爱的同学们, 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我们一样, 享受这美好的春天, 享受这灿烂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阅读兴趣霎时被笔者的话激发出来, 很快地进入到文本的阅读与探索之中。

二、深入诱导, 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对文本稍作改动, 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此时, 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时, 笔者将文本改编成为另外一首小诗, 学生看到改编后的小诗非常兴奋, 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阅读当中。待学生读过改编的小诗后, 笔者引导学生重读文本, 寻找文本与小诗的异同。小诗中的美好景象和文本中战后的惨败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憎恨战争, 呼唤和平。

三、详实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从照搬资料上升到理解和运用资料的程度, 中年级的学生要想对资料进行过滤、筛选、组织, 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还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在本课教学中, 笔者先请学生说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 然后出示笔者查证后得到的可怕数据, 笔者用低沉的声音, 配上哀伤的音乐朗读战争是残酷的, 战争是罪恶的, 全世界的人民都要制止战争, 维护和平。查阅资料不但能够补充文本内容, 而且能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引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诗人四次喊出:“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学生早已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同样的呼喊与质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所以, 笔者适时地设计了引读, 创造性地运用了文本语言, 采用“不禁要问”“大声地问”“重重地问”“痛心地问”等语言形式, 一次比一次强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有效地增强了全体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激情阅读, 不仅使学生的心灵同作者产生共鸣, 而且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五、将“我要读”和“我要写”联系起来

阅读中, 教师通过挖掘教材,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阅读后, 教师通过提示, 让学生走出课文, 使文本得到升华。学生在激情阅读、充分朗读之后, 内心情感澎湃起伏, 成功地从“我要读”转变为“我要写”, 创作欲望迸发。这时, 笔者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诗句进行创作, 达到有感而发, 有感而写, 不写不快的目的。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 写作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 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 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反过来, 要走自己的思想路线, 应从阅读别人的思想路线开始。关于阅读和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理解为:有吸收才有释放, 吸收得越多, 释放得才能越多。

六、分小组合作学习

13.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十三

河南省兰考县城关镇东街学校荆秀民

关键词:民主和谐充分尊重科学评价成功体验

内容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师生关系将面临着一次新的更新与革命,打破教师绝对权威的神话构建平等 民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当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当前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要采用恰当的手段方式与学生进行交往还要打破原有的评价方式,采用客观方正 科学全面的方式去评价学生,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带给自己的成功体验。

师生关系作为学生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关系本身,而在于它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教育“效应”。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师生关系将面临着一次新的更新与革命,打破教师绝对权威的神话,构建平等 民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 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信任是一种特殊的尊重,信任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特殊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荣誉感、自爱心、进取心的源泉之一,是教育工作赖以开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成功的起点。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爱护他们前进的动力,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是爱的别名,没有尊重就没有爱,每一个教师,都应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挫伤人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必须学会自我控制。教师在教育中要善于自我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把握教育态度和行为。当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教师更要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迁怒学生,要爆保持广的胸怀,保持良好的形象,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尊重学生还要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民主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所应该享有的权利,给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这需要教师学会“倾听”。生生之间也必须是平等的,教师既不能在课堂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贵族”,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沦落为“奴隶”。这需要教师学会调控自己,消除依赖心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这样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融洽师生情感,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够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民主生动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 采取恰当手段与学生交往

学生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这是很正常的。教育的使命正是要帮助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每位教师都会遇到学生犯错误,但采用何种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成长,也影响了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手段、方式与学生进行交往,从而形成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我班上有一位同学总爱上课说话,和同学打架,屡次犯错。有一次他又没管住自己犯了上课说话的老毛病,班长把这一情况反馈给我,我本想立即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一顿,但转念一想,每次都批评他一点效果都没有,这次何不换种方式呢?我就让班长把这名同学叫出来说了一番,班长一再跟他检讨自己早就应该跟他谈一谈,及时提醒帮助他,就假装老师还不知道此事,然后跟他商量好陪同他在走廊罚站反思自己一直以来的问题和错误,一站就是一个小时。起初犯错误的同学还感到不好意思,后来他明白了班干部的良苦用心,心悦诚服的想我保证一定会尽全力改掉自己的坏毛病,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一番苦心。后来那位同学竟真的改掉了说话和打架的毛病,成绩也有所提高,事实证明,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简单的批评、说教或者体罚,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采用恰当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从内心深处打动犯错误的同学,这样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科学评价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如何评价学生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多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以分数论成败,以分数论英雄,教师的评价试卷的效力起绝对作用,不能给学生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

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教师要承认每名学生都有闪光点,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条件激发学生的各自不同潜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现并展示自己的才华;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客观、公正、科学地看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这样科学合理的评价更有助于师生之间结成良好和谐的关系,只有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才能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四》 尝试成功体验

众所周知,成功体验能够激发人们做事情的兴趣。也能坚定人们将事情持续下去的信念,在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如果师生都能够拥有成功体验,那么这样的体验本身就会成为重要的力量,支撑师生关系向着和谐、民主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鼓励学生与教师,教学文本之间积极对话,从而保持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与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允许他们拥有发言的权力,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想。学生应该勇于敞开自己的胸怀,积极的与他人和教学文本之间展开对话,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摆脱教师霸权的阴影,愿意主动和教师结成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综上所述,要使教育获得成功,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有亲近感、信任感,这样才能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受教育,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

14.良好师生关系如何构建? 篇十四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

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二、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

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

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三、对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因素的分析

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的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的缩小,这不是危言耸听。多年来因受“天地君亲师”、“师徒如父子”和“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

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得他们的行为得不到理解,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分”疲于奔命。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甚至变相体罚,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排挤,个性、心理受到压抑,找不到成功的阳光,于是烦学、厌学、逃学。一边是负有责任心的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另一边是丧失选择自由被迫学习的学生把教师的行为看成是压抑、侵犯,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尖锐。

3、由于网络教育的到来,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从学校教学渠道获取信息的比例减低。而教师由于繁忙的工作获取社会信息量相对不足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

4、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无法得到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扭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种种,但它的根源在于们教育思想观念的偏差和行为方式的不当。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素质教育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在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刚当班主任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念书。直到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

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认真地辅导,发现他总是让这些学生帮助他板书,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了,迟到的现象少了,上课不再病恹恹了,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看到那些学生的进步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

2、给学生以尊重。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在全体学生的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说:“男同学劳动时应该向他学习才能体现男子汉的魄力。”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成绩也稳步提高,与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中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为此,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对学生要有研究。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有一次得知班上有几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决定替他们向学校申请困难补助,当通知他们去领困难补贴

时,看到他们那惊讶而又感激的神情,也感受到了分享幸福的快乐,一直认为那是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

4、让学生当主人。知识最终要靠学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终要学生自己去做。这就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学会自教育、自管理、自成才,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展示。们学校有很多班级采用了多套班干部轮流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获得了学生的好评,并收到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师生间被动的关系。

5、改变自己。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很多教师就是因为这点让他们每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获得学生的一片欢呼。其次,应该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应该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这一点从校开展的“双主一本”教学模式和研究性学习获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5.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十五

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老师,取决于老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水准和人格魅力。老师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

一、教师适应学生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几乎每一位教师都会告诉学生:“当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一定要学着去适应环境。”可是我们在说这句话的同时,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吗?还是像《劝学》里说的:“爱其子,择其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面对学生,我们是成年人,是老师,是相对于学生的强势群体,要想学生喜欢我们,我们就要先喜欢学生。并且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我们要做一个百变之人,改变自己,变换心态,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每个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世界不会为你而改变,环境也不会主动去适应,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生活在干旱少雨地区,就得学会尽量节约用水,忍受风沙的肆虐;生活在高原,就得适应高原缺氧的反应,处处放慢节奏;生活在荒郊山野,就得忍受荒凉、寂寞;生活在闹市,就得习惯噪音、污染、堵车,在人山人海里去寻找自己的空间,在水泥森林里去开发自己的人生。当学生接受了我们的育人理念,也就认可了我们的价值,增进了师生的情感。

二、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如果学生主动找你探讨学习之外的问题,你首先不应反感,而应感到高兴,因为学生是信任你的,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其次,你要想我该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一问题。你要做一个参考人,绝不要做决策者。你要恰当地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悟出一个最佳的方案。而这一引导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学生愿不愿听,要不要听,能不能听,这都是未知的,所以老师在担任某一学科教授者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位心理学的研究者。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来简单地判断某一学生的个性心理,只有抓住这一点,才可以事半功倍。比如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听大话、空话,那些大道理他们比老师懂得都多。他们从老师这里想要寻求一种见效快、最直接的方法,因而我们就不要强词夺理,强加给他们一些不愿意接受的方式,而要引导他们学会做自己的主人。要用间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认知力和判断力。

我给每一届学生都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老国王,一天,他的一个仇敌向他挑战,比赛谁更聪明,比赛的规则是:失败的一方将输掉自己的王国,国王的仇敌有权选择游戏,仇敌问:“国王,我放在背后的手上有一只鸽子,它是活的还是死的?”国王立即意识到,如果他回答“活的”,敌人就套握紧拳头捏死鸽子;如果他回答“死的”,敌人就张开手掌,让鸽子飞走。每个人都紧张地等待着国王的答案,国王答道:“我们的生死掌握在你手中。”

当我们从各自独立的状态走向一个基于需要而不是年长年少的相互依存的时代时,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成长为全新的、更加健康的理性的敢于把握人生的孩子。这种新型的、富有爱心的理想中的人性应该如何培养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三、要把一切都看作皆有可能

当学生因为爱挑衅闹事、对一切都表现得不在乎、不守规矩而受到压制时,他们的灵魂常常迷失在不断应付生理冲动的忙碌当中。如果你肯花时间与学生待在一起,试着去了解他,向他说明他的内在品质,关心他所关心的事情,安抚他,给他一种真实的感觉,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渴望老师能看到他们所感受到但不能表达出来的东西,但真正要理解一个学生灵魂深处的品质需要时间、观察力、倾听的能力及多次的尝试与错误。这些努力与关注很可能会让一个最有毅力、最有耐心的教师精疲力竭、伤透脑筋,但当我们真的能说出他们心中所想、发现他们的内在品质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将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我们将会看到,我们的一个眼神、一次点头或一个高兴的表情都会深深地触动他们。我们一定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在那一刹那,我们感觉自己被别人关注并理解,没有什么感觉比这种感觉更好了。当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迎接一切学生所带来的挑战,就会发现,我们离他们的心越来越近了。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这与社会、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那么我们既然选择了面对学生,就应抛开一切羁绊,去体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无限期盼。

四、师生分享生活感悟

老师应该是学生除父母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有时候这种师生关系很微妙。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下,学生可以视我们为老师,也可以视我们为大哥、大姐、知己或长辈。我认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称谓越多,越能体现师生情谊之深,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在我们面前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无需因身份的差别而影响我们的交流。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学生分享我工作和生活中的快乐与收获,学生听后很受用。毕竟我们是过来人,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在浪费学生上课的时间,可是一个老师课堂上讲得很多而学生听得很少,这岂不是在浪费学生整堂课的时间吗?而且老师应该是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这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如果我们能敞开心扉,告诉学生我们人生中的得与失,就会时不时把自己的困惑展现在他人面前以求帮助。长时间下来,学生会在心理交流这方面表现出强势,这种能力同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我现在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每星期都要求学生写随笔,他们有不少创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我的只言片语,写随笔的劲头越来越足,从而提高了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一个女孩子在自己的随笔中写道:“起初在QQ空间上,总会在大家的日志里体味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寂寞、低落已成为90后的内心独白。其实,我们可以像娜姐(学生课下对我的称呼)那样,用一颗空无杂念的心看世界,看生活,用心体会生活中细微的美好与幸福。我喜欢上语文课,那是一种享受。”在学生面前,我们有时可以将自己生活化,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6.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十六

关键词:技工学校 班主任 师生关系

技工学校的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其工作效果、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的学校,技工学校的学生具有特殊性,学生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一、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

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当前,我国技工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初中、高中学生,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自身要求偏低,需要教师与家长给予更多关注。

第二,缺乏自我调节能力。技校学生年龄普遍集中在14—18岁,思维模式尚不完善,加上学习成绩并不优秀,长此以往,学生缺少自信心,心理压力大,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例如盲目攀比、沉迷于网络等,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第三,缺少对未来的规划。仅有少部分技工学校的学生会为自身未来的发展而努力,大多数学生难以正视自己在中考、高考中的失利,不珍惜学习机会,不能充分利用在校时间认真学习,且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充分。

综上,技工学校学生自身的特殊性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技工学校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措施

1.坚持诚信的原则,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

班主任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班级管理奠定基础。具体来说,班主任应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言必行、行必果,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考虑到技工学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尊重学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逐渐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另外,班主任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容易忽视一些细节问题,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反思,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进而愿意与班主任交流心声,从而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比普通高中,技工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不强,问题相对较多。很多学生为了增强存在感,利用各种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加上班主任受到工作压力、生活琐事等因素的影响,有时情绪较差,更容易令学生产生厌倦感,以致师生关系僵化。思想、观念是人们行为的先导,因此,要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积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加大对学生的关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关心学生,班主任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的反感情绪,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二,提倡民主。民主不仅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也同样适用于班级的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强调民主,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内心想法讲出来,并帮助学生做出正确选择,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鼓励学生。在工作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和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

3.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素质

因循守旧的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很难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支持。班主任要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做学生的“镜子”“书籍”,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在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班主任应积极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等知识,立足于技工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例如,要想了解学生,一些教师不直接讲大道理,而是从小事、细节入手,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逐渐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信任教师。另外,班主任应培养自身观察、分析、自制等多种能力,灵活处理班级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成立中的积极作用。

三、小结

随着技工教育的不断发展,班主任要认识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班主任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别,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并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从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发挥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明强.浅论技工学校班主任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步骤[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

17.论大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篇十七

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突出师生关系这一侧面,这不仅因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痼疾,也是解决教学改革问题的突破口,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姆林斯所指出的那样:“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望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超成功首先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事实上,如果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首先解决,什么学生的主体地位,什么教学过程的优化,什么有效的教学,什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是一种奢谈。所以在课堂上应努力构建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

一、构建互动的良好师生互动关系应自觉转变教师的角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这个交往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目的,以课程为中介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它是在同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精神层面上的进行的交往。交往意味着平等,可是,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控制者,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这种领导的权威性表现的还十分严重,不管是课堂上,还是一对一的谈话中,教师往往拥有谈话的主动权,对学生的辩解严加训斥。学生似乎只有听的权利,汪风雄认为,新课程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强调教师的地位由主导地位转变为指导地 位,师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就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设计者,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要由传统的教学让位于学生的互教互学,应当把说话的权利让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真正的立场和对事物的分析和看法,在彼此的交谈中,形成共识。在教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时,我尽量让学生能开口,并注意自己的语速、语态,尽量作到亲切、自然。经常使用“我觉的是这样的,你觉的这样?或者是“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也不轻易否定,而是耐心的解答,直到学生满意为此。让每一位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遗憾坐下。让乐意发言的学生满意坐下,让胆小的学生能够发言。保护他们的创新火花,在教学口语交际课《可爱的小动物》时,我让孩子们说说身边的可爱小动物,只要孩子们说的有一点道理,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十分热闹,平时一些不喜欢发言孩子都大胆发言。孩子们交流了自己看见过的可爱的小动物,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对“可爱”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大家发言都很积极,教师只作简单的提示与引导。口语交际课活起来了,这样的课程成了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学成了师生的交流合作,这种交流合作建立在教师的角色转变上,同时也对教师的发展起着深远的影响。

二、构建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应以平等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 究热情,师生共同发展。

对于新型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人教版教材主编崔峦先生说:“老师应该在学生中间,而不是在学生之上、之前。要真正做到俯下身子,心贴着心,没有师道尊严,只有朋友间的友情、信任与合作,与学生零距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做学生的意识,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去享受到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快乐。在教学中应用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学生富有的智慧的创造思维。当孩子们在课堂上认可教师这个朋友时,指导才能收取更大的效应。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培养小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并从事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保护他们的科学创新的火花呢?我认为教师应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学生一起对科学探究进行积极的体验。在教学食物单元《大米的观察》时,同学们争论起来,一个孩子说:“老师,我们用放大镜子观察米,发现米会变大,不用就很小,我们把它记不起来了。”另一个孩子说:“不应该记,这不是米的特点。”“可这是我们的发现呀,就应该记下来。”我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这样争下去也没有用,你们怎么办呢?”那个反对的孩子作了让步,先记下来后,再找出它的特点。我这个流动组员有加入到其它组的学习中,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很大,大家经过仔细观察,思路更加清晰,最终的发现更加接近了米的本质特征,而最初记与不记矛盾迎刃而解。我真没想到孩子们会有这么多的发现:米的颜色、米的形状,感性的、理性的、观察的方法也很多,掌握的知识也我的意料之外,他们所获得的对米的认识和掌握观察的本领不完全是我能教给他们的,他们所发现的米的特点也是我不曾注意到的,孩子们通过亲身经历,对米的观察收获不少,而我也受益匪浅,在科学的探究上,我和孩子们是不平等的,全班孩子与我探得的收获也是共同拥有的,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科学探究这个领域,我给孩子们想象、创造的空间,让课堂充满智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主宰自己,能与老师平等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有思想的飞翔和生命力的舒张,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三、建立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应引导学生习得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受传统教育模式“授一受”的影响,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即使是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质疑、询问,学生仍然要“看老师怎么说”这明显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就必须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于发挥学生个体性的学习方式上来。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 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

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获得情感与体验。

新课程还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才能够建立。

18.如何建立良好的办公室人际关系 篇十八

首先、要学会感情联络法。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感情投资是人际沟通中的润滑剂,掌握了感情投资的技巧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感情投入有着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它可以使工作人员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树立起办公室人员自身的形象,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使办公室沟通协调工作的顺利实施。

其次、要抓住最佳的沟通协调时机。

信息科学证明,信息接受者对某一信息最需要时吸收它的可能性最大。一般来说,某一问题迫在眉睫,或决策者正在考虑这一问题,或这个问题解决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我们出谋献策就容易引起重视。沟通协调工作就是要把握好时机,做到言当其时,不失良机。所谓的“机”通常指人们对事物所呈现的某种特殊状态的认识与利用。在办公室的沟通协调工作中,如能有效地察机、识机、握机、用机,会以较少的劳动获得较大的成果。如对“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或不懂用机,就会丧失良机,前功尽弃。“机”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之中。高明的办公室工作人员,总是无机时寻机,弱机时强机,有机时乘机。得先机之利的工作人员不可忘记“见而不决,人将先发;发而不繁,人将先收;难得者时,易失者机,迅而行之,速哉!”机不可失,失不在来,要及时沟通,相机协调。

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是搞好沟通协调工作的基础。

魏征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沟通协调之本,集中于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没有良好的素质连一般的工作做起来都会感到吃力,做沟通协调工作自然是力不从心。所以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办公室工作的重要性,正视自身素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充实自我。

搞好素质建设,首先要在德、智、才上下功夫。

德,指的是政治素质,主要解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行为准则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政治方向、阶级立场及工作原则的问题。在办公室沟通协调工作中,德是第一位的,要求以沟通协调好组织的工作为重,以整个组织的利益为重。为此,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提高政治素质,做德高才多之士。智,指的是科学文化素质。智力的强弱,与沟通协调的效果是成正比的。智是沟通协调工作的基础,多智才能多沟通协调,足智才能善沟通协调。才,指的是业务素质,也就是谋划的能力。有沟通协调之心,无沟通协调之才,只能是临渊羡鱼、望洋兴叹。

其次,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不必说是一个单位了。办公室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发展与其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是分不开的。创新正是办公室工作的持久动力。如果办公室人员总是因循守旧、办事谨小慎微,不能突破陈规,放手去干,那么沟通协调工作也就无法有新的进展。

总之搞好沟通协调工作既是提高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防止政令不通,避免单位工作被动的一个“法宝”。只有充分认识清楚了沟通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好沟通协调之“的”,真正掌握了沟通协调工作的艺术,诚心建立了良好正常的人际关系,切实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新世纪,新形势对办公室工作的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办公室的工作质量与水平,进而做好办公室的沟通协调工作。

职场中快速升职的技巧:

1、机会来自于担当

我们一般成功拿到Offer之后,都会对新的公司抱有期望,自己也会多做准备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事业。

通常入职之后立马失望,眼看着自己想做的东西做不到,老板们安排的事务,要么就是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杂活,要么就是已经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者之前完全未接触过,不知道如何干起。

作为正常人的我们难免会有畏难情绪。但是其实只要敢于担当,其实机会就蕴藏在其中。

首先我们来看看做杂活这件事。看看如何担当。

做杂活也是有门道的。需要清楚的是没有哪家公司招人是想让员工一辈子都只是干杂活。很多时候干杂活其实是对新人的一种测试。测试是否能成功融入这个团队以及是否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如果这两点做到,相信你的老板吧,绝对不会暴殄天物的。

举个例子:

假设我现在是一个前台行政助理,除了坐在前台、转接电话之外,还有一件事就是贴报销用的发票。

贴发票这件事情真的很小,一共有三种方式对待这件事情。第一种是我就随随便便贴贴发票,能够完成这件事情就好。第二种是我认认真真的贴好发票,并且把发票分门别类整理好,方便财务人员核对报销,定期提醒其他业务的同事,避免他们忘记交发票,而错过报销的窗口期。第三种是我不仅仅认认真真的去贴好发票,还会去关注发票上面的内容,去观察发票上面的内容和日期,思考这个和公司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费用的成本比例,窥探公司的运作情况,学习公司的业务。其中遇到不懂的内容和概念,在其他同事有空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请教。

好,现在换位思考,假设你是老板,遇到这三种不同对待事情的员工你会怎么做呢?对于第一种,或许继续做行政助理。第二种因为表现出来了认真,有可能去做一些更重要的工作,管理后勤的实务工作。第三种最成功显示了价值,或许有可能尝试做后勤主管培养,或者得到一个做理想事情的机会。

所以与其坐等没有显示价值的机会,不如想想自己如何做好现有手上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种畏难情绪,被指派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怎么做。

比如说今天老板指派了我3件事情,老板让我去做一个会议记录,好,我做。老板要我去安排行程,订机票酒店,好,也可以搞的定。老板说要做一个竞品分析,亲爹,伦家没有做过啊╮(╯_╰)╭。好难,心里发慌,如果做不好怎么办啊。又不敢和老板说。

最后时间到了唯独这件事情没有完成好,而老板恰恰最看重这件事,被劈头盖脸一顿训。老板不会因为把会议室定的好、把机票酒店完美预定,而给我一个巨大的表扬,因为公司衡量的是我们开始提到的价值贡献。

所以遇到这样的事情之后,首先不要有畏惧的心里,告诉自己是个机会。其次,明白就我一个人,一条枪,其他什么也没有。哪怕外面是数不清的丧尸,我也要去搞定它。

有了这样的意识,加上真正能把这些没做过的硬骨头给啃下来。我保证你会接到比其他小朋友更多的硬骨头。虽然难啃,每啃一次都是一次显示价值和成长的机会。就算是失败,还有老板们撑着呢,放心,天不会因此塌下来的。很多时候职场新人和新人之间的差异就是这样出来的。

2、没人在乎你的委屈

有时,我明明知道我说的就是对的,可是老板和同事们就是听不进去,甚至还被教训一顿。自然而然多少有些失落,甚至感到愤怒。

没有人会像你自己一样了解你自己,也没有人像你自己一样关注你自己。每个人多多少少高估他人对自己的重视程度,又因这个结果进而低估他人的评估能力。实际上,尊重和重视往往要比自己的预期晚出很久很久。多数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于是便处于一种「等不及」的状态,反而事与愿违,离被尊重和重视越来越远。大部分人并不善断是非,永远不要指望像祥林嫂一样向他们倾吐原委就会获得支持与理解。吐苦水是最无力的情绪发泄。

还是回到一开始所说的重点,公司最需要的是我带给公司的价值。我只需要去把能显示价值的事情做好就好了,不要妄图去说服所有人,这事情你有困难和委屈。

而有时候我把事情做到我认为已经是极限的情况下,老板还是会过来吹毛求疵,继续施加压力。委屈度就更多了,宝宝不开心。但是这恰恰说明老板重视你。你观察一下,公司里面被老板骂的最多的人,往往也是老板最信任的人。

老板如果对你客客气气,而对其他人不是这样,人家压根或许就没有当你是自己人。被老板天天挑毛病的,打起精神。如果老板根本不屑搭理你,你就可以准备走人了。

没有人在乎你的委屈,抛弃掉你的玻璃心吧。

3、避免站队,低调做人

只要是10个人以上的公司,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小团体,他们在一起抱团取暖。这是人的本性。在加上这些小团体都有各自的利益和立场,而这些立场和公司的价值观、公司的利益未必一致,甚至是对立面。所以在职场上经常会出现公司内部的腥风血雨、权利博弈、谣言四起、勾心斗角。

表面上自己可以去选择站一队,让这一队的人把我当做自己人。但是派系斗争有的时候堪比宫斗,有过之而无不及。跟错了领导、跑错了派系,绝对可以让自己毫无立足之地。而且政治斗争,向来只是公司的内耗而已,不会产生什么实际的价值。

所以职场新人还是别掺和比较好,或许你会被孤立,或许你会被排挤,情绪受挫。但长久看来对你的成长并没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专心自我成长比较重要。

再说低调做人这事。人和人之间难免会产生比较,只要有比较就会产生情绪的发酵。或许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他人颜面,招致他人的嫉妒,排挤,诋毁,甚至攻击。所以在你做出一点成绩或者薪资比同期新人高的时候,切勿张扬,不要装,克服冲动。越是顺利,越要低调。我小时候在家的时候,我奶奶就告诉我要夹着尾巴做人。这些年来,但凡我或我身边的人,偶尔得意忘形没有做到这一点的时候,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4、没人逼迫的长跑,自我学习

大家上大学了就知道,大学和高中时候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老师再手把手的管你,约束你,有自由的时间可以去做事情。

大学毕业,进公司工作,这一点就更是凸显。除了工作相关的一些目标之外。没有人会逼迫我自我成长。只要做到了分内的事情,也不会有人责备说成长的太慢。

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公司的认可需要的持续的价值贡献。如果没有这一点,一个新人是无法去升职、加薪、获得更好机会的。而要获得持续的价值贡献,最根本的来源就在于自我学习。

因此你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

自我的学习+ 努力 + 行动 = 一段时间内获得公司的认可(持续对公司的价值贡献)

如果你没有强大的背景或者关系,这公式几乎是唯一的上升通道。

如同长跑一样,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冲刺,只要往前进,跑着跑着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超越了很多与你同时开始的人,也发现你的前面还有很多人。只要自己不断成长,你离终点就会更近一步。

自我学习怎么做?看自己不懂的书,学习模仿身边的人,想尽一切方法去提高自己。

上一篇:子公司年终总结下一篇:化工厂车间安全教育内容